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茶文化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轻人的茶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年轻人的茶文化

篇1

关键词:医院文化概念 医院文化作用 认知情况

1.医院文化概述

文化的内涵很难用准确的定义来限定,目前学者们对文化已经有多达250种定义[1]。如此多的定义让很多文化学者放弃了对文化进行新的定义。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的组织文化同样没有精确一致的定义,但通过对现有定义的总结,我们得出了组织文化的两个特点:[2]:一是组织内部成员认可并严格遵循组织的文化,二是单个组织特有的文化能和其他组织相区分。作为重要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同时也是为公众提供健康服务的组织,其最初的文化实际上只是简单地遵循企业组织文化来定义。然而当中国国门打开以后,国内的各种组织不断受到国外相关组织的冲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医院也不例外,而且似乎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和困难,例如医院的政府财政补助不足导致医院无法完全公益性,国内医疗市场有各种资本进入,医患矛盾不断升级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医院文化逐渐和企业文化相分离并迅速充实丰富起来,成为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且有价值的研究部分。

医院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医院各方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得到或者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包括有医院建筑、医院设备、医疗技术水平、医院环境、医院效益等有形的医院物质状态所组成的医院硬文化和医院在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意识、观念、思想、行为模式、制度、组织机构等组成的软文化。硬文化的主体是物质,而软文化则是人。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转换以及相互制约的作用,医院硬文化是软文化形成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软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硬文化有着反作用。狭义上来说,医院文化则指的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文化理论、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等,也就是特指的是医院的软文化[3-4]。

2.医院文化概念认知情况调查

2.1研究对象

选择开封市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四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医院的管理层人员,包括院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进行具体的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出625分,有效回收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3.4%。

2.2调查方法

本调查表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目的自制而成。问卷表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接受调查问卷人的自身情况简要介绍,包括年龄、职位等信息,第二部分则为医院文化概念认知情况调查。

2.3统计分析

对问卷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方法为频数分析。

3.结果

本次接受的调查人数共计513人,其中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封市眼科医院和开封市口腔医院接受调查的人数分别为238人、176人、51人、48人,所占总接受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6.4%、34.3%、9.9%和9.4%。接受调查的人员年龄≤25岁91人,所占比例为17.7%;25

该问卷主要调查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的理解与态度,有两道问题。一是多选题:调查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的理解,设立了9个答案。从结果中可以看出78.4%的职工能够比较全面认识医院文化的概念。选择医院文化是“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医院价值观、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系统”分别是51.3%和67.1%。选择医院文化是“医院文化手册”、“医院标识、纪念品、礼物”和“文体娱乐活动”的分别是20.7%,27.5%和19.9%,选择医院文化是“务虚”、“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变相政治宣传”的分别是8%,6.4%和8.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多数医院职工已经转变传统思想,能够正确认识医院文化。具体见表1。

表1职工对医院文化的认知度

表2调查职工对医院文化的态度。大多数职工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有 419人,占 81.7%;有38人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占7.4%;有26人不知道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是否有关系,占5.1%;有30人表示无所谓。

表2职工认为塑造医院文化与自己的关系

4.讨论

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认知不清将导致工作出现偏差的现象,同时也会阻碍体系有效运作[5]。要让广大职工从概念明确医院文化的作用,就要以宣传为切入口,以短信、网站、院内电视等各种现代化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让职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加深体会[6]。

为调查分析我市医院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及作用的认知情况,本研究主要借助文献与相关研究,自制问卷,并以我市四家医院职工为调查对象开展调查。共发出问卷615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3.4%。并对结果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统计结果显示,78.4%的职工能够比较全面认识医院文化的概念;大多数职工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有419人,占81.7%;有38人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占7.4%;有26人不知道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是否有关系,占5.1%;有3人表示无所谓。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近[7]。结果表明,大多数职工能够比较全面认识医院文化的概念并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这可以作为我市医院构建自己文化工作的成果,医院需要让职工都参与构成自身文化的过程中才能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且能够促进自身成长的文化。[8-9]也就是说,医院的文化需要尽可能多的职工的认可、拥护以及执行才具有生命。否则,医院的文化就无法形成群众基础,职工对自己文化不了解、不认同也就无法蒋文化传播于医院之中,更不可能向外扩展。这样的文化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因此医院在构建自己的文化时要全面了解掌握职工的态度和认知,了解职工对于医院文化真是的推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对管理层及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来辅助管理层对于整个医院的管理,特别是文化的管理。[10]

综上所述,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的认知存在差异,大多数职工能够比较全面认识医院文化的概念并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

参考文献:

[1]谢志娟,陈炳锡.医院文化“以文化人”的本质分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68-69.

[2]杨旭东,韩九娥,何光峰等.创建医院特色文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5):131-133.

[3]奚晓蕾,徐虹.医院员工对医院文化建设评价的分析研究--以某三级医院为例[C].//第十届全国儿科医学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儿科继续医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2:171-176.

[4]王二争.浅析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C].//全国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暨加强医院管理与医院评审评价研讨会论文集.2011:26-28.

[5]魏琳,葛建一,郜等.略论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205-207.

[6]胡静,葛锋,陈芬等.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3):155-156.

[7]张玲、文朝晖.略论医院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作用与培育[J].管理观察,2011,12(25):21-22.

[8]马昊芸.医院文化塑造医院核心竞争力[J].卫生软科学,2011,25(8):525-526.

篇2

“洋”“土”斗法“洋”为何占先?

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经常做为故乡和诞生地,甚至是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土”茶叶斗不过“洋茶叶”,“土”中药国际市场难以抗衡“洋”中药,“土”快餐也是看着“洋”快餐一路绝尘。

做为茶叶的故乡和发源地,有着悠久的茶历史和文化,当我们还在乐津于产地化生产,乐津于茶文化历史的悠久,乐津于正宗茶叶只限于某地,甚至于某棵树上的时候,这已经给这个产业从意识上做了限制。如果一味地仍强调它的产地,它生存的条件,强调它的地域性,强调它独特的东西,甚至热衷于空洞的茶文化,等于是人为的对企业的发展做了限制,给了它发展的束缚。笔者看到这样一份资料:据媒体报道,中国有茶厂七万家,注册品牌一千多个,但是总销售额却比不过一家英国立顿。中国可才是茶叶的鼻祖和故乡,而立顿最早只是一个以茶叶贸易起家的小公司,他们不产茶,也没有茶文化和历史值得炫耀。立顿缘何就能在茶叶的故乡称王称霸?

还有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药,中国本是中草药的发祥地,而这些年“洋中药”抢滩中国的架势却愈演愈烈,我国中药企业虽然有1000多家,但是真正上规模、符合国际生产标准的企业还太少。历经几千年的积累,中药虽在国内医药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在国际上洋中药却是独步天下,中国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草药市场(不含中国大陆中药市场)的3%,甚至国内的高端市场也都是洋中药份额较大,如何与“洋中药”相抗衡,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却是“土中药”需要努力的方向。究其命脉,无法在药理及成分上有一个量化标准是其致命伤。

还有我们自称为饮食大国的饮食,我们还在讲求地域化,讲求手工、口味的极致化,肯得基、麦当劳、必胜客,这些洋餐们在中国只凭借着汉堡、薯条,也是一路攻城掠地,让拥有五千年饮食文化,拥有满汉全席,拥有菜系的我们徒增无奈。难道我们吃了几千年米饭、菜系的胃也要让给汉堡包?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肯得基、麦当劳也是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远远超过几千家中国餐饮企业。

“土”胜“洋”秘决一:产品工业化

工业化革命是从西方兴起的,通过标准化、机器化生产,产品得以实现规模化,有了产品的规模化,才有了市场的攻城掠地,有了强有力的产品,企业也才得以做大。

要强首先要做大,没有听说强大的企业只强而不大的。

企业要大,规模化是其保证,如果产品不能实现工业化,不能规模化生产,供应市场的能力不足,产品覆盖市场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货通天下,何来攻城掠地?

标准化、机器化,从而实现工业化,“土”法传统企业,还需要任重道远。

但工业化绝不是简单的标准化和机器化,看一下这些“洋”企业的做法:

立顿规避自己不是茶叶故乡、不产茶的弱点,立顿不卖茶叶卖茶包,将茶叶进行深加工,从而实现了质量稳定、规格统一的工业化产品。我们迷恋茶叶产地,种植地域、时间,可是茶叶质量高下,却因地因时而有差异,甚至同一地域同一季节的茶叶因天气等原因也会不一样。农业化产品是看地域、看天吃饭,质量难于稳定。而立顿却把茶叶做为工业化产品,进行深加工,因而质量稳定。

“洋”中药是挟着自己科技优势进行深加工,许多长驱直入中国市场的“洋中药”是中国出口的原料加工生产后又销回中国。日本、韩国则凭借发达的中药产业及其技术开发研究优势,通过输入中国中药材原料深加工后,已垄断了90%的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专家认为,“洋中药”之所以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主要原因是其疗效稳定,质量可控,特别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纯方面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水平高。而我们的中药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郎中抓药”的传统:一把一把地抓,一碗一碗地喝,即使是制成的丹、丸、散、片,也部分地存在着标准不一,质量不稳的问题。“土”中药如果只满足于药材的种植和生产,永远只是农业化产品,永远实现不了工业化。

如果说方便面、薯片是纯粹的工业化产品,是经过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而洋快餐一个分店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定制食品厂,一份起订,一份订制,虽然于流水线食品生产不同,却也是凭借着标准化和机器化,完成着一份份食品的生产,而绝非是中餐的煎炸蒸炒十八般武艺和人为化操作。在笔者眼里,洋快餐们绝不是简单的餐饮企业,而是一家制作点众多的、按人数和顾客要求现场订制的规模生产的食品企业,洋快餐的产品是工业化产品。而我们的中餐讲物料、讲地域、讲技艺,还是农业化产品的产物,

说来说去,传统产品只有摆脱农业品生产的意识,真正的变农业化产品是工业化产品,变农业化生产为工业化生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产品,有了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传统企业才能做大,从而做强。否则,只满足于农业化生产,在现代化生活主宰现代人生活的今天,只能屈于人后。

“土”胜“洋”秘决二:品牌人文化

产品工业化了,仅仅完成了第一步。 产品是死的、硬的、冷冰冰的,品牌人文化,就是要让工业化产品鲜活起来。

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农业化产品相比,不仅同质化严重,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而且产品本身是冷冰冰的,缺乏个性的鲜活生命。要让产品真正的鲜活起来,就要靠塑造人文化的品牌。产品是做出来的,品牌却是塑起来的。

再看看“洋”做法:

立顿敢在茶叶鼻祖面前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舞大刀,它的高招在于,把品牌这把大刀舞活起来,舞的活灵活现,它主攻年青人群体,品牌强调的是温暖、活力和乐趣。而我们的茶企还在讲空洞的茶文化,讲求品茶的形式、器具,热衷于炒茶。那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并没有给品牌增值多少。倒是立顿的时尚化,更赢得了年轻人的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桌面上经常冲泡着一杯立顿。

从产品功效来说,茶叶本身经开水冲泡,加上确有提神等功效,立顿巧妙地把产品功效与品牌塑造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给人温暖和提神,充满活力的品牌诉求。正如笔者文中《品牌人文化----品牌魔力的基因》一文中所说,人文化的内容特点就在于给人以关爱,给人以尊严,强调人的价值和自由。立顿的温暖、活力,恰恰吻合了关爱和自由这一人性的需求。加上,它充满乐趣和时尚的活力,吻合了年轻人的特点。因此,品牌鲜活了起来,人情味浓了起来,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

麦当劳、肯得基、必胜客这些洋快餐们,产品更称不上优势,论口味、营养与中餐都无法相比。它们却同样规避劣势,敢于在烹饪大师面前舞大勺,舞的就是品牌人文化这把大勺。你看麦当劳当初的快乐的品牌诉求,说自己不是餐饮业,而是快乐的娱乐业,“尝尝欢乐,尝尝麦当劳”,俘获了多少年轻人的心,让多少年轻人为它的快乐而买单。现在的“我就喜欢”,则表达着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立的心态。也吻合着笔者就人文化内容中的,强调人的自由和尊严。年轻人渴望独立、自由的心态在麦当劳身上获得了体现。

那充满神秘感的肯得基老头,始终面带微笑,每天微笑着迎来送往进进出出的人,和蔼的老头就个长者关爱地微笑对着每个客人,有时,稳重的老头子也活灵活现的耍耍酷和摆出小丑的造型,在制造着欢乐和幽默。

可是,笑到最后的却是它们,仅肯得基每年要从中国市场上啃走20亿。为它的关爱、自由和欢乐,中国孩子们不断为它们买单,并将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在中国扎下根,并为中国市场而变。

篇3

在这个诗画般的季节里,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浙港两地13所高校的70位学子相聚在西子湖畔,牵手江南茶园,激扬青春才华,共同体验了一段茶香四溢的文化之旅。

茶香溢江南

为推动内地与香港的融合,教育部组织举办了浙江与香港两地学子的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把浙港两地大学生的交流聚焦在“茶”这个具有浓厚中国传统的文化载体上,围绕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展开交流。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渌雨江南,问茶龙井”。“渌雨”一词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的谐音,他在浙江湖州种茶、制茶,研究茶学,开创了中国茶文化的先河。六月,也正是江南的雨季。因此,围绕采茶、炒茶、茶道、茶艺、茶史等知识节点,开展丰富生动的实地体验活动,使两地学子共同度过了一段别具风味的茶之旅。

茶之旅的首站是聆听茶文化讲座:“茶人三部曲”的作者王旭烽从“诗情画意谈香茗”谈起,就茶文化的起源、历史和发展等方面,诗意地阐述中国茶文化。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循着“从中国茶道到日本茶道”的思路,介绍了日本荣西禅师把中国的茶种带到日本后日本茶道的发展和审美。此外,浙江大学茶学系的杨贤强教授分别从茶的种类、化学成分、养身功效以及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概况等对中国茶的理论、历史与文化做了系统介绍,使同学们从不同的视角感受和领会中国茶文化。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在同学们对“茶”有了理性的认识之后,又辗转到西湖四周的群山茶园中,亲自采茶、炒茶,体验做一个茶人的苦乐生活。他们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徜徉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中;在老龙井饶有兴致地聆听了乾隆皇帝和“十八棵御茶”的故事;还在龙井山园金建公老师现场传授下,学习采摘茶叶、炒制茶叶、品尝茶叶,深入地了解炒制龙井茶的十大手法:拌、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直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的扁形龙井茶制作的整个过程。香港城市大学的吴家蔚深情地说:“龙井茶的味道特别鲜香,以后喝茶,定会想起龙井茶的甘香和江南茶园水灵灵的景象。”

体悟茶文化

香港大学的陈仲贤说,香港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许多年轻人平时很少喝茶,甚至以为茶和茶道都起源于日本,至于杭州西湖的龙井茶以及钱塘江、灵隐寺和岳飞庙更是闻所未闻。文化不是书本上简单的一二三四,更不是条条框框的枯燥知识,文化是生机盎然的生活,是一举一动的行为。鉴于此,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的茶之旅,也就成为一次感受中国悠久历史与传统的文化之旅,成为两地青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紧张的学习交流之余,两地学子牵手西子湖畔,领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致,感受风雅钱塘的历史人文,西泠桥畔的苏小小,断桥的“千年等待”,长桥的依依送别,传说、历史、景物、感情都融入到这西湖的文化里。

“一对一普通话”帮助练习是这次活动特别设计的项目,由两地同学自主设计学习方案,这一创意吸引了普通话语言能力相对较差的香港和本地学生的积极参加,通过七天的学习与交流,活动结束之际举办了“渌雨江南,情满华夏”诗歌朗诵会的普通话汇报展示。58位两地学子自由组队,表演了别具特色的11个节目,香港同学的普通话大有长进。凝练的语言、动人的旋律、饱满的情感,激扬的青春,传递着同学们对江南山水的赞美、眷恋,对茶文化的体验、感悟,同时也展示青年学子不凡的才艺,并让香港同学感受普通话的音韵美感和语言魅力。

情系两地间

茶是一种精神,也是一段情结。

篇4

这样的回答放在以前没有任何问题。而现在,你会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哎呀!你看今天太阳那么好,切喝杯咖啡!”

咖啡,这种一百多年前才被国人认知的“洋饮料”,如今已经占据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从手拿一杯美式咖啡匆忙走进高级写字楼的上海白领,到撕开一条速溶咖啡开启新一天的小镇青年,中国人对于咖啡的热爱程度甚至可以与流行了几千年的茶文化匹敌。成都乃至整个四川亦是如此。

你要咖啡还是茶?这个问题若是让已经将喝茶写进基因的四川人民来回答,得到的回答可能不比咸甜豆花的争议小。

茶的国

“四川什么最多?”“火热的辣椒和漂亮的川妹子”。当你听到这样的回答时,不用说,这人的四川血统一定没那么“纯正”。真正的四川人会看似不耐烦地告诉你,“啥子最多?茶馆最多嘛!”很可能他接下来就会邀约:“想喝茶?你就跟我说嘛,你看这条街上走几步就是一家茶馆,我都去过。左手那家的地暖最舒服,烟味又不大;右手那家摆在露天的,太阳一出来喝坝坝茶最巴适;尽头那家你就不要去了,里面全是些老大爷,叶子烟味儿呛得人不摆了。”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泡在茶馆里的城市,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早在1935年,成都的《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前几年,有人做过统计,整个成都的茶馆数量竟达到10000家左右。这个数字还在上升中。

家住成都人民公园附近的陈大爷是一个资格的老成都,退休后,每天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就是到人民公园里的鹤鸣茶社坐坐。鹤鸣茶社是成都最老的传统茶馆之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简单的竹椅木桌随意摆放,掺茶的茶倌来回奔走,有时传来一阵阵采耳手艺人招揽客人的吆喝声。

陈大爷已经在这里喝了几十年的茶,夏天一杯清爽的竹叶青,再约上三五好友打几圈小牌;冬天手捧一盏温润的,坐在院子里晒一晒太阳,摆一下午的龙门阵。

除了传统的茶馆,如今,装有暖气、网络等现代设施的高档茶楼也遍布成都大街小巷。陈大爷的儿子总喜欢去茶楼喝茶,不过,在陈大爷看来,“楼”和“馆”还是有区别的。“楼里面谈生意、交朋友,馆里面才喝茶。”陈大爷觉得,在市中心还能有这么一处供人休闲的茶馆是很值得庆幸的事情。

确实,传统的茶馆终究也逃不开时代变迁的影子。北京、广州、苏杭等茶文化盛行地区的传统茶馆正逐渐被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侵蚀着领地,年轻人或许不知道普洱和碧螺春有什么不一样,却能准确地判断出榛果拿铁和香草拿铁微妙的差异。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咖啡运营商星巴克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家门店,更不必说其他大大小小的咖啡馆。

然而,同样都是提神醒脑的饮品,面对如此强势的咖啡,成都的茶馆似乎有些泰然:管你气势如虹,我自岿然不动。

这得益于成都对于历史以及茶文化的刻意保护。2012年,鹤鸣茶社成为成都首批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对象之一,传统的川西风格建筑让每一位来此的游客或者本地人都能感受到老成都的味道,重要的是,它对于茶文化的保护和延续让这个茶社显得更有成都味儿。

高搭的凉棚下挂几方鸟笼,根雕的茶台四方配以竹木椅子,茶客落座后,长嘴儿青铜酒壶点上三点,堂倌儿吆喝上几句爽心话,喝茶的人一吹一闻、一拨一抿,嘬一小口儿沉入茶香……这些场景,只有在真正的老茶馆才能体会到。

咖啡馆的四川性格

阿庆嫂在《沙家浜》中有这样一句描述自家茶馆的唱词: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包容世间百态、各色人物的茶馆如此,成都这座城市亦是如此。

将自身的特色发挥到极致,是成都茶馆得以生存的秘诀之一。

同样是位于繁华的市中心,悦来茶馆始建于1908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古朴的庭院式建筑风格,隐藏在一片高楼大厦中,第一次来还真得找上好几圈。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茶馆,更是老成都们钟爱的川剧窝子,每周都会定期上演川剧折子戏。喝着盖碗茶,听着经典折子戏,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成都在这里便能寻到。

时间同样停滞的还有位于双流的彭镇老茶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装修风格延续至今,墙上还保留着只属于那个年代的壁画,颜色早已斑驳,有的已经快要脱落,用了几十年的茶桌放在凹凸不平的泥地上,喝茶的人有时还需要自带几页硬纸板来垫上才能保证茶桌不晃。即使这样,每到赶集日,这一家人均15元的老茶馆依旧吸引着当地的老爷子,喝喝茶,会会友,再去集上打一壶高粱酒回家,这便是最“巴适”的一天。

成都的茶馆在意的是沉淀,那么咖啡馆在意的则是“气质”。

与咖啡馆最搭的业态是什么?书店。

咖啡仿佛自身就成了彰显文化的象征,与书店浑然合二为一。现在但凡有些“逼格”的大型文化场所,咖啡馆已成了标配。

有的咖啡馆还融合了茶馆的特色。

坐落于宽窄巷子中的一家咖啡馆,也有着古色古香的木门,牌匾式的招牌,门口还有中式的冰纹窗花,这里连每一张桌子每一把椅子,都传递着独特的成都民居设计。拾级三层小阁楼,木质雕栏,配上不时传来的一阵阵咖啡醇香,竟有一丝时空错乱的感觉。坐在三楼的木椅上,你会发现更有意思的所在:周围一圈都是各式魍车牟韫荩你喝咖啡的节奏竟然和隔壁天井里喝着一杯盖碗茶的游人一致,一时间竟然分不清楚你是在茶馆里喝着咖啡还是在那位游人的咖啡馆里喝茶。

土生土长的四川人,22岁的辛文是一个十足的咖啡控,泡遍成都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她觉得,“有人说在茶馆里才能体会到成都味道,其实不然,安静地坐在这些具有成都特色的咖啡馆里一样可以”。

左手咖啡右手茶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茶馆里往往不卖咖啡,而咖啡馆里却能够卖茶,当然,这里的茶只能算作是茶饮料。要问原因,其实说来也很简单:进茶馆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对新生事物较难以接受,所以茶馆不卖咖啡。年轻人的选择更多,在咖啡馆里,咖啡或茶,都能得到满足。

茶馆和咖啡馆,似乎很难融合进一起,你能想象身穿黑色小围裙的服务员在给你煮好一杯咖啡之后,又给另外一位客人表演一段长嘴壶掺茶杂技吗?但这并不阻碍这两者在空间上的共存。

灯红酒绿的商圈里开一家咖啡馆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但是开一家老茶馆恐怕没那么简单。在成都,这样的地方却很多。

说起成都最高端的商圈,莫过于紧邻春熙路的太古里。跟它毗邻而居的,是大慈寺。门外灯红酒绿,门内青灯古佛,所谓大隐隐于市不过如此。在这座寺庙内,还有一个少有外地人知晓的茶馆――大慈禅茶社。既坐落于市中心,又是在一座寺庙内,大慈禅茶社是许多老成都人的不二选择。茶社类似于四合院,四周是青砖绿瓦的传统建筑风格,中间单独开辟出一块露天空地,在冬天,一有太阳,来这里喝坝坝茶的人便络绎不绝。

坐在竹椅上,抬头便能看见四周的高楼大厦,仅一墙之隔,外面的喧嚣似乎是属于另外一个世界。

更有趣的是,走出寺门,不到百米的距离,你就能轻松地找到几家咖啡馆。这边茶馆内络绎不绝,带着历史沉淀的气息;那边的咖啡馆座无虚席,洋溢着带有咖啡香的朝气。茶馆和咖啡馆,便在这个地方微妙地相遇、共存。

以往,茶馆和咖啡馆只能说是两条平行线,吸引着自己的顾客。而现在,一些茶馆也开始做出改变,尝试着吸引年轻人。

二十多年前,三毛来成都旅游的时候,走遍了成都的老巷子、老茶馆。前有三毛中意的老茶馆,后才有了“不远树下的院子”――和它的名字一样,这家茶馆的气质独特,带着文艺的气息,由一群“有共同理想”的年轻人经营,只接待趣味相投的人,传统又不失新意。

很显然,来这里的都是文艺青年。

篇5

关键词:茶文化;茶具;茶具设计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具设计也伴随着饮茶习惯和烹茶工艺的发展而发展。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现象,是有关整个茶叶发展过程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最早记载茶的是《神农百草经》一书,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有解毒、醒酒、提神、消食的功效,是比较珍贵的饮料。茶在饮品的发展中还经历了食用的过程,把茶作为辅料加入粥或汤中,饮食兼具。说明茶最早是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

到了唐代,茶的产量大大提高,制茶技术也有了很高水平,为茶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便利,饮茶文化深入民间,煎茶法盛行。人们对品茶有了独到的见解,喝茶不仅仅为了解渴,更要从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在唐代,盛行用茶来宴请宾客,喝茶成了走亲访友的接待方式,形成一种风尚。诗人和文人一起品茶,更是一边饮茶一边作诗,其乐无穷。

到了宋代,制茶方法得到了改良,茶的制作愈精,更兴茶宴,还大兴斗茶。斗茶的形式是三两人聚集一起,各带珍藏茗茶,沏茶斗茶的次第,主要是斗色和斗汤,根据茶色和汤花来决出茶的优劣,以茶白汤花多为优,反之则为劣。斗茶体现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最求,是一种高雅的风尚。

元代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逐渐兴起,制茶方法由煎茶法和点茶法逐渐转为直接用沸水冲泡的方法,变得简捷。

明清时期,人们喝茶时更注重茶的味道和喝茶时的韵味,在品字上下功夫。茶的种类已经形成完善的六大类,沿用了冲泡法。民间茶馆盛行,茶馆遍地大街小巷。在茶馆,大家一起喝茶,不分身份地位,一起谈论国事家事,茶馆成了人们休闲娱乐问询议事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有些茶馆中还设有评书,艺曲等,供人们欣赏,茶馆饮茶成为当时流行的消遣方式。

二、各个历史时期的茶具

新石器时期陶器的产生是茶具兴起的基础,在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较多的瓷器酒器都是茶具和酒具兼用的。隋朝时期饮茶并没有高度普及,茶从药用逐渐转为日常饮用,其次茶具的发展还受到生活水平和制造瓷器的工艺水平的制约,因此饮茶器和酒具、食具是共用的。其特点是材质以青铜器和瓷器为主,其中瓷质的盏一般造型简洁,质地相对粗糙,以青灰釉深灰胎为主,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

到了唐代,由于饮茶的需求增大,茶具开始从酒器中分离出来,形成茶盏。大唐盛世给茶文化和茶具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瓷器的制造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给茶具设计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当时的越州、鼎州、寿州、洪州、邢州等都烧制茶碗,越窑青瓷碗的特点是釉面光洁,釉色温润色泽青翠,轻盈别致;唐三彩碗色彩斑斓,十分耀眼;邢窑白瓷小巧,秀美,洁白;洪州褐色瓷碗和寿州黄色瓷碗也独具特色。

唐代最受欢迎的茶盏是越窑青瓷,这与唐代的制茶方法和茶的种类有很大关系,唐代的制茶方法是煎茶法,茶汤为白红色,青瓷与白红色的茶水相配,更能衬托茶色。唐代的喝茶方法是煎茶法,把茶饼碾碎,煮出茶汁,应运而生了新的茶具——茶碾和茶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把茶饼碾碎和把茶粉和没有碾碎的茶块分开。瓷器的制造工艺的发展,茶盏可以制作的更加轻薄,为了防止烫手,唐代工匠还为茶碗烧制了精美的茶托,形态各异,满足人们对茶具造型的审美需求。

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能做出精美的图案装饰,种类也变得更为丰富,定窑的白瓷碗,汝窑的青瓷碗,景德镇的青白瓷碗,钧窑的窑变瓷碗,建窑吉州窑烧制的黑釉茶碗等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汝窑的青瓷碗碗身浑圆,圈足矮小,碗口装饰棕色碗边,与天青的釉色相配,顯得格外豪华尊贵,景德镇青白瓷碗釉面晶莹光润,碗口外撇,西高的圈足造型端庄秀美,宋钧窑的窑变红碗,碗通体布满了窑变形成的红蓝双色,好似落日前的余晖,自然美丽,宋耀州窑青釉印花碗,口沿微微外撇,矮圈足,小巧秀美,碗周身施橄榄绿釉,内壁印缠枝牡丹纹和大朵牡丹花,淡雅清秀。

因为宋代盛行斗茶,白色茶汤用浅颜色的茶碗盛茶很难表现,于是就有了茶色白宜黑盏的说法。黒釉与白茶不仅黑白分明,装饰在碗里的花纹透过白色的汤若隐若现,为斗茶增添了趣味。

建窑吉州窑烧制的黑釉茶碗,深受宋代人喜爱,建窑吉州窑烧制的黑釉茶碗的主图案有:剪纸贴花装饰,有凤凰、龙、鱼、花卉、吉祥文字等,中间穿插小鸟花朵等,具有吉祥美满的寓意,为茶碗增添艺术魅力;木叶纹装饰,乍一看碗内仿佛贴着一片树叶,表面光滑,树叶已经被烧制在瓷釉里,工匠利用树叶做装饰产生奇特效果;窑变产生的奇特斑纹,内壁布满窑变花纹;油滴纹,仿佛茶碗占满油脂,油脂正顺着完璧向下滴淌;兔毫纹茶碗,碗内壁不满细小的兔毛纹,又叫金线纹,也是窑变产生的造型上野很有特点。茶具的整体形状为大口小底,碗身浅。用这种茶碗冲茶,抛物线形的落水可以使茶汤形成,更多的白色汤花,与宋代的斗茶文化相符,最具时代有象征性。

宋代的茶托样式更加丰富,定窑白瓷茶托,呈四瓣形,托边向上倾斜,边沿染成褐色,宛如一度盛开的花朵,中心薄胎出沿,用于放置茶碗。

元明清时期,冲泡法制茶省去了很多复杂的步骤和茶具,类似近代的喝茶习惯。不仅注重茶具的实用价值,更讲究茶具的质地和装饰。由于冲泡法制茶要求沸水冲泡,对水的温度要求很高,也需要出具有保温效果,所以在清代时期流行用盖碗泡茶,给茶碗加盖,既保温又能使泡茶的效果更好,茶具向成组配套的方向发展。茶讲究品,饮茶方式成小口喝茶,体会茶里的韵味,茶具也从大茶碗变向小巧精致,许多茶碗口径变小,碗身变细,成了茶杯。在装饰上,彩绘茶瓷器成为主流,品种更加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色彩缤纷,图文装饰包罗万象,有英雄人物,神话人物,山水景色,动物花卉,还有以谐音、暗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寓意吉祥美好,几乎达到了有图必有寓意,寓意必是吉祥境界。

三、当代的茶文化和茶具设计

现代人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饮茶是成为缓解压力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茶道是一种慢生活的生活艺术,是以茶为媒介的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是一种形式美。能静心精神,去除杂念,这也是现代茶文化的精神。

除了这种传统的茶道,还有一些快节奏的饮茶方式的形成,比如茶粉,灌装茶饮等等,满足了没有时间泡茶喝的人群。还有一些美容养颜茶,各种水果茶适合女性青年饮。

当今饮茶文化群体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品茶,在茶具的设计上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如热感材料在茶具中的应用,在冲茶受热的时候茶具会变色等等,使饮茶增加了许多趣味性,从品茶逐渐转向“玩”茶。

现在市场上的茶具品种繁多,风格也各异,出现了许多新材料和新工艺。主要材料还瓷、紫砂、木、竹子、金属、玻璃等等。风格主要划分为自然古朴的田園风格、华贵的欧式风格、简洁的现代主义风格、可爱化趣味化风格等等。

总之,茶的种类越来越多,饮茶的人群也越来越广,新时代的饮茶文化发生的变化也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茶具还是存在很多弊端,例如缺乏设计感,茶具设计并没有把茶文化的底蕴精髓融入其中,对于茶的新用户群体——年轻化用户群体还没有系统的茶具设计品牌。在以后的茶具设计中,要注重茶具的使用人群使用环境和使用情景进行细分,关注不同层次、不同消费对象、不同种类的茶引发的不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四、结论

通过这次对茶具的调研,我发现茶具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演变,而这种演变根饮茶的方式和制茶工艺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包括茶碗的形状,宋代黑釉敞口茶碗为斗茶而生,更能突出白茶的茶色,而发展到明清时期的盖碗是因为制茶工艺的演变。这对现代茶具的设计由很大启发,茶具设计不单单只是造型的变化,而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人们的饮茶习惯和需求而设计。现代茶文化多元化,茶的品种也多种多样,茶具的材质也是多种多样,饮茶人群也有着变化,茶不仅仅是中老年饮品,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亲睐,那么在茶具设计中,我们就可以考虑到这些因素,更全面的考虑茶具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第1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 

[2]于川.谈茶说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5. 

篇6

工作:学会放弃

放弃是痛苦的,特别是放弃已有的成就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但熊志惠却一次次放弃了自己辛辛苦苦获得的成绩。

34岁时,熊志惠第一次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在此之前,她在北京的一个国营印刷厂做了9年的会计。当她做出这个决定时,亲朋好友齐声反对。他们都说:“你都34岁了,还折腾什么呀?”况且,在1993年,无论从工作环境还是待遇看,熊志惠所在的岗位都是许多人羡慕的。但是,最后亲友们还是没能阻挡熊志惠“想做点事”的决心。熊志惠辞职了,到一个合资企业做了出纳。

3年后,已从出纳升任了会计、马上就要做公司的财务总监的熊志惠却第二次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并且想去做的新工作仅仅是医药销售员。当她把辞职报告递交公司老总的时候,连老总都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财务总监的职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而熊志惠要去的岗位却充满挑战,那些岗位更适合20多岁的医科大学毕业生。而她却是公司中惟一一个年近40、并且对医药完全不懂的外行。但熊志惠还是顶着压力去了。两年下来,她成了医药公司业绩最好的销售员,个人月收入达1万多元。

从门外汉到坐上第一营销代表的位置,从见了医院院长腿肚子都打哆嗦到在新品推介会上侃侃而谈,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不懂医药怎么办,熊志惠采取了一个笨办法:背药品说明。办公室、公共汽车上、家里,都是她背药品说明的地方。后来,不仅她自己把药品说明背得滚瓜乱熟,而且连儿子一听她说什么,就能接着说出下一句是什么。

又一个两年后,熊志惠第三次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起因是她参加了中国第一届茶文化节,一下子被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吸引住了。这一次,她要做一个茶馆老板。另外一个原因是医药推销这个行业中的许多黑幕让熊志惠感到非常失望。她说:“我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生意人,我不能改变它,但可以离开它,不能昧着良心做事。”熊志惠这一次去做茶馆的老板,也不是为了钱,而是真正喜欢茶。就这样,熊志惠受聘当上了北京百草园茶艺馆的总经理。

经营茶馆对于已经40岁的熊志惠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但熊志惠不怕难。她先后自费到杭州、日照、武夷山等我国著名茶乡考察,并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茶文化。她发明了茶洗发水、茶点心、茶冻、茶酒、茶餐、茶书和茶艺表演。就是靠着这些与众不同的招数,熊志惠管理的百草园在京城400多家茶馆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该知足了吧?但熊志惠仍不满足。没多长时间,她又放弃了百草园茶艺馆总经理的职务,到北京新世界云峰茶院做起了掌门人。这里的竹棚竹篱、青石小路、木桌竹椅、鱼儿小溪,一草一木都浸透了熊志惠的心血,同时,也反映出了她兰心蕙质的韵味。就像她的人一样,熊志惠的茶艺馆不仅透出一股子文化味,连茶酒的名字都与众不同,如橙色佳人、秋日思雨、旭日东升、蓝惑等等。

熊志惠似乎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正是云峰茶院红火起来的时候,熊志惠又选择了放弃。她放弃的理由是自己做不了一个财女,更愿意做一个才女,做一个普及推广中华茶文化的文化人。她说,茶农种了一辈子茶,但可能不知道茶文化。同样,商人经商一辈子,不一定成为文化人。因此,她决心潜心研究茶文化,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此,2002年年底,她成立了北京东方国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茶文化的培训、咨询和推广工作。一年多来,她不仅培训了数百名茶艺师,其中有打工妹、外国友人,还有成功女士,而且在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一些院校进行了很多公益性的茶文化讲座。

也许,正是这一次次放弃,才成就了熊志惠的事业。现在,在北京的茶文化推广和培训行业内,熊志惠已成为知名人物。只要一说起茶,熊志惠就会滔滔不绝。

生活:累并快乐着

熊志惠说,自己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是快乐的。

面对生活,熊志惠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早晚都洗澡的习惯。她说,每天早晨洗澡,不单是洗去灰尘,更重要的是洗出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着朝阳出现在同事面前。

熊志惠说,自己不是一个时尚的人,但自己的生活却不是单色调的。空闲的时候,她会学唱流行歌曲,会跟年轻人一起去歌厅唱歌,主要是为了缩小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为了防止自己被时代抛弃,熊志惠还拼命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这几年来,她参加过礼仪、营销、美容、保健等很多专业培训班,并都取得了资格证书,还利用业余时间做过日化产品推销、保险业务推销等工作。她说,她自己就像上了发条的钟一样,害怕停下来。

熊志惠放松自己有很多方法。与家人在一起,自己最放松,无论有多累,只要一回家,就都消除了。在家里,她会非常投入地看电视剧,并和电视剧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电视剧结束了,她自己工作中的苦恼也就随着剧情发泄出去了。她说,这是自己最好的发泄方式,因为它不会给任何人增添烦恼。

实在累的时候,她还会去洗桑拿浴,经常是一个人去。有时候,她还会一个人在茶馆里喝茶发呆。她说,这时候,不需要向别人去诉说,也不需要别人来安慰,一个人发呆的感觉挺好的。

购物也是熊志惠自我放松的方式之一。并不是要去买什么,只是想知道现在流行什么。经常是想买的没买,不想买的东西买回来了。

感觉自己精神状态不太好的时候,熊志惠还会去美容,一方面是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情,但更重要的是带给别人一个好的形象。

情感:特别怕别人对我好

熊志惠有一个非常和睦的三口之家,先生在一家饭店当库管,儿子已经上大学了。令她欣慰的是,他们夫妇结婚21年来,没有“红过一次脸”。究其原因,她说是因为先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这么多年来,熊志惠一直在外打拼,节假日都很少休息。但无论多晚回家,先生都会等着她,削好水果递到她手上。正是因为丈夫的体贴,所以熊志惠只要有时间,就会好好地孝敬老人、照顾孩子和丈夫。无论多忙,她每个星期都要抽出半天时间在家做家务,和家人待在一起。她认为,男人也是需要哄的,在家里虽然有时候不能帮他做什么,但话一定要说到,表示她有这个心,丈夫也会非常高兴。她还一再说,她先生是个非常老实的人,虽然收入不高,但自己跟他在一起生活感到心里特别踏实。

篇7

本次大赛在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进行了巡展,唯美的布景,清雅的茶艺演示为获奖作品做了一场盛大的茶道演绎。“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美的茶道用品,原来天然漆、麻、蛋壳都可以成为茶道用品的制作原料,原来采用福州脱胎漆器工艺可以将茶道用品演绎得如此光彩夺目,原来茶盘的造型可以如此巧夺天工……”现场看展的消费者不禁赞叹道。

“本次大赛的举办特别有意义,对于中国的整个茶产业,尤其是对于福建这个产茶大省,填补了国内甚至是国际的空白。”戚跃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作为本次大赛评委之一,他表示,福建茶类多,产量大,从茶的种类来说,不同的茶类就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个性化与设计的个性化是等同的,这也是茶文化所必备的精神要素。“因此,茶就是艺术,茶也需要艺术。工业社会满足物质需要,而进入消费社会后,在满足精神需要的东西方面,茶可以说是最好的载体。中国不缺设计师,不缺消费者,缺的是客户和生产商。现实茶业界,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品牌的设计意识缺乏,尤其是茶产品的包装,公版的茶包装大行其道,资源浪费太严重;其次是对于设计界,以往跟茶界沟通也很少,双方没有平台共处发酵。”

在第一轮的商议中,评委们对入围的43件器具设计作品,以及29件茶叶包装作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并达成共识,分别推荐15件作品进入器具设计组和茶叶包装组的第二轮的奖项评选。在第二轮评选中,评委们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筛选,采用了投票的方式,最终确定了本届大赛获奖作品。

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欣赏这独具匠心的获奖作品吧:至尊金奖:禅之风尚组合

作者:张文山

设计材料:金丝楠木茶桌、水方、香炉、茶宠、手把件、天然水冲卵石。

设计理念:为了更好的体现茶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宗旨及茶道“和”“静”“怡”“真”的哲学思想制作上讲究以心通风物,古朴稚拙,淳厚富有内涵的“禅”之风尚,布局搭配从美学原理出发,追求协调美。

金奖:冕作者:姜楠

设计材料:陶瓷木材

设计理念:灵感来源于中国秦汉时期的冕冠。将冕冠特点融入现代设计中,整体造型简洁大气。陶瓷和红木材料结合使得作品整体大气,威严中透出温暖典雅的感觉。茶杯围绕茶壶摆放的场景犹如古时帝王召见群臣之景。注重现代设计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银奖:豌作者:马兆庆

设计材料:陶瓷木材

设计理念:茶具外形从豆子的饱满圆润的形态所演变而来,陶瓷与木头的结合体现了圆形的圆润之美,圆具有圆润和谐的意思。中国人讲求外圆内方,讲的是内心端正外表和顺的相处之道。作品的访表示人工,圆表示自然,作品呈现环境优美贴近自然的意境。

铜奖:节韵 作者:翁宜汐

设计材料:陶瓷

设计理念: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使我们越来越少时间去品茶。饮料、矿泉水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首选。在年轻人的印象中,茶具永远是古典的、刻板的。本次作品的设计理念就是要突破这个观念,把茶具做得更工业化、时尚化。受到竹子的启示,每个茶具都富有曲折的韵律,也更富有形式感,让青年人喜欢。

茶具,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健康、时尚的饮料瓶呢?

铜奖:半周 作者:盛云鹏

设计理念:古老的青铜器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又不曾离开我们,现代都市生活需要唤回民族质朴的本性。作品追寻古周朝之遗风,借鉴经典青铜器风格,融合现代元素,试图在都市中呈现周八百年之韵。作品设计有四足,代替传统的底盘,在造型上更加稳重,在材质上使用简约的白瓷与木的结合,风格简单干净。

篇8

“策划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之初,省委、省政府就要求此项活动既有内涵、有创意、有亮点、有特色,又要把传统文化中的“明礼知耻”等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孔学堂管理委员会主任蒋星恒介绍,“活动期间,前来参与的市民超过13万人,平均每天有1.38万人涌入孔学堂,元宵节当天游客人数超过了3万人,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和向往,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并没有渐行渐远,而是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展现出无穷的活力。”

传统年俗增年味

“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

1月28日,孔学堂礼仪广场,书法家欧阳寒松挥笔泼墨,写下这样一幅春联,横批“龙马精神”四个字尤为苍劲有力。市民罗宏粉把春联捧在手里,高兴地说:“回家就贴在门上!”

写春联、送春联,这是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的开门活动。1400余名市民排队“点将”:草书“龙马气象”、隶书“新春吉祥”、篆书“财源滚滚”、楷书“福进家门”……

40余位书法家笔走龙蛇,一边为市民送出上千副春联,一边还得回答大家的提问:倒贴“福”字缘何而来?春联用纸有什么讲究?哪种字体写出来大气?有没有关于学业进步的新春佳联?

“腊月二十八就有这么多活动,感觉过年的氛围出来了,大年初一还要带着父母来逛逛。”家住小河的市民王松说。

跟王松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大年初一,阳光明媚。刚过九点,前来参观的市民川流不息。大部分参观者是举家出行,扶着老人,牵着孩子,迎着孔子塑像拾阶而上。

与前几日相比,孔学堂的“年味”又增加了几分:2000条灯谜随风舞动,精美画板展示年俗,大红灯笼点缀着亭台楼阁。踏进大成门,有的奔向青铜钟鼓,拍鼓撞钟,祈福迎春;有的在广场上拍照留念;有的四处参观,感受孔学堂的文化氛围;更多的人,涌向了亲民厅、六艺学宫的过道回廊,拿着答题卡,对着一个个蕴含丰富的灯谜,琢磨谜底。

这厢,灯谜红底黑字格外喜庆,那边,锣鼓声声更是热闹非凡。

下午一点半,白云区的威风锣鼓表演队登场,激越的锣鼓、火辣的秧歌把观众都吸引到了礼仪广场上,舞台四周座无虚席,连两侧的石阶上都坐满了人。随后,15个曾在贵阳市广场文艺演出中获奖的歌舞节目连番登场,欢呼声、喝彩声不绝于耳。一位市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好看!这是贵阳自己的‘春晚’。”

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孔学堂文化庙会安排了歌舞、小品相声、双簧口技等9个专场演出,每天的节目都不重样,有的喜庆热闹、有的技艺娴熟、有的幽默欢乐,还有的寓意深刻。好戏连台,让观众目不暇接,不忍错过。家住花溪区的张燕老人,每天都来孔学堂看演出,用她的话说:“来孔学堂写春联、猜灯谜、看演出,特别有年味,热热闹闹的才叫过年!”

文化庙会扬国学

“以文化人”是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活动最大的特点。

从初二到初七,孔学堂安排了六场精彩的国学讲座,邀请省内外国学名家以“春节”为主题现场讲学: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朱伟华开讲《春节的由来》,国家高级礼宾师朱珠亲身示范《春节礼俗》,省文联副主席包俊宜讲述《春联书写及赏析》,国家级茶艺师杨松主讲《茶文化与茶礼》,医学博士张诗军“问诊”《节日养生与饮食健康》,社科专家熊宗仁带来《贵州民族文化面面观》。六场讲座,以文化为内核,以国学为底蕴,以春节为主题,从多个方面让“春节”变得更加立体丰满。

在《茶文化与茶礼》讲座上,袅袅茶香吸引了无数爱好茶文化的市民。精彩的讲解,配上优美的茶艺展示,从茶文化的源起传说,到茶叶的品评,再到品茗的过程,让观众领略了中国茶文化的美丽。从清镇赶来的王先生就是茶文化的爱好者,他说,孔学堂举办的讲座,让自己受益匪浅,在过节期间“大享耳福”。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孔学堂还推出了“说书”。这项民俗活动在贵阳已“不闻其声久矣”,年轻一辈几乎没人听过。

正月十五上午10:30,能容纳360余人的明伦堂座无虚席。虽然大厅“四面来风”,温度较低,围聚在明伦堂外的市民却越来越多。11时,“说书”正式开始,黔籍艺人钟中跨上讲台,开讲《唐家的故事》。这是他第二次在孔学堂“说书”,好口才、好段子、好故事赢得听众阵阵掌声。此时,明伦堂外听讲的市民已经围了三层,毫不畏惧料峭寒风,一直坚持到“说书”结束才意犹未尽地散开。

元宵节恰逢情人节,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一场“说书”表演的吸引力远胜于一顿大餐、一枝玫瑰。贵州姑娘小涂,带着从湖南来的男朋友小刘来逛庙会。两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书”。由于来晚了没找到座位,他们就在明伦堂外站了一个多小时。小涂说,双节合璧,来逛庙会、听说书,“感觉不一样,比别的活动更有意思”。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知识,这是孔学堂举办文化庙会活动的目的所在。通过“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的庙会活动,孔学堂让无数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博大、精深。

文明活动显风度

与其他地区的庙会相比,孔学堂举办的庙会“非同一般”:同样是热闹欢腾,却没有小吃、没有地摊、也没有娱乐设施,有的是说书表演、国学讲座和年俗活动;同样是人头攒动,却没有果皮纸屑、推搡争执、也没有嬉戏打闹,有的是秩序井然、相互礼让和认真研修。

文化庙会大大提升了孔学堂的影响力,让无数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展示贵阳形象、体现市民风范的窗口。

“这个庙会不一般,这个学堂不简单”,这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作出的评价。春节期间,省内外各大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日报》等,均刊播了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活动。镜头中,孔学堂干净整洁的地面、庄严肃穆的环境、年味浓郁的活动、满堂书香的讲座让人眼前一亮。

“有很多外地的朋友打电话来说,孔学堂的活动做得很精彩啊,你们贵阳的庙会真棒!”蒋星恒介绍,春节期间,贵阳孔学堂的文化庙会不仅在省内倍受好评,在省外也广受关注,包括山东曲阜在内的外省相关部门纷纷致电,希望与孔学堂加强合作交流。

受邀来讲课的专家学者也更新了对贵阳印象。中山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张诗军说,贵阳人真是太勤奋了,过春节那么早就来听讲座,这让他很感动。

无论是国际友人,还是外省来客,抑或是本地市民,对孔学堂文化庙会的氛围都连连称赞。家住荷塘月色小区的段炼老人,带着两个孙女来参加庙会。她说:“这样的活动特别好,文化氛围浓厚,没有小吃、商贩,既保护了清幽的环境,又让孩子专心学习传统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庙会!”

篇9

关键词:茶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构思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日益关注,那些兼具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构思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加经久不衰、高雅脱俗,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笔者注意到,近年来,茶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泡上一杯茶,亲朋好友聚会选择去茶馆也显得很有人文气息,充满魅力,所以,笔者希望能从传统茶文化中获得一些思路,找到更加符合中国人审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构思。

1基本情况概述

环境设计是指人们对于现代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于外部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自己的想法和满足自己行为需要、审美需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现代化为标准,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与其它艺术种类具有相似的审美特征,要满足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统一、表现因素与形式因素的有机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现代环境艺术构思活动是基于艺术体验之上,通过艺术思维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加工、提炼,形成艺术想象、情感以及完整审美意象,是从“眼中之竹”转化成“胸中之竹”的过程。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据说神农氏尝百草之时就发现了茶,中国人饮茶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茶文化包含:茶艺、茶道、茶联、茶书、茶德、茶具、茶画、茶学、茶精神、茶故事等等,渗透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征,博大精深。茶也作为中国传统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中国人喜欢品尝各种茶叶,喜欢在家中摆放茶具、茶画等,这都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征和生活习惯,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多的嵌入茶元素,将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2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的构思

茶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何更加完美和精准地将茶文化嵌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显得非常重要。后文将从城市设计出发,由大及小,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探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茶文化构思。

2.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城市茶文化构思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就是弘扬茶文化。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生态,气候条件又各不相同,种茶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之南广大山区丘陵地带。设计构思主要集中于种茶省份。对于产茶较多的省市、地区来说,可以大力开展茶文化旅游产业,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四大名茶: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这些茶的闻名程度要远远大于其所在地市,因此,各地应当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茶文化资源,在产茶地区设立茶园生态园区,供游客旅游;设置茶叶加工厂,供人们参观考察,领略产茶到成茶的全过程;成立当地的茶乡特色文化景物和景区,展现民俗风情;建立茶商品流通和出口基地,加大茶叶流通量,强化茶的影响力;宣传传统茶文化节庆,大力宣传茶文化节,开展品茶论道、茶之品德、茶中精神,拜学沏茶技艺、饮茶故事。而对广大茶城市来说,设置茶馆、建立茶商品购买流通门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2.2茶文化构思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庭院设计

我国庭院一般建立在交通便利人们聚居之地,所以设计就要满足人们各方面需要,想要媲美专业园林设计师,我们可以从茶文化上渗透点滴。茶具讲究整体统一,庭园设计也是一样。茶画看中视觉平衡,庭园设计也不忽视。饮茶讲究动静结合,庭园设计也可,既有坐座椅区,也有高阁狭长区,静谧深处不乏动感。另外茶树色泽为绿色,时有红叶,庭园之中也可以采用绿色绿化植物为主基调,红花为辅映衬之上。另外,可以在庭园中设置休息区,供人饮茶赏景。庭园设计可追求一和二静三青四寂,与茶精神所倡导的“和、敬、清、寂”又有相似,现代环境之中渗透着传统茶文化。

2.3茶文化构思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室内设计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茶文化构思从宏观走到微观,从粗线条到细节处,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室内设计的茶文化构思。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是最具前景的实用设计,因为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室内各个方面都要慎重构思,考虑全面。对于室内设计,主要从室内形象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以及室内陈设设计这三个方面渗透传统茶文化。首先是室内形象设计,是一种整体风格设计,室内形象设计可以参照茶文化中的茶艺,因为茶艺讲究协调和优雅,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室内设计也讲究协调和优雅,只不过一个是空间的协调一个是动作的协调,但是都是为了塑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平面或空间形象。居住房间的内部形象首先要达到所有物品相互之间的协调,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可以先从空间形象设计构思入手,对空间结构的主体进行设计,然后再进一步解决空间的尺度、比例、协调和采光问题,这样就能轻松的让室内设计优雅协调,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室内形象设计是为室内设计选择一种风格,当室内的风格选定之后就需要对室内进行装修。虽然在装修设计中只能按照室内空间结构的整体设计来处理,但是我们可以运用茶文化中茶学进行墙面、地面、天花板、间隔等之间的处理。茶学中茶树学和茶树栽培学都可以运用于间隔设计。另外地板和墙面交接处可以采用茶树壁纸,养眼怡情,又时刻渗透茶精神。诚然,那些爱“茶”之人可以将生长在自然中的茶树也移植到室内,不过房间的主人就需要充分做好“迎接茶”的准备。因此,我们首先就需要研究茶、茶树的习性,让室内设计和茶相协调、让室内适合茶树的生存和成长。因此,我们要处理好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可或高或低,要做好室内的通风。茶树的摆放要密而不集,必须要将茶树至于通风、阳光充沛的地方,才能保障茶树的茁壮成长。当房间装修完了之后,主人就会按照自己的喜好为屋内摆放很多自己喜欢的物品,这就涉及到室内的陈设设计。除了在室内中摆放茶树,室内的陈设品选择也可以体现诸多的茶文化。陈设品主要包括艺术品陈设、灯具使用、织物剪裁、家具摆放、绿化植物摆放等问题。除了家具用茶贴画简单装饰外,其他陈设都可以用茶文化渗透至精。根据茶道文化,室内在摆设物件之后应还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平时休息,可以在这个空余之地摆设茶书、茶联、茶具、茶画、茶坐等,以便学习茶学知识、了解茶学典故、懂得茶学品德。艺术品选用可以挑选具有茶故事的古茶具或创新茶具,在室内多处都可以安放茶树这种盆栽,既可绿化,又具文化。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设计要由环境状况联想到设施情况,由空间开发想到后期装饰,由造型现状考虑构造计划,由材料种类考虑色彩计划,由居住地采光情况考虑布光、补光等一系列的问题,又由实用考虑到审美现象,其中的每一步都可以联系到饮茶中的文化特征。

3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对人们日常生活所接触环境进行美化的过程,在艺术化处理过程中可以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一种舒适和优美的生存环境。传统茶文化可以融合我们生活周边大小景物: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城镇街区,建筑组群;陈设绿化日常小品环境。在这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的不仅是现代元素带来的舒适,更是传统文化带来的洗礼,我们沐浴在基于传统茶文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阳光下,身体和心情都将美好。

参考文献

[1]叶青.中国传统装饰要素的文化分析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4.

[2]徐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汪乔.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回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7:59-60.

[4]张堃.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D].河北大学,2007.

[5]陈伟珍.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余沙沙.茶文化旅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7]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07:7-18.

[8]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

篇10

由于年轻人的追捧——他们将咖啡视为一种提神饮料——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让雀巢咖啡找到了拓展市场的切入口——从校园年轻群体开始培养品牌忠诚度。

 

如何让一个有着浓厚茶文化国家的消费者接受甚至爱上咖啡?这是雀巢咖啡自进入中国以来每天都思考的问题。

雀巢公司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项调研显示:芬兰的年平均咖啡饮用量是每人1400杯,法国700杯,新加坡、马来西亚360杯,而中国的平均值仅为4杯。

挑战显而易见。不过,由于年轻人的追捧——他们将咖啡视为一种提神饮料——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在这些人中,高收入、高学历的年轻白领占主体,而最具潜力的饮用者则是学生群体。这让雀巢咖啡找到了拓展市场的切入口——从校园年轻群体开始培养品牌忠诚度。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雀巢竞争对手麦斯威尔“高校学生分享篇”的广告就已经在电视上高频度出现,而雀巢也一直在尝试与年轻人沟通。2011年,雀巢咖啡开始提出“活出敢性”的全新品牌理念,并邀请在年轻人中颇有影响力的韩寒做代言,继续深化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号召力;2012年,延续着对这一理念的挖掘,雀巢咖啡深入校园人群,除继续参与2009年开始就涉足的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外,还举办主题音乐活动、拍摄微电影等,希望用年轻人喜爱的交流方式,将品牌所倡导的精神传达给他们。

 

雀巢咖啡的主要任务是,持续加强与年轻消费者的沟通,并构建一个可以将已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聚拢在一起的平台。正如雀巢大中华区食品及饮料部资深副总裁何文龙解释的,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理诉求,从情感和精神层面与他们对话,是雀巢咖啡进行品牌沟通的核心任务。

 

掳获校园人群的“芳心”

数字100市场研究机构2011年做的一项调研显示,大学生最喜欢喝的咖啡品牌是雀巢咖啡,占调查样本的61.5%;麦斯威尔位居第二位,占18.2%,与雀巢咖啡相差较远;摩卡咖啡则以12.4%的占比位居第三。截至2011年,雀巢咖啡已经连续六年被评为大学生的“至爱品牌”。

 

看样子,在与校园人群的沟通上,雀巢咖啡已经颇有成效。不过,怎样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芳心”?雀巢咖啡仍有许多事情要做。

“只有真正了解年轻消费者,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台与他们进行沟通最有效,才能投其所好、达其所愿。”何文龙坦言。也就是说,雀巢咖啡必须深入了解校园人群的性格、喜好、看待事情的态度、习惯等。

 

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有个性,对待事物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不能单方面灌输品牌讯息,而是需要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把品牌精神融会贯通。

另外,一份针对近30万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90后年轻人的调查显示,90后对自己最多的描述是“宅”。他们充分享受科技和社交媒体带来的便捷,并习惯在虚拟空间交流,但是也渴望在现实中相聚、沟通感情。

 

基于这两方面的洞察,雀巢咖啡确定了与校园人群沟通的策略:为他们在现实中搭建更多与同龄人交流的桥梁,并鼓励他们不受约束、不断地寻找创意,充分发扬“敢性”态度。

 

雀巢咖啡“in乐季”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每年一度的以音乐为沟通元素的主题活动。2012年10月到12月,“雀巢咖啡in乐季”活动,以“因音乐而相遇,因咖啡而相识”为主题,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深入全国14个城市、20所高校,举办校园歌手大奖赛。何文龙表示,雀巢咖啡正是希望借由音乐这样的时尚元素,让那些崇尚“宅”的年轻人走出室内,拓展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网络,鼓励他们勇敢地与他人建立沟通和联系。

 

配合本届主题音乐活动,雀巢咖啡还同步在20所大学筑起“敢性咖啡屋”,开展别出心裁的音乐主题互动游戏,配合美味的咖啡“赠饮”。活动期间,雀巢咖啡共赠送出3万多杯“雀巢咖啡”和2万多瓶雀巢咖啡丝滑拿铁。

 

2012年3月份,雀巢咖啡还以“活出敢性”作为创意命题,参与第十届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活动深入30个省区市715所高校,1037个院系专业。在所有品牌命题中,雀巢咖啡品牌主张“活出敢性”,因为对年轻一代坚持个性、追求自我认同这一心态的准确捕捉,成为最受参赛者喜爱的命题,收获了数量最多的参赛作品。据介绍,在这一活动中,雀巢咖啡通过线上线下影响的年轻消费者人数超过500万人。

 

中国大陆雀巢咖啡饮品市场传播总监李倩告诉《成功营销》记者:“我们把好的作品拿来做主题促销活动,也给一些优秀的同学安排去4A广告公司实习,或者去台湾参加广告创意交流活动的机会。”

 

数字媒体普及咖啡文化

在线下,雀巢咖啡通过音乐、创意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在线上,这些元素亦不可或缺。

雀巢咖啡的规划是,通过微博、豆瓣小站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数字媒体平台,与线下活动形成联动,将咖啡文化推广到年轻消费者中,鼓励他们“第一杯咖啡从雀巢咖啡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国消费者消费的每4杯咖啡中,就有3杯是雀巢咖啡。“在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开始喝咖啡纯粹是为了提神醒脑,但现在很多人已经将咖啡视作一种社交饮品。”何文龙说。也就是说,咖啡的功能性已经开始淡化,并渐渐向精神和文化消费的层面发展。

 

聚集着大批文艺爱好者的豆瓣,以及广受年轻人喜欢的微博,成为雀巢咖啡普及咖啡文化,与年轻族群沟通的重要平台。以2012年举办的“雀巢咖啡in乐季”活动为例,雀巢咖啡还在豆瓣小站上进行了同步的活动配合,让志趣相投的豆瓣好友有机会在这一平台上交流,同时将咖啡文化渗透到年轻消费者中。

 

2012年,雀巢咖啡还在新浪微博上举办“啡常爱情微小说大赛”,通过这一活动增加雀巢咖啡1+2奶香产品电视广告的网络曝光,并倡导年轻人在爱情中进行“敢性”表达。该活动由于对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洞察和创新的互动机制赢得了广大年轻人的青睐,上线一周即在新浪微博线上活动“互动/娱乐”类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