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

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合;实证研究

一、 引言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几乎延伸到各个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汽车产业的形态与格局。新能源汽车的产生是面向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现实问题,但目前这个产业的发展仍受到诸多技术因素制约。目前我国已经有一部分汽车企业制定并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汽车企业往往是掌握先进技术或意图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型整车企业。

本文总结发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点;然后通过对我国上市车企的数据分析,推断出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整合的特点,实证分析我国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企业的纵向整合效用。

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点

1. 新的动力来源。从能源类型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较传统汽车具有革命性变化。不再使用汽油、柴油等需要燃烧或者燃烧后产生大量碳化合物的物质作为能源,而是以电力、生物能源作为主要能源。这导致了传统汽车产业两个环节的重大变化,一是增加了储能环节的产业,二是驱动机械产业环节发生了变革。以电能驱动为例,电能的储备和转化对于汽车的使用非常重要,这就对电能的储备装置(如电池)的性能的要求非常高。电池具备需要高密度,大容量,衰减慢、安全性好等特点,目前电池的技术水平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驱动机械由燃油发动机转变为电动机,对节能、高效的电动机需求仍有待满足。

2. 新材料的需求。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承载着使用新材料的使命。为实现汽车轻量化、高强度、环保性等目标而研制的新材料将率先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使用。目前主要的在研新材料有有色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碳纤维材料、纳米材料、合金材料、泡末金属等等。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诸多模块亟需新材料提升其性能,如电池、电动机等。科学界、产业界仍都在苦苦追寻能够提升电池性能的材料。

3.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信息技术一般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同时,在动力系统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未来汽车的新能源化亦将是汽车发展趋势。所以新能源汽车必然带上最深刻的智能化的烙印。虽然自适应巡航系统、导航系统、安全防撞系统等控制系统已经在很多汽车上得到成熟运用,但即便是已有的技术仍与“智能化”目标有很大距离。更何况传感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甚至汽车专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汽车各部件之间的联结组成了汽车的各种内部控制系统。汽车与驾驶者或乘客之间的联结形成了人机交互系统,它与外界信息构成了新的互联网生态圈。三者共同构成了车联网,汽车则成为物联网的终端。汽车将不再是一个单纯机械产品,信息技术将成为汽车本身的一部分。汽车各部件之间、汽车与驾驶者之间、汽车与外界信息之间形成互联互动的网络,所以,电动汽车必然是一个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产品。

4. 有别于传统汽车的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随着能源的变化发生变化。电能是目前采用的较为流行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能源补充方式主要是充电或更换电池。所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需要新增的基础设施,需要与其他环节协调发展。同时,长远看还需考虑充电站的布局、路网规划,充电负荷预测,电站选址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状况等多方面问题。电池等关键部件的维修也将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机械工具。另外,目前产业化生产的电池都是废弃后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电池,对这一部分的处理,也将催生很多产业环节。

三、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整合特点实证分析

1. 假设提出。从目前已有的研究可知,企业纵向整合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在不同行业之间这种关系的表现是有差别的。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对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上游模块的需求空前的特征。那么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企业与尚未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传统企业在内部资源整合和研发投入方面对企业的绩效影响程度上是否有显著差别,有多大的差别,将会是个有趣的问题。理论上,新能源车企的整合度与绩效关系应该是正向的并且其的敏感度应该高于传统车企。而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向上产业整合。

由此提出实证研究假设:

H1a: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内部整合度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1b: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内部整合度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1c: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比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在内部整合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程度更强。

H2a: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2b: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2c: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比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程度更强。

结构模型示意图如图1示。(本文以下将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称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称为非新能源汽车企业。)

2. 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本研究将企业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对于企业绩效的度量有很多种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ROE)是会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指标,本文拟采用ROE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

(2)解释变量。

①整合度。整合程度是分析企业整合的实证工具之一。大型企业的整合可能是对很多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并购之后产生的。故部分大企业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业整体的整合趋势。汽车企业在整合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方面有价值增值法(VAS)、I/O表法、主辅分类法等方法。考虑到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本文将选用价值增值法作为测量企业整合度的方法。

巴泽尔(2000)最先采用VAS作为产业内部整合度指标,VAS=销售额-采购额/销售额*100%

为了避免利润率与销售额之间的相关性,对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表达式为:

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

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税后净利润为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平均净收益为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

②研发投入。本文中研发投入将直接选用企业财务报表公布的研发投入作为度量。

(3)控制变量。因为企业规模可能带来规模经济性,所以选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的度量选用企业总资产。

3. 样本选取。本文选取样本企业依据前文的产业链分析,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营涉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车企。鉴于上市公司市场运作更规范,能较好的反映中国车企的经营状况;而且上市公司是纵向整合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可获取的资料较为准确,可靠性更高,因此本文分别选择了10家中国A股上市车企,其中5家为部署并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战略,5家企业尚未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另外,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在我的发展时间,2007年出台有关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那么比较早的企业数据可能就不包含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信息。所以选取时间跨度为2006年~2013年8年的数据。

4. 数据处理。

(1)本文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为Excel和Stata。

(2)表1是根据VAS方法得到的样本企业纵向整合度:

5. 模型的建立。

(1)描述统计。(如表2示)

(2)模型建立。根据前文理论分析,构建以下时序横截面模型:

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本文的面板数据应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6. 估计结果与分析。由表4结果可以看出,整合度的系数为正,并且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平均意义上,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整合度每提高1个百分比,资产收益率将提高0.21%;H1a和H1b得到验证;但是交互项的系数并不显著,H1c未能得到支持。本文认为这说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体现出较高的整合度。

虚拟变量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的系数为负,且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平均意义上,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虚拟变量对研发投入有调节效应,即是否为新能源型汽车企业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存在调节影响,具体来说,如果是新能源型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下降16个百分比;对此,本文认为这与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阶段有关,当前新能源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到达成熟,而对该技术的研发投入也同时处于先期投入积累阶段,还未到研发结果释放明显经济效益的阶段,因此,这一结果并不否定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而是反映了汽车行业系能源技术以及研发投入所处的一个阶段状态。由以上现象可以判断,我国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尚处于起步期。也说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产生了更大程度的向上整合

四、 结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呈现出与以往产业链不同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重要性尤为凸显,甚至起到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作用。针对新的特点需要制定新的产业整合战略。

较高的企业整合度能够带来良好的企业收益,但当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到达成熟,而相应的研发投入也同时处于先期投入积累阶段,还未到研发投入释放明显经济效益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体现出较高的整合度。也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期。

所以,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构建产业发展战略。对产业链的向上和整体整合都处于投入期,仍需足够的耐心和大量的投入,力图让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社会产生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洋.中国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动因、模式与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9.

[2] 陈艳.汽车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9.

[3] 胡磊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J].新经济,2014,(9).

[4] 芮明杰.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3).

[5] 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

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优化;顾客价值

一、引言

当前,能源的快速消耗带来的污染问题和国家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我国空气污染愈来愈严重,空气质量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组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就北京而言,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四分之一。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五分之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2012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1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来代替使用石化燃料的传统汽车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新能源汽车虽与传统汽车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技术和市场与传统汽车产业有着较大差异。根据Raymond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致处于第一阶段即导入期,产品技术不成熟,技术标准尚未形成,我国通过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完全可以实现对欧美国家的技术超越,建立领先地位。

虽然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却并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根据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汽车累计生产2372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8.39万辆,只约占0.354%,远未达到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发展和商业推广同步推进。由于汽车技术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很难发生突破性的急速进步,同时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因其投资巨大、涉及面较广,短期内无法作出较大的改善,所以商业推广对于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至关重要,而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能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广。

二、现有研究及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的众多学者都对商业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也提出了不同的商业模式概念。哈佛大学商学院Joan 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关于如何运作的一套模式。美国密歇根大学Allan・Afuah和瑞士洛桑联邦科技学院Christopher・L・Tucci博士(2000)提出了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身、供应商、商业伙伴及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哈佛大学Henry・Chesbrough及Richard・Rosenbloom(2002)提出,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的集合。

国内学者的研究中,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罗珉(2005)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宋春光(2013)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包括企业、合作伙伴、顾客等多主体参与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网络。顾客价值则是商业模式价值的最终评判者和商业模式设计的核心,更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选择。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现在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基本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由于不同产业的不同特性,决定了不存在一个普适的商业模式框架和结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特点和战略要求又决定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商业模式的结构也是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产品导入期到产品成长期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产品用户少、只有高收入用户会尝试新产品、价格弹性小。战略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研发是否能取得成功、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需求、符合需求的产品是否能达到经济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的产品能否取得必须的市场份额等问题。

由此可见,顾客价值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顾客价值是商业模式价值的源泉,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构建应当围绕顾客价值来进行。顾客价值的提升会带来市场份额的增长,市场份额的增长会增加企业的价值和导致规模经济,企业价值增加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会降低产品成本,二者综合会促进产品价格的下降和产品价值增加,最终呈现出类似PDCA循环的一种良性螺旋式上升。本文以当前市场上现行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综合我国消费者汽车产品消费市场的特点,对我国的商业模式进行优化研究。

三、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已有众多学者做出了分析,笔者从顾客价值理论的角度对当前发展情况做出一些分析。

(一)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由于电动汽车市场准入门槛低和政府政策引导的缘故,当前各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不约而同的将电动汽车作为研发和生产重点。但由于锂电池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和电动驱动技术发展的不成熟,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和驾驶性能上暂时还无法与传统汽车相媲美。

根据Taylor提出的消费者感知风险理论,不同程度的感知风险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Mitchell的研究认为相对于感知利益最大化而言,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感知风险最小的产品。消费者对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大的疑虑,感知风险较大。

(二)新能源汽车定位模糊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购车者和潜在购车者以首台汽车购买者为主,因而在购车时会比较保守,更倾向于购买技术成熟、认可度高的汽车。目前,传统汽车不管在车身外观设计、性能、使用方面均达到了非常成熟完善的程度。新能源汽车短期内不具有替代传统汽车的条件,因而,不应将新能源汽车定义为传统汽车的替代者,应当寻找传统汽车的利基市场。

(三)现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知名度不足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工的基本权利和人权、关系慈善事业、支持社会公益发展、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等。周祖城(2007)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平均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提出,企业所处行业内的相对CSR水平高(或低), 消费者购买意向也高(或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大多为原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在环保和科技的美誉度方面相较于国外汽车公司有着先天的不足,而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新事物和高科技的代表,国内汽车生产厂商在这一方面的劣势,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四)新能源汽车使用不便,生命周期内驾驶成本过高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生产定位中低端的汽车产品,这一价格区间的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高。而新能源汽车在减去补贴和免除的购置税等优惠后,其价格仍然要比普通动力汽车的价格高出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综合下来,在一辆汽车的全生命周期内,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可能比新能源汽车还要低。这严重地削弱了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降低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

四、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优化建议

(一)优先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当前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缺陷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迅速解决。目前,混合动力汽车驾驶性能和普通汽车基本相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短程使用电池驱动模式,长途使用内燃机驱动模式的特点,赋予了车主更多的充电灵活性。可以使用家庭标准充电电力插座充电,也可以在没有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使用内燃机驱动。根据汽车网站的调查显示,家庭轿车年均行驶里程为1.5万~2万公里,日均为41~55公里,目前大部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搭载的锂电池均能满足城市一天行驶需求,即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日常代步需求,同时也解决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驾驶性能和充电不便等的顾虑,并且,由于采用了较低容量的锂电池,有效的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综合补贴后,可以将新能源汽车价格降低至与传统汽车相当的价格区间。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能推动电池驱动技术的发展,最终为成功过渡到高性能纯电动汽车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撑。

(二)将新能源汽车定位为家庭第二辆车并进行定向营销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应当将新能源汽车定位为高收入家庭的第二辆汽车,用于城市短途代步之用。相应的针对我国消费者对第二辆汽车的消费需求特点进行开发新能源车型。在进行宣传推广等营销活动时,也可以对目标群体进行定向营销,有利于提高营销效果,同时也避免了与传统汽车生产厂商和传统汽车车型进行直接竞争。

(三)改善企业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形象,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社会商誉

推行绿色企业战略,使环保意识融于企业的生产研发和业务策略中,将其深深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而在当前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一家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对于消费者而言会影响其购买选择。另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当提高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形象,通过一系列的媒体营销和宣传,改变消费者对本国汽车厂商的低端印象。

(四)重新设计价格补贴的形式,增加社会补贴

减小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顾虑,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在我国汽车使用成本中,除了购置成本外,各种税负、过路费、停车费等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在现有的政府政策补贴下,其他费用的降低能显著减少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费用,也能提高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优越感。比如免除新能源汽车的车船税等国家税负,同时提高社会补贴,比如免除新能源汽车停车费和过路费等费用。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Magretta J. 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0,2002(05).

[2]Afuah A. & Tucci C.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Text and Cases [M].New York:McGraw-Hill/Irwin,2001.

[3]Chesbrough. H, Rosenbloom R. S.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 off Companies[R].Harvard Business School,Working Paper,2001.

[4]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07).

[5]宋春光,李长云.基于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系统构建―以移动信息技术为主要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3(07).

[6]Taylor J W. The role of risk in consumer behavior[J].Journal of Marketing,1974(04).

[7]Mitchell V W. Consumer perceived risk: conceptualizations and models [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9(02).

[8]周祖城,张漪杰.企业社会责任相对水平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09).

篇3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新能源汽车最具代表性。汽车是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传统的汽车以汽油为燃料,对能源和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汽车性能和功效,减少空气污染。但是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尚未形成广泛推广的形态,而且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十分有限,所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不好,因此,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十分重要。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现状分析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技术水平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但是在市场推广方面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得到普及,虽然国家在相关的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帮扶,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者的因素较为集中,体现在: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够。新能源汽车问世的实践很短,很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都没有足够的认知,甚至有的消费者根本没有听说过新能源汽车,阻碍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为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全新的环保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与传统汽车相比也较高,所以很多消费者都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而放弃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很难改变。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技术与传统汽车不同,驾驶新能源汽车需要重新学习技术、了解汽车性能,所以很多消费者无法适应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习惯,而选择传统汽车。

新能源汽车微信营销的SWOT分析

优势。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汽车燃油方式,而且可以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汽车排放对空气的污染,所以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具有庞大的成长空间。微信是现代人社交的主要工具,中国的微信用户数量超过5亿,这为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创造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微信营销的运用可以实现信息的点对点对接,更直接的深入到客户群体寻找目标客户,微信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提供营销基础。同时,利用微信营销的公众凭条可以实现对消费群体的规模化教育,从而形成稳定的客艄叵滴护渠道,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劣势。微信营销的过程通常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即时互动过程,比如设置有奖问答活动、汽车性能测试活动等等,需要客户即时反馈信息,但是由于微信的用户数量较多而且缺少细化分类,所以很难保证微信营销活动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信任。另外,很多汽车销售企业对于微信营销尚未形成准确定位,大多管理者都将微信平台作为一个信息推动的平台,除了日常的信息推送以外很少有互动活动,缺乏对客户关系的梳理和工具,无法在线上和线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衔接平台,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也是一知半解,所以通常都无法吸引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机遇。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价格仍然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要素,国家颁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等文件,对于新能源汽车给予了适当的补助,但是详细分析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通过微信营销战略的应用可以减少很多中间环节的成本,同时利用微信公众能够平台也可以实现一对一的客户疑难解答,帮助客户处理问题,省去很多广告成本和人力成本,这对于新能源企业销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手段。

威胁。微信是网络经济的产物,因此其具有网络工具的流行性与时效性,这是新能源汽车微信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目前来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微信平台,但是却没有保持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用户关注了公众号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对企业的关注程度自然就下降。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的领域,利用新的营销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是十分契合的,但是如果完全依赖微信营销则要受到微信的网络特性影响,忽略消费者的体验营销,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压力。

新能源汽车微信营销的实现路径

构建独立的微信营销体系。新能源汽车微信营销体系的构建应当区别于普通的扫码关注方式,形成一套具有行业特点的运营系统,如建立微信识别系统,鼓励用户下载软件并且进入公众号,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并且积极参与用户活动获得奖励,激发消费者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建立微信销售平台系统,鼓励用户通过在线交易完成销售过程,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中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可以借助微信的销售平台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效果。

灵活多样的微信营销方式。微信营销平台的构建是为了增加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所以企业应当设置多样的销售平台进行营销词汇魔,比如定期利用漂流瓶的方式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以及企业的活动发送给消费者,同时也可以加入不同的优惠券、保养券等等,消费者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是了解企业、了解新能源汽车的过程,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粘度。另外,虽然价格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但是单纯的价格战未必能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如果可以通过微信红包派送购车抵用券、新车体验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激发他们从观望到购买的过程。

适当增加微信营销服务模式的比例。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自身相对于传统汽车不同的差异特征,消费者一直都在其汽车动力、续航里程、售后服务等方面担心,加上传统汽车的性价比提升,汽车在家庭中附加价值的体现也让消费者在认知层面上处于模糊状态,相对于传统汽车就更应该在新能源汽车知识普及以及售前等方面提高服务营销的比重。通过微信营销体系可以为客户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一系列服务提供完善的保障,增加客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消费者的口碑宣传是企业最好的宣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篇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油;电机驱动;控制技术

目前各国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能源减少、环境破坏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急需解决。之前的汽车必须使用汽油或柴油,造成了石油缺少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必须提上日程。汽车使用能源要向着可再生、低污染的方向发展,目前汽车能源有很多种,汽电混合和油电混合使用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方案,纯电动更是发展趋势。电力电子技术是如今汽车制造的重要技术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能源汽车与电机驱动的控制技术是息息相关的,要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利用电机驱动的控制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使之更加完善,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使用石油,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对大气的危害。除此之外,在对电机驱动控制技术进行探究运用时,应该注意对各种小零件的使用,发挥小零件的大用处,从各个方面改进新能源汽车。

一、关于新能源汽车分析

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就是指主要利用清洁能源来作为动力的汽车,具有低污染、节约能源的优点。汽车新能源汽车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更加完善,能够提升交通的整体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方便人们出行。正因为如此,全球都在致力于研究新能源汽车。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研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较早,并且投资较大,政府给与的扶持政策也很多,所以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先进。但是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使汽车朝着低污染、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向发展,我国政府给与了很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究。

二、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逐渐增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排放的污染物少、使用时间长等。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还没有完善,不能完全实现使用新能源,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是汽电混合和油电混合。而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中,电机驱动控制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电机驱动控制技术有效的运用到新能源汽车中,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进一步。

1、电机驱动控制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使用是全球发展的主要方面之一。客观上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效果较好,不仅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中,电机驱动控制技术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必须使用合适的动力系统,要保证动力系统的质量和性能,选择最适合的动力系统。如何选择动力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以下是电动机的选择依据:

(1)要选择性能较好、质量较轻、外形较小的电动机。目前,各种装置都趋向于于精巧,同样地,电动机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电动机在新能源汽车的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该具有性能好的特点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并且自身的质量要尽量轻巧,外形也应该尽量缩小,以确保其他装置有足够安放的地方。

(2)要保证电动机在转速范围较大的情况下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3)要保证电动机的电磁辐射尽可能的小。新能源汽车不仅要求对大气的污染较低、消耗的能源较低,还要求电磁辐射不能过多,一旦过多就会导致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4)要保证电动机运行过程中花费的成本低。从目前电动机的发展状况分析,电动机能够满足上面三个要求。如今,随着对电机驱动控制技术越来越深的探究,要求电动机在满足上面三个要求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其他的因素,最大程度上回收再生能量。

2、电机驱动控制器分析

在研究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电机驱动控制器是非常重要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利用的主要是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来控制电机驱动控制器的运行,具有花费成本低、运行较安全的优点,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3、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分析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在运行时,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并且形成非常复杂的电磁场。开关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电流和电压会突然发生改变,单位时间内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极大,开关在工作时的频率也较高,进而导致了较强的电磁干扰。除此之外,与驱动部位连接的电缆是高压的,运行时经过的电流非常大,电流幅度的变化也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在汽车的组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性能的好坏对整辆汽车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浅析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注意,并成为热门话题。每个国家的能源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能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不能肆无忌惮的利用。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目的就是减少耗能量、降低污染、适应我国能源战略。现在的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发展虽然已有很大进步,但是尚未成熟,发展程度依然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还需要继续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新能源汽车与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汽车与电机驱动控制技术要有效的结合,发挥最大的作用,全方位发展。

(2)提高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整体性能,保证其安全可靠。

结束语:

文章主要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和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目前的技术,在这两个方面表现的还不错,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很少,从使用情况来看也比较满意。现在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新能源汽车要把目光放在其他可再生资源上,尽量减少汽油的使用,多开发新能源,否则即使混合其他能源使用,汽油也有用完的一天。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及发动机会越来越成熟,能为世界环境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永东,朱昊. 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综述[J]. 电气传动. 2009(09)

篇5

【关键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政策历程

1、导言

近年来,雾霾开始困扰我国多个城市,作为雾霾“中坚力量”的汽车尾气自然受到全社会的口诛笔伐。由于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然存在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销量主要来自于政府及租赁公司等非私人用户等诸多问题,政策仍是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分析

2.1产业链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2001―2007年,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考量,中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上了国家议题。“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为“三横”的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局。动力来源多元化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探讨,部分学者通过分析混合动力汽车的可行性,比较电池动力储能的优缺点,基于纯电动车在充电网建设、电池关键技术突破以及电动车示范等方面的障碍,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以混合动力为过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提供政策支持的范畴日渐明晰,但财税政策的效果不明显,激励政策、法律法规、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尚待健全。有必要借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以促使控排技术改进。

2.2加大财税支持,积极示范推广

中国力图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政府推广方面取得进展,其面临的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新能源汽车价格过高,约为传统汽车的2~3倍;消费者认知和接受能力有限。为弱化上述障碍,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减税程度及公共交通部门、政府部门的示范运营力度,为期3年的“十城千辆”工程在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部门全面展开,此工程促使新能源汽车进入产业化发展新期。同一时期,电动车的示范运营进展良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程度逐步提升。但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保护性不足、售后服务网点密度不够、维修保养价格过高以及新能源汽车使用中停车场所和能源再补充的便利性等方面存在担忧,所以比较普遍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市场需求仍不足。政府补贴政策对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重要程度的评判、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均有显著作用。此外“十二五”期间政府出台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此方针从经济与环保角度出发促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互补并进:一方面继续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节能型内燃机汽车;另一方面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此外,国家逐步重视充电设施的建设及售后保障制度的完善,以便打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

2.3规范标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时期,政府部门的主要做法有: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重点转移至基础设施建设,对充电桩的布设与规划给予大量财政投入,建立充电标准,保障充电便利,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加强政企合作,引导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市场化道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系,并强化以企业为单位的产业自主性。譬如租赁公司借助其渠道优势和推广优势,与婚庆礼仪、驾校、旅游公司等加强合作,增强潜在消费者的涉入程度;完善售后服务部门,加强对电动电池维护、更换、运输、储存、拆解和回收的服务。但法规标准有待完善,而动力系统安全性检验、持续性维护以及损坏后修复等仍缺乏相关保障。

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纵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政策的发展演变,可以发现,在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新的突破,但本文建议该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仍以补贴减税为主,以退坡机制延时执行为辅,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步伐,逐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重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于21世纪,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政府政策的推动,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给予了适当的优惠措施,具有环保、低碳特点的混合动力车较之普通汽车政策优惠力度十分突出,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以及生产标准同样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就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为混合动力汽车,生产技术较之其他几种新能源汽车较为成熟,在满足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的同时,在电池方面的材料较为普及,能够实现重复充电。

此外,对于汽车企业来讲,既然目前市场的需求仍在传统动力汽车领域,则汽车企业的发展重心也肯定在传统动力汽车领域,而汽车企业在传统动力汽车领域的高投入,显然想通过尽可能多的销售传统动力汽车来获得尽可能多的高收益,因此,在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不迫切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入力度也会有限。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能源和资源急剧减少下,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谋求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而汽车作为高污染行业,首当其冲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必然选择。较之普通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低碳、环保的优势,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造价较高,在实际发展中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所以政府政策的推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近年来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崔大山.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举措[J].时代汽车,2011,09:21-29.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碳排放;资源消耗;环境污染

低碳经济以高效能源运用以及清洁能源开发作为基础,新能源汽车应当具有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特点。目前,传统汽车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从而造成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因此应当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估算,每减少一辆燃料汽车使用,一年可减少温室气体5吨。新能源汽车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大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新能源汽车不但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主要研究低碳经济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无序、汽车性价比不高、资金制约发展等问题,此外提出相关建设性意义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环境、引入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研究、政府加强扶持力度等。

1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

1.1汽车市场要求

当前,汽车的主要消费成本是大量油耗,然而原油价格快速上升,从而增加汽车消费成本。因此,新能源汽车具有油耗低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国家积极号召低碳经济,作为消费者将选择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造价比较高,市场定价比较昂贵。因此,一旦提升相关技术,降低市场价格,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汽车,从而成为汽车消费主流。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2消费市场要求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汽车低能耗以及低排放,因此应当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首先,应当运用锂电池,促使新能源汽车零排放;其次,运用更新材料,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重量,减少新能源汽车能耗。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汽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便可以提高6%~8%。此外,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路程可减少5克。

1.3出口客观要求

目前,碳排放量成为国际汽车市场的准入标准。例如,2012年欧盟对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30克的汽车进行惩罚,期望到2020年降低到每公里90克。2009年美国制定能源安全法案,2010年对燃油效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制定统一标准,美国政府对拒绝减排的国家征收碳关税。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汽车排放法规,保障新能源汽车节能绿色环保。

2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2.1技术瓶颈突出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缺失,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许多零件需要依赖进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热衷整车项目,忽视关键零件以及基础设施研究,某些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零件需要从国外购买,缺乏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内大部分新能源客车使用美国变速箱、电机以及电池组。新能源企业更多地是进行组装,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2.2消费市场需求不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扶持主要是汽车生产企业,忽视大众消费群体,并且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更昂贵。首先,购车成本高于消费者心理预期,相比同样动力的传统汽车价格高了大约50%的成本;其次,新能源汽车各种税费、保险随着汽车售价的提高,这类费用也相应提高,并且目前电池更换、维护等费用也较昂贵,造成了其使用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对于市场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假如国家不大力给予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需求不高。

2.3市场竞争无序

我国新能源的汽车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普通汽车高几倍。合理的汽车价格才能够保障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消费者,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需求主要是公交车以及出租车。消费群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市场需求有限,与大众相距较远,然而国内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虽然技术并不成熟,但是地方政府以及车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基础以及市场竞争力,促使消费市场打开。

2.4资金制约发展

新能源的汽车研发、宣传、推广、制造需要大量资金,资金问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基金,并且鼓励社会资金参股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中;其次,相关金融机构也需要响应低碳经济号召,对拥有核心技术以及发展前景较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最后,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应当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多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3.1整合产业资源以及优化产业环境

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问题,首先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从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且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招商项目,例如考虑引进吉利或者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相关政府应当对土地以及资金给予一定优惠;其次,规划当地的汽车产业园并且搭建汽车产业平台;最后,大力发展技术评估、人才培养、车辆维修、售后服务等服务机构,从而进一步地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环境。

3.2制定推广政策

不但制定相关推广政策,而且成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领导小组。此外,规划研究具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措施。在市政、物流、邮政以及重点景区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并且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政府采购重点。一般来讲,政府部门应当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并且力争5年之内更换市区的传统能源车。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探索多种资本进入到推广运行的发展模式之中,寻求汽车产业以及城市和谐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加以融合。

3.3加强技术研究

3.3.1加强技术研发以及合作,并且增强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建新产业研究中;其次,聘请知名人士以及专家学者,从而加强加大新能源产业研究力度。促使电池、电机等技术水平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最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体系,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

3.3.2应当优先研发领域。首先,优化电机电控技术。大力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机,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机效率以及减小电机体积,开始研究出高效率以及高性价比的产品;其次,研究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功率密度的功率模块,从而建成产品供应链并且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最后,电池管理技术上,实现电池性能优化,并且保障电池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此外,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对自主创新技术,应当积极鼓励企业申请国家或国际专利,精心培育以及打造名优产品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

3.4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当积极引进以及培养专业人才。依据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人才现状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以及培养计划。高端技术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当重点引进自动化人才以及引进材料专业。管理人员人才引进上,大力引进管理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专家研讨会等平台,促使人才互相交流沟通,有利于汽车企业发展。此外,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聘用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以及技术水平。

3.5加强政府政策扶持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存在技术不成熟以及单位成本高问题,因此相关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政策。首先,政府部门对规模大以及实力强的企业,应当支持其大力开展研究以及自主创新,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但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而且走多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对于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政府部门应当促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并且打造出知名品牌;最后,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设立新能源汽车研究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此外,加大新能源产业补贴的力度,新能源汽车不但节能,而且环保,相关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

4结语

由于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缓解压力、环境保护以及提高汽车市场竞争能力,保障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主要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无序、汽车性价比不高、资金制约发展等问题,此外提出相关建设性意义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环境、引入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研究、政府加强扶持力度等。从以上方面真正落实到位,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作者:汤思佳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2).

[2]李钦军.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许鹏飞.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篇7

大量新能源汽车相关从业人员的需要目前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为“三纵(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电控、电机、电池)、三个平台(设计制造平台、社会服务平台、政策平台)”,我国汽车行业要按照产业化规模向前推进,就需要大量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满足行业的多层次需求,但是目前国内先后成立的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西安交大-精功恒信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福田汽车新能源研究中心等都是以高级科研人员进行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为主的研究机构,并且在我国设有车辆相关专业的30多所高等本科院校中,专门培养汽车新能源系统工程方面人才的学校非常少,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维护、技术管理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更是少有涉及,而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技术又区别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相当紧缺。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了新能源产业的新兴优势和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优势,因而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都加大了新能源系统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力度。从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我国各项政策来看,未来几年这方面从业人员的就业空间很大,据中国汽车人才网2010年3月份招聘数据显示,汽车新能源相关岗位为4521个,环比增长13.2%。仅重庆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在3月份就新增招聘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相关职位28个,需求人数超过150人,而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将达50万。并且近期国内很多汽车制造企业纷纷上马或组建新能源汽车项目,如北汽福田汽车、重庆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等。汽车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车动力的电气化等技术变革都纷纷向节能减排靠拢,低碳、新能源与节能及相关领域的人才成为许多企业争抢的对象,其中以新能源动力工程师的需求为最多,因此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很大。

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制定

1.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的现状,本科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但是也不能忽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地讲,就是既应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又应重视人才市场的要求。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强调“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要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但是“淡化专业意识”并不是“不设专业”,而是“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虽然这些原则有利于进行本科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所学专业还特别重视,对专业名称十分敏感。由于注重专业名称的表意,而忽视专业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某些宽口径专业下培养出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就业竞争地位。内涵明确和外延规范的专业设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条件,因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1)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专业人才,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以基础知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教学层次,构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其各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是:1)基础知识教学:以普通教育课程为主,但应考虑学科基础要求。2)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科机械类基础,以拓宽专业为基本要求,开设适当的选修课。3)专业知识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课程选择空间。4)实践能力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图1中,虚线倒三角形)。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可操作性环节。5)创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学生为主,发挥专长,面向实际自主选题或参与科研。

(2)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

对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全面性: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2)基础性: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为目的的工科人才素质的培养。3)融合性:理工与人文知识交叉的复合人才素质的培养。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言,本科期间的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意识的重要方面。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实践性要求,划分出演示性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要求,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自主性要求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某些实验。所以,不仅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应致力于理论应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教育。实践教学包括课前(认识实习)、课中(实验课)、课后(综合实习)等教学环节,如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以专业方向多元化设置专业课程。目前,高等工科教育正朝着淡化狭义的专业培养,而走向广义的工程教育方向发展。而且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专业教育的重心明显后移。这是科学技术综合化、经济发展全球化、就业机制市场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国内的高等教育还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阶段,国内的企业尚未做好承担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教育的准备。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体系中还不能忽视专业知识教育,并应以拓宽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来缓和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4)以“厚基础,宽专业”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形式,它应符合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并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特点为:素质教育学时明显加大,工科基础特点明确,专业知识范围扩大,工程技术主干与人文社科融合,以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和谐统一,富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3.专业人才能力要求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几方面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外语、力学、机械、电子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制造、工艺、试验、产品研发等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知识运用等方法和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系统专业领域的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结语

篇8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1 新能源汽车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相继制定“新一代汽车伙伴(PNGV)计划”和“自由汽车(Freedom CAR)计划”,投入巨资研究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日本是最早研究电动车的国家之一,2009年最早投放市场的丰田的普锐斯和本田的Insight混合动力汽车,至今已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成为其他汽车企业群起而效之的典范。欧洲是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方面执行柴油技术战略最早、最彻底、最成功的地区,清洁柴油机技术快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领域中,欧洲较崇尚零污染的纯电动汽车。其中最成功就是电动标致106车型,这种以镍镉电池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在欧洲各国,拥有大量的用户。

2010年5月,德国政府总理默克尔与500多名政界、产业界和科技界人士共同启动“国家电动汽车计划”的项目,提出未来的汽车应该更环保,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帮助遏制气候变暖。按计划,德国2013年开始实现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到2020年行驶的电动汽车将达到100万辆,相当于每45辆汽车中就有1辆是电动汽车。德国政府在实施“国家电动汽车计划”时,仍保持着一贯的严谨作风,将全国各研究所、汽车制造商以及相关行业147名专家组成7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研究涉及电动汽车发展需要解决的驱动技术、电池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与认证、材料与回收、人员与培训、政策条件等7个方面的课题。虽有专家预测,电动汽车取代内燃发动机汽车可能至少还要20年,但是世界各国发展和推进的势头已超出预期。

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与发展

我国政府为了鼓励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也相应推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目标,以纯电动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立争达到50万辆:2020年产能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500万辆以上。2012年9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混合动力公共客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从目前25个示范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2012年10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起草的《北京市私人购买纯电动车小客车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个人购买纯电动汽车小客车不需摇号,国家补助生产企业最高为6万元/辆,北京市补助给购车单位和个人最高也为6万元/辆。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出台了相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早日量产和推广保驾护航。

我国也非常重视电动车的研究,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几乎是和发达国家同一时期开展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清华大学就开始了纯电动汽车的研究,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纯电动汽车研究项目都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攻关项目。据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30家客车企业已涉足新能源车研发;轿车方面,六大汽车集团以及奇瑞、吉利、比亚迪都争相研发新能源车,企业数量总计超过40家。在科技成果方面,比亚迪研发我国第一款双模电动车F3DM,已于2008年12月上市;福田汽车采用美国伊顿公司生产的IMC6—48型锂离子蓄电池,2008年获得北京公交800辆奥运混合动力公交车的订单:奇瑞A5混合动力汽车在奥运会期间投入使用,自主研发的纯电力汽车S18也于2009年下线;2012年11月,上汽集团首款纯电动汽车荣威E50上市等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走入我们的视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595辆新能源汽车为各国友人服务。2011年3月,延庆成为北京首批纯电动出租车运营试点,50辆纯电动出租车“迷迪”开上街头,昌平、房山、怀柔、密云、平谷等区县也陆续启动电动出租车试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走入千家万户,给我们传统的生活理念带来巨大的冲击,新能源汽车技术普及的时代即将到来。

二、汽修设备在国外市场正悄然发生变化

1 冷媒的更新换代

为了改变传统的维修理念,适应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欧洲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2008年绿色旅行指南目录”(Green Directory,the Tour Guidefirst Introduced in 2008.)。冷媒:ECNo.1400/2002规定,R-134a将被HFO1234fy替代。传统的冷媒用的是R-134a,但我国仍然在使用。早在三年前,美国就开始实施比以往更严格的冷媒加注设备的管理。首先冷媒机销售的需要认证,其次对所有冷媒机的经销商要求,为了防止泄漏,每一台冷媒机需建立一张登记卡,并向当地环保监控部门备案,导致我国原来出口美国的冷媒机企业只能停止销售。2012年9月,在德国法兰克福Automechanika展会上相关信息显示,德国国内已开始使用HFO-1234fy了,但零售价高达300欧元/升。而在国内市场,只有3M公司具有生产能力,他们持续投资并实现了量产,成功抢占市场先机。

2 在溶剂处理回收和再利用方面

有一个生动的案例,一位企业主从事经销汽车钣金维修设备已近40年,发展平平。但是他的儿子独辟蹊径,专注汽车钣金修理厂的后处理,既回收清洗喷枪所用的溶剂,又将处理后的溶剂再卖给维修厂,价格还低于新的溶剂,非常受维修厂的欢迎。仅用了5-6年时间,他就买土地盖库房,业务还延伸到电池、电瓶回收,环保回收的业务做的风生水起,政府也开始关注和扶持他,为其颁发溶剂回收再利用企业的证书。

3 旧电瓶回收和处理、电瓶的搬运和存放

新能源汽车的旧电瓶回收和处理、电瓶的搬运和存放等环节,将产生巨大的商机。比如维修厂在修理电动汽车时,对电瓶的搬运、更换,需要方便、快捷的专用工具和设备。譬如地藏式单柱液压举升机在国外就非常普遍,由于环保要求,使原来的塑料油箱外须要用钢筋水泥做一个地槽箱方可使用,这样有的用户就用菜子油替代液压油。而一家德国生产商则彻底放弃油压而采用水压技术,产品得到美国、中东等众多跨国企业的认可和青睐。

4 旧车拆分、处理和利用方面

旧车的报废将成为一大环保问题,欧洲和美国围绕旧车处理已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貌似这个方面与汽保设备行业好像没什么关系,但实际我国对旧车的处理、拆分和再利用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一领域发展的空间我们是大有可为的。

5 烤漆房设备方面

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烤漆房的设备,对热循环的效能提高方面的设计上,只是与国外设备的形貌相近,内在设在还存在较大差距。真正的要将效能提高,必须要进行数据对比,这可能是下一步提高我国烤漆房设备水平的关键点。

三、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设备和维修厂提出的新要求

1 解码器

解码器已呈现出简便的趋势。据有关专家介绍,解码器设备将改变以往价格高、功能多、体积大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价格便宜、功能简单、手持式的简便型解码器。

2 高电压系统研究

高电压系统研究是一个新课题。电动汽车维修与保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电瓶工作时大电流会产生的危险。前一段安徽开往深圳的大巴车电瓶短路发生燃烧,就是一个鲜明的教训。这方面的培训和防护措施,尤其是在维修检查时如何确保电瓶安全,将成为每个维修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3 零部件数据库的更新和网上零部件采购

所有的零部件数据库的更新和对应网上零部件采购将成为一种趋势,为了有效减少零部件的库存压力,盘活资金,在线订购零部件将是维修厂最受欢迎的一种选择。2012年“双11”期间,淘宝网实现了190亿的销售额,对传统的经销商的冲击可见一斑,以后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维修设备、工具的采购将完全由网络购买实现。

4 新式安装设备

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所用的专用工具也将随之而来。对工具生产厂家和汽保设备经销商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5 汽车钣金修理

汽车钣金维修方面,因材质、工艺、设计理念的变化,使传统的钣金修复设备面临很大的挑战。2012年美国拉斯维加斯AAPEX展上一位美国产销汽车大梁校正设备的客户表示,9月份销售1台,10月份仅2台。原因是汽车更新换代较快,一般塑料件勉强能更换,有的损坏只能报废,再加上汽车经销商倒闭,使品牌二手设备极少在市场上出现,保险公司又不同意支付太多的人工费,理赔协议无法达成等原因,修复设备的需求自然就大大减少了。

四、新能源汽车法律法规的关注

1 汽车欧Ⅴ、欧Ⅵ标准逐步施行

2013年,台湾将强制推进公交车的欧Ⅴ排放标准,许多大巴公司的车面临着更新换代。面对这一契机,国内的郑州宇通大巴,其设计的车身低底盘符合欧Ⅴ标准,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顺利地进入了台湾市场。

2 贸易保护形成的各种壁垒

德国WDK检测机构专门对扒胎机进行检测,调查发现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是因为汽车质量不好或设计有缺陷,而是扒胎机对一些扁平胎等新型轮胎不适用。但由于维修站或个体维修者不顾及设备问题,强行换胎修理,造成换胎时轮胎的损坏,结果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所以,正规维修站需要有WDK认证的扒胎机已经成为趋势。这对我国生产扒胎机的生产商要出口到国外高端市场而言,又将面临一个技术壁垒。不但每一个品种的认证需要花费8万-10万元人民币,而且还需要当地的专业公司和机构帮助,认证周期非常长。

举升机的CE(New Norm for CE etc)认证,将采用新版标准,对许多方面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规定。其中有一条要求很不合理,中国生产的举升机若要贴上CE标志,该产品的全套技术资料要存放在欧盟的某一个机构内。这种严苛的要求势必损害了出口商们的热情。

五、新能源汽车的机会与挑战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给整个汽保行业提出了挑战。若不与时俱进,企业面临的将是淘汰,昔日的行业巨头、领军企业,若不开拓创新,就会被市场遗弃。从摩托罗拉、诺基亚到苹果,再到苹果的下游产业,都是时展与开拓创新的结果。这好比汽修设备行业,不但要聚焦新能源汽车,更要有预见性的想到新能源汽车下游的配套行业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时代,机遇客观存在,就看如何把握,如何尽早做准备。对汽保设备行业来说,想喝到第一杯羹的难度不小,因为汽保设备行业的企业大多有规模小、财力和人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无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少的特点。企业2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多数是在凭自身的有限资金,仿制为主。稍有点技术含量和利润的企业,不是被全盘收购就是被大型企业兼并。

六、汽保行业的出路和未来

纵观我国汽车整车行业,经过国家20多年来的强力投入,已初具规模,产量已达全世界第一。在资本领域,汽车行业的合资、合作、战略资本投入的比比皆是,代表着汽车行业已经走向市场化、国际化。那对于整个汽车维修设备行业而言,出路和机会在那里?

1 调整发展思路

首先,企业之间不要再热衷于搞同质化的无序竞争,要走出有各自特色的路来,坚持走自己的路!企业惟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积累和沉淀,有所发展和创新,有所提高和突破;其次,企业对各自涉及的产品线有了足够的了解和深刻体会,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后,企业应紧盯着各自产品的国内外和行业标杆,不断完善现有产品,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质量。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对汽保设备的需求要多加了解,积极准备,争取在未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 细分市场和产品线,向专业化细分市场迈进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大企业更具挑战。所以,汽保企业应在行业协会的努力推动下,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着眼长远战略,放弃同质化竞争,共同探讨分工合作的构想,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走专业化分工协作之路。企业间整合一旦走向专业,就很好地克服了原来生产量小而且散的特点。

3 走“苹果”品牌下游线产品的模式

可有借鉴性地对照汽保行业,汽保行业须紧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不断推陈出新,量体裁衣。类似“苹果”的下游企业,一款新机器上市,各种配套的产品就孕运而生,很好的占领了市场,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4 打造自主品牌

品牌的内涵其实是积累和沉淀。好的产品,尤其是有一定技术门槛和科技含量的产品,必须三至五年市场检验,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支持系统,否则是不会形成品牌效应的。打造自主品牌的核心,首先要有好的品牌意识,先把产品做好做精,再将服务做到位,这两条是缔造品牌的前提。企业标识设计、广告宣传大多很容易,但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做支撑,广告响亮反而起了负作用。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今昔对比,我们有理由相信,汽保行业一定会与时俱进,再造辉煌。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仁能关注新能源汽车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找准定位,早做准备,与世界看齐,谱写新的篇章。

编后:

篇9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扩散;扩散模式

一、 创新扩散理论概述

1. 创新扩散概念。近几年,创新扩散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创新的热点,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对创新扩散进行了研究。熊彼特(1912)最早对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了定义,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大面积或大规模的模仿就是技术创新扩散。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是指技术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种渠道在社会系统成员中进行传播并被成员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创新、沟通渠道、社会系统和时间四部分构成”。斯通曼(1989)定义技术扩散为“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舒尔茨(1990)认为“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经济影响”。我国经济学家傅家骥(1992)认为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武春友(1997)认为技术扩散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后续子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技术与经济结合的运动过程。

同时,创新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扩散的速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相对优势、复杂性、可试用性、兼容性。

2. 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符合“S”形曲线,在扩散的早期,用者很少,扩散速度也很慢;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相关群体人数的10%~25%时,扩散速度会突然加快,扩散进入所谓的“起飞期”;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如图1所示)。并将技术扩散过程随时间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认识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证实阶段。

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角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并不多,对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模式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本文π履茉雌车技术扩散理论与模式研究,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二、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由2010年的8 000多辆提高了2015年的33万辆(如图2所示),同比增长3.4倍,占全球销量的60%(201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达到55万辆)。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1辆,销量3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25.5万辆和24.7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如图3所示)。

根据销售数据,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占汽车销售量的比重为1.35%,说明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还处于开始阶段,在扩散的早期,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还没有到达“起飞期”。同时,我们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符合S型增长曲线(如图4所示),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还处于初始阶段,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拐点还没到来,虽然2015年市场销售量突然很高,但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受政策比较大,所以还处于扩散的开始阶段。

三、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

1. 技术要素。

(1)技术关联性。通常情况下,技术关联性越强,其扩散的速度就越快。这种以创新性为核心,加强其关联性的技术发展,从而形成一个集团产业,而创新者是这种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引导技术快速、大规模化的生产,从而与其相关的企业或技术都得以扩散与发展。

(2)时效性。基于技术创新,时效性越长,其推动力越大,技术也发展得越快,从而新能源汽车企业就会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但创新者为了使自己的优势得以保持,一般不会将其创新成功向外传播,甚至会保护其创新,这种做法就会影响甚至妨碍技术的扩散。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由于基础性技术发展较快,而产品型性带来的利益更大,因而发展产品化的技术就是其首选,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等。但这些技术的时效期较长,让技术达到稳定状态需要不短的时间,因此,时效性也是影响技术扩散的原因。

(3)成本。由于技术创新的成本是巨大的,这样一种背景下会影响到技术扩散的积极性。为了达到创新费用最低,技术发展也快,那么就需要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从多方面获益,有了收益,才能继续技术创新,所以成本也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原因。

(4)技术的复杂程度。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技术的接受度会被用户对技术使用的难易度所影响。也就是说,技术扩散的速度是受其复杂性的影响的。一项创新技术越简单,那么其就越容易被用户接受,所以其扩散的速度也越快,越多人去学习其中的技术。

2. 市场结构。

(1)企业规模。新能源汽车业的产业集群是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生产配套产品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大企业通常是技术扩散的上游企业,由于他们对整个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保证了技术扩散可以被更多企业所接受,加强了技术创新的实用性。关联密切的零配件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大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对是否要进行配套零配件创新作出决策,可以提高零配件企业技术创新的适用性。这样,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创新技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促进技术扩散和进步。

(2)专业市场结构。新能源汽车业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产区往往有比较发达的专业市场与之相配套,如深圳的比亚迪、硅谷的特斯拉等。专业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企业的技术也可以更好的在市场中扩散、提升。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就可以将大量的市场技术创新的信息有效地扩散,从而使其他产业中的企业能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对汽车技术的口碑做出评估,并做出是否采用新技术的决策。

3. 社会结构。

(1)政府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其创新扩散强有力的推动因素,也是创新扩散早期阶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十二五”期间,国务院、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先后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三十多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支持:一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和人才战略。

(2)企业自身机制因素。从新能源汽车长期稳定发展来看,企业作为主要生产者和科技创新者,是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后期持续扩散的主要驱动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具有正向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质量、使用便利性和安全保护性是消费者在购买时重点考虑因素,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和性能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同时,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尤其是电池维修和更换服务,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扩散。

(3)采用者因素。采用者在创新扩散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用户体验者,可以反馈信息,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与营销方式;二是作为口碑扩散的主要力量,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过程中。

四、 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扩散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企业导向模式和政府导向模式。企业导向模式又可分为转移扩散模式和融合扩散模式,政府导向模式可分为政府引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

1. 企业导向模式。

(1)转移扩散模式。转移扩散型是指技术比较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技术转移给传统汽车企业的扩散方式。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若企业依然坚持只生产传统汽车,将研发经费全部投入到传统汽车技术的升级改造中的话,企业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传统汽车企业可以对生产车间的升级改造,引进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备,对员工进行培训,使T工可以尽快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使企业可以早日将转移来的技术运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去。

对于多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讲,可以通过生产混合动力汽车以达到过渡的目的。但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再逐渐增加纯电动汽车的生产。

(2)融合扩散模式。融合扩散型是指技术比较落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从技术先进的企业通过扩散得来的技术与自身原有的技术相融合,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产能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当中来。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长,且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产业内的企业,使得产业内相关企业众多,扩散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这就形成了融合扩散的基础。然后寻找与企业原有技术相适合的升级技术或配套技术,通过产、学、研的密切配合,进行技术升级,以市场在推动技术的扩散。这种融合扩散的方式风险更小,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需要。所以,从中国发展的阶段和实际来看,融合扩散型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有效的扩散技术的方式。

2. 政府导向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在技术扩散中对扩散的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供大部分或全部研发经费,将产、学、研组织起来,合力研发这种需要扩散的技术。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并未成熟,导致新技术的研发具有较高的风险,企业不论采用何种研发方式,这种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府主导的模式主张由政府出面,凝聚社会上的顶尖科研力量,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由政府部门承担主要风险,对共性技术进行研发。帮助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打牢产业基础,降低企业风险,增加国家整体在产业中的国际竞争力。树立国家品牌,避免激烈的国内竞争,替企业分担经济压力。

(2)政府引导模式。政府引导型是指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引导产、学、研的研发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部分经济补偿,研发成果可以为参与研发的组织共同使用。

政府引导型平台的在扩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因为针对企业需要的研发都是有较高适用性的,通过了解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然后组织研发,提供一定的研究资金,鼓励研发机构攻坚克难,在研发成功后供企业有偿使用,这样不仅科研院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并为企业提供与科研院所的对接渠道,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节约时间,企业也会更积极的参与到技术的扩散中来。

五、 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尽管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结合本文的分析结果,为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企业和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1. 进行合理战略定位,引领技术发展方向。首先,进行合理的整体战略定位,明确重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确立重点技术发展路线。总体上,应该按照《“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其次,政府应该在技术的研发上起到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尚需完善的技术进行研发,并通过政策引导,将已经完善后的政策合理有效的扩散出去,对提供技术者人提供一定的补贴,对购买技术者提供开放的购买使用权的渠道,引导行业走向成熟,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做大做强。

2. 加大扩散力度,构建完整产业链。根据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应将研发的主要方向放到纯电动汽车上来,完善重点产业链,包括电池技术、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此外,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体系的融合,实现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交通枢纽规划、智能电网建设等互相融合。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领域,创新PPP模式,制定法规保障其权益,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进行税收减免。

3.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统一规范。在标准化建设上,加强重点企业主导的标准化建设,推进产业链协作的标准化、专业领域标准化组织。政府要尽快出台各类型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和配套设施的标准,进行规模化生产,促进技术扩散大规模的推广,为技术应用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撑,确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4. 进一步推进示范运营工作。在具体示范推广的实施上,可以在一个区域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建设。对重点示范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监督,探寻存在的关键问题,加强重点示范城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分享经验,为新一批的重点示范提供政策参考。鼓励个别城市群和重点示范区自行联盟,从政策、充电设施规划、协议等方面形成一个小区域,从小面渐渐扩展到大面。

5. 构建合理的平台组织,提升技术扩散效率。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鼓励以技术创新联盟为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式创新,鼓励区域性、专业化技术研发联盟。同时,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平台降低技术研发费用,使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M].北京:企I管理出版社,1992.

[2] 武春友.技术创新扩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3] 董景荣.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许慧敏,王琳琳.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1):292-294.

[5] 李平.国际技术扩散对发展中国际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效果及对策分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6] 张海洋.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J].管理世界,2005,(6):82-88.

[7] 徐建中,徐莹莹.政府环境规制下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机制――基于前景理论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5,(2):118-125.

[8] 王珊珊,王宏起.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综述[J].情报杂志,2012,(6):197-201.

[9] 闫振宇.技术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10] 廖志高,徐玖平.一类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稳定性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8):65-74.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咨询研究”(项目号:2014-ZD-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1233005)。

篇10

[关键词]节能减排;财税政策;新能源汽车;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79

[中图分类号]F812.0;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1 新能源汽车的概述

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相对,是传统能源形式以外的能源总称,也被称为非常规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新能源有很多,例如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解决我国目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难题。新能源汽车简单地说就是以新能源作为汽车的动力,通过对汽车动力、结构、技术方面的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式汽车工具。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油气混合、油电混合等)、燃料电池汽车等。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开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缓解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颁布了多项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2015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共计约2万辆,和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2.49倍。包括纯电动乘用车6 656辆,和同期相比增长78.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 689辆,和同期相比增长4.48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6 395辆,和同期相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 650辆,和同期相比增长145%。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16年,各类插电式、纯电动乘用车年销量超过70万辆。

2.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政策支持不足,管理部门混乱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对于该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政府给予的支持政策相对来说比较少,且系统的产业发展策略更少。另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管理部门比较混乱,存在着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情况,如财政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环保部门、交通部门等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但是多部门联合管理会造成政策之间出现抵触,降低政策的有效性,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2.2 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由于新能源汽车起步相对较晚,人们对这一新兴的交通工具认识较少,使用量很少。但同时企业也不能忽视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较差这一事实,具有充电功能的充电站、充电桩,甚至是可以充电的停车场在我国很少能见到,这些欠缺的基础设施,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

3 我国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财税政策的缺陷

2001年开始,我国启动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分别从其各自监管的领域出发,出台了一些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中有些政策已经显现出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政策缺乏针对性、阶段性,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低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阶段性的特点十分突出。如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较多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问题,在中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较多注意汽车制造的本身,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企业比较注重其商业的运行模式,这是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但是我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却缺乏针对性和阶段性,造成了政府无论是在资金、补贴、政策上都投入了较大的力度,但是实际的政策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在制定政策时我国要因时、因事,对症下药,才能充分发挥政策的调节效果,才能高效利用财政资金。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与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管理上,我国一直存在着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多部门的共同管理使各个部门出台的政策仅从各自监管的领域出发,缺乏整体、全面的发展规划,甚至有些政策之间会出现相悖的情况。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我国新兴的产业,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其发展保驾护航,这些条块分割的政策措施难以发挥功效。因此我国必须要改变这个局面,必须在各项政策制定之初,联合各个相关的管理部门,从总体角度出发,共同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3.3 配套Y金不足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基础薄弱,需要大量的资金给予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广、使用,不但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如在充电站、充电桩、充电停车场等的建设上,在对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给予的补贴等。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有心无力,这种情况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在地方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4 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

4.1 发挥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雄厚的资金投入,绝非某个地区或者某个部门、某个企业就能够独立完成的,它要求政府站在国家的高度,制定统一的技术研发路线,通盘考虑发展规划,各部门统一行动,破除地区、部门的束缚,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资源,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4.2 加大政府对研发环节的财政投入力度

首先,要将财政补贴的重点由购买环节前移至研发环节,加大对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其次,要采用政策性资金扶持的方式,成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基金,鼓励技术研发实体进行申请,以获得充裕的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发。此外,在政府采购招标的过程中,要将自主创新纳入评分指标,以此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进行自主研发。

4.3 运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环节的投入

在企业所得税上,可以提高研发费用税前的扣除比例,对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引进的无形资产加速摊销,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的研发采取免税的奖励等;在增值税上,对从国外进口的科研用品,建议免征增值税。还可以制定新能源汽车行业退税政策及对研发过程中的中间品减征增值税等。

4.4 通过政府采购,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销售途径

政府采购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可以规定在各地每年的公务用车采购中按一定比例采购新能源汽车并制定新能源汽车采购标准,保证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产品能够取得充足的市场份额,保障市场的公平性,另外,政府可以规定公共交通服务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效果。

4.5 制定售后服务及电池回收财税政策

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联的配套产业中,最重要的两项服务就是汽车的售后服务和汽车动力电池的更换、回收与利用问题。优秀的售后服务体系,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大有好处。而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则需进一步巩固节能减排的成效。政府应对售后服务企业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在其发展的初期予以3~5年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

5 结 语

自2001年以来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这一技术比较发达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策的支持措施也不够完备。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税政策建议,以期国家通过实施高效的财税政策,使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形成比较优势,引导汽车消费的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有效缓解当前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并大幅降低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尽快实现。

主要⒖嘉南

[1]孔晏.汽车消费领域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对策[J].税务研究,2008(3).

[2]王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