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

篇1

1 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的缺陷

1.1 医疗废物分类不清 按卫生部文件规定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5类。根据这些类别规定了相应的分装方法如利器回收盒,黄色、黑色塑料包装袋等。在实施期间,部分工作人员分类概念混乱,对分装的要求不清,造成各类医疗废物相互混淆失去了分类的意义。

1.2 未重视医疗废物的分类 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手术室医生护士比较难以适应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甚至不重视医疗废物的分类,觉得比较麻烦,尤其是手术结束时,对产生的医疗废物随处丢弃,不按要求分类放置,过分的依赖手术室工人。

1.3 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在手术室的非限制区设有生活垃圾桶,在就餐或休息的时候,部分医护人员将口罩、帽子、纱布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废弃的用物、食物等混装。在运送垃圾时,手术室工人贵任心不强,未及时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分开。

1.4 回收不及时超时存放 当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多因装满袋而外滋在地板上,手术室工人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更换包装袋,使医疗废物在区域内泛滥,导致相互污染。部分手术室工人为避免包装袋浪费和减少工作的烦琐,对医疗废物较少的手术间内的包装袋不予更换,只是将少的医疗废物往多的袋里装,或2-3天也不更换利器回收盒,严重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暂时贮存不超过2天的时限,给致病菌的滋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1.5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手术室医生护士不重视安全防护,在进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时不执行必要的防护措施,而被针或刀片、玻璃刺伤。手术室工人在清理手术间时,用手往下按压装满医疗废物的塑料袋,以致于被混装的利器刺伤;在清理废物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塑料用品卖给收购人员,以致于回流到医疗机构或个体商贩将其重新压模成型制成别的物品,给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存在着法律纠纷。

2 管理对策

2.1 健全规章制度 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岗位责任制、安全防护措施、督察员职责、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预案等。做到医疗废物管理各环节有章可循,逐项落实到人并严格执行。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2 加强培训 定期考核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知晓医疗废物的相关文件和法规,护士长将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如何分类处理和收集医疗废物、具体实施办法让科室人人皆知,并互相监督。科室组织学习、考核医疗废物分类细则及相关规章制度。采取问卷的形式了解手术室护士关于利器防护的相关知识,针对个人不足加强教育。建立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示范手术间,采用固定规格的利器回收盒及分装桶,桶内套上印有国家颁布医疗废物警示图形标识的包装袋,做好分类标志,组织手术室全体医生护士来观摩学习,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2.3 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按使用量定基数准备好专用包装袋、利器回收盒,以针对包装袋短缺,防护不到位等情况。各手术间分装桶数量规格统一,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盒的外表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并系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的手术间、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袋的封口是否符合要求,运送时要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严禁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人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医护人员还应掌握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预防医疗废物刺伤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制定医疗废物紧急处理预案,以减少对医护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2.4 建立督察小组 由科护士长、总务护士、院感监控医生护士组成的督察小组,每天负责督察手术室医护人员在行使医疗行为时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是否按规定执行。如发现缺陷,与岗位责任人分析原因,令其立即纠正。检查是否存在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淆或其他违规现象,有无隔夜医疗废物,集中暂存地的管理情况。

篇2

【关键词】手术室;物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31―01

现代医疗行业中,外科作为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为患者去除病原的的专业科室,一直呈现出风险系数高与难度系数高的双重特质,作为外科手术重要工作场所的手术室而言,极易发生手术室风险,即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发生可能致残、致伤或致死等事故的不确定性风险。要避免手术室风险的发生,对手术室的物资进行系统有序的规范化管理是有效的手术室风险规避途径。笔者所在的科室多年来以提高医护工作效率为目的,保障护理质量为宗旨,以规范化原则、标准化原则和制度化原则为指导,以信息化技术为保障,构建了规范化管理措施,对手术室的医疗器械等物资实行了效能管理,将各类器械与医疗设备的功能发挥利用最大,使医生的手术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使患者对医护工作也持认可态度。

1 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手术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为外科的手术工作提供了先期性的资源保障,使术前的医疗器械准备全面无遗漏,术中工作有条不紊,减少手术人为失误率的发生,术后的废弃物得以及时处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的手术室规范化管理,使手术室的物资得以实现系统化统筹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医疗器械得以安全使用、物资的出库入库过程细化透明。笔者所在科室每年承担大量的住院手术任务,各类耗材使用数量为全院之最。在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之前,诸多工作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完成。以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为例,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四十条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购进和使用医疗器械,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进和使用记录。购进和使用记录必须注明医疗器械的名称、注册证号、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购进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和使用日期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由于此前只能借助人工作业的方式对高值的耗材的使用信息对高值耗材的出入库信息进行统计,难免因为繁琐的工作流程导致出现统计疏忽,导致高值耗材的费用与物资的库存数量无法对应,致使在全院的总体成本核算中不能提供精确的物资使用数据。同时,高值耗材的申请使用过程也较为复杂,术前的准备的精细化要求也导致过程相对繁琐,此外由于医用高值耗材直接作用于人体,因而一旦因对其使用不当造成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只能借助于手工追溯的方式。在实现了信息化技术规范管理后,强化了对高值耗材的质量监控,降低了库存的积压量,实现了资金的快速回流与周转,同时提升了手术室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速率,保证了安全物资的供给使用,控制了手术事故的风险概率。即便出现事故,也能凭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回溯功能,划定责任的归属。

2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原则

基于在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2.1 标准化原则

根据手术难易程度的差异,医院制定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室物资管理工作也应对应参照与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标准,以便借助医疗程序的管控降低手术事故的发生。

2.2 制度化原则

手术室负责人应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等规章为参照,制定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章程,对设备、器械、高值物资的使用保管形成成文制度,对管理责任加以划分,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保障物资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3 规范化原则

手术室护士长应结合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使用形式、使用形态为标准,对医疗器械加以分类判定,区分器械的使用期限与使用部位,以保证医疗器械的有序管理与应用。

3 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实施模式

3.1物资入库管理

我院由医务处设备科与手术室组成采购群集,对于新增项目的购买,由手术室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医务处审核后,指定由设备科对供货商进行资质检验,合格后签订购买协议。手术室护士长以现有物资使用情况以及存量为准据,制定采购计划书。如此,规避了物资过期造成的损失,也实现了资金的灵活配置,避免了私底人情关系交易造成的劣质耗材流入库房。物资购进后,存放于手术室专用库房,并在库房内配置灭菌设备,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对物资进行定期查验,保证了物资的妥善放置保存。

3.2 物资使用管理

手术室护士长借助说明书了解新进设备的相关使用知识,并带领全体护士掌握相关知识。以专人负责的方式对精密器材加以保管,并定期采取检查保养措施。护士长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在工作中将严把器械入库、严把物资感染、严把出库数量等责任落实到位。如对高值物资的清点必须由两人同时背对背清点,完毕后互相核对验证;在高值物资的发放时,查验外包装是否完整,对物资的生产日期与消毒有效期严格核对;对出库后未使用而返还库房的物资,要查验其包装完整性,对出现破损的物资必须废置原包装,重新包装,以环氧乙烷消毒后,方能再次使用。

3.3废弃物管理

手术室术后产生的废弃物品,由于其沾染上患者的血液与体液,故存在直接或间接感染性,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防止因医疗废物的不当存放,导致发生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因此在术后,应当及时收集手术产生的医疗废物,对术后废弃物进行数据登记,载明废弃物来源、数量、去向等内容,并基于不同物理形态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以消毒、焚烧等方式加以处理。

4 结语

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手术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保障了医疗质量的实现,降低了手术的事故发生率。但也必须正视其应用的局限性,如对物资供应流程的设置,仍然是以传统的科室管理需要为视角,这种单向度的设置模式并未将患者的需求考虑在内,因而不符合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应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安全 原因 对策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由于治疗的方法与其他科室不同,具有较高的临床风险[1],因此具有独特的科室特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是救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降低护理风险,是摆在护理人员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及预防措施是做好手术室工作的关键。本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了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就此进行探讨如下。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接错患者:有时患者住院后调了床号,或者患者没有听清,手术室护士没有“三查七对”[2],或者是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同,疾病相同,或者手术室护士把患者推错手术间等,造成接错患者。

手术室前准备工作不全:手术室护士没有严格审查手术所需要的各种器械、药物、设备等[3],特别是对仪器设备观察,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等不正常工作,或者急救药物失效,不能及时救治患者,延误治疗。

用药不当:药物摆放错误;静脉标志不清;核对不及时;执行口头医嘱未复述;给药途径或剂量不准确;术中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清点有误:术前和深部体腔手术开、关腹前,器械、纱布清点不仔细,导致器械、敷料等遗留体腔。

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患者坠床,术后患者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记录不及时:手术名称记录簿准确,手术过程记录不及时,记录有涂改、漏记、错记[4],与医疗记录不一致,以及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互相代为签名等。

手术室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情况,多数是由于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5],缺乏无菌观念,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这是主要原因。

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低:医院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手术室护士多年来,没有到上级医院进修,知识结构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一些手术室护理的新进展没有学习,对新的仪器设备应用不熟练,或者对仪器的使用情况不扎实,一旦仪器出现异常,不能及时处理,影响了手术的进展。

手术室护士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重的工作[6],护士需要紧绷每条神经,再加上夜班,影响了生物钟,导致睡眠不足,另外,在晋升晋级等方面,出现的不公平待遇,影响了护士的心情,没有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水平,也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在手术室护理记录方面,没有引起护士的足够重视,殊不知,护理文书是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有的护士忙于急救,疏忽了护理文书的记录,术后也没有及时补充,有的护士在记录过程中出现涂、磨、改的现象,或者是记录簿详细,留下很多隐患。

管理因素:手术室护士长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导致管理不和谐,甚至护士之间关系紧张,可想而知,在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的情况是怎样的了,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

预防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法律学习: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士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深刻领会其内涵,促使护士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

加强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如参加自学考试及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选拔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及学术交流,加强新设备、新仪器的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完善管理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与规范手术间管理、药品管理、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等制度。制定各种护理流程及手术配合操作流程等[7]。遵守“三查七八对”及无菌技术原则,认真仔细清点器械和敷料3次并记录。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室、床号、姓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是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确保准确无误。

加强手术室质量监控与管理: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加强围术期监控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手术室感染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Ker CG,Chen HY,Juan CC,et al.Laparoscopic subsegmen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irrhosis.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0,7(35):1260-1263.

2 李金伟,郑莉,安玉哲,等.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4):33-34.

3 杨邦翠.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J].西部医学,2006,18(3):380-381.

4 Greenwald JA,McMullen HF,Coppa GF,et al.Standardization of surgeon cont rolled variables.Impact on outcome in patient swit h acute cholecystitis[J].Annals of Surgery,2010,231(3):339.

5 唐绪容,昌秀兰.手术患者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5,(5):24-25.

篇4

[关键词] 门诊治疗;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04-02

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1]。因此,在医院高速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加强门诊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我们制定了切实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手术室自2006年2月~2007年3月共完成门诊各类无菌手术2 005例,其中,急诊203例,严重感染3例,特殊感染2例。通过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定期监测各项医院感染指标,加强手术各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全部病例无手术切口感染。

2 门诊手术室的特点

我院地处深圳福永,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加上近年经济开发,流动人口大,门诊量暴涨,因此,手术范围广,包括门诊外科各科室就诊的患者小型体表手术、部分腔镜手术(膀胱镜)等;手术间利用率高,仅有一个门诊手术间,每天要完成十几台手术,人流量大,手术数量多,进出手术室人员较多,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因此,狠抓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2]。

3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3.1门诊手术室管理与监督体系不完善

对空气环境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有少数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淡漠,有章不循,概念不清,不按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手术接台时,出入已经消毒和正在消毒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流动,致空气污染。无菌意识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工作随意、不细致、不周到。如,门诊手术类型相对较小、时间短,台上人员无菌手套破损时,认为手术即将结束了,不及时更换,违背了无菌原则的规定。特殊污染伤口清洗不能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忽视某些操作环节。

3.2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有的工作人员只重视工作完成,而忽视自我保护,手术操作中安装、拆卸刀片不用持针器,感染手术不注意防护,不戴防护目镜、面罩、手套。工作中手持无针罩的注射器面对他人或自己造成误伤,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处理时造成刺伤或不按规定回收利器等[3]。

3.3一次性医疗器械重复使用

一次性医疗手术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一些进口材质较好的一次性物品往往经灭菌消毒处理后再次使用,一次性手术器械使用利多弊少,再次使用所作的努力和所承担的风险往往得不偿失,而且并非所有患者相信重复使用器械的安全性。

3.4感染手术后器械及污物的处理

医疗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4,5]。对医疗废弃物分类不重视,锐利器械未及时入利器盒会造成对工作人员的不必要伤害。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脓液、分泌物的污物不按垃圾分类集中统一处理焚烧,吸引器瓶内的血液不经消毒液处理,以上污物的处理不妥,均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医院感染的发生。

4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4.1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

门诊手术室人员应固定由1~2名经过手术专科培训,具有丰富的手术室工作经验,无菌观念强,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组成。医院感控部门随时对门诊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予以指导,每周对手术室进行室间空气、无菌操作、消毒液效能、消毒效果与质量、无菌物品的保存、医务人员洗手制度及医疗废物的处理等进行监测、检查,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

4.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门诊手术室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了解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4.3手术室内部环境的控制措施

4.3.1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裤及鞋,戴好口罩、帽子,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手机均不能带入手术间。文献报道[6],医务人员手机的污染较严重,菌株检出率为95.5%,HBsAg检出率为13.6%。同时限制患者陪人及其他人员进出,减少工作人员走动。

4.3.2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建立日常消毒登记表每天早晚及术后用0.5%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和抹洗手术间各物品表面,如手术床、桌、凳、椅、治疗车等。保持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清洁、无尘、无血迹,每周一次彻底冲刷手术间墙壁,注意门把手、水龙头、灯源开关、洗手池等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檫拭,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保持清洁手术间常规用三氧消毒机消毒2次,特殊情况每天3~4次,每天1 h。

4.3.3术后手术室环境感染控制物体表面与地面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60 min。术后手术间用1~3 g/m3过氧乙酸加等量水熏蒸消毒,密闭2 h。走廊、更衣室用3%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20 ml/m3,作用时间60 min。特殊感染手术后,手术室经彻底消毒处理后封闭3 d,连续空气采样监测3次合格后接受无菌手术患者。

4.4预防术中感染的控制措施

手术前手术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更换手术衣,正规洗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手术护士在打开手术包前,必须严格核对消毒有效时间及检查消毒指示带,开包后,查看消毒指示剂溶解程度,确认后方可使用,如有疑虑一律不可使用。手术部位皮肤严格消毒并用双层洞巾覆盖暴露手术切口,如多部位手术,需及时更换洞巾,不可重复使用,以防术中感染。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凡有接触或可疑接触有菌处的手套、器械等应及时更换,手术护士应监督手术全过程的无菌操作。

4.5感染手术后器械及污物的处理

手术应尽可能采用一次性使用物品,可有效地控制医原性感染[7]。感染手术后的器械需高压灭菌后再清洗擦干、上油备用。急诊、HBsAg阳性、梅毒术后一次性使用物品与敷料等废弃物可直接焚烧,特殊感染手术后一次性使用物品与敷料等废弃物需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装,用3%过氧化氢喷洒消毒外表面后焚烧。手术中患者的血液、引流物等用0.2%含氯消毒剂搅拌浸泡1 h,倒入下水道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再次处理[8]。

4.6合理安排手术

门诊手术患者术前需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血清4项检查、胸片检查及体温测量,手术时根据手术切口的清洁污染程度及血清4项检查情况予以安排,手术中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保护与隔离。鉴于我院门诊手术量大、急诊手术与接台手术多的特点,接台手术之间应认真做好手术间的平面卫生;感染手术排在每日最后一台;急诊手术随时安排在急诊手术间,术后房间及物品按感染手术消毒处理。急诊、HBsAg阳性、梅毒及特殊感染手术是造成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需暂停门诊无菌手术,手术各环节严格执行有关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9]。

5 结语

为了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我们的经验是:要针对门诊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制订完善的门诊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创造合格的手术内部环境。临床经验表明,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防止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刘秀蓉, 姚春莺.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67.

[2]余如平.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99-1200.

[3]任小英, 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刺伤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8-261.

[4]陈静, 裴红生, 凌汉栋,等.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1026.

[5]葛扣喜, 徐旭东.浅谈新形式下医院废水及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186):725.

[6]陈昭斌, 张朝武, 张潜, 等.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总数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32-1133.

[7]王艳, 朱红, 宋烽.加强手术室医用废弃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49-1150.

[8]徐慧英, 王爱玲.构建口腔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质控平台的初探[J].现代护理,2004,10(11):1023-1024.

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工;管理;院感;持续改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0-02手术室是医院对所有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院感控制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工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就我科对护工的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1资料及方法

1.1增加人员的配置我院是一家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工一直处于匮乏状态。经统计2011-1012期间我科有护工2人,24小时轮班制,共做1668台手术,其中I类手术376台,II类手术872台,III类手术232台,IV类手术188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2]我科新招入护工2人来应对护工人员不足,疲劳作战的情况;也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从非护理性技术操作中解脱错来,减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1.2新进人员的筛选手术室是一个特殊部门,对新进人员的筛选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对每位护工进行筛选,选择身体健康,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强,工作细心,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在手术室工作。

1.3尽可能提高护工的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减少人员流失手术室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须经过学习和工作才能熟悉。为避免熟练人员的流失。科室为工人积极向院部及物管公司申请、协调,手术室护工的待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我科并给予适当的补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增高,工作责任感提升。

1.4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护工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医院感染的控制及手术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我科对每位新进人员派专人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让他们理解清洁、污染、消毒、灭菌、隔离的概念;懂得消毒剂的配制,使用方法,浓度;手术室的分区;拖帕,抹布的分区使用;正确区分医疗垃圾的、生活垃圾,识别无菌包与非无菌包,一般物品与医用一次性用物,标本送检,进出手术室、手术间原则等;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指导他们做好自我保护,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每月定期对护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帮助护工树立消毒隔离概念,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1.5建立完善的护工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护工工作制度,要求护工按要求着装,遵守进出手术室要求,分工明确,无论各班各组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按手术室规章制度完成工作。我科现有护工4人,2名男性,2名女性,分为清洁组和运送组,具体分工,见表1。

1.6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实现目标管理手术室当班护理人员每日对护工的工作督促,检查。护士长及院感质控人员不定期对护工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制定明细考核表来对护工的日常工作进行打分,见表2。并就近期培训过的院感知识进行现场提问或操作演示。我院实行的是医院与物管公司双重管理模式,对能自觉主动按规章制度要求工作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给予严厉批评教育,与经济挂钩,并重点跟踪督查;屡教不改,不服从管理的甚至取消工作资格。通过考核强化了工人的消毒隔离观念,提高了工人的工作责任感。

表2手术室护工考核表

清洁组1是否符合要求能遵守护工人员进出手术室着装要求1按要求更换消毒后的揭脚垫1配制的消毒液浓度监测达标1手术室拖帕、抹布分区使用,使用后

正确处理,每日常规拖地、抹灰2次1手术室分区概念明确,各手术间、手术间

内用物及走廊清洁卫生达标1正确遵守洗手,戴手套要求1正确处理废物,不同的医疗垃圾能正

确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袋1特殊手术后,能在护理人员的指

篇6

1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

要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等[2],要深刻领会文件内容,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要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护的准则,全面提高自身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定期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集体学习,要认真记录讲座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室内护理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考核,了解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的掌握情况,有方向的进行培养,提高护士们的安全意识。

2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体现,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针对不同阶层护士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①新入科护士实施入科培训计划,按照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1周的重点培训和为期6个月的综合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无菌操作、感染预防、手术安全等方面,综合培训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专业内容,使新护士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中来。②其他护理人员则重视在职继续教育,按照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等级别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在职继续教育,除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外,也要加强专业护理内容的培训,着重培养前瞻性护理的意识,从而防范于未然。

3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

3.1完善护理制度许多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未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完善护理制度,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制度能够落在实处,对护士能够起到一个监督、指导、管理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对交接班、查对制度、药品管理、手术间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废品管理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2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在以往工作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包括手术器械准备、手术配合程序、医疗器械清洗、贵重器械管理等,全面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3.3规范器械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设备和新器械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了让这些物品能够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手术室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监管。对于外来器械、材料要加强管理,严格消毒灭菌,完成检测,用于患者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要验证合格,必要时根据性能进行高压灭菌或戊二醛浸泡灭菌,严格杜绝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用于患者。

3.4建立麻醉医嘱制度麻醉医嘱指的是在围手术期为了实现麻醉措施而共同执行的而具有指令性的医疗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麻醉处理、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术后镇痛等情况,并记录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及过程。建立麻醉医嘱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临床麻醉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监测机制,进一步的规范手术室医疗护理行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4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监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对于合并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在器械使用后要双重消毒,敷料按要求焚烧,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此外,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形成交叉感染。

5规范手术护理记录

5.1完善手术护理记录单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相关规定,制定手术室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单中要求记录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前访视、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器械敷料使用及灭菌包监测等内容,由当天负责的医生、护士分别前面归档,一旦发生问题有据可依。以此来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警惕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5.2清点物品记录在术前术后要将手术物品进行清点,详细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若出现术前、术后器械物品不符的情况,则应当如实在物品记录单上写明原因,并由护士长或管理人员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各项记录要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必要法律依据。

6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6.1成立质控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资深护师担任成员,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负责对各岗位护士职责和护理安全的检查和监督。质控小组要完善各级人员的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等工作职责的确立,要求每个护士都能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同时要做好专科操作的指导,对于普外、脑外、心外、泌外等不同科室不同术式的目录、物品准备、手术步骤等进行统一规范,实施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护理安全。

6.2加强围术期质控(1)术前质控:要求手术间空气消毒达标,温湿度适宜,在术前30min内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检查手术物品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定期清洁手术推车,检查车身、车轮以及各轮轴处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巡回护士在术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再次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备,确保手术安全、有序进行。在患者送入手术间后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再次核对患者信息。(2)术中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手术台上做到“四查”,分别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进行器械清点,由巡回护士将器械和敷料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将添加器械及时记录,器械护士要管理好所有手术物品,防止术后遗漏,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手术结束后认真完成与病区护士的交接,重点交代术中监测和观察的内容。

7成效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在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护士的预防控制意识。而通过全面的培训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能力,护士们熟练掌握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并能够创新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落实。减少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2014年全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12%,与实施前的2013年的2.6%相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面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质量。

8结语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守住医疗质安全底线,引以为戒今年 月 日关于开展全国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广东省顺德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吸取教训,结合本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立即成立以院长为首领导小组,迅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专项检查工作,现将我院感染管理自查整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院长领导下,力行召开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更新院感管理小组成员,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标准等),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以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院感科定期和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上半年以来,医院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三、加强对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工作

医院非常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对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结合等级评审规范,屡次请专家指导规划设计,完善各区域标识醒目。如:1.供应室的建设,做到“三区”“三分开”“三通道”, 高压蒸汽灭菌时,坚持在无菌包外使用指示胶带、无菌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和日常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2.透析室布局在有限的区域内仍然遵照干湿库划分管理物资;选择曾在三级医院参加过培训具有资深的护士担任透析室的相关工作,严格无菌操作,把关重要环节,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四﹑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设立手术室、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流程。

治疗处置病人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病床采用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桌一巾一消毒,病人出院后床单位按终末消毒处理。治疗室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开启后记录开启时间,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

五、有较完善的监测制度:

定期对各科室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各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剂(酒精、碘洒等)定期监测一次,含氯消毒剂每天监测。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一次性物品(注射器、输液器等)按要求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六、一次性物品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后处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遵照医废制每日统一回收两次、专人管理措施,并有记录可查。

七、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设立医疗废物收集流程、集中收集与科室实施双签字登记制,与处置单位人员交接、双签名制度。

八、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重点科室的能力建设不足。

(1)部分科室由于房屋不足,布局还存不合理。如:针对新生儿室正在改建中;口腔科牙模型操作间与办公间同一室、检验科微生物室、储血室无自动化门;

(2) 与提升感染管理水平相关的医疗业务技能开展滞后。

如:未开展血培养项目;供应室无等离子低温灭菌设施等;

2、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与控制意识有待提升。

3、院内感染控制细节做得不够。如:手术布单规范化使用不到位,敷料包打包层数不够、器械清洗质量把关松懈;一次性物品临近效期管理不扎实,有过期现象;各种设施清洗消毒过程不严谨、记录不及时。

针对医院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1、建立查核问题台账,逐一整改;

2、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3、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4、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围绕薄弱环节修订全院全员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感染管理宣传告知,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篇8

关键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规范化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对医务人员构成职业伤害,还会造成社会环境污染和疾病的传播,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条例指出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我市于2006年12月份建立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负责全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工作。现将我院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医疗废物未严格按要求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的利器盒盛装过满没有及时更换,利器盒不加盖,可能造成工作人员锐器伤。损伤性医疗废物混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导致包装袋破损医疗废物泄漏,专职运送人员意外暴露的危险,并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最后处置工作带来不便。包装袋过满>3/4,标识不清,封袋不严;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不符合医疗废物减量化原则;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没有严格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造成环境污染。

1.2交接转运环节不完善专职转运人员每天转运结束后转运工具未做到及时清洁消毒。交接记录不完整。产生地未做到日产日清。有时与处置中心不当面登记交接,未做到共同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2管理措施

2.1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使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六安市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医疗机构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总务科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负责管理和协调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工作流程》、《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和质量考核指标,使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2加强培训采取全院组织和科室组织等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各类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和规范管理的法律意识。

2.2.1医务人员的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和部门颁布的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质量控制标准、职业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措施,要求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管理流程。

2.2.2卫生保洁员和专职运送人员的培训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清洁卫生理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差,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重点: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清洁、消毒知识和职业安全防护,强调当面交接的重要性;禁止出卖医疗废物的行为,确保医疗废物处置的安全有序。保洁人员流动性大,科室随时做好新进人员的培训。

2.2.3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实习、新入人员均进行岗前培训。在学习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同时,现场指导分类、收集的要求和如何做好自我保护,考核合格后上岗。

2.3加强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的规范化管理

2.3.1临床科室产生地的管理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处置流程张贴在各科室处置间,要求科室在产生地将医疗废物按照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就地进行分类,及时分别放置于医院统一购置的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具有防渗漏性能的专用包装袋和利器盒,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满时及时有效的封口,系上统一制作的标识卡,卡上注明: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由专职运送人员负责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加强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生活垃圾的管理,用双层包装袋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加强对患者及陪属的教育和引导,防止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3.2转运、暂贮、移交的管理医院修建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医疗废物暂存房,标有醒目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 的 警示标识。配备了相应的清洁消毒设施和病理性废物低温储存柜。为专职运送人员配备了口罩、帽子、工作服、橡胶手套和胶鞋等防护用品。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两次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下科室用密闭的专用医疗废物中转箱将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到暂存房。同时和科室交接人员填写好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产生科室、废物种类、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和经手人签名。运送人员在运送时必须查看包装袋的标识、封口,不得把不符合包装要求的医疗废物转运到暂存房,沿途不得泄漏、撒落。运送人员负责每天向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交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物,同时严格执行医院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当面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交接双方签字留存备查。每天移交结束,运送人员对暂存房和转运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2.3.3加强督查持续改进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总务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转运。科室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监督医护人员因为不良习惯及便利导致的错误或疏忽。对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监督整改到位。

3讨论

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和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医疗废物管理不重视;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欠缺也直接影响医疗废物管理质量[2]。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医护人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3],在工作中将医疗废物规范处置作为自觉行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处置流程,领导重视,加强培训,人人参与是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保障。我院通过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范化管理,明显改善了医院的环境,避免了对社会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危害,减少了疾病的传播,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篇9

关键词:骨科手术;医院感染;预防;管理

当前,各种植入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使骨科手术的治疗水平和技术含量日渐增加,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本院的预防管理措施及效果阐述如下,希望与同仁共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与2009年2月~2010年2月,骨科手术患者288例与245例的手术医院感染率以及分别采取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手术物品的消毒、手术的操作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易引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中发生医院感染16例(5.56%),B组中感染者9例(3.67%)。

2 骨科术中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是术前住院时间、手术室内环境与器械是否无菌化、手术持续时间、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技术与规范性、术中抗菌素的应用等等。医院感染的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其次是植入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1]。

3 有效预防和管理措施分析

3.1 建立健全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和管理骨科手术中的医院感染,要从建立健全手术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入手。落实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根据骨科手术的特点,完善手术室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手术室的消毒技术规范、洗手制度及医院废物管理条例等等,提高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效性。建立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监督手术室微生物检测和消毒隔离制度等的落实。

3.2 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控制感染知识:医院需对骨科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手术感染知识与职业道德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通过有计划的安排感染知识讲座以及进修培训,使预防医院感染观念深植医护人员心中,并将所学到的新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工作中。使其能自觉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提高手术操作技术,从而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植入体和手术器械的无菌化操作意识,对手术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明确手术切口的等级划分。从而有效预防和降低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3.3 采取有效预防和管理措施

3.3.1 手术切口保护:骨科手术的患者其本身创口部位就已经被污染,因此,创口部位需先进行清创处理,手术中进行消毒需使用皮肤粘贴膜,防止创口附近的毛发、皮脂腺分泌物等污染切口;如因手术难度大,需延长手术时间时,还需在手术台上辅以无菌巾,以减少尘埃对创口的污染。术后切口覆盖的敷料不宜太厚密,以免妨碍汗液蒸发,造成切口处温暖潮湿的皮肤发生细菌感染[2]。

3.3.2 手术时间的控制:手术时间与骨科手术的难度有关,手术的难度越大,时间越长,切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也随之延长,增加了手术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为控制手术时间,医生和护士人员要在术前就做好手术设备及物品的充分准备,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提高骨科手术器械的操作熟练程度出发,缝合中避免留有残腔、创口部位需引流彻底;手术时间多于4 h,则需更换无菌手套继续手术。

3.3.3 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骨科手术多为侵入性操作,因此术中需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医院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外科预防感染的各项原则来进行。在骨科手术,尤其需植入人工关节的置换术,除术前给药外,在手术进程中,当手术≥4 h时,中间需静脉给药1次,以维持血液中的抗菌药物的有效浓度,且应严格禁止随意的联合用药,且术后仍需持续用药。

4 讨论

骨科手术是无菌化操作要求较高的手术,由于术中常需使用金属内固定植入物、同种异体骨、肌腱、韧带等生物材料,不仅对手术技术水平要求高,各种器械的无菌化程度也有规范化的要求。患者自体对异物的侵入本身就会发生排异反应,如再术中不注意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一旦发生术中感染,常会导致创口愈合障碍、神经组织变性、骨与关节感染,导致手术失败,人工关节与内固定植入物无法发挥作用而必须取出,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手术的风险,严重感染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可能遗留终身残疾。自2008年1月开始,针对骨科手术中易引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管理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使骨科手术中的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已由5.56%降至3.67%。可见,术中无菌化操作、手术时间的控制、手术切口的保护及术前术中合理抗生素的应用等有效措施的实行,对降低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1]。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率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严重者可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为此,我院手术室为控制医院感染率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1.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科室管理 医院感染科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感染科人员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抽样监测检查监督并及时反馈整改,加强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

1.2 手术室成立院感管理小组 院感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科指导下工作,主要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手术室感染工作督促。每周随机检查及时记录反馈,每月召开感染管理小组例会,并就发现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及防范措施。

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增强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2.1 加强手术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学习 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的主观意识。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将所学到的正确规范化的院感知识传授给全科医护人员,不断地更新医院感染意识。每月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并对其学习的内容记录签名、实行不定期考核,使预防感染成为每个医护人员的永久目标。

2.2 加强实习进修学生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安排专门的老师带教,详细讲解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强调无菌操作技术,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并对其加强监督检查,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感染控制的自觉性。

3 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对策

3.1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布局合理,严格按照洁污分开的原则,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之间有明显的标识。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感染手术安排在隔离手术室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2手术室空气管理 每天早上及下午由护理人员统一用含有效氯500mg /L优氯净湿抹手术间所有的物表各一次,手术前30min开启净化空调系统,连台手术之间自净20min,手术完清扫工作后净化空调系统继续30min方可关毕,每晚开启净化空调系统消毒30min。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血迹、无灰尘,每周清洁回风口。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水桶应编号严格分开,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干燥。每月定期采用多点布控静态监测空气培养一次,百级手术间菌落控制≤0.2个/30min.90皿、千级手术间菌落控制≤1.5个/30min.90皿、万级手术间菌落控制≤4个/30min.90皿[2]。

3.3 控制外来细菌的进入

3.3.1限制进入手术室人数,对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破损者禁止进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更换专用鞋、衣裤、帽子、口罩,减少手术室人员的走动。

3.3.2要求手术患者术前1d沐浴,对不能沐浴的患者要擦浴并清洗头发,手术区要重点清洗,手术时只穿一件病号服,入室时戴隔离帽。

3.3.3接送患者的平车应使用交换车,被套及床罩均使用一次性,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

3.3.4所有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均应拆除外包装。

3.4手术室物品管理

3.4.1对于一般器械手术结束后用清水擦去表面的血迹按照器械卡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无误后密闭运送至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3.4.2对于精密器械手术结束后用清水擦去表面的血迹按照器械卡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手术者核对后当面与供应室清点无误后清洗、消毒、灭菌。

3.4.3对于外来器械 首先由外来器械供应商到手术室拿起手术通知单进行登记。术前1d外来手术器械必须送至供应室清洗,要求器械无血迹、灰尘及水迹残留,然后根据器械不同质地选择有效的灭菌方法进行灭菌[3]。

3.5 手术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约30cm,柜内清洁干燥。使用前应两人核对产品的资料,资料不全者均不可使用。我院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了严格的分类和无公害化处理,由专人统一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废物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6 无菌技术的管理

3.6.1手术人员手的消毒管理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明确洗手指征,熟悉七步洗手步骤,术前洗手严格按照外科洗手消毒流程,每月监测手术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cm2[4] 。

3.6.2手术前要核对无菌包的指示胶带、指示卡是否变色。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手术台面的清洁干燥,督促台上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发现疑似污染立即采取合理措施。术后对所有用物进行分类处理。根据手术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消毒措施。

4 总结

控制医院感染对手术室来说是一项日常的、常规的工作,它涉及到术前、术中、术后每一个环节。这不仅要靠制度约束,更重要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要有效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才能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2.

[2]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 503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