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勘察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勘察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图档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化;问题;意见
0.引言
传统的图档信息管理方法仅仅依靠纸质媒介进行手工的记录、汇总、整理与查找。因此,基于这种模式上的信息管理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效率的降低,且其本身纸质的遗失也会大大影响数据与图形信息保存的完整性。鉴于这种状况的存在,我国林业勘察设计院已对档案的信息管理采取了相对先进的管理方法,如CAD在图形信息方面的设计等。同时CAD在林业勘察设计院应用的普及,也标志着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法已渗透到图档信息的管理中。但从客观角度来讲,这些管理方法的使用促进了图档信息管理的科学性进展,但其实施缺乏了相应的时代特征,又没有满足新时期林业勘察设计院图档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因此,为了更快的实现图档管理信息的集成化,有必要将其与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介进行充分的融合,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管理制度为新型的、时代的、创新的管理方法。
1.现阶段我国林业勘察设计院图档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忽略了软件系统与信息项目管理的有效集成
一方面,由于林业勘察设计院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化、流动且持续的过程。图档信息的来源既包括勘察、设计同时也涵盖了施工的主要部分。这些数据的集成必然会导致大量繁杂数据信息的产生,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与整合,通过数据库的建立来进行图档信息的统一管理。但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现行的软件系统只是相对一个独立的数据信息而言的,因此这种软件系统的研发并未能从本质上实现与信息管理项目的有效集成。另一方面,图档管理软件系统的研究是相对于大多数档案信息管理而言的,因此缺乏了林业设计院独有的针对性。同时其研发思维的确立也与林业勘察设计院的图档管理信息系统存在很大范围的偏差,不利于软件系统与其管理的高效融合,更有甚者可能会影响到图档信息自身系统管理实施的可行性。
1.2图档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受到先入为主思想的制约,图档管理人员已熟悉并完全适应传统的纸质记录模式。因此,对于高度集成化的图档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很长时间的了解,但对其熟知以后对计算机的操作又是其本身的劣势所在,因此,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大大影响了林业勘察设计院集成化图档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此外,图档管理人员既是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同时也为其实施工作的进行引领着主要方向。可以说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的集成化管理。鉴于我国林业勘察设计院对软件使用的特殊要求,图档管理人员需要在本设计院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革新与修正,使其与设计院本身达到信息管理上的一致性,快速实现林业勘察设计院图档信息管理的集成化。
1.3电子文档的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第一,随着电子信息设备在我国林业勘察设计院使用的实现,我们的电子文档已可以从设备上加以复制并进行多次利用。信息化服务的实现虽然方便了图档的管理,但如果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就会导致电子文档的不合理流失,大大影响数据信息的存储。第二,在电子设备引进之初,设备中的数据信息均来源于传统的纸质媒介,在工作实践过程中,电子版信息与纸质不相符的状况也是频频发生。因此,这就要求设计院相关职责部门针对此现象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全面保证电子文档管理工作实施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2.关于林业勘察设计院集成化图档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几点意见
2.1注重软件管理系统的定向研发与更新
对于集成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应首先做到站在整个设计院的角度进行思考,并针对图档形成的过程进行调查与研究,从而达到对设计院集成管理系统要求的全面把握。其次要做的是对集成管理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与规划,选取功能操作简便且开发难度相对较小的软件进行图档信息的管理,并做到对软件的定期维护。如果软件的使用存在不当之处,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软件设计的再次设计与研发。一旦发现管理性能远远超出此软件且功能更为完善的软件,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的转移将其引进到设计院现行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中,使其发挥更好的集成性能。此外,软件的集成管理职能是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中实现的。既然设计院图档信息的集成管理系统是对所有用户开放的,那么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可靠的反馈机制,倾听用户内心的意见,不断完善管理性能的同时取得实质性进步。对于林业勘察设计院的集成化图档信息管理而言,只有做到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不断更新集成数据,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才能从本质意义上促进设计院设计与勘测效率的高效提升。
2.2全面促进工作人员与机构的协调统一
林业勘察设计院图档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化是机构内部各成分统一协调的结果。其实现不仅需要软件系统与管理项目的集成,同时也要求工作人员与机构的集成。首先,在整个设计院内部施行问责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对各个阶层工作人员的义务与责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并成立协调小组专门负责工作人员之间任务的协调工作。其次,图档管理人员要增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探索软件设计的弊端并进行改正,做好图档管理集成系统的引路人。此外,设计院要定期进行图档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核对现存的纸质信息与电子录入信息,并针对纸质信息与电子录入数据不符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纠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信息的多元化发展促进着信息管理模式的变革。基于信息分享与调度的思想,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针对林业勘察设计院图档管理信息系统高速集成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做到注重软件管理系统的定向研发与更新、全面促进工作人员与机构的协调统一,从而保障信息管理集成化步伐的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瑾,秦峰,尚勇.基于PDM的图档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1).
[2]钱志森.基于.NET混合模式的设备与图档管理信息系统[J].福建电脑,2011(4).
篇2
关键词:小班信息;GIS更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S757.2;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 3168(2012)01 - 0001 - 05
Forest Resource Dynamic Monitoring Based on GIS Updating of
Subcompartment Information
WANG Yongguo, FENG Zhongke, MIAO Jie, WU Bin, WANG Chunbo
(Mapping and 3S Technology Center,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6,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dyna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survey, feasibility of forest resources dynamic monitoring and forest resources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have been studied。 Constru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involves two key techniques, i。e。, subcompartment information updat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newal verification survey technology。 Combining with secondary forest resource survey and over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measures, subcompartment information of two forest farm have been renewed。
Key words: subcompartment information; GIS updating; forest resources;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收稿日期:2011 - 12 - 31.省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建设林业、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在林业调查生产中,广泛开展的是森林资源调查,随着遥感与GIS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部分省市已开展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结合地面调查等方式开展森林资源调查,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并可以缩短调查周期,有学者应用此技术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面的研究。由于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与林业用地解译的局限性,较多学者提出的是植被变化动态监测或是森林植被动态监测,有别于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要实现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脱离了森林资源调查将无法完成。本研究将对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设计,通过对小班信息的GIS更新,探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可行性与技术环境,为生产中森林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1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设计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进行城市用地的动态监测已被广泛研究,其体系完善、技术成熟,不少学者希望将动态监测的体系引入到森林资源调查中,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与城市用地的动态监测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在对用地地类的遥感解译上。城市用地的遥感解译普遍采用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依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基本上能实现一类的解译,部分地类能实现二类解译。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并不以地类为主,资源的消长不仅表现在林地类别的增减上,而且表现在林木的蓄积量、树高、胸径的变化上,不结合森林资源调查将无法实现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
国家规定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分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即一类清查)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传统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它的任务是定期、准确地查清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类清查是以省为单位,以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原则上每5年复查一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满足森林经营管理、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等需要,按山头地块进行的一种森林资源清查方式,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范围为单位,其成果是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重要依据。二类调查是经营性调查,一般每10年进行一次。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部分省市已开展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如SPOT 5)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开展二类调查,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调查方式不仅极大地减少了外业调查的工作量,也提高了调查成果的质量和精度。
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目的在于结合一类清查与二类调查的共性与特点,以GIS技术为核心技术,通过每年的森林经营措施的记录与生长模型,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小班数据的更新,建设森林资源遥感动态监测体系。结合逐年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抽样调查与实地抽样调查,实现逐年更新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逐步取代大量外业的一类清查与耗时长的二类调查。
建设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涉及到2个关键技术:小班信息更新技术与更新验证调查技术。采用GIS技术对小班信息进行更新,将在第3部分重点讨论。对于更新验证调查采用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现已有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完全运用到林业调查中,实现“二类”调查判读小班因子的标准还有距离,但已能大幅度减少森林调查的外业工作量。同时,遥感影像有一定的客观性,可确保森林资源调查的相对准确性,将2种方法相结合的更新数据验证也是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中关键技术之一。
经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将设计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兼容森林资源一类、二类调查数据成果,把监测对象落实到小班,通过每年的森林经营措施记录进行小班信息的更新检测,同时采用遥感影像结合省域内大面积的样地点抽样调查,实行对更新数据的验证调查。通过定期更新小班数据,提供详细的森林资源变化的空间、统计数据。监测某区域的森林资源变化状况,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区域发展宏观生态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基于传统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利用遥感、GIS技术等新兴技术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森林资源数据的管理,为森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数据与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晓全,欧阳勋志.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04,20 (6):9 - 11.
[2]范臣,姜冰艳.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林业勘察设计,2004(1):62 - 65.
[3]陈淑替,石立梅.加强森林调查数据管理和更新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3):773.
[4]万晓会.基于ArcGIS的林业基本图矢量化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8(1):69 - 71.
[5]高金萍.森林资源小班数据更新管理中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23(5):188 - 192.
[6]方向文,蒋志荣.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动态综述[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9):267 - 273.
[7]梁尚游.福建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建模技术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1998(2)8 - 13.
[8]林太本,李孝青.国有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方法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02(3):54 - 57.
[9]范大昭,雷蓉.GIS数据自动更新技术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5(6):15 - 17.
[10]李晓玲,周定辉,王玲,等.基于GIS的辽宁省森林资源档案更新系统的研制[J].林业资源管理,2008(6):107 - 112.
[11]姜建惠.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6):89 - 91.
[12]曾凌云,王钧,王红亚,等.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霸州山区耕地变化分析与模拟[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1):165 - 170.
篇3
1、社区工作者都属于企业编制,是合同制的。如果是街道下派的,比如书记之类,可能是事业编制,也不绝对。如果是省聘大学生村官,是属于参照事业编制。
2、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实施单位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 福建柏;树高;胸径;拟合方程
中图分类号 S79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35-02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为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亦是国家二级保护的特有珍贵用材树种,因最先在福建省采到标本而得名。自1955年以来,福建省先后在30多个县(市、区)营造了福建柏人工林[1]。胸径和树高是研制和应用生长收获模型的基础,在单木材积计算、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中不可或缺。很多研究表明,树高和胸径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简单、准确的树高胸径模型有利于树高的准确估算。因此,模型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陈 灿等[2]对东南沿海湿地松防护林胸径、树高关系进行研究,拟合湿地松胸径与树高的关系。孔雨光等[3]对山东省黑杨树高与胸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适用于山东省内的黑杨胸径树高关系模型。罗建平[4]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Ω=ㄊ∶銮迓痛笊嫉男鼐队胧鞲呱长模型进行了测定,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了胸径与树高的最佳相关模型。
对福建柏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资源分布、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地位级指数曲线模型的研制、单木生长模型、人工林标准收获表[5-9]及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1]编制等方面,而对福建柏树高和胸径的关系模式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研究调查时间为2016年5月。福建柏样地设置于福建省永定仙岽国有林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南部,地处东经116°50′30″~117°57′59"、北纬24°22′41″~24°37′23″,东部、南部与漳州市平和县相连,西部与广东省大埔县接壤,北接永定区下洋镇、湖坑镇。全场东西宽4~7 km,南北长约31 km,经营总面积5 414 hm2。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年均气温18.40~20.30 ℃,年降水量1 450~2 200 mm,年日照时数1 759~2 022 h。蒸发量1 436~1 780 mm,相对湿度72%~80%。年平均无霜期262~317 d。林场乔木植被多为人工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主要为马尾松、杉木、木荷,天然林主要为栲槠类阔叶树以及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
具体研究地点为该场初溪工区下兰山场803林班010大班070、110小班,面积13.33 hm2。该林分为1974年种植的福建柏人工林,面积连片,坡位中、上部,坡向为东北,坡度25°左右,海拔810~950 m,土壤为黄壤,立地质量等级Ⅱ~Ⅲ级。林分平均胸径18.2 cn,平均树高12.9 m,郁闭度0.8~0.9,有少量的结实,已列入2016年福建省福建柏采种基地。
1.2 试验方法
1.2.1 调查方法。在研究的福建柏林群落中,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25.82 m×25.82 m正方形临时样地5块,每块样地0.666 7 hm2,5块总面积为3.333 5 hm2。样地用测树罗盘仪测量边界,用测树卷围尺测量胸径,在每个样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1株福建柏的胸径、树高,5块样地共测得675株,记录样地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以及植被群落的基本信息,如林龄、起源、郁闭度等。
1.2.2 平均胸径和树高的筛选。在1个样本中,选取若干个胸径值相近的个体,对胸径、树高分别求平均值,并从这些相近的胸径、树高值中选取1个与平均胸径树高值相近的胸径、树高值作为1个代表值。以此类推,1个样本选取50个代表值,5个样本共得250个代表值(表1~5)。
1.2.3 模型的选择。应用Logistics方程、Gompertz方程、Weibull方程、Richards方程、直线、二次曲线等[2-4] 6种理论生长方程,利用250个胸径与树高代表值,胸径、树高数据回归分析采用Originpro 8.0软件分析,拟合福建柏胸径与树高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6种曲线方程均能够较好的拟合样木胸径树高的关系。根据“R(相关系数)越大、剩余平方和越小,拟合结果越好”的原则,通过6个方程对福建柏的胸径与树高进行拟合比较可知,①相关系数。直线(0.939 1)Weibull方程(91.769 1),其中直线方程拟合结果最差,由此可知,6个方程曲线中,Weibull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最适合福建柏胸径树高生长。Gompertz、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稍逊Weibull模型。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在曲线拟合过程中要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和较少参数且符合生物学特性[10]。因此,直线方程Y=6.91+0.31X,虽然在6种方程中拟合效果最差,但其依然能较好地解释胸径与树高的关系,相关系数也达到了0.939 1。因此,在野外需要计算根据胸径计算树高时,直线方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参考文献
[1] 庄晨辉,江希钿,陈信旺 福建柏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编制的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8):1-3.
[2] 陈灿,洪伟,吴承祯,等.东南沿海湿地松防护林胸径树高关系研究[J].农学学报,2011(8):35-40.
[3] 孔雨光,杨传强,王森林,等.山东省黑杨树高与胸径关系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3(4):81-82.
[4] 罗建平.台湾峦大杉胸径与树高生长相关模型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1):24-26.
[5] 侯伯鑫,林峰,余格非,等.福建柏资源分布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58-59.
[6] 尤芬蕾.福建柏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制[J].林业勘察设计,2015(1):23-25.
[7] 江传阳.福建柏地位级指数曲线模型的研制[J].林业勘察设计,2014(2):5-8.
[8] 张惠光.福建柏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3):1-4.
篇5
一、强化工作机制调处纠纷
对农民群众反映集中的矛盾纠纷问题,组成有农、林、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组,妥善进行调查处理,并将结果公布于众。结合林权调处工作的实际,全市出台了25条意见,大力组织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合理统筹调处,加快了林权争议调处步伐。全市共有争议林地面积34万亩、7782块,其中:与省属森工局争议林地面积11.4万亩、4408块,已经调处解决10.9万亩、1813块,分别占总争议面积和地块数的32%和23.3%。对全市集体与各森工局之间的林权争议问题,抚松县已完成争议地块的现地核实工作,其他三个县区由双方到现地对争议地块进行共同核实后,提供详实材料和充分的证据,提交省林业厅统一调处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集体与森工局的林权纠纷问题,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由于问题历史久远,成因复杂,农民群众意见很大,现地核实调查任务繁重,林权纠纷得不到解决,致使农民林改的积极性不高。靖宇县东兴村,能参加林改的集体林仅483亩、6块地,全部与森工局有争议,无法林改。江源区松树、湾沟两镇1612块、29218亩人工林与湾沟林业局有争议,湾沟林业局认定集体所有37块、520亩,国有与集体所有交叉30块、3088亩,另有1133块面积达18899亩的林地还未核查完。另外,森工局提出农民在森工局国有林地内造林,营造的人工林树种为农民所有,天然起源的树种为国有,农民不认可这种说法。
(二)集体与地方国有及集体之间的林权纠纷调处困难,影响了林改推进。集体林与地方国有林插花交错,地块零星分散,存在着诸多林权纠纷;集体林与集体林之间有些林权纠纷,需现地逐块核实,工作量大,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查完成,未解决的林权纠纷影响了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全部完成。
(三)合同纠纷问题,成为引发矛盾的不稳定因素。合同纠纷主要由山林管护经营承包和流转引起,调处解决特别困难。临江5755亩集体林在1999年实行山林管护经营承包,承包村民与村里四六或五五分成,未承包林地的村民要求收回集体分成的林地参加林改,原承包村民认为合同未到期,不交回承包林地,双方各不相让矛盾突出,有些同意解除山林承包合同的包括已流转的集体林,村集体又拿不出补偿资金,林地也无法收回。集体林价格流转过低、面积过大,但由于购买方已有投入或经营成果,调处不成,法院也不予受理,问题难以解决。有些流转合同纠纷已走司法程序,但诉讼时间过长,造成林地不能参加林改。这些合同纠纷问题,直接影响林改的进行,同时成为引发群众上访的不稳定因素。
篇6
关键词:化学除草;有效技术;林业苗木;林业育苗;实际运用;分析概述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23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也逐渐的加大对于我国林业苗木的重视度,而除草环节在整个林业苗木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我国传统的人工除草技术,不仅耗人力、时间、物力大,并且在除草的效果上也]有很好的提高,而我国未来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育苗的成本以及所耗费的劳动强度,提升苗木的整体质量水平,主要进行了化学除草技术,而下文主要立足于化学除草技术在我国林业苗木当中的运用,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1 合理的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防除抗性杂草群落的形成概述
由于长期的使用一种化学除草剂,就会逐渐的产生抗性杂草的群落现象,例如我国多年前曾使用的除草醚的地块当中,对于菊科类以及石竹科类的杂草数量只是有增无减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苗木的生产质量效率,也逐渐的成为主要危害我国林业苗木种类质量的杂草之一,只有合理的使用不同种类的化学除草剂来进行交替性的使用,针对于不同类型的杂草进行有效的防除,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抗性杂草群落的现象发生。
2 合理有效的选择化学除草剂的种类并合理有效的进行使用
可以在种植苗木的土壤处理前期,采用合理的灌浇方式,来促进杂草的萌芽,并用残效期的化学除草剂来消灭所萌芽出来的杂草的幼苗,通常在已经播种之后,所出的苗木前就可以合理的使用一些可湿性粉剂。而在苗木已经成长的中期,还可以合理的使用一些颗粒剂或是毒土,这样不仅做到实施使用上的便捷性,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苗木的安全以及成效性。此外,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也逐渐的诞生出一种新型的除草剂,名为纸型除草剂,这种除草剂,主要是将除草剂通过浸入到纸张等一些同纤维的物体来进行支撑的,特别适合用于在已经播种后,还未出苗之前来进行使用的。操作较为简便,药物的分布还比较均匀,并且药效还较为持久,也是作为近些年来我国在化学除草剂领域当中,一个较为具有前途的剂型。
3 选择性的使用除草剂概述
目前,在我国对于林业苗木当中的化学除草剂,主要是用盖草能、果尔、以及氟乐灵等,而对于是在苗前还是苗后的使用上,只要掌握正确有效的除草技术,不管是在苗前还是苗后都能够很好的进行清除。而在我国所生产的众多除草剂当中,在对于苗气使用的药剂种类上,仍然是不够多的,而那些被称之为灭生性的一些除草剂,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如果合理的掌控好使用的剂量,并且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其不碰触到幼嫩根茎的过程当中,对于苗木的安全上,还是具有非常良好的除草效果的。
4 除草剂的解毒
目前,在我国的林业苗木当中,一旦出现一些药害的现象,就没有很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解除,从而也使得我化学除草剂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仍然是处于一定的被动性的,此外,在国外一些国家当中,另外还存在一些不同品种的安全以及解毒剂,在经过一系列相关的处理之后,来对发生药害现象的苗木进行预防,就可以很好的在进行化学除草的过程当中,避免出现药害的现象。
5 正确的掌握杂草的生长特性以及规律
根据相关研究苗木杂草的抗性增长变化的数据资料上显示,很多杂草都是由2个时期来对除草剂较为敏感的,杂草刚刚萌芽不久,其中,种子所带给的内部养料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不能够很好的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在杂草开火甚至结果的时期内,只有加强对处于这2个时期杂草施药的重视度,才能有效的降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才能在能从根本上提升除草的效果。
6 结论
只有加强对于化学除草技术的重视度,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林业苗木的种植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兰贺胜,邱进清,肖石海,王承武,李孝钟.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苗圃中的推广应用试验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农民致富之友,1993(04):38-42.
[2]张凤权,王海英,侯毅,伊文芝.简析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06.
[3]陈作良,徐晓东.陈强.关于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159.
[4]卢顺加王跃文.张凤权,王海英,侯毅.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实践.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试验[J].林业勘察设计,2008(02):146-148.
篇7
关键词:林业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保护 辅助管理
中图分类号:S71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3-72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任务,特别是从建立先进、实用的林业信息综合管理体系,来促进林业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因此,围绕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从地理学、遥感技术、测绘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综合运用上,以动态、合理、有效的林业资料为载体来架构集约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促进林业决策,提升管理水平创造必要的技术支撑。
一、构建林业合理布局、优化林业规划与经营
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林业生长周期长,用地面宽广,对林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工作难度较大。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规划与布局中的应用,能够从林业资源的数据统计中,利用直观、形象的图表来反映,从而可以通过林业资源可视化数据来辅助规划与决策。如在林业资料数量、质量上,结合数据间的关系分析,来改善林业资源的监测与经营。从信息系统功能来看,利用数字技术来接收和采集地理信息,如地貌特征、地形变化,并通过对土壤、气象等自然指标进行整合,能够从图形映像上来进行测绘,便于林业管理人员来分析。如可以通过配准、叠置等技术来对林业结构、造林类型进行直观显示。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通过在可视化规划图中进行林种信息改造,为林业规划、管理、决策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天然林的保护,以及退耕还林资源管理,从直观图中 进行动态选择地块、树种、使其满足科学规划的合理目标。
二、整合林业资源,制定专项林业图片
从传统林业资源调查实践中,对林业资源信息的采集通常耗时、耗力,其工作效率不高。特别是在林业数据采集中,由于对林业图片资料和小组数据在归类上是分开的,在应用总难以提升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地理信息系统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制图功能,可以从空间资料分析和制图程序设计中,来收集和整合多种数字信息,以构建满足不同需求的投影坐标和拓扑关系,这些中间数据在技术支撑下能够帮助林业人员制作专题图片。同时,由于系统对数据的强大挖掘能力,可以满足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结合林业需求来制定不同的植物分布图、林相图,便于林业管理工作的快速、准确查询。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地理信息系统从林业资源管理与规划上,就林业资源清查、优化林业发展布局等工作创造了条件。如结合林业勘察设计,从地理信息系统中所显示的地质、地形状况进行梳理,来分析各类地形下天然林的保护状况,以及为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系统化参考,大大提升了林业发展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是全面的,而林业资源本身是有限的,在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业资源利用上,要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来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此,从林业资源规划与空间分布入手,从发展林业,快速、准确查询林业用地状况,可以从林业信息系统中进行不同林业功能区块的划分,以辅助编制科学的林业规划管理体系。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从林业用地面积、地质、地貌及植物种植情况进行分析,为优化林业管理构建整体性认识。
三、强化资源保护,构建林业监测环境
林业管理在早起林业资源信息采集中,多从林业档案资料中进行分析,如各地区林业层次结构、各林区的树种分布、各种林带的面积、林地类型等,这些新型在反映林业资源空间信息上缺乏关联性,也无法准确衡量各地域林业资源的变化情况。地理信息系统以其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能够从各地域林业资源信息的加工中,来弥补传统分析方式的不足,特别是从数据组织及查询上,快速、准确反映林业资源变化状况,帮助林业管理人员来优化林业管理决策。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从查询条件及数据整合结果中来完成对林业空间分布状况的集中显示,能够从林业生长状况、林业发展情况、以及林业资源变化情况中进行多重反映,特别是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林业信息资源监测水平,也为林业资源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林业影像资料。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别森林资源的减少,更加剧了林业资源保护的急迫性和严峻性。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减少森林火灾,更需要从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来提升监测及时性和准确性。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构建辅助森林火情探测与补救措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搜集林业资源病虫害信息,并从病虫害的发展变化中获取准确的空间信息,为展开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供有效预测和预报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处理为基础,从林业环境资源变化中来构建监测模型,提升了辅助林业管理的科学性。
四、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的林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了我国林业资源的管理有效性。除了上述应用外,在林业区域植被生长条件及生长规律上,可以为林业资源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根据林种、林地面积信息来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促进林业种植、保护、采伐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畅.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J]. 现代园艺. 2015(22).
[2] 李佳珊.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及其前景[J]. 林业科技情报. 2014(01).
[3] 苏蕻.林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6).
篇8
【关键词】3S技术 林业 应用 发展趋势
我们专注于森林生态和六个全面推进“数字林业”, “精确林业”,林业和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项目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随着3S技术的发展,来知道支持科学研究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这将是一个时代的特点。现在就3S技术在林业应用、发展趋势和研究课题总结的内容如下。
一、“3S”技术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在光谱特性之间的每一株植物,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在“ RS ”TM图像反映其形状,颜色,光泽,纹理和图像特征的结构是不同的,根据这些不同的特性,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解译标志。
(二)内部分裂,解释
解译标志成立后的各种土地迹象解释,调查现场工作人员的培训,为每个行政区划和明显的地标转密谋“RS” TM卫星影像,通过地图单位的申请,根据每个分类的小部门,以此来防止芯片实地调查底图。
(三)业内外音绘
现在当下许多小企业内部部门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通过RS导航定位现场核实,查漏补缺后,根据调查内容填充小纸条。
(四)资料整理了业内外
据现场录音清晰绘底图,安排,以便修改小面积,计算小面积,同时也为森林蓄积估计,互检通过同行评审,以确定在内容不丢失的情况下,转让人在行业内的分布情况,汇率制度。
(五)资源统计
要合理运用生产资源综合统计软件,小班因子轨工作,检查记录计算机的逻辑方法,提交资源的汇总表。
(六)图纸绘制
GIS技术基于RS底图音漆的内容,扫描,拼接,矢量填充颜色,线条的变化,绘制整理,组织图表标题,图例,框架,完整的图纸生产。
二、两个关键的技术和作用
(一)关键技术
1.掌握了GPS功能和操作,明确设定坐标格式,不同地区的指标和参数计算,定位,导航和空间要求计算功能集成,这时还需要同步执行计算命令。
2.根据调查报告,调查的主题,你可以选择突出主体,拍摄舞台,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RS” TM卫星影像。
3.通过RS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森林资源调查建立遥感卫片解译标志为未来的实地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4.使用电子地图制作符合要求的GIS地理信息调查软件, GPS和RS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入到GIS地理信息系统,生产图纸。
(二)作用
1.可以直接利用GPS原位计算面积,或在电脑上使用GIS计算面积,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2.“RS” TM卫星图像解译标志的使用,使以前的小调查,发展到满足精度要求的抽样调查显示,缩短调查时间,以确保调查质量。
3.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它允许一个以上的村行政界限,可以体现在表面,同时也为不同层次的调查提供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基础。
4.不同的种植、不同的颜色反映在图纸设计内容在GIS地理信息软件上,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来防止建设内容重叠,经过多年的使用也证明了绿化成果。
5.利用GIS技术建立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使用该卡的数据和图纸信息资源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的绘图卡信息和调查数据更新,掌握情况森林资源的动态自动化。
6.使用的“RS”技术创建我国森林资源地区林业用地卫星影像解译标志我国森林资源RS区域森林资源提供了基础改变的卫星图像的目视解译为将来使用。
三、要研究的趋势和主题
在不断发展下的经济展现了其独特的功能,3S技术和研究方法,工具,空间,规模扩张,使研究结论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和目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在最近几年,3S技术在林业研究中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核心技术。但是,为了确保3S技术在林业研究得到更好的应用程序,但还需要跟踪3S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以下主题:
(一)调查和监测林业资源的必要的空间定位精度;(二)基于DGPS合理控制网络的多密度,精度和测量研究;(三)地形重复和DGPS的精度研究测距的影响;(四)点,线,面,体的定位方法,数学模型,精度分析;(五)固定样本的DGPS恢复,创建,自动记录,实时计算,处理通信研究;(六) DGPS森林调查,监测,消防,更新,虫害和疾病,荒漠化,野生动物追踪研究;(七)智能RS与GIS结合的研究;(八)DGPS和RS结合研究;(九)DGPS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研究;(十)3S集成技术;运用3S技术与相关的硬件、软件、智能、三维可视化等加以研究和运用,使林业能够真正达到3S技术集成的效果。
总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3S技术是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3S技术的发展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进步空间,同时对林业的持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扩大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尺度,满足了对林业持续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林业发展的道路上要加强对3S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同时,加强人工3S技术智能理论的管理,是3S技术普遍的应用在林业发展中,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管理,维护生态发展的平衡和稳定,加强对林业发展质量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对森林空间、健康程度的检测和预报,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真正的做到三维仿真,完成林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仲科,余新晓. 3S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陈贵权.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1(4):43-45.
[3]游先祥.遥感原理及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铁路;征地拆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铁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铁路建设必然会涉及到征地拆迁,在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大面积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能否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成为制约铁路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
1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的内容
1.1征地:包括永久征地、回收铁路已征地(既有线改扩建)、临时征地。永久征地是指国家机关和军事项目,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城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大经济发展项目,可以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并给予合理补偿;回收铁路已征地是铁路产权单位在铁路建设需要时有权收回由乘种人耕种的铁路土地;临时征地是指抢险救灾、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等需要临时使用农民集体土地的,可以依法征用,并给予合理补偿。
1.2拆迁:主要内容是指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和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补偿、安置和拆除,包括民宅、企业厂房及商铺等。
1.3三电及管线迁改:主要指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市政管网、给排水管道、供热管道、煤气管道、油气管道发生平行或交叉干扰而不能满足铁路施工要求,需要进行迁改。
1.4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和村民提出的与其生产生活相关的部分:包括农村道路、排灌渠系的改移,涵洞积水的解决,涵洞增设的大小、施工引起的土地淹没、房屋裂缝、粉尘污染、放炮震动等损失补偿。
2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2.1勘察设计深度不够,导致概算远低于实际征地拆迁补偿费用。
2.1.1概算单价偏低
《国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应建立征地补偿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未及时调整的,不予通过用地审查。”概算编制依据标准是勘察设计时的补偿标准,从完成设计到项目用地批准后进行补偿兑现相隔时间为2至3年,征地补偿标准已经提高并突破概算。
2.1.2概算征拆数量偏少
一是由于概算中土地补偿只考虑了红线内永久征地补偿费,忽略了因永久征地导致剩余的边角地、阻隔地、夹心地等无法耕种或耕种困难的地块补偿费用和回收铁路已征地补偿费用;二是勘察设计到实际开展征地外业调查间隔时间较长,加上勘察设计单位现场勘查时保密措施不到位,导致沿线群众“三抢”(抢栽、抢种、抢建)现象严重,直接增加了附着物补偿费用。
2.2回收铁路已征地困难较大,容易引发纠纷矛盾,导致施工受阻。
首先,铁路部门普遍存在重运输经营轻土地管理的现象,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铁路土地被侵占;其次,针对铁路已征地的回收补偿,《铁路用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所收回的铁路用地如已播种,由铁路部门支付给承种人当季青苗补偿费;被收回铁路用地的承种人确有实际困难的,由铁路部门发给不超过实际种植作物一年产量总值的补助费。”但是实际收回铁路已征地并补偿时,被征地群众往往以铁路用地界限不清楚,且其经营土地属于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合法取得为由,要求按照红线内征地补偿标准统一对待,且各地政府部门曾出台的铁路征地补偿相关办法中,回收已征地补偿标准也往往远高于《铁路用地管理办法》规定,导致补偿费用成倍增加。例如,《广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10〕52号)中规定:“铁路建设项目收回铁路原有建设用地补助标准:持有土地承包证的耕地20000元/亩;不持有土地承包证的耕地10000元/亩;非耕地5000元/亩;未利用地不予补助;有青苗和地上(下)附着物的,按红线内永久征地标准给予补偿。”该文件明确规定除了对铁路原有建设用地种植的作物进行补偿外,还需对未利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进行补偿。
2.3三电及管线迁改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
2.3.1对于三电及管线迁改,用地单位必须与产权单位对接,由产权单位自行迁改。
一是由于产权单位可以对因管线迁改造成的供电、通信、供水、供热等中断及产生的后果负责;二是由于产权单位施工可以满足行业标准及自身迁改要求,更容易通过验收。
2.3.2迁改费用高、进度慢。
一是由于迁改协议虽然有工期要求,可双方只是配合协作关系,常有迁改不及时影响铁路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二是由于国家虽有明确的标准,但产权单位往往以施工复杂、危险性大为理由,编制较高的迁改预算,否则不予办理迁改工作。
2.4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相关部分容易被忽视,导致频繁阻工。
无论勘查设计单位还是外业调查工作小组均容易忽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缺乏对不利因素的分析,从而导致频繁阻工,影响工程进度。例如:占用灌溉渠系后,剩余渠系是否受到影响;占用农村道路或平交道取消后,群众是否绕道行走;平交改立交使得涵洞积水、群众是否通行困难;复线建设中既有涵洞宽度、高度不足,是否满足群众生产运输要求;因永久征地剩余的边角地、阻隔地、夹心地是否耕种困难;施工造成的震动、粉尘、噪音是否干扰了群众生产生活等。
2.5铁路征地拆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部门,部门之间往往因无法及时有效沟通配合或互相推诿拖延,影响到征拆进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会涉及沿线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和国土、林业、交通、公安、法院、安监、、电力、通信、有线电视、供热、供水等多个部门或单位;对于建设单位而言,会涉及到铁路、基建、土地、工程、造价、审计、政策法规、财务等多个部门或单位。许多征地拆迁项目均需多行业多部门共同调查、研究并出具最终方案,若部门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必然会影响征拆进度。
3铁路建设征地拆迁的对策建议
3.1加大勘察设计深度,缩短设计与补偿兑现及开工时间差,坚决遏制并打击“三抢”行为。
首先,勘察设计深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概算编制要与项目所在地政策标准紧密结合,使设计提供的征地拆迁类型、数量及标准与实际接近,从而确保征地补偿费用支出具有更强的可预见性;其次,建设单位积极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缩短勘察设计和工程开工的时间差,从而使实际的征地拆迁类型、数量和标准和原设计大体相同;再次,建设单位积极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征地拆迁法律法规宣讲力度,坚决遏制“三抢”行为,对违章建筑和突击抢栽抢种附着物一律不予补偿,并限期自行清理,否则按法律程序进行。
3.2加强铁路存量土地管理,维护铁路土地合法权益。
首先,铁路部门应加强存量土地权属确认工作,明确铁路用地的界限、范围,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依法确定的地界埋设界标、安装护网。其次,铁路部门应设立土地监察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制定土地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制止或提请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制止非法侵占铁路用地行为,保证公司合法土地权益免受侵害。
3.3争取政府支持,有力推动三电及管线迁改工作。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尽企业所能支持铁路沿线公益事业建设,推动企地和谐共建工作,增进企地友谊,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对铁路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由当地政府出面协调三电及管线产权单位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按照满足原用途的原则编制合理迁改预算并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及时办理拆改事宜,保障铁路项目顺利推进。
3.4事前深入调查,坚持统筹兼顾、互利共赢,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一是深入细致进行征地外业调查工作,将不利因素在事前调查清楚,对影响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部分细致分析并及时解决,化解企地矛盾。二是在用工条件满足的前提下,优先录用铁路沿线本地群众参与铁路建设,营造建设者与沿线群众“一家人”的氛围,从而减少施工阻拦现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3.5高层领导负责,健全组织机构,保障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
不管地方政府还是建设单位均应实行高层负责体制,并建立健全专门的征地协调组织机构。首先,实行高层负责制,可以减少一些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强化高层领导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可以使主要领导设身处地的考虑征地拆迁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予以解决;其次,建立健全专业征地协调机构并定期展开征地拆迁协调会,可以营造出高度重视的氛围,形成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大协调局面,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并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积极配合、密切合作,有利于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一是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政策性强、风险性高、敏感性强,维稳压力大的工作。能否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不只会对影响到工程进度,还极有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所以,我们应该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为铁路项目顺利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卢春房.依法建设规范管理,推进“十二五”铁路建设再创新辉煌——在全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铁路,2011,1.
[2]铁道部运输局土地管理部(铁道部土地管理局).铁路用地管理法规汇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篇10
会上,张建龙与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签署了《国家林业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全面战略合作暨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建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张建龙说,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效手段、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完成林业改革任务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409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94万亿元,15年间增长了13.5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林业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和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消费第一大国。
张建龙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林业产业发展在连续十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无论是市场需求、产业形态,还是要素配置、国际贸易环境都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产品少、整体效益不高,林业产业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张建龙强调,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创新发展,这是世情国情林情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新要求。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改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产权界定不清等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健全完善林业发展财政金融扶持制度,采取多元融资模式筹措产业发展资金,破解融资难题。要加强产品创新,坚持以市场需求引领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把增加绿色优质林产品放在突出位置,推动林业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为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做出新贡献。要加强组织创新,积极引导发展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效益。要加强科技创新,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大林业生物质能源等关键技术攻关力度,落实林业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政策,推动科研院所、高校、涉林企业建立协同研发体系和创新联盟。
张建龙强调,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引导、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为抓手,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努力增加绿色优质林产品供给,为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力争到2020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到9万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7:52:21,林业主要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0万。
张建龙要求,着力抓实抓好8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林业产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富民产业。做大林业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和生物提取物等新兴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森林旅游康养等富民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把传统产业做精,把优势产业做强。二是实施重点工程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木本粮油发展工程,森林旅游休闲康养服务工程,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竹藤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工程以及林业生物产业、林业碳汇、林业装备制造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三是加快林业产业集群发展和示范园区建设。优化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和林业循环经济等产业布局,建立特色林I精品园和林业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推动组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联盟。四是推进林业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以林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林产品市场体系,加快上海自贸区中国林产品交易所建设,加快制定并实施国家林业品牌建设与保护计划,建立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逐步形成集保真溯源、产品升级和金融、保险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系列化服务平台。五是继续深化林业产业国际合作。加快林业“走出去”步伐,深化我国木材加工、林业机械制造等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推进林业调查规划、勘察设计等服务和技术模式输出,健全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林业贸易摩擦应对和境外投资预警协调机制。六是着力完善林业产业扶持政策。建立林权市场化收储加补贴机制,完善林权抵押质押贷款制度和森林保险制度,推进实施与林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推广国家储备林等林业PPP项目建设,构建林业机械技术创新和制造体系,提升林业装备现代化水平。七是切实加强指导和服务。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林业产业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林业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完善产业统计和监测指标体系。八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林业产业摆上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支持,不断加强林业产业管理队伍建设,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刘东生、李树铭,局总工程师封加平,总经济师张鸿文,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马广仁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