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种植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种植市场分析

篇1

建立市场分析师队伍

2010年山东省成立了以棉花、花生、蔬菜、苹果和食用菌等5种优势特色农产品为监测重点的30多人的分析师队伍,由农业专家和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超市有关人员组成,分品种建立了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定期会商制度,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市场预警工作。

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山东省28个基点县的基层调查员负责本辖区的信息采集、上报和对采集点的管理工作。同时,在10个蔬菜价格速采县和2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品种确定信息采集点,实行每天上报价格信息和及时上报市场变化情况制度,形成了上下贯通、反应敏捷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开展市场监测预警工作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山东省农产品市场预警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任务、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农产品市场异动等情况,及时组织省农技站、棉技站、果茶站、信息中心的分析师及市县联络员定期进行会商,每年针对5大系列(棉花、花生、苹果、食用菌、蔬菜)10个品种的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定期预警信息

建立价格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主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

山东省是全国大白菜主产区,近几年来,受市场供求形势的影响,大白菜价格呈现“过山车”式的波动。对此,山东省农业厅、青岛市农委和胶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确定把大白菜市场监测预警工作,作为提升农户综合营销能力的重要举措。

完善监测预警队伍

在现有5名蔬菜市场分析师的基础上,选择和吸纳胶州、肥城、苍山、齐河等部分大白菜主产县的大白菜合作社社长、大白菜专业市场负责人和蔬菜专家为市场分析师,不断加强分析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并将大白菜预警信息及时上报农业部。

充实信息采集点。以胶州为重点,在平度、岱岳、宁阳、莒县、莒南等5个县目前已建立大白菜信息采集点的基础上,再选择大白菜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的肥城、胶南、苍山、禹城等4个县的种植大户和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信息采集点。

强化监测预警工作

按照大白菜生产特点和季节要求,适时组织分析师、专业市场调查员定期会商,研判全省大白菜生产和市场形势,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上报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并通过胶州大白菜网、山东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热线、12316手机短信等形式,大白菜生产信息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种植、销售计划,不断提高农户综合营销能力,促进大白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加强领导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国民经济;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10-1

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出发。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合理造成农民的耕地减少,生产排放的有害物质造成很多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加深等很多问题。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的高品质的提升。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四个问题,分别为:农业技术推广范围小以及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民生产观念落后,农民收入增长慢以及国家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

1 农业技术推广范围小及农业结构不够合理

农业的发展不能离开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技术而存在,现今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现代农业起步晚,在农业技术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上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落后一些,发达国家现在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但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范围还有局限,推广的方式也不够先进,亟需提高,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上,我国还没有完全跟上国际的脚步,由于地理的原因,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在农业结构方面,我国的农业结构不合理,很多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农业种植这方面,没有创新思维,只是在强调种植的量,没有注意种植的质量,更加没有结合当地的环境因素,科学种植不但要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另外很多地区的种植模式很单一,难以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种植某种农产品的时候,没有进行市场分析,造成这种农产品大量积压或者某种农产品大量缺乏的现象出现,所以必要的市场分析是十分关键的。信息时代必须紧跟时代脚步,才能把握第一市场信息。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2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点,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出量,开始大量的砍伐树木,围湖造田等,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加剧,破坏了生态平衡。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但是人口总量在增加,城市用地逐渐向农村扩展。另外很多土地资源由于工业发展受到影响,造成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农民收入这方面,许多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偏少,城乡差距增加。虽然最近几年我国颁布了鼓励政策,对农民的生产给与予补贴,但是在农民收入这方面,增加的速度还很慢。造成很多地区的主要劳动力出外打工,这样不利于新农业技术的推广,更不利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农民生产观念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知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我国一部分农民在接受新鲜事物,新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因此这一点也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另外在农业发展中,有的农民朋友只重视种植业的发展,思维不够灵活,不能和其他产业结合起来,造成很多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滞后,更加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导致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文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农民的文化程度仍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国家的投入力度还应加大

我国进入现代农业阶段比发达国家晚,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业技术方面还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都比我国快一些,因此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例如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采用机械化的种植收割方式,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和机械化处理。我国在最近几年才采用这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很多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仍采用手工为主的种植方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又占有很大的比例,国家的投入还不能完全的满足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农业发展方面上,仍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 闫宝芳,刘芳,王淑梅,宫文明,刘波.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1,(03).

[2] 许晓蕊.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特区经济,2011,(02).

[3] 田玉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3,(10).

篇3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__〕52号),为大力发展优质油产业化经营,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一)安徽油脂加工业现状。安徽地处江淮流域,气候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尤其是油菜籽种植处于长江流域优势区域带,油料资源十分丰富,产量居全国前两位,正常年景油料总产量280万吨。全省油料加工能力166万吨,油脂精炼能力75万吨,常年油脂产量40万吨。在20__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中,油脂加工企业6家。我省油脂产品在基本满足本省消费需求的同时,外销上海、江苏、浙江、陕西、青海等地,菜粕、豆粕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国。

另一方面,目前我省优质油料加工水平较低,二级油产量所占比重较大,产加销联结不紧密,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加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分析。目前国内外油脂、油料生产消费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全球油料产量略有下降。二是国内油料种植面积呈快速增长势头。随着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实施稳粮压棉扩油的农业种植政策,我国大豆、菜籽播种面积增加,亩产、总产都呈增长趋势。三是国内油脂消费稳步增加。我国由原来的油料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油脂、油菜籽进口逐年增加。因此,发展优质油生产前景看好。

二、目标与重点

(一)总体目标

——到20__年全省(规划基地)优质油料生产面积1500万亩,其中“双低”油菜1200万亩,比20__年优质率提高10,达到90;优质花生300万亩。优质油料实行订单收购、产业化经营。

——培育省级优质油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其中:1—2个产值1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2—3个产值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年加工油料120万吨。到20__年加工转化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大力发展油脂深加工项目。打造1—2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油脂品牌。——优质油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300万户,亩均增收30元,全省农民从优质油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4.5亿元。

(二)优质油料种植基地布局。按照省政府《关于批转省农委〈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皖政〔20__〕56号)确定的“双低”油菜和优质花生优势区域和主攻方向,组织优质油料生产。

(三)重点加工龙头企业布局。全省培育和扶持12个油脂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安徽丰原集团、含山华阳牧业公司、安徽华康粮油食品集团、安徽丰大集团、安徽江坝油脂化工总厂、金田花油脂有限公司、蚌埠市花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郎溪昌发油脂公司、滁州金恒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滁州康来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池州美思隹油脂公司、当涂县恒升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三、主要措施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扶持一批国家和省级油脂龙头企业,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把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把产、购、销、加工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扩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辐射范围。集团可以是紧密型的,以资产为纽带,办成股份制公司;可以是半紧密型的,以经营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重点建设一批产业化高技术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省外、国外客商对我省优质油骨干加工企业投入。三是选择部分有发展前途的专、新、特、精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四是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在上述12个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中,选择部分企业实力强、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进行重点推介、宣传。

(二)加强优质油料基地建设。按照国家出台的稳粮压棉扩油的农业种植政策,扩大优质油料生产。根据我省地域特点,重点发展长江流域及江淮之间优质“双低”油菜种植。各地要根据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连片种植,相对集中,建立优质油料生产基地,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保证油料品种优质。到20__年全省“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90%以上。

(三)大力实施优质油料订单经营。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等经营模式,开展优质油料订单经营。龙头企业要为农民提供油料良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农民按照企业需要,进行优质油料生产,变原料基地为企业的“第一车间”。规范产、购订单,对订单农户生产的优质油料,实行优质优价。鼓励油脂加工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联合,发挥购销企业点多面广的收购优势,组织优质油料订单收购。逐步探索建立农民参股的大型联合企业,在不改变土地度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向资源经营公司集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

(四)积极培育优质油产业化中介组织。建立省油脂专业协会,作为省粮食行业协会的专业分会,可由油脂加工龙头企业发起,油脂加工、购销企业、农民组织、油料种植大户参加。充分发挥产业化中介组织联结市场、企业与广大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提供社会化服务,互通信息,互商价格,开展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使农户不仅从优质油料生产环节得到好处,也能从加工、销售等环节获得收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要加强全省优质油产业化工作的领导,由省粮食局牵头,负责制定全省优质油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工作重点,评定省级优质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出优质油产业化经营资金扶持方向,加强产业化经营情况统计和指导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优质油产业化经营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和扶持措施,把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结合起来。粮食、农业、 工商、财政、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转变职能,搞好服务,为优质油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共同推动我省优质油产业化经营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各地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__〕62号)和省政府《批转省农委等十部门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意见的通知》(皖政〔20__〕56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促进优质油产业化发展。

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省财政重点支持省级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技改投入,建立优质油产业化中介组织。市、县财政重点扶持当地优质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优质油料生产基地建设。

篇4

一边是小麦连年丰收、农民卖难,另一边却是加工企业“买粮难”。作为产粮大省,河南应如何破解这种“两难”并存的尴尬局面?

“种粮不愁卖粮愁”

粮食主产区又现卖粮难

秋粮都已经收获了,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孙庄村村民王守军家里,4亩多地的小麦还装在编织袋里,没卖出去。“往年一边收麦一边就卖了,今年小麦质量不好,价格也低,往年能卖一块一毛多钱一斤,今年一块零几分钱一斤都没有人收。”王守军说。

种粮不愁卖粮愁,对承包上千亩地的种粮大户们来说,压力更大。南阳市社旗县种粮大户唐道丽承包了近3000亩地,去年因小麦品质不好,不完善粒超标,亏损10多万元,没想到今年再次遭遇卖粮难。记者采访时,唐道丽只卖出不到三分之一的小麦,上百万斤的麦子堆积在粮仓里,每天都在发芽霉变,唐道丽心急如焚。“年年丰收年年卖难,再这样下去,种粮大户都干不下去了。”唐道丽说。

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了解到,为了缓解农民卖粮难,河南省今年设置收购库点1676个,较去年增加242个。截至9月底托市收购结束,共计收购托市小麦121.4亿公斤,是2010年以来收购量最多的一年。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申洪源认为,今年河南部分地区出现小麦卖难,表面上看是因为今年小麦质量偏低,根本原因还是小麦种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种出的小麦不是面粉加工企业需要的,小麦销售只能一边倒地依赖国家托市收购,一旦质量不达标,自然出现大面积卖难问题。”申洪源说。

“守着粮仓缺麦子”

进口小麦需求持续攀升

在河南漯河石磨坊面业有限公司的仓库大院内,送小麦的大货车排成一条长龙,这是公司刚刚从山东买进的小麦。“今年缺麦子缺得厉害,刚去山东、河北跑了一趟,订了4万吨,还是差很多。”石磨坊面业公司副总经理薛旺志说。

漯河石磨坊面业公司是一家中型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15万吨左右。公司负责人坦言,原料成本和质量是近几年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小麦产量年年攀高,但大部分都是中筋麦,和我们的需求不一样。特别是这两年小麦不完善粒高,小麦质量根本达不到我们加工的标准,农民着急卖粮,我们缺粮也着急。”薛旺志说。

据薛旺志介绍,由于国内小麦质量不过关,他们这几年加大了使用进口小麦的力度。但受进口小麦配额的限制,公司每年进口小麦总量只有1000多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薛旺志说:“进口麦品质好,价格还比国内小麦低,如果不是配额限制,我们肯定全部都用进口麦子。”

遂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区。然而,位于遂平县这个大粮仓的河南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的董事刘秋燕说,虽然他们公司所在的遂平县每年小麦种植面积达84万亩,但是,他们仍然经常为原料的合格率发愁。

刘秋燕说,当地的小麦大都是分散种植的,同样的品种,同样的年份,生产出来的小麦品质可能都不一样。为了保证面粉质量,公司只好从贸易商那里高价购买进口小麦。

永城市是小麦生产大市,也是面粉加工大市,面粉年生产能力超过150万吨,号称“中国面粉城”。然而,这样一个因小麦而兴的面粉城,却越来越不再依赖国产小麦。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副总经理肖永成介绍,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77.535万吨,同比增长27.3%。作为小麦产量第一大省,河南今年上半年进口小麦近4万吨。“国产小麦成本高、品质不突出,不仅导致了价格倒挂,也难以满足面粉加工企业需求,导致出现小麦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象。”肖永成说。

破解“两难”并存现象

亟待加快供给侧改革

一边是连年丰收,小麦库存量不断增加,农民遭遇种得出却卖不掉的烦恼;另一边却是面粉加工企业原料紧张,进口小麦大量流入。对此,相关专家分析表示,要解决小麦市场“两难”并存、“三量”齐增的尴尬,亟须加快对小麦种植进行供给侧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我国小麦进口量持续高位,直接反映出当前小麦种植结构不合理,高品质小麦供给不够。郑风田说,虽然近几年小麦总产连创新高,但优质小麦产量不足,特别是用在满足面包、糕点等新兴面食产业的小麦原材料缺口很大,还不能满足食品加工业和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需求,品种、品质、品牌都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刘正敏认为,当前“家庭种植―中介收购―国家储备”的小麦供销体系适合一般面食的需求,对强筋、弱筋小麦的结构性调整却失灵。“优质不一定优价,而且优质小麦的产量相对不稳定,市场风险大,这导致农民甚至种粮大户都不愿意冒风险调结构。”

篇5

1、食用菌行业市场概况

(1)、供需市场概况: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而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外生产量由于资源限制而逐年锐减,国际上消费缺口越来越大,正是基于这样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未来3-5年将是中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重心将由欧美、日本、韩国逐渐转移至我国,中国将成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的强国。

(2)、市场竞争概况:年全国食用菌有主产基地县500多个,年总产量达1600多万吨,总产值800多亿元。其中是我国较大的食用菌生产和加工基地。市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900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一,总产35.4万吨,产值14.2亿元。全市现有食用菌规模加工企业10家,专业交易市场8个,营销经纪人200多名,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3)、市场收益风险概况:总体说来食用菌的价格波动较大、供需不稳定,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直接说明,主要基于同行的准入者和替代品增加、人们消费观念和习俗的改变、食用菌特殊的生产周期、食用菌产品的升级、供需矛盾等原因。应该说食用菌生产规模和市场销售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2、食用菌种植基地运营现状

食用菌基地位于村前场组,共流转土地31.5亩,共涉及农户34户,119人,土地流转费用550元/亩。现已建设23栋高标准食用菌生产房,后期扩建三个塑料地棚。基地总建筑面积7240平方米,可种植食用菌35000平方米,主要进行草菇和蘑菇生产,其中草菇日产高峰期可达1000斤,蘑菇日产高峰期为3000斤,年产食用菌300吨,年可获利30万元。现有员工68名,均为当地村民。该基地已成立“食用菌合作社”,社员入股自愿,利益共享,在镇起到创业致富示范作用,带动一批村民致富。

(1)、生产方式及周期:种植食用菌采用高架多层和高温地棚种植方式,结合秸秆资源,主要经历泡草、进土进草料、撒菌、覆土、洒水消毒、日常管理几个阶段。基地草菇投产最佳时间位为6月至9月,价格波动为每斤3—4.5元不等,蘑菇从7月到12月,价格波动为每斤2.5—6元不等,生长周期为15至20天。

(2)、管理模式:基地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并与大学生村官创业相挂钩。基地由大户承包领办,农户自愿入股承包,各承包户兼任技术员,承包户雇用当地劳动力实行三班倒作业;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信息供给等相关管理。

(3)、销售方式:口头电话协议直销模式,由商贩直接来基地购买,生产的蘑菇和草菇主要销往泗阳、沭阳、淮阴以及少量销往本地市场。

(4)、产品的预期前景:蘑菇由于出口势头较猛,蘑菇的产量在近几年已翻了几番,价格也稳中略升,无公害绿色蘑菇更受市场欢迎,价格高;草菇以鲜销为主,在旅游业发达的地方发展迅猛。

3、食用菌基地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是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通过评估食用菌基地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外在威胁(threats),用以对食用菌基地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从而为制定食用菌的发展战略的方法。包括分析内部的优势s和劣势w以及外部的机会o和威胁t共两大方面。

(1)、食用菌基地内部优势分析:

一、种植模式优。目前该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采取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大户以资金技术方式投资,农户以劳动力入股方式,实现了技术、资金、人力三重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欠发达地方发展高效农业和实现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探索。基地现有种植大户2名,参与农户员工68人。

二、收益稳定。投产运营一年来,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蘑菇和草菇实现双丰收,市场需求旺盛,并且市场价格高出往常二倍以上出售,种植户稳赚不赔。基地员工足月开班,仅工人工资一项就发放了十四万左右。

三、预期效益好。由食用菌基地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开始体现:种植户初尝高效农业甜头,收到实惠的经济效益;当地农户相关就业人员70余名富余劳动力得到就业机会,脱贫致富;基地所采取的生态种植对于秸秆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都有积极影响。其中发轫于的金针菜,加之村悠久的种植食用菌历史经验,食用菌基地成功创立了江苏知名无公害品牌“富嘴”金针菇品牌,这对于提升食用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的食用菌产业链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助推作用。

(2)、食用菌基地内部劣势分析:

一、准入门槛高。食用菌行业的准入资金、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食用菌基地的前期投入就涉及到土地流转、基地种植房建设、水路铺设,成本相对于大棚偏高,这些都是将来鼓励更多农户的参与以及基地的后续发展扩建所要考虑的。同时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引导相对缺乏,承包户兼任技术员,人员技术和精力有限,疾病预控和种植技术的缺失导致食用菌疾病防护不利,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夏季食用菌淡季节,基地基本上要闲置,这也是夏季生产的高成本投入、高技术标准的制约。短期的高投入和技术上的高标准也是整个食用菌行业发展的瓶颈。

篇6

1、原始资源短缺

原始农业资源禀赋短缺及环境的破坏,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数量已经达到13亿以上,人口基数相当之大而土地的数量却一直处于18亿亩的边缘,经济的过速发展导致人们对粮食、能源、住宅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我国在快速发展工业化的同时,没有做好原始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致使土地荒漠及其严重。农业环境的污染日趋恶化,给我国发展自然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发展的道路上增添了巨大的压力。一部分能给经济增长带来效益的成果也将被抵消。

2、农业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低下、人口素质较差

国家财政部门用于农业发展的支出费用呈不断的增长趋势,占财政部门总支出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这使得农业发展形势上所需的投入还远远的不够。农业有效技术的储备不够,农业技术的更新速度较慢,推广体系不健全,科研技术的投入不足,科技研发的技术人才短缺,这些都是导致农业科技水平低下的主要问题。当代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都先对低下。目前,农村大部分以初中生为主学历高的较少,导致农民在接受新的科学技术以及科技能力时难以消化。进而在经营管理和进行市场分析时能力有限。

3、农业产业结构化不合理

农业内部的产业产品结构和农民自身的产业结构都仍不尽合理。农业的区域结构化优势难以发挥,结构还存在雷同的现象。农业的发展综合效益难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较低,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4、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较难

我国的农村现有大约3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城镇化建设发展滞后加上原有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低等状况,城乡二元社会经济形势尚未打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断下降、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成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安排的严重障碍。

5、忽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大多数的农民心中还没有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农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意识远远不够,没有摆正现有利益与长远利益;发展与持续之间生态平衡的关系,致使我国农业农产品种植时,滥用化肥、农药等不达标的产品等一些产品还严重污染了环境,食品的安全问题都将岌岌可危。

6、市场的培育程度

不仅工业,农业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进行规模化生产,一旦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的产量即将大幅度的成增长趋势,如果没有建立好良好的市场培育机制,产品的流通性就会遇阻,这样产品的阶段性、结构性以及区域性就会过剩,农业特色的发展就会很难继续下去。目前,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来看,个别地区的市场培育体系发展较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管理水平也具有一定的水平,采用辐射带动突出效果的专业市场,而大部分地区对农产品市场的体系培育的不够完善,没有合理建设稳定的销售渠道,是产品销售市场的不到更好的发挥,导致农业产品市场不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

1、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转向了城市的工业方面发展,土地的荒废现象也随之出现。我们要对其进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将自身又有的土地进行承包,农民将土地的使用权转让个其他的农户进行种植发展,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2、合理安排资源的配置

努力改变土地原有的漫灌方式,加强灌溉技术的发展及推广,要大量使用生物技术对病虫害、杂草等进行有效控制。加强控制农村人口快速增加,尽量减轻人口过速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3、调整产业内部结构

促进协调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大量发展养殖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工,支持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健全的市场体系是保证农产品正常交易的前提因素。

4、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并壮大农业科研的人才数量,大力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整体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利用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向农民进行正确的传授,进而达到普及知识的效果。

5、组织农民合作创新

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这样才可以把农民来自市场的风险降到最低。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加强扶持农业的发展需求,有效引导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的趋势。

篇7

[关键词]农业;农产品;市场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69

农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农产品在产出、销售环节中,由于市场供需变化、国家经济方面政策变化等未知情况引发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不一致的不确定性。农业产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近年来,农产品市场供需趋势复杂多变,致使市场竞争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农产品市场风险日益严重。农产品市场风险其一会削弱农业种植者的积极性,其二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减缓农业发展速度。因此,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1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特点、表现形式及成因

11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的特点

(1)周期性。农业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自然界的外力作用的,自然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自然因素周期性不稳定的变化导致丰年、灾年无规律性出现,农产品市场风险出现了周期性特点。

(2)连续性。农产品生产时限较长,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控制农产品的供需,这导致农产品风险具有连续性。

(3)关联性。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是立国之本,在国名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物价波动轨迹的调查显示,物价波动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息息相关。

12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的表现形式

(1)价格风险。价值规律表明,产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呈上下波动状态,农产品同样适用。市场价格变动时会影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供给量会反作用于产品价格,这样必然会增加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风险,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农户遭受重大损失。

(2)农产品滞销风险。近年来,由于农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不平衡,导致我国农产品滞销的新闻时常出现,甚至同时呈现几种农产品的滞销。

在以上两种类型的风险中,农产品价格风险是我国农产品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

13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成因

(1)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动。在完全竞争的农产品市场上,价格对农业产量具有调节作用。在趋利避害心理的推动,本期农产品的生产量与上期农产品的价格呈正相关关系、与下期农产品的价格呈反比关系,如此反复循环,会形成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始终无法平衡,进而导致农产品市场风险增大。

(2)农业产业特质。自然因素对农业产业影响极大,而且同时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这就决定农业具有历史性的弱质型特征。进入壁垒较低,供给弹性远远大于需求弹性,极易形成过度竞争的不利局面,引发市场风险,导致农业种植者遭受不利损失。

(3)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知识水平制约。从农业发展来看,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生产格局使我国农业长期处于一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这导致资源浪费,农产品种类差异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农民在整个农产品交易环节,只能充当市场竞争条件的接受者和市场风险的承担者。而且,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每次的生产经营中难以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方案,只能参照当期产品需求和价格做出最终决策,决策十分缺乏科学性,这就导致农产品市场上供需始终不平衡,出现市场风险。

(4)生产规模小,现行生产方式与优质生产方式严重不匹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大分散的经营为主,散农户与整个市场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信息搜集不完全,销售渠道匮乏,优质生产途径和小规模生产格局不匹配增加了农产品市场风险。

(5)同类农产品价格波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并轨。农产品中,如小麦、玉米、高粱等近几年均为净进口状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国际市场价格会影响国内价格波动。当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该类农产品的进口量会相应加大,进而导致国内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多,价格下降;当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价格时,致使国内该类农产品价格上升。因此,我国农产品种植者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时要同时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价格趋势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导致的市场风险相应加大。

2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应对策略

通过概括归纳农产品市场风险特点、表现形式,分析其成因,借鉴农业发展经验,可从如下几方面提升应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能力。

21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机制,降低价格的无规则波动影响

站在政府的角度,对完全竞争的农产品生产市场非常有必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农产品种植、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运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对农产品市场分析进行分析预测,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防止其盲目生产,降低价格无规则波动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保证农产品供求关系稳定,有效预防农产品市场风险。

22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保护价格

站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制定完善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收入水平,间接对社会稳定也起到积极作用。目前,欧洲共同体国家已印证了农产品保护价格机制的优越性,因此,我国应快速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3推广订单农业生产方式

订单农业是指农业种植者按照客户商价格签订的农产品销售合同M行种植生产的一种科学的“以销定产”生产方式,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农产品市场上,要大力推广订单农业生产方式,尽量缩小实际产量与供需均衡产量的差距。通过订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结构可进行科学性调整提供参考,有效缓解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降低因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农产品市场风险。

24建立农业信息网,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问题,政府部门作为信息的掌握者,应加强对农民、客户商和市场的信息服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应大力建设现场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实现线上网络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的优势互补。对农产品的信息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强化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趋势分析的科学预测,为农民科学决策生产经营计划提供有力参考,在农产品生产前尽可能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5打造优质大中型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产品注重差异化

规模小、分散广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大农业生产投资力度,依据各地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着手于发展农产品区域建设。在农产品结构上,通过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错开同类农产品上市时间,实现化农产品产差异、品种多元化、口味差异化等,使产品更加丰富,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3结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市场仍处于较为薄弱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程度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关键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增强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应对能力对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总理,李养生农产品价格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导刊,2007(4).

篇8

一、深入调研分析,明确支持重点

全面了解冬枣的生长特性,历年的市场行情等情况,在信贷支持上做到突出重点。沾化县联社通过组织信贷人员走街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业科技信息等方式,深入调查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评级授信及信贷投放奠定基础;冬枣收购时期,该联社一方面充实前台营业人员,另一方面充实库存现金,确保满足枣农及收购商信贷资金需求,并设立冬枣支农服务专线,将客户经理名片分发到广大枣农及收购商手中,让枣农及收购商在资金有困难时能及时联系到客户经理,确保了冬枣收购的顺利进行。

二、转变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冬枣产业的发展特点,一是沾化县联社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由“坐等上门”向“上门服务”转变,并根据调查情况研究制定冬枣支农新举措,有的放矢的开展冬枣支农工作;二是由提供单一的贷款服务向提供“信贷套餐”转变,发放贷款的同时为贷户提供包括信息、技术、市场分析、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金融套餐”服务,让枣农及收购商享受到快捷、人性化的整体服务;三是为确保冬枣收购的顺利进行,该联社又探索创新推出“农户+市场+龙头企业”的新型贷款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冬枣贷款的两难问题,延伸了产业链条,支持了农民增收。

三、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支农实效

一是在冬枣收购旺季时期,沾化县联社及早上报提现计划,保证了现金供应及时充足,满足了冬枣收购现金需求。二是冬枣收购期间零币的需求量大,该联社积极与人行协调筹集了各种面额的零币,以备冬枣收购的找零需求。三是在冬枣主产区的信用社组织信贷人员走村串户进行调查走访,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村委及招商办公室联系,详细调查辖内冬枣收购客商的需求。四是适当延长冬枣主产区、冬枣集散地所在乡镇信用社服务时间,满足枣农及收购商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创新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投入

针对冬枣产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信贷资金需求,沾化联社不断创新贷款方式,开辟了绿色信贷通道,截止8月末,沾化县联社共发放冬枣单户贷款1200多笔,金额65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冬枣产业的发展。一是小额信贷。在评级授信基础上,发放贷款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有效解决了冬枣种植大户的信贷资金需求。二是大联保体贷款。针对冬枣贷款需求额度大,担保难的现状,沾化联社推出了大联保体贷款。三是农户+企业。随着冬枣产业的不断发展,沾化联社积极创新推出了农户+企业的贷款模式,促进了冬枣深加工的发展。

篇9

关键词:荞麦 产业基地 内蒙古西部地区

一、引言

荞麦是我国重要的小宗粮豆作物,具有其他作物所不具备的优点和成分。从食用到防病治病,从自然资源利用到养地增产,从农业到畜牧业,从食品加工到轻工业生产,从活跃市场到外贸出口,都有一定作用。中国是世界上的荞麦出口大国,产量占世界荞麦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中国荞麦生产的重要集中地区,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1。

荞麦生产在中国北方地区一般划分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年总产量大概在20万吨左右。东部地区是以通辽为中心的赤峰市、通辽市以及黑、吉、辽三省部分地区,主要品种为“大粒温莎荞麦”,年产量约7万吨;西部地区则是包括内蒙古包头市的固阳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中后旗、鄂尔多斯市以及陕甘宁边区,年产量大约13万吨。其中,呼包二市管辖的武川县、固阳县、达茂旗3个地区主要生产品种为“大粒茶色荞麦”,年产量大约6万吨;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主要生产品种为“中粒荞麦”,年产量大约3.5-4万吨;陕甘宁及定边、晋边地区荞麦品种繁多,且比较杂乱,多有串种或杂交品种,年产量约在3.5万吨。

二、内蒙古西部地区荞麦产业的发展情况

(一)荞麦市场分析

荞麦是粮食作物中唯一具有“药食同补”特性的作物。据有关资料记载, 荞麦籽粒中, 蛋白质含量14.4%, 粗脂肪2.4%-6.7%, 粗纤维12.9%, 淀粉64.7%-85%。22 种氨基酸中, 荞麦含有17 种, 其中, 精氨酸含量12.7%, 赖氨酸7.9%, 胱氨酸1%, 胱氨酸啶0.59%。荞麦米含有有机酸, 像柠檬酸、马来酸和草酸、烟酸、尼古丁酸、叶酸。同时,含有维生素B1、B2、B6、芸香甙、芦丁、核黄素等。荞麦面有抑病菌、消积化滞、除血、除湿解毒、治胃炎、蚀体内恶肉的功效。 荞麦米粥能治烧心和便秘; 能防脑出血、高血压、腹膜炎、偏头痛、脑膜炎。对血管性浮肿、麻疹等病均有一定疗效。荞麦壳是人们习惯作枕头的填充物, 对人们的健康十分有益,国内外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近些年来,荞麦以其低糖高蛋白的特性,被视为“保健食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其国内外市场所占份额不断攀升。据统计,2008年我国荞麦出口总量接近10万吨,2009年接近11万吨,2010年由于气候原因内蒙古荞麦歉收,但是出口量依然保持了10万吨左右,市场需求增速飞快。同时,荞麦在国内的销售也在稳定增长,1998年我国荞麦内需量只有大概4万吨,到了2008年,国内需求攀升到8万吨,实现了翻倍跨越, 2010年更是提高到了9万吨左右,可见,荞麦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二)荞麦出口业务现状

荞麦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加工出口,做外销,国内内销并不占荞麦产业主要位置。然而进入WTO数年后,我国的荞麦产业并未像电器制造业、服装业、日用品轻工业那样迅速与国际接轨,开始享受WTO为我们带来的利益,一直在原地踏步。虽然出口总额逐年在上升,相对稳定,但是与其他行业的突飞猛进相比,实在难说发展迅速。

内蒙古的荞麦贸易主要是出口日本、韩国和港澳地区,从2007年以来,对欧盟国家中的法国、英国、比利时也拓展了一定市场,有少量出口。其中,日本是我们最大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国。日本的饮食文化认为,荞麦是粮食中的极品,日本每年消耗甜荞麦(注:可食用的荞麦一般为甜荞麦,苦荞麦多为药用)大约13万吨,尤其在2006年以后荞麦需求量一直在稳步上升,但是日本国内因为耕地面积小,荞麦年产量只有大概2-3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从1952年开始,日本就从中国、美国、前苏联、加拿大进口荞麦。2002年日本进口荞麦107939吨,其中来自中国97299吨,占90.1%,而1982年日本从中国进口荞麦只有17525吨,占进口总量的26.2%,这10年间中国向日本出口荞麦的数量有了大幅的增长。在接下来的几年,2007、2008和2009年这3年是中国向日本出口荞麦的高峰期,数量保持在11万吨左右,占日本进口荞麦总量的92%左右。

在傲人的荞麦出口量背后,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品种退化,优良品种更新缓慢和没有规范化的生产基地,使得生产中出现了荞麦不成熟粒、异色率高、含杂质多、商品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出口价格。我国荞麦出口价格不到美国、加拿大出口价格的一半,不到澳大利亚荞麦出口价格的1/3。这些原因都在制约着荞麦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内蒙古不论东部还是西部荞麦产区,还没出现有完整体系的产业基地,已经建设成的荞麦基地都是以种植为导向,扩大种植面积和产量为中心工作的单纯种植基地。现在荞麦出口种植基地已经建设完成的有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大土城、小淖尔、乌拉哈乡1800hm2荞麦种植基地和库伦旗670hm2荞麦种植基地等。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对“库伦荞麦”原产地商标认证,这是通辽市也是内蒙古获得认证注册的农产品首枚原产地证明商标。

对荞麦产业来讲,单纯的种植基地确实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荞麦产业的发展要求,现在整个荞麦市场的发展趋势要求必须建立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优秀荞麦产业基地,以此来带动整个荞麦产业向前稳步发展。

三、关于构建内蒙古西部地区荞麦产业基地的构想

(一)关于构建内蒙古西部地区荞麦产业基地的构想框架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荞麦主要种植在固阳县、达茂旗和武川县,这3个旗县正好构建成一个荞麦“金三角”种植带。本文认为,基于这个“金三角”荞麦种植带,以武川县为中心,辐射范围包括呼包鄂地区和乌兰察布地区,锡林郭勒市西部地区,建设一个以荞麦种植、生产、粗加工、精细加工、荞麦附属产业及荞麦品种研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荞麦产业基地。

短期规划目标(2015年以前)是建设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荞麦产业基地,构建大规模合理化的荞麦产业集群。其中荞麦年产销量的目标为:年加工普通荞麦米3万吨,加工精荞面3万吨,加工荞麦壳5000吨;年出口荞麦原粮4万吨,出口荞麦米2万吨,出口荞麦面粉及深加工产品5000吨。同时,依托科技研发,使甜荞麦亩产突破180KG(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品种一般平均产量是亩产140-150KG)、杂质率、水份率和苦荞率均达到出口要求水平。

长期规划目标(2020年左右)是能够使西部荞麦种植,加工和出口水平提高超过30%,荞麦深加工产品及新产品增长幅度超过50%(目前约占荞麦出口总量的10%-15%),荞麦产业出口创汇水平增加20%,纳税水平增加20%,年盈利能力超过2015年10%。对当地的荞麦种植农户建立和实行全面的订单合作模式,进行“订单农业”并推广新品种,同时为农闲时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进厂进公司的工作机会,既解决农民农闲的生活来源问题,又给基地的工厂提供了劳动力。对已有的荞麦品牌积极申请办理“无公害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原产地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力争打造一个中国西部荞麦产业的标志性品牌,统筹整个中国西部荞麦的出口业务。

(二)对构建内蒙古西部地区荞麦产业基地构想几个问题的解释

1.为什么要建立荞麦产业基地

内蒙古荞麦产业历史悠久、发展稳定,荞麦产业作为目前农业中发展速度快、经济价值高、商业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明显、出口创汇能力强的一种产业,在当前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缺乏资源整合,加之没有开发深加工产品,多年来一直以卖原料为主,且卖原料也是以个体经营,单打独斗,在价格上受制于人,农民及经销商利益没有保障,且荞麦品种混杂品质低、产量低、深加工产品占有量低,等等,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优秀的产业基地来带动和引导这个优秀的产业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整个荞麦产业的需要,也完全符合我国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内蒙古农业方面的若干指示和要求,是顺应农民需要,顺应市场需要,顺应产业发展需要的。

2.为什么建立的是内蒙古西部荞麦产业基地,且以武川县为中心

内蒙古特殊的行政区划范围决定了我们是一个自西向东狭长的地段,如果把内蒙古整个区域连成一体构建一个产业基地,在短时间内很难出现明显的效果,原因有几个方面:

(1)西部地区的荞麦运送到东部,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距离远,时间长。且由于东西部地区荞麦品种不同,在加工和深加工过程中,不同品种的荞麦混合在一起会给生产带来麻烦。

(2)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荞麦产量大于东部,在目前没有一个明显的产业基地带动的情况下,先抓住大产量的地区实行试点,有利于产生明显的帮助效果和带动效果。

(3)由于在2005年通辽库伦旗出产的三批温莎荞麦被日本海关查出黄曲霉超标,致使日本客商一直对东部荞麦的进口心存芥蒂。温莎荞麦由于特殊的吸水性,使得其口感好的同时黄曲霉超标的可能性大增。而我们西部的大粒茶色荞麦是高比例旱地耕种,吸水性略低一些,并且传统的手工耕作和非化学肥料,西部荞麦在整个世界上的认可程度是非常高的,更适合发挥优势先行拓展新的发展道路。

至于以武川县为中心,上文叙述,武川县达茂旗和固阳县共同构建成了一个地理位置上的荞麦产业“金三角”由于武川县距离首府呼和浩特距离最短,且位于达茂旗、固阳县和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市西部的中心点上,处于整个内蒙古西部荞麦产业的中心地段,更是整个西部荞麦运输交通路线的枢纽,且武川县本身也是一个产量很大的荞麦种植地区。武川县的行政规划是属呼和浩特管辖,在商品的海关报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方便。武川县距离荞麦主要出境口岸天津港距离相对短,路途好走,货物运输上也有很大便利。综合很多区位因素,选择武川县作为内蒙古西部荞麦产业基地的中心是合适的。

3.为什么建立的是荞麦产业基地而不是西部地区很突出的马铃薯或油菜籽产业基地

荞麦、马铃薯和油菜籽都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相对于荞麦,马铃薯和油菜籽的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但通过近些年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马铃薯的价格忽高忽低,长期不稳定,油菜籽的价格由于山东和河南的炒作团体频繁出现,一样不稳定。但同期的荞麦价格却稳定上涨,原因就是荞麦作为市场需求没有被完全发掘的经济作物,发展潜力高于马铃薯和油菜籽,并且荞麦主要是做出口贸易,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来说受炒作影响小一些。2010年,马铃薯价格突然走高,一度让很多种植了荞麦的农民后悔,但是转眼到了2011年,情况急转直下,马铃薯价格一路下跌,市场需求也没有提高,加之土地和天气状况非常好,马铃薯获得了丰收,农民只有看着地里的马铃薯卖不出去,毫无办法。根据相关资料,乌兰察布市有超过700吨的马铃薯急求买家,价格4角钱就可以交易,然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马铃薯出地价格已经超过8角逼近1元钱了。

同时,马铃薯和油菜籽对土地和天气的要求比荞麦要复杂得多,武川县的农民有这样一句话:“一片地连土豆都种不了,才会种荞麦。”说明荞麦对土地的要求更低一些。一些人认为荞麦的亩产低,经济价值低,但是由于近些年对于荞麦的研究越来越先进,荞麦亩产连年破纪录,已经不是从前的农闲作物或避灾作物,而蜕变成了一种集高产量、高经济性、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

因此,建立一个荞麦产业基地,相对于不稳定的马铃薯和炒作氛围高涨的油菜籽,是更合适当前市场情况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荞麦拥有广阔的市场。深入开展荞麦的科研工作,发展荞麦生产,加大荞麦出口创汇和开发利用的力度与步伐,是适应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是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示的,是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的,是真正能够直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的。

根据当前荞麦产业的发展情况,构建内蒙古西部地区荞麦产业基地,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荞麦产业经济,产生规模效益,对于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汝法. 中国荞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罗中旺等 .荞麦科研、生产、开发现状及发展思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4).

篇10

【关键词】 集成 制造系统 机械化 农业生产

现代农业生产系统指由农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资源共同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该生产系统采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以及生产技术相结合,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将信息、资源、功能以及过程相结合,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并且将资源合理配置,为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断努力。

1 基于集成制造系统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理论框架构建

1.1 制造系统及集成制造系统模式

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制造系统:(1)制造系统的结构方面,制造系统包括人员、生产设施、物料加工设备和其他附属装置等,把所有的硬件作为一个统一体。(2)其转变特性:制造系统属于生产要素的转变过程,它能够将原材料以最大生产率转变为生产的产品。(3)制造系统的过程,将其定义为生产的运行过程,分别从计划、实施和控制方面研究。在将制造理论、制造技术以及制造信息合成一体,最终构成制造系统。而在当前,制造系统主要朝着精密化、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集成制造系统模式主要指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共同组成,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将信息集成、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最终实现管理、经营和技术要素的统一,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和质量,将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集成制造系统模式的主要特征包含:集成各种技术、经营措施和人员配置,最终实现系统全局动态最优化和总体最高效益;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就,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集成。

1.2 集成化制造系统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

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指农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资源共同组成的一个具备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定义还可以按照结构、功能以及过程来分析,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的结构中,农业生产过程是人力资源、物理资源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其功能定义,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将农业生产资源转变为农产品的输入和输出系统。按照过程定义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属于农业生产的运行过程,它是将市场分析、作业工艺规划、生产实施、收获以及销售等环节连接在一起,促成了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该系统的特征表现在:(1)整体性,集成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是将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资源组成而成的。(2)相关性,在资源的投入中,将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3)目的性,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将资源配置到合理的生产环节中,最终变为农副产品。(4)环境适应性,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将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促成交换,来提高市场环境。(5)动态性,农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变换过程中,无论是种子、化肥、能源等生产资源还是系统内部的硬件和软件它都在动态变化中,在不断调整和发展中,及时更新、完善,最终达到目的。(6)“三流”运动,整个系统运行中都在经历物料流、信息流以及能量流的动态发展,最终使得农业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2 整个机械化农业系统的模式构架

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知识的应用下,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现状,有效的集成各种生产资源,最终形成的一种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完成信息联系,最终形成一套综合的集成化机械农业生产系统。每个分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分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为了提高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的效率,对资源和环境合理地的分配,这些都需要在机械设备中实施具体的作业,这样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保证向田间的投入是科学的。另外,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应该传输到相应的分系统中,在分配中应用的软件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传感器等,做好信息链接,促进种子、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加强农机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集成化制造系统模式下农业生产系统的特征表现在:集成化,通过科学技术将人、技术和组织结合起来,实现信息集成、功能集成以及过程集成,以系统作为保障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农产品的生态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信息化,采用科学技术,从农作物的育种、生产到出售和服务等,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将信息加工和传递,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优化方案。系统化,整个生产模式突破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并且将其注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促成有机的整体。绿色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生产系统,强调的是资源节约和注重环境保护,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产中最终的产品呈现的是绿色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网络化,该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下进行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形成一体化。集成制造系统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将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信息流以及价值流的优化运行,该模式采用的是因地制宜的生产,加快了机械化的发展。

3 整个机械化农业系统的模式设计思路分析

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由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件资源组成的有机体。其中物理资源包括生产设施设备、土地、生产资源和各种辅助装置;软件资源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信息,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从物理资源的组织和软资源方面设计的。该系统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是作物种植计划、机器作业工艺选择以及农业机器配备最终达到质量、成本、时间、服务、资源以及环境的综合优化,另外还需要注重目标的设定,需要该系统对环境以及农产品的产量,调整好规模,实现系统最优化。最终提出了OSED组合设计法,集成运筹学、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等,组合成一体,采用计算机应用改善农业的耕作方式。在选择好作物种植计划、机器作业工艺及农业机器配备后,将其灵活地运用到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市场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统一。

4 应用案例探索

将集成化制造系统模式应用到某农场种植中,种植优质桃树,为种植中做好灌溉提供可靠的方案。首先要对农场进行总体规划,注重对种植人员的素质要求,按照农场实际来提高人的技术知识,实现人与技术的集成。下来是构建物理资源系统,确保机械化灌溉、机械化收获系统、施肥系统等。全面提升生产技术系统,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具体落实。做好信息化支持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应用作为基础,将生产技术分系统模式、生产过程分系统模式、质量保证分系统模式、资源物料分系统模式以及环境评估分系统模式相统一。由于水果最需要的种植条件是灌溉,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应用水资源,将信息集成、资源集成、功能模式集成、过程集成,最终实现桃树种植的质量好、成本低、以及资源节约等,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该农场地处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缺乏,本文针对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提出了对农作物的机械化灌溉,根据山地丘陵提出了设计方案,具体的措施是:高效利用水资源,结合山地丘陵提出了自压和机压相结合的截水灌溉技术,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平衡水土成分,最终达到产品质量提高的目的,实现集成制造模式下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的优化。为桃树种植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生产模式,运用现代制造业的集成制造系统与机械化农业生产相结合,整个过程将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件资源相结合在应用信息集成、资源集成、功能集成以及过程集成的前提下,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完成了对农作物生产系统的整个过程,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中,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效率以及市场综合力。为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璐强,郭俊华,马丽梅.基于VPS的制造系统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2013(26).

[2]胡胜强,赵刚.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