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9 09:2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教学故事

篇1

通过博客、智客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或反思,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教育生活方式。为了落实市、县“教师素质年”活动中有关发展教育博客的要求,进一步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细节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感悟教育幸福,唤起广大教师的职业激情和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并配合第三届优秀博客评比及颁奖。经研究,决定开展“电信杯·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二、征文时间

**年11月5日~12月5日

三、内容要求

1、题材不限,可以是课堂上发生的,也可以是课堂外、生活中发生的,新教育实验校教师要注意挖掘与新教育实验相关的故事。

2、要求事件真实,叙述清晰,细节描写生动,情境描述有意义,反思深刻。

3、字数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四、上报要求

1、各乡镇中小学将打印稿(无需封面)一式两份、参评承诺书一份送学区,由学区教科研负责人汇总后报送县教科所;直属学校直接报送,截止时间:12月5日,逾期不收。

2、送交打印稿的同时必须由学校统一将电子稿发送到信箱,邮件标题为单位名称,文章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打印稿和电子稿格式】

标题:三号、黑体;

作者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小四号、楷体,在标题下依次注明;

正文: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3、参评承诺书必须经学校和学区领导签字、盖章。

4、每人限送2篇。

5、联系人:;联系电话:

五、评选组织及奖罚办法

1、**县教育教学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评审、奖励等全面工作。具体事务由新教育实验秘书处师生共写随笔项目组负责。

篇2

【关 键 词】教育教学;基础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04-02

学生管理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行为能力,但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又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所以对中学生的管理难度更大。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小故事中来汲取一点管理智慧吧。

故事一:

汉文帝即位之初,渐渐开始熟悉国家大事了。有一次上朝时问左丞相陈平:“天下每年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又问:“天下每年的钱粮收支有多少?”陈平回答:“陛下如果问判决案件的事就问廷尉,问钱粮方面的事就去问治粟内史。”文帝又问:“如果各项事务都各有主管的人,那么还要你丞相干什么呢?”陈平回答:“丞相,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对下抚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对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安其职。”汉文帝大为叹服。

无独有偶,汉宣帝时期,丙吉担任丞相。有一次,丙吉外出,在京城的郊区遇到有人打架斗殴,死伤的人横陈路上,丙吉催促随从继续赶路,不闻不问。再往前走,丙吉看见有人赶着牛,牛吐着舌头直喘粗气,便让人停下车子,问道:“牛走几里地了?”随行的人觉得丞相的做法不妥当,打架伤人不去管,却去管牛喘粗气的事情,很是不解。丙吉回答道:“现在还是春天,天气还不应当很热,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粗气,这意味着节令失调,怕会影响全国农业生产;而打架斗殴,死伤了人,这是长安令、京兆尹的职责范围,应当由他们来管,不需要丞相亲自过问。”

启示:

一所学校虽小,但学校管理从校长、分管副校长、中层处室、年级组、班主任再到班干部,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管理系统。其中的每个管理层次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也就应该各有其不同的管理范围、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通俗地说,就是校长出思想、处室出办法、年级组具体执行。各个管理层次应严守自己的管理权限,严防随意越权行事。尤其是上级管理层次要给自己的下级留有足够的管理空间,严防“一杠子插到底”。每一个班主任也应当给自己的班干部赋予足够的管理自,从而保证整个管理系统内部有清晰的管理层次。

所以,我们的校长主任们不妨学一学陈平和丙吉,有时候当一当“甩手掌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故事二:

美国纽约市某黑人社区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历任警长对社区频发的杀人、抢劫、案件束手无策。而一位新任警长到来以后却另辟蹊径,首先从整顿社区环境和倡导文明行为入手,加大了对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酗酒闹事等小事的管理力度。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理,社区环境变得整洁了,人们的行为更加文明了,原来居高不下的刑事犯罪率也有了大幅的下降。

启示:

如何有效防范学生因打架斗殴而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一直是许多中学要面对的难题。我们坚信校园重大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而要有效防控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管理,应该从管理好学生的服饰、发型、文明习惯等小事入手。如果学生服装怪异、首饰夸张、满口污言秽语,你不及时管理,那距离发生旷课、抽烟、喝酒等违纪行为就不远了;如果学生旷课、抽烟、喝酒了,你还不能有效管理,那距离发生逃课、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就不远了;如果学生逃课、打架斗殴成为普遍现象,那发生校园重大安全事故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每一个学生管理者都要经常问问自己,对学生的基础管理是否扎实有效,距离学生发生重大违纪事件和安全事故还有多远。

故事三:

最近,有一个叫“破窗效应”的理论常被人提及。它说的是假如楼道里的玻璃窗被打破了一块,必须赶紧补好。否则,不久就会有第二块、第三块相继被打破,久而久之,楼道里完好的玻璃窗就所剩无几了。

启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要规范学生的群体行为,必须从违规的个别学生抓起。

学校的管理对象是带有极强群体性的学生。群体行为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行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个体行为又会反作用于整个群体。良好而规范的群体行为对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管理者要努力改善学生的群体行为,着意维持学生规范的群体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及早发现违规的个别学生,及时加以教育,从而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如果自习课时一两个学生的吵闹行为不能被及时制止,用不了多久,自习课就成了“百家讲坛”;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早操溜号的个别学生并及时处理,过不了多久,上操的同学就会所剩无几……

当群体性违纪违规行为一旦发生,“法不责众”恐怕就只能成为学生管理者唯一的选择了。

故事四:

柳宗元在他的《种树郭橐驼传》里写到一个神奇的种树人——郭橐驼。凡他所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硕大茂盛,结果早而结实多。别的种植者虽“窥伺效慕”,却“莫能如也”。

郭橐驼到底有什么秘诀呢?他说他只是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罢了。每当移植之时,他总是小心地舒展开树根,培土平平整整,捣土结结实实,一旦种好,就再不动它,也不理它,任由它自己生长。而别的种树人,不是种植之时操心不够,就是既种之后“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早晨来看看,下午来摸摸,用手指掐一掐来看看枝条是否干枯,摇一摇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长此以往,树又怎能不被折腾死呢?

启示:

学生的成长有着自身的规律。如果教师和家长“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这也不敢放手,那也不敢放手;东也要管,西也要管,处处包办代替,迟早会毁了这些孩子。

篇3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20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28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幼儿教育中,怎样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应用故事开展教学,从而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接受教育。故事教学有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 开展故事教学,培养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用故事开展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利用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从而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面临学习的最大问题就是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掌握词汇量比较少,所以难以对一些问题或事情进行更加有效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故事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幼儿可以听懂的语言,通过故事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幼儿有听故事的欲望,从而使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给幼儿讲《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使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提高故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讲解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来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从而使幼儿对故事有更加形象化的认识。通过这种生动的表现形式,幼儿的综合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 应用故事教学,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故事开展教学活动,除了要让幼儿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锻炼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互动方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例如,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反复叙述的方式,强化幼儿的记忆和理解,然后引导幼儿给其他小朋友讲述这个故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辅助的方式,使幼儿对于故事中的任务和情景有更好的掌握,帮助幼儿更加有效地梳理故事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以肢体语言为主。通过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共同作用,幼儿更好地锻炼理解能力,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幼儿讲述故事的能力,可以使幼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从而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 开展故事教学,锻炼幼儿的表现力和模仿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故事教学,教师除了让幼儿进行复述故事,对故事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之外,还应该注重锻炼幼儿的表现力,使其能够在复述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模仿能力,更加生动地进行故事复述。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音语调,使其能够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来表现故事。一般来说,幼儿在模仿的时候会比较注重模仿家长和教师。所以,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利用丰富的动作表现力给幼儿进行有效的示范,从而有效保证故事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表演,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其能够在语言和动作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利用故事教学,充分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开展故事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幼儿的个性特点,结合适当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拓展改编,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加强引导,使幼儿跟随教师的思想进行问题的探索,从而充分锻炼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解《猴子捞月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故事编写一个更加富有展现力的结尾。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情景中,更好地探索故事,从而达到拓展思维、锻炼创造力的目的。

五、 科学开展故事教学,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素养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故事开展教学,应该注重开展故事教学的科学性,选取一些构思合理、科学严谨的故事。通过讲述优良传统的故事,率先垂范的故事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故事,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素养,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小猫钓鱼》的故事。通过教师讲解故事,幼儿认识到,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事情做好。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应该集中注意力,避免被其他的事所打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适当的故事,使幼儿既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

六、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效率,就需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故事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故事教学中,学习故事的过程可以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教师可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经典故事,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惠碧.浅谈教育实践中幼儿故事教学与提升幼儿口语能力的结合[J].科技资讯,2015(15):179.

[2] 张亚平.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运用故事进行有效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0):32.

篇4

【关键词】故事教学 游戏教学 幼儿英语教学 应用

前言

伴随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开展,幼儿英语教育占据较高的地位,通过开设英语课程,能够推动我国幼儿英语国际化教学进程。然而,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要取得良好成效,必须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故事教学模式和游戏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有助于为幼儿开启英语学习的智慧大门,提高幼儿英语的教学效率。由于故事与游戏教学模式的融合尚处于尝试阶段,因而作者有必要对该模式的具体应用问题加以阐释,为幼儿英语教师提供有利借鉴。

一、故事教学和游戏教学相融合模式概述

所谓故事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于故事情节中,既能使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记忆力,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所谓游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融入游戏,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对于幼儿园英语教育而言,实现故事教学模式和游戏教学模式的相融合,有助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成效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师引导幼儿在英语学习中实现有效沟通、交流、互动,其教学效果更佳。另一方面,该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幼儿英语教学更具趣味性、组织性、目的性,不仅赋予幼儿以玩耍的权利,而且可使幼儿从玩耍中学到知识。

二、故事和游戏教学融合模式的应用

故事教学模式和游戏教学模式的相融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有着良好应用,有助于推进幼儿英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在该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幼儿园教师能够善于换位思考,从幼儿立场对问题加以深思熟虑,以充分激发幼儿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热情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幼儿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实现故事和游戏的结合,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可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由此可见,故事和游戏教学模式的相融合,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1.角色扮演类故事与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将角色扮演类的故事和游戏教学模式相融合,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长期以来,幼儿英语教学,注重对幼儿听说、认知能力的培养,因而领导幼儿反复读句子,降低幼儿吸引力,使其感到英语学习的枯燥乏味。在故事教学和游戏教学相融合模式下,幼儿可以在学习中玩耍,同样在玩耍中获取知识。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童话故事的应用,幼儿英语教师为满足英语教学需求,对故事进行新编,将英语句子融入故事主人公的对话中,并让幼儿分别扮演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等角色,进行英语对话练习。如此,不仅打破了传统反复读句子的枯燥,而且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达到幼儿英语教学的目标。

2.词性类故事与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词性类的故事教学和游戏教学相融合模式的应用中,对幼儿学习有利。幼儿英语教学中,名词、动词、形容~比较常见,也是幼儿接触最多的。在关于动物名词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动物名词汇总,并预设故事和游戏。例如,在森林动物舞会中,dog、cock、tiger、goat等动物纷纷参加,森林之王Tiger说:“我们一起做游戏吧!”于是,一场动物游戏展开。基于此,教师为学生做示范,将事先准备好的游戏道具分发给幼儿,使幼儿明确自己代表的动物,以tiger为例,说:“tiger蹲,tiger蹲,tiger蹲完cock/goat...蹲”。在故事与游戏相融合的教学中,幼儿能够对系列动物名词加以掌握,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3.身体反应类故事与游戏模式的应用。在身体反应类故事与游戏教学融合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应善于对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创新,并与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达到该模式有效应用的目的。所谓的身体反应类故事和游戏融合模式,主要指,教师为幼儿编造故事,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幼儿记忆力。在此过程中,幼儿听到关于系列动作的词汇,便随之做出相应的动作。首先,教师为幼儿讲故事:有一天,灰太狼被羊村小羊抓住,为惩罚灰太狼,喜洋洋和懒羊羊要求灰太狼必须做出相应的动作。其次,教师将sit down、stand up、point to the door/nose/eyes...等动作词汇融入故事中。与此同时,要求幼儿与灰太狼共同做动作。如此,有助于增强幼儿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确保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结论:通过将故事和游戏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达到吸引幼儿高度注意的目的,为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该教学模式下,幼儿能够更为深入的学习英语教学知识内容,在游戏和故事中提高英语水平,增强幼儿英语教学成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逐渐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其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唐诗 语文素质 人文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蕴涵的价值

1.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富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2.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4)结构美。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还应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了解一下诗歌的构思结构特点。古典诗歌的构思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叙述故事情节的构思方法(《木兰辞》),写景抒情或怀古抒情的构思方法(《钱塘湖春行》《赤壁》),以幻想结合现实的构思(《雁门太守行》)等等。除此之外,托物言志、情境交融等抒情方式,想象、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拟人、对比、双关、夸张都是修辞手段的有效运用,使得古诗结构与意境更加丰富。所有这些在古诗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应向学生加以传授,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艺术结构与思想意境。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1.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2.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比较联系法可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意向。比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燕”与“雁”的区分。通过对含有这两字的诗句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含“燕”字的诗句都有春天有关,代表了春意盎然,成为春天的象征;带有“雁”字的诗词多与秋天相关,出现意象多为大漠、边塞等,通过类似比对,学生对古诗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总之,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与想象,使其认识到古典诗词的存在价值及其所能产生的影响,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1B-0053-01

故事教学,即以故事作为教学素材,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化繁为简、激活课堂的教学目的,是小学师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故事教学的身影随处可见,我们用它导入新知,引发话题,组织课堂教学,创造实践,然而,在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氛围下,你是否静心思考:Do our students enjoy stories in class?And enjoy English?我认为,“enjoy”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是他们对教学的肯定,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我们要竭力以故事为跳板,开展生动的英语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教与学的精彩互动中 “Enjoy English”!

一、绘本故事,吸引眼球激兴趣

绘本故事深受中低段学生的喜爱,它们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又生动有趣,五彩缤纷又栩栩如生的形象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在中低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借助绘本故事的力量,将学生对绘本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利用英语绘本,放飞学生们的想象,促进他们语言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们尽情地“enjoy stories”!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B Unit 5《Seasons》这一单元时,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就借助英语绘本小故事――《Four seasons》。在导入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电子书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了描写四季变换的绘本故事,通过这些绘图,带领学生们走进四季,自然地进入到关于“seasons”的话题讨论,为接下来的Free talk环节打开了一扇门。在观看绘本故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两眼炯炯有神,一下子就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随着绘图的变化,他们走进四季,感受着四季的变化。

通过英语绘本,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英语课堂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为教学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以绘本故事的方式进入教学主题,有趣又不显唐突,有利于话题的展开。

二、对话故事,角色扮演引互动

对话是开展口语交际最为真实有效的实战平台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在挑选故事素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一些以对话为体裁、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英语小故事,通过对话,开展学生的口语实践活动。通过对话故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以故事为背景的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互动,将故事呈现出来,通过扮演的形式,将故事从屏幕上带到课堂里。

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 8《How are you?》的交际难点在于用英语打电话,并学会应用表达疼痛等身体感受的词语。为了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口语实践,笔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笔者在教学中插入了一个以对话为体裁的小故事,故事以家长和老师打电话展开。在故事探究中,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理解故事内容,并将这个故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活动中,学生们还动手制作了一个模拟话筒,有模有样地表演这个小故事。

在这样的对话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让学生们“enjoy stories”,还能有效地发挥故事的语用价值,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创设“训练场”,促进课堂教学互动。

三、生活故事,延伸话题展个性

生活是语言最富有生机、最真实的应用平台。在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动手写一两个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课堂上、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英语小故事,以这些真实、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小故事,延伸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实践热情,为英语课堂注入勃勃生机。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A Unit 3《My day》这一单元时,笔者在课前,仿照语篇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了《Miss Lin's Day》,在这个故事中笔者以时间为轴点,分享了自己的一天,还把班里的学生写到了故事里。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很是开心,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当大家发现故事里头有他们时,更是开心快乐。在分享过后,笔者抛砖引玉,给出任务,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动手写一个小故事,并在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

在这个激趣――仿写――分享的故事教学过程中,学生由学到用,不仅体验到生活故事带来的趣味,而且在实践中当了一回故事的主角,充分感受到了语言实践与创造的成就感,促进了学生语言个性的发展。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一场欢乐、新奇、充满挑战的语言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拉开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应俯身倾听,亦师亦友,引导学生们走进充满魅力的英语世界,获得“enjoy”的真实体验,从这个角度而言,故事教学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好办法。

有兴趣的同行不妨一试。

篇7

关键词:化学史;科学故事;情感教育

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其独特的意义。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兴趣、意志、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不时介绍一些知识的背后所蕴含的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有时更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有的甚至比单纯教授知识更有意义。科学本身就有其内在美感,科学故事更有其特殊的吸引力,化学教学中如能穿插一些有趣和富含韵味的科学史实,更能增添它的亲切感和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化学不再是纯粹而枯燥的一门学科了。想想我们上学时,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生动的故事至今印象深刻,平添了多少学习的欢乐,叫人难以忘怀。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地穿插一些故事,定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在讲硝酸一节内容时,可以讲述玻尔巧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返回祖国,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也教育着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爱国的人。

二、在讲合成氨时,可向学生介绍哈伯的功与过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发明合成氨的方法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合成了氨,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途径,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帮德国在一战中实施了毒气战,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通过对战争的反省以及为了改变大战中给人留下的不光彩印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并积极致力于加强各国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各国科学家的友好往来。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科学界对他的谅解,同时使他的威望日益增高。哈伯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只有造福人类才会为人们所敬仰,当人犯错误时,更要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得到他人的认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在讲铝的知识时,可向学生讲述铝的冶炼史

铝在过去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稀罕物,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送给了他。拿破仑三世宴会上也曾向贵族们炫耀自己的铝杯。为了使它也能走进寻常百姓家里,许多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的合成方法。而尤其以霍尔和厄鲁尔发明的炼铝法最为成功。这两人一个在法国,一个在美国,几乎同时不同地点发明了同一种炼铝法成为科学史上的奇谈,学生不仅也为霍尔一生为科学求索的精神所震撼,更为两人同年出生、同年去世的离奇身世所叹惋。

四、在介绍放射性同位素时,可向学生讲述第一个用手掰开原子弹的科学家――斯罗廷

斯罗廷是加拿大核物理学家,曾参与二战时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在一次实验中,轨道上突然有两块铀发出了可怕的眩光,眼看就要滑到一起。在常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个极小的意外,但是,这位科学家明白,从物理学的原理分析,两块铀合成一块大于临界质量的铀时,就会发生爆炸。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用手掰开了原子弹,挽救了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最终却因辐射过重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科学的求索道路上还有许多科学家不畏生死,不求名利,执著追求,正是他们的奉献推动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

五、格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明人格利雅年轻时却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在一次舞会上,格利雅诚心邀请一位女士跳舞时,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一句“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深深地刺痛了他,敲醒了他21年醉生梦死的灵魂。从此他废寝忘食,发愤苦读,经过整整两年的努力,不仅补上了以前荒废的学业,而且作为插班生考入了里昂大学化学系。他异常勤奋,短短8年,成为出类拔萃的博士,5年中发表200多篇有机化学论文,且都达到了一流水平。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1912年经世界化学家权威的精心评选,瑞典科学院决定授予格利雅诺贝尔化学奖,实现了格利雅多年来的夙愿。他的故事更有启发意义,使学生深刻懂得浪子回头金不换、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不仅许多科学家的事迹耐人寻味,许多知识的产生过程也有教育意义。如,凯库勒受到梦境的启发推理出了苯环的结构,看似偶然,其实是在于他前期不懈地努力,最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才获得了灵感。要教育学生,没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光靠做白日梦是不可能收获成功的。又如,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留学期间成绩优异,在爆发后,励精图治,为了国家和民族振兴,与杰出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一起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再如,我国化学家黄鸣龙在做有机实验时,正是凭着一贯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对细节不放过,对失败不放弃,才发现了新的有机还原法――黄鸣龙还原法,并被写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

像这样的科学故事,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还有许多,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当然,教师在讲述这些内容时,也要注意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对教学的重点产生干扰,要根据课堂要求灵活取舍,更要收放自如,和教学的整体性融为一体,从而使教学目标的落实达到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付成兴.如何将化学史知识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2(04):107.

[2]唐小英.浅谈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278-279.

[3]赖微娟.入手化学史实启蒙化学教育[J].科教文汇,2012(07):125,128.

篇8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读诗作画,笔者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笔者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2.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笔者在讲解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笔者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笔者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3.学生自画。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笔者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作各种回答。接着笔者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陆游经过长时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在经历了15个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获得了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轻松喜悦心情,从而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采用的方法是:

1.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2.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笔者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篇9

关键词:数字故事  中小学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广,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讲述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可视化故事,为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数字故事的简介

        数字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创者,用电脑把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好评[1]。后来,随着数字故事的成型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数字故事的学习和制作中,并将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主题、编写故事

        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主题要源于生活,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再配合具有意外性的欧亨利式结尾,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

        2.设计故事模板

        故事模板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作品完成后的可视化效果,就像是一个可视化“地图”,指引故事创作者去组织故事开头至结尾所能看到和听到的素材,为编辑数字故事起指导作用,方便作者直观性地思考和安排各种素材[2]。

        3.收集、编辑、合成素材资源

        根据故事的结构安排和内容要求,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并用powerpoint、绘声绘影、move maker等软件将各类多媒体素材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故事。

        二、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本身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然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远离学生实际,针对性不强,“假、大、空、远”现象严重;德育途径单一,方法简单,存在“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的无奈[3]。如何拓宽学校德育途径,改进学校德育方法,成为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字故事让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人

        中小学德育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的特点,展开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内涵。此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总论)》中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必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必须集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

        数字故事的制作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并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4]。数字故事通过确定主题、设计模板、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作品等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将内容抽象、理论深奥的知识点转化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可视化故事,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

        (三)数字故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

        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简洁的文字、契合主题的图片和声音,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对生活的思考。如数字故事《逃生者》,讲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选择自杀性的跳楼方式;《我不愿当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辛酸以及他们甘愿为学生奉献的精神;《老师,我可以不爱吗?》带给我们一个孩子因为不想看到母亲在恶劣的天气下工作,向老师提出不爱秋天和冬天的故事。这些故事虽小,却具备极高的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由此可见,制作符合德育教育主题的数字故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交流,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相融合,使学生从数字故事的启迪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遵守交通法规靠自觉》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来探索数字故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模式。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境:网络教室,要求每台计算机安装powerpoint等软件,并能链接互联网。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大家小时候一定都学过一句童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这句童谣就是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

        2.展示违反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的图片

        师:交通猛于虎,之所以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因为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下面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并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观看图片并谈观后感)

        3.播放数字故事案例

        师: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此时此刻同学们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观看屏幕并交流感想)

        4.小组合作,制作数字故事

        师:大家都基本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现在老师要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有关交通安全的数字故事。

        生:各小组确定主题、编写故事、设计故事模板、分配任务、搜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多媒体素材的选择和编辑工作。

        四、总结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更体现了它的“综合性、跨学科性”[5]。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一个好的数字故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字故事”教学软件制作能力和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素养,有意识地制作和推广数字故事,让数字故事真正成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强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孙卫华、郑红艳:《数字故事在美国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

[2]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故事大赛”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3月,第44-46页。

[3] 刘立华:《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22期,第163-165页。

篇10

故事说,邓先生自留德回来以后,一直在暨大讲教育学。《教育学大纲》最初就是他的讲义。据说讲义写得很认真,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复印过多少次。一次有学生问他:“邓先生,你这部讲义为什么不送去出版呢?”他坦然说:“现在还未定稿,让我多讲几次,看看有什么毛病,修改修改,然后才打算出版。目前是不会出版的!你们发现有什么异议的地方,请你们不客气地对我说,等我好好地修改修改。”于是,根据温梓川的回忆,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这话一说,那些天真的同学,果然在课后去孜孜不倦地研读起来。我自己也翻看了一遍,唯恐给他问起,说不出所以然来。有的同学还一本正经地在写意见书,读后感。有一次,我们班里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聊天,话题一谈就到了《教育学大纲》,我说:“这部书比较偏重德国教育,毛病是有的,就是资料太旧。你想,邓先生留学时期,最多也不过二十多岁到三十岁左右,而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这些材料还是他留学时代的东西。现在的德国和十多廿年前他留学时期当然不同了,德国的教育也不知进步了多少,改革了多少,而我们现在还把他们的旧材料下功夫去研究什么,何必花那些时间和精力。要研究嘛,还是研究今日德国教育的趋势,不是较有意思得多吗?所以我倒不能像你们那么肯花些精神和时问!不过为了学分,虚应一番,倒也不妨的!”

我当时这么随意说说,座中的几位同学也首肯我的见解不错。这实在没有想到后面还有文章好做的。一个同学把我这番说话,像留声机一样在大庭广众中照样说了出来,几乎闯出了祸。原来我们班上每学期结束之后,放假之前,一定要举行一次联欢茶会,教授同学全部出席。邓胥功先生那一天也出席茶会,在席上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同学,说他的《教育学大纲》已经出版了,里面改正了不少的地方,相信错误仍不免,希望在座的同学多多贡献宝贵的意见,等再版时可以增订一番。话说得非常客气和谦逊,他说完了,同学间还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他才从容地坐下。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立刻站起来贡献一些宝贵的意见说:“刚才听到邓教授的话,我们觉得很高兴,只是这部书,我觉得材料太旧了。”于是把我说过的话,照单发付。我当场真是替他扼腕,这些话怎好说的?他一定会碰大钉子。

当他把我说过的话照单全收之后,又照单发付了一遍,才坦然地坐下。果然邓教授也就站起身来质问他道:“你的意见很不错,只是希望你把它增订一下,修改一番!”

“增订,修改,我是不会的!”那个同学硬硼硼地说,“只是我说的材料太旧,有没有说错呢?”场面差一点就弄僵了,幸而主席打了圆场,大家才嘻嘻哈哈了一阵。

抗战时期,邓教授回到成都去教书。有些(个)同学告诉我,他碰到邓教授,他还再三地探问那个同学的下落,盛赞那个同学的坦率和爽直。但邓教授一直没有想到,那个同学对他的大著,连看都没有看一看。

故事有血有肉,展示了一位教育学教授与学生互动的历史场景:邓先生事先的虚心求教与学生质疑后的激烈反应,形成了鲜明对照――要么是先生真地以为“廉颇老矣”,要把续写教育学的重任交付后生;要么就是觉得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揭短亮丑,实在难以容忍――但从故事的上下语境,以及先生质问学生的口气来看,实情恐属后者。还好,先生后来盛赞那个同学的“坦率和爽直”,多少有点儿反省和自我检讨的意思,只是他“至死未喻”的是,那个向他发难的学生其实仅凭道听途说,并未曾研读过他的书。学生方面呢?并不觉得中国的教育学仪型他国、甚至材料也是外国的有何不妥,只是认为应该用最新的外国材料;发难者虽摆出一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架势,实则其举止包含了不少“无礼”加“风头”的成分。在后“五四”的二三十年代,师生关系的某种微妙变化跃然纸上。

仅就故事性而言,上面的故事远非精彩。我们关注它,是因为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文史哲甚至自然科学家的学术史故事甚多,教育学家的故事却少之又少。记得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曾有这么一段话:

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话不无戏谑成分,却大致反映了当时大学通过学生口碑呈现出来的各科学术形象。向邓先生发难者的“无礼”,与“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若非偶合,当可相互印证。温梓川就读暨南,本想念医科,却被学校编入了文科;又看在钱的份上,不得已进了免学费和食宿费的师范科;既入师范科,就得学教育学――若不是担心上课时被邓先生提问“说不出所以然来”,他也不会去拜读那本《教。育学大纲》,因而也不会发出为人所用的“高论”。在文科中,他钟爱的还是文学。所以,《文人的另一面》所真正关注的,其实是文人和文学故事。这与钱先生的戏谑之语,似乎又可相互印证了。

故事性常关联着传奇性。一个有故事的人,必定个性鲜明:或独立特行,或有奇思妙想。当然,反面的情形也有进入故事的可能:行为乖戾、思想荒唐,值得人们幽默一番。学术也好,学人也罢,其间的故事也大致如此。不能说有故事一定好,但无故事或乏故事者却常常意味着平庸与刻板。《文人的另一面》中讲了很多文人学士的故事。那些或长或短的故事,不仅把传主的真性情、活人格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且常常能展示出传主高迈的人生境界和深刻的学术智慧。邓胥功的故事是其中唯一一个关于教育学家的故事,也被列入“名师风采”部分,但相比之下,却看不到作者对其智慧和境界的由衷钦慕。

借着这个故事,我翻阅了邓先生的《教育学大纲》。到底是游学多国的教育学者,邓先生的学识堪称渊博。例如,讲到“教育”的定义,他能列举出古今中外的几十种说法。可是,他的《教育学大纲》,如同民国时期的众多教育学教科书一样,知识的堆积远胜过智慧的启迪。何以如此?这显然与他思考和结构教育学知识的方式有莫大关系。

在《教育学大纲》的结语部分,邓胥功特别强调:自己采用的是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虽说书中也容纳了其后的众多教育学流派。他还说,赫派教育学诚不免狭隘而空洞,但从目的论到方法论的结构却是“科学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现代教育学主要是从学习和引进赫尔巴特教育学开始的。其后,榜样不断转换――日德、欧美、苏联、美国,新学派纷至沓来――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杜威及进步主义、凯洛夫及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从存在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欧美教育学,但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目的一手段”体系却鲜有变更,尤其是在教科书式的教育著述之中。于是,邓先生所肯认的赫氏教育学体系的“科学性”,就颇值得我们玩味了。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目的―手段”体系是德国文化和学术传统的产物;在此,我们无法对赫氏体系进行深入解读,只是想知道:邓胥功所理解和使用的“目的―手段”体系意味着什么?

组成邓氏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有两根筋:一是“原理―应用”,一是“目的―手段”:

教育目的论者,是教育原理论(Principal of Education)之一部分也。外之,尚有教育方法论。而教育原理论(即理论教育学)者,又广义教育学之一部分也。外之,尚有教育实际论(即实际教育学如各科教授法教育制度等属之)。然而教育方法论,不能有时超越乎教育目的论。而教育实际论,亦不能有时超越乎教育原理论。(《教育学大纲》下卷,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