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04: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XX年4月23日,我有幸作为小学英语高级研修班的一员全程参加了XX年网络远程研修资源的开发工作。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 “语言知识教学的语境设计问题”。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此前我在创设语境时,存在着抛开文本的情境而去创设一个新的情境进行、过多地站在老师“如何教”的立场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等问题,创设的语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真实性和实效性。在为期近半个月的研修过程中,担任讲课教师的我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是否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选择的教材是鲁科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册unit 5 lesson 2 it’s on the first floor.教材中涉及到三个人物,其中jenny和lucy都是加拿大人,jenny一直在中国上学,lucy从加拿大来中国拜访jenny。课文所呈现的正是lucy来参观jenny学校、 jenny向其介绍学校功能室位置的一幕 。
在解决语境创设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这一问题上,我设计了学生展示学校作为主情境贯穿整堂课教学。在新知呈现环节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热身环节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幻灯片出示了自己学校的图片,复习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充分的铺垫;在呈现新知环节,又呈现了自制的jenny学校的模型来创设语境,模型的使用联系了学生对楼层的认知,学生很快就明白了first、second、third这三个单词的含义。在新知训练环节,我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语境,包括声音、文字、图像等,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在听音回答问题上,设计了三个不同的问题进行操练,首先是教师带大家来做,然后学生在小组内操练,第三次放手让学生自己问答,通过声音、文字、卡片和模型,由整体到部分到个体,让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些语境的创设都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新知运用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学生全部参与到设计活动中,在此环节中我很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有动手的,有动口的,有在旁边倾听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到理想学校的设计中来,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在语境创设是否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这一问题上,在新知呈现环节,我注重了联系自己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语境,比如在热身环节通过课件出示自己学校功能室的图片,在新知呈现环节利用学校模型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任务主线等,因为模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教具,它能够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语境的意义,模型上呈现学校功能室的图片也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因此,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并学会music room、art room这些新单词了。
在新知操练环节,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向听课老师介绍自己的学校即利用幻灯片出示学校平面图,并为学生搭建了语言支架,引导学生运用核心句型进行表达,为语言的真实运用做好铺垫。
在新知运用环节,我通过语言、文字、教具模型、图画等多种语境因素,引导学生自主创设语境,动手设计自己理想的学校,通过师生问答,小组活动,小组展示,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语言的操练,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完成了开课时教师提出的介绍自己学校给新教师的任务,实现了语境从文本中来,到实际中去。
篇2
【关键词】 网络工程生命周期 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8-02
1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1.1 背景
2010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方面,要求加快3G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加快TD-LTE研发和产业化并开展区域性试验示范;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业务推广和网络建设改造,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强电信市场监管,强化互联互通和资费服务监管。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强调“安全”环节,要求加强码号、域名、IP地址、网站准入和接入服务管理,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IPv6、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启动物联网建设布局,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柳州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网络覆盖面的增加、新城区的开发、旧城区的改造等等因素,网络工程的工作量会逐年稳步增加,因此对网络工程方面人才的需要量在未来几年也会随之稳步增加。
1.2 意义
1.2.1 打破当前网络专业教学中的学科体系,使教学真正适应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2.2 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制定培养方案,建立起一套以网络工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开发出以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为核心的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
1.2.3 提升网络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相关专业技能。
2 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2.1 预期目标
通过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教学的递进式项目化网络工程课程改革,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网络工程有选择性地构建教学内容,为网络工程方向教学服务,培养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门化方向学生就业质量。
2.2 主要内容
(1)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并明确作为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网络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2)会同行业专家研究制定在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
(3)从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2010级开始进行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并总结适应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4)整合教师资源,组建并培训一支能进行该递进式项目化教学的教师团队。
2.3 研究重点
(1)制定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2)制定在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
3 课程改革的实施
3.1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
到网络企业调研、分析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基本职业能力;到网络工程专门化方向毕业生就业单位调研、分析毕业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不足;撰写调查报告和递进式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报告。
3.2 第二阶段:制定草稿
结合前期调查信息及查阅有关资料,研究确定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职业道德、基本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网络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3.3 第三阶段:评审定稿
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对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指导书进行论证和修改,研究制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确定实施性教学方案及其标准、实训指导书。
3.4 第四阶段:实践教学
在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0级开始进行的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整合教师资源,打造进行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师团队,总结适合于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以及团队管理模式,制作并收集教学资源包。
3.5 第五阶段:实习推荐
进一步联系单位和推荐学生到相关公司进行项岗实习,并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和优化和完善该教学体系的信息。
3.6 第六阶段:项目总结
对项目进行总结,整理相关文档,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递进式项目化教学体系。
4 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4.1 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递进式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的项目总结报告。
4.2 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实习指导书,学生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教学资源包。
篇3
关键词:网络课程实施;实施交互;管理体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71
1 引言
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称为网络课程,它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背景。其中网络教学支撑背景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课程资源,应用软件、以及实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各种教学活动。由于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它是教师正常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2 网络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
2.1 网络课程资源不完善
现如今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网络应用的越来越广、高智能终端让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只采用课堂上教学已经不能充分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及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把一些网络学习的教学内容到网络上,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面对诸多的网络课程,其在当下高校的应用实况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各界学者及开发设计人员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网络课程学习跟踪评价方面缺陷是主要的。由于网络课程学习跟踪评价方面不完善,例如:学生登录网络课程的次数?在网络课程中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学习任务?是否进行自测,成绩如何等?这些基本信息如果无记录,一方面教师不能及时的收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网络课程不能为广大学生服务,学生知识面得不到拓宽,网络课程起不到教学的辅助作用,如同虚设,造成数字化资源的浪费。
2.2 网络课程实施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高
(1)网络课程实施教师工作量大。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上不受上课、下课限制,学生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与本门课相关,相近的知识学科,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准备。同时还对于某些专业课程还要跟进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时时更新。大大增加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答疑任务繁重。 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不是面对面教学,学生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千奇百怪,有的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需要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正确详细的回答出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作业批改量大。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面临大量的网上作业,由于受到校园网及网络平台的影响,有时不能及时的收到学生的作业,学生不能及时的收到教师的反馈。
(2)网络课程实施中学生因素。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强,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高的分析能力及计算机知识应用等能力。如今,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越来越差,很多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中,没有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现在学习方面不能很好的适应,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如鱼得水的学习,自制能力与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应付了事。
3 网络课程实施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包括教学资源设置与补充,包括课程介绍、电子教材、图片库、动画库、视频库、作业、课程标准、在线答疑、教师资源、课程通知、试卷库、习题库、课程反馈、课程管理、教学博客、日程安排、主题信息、探究公告、探究计划、探究小组、小组交流、调查问卷、成果评价、多媒体课件、教案、试题下载,个人资源、资源共享。并添加天气、知识拓展、课程论坛、毕业生反馈等内容,使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做到全面掌握信息。
3.2 制定严格的网络课程管理体系
严格的网络课程管理体系,是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力保障,确保了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通过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管理时,要明确管理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管理内容的确定要在原有教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确保网络辅助教学管理既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教学的顺利实施。管理者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相关内容的管理。课程教学管理体系中要明确管理权限,实现管理内容明确,分工合作,职责落实到个人,有利于促进管理的顺利实施。在网络辅助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管理的效果,及时发现并总结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反思。新的管理体系需要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够更好的实现预期的效果。
3.3 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了解课程信息,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等;了解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总共几章内容,重点章节、章节间关系等等。通过对课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了解课程运行的方式和过程,从中总结课程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将网络课程适时适量的参与到课程教学进程中。
内容设计时要适量,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承载能力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难度要适中,既要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深入学习的求,又不能难度太大学生难以接受因此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总结
网络课程是课堂教学的采用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可以在课堂之外随时进行知识的获取。通过网络课程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又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反馈数据。网络平台的使用所提供的教学时空远远大于课堂教学,因此为进一步的建构性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Bb教学平台在地方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探索与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02):32-34.
[2]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需求和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9(12):45-49.
[3]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07):82-83.
篇4
关键词:网络教育课程开发应用
21世纪,充满着技术的神奇与活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是“快乐学习”,是便捷和十分的个性化,是最佳效果。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促进了国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将迎来灿烂的明天,甚至可以彻底改变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是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个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它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学习导航及工具: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5)开放的教学环境: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2、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1)个性化: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协作化:要发挥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进步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动态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共享性: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构架、分析和设计;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优劣。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我们理想的设计是重视学习目标实现、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
(2)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阶段实质上是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虚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过程。它包括媒体的采集、信息资源的收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
开发网络课程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eb开发工具(包括各种网页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脚本语言),这种开发因为涉及到编程和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它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课程开发软件,可以为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
(3)课程评价
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而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之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判断。
篇5
摘要: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实践开发的核心。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各环节进行探讨,为相关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0引言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资源中的核心部分,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前提,关乎网络课程的最终质量,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做到精心的设计。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为例,探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旨在为运动人体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以及预防运动伤病的一门学科[1],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校园网环境下实施《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同时还可以为广大的体育爱好者提供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设计网络课程时,要在课程中嵌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使学习者能够主动诊断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并且能够评估学习效果。《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前3级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又是检验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达标效果的尺度,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力求使教学目标明确化和层次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适合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并给学生学习建议,让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良好作用和增强体质的原理。学会预防运动伤病、掌握简易急救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培养沟通交流、教学与育人能力。
2.2 教学内容设计《运动科学基础》选用的主干教材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程》。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的分析整理,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以运动为主线,突出运动特点,分为“人体有机整体的认知”、“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骨、关节、骨骼肌),“人体运动的保障体系”(消化、呼吸、泌尿、循环),“人体运动的调节体系”(感官、神经、内分泌)四个课程项目(见表1)。把选定的课程项目进一步分解为十个模块,形成节点,以超文本的形式来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学习者可以依据个人的学习需求通过文本、图形、热区、按钮等超文本链接方式任意选择学习路径。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将教学内容用直观的图像、动画、视频和恰当的声音解说等媒体相结合来表现,创造了立体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2.3 学习环境设计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环境包括自主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两部分。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障。《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采用超文本方式组建模块化知识内容,各模块具有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能够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示例和帮助,建立的自测题库能为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与人协作可以更进一步地培养其高级认知能力。《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通过搭建交流论坛和常见问题列表,学生之间可以就某论题进行讨论,对于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教师进行咨询以获得帮助。
2.4 教学策略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网络课程为学生建议一些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自己控制学习路径,但是防止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设置有关键点,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高效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的教与学交互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讨论学习和协作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情境”是进行意义建构的要素之一。本网络课程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容量和多媒化信息传播方式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资源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网络课程由于信息量庞大、开放性强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航现象,设计清晰、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系统便必不可少。《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通过课程导航模块对对课程知识结构及其联系总体展示,通过目录树直接选择进入各知识点进行学习,起到认知地图的作用,并且为学习者提供搜索引擎和相关资源站点链接等导航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学习空间。
2.5 教学评价系统设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实施网络教学活动中利用程序设计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了解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网络课程进行改进以及完善网络教学策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讨论、开展学生调查、章节在线测验等。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网络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其方式主要有总结性测验和问卷调查以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反应。总结性评价的设计过程包括试题库的建立(小练习、章节测验、学期总结试题)、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数据的回收与分析。
3结束语
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注重意境创设,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研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当前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必然会产生更规范、更符合网络课程质量要求的理论和技术,促进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网络课程是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一种高效的方法,既能成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也适合在校内开展网络选修课程,使更多的学生能选修本课程,学到更多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的课程知识,充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数据库原理》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自己首先就是一个学习者,通过建设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可以不断实现自主发展。通过网络课程建设,为教师学习新知识、增强专业基础知识与教学能力提供了机会;是教师进行课程研究、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数据库原理》课程资源平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的有力工具。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课程建设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又会促进网络课程的优质化。
二、《数据库原理》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不足及对策
网络课程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相关网络学习的指导不够系统
在为期三学期的网络课程建设中,课程平台积累了丰富的资源,课程一直处于开放使用中,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但建设中相对缺乏较为系统的网络学习的指导。在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在线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指导方法。在线参与学习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提供在线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策略的选择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师资培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让教师了解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变革,并在教学中适应这些学习变革的特点;了解新技术,了解网络教学,并积极参与网络教学;让技术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服务,如果教师唯技术、或者理解有偏差,都很难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也难以实现网络课程的内涵建设。
2、师生、生生互动不足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课程不仅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更能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目前,网络课程面向的是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互动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每周有四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师生和生生之间更加注重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利于阐释清楚问题,思维的碰撞更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在需要答疑,但时空受限时,学生更倾向于邮件方式或者QQ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通过访谈,观察发现,由于课程平台的答疑讨论模块的实名制,不少同学处于某些问题的考虑,更加倾向于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常规疑难问题的共享,同时从平台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师生、生生互动显得不够充分。教学中,教学团队始终以应用为目的,建用结合,以用促建,来开展《数据库原理》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针对使用状况,我们将以服务学生学习交流和教师教学工作需要为目标,以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结合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对答疑讨论模块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
3、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电子教案,二是PPT课件,三是教学录像,四是FLASH视频文件,五是优秀作品展示,六是案例系统学习等。目前没有实现课程知识点的立体化呈现功能,没有提供按照不同线索连接知识点,以服务学生学习多元需求的模块。对于这一现状,教师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阐述和呈现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课程的教学相长。
4、扩展学习内容模块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87-01
随着当前飞速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已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对学生先修课程有一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学生感觉内容抽象、空洞,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内外高校同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问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源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积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内容定位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内容上主要以介绍理论、概念、定义及技术为主,内容多,范围广,虽与具体应用紧密联系,但不是以具体技术应用介绍为教学目标,而是以介绍具体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为重点。因此,教学定位应有所侧重和选择,把理论有针对性的与具体应用及最新技术相结合。
2.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课程教学过程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由于近年的生源扩招使得专业人数暴涨,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大多老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少也很难得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本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如果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落后,更谈不上创新与实践了。
3.教学过程监控与考评指标不够完善
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理应全过程地、多角度地完成使命。现行的课程教学评价大多以期末考试、平时表现等为主,教学过程监控不足。同时,现行教学过程考核体系对教学目标的考查并没有充分明确和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效果无法直接体现,也无从明确教学改进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改革。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一些建议和方案,总体思路为:根据专业定位,结合社会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寻找和获得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打破现有课程考核模式,借鉴国外同类课程模式,增加阶段考核、单项考核、综合考核等多种考核指标。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需资源从无到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构建和改造过程,包括硬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等;而教学改革是指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不同,改变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新的教学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多维立体化教学目标,高效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
(1)完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实践、批评性思维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结构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一维度目标中,按照难易、单一与综合、基础与应用等进行层次细化。在此基础上,组织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安排。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网络结构及分层协议、寻址与路由、资源分配、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及网络应用等。内容繁多,如不经筛选,一个学期很难讲完全部内容,因此,理应根据专业定位和教学目标,精选课程内容:1)网络编程。介绍lnix和unix网络编程。2)网络结构及主要协议。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介绍,及相应的传输编程。3)网络定义、路由与寻址。包括网络中的命名问题,使数据能够传送到达远端计算机的寻址与路由问题。4)网络资源分配与管理。介绍网络如果公平、高效地把网络资源分配给网络用户,包括拥塞控制、队列管理、路由、防火墙、多播等。5)因特网介绍。介绍因特网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内容分发、P2P、数据中心、RPC等。
以上内容的选择,借鉴了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经验,第一部分安排网络编程内容,为后续课程内容学习和安排项目服务。从应用角度理解网络结构,为学会实现网络管理打基础;因特网介绍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内容总结,因为因特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学生接触最多的网络,把前面介绍的理论直接映射到因特网的应用上面,可以最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内容中没有安排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这些课程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依次会开设相应的后续专门课程来介绍。
(3)教学方式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改革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目标。1)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打破按课本章节安排教学内容的方式,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递进关系,设计了五大专题:编程语言应用环境比较;网络结构分析与改进;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分析;网络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探讨;因特网将何去何从。围绕这五大专题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2)课堂与课后相结合。根据五大专题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配套安排课后作业和实验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做实验等寻找讨论专题的答案,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合作精神,提出创新观点。3)布置作业。改变以往作业以复习知识为主的形式,对不同教学内容,以实现应用为主设计相应的编程作业,如设计服务器方案、设计路由器方案、实现TCP协议、流量测试等,这些作业一般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编写成绩并调试,或通过实验取得数据等过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及实践动手能力。
2.实行全程立体化的课程考核办法,保障教学进程顺利实施
考评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开展的各项教学内容,由各项目的考评成绩最后构成学生期末总成绩,力求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努力程度、能力水平、综合表现等。
(1)作业考核。作业考核方式以完成的编程或设计方案运行与实现结果为主要依据,完成时间、采用手段、团队合作分工情况等均是考核内容,作业考核成绩占比设计为总成绩的20%左右。
(2)平时表现考核。以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效果、提出问题的质量等均计入平时学习过程表现成绩,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左右。
(3)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设置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避免期末突击或作弊情况的发生。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的形式和题型相同,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为期中占20%,期末占50%。
经过这样的课程考核办法改革,使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监控,并把教学内容向实际应用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课程学习方向和不良学习习惯,避免了平时投入不足,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
四、结束语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精选和设计了课程内容,配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并在全程考核办法的执行过程中不断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投入到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保障,学习效果不可谓不好,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检验,凡是认真完成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内容的学生,在本门课程应用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光霞,唐惠林.教育转型形势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12):26-28.
篇8
关键词:网络平台 在线学习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同学习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积极开发在线学习课程网络平台,对于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在线学习的构成分析
在线学习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通过网络来展现教学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可以利用网络来开展相关的学习行为。而教师则事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然后通过网络进行展示,用网络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
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在线学习课程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教学内容系统,如教学计划、知识点等;虚拟实验系统如实验情景、数据分析等;学生档案系统,如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等;诊断评价系统,如成绩显示、结果分析等;学习导航系统,如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学习工具系统,如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协商交流系统,如聊天室、教师信箱等;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如参考文献等。
2 在线学习课程开发的路径分析
本次研究分别从设计、开发、评价和维护四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探讨。(1)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在线学习课程的原则,在计划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在线学习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2)开发。该阶段建立在在线学习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的,通过有效的开发,将设计蓝图转变成为网络虚拟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收集网络信息资源,然后通过利用网络应用程序来实现系统集成。其开发阶段主要考虑的路径和因素如图1所示。(3)评价。对课程对评价无疑时对在线学习课程开发质量的评验,其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于形成性评价来说,其时在整个在线学习的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的需要,通过应用完善的评测手段及其他反馈手段来进行调整和完善在线学习课程。总结性评价则是在整个在线学习课程开发完成后,根据试验的原型所得的评测结果,同时分析实际运行中反馈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进行修改弥补其存在的不足,最终对在线学习课程的开发效果做判断。(4)课程与维护。对于课程的开发应用来讲,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将在线学习课程进行整合,然后上传至网络,然后向学习者开放。当这一环节完成之后,整个开发和研究的过程便宣布完结,当然课程开发完成后势必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而对于维护工作来讲,其在在线学习课程完成后,对其关联的功能或者本身进行升级,对课程的功能进行有效的扩展,对于系统的一些信息或功能进行修改,以此满足更好的需求。
3在线学习课程网路平台的设计策略
首先要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根据学校的不同层面的用户需要,将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设计为三大功能模块,分为学生、教师和系统管理员三种身份,具体的平台设计如图2所示。
对于学生端来说,其要有效设计登陆信息以及学生的资料信息,并且也要有效设计重要的在线学习模块和学习记录模块。要为不同学生设置独立的学习截面,并且支持学生个人设置。一旦学生登陆了网络平台,便开始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汇总。对于教师端模块来说,同样也包含登陆、个人信息等内容,同时也包含课件的设计、在线学习以及课外交流等模块。教师都拥有独立的课程管理界面,教师可以用其设计不同的网络课件,有效监管学生学习情况。而对于系统管理端模块来说,包含有登陆、个人资料以及基本资料设置、教学资料设置以及教学日志管理等大类模块。
4结语
网络平台下的在线学习课程开发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对课程开发和设计,加速网络平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平台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学习将变得更加高效。
篇9
[关键词]全球信息网格GIG 指挥自动化系统C4KISR 电子军务 通信程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87-02
前言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装备牵引—问题驱动—自顶向下—应用拓展”的教学理念,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从装备实例入手,讲授原理性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问题驱动下,让学生开始探索性学习。把五层协议内容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晦涩难懂的网络协议。同时让学生动手开发网站、编写网络程序和使用安全软件等实际操作,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感到可以做很多事情时,就是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
一、装备牵引
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让网络在信息化武器装备、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军务等军事领域发挥更大的效能,为打赢未来战争奠定基础!课程中主要介绍美军网络使用现状及发展战略,让学生了解网络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C4KISR(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杀伤Kill、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和侦察Reconnaissance)在不断地建设、发展和完善之中。核心功能包括:应急计划、部署和控制部队、后勤保障、情报态势、通信、定位、火力支援、空中作战、战术图像、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
美军的网络中心战的技术支撑全球信息网格(GlobalInformationGrid ,GIG),GIG是从以武器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关键。在现役的军队C4ISR系统中,预警机E-3最具代表性。飞机巡航执勤时,能同时跟踪、识别、处理数百批目标。预警飞机又被称为升空的C4KISR 。美军数据链,是一种按规定的消息格式和通信协议实时传输格式化数字信息的战术信息系统。在美军近几场局部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中,数据链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三军联合作战中进行实时或近实时指挥控制、战场态势信息分发的主要手段。 美军地面勇士单兵系统,在未来数字化战场条件下,士兵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人,而是战场信息网中的一个节点、一个终端、一个指挥自动化系统,士兵有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的战斗力、全面防护能力、战场生存能力及与作战系统更大的互通性和协同能力。美军正在逐步形成三军统一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未来数字化战场上,不是用网络的军队,根本无法开展信息化作战。
■
图1 作战力量网络化
2012年7月,美国国防部高级信息官公布《国防部云计算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以实施云计算作为提供最创新、高效、安全的信息和IT服务器的手段,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和任何授权的情况下为部门的任务提供支持。网络空间企业化建设是美军的一个新提法,这可能将成为未来10年美军在网络空间领域发展建设的一个基本方向,甚至是美军在网络空间领域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基本行为模式。
■
■
图 2 美军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战略
二、问题驱动
武器装备中的网络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呢?课程总结六个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就是网络课程的全部内容。
1.网络安全怎样保障? 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加密、认证、防火墙、策略部署和信息攻防。
2.网络如何提供服务?域名系统、文件传送协议、万维网、电子邮件、动态主机配置。
3.如何提供连接服务?运输层解决端到端的服务,为高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服务。
4.如何路由选择?网络层决定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网络IP地址分类。
5.差错如何控制? 数据链路层解决封帧、循环冗余校验、应答、同步方式。
6.网络如何连接?物理连接,物理层协议包括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联网设备包括集线器、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联网。
三、自顶向下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及各层数据交互,直接的数据交互是物理层bit、数据链路层Frame、网络层Packet、运输层TPDU、应用层APDU;另外,还存在其他数据关联,如应用层域名通过DNS解析成网络地址,网络地址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转换为MAC物理地址。
四、应用拓展
给学生推荐经典网络书籍、最新参考和开发平台。布置学生大作业:网络通信程序、服务器配置、Internet编程、网络进攻、加密程序、密码破译、IPSec设置和Police设置等。
历届学生完成的课程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如图 3,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站实现电子军务功能,学生练习设计个性网站,有助于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2.通信程序可用于ATO空中任务指令、ACO空域控制指令下达,以及消息文件上传。
3.信息对抗;嗅探软件Sniffer、X-scan;IPSec设置。漏洞,木马病毒访护。
■
图 3 课程实践内容
五、总结
本文总结的教学理念:装备牵引—问题驱动—五层贯通—应用拓展。装备牵引就是介绍军事前沿,开阔视野,激发学习热情;问题驱动就是网络军事应用会带来什么问题呢?五层贯通就是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应用拓展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实践活动正是加强学生思考、构建知识和创新的源泉。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以活动促发展,以实践促创新”无疑是最先进教育理念。
[ 参 考 文 献 ]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5 版)[M].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James F.Kurose.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美军地面勇士单兵系统,http:///.
篇10
网络辅助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当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对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由理论力学课程的现状,理论力学网络辅助教学就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网络课程资源的仿真性、交互性和实践性,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因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还需要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科学指导。在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网络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指导、检查和评价,其主导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其主动性的发挥及素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交流协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成了学习的伙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
2教学内容设计
适时教学模式提倡学习者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设计理论采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前者是这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2.1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选择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和“启发式”等多种。根据理论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自主学习策略选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框架中的概念,能够帮助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同时,还包括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
2.2教学内容的设计
确定教学基本要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拥有较高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但由于网络教学的学习组织方式的自由松散、极大的信息量、共享的高度性,学习者容易出现无从下手、学习茫然、自我监控不力等情况,而导致网络学习效果受到极大制约。因此,必须设计符合网络辅助教学的辅导活动来帮助指导学习者有效地开展网络学习。
2.3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生对每一个主题学习完毕,需要完成相应的浏览记录、练习记录、问卷调查和评价表。利用课程学习网站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获得帮助与指导。学生对每一个主题学习完毕,教师检查点评学习成果。然后进入下一主题的学习。网络辅助课程的学习做为学生课外作业的一部分,其练习册的得分计入期末考试平时成绩。
3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网络课程中采用适时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及测试系统随时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可使网络课程具备建构主义学习的诊断性和反思性的特征。在网络课程中,应用较多的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网络课程安排一系列的学习主题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检测或考核,学生对每一个主题学习完毕,需要完成相应的浏览记录、练习记录等来不断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性评价是为把握学习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注重教和学的结果。在该网络课程中多采用综合测试题、模拟考试、习作小论文、问卷调查和评价表等形式来了解网络课程学习的结果。在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中,适当增加提示信息,培养学生自我建构能力。前面第三个主题“工程力学学习专家帮助系统的自测练习”的学习,是自主练习、模拟考试以及局域网考试,以新颖的构思、更加方便的模式和虚拟专家答疑环境,对学生的网络辅助学习给与极大的帮助和提示,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理解和认识,形成一种自我建构能力。
4结束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