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发展的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发展的新技术

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探析

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当中,农机装备的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已由起初的单一性向多样化方向转移。另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了推广,而且推广应用面积也在逐年的扩大。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项目在不断的推进当中为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化和农艺技术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及增收。

1.2 目前应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

当前,在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及收获过程中应用到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比如,在水稻的生产中,耕整机械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水田精细平整的问题,用水田激光平地机平底,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还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播种中用到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有效的节约用水并可以防止倒伏问题。水稻育秧中运用到了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翻土、播种、覆土及淋水等工序。稻谷的收获及干燥也运用了相应的机械及烘干设备,大大减少了损失,提高了稻米的品质。除了水稻之外,南方的油菜、甘蔗等作物的耕种及收获也普遍用到了机械化设备及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北方的小麦和玉米,从翻耕,到播种,都已经大面积的在使用机械化设备,收获过程当中采用机械化设备收获,并完成秸秆还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节约了资源。另外,蔬菜和水果的种植过程中,也运用到新的播种、施药及检测、加工机械等技术,有效的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问题分析

目前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保障能力远远达不到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及农民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农业技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

2.2 导致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国面临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障碍,技术投入力度不足,高科技人才相对缺乏,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中技术突破的需求;第二,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及农作物差异,即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机及农业技术利用率高,而北方的相对较低;第三,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缺少财政支持,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使用率偏低;第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缺少制度及政策的支持,影响了其发展。

3 推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措施探讨

3.1 加强理念的更新与推广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发展理念的更新与推广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及发展意识,将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及技术手段;其次,加强对农民机械化设备及技术应用理念的推广,引导农民自愿使用新的设备及技术;再者,整合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资源,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为导向,创新推广理念,促使农机推广能够顺利得到响应,保障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效率。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保障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要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农机推广及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其次,争取财政支持,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科研资金及推广经费,保障农机推广及新机具新技术发展能够正常的运转;再者,积极争取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推进农业生产中薄弱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加强农、林、牧、副、渔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以推进农村各产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步进行。

3.3 强化推广队伍的建设

强化推广队伍建设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机新机具及新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应用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与实践,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的使用需要专业的推广人员加以推广。落实各级农机推广人员的“三定”工作,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推广队伍当中,并加强对推广人员的培训及培养,促使推广人员能够良好的掌握农机化新技术及新机具的使用方法,不断增强其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3.4 加强推广方式的创新

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要推动力,而合理的推广方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良好效果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机械化应用大户及示范户,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农机示范户结合起来。通过影响来发展新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以发挥农机推广的实际效果,促进新机具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创新。

3.5 建立完善的制度及示范化基地

首先,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推广制度,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制度的保障,并且在推广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有效的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其次,建立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使用示范化基地,通过有效的对比来突出农业机械化应用的效果,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扩大使用范围,进而带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

3.6 加强技术培训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技术培训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必要措施。任何一项设备及技术的发明都离不开科研人员,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样需要科研人才的支持。因此,加大对相关专业高校的扶持力度,不断培养专业化的农业机械科研人才;另外,还要对现有的从事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促使科研人员能够保持知识的更新,从而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积蓄更多的力量。

4 结束语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业领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对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推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措施,对保障农业机械化为农业服务的重要意义。

篇2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措施

1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

1.1对害虫实施诱杀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依托害虫喜好的光线、颜色以及光波,促使其集中至设定的区域内,随后将其消灭。这种方式属物理处理手段,省去药物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黏虫黄板。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属性,属于物理防治手段。在使用中,需要将其置于田间,设定一定高度,多为东西走向,以便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性诱杀剂。需要保障使用时间准确,一般选择在害虫性成熟阶段释放性激素,发挥诱惑害虫、搅乱其性激素信息接收状态的作用,以便有效减少幼虫出生率。这种方式立竿见影,操作便捷,负面影响较小。

1.2结合害虫类型,合理应用防虫网阻隔技术

结合农作物生长区域,在其外部设置防虫网,在害虫进入农作物种植区域之后,就能够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属物理杀虫手段。采用这种方式可使害虫规模减小,农作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此时可对区域内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整,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这与生态农业理念相一致。具体在应用过程中,防虫网一般设置为22目规格,如果遇到特殊害虫,如烟粉虱,也可适当增大,以30目为最佳。

2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管理措施

2.1改变传统植物保护措施,全面实施综合防治模式

传统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与化肥不可缺少,而且使用量较大,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但是也会出现植物病虫害问题加剧的情况,从而降低农产品安全性。为此,对于新时期农业生产,要综合使用多种治理手段,有效降低农药与化学药品使用量,应用更加安全与科学的植物保护技术。

2.2加强植物保护宣传,做好农民培训与教育工作

在农业生产中,产量是根本,但更多农业工作者将其归功于化肥与农药,这在根本上会污染环境,对植物造成危害,同时也无法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且在时间的影响下会形成恶性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不到位,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对植物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对植物保护的重视,提升农民的植物保护观念,并形成理念。此外,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障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需要重视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充分研究。

2.3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预测系统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很难绝对避免,但是,针对植物病虫害可以进行有效预防,使病虫害数量大幅降低。当前,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托技术检测手段实施。因此,为了达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精准化控制,需要因地制宜,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预防系统,依托多种手段,强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管控。

3生态农业思维以及植物保护价值分析

3.1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

生态农业倡导的理念是绿色与环保的经济观念,即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前提下,维护生态均衡,实现对环境的有力保护。从理论上探讨,生态农业主要依托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来促进农业生态化进程,从而获取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从结构上分析,生态农业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综合农业内部多个产业的具体情况,实现优化与整合,以便获得生态效益。只有落实生态农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构建更加科学与高效的生态农业系统。

3.2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价值

随着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要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实施要与植物生长发育周期规律相一致,同时要充分考虑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强化对营养物质的掌控,保障各个生长环节都有序进行,大幅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率。在传统植物保护中,农药化肥是基本操作方式,能够强化人们对土壤类型、酸碱性、温湿度以及渗透指标的控制。但这种方式会埋下食品安全质量隐患,且威胁性较大,势必与生态农业发展相背离。在现代植物保护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可持续、绿色发展,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维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

篇3

1.1农业传感器技术。 

农业生产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对技术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种类繁多、功能强大等特点的农业信息传感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农业信息传感器技术依照检测对象的不同,分为了生命信息传感器技术与环境信息传感器技术两个类别。其中生命信息传感器技术包括光谱技术、人工嗅觉技术等先进技术,其检测对象是动、植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状况,比如在使用化肥后,农作物表面的保留物状况、农作物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状况等。环境信息传感技术主要对综合环境因素进行检测。 

1.2精细作业技术与智能装备。 

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指的是把遥感、GPS、GIS、作物栽培管理决策支持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集合用于精细农业中,使农田里的农作物能实现随着时间、空间而变化。使用精细作业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种植成本。精细作业技术包括机载田间信息采集技术、导航与控制技术、决策模型和处方生成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但能够及时获取农田里农作物的生长信息,还能智能综合信息生成决策方案。精细实施技术装备是精细作业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其得以发展推广的一个主要载体,二者缺一不可。精细实施技术装备在农作物的播种、施肥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得到应用,变量播种机、自动施肥机等已经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农业智能机器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成熟,农业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农作工具被广泛应用起来。农业智能机器人聚自动控制技术、环境建模算法、机器视觉系统等多种技术为一体,逐渐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用途,机器人可以分为播种机器人、采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农产品加工类机器人等。现如今AI技术的崛起,农业智能机器人产业也将面临着大整合,传统的半自动的农业机器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会被时代淘汰。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帮助许多领域节省很大比例的劳动力成本,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在未来十年,农业领域将有六成以上的工作都能够用农业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力。 

2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传感器技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业传感器技术中的主要检测技术大部分是对静态属性的研究,对实时、动态的信息传感存在真空,在今后的研发农业综合应用系统方面无法适应。一些虚拟模拟技术的研究也才只是刚刚起步,缺少多点同步检测和一些多组检测的方法,在农业环境复杂情况下非常缺乏实用性。中国传感器的产业结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许多先进的技术产业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农业传感器技术的售后产业也存在着问题。 

2.2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领域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专业技术不足,系统不完善以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体系和精细农业的核心技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针对性不强,成本却难以控制。智能装备相关技术严重匮乏,技术落后,导致质量不过关,产品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3研究及推广农业智能机器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各个科研机构跟踪国际热点进行研究,却对真正农业机器人起作用的方面不够重视,使得研究成果与现实的情况不符,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同,减缓了农业机器人推广的进度。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种植业,忽略了同样巨大而且经济效益更高的畜牧业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很少有专业的机器人研究机构涉及农业机器人,不能很好的融合农业生产和机器人技术。 

3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策略提出 

3.1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建议根据技术实用性不高的问题,当前应该应对的手段就是拓广农业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范围,科研团队首先得研制出适合农业发展且非常实用的机器人,其次国家采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帮助推广,让这些高新技术真正的惠及到农业领域。 

3.2完善重大工程專项。 

要不断加强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提高我国的遥感技术,完善我国的地理分析系统,要逐渐摆脱依赖外国卫星数据的现状,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数据系统。 

3.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要切实与我国自主业务系统匹配到位,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农业发展的现状相结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仅要做到”高大上“更重要的是要同时做到”接地气“。 

4结语 

近年来,农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力,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解决好现存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增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的距离将会逐步缩小。 

参考文献 

[1]王汝伟.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江西农业,2017,(01):134. 

篇4

1 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烧咄?往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部分,技术创新能够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得以实现,而同时,技术创新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剂,中小企业凭借技术创新的发展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快的发展,可以利用技术创新作为突破口,依靠前沿技术和产品打开市场的空间。也因此,中小企业也背负着技术创新的使命。

而目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企业的进一步突破和发展,中小企业应该积极肩负起科技创新的责任,通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等,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武装自己,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得自身的市场价值也得到大大的提升。

2 农业中小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优势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当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当中,它们往往具有着更高的灵活性,同时由于它们往往有着自己的团队,因此,也具备了更高的的专业性,这也直接刀子了他们往往也有着较高的创新率。农业领域中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势主要还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对农村市场更为熟悉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往往便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构成。由于长期的农村生活,也往往导致了他们对于农民的消费习惯以及农村市场的特点更为熟悉。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对于农业生产环境熟悉,能够使得他们更好的将新的技术结合应用在农业领域。

2.2 更具灵活性

灵活性是中小企业在市场当中最大的优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的员工相对较少,企业内员工能够进行实时的沟通,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市场的起伏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应对,及时抓住市场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他们能够及时深入到农村的各个阶层,及时对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宣传和推广,让企业的销售和发展更为顺畅。

2.3 富有企业家的精神

农业中小企业的领导阶层往往更加具有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精神,他们往往能下定决心及时抓住机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们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手中的资源,同时他们往往接受了较为先进的思想,在领导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较为理智地引导和管理。

2.4 具有更加团结的团队

农业中小企业的团队往往是由家族中的亲戚建立起来的,也正因此,他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往往较高,相互之间也更为了解,能够更好的合作和交流,企业员工之间也因此更加充满活力,能够更好地面对企业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

3 农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劣势

虽然农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如今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巨大的市场竞争面前又显得相对弱小,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首先,农业中小企业的观念往往相对落后,他们虽然对于农业市场较为熟悉,但是由于缺乏对于市场的分析以及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也因此往往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技术上却很少对市场投入关注。同时企业之间也往往不能相互合作,不能有效进行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削弱。另外,目前我国的农业中小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运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技术的加工。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收入相对较低,也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的升级改造,因此他们的技术创新往往是在较低水平上徘徊。

4 建议以及对策

4.1 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管理层的培训

农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不缺乏实干的精神,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管理的思想往往相对欠缺,同时也缺少企业间技术协作的理念,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进行相应的培训,能够慢慢转化他们的观念。培养出更具领导头脑的企业家。

4.2 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虽然农业中小企业中团队多为自家的亲戚,但是也应该对他们多加管理,加强他们内部的团结协作,明确各个员工部门的职责,坚持责任到人,同时,做好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篇5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

    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

    ——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

    ——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信息技术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08-02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包括农村教师专业角色、专业精神、专业智慧、职业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等。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学教育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一、 农村中学现状

据调查,江西省修水县所有农村中学生源逐年锐减。原因分析:一是越来越多的稍富裕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城镇读书;二是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孩子随父母进入学习;三是部分学生不得不尽早替家里分担经济困难,抛弃学业。师资队伍现状大体如下: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占总数的80%以上;二是学科教师不平衡,英语、计算机、体育、美术教师缺乏;三是教师编制饱和,毕业的新教师分配不到中学;四是青年教师不愿扎根农村学校;五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进入县城中学;六是教师待遇普遍不高;七是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八是教学设备缺乏;九是生源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十是家长重视教育的程度和方式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十一是留守学生生存状态阻碍老师施教;十二是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狭隘,独立动手能力差,无法正常施教。

据新安晚报对安徽肥东、安庆、阜阳三地的调查,农村中学面临着必须撤并的状况。一是适龄儿童人口数不断下降,入学儿童的数量在减少;二是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儿童进城跟随父母身边学习;三是校安工程的推进为撤并学校提供了可行条件。

二、 农村中学教师现状

1、农村教师的数量不足。2003年甘肃省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师9.7万人,代课教师2.46万人,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某县1071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没有任何任职资格的191人,小学教育任职资格的764人,初级中学教育任职资格55人,高级中学(包括职业高中)教育任职资格6人,单位从未进行过任职资格的评聘38人。2003年下半年,据《现代教育报》调查,湖北崇阳县有800多名民办教师在支撑基础教育,湖北监利县民办教师的数量高达1600多名。山东某县汀水镇中学,共有专人教师79人,其中民办教师、代课教师15人。黑龙江兰西县15个乡镇,有代课教师470人。各级政府采取了诸多对策,比如对口支援、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任教,大学生志愿支教、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等,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存在城乡之间生活环境和办学条件差异,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特别是教师工资的拖欠以及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流动。

2、农村中学教师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短缺,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以及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的严重不足。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

3、农村教师的素质不高。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农村中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素质也提高较快。但无论与城市中学校相比还是与国家要求相比,农村中学教师的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较低,职称较低。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农村中学教师的观念陈旧、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三、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归纳成18个指标,即能构建自己的教育理想,能了解教育改革的趋势、学生的发展与学习心理、课程设计原理与发展趋势,能正确掌握教学目标、精通所教学科的教材、有效进行教学活动、活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善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进行教学评估、做好学生辅导工作、有效经营班级,有良好的表达与沟通、熟悉并参与学校经营、从事行动研究,有良好的教育专业态度、做好生涯规划。

要建立起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信息技术平台,就要有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结合国家教育改革精神,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即学习、对话、反思、培训。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农村中学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同步提升,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动态。教师要理智地顺应全球化教育时代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断从观念上更新自己。学习能使教师摆脱传统对教师职业,对自身的习惯性定位,听取和吸纳各种意见,不断学习,向教师群体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国外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胸襟。

农村中学教师在开展专业研究时缺乏研究规范、研究技能等方面的必要训练和足够的理论准备,对教育科学理论语言不熟悉影响教师深入分析问题、准确表述观点,妨碍深入研究。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对教育实践的理解水平也有限,教师个体的研究一般很难取得成功。成立多个教学研究共同体,与大学或教育科研部门联系,使农村中学教师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合作或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积极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持久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篇7

关键词:植物保护新技术;生态农业;作用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更多先进的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经过多年将植物保护新技术应用到实践中,结果显示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植保新技术能够有效的抑制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并且对环境的伤害也有效减弱[1]。生态农业就是保护与改善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合理的运用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学规律,适当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工程方法,将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所积累的有效经验等有效知识应用到农业发展模式中,以求得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3方同步、3方平衡的农业模式,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找到平衡的发展方式。

1植保新技术应用到生态农业中的要求

生态农业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不仅仅只是需要运用农作物的生产技术,同时还有用到相关的生态环境的知识,并且还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生态农业是极其复杂的,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及政府政策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将植保新技术良好运用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其表现有:先进有效的新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理兼防治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病虫害,有效的降低因病虫灾害而给生态农业生产和发展所带来的各类损失;先进有效的植保新技术的运用可以节约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成本,有效提升生态农业的发展效率;先进有效的植保新技术可以减少生态农业发展中所带来的给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与伤害。所以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有这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足以引起人们对于植保新技术的重视。

2植保新技术之三诱技术

“三诱”技术,是利用光、色、性3种元素作为引诱剂,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多重的防控。

2.1频振式杀虫灯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光、波、色、味4种诱剂诱杀对农作物有害的病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其特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害,对鞘翅目害虫,直翅目害虫,半翅目害虫,同翅目害虫等40余种害虫具有明显的诱杀效果,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在某地的实地运用所得到的结果表明,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后,蔬菜田棉铃虫的落卵数量以及害虫数量有十分明显地减少。据试验数据中显示挂灯区域相比于无灯区域,虫卵的数量降低约77%,害虫成虫的数量降低约81%。由此可见,频振式杀虫灯对蔬菜棉铃虫的灭杀效果是十分显著的,频振式杀虫灯能够有效降低害虫对农产品带来的损失。同时,因利用了频振式杀虫灯从而减少了化学药剂的喷洒量与喷洒次数,减轻了化学药剂对于环境的危害和农产品的危害。

2.2黄板

黄板诱杀是另一种对农业害虫诱杀的物理防治技术,它利用害虫生理的趋黄性对害虫进行诱杀,其特点是环保,低成本,可自行制作。黄板主要用于防止潜蝇成虫,粉虱、蓟马等小体型的害虫,在某地果园的实验中,调查板上昆虫的害虫益虫比例为1235:192。实验的结果显示出利用黄板防治害虫的生态效益良好,完全符合生态农业目的中提出的3方平衡发展的要求。

2.3性诱剂

性诱剂是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期,利用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干扰雌雄成虫减少受精卵,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这是一种新型绿色防控害虫的技术。此方法成本较低,操作便捷简单,对人畜无毒,对环境无污染。其主要的防治对象为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在某地果园的实验结果显示,每年只需使用3次性诱导剂,使用之后果园商品果产量提高了365kg/667m2,由此结果可明显看出,在商品农作物商品产量提高的同时化学药剂使用减少,生产成本减少,达到了生态农业所提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三方平衡,同步提升的目的。

3结语

与传统的农业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对于植物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各种植保新技术的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新技术,有效地防止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虫灾害,节约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减少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只有农业生产达到高效率且低成本,农业生产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现代农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向绿色农业方向不断前进。

作者:王冠宇 宋永科 单位:扶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扶余市弓棚子镇农业站

篇8

(一)农业高新技术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高新技术是农业高技术和农业新技术的总称。农业高技术是以农业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处于当代农业科学前沿的、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技术(罗剑朝、侯军歧,1999)。它之所以被称为高技术,不仅是因为农业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高度密集的知识和资本投入,而且是因为农业高新技术具有产业化后潜在的高收益。农业新技术是原有技术在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创新和发展,或者说是在一定范围内初次出现的技术。农业新技术虽然未必一定是高技术,但农业新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替代,同样是新技术采用者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结果。农业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只有及时地产业化,才能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学术界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并未实现逻辑上的完全一致。即一方面,认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把(已有的)农业高新技术所具有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将高新技术的发明和研制阶段(即农业高新技术的生成阶段)视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罗剑朝、侯军歧,1999;朱希刚,2000)。实际上,尽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的生成过程,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真正关注的重点是高新技术如何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从实验室向生产领域大规模的扩散。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是农业高新技术大规模地从潜在生产力(实验室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农场技术)转化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以确认可靠的农业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过程。因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在农业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标志是相当一部分有条件的农业生产者成功地掌握并在生产中采纳了这种技术,它要求农业高新技术不仅仅走出实验室,而且要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征

1.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潜在的高收益。高新技术之所以被称为高新技术是因为它能给高新技术的采用者带来明显高出常规技术的经济效益,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高新技术的采用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为了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收益是农业生产者采纳高新技术的初始动力,而且往往是最先的高新技术采用者会得到大大高于后来者可望得到的收益。当高新技术被大多数农业生产者所采纳,或者当更高更新的替代农业技术出现时,昔日的高新农业技术将转变为常规技术,这时再采纳这些常规技术的农业生产者所要求的投入、所面临的风险和可望得到的收益都会大幅度降低。

2.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较高的投入。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属于技术创新过程,因而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增加相应的配套生产要素投入,所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往往伴随着高投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高投入可能包括: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加现入物的使用,较高水平的管理,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等。

3.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很高的风险。任何投资都有程度不同的风险,高新技术产业化通常都面临着较高的风险。但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化相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的风险又更高,管理这种风险的难度也更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的风险更高主要是因为:①农业更容易受到自然界突变现象的影响,从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着更大的自然风险;②短期内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较小,在小规模的家庭分散经营和大市场的背景下,单个农民的理可能导致农民总体行为的合成谬误(fallacyofcomposition),从而农产品市场有更大的波动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③农业高新技术在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的过程中,中间环节相对较多,更容易出现信息丢失和信息扭曲,因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着更大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④农业技术,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生物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而作为农业高新技术在空间上的推广和应用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内生着更高的风险。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风险管理的高难度主要是因为:①农业高新技术的需求者(主要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使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低;②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和改革前长期政府计划造就的农民回避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决策惰性而引致的风险管理能力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高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的高难度,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石。由于农业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所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就是一个永不停息、不断更新、贯穿于农业发展始终的过程。

5.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小规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最先受益者总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最初采用者。但当农业高新技术大规模地扩散以后,农业生产可能边界将外移,农产品价格将下降,全社会所有农产品的消费者(无论是直接消费还是间接消费)都将从中获益。从这个角度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国是一个大国,农业增长的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总体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倍受世人关注。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让世人瞩目。但近年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出现了一些崭新的趋向:一是农业发展速度逐渐地、较大幅度地下降;二是农业增长的成本不断上升;三是政府干预农业的空间越来越小;是农民对农业的前景感到担忧,投资农业的信心大多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投资的回报率,恢复农民投资农业的信心;如何推动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培养新的农业增长点,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在给定的资源环境条件下,所有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都离不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下面从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特征及其产生的机制展开分析,揭示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农业增长速度高出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幅度越来越小80年代,我国农业年均增长5.29%①,比世界平均水平2.52%高2.77个百分点;而90年代,我国农业年均增长4.30%,只比世界平均水平1.91%高2.39个百分点。其中,1996~1999年我国农业年均增长3.72%,仅比世界平均水平2.26%高1.46个百分点。农业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表明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在受到威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是农业资源可持续性、生态与环境可持续性及农业技术体系可持续性的复合。因此,在农业资源、生态与环境既定的情况下,农业技术体系可持续性就成为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保障。由于农业技术体系可持续性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基础的,所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保障。

(二)我国农业增长速度越来越平稳尽管我国农业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但增长的波幅越来越小。80年代我国农业增长的相对波动系数②为0.7994,波动系数比第二、第三产业分别高出67.41%和132.93%,而90年代农业增长的相对波动系数下降为0.3092,比第二产业的相对波动系数低25.24%,与第三产业的相对波动系数基本持平。农业增长波动幅度的减小,或者说农业经济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增强,为农业投资者投资农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预期,其对农业发展无疑是有利的。至于农业发展稳定性增强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业结构的多元化;二是农业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的上升;三是农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上述三个方面中的前两个方面,实质上都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制度创新对我国农业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80年代,以农业家庭经营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农产品提价引致的投入增长是我国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技术创新对农业增长的推动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①。而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以家庭经营为主导的制度改革早已完成,政府对农产品的提价能力和提价空间越来越受到限制,因而农业增长的源泉逐步转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入增长和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所诱导的结构调整②。由于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在我国将作为一项基本的经营制度长期保持不变,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已经建成,可以预见,在21世纪,制度创新将不会像改革初期那样对农业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投入增长取决于农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农业投资的回报率最终又取决于农业技术变革所能提供的投资机会,因此,21世纪农业技术进步将成为中国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

(四)我国农业增长的成本越来越高与我国农业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相应的是我国农业增长的成本持续攀升。“六五”时期国家农业基建投资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尽管每年减少0.93%,但由于家庭经营制度所产生的制度激励,以及提高长期受到压抑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约相当于同期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的2.53倍)所刺激的农民积极性的上升,农民增加了现入物(化肥、农机等)的使用,结果农业轻易地实现了8.24%的年均增长速度。“七五”时期虽然国家农业基建投资恢复性地每年增长2.36%,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继续高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前者比后者高14%),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丝毫未减,并几乎像“六五”时期那样等幅度地增加农业投入,但农业增长的速度下降至4.18%。“八五”时期尽管国家农业基建投资年均增长速度提升至13.71%,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比同期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高出43%,农业中现入物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农业仍只实现了4.15%的增长速度③。进入“九五”时期(受数据来源的限制,这里只讨论1995~1999年),尽管国家农业基建投资年均增长率陡然上升至39.38%,农业现入物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农业年均增长速度仍然跌落至4%以下④,1999年下降至2.8%,2000年又进一步下降为2.4%。根据上述农业投入和农业产出之间“剪刀差”式的增长,不难看出,我国农业增长的成本正不断攀升⑤。农业增长成本的上升,意味着农业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因而要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能降低农业增长成本的途径。农业增长速度越来越平稳,农业波动幅度减少,表明我国农业运行宏观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显著增强。这对于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增长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农业增长源泉的变化是农村改革深化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毕竟“农业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增长速度的放慢,农业增长成本的上升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无疑值得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我国农业增长成本持续上升,农业增长速度趋缓,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实际上都是长期以来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以及农业的实际产出向潜在产出(生产可能性边界)逐步逼近的结果。在农业资源的硬性约束下,当农业的实际生产点逼近生产可能性边界时,不仅农业生产的实际成本会上升,而且机会成本也会上升。因此,我国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外移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而在农业资源的硬性约束下,必须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三、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风险控制与管理

(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要障碍:高风险无论哪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都因产业化后的高收益而有着极强的诱惑力。如果仅从高收益的角度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无疑是及时而快捷的。然而,现实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并非一帆风顺。就我国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在我国每年取得的约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中,转化为生产力的只有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夏恩君、顾焕章,1995);另一方面,我国宏观农业技术效率①却持续高居于85%~90%的水平(孟令杰,2000)。农业生产领域技术更新速度较慢,新技术不能及时运用于生产,农民被迫在已有的技术水平和农产品需求增长的压力下挖掘已有技术的增产潜力。那么,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何在?笔者认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高风险或者说引致风险的诸种因素,是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要障碍。高风险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最突出和解决难度相对较大的障碍。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有的高风险与农业生产者特有的风险低承受力和风险低管理能力相结合,使风险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阻滞作用比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的风险更为突出。高风险的存在,再加上高新技术产业化内生的高投入②,大大抵消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后高收益的诱惑力,严重制约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和效果。因此,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篇9

【关键词】市场营销;农业发展;实践

农业发展问题在我国极为重要,农业是处于战略地位的重要关注点。一直以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是国家下大力气推动与维护的焦点。我国农业经过长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大量农民生活刚刚达到温饱,生活质量较低。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农业改革,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1转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观念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关注经济效益,关注科技发展,实现农业布局的区域划分,农业生产逐渐转向专业化,农业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农业经营一体化,农业服务覆盖整个区域。农业产业化能够顺利实施,首先需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观念。

1.1以市场需求为先导

在新时期,农业发展与市场营销息息相关。农业发展离不开运用市场营销方式将自身产品推出去,提高市场占有率。一切营销活动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先导的,要满足市场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做好产品生产的规划,生产的产品要迎合市场需要,才能有销路,才能保证农业快速发展。

1.2生产规模化

规模经济是工业发展中摸索出来的客观规律,经过长期实践,验证规模经济也适用于农业生产。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长期以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产量依赖一家一户承包的田地数量,无法形成规模,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虽然有生产积极性,但是生产力没有明显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迅速推广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快速发展。

1.3注重投入产出比

农业生产管理应该以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来指导,与企业经营一样,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注重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心存投入产出比的概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定期进行人员培训,运用新科技来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集约化增长。1.4着眼国际市场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波及全球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农业生产不应闭关自守,应该紧跟时展,抓住全球一体化的时机,迎头赶上,着眼国际市场,运用各种方法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挖掘国际市场这一巨大宝库。

2提倡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指的是这个营销过程中,要以环保意识作为营销指导,向顾客提供安全,环保,无污染的产品,注重节约资源,符合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1增长方式精细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均采用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农业生产的增长以损害环境,损坏生产环境为代价。在新时期,采用绿色营销方式,改进生产方式,运用环保生产技术,研发环保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提高产品竞争力

当前消费者消费更加理性,关注环保。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重要的消费观念。绿色食品风靡全球,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国农业发展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生产绿色产品,通过绿色营销,让农产品迎合顾客修,保证农产品销路。绿色农产品因为更收欢迎,价格更高,投入产出比更高,能够给农业发展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3提高农民收入

国外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两成左右。我国东北的绿色大米比一般大米价格高出一成仍然受到欢迎,供不应求。我国幅员辽阔,但是资源稀缺,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将地方特色融入农产品营销,采用绿色食品这样的科技产物增加产品附加值,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更有积极性参与到绿色产品生产当中[1]。

3加强知识营销

转变营销观念,生产绿色农产品,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新时期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运用新科技推动农产品营销,加强知识营销,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快速发展。

3.1提高人员素质

科技发展的成果在农村推广,其基本条件就是具备能够使用先进技术的人。我国农业人口的整体素质一般,长期以来,这也是抑制农业发展的问题之一。农业生产技能仅仅依靠简单的个人经验,由老人言传身教代代相传,效率低下,效果较差。我国农业发展要将农业生产与营销人员的素质整体提高起来。定期进行培训,将新技术推广下去。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引进优秀人才,不仅引进人才,还要将优秀人才的技术留下来。进行农业生产管理,产品研发,营销方面的管理需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农村培养跟多的优秀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2]。

3.2加大农业科研投入

农业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不仅与人的因素有关,还与资源投入相关。我国农业发展缓慢,投资回报率较低。应该提高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提高生产方式与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注重引进外资,通过各种合作方式为农业科研吸收更多的投资。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产业化,整合资源,降低成本,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水平,推动农产品销售[3]。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发展问题应该从市场营销的视角出发,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看待农产品生产,管理,营销全过程,提高技术能力,培养合格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生产绿色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高投入产出比,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推广方式,扩大市场,实现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裘指挥,张丽,胡新宁.农村地区构建农业技术人员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基于中部地区N市的调研[J].教育研究,2016,(06):158-158.

[2]徐卓婷,张玉芙.农村教育资源建设视角下的农村技术教育“小学化”问题解决方案[J].吉林省农业发展学院学报,2016,(08):192-192.

篇10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新技术

一、前言

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农业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大部分农民都没有生态农业的意识,为了提高植物的产量,会采用增肥、打农药等方式,但是并没有注意到过度的施肥和打农药会对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可持续思想的引领下,渐渐的给农业的种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而生态农业就是其中之一。生态农业的提出可以在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的同时,也维护了周围的生态平衡以及周围的环境协调。在生态农业中,可以更好的避免产品农产品在成长的时候遭受虫灾的侵袭,也能够让农业朝着绿色、无公害的方向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理念

生态农业就是在按照经济学、生态原理学的基础上,然后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传统的管理方法,去建立可以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业生态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跟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可以在发展基本的农业时,还可以综合发展农村的其他林木渔副业,然后充分发挥出生态农业的优势,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的结合起来。而传统的农业的发展技术相对的落后,生产率也低,更重要的是传统农业的发展抵御自然灾害的力量薄弱,对土地的危害也很大,既没有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也破坏了周围环境的生态效益。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然后采用科技手段,实施多种经营模式,在提高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实现生态平衡、预防污染、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共同发展。

三、推广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生态农业中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就有植物保护技术,而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是有着很多的副作用的,因此要运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植物保护技术的改革。植物保护新技术的特点有1、在栽培植物的时候要推广先进的“三免”技术,主要就是水田的连作免耕的技术、水旱田轮作免耕技术和旱地免耕的栽培技术。2、在植物保护管理上要推广“三避”的技术,即是避寒、避晒、避雨这三样技术。3、在植物的保护措施上要采用、性诱和光诱这“三诱”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的产量。植物保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善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后,就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袭,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也能够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经济的危害。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需要农民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人力,而对植物技术进行了改革创新后,在一定的程度上就节约了投入的成本,提升了农作物的附加值和农作物产量,更提高了经济的效益。

四、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在农业的发展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减少病虫害,就需要进行一些防治技术。在现有的植物保护新技术中就有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从现有的保护措施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三诱”技术。

1、技术。本文在解释光诱技术的时候,主要是看黄板在农业的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叶类植物的病虫灾害最为常见的就是黄曲跳甲。农民在防治的时候采用的都是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新的植物保护技术采用的是黄板技术,黄板技术可以有效的诱杀趋色的害虫,尤其是黄曲跳甲。黄板的使用可以减少土地的污染,也能够提高叶类农产品的质量,维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2、性诱技术。性诱技术就是采用性诱剂来实现防治虫害的目的。例如在斜纹夜蛾的防治中就采用性诱剂,可以杀死掉384头成虫,在种植甘蓝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性诱技术去杀死菜蛾成虫。3、光诱技术。光诱技术主要就是杀虫灯的应用。这种杀虫灯设备可以杀死的虫的树木更多,种类也多,像是斜纹夜蛾、小菜蛾、地老虎等。使用光诱技术不仅减少了很多的害虫数量,也节约了农民的成本。

五、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实践

当然在农业中实施植物保护新技术时,光是采用单纯的物理防治技术是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的,应当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就好比在学习中,光是靠课堂讲授知识是不行的,需要多种方式共同辅助学习。而农业中光是采用一种物理防治,效果肯定单一。但是在采用化学防治的时候还是要适量,农药的使用也要适度,不然很容易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就没有办法保证农产品安全、无污染生产了。

为了保证植物新技术的更好更快实施,就需要对农产品的病虫害有清晰的测报和检测,要有相关的人员分工合作,全面的监测、总结以及科学的研究害虫的资料,然后去预防害虫疾病。只有对农产品的病虫害有一定的了解,对害虫的习性、生长周期等有明确的了解后,才能更好的实施植物保护新技术,将病虫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政府也要加大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朋友能够正确的认知到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共同去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目标。

六、小结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不论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还是农业发展上都有了新的要求。生态农业的发展就是我国农业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出现的,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在发展农业的时候,光是依靠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不行的,不仅不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发展生态农业,要将生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在生态农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能够改善环境,减少污染。

参考文献: 

[1]张新瑜.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花卉,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