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
乌海市是的一个重要的新兴城市,因此在乌海市的发展建设当中,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控规层面上来看,应当对用地规模、容积率、开口方向、配件项目、用地位置、退让距离等控制性内容进行规定。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保乌海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当建立相应的评估框架,确保乌海市控规目标的良好实现。
一、评估框架的构建
基于控规层面,在构建乌海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评估框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公平公正、评估因子可量化等基本原则。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对于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不构建一个面面俱到的评估框架,难以有效的顾及到所有层面。因此,应当突出其中的针对性和重点问题[1]。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设施对于政府服务职能和公共政策的反映尤为重要,因此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实际实际评估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因子,因此,在空间、时间等方面,这些评估因子必须具备可量化性。同时,评估因子的选择应当符合乌海市的实际发展情况,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有效。在评估框架的实际构建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协调,有效的联系环境、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在评估框架中,可分为内在合理性和外在有效性两个方面,综合性的对乌海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进行评估。
二、内在合理性评估
(一)定位评估
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当中,定位评估主要是评估用地位置的合理性。在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的过程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例如经济学当中的区位理论、物质空间理论、生态学理论、地理学理论等学科因素。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往往较为模糊,因此,在实际评估当中,应当着重选取一些重点因素进行评估。对于乌海市来说,道路交通条件、用地经济性、周边用地关联性、服务范围重合度等十分重要。因此在定位评估中,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
(二)定量评估
作为一种社会产品,公共服务设施具有公平、公共等特征。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的对象必须为城市大众,是公众能够依法享有的。为了体现良好的公平、公共原则,应当确保其服务半径满足人口分布特点,从而覆盖整个规划区域。对此,在定量评估当中,应当评估乌海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人口能够满足需求人口的实际要求[2]。对于服务半径过大或不足的公共服务设施,也要通过定量评估进行调整。在定量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将服务半径、用地规模、人口分布等作为主要的依据,并且在评估过程中与之相对应。
三、外在有效性评估
(一)专项规划衔接
基于乌海市总体规划,通过相关的专项规划,分别从环卫、商业、交通、工业等方面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实现乌海市的总体规划目标。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当中,也具有相应的专项规划方案,例如市场、教育等设施。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专项规划评估当中,一方面需要评估控规成果是否对专项规划进行了落实,另一方面也要评估其与周边廊道和用地的衔接。
(二)控规之间衔接
由于乌海市属于一个新兴城市,因而财政方面比较有限,编制单位的专业人员也不够完备。因此,在乌海市的控规编制单位中,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在不同的编制单位中,设计人员往往只在本领域之内进行规划,没有考虑到与其它领域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因而容易造成规划方案不合理的情况[3]。因此,对于乌海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评估中,应当对用地布局、位置等方面的衔接进行评估。
(三)总体规划落实
在乌海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总体规划落实评估当中,需要评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约束性内容的落实情况。其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用地、空间等方面的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用地位置规划并不属于规定性内容,但是从控规层面来看,可以对其进行更改,因而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总体规划落实的评估当中应当基于充分的重视。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乌海市作为的一个重要的新兴城市,其发展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当前乌海市的发展与建设当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了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控规层面来看,应当建立相应的规划评估框架,结合乌海市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以促进乌海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滨洋,耿毓修,王引,彭瑶玲,阳建强,林隽,耿虹,杨晓光,李王鸣,黄卫东.控规面对面[J].城市规划,2015,01:98-102.
[2]赵毅,郑俊,张建召.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法[J].规划师,2015,03:22-28.
篇2
关键词:旅游度假型;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逐渐成为百姓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构建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更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公共服务设施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形成不同的门类。
2.1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划分
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划分,可以分为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2按照经营性质划分
按照经营性质划分,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
2.3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及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划分
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及新版本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A),商业服务业设施(B),道路与交通设施(S),公用设施(U)4大类。
2.4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要求划分
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独立占地位置不可调”、“独立占地位置可调”、“非独立占地”三类。
3 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长期以来政府重视的是可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各项公益性及准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由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工程上的大量资金投入,造成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长期被放在次要的位置。我国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如下问题:
(1)供应主体呈现单一趋势
目前除了政府部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外,我国目前第三部门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
(2)供给总量不足和社会需求旺盛
政府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仍然把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公共设施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上,而关系提高人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提供上只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多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没有达到城市平均标准,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3)资源共享程度不够
由于条块分割,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缺乏长期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功能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低。
4 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规划层面上的分析
4.1总体规划层面
大目湾新城在总体规划层面,主要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来确定公共设施规划的对象,作为一个旅游新城,规划对旅游设施作了较多的分析和研究,规划主要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布局,对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并没有制定。
4.2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大目湾新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主要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来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并结合地方规范中的要关规定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分布、项目等级、规模、服务半径及相应的建设要求,但引导控制的重点还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主要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来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5大类。
5.1设施分级
根据公共服务设施分类,规划以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为重点,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为补充,对各类设施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进行分级配置,最后,通过对设施的用地要求进行分类控制。
5. 2指标的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确定主要参考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但基于大目湾新城为旅游度假型新城的定位,新城内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确定不能机械套用相关标准,应从城市整体需求角度进行控制。例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中的行政办公设施、文化设施及教育科研设施指标的确定:
(1)行政办公设施
大目湾新城以旅游服务为主,主要安排一些片区级及社区级行政办公设施,其用地指标与《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比较,比例偏低。
(2)文化设施
大目湾新城文化设施以“不老文化”、“海洋文化”、“渔文化”为主题,与大目湾新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文化设施,其设置的展示性文化设施较多,用地指标上较一般中等城市要高。
(3)教育科研设施
鉴于大目湾新城为小城镇兼旅游度假区,在人口测算时,人均指标较大,考虑到大目湾新城定位的特殊性,学校的千人指标将在宁波市的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偏低。
大目湾新城幼儿园千人指标为28‰;小学千人指标为52‰,初中千人指标为32‰,普高千人指标为24‰。
5. 3规划内容
5. 3.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行政办公设施为公益型必设项目,为政府行政管理办公及公共活动场所,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
(2)创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与海洋文博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娱乐体系;
(3)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4)提升大目湾新城的体育文化氛围,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城市品位,建设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全民化体育设施体系;
(5)建设全覆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体系。
5. 3.2商业服务业设施
基于海洋文博商务中心、养生休闲度假海湾的功能定位,大目湾新城布置大规模的高规格的商业、服务业、旅游度假、餐饮等设施。
片区级主要为生活配套设施,包括演艺中心、商务办公、综合商业、酒店、娱乐中心、百货公司、专卖店、餐饮、休闲街区等。
5. 3.3道路与交通设施
道路与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站场三大类。
合理地设置区域及内部公交线路以及公交站点,倡导“公交优先”的方式,将土地利用与公交系统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城的交通压力。
5. 3.4公用设施
公用设施主要包括供应设施、环境设施和安全设施三大类。
结合区域资源特点,采用低碳理念及技术,以环境设施、综合交通、
水资源利用等为重点,构建便捷、高效、低碳的公用设施系统。
5.2.5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分为标准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两级。
标准社区对应居住区规模,配置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为800~1000m,服务人口规模约2~3万人。
基层社区对应居住小区规模,配置社区站点,为基层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各类配套设施,服务半径为300~500m,服务人口规模约0.8~1万人左右。
6 小结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仅是旅游产业基础性工程,也是向游客展示旅游品牌和形象重要窗口和载体。原有的基于城市分级体系下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已经在服务范围和设施配置数量和质量上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与内容显得龙为重要。文章结合大目湾新城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针对旅游度假型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同等发展水平的中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效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郝春艳.县域中心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研究[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6.15
[2] 张春阳.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4(13)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高效、廉洁的行政环境为目标,以“加快产业发展”为载体,树立“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政治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深化和拓展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使政府的行政决策更加科学,行政行为更加规范,行政效率明显提高,投资环境更加优良,为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深化服务理念
1、认真贯彻《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培训,培育公务员精神,提高公务员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公务员投入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机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2、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实现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二)完善推进机制
1、完善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相关机制,建立健全制度落实的考评、奖惩机制,确保制度刚性执行,强化制度落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2、进一步优化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本部门行政机关工作流程,在处内大力推广短流程服务和标准化服务,并邀请主要服务对象和基层工作者参与流程优化。(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3、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确审批责任,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4、强化办事处政务中心综合协调职能,继续扩大前后协同和上下协同办理事项的范围和数量。(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5、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内网,整合电子政务资源,完善公共信息平台;扩大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我处办公自动化;通过电子化管理,为领导提供高效、安全、灵便的指挥调度手段,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和跨部门协同。(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6、做好政务公开内容目录的审核、完善和工作,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范围、审核程序和责任部门。(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7、细化处内及各部门、各社区新闻发言人制度,严格执行新闻纪律。(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各社区)
(三)提高服务质量
1、办事处相关部门要将具有管理公共事物职能的事项大力推行规范化服务,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同时将规范化服务延伸到社区。(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2、全面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高效便民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站,逐步实现街道、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的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街道社会事物服务中心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并结合工作实际,实行“一岗多能”;按统一要求逐步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站。(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各社区)
3、按照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统一规范的要求,对办公室门牌标示、工作人员座牌、挂牌、外出告知、政务公开栏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4、深化和落实“双深入”的调研机制,实施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加强形式分析和政策研究,完善发展规划,做好事前服务。(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督导
办事处各科室、各社区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确定负责人和专门工作人员一线抓,加强公务员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知识的学习,加大协调、检查和监督力度,切实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办事处将不定期的通过暗访、突击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各单位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设,及时纠正偏差。
(二)深入宣传,提高认识
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对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良好社会氛围,取得投资者与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同、支持,形成全社会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合力。
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of meticulou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field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matching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henyang, understands the basic needs of residents in the use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uts forward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Shenyang from the service management.
关键词: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
Key words: residential community;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44-03
0 引言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促进民生、保障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广义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报告中首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明确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提出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体育、医疗、养老、社区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各项设施的具体规模和建设要求,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明确了方向与标准。
沈阳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管理中主要是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及政府已出台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教育、养老等配建的要求,由多部门联合对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审批管理。但是面向实施操作中,由于标准设置精细化不够,实施配建中存在着建设不到位、管理移交难等问题。同时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成本高、要解决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不足的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就要从居民的切实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本文结合社区发放问卷和居民实地访谈,从规划管理实施还面临的困境出发,探讨沈阳市社区公共服务设配建的精细化管控方法。
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与需求调研分析
调研选取沈阳市铁西区凌空街道、大东区大北2个街道、19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了新建住宅区和老旧小区在服务设施配建的典型特征。按照国家有关配建要求内容,重点对社区户数、人口数、年龄结构、外来人口、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商业金融服务、养老服务、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发放和回收《沈阳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对街道、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类型、分级情况、配置规模及居民对各项设施的使用情况与满意程度。重点就沈阳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设情况进行整理,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对,找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为下一步居住公共设施配建提供依据。
1.1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投入分析
目前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除幼儿园市场化办园外,多是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普遍规模偏小。教育设施、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配置需求。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菜市场等配套设施与国家标准差距较大,特别是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商在开发建设侧重于住宅楼的开发和销售,公共设施配套滞后,且随意更改公共服务使用功能问题突出,安排在逼仄空间,造成建成后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
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低、分布不均、供给不足,新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历史配建标准低,使得我市老城区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普遍缺乏,特别是政府投入建设的养老、医疗、文体设施更是严重不足,调查的19个社区仅有7个配置卫生服务站,达到最低150平方米的建筑规模的仅有3个;养老设施仅在街道层面设置了2个托老所,社区层面没有配建养老设施;文化活动室仅有7处,达到沈阳市文化活动室配建建筑规模300平方米标准的仅有1处(如图1所示)。新城区按照国家、省、市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规定,结合社区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受新城区住宅小区入住率偏低的影响,使得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公共用房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及时接管,面向市场化的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由于服务人群的数量不足,市场化参与配建意愿较低,使得配建的如幼儿园、托老所等设施存在闲置的问题。
1.2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居民需求比较
医疗卫生设施:新改造住区医疗卫生设施明显大于老旧小区,中老年人和残疾人对社区医疗点的设立需求较为强烈,对现有设施服务质量满意度不高,建设标准低于国家规定。
文化体育设施:新改造居住区文体设施主要结合会所、园区集中绿地设置,老旧小区配套室内体育场馆严重不足,室外活动场地数量少面积小,现有文体设施建设规模低于国家规范规定。居民认为合理的户外体育场地应均匀分散到住区中不同地点。
行政管理设施:街道办事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和派出所等行政办公机构设施用房基本健全,独立建设较多,但办公空间面积偏小,低于国家规范规定。社区公共用房规模严重不足。
老年服务设施: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情况良莠不齐,老旧小区老年活动中心配置数量优于新改造住区,但普遍存在使用面积不足或管理不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养老机构设施、老年医疗、老年综合服务等设施严重匮乏。
商业服务设施:社区内由市场化配建运营的商业服务设施整体建设较好,但是菜市场配置总量还不足,大多数市场为街路市场,设施水平、卫生条件、经营管理较差,与居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如图2所示。
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面临的困境
2.1 规范与规划管理切合不足
2.1.1 规范指导规划管理
沈阳市目前执行的以现有的各类居住区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均以人口对应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标准来设置,但实际规划管理中规划审批地块多为分批操作,模式化的配套指标与审批管理实际切合度不足。居住区配建要求与具体使用要求有一定距离,规划管理主要是根据相关规范对3000人左右的独立住宅地块进行无差异的模式化计算,得出对居住区配建的要求。对地块所在区位、人口构成、周边土地开发强度等整体性情况考虑不多,造成配建要求在规定上不够严格或严谨,配建指标与实际需求有时会出现偏差。同时,规范标准中关注规模指标,面向管理对具体的配建设施如幼儿园、文体活动设施各种配建的位置、朝向、楼层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需要面向规划审批管理的切实需要,将国家、省、市中相关居住社区层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规划审批建设规模等信息关联,研究居住社区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建设指标与住区规模对应关系,为规划审批提供明确的指标配置标准研究。
2.1.2 规范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居住人口数量、结构、居住区位、不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体制的变化,以及居民对原有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提出的新需求,已有的部分指标和基本服务功能建设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如新时期《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下一步社区医疗与养老应实施联合设置,按照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标准,分别建筑规模要达到150平方米和750平方米,联合设置将需要对部分功能进行重组和整合,对新形式下社区医养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进行研究。又如社区文化活动站与社区体育设施、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在多功能健身活动、娱乐、阅览、管理等功能设置的重叠,联合设置需要明确混合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目前沈阳市也适时的提出了“一厅一校两站四室”模式下的社区用房建设标准,但总体上对比国家相应功能要求指标偏低,需要对社区混合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功能配建标准和共建模式进行研究。
2.2 规划要求与行业管理不协调统一
近年来,国家、辽宁省、沈阳市分别出台了关于养老、体育、社区综合管理、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标准,各类标准存在不一致和相互交叉等现象。如社区层面的养老服务设施界定和规模标准不一致,名称就有托老所、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站、居家养老设施、社会养老设施等多种,对于基本涵盖功能和主要服务的老人类型标准、人均配建指标等缺乏统一,可执行操作性不具体。亟待政府统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职能,将同一类设施按照国家标准名称归类,统一称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标准,明确配建强制性内容和具体控制。
同时又由于居住区配建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管理过程中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应的行业规范进行管理,规划管理难以做到完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调一致,管不全和管的宽的情况同时存在,如社区卫生服务、垃圾转运站、警务室等配建设施都需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实际需求确定。
2.3 精细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目前沈阳市缺少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实施细则,规划项目建筑审批成为配建相关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手段。但在配建标准不明确,各部门权益不明晰的前提下,很难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配建要求。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住宅小区配套的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基本上都能按照管理范畴移交政府管理,而对于社区文化、体育、医疗等需要政府接管的服务设施在建设和接管上相对滞后。幼儿园、养老等有半经营性质的公共服务设施,过度依赖市场的投入,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
新时期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体制的变化,市场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类型也逐渐增多,改变了原有的由政府投入为主的单一形式,如在幼儿园、养老、社区体育等服务设施社会资本参与和注入,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却缺少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政府和市场合理投入比例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大量由开发商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投资主体、建设监管、设施移交、产权归属等方面的实施细则要求不明确,造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后续接管使用一些诸多问题。
3 面向精细化管理的社区公共服务社区配建对策
3.1 出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管理规定
建议沈阳应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的制度建设,由政府牵头出台新建扩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管理规定,明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施部门职责,以及规划、建设、移交、登记和使用管理等实施管理等要求,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空间得以不折不扣地实现。协调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使行业主管部门从被动的接收使用,转化为在建设前提前介入,结合规划规范要求与行业规范要求,对居住区配建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制定统一、明确的居住区公共配建标准、管理主体。
3.2 完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按照国家相关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规定,结合沈阳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明确配置要求和建设标准。针对规划管理需要重点补充完善内容:一是要补充完善居住人口在3000人左右的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内容;二是要结合新形势对混合设置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给予明确规定;三是要考虑新老城区建设标准的差异化,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应深入研究新建改建居住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的实际情况,按照查漏补缺的原则核算配套设施,在指标允许的幅度内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新城区居住项目应严格按照标准,适度超前做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建议协调行业主管部门统一配建标准,明确管理、使用主体。
3.3 统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加强对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建议应按照社区合理服务范围,研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内容和建设模式,考虑新老城区建设标准的差异化,保障性居住社区可适当减低建设标准要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应深入研究新建改建居住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的实际情况,按照查漏补缺的原则核算配套设施,在指标允许的幅度内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老旧小区重点锅炉房、厂房、办公楼等设施改造,灵活采用回收、租用、购买等方式补充公共用房。积极鼓励政府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购买社会化服务,通过市场发挥机制作用来进行补充公共服务需求。将并将研究内容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到街区控制图则,实现对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统筹安排。
3.4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协同推进
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及时统计和掌握居住项目建设、人口动态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整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要认真研究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行规律,分类确定市场化可参与投入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明确投资主体,提高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建议新建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除了按照条件约定实施,产权移交给政府有关部门的外,对于不需移交产权的公共设施按照“谁投资建设谁所有”进行操作,如社区养老设施、体育设施等。鼓励多种方式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4 结论
本文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为目标,对沈阳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情况和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得出规范与管理衔接不够,精细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多方面造成社区公共管理设施配置的滞后和不足。要逐步实现沈阳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就要完善和细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和实施细则,从空间上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和控制管理,积极探索多渠道的投资建设方式,全社会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和管理的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张磊,陈蛟.供给需求分析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J].规划师,2014(5).
篇5
【关键词】城市控规编制;公共服务设施;有效配置
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中必须要保证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着足够的健全性、完善性和优质性。然而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被其他盈利性项目建设所占,或者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过于滞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指导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因此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在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推动城市全面发展。
一、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在控规编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这时就会对控规编制造成一定的影响。
1、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忽略了其他发展的可能性
城市在控规编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或者是在控规编制过程中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因素,这些都会导致城市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将出现的多可能性情况转化成单一的发展情况,从而造成其他发展的可能性被忽略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使城市在控规编制过程中所做出的决策具备着一定的风险性。当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按照控规编制设计方案进行发展,使控规编制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我国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当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合理时,对城市控规编制造成影响。
2、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
城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且无法消除。要想消除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都只是在主观上将不确定性进行忽略,或者是将不确定性转移到其他的规划中,这些都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比如在在临汾市中小学教育中进行公共设施配置时,由于教育要覆盖到整个城市中,并且外来人口也会进入,其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对公共设施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城市控规编制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作用
1、进一步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科学合理的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置
在城市控规编制中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效编制,要对不同服务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并在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置时,主要是站在专业化角度,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安排,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
2、城市控规编制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科学有效的配置依据,确保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完整性
在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要对公共服务行业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服务设施进行有效的总结,同时对公用服务设施配置进行有效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完整性。
3、推动城市公共事业稳定发展,有效的实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在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要对城市中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同时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要充分发挥出市场运行和政府职能的作用。另外,要对城市发展运行的规律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城市发展要求和各个要素进行综合,从而推动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合理有效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三、解决城市控规编制问题,有效配置城市控规编制中公共服务设施
1、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将微观配件转化为宏观调控
在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配置公共设施时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站在决策基础上解决不确定性因素时,首先要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符合规划编制要求。在基于原先服务范围时,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微观配置就转化为宏观调控,使公共服务设设施在配置时能够向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控制和配置。在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宏观调控配置时,要将公共设施种类和数量能够符合相应的要求,同时要将既有的公共设施配建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延续。这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们参与到城市开发的积极性,在构建公共服务设施时,也能够更好的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在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时,不同的投资主体要配置不同的服务设施,这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根据投资主体的具体要求,将公共服务施工的调控单元进行不同规模的划分。因此,在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要将城市重要居住社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配置相应的内容和功能,并要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具备着相应的弹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居民提供综合全面的服务,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服务功能设施。
2、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经常会涉及到广泛的设施种类,在为居民生活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时,通常要涉及到教育、文化、健身、卫生等方面,在配置相关的服务设施时要站在专业化角度上进行,同时服务公共服务设施也具备一定的重叠性。比如在对文活动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时,教育服务设施也会涉及到相关的设施。在转化决策视角时,在调控更高层次编制单元的公共设施时,在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时有着更高的弹性,也可以保证各个公共服务设施之间有效良好的互通性。从而使公共服务设施能够实现共享目的,可以使一个地区可以更好的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复合利用。比如在构建中小学操场时,在学生休息日时可以向周围社区开放,这样不仅兼顾了教育事业,也达到了健身功能。在站在新的决策基础上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以不同单元形式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
3、在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
在配置社会公共服务时要将公共设施进行有效的分类,这时可以按照公共设施在市场经济下,受到市场侵蚀的程度进行分类。首先是容易受到市场力侵蚀的公共设施,比如教育文化公共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社会福利公共设施和体育公共设施等方面。其次是容易受到市场力推动的公共设施,比如服务设施等。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落实公共服务设施,必须要有效的控制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和数量规模,在转换决策视角时,能够有效科学的控制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当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置时,对于政府直接投资配置的服务设施,要在最大程度上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这些服务设施的数量和位置禁止随意调整。对于具有经营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在配置时,要对其数量和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改进公共服务设施时,对决策视角进行有效的转化,从而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效的配置。
四、总结
在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效的配置,首先要将微观配件转化为宏观调控,以此构建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更好的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其次要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相应单元调整,以此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最后在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以此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有效性。从而满足人们对社会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小波.我国城市小街坊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问题研究[M].清华大学,2010,38 (36):156-158.
[2]孙德芳,秦萧,沈山.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城市建设,2013,37(03):13-15.
[3]耿虹,宋子龙.资源型旅游小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究[J].城市规划,2009,35(07): 19-25.
篇6
关键词:郊区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Abstract:Urban suburbanization is a main trend of urban rapid development.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aily lives of residents, supporting and constructions of the facilities in suburban community are tak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sub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 facilities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satisfaction,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suburbanization.
Keywords: suburbanization;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 F7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背景
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用地的快速增涨,城市郊区化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住宅社区化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趋势之一。居民居住在社区中,不仅需要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要求相应的服务设施为其生活提供便利。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社会公平、公正,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主要方面。因此,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环境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国内学者从90年代末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给予相当关注。唐子来[[] 唐子来.居住小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型态[J].城市规划,1999(5):32-37.](1999)分析了社会、经济、技术、体制领域的发展趋势,推断未来小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型态。张仁利等[[] 张仁利,赵旭,黄宽宏,张绍樑.当前居住区公建配套标准的制订[J].城市规划汇刊,2001(3):42-47.](2001)论述了影响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主要因素,认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应是针对不同档次居住区,由指令性公益标准和指导性建议组成的包容性更强、灵活性更大的配置指标体系。赵民等[[] 赵民,林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2(12):72-75.](2002)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空间分层日益明显,必然导致居民需求的分化现象,以“千人指标”来统一设置居住区公建配套项目、规模,已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李京生,张彤艳等[[] 李京生,张彤艳,马鹏.上海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研究[J].规划师,2007(5):16-18.](2007)对上海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研究,提出在设施规划方法上,结合社区发展状况,分阶段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彭岩[[] 彭岩. 居住郊区化配套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60-62.
姓名:王青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7.12
学历:研究生在读
](2011)在分析我国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对供给模式进行了研究。
学者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主要是对设施的标准、原则等,对郊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较少,从居民使用特征及使用需求的角度对郊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更是少之有少。
济南市东郊的王舍人镇,距市政府15公里。本文选取东润丽苑(2002年)、鲍华苑(2003年)、东城苏苑(2005年)三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其建设时间都在5年以上,发展较成熟,居民对设施使用特征较为稳定。研究其公共服务设施状况,能够较好反应郊区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及设施使用诉求。
2居民群体特征
2.1人口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比例相当。
在调研的三个居住社区中,20-30岁年龄段的居民比重最大(30.38%);其次是60岁以上(21.52%)和40-50岁间(20.25%);年龄段在30-40岁所占比重为15.19%,50-60岁间的居民比重最少。家庭人数构成中,夫妻或核心家庭所占比重达58.23%,主干家庭也占据着相当比重。这反映出,社区独居老人的数量较大且在进一步增加,社区中老年人已有一定的比例,老龄化现象明显。
2.2文化程度偏低,职业素质较低。
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质较低。其中小学学历占8.86%,初中文化程度占37.9%,高中学历比例为17.72%,高职或大专比重为29.1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仅为6.33%。居民的职业构成中,个体私营为主要构成部分,其经营业态有餐饮、便利店、水果摊、五金等。其次为工人,所占比例为15.19%,教师、公务员、白领职业占比为6.33%,离退休比重达7.59%,而失待业比重高达12.66%。
3居民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特征及满意度
3.1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
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满意度中,超过70%的参与调查者对公共服务设施满意或基本满意,调查者对于设施满意度高大部分缘于临近镇中心的公共设施(图1)。
在居民公共服务设施使用便利度调查中,各类设施均在居民能够方便到达的范围内。其中社区医疗卫生设施便利度最高(89.87%),其次是超市(87.34%),再次是公共交通设施(77.22%);然后是邮局和电信设施;65.82%的居民认为中小学非常方便到达;43.04%认为文化活动室方便使用;认为其他设施如体育健身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方便到达使用有16.46%。
在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中,调查者认为不便之处最大的是档次太低,其次是规模较小、环境不好、管理不善、服务质量差等等。另外费用和距离也是造成居民对设施使用不便的影响因素(图2)。
3.2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设施的满意度及使用特征
在对居民社区医院能否满足日常需求中,认为医疗设施基本满足与足以满足居民日常诊疗需求的比例为77.21%,部分能够满足需求的比例占15.19%,而基本不能和根本不能满足的比重为7.60%(图3),可见社区的医疗服务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居民需求。在调研范围有济南时珍医院和济南市立三院两家比较大型的医院,城市医疗设施对住区卫生设施有很大的补助。
篇7
关键词:村镇;公共服务设施;AHP法;配置优化
引言:随着村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力推进村镇建设,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加强村镇建设的硬性指标,也是村镇居民的刚性需求。我国村镇空间布局较分散,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过大,配置重复,资源过度浪费。因此,如何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挖掘村镇空间布局的潜力,选定村镇空间重构下迁村并点的中心村是本文研究重点。
一、AHP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一)基本原理。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将影响分析主体的各影响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通过下层指标对上层目标影响程度的两两对比,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度,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验证指标权重的正确性及层次排序的合理性。
(二)基本步骤。(1)构建层次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确定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递阶层次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由相关专家经过两两指标比较,依据“1-9”标度比较该层中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以打分的方式确定与值后构造判断矩阵A。(3)确定指标重要度。依据和积法将矩阵A列向量归一,按行求和后再归一,得排序向量W[w1,w2,w3…
wn],特征向量W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即为各指标相对于准则层元素的重要度。(4)一致性检验。检验标准为一致性比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定依据该指标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程度,选取最直接、最紧密联系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还应考虑村庄未来发展趋势。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参照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经相关专家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指标体系为三层,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配置潜在能力为目标层,区域条件、村庄规模、经济收入、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为准则层,地理位置、道路交通、自然资源、人口规模、建筑用地面积、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与邻近村庄间距、距镇区距离和距主干道距离13项指标作为指标层。
三、AHP法指标评价
(1)构造判断矩阵,专家依据“1-9”标度法,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2)计算各指标权重值。采用和积法计算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WA=(0.053,0.281,0.380,0.204,0.096),最大特征值=
5.119,计算准则层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3)一致性检验:CR=0.027
0.013,0.094,0.187,0.09,0.243,0.055,0.152,0.051,0.064,0.032)
四、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潜力
(1)计算综合潜力分值。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计算潜力分值,通过专家调查法获得某村庄各个指标分值C11=60.6;C12=83.7;
C21=54.5;C22=40.5;C31=100;C32=100;C33=100;C41=98.7;C42=100;
C51=76.9;C52=66.7,将各指标权重值与得分值相乘累加求和得该村庄的潜力分值为81.2 ,该村可以确定为中心村。(2)检验与修正。在此得分基础上结合村镇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两相邻中心村之间的间距,确定合理的村庄间距,避免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服务有交叉,以合理距离检验中心村的确定是否合理。依据我国村庄分布特点以3~6km作为相邻中心村之间的合理距离,若合理则确定该村为中心村,反之重新设定方案,重新计算潜力值,直到达到标准。
结论:本文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配置潜力进行研究,基于AHP法基础上,依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需求,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配置潜力值,以60分为标准,3~6km为合理距离为依据确定最终的中心村,亦希望本文可以为新型村镇的空间规划布局提供有效依据。
篇8
有利方面
毫无疑问,代建模式将会有效缓解财政资金压力。据初步统计估算,2013年-2016年4月期间,北京市通过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代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安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约50亿元,这部分投资实际上是在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之间按一定比例分摊,减轻了财政负担,帮助政府部门增加了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量,特别是缓解了部分新兴居住板块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同时,在市区两级财政预算的体制下,代建模式减轻了薄弱地区的区财政负担。如果采用政府投资模式,则区财政需要负担较大的投Y额,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往往财政实力也比较弱,直接拿这部分资金相对困难。
代建模式则将市、区两级政府的潜在收入(即少收的政府土地收益)直接转化为投资,提高了建设速度。而且薄弱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通过适当增加代建量,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区域平衡的作用。
事实上,代建模式减少的不仅是政府财政投入,而且也相应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一般是由政府提供资金,相关使用部门负责建设。在这种体制下,需要提前申请政府纳入建设投资计划,经批准后,再安排专人负责办理各种手续。
由于有的部门缺少专业人手,则会由其他部门业务人员兼任,但基建工作和本专业领域的管理工作差别较大,业务人员不熟悉审批流程,项目建设进展就会受到影响。同时,各个使用部门都设立基建处,各自跑各自的项目,也会造成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
相对而言,开发商在办理相关手续方面更加轻车熟路,很多手续可以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一同办理。而且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较为繁琐,而商品房开发项目审批程序相对简单,虽然捆绑后会给开发商增加部分审批要求,但对公共服务设施本身而言,大大加快了公共服务设施开工建设的速度。
也正是有了开发商的代建,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建设的同步性也相应提高。近年来,我市商品房开发和新建公共服务设施都集中于新兴板块,人口数量随开发激增,原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新建的需求大。而一个区域的开发建设历时数年甚至十几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过早地建好公共服务设施,又会因暂时无法使用造成浪费。
在把握同步性方面,根据调研反馈的情况,开发商主导建设普遍胜于由政府主导建设。特别是2007年《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住宅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交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公共服务设施竣工交付时间滞后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对于新兴区域而言,代建模式促进了公共服务和居住的平衡,预防了政府和开发商步伐不一致带来的公共服务缺位或资源闲置问题。同时,部分与居住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实现和住宅小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以近年来成为新兴居住板块的地铁4号线末端的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为例,该区域集中了多个新建房地产项目,但该区域原有教育资源比较贫乏,通过代建模式,教育设施实现了同步建设,有效弥补了区域发展的短板。
目前,该区域绝大多数小区都有自己的配套幼儿园,已经投入使用的均为公立园。通过代建还引入了育才学校大兴分校和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两个优质小学。各个设施均按照要求竣工并交付使用。
调研中还发现,多个项目将幼儿园提前建设,建成后先作为售楼处使用,等到住宅部分建成后再改成幼儿园。可谓实现了利益和公益的兼顾。
存在问题
尽管代建模式有诸多可取之处,但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一种全新尝试,在实际运用的各个环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决策环节,代建模式的适用范围过于宽泛。现行模式下,一个项目中建什么、建多少,受前期手续审批等部门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得代建模式变成了一个筐,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都可以往里面装。一些专业性强的设施不适宜使用代建模式,使用方也没有提出代建需求,被捆绑进房地产开发项目后问题较多。有的项目在土地完成出让后,政府部门还会要求开发商增加、改变代建内容,不仅带来审批上的问题,更有违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有的区为了快速解决公共服务资源短缺问题,尽力要求开发商多建,建设量已经超出了当前的实际需求量,很可能导致闲置。还有一些设施在立项时不在项目中,但实际上却是开发商承担建设工程。有的要求开发商承担额外的装修、办公用品费用。
而且建设、接收的标准缺失。由于在前期阶段,仅仅是在土地招拍挂协议、规划条件等文件中写明了公建的类型、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最基本的要求,但没有具体的代建移交标准,到了移交阶段就会出现分歧。特别是医疗卫生、运动场所等设施在最低面积、位置、布局等方面都有特定的专业要求,但对企业来说只要面积达标就没有违反协议,政府只能是照单全收,在有些使用部门看来验收就是“走过场”。再比如代建的学校,开发商在与教委沟通时,教委表示按照标准建就可以,但建成移交后,校方又有自己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名校对于新建分校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只好再进行拆改,造成浪费。
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使用部门前期参与度较低直接相关。在土地入市之前,代建的内容、规模基本上是由前期审批部门主导确定的,使用部门参与较少,容易对具体需求把握不足。即便是参与,由于土地招拍挂协议的基本内容已经确定,使用部门也只能是针对设计等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专业性的要求。土地出让之后,公共服务设施与房地产开发捆绑,基本上就是作为商业性项目运作,使用部门的参与度也较低。多数情况下,使用部门直到验收环节才能参与进来。甚至有的项目在竣工后还没有确定具体使用方是谁,更无从知晓使用方的需求。例如某集团代建的某公交换乘中心至今不知道该移交给公交集团、运通公司还是交通委。
在审批环节,尽管房地产开发项目本身的流程比较成熟,但是涉及到代建公共服务设施,就出现了手续办理不规范、各部门政策矛盾、有些手续无法办理的问题。
一方面因代建增加的额外手续制约了项目投资进度。从政府的角度看,代建模式的建设速度通常快于政府直接投资。但从开发企业的角度看,公共服务设施与商品房开发捆绑成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手续更加复杂,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代建设施,需要额外进行专门的论证,取得专业主管部门的意见,耗费时间较长。部分项目(特别是保障房项目)为了按时完成政府要求的进度,不得不选择“未批先建”。因此调研中开发商表示,宁可直接向政府支付这一部分的建设费用,以避免代建带来的麻烦。
其实,在建设之前是否需要使用部门的意见各区也是做法不一。虽然市发展和改革委在立项时已经不再要求专业部门意见,以减轻企业负担,但有些区立项前仍需要有相关要求,立项之后市或区的其他部门也会要求。而使用部门由于缺乏经验、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本部门政策依据等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地为开发企业出具意见。
而且,使用部门的要求有时与规划要求相冲突。有的使用部门坚持根据自身的使用需要提出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又与规划部门的规定产生冲突,导致项目要么违规要么无法实施。比如有企业反映学校不了解容积率限制,坚持要求增加建筑面积,否则就不同意接收。再比如相关部门要求开发商代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并与现有设施衔接,而土地出让条件中并不包含这项工程,等于要在红线外进行施工作业,由于没有土地使用权,无法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从国土部门的角度看就是违法施工。
也有不同部门各执一词,导致手续无法办理。如通州区某项目代建养老设施,在办理手续过程中,前期审批部门要求先和使用部门签订配套协议,才能办理后面的手续,但使用部门却说要等设施建完了才能签配套协议。到底应该和谁签订配套协议,目前也没有全市统一的规定。再比如房山区某项目,2009年拿地,2013年竣工,由于项目前期没人告知要先办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划拨手续,所以只是按照正常的开发项目办理流程走。在办理开工手续时,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提供了相关部门开具的证明。到了办理实测报告备案时,才被告知要提供土地划拨手续。当开发商找到相关主管部门办理划拨手续时,该部门却表示,由于该项目没有办理土地划拨手续就开工,属于未批先建的违规行为,应当予以处罚。处罚之后,还需按照正规流程重新走一遍各项手续。如今,该项目代建的幼儿园、小学等由于拿不到实测报告,导致项目至今未通过综合验收。
在移交环节,土地出让金结算问题较为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地块在规划条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建筑面积,但在实际建设时,实测面积与规划面积会有误差。根据现行规定,协议出让的地块只有符合规划条件中的建筑面积要求才能免收土地出让金,多出来的建筑面积,开发商就要按照经营性用地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开发商表示,建筑工程很难保证面积丝毫不差,设施本身已经是无偿代建了,多出来的部分也是无偿移交给政府,自己还要额外缴纳土地出让金,非常不合理。但对于相关政府部门而言,找不到政策依据免收这部分出让金。
此外,代建公共服务设施在移交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包括测量费、转移登记税费等。虽然金额不大,但由于没有政策规定,或者各部门的政策不一,各方均认为师出无名,导致无法结算和移交。例如按照《房屋登记规范》的规定,受让方和出让方应该各自承担相应的转移登记的费用,但据某集团反映养老设施移交办理转移登记的费用全部由开发商承担。还有使用部门反映,公共服务设施的转移登记税费应该减免,但相关部门提出减免是针对政府投资,没有对代建设施减免的文件依据,不能减免。
而部分类型的设施在产权归属上也面临政策不明的问题。对于代建公共服务设施的产权归属,7号文中“归区县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所有”的表述仍然比较笼统。教育、医疗卫生等“传统”类型设施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序,但体育、养老等“新”的设施没有移交先例可遵循,产权是放在专业管理部门、具体使用单位由谁接受,没有明确的政策,有的接收部门不敢擅自操作,只好先搁置。
在使用环节,公益性和市场规则也存在冲突。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模式中,相当于政府为全体纳税人“代建”,设施建成后顺理成章地服务于所有人。在代建模式中,每一个该项目的购房者都额外承担了代建公共服务设施的部分成本,但设施的服务范围面向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小区的业主,而是整个片区的居民。支付者和使用者范围不一致,产生了“搭便车”问题,按照市场规则看对购房者存在不公。但如果在分配资源时有所倾斜,则违背了设施公益性。例如有的代建幼儿园对本小区收低价、对周边小区收高价,引起社会问题。
当然,也存在开发商虚假承诺损害购房人权益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区房”问题上。教育设施在代建公共服务设施中比重最高,代建也已经成为新建学校的主要方式。很多项目在承担代建任务之后,为了吸引客户而打着“名校学区房”的旗号大肆宣传。但中小学本属于义务教育资源,政策是政府部门制定的,采用何种模式办学则由学校掌控,开发商的承诺仅仅停留在口头,没有法律效应。许多人为了获得开发商承诺的优先入学资格而支付了更高的房价,但最后没有得到优先权,或者没有享受到真正优质的教育,由此引发的不满最终都指向教育主管部门。如房山区某项目中代建的小学,项目销售时做出过买房可就读该校的承诺,但规划招收4个班,实际报名人数却达到了14个班,双方争执不下之后,将矛头指向区教育主管部门,但配建学校的规模是按照规划指标定的,教育部门自己在建设模式的选择上也没有发言权,对开发商行为进行监管更不是教委职责范围。身为教育部门,理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教书育人上,而不是解决代建设施产生的种种问题。由于该项目所在区域的儿童逐年增加,“学位争夺战”将长期存在。
也有部分代建设施的质量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公共服务设施虽然是开发商负责建设,但本身最重要的仍然是公益性。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代建公共服务设施,仅仅是作为政府交办的一项任务来完成,通过验收即可,容易出现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建筑质量的问题。调研中,丰台区反映某个代建的学校在2016年的“7・20”大雨时漏得厉害。在设计上也不太重视居民的感受,最多也只是重视本小区业主的需求,忽视周边居民。如幼儿园常年见不到阳光,文体活动站被安排在地下室,居民使用极其不便。有的开发商为了规避问题,在向规划部门提交的开发方案中,将学校和住宅分开报,分别看都符合标准,但放在一起日照等则不达标。
篇9
实施方案
xx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活的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10余个民族,各民族相互“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环境基本形成,各民族之间互学、互助,交流、交融,维护了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为深化地区嵌入式居住环境,根据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主要目标
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促进各族人民相互嵌合,通过政府引导、群众主动、设施完善等途径,着力改善各民族居住环境,共建团结、和谐、包容、美丽的新时代居住生活环境。
二、具体方法和措施
结合住建行业特点,发挥在规划、设计、房地产业监管、城镇障性住房、农村安居富民等优势,促进各民族互助、互融、团结、互助。
(一)深入挖掘当地民族特色元素。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民族俗文化、特色饮食、生活方式等,通过规划、设计赋予生活社区、村庄鲜明的特色民族融合文化元素,满足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牵头科室:规划局
配合科室:房产科、安居富民办
(二)配套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乡居住小区、村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和各民族生产生活特需(婚丧嫁娶、割礼、乃孜)服务设施场所。
牵头科室:城建科
配合科室:规划局、房产科、安居富民办
(三)加快推进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结合年度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分配安置房采取民汉搭配的方式,通过引导,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生活环境。
牵头科室:棚改办
配合科室:房产科、规划局
(四)积极推进老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改善老旧小区供排水、供热、供暖、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满足各民族生产生活的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牵头科室:城建科
配合科室:房产科、规划局
(五)引导和鼓励开发建设特色住宅小区。引导和鼓励开发商开发建设居住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的居住小区,按嵌入式居住要求进行销售,有效引导小区内各民族居民形成嵌入式居住形态。
牵头科室:房产科
配合科室:规划局、城建科、建管科、审图办、质监站
(六)适当控制保障性住房分配比例。按照嵌入式居住要求,分配已建成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各民族基本住房条件,做到应保尽保。
牵头科室:保障办
配合科室:规划局、房产科
三、保障措施
(一)规划引领。指导各县市在编制生活区各项规划时应合理配置和布局嵌入式居住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确定居住区规划条件时,要明确满足各民族婚丧嫁娶、牛羊宰杀、公共厕所等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并明确配建规模和控制要求。
(二)重视设计。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各民族居住习惯和实际需求,在色彩造型、户型结构等方面考虑满足各族群众不同特性需求。特别时在普通住宅小区开发设计阶段,要严格把关,调动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开发建设符合各族群众生活习惯的高标准住宅小区。
(三)强制条款。未达到嵌入式居住要求的施工图审查不予通过;未按规划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不予规划竣工认可,不予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不予办理房屋登记,对擅自变更嵌入是居住规划条件和设计方案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查处。
(四)强化考核。各县市在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和危房改造时,将落实嵌入式居住纳入检查考核要求;在打造整村推进及新划宅基地时要严格落实嵌入式居住要求。
篇10
〔关键词〕:浅析 居住区 规划设计
0、引言:
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春秋两季短暂多雨。所以居住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北方的气候特点,合理布局,功能与特色兼顾,达到良好的规划效果。
居住区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工程技术问题,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以及美学等领域。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发展。而且,居住区是城市的主要组成内容,反映一个城市的形象。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为居民营造“居住环境”。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经济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以满足人的正当需求
1.1整体性
整体性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居住区的环境特色和个性主要取决其整体性。居住区的整体设计必须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对整体环境的空间轮廓、群体组合、道路骨架、绿化种植、环境小品等一系列环境设计要素进行整体构思。如银泉小区北为湖滨广场,南至黎明街,东至仙洞山环山路。小区道路采用环式,内部采用人车分流。整体环境设计利用周围山体及庭院相结合与湖滨广场向呼应。充分展现了小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经济性
银泉小区的规划设计在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节省维护费用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1.3地方性与时代性
所谓地方性,就是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材料和历史文脉的因素。银泉小区住宅设计充分体现了北方建筑的特色,加大建筑的进深,减少外墙尺寸已达到建筑抗寒保暖的目的。采用凸窗和尖顶以展现时代性特征。
1.4超前性与灵活性
规划设计必须要有超前的意识。但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规划设计还应面对现实,要兼顾当前的实际情况,因此超前性要与灵活性相结合,也就是要求规划设计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
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2.1使用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这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居民的使用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为适应住户家庭不同的人口组成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必须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规模及其分布方式、合理地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和居住区的内外交通等。例如银泉小区住宅选型合理,大部分住宅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以满足中的收入人群的需要,平面布局采用两室和三室相结合为不同住户家庭提供多种的选择。用地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与人口相适应,布局合理。充分利用北侧的湖滨广场为居民合理的组织室外活动场地、休息场地。
2.2安全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居住区规划除保证居民在正常情况下,生活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要能够适应那些可能引发灾害发生的特殊情况,如火灾、地震等。因此,对建筑的防火、防震构造、安全间距、安全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设施等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是居住区规划能有利于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减少其危害程度。如银泉小区的建筑设计采用6度以上设防标准,建筑间距不小与30米,利用建筑之间的消极空间作为人行和停车系统,结合中心会所建设地下人防设施。利用北侧的湖滨广场作为避难的疏散场地。
2.3卫生与美观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要求居住区有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等条件,以及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等。而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更重要的取决于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群体和环境的结合。把居住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城市的居住区应反映出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面貌,具有活泼、大方、整洁、优美的特征,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3、住宅的规划布置
住宅的规划布置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进行规划布置前,首先要合理地选择和确定住宅的类型。
银泉小区住宅采用多层和高层相结合。住宅进深加大缩短外墙尺寸,对于北方冬季采暖地区建筑节能效果方面更好,而且,有利于节约用地。建筑群体之间由4个组团和一个公共中心构成。高层建筑位于中心有由层住宅环抱形成高低对比的效果。
4、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居住区内外、动静态交通的组织密切相关,也即与居民的出行方式和拥有的私人交通工具密切相关,同时应根据地形、现状条件、住宅特征和规划结构及景观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银泉小区的道路由一条环山路连接区内的4个组团,并与组团绿地相连,结合周围道路和中心绿地使小区道路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小区为局部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系统,主要道路布局呈环型互通式。
5、绿地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居住区绿地不但可以改善本地区的小气、净化空气、防风、防尘、杀菌、防病、而且可以为居民提供户外的活动场地,帮助人们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银泉小区的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组成,采用自由式布局,利用周围山体及庭院,与湖滨广场相呼应。绿化种植方面突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整体植物配置以树草花、乔灌木、针阔林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绿地丰富的植物景观,并相应地突出较高大的乔木,栽植北方适宜的垂柳、白桦、云杉、杨树、松树等树种,强化绿化效果。
6、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并主要为本区居民服务,因此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社会基础设施。其设置的总体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对物质生活的客观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关怀程度,是城市生活的缩影与写照。
银泉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采用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沿街多采用住宅底层商服的方式布置各类商业服务设施,中心布置幼儿园、会所、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与人口相适应,布局合理,联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