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设备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卫生服务设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卫生服务设备

篇1

“民生问题的解决,永远是社区工作的头等大事。”这是笔者在采访中听到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头堰社区劳动保障站始终从居民最需要处着手,扎实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居民满意了,社区才能和谐稳定。

养老和医疗保障是重头戏

“社区的工作人员可给我办了件大好事啊。”刚走进鲁景月家的大门,这位70多岁的老大妈就拉着记者的手满脸笑意地说道。

鲁大妈是东风商用车发动机厂的退休“家属工”,一直没有参加医保。2009年初社区劳动保障员时云霞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这一状况后,随即上门为鲁大妈办理居民医保参保手续,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

“厂里给我们办的有商业保险,我身体也好得很,根本不用。”对于参保这件事,鲁大妈显得十分“冷淡”,“社区的人来家里七八次了,我都不愿办,后来看到他们没动静了,我也把这事给丢到脑后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鲁大妈身体不适,在医院检查出肿瘤,仅前期手术费用就要4万元钱。就在鲁大妈为医疗费担心时,女儿拿出了一张医保卡,这让鲁大妈吃了一惊。“这是我自己的医保卡。”

原来,社区看鲁大妈的工作做不通,便“另辟蹊径”找到了大妈的女儿。“一年缴费就百十元,老人年纪大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女儿悄悄瞒着鲁大妈办好了医保手续。

“那次住院我自己总共花了3000多元。”说起这些,鲁大妈笑得合不拢嘴:“社区真是把我们当成亲人了,工作做的这么细致、这么周到。”

“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做好养老和医疗保障是重头戏。”社区人社服务员时云霞说。头堰社区是东风公司移交的纯企业型社区,辖区内有中央、省、市企事业单位十余家,服务的主要对象主要是企业的离退休职工。

为了解决好这部分居民的养老和医疗问题,社区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为了方便参保对象申报,还印制了通俗易懂的告知“便条”,并针对参保对象大多是“空巢”老人的情况,开展上门代办服务。此外,社区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保认证及查询、医保报销等事项引入“网格代办”,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以前居民办理医保报销手续要跑几家单位才能办完,现在我们通过网格员上门宣传,开展代办服务,居民到社区服务大厅后,只要十分钟就能一次性办好。”时云霞自信地说。

就业服务尽量满足居民需求

说起社区的贴心服务,“90后”的冯红霞也不住地点头称赞。技校毕业后,她便外出打工。2013年底回家过年时,她在路上碰到了社区干部,随意抱怨了几句外出务工的不易。没想到正月十五刚过,社区工作人员就找上门来,二话没说带着她来到鄂西北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经过面试她成了公司的一名前台接待员。上岗后,社区每月还会来走访,了解她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最近在社区的推荐下,我又参加了会计培训,拿到了会计证,马上准备进入公司财务部学习了。”说起未来的打算,冯红霞满怀憧憬。

在头堰社区,辖区居民经常会接到社区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新的就业政策、企业空岗信息、困难群体的就业回访……社区人社服务工作站总是在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就业岗位,努力把政策送上门,岗位送到人。

时云霞说,社区会定期到辖区企业收集岗位信息,并及时了解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招聘信息,然后张贴到辖区的每个宣传栏供居民选择。对于就业困难群体,社区工作人员还会上门向他们推荐就业信息。

此外,社区还建立了在职党员QQ群,充分发动亲戚朋友,延伸社区“触角”。哪个地方需要物业人员,哪个企业需要保洁、保安……大家都会随时通过QQ群,以便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015年以来,社区已帮助49名居民就业。

利用优势资源帮扶居民创业

“要不然怎么说社区是我们的贴心人呢!”创业小老板刘昌海看到笔者后连声说道。

今年40多岁的刘昌海自打10年前从东风商用车发动机厂离职后,一直没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心气高的他想自己创业,却无从下手。时间一长,他也倦了,日子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过着。“老婆天天跟我吵架,吵完我就出去喝酒,喝醉了回来接着吵,眼看着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说起年轻时的荒唐,刘昌海有些唏嘘:“后来社区劳动保障员天天找我谈心,帮我分析现状,提出建议。鼓励我创业,并帮我办执照,联系房子,2012年我办起了理发店。”

去年年底,社区又给刘昌海出了个好点子。“厂里有大学生见习基地,每年要接受几百名天南海北的大学生来见习,社区帮我在学生宿舍附近租了个门面,做土特产的买卖,现在两个门店加起来每月能赚5000多元。”刘昌海兴奋地说。

在头堰社区,像刘昌海这样在社区帮助下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还很多。时云霞说:“截至目前,社区帮扶自主创业近30人,带动就业70余人。”

据时云霞介绍,近年来头堰社区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挥共建单位作用,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为居民创业服务。“新农贸市场就是在社区原来小市场的基础上升级而成的。”时云霞告诉笔者,2013年起社区与发动机厂协商后,在原有市场基础上,对水、电、路、房屋进行了全面改扩建,建成了一座综合的农贸市场。“这不仅盘活了社区原有的土地资源,还为社区居民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

新市场里不仅安排了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还有10余名辖区居民在市场里经营农贸生意,居民守在家门口就能谋生计。

此外,社区还联合共建单位专家,有针对地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失业人员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提升再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几年来,张湾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倾情基层,将劳动保障员下派到乡镇街道指导开展劳动保障工作,同社区干部一道将国家有关劳动保障政策宣传给辖区社区居民,同时开展就业安置、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一系列活动,让广大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得到政府的关怀,为确保社会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和收益”。时云霞说。

篇2

一、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8.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总面积的2倍多,人口3200多万,却有2/3的人口在农村,40个区县中有近一半为贫困县,直辖之初的农村贫困人口高达366万。这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真实写照。

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重庆是地处西部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发展基数低,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工业化滞后、城市化滞后、农村发展滞后。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表明,农村卫生工作起点低、难度大,存在着就医难、买药难、医疗水平较低,服务设施落后等系列问题。

1、公共卫生环境脏乱差,威胁农民健康

农民健康知识差,预防、保健措施不力,加上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过猛,致使部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在重庆市的部分郊县农村,特别是三峡库区周边农村,饮用水不清洁,厕所简陋,污水横流,老鼠、苍蝇、蚊子很多,公共卫生环境很差,给各种细菌、病毒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制造了条件,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和隐患。

2、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较低,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据对主城区之一,沙坪坝区西部七镇卫生院调查,七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共119人,大专学历5人(占4.2%),中专学历57人(占47.9%),中专以下学历和无学历57人(占47.9%);中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占2.5%),初级专业技术职称96人(占80.7%),无职称20人(占16.8%);临床医生共计57人,配置数为0.37人/千人,护士16人,配置数为0.1人/千人,远低于医护人员最低配置标准1.73人/千人。全区乡村医生1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名(占7.6%),大专学历3人(占2.5%),中专学历58人(占49.2%),中专水平及以下学历57人(占48.3%)。

按照镇卫生院医生、护士配置最低标准1.73人/千人计算,仅沙坪坝区西部七镇卫生院就差临床医生194人,护士235人。目前沙坪坝区农村有的镇卫生院人员严重老化,有的镇卫生院无一名护士,还有一些镇卫生院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仍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低,从而导致医疗质量较差。

3、镇卫生院医疗装备差,履行农村卫生机构职能难度大

目前,重庆市农村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相当陈旧落后且缺乏必备设备,部分镇卫生院设备未达到规范化镇卫生院装备标准。由于装备差,镇、村卫生机构无法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和完成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任务,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又以沙坪坝区西部七镇卫生院为例,沙区农村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相当陈旧落后且缺乏必备设备,没有一所镇卫生院设备达到重庆市规范化镇卫生院装备标准。沙区七镇卫生院无一台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只有2家设有急诊室,3家设有急诊病房,无一家设有妇产科,未配置一辆救护车。

4、镇卫生院亏损面大,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再以沙坪坝区为例,截止2003年末,沙区西部七镇卫生院连续4年亏损的就有5个,占总数的71.2%,2002年西部七镇卫生院全部亏损,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发展举步维艰,甚至濒临倒闭。西部两个中心医院和各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危房,危房面积共达3000多平方米,且无资金加以改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离退休人员负担重,绝大多数镇卫生院靠政府财政拨款勉强能够维持生存,但无力发展。

5、三级防保网不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薄弱

镇卫生院的职能是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同时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向农村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保健等服务。村卫生站的职能是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承担预防保健任务,普及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由于体制转换加速了农村卫生医疗投入的减少,使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正出现全面危机。近年来,国家严重投入不足,三级防保网不健全、不牢固,突出体现在农村地区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其中又以村卫生站这层网底组织最为薄弱。农村税费改革往往切掉了正常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费,大部分地区乡镇片面强调有偿服务,使公共卫生事业私人化、有偿化。随着政府卫生投入的日益减少、乡镇企业改组改制,消解了昔日“以工补农”、“以工助医”的投资机制,原来承担农村卫生保健责任的乡镇卫生院终于走上改组转制之路,许多职能难以继续有效履行。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片面地认为发展生产是大事,卫生工作是小事,对卫生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农村的公共卫生工作长期处于少人管、甚至无人管的局面。

二、提高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均等享有健康基本保障的基础性工程。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健全农村预防保健网络,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创新,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建设

公共卫生是关系社会群体身体健康的卫生服务,无论是关系到重庆市2300多万农民健康安全的重要性,还是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及成本效益等方面看,都应作为重点领域加强。

所谓理论创新,就是根据农村公共卫生的外部效应性和公平性原则,政府应当在理论上、观念上纠正认识上的两大误区,对应地创新和完善两大理论――公共卫生产品服务的“外部效应性论”和“卫生正义论”,借以确立政府在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中的主要渠道、主要杠杆和主要尺度的地位,强化政府的投资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农民相对而言是一个在抵御疾病时承受能力低,因病置于困境的脆弱性高的群体,又缺乏支付获取公共卫生服务自筹部分经费的能力,健康教育水平远低于其它人群。农民的健康问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阻碍农村奔小康、走向现代化整体进程,而且会因人口流动而波及周边、影响全省甚至全国。政府对公共卫生投资的主渠道责任来自于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本身的“外部经济特性”。

政府是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产品进行公共财政投入的主要杠杆。一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农民不主动参与生产和消费公共卫生产品;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具有外部性,难以通过市场来确定其价格;三是公共卫生产品生产需要高成本、高技术和生产规模大的要求,需要有足够的生产技术、生产资金的投入,这需要公共部门的介入,用积极财政手段来加以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县、乡两级卫生机构建设单位。增加对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和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定额补助经费,保证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农村卫生监督执法经费。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差的状况,确保各项农村卫生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正视现实,适当控制医疗服务规模

如果对农村医疗服务规模,尤其是乡村医疗服务规模不加以适当控制,效率继续下降,医疗成本继续加大,看病贵的问题将会继续加重。因大量卫生投资用于医疗机构扩大规模建设,也不可能实现加强公共卫生和提高服务质量及卫生扶贫的资源结构调整。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医疗机构,撤除并不合理的重叠机构;二是按照重庆市区县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量与短期内可转化的潜在需求量,确定区县医疗服务总床位及人员的规模控制指标;三是按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口和相关因素,确定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床位及人员规模。为此,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以搞好预防保健为主,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等基本医疗诊治和承担一定卫生事业管理的综合服务功能,尤其是一般乡镇卫生院应成为本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向医院发展。为促进乡村卫生机构按综合服务功能做好各项工作,建议对基层卫生组织按公共卫生的经济政策实行补助。

3、重视专业培训,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对乡村医生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观念、职业道德和全科医学知识水平,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实施农村全科医生培养计划,鼓励现有乡村医生接受学历教育。严把农村卫生人员准入关,新进农村卫生人员必须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具有执业资格。到2007年力争10%以上的乡村医生具有医学大专及以上学历,90%以上的乡村医生具有医学中专学历,2010年前100%乡村医生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大力引进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改善农村卫生人员队伍现状。

4、深化卫生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1)推进农村卫生机构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增强农村卫生机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要在全县(市)或更大的范围内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并加强对其的培训、管理和监督。改革后的乡镇卫生院的职能要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重点做好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决不能本末倒置。

(2)抓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强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监管。继续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推进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改革;加大农村卫生执法力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监管,加强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切实履行农村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农村卫生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针对农民弱势群体实行医疗救助,目的是解决少部份人群大病负担过重的问题。通过建立“大病风险/救助基金”,对因患重大疾病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特困农户给予资金救助。

5、利用公共传媒,加大对农民的卫生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篇3

近年来,全县精心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是,我们提供的服务与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和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质量,确保城乡居民免费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根据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会议要求,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明确职责,提高实施力度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明确各自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提高履行基层业务指导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内容,各职能部门、科室加强协调配合,提高项目的实施力度。

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管理,制定实施方案。年初,对各单位下达目标任务,并签订责任状,组织对各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是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到人,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指导村卫生室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完成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在显著位置公示服务项目,细化考核内容,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每年根据要求及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职责

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分别承担辖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协管项目相关工作,并根据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业务指导和督导。

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栏、宣传单等方式,参照省卫生厅编印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版)100问》,广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争取社会支持,引导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提高项目服务利用率。

三、强化考核,注重项目实效

1、成立专项督导考核组,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督导考核。

2、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级考核模式,采取不定期督导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县对镇每半年考核1次,镇对村每季度考核1次,考核后将情况进行通报。

3、具体考核每个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然后,入村抽查核实,将考核结果作为拨付资金的依据。

4、对于弄虚作假的,项目实施单位进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

四、严格管理,规范资金使用

1、年初,各卫生院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项工作完成计划,卫生局核定汇总,根据全县项目工作量、结合项目所占比例和补助资金核定每项补助标准,项目所占比例具体为:健康档案信息完善、更新14%、健康教育6%、预防接种14%、儿童保健10%、妇女保健9%、老年人保健12%、慢性病管理18%、精神病管理6%、传染病报告、管理6%、卫生监督协管5%。

2、如单项工作未完成指标任务的,按比例扣除差额补助资金,如在上级考核中影响全县工作指标的,扣除该项补助资金,所扣资金用作奖励。

3、卫生院要将40%的工作任务交由卫生室承担,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拨付相应比例补助资金。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补助资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规定使用补助资金,将补助资金用于相关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费用,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发现违规使用资金,追回等额补助资金。

篇4

1关于公共卫生检验体系

建立公共卫生检验体系非常重要。这个体系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和采取措施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它包含了多门学科及专业,如分析化学、预防医学、仪器分析、有机无机化学等,可以说是一项专业及相关技术高并且涉及科学理论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流行病调查和各种防治技术,通过开展多种方法的监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而对于那些新发现的各种传染病的病源追溯和排查,必须要开发新型的健康相关产品。公共卫生检验体系中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大多是专业实验室、相关的理化检验实验室、跟疾病相关的病原学、毒理学实验室以及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等。

2建立公共卫生检验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涉及到的卫生服务的范围更广,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更高。因此建立公共卫生检验体系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势使然,所以增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只有为人民服务,执政才能执得好。公共卫生的核心任务是以最大的力度对疾病做到有效预防和保护公民的健康安全,这也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全面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站在时代的高度,开拓发展思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和最根本指导方针。健康是人类之本,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公共医疗和卫生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而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制约经济的发展。

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责任的需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这使人们对公共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显而易见的是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忽略了教育、科研、公共卫生。因此,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第一要务,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责任、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和保障。公共卫生检验体系建设直接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公共卫生检验当然不会只是卫生问题,它还关乎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要想使社会保持稳定与持续健康发展,当然就离不开公共卫生事业,而一个国家的人民健康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国家只有增强对公共卫生检验事业的投入,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检验体系,能把疾病控制在预防阶段,因此,国人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当然要依靠坚实的公共卫生检验工作。

3构建公共卫生检验体系的策略

在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强化我国政府职能,公共卫生检验单位是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市病原微生物、微生物产生的毒素、病原寄生虫、病媒生物的检测。负责日常的流行病、地方病、传染病的调查检测、通过科研工作促进防病检验技术上的发展,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工作。做好技术储备,对一些检测技术要求高,设备昂贵及运行成本大的项目,由各医疗部门上送到该实验室进行统一检验,更好地节约资源,促进我国医疗检测和诊断水平的提高。

明确我国卫生检测中心职能和任务。通过公共卫生检测中心执行基础性、方向性、前瞻性和源头性的公共检测研究与服务工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另一方面,各政府职能部门平时进行的大量和重复性的检测工作在原则上不在中心管理范围,将根据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结合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逐步转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当前要在我国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以及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为构建我国强大的公共卫生阵地,为推动我国疾控事业加快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篇5

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北区第五人民医院) 重庆市江北区 400000

【摘 要】针对近两年老年人免费体检人数少、体检率及体检质量低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老年人的现况,分析目前免费体检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建议,使此项民生工程能惠及更多的、有需求的老百姓。

关键词 老年人;免费体检;现状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更是成效显著,广大城乡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举措带来的好处。笔者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三十余年,特别对近几年来公共卫生服务的巨大变化有深刻感受:政策、资金投入及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通过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离预期效果还有较大差距,并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造成老年人免费体检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作简要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1 辖区老年人免费体检的现状

2011-2012 年重庆市B 区60 岁及以上常住老人实际体检人数、体检率都不高,仅为考核标准的三分之一左右。

2 造成的主要原因

2.1 对公共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差距较大对公共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现从上到下都有所加强,总体来讲是上大于下,医务人员大于社区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工作人员是执行者、实施者及政策的宣讲者,社区居民是直接的受益者,目前两者都存在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强,互动性较差的状况,导致体检率不高;基层有的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0 大类41 个小项不是很清楚,基本公共卫生规范化服务更是存在一些问题;社区居民有近1/3 主动配合、1/3 以上不配合、1/3 左右可做可不做,这样就有2/3 以上的老年人不太愿体检。

2.2 人才、仪器设备、交通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综合素质总体不高、仪器设备较陈旧落后、交通不便等状况;又因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群众中的信誉度、信任度、认可度不高,社区居民也不愿来。

2.3 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较突出

老年人免费体检是一项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公共卫生服务相当于一种“公共产品”,既然是产品那么就有一个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现况是供大于求。因需求分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近1/3 主动配合的居民是显性需求,1/3 左右可做可不做的居民是隐性需求,但这部分居民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宣讲、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综合服务能力、配置满足临床需要的仪器设备等措施来解决其需求,并使其和供方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不愿做的1/3 以上居民,因受健康意识、家庭状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做体检,导致供需问题比较突出。

2.4 免费体检医疗机构单一

承担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医疗机构,在重庆市B 区只有辖区内14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实际上他们也体检了相当部分老年人;在统计全年体检人数时,只统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免费体检人数,没把其他医疗机构体检人数统计在内,因为他们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性质,没有纳入老年人免费体检医疗机构范围。

2.5 街镇、社区没有主动搭建平台

老年人免费体检是一项民生工程,离不开街镇、社区的参与,可以说离开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此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搭建体检平台的能力上远远不及街镇、社区,只靠卫生部门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配置能满足居民需求的仪器设备

全面提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要对它的基本属性、特征、需求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共卫生服务这个“公共产品”更好地用来服务群众,惠及百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项培训、进修学习掌握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技巧等业务知识,满足服务需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提高配置标准 。

3.2 街镇、社区应主动搭台,卫生做好服务只有街镇、社区积极主动搭建好体检平台,并对其进行专项考核,卫生积极参与,提供技术支撑,做好服务,才能把此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3.3 体检医疗机构应多元化

当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是购买式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既然是一种“公共产品”,那么只要符合产品供给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可以提供服务。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符合条件的都可对居民提供免费体检,进行严格考核,改变目前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单一格局;改变目前体检数量、质量上不去的局面。

3.4 逐步推进,增大需求

目前的老年人免费体检是每年一次,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疾病的二级预防措施,是对社会、家庭、个人都非常有利的民生工程。但笔者认为应逐步推进,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社区居民的现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来实施好此项惠民工作,只有这样这项民生工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惠及于民。

篇6

一、基本情况

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2007年,分别完成人民医院原东城分院及城北分院转型为解放、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标志XX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初步形成。通过灾后重建,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据统计,全市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下辖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4个村卫生站,服务范围覆盖了主城区38个社区及9个自然村,服务总人口近30万,其中:户籍人口19.77万、流动人口近10万。

(二)健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采取广播、电视、报纸和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健康港湾、送健康进社区进家庭、开设健康宣传栏等加强宣传,提高了广大居民的健康常识和自觉防病意识。2010年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含幸福镇卫生院)共建立30支家庭医生小分队,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8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余万份。

(三)基层卫生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健全了分级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总责,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和组织协调,市公共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市基层单位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指导、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整体推进中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表现在:

(二)公共卫生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市政府逐步加大了社区卫生投入,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明显不足。此外,目前XX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是按户籍人口测算的,流动人口没有计算在内,给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运行成本带来不小的压力。

(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一是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尽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并不断健全,但城乡之间、大小医院之间、中心(站)之间医疗资源配置差距较大,城区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可罗雀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看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难以实现。二是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尽合理。有的社区卫生中心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如金江、桂花社区卫生中心地处城乡结合部,由于医疗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和群众就医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挤压了社区卫生中心的生存空间。三是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但医疗设备设施简陋、陈旧,缺少心电、B超、CR、DR等所必须的医疗仪器和设备,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连最基本的检测设备都没有,一些常规检查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很难对病人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XX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室),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四)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一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用药品种少。基药实施后,由于受到药品目录限制,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无法在基层得到治疗,一些特色专科因缺乏药品支撑,业务开展受到影响。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目前由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仍然是走市场化的路子,社区卫生机构出于生存需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生存忙运转,重医疗轻预防,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服务,以药养医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社区卫生机构六位一体(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的功能难以发挥。

(六)重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如性病、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日益加重,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持续上升。三是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事故、群体性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对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几点建议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一是加强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不断提升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坚持公益性原则, 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宣传,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和补偿机制。一是按照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将社区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投入。二是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由政府全额买单,单独进行核算,以确保中央、省、XX市、XX市四级以服务人口为基数,按照3:2:2:3比例配套的补偿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对照XX市城市社区卫生单位设备配置标准,加大对医疗卫生基本建设资金和设施、设备购置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基层卫生机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四是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三)强化公共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是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人口分布状况以及城乡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二是加大城乡统筹,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和布局,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三是建立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以推行社区首诊为突破口,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对不同的卫生机构进行分工、定位和分级治疗。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互利合作机制,促进患者分级就医,合理转诊,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作用。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认真执行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的政策规定。二是强化在职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借助大医院、医大和中医药大学等平台,有计划、有步骤选派人员到上级单位学习、进修,不断提高在岗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制定吸引人才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鼓励中高级医护人员、卫生志愿者队伍以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机构参与服务,并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兑现其在职称评定等相关方面的政策。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

篇7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102-02

乡镇卫生院是城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石”,是我国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前沿阵地,是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开展慢病普查普治,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是本区域卫生工作的管理与业务技术指导中心。长期以来,多数乡镇卫生院由于规模小,人才、技术、设备、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已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本文针对乡镇卫生院现状,提出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对策。

1 现状分析

1.1 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业务用房面积相对偏低。全市50所乡镇卫生院,虽然由2002年的2 238 m2增加到2007年底的3 117 m2,比较发达地区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防保科业务用房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其业务用房面积平均为147 m2。二是设备配置不齐全、落后陈旧,普遍存在设备装备条件落后和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等现象。大型设备虽然由2002年的79.5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19.98万元,但是预防保健、康复理疗、健康教育等设备极缺,难以组织有效的疾病监测和健康干预促进等活动。三是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程度低,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薄弱。

1.2 服务功能缺位

新时期,覆盖广大乡镇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担负着农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管理、计划生育、地方病防治等任务,在人们生活健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多数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模式仍在走大医院的路子,等患者上门来看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以及健康教育、健康干预至今还没有开展,“穿新鞋走老路”,缺乏生命力[1]。

1.3 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2,3]

1.3.1 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乡镇卫生院在经营与人才配比上存在重医轻防的倾向,对公共卫生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业务技能掌握的很少,缺乏系统培训的专业化公共卫生人员,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是基层防保科专业人员达不到配置标准,目前,专职防保人员(181人)与威海市政府(2005)35号威海市公共卫生规划第39条规定:驻地卫生院防保站配置4~6名专职防保人员,仍然相差甚远。

1.3.2 由于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且进修机会少,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整体素质较低,技术不精,缺乏创新能力,综合急救处理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极弱。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大专以上为37.49%)和技术职称(无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为25.00%)偏低等问题。

1.4 补偿投入机制缺失

尚未建立起稳定的长效投资机制,以保证政府的筹资水平随社会经济增长或财政收入增长而提高。2007年政府财政拨款补助3 901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房屋改造和大型设备购置,但与卫生部参考标准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应占财政总支出的8%相差甚远,导致乡镇卫生院主要把创收(业务收入占85%以上)放在第一位,以药养医问题突出,强化医疗服务功能,弱化预防保健功能,诸多公共卫生项目或难以开展,或流于形式[4]。

2 管理对策

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乡镇卫生院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政府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投入;加强乡镇医院卫生队伍建设,重视人力资源培养,提高技术水平,拓展服务功能;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对各种疾病治疗和传染病控制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注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行为干预,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从源头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1 强化政府职能,明确职能定位

建立完善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最主要、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卫生行政管理系统,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转变卫生行政职能,明确职能定位,划分职责权限,“错位”的要纠位,“缺位”的要“补位”,老办法要改进,新办法要创新,切实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强化信息、规划、监督、政策调研、决策咨询等职能。

2.2 突出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

2.2.1 坚持政府主导、公益和效率兼顾的补偿机制,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卫生投入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例,使卫生投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成正比,确保新增卫生经费大部分用在农村,做到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政府也可采取间接投入,如实行福利募捐、社会筹集、对口帮扶等促进乡镇卫生院的不断完善;也可采取引资分流,以政府行为将大、中医院的富余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人员,宏观调控到乡镇,逐步完善补充软硬件设施,创造提供其自身发展建设良性循环的条件。

2.2.2 各级政府应对目前乡镇卫生院运管机制进行改革,实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业务收入上缴财政,最大限度地保障乡镇卫生院卫生预防功能的发挥,从机制上解决职工收入与业务挂钩导致患者“挨宰”的现象。

2.2.3 实行定项定额补助,突出乡镇卫生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设立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建设经费,加大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力度。硬件建设是乡镇卫生院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各级政府应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维修、设备更新购置、人才培养等项目支出列入预算,逐年安排,从根本上改善人才队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设立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药品零差价供应补助经费,市、区两级财政可根据经济增长情况按比例分担。设立乡镇防保专项经费,采取政府“打包”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形式,强化基层防保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重新确立以体现政府买单群众受益、新型公共卫生防护网络,以改善基层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以及行为干预工作,提高基层疾病预防保健人员的素质和控制能力。

2.2.4 建立健全严格的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考核评价体系,经费发放与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实行以奖代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协作互动机制,确保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到位。

2.3 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一是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地位和职能,全面落实基本医疗、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在内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管理职能,积极发展并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制,转“坐堂行医”为“深入社区”,充分发挥“六位一体”功能。二是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实行镇卫生院、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全行业管理,坚持医疗与防保并重,提供社区性、综合,充分发挥中心卫生院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作用,把乡镇卫生院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避免向医院模式发展。三是进一步增强经营意识,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成本核算,主动面向社会及家庭,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 保健、康复服务,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 建立符合乡镇卫生院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

2.4.1 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保证乡镇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培训进修工作,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的特点,积极鼓励职工业余自学、参加函授或成人学历教育;积极支持和鼓励乡镇卫生院领导参加有关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全面增强驾驭医疗市场、善于参与竞争的能力。

2.4.2 建立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人才流动机制。采取行政干预,推进“基层爱心工程”,引导卫生人才和技术向乡镇流动转移。城市医院要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为基层提供服务、业务指导、培训人员、卫生管理、经费和设备支持等,通过“一帮一”帮扶,使受援乡镇卫生院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提升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防治能力。乡镇卫生院也可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经常性地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力争做到送出去一个人,带回一项新技术、新疗法,形成一个特色专科,学成回来一个人,带动提高一批人。

2.4.3 采取倾斜政策,吸引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城市在职卫生机构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服务;严格执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服务一年的规定。结合实际,制订相关制度,要求公立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每人每年下基层服务15 d,加快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和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2.5 建立数字化基层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2.5.1 加强以镇卫生院为枢纽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加强县、镇、村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建立和完善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站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促进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流动,解决乡镇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实现家庭、社区、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2.5.2 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健全机构,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着力配置用于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仪器、设备。建立完善调查处理分析制度,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场处置和紧急救援能力[5]。采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建立基层疫情信息网络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告范围、内容、方式、程序和时限,加强网络直报,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健康危害因素、食物中毒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数据采集、网络实时报告、预警监测、指挥调度统一管理,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代波.乡镇卫生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177-178.

[2]郭尧允.闽东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177.

[3]王茂君,何晓俊.金坛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8):159-160.

[4]姚洁.关于加强“两权分离”改革卫生院财务监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17-118.

篇8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迈出重大改革的步伐,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主要内容的新医改方案在我国正式实施。新医改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医改理论基础和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但目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认知度尚不高,内容尚不明确,对象尚不确定,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尚不完善。

1 公共卫生服务新医改方案

(一)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思想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

(二)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1]。

(三)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体目标的实现

①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②是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③是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确定基本路线图。

2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2.1整合卫生资源形成基层公共服务的新纪元

①是城镇要形成以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力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②是在农村的县乡村三级,要形成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乡镇卫生院及其村卫生室要承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乡村卫生管理等四大职能。

2.2 建设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

要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可借鉴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模式。开辟免费的医学教育,制定免费医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通过医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若干年后可以免还助学贷款等办法鼓励非免费生到基层工作.

2.3 完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育及人才引进是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我们把人才分层次培养,满足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⑴是加大医学专业人才教育力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⑵是发展全科医生队伍。

2.4 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逐步建立和形成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医疗保险扩面速度。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以及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2.5完善财政投入

新医改方案的提出加大了公共财政的投入。2009 -2011年,我国财政已经共要投入了 8500 亿元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其中,中央政府投入 3318 亿元,其余由地方政府补贴。这笔资金投入预计将主要分配在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补助标准导致的投入; 用于基层医疗卫生设施、设备的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 用于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对医疗机构的补贴这些方面。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保障,政府是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

2.5.1一是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确保公共卫生的福利性质。

政府要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将卫生财政支出置于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和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与战略重点,满足人民的基本健康需要[1]。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在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健全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2.5.2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财政卫生支出倾斜弱势群体的机制。

按照各地财政实力和人口数量、事务量协调的原则进行转移支付,通过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均等化。政府卫生支出要倾向于五保老人、特困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与弱势群体,充分发挥财政二次分配有助于实现公平的作用。

2.5.3三是建立公立医院资金缺口补偿机制。

新医改方案提出,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因此,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药品加成取消以后医院资金的缺口补偿机制,省财政转移支付多少,地市和县要出多少,以及各级的补偿资金来源问题,都必须建立固定机制,并有明确的解决办法,这正是目前新医改迫在眉睫的问题。

2.5.4四是明晰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向与财政补助的范围。

新医改实施方案确定: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经费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

2.6 形成制度化的健康教育[1]

①是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功能。②是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③三是加强禁烟禁毒等宣教活动。④是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篇9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济运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R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功能于一体,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为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运行机制的建设,对 12家社区卫生机构进行了调研,现根据调研的有关情况,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济运行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济运行机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经济运行机制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设备、人员等基础设施没有到位,影响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目前有许多居民区建设没有留出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只有向多方求助进行租赁,但除了部分街道办事处给予部分租金优惠外,其他基本上是按市场价收取租金,造成多数社区服务中心支付房屋租赁费后收支是亏损。另外,从社区人员队伍建设上来看,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晋升普遍较难,加之工资和其他待遇也不高,难于留住人才,这是社区卫生经济运行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2.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隶属关系不明确,在管理体制和经费补助标准上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原企业医院或民办医疗机构转型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隶属关系不明确,主管部门除市、区卫生部门外还包括街道办事处、企业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医院对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和经费补助的模式也不统一,如有作为一个单位享有支出审批权,有作为单位内部科室管理的,有的单位补助人员工资的40%,有的单位补助人员工资的50%-60%,经费补助标准的不统一造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水平也高低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不足

按照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要求要承担大量的服务,如计划免疫、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咨询等,这些工作的经费只得到了部分补偿,其资金缺口仍需要用自身收入来补偿。为了生存,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趋利性的思想较为明显,无法保证完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任务。

4.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调查的12家社区医疗机构中,由于管理机构不统一,造成会计核算也不统一,除少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较为规范外,大多数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社区服务机构执行的会计制度不统一。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的收入和支出均没有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为兼职,有的会计人员素质显然偏低,不能胜任核算工作。

二、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济运行效益的对策与思考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因此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做好社区卫生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1.加大政府投入、尽快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相关配套设施和制度,确保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 改变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要靠创收维持经济运转的局面,从根本上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强化政府主导,落实保障措施。一是要政府加大各项经费投入力度,以保证社区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二是要抓紧落实完善各项政策措施。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落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所需房屋,对暂时不能解决的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用房的租赁费。三是市、区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筹资和投入机制,应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定额补助经费,对其设备更新和业务人员培训给予适当的补助,并将以上项目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2.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

各社区服务中心(站)点必须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或内部会计核算,设置专兼职财会人员,设置收入支出总账和明细分类账,实行规范的收支核算和管理。要有针对性地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和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定期对社区服务中心(站)的现金管理、收费票据和财产物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3.加快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要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规划布局、业务用房、基本设施和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及业务水平等方面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建设,要尽快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使用计算机,以进一步规范社区公共卫生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总之,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是建立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经济运行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济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和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新型绩效考评分配机制的实践[J].卫生经济研究,2008(1):43-44.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效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以加强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的改革重点,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2011年末,初步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医药科技创新和卫生人才队伍水平明显提升,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免费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监管等。

制定实施并适时充实调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水平。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每个乡镇设立1所由政府举办的全民事业性质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村卫生室具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治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在公共卫生服务、初级诊疗、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等功能。

(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有效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比例。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所有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全部执行市级统一网上采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其他公立医院按规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龙头医疗机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改革公立医院以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医药分开运行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建立以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一般诊疗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积极推动非公立医院发展,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六)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型人才。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七)逐步建立全县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创建一体化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保障、药品监督四大信息体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八)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根据人员编制、补助标准、服务任务和服务绩效考核情况全额预算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取得的服务收入按照规定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

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由县财政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给予足额补助,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确定。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采取签订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等方式,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渠道给予补偿。县政府按绩效考核兑现的方式,对取得乡村医生从业资格且被聘任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补助。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