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建设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建设 新农村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12-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应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 科学技术是农业经济的增长动力来源

陇川县是一个落后边疆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约13.7万,耕地面积大约5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资源仍然十分短缺,这一点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以人均占有耕地来说,我县农业人口大约3.94亩,人口每年都在增长,耕地却每年在减少,而且大于25度的坡地还不少。这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农业的发展,不可能依赖自然资源在扩大再生产中起作用,农业的增长不能靠提高人均占有资源量来实现。而必须依靠科学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靠科技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靠科技在有限的土地上搞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力,让不再会增长的土地收获超过以往产量的农产品。

大量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里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农村改革30多年来,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我县粮食在播种总产量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农作物主要品种的不断更新,每一次都对农业生产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只要把科技引进农业,就可以大幅度地增产增收。但是,与一些发达的内地相比,我县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发达地区的农业增长中,有70%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而我县目前的农业增长中靠科技实现的只占到40%左右,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县的农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而要开发这些潜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顺应世界农业科技潮流的需要

在人类进人21世纪之际,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序幕。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和空间开发技术等新技术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于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动力电气化、生产条件控制化、农业育种定向化。它包括农业生物技术革命、空间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信息技术革命、农业新材料技术革命、农业新能源技术革命、海洋农业技术革命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促进全面的农业新科技革命。如果说上一次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把20世纪上半叶低发展速度的资源消耗型农业,带人到高发展速度的资源集约型农业时代,那么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把21世纪的农业带人高效、低耗、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物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从而将农业变成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主导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二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农业领域的不断渗透,将使农业逐步成为可控性行业,农业技术定量化、规范化、集成化程度提高;三是材料、能源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农业向可持续发展农业转变。

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潮流,大力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否则,我们这个农业县将更加落后。

3 科技是改变农村落后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粮食的比重大大降低,人均占有肉、禽、蛋和水产品的需求成倍增长,消费的日粮中,细粮的比重也大大提高。现代人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吃好穿好。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只有优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现在我们的一些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不畅,主要原因还在于质量、品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农业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改变过去“以粮为纲”的格局,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并在一些农副产品的数量,尤其是质量上想办法,生产一些营养丰富、绿色环保的优质的农副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舍科技别无他途。此外,对农产品的保鲜以及深加工、精加工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非科技莫属。因此,我们在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时,必须注意把科技因素考虑进去。同时,我国农业已经进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突破资源的瓶颈制约,加快转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促进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必然要求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 未来农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过去靠体力,一家农民种上十来亩地就十分辛苦,而使用农业新技术,实现机械化,就能进行规模化经营,一家农民可以耕种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地,这样,就可以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其他生产部门,去从事新的产业,创造新的财富。而科技又能给农民提供新的致富门路,使农民在从事第一职业之余,还可以从事其他职业。这样一来,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也改变着农业的产业结构,农业在科技的促进下,改革了传统的单一面孔,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长为现代化农业。

5 科技农业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

篇2

【关键词】河津;城乡供水;必要性;可行性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河津市是一个工业基础条件比较好、经济发展较快的县级市,近年来,因受地形、地貌、水文、气侯自然条件及部分村庄处于采煤悬空漏水区和持续干旱的影响,区域内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保证程度低等,给当地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及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及后患。目前,项目区饮水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质不达标

经过全市地下水普查检测化验,项目区内的城关、米家湾、连伯区域内地下水属于高氟水区,含氟量在1.1~3g/L之间,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侯特点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中矿物质及无机盐离子长期沉淀积累而形成。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标准。长期饮用不达标的水源,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及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1.2 资源性缺水

近年来,随着河津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也在急剧增加,目前,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主要依靠自备水井开采地下水来解决,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的径流状态,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降落漏斗,使原有的生活饮用水水井水位一降再降,已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的被动局面。根据河津市水资源总体规划,区域内深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进行封存。为此,要彻底解决城市的用水困难问题就必须寻找新的水源。

1.3 水源和水量得不到保证

部分村庄由于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导致原供水工程水源井报废,现村内供水水源采用农灌井,在干旱月份,灌溉和吃水经常发生冲突,还有部分山区群众生活用水原来主要以引泉水和蓄积天上雨水为主,现由于采煤漏水大部分泉水已经干涸,基本上蓄积天上雨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干旱月份经常出现没有水吃的现象,水源和水量得不到保证。

1.4 方便程度不达标

樊村、下化、僧楼三个乡镇均属于龙门集中供水的受益范围,在龙门集中供水的项目实施中只铺设了水源地至各项目村的输水主管道,没有考虑村级管网改造工程。现状村级管网由于运行时间已年久,目前,老化、失修、漏水、渗水日益严重,同时,由于进户工程不完善,计量设施不配套等,造成了饮水安全程度不达标的实际状况,为此,目前村民饮水仍然有一定的困难。

从以上情况看,水质不达标、资源性缺水、城乡供水因难成了城乡人民生活的一大难题,探寻新的水源,并对村级管网进行配套完善,改善饮用水状况,对促进河津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改善现状身体健康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本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1 党和政府关怀和支持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该区域村民的饮水困难问题十分重视,已多次进行普查、化验摸底,澄清情况,采取措施,设法争取上级资金,同时,河津市财政也积极筹措资金,并发动受益区群众自筹等方式来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2.2 群众积极参与

饮水不安全及有害物质超标使当地群众深受其害,改善饮水条件,保证正常供水,提高生活水平是当地群众多年的愿望。同时受益区群众积极参与,为保证工程顺利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水源保证

项目区供水水源采用龙门山至陈家山(吕梁山南端)的岩溶水水源,在禹门口滩地新凿3眼机井做为供水水源,根据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1988年禹门口岩溶水详查报告评价结果,水源地岩溶水可开采量达9万m3/d,水量充沛,水质优良,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J2020-93)的要求,可作为生活饮用的水源。

2.4 施工条件分析

篇3

关键词: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001-02

1 概述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煤炭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产能过低的问题。以中小型煤炭企业为例,还普遍存在单位产品能耗远高于平均水平、成本过高、环境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来说,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煤炭的来源由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两部分组成,长期以来,我国为了鼓励出口,制订了一系列的出口退税政策,刺激了煤炭的出口增长,但自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以后,我国的煤炭出口增长量远远小于煤炭进口的增长量。2012年一季度,由于国际煤炭市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我国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家。

目前,澳大利亚、南非、印尼、越南、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蒙古、俄罗斯、朝鲜10个国家为我国煤炭的主要进口国,其吨煤成本远远低于我国煤炭平均吨煤成本,以占我国进口煤炭份额最大的印尼煤炭来说,印尼煤的到港价格同我国中部大部分井工煤的成本价格基本持平,也就是说我国煤炭生产成本远远高于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导致我国煤炭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煤田地质构造、开采工艺、机械化水平等。

2 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机械化水平、开采工艺等方面原因,造成其吨煤生产成本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型煤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快提升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降低吨煤生产成本,增大企业利润空间。

(1)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仅具有其他行业科技创新固有的创新型、综合性和高风险,还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一是由于产品以煤炭为主,也就不存在其他行业普遍存在的产品升级改造,而是集中在生产工艺的创新上。

二是和中小型企业的资源条件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三是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能力的建设。

四是由于普遍存在机械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应注重提高机械化率。

五是注重适合中小型煤炭企业使用的新工艺引进和革新。

(2)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9.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的水平,而中小型煤炭企业的转化率又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3)绝大多数中小型煤炭企业科研投入不足1%。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科研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其研发能力的不足进而造成其科研的低投入。

(4)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型煤炭企业还面临着对国家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把握程度不高,很多优惠政策难以利用的现象。如在承担国家大型科研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面,中小型煤炭企业要远远落后于大型国有企业。

(5)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及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这是由于中小型煤炭企业的性质、收入、待遇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

3 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1)积极利用国家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当年起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减按15%征收所得税。以企业年纳税1亿元人民币进行计算,三年即4500万元人民币。

(2)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对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进行分析,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分为两方面:

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对应用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生产的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折旧率、无息贷款率或减免税费,鼓励企业主动寻求本地科研成果。同时,鼓励企业将本单位科研成果进行推广转化,通过成果转让的方式,增加企业的收入。

二是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固有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吸收,形成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科技成果,进而推动本单位的生产力发展。

(3)由政府科技部门主导,利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基础,建立由政府、科研院所、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同出资入股的形式,建立专业和综合性中试基地。通过此项措施,可解决中小型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研发力量不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过少的问题。

(4)加快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改制,通过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或兼并、或破产、或退出等,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意识和承接能力。通过实施该项措施,可有效解决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人员欠缺的

问题。

(5)重视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支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来,营造创新无大小,人人可创新,事事、时时可创新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6)加强企业管理者创新思维建设。通过利用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等培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训,进而改变创新思维,从领导层面改变科技创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

[2]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S].

篇4

关键词: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建设中经常可见“安全第一”的大型横幅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人类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主体,一切的生产创造都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因此,在生产建设中,人类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时,为了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的如期竣工,需要对生产与安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等特点,使得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展开论述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并论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并着重提出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措施,希望这些措施可以被应用在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中,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工程的顺利完成。

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

尽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一再的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是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未断绝。当前,我国在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和损害着施工职工的安全,同时也给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障碍。具体问题:①设备老化、设备更新滞后:在很多水利工程中发现,由于工程年代太久,工程设施早就老化,加之年久失修,从而给工程的安全生产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②施工职工良莠不齐: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高峰期,全国各地都需要修建水利工程,因此就需要有更多的施工工作者,才能完成众多工程的建设。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紧,因此在职工招工中,很多不懂水利施工的人员也被招募进施工队伍,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也正是由于职工的不专业,给更多职工的人身安全形成威胁。③部分单位为赶工期,放松安全生产的力度:某些单位为了赶在竣工日期前完成工程,不惜放松安全警惕,不论气候天气的影响,日夜兼程的赶工程,从而增加了生产安全的不确定性,同样威胁生产的安全。④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每一个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中,都需要不断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提供足够的安全设备,保障职工的安全。但是某些水利工程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也不强调安全设备的重要性。

2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2.1提高工程及职工的整体安全系数

采用科学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并不断树立全面观和整体观,抓好工程中各个项目、各个施工单位,以及每个项目中的子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管理,尽最大的努力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在工程建设的生产安全基础上,工程的生产也会更加顺利,工程质量也会更有保障。通过加大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程及职工的整体安全系数。

2.2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效能

在工程的安全生产的管理中,通过加大对管理工作的监理力度,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在具体的管理监理中,做到控制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并通过项目分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灵活性,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效能。

3具体措施

上文已经论述了水利工程中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下面将详细探讨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并将此观念深深印刻在施工人员的大脑中。具体做法可以通过现场施工的安全监督,从每一个细节中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设备的应用,保障人员安全。此外,对于工程质量保障上,也要求生产的安全,即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这就需要工程监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水利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把关质检工作,绝不轻易放过工程中的漏洞和瑕疵,从细节保证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

3.2做好预防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预防工作中,首先,最重要的是工程中所有建设者都必须具备强烈的生产安全意识。只有当所有的工程建设者都具备保障安全的思想准备,工程建设者们才会自觉地做好每一项应该做的安全防护工作,因为仅仅靠工程监督部门的提醒是远远不够,危险存在于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只有工程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具备了高度的警惕意识,才能顺利或是更有把握地应对无数隐藏的危险因子。此外,对于水利工程的高层,需要管理层的最高管理者以及工程项目的最高负责人把工程建设的安全预防放在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安全的预防,不要等到事故发生再来善后。

3.3认真落实工程事故责任制

在对安全生产进行了教育宣传、安全监督、安全预防后,还是可以见到事故的发生,因为百密总有一疏,万全总有一失,而当事故发生后,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又该通过什么措施,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将事故影响降低到最小。对此,需要认真落实工程事故责任制。

3.4员工培训

上文第一部分在分析我国当前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时,已经指出了施工职工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尽管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多的是直接招聘施工人员,但是确实也会存在特殊的情况,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到足够的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所以不得不招聘非专业人员。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些不懂水利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才允许其真正上岗施工。相反,如果为了赶工期,直接让非专业施工者做其不会做的工作,将极大地削弱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准,同时,也正是由于职工的不专业,对更多职工的人身安全形成威胁。

希望通过本文对水利工程中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的论述和探讨,可以对我国的水利建设安全管理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军才,雷金波.浅谈安全监管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06).

[2]李林.浅谈新时期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措施[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07).

[3]王海江,牛保国,廉贵臣.郊区汛前水利安全检查工作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2).

篇5

关键词:科技馆 管理运营 问题 现代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进步,逐渐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加大了对科技馆重视和投入。科技馆为科技知识的普及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场所和手段,科技馆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但是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技馆的运营管理存在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科技馆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实现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运营迫在眉睫。

一、科技馆的重要性

科技馆作为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性科教宣传机构,是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教事业的组成部分,科技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公众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宣传科技成就及其重要性。

随着国家政府对于科普工作的重视,科技馆建设如火如荼,各类科技馆不断兴建,科技馆在科学技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引起重视,在科学中心的基础上逐渐的完善和发展形成的科技馆,通过对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改造并不断的兴建具有现代气息科学技术,利用简单有趣的手段和方法向观众介绍科学技术原理,激发观众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启发观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科技馆通过实验活动、展览、交流培训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观众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与前景,从中受到启发,实现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与进步。

二、科技馆管理运营存在的问题

科技馆作为向公众开展并举办科技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科技的普及和发展创新,可以促进人全面发展,目前科技管理运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科技馆的体制与管理运营存在矛盾

科技馆作为向全社会公众开放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公益性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科技馆的运营管理不能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作为目标,要尽可能的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技馆的体制与管理运营存在一定的矛盾,而且有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科技馆的建设,忽视了其管理运营,科技馆越开放,接待的观众越多损坏率就越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制约了科技馆的管理运营。

(二)科技馆运营管理的机制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许多科技馆的建设、改造与管理运营,片面的追求规模和功能齐全,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由于经费不够,配套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管理运营没有特色,不够专业,制约了其功能发挥。科技馆仍然是事业化的运营管理机制,科技馆管理运营的好坏与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联系,接待人数越多,管理运营的经费投入更大,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科技馆的功能主要是进行展览、展示,和观众的交流、互动非常少,科技馆无法很好的满足公众对科技的需求。

(三)科技馆的运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够

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科技馆管理运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馆工作人员既是科技教育工作人员,又是科技馆的运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懂得科技馆展品陈列、保管、维护等工作,还要掌握管理运营技术,会进行市场运作与宣传,了解观众的心理,引导观众进行学习和参与科技活动,对于科技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事业体制基础上,科技馆的管理运营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人员过于固定,无法根据科技发展需求吸纳专业的高素质运营管理人员。

三、提高科技馆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科技馆管理运营理念,推动科技馆管理运营的市场化建设

科技馆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才能发挥科技场馆基础设施的最大用途,实现科技馆功能。在当今经济市场话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必须要更新科技馆管理运营理念,结合经济发展现状,探索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经过不断的创新,从思想上、资金筹集、管理运营手段等进行完善与创新,逐步的实现科技馆的市场化运营管理。但是要注意保证科技馆的公益性,科技馆的社会责任重大,不能就能仅仅把经济效益作为最终追求,要充分重视科技馆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战略性,完成科技馆弘扬科学技术、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二)建立健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鉴于目前科技馆管理运营的现状,必须要完善科技馆管理运营体系,建立健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的公平工作性,并建立和考核机制配套的激励机制,使考核结果与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升职等联系起来,调动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运营,充分发挥出科技馆的功能。

(三)培养与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运营管理人员,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科技馆管理运营人员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才能满足运营管理的需求。科技馆要培养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现代管理运营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科技馆管理运营水平,通过加强科技馆科技工作组织、开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科技馆管理运营的现代化,降低科技馆管理运营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

(四)科技馆管理运营现代化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即使实现科技馆管理运营的现代化,科技馆的公益性也决定了科技馆管理运营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政府要给予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在税收上能够尽量优惠,适当的给予管理运营费补贴,帮助科技馆实现管理运营的现代化。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科技馆管理运营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其正常生存与功能的发挥。必须要通过更新管理运营理念,促进市场化建设,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运营队伍,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提高科技馆的管理运营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市地级 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 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我国对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加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以逐渐提高社会科技服务水平。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利用。进行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能够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内涵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积极利用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用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等活动的重要科研组织和机构,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能够将众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信息进行整合,为科研人员提供较好的信息参考,通过该平台,任何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都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该平台还具有较为明显的载体多样性,运行机制较为新颖,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随着众多发达国家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脚步加快,我国也逐渐认识到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进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为增强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供重要的前提准备条件。区域科技创新能够逐步提高科技管理的效率,而现如今对于区域科技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各个系统建设工作还不够到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信息系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能够对各种科技信息的相互流动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能够成为国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二、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现实情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在实际实施中也越来越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对于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对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涉及到的很多技术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包含的内容还不够充实广泛。我国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对于高水平的研发机构还很缺乏。现代科技的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想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就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各个研发部门的研发水平,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众多的研发机构总体水平还较低,难以真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柱。成立一些国家级的高水平研发机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研发成效。资源共享机制的缺乏是我国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加快平台建设起到了一定负面影响。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提高科技研究人员对于众多研究成果的认知水平,还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众多发达国家在进行保障现代科技资源共享时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法规,而我国由于对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

三、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

第一,建立有效的人才机制。我国在推进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较高。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技术人才支撑机制,是我国在进行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时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人才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了大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才能尽可能地抢占科技的制高点,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加强对于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通过建设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能够真正为人才创新、科技进步提供重要作用,对于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效率。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建设,能够有效突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地位。

第三,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进行相应的引导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设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地方特点,进行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政策,能够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能够为创新服务平台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

第四,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有别于纯粹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吸收、整合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逐步形成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立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资源。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项目事业部[7]独立运行、单项核算的工作模式,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技术服务为手段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创新服务力。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社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创新实力。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经成为现代众多国家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国家聚集众多高端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准备条件。我国对于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我国该项工作起步较晚,对于国家级的高水平研发机构、相对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还比较缺乏,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刘E.浅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5):175-176

[2]邹蓟,杨帆.对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3):246-247

[3]李建花,张红辉.宁波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及完善[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14(9):24-34

[4]李军红.驻马店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 2013(10):55-56

[5]安鹏.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N].科技创新导报, 2015(16):18 15:06:15

篇7

关键词: 乡镇科普工作 现状 落实方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重要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率先在农村开始,的实行,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注及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粮食产量逐年创新高,广大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新时期农村发展的目标。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努力,在越来越强调科技强国的今天,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的提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社会工程。由此可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

这就意味着新时期要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基层乡镇的科普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因此,做好基层科普工作,特别是乡镇科普工作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我们清醒认识的是,因为受一些主客观状况的制约,就当前来看,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农村地区科普工作的进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普意识有待加强。

虽然上级政府机关和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都在强调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科普工作往往被其他工作挤占,工作过程中时效性不够,也就是落实不够。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因为缺乏对于科技兴农的准确认识,其对于科普工作比较漠视,积极性不足,这严重影响了科技兴农的效果。

(二)基层相关机构不稳定。

科普工作本身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才能逐渐显示其工作效果的,但是因为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地区相关的机构建设滞后,技术和设备明显存在不足;尤其是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缺口明显,而且流动性很大,留不住人才且缺乏稳定的体系保障,成为制约基层科普工作的主要问题。

(三)科普设施匮乏,资源共享平台滞后。

突出表现在科普阵地建设滞后,很多地区都没有科技活动中心等专用场地,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科普宣传栏数量少,档次不高,内容更新不及时。部分镇乡和大部分村没有科普活动室、培训室和电教设施,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较慢,科普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四)活动缺乏吸引力。

农民群体需要的是简单、易懂、相对大众化的知识。在科普活动中,抽象的知识讲得太多,严重超出了农民的接受能力,导致他们在了解相关知识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困难,影响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

经费投入不足,活动难以开展,这是很多地区在科普工作进行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科普工作难以正常维系和保障人员稳定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车辆运行和展品维修、更新费用,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不能经常到偏远山区的镇乡、村、学校开展活动,致使想开展的行之有效的大型科普活动因缺乏资金而无力去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想做好乡镇科普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农村科普工作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庞大,任务艰巨。因此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强化科教兴农措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良好风尚。

作为基层负责的相关机关要加强向农民的宣传,力争改变过去把农业理解为传统的利用土地,进行生物性再生产的初级产业认识。通过普及科普知识,使农民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通过创新科技,使土地升值,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业积累和提高调控能力,扩大科技对农业的影响和农业丰产丰收及全民素质提高的透明度,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生态农业、规模农业、效益农业和精致农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向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在进行初级产业开发的同时,努力发展最终产业,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进而转化为市场优势。

(二)增加投入,完善科普保障体系。

目前,农村科普工作相对比较薄弱,要搭建社会化的科普服务平台并使其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除科普队伍的建设外,资金短缺、硬件不足成为最大“瓶颈”。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将科普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的投入比例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集成资源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公室、交通宣传工具,加大乡村科普活动室的经费投入,为农村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完善措施,鼓励科普工作的推进。

篇8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篇9

关键词 林地补充;重要性;途径;保障措施;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197-01

根据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的大方针,把握好林地资源永续利用的主线,实行林地资产化管理,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补充林地,使林地的补充工作既能符合彭阳县林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又能为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从而顺利实现林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更好地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1-3]。因此,补充林地势在必行,其是促进区域生态文明,推动彭阳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1 林地补充的重要性

1.1 补充林地是林业永续发展的前提

彭阳县现有林地既要承担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的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任务,林业要永续发展,必须做好补充林地工作,做到占补平衡或是补大于占,才谈得上发展林业。

1.2 补充林地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只解决了林业经营的体制制约问题,并未解决林业后续发展的问题。权是依附于地而存在的,要不断补充林地,才能有力地巩固林权。

1.3 补充林地是实践“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要保障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沙固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发展林业有利于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补充林地有利于“生态立县”战略的稳步实施,可以满足社会对生态多样化的需求。

2 林地补充的主要途径

从近几年彭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及林业发展情况分析,林地补充主要是“林”的形式,有退耕还林、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林、新发展经济林、城镇景观林和通道防护林等。

2.1 退耕还林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坡度分级调查结果,全县还有坡度大于25°的耕地65 781.80 hm2实行退耕还林。因此,规划期内可增加林地面积约3 214.08 hm2。

2.2 生态移民

全县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的北部山区、水库淹没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生态移民迁出区共有7 600 hm2土地,可用于生态林业建设。

2.3 经济林建设

在红茹河流域、孟塬、刘塬以及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区域发展经济林13 333.33 hm2,这部分增加的林地面积可归为商品林建设范围。

2.4 城镇林业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增加了生态绿地,同时也发展了城市林地,其次村庄绿化是城镇绿化的延伸,美化家园的重要内容,也应纳入城镇林业建设范围。

2.5 通道防护林

2011—2020年全县新、改建公路里程达到1 042 km,纳入通道防护林带建设。

3 林地补充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宣传,提高林地补充重要性的认识

林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必须大力宣传《实施条例》《森林法》《宁夏林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深入开展国土、生态、环境、资源等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林地补充的重要性[4-7]。

3.2 加强队伍建设

林地补充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县、乡2级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一是要健全林政机构,如森林派出所、基层林业工作站等,加强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制度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林地补充工作稳步、健康推进[4-7]。

3.3 加强领导,健全管理制度

领导是林地补充规划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要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使林地补充规划顺利实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4-7]。

3.4 强化技术支撑,提高林地补充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完善林地地籍管理制度,动态监测林地占补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违规行为。利用数字影像信息技术,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内容为林地补充管理与动态监测,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4-7]。

3.5 规范规划修订,健全规划管理体系

林地补充规划编制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精心组织实施。应严格按规划要求补充林地,确保林地补充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可在林地补充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制定实施细则。

3.6 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

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规划运作实施体系,要依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土管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确保林地补充规划有章可循[4-7]。

3.7 加强林地林权管理

对新补充的林地,应认真组织林地林权的实地勘界,明确林地林木性质和权属,统一确权发放林权证,做到图、文、表一致,人、地、证相符[4-7]。

3.8 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林地补充资金投入

林地补充工作涉及执法管理体系、生态林工程建设体系、商品林工程建设体系等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保障林地补充所需的经费,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4 参考文献

[1] 彭扬,丁党生.林业在建设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社会中问题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0(5):55-59.

[2] 黄建民.浅论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J].绿色科技,2010(10):112-113.

[3] 陈功苗.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浙江林业,2010(9):12-13.

[4] 廖建伟,叶慧群,胡则良,等.遂昌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J].绿色科技,2011(6):108-109.

[5] 周文学.彭阳县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保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28,230.

篇10

关键词:林业建设;林业技术;发展;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明显的体现。通过建设林业,不仅能够为社会发展供应充足的林业资源,还能在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挥林业的生态安全保护作用。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干旱、荒漠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生产活动,并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林业建设的紧迫性日益得到凸显。

随着国家对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和鼓励,近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林业建设逐渐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果。林业技术发展作为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林业产业实施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林业技术发展的现实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林业技术,促进我国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的林业发展水平[1]。

1 我国林业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缺乏

国家对于林业建设发展的重视不断提升,为了加强林业产业的建设,发挥其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然而大部分的资金往往只是被用于林木栽培和林业管理等方面,林业建设中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林业作业环境相对艰苦,林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高素质人才流失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林业建设管理的不足,林区工作人员职业素质良莠不齐,极大影响着林区建设。

1.2 林业技术发展意识不强

受传统林业发展建设观念的影响,在林业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多数作业和管理工作都依赖于人力,这种落后的管理建设方式不但增加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成本,也制约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先进的林业技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林区作业的效率,并保证林业建设质量,解放大量劳动力。但在许多林区,管理人员观念落后,林业技术发展的意识尚未形成,依旧沿用着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作业程序,这反过来也制约着现代林业技术的发展。

1.3 林业技术发展的创新度不足

林业技术的发展源自于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然而,在我国目前现阶段,林业发展的多项技术来源于技术的引进,林业技术自主研发的意识不足,创新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脚步。林业技术的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信息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实现创新型的林业技术,推动林业建设和发展。但是许多林区工作人员往往缺少自主创新的意识,在建设模式和具体的实施方式上依赖于现有的技术形式,却忽略了一些林业技术对于林区的不适用性,进而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提高林区建设的维护成本[2]。

2 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2.1 宏观方面

林业技术发展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随着生物科学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硕果,物种资源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优化和改善,在这一背景下,林业建设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巨大提升。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林业技术的发展能够提升相应树种的成活率,改善当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现象。

2.2 微观方面

林业技术则可以通过提高林业企业的综合效益,提升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实现。发展林业技术是推动林业产业市场化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林业技术装备作为林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现代化的林业建设和衡量林业现代化发展程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3 促进林业技术发展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业技术发展,应当在充分认识林业技术在林业建设中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林业技术发展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提升策略。首先,应当开展林业技术的普及和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建立林业科技示范点,分发提供林业科技刊物等形式,提升林区建设参与者的林业技术发展意识。其次,还要尽快完善林业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补贴激励的方式,积极鼓励林区工作人员,并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最后,应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将林业技术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出适应于当地林业发展的高效林业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