地质勘察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勘察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质勘察方案

篇1

1.1杂填土以及膨胀土

杂填土按照成分可以分为建筑垃圾土、工业垃圾土以及生活垃圾土。杂填土是由于人们活动造成的无规律积累物形成的,它具有厚薄不一、成分多样、颗粒不均匀、孔隙较大松散的显著特点。膨胀土具有失去水后收缩、遇到水变膨胀的特性,属于黏土。具有高度的塑造性,是部分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地基方案选择。

1.2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

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的特点有:结构松散,在静载作用力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但是在地震力或是振动力的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增大,颗粒之间的作用力降低,土中排水不畅时可以使土悬浮,产生液化沉陷导致土的承载能力下降或地基发生失稳状态。应对于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程度和液化层分布范围进行查明。

1.3软弱黏性土

软弱粘性土是湖沼相和相泄湖海相三角洲的结合沉淀物,它在第四纪后期形成的软弱性土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渗透性弱以及沉降稳定时间长的显著特点。

2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地基方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沉陷影响、减轻膨胀土的胀缩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防止沉降量过大及不均匀沉降的产生、防止剪切破坏使地基失稳、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

2.1杂填土和膨胀土

杂填土一般是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原土压实。杂填土一般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但在填筑年代超过5年后,性能稳定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均会达到一定的密实度。此类地基在采取上部结构刚度的措施和加强基础措施后,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其地基承载力应根据其它原位测试手段或载荷试验取得。对于局部厚度较小的杂填土,可采用表层压实法、重锤夯实法、换土垫层法或将填土挖除,将基础直接置于稳定的土层上。对于深度较大的杂填土,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或强夯法处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当厚度不大时可挖除回填好土,对于厚度较大的生活垃圾不宜采用强夯法、表层压、换土垫层,应当采用桩基础。由于膨胀土质具有失去水后收缩,遇到水变膨胀的特性,因此影响膨胀土质的重要因素即是含水量。对于膨胀土质需要调查当地的区域水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分析土质的含水量不同压力作用下土质的自由膨胀率和土质的膨胀率,最后确定地基土的膨胀等级。根据当地的区域水质条件、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处理地基的膨胀力,保持地基不受变形的影响。对需要处理的膨胀土,要考虑到地下水位以及湿陷程度对膨胀土的影响。在地下水位深、膨胀土较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地基土的上部,对基础进行浅埋工作,减小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当膨胀土的厚度在2m~1m,膨胀土处于地表3m~2m之间时,可以采用全部挖出膨胀土的方法,挖出膨胀土后进行砂土或者灰土黏性土的替换。当膨胀土埋藏很深并且土质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物的要求时,使用桩基础的方法解决。换土垫层方法用来处理膨胀土埋藏较浅并且土质厚度很大的情况。

2.2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

当处理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地基土时,要根据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等级以及建筑物的特性进行综合确定分析,不能一接触液化场就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比如,可以不采取任何消除液化措施的是丁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和丁类建筑物的中等液化场地,对于丁类建筑物的严重液化场地需要进行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和丁类建筑物的中等液化场地也需要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的严重液化场地需要进行全部消除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此外也需要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乙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需要进行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或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那些全部需要消除液化沉陷的场地,在处理深度时要保持处理深度高于液化深度的下限,通过改善排水条件或增加土地的密实程度,可以有效的处理液化的地基对碎石桩进行振冲挤密或振冲置换时消除超孔隙水压以及增加土地密实程度的有力措施,还可以选用强夯法灌浆法对土地密实程度进行加大处理,在使用桩基础时可以将桩端降到液化程度以下来稳定土层。

2.3软弱黏性土

面积不大的或是埋藏不深的软弱粘性土可以进行挖掘处理或是采用基础加深的措施。对于厚度很大的软弱粘性土可以采用灰土桩垫层换土法,对于宽度小的基础可以选用条形地梁跨越。排水固结法可以作用于不含水砂层的软弱粘性土。

2.4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是地质工程建设中最优选用的地基种类。在地质工程建设中遇到天然地基时,需要结合基础形式以及地基的上部结构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天然地基的每层土层的地基承载能力以及物理力学指标有很大的差异,天然地基的土质都是经过沉积循环后成层出现的,首先要做到把上部承载能力强的土层当成天然地基的支持力层,然后对其下部卧层土层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看看能否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当天然地基下部卧层土层的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承载力的要求时,为了加大厚度,需要对基础进行浅埋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冻土的深度小于支持力层土层的厚度。对基础进行加宽处理可减少上部结构的天然地基单位承载能力需求。地基的边坡稳定性、地基的变形程度、地基的承载能力是选择天然地基的三个必要条件。在地基土的质地比较均匀、地基土的压缩性小、地基土的承载能力高时,在保证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就可以保证地基的边坡稳定性以及地基的变形程度。

3结论

篇2

关键词:公路设计;地质勘察;内容及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公路的线性控制指标要求高且公路的施工工程量很大,一些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路段对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路段,如果施工时稍有处理不当,那么就可能引起各类地质灾害,不但会加大工程建设的投资,同时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高度的重视公路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工作,消除各类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从而建设出一条高质量并且高标准的公路。

1 公路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工作

在公路工程的设计工作中,所谓的地质勘察指的就是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探坑、原位测试、螺纹钻以及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对公路工程沿线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探研究分析。在选择以及应用公路沿线的地质勘察方法时,我们应重点的突出其适应性和有效性,同时应保证相关的地质勘察资料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满足公路工程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对勘察工作深度的具体要求。设计人员应分阶段的进行公路设计工作,那么地质勘察工作也应按照其分段的方法进行,无论是在公路工程设计工作的哪一个阶段,其勘察工作的深度、内容和任务都应与设计要求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严格的遵照相应的地质勘察资料动态的设计构造物的具体方案。

2 公路设计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2.1 路线工程的地质勘察。应重点确定与路线分布和路线方案有关的各类地质问题,应尽可能的选择地质条件最佳的路线方案,如果该路段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是较为复杂的,应重点调查对路线布置以及路线方案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充分的保证所布设路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路基和路面工程的地质勘察。进行初步的勘察以及定向的测量工作时,相关的勘察人员应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路线位置对已经确定好范围的中线两侧的地带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从而为路基路面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并且详实的地质水文资料。

2.3 隧道工程的地质勘察。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项目大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以及影响路线方案的具体选择,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选择隧道的具置和方案,主要是明挖的比较和隧道与展线路,其次就是对隧道洞身和洞口所进行的详细勘察工作。

2.4 桥涵工程的地质勘察。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来说,在其初步的勘察阶段和详细的勘察阶段,其对勘察的深度是有着不同的要求的,那么在这两个阶段对桥涵工程也都要进行相应的地质勘察工作,从而为其基础设计工作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首先,应深入的研究各个比较方案,在桥梁和路线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引下,选择地质条件最优的桥涵的位置;其次,如果已经确定完成了桥涵的位置,那么应立即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并编制好相应的地质勘查资料,从而为后续的桥梁和它的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5 天然筑路材料工程的地质勘察。在对天然筑路材料工程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对于分布在公路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工业废料等各类材料,我们都应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改造以及进行就近的利用,在初步的勘察阶段和详细的勘察阶段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深度的地质勘察工作,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各类筑路材料的相关资料。

3 公路设计地质勘察的工作要点

3.1 重视地质勘察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公路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工作之前,勘察人员应在全面的掌握了具体的勘察任务的基础上实地的观察公路沿线的地质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勘察方案。制定勘察方案时,应充分的考虑到多方面的条件,如项目的设计意图、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业主的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同时在相关规范标准的指引下结合各类工程的实际特点,确定勘察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勘察技术和方法,保证所布置工作量的合理性。

3.2 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一部分的工作应是在全面的掌握了已有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勘察工作,同时应重点勘察不良地质路段和特殊性岩土区,深入的研究其路线的具体走向、路线的控制点以及工程方案选择的地质因素和它的危害程度。在此过程中,应进一步的研究路线所处的工程地质的实际环境,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来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路线的方案。

3.3 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勘察人员应严格的遵循前期已经制定好的勘察方案来进行一步步的工作,在勘察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获得一些勘察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我们是可以适当的改进勘察方案的。在勘察的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水样和土样进行相应的室内试验工作,土样主要包括软土、盐渍岩土、膨胀性岩土、风化岩土、湿陷性土、残积土以及多年冻土等特殊性岩土,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并且准确的掌握地层的实际结构、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情况以及各个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内容,从而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详实而可靠的依据。

3.4 地质灾害的评估。在一些复杂的公路路段往往是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地质现象,如软弱土、泥石流、滑坡、冻土、岩溶以及断裂等不良现象,并且这些不良现象对公路地质的选线工作是会产生严重的限制作用的。因此,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时,我们应重点调查路线所处范围内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情况,及时的掌握在施工中可能存在着的安全隐患,充分的了解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情况以及形成的必要条件,评估不良地质现象的规模、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整治工程的费用,从而为确定路线的方案和走向提供依据。应在明确了施工道路沿线实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做好对弃土场和筑路材料料场的勘察工作,严禁出现乱弃和乱挖的现象,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的恶劣影响,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公路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我们才能确定公路的走向,并且选择合适的公路路线,同时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来降低不良地质问题对公路使用安全的影响。进行公路设计工作时,我们应进一步的明确并系统的分析地质勘察的工作要点,所设计的方案也应重视地质勘察资料和地质灾害评估,预防工期延误和线路更改等问题的出现,及时的消除各类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保证公路工程的使用性能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特长深埋隧道 折射波法 大地电磁法 钻探 涌水量地质调绘 隧道围岩分级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40-2

1引言

目前,国内针对隧道勘察主要采用工程地质钻探,采取岩土芯样进行判别,以推测隧道3~5倍洞径范围的岩体的完整性,划分围岩级别,探明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此方法比较直观、有效,对探明隧道岩体围岩级别划分等工程地质条件有一定意义,但是,倘若针对深埋特长隧道,地质钻孔若布置密度不足则对未布置钻孔区域的围岩划分依据不足,倘若加密钻孔则可能大大增加工程投入,因为隧道洞身钻孔动辄数百米埋深,深孔钻探费时费力,既不经济,也不符合实际,因此,对浅埋短隧道可以采用加密钻孔解决问题,而针对深埋特长隧道如:宁莞高速M线岭头隧道的勘察,本文提出采用综合勘察方案以探明岭头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

2隧道概况

3隧道勘察方案

首先,对全隧道范围进行工程地质调绘,查明区域地层及地质构造情况;其次,对隧道洞口采用折射波法(埋深浅可用其探明基岩起伏情况),对隧道洞身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埋深深洞身基岩),再次,针对洞身不同地层单元适当间距采用深孔钻探(布置3个钻孔SZK7/SZK8/SZK10),最后,对勘探孔辅以钻孔声波测井、降水头注水法水文地质试验,进行围岩级别划分及涌水量计算。

4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形地貌

隧道穿过低山丘陵地貌区,重山叠岭遍布,局部为山岭之间狭长沟谷,地形起伏大,地面标高120~505m,最大相对高差约385m,山体植被茂密。两端洞口尤其是出洞口端地形陡峭,最大坡角达35°~54°。

4.2地层岩性

岭头隧道采用的勘察方案,基本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及地下水情况,可为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9探讨

(1)由于岭头隧道长7214m,属特长隧道,最大埋深超过324m,属深埋隧道,以往针对隧道,往往采用布置勘探钻孔,局部布设一般电法物探手段的勘察方案进行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于一般隧道可能适用,但对于岭头隧道来说,其路段跨越数个地层岩性,包括花岗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等地层,存在多个不整合地质界线及断裂等,且洞顶地形地貌与水库及溪流相接,山体起伏大,植被茂密,就需要认真研究适用勘察方案予以查明工程地质条件;若按常规布设勘探钻孔对洞身围岩进行钻探,可能需要布设至少12-14孔,平均孔深约200m,按钻探单孔耗时20~30天/孔,单孔费用超过10万/孔,整个隧道勘察费用过百万,可能已经超过公路初勘选线阶段勘察投入,既不经济,又不实际;即使采用加密勘探钻孔的勘察方案,也可能对于查明岩性变化、断裂等情况收效甚微。

(2)为什么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洞身围岩进行勘察?原因在于其能较为准确地探明较深岩体范围的岩体电阻,进而判别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等,比折射波辐射范围更深。实际上,对于查明隧道洞口的围岩情况已经没有什么技术难题,往往划分围岩级别都较为准确。因此,洞身勘察方案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3)区域地层资料内容及工程地质调绘结果往往能初步查明地表范围的地层出露、断裂、地形地貌、地表水等情况,由于隧道埋深较深且地层多变,特别是花岗岩侵入地段,往往因为埋深大到隧道洞身范围情况出入巨大,例如断裂,即使是结构面非常平直的情况,由于误差或者应力情况发生变化也能形成较大误差,更何况是断裂经多期运动左右,在深埋岩体中的发育情况就让人无所适从,这就需要与物探方法相结合来判别,而至于物探解译结果是否准确,需要有更直观的地质资料来验证,这时才采用有布设针对性的工程地质钻探进行验证;在隧道布设尽量沿地层单元、断裂带进行布设,以查明隧道真实情况,达到勘察目的。

(4)物探实际操作因人而异,物探解译需要有丰富外业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才能发现问题,查明工程地质条件。

参考文献

[1]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6-1.

[2]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9-1.

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 基础方案 建筑场地

1.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岩土工程勘察需要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技术方法来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场地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评价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有关参数,对岩土工程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决策性具体建议。

1.1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指出: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1.2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在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材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其具体任务归纳如下:

(1)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岩土体加固处理、各类岩土工程设计、不良地质作用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及建议。

(2)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阐述工程范围内地下水活动条件和岩土体的分布、性状,为设计、施工和整治提供所需的地质材料和岩土技术参数。

(4)对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2.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

2.1对地层岩性的勘察

因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最基本的要素和研究各项地质现象的基础是地层岩性,所以这是岩土工程勘察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对地层岩性研究的内容包括:(1)确定地层的时代和填图单位;(2)分析各类岩土层的分布、岩性、岩相及成因类型;(3)分析岩土的工程性质;(4)掌握岩土层的正常层序、接触关系、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等。

另外,对于各类岩土层的研究还应着重分析以下内容:

(1)岩浆岩类:侵入岩的边缘接触面,软弱矿物富集带,风化壳的分布、厚度及分带情况等;喷出岩的喷发间断面,凝灰岩分布及其泥化情况,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气孔等。

(2)沉积岩类:软弱岩层和次生夹泥层的分布、厚度、接触关系和性状等;泥质岩类的泥化和崩解特性;碳酸盐岩及其他可溶岩类的岩溶现象。

(3)变质岩类:片麻岩类的风化,其中软弱变质岩带或夹层以及岩脉的特性;软弱矿物及泥质片岩类、千枚岩、板岩的风化、软化和泥化情况等。

2.2对不良地质现象的勘察

不良地质现象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研究。主要勘察内容包括:对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形态、类型、规模和发育程度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趋势,预测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3对地质构造的勘察

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和分布,而且对建设区域的地壳稳定性、建筑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岩土体稳定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1)岩土层各种接触面及各类构造岩的工程特性;

(2)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其性质,包括断层的位置、类型、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及充填胶结情况;

(3)岩层各种构造型式的分布、形态和规模哦;

(4)挽近期构造活动的形迹、特点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

2.4对地貌的勘察

为了判断岩性、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和规模,了解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和发展演化历史、合流发育史等,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必须对地貌进行研究。主要勘察内容有:

(1)进行地貌单元划分,分析地貌单元形成与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等的关系;

(2)分析地貌形态的特征、分布及成因;

(3)对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貌单元的发展演化历史进行分析研究。

2.5对水文地质的勘察

勘察应结合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下水露头的分布、类型水量、水质等内容,勘察测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情况和埋藏条件等。另外,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排关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等也是勘察的重点,要在此基础上对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实践的影响进行细化分析。

2.6对已有建筑物的勘察

在同一地质环境内,对于拟建的建筑物来说,已经兴建的建筑物应该被看做是一项重要的原型试验,从这里得到的数据及理论材料都是极有价值的。

2.7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因素,还包括测区内或测区附近人类的某些工程,或者说是经济活动。应该重点调查地下采空、大挖大填、抽(排)水、人工洞穴和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渠道渗漏引起的斜坡失稳等现象,因为这些会严重影响场地的稳定。

3.岩土工程勘察对基础方案合理化的建议

针对岩土勘察过程的主要内容和易发现、常出现的问题,对基础方案作出以下建议:

3.1基于不同地层岩性的工程方案的建议

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亲水软化的地层中和一些软岩中,例如黏质土、黄土、黄土类土、风化岩、山坡堆积以及遇水易膨胀和软化的土层。如果岩层组成是“易滑地层”,如砂泥岩互层、灰岩与页岩互层、板岩、粘土层、软弱片岩及凝灰岩等,在设计基础方案时就应考虑到该地层的易滑性,要防止其处于顺滑坡的条件下。

3.2基于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基础方案建议

对地质构造勘察后,如果工程场地处在一些断层破裂带,尤其是近期强烈活动的断裂带时,要注意防止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性事件。这是因为地震会引发其他的地质灾害同时发生,地震会将斜坡岩土体结构破坏,可使粉砂层液化,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地震波在岩土体传递的过程中,会使岩土体承受地震惯性力,滑坡体下滑力增加,滑坡发生率增高。

因此,选择场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或地基要尽可能避开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地段(淤泥土层、饱水粉细砂层、厚填土层以及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地基等);

(2)避开不稳定的斜坡或可能会产生斜坡效应的地段(已有滑坡、崩塌分布的地段、陡山坡、河坎旁等);

(3)建筑场地应尽可能避开地下水位埋深过浅的地段;

(4)不宜将存在浅埋大溶洞的岩溶地区作为建筑场地;

(5)建筑场地尽量避免规模较大的滑坡以及滑坡群(黄土滑坡、堆积层滑坡、基岩滑坡等);

(6)避开活动性断裂带和与活断裂有联系的断层,尽可能避免开胶结较差的大断裂破碎带。

3.3基于水文地质的工程方案的建议

地下水对岩土体有着多种作用:对水位以下的岩土体有静水压力的作用;在粉细沙、粉土地层中有潜蚀作用以及水饱合后产生的流砂现象;基坑下部的承压水层造成的基坑突涌等。

3.4基于地貌的工程方案的建议

在山麓地带、平原区、山间盆地以及有松散沉积物覆盖的丘陵区进行岩土勘察时,要着重进行地貌研究。山前地段和山间盆地边缘容易发育洪积扇地貌。在洪积扇地貌区,一般分为三个区段,各区段因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使得建筑适应性不同。其上部强度高而压缩性小,是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良好地基,但因其渗透性强易产生严重渗漏,不宜建水工建筑物;中部因承载力低且压缩性大而不宜作为一般房屋建筑物地基;下部一般地形平缓、地下水埋藏较浅,如果土体形成时代较早,一般可作为房屋建筑的天然地基。

3.5基于已有建筑物的工程方案的建议

要选择不同的地质环境(良好的、不良的)中不同类型、结构的建筑物,调查其有无变形、破坏的标志,分析其原因,以判断建筑物对地质环境的适应性。在不良地质环境或特殊性岩土的建筑场地,应充分调查当地的建筑经验(包括基础方案、建筑结构、地基处理和场地整治等方面的经验),这比用勘探、测试手段所取得的资料更为宝贵。

3.6对设计、施工的建议

勘察报告中关于基础处理形式及施工方案方面的建议相当重要,虽然勘察和设计隶属不同部门,但勘察部门与设计部门的互动要贯穿于整个过程,以充分重视地基处理情况以及合理分析岩土情况。

参考文献:

[1] 戴一鸣.探讨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05,(1).

[2] 顾宝和,高大钊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黄慧敏.谈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J].安徽建筑出版社,2005.

篇5

论文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编写

论文摘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路基、构筑物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公路构筑物的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公路路基及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下面谈一谈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在初勘、定测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桥涵工程地质勘察。按初勘、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涵的基础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是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二是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隧道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且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包括隧道与展线或明挖的比较;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务是充分发掘、改造和就近利用沿线的一切材料对分布在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工业废料,按初勘和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进行勘察,为公路设计提供筑路材料的资料。

二、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实物工作量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试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工程地质平面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试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试验资料相矛盾。

3.对整个报告进行框架结构规划。由于公路工程地质有其特殊性,属于多专业合作工程。因此,对整个报告提前进行整体框架结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4.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柱状图中标明各层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质描述。

5.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另外应注意,工程地质层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当然也不是越粗越好,除了遵循一般的划分原则之外,还应结合工程对象进行划分。在正确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后,编制分层统计表。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其他专门图件。公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7.编写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

8.编写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总说明书是报告的核心框架,它全面地分析了整条路线的工程特征,是设计人员掌握全线地质情况的指南。

三、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应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前言:要叙述工程概况、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依据、勘察的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本部分重点要注意的是:公路的等级,勘察所属阶段,编制报告所使用的规范、规程一定要保证是现行版本,已经废弃的规范不能作为勘察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气象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分区。地震活动性和抗震设计主要参数、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问题、水文地质特征。

3.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本部分主要是把整条路线的岩土参数,按照岩土形成时间、成因及性质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对各类岩土进行概括性评价。

4.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勘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重点工点工程地质评价和路线方案评价。对于路线方案的比较,主要根据各路线方案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推荐出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路线方案。

5.沿线天然筑路材料:取土场要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土料强度CBR、含水率W、液限WP、塑性指数Ip等参数对料场质量进行评述。

6.结论及建议: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参数和建筑适宜性的评价;(2)勘区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地质灾害对工程影响的大小;(3)重要构筑物的地基情况、基础形式及其他处理措施;(4)勘区内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5)路线方案的评选;(6)其他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7.附表及附图: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的附表和附图主要包括:完成工程量一览表、地震液化判别计算表、水质评价表、水质分析报告、路基分段说明表、不良地质地段表、区域地质构造图、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路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取土场工程地质柱状图、路基工程地质柱状图等。

四、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建工程概述,介绍拟建构筑物的地理位置、中心里程和规模。

2.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介绍本工点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及布设工作量的多少。

3.地质地貌概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路线所经地区的构造状况,构造与线路关系及影响程度;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4.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为工程地质评价、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提供基础数据。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黏土2-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黏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黏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取样和试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摩阻力标准值。

5.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一般涉及有关地下水的参数有:(1)地下水埋藏条件:是孔隙水,或是裂隙水,或是岩溶水;是承压水,或是潜水,或是滞水,或是层间水,含水岩组的岩性,渗透性大小空间分布特征。(2)地下水的动态:水位水量随年度、季节等时段的变化规律和幅度大小,水质变化情况,径流方向的变化。(3)补径排条件:补给区在哪,补给量多大,补给范围多大;径流区在哪,径流量多大,径流方向如何;排泄区在哪,排汇量多少。(4)水质特征:一般性指标,腐蚀性指标,特殊指标(如矿泉水)。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7.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

8.结论与建议。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收费站及服务区的勘察及报告编写,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范畴,要依据现行版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震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

五、工程地质图表编制要点

1.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在总说明中的附图,要求提纲契领,应纲要性标出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或可作专门图件,不能图省事以“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来替代“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在地形图上标明工程构筑物、各勘探点、各现场原位测试点以及勘探剖面线的位置,并注明各勘探点、原位测试点的坐标及高程。该图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上进行编制,地形地貌复杂时应专门作测绘工作。

3.钻孔柱状图,反映场地的地层变化情况,在图上应标明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底深度、层底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里程、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比例,如1∶100或1∶150。

4.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理论上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但由于公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呈条带状,如大中桥等,致使纵、横比例尺一般相差较大,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0),受报告篇幅影响,纵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具体比例要按钻孔的深度而定。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中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5.土工试验成果表,主要有抗剪强度曲线、压缩曲线等,一般由土工试验室提供。

6.现场原位测试图件,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的成果图件。

7.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8.其他专门图件,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及专门性工程,根据各自的特殊需要,绘制相应的专门图件等。

六、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方法,由于公路工程的勘察阶段较多,线路工程所跨越的地质单元繁杂,一般每个工程对报告的编制都会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很难将各种情况一一尽述,更详尽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论述。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S].

[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应用

一、岩土勘察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作用是为设计配套服务,提供设计需要的勘察资料,工程勘察体现的主要是认知作用,通过必要的勘察手段和工作,认识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属性,为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工程地质条件作出正确的评价分析,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及工程造价的高低,故在勘察过程中,要选择最为适合及全面的勘察方法,其目的是为给设计施工提供各类土的基本参数,勘察成果直接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有所影响。高质量的岩土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

1、岩土勘察的纲要编制不完整

勘察纲要作为勘察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它是保障岩土勘察工作顺利完全的重要前提,但是一些勘察单位的勘察纲要不完整,有的甚至没有审查就开始施工,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勘察刚要,或者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某些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勘察纲要的要求进行施工,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这些问题都将导致勘察问题的发生,影响岩土施工。

2、岩土勘察的报告质量不高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部分岩土勘察单位实行自负盈亏的经济制度,进而促使一些勘察单位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勘察报告的质量,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整体质量的下降,甚至个别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获取任务,预算造价时有意压低价格,然而勘察单位为了取到经济效益又不得不进行工作量的缩减,应该进行的勘察工作不做或者少做。

3、忽视了区域地质环境的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数据和勘察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需要结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对地基土层特点深入了解,正确评价地基土。目前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勘察作业,只注重分析研究某个工程点,忽略了岩土工程地域性研究,得出的岩土勘察结论缺少地域性经验,导致报告内容不全面,难以提高勘察单位的效益。

4、忽视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岩土勘察成果属于对工程所在地区研究经验的总结和积累。要想准确评价该地区的地基土层,就需要提前把握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和性质的变化规律。目前岩土勘察工程中,只简单对工程所处位置进行单点勘察研究,缺少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研究。致使做出的勘察报告与当地工程实践经验和地区实际相偏离,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 运用规范,提出的建议缺乏创新性,造成巨大的经济资源浪费。

三、岩土工程中地质勘察方法的应用

1、GPS感应系统信息采集方法

1)建立感应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信号接收器、导航星座、地面通信网络、地面控制中心,该系统是GPS感应系统的心脏部位,连接起异地之间的信号。

2)建立监控系统,分别由基准站、监控中心、现场分控站、流动站、网络中继站等构成,对岩土工程地质勘查进行实时监控,检查是否存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利用GPS采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矿物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同时用波谱仪测量矿物质的光谱曲线,与数据资源库的光谱对比分析,然后准确判断岩土工程的地质情况。

2、地质灾害的方法

1)瞬变电磁法,该方法原理是以不接地回线为载体,将一次脉冲电磁场直接传送到地底,然后利用接地电极,观察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地底半空间二次漩涡场的变化情况。

2)高密度电阻率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深度较浅的岩土地下水系,利用岩土体导电性存在差异的特点,勘查的结果颇为有效。

3)视电阻率法,该方法原理是判断岩土工程区域的导体性质,然后进行圈定。譬如金属含量较高的岩土工程空气密度高,而空气是一种高阻绝缘体,其他地质多为块状硫化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电阻率非常低,用视电阻率法,可以根据区域的导电性质,快速判断出各个部位的地质情况。

4)地质雷达、瑞利面波物探法等,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勘查上,探测深50米的地下溶洞、地下空区、地下管道等区域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都能够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3、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互补法

为了快速了解清楚岩土工程的地质情况,综合采用这些技术方法,可以深入到岩土工程复杂的地质当中,在各种区域中预测地质的类型和含量等。在大范围的岩土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勘探利用磁、重、电法的圈定能力具备独特的优势,但如果遇到隐伏的地质,对边界和深入的圈定准确率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采用地震勘查技术,准确圈定地质伸出的构造边界,而岩土构造的部分,需要采用穿透力极强的化学勘查技术方法。

四、岩土工程勘察的实例探讨

1、桥梁桩基项目方案

某项目大桥桥梁基础拟采用钢管复合桩,上部钢管桩桩径2.5m,下部钢筋混凝土桩桩径2.2m;采用现浇混凝土承台、预制混凝土墩身方案;单桩竖向承载力要求大于40000kN。

2、岩土工程问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勘察等级分级标准,该大桥勘察等级应属于工程重要性一级、场地环境复杂一级、岩土种类多、地基复杂一级的甲级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桥梁岩土勘察需要完成桥梁建设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论证,岩土层分布、工程特性、地基均匀性、水土腐蚀性、特殊性岩土与不良地质的调查和分析评价,岩土试验及岩土参数分析选用,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与建议,以及可能的岩土工程问题预测与预防措施建议等。

3、岩土勘察的重点

桥梁所处的区域的复杂环境、桥梁结构特点,结合桥区岩土层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该桥梁桩基方案有如下几种可能性选择:

1)以第四系覆盖层下部密实砂层为桩端持力层,采用岩土利用效率较高的打入式大直径钢管桩方案。该方案主要存在两大疑点,其一,沉桩深度将达70~80m、且需穿越相当厚度的含卵石密实砂层,现有的沉桩工程技术是否能够解决,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践论证;其二,即使采用合适的桩径沉桩达到了预定深度,单桩承载力可否满足设计要求,也需要通过试验论证。

2)把基岩全、强风化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方案。对于打入式钢管桩方案同样面临方案的质疑。而该方案更大的疑问在于全、强风化岩的工程特性差异明显,工程应用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宜慎重。

3)把中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实施钻孔嵌岩桩方案。该方案简单明了、把握性较大。不过,由于地区基岩差异风化明显的情况,岩石强度的合理定量研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其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后期的使用着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岩土勘察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必将逐步得到改善。作为一项基础的工程勘察技术,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在应用中需要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掌握岩土工程的技术规程,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地质体分析选择与布置收集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前期和基础工作,通过勘察、测试,分析公路走廊带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基的承载能力,从静力学的角度提供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着重解决保证基础对路基和其上构造物是否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有关问题及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时空预测与分析评估。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所以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流程标准来规范其行为。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见图1) 共分以下7 个步骤: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体分析、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归纳工程地质结论与建议。

准备阶段理论运用及初步抽象阶段理论结合实践与感性化阶段

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化阶段实践回到理论寻求指导阶段

概略工程地质测绘

实践与理论反馈过程 总结实践成果用理论表达阶段

外业的操作实施

图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

1 收集资料

收集路线通过地区既有的有关资料,是前期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的一种主要方法。资料是否齐全对以后的勘察效果和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资料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拟建公路资料,包括公路等级、路线通行方案、专家意见等。②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岩土、地质构造、筑路材料等。③地形地貌资料,主要为地形图,地形与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发展过程。④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如地表水流水文资料,地下水类型、分带及分布情况,埋藏情况、变化规律。⑤各种特殊地质地段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与发育特征。⑥地震资料,如沿线及附近地区地震历史、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及与地质构造、地貌的关系。⑦其他资料,如区内代表性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与经验、室内试验成果、气象、人文工程活动等。

2 综合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初步掌握路线所经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和特点,如地层层序、厚度、时代、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大致厚度;土石类别、工程性质及对工程的影响。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当地岩土与水文地质等条件,各地质单元形成原因和条件;从岩石的矿物组成、显微特征、岩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渗透性等诸方面可研究与评价路线的工程横向分带性,系统研究各分带的工程地质特征能及早针对各带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同时也会提出诸如以下的问题:地形是否复杂、地貌单元是否单一、岩土结构是否简单、有无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严重与否、基岩顶面起伏状况、区域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下水对工程有无不良影响、路线走廊带是否稳定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问题。总之可以预见性地发现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通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工程经验的消化、吸收,减少今后工作的盲目性,对评价和合理选取岩体参数以及指导工程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系统论证建在其上的构筑物的合理设计、工程措施和安全运行也具有重大意义,有一定的后果前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

地球在漫长的内力地质作用下构架了现有宏观地质体,形成了大量规模不等的地质结构体、结构面,同时也造就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可建立一个路线走廊带的地质体宏观模型,该模型是一个由地形地质图和纵断面图相互叠加的立体。按地质体与重大工程的多尺度结构及其赋存环境多源信息综合集成的方法和技术,对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处理,并对地质结构面及其多尺度关联、地质体的差异特性和分类及相似性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模型。在其上可概略性地总结地形与地貌特征、岩土性质(如软质岩和硬质岩) 及散体状岩土体的分布与发育规律、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然后按地貌、岩土组构与构造活动性进行初步横向分带与分段,并根据各模型段所体现的规律特征抽象成一个全线工程地质分段一览表,编制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分段说明。在地质体模型上摆放路线就可充分认识到地质体与工程体接触界面分形形貌和力学机理,通过对多因素藕合的地质体与工程体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可选出拟用的工程大概施工方案及安全监控措施,总结各分形地质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路线与构造物的影响。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是前期工作最重要的步骤,自此后大部分勘察工作都在计划之内,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

图2 地质体宏观模型示意图

4 工程地质体分析

地质体宏观模型上摆放路线和主要构造物后就有具体的微地貌及小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的问题,也就是具有针对性的单个工程地质体的问题,这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此步必须在野外踏勘,进行概略性工程地质测绘(踏勘) 后方有深层次的认识。首先是研究小尺度单个工程地质体的快速建模与表征方法,总结其基本模式与识别标志,并结合采用分形与随机扰动叠加的方法,用小尺度地质体基本模式,利用地质类比法重构中尺度地质体,综合分

析工程体与地质岩土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合理的原则性勘察指导思想。

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包括:土的成因、物理化学性质、工程分类及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岩层的产状和接触关系,主导性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对路线、路基的影响;地质构造如断裂、褶皱位置、构造线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地质力学特征对构造物的影响;地表水水位、流量、冲刷、洪水位与淹没情况;地下水类型、分布、循环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殊地质、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对工程地质体的分析是动态的,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体的属性、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路基、陡坡路堤、深路堑、高路堤、特殊路基、桥位、隧道、构造物、筑路材料等。

4.1 一般路基:其勘察重点是基底土的液塑限类型、颗粒组成类别、密实程度及含水情况;松散可压缩岩土层、可液化土层的分布范围和成因类型、位置与厚度;水位高低及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4.2 陡坡路堤:其勘察重点是上边坡松散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下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与防护工程类型及稳定性、整个山坡在应力改变后的稳定性,调查、评价对堆积体运动有较大影响的与坡面方向垂直的结构面,确定最佳路堑与路堤坡比,同时考虑绕避或路线高度调整带来的连锁反应。

4.3 (深) 路堑:其勘察重点是上覆土层特征及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横向坡度与稳定情况;岩石软硬及破碎程度等基本性状、风化带划分及其厚度,主导性优势软弱夹层和软弱结构面的性质及其与路线的相对关系;原有人工边坡的边坡值及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特征;路堑边坡的上、下防护问题,并应确定路堑边坡比、土石工程分类及相关工程措施;对路堑开挖后果应作进一步考虑,是否有激化深层次的山体和边坡滑移或坡面失稳的潜在可能;同时利用弃方作路基填料应作相关分析评价。

4.4 (高) 路堤:其勘察重点是确定基底一定深度内各地层的厚度和物质成分特征,覆盖层与其下基岩接触面的形态和坡度,以及硬壳层、软弱土层的尺度和物理力学性质,明确有关不良现象及环境水对路堤的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同时评价堆积体是否存在垂直下陷与水平侧向位移以及路堤堆积体的防护问题,必要时还应对填料作出说明。

4.5 特殊路基: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各阶段均为重点,该类病害影响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布设与构造物设计,应查明病害类型、规模、性质、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提出绕越依据或处理措施。

4.6 桥位:其勘察重点首先是要能发现深、大断裂破碎带等直接影响桥位稳定的宏观大前提,然后才是具体的桥位与墩台工程地质条件,注重岩土结构层的空间分布与岩土特征及其间的软弱层、断层面、基岩面等优势结构面,应提出合理的持力层与基础形式,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水的影响。

4.7 隧道:应详细调查岩体裂隙的几何特征,如隙宽、粗糙度、充填情况、连通性等,及岩体裂隙剪切力学特性与地下水渗流关系;同时应评价开挖应变局部化过程及结构功能蜕化过程的时变可靠性,并提出衬砌方案及全深度、多断面、多测点的长期连续、智能化监测建议。

4.8 构造物:其勘察重点是整体稳定前提下的具体岩土、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应提出各种工程方案与力学参数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措施。

4.9 天然筑路材料:勘察重点包括筑路材料的储量、位置、品质与性质、采运条件及用于公路工程的可能性、实用性。

5 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

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和深度、所勘察的道路等级、工程规模及其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选择勘察方法,应注意运用新技术、新仪具、新设备、新方法,使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先进性。其要求是应编制具体工程勘察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必须包括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及人员、设备的组织和施工期限。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地质调查为主,在路线重要控制点处可布置钻孔与物探。初勘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法,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一般情况下,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以必要的工作量完成本阶段的勘察任务。

此阶段必须对该公路工程有结论性意见,给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工程地质依据。详细阶段的勘察方法,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主,主要针对具体路段、桥位及构造物基础位置、形式、埋深而进行,主要是以在方案基础上的各种参数提供为主。

6 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

此阶段的任务是具体运用前述理论成果进行勘探,要求必须按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进行施工,各种勘察方案与勘探点的勘察必须到位,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同时该过程也是个与理论互动反馈过程,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若发现异常及遇到未考虑到的地质状况,在必要时可增加勘探手段和增加工作量。

7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是工程项目的勘察成果总结,必须以定性的方式下结论。首先是路线方面的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应对路线走廊、桥位、隧址等工程地质条件控制点、高路堤、深路堑边坡、特殊路基、比选方案及公路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做出总体科学论证,并结合全线工程地质特征,做出评价,内容主要有稳定性、经济性、适宜性等定性评价。其次是对单个工程地质体必须作定性和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及地基的稳定性) 、岩土体及水体与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体后期变化的预估、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宏观力学特征和微观颗粒组构的综合分析,结合工程类比法和专家意见,提出具体的处治方案与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同时在建议方面应指出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可能危害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及下一阶段勘察建议。

8 结语

篇8

[关键词]岩土勘察水平 成果质量 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20-01

0 前言

岩土勘察是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个分支,是后期工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包括选址、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方面内容,其目的在于全面掌控工程岩土情况,审核各施工行为,测评工程是否符合工程安全标准。

1 岩土勘察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一般情况下,岩土勘察工作由多部门负责,它们的职能是交叉影响的。但是从目前勘察市场的运行状态上看,市场对勘察部门的资质考核存在诸多管理漏洞,勘察人员、设备技术力量薄弱,工作结构不完整,资料收集不全面,重要文件保护能力不强等问题,使勘察工作陷入了无人指导、无规则可循的尴尬境地。同时,岩土勘察工作对周边环境的控制、管理效果很差,甚至会忽视水位观测,这些不确定的生态环境因素,会使岩土工程面临诸多安全隐患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提高岩土勘察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的合理性建议

2.1 规范勘察市场、优化人才资源结构

从勘察技术入手,限制勘察部门、技术人员资格,并全面审查它们的从业资质,将最真实的勘察水馈给市场。同时,引入注册工程师制度,吸纳市场中处于闲散状态的勘察人才,进行集中培训,突出市场优化人才资源结构的能力。此外,市场还应给予勘察人员特殊的工作权利,重新界定他们的工作范围和内容,让以各勘察部门为核心的工程监理工作,逐渐演变为以政府为核心的行政,以公共利益为标杆,开展工作。在正确责任意识、编制制度、约束管理的大环境下,勘察市场的规范性会越来越强,其勘察水平也会稳步提升。

2.2 编制规划方案、提高勘察工作的计划性

勘察方案是指挥勘察工作的蓝本,所以要想让各勘察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利用方案来约束指导。首先,勘察部门应根据岩土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如土质基础形式、层数、预埋深度等,搜集工程资料信息,将这些数据集合在一起,利用专业经验和先进勘察技术,编制勘察方案,并划分重点、难点项目;其次,逐步、有序落实勘察方案中的工作任务,采取预计量、评估手段,以试验为目的,确定岩土勘察工程探孔类别、间距、深度等内容,如遇到特殊情况,勘察人员应请示组织,并在工作日志中做好标记,详细记录岩土勘察中工程各质量、安全参数变化;最后,总结勘察方案的工作效果,对各勘察小组的工作日志进行统一评定,并进行抽样检查,奖励工作认真、负责的勘察团队及个人,处罚不负责任的勘察人员。综上所述,勘察方案的规划能力很强,科学的勘察方式可以全面控制、管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并能宏观调控各勘察小组的工作。

2.3 引用新技术、新设备、丰富勘察资料依据

勘察设备是落实勘察工作的核心工具,它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给勘察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规模逐步扩大,勘察团队采样密度、采集数据量、分析任务持续增加,利用人工操作使用勘察设备,其工作效率非常低。为此,勘察工作可以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如遥感技术、工程生物探测技术、地质测绘技术、钻探技术等,这些技术依托于智能化、自动化勘察设备,不但可以直观、全面地描绘出岩土工程的地质形态,还能结合数字化信息反映精度非常高的岩土工程物理学参量。此外,设备自带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可帮助勘察人员辨别其他野外资料的真伪,通过对比分析,正确评价工程的勘察报告。同时,文字、图片、附件都可以引入分析模型,一方面可以全面体现岩土地质体的界面状态,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勘察人员提供更为全面、信息更为完整的勘察依据,以提高勘察工作的综合性、全面性。

3 结论

通过上文对岩土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无论是力学、工程学,还是地质学,校验数据、信息都应摆在首要地位。因为勘察工作是多方配合完成的,所以勘察市场的稳定和规范、勘察人员的专业能力、责任意识都非常重要。总而言之,岩土勘察工作虽然复杂、易出现漏洞的环节很多,但是只要按照既定步骤进行,切实履行方案内容,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是能得到有效保护的。

参考文献

[1] 郭卫宏,张振锁,袁小田.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控制[J].华北国土资源,2013,22(104):114-116.

篇9

关键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

目前,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的现状而言,我国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发展,相对而言是比较完善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的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了提高。我们在庆幸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同时,也应深刻的认识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正视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存在的缺陷问题,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现场的具体环境,在综合分析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对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过程的安全性,使之可以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关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要求的分析

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工程地质勘察测绘调查的质量通常取决于测绘地区的自身条件。在进行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之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有针对性的对测绘地区,进行一次全方面的考察工作。在对测绘地区的考察过程中,应侧重对测绘区的切割状况、岩层条件、地质地貌、井泉存在状况进行全方面的勘测。经过一定的分析与探究,能够通过对测绘地区岩土物理性、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情况判断测绘地区地下地质的整体结构,提高勘察的质量。另外,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在测绘区存在大量植被的情况下,遇到的勘测条件不明显的状况,如果还是照搬常用的、传统的勘察技术与方法进行相关的工作,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效果可能达不到岩土勘察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结合测绘地区的实际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进行岩土勘察的工作,以期达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具体目标,促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相关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关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应用意义的分析

(一)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地质测绘工作范畴是,对确定的测绘区域内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以及地理地质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的工作。同时,对相关工程的地质条件作出初步的判断与评价,并形成一定的书面资料。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些资料能够为工程选址的地质、水文勘察、桥梁隧道位置等施工勘探方案提供相对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利于技术人员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安全性。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整理的分析资料,通常对工程的地质测绘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完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地质测绘的工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规划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地质测绘工作为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选址、施工建设、地质勘探、资源开采等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意义

现阶段,我国与国外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发展水平,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方面,我们应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之上,积极的改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应用的技术与方法,从而实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既定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GIS)应用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过程,成为我国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GIS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其自身融合了数字化测量、一体化测量、扫描矢量化、数据处理等特点,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创新与完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提供了精确度极高的地理信息数据。规范化的数据,在促使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实现规范化、智能化的发展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遥感技术应用与意义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RS)的应用,逐渐成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进步与完善的重要表现。因RS技术自身具有时效性强、经济性能优越、监测数据准确等优势,所以较好的弥补了传统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地质勘察中地质勘察图像不清晰、地质数据不准确等缺点。不仅提高了勘察地质图像的分辨率,而且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后期,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将RS技术适当的应用于勘测区域,一方面可以提高岩土勘察地质测绘的水平,有效的避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出现严重的方向性失误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确保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水平上,节约勘察的的工作成本。

(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我们必须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根据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应的技术。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程中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以往传统手工绘制图纸中出现的问题。科学的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图纸的精准度以及勘察的工作效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直接利用现代设备将勘察得到的数据自动生成电子数字地质图纸,同时借助专业的绘图、编辑软件进行一定的修改与完善。从而有效的避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出现严重的错误,影响相关工程的施工质量。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探究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提高测绘的精确度。使之可以在实践的运用中,不断的得到完善与改进。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容易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项目工作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亮,曾航.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7)

[2] 李军,常利敏,邓小宁,李靖辉.地电成像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西虎岭景区岩土工程勘察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3] 王龙,章长松,王小清.岩土工程勘察在水下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6)

[4] 周亚明,吕才能.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03)

篇10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措施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就是通过工程实际地质调查、工程现场勘探、现场试验检测以及室内试验等多项手段,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工程项目建设场地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岩土特性,结合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以及地基处理等一系列的相关要求,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地基处理、边坡治理或者是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并针对各种岩土工程问题给与恰当合理的意见。岩土工程勘察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建设、设计以及施工人员全面掌握项目建设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以及工程条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评价施工区域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基本依据,对于优化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方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现状

目前,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岩土勘察工作还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平不断的生生,整体的岩土勘察工作技术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我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发展环境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还需要应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提高,以尽快解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评估,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主要目的,可以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中所获得的地质条件进行施工,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加符合工程的整体施工要求。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会受到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影响,所以需要控制好工程的勘察质量。在岩土工程勘察的施工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施工内容,包括室内试验、现场钻探和现场取样等。岩土的勘察工程,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工程施工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完成工程的现场勘测。只有保证勘探工作符合我国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才能保证勘探结果的质量,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合理的分析施工现场地质的不良作用等问题,为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施工依据。

2 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1)原位测试以及取样不当,勘察深度与间距不合理。原位测试能够为工程施工作业区域提供工岩土特征以及地层分布等相关的基本参数,同时也是地基后期设计所必须资料依据。然而现阶段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在岩土工程勘察上存在着原位测试不合理的问题,造成了原位测试以及取样不符合技术规范规定,结果与施工现场区域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其次,由在岩土工程勘察实际过程中,由于对勘察区域的地层不甚了解,勘察环境条件复杂,勘测点设置间距以及深度不合理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准确性。

(2)对工程施工现场区域环境资料缺乏,勘察设计任务与内容不明确。部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部门对于施工作业区域的水文以及工程地质条件没有初步的了解,就直接进行详细勘察导致岩土工程勘察的盲目性较强。在岩土工程勘察方案中勘察任务也不明确,因而在后期勘探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勘察设计方案,造成了岩土工程勘查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了较大出入。

(3)岩土工程勘察内业不合理。首先,在岩土工程勘察室内试验上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没有严格按照试验规范容易造成岩土工程物理性质出现误判。其次,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上对于资料的整理不规范,特别是在工程勘察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中,未能将各种异常数据剔除,造成勘察设计结构的标准系数较大,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第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存在着参数不完整、内容不全面以及结论不可靠的问题,无法对工程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

3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的措施

3.1 明确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

(1)明确工程施工作业区域范围内的基本地质结构、岩土层的基本类型、不同分层深度以及分布、岩层物理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以及类型,并判明地下水对于混凝土结构是否有侵蚀性。

(2)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探明施工区域内是否存在软土路基、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明确这些不良地质条件的分布情况、成因以及发展趋势,并对这些不良条件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3)按岩土工程现场勘察情况以及工程施工结构特点,评价施工作业区域的稳定性以及项目结构的适宜性,同时对综合分析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总图布置进行优化,为工程施工项目方案设计提供全面的岩土技术参数。

3.2 合理的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的阶段

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将岩土工程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勘探、初步勘探以及详细勘探三个阶段开展工作。对于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震、矿产以及工程项目施工资料等内容进行收集,并进行相应的地质测绘与勘探,重点是对现有的大量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进而评价项目建设的稳定性与适宜性。

在初步勘探设计上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在地貌单元布置勘探点,同时地貌交接部或者是地层变化较大的区域,对布置的勘探点进行适当的加密;按照区域内的地质构造以及岩体的特性等情况合理的确定勘探线、勘探点的布置以及孔深的确定;结合地貌单元以及地层结构等情况进行取土试样以及原位测试勘探点的布置。

在详细勘察设计阶段,则主要是按照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提出的参数要求,对工程项目区域进行岩土工程评价,同时对于不良地质条件处理方案、基础形式、工程项目基础支护开挖施工方法以及降水等施工内容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案建议。

3.3 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内业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的室内试验主要是以土工试验为主,重点是对土体的含水量、土密度、土体孔隙比、塑性以及液性指数、液塑限指标、压缩、直剪,以及比重等技术指标进行试验分析。在完成室内试验后,应该综合采取最大或最小平均值法、算术平均值法、保证率法等几种统计方式,对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判定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地质报告的编写,则应该遵循全面真实的原则,在地质勘察报告中要充分的体现出项目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与水文条件、地层岩性、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评价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建议等一系列的内容,为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设计与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3.4 积极采用先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应该积极的采用各种先进的勘查技术,例如采用计算机分析模拟仿真技术,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一些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通过计算机技术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发现的问题提出治理的模拟方案,完成勘察图纸的绘制。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降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成本,同时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岩土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亦是难免。本文对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希望能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让宏.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问题[J]. 西部探矿工程. 2002(06)

[2] 刘晓东. 丹东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及发展[J]. 丹东纺专学报.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