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植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种植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民技术培训;乡村精英;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普通村民口中的"能人",他们在村民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农村中,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不断发展,乡村精英在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理论背景
(一)关于农民技术培训概念的界定
本文涉及到"农民技术培训",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概念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指:对未来或现有的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施行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各类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教育。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范围包含现有从业农民,也包含未成年但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农民。其次,强调一定的文化基础是由教育的基本规律所要求的,职业教育不是文化教育,必须有一个知识基础,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再次,农业职业教育是基础,但不是全部,职业教育是包含各类适合农民生活与发展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大职业教育。
在社会学中,精英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分层的概念。所谓精英,是指某一社会中占据高级职位的人,包括权利、财富、名望和知识。将精英理论与当今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关于中国乡村精英的研究。
对乡村精英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家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时一部分有经济头脑、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人把握机遇,率先富裕起来。本文立足于乡村精英理论,旨在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着重探讨乡村精英在引导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结合案例分析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案例介绍
蒋家寨村位于杨凌示范区境内,离杨凌区约有3公里,有农户404户,总人口1404人,产业结构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牛户约占全村人口的40%多。该村的养奶牛的历史颇为悠久,从80年代后期就有人养奶牛,从 95、96、97年开始规模化,出现了一些养殖大户,而从02年开始,该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依托杨凌农科城,陆续建立了三个养殖小区,由以前的农户散养的方式转变为集中的规模养殖,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小区实现了挤奶的机械化,杜绝了掺水现象,提高了了牛奶的质量,打开了销路。村民只需交纳水电费及小区占地租赁费即可入区饲养。
(二)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1、示范作用:乡村精英可以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就是效益驱动。村民看到养牛有力可图,才开始纷纷养牛,这是前提。其次是经验借鉴。养牛精英的存在使得一般农户在发展上有了借鉴,并且可以避免很多风险。第三,乡村精英们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奶牛发展的条件。
2、组织凝聚作用:1998年由蒲世全牵头成立了奶牛协会,有80%的养牛户约100多户加入了奶牛协会。养牛协会主要花了不少力气对农民进行养牛技术培训,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对外联系市场方面,对提高牛奶的收购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民结成集体后,奶价可以比零散的收益提高30%左右。
3、技术支持:养牛精英是懂科技,会运用知识的群体,他们对奶牛养殖的丰富知识可以帮助村民解决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以蒋全虎为例,长时间的养牛过程中自己积累的经验及通过专家的技术讲座,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兽医,村里养牛方面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找他,小区的免疫也是他负责的。 所以,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思考与讨论
在初步采访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本身的经验,我们对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为以上几点。但是随着调查采访的深入开展,发现该村有像一部分农户没有加入到养殖小区,依照"经济人"假说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现象。农民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农民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上述积极作用外,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很多学者在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的时候更多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这种教育本身的缺陷,如 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二是社会环境对农村职业教育甚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忽视,这里包含国家政策的偏重和受教育群体对这种教育的轻视。
我们在针对农民实施职业教育,尤其是这种短期的技术培训的时候,必须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农村中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从分利用乡村精英各种优势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相关负面因素,从而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遇春 吕卫东 朱宏斌 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 教育与职业 2003年19期
2、刘德忠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经济精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46卷第4期
3、李军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精英与社会资本建构[J].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006(4)
篇2
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
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是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市蔬菜新技术研究推广、技术人员培训的职能。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满足农民群众渴望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需求,他们克服经费不足、技术人员少等困难,积极创新推广模式,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农民提供多层次技术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1项,其中3项获省科技成果奖,15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试验推广蔬菜新技术65项,新品种11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50多个乡镇,带动了10万多户农民增收,促进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一、发挥优势,积极搞好新技术的推广
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过去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一套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技术推广体系,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不断加大,市里将他们改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认为,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坚持服务农民这个中心,充分尊重市场在技术推广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巩固好长期以来在技术推广中形成的组织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就一定能实现成功转型。为此,中心确立了以高新技术占领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的经营思路,先后与国内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联结全国的技术信息网络,并不断完善科技推广网络,真正发挥在技术推广中的龙头作用。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成功引进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成熟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受到广大农民的赞誉和欢迎。同时,也为中心自身的发展增加了活力,走出了一条蔬菜技术推广的新路。
二、做好示范,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
为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心坚持“先搞试验再建基地,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推广方法,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使一批批农民脱贫致富,被农民群众誉为架起科技与农民之间桥梁的使者。2002年,中心在实验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过程中,针对该技术科技含量高、操作规程细、种植要求严的特点,为使农民群众尽快掌握这项技术,先后在商河、长清、济阳、天桥等县区建立了15个科技示范大棚,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种植黄瓜、樱桃番茄、小型西瓜、香瓜等20多个蔬菜品种,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商河县杨庄铺乡王尔玉村王洪胜将该项技术用于日光温室甜椒生产后,节省化肥50%,减少农药70%,节约投入300多元,成熟上市期提前15天,而且甜椒个头、色泽及口感均好于其他未采用该技术的农户,亩增产量3000公斤,亩增效益5000元;长清区孝里镇米庄村利用作物秸秆栽种浅池藕,平均亩产6100公斤,比传统栽种模式增产一倍多,节省人工50多个。这些示范户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中心因势利导,扩大推广范围,在槐荫、商河、济阳、章丘等县(市)区先后建设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基地,在长清建设了浅水藕秸秆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2003年4月在商河县召开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现场会,2004年11月在长清区召开了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推广现场会,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使这两项技术在全市得以迅速推广。目前已推广生物反应堆技术面积5000亩,浅水藕秸秆栽培面积500亩,采用该技术的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中心计划在2~3年内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8万亩,消化秸秆50万亩,其中沿济南地区高速公路两侧和机场周围推广2万亩;推广浅池藕秸秆栽培4万亩,消化秸秆100万亩,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阻碍交通的问题。
三、抓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的实际,中心坚持走技术推广与科技培训一体化的路子,做好“三个结合”,切实搞好技术培训。一是分散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科技人员常年深入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农民使用新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对于一些共性问题,采取分乡镇集中组织培训的办法,及时解难释疑,把好经验传授给农民。二是办班培训与召开现场交流会相结合。根据农民对不同季节、不同蔬菜品种的技术需求,中心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范围和层次的技术培训班,以科技示范户为例,讲解实际操作知识,培训基层技术服务人员。每年有重点地选择2-3项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成熟技术,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予以重点宣传推广,有效地加快了新技术推广步伐。三是“科技热线”和“科技下乡”相结合。中心设立了“蔬菜科技服务热线”,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形成了连接科技人员和农民朋友的知心线、连心桥。每年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宣传材料,接受农民咨询,提供技术服务。2004年,共组织培训班10余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及科技示范户2000多人;选派技术骨干到各县(市)区组织培训班150场(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通过下基层搞培训、搞服务,不仅树立了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也锻炼了一支技术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技术队伍,先后有4名科技工作者分别被评为市拔尖人才,1人被授予市劳动模范。
篇3
摘 要:我国做为拥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国,玉米不但是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科技种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更能优化品种,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于玉米的产能的需求。
关键词:玉米种植;经济收入;优化品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98
玉米作为农产品中主要农作物,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无论是作为粮食加工,食品应用还是经济价值都在市场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玉米种植技术将多种农作物种植方法植入到玉米种植技术中,利用农药包衣技术,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市场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有效的优化了玉米品种的更新和产量的提升。与此同时,良种补贴惠民政策的出台,也更大的促进了农民在种植玉米领域的积极性,推动了玉米种植的产业化,也推动了玉米加工的产业化。
1 现代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种植的融入,高产量种植技术是经过科技人员不断研究探索,及试验创造出的科技成果。为了达到市场上对玉米的需求,就要在玉米的种植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代的科技种植技术就是在传统的栽培技术上加以创新和研发演变而来的。中国的科技种植技术发展要比国外的时间短,这就可以在分析我国的土壤环境,气候温差,水利灌溉的同时,借鉴国外的种植技术及经验来研发自己的玉米种植技术。国外的先进机械化种植,正是要进行改革吸收的新技术。
1.1 科学种植
以往传统的人工作业,不但浪费劳动力,而且对于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也是一种负担,会因人力不足而错过最佳的播种时间,造成产量损失 。现代科技种植技术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即省时又省力。机械作业远比人工作业在播种的准确率上高出很多,也解决了农村因劳动力不足矛盾。玉米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玉米存活率,也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1.2 良种优化
想要达到玉米产量上的提高,不但要有先进的种植技术,还要有好的籽种。玉米籽种的不断更新,得益处我国一直在玉米品种上不断的试验研发,良种优化也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温差也有区别,所以在籽种研发上就必须结合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因素,水利等多种条件来因地制宜地进行籽种优化,以确保玉米在不同的地域环境里正常的生长收割。据调查显示,根据地域不同所研发的玉米品种在产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这是因为针对各地的土壤成分结构的不同,开发出了适合在其环境下生长的玉米新品种,科学的选择适合本地区高产,抗病能力强的杂交品种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种植效果。生长环境不同,就要选择适合当地所有条件的种子来进行种植,要敢于尝试,更要敢于走在科技的前沿,只有这样,科技种植才展示它真正的意义。
1.3 技术管理
种子与人一样需要呼吸,如果土地没有湿度,没有了较好的通气性,种子的营养也跟不上去,要种子保持良好的生长过程,就需要有深松蓬软的土壤,为玉米后期扎根吸收土地营养做准备。在这一点上,秸秆还田是一项不错的技术选择,即蓬松了土地,又有了有机肥料,还解决了到处烧荒的混乱局面。在后期的管理中,水与肥是2个主要因素,如果在有机肥料充足的情况下,加入少量的化肥,科学配比,这样对玉米后期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在种子播种前,一定要埋入足够的底肥,而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氮肥的摄用量,避免盲目的施肥,引起玉米徒长过速。另外玉米抽穗与灌浆期尤为重要,这阶段一定要做好灌溉工作,以免水分流失造成玉米产量的下降,充足的水分是玉米高产的必要条件。
2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想要快速的让农民走出传统种植模式,就要加强对科技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普及。大多数农民对于科技种植技术还处在盲从期,没有真正了解科技种植实际意义,要尽快的让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加深对科技种植的了解程度和信赖,才不会阻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要培养更多的科技型农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走到田间地头,与农户相互沟通,宣骺萍贾种步给他们带来的高产收益及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让玉米种植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3 结语
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玉米种植技术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应用科技种植技术上的同时,管理技术也取得收获。玉米产量上的连年增收,说明我国在玉米种植技术上正在不断的进步提高。
篇4
摘 要:“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对泸西县种植灯盏花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灯盏花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限制因素和解决办法,并对灯盏花的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灯盏花产业的发展能够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关键词:泸西县;灯盏花;农民增收;影响
一、泸西县灯盏花种植与销售的概况
泸西县地处滇东南,位于东经103°30'-104°04',北纬24°15'-24°45'之间。泸西县的总面积是1647平方公里,坝区面积是290平方公里。泸西县的地势东高西南低,县内很多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雨也适中,最适宜粮食作物和林果的生长。
在没有种植灯盏花之前泸西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烤烟,每年辛苦耕作,但年底的纯收入不会超过30000元。从2002年以来,泸西县政府把新引进的灯盏花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还建立了小规模的人工种植实验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面积在逐渐增大。由于种植灯盏花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以及种植灯盏花的村民都有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许多村民看见种植灯盏花能增加收入,都纷纷开始种植,亩产值从过去的1000-2000元增到4500-8000元。
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灯盏花产业发展的民营企业。公司自己研究种植1000多亩灯盏花,在灯盏花种植技术和经验方面是最有发言权的。该公司在自己创造利益的同时,还带动农民参与灯盏花种植,收到了泸西县委和县政府的好评,政府还支持它成立了研究所,专心研究更为先进的灯盏花种植技术,较好地支撑和促进了灯盏花特色花卉产业的发展。
二、泸西县灯盏花种植的限制因素
1.种植灯盏花的技术培训宣传力度不够
灯盏花的引进是一门新型的产业,对培育技术,科技需求量很大。在种植过程中必须要有技术培训,但是泸西县在推广灯盏花种植过程中培训的宣传力度不足,农民只能依靠一本书籍来查阅,但有些农民不识字,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有些农民根本不喜欢读书,想要让他了解灯盏花种植技术必须依靠其他途径。农民掌握技术的途径少,这样就阻碍了种植灯盏花的产业发展。
2.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影响灯盏花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泸西县灯盏花的种植技术和企业生产灯盏花的产品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正因为这样所以对灯盏花的生产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科技部门的生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灯盏花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如何缩短灯盏花二次种植的时间,如何选出更加优良的种子以及灯盏花素的提取技术等等。虽然泸西县政府高度重视灯盏花产业的发展情况,初期也投入一些经费,但是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以后就减少了科研经费,这就阻碍了科技人员继续研究灯盏花的种植技术。科技部门工作积极性提不起来,灯盏花的科技支撑就没有了保证。
3.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泸西县的农民大多是小学和中学文化,科技知识水平不高,加之他们的科普意识不强,对于灯盏花的种植技术他们的认识不够。有的农民认为种灯盏花只用打打农药,浇浇水,除除草就可以啦,根据传统的经验就能够把花种好,不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有的农民则认为种花并不能够带来大的经济收入,还是外出打工能够很快的增加收入,所以他们就把自家的地租出去,而自己外出打工。还有的农民认为如果家家都种花的话就没有竞争优势了,所以他们为了有竞争优势就放弃种花,改种其他的经济作物。
三、利用灯盏花增加泸西县农民收入的路径探索
为了把泸西县的灯盏花特色花卉产业做得更好、发展更好,打出品牌,泸西县委和政府,第一要学会拽住机会,努力应对各种挑战,把人民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联合起来,让泸西县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得更好。第二是认识到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关键,技术创新是一个支架。农村经济的成功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县委和县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培养人才,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是了解科技进步的意义。现代农业要想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政府应该在科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为经济和社会大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政府要发动农民积极学习科学技术,提高科学素养,加快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培育灯盏花技术培训,扩大种植技术宣传力度
种植灯盏花需要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肯定要提前学会相应的技术,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灯盏花的种植技术,比如发灯盏花种植技术资料,制作视频给农民观看,通过村子的广播宣传,政府网站的宣传等形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和思想意识,努力提高灯盏花种植技术,增强农民种植出优质高产的灯盏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以泸西县三家村为例,平时给大家发一本灯盏花种植技术的书,村民们可以在家看,不懂的问一下邻居。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村公所播放灯盏花种植视频,村民们自己带着板凳去看就可以了,而且还有专业人员在现场指导,不懂的当场就问。这样就大力推广灯盏花规模化种植,生产绿色无公害的灯盏花产品,推广科学灌溉、施肥以及灯盏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灯盏花技术的培训要联系农民的实际情况,争取提高培训的覆盖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不断提高灯盏花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2.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灯盏花种植和产品研发的科技开发力度
灯盏花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要不断的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不断尝试新的解决办法,努力解决灯盏花种植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少打农药生产绿色产品,化肥的使用量控制情况等等,要为灯盏花特色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要不断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灯盏花产品,比如灯盏花茶,灯盏花注射液,提高企业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灯盏花种植技术的研究,提高完善灯盏花种植技术,种植绿色环保的药物花卉。还要带动农民积极投入种植,增加经济收入。
3.强化农民种植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了把农村中文盲的数量缩小,为了提高农民整体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了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技术,政府和企业部门应该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不断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农村组织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发动广大农民参与其中。通过各方面的训练,要使农民真正学到农业种植科技,用科技来组织农业种植和生产,让农民的科技理论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促进泸西县农业经济结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农村乡土人才的科技培训,有了他们的带头作用,其他的村民才有学习的榜样,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农村劳动力科技培训有利于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种植灯盏花给泸西县的农民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灯盏花的发展不仅使农民增收,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还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县委和政府的悉心指导下,泸西县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特色经济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灯盏花种植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把灯盏花产业做大做强,缩小城乡差距,还需要各方的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蒋云丽.旧城镇灯盏花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2009(01).
[2] 程德荣,周永华,曾宝凤.加快发展泸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J].云南农村经济,2009(04).
[3] 马玉龙,张帆.泸西灯盏花山花变“金花”[N].云南日报,2011(01).
篇5
[关键词] 凉城县 旱作覆膜马铃薯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42-01
1 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效益分析
1.1 生态效益
在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增温保墒的目的,为马铃薯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可以增加产量。科学应用这一技术,能够促使马铃薯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多提前20d成熟,最少也可以提前10d成熟;同时,该技术还有助于实现保墒节水,加大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同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技术相比,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土壤含水量每20cm就可以提升最多2.6%,最少1.6%,而每天都可以对降雨量多保持6.5mm/667m2[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促使物理性状在土壤中得到改善,而光照强度在田间也能够得到增加,对于虫害和杂草的控制发挥了重要功能,同时洪涝、径流等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该技术在凉城县马铃薯种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2 马铃薯产量有所增加
近年来,凉城县在积极进行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应用力度,同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技术相比,在该技术应用的背景下,极大提升了结薯率和大薯率,马铃薯可以提前进入市场,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2]。据有效数据显示,近年来当地部分农民由于利用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和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创造了较多的经济收入,同时,利用资金对大量羊粪进行了购买,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1.3 推动了凉城县马铃薯栽培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凉城县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现象的产生,促使当地农民提升了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其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始积极主动的进行先进农业种植技术的学习,各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当地的马铃薯品种得到了升级,马铃薯种植的布局也越来越合理,农民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应用了早熟、中熟和晚熟等多种品种,而这一过程中,各种种植技术也得到了综合应用。同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脱毒种薯栽培技术等同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相关的相关农业技术得到了创新。
2 凉城县科学应用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措施
凉城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最冷的月份为1月,最热的月份为7月。7、8月份是主要降水季节,每年可以达到1938毫米的平均蒸发量和392.37毫米的平均降水量。如果无法科学的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将形成严重的地表冲刷,在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充分应用的背景下,当地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可以科学的进行降水续集,地表蒸发量减少,对于马铃薯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在对该技术进行科学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以下措施进行充分的应用:
2.1 因地制宜
当地在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从自身的实际降水条件出发,并科学的应用地形、地下水等优势,将劳动力以及生产资源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部分不适合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应积极落实还林还草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应当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为创新膜下滴灌等技术技术提供可能。针对部分马铃薯种植地块,如果没有充足的地下水,同时地形相对平坦,则可以加大对机械的利用力度,扩大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规模。
2.2 深入挖掘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凉城县在积极进行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视,提升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在这种情况下,凉城县相关部门应在有效推广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入创新,提升对特种膜、保水剂和垄沟栽培等的应用力度,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做贡献。
2.3 加大对地膜回收利用的研究
现阶段,凉城县在积极应用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设备就是超薄型地膜,在完成生产作业以后,这部分材料几乎都成为了碎条或薄膜碎片,产生了农业生产垃圾,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无法利用自然降解的方式,最终引发严重的白色污染[4]。这不利于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大对厚度地膜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实现地膜回收再利用,为农业的长期发展和保护当地环境做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马铃薯是我国凉城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新时期,当地在积极进行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应用,加大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径流等问题,在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代海林,秦舒浩,张俊莲等.沟垄覆膜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5(5):56-60.
[2] 王颖慧,蒙美莲,陈有君等.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47-152.
篇6
关键词:南方水稻;科学技术;策略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以及人均粮食数量的影响都具有深远意义。据统计在全国的总人口中,以水稻为主食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5%。2013年我国种植水稻的面积在全国作物总种植面积中占有20%的比重,其中在粮食种植面积中占30.3%,稻谷产量就占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8.26%。由于南北气候原因,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由此可看出,南方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水稻种植生产的发展过程
我国现阶段种植水稻均由之前的野生水稻,经过驯化,人工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一系列高技术手段的培养而得出。我国目前的水稻种植主要是分布在南方地区。水稻由古至今都是我国人民主要的粮食生产作物。在原始农业生活时期,由于人们生产力低下,所以在种植水稻时基本采用直接播种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直至1975年,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博士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水稻产量的问题,并在此之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水稻等先进的种植培育技术。
二、我国水稻的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面积从整体来说呈下滑趋势,依据相关数据。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在2003年之前为2650万公顷左右。而到了在2010年之后我国为鼓励农民种植水稻,提高水稻种植面积以及水稻产量,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对种植水稻的农民进行政策上的奖励。同时水稻的市场也有了非常稳定的表现。这一系列措施都使得水稻市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012年以后,早稻与晚稻的种植面积又出现小幅度的下降。
三、我国南方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水稻种植方式的选择不仅仅是由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决定的,绝大多数时是由生产力结构水平以及种植水稻的资金问题决定种植者用何种方式进行种植。相对重要的因素还有环境问题,包括气候是否适宜,水资源是否充沛,这些因素都对水稻的种植生产加以限制。针对上述的问题,我国正在用积极的态度解决,努力让我国水稻种植事业向高产、高效、高水平发展。当前,水稻机械化种植方式有机抛秧、机直播和机插秧3种。
1.我国南方水稻种植一直以直接播种为主要手段
经过长时间的尝试与推敲,我国南方地区农民将直接播种的方式作为他们播种水稻的主要手段。这种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节省人工、机动性强、省时省力。因为优点尤为突出,所以这种播种方式便使得各位种植者奔走相告,并且已经到了不宣而传的效果。与传统的移栽播种方式相比较,直接播种每亩地平均节约成本70元。与此同时水稻的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水稻的机械化种植将会在今后或为主导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更高更快水平的种植技术也将最终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对秧苗的精确控制,并且依靠机器的稳定性对所培育秧苗进行准确移栽。随着世界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对水稻产量的需求,这种机械化的种植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水稻种植的主要方式。虽然南北地区存在差异,但是机械化种植技术将终归成为主导性的种植手段。
3.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水稻种植技术的影响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畜牧业已逐渐成为现代农业重要的生产对象之一,阿勒泰作为全国畜牧产业较为重要的牧业基地,其拥有优质的地理环境和放牧条件,虽然其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是最佳区域,但畜牧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畜牧产业的发展状况与畜牧使用的饲草料离不开关系,由于新疆的畜牧产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草原畜牧业仍在依靠传统的饲养模式来进行养畜,这种养畜方式不仅是导致新疆畜牧业落后的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阿勒泰地区的饲草种植状况
阿勒泰作为我国的重点牧区之一,其饲草种植情况是大众关注的对象之一。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是当地牧民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牧业发展的基本物质,草地分布极其广泛,是当地牧民畜牧产业的重要资源来源,截止2014年底,阿勒泰地区人工草地总面积约120万亩,整个地区草原的总面积为1.48亿亩,可利用的草地面积为1.08亿亩,全区的植物种类高达1500-1600余种,拥有良好的天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是种植饲草料的最佳场所。
2 饲草种植新模式现状
根据阿勒泰地区的畜牧产业发展状况来看,虽然阿勒泰拥有良好的产地资源和优越的种植环境,但由于阿勒泰的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其种植物品较为单一,很多生产技术都不成熟。经过对现代市场上的调查,发现了大部分牧民一直在采用苜蓿作为传统饲草料,这种饲草料受到广大牧民的喜爱,在畜牧产业中被广泛的应用着,这也表明了现代畜牧产业的市场需求量,但是,由于很多种植产业一直都在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种植效果不显著,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对此许多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都不高。阿勒泰地区四季气候特点显著,但当地开发的饲草料地多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其主要种植产品为油葵、打瓜等农作物,这些产物的种植对当地区域土地的伤害力非常大,在种植的5到6年后,那片种植区域就会出现土地退化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这片土地就再也无法种植其他农作物,最终变成荒地。据相关人士统计,目前阿勒泰被荒废的区域已越有55万亩地,这些土地常年被荒废,无法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而苜蓿草的种植对土地要求和环境要求都不高,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进行大面积种植,苜蓿与传统的农作物相比不仅存活力强,其对环境的抵抗能力也非常强大,在冬季的冰雹天、冰冻天、夏季的干旱天、大风天等对植被伤害较大的天气下苜蓿都能够有效的抵抗,这也表明这苜蓿的种植风险小,不会因气候的突变而导致出现农作物产量下降的现象,其管理方式也不复杂,与传统的农作物相比管理方式较为简单,是现代市场上农作物中最好的草料。
3 种植饲草料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要想在荒地上种植苜蓿,其过程与灌溉土地离不开关系,随着农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研发出了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为荒地带来水源,使其减少种植过程因缺水带来的不便,虽然科技技术减少了苜蓿的种植缺水问题,但苜蓿不一定就会种植成功。由于许多农牧民都缺乏对种植技术的管理,在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时没有维护设施的意识,当设施出现了问题时时常不清楚怎么去解决,这种现象会致使节水灌溉技术一直被停用,也导致国家对设施投入的资金没有发挥最大功效。阿勒泰地区的农牧民长期以来一直是以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些农牧民在种植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缺乏经验、种植技术不完善、种植过程简单等现象,在耕种苜蓿的过程中常常使用错误的耕种手段,导致农作物的管理方式出现了很大误差,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就算拥有再完善的科技技术也无法生产出让人满意的效果。对此,针对这些现象,农业户可采用渗灌苜蓿种植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控制农作物的整个生产过程,能有效的农民进行土地和植物的管理。
渗灌苜蓿种植技术在管理上,主要是使用代管代种的新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在农牧民生产农作物的过程中完全的管理农作物的生产状况,在实施这项技术前,农户要签订相关合同,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和种植的材料费用,这项技术需要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员才可进行实施,其管理过程为播种、施肥、管理三个步骤,其中还需对节水设施进行有效管理,这种种植新模式使销量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大量的减少了人工劳动力,使当地的种植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经过有效证实,这项技术使当地的种植水平逐渐走向科学化与专业化,农民不再只关注农作物的产量,而是更加关注管理手段和养殖过程,这项新技术不仅使原有的荒地变为了绿色资源地,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土地的荒废现象,使土地有了更好的用途。
4 产业开发
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饲草料的种植技术得到了巨大的突破。以往的牧民虽然有稳定的居住点,但是由于没有稳定的饲草料来源,牧民只要采用放牧方式来饲养牲畜,这也是导致牧民的居住点一直飘渺不定的原因。也有很多牧民因为不了解种植饲草料技术,导致种植饲草的效果时常不显著。但是有了渗灌苜蓿种植技术后,可以使种植过程变得简易化,其管理方式也非常的简便,渗灌苜蓿技术能为当地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饲草货源短缺的现象。渗灌苜蓿技术不仅改善了种植过程,也为当地的畜牧产业带来了大量的货源,减少了草原植被的破坏现象,也使当地的畜牧产业链大幅度提升了,改变了以往因气候原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带来的饲草短缺现象,使当地相关的饲草料企业、肉制品企业、奶制品企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使当地的土地植被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5 结束语
畜牧产业的发展与饲草料种植息息相关,饲草料的货源充足直接影响着畜牧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对此,当地地区各个部门应重视饲草的种植情况,对饲草种植投入相应资金,研发新型饲草种植模式,让饲草不再出现货源短缺的现象,面对还在使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农民当地部门应派发专业人士来进行专业指导和管理,让牧民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种植饲草,使其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培养技术
一、玉米的种植技术和推广
1.选择优质土地,整地要精细
玉米的生长环境需要优良的土地,而且这对玉米种植也非常重要,进行土地的选择时,要选土层深厚的,通透性较好的,平整,质地疏松的土地,这些因素对玉米的种植与生长都十分关键,只有在达到标准要求的土地上进行种植,才能使玉米更加旺盛的进行生长,并要有足够的空间来让玉米进行更好的生长;另外,在种植玉米前,要做好整地的准备工作,这对玉米生长特别重要,由于玉米有发达的根部,能深入地下,对土地深处的养分也能进行吸收,整地是使玉米能生长的更好;把土地中的养分调整均匀,创造良好的玉米生长环境。
2.选择玉米种子
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主要考虑到土地的适度,软硬程度及酸碱度等诸多因素;由此看出,只有达到较高的稳定性,生命的周期也很长,这才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有更大作用。
二、培养玉米生长的技术
1.如何处理玉米种子
在进行玉米种植前要对其种子做相关处理,必须把残粒,病粒,种子中的杂质,发霉的种子等筛出,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非常高,这才能更好的确保种出的玉米有较好的产量与质量;在在进行种植玉米种子前一周要晒种子,提前三两天拌好种衣剂,因晒过的玉米出芽率高,并且苗出的也齐。
2.提高种子的播种质量
运用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对种子的播种质量特别重要,在播种过程中要依照当地的土地质量与气候环境适当调整播种的时间与过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应用机械进行播种种子,这有利于提高种子的播种效率。
在种植玉米时要进行因地因时的播种,种植玉米的关键就在于种子的播种,在播种玉米之前需要准备好各项种植工作,加强对玉米播种时的播种数量,深度以及播种的方式等;第一,在种植玉米时要依照该作物的适宜生长温度,选择适宜的天气与季节,对土壤的种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分析;北方地区进行玉米种植的最佳时期是在土地中水分含量充足时来播种;第二,选择适当的玉米种植方式;通常播种玉米都是利用机械与人工,在北方的平原地带多以机械播种为主,这能提高播种的效率,降低农民的工作量,减轻了劳动负担,便捷方便;如果是山地或丘陵,就不能应用机械来进行播种,因地形原因机械操作困难,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人工进行播种;第三,根据种植玉米土壤的具体情况,种子的大小及生长的条件因素等,在播种时必须注意其播种的间距与深度,通常玉米进行播种的标准深度是在四到六厘米。
3.合理科学的密植
玉米种植的远近距离也有一定的科学性,调整好种植种子的距离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按照雨水量与土地质量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好种植的距离;如果是雨水量不足的地区在播种时就要稀疏些,而雨水充足且土壤丰富的地方就要把播种的种子加大其密集程度,距离近一些,针对同一品种的种子来说,若是种植的地方不同还需要对其种植进行相应的计算。
4.定期对作物进行合理施肥
每一种农作物都需要化肥,然而在进行施肥时还要把握好肥的用量,还要选出适合作物的肥料;比如有的地区需要基肥,磷肥,氮肥等;同时在进行肥料的使用时,还要依照科学方法来合理施肥,为符合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对花粒肥,提苗肥,孕穗肥,叶面肥必须进行合理科学的分层施肥。
5.及时灌溉作物
玉米作物的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有所不同,种植玉米要求水分必须充足,在玉米进行生长过程的全部生命周期内都离不开水分的需求,因此种植玉米的农民必须随时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还要对作物进行定期的灌溉;玉米作物在整个发育阶段中,必须要及时灌溉相应的水分,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玉米对水分的需要就更加大了,特别是在作物的大喇叭口阶段,对水分的要求非常敏感;若是此时在赶上干旱的生长气候作物就会出现缺粒秃尖的情况,这对玉米的产量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对作物施肥两次才是最合适的,第一次施肥是在农作物的大喇叭口的阶段,这是避免作物出现“卡脖旱”的情况,第二次施肥是在作物的灌浆时期来进行施肥最为适宜,这个时期的玉米作物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这个时期种植玉米作物的工作者必对玉米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随时的观察,及时了解玉米生长情况,如果玉米作物有水分不足的迹象出现,就能对玉米作物进行及时灌溉来补充其所需的水分。
6.对农田进行科学的管理
对农田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玉米作物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玉米作物在进行生长过程中不单要有充足的水分与肥料的供应,还要求农民对农田生长的杂草等进行及时的清除;认真对作物进行施肥,防治病虫害,进行中耕除草,在田间做好定苗间苗等的诸多工作任务,把这些田间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这样才能确保玉米作物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的提升。
三、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
我国的粮食产量当中玉米占有重要的比重,这不单是由于玉米作物与大部分土地的质量相适应,而且它更是相当重要的工业原料与饲料品种的供应资源;畜牧业的养殖中几乎都需要玉米来充当喂养的饲料;我国的农业年年在玉米行业中收入都非常可观,并且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使我国农业的玉米能有很好的未来与发展前景,必须要提高对玉米种植时的生长特性与细节问题加以重视,共同努力把玉米行业的发展越做越好。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的玉米种植在现代的发展前景良好,只要相关技术人员对玉米种植进行精心的培育与呵护,在玉米种植的行业里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提高玉米的种植技术并对其进行推广应用,这对玉米质量与产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培训农民进行科学种植玉米,推进玉米种植行业能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琴.浅谈玉米种植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6(13):113-114.
篇9
1.1核桃种植过程中的栽植技术
1.1.1整地的时候必须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进行核桃栽植的时候,首先必须进行土地的整理,因为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进行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土壤表面状态以及耕层结构能够适合核桃树的生长。在云南地区中,核桃生长的海拔一般在1600~2300m之间,年平均温度在12.7~16.9℃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mm左右的地方。在进行核桃种植整地的时候会优先选择梯田修筑以及抽槽换土的办法,除此之外还会选择一些措施来熟化土壤,增加土壤本身的肥力。此外在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还必须重视其中的细节,征地规格应该是80cm3左右,并且在开挖定植穴的时候还必须将表层土壤以及下层土壤分开进行放置,对于挖出来的表层土,应该将其和土粪混合起来,并且在保证混合充分之后,将其填在坑穴的底部位置。而分开放置的下层土,应该将其和速效肥料混合在一起,并且在混合充分之后,将其填在定植穴的中上部位置。
1.1.2选择合适的核桃品种
在选择核桃品种的时候应该参考专家学者的筛选以及培育的工作经验,并对核桃品质进行总结,了解核桃的品质、产量以及结果时间,这些因素在选择合适的核桃品种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那些种植核桃比较合适的地方,地方相关组织机构必须重视选择合适的核桃品种,这样才能够给核桃种植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在优化核桃品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选育开发之后已经获得了一些优良品种,如薄壳香、林系、本地泡核以及云新系列等。
1.1.3选择合适的苗木,做好定植工作
在进行核桃栽植的时候,应该选择壮苗来嫁接,并且苗龄一般情况下要达到2~3年。在栽培的时候,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栽培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使用比较广泛的方式有矮化以及密植两种。核桃的花本身便是单性花并且雌雄同株,在进行授粉的时候也是通过风来进行,很多核桃树都需要进行异花授粉,为确保每株核桃树授粉都比较充分,在种植授粉树的时候就必须分散,应该确保范围内都有授粉树。在进行定植的时候也应该根据相关的技术进行,比如说在进行矮化、密植的时候,栽植方式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好栽植密度,若是种植的地方是山地,那么其密度应该是4m×5m,这样的距离在山区种植的时候是比较合适的,并且在选择定植穴的时候,比较合适的大小也是60m3左右,在定植穴挖好之后,需要进行施肥,一般情况下肥料是1kg过磷酸钙和50kg的农家肥料。在选择定植时间的时候,应选在核桃树萌芽之前,最佳的定植时期应该是12月到次年1月之间的时间。为了更好的提高核桃苗的实际成活率,避免出现旱苗的情况,还应该在定植结束之后将地膜使用进去,覆盖好树盘周围,保证核桃树根部的水分比较充足。此外,还应该进行涂白剂的涂抹,并且在涂白剂中还应该将杀虫剂添加进去。
1.2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做好核桃树的定植工作之后,还必须保证管理方式的科学化,给核桃树更好的生长奠定基础。主要分析的是除草、松土以及间作方面的技术。
1.2.1除草、松土
在进行核桃园管理的时候,松土以及除草都是每年都要进行的,在进行松土程度以及除草次数选择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松土的针对性,帮助其更好的生长。若是核桃园还属于幼龄园的时候,最合适的除草次数是一年3~4次,在除草的时候,也可以同时进行松土,一般情况下,松土的深度应该在10~15cm左右。若是核桃园已经成为了成熟园,进行除草和松土的时候,次数应该和幼龄园相同,但是每年还必须根据苗木须根的走向来对其边缘进行松土,在松土的时候,范围应该是须根向外的40~50cm左右,并且松土的深度应该在60cm以上。
1.2.2林粮间作
在进行核桃树种植的时候,要真正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将以耕代扶的方式运用进去,就应该考虑林粮间作这种方式。但是在进行林粮间作的时候,必须深入的了解核桃园的实际情况,并保证林粮间作的针对性。若是核桃园中的核桃苗处于幼龄期,那么最好种植一些杆比较低的作物,并且不要种植那些漫爬的农作物,比如说豆子、薯类以及瓜类等;若是核桃林中的核桃树处于中龄期,那么比较适合种植的作物有洋芋、魔芋以及虫娄等;若是核桃园中的树木是成年期的树苗或者老树林的时候,在确保果树以及间作作物水肥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小麦的种植,这个时候果树以及林地的情况能够实现小麦和核桃的双丰收。
1.2.3树枝整形以及修剪技术的运用
核桃树在栽植的时候,选择的方式是矮化以及密植,所以,在必须根据需要对核桃树进行一定的修剪。在整形和修剪的时候,主要方法有疏枝和截短两种,这两种方式运用的目的存在明显的差别,截短指的是将一年生的枝桠剪掉,其目的是将顶部新生的幼芽剪掉,这样能够让果树抽出新梢,其分枝数目会有明显的增加,这对树体更新以及壮大非常重要。疏枝指的是将那些发病的枝条、干枯的树枝等一些和果树更好的生长没有关系的树枝去掉,将那些结果能力比较强的枝桠保留下来。对于那些栽培密度比较大,并且生长条件比较好的果树,一般情况下整形修剪的时候,方式是主干疏层形,若是树苗离地面的距离达到1m或者一点2m的时候便能够将其修剪掉,并且还应该利用两年时间来修剪好定干整形带中的枝桠,确保第一层主干枝应该有三枝发育情况比较好的枝桠;而第二层枝桠和第一次枝桠之间的间距应该在1m到1.2m之间,并且通过2年或3年的时间做好第二层主干枝的修剪工作。对于那些栽培密度比较小或者是生长条件比较差的果树应该在定植2年之后,确保其主干高度在1m左右,并且上方可以保留一些长势比较出色的枝桠,并且主干枝数量应该在3个或4个,培养主干侧枝应该在2年之后,并且数量应该在2枝或者3枝。在修剪完毕之后,其高度应该在3.5~4.5m之间。这样在4~5年之后便能够形成心形的树冠框架。
1.2.4在核桃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在果林种植的时候,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果林的实际经济效益。针对病虫害,可以将防治结合的技术应用进去。果农应该做好对核桃树的常规检查工作,做好核桃树的对比和观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核桃种植技术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云南地区,核桃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20亿元,不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极大的提高了云南省农民的平均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水平。随着核桃种植的不断推广,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核桃适合种植的地方,为了更好的进行扶贫工作,帮助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进行核桃种植技术宣传的时候,可以将集中讲课和基层宣传的手段使用进去,这样能够很好的将相关技术传授到农民种植户,这样便能够很好的传播核桃种植技术,并且在实践的时候,农民也会有意识的使用这些技术。对于那些地理条件比较适合核桃种植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重视核桃种植技术的推广,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将核桃种植技术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契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核桃种植业的推广,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核桃种植技术的运用高效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农业的发展,在那些适合核桃种植的区域,政府也必须重视核桃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帮助农民更好的掌握核桃种植技术以及种植过程中的要点,提高核桃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3结语
篇10
关键词:经济林果;种植技术;分析
经济林果的大力种植渐渐发展成很多农民种植粮食生产以后又一个主导型的产业,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人的一个主要途径及来源,使得国内经济林果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目前经济林果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困y,深入探讨不断优化经济林果种植技术的有效措施,以便为以后经济林果的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经济林果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1.种植管理技术的落后。部分地区经济林果产业还在属于一种传统的产业,因种植的时间较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大地局限了种植人员的管理意识及思维,一些种植人员还一直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未跟上形势发展,对经济林果种植的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有些种植人员未及时对经济林果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不能有效的防治杂草及病虫害,懒散、随意的管理,直接影响了经济林果的产量与品质,大大降低了种植人员的经济收益。
2.种植户的发展意识较弱。很多经济林果的种植人员因缺乏一定的发展意识,目光短浅,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把经济林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的信心。有的种植人员只是将经济林果的收入当成主要收人,没有对整个种植过程实行较精细的管理,所投人的时间、精力比较少,不能把经济林果当成一项重要的产业进行发展,从而使对整个经济林果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3.缺乏合理的规划。虽然国内经济林果的种植时间较长,但其种植技术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各地方部分种植人员为按照种植土地的光照、水资源、土壤等环节条件,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种植,往往只看重种植面积,忽视重视环境,以致于所种植的家经济林果与种植地完全不适应。而且,一些地区的种植人员在种植经济林果时,种植面积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规模,导致管理起来较难,这样不仅浪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挫伤种植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限制了经济林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提升经济林果种植技术的具体对策
1.选择合适的园址。种植人员在经济林果选择园址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林果质量是否会受四周污染源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因经济林果的园址如果受到严重污染,会使果品内的重金属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及有毒物质的侵害,所以,在选址上应多加注意,远离一切污染源,同时避免与果树的生长、果品的发育等息息相关的一些土壤、环境、空气及水质等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例如,有的种植人员会把园址选择在一些农药生产区域、化肥厂、发电厂及造纸厂四周,这些工厂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散发较多的二氧化硫等一些毒性较强的气体,对林果种植环境、空气等造成污染,而且工厂排出的一些废水、废液等,会严重污染果树的地下水源,最终影响果品,人在食用之后会严重影响其健康。因而,种植人员在选择园址时,不仅要全面考虑果园四周的生态环境,还应及时查看及测量果园日常灌溉用水的水质质量以便种植出健康安全的果品。
2.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林果的产量及品质。种植人员人实际的经济林果种植管理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其使用过程的合理性、恰当性直接影响果品安全与否。这是因为种植人员对林果施完农药之后,之后只有少量的药液会一直附着于林果树体上,而大量的药液会通过各种形式从四周环境进行扩散,尤其在目前种植人员常常选择一些杀灭性较强的农药,此种农药的性能十分稳定,残效期比较长,而且在分解之后的毒副作用仍然比较强,易进到人体内,进而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此种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种植人员在增强对经济林果的病虫草害有效防治及管理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尽可能地不选择毒性较强、且残留率非常高的农药。
3.提升种植人员的服务意识。经济林果种植人员需做好以上工作,当地的政府部门需积极履行相关的职责,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种植人员的服务模式,从而积极、合理的指导种植人员提高对林果种植技术的管理,使得种植人员能够真正地了解、掌握种植管理的相关技术,以便实现对林果种植技术合理、科学的管理,做到既能提升经济林果种植的产量,还能提升种植技术管理质量。相关人员应多收集经济林果市场上的各种信息,然后对整个林果市场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及分析,方便为以后的种植人员在进行产品销售时,做好相应的预测工作,从而使得经济林果种植人员的收人稳定。
4.合理管理种植土肥。科学、合理地管理经济林果的土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很大地提升经济林果种植的产量,因此,林果种植人员平常在管理土肥的时候,应降低化肥使用量。主要因在林果种植过程中,过度施用化肥,则会造成果实的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其中,若施用过量的氮素化肥,则会将氮素化肥所产生的大量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完全沉积在土壤当中,这样不仅加大了整个果品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会大大地减低果品质量,且化肥还会对经济林果种植园址四周的水质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严格禁止应用大量的硝酸铵、硝酸磷肥等一些硝态的氮肥,而且,在采集果实之前的一个月,种植人员需要完成对果树的最后一次施肥,以便保证所种植林果的果实天然、绿色且没有受到污染。此外,种植人员还可将一些有机肥进行混合应用,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导致林果的土壤发生大面积板结。
5.主、副作用的生长需协调。目前,立体的种植技术可以采用在经济林果种植中,寻找各种果品植株,进行有机套种,这也是当前经济林果种植技术发展的一大突破。在使用此项技术的时候,种植人员应特别注重对林果品种的选用,抓好重点,综合、全面地考虑不同林果、作物之间的生长环境、特性等,以便选择合适的经济林果,并将其作为种植园林的主体,然后在搭配一些有机的辅助农作物进行种植。在这个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考察林果与辅助农作物的生长特性非常重要,若选用不当,则会造成主体林果与辅助农作物均减产。而在立体种植技术的管理上,所选用的作物需因地制宜,完全考虑各种配套及辅助林果品种,将主体的经济林果放在主置,以便促进其健康、快速成长,而将辅助农产品放在次要位置,切忌大力种植辅助农产品而忽视主要经济林果的种植,以免减低整个经济林果园林的经济效益。
6.合理配比主、副林果作物。配比问题一直都是经济林果立体种植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应该对林果种植园林的主、副作物进行合理的配比,以便出现较多中植株生产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林果果园在选择辅助品种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用生产期间、水肥占用较少、矮小的植株进行种植,这样可以较好地保证林果施肥、水质得到均匀分配,同时确保整个果园的透光性、通风性良好。而且,种植人员在设计立体果园的时候,作物之间的密度不能太大,以便种植人员进行管理及施肥等。如果作物之间的密度过大,会使林果植株得不到充分的水分、阳光、肥料等,会影响到林果植株之后的生长及发育,此外,经济林果在进行套种要注意轮作养地性,避免土壤土质衰退。
三、结语
经济林果持续不断发展壮大,对提升种植人员的经济收人及生活水平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经济林果种植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服务的功能,增强对经济林果种植技术的宣传,不断提升种植人员对于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的意识分应用当地优势,以便推动经济林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而且,种植人员也应不断优化经济林果种植技术,减少化学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以保证林果果品的完全、健康,使得经济林果产业发展渐渐成为种植人员的一个主要收人来源,从而为大力提升农户的经济收人,改善种植人员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芦倩,闰秀蜻.经济林种植区土壤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分析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 J ]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