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民族特色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民族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文化的民族特色

篇1

关键词:恩施;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经济开发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91-02

1 恩施民族特色饮食经济现状

(1)恩施民族特色饮食的特点。

恩施的清江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原生的饮食结构、饮食风味、食物储存烹饪方式等受到的外部影响较少。因此保存了丰富的原生态饮食文化。就饮食结构而言恩施少数民族以玉米、红薯、土豆、荞麦、小米、高粱等粗粮为主食。他们善于将粗粮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点心,如将苞谷面发酵后,用桐树叶包裹蒸熟,制成带有浓郁桐叶味的“桐树粑粑”。善于熏制腊味食品,如用松柏枝加核桃壳、花生壳、桔子皮等柴草料进行烟熏烘烤出的“土家腊肉”,它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就饮食风味而言恩施少数民族嗜食酸辣,在他们那里,几乎各种蔬菜都可制成酸菜,如酸青菜、酸萝卜、酸洋姜等,成品酸脆爽口。恩施少数民族常将辣椒做主料食用,而不是做调配料。他们习惯用鲜红辣椒为原料,切开半边去籽,配以糯米粉或苞谷粉,拌以食盐,入坛封存一段时间,即可随时食用,因配料不同称为“糯米酸辣子”或“苞谷酸辣子”在莱肴中大量使用辣椒、花椒和特有的山胡椒,使菜肴具备而是麻、辣、香兼备的独特的复合味。

(2)恩施民族特色饮食的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恩施市餐饮业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完全市场经济的转变,涌现出了帅巴人、汇食街、巴蔓子等一批综合性的特色餐馆酒楼,推出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菜肴,推出富硒茶酥、瓜汁葛粉冻、土家老腊肉等为主打的特色菜肴,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恩施州烹饪协会的带领下,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地方菜的制作;开展活动,推动地方民族特色菜点的发展。如2003年建州20年时,举办全州烹饪大赛;与多家单位联合,开展恩施“十大名吃”评选活动;两次组织参加湖北省烹饪大赛;2005年出版发行的《硒都佳肴》一书等。

不少在外的恩施人还将这些特色食品推向山外。具有土家特色的土掉渣烧饼打入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大中城市,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些行动,不仅展示了恩施民族特色名菜名点。扩大了这些特色菜点的知名度,更是让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交流,推动了这些名菜名点的发展。

(3)恩施民族特色饮食存在的不足。

虽然行业发展迅猛,但必须要看清的是,目前恩施市餐饮企业发展的软件投入和基础条件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和重点。就目前现状来看,恩施市民族饮食业有资源优势却没有产业优势,小店面占多,真正上规模的骨干企业还是较少,散兵游勇形不成合力。而且这些多是传统经营,部分菜品制作过于陈旧,创新不够,不太符合当今的口味趋势,真正可以和国际接轨的更少。本土餐饮开发不够,品种单一,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恩施菜肴向外推介。

2 恩施民族特色饮食经济开发的可行性

(1)民族饮食风味独特资源丰富。

恩施民族饮食以张关合渣、土家油茶汤等为代表。其中的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1992年,“来凤县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茶文化节,博得“来风名茶传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赞誉。韩国代表团称赞土家族油茶汤“是中国茶文化一绝。”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族油茶汤提炼、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鹤茶、泡儿茶、油茶汤、鸡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式茶道。在2005年中国茶叶协会主办的中国富硒茶文化节上,幽雅卓绝的“四道茶”茶道茶艺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使得油茶汤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

(2)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

鄂西地区是我国早期人类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鄂西人民依据清江流域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同时,由于这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也使得这里保存了丰富的原生态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及开发利用的价值。恩施民族特色饮食的深度开发可将这种原生态独特的文化底蕴渗透其中,赋予其文化特色。使客人在饮食上获得一种人文深度体验,感到自己饮食层次的上升。

(3)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潜力。

随着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恩施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承中启西的交接地带,恩施还能享受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双重政策优惠,

将极大的刺激恩施的经济发展,各项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便利,各种客观条件的进一步完善,大大地改善恩施进出的条件,使我们看到了恩施更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保证当地人民日常服务的同时,拓展服务范围。通过与文化,旅游,农副等各个产业的密切联系,实时推出一系列富含民族特色的产品,进一步推进恩施经济的发展。

3 恩施民族特色饮食经济开发的策略

(1)利用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

在现有恩施市餐饮市场的基础上,培育扶植恩施市名牌,挖掘、恢复、振兴恩施市餐饮老字号。特色餐饮。一定要符合当前流行趋势,让本地人倍感亲切,让外地人尝到新鲜,其原材料、加工技艺及色、形、味都要具有独特性,而这些特性在不同时期,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还要不断进行移植和提升。才能够真正适应市场的需要。有关部门应该因势利导予以足够重视,有效地组织、指导、帮助当地和有关业主进一步加强研究整理。创新开发,做好品牌打造和推介工作,使品牌特色更加突出,品质更加稳定,影响更加扩大,将其培植成恩施州叫得响亮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并组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来加快对传统特色饮食的挖掘,整理,保护,创新,形成老菜新做,赋予民族饮食更多的时代韵味。

(2)提高饮食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

饮食经济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通过发展饮食带动文化,旅游,农副等产业,而恩施的丰富资源也可以有效的促进饮食经济的发展。例如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依托政府的横向和纵向公关,结合独特的民族节日“过赶年”、“闹元宵”、“牛王节”、“女儿会”举办民族饮食文化节或民族食品制作大赛;旅行社或旅游产品结合共同对外推广,推出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产品;结合当地丰富特色资源。开发地方食品、药膳保健食品、饮料等餐饮业的延伸产品或深加工食品,如推出特有的药膳保健火锅,野生食用植物干货,野生水果饮料,腊鱼腊肉食品。特色粮食酒等。

篇2

关键词:茶艺教学;表演;背景音乐;选择;融合

茶艺是一种艺术形式,源于唐代的灿烂文化,通过宋、明、清几代的历史发展,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它融茶艺术、饮酒艺术、表演艺术、环境艺术和音乐艺术为一体。茶艺表演是将茶性特点、冲泡技艺、审评要求、茶艺礼仪等艺术化、形象化的基础上,由茶艺表演者营造出优雅和谐的品茶环境和氛围,使饮茶、观赏的人在欣赏、品饮过程中享受茶艺之美,感受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乃至领悟人生哲理。作为一名茶艺专业的音乐老师,笔者深知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文化品位的提高,在茶艺表演中,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不同民族、茶类、主题的茶艺表演形式都有所不同,选取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也应不同。在茶艺专业茶艺表演的教学当中,应该更加具体透彻地给学生分析,让学生知道该艺术是包含了茶的茶性特征、冲泡特点、表演流程和地方文化风俗特点以及茶艺主题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如何结合茶艺表演和音乐艺术之美,合理选择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才能更好地营造出茶艺表演及品饮环境和氛围是笔者探者的重点。

一、茶艺表演和音乐的个性与融合

1.茶艺表演的基本内涵

大众理解的茶艺表演是以茶道文化与美学内容为基础,并以茶叶的冲泡及品饮过程作为艺术表演的载体,同时将音乐、演艺、书法、绘画、文学、服饰、场景等各个细节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茶艺表演是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度的茶道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同样是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产物。饮茶仪式可以使饮茶在优雅和安静的环境中冥想,享受茶礼的美,静悟茶的精髓。茶艺表演源自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具有历史深度,也同样是一种大众文化,具有广度。据有关文献记载,魏晋思想奔腾时期就出现了茶艺表演的雏形。隋唐文化绽放时期,茶艺表演日渐成熟。明清文化集中时期,茶艺表演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和各地民风民俗之中,并成为了一种历史积淀。虽然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文献记载中并未出现“茶艺”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茶艺”的称法才被引入,逐步形成了程序化、步骤化的茶艺表演。

2.音乐的基本内涵

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涵盖了器乐、声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独立的个性,是创作者当时全部感受的载体。在音乐艺术中存在著名的两分法的论断:特殊与非特殊内涵,属于音乐艺术内涵理论的基础论据。两分法的“特殊”和“非特殊”表示“专有”和“非专有”,相比较而言,后一组容易产生“非独有”与“独有”等歧义。在当代艺术表演艺术中,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它有一种传达情感、艺术结构、营造气氛的场景等功能。

3.茶艺、音乐艺术层面的多样化融合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表演形式多样、民族风情不同,民俗茶艺表演也各具特色。近年来,茶艺表演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各地代表的民俗茶艺纷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如北京盖碗茶、潮汕功夫茶、四川掺茶、白族三道茶、藏族酥油茶、广西六堡茶等,这些全国各地的茶艺表演结合当地特色的音乐涌现出浓郁的民族风味,充分体现了我国多民族的特色与幅员辽阔的地域风情。因而,在特色少数民族茶艺艺术展现中,不仅要讲究冲泡技艺、品饮艺术、服饰细节、布景等,还应选择能灵活运用代表着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更加全面化地展现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饮茶习惯。例如,在云南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中,茶艺师不仅要展示冲泡茶的技巧,炮制热茶还需要用特色土陶茶具,这样能够丰富茶艺表演的民族意义。

4.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类型和特点

(1)中国古典名曲。传统中国的古典名曲大多采用洞箫、琵琶、古琴、古筝、二胡等音乐,通过独奏或者是合奏来表现的。而这其中古典名曲所体现的情感是委婉却又缠绵、细致真切、感情细腻的。所以,在当代茶艺表演中结合古典名曲,恰恰能促使茶客快速融入品茶道氛围中,心旷神怡,纵身道法自然。同时,在古典名曲中,尤以反映高山流水之音、登高思乡之情、月下朦胧和禽鸟之声的曲目可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正如反映望月之情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月儿高》《关山月》《彩云追月》《霓裳曲》《汉宫秋月》《灯月交辉》以及《秋胡月夜》等。这些传统音乐能够让品茶客如临其境,在观赏湖光月色之美时,欣赏茶道、茶艺表演之美。《幽谷清风》《潇湘水云》《汇流》及《流水》等汲取大自然山水之美的曲调,给茶客带来自然和谐之美,焕发了品茶客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拜与赞美之情,从而引发对茶、对茶艺表演的关注。汇聚念情、念亲的《阳关三叠》《远方的思念》《情乡行》《塞上曲》等,将其置为背景音乐,真真切切地将茶客与茶之间建立起细腻深厚的情感。《平沙落雁》《鹧鸪飞》《空山鸟语》及《海青拿天鹅》等表现自然鸟兽的传统音乐。能够让茶客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震撼美,让茶客进入茶道自然,更好融入茶的世界。(2)近代作曲家所谱写的背景音乐。不同于古典名曲的和谐柔美,《闲情听茶》《桂花龙井》《茶雨》及《听壶》等近代名家创作的音乐则富有意境,这些都是近代作曲家们专为品茶、茶艺表演而创作的背景音乐。在茶客品茶时,伴随这些独具意境的音乐,能够将茶客嘈杂的心带入茶的优美意境内,让茶客纵情感受到茶文化的精髓。

二、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

1.根据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茶性来选择

茶艺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使得我们必须根据要表演的茶类及茶性来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我国是茶业大国,目前有白茶、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及其他再加工茶,种类繁多。茶的种类不同,它所涉及的冲泡技艺及表演艺术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上所述,不同的茶类因其茶性不同,它的外形、香气、滋味、加工、冲泡、品饮方式等都各不相同,在进行茶艺表演时,明确要由所要传达的茶性来匹配对应的乐曲。例如,绿茶的加工方式、冲泡程序相对较为简单,茶香清淡、茶汤滋味鲜爽、颜色淡雅,根据茶性应选择较素雅、简洁、悠扬的乐曲,因为竖琴、古筝、竹笛等传统乐器,这些乐器在模仿清澈、绵长的水流声上比较突出。所以茶艺表演者可以选择古筝或笛子演奏的乐曲结合绿茶茶艺表演。乌龙茶制作工艺繁琐,茶汤香气馥郁醇厚,茶性沉重浓厚,茶艺冲泡及表演程序复杂,所以其背景音乐应该是以舒缓柔和而又情感饱满的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如古琴、洞箫等,从而突出乌龙茶的茶性特点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红茶相比较其他茶叶茶性具有冷艳、高贵的特点,更有茶中之梅的美誉,可以选择与梅花、寒冬等气质相近的乐曲作为红茶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茶艺专业教师在茶艺表演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根据茶叶的冲泡方法,并在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如何选择运用背景音乐,将乐曲与茶叶独特的气质进行糅合,达到渲染气氛,彰显茶艺表演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气质。

2.各民族风俗与茶艺表演所需背景音乐的有效融合

我国是茶叶、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各个民族的茶俗及表演方式风格迥异,时间与空间共同积淀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现阶段,国家鼓励发扬民族文化,各代表少数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也逐渐兴起和传播,成为茶艺表演的特色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茶艺表演很好地结合了本民族的民俗及歌舞艺术,如藏族的酥油茶、傣族的竹筒茶、广西的龙虎斗、白族的三道茶等都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在其茶艺表演中多数表演要求环境、服饰、道具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因此所运用的背景音乐也必须能够表现出其民族民俗特点,才可以充分发扬该民族的传统茶俗文化。例如傣族的竹筒茶,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云南傣族特色的乐器演奏的乐曲,例如葫芦丝、巴乌等演奏的《欢乐的巴乌》《竹楼情歌》等。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对茶艺动作及表演氛围进行了美的衬托与渲染,在茶艺表演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民俗茶俗文化,选择当地民族乐器乐曲及民谣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也可与当地特色舞蹈进行节奏配合,使茶艺表演精彩更具有特色。

3.根据茶艺表演的主题来选择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方都推出当地最具特色、主题鲜明的茶艺表演。目前茶艺表演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设计新颖,主题各不相同。而茶艺表演的主题就是寄情于茶,让茶作为一种有效载体来表达其中细腻的感情。创作者们可以根据不同茶类的表演程序及茶性特点,让茶艺表演可以有更多的主题选择。正如写作文一样,可以有表达励志、亲情、学习、互现帮助等正能量主题。例如笔者学校2016年茶艺参赛作品:潮汕功夫茶情思——《守望与归盼》这一主题茶艺,是以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流程为表演主体,描述了忙于生计的子女在外努力拼搏与家中老父母的守望,通过一杯功夫茶,表达了儿女的思乡之情,家中老父母的思念、支持与期盼。那么前面温洗器具、赏茶、纳茶、洗茶泡茶部分的背景音乐是选择了一首比较安静的古琴,古琴音色厚重、幽静,古朴,能够很好地叙述出子女在外打拼的努力、辛苦和思乡之情,以及家中老父母对子女默默的守望与支持。而在茶艺表演的分茶、献茶与结束部分,笔者选择一首古筝与多种乐器合奏的感人曲子,把表演及主题推向,表达了子女及老父母的相思之情,渲染现场气氛。主题茶艺合理选择背景音乐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它必须结合前文3点的所有内容,再赋予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最后再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是比较需要技巧性。茶艺专业教师应该在上课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当前,我国常见的茶艺表演多以重冲泡动作、轻背景音为主,以致很多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茶艺表演都使用了一样的背景音乐,造成了欣赏、品饮者的审美疲劳,从而削弱了对茶艺表演动作的直观感受,无法纵身其中。所以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考验着茶艺专业的教师、学生和茶艺爱好者的智慧。为满足欣赏者对茶文化的精神追求,茶艺文化的教学人员、创作传播人员务必要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解析,与茶艺表演相糅合,更深层次地表现出茶艺表演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许远伟.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6(4).

[2]胥佳.浅谈农村茶艺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及审美[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

[3]陈力群,郭威.茶艺表演阐微[J].艺苑,2014(2).

[4]刘钟瑞.浅谈茶艺表演中的技艺和气质[J].农业考古,2006(2).

[5]刘盛龙.感悟茶艺表演[J].农业考古,2004(2).

[6]张明行.帝国茶苑举办中国茶艺表演洋观众齐鼓掌谢幕场面感人[J].农业考古,2004(4).

篇3

1.1地域性。采茶健身操是我国茶文化艺术的最高体现,其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体育形式,是茶文化的产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体育运动。采茶健身操是在吸收了当地民间特色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融合了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体育活动。因而,采茶健身操的地域色彩尤为鲜明。一方面,茶文化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其不可避免地会通过采茶健身操体现出来。不同区域的采茶健身操也有所不同,无论是舞步动作,还是身形舞姿均有微妙变化。另一方面,采茶健身操部分动作设定源自于少数民族舞蹈精华,其中的甩袖、移步、单扇等动作均是融合了少数民族舞蹈特色而创设出来的。而不同民族的舞蹈特色也是有所差异的,江西赣南采茶健身操与广东客家采茶健身操的表演就略有不同,其所彰显的文化特色都被打上了地域烙印。1.2艺术性。采茶健身操是茶文化艺术的核心,上下起跳、左右移步、前后抬腿之间的一举一动都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作为从茶文化中脱离出来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其是茶文化艺术的精华。因而,采茶健身操在形成过程中,就被赋予了浓厚的艺术韵味。其在茶文化美学元素的熏陶下,潜移默化中沾染上了茶文化的艺术气息。采茶健身操的动作是以茶文化中的美学因子为指导而设定的,其舞步舞姿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茶文化艺术特色。采茶健身操是艺术与体育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其自身就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味,融入了少数民族舞蹈动作与特色的采茶健身操的伸手、跃起、转身等动作于一颦一眉中氤氲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美感。同时,采茶健身操的表演者大多是身着当地特色服装,异域风情浓厚的舞蹈服装将采茶健身操的健美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1.3文化性。茶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年的演变中,深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茶文化意蕴愈发深刻,其所寄寓的文化意味不言而喻。而在茶文化与茶事活动基础上生发出来的采茶健身操,其文化积淀也是异常深厚的。采茶健身操是以茶文化为思想导向,以茶事活动为选材对象而创设出来的,其舞步动作的设置与编创都浸润着一定的文化特性。此外,采茶健身操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其也是民间文化的集大成者,夸张的舞步动作是艺术家们思想情感的表达,独特的身形变换是民间文化舞蹈艺术魅力的展现,而采茶健身操的文化特性也在活泼的舞蹈动作中被诠释得愈发明亮耀眼。再者,采茶健身操是以展现人的魅力及重视人的价值为精神内核,其将人体力量以一种美化的形式凸现出来,折射出灿烂的人文之光,也进一步阐述了其深沉的文化内涵。

2新课程视阙下采茶健身操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问题

2.1采茶健身操的不够浓厚。采茶健身操继茶文化元素之后被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但由于高校的茶文化氛围淡薄,上至老师下至学生对于茶文化的态度异常冷漠淡然。所以,采茶健身操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的尴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程一直是作为文化课程的陪衬而存在,在师生的心中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因而,采茶健身操也是如此,其对于师生而言不过是一种体育活动,跳与不跳、学与不学、会与不会也没有什么关系。此外,高校学生比较偏向的体育活动大多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而喜欢采茶健身操的学生实在是寥寥无几,大多学生不了解茶文化,也无意于采茶健身操。同时,教师也没有做好相关的采茶健身操宣传工作,使得学生陷入了对其的一种偏见中,认为民族特色浓厚的采茶健身操晦涩难学。2.2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专业教师指导。采茶健身操是在民间艺术舞蹈与茶事活动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体育舞蹈,其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化色彩,又带有浓厚的茶文化气息。因而,普通的体育教师难以将采茶健身操的健美之质阐释出来。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采茶健身操简单地教授给学生,并没有对其课程内容进行升华性讲解,并且其对于采茶健身操舞蹈动作的研究也不深入,对于一些不熟悉的舞步舞姿是凭自己的直觉印象一带而过,并不细化研究也不会主动与人探讨,进而导致学生所学到的采茶健身操舞步动作存在不规范之处。另外,采茶健身操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活动形式,教师却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授课。然而,散发着浓厚民族特色的采茶健身操与高校旧有的体育课程模式不相符合,也淡化了采茶健身操的闪光点。2.3系统科学采茶健身操教学体系的缺失。采茶健身操作为一股新鲜血液被注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其隽永的文化艺术内涵将能极大地弥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缺陷。然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采茶健身操课程体系并不完善,与之相应的采茶健身操新课程体系也尚未完全建立。高校实行一刀切式的采茶健身操课程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舞蹈功底,凡是选择采茶健身操这一课程的学生不分基础,进行学,进而导致了某些舞蹈功底比较好的学生一学就会,而某些缺乏舞蹈功底的学生则要耗费大力气才能勉强学会,既埋没了“好学生”的潜质又增加了“差学生”的负担。同时,采茶健身操整体的课程规划存在不合理之处,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都是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而每一门课程都有固定的人数限制,一旦所开设课程的学生人数没有达到规定的数目,那么该课程将会被取消,也就意味着如果选择采茶健身操的学生较少,那么该课程则会被无条件取消,所以采茶健身操课程也最终会沦为“一纸空文”。

3解决新课程视阙下采茶健身操在高校体育中应用问题的对策

3.1以茶文化为契机在高校掀起采茶健身操的热浪。采茶健身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元素,被注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犹如一抹阳光射透了狭小幽暗的高校体育文化之窗,为其带来了一丝朝气。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高校体育课程应该以茶文化为契机,以采茶健身操为手段,在全校范围内造起一股迅猛的采茶健身操之势。首先,加强茶文化在高校的影响力,将茶文化渗透到文化、艺术以及体育课程的方方面面,从而为营造良好采茶健身操学习氛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石。其次,师生应该牢固树立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摆正体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重视采茶健身操的传承,从而促进其在高校的推广学习。而后,师生也应该做好对采茶健身操的宣传普及工作,深化学生对于茶文化以及采茶健身操的了解与认知,增加其对于采茶健身操的学习兴趣。3.2引入专业指导教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历史上的一个发展里程碑,其对于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而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高校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文体活动,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在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指导的情况下,对采茶健身操课程安排进行合理设置,实行室内理论课与室外实践课通行的模式,促进学生对于采茶健身操的了解。继而,高校应该积极引入优秀的采茶健身操人才,对学生辅以专业指导,以标准的动作和专业的舞步将采茶健身操的魅力尽现于此,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教师也应该积极走出去向优秀的采茶健身操艺术家学习,就疑问之处主动向其探讨,以不断纠正其舞姿动作。总之,高校应该全面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规范教学体系,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采取室内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采茶健身操知识的认知,合理设置课程,为采茶健身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3构建科学合理的采茶健身操教学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越来越迅猛,应试教育阴霾笼罩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也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以采茶健身操为辅助力量尽快构建起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以采茶健身操课程的开设为着手点,对其进行系统化设立。根据学生的舞蹈功底以及接受认知能力,分别开设基础班与强化班以及进阶班,培养不同方向的采茶健身操人才,既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又不埋没优质学生。另外,高校应该对其体育课程制度进行合理调整,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增设采茶健身操课程,而不是纯粹地根据所选人数来决定课程是否开设。采茶健身操开设目的是以宣扬茶文化为主,以另一种视角拓宽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度,从而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升采茶健身操在高校体育中的影响力。

作者:杨玲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体育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朱瑛.试论高校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J].福建体育科技,2004(4):37-38.

[2]杨艳莉.采茶健身操的创编及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以赣南教育学院为例[D].赣南师范学院.2013.

[3]袁彬在高等院校推广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4):51.

篇4

__的旅游景点多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这就给留守在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为此,__县妇联把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认识到,抓旅游业就是抓经济,抓旅游业就是抓就业。如何借助生态文化旅游促进少数民族妇女发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丰富__生态文化旅游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

一、__县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中的现状

__县旅游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神奇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千年土司文化、茶文化、傩文化、蛊术文化、酉水号子等人文资源得到了挖掘,中南第一奇峡——坐龙峡、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等自然景观得到了开发,__旅游已经成为湘西旅游的一个亮点。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__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20__年,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3278人,占旅游从业总人数的89%,生态文化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她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能歌善舞,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底蕴

__县有原始的神秘的民俗风情。土家族和苗族人热爱生活,能歌善舞。土家族的民族节日有社巴节、跳马节,苗族有四月八、赶秋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通常要举办一些活动,表演吃瓷碗、上刀山、踩铧口、对山歌等富有神秘色彩的节目。__的茶文化始于东汉,自唐朝以后成为历代朝廷贡品,__人无论红白喜事都要离不开茶,民族节日中也要唱茶歌、贴茶联、撰茶诗。每年茶叶节都要举办茶王斗茶会,其中炒茶能手以女性居多,最为出名的便是青云山的女儿茶。在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自发成立了摆手舞队、苗鼓队,逢节庆和丰收就聚集到一起表演庆祝,吸引了许多外来客人的观看和参与,增加了生态文化旅游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茶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散落在村村寨寨,十分分散,且受时空的限制。

(二)心灵手巧,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旅游经济的兴起,能剌激和带动旅游产品,不同地域资源的差异性给__丰富的旅游商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心灵手巧的土家族妇女喜欢织西兰卡普(织锦),吹咚咚喹,织竹背篓;苗族妇女喜欢织花带,绣花布,打银器,但是这些多元化的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没有构成旅游产品体系,还是以家庭手工艺作坊为主,零星地背到集市去卖。缺少用企业精加工、精包装的理念来开发这些富有地方民族色彩的产品。

(三)勤劳聪慧,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带动了旅游休闲业的发展

__的生态文化旅游以“走进自然”为主题,以“绿色、生态、休闲”为卖点。一些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借助景区周边的地域优势,开办了“农家乐”餐馆和家庭旅馆,突出民族色彩的吊脚楼和石板路,以及土家苗家特色风味的饮食吸引了外来游客,为当地农村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让更多的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热衷于开办“农家乐”。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接待和服务培训,据调查,这些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乐”餐馆和旅馆接待能力差,环境、卫生、安全等服务质量达不到旅游接待的要求,跟不上旅游市场的需要。

二、__县农村妇女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中的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__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中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与现代旅游不相符合或落后的地方,归纳于以下几点:

(一)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__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大部分文化层次偏低,加上受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对自身社会角色及责任的深度认知不够,在家庭中扮演着从属的角色,依附思想严重。只是为了赚几个小钱贴补家用才参与到旅游经济中来。面对机遇,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敢创业,创大业的意识。

(二)民族特色的产品开发利用不够

截止目前,__县旅游没有出现精加工、精包装的民族旅游产品,出现到旅游市场上的只是农户利用休闲时间制作的手工艺品,逢节赶集才拿到市场上去卖。缺少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民族旅游产品,形成不了大的旅游产品市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经济需要。

(三)接待设施、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完善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缺少参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意识,对旅游潜在的巨大利润认识不够,没有尝到旅游产业带来的甜头。她们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表演,只是为了节庆或丰收季节自娱自乐,免费送给游客们观赏,没有形成专门的旅游区表演团队。在餐饮住宿接待方面更是跟不上市场的需要,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不懂得如何去打理旅馆,搞好服务;如何抓住旅客的胃口,打造“农家乐”品牌,所有的服务还停留在原始的待客方式上。

三、妇联组织积极引导农村少数民族参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如何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农村妇女的致富技能,倡导新生活,树立新风尚,以适应生态文化旅游,在__旅游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给__县各级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技能培训、整合资源、活动创建三个方面来引导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参与到生态旅游产业中来,把握好生态文化旅游这块新的致富领域,使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成为__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主力军。

(一)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技能培训

__县妇联要以提高农村广大妇女综合素质和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为着力点,以技能、素质等培训为切入点,积极组织妇联干部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掌握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状况,了解她们对旅游业中致富技能的需求;协调扶贫开发、

劳动、就业等部门资金,联合开办苗绣、宾馆服务、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班;有计划地对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进行文化、__历史及茶文化、民族文化等知识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妇女,为其提供开办“农家乐”餐馆、民族手工艺作坊等追踪服务。(二)整合资源,挖掘民族特色的人文资源

要借助旅游业“行、住、食、游、购、娱”六大服务,找准__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定位,突出民族特色,打造生态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点。

一是开办“农家乐”家庭宾馆。景区周边的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可利用地域优势、民居特色、民俗特色等开办家庭餐馆,做一些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可口饭菜,引导参与到农家生活互动,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有趣的餐饮住宿环境,以此来获取致富的门路。

二是利用少数民族节日,举办有民族风情的活动。土家族和苗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可以村妇代会为单位,成立民族表演团队。在游客游玩累了以后,为他们提供一个环境幽雅、典致的场所休息,为他们表演土家摆手舞、茅古斯、拦门迎亲、禾撮尼嘎等,苗族鼓舞、上刀山、踩铧口、赶秋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台节目,以解除旅途劳累。

三是开发民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一个地方的品牌,也是推介地方特色的一个窗口。__存在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很多,如苗族的苗绣、花带、银器、蜡染,土家族的织绵,乐器咚咚喹、竹背篓等,都具有旅游产品的开发价值。这些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政府和各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做大做强民族手工艺作坊,打造出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旅游产品市场。

(三)以文明创建活动促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和谐的旅游业中求发展

篇5

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我国就已经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学,茶也不再只是作为饮品的范畴,而是融入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茶文化的因素,茶叶包装应追求设计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商品的文化审美性,满足消费者精神方面的需求,达到包装的艺术性和商品的商业性统一。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就是茶包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正是茶叶包装中“意”之所在。

茶叶包装中“意”的分析

茶叶包装多以峰峦叠起、参天古树、溪涧峡谷为主要素材,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些都是一种对“意”的表现。中国茶文化融入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讲究茶崇尚自然和修身养性的哲学思想。因此,我认为茶叶包装中的“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自然”:自然之道;二是“隐逸”:虚实恬淡、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

自然之道 所谓“自然之道”,即自然而然也。自然从人类出现之后,就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画种如风景画、静物画、山水画等都以美的自然景物和对象来描绘;许多工艺品的造型及其装饰纹饰也都以自然形态为主题,自然美是美的基本形态之一。茶叶源于青山绿水之中,吸收天地灵气。茶的天然性质,决定了人们发现它、享受它。正因为这样,作为茶叶这一特殊商品的包装,更应体现文化内涵。茶是最契合自然之物,它有悠久的历史,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岁月的长河中茶的清香和高雅与中华文化相结融合。如大多数茶叶包装,其画面上都向我们展示着苍翠的群山、嫩绿的茶叶,包装中渗透着原始和自然的气息,其茶越发显得天然和幽香。

隐逸品性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崇尚“自然”的理念,产生淡泊超逸的心志,这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同时也充分显示了茶文化有着虚静恬淡的本性。古代隐逸之士把素朴致远的山水田园看作是生存之理想空间,把自在逍遥的隐逸生活看作是达到精神澄明的途径。这是在老庄恬淡、顺其自然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老子在《老子・道篇》中就曾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人和自然看成是统一的整体,正是这样开启了隐逸文化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这与茶文化传达的超然脱俗的意境正好吻合。茶叶包装中的隐逸文化虽然是在道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融合了其他文化的思想精华,如禅宗的“禅茶一味”。如崂山绿茶包装设计中,主要体现出茶不仅是解渴,更可使人心沉静。

茶叶包装中茶文化“意”的表现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茶带给人物质上享受,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起源和传播的中心。茶叶包装设计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以传统为根,在文字、图形、色彩与盒型上合理运用;设计中如何把握好传统茶文化“意”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并让这种文化气韵在茶包装设计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茶文化的因素。

茶叶包装设计中首先应考虑设计定位,包装设计的定位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设计指导方针,没有定位就没有目的性、针对性,就没有目标受众,商品也就无法销售,从而也失去了包装设计的意义。茶叶包装设计可定位在茶的历史性上、地域特点上、茶艺、茶道、茶具、茶俗上;在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市场观察力和文化艺术修养。设计出既富有市场竞争性,又具有文化内涵的茶叶包装。这样的茶叶包装设计不仅具有商业卖点,而且展示了设计师对传统茶文化的探索与领悟,是形神兼备的设计作品。中国人对茶的特殊情感使得我们在设计茶叶包装时应考虑如何与传统的茶文化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从茶叶包装设计的文字、图形、色彩与盒型等方面来考虑。

文字 在包装设计中,文字是包装的灵魂。中国文字经过了历史的锤炼,使汉字本身即已具备了形象之美而达到了艺术的境界。在汉字中,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精髓,茶文化与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们之间本身就已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图形 茶叶包装的图案设计能够使商品更加形象化。设计师可以通过图形直观的传递商品信息,充分挖掘出与商品相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中国悠久的茶文化,不再只满足于自然的再现,而应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使茶叶包装的画面更意境化、理想化,更具有文化品味,更切合茶叶品牌的特点。传统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在传统元素中加入现代的设计思想,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生命,使它更具现代品味。

色彩 色彩具有引人注目、打动人心和吸引顾客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色彩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要使茶叶包装更富有文化气息离不开色彩渲染,从色彩心理角度而言,绿色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红色体现了高贵与热情。绿茶清新鲜爽,给人清高淡雅的感受;红茶因其口感醇厚,给人格调高雅之感;花茶因清香爽口,传递芳香保健之理念。这些特别的品质就需要适当的色彩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在茶叶包装中要力求色调与茶叶口感相吻合。如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以大红色为主色调,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盒型 包装设计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手段,它独特的造型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通过包装的造型和结构体现传统的茶文化,制作出具有意境和特色的盒型,设计中应该注意造型美观、别致和精巧,结构的科学性和牢固性。可以从古代的茶艺茶道上找到设计灵感,设计出独特的包装盒型,将民族性、现代艺术审美相互结合。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茶文化的精髓,将中国三千多年的茶文化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设计师应把握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并让这种“意韵”在茶包装设计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意”的追求

篇6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包装;艺术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包装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茶文化在包装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茶文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也正逐步朝着专业、创新等多方面发展。所以,将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有效结合起来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中国茶文化概述

1.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主要是以茶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道家、佛家的思想观念,不仅体现了仁、义、礼、德等道德观念,而且还充分展示了自然美和随和美。总的来讲,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即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物态文化是指以茶叶为产品而展开的各类生产活动的总和,可被视为一种行业领域。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接触茶叶时由此而产生的主观因素,比如说,人们在品茶时追求的意境、茶艺操作时产生的丰富联想等。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茶礼、茶艺和茶德等。而制度文化则指的是一种行为规范,随着我国茶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了确保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可以顺利进行,各阶段的统治者都会制定一系列规范,以此来达到管理和控制的效果。

1.2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中国茶文化的特征具有多个方面,例如,社会性、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地区性以及历史性等。近年来,我国茶文化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宣扬和传播,使得饮茶文化也逐步渗透到各个层次和领域,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相伴。根据地域和民族习性不同,茶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展现形式也不同,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茶艺和茶礼,给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除了观念渗透之外,还体现在图案、文字、色彩等多个方面,为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注入了许多时代元素。

2.1茶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

就目前平面包装设计理念来看,为了使产品包装吸引眼球、蕴藏深意,就必须在传统图形元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重组、创新,进而表达某种思想和意境。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若想将茶文化的作用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充分发挥出来,首要任务就是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在茶文化影响力逐步扩大的今天,设计师在对茶叶包装、画册设计、LOGO设计以及茶叶海报宣传进行设计的时候,会将与茶相关的诗词和书画充分利用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元素,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合理使用茶文化。与此同时,为了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具观赏性,设计师往往会将茶文化中的民族元素与时尚理念结合在一起,不断赋予茶叶包装新的内容,进一步拓展设计内容和形式,使包装设计更具时代特色。总而言之,茶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的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茶叶包装一层不变的模式,赋予了茶叶包装厚重的文化底蕴。

2.2茶文化在图案设计中的渗透

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的应用最为频繁,最常见的图案有茶叶、茶具、茶画以及茶种植等,并在此基础上装饰写意的山水画或侍女图,使整体包装设计生动、形象,具有观赏性,不同风格的图案设计赋予了茶叶包装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赐予了茶叶更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茶文化中所融入的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审美习惯也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很多平面设计者在对图形进行构造的时候,会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考虑其中,推出不同风格的包装设计。风格迥异,使茶叶包装可以在没有文字渲染的前提下,向人们呈现出另一种风格的美感,无形中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图案为主元素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必须以各种几何曲线和抽象纹样作为表现手法。这样一来,才能够将简约、抽样的设计理念充分传达,推进图形表现手法的更新。

2.3茶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渗透

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字大多是与茶相关的诗句,比如说,“扬予江心水,蒙顶山上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这些诗句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包装设计的意境和神韵。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包装设计的古典美和文化特色,很多设计者会将文字设置成不同的字体,比如说,篆书、隶书、草书等,书体的变化与茶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有效融合,能够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更加充分地凸显出来。此外,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部分平面设计者会在茶叶包装中融入泡茶工艺,这种传播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茶文化,让中国茶文化具备了美学的内涵。2.4茶文化在色彩设计中的渗透色彩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的色彩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联想。所以,色彩的合理搭配也是平面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十分注重的一项内容。目前,市面上茶叶包装的色彩多以绿色为主,绿色,既是茶叶本身的颜色,同时也是大自然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的包装设计,可以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近来年,在茶文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也被设计者转换为色彩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比如说,红色、黄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和黄色分别代表着喜庆和高贵。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以此来凸显茶叶的尊贵。除此之外,金、银、黑、白也是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常用的颜色,其中,金、银两色代表着华贵、高档;黑、白两色代表着神秘、雅致。每一种色彩的使用都可以赋予茶叶包装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感受。可以预见,在茶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色彩被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打破传统设计格局,使设计效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现代茶叶的过度包装

图案、色彩、文字作为当前茶叶包装设计的几个重点要素,三者的合理搭配和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然而就目前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过度包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3.1茶叶过度包装现象

近年来,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使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大部分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对产品包装进行设计,以此来使产品看上去富丽堂皇、尊贵典雅。但据相关部门调查,这种设计方式虽然提高了产品档次,但却与商品的属性背道而驰,很多市价上千元的产品,茶叶的实际价格也就100-300元。这种过度包装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会加剧环境污染,同时对企业的整体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之所以会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其原因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装设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约束,加上企业缺少职业道德,从而导致该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群众消费理念的转变,目前,大多数人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都倾向于通过产品包装判定产品品质,所以,精美的包装往往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消费观念却助长了茶叶过度包装的气焰,使茶叶包装市场陷入奢靡浪费的局面。

3.2解决茶叶过度包装的对策

首先,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任何行为的约束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茶叶包装设计也不例外。然而就我国目前此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看,却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过度包装现象越演越烈。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消费者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倡导绿色、节约的设计理念,促使茶叶包装设计朝着节约化、美观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包装的设计效果,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对行业标准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根据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对茶叶包装设计中涉及到的内容、材料、要素、功能等进行明确规范,以此来制定符合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倡导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企业是开展产品包装设计的主体,企业的经营理念直接关系着产品包装效果,所以,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发展战略。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过度包装的陋习,应加大惩罚力度,反之,对于提高企业形象的产品包装则应给予相应奖励。此外,企业还要通过茶叶包装设计的独特性获取市场竞争力,杜绝出现雷同的情况,包装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绿色环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将茶文化有效渗透到茶叶包装设计中,除了可以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茶叶和包装设计行业的稳步发展,促使经济、文化向更高一层迈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需要对当前茶叶包装过度的现象给予足够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将该问题解决,以此来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彭醴纹.浅谈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的关系[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24):194-194.

[2]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夏兵,张士康,汪一飞等.中国茶文化底蕴下的现代茶包装探索[J].农业机械,2012(36):110-113.

[4]欧阳晋焱,周爱民.中国茶文化影响下的茶叶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3(8):39-40.

篇7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文化性、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力求在对商品进行保护和方便运输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彰显商品的价值,进而促进商品的销售。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有着非常悠久的饮茶历史,并且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因此茶叶的包装不仅仅是一个呈放茶叶的容器,更加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功能。本文主要从茶叶包装造型、文字、色彩、图案四方面挖掘其中的茶文化内涵,进而找出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茶叶包装设计;茶文化;内涵

中国作为一个产茶大国,茶叶消费市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茶叶消费的增长,茶产品的包装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茶产品的包装成为茶叶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体现茶叶外在和内涵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在现代茶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尤其重视茶产品的包装设计,更是融入传统的文化因素和现代国际化因素,以求准确地表达出茶产品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体现茶产品的文化价值。

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1.1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最早发源地,有着近四千年的茶历史,其产茶范围广泛、饮茶历史悠久、茶艺精湛。关于茶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一书中,书中讲到神农为了找到对人类有益的植物,尝遍百草,中了很多种毒,最后找到茶叶解了毒,这里茶叶最开始是被当做解百毒的药材。后来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茶叶还被当做人们日常生活的食物。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才品尝到茶叶醇厚的滋味,并体会到了茶叶带给人的精神的愉悦,茶叶才作为一种饮品被广泛流传下来。同期孔孟儒学所提倡的“仁政”等思想深刻影响着茶文化。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盛,儒学提倡的“中庸”、“以和为贵”,道家的“无为”以及佛教的“万事皆空”的思想正好与茶文化所提倡的“和谐”相关联。人们通过饮茶,来追求精神上的一种宁静、安逸、和谐之美,饮茶也由此成为贵族阶层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他们更是通过饮茶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时茶文化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到唐宋时期,茶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唐朝时盛行佛教,尤以禅宗为盛,其所提倡的“静心”、“自悟”禅理与讲究“静谧”“和谐”的茶文化不谋而合,人们习惯于边品茶边品味人生哲理,由此饮茶之风盛行。茶叶的种植、培育、采摘、煮泡、饮用等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陆羽还专门著造了《茶经》一书,足见茶文化的发展之盛。宋朝时市民阶层兴起,茶文化也从上层逐渐向下层转移,到明清时期饮茶更是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街头茶馆随之出现,成为市民文化形成的重要场所[1]。

1.2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概括起来主要为两种,即茶艺和茶道。茶艺主要是指茶叶的品评技巧、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对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具体的包括选茗、择水、烹茶、茶具和环境选择的艺术。茶艺是在饮茶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最早出现于唐朝,之后不断发展,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形成不同民族特色的茶艺。中国茶艺在艺术上重视对美的追求,在哲学上讲究人与自然合一,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的四重体验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茶艺追求的是有形有名的具体事务,而茶道则更多的追求在品茶过程高品位的精神享受,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艺与茶道相互配合,将饮茶的形与实结合起来,茶艺因为茶道而显其高雅,茶道因茶艺而得到更好的释放。

1.3茶文化的功能特征

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通过品评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味道等获得美得感受。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文化价值的增加赋予茶叶更多的经济价值,进而增加茶叶的销量,产生高的经济价值。茶文化还可以作为社交活动的载体,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增进。

1.4茶文化的内在含义

茶文化从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关于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茶文化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中国茶文化在儒佛道三大主流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制度文化。但其茶文化的核心仍然是“清、静、雅、和”[2]。

2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1茶文化在包装造型中的渗透

茶叶的包装造型多种多样,也是给人最为直观的因素之一,奇异的包装造型可以一下吸引人的眼球,还可以激发人的购买欲望。现代茶产品的包装造型有的是从地方的民俗风情、历史故事或地域文化上找灵感,有的则模仿古代的茶具等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氛围。如有的茶产品包装造型以白色瓷罐为主,突出茶叶的清新自然,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

2.2茶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体现

茶文化与中华书法同为中国的特色的文化,而茶文化和中国书法又同受儒佛道思想的浸染,二者所追求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等境界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因此在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常常辅之以中国传统的书法,从而增强茶文化的表现力。其次古人也经常边喝茶边吟诗作对,有的甚至将当时的情感挥毫泼墨、直书笔端,自是表现出一种淋漓尽致的豪气,所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饮茶与书法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品味。

2.3茶文化在色彩应用中的显示

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色彩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够突出产品的特点,达到先声夺人、吸引眼球的效果。同时色彩还能够表达一定的感彩,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如红色、橙色等暖色调多给人以热烈、活泼之感,绿色给人以清新之感,蓝色则使人冷静,黑色、金色则显得典雅高贵。茶产品的包装设计也要根据其茶叶的特点从而选择色彩的主要基调。通常依据茶产品种类的不同而决定其包装设计的色彩基调,如绿茶为了突出其清爽可口的特性,一般以绿色作为主要色调,红茶为了突出其味道浓郁醇香而选用红色[3]。同时这种包装设计的色彩选择也增加了茶产品的辨识度,使人们一眼就能对茶产品进行分类。而为了通过色彩更加细致的区分茶产品的种类,绿色还可以选择深绿、淡绿、浅绿、墨绿等,红色也可以选择深红、鲜红、淡红等。

2.4茶文化在图案设计中的突显

图案的设计也包装设计的一部分,美得图案设计不仅能更好地突出茶产品的特点,更是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茶产品的图案包装设计以形示意,以图形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认同,进而激发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中国茶产品的图案设计往往与传统的水墨画相结合,创造出或宁静悠远或恬淡闲适的意境。而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恰好能与茶产品所表现的茶文化相互辉映。如黄山景区出售的茶叶包装设计就多以黄山秀美风光为主题的国画为主,将茶文化与山文化和画文化有机统一。当然中国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还要注意一定的原则,一是注意抽象和具体不同题材的运用和转换,而是注意对中国传统的对称、均衡构图方法的掌握。

3基于茶文化的茶叶包装设计发展趋势

3.1体现个性化设计特色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的优秀文化之一,应该得到积极地弘扬和发展。因此茶产品的包装设计应该摈弃大工业时代的产品同质化现象,追求个性化的发展道路。诸如同时受儒佛道思想影响的中、日两国,虽然文化渊源相同,但是由于其历史发展的不同,茶文化还是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就体现出不一样的韵味。再如同时黄山的茶叶,因为其品种不同,蕴含的茶文化也略有差异,因此一种茶只能以山石为图案背景,而另一种则以松柏为图案背景。个性化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更好的突出产品的特性,更有利于彰显出茶叶本身的文化内涵。

3.2彰显民族化设计理念

21世纪世界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文化本土化也被广泛提倡,复兴本土文化,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成为现在许多国家寻求经济政治共同体的基础。茶叶作为一种极具文化表现力的载体,在表现民族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因此茶产品的包装设计要以体现民族性为宗旨,突出茶叶的民族化特点[4]。尤其是现在面临国际化的冲击,在各种茶产品充斥市场的情况下,茶产品的包装设计更应该突出其民族特点,进而在国际竞争中树立显著地标识,建立属于本民族的茶叶品牌。

3.3传达绿色设计思想

环保与绿色是当今世界提倡的重要主题之一,这关系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外,就茶产品本身而言,也以绿色健康无污染为主要指标之一,而且绿色的设计思想与茶文化所追求的清、静、雅、和相适应。在绿色设计思想指导下,茶产品的包装设计要尽量采用最少的可回收的自然材料,重量也要尽量的减轻,设计还要适度,避免华而不实的堆砌造成名不副实的情况。

4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拥有优秀文化的民族就拥有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反之亦然,没有文化的民族就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荡,无处安放。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茶叶在历史浸润中形成的文化,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茶叶贸易全球化,现代包装设计中又涌现出各种新设计、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设计师在极力创新的同时要时刻秉持茶文化的核心,不可脱离传统文化的核心,这样才能使茶文化随着茶产品的包装设计传播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欧阳晋焱,周爱民.中国茶文化影响下的茶叶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3(8):39-40.

[2]束立茹,王强.浅析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茶文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7):49-51.

[3]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德昂族;茶文化;民俗风情;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是对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还带动了旅游地相关产业的开发。

一、族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

首先,它对旅游者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同时,吸引力也是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其次,旅游资源具有可利用性,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即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后,旅游资源(现在的某些人造景观除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实在物,有的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形态,如自然风景、历史文物等,有的则为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地区民俗风情等。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先旅游业而存在,并不以人们的开发利用为转移,即使是现代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风貌等,也是在其形成之后,被人们所认识,并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因受文化特殊性的影响,一个民族在理解一种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时,可能会产生明显不同于另一民族的判断。一种自然存在或社会现象是否会成为旅游按,会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不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旅游资源而言,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差异越大,特色越鲜明,内容越丰富,影响越广泛,对旅游这来说,就越感到独特,对他们就越具有吸引力。

二、德宏州德昂族旅游资源的民族文化性

德昂族是我国云南省与缅甸的跨境而居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芒市三台山乡是德昂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被列为德昂族乡。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前称佤崩)语支 。德昂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们的诗歌、民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音乐、舞蹈等都是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中最让人着迷的一部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们的茶文化,茶文化主要体现了德昂族的文化精神以及社会影响力,这点从他们的社交礼仪中便可看出。从以上这些不难看出德昂族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旅游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的差异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正是有文化的介入,旅游资源才更具魅力。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观赏,又可以使人们通过旅游获得丰富的知识;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疗养,松弛身心的需要,也可以给人以猎奇探险、发现自身潜能的经历;既可以从辉煌的古代建筑、历史遗存中追寻古老的文化,又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平凡生活中体验民风民俗等。开发德昂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还可以让德昂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传承下来。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另一个是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从德昂族旅游资源来看既融合了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又有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因素在里面。德昂族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村村寨寨无一例外都种茶,故随处都可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林。有的村寨,至今还能看到几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它们被称为“茶王”,德昂族居住的地理环境体现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德昂族透过茶体现出的那种已经渗透到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的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德昂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更是民俗爱好者所向往的。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很好的开发德昂族旅游资源。

三、德昂族茶文化在德宏州民俗风情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一个地区想要真正的把旅游业发展起来,除了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外还必须要有品牌效应做支撑。比如说:一提起石林我们的脑海中就自然会浮现出那些形状各异的石头;一提起元阳,一层层的梯田仿佛已经印入了我们的眼帘;一提起楚雄,热情如火的彝族姑娘似乎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一提起西双版纳,那温柔似水的傣族女子已翩翩跳起了傣家舞蹈。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德宏州想要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上去就必须要开创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炒冷饭”。然而为什么说开发德昂族茶文化可以对德宏州旅游业带来影响,那是因为德昂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这些优良道德传统,虽然古朴,具有原始的韵味,但却闪耀着古老的文明,反映着现代文化的光辉,是当今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道德基础。其次,在德昂族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只有茶才可能意到。所以,德昂人在生活中不论办什么事都离不开茶,探亲访友茶叶是必不可少的见面礼。宾客所至,首先煨茶招待,认为这比招待家宴更为重要。男青年求婚:首先送女方的礼物也是茶。婚丧嫁娶,邀请亲友光临,一小包茶叶就是主人的请柬。做错事欲求得到对方的谅解,送去的也是一包茶叶,以表示其悔改的诚意;若是送钱或物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会被对方认为是无诚意,不懂得德昂人的礼节。德昂人的这些风俗习惯,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内容丰富,能给旅游者带来独特、新颖的感觉。能够把德昂族茶文化真正的做起来并做好,对德宏州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打造了德宏州的旅游品牌,一说起民族特色的茶,人们就会想到德宏州三台山来逛逛,不仅品尝一下这里的茶还可以感受这里浓郁的民风民俗。当然这样的发展肯定是有个过程的。只有对德宏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做出科学正确的战略决策,打出旅游品牌,才能使德宏旅游业得到新的发展,真正走出旅游冷区域。

四、德昂族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进一步设想

(一)提高德昂族茶文化的知名度

前面的一些例子证明德宏州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知名度为什么不能与之相般配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掘不够,发掘不深;二是宣传不够,流于表层。对茶文化进行的研究总体看来投入的力度是有限的,对这一领域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观注。这可能与人们对德昂族的茶的认识不足有关。针对这一不足,可以让当地旅游局和电视合起来专门给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做一期或连续几期介绍,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和报纸杂志的报道这些渠道来提高德昂族茶文化的知名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建立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展馆

德昂族茶文化是以其深厚的神话传说和独特的民族风俗为基础来衬托它的独特性和民族性。如果光凭导游的叙述和旅游小册子里的介绍,游客肯定不能全方面的了解德昂族茶文化。我们可在三台山乡政府旁建一个德昂族茶文化展馆,展馆里不仅展示和德昂族茶文化有关的古诗歌、用老茶树干雕刻而成的佛像还有不同风俗茶泡制过程的展示区,如:择偶茶、提亲茶、定亲茶等。这样一个茶文化展馆对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增进人们对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必须要以市场为标准,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以文化为导向,开发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拿茶文化旅游商品来说,我们可以在茶文化展馆的一角另辟一区域,把茶叶按不同的风俗装包,把其风俗特征写好放在茶包里。待游客参观完所有和茶文化有关的资料、佛像和表演后,既可到这一区域来购买自己喜欢的茶。

(四)游客体验服务

游客体验不仅可以带动游览氛围还可以让游客对此次旅游记忆犹新。游客来到三台山首先由当地导游带领其参观德昂族的茶园,参观的同时解说制茶过程,特别是德昂族最有特色的酸茶。参观完毕到指定的德昂人家中游客开始自己制作酸茶。该景点不仅负责保存游客制作的酸茶,制作完最后一个步骤是在发酵酸茶的坑旁,写上此坑酸茶是由谁制作的。这样你就有可能吃到亲朋好友制作的酸茶,可以刺激游客故地重游的愿望,从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峻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泰勒 原始文化 [M] 1871

[3]余接成, 借旅游之力壮茶业经济 [J].中国茶叶,2005,5: 10.11

篇9

一、中国传统民居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民居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的分布与形式体现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各地的民居当然也映射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例1】(2016年高考海南地理卷第22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解析】该题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传统民居为切入点,将华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当地气候、植物树种等地理事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体现了华北地区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二、中国山水画

山和水,是地球上最基本的两大自然景观,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大物质基础。中国人历来崇拜山水,敬畏山水,喜爱山水,亲近山水。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重要的一种,是我国美学的重要体现。绘画是画家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绘画作品的面貌、风格。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例2】(2016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1~2题)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JP〗

〖JZ〗〖XCA6.TIF〗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解析】该组题以四幅中山水画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地理认知和地理理解能力,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又考查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可谓匠心独运,水到渠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②中远处有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③是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在我国以黄土高原最为典型;④地势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江南丘陵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故D正确。第2题,③属于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黄土高原的黄土早期是风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尘埃沉积而形成的,后来其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所以选C项。〖JP〗

三、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人通过种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思想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茶的精神文化。“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我国地域广阔,茶类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与茶生长、分布有关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条件属于自然地理知识;与茶加工、销售有关的技术、劳动力、交通、市场等因素又与人文地理知识息息相关。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6题以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为载体,以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整合梳理地理相关内容、纵横串联多个考点,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探究问题的能力,体现新课程命题趋势。

四、中国民俗文化

篇10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48-02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将目的地茶文化旅游品牌与其他地方的茶叶品牌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云南临沧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能供旅游者识别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较少,茶文化旅游品牌单一。面对未来的旅游发展,应加强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探索适合临沧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含义与特点

品牌标识是带有商标图样的用于区别一个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标记,主要由图形、文字或者其组合构成,是一个品牌最显著的特征,它能够将一个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分开来。[1]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标志,体现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和特点。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信息传达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容易识别,便于记忆,因此,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便于旅游者识别和判断。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设计应注意将旅游目的地的属性与茶文化结合,创新品牌标识,让旅游者能够把它和同类茶产品区分开来,界限清晰;其次,便于表达与旅游目的地的功能特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临沧的实际,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历史,使茶叶品牌标识与临沧茶文化以及茶产品的功能特性相吻合;第三,能吸引广大旅游者的眼球,方便旅游者记忆。总之,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应考虑目的地的各个相关因素,结合旅游者的身份、社会地位、品味等要素,将临沧茶文化品牌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旅游者,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愿望。

(二)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各地的旅游业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旅游市场的产品不断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但目前旅游者对茶叶品牌的认知度不是很高,旅游市场中的茶叶品牌鱼目混杂,影响了临沧茶文化的品牌形象,因此,研究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能提高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品牌文化观念,促进旅游市场的有序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挖掘茶文化的历史,促进民族地区以及国内国际茶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从生态、健康、科学的角度对茶叶资源进行的深层次开发,在振兴茶叶经济的同时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临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茶文化旅游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整体有效的规划,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呈现零散性、自发性的特点,难以形成统一的茶企业品牌和具有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精品西湖龙井的品牌标识以西湖龙井一圆为大背景,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安溪铁观音的标识主要由茶具和绿色的弧形图案组成,让人联想到绿色生态健康饮品,这对于临沧茶文化品牌标识的创新都是很好的借鉴。

1.临沧现有的知名茶文化品牌

临沧凤庆县被誉为“世界滇红之乡”。凤庆的红茶以其品质名扬四海,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风牌红茶等红茶系列、经典1958系列礼茶、晒青茶清茶系列等。

滇红茶即云南红茶的统称,主要产于云南的南部及西南地区,可分为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大品种。滇红功夫茶于1939冯绍裘大师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顺宁茶厂试制成功,其外形规格清楚,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金圈突出,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享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的美誉。“滇红特级功夫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前来昆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因此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成为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受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2];滇红碎茶于1958年试制成功,1964年开始批量生产,是颗粒型碎茶,形状不规则,汤色红浓,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是滇红系列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

茶文化的品牌标识是标注在茶的外壳包装上,用来和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来的获得法律认证的一种商品标记。以下主要从图像、视觉、文化等方面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进行分析。

图像要素:图像要素决定了一个品牌能不能很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它能刺激消费者的眼球,为品牌走向市场打下基础,滇红茶的品牌标识的图像主要凸显了茶叶的产地、规格及等级,再加上多种色彩组合,在消费者的心里形成了上等绿色有机品牌的良好印象。

视觉要素:茶文化品牌标识承载了茶品牌企业的各种信息,表达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视觉上看,滇红茶的品牌标识主要有文字、图像、颜色三部分构成,文字表明了茶叶的品牌及产地,图形以圆为主,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理念中和谐的因素,传承了中国的茶文化传统,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要基调,红色表现了茶的色泽,绿色突出了茶是一种有机健康的绿色产品,为消费者留下了许多安全、健康、绿色食品的遐想空间。

文化内涵:滇红茶的文化理念可以用3H来解释:一是Healththorigin(生态产区),滇红茶原料依托于临沧高海拔原生态产区,无论是气候、土壤,还是光照、湿度都特别优越,适合种植优质茶种,原叶采自凤庆优质大叶种茶,抗病能力强,无污染,绿色安全。二是Healthtea(有机品牌),滇红茶一直遵循有机健康的理念,从选址到茶叶的种植、栽培、施肥、采摘、加工、成品,都才有传统的培植制茶工艺,选天然原叶,为广大茶叶品牌的消费者提供生态产品,让品茶者放心。三是Healthfunction(修身养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茶文化的消费需求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呈现不同的特征,但识茶、品茶、饮茶直至茶文化品牌旅游对广大茶文化旅游消费者颐养身心,修身养性的基本功效却一直存在,旅游者可以品茗休闲,放松身心。

三、影响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沧旅游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茶文化品牌,但难以形成一条品牌线,能供旅游者识别的品牌标识不多,品牌标识单一,很难刺激旅游者的消费。影响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临沧茶文化旅游开发尚处初级阶段,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单一。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品牌主要是红茶类,并且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很少经过深加工,间接的导致知名品牌少,并且多数茶文化旅游品牌的价位偏低,旅游者对其了解不多,难以形成知名的品牌战略;其次是已经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品牌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茶文化旅游消费者对已经开发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在市场上销量不高,主要还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再次是临沧茶文化旅游的社会环境不够理想,茶文化氛围不浓,当地居民缺乏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意识,即使是在小范围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上,各种强买强卖的现象时有发生,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混乱;总之,笔者认为,要有效的减少以上制约因素,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除前期知名品牌外,新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大多有私人或个体承包,品牌标识界限模糊,高仿产品在所难免,并且任意定价,旅游者很少愿意去了解,市场秩序混乱,要完善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必须多方配合,加大管理力度。

四、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传承和创新对策

目前,临沧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临沧茶文化风情园地处临沧北3公里的忙畔乡青龙山茶园,有2400亩优质高产的连片茶园开发为茶文化旅游区,是临沧建成的第一个以茶文化为背景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展示了茗牌茗品、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等内容,并且提供了茶文化交流馆,于1998年被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之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二是举行茶叶展销会。为促进临沧茶文化的发展和各地茶文化的交流,打开茶文化旅游市场,每年的阴历三月,临沧都会在凤庆举办为期15天得大型茶叶展销会,节日期间,进行各种茶艺表演,茶歌茶舞。展销会上云集了各种茶叶产品和其他的一些日用品,在当地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人的眼光都集中在日用品上,在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销售方面有待提高。

可见,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呈现出自发性,分散性的特点,尚未形成整体的开发格局,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一)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创新途径

笔者认为,第一,应深入分析临沧现有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将同类的产品进行归类,进行产品组合,创新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第二,应整合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根据茶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开发新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临沧的茶叶品牌标识大多以地域来命名,对茶品类型及内容的涉及很少,除红茶外,临沧还盛产其他的茶叶,要注重绿茶、花茶的研发和茶叶功效的开发,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属性,激发其购买欲望;第三,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创新应走特色化道路,临沧茶文化底蕴深厚,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保留了一些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种茶、饮茶风格,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开发应该结合这些特色优势,开发出具有临沧名族风味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最后,在图案、色彩等方面,应通过新颖的图形设计和醒目协调的色彩组合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

(二)加强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是通过茶叶市场的交换来满足现实或潜在的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需要的综合性经营销售的活动过程[3]。

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首先可以利用临沧当地的茶楼文化进行宣传。茶楼最初在唐代以茶馆的形式出现,宋代开始逐渐繁荣。现代的茶楼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临沧应该抓住机遇,振兴临沧的茶馆文化;其次,应通过茶艺歌舞表演提高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知名度。通过茶艺表演带给旅游者精神的享受,让广大旅游者体会到临沧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人们了解茶文化旅游品牌,引导消费者爱茶、品茶,宣传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再次,可以通过举办茶叶博览会、展销会,茶艺大赛等,巧借各种节会旅游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影响力。展示知名的茶叶科技成果、茶叶包装、茶叶的品牌标识、茶饮料等各类茶产品,展示茶叶旅游品牌开发取得的成果和茶区的新风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参与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最后,应做好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和归档工作,打造好进入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第一张名片,让旅游者获得难忘的旅游或购买经历,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扩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三)创新营销理念

一是利用广告扩大知名度。通过广告将茶叶品牌的核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加深消费者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印象,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广告可以采取形象代言人的策略,利用有价值的媒体、报纸、杂志等加强宣传。

二是加强公关营销。公关主要是针对公众心目中的茶叶品牌形象进行管理,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在“滇红特级功夫”公关营销成功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赞助、捐赠等策略,打造良好的临沧茶文化品牌形象,同时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企业的形象。

总之,临沧发展茶文化旅游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创新茶叶品牌标识,在茶文化旅游市场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光、李红主编;中外著名品牌标识释义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1--17

[2]临沧市茶叶发展概况[J];普洱经济日报;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