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性

篇1

一、农村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指的是利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对传统能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可再生的新能源的开发与推广,代替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通常情况下,除了石油、煤炭等基本能源之外,太阳能、小水电、风能等能源都属于新能源的范畴,而新能源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极大的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的问题,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的费用,从而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石油。煤炭等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清洁性。新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或者产生很小的污染,对于环境有很大的保护作用;第二,储量丰富。新能源通常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储量丰富;第三,开发技术要求高。新能源的分布较为分散,而且对开发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先进的技术做依托;第四,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比如太阳能、地热能等,不能完全受人类的控制。

二、农村新能源推广模式

1.能源推广模式的创新。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种植业、养殖业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新能源的建设与推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农村新能源推广进程中,起步最早的是农村沼气能源的推广,而如风能、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的推广,也需要在沼气推广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创新,积累沼气技术推广的经验,建立起适合不同新能源的推广模式,从而促进农村新能源的积极推广。

2.拓宽新能源技术的推广范围。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依靠国家的资金扶持,因此在农村新能源推广方面的投资也十分有限,除了沼气这种推广力度较大的新能源,在其他新能源的推广方面还仍然缺乏足够资金支持。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国家在农村新能源推广方面的投资力度也正在不断加大,以期通过新能源技术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可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新能源的需求,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沼气,适合在农村加大推广力度的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成型燃料、小型风电和水电、地热能源等等。在新能源的推广方面也要拜托传统思想的束缚,从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拓宽新能源的推广范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农村新能源的推广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和保障,目前来看,我国在新能源建设与推广方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两部法律体系中,但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仅仅是将新能源的推广作为一个法律框架,从理论的层面上进行规范,但是却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性的指导文件,因此,为了推动农村新能源的大力推广,需要过在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加大例如,对能源、价格、建设体系、推广模式等方面进行细化。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利用,在系统的规范基础上,需要分别制定针对不同类型能源的开发和推广战略,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可以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也可以使农村新能源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具有更多的指导和依据。

4.政府财政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型推广模式。农村新能源的建设与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民难以负担其高昂的费用,而政府的资金投入可以在推广期间注入较大的资金力量,有利于保证新能源的顺利推广。比如在太阳能的推广方面,我国西部地区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资金困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政府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为当地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用来进行购置设备和推广技术。同时,农村新能源的推广也应当走市场化道路,当新能源的推广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可以适当的推行市场化经营模式,鼓励农村经济自给自足,不仅可以为新能源的推广创造更有效的运行条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能源的持续推广和应用。

5.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力度是影响农村新能源推广的重要技术基础,为了实现农村新能源技术的有效推广,必须要解决科技这一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的民用建筑中普遍应用太阳能,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也仅仅是依靠其集热作用获得热水,而对太阳能的其他方面的利用却十分匮乏,比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因此,要实现农村新能源的有效推广,要突破其技术瓶颈,实现科技创新,才能推动新能源推广模式的创新。

6.加大宣传力度。农村新能源的有效推广,需要以农民这个群体为根本,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对新能源的认识,并且认识到新能源推广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性。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民对于新能源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存在排斥心理,所以导致农村新能源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现场讲座、技术咨询等方式,让农民对新能源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积极宣传新能源为农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并且注重对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展示,可以让农民群众对新能源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以此来增强宣传的效果。

7.加强新能源推广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掌握程度,还需要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的重要思想,并且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与相关技术单位、科研所等进行技术交流,实现科技人员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为农村新能源的推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推广队伍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解决好新老交替的问题,积极实施干部交流制度,在选用领导干部上实行公开竞争、量才任职、双向选择、合理配置、逐级聘任,始终保持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队伍的活力。

篇2

推断式补写题的常见题型有:1补写关联词语;2补写关键句子。而补写关键句子又可分为:①补写观点句;②补写过渡句;③补写总结句。无论补写什么,都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连贯能力,都需要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根据“语境学”,语境对词语或句子有两种作用:一是规定作用,二是解释作用。规定作用是说,它大体规定了某种语境中所必须用的词语和句子;解释作用是说,它大体规定了某种语境中所用的词语和句子的语境意义。解答所有的阅读题,都必须利用语境的解释作用,否则将得不出准确答案;解答所有的补写题,也必须利用语境的规定作用,否则也将得不出准确答案。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出空缺部分大体填写什么内容,根据内容拟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而不是想当然。当然命题材料必须是逻辑十分严谨的语段,否则也不会有准确答案。

例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①,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③。

解析:根据语境,“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可推断需要补写的是个过渡句,而后面又有“土壤中的矿物质……都必须先溶于水后”,可推断大概填写的内容为“水是溶剂”。而第二空,前有“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的“条件”可推断后面需要补写的是个总结句,结合首句可推断大概内容为水溶解上述物质后给植物生长的作用,即“被植物吸收”。第三空前有“因此”,可推断后面是个总结句,也是观点句,内容大概是水的重要性,应该归纳出水和植物的关系。这样根据语境来推断补写,就不会天马行空。

答案: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或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命题材料是逻辑十分严密的语段,考生只要也只有根据语境的规定性作用,仔细研读文段,才能推断出大致应该补写的内容,从而准确补写。

等值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

新能源技术将成为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在20世纪,谁控制了足够的油气资源,谁就能在地缘政治中占据主动并保证本国经济的独立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①,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尽管目前可替代能源的产量还只能满足世界能源需求的2%,而且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这一比重也不会改变,但富有远见的战略家们还是断言,②。上世纪油气的开采和近年来能源产业的发展表明,③,它不仅将形成能源生产、加工、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巨大产业链,还将带动机械制造、化工、贸易、金融、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历史上有所谓文化危机、精神危机、信仰危机时代,那是说文化传统发生了问题。究其原因,或由于强烈的政治震撼,或由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或由于风靡的文化干扰。其来源,主要来自共同体的内部;①。危机的消除,有待于传统的重振和重组,任何武力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强制措施最终都是无效的。而所谓重振和重组,绝不是全面复旧,无视政治、社会、文化上的新局面;②,排拒一切驰入舶来的新东西。这时需要的是冷静分析,分析传统中哪些成份变得无理了,现实中哪些因素是合理的。③,传统方不致一足落网而全身受缚;接受合理的,传统始得与现实相安于无事。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早于市。①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③,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以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参考答案:

1①谁占领了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②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③新能源技术可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

篇3

一、低碳经济的相关概述

1.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资源浪费与工业污染等问题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困难,其发展形势也较为严峻。由此,传统、落后的经济增长模式、居民消费模式、城市建造模式都应作出改变,才能 推 动 我 国 经 济 朝 着 绿 色 清洁、高效环保、低碳科技的发展方向迈进。

2.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意义。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简要概括起来包括以下方面内容:第一,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经过从过去农业社会到如今工业社会的历程,目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期,来到了转入低碳社会的节点之上。这种低碳社会的发展需求不仅是科学发 展 的 题 中 之 义,同 时 也 是 自然、社会、人类、环境等因素相互统一的目标要求。第二,当下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的不断变化,也要求工业社会必须向低碳经济方向改变。而这种低碳经济的内在模式与发展路径,也对现今环境问题提出了有效应对之策。

二、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探索低碳经济道路的方法

1.探寻更多新能源技术的运用方法并加以实践。低碳经济模式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推广新能源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成为了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其中发展更新的能源技术也成为了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技术运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上,由于这些能源具有不会生成二氧化碳的巨大优势,并且也能切实起到防止生态污染的效果。据此,在由传统经济转变为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应当通过增加对新能源发展的财政补贴与支持,对此类技术进行鼓励,才能促进新能源技术获得既快又好的发展。

2.加大低碳行业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低碳行业的建立已经屡见不鲜,但这些行业却在同类领域中未形成较大的影响力,要完善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便要想方设法提高低碳产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分量。这其中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其一,国家、社会、行业应当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建筑模式。建筑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将建筑行业预先引入低碳体系之中,不仅有利于实现构建绿色、低碳城市的目标,同时也为保证建筑质量、提升建筑品质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其二,加大对低碳工业的整改、投入力度。低碳工业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模式,在这种低碳工业生产环境中,企业、单位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由传统的高排放、高耗能的生产方式向新型低碳工业转变。例如,通过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技术即能够完成生产任务。在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也坚持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使 其 形 成 了 循 环 化、持 续 化、低 碳 化 的 工 业 新格局。

3.倡导低碳的消费生活观念。环境问题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问题,因此,在环保问题上也需要从广大群众的责任感培养与消费观念转换等方面予以把握。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社会、工厂的责任,同时也应当成为每一位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将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与“低碳”相互融合起来,使得人民能够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抓起。在日常小事中在保证生活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也能以此满足节能、环保的低碳要求。以学生群体为例,通过相关学习、宣传活动,使“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学子们能从“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这种小事入手,并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进而也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与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圆满实现。

4.研发更多的低碳技术并运用到环保事业中。低碳技术是指能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通过新再生能源、煤炭清洁利用、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埋存及其他节能措施的使用,达到上述的控制要求。目前新型低碳技术已经在交通、建筑、化工、电力、石化、冶金、汽车等多个行业中得到运用。在 国 际 领 域 里,低 碳 发 展 的 理 念 更 是 得 到 了 广泛、深入的运用。例如,日本对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能源加大开发力度;英国则将重心放在对低碳交通方式、洁净发电方法与电力可再生等方面。通过这些例子不难看出,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低碳 技 术 研 究 上 获 得 了 较 大 成 功。据此,我国学子也应当加强探索实践,力求通过集成创新、经验总结,学到高效、环保的新技术。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生活与发展方式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群的欢迎,逐渐成为主流趋势,而在此环境下,更需要人们加快步伐创新低碳模式、开发环保技术、繁荣低碳行业,从技术手段与消费习惯等方面进行转变,以此实现提升经济、节能减排的目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是丽娜,王国聘.低碳经济背景下旅行社发展方式的转型[J].企业经济,2012,(05):141~144.

篇4

从国内汽车制造与发展的层面上讲,确实出现了政府推进力度较大,基础设施保障不够以及新技术制造参差不齐的现象。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放以后,一些地方保护的存在以及对制造技术认识的无法统一,都使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波动,这确实令人感到堪忧。

而反观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不仅呈现出多元化制造的局面,也进一步在综合层面有了更大的转型,所以在国内汽车为普及伤透脑筋之际,更需要从知己知彼的角度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才是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区分轻重缓急推进的关键。

由于在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普及的过程中,既出现了地方保护的现象,更存在着保障滞后的问题,同时也有着制造转型欠缺更高标准的不利因素,这都使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普及化,受人为牵制。所以,国内汽车要想在新时期用新能源汽车推进节能环保发展,强化产业层面的弯道超越,甚至更有力的保障国内汽车走出去,就需要有效的杜绝新能源汽车普及过程中的不力问题,这才是整体不断发展与突破的关键所在。

地方保护顽疾

国内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一个阶段。之所以在普及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以及许许多多前期制定的预期都难以实现,这就不能不说,在大方向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具体落实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样现象。尤其是,在与国际制造业近乎于同一起跑线的时候,这就更需要国内汽车推进新能源技术,有着更好的细化标准才成。

其实,早在几年前国家就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在2015 年达到怎样的标准,其结果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也存在着新能源汽车鱼龙混则的现象,这就更使得国内新技术的发展,变成了滥竽充数,来满足销量的弊端。

更重要的还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地方保护问题异常严重,像过去就存在着市场准入的地方标准,纵然是在国内统一了这样的标准,也有许多车型在一些地方难以进入,更无从谈起政府的补贴了。这样一来,不仅使技术的发展难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就是在形成一个合理的标准也是难上加难。别的不说,像上海就对包括插电混动与纯电动车开放补贴,而北京只对纯电动车开放。这不能不说,地方保护仍然有着很大的势力存在。所以,国内要想更好的理顺与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与发展问题,废除地方保护显然是当前最至关重要的问题。

滥竽充数现象

作为新能源汽车,用数量来衡量发展,越来越难有说服力。这就如同,过去很长一个阶段,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GDP指标,不惜拔苗助长,甚至作假来达到目的,以至于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改变,就形成了现在不以GDP为标准衡量发展的现实状况。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政府部门早就设定好2015年、2020年的新能源指标,这样做是不是能够真的达到国家发展的目的尚不好说,但这样一来,形成企业制造投机取巧,低端制造大行其道的现象屡屡发生,这恐怕才是最得不偿失的。

过去,就曾经出现过山东一些地区,制造低端电动车的问题,甚至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的预期。尽管这样的数量用在所谓的政绩上已经足够了,但它能够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哪些利好,确实要大大的打上一个问号。这不仅会整体上拖慢新技术的发展速度、而且也会因为制造层面的取巧,形成巨大的品质问题,对消费者保障问题,自然更无从谈起。所以,围绕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宁缺毋滥自然是首要的前提。否则,只能会使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原地踏步。不要说实现弯道超越,就是不重蹈国内汽车落后的覆辙,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要参与国际竞争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显然是以国际竞争的程度为发展目的的,这才是衡量国内汽车制造水平的关键所在。如果,仅仅是已拥有为目的的话,那就不需要政府巨大的投入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了。这是因为,新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而且,新技术业已形成了纯电、混动、氢能源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如丰田、宝马等企业,都已经在新能源综合领域,开始做到了新技术的引领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汽车不仅还局限于单一车型的发展模式,就连相应的标准,一些企业也很难达到。这就不能不说,国内新能源汽车提升标准势在必行。

篇5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环境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关资源、环境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愈显得迫切。

1972年联合国召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在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资源环境的核算研究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建立环境核算指标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联系。在这方面的进展,集中体现在联合国1993年SNA修订版中,以及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的发展。

在微观核算领域,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下称ISAR)对跨国公司环境报告进行了多年的考察。从1990年起,环境会计问题都成为ISAR每届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在ISAR带动下,“绿色会计”或称“环境会计”已成为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

1991年,ISAR调查了222家跨国公司,评估各公司遵循其环境报告披露建议的程度。1992年,ISAR出版了《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历次调查的结果和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情况为基础,总结了环境管理中的问题,记录环境影响的公司会计问题,提出了在当前会计模式下可能出现的会计披露的变化,以及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

199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部下属的“跨国公司和管理”分部,对环境审计进行过调查,并开始了适用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研究。1993年,联合国在印发的一份题为《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的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对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环境资料情况的调查。1995年3月,ISAR第十三届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环境会计。大会主要围绕会议秘书处提供的“对各国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有利和有碍于跨国公司采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因素”、“跨国公司环境绩效指标与财务资料的结合”、“跨国公司年度报告中对环境事项的披露”等文件展开了讨论。

在一些发达国家,与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最早相连的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也称环境报告,把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社会披露。根据KPMG(国际五大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之一)的一项调查显示,披露环境信息的跨国公司,1994年为65%,1995年增长为77%,而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则全部编制环境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披露方式是体现在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分析与问题讨论”部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绿色化、节能化”意识日益被政府和公众接受并强化,也对公司信息披露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大公司纷纷在年度报告中增加环境信息部分,以至单独编制环境报告。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并最终成为独立的年度环境报告。

同时,全球各会计职业团体也为建立和推行环境、成本管理作出努力: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7年6月颁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的考虑”,主要针对环境法规,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相关的内部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5年6月颁布了其环境会计工作组提出的“环境复原负债”征求意见稿。文件涉及会计和审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环境、资源披露信息方面可操作性方法。

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1997年“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1996年10月提出一份讨论文件“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详细述及环境成本核算,环境负债核算,还有环境负债,资产损害复原,信息披露等方面。该机构2000年2月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告审计中的环境问题”,论述财务报告审计中由于环境问题而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环境法规、审计程序、专家意见等问题。

(二)各国行动

日本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全球能源消耗大国之一,加之自然资源匮乏,大多数能源依赖进口,举国上下对能源安全具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建立节能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相应措施全面而细致。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两倍,但在资源消耗上,单位GDP消耗的石油不到中国的七分之一,消耗的电力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1951年,该国制定《热管理法》,又于1979年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其间数次修订,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扩大适用范围。针对资源循环利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先后制定《包装容器再循环法》、《家电产品再循环法》、《建设再循环法》、《食品再循环法》、《汽车再循环法》等一系列再循环专项法律,并于2000年制定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明确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和基本制度。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该国于2001年制定了《新能源发电法》,要求电力经营企业每年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新能源电力,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此背景下,1974年日本提出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此后又分别于1978年和1989年提出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三十多年来坚持新能源战略,1993年,日本政府将上述三个计划合并成了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

“新阳光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大致可分七大领域: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应用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系统化技术、基础性节能技术、高效与革新性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等。其中,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风能、温差发电、生物能和地热利用技术等,太阳能是最受重视的研究项目。

实施新能源战略时,日本政府确定了激励导向、政策导向、价格导向等一系列措施办法,在“战术”层面确保新能源战略付诸实施。

(1)激励导向。日本政府每年要为该计划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约362亿日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1997年至2004年间,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工程投入了1230亿日元的资助金。

日本政府成立的新能源机构的使命是为进行多种多样的新能源开发提供基础性的调查研究情报,同时负责就新能源政策有关问题向国家建言献策。以日本新能源机构为平台,日本各类企业纷纷就新能源合作开发展开了合力攻坚的各种活动。很多大企业都是这个机构的赞助会员,赞助企业会员遍及汽车、数码家电、钢铁、电信、银行、商社等各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这种体制下,合力攻坚的成果为赞助会员优惠享有。由于赞助会员面非常广,因而成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为各行各业所共享,从而惠及整个国家。由于政府全力支持,社会资金也大量投入“阳光计划”项目,使日本的新能源节能产业很快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2)价格导向。“阳光计划”实施期间,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消费者实施“直补”政策。太阳能发电在日本兴起时,由于用户少,导致成本高,功率3000瓦发电设备的价格约为600万日元,这够交几十年的电费。但是日本政府态度非常坚决,对每户住宅太阳能电

池板采取补助制度,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住户渐渐增多,市场价格随之大幅下降,新能源市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目前,围绕日本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形成诸多相关产业。仅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领域内,就有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变流器以及架台等周边产业,此外还有住宅厂家、一些电器设施店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产业既从中受益,又成为整个新能源战略的细节支点。

实施新能源战略,对于日本这样资源缺乏的国家,其意义自不待言。目前,日本进口的石油比1973年降低了16%,经济总量却增长了一倍。日本利用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48%。与此同时,该国工业大幅降低石油消耗。日本钢铁公司作为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从1974年以来,对石油的依赖已经降低了85%,目前的石油仅占该公司所用燃料的10%。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

德国

德国西南部有一家名叫维克托利亚的宾馆,这是德国首家零排放无污染宾馆,被评为“世界上对环境最友好的私人宾馆”。

“绿色”宾馆换装节能灯,仅此一项,电灯的耗电量就骤减80%;节水,淋浴龙头全部换成节水型的,浴盆也按人体形态重新设计,在不牺牲舒适度和洗澡乐趣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30%;采用集隔音、隔热、保暖三位一体的新型玻璃;以地下水循环系统替代空调;在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光板,承担为旅馆供热和发电两大任务。此外,宾馆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环保和节能措施。比如:房间的“迷你”酒吧就比传统的冰箱节电30%;厨房采购的食品全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店主人自豪地说:这种宾馆在当地仅此一家。维克托利亚宾馆减少了大量能耗,几乎不对环境造成一丝危害,同时也没有影响宾馆正常生意。

维克托里亚的“绿色”是德国全社会为努力节能降耗的一个缩影。

德国能源匮乏,除了水源较充足以外,其他许多重要能源基本依赖进口,石油几乎100%通过进口,天然气80%依赖进口。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节约能源便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90年代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发展,而德国的能源消耗却减少了15%。

早在1978年,德国就修改过一次建筑节能标准,使得其后建设的建筑能耗比老建筑减少60%以上。《能源节约法》还制定了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其特点是将控制建筑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改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

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这得益于2002年2月生效的德国《能源节约法》。按照这个法规,新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4年8月,德国出台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新法规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

为此,德国继续实行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德国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还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逐年递增,2004年就突破全国电力供应量的10%。

除了行政手段,德国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来调控企业和公民的日常行为。

从2002年起,德国开始对燃油和电力消费征收生态税。这项举措起源于1998年,当年德国社民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开始探索制定更深层的环保方针政策。1999年,德国开始实行生态环保税收改革,目的是降低能耗,鼓励新电源技术的研发,并创造面向未来的新就业机会。

政府适当地提高了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环境税收改革的同时逐步降低雇主和雇员须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开始进行的,还将生态税与企业和个人的其他税收负担的优惠相结合。实行这样一套复杂而巧妙的税收杠杆政策,大大提高了能源的价格,促进社会各界节约能耗的积极性和各种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也不增加消费者负担。

此外,该国的部分地区制定《水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节水。在首都柏林,水费的70%用于废水处理,30%用于供水设施的建设。与废水的有害程度相对应,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目前,全德国抽用的地下水仅占地下水总量的10%。

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高压煤尘焚烧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等新的矿物能源发电技术不断开发升级,从而使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高。1999年,德国电力生产部门传统矿物能源的平均有效利用率为39%,这一比率2006年已达到46%,预计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5%。

出于环保考虑,德国政府从2000年始逐步放弃已初具规模的核电,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德国政府希望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到2010年使“生态能源”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10%以上。

英国

英国政府先后在2003年和2007年能源白皮书,预期到2050年将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并在2020年之前取得显著进展;保持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英国的节能工作在企业层面,对高耗能行业已经实施了气候变化协定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对非高耗能行业将引入碳减排承诺方案。其他考虑中的措施包括所有商业建筑在建造、出售或出租时都要有能源状况证书,能源供应商在未来五年内为商业用户提供先进和智能的计量服务。

在家庭层面,将继续改善现有住房的能源效率,平均家庭每年可减少0.5吨碳排放,并计划自2016年起对新建住房实行零排放强制要求。此外,政府还建议提高家用电器标准,促进能源供应商与家庭用户合作开展节能降耗,推广智能计量表和实时能耗显示,以及对新旧住房引入能源状况证书。在交通领域,英国政府支持欧委会关于新车能效强制目标的意向,推动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同时加强与业界及消费者的合作。在公共部门层面,计划到2012年实现中央政府办公房产碳中和,并推动节能型福利住房和公共部门建筑资助计划以及政府采购能效标准。

致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是中短期内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包括微型发电、区域供热、热电联供和以生物质能为燃料的供热等技术,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同步发展是英国政府的发展方向。随着未来20年部分核电站和火力发电站陆续关闭,英国政府确立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0%、到2020年达到20%的目标。为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政府还鼓励对大型发电项目实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在化石发电项目中进行碳捕捉和储藏技术的商业化开发。为进一步发展新的低碳技术,英国政府将与私营部门共同建立能源技术研究所,至少投入6亿英镑用于资助未来lO年的研发项目。

保证能源安全。自2004年起英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2006

年英国能源净进口量达5240万吨标准油。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是英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英国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更经济地开发和利用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鼓励小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强调继续使用本国煤炭对能源结构多样化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支持建立有效和透明的国际能源市场,扩大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开放,同时加强多双边国际合作。此外,英国政府还努力改善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通过未来能源供需信息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好商业决策,并计划改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体制。为保障天然气和电力供应安全,英国政府还将继续采取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的政策优化和制度安排措施。

在英国,环境报告也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争议,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向投资者和公众提供信息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地域性和教区范围内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一些专家号召企业要进行一般性的社会责任审计和专门的环境审计。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是政府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正式表态。这个报告讨论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调在实现环境目标中的财务数量化和市场动力,这个报告还偏重于宏观政策的研究。

1990年,Rob Gray教授在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的支持下,对微观领域中的企业会计进行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出版了《会计人员绿色化:Pearce之后的会计职业》。这是ACCA“会计人员的绿色化”项目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Gray在书中阐述,今后会计人员应是“环境管理”中的成员。“环境管理”的功能包括:环境审查、政策/目标发展、生命周期评估、BS7750标准及环境审计ISO、遵守法规、环境评估、环境标志的使用、废弃物最小化;发展和投资于更好的清洁技术。

英国的“环境管理制度”BS7750,作为“英国标准协会”的一项标准于1992年正式颁布执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环境管理法规。BS7750对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及维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促使公司实现其已确定的环境目标和政策。

针对众多公司编制和披露环境信息没有共同的专业标准,英国政府环境部在1997年2月颁布了一份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文件“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实务”。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份文件,自然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花园国家”新加坡历来重视节能环保。尽管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政府仍规定,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必须首先落实节电措施,否则不准开业。该国法规规定,商店卖场的照明最高为25瓦/平方米;招牌照明采用镜面反射板,安装时间控制开关,减少灯具使用数量和耗电量;建筑走廊的照明白天采用自然光,安装时间控制开关;一旦发现灯管出现黑化现象应立即更换,灯具、灯管每月应清洗一次,以维持灯管光的输出效率及美观。新加坡政府还特别规定,凡是购买省电装置的用户,可享受固定资产折旧期为一年的优惠,从政策上支持节电产业和优质产品发展。

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耗资1000万新元进一步推展节能措施,以20万新元为上限,为当地超过半数的制造业公司和建筑物提供补贴,帮助他们雇用能源专家进行审计与顾问工作,目的是帮助制造业公司、建筑物业主和经营者了解公司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量,并就可以推行哪些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提供建议和咨询。目前,当地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设备管理系统,其中新加坡内政部、外交部、环境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大楼每年约可以减少能耗30%。

印度尼西亚于2007年7月中旬颁布新的能源法,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同时签署总统令,号召全国上下开展节能运动,通过节油、节电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措施来缓解印度尼西亚面临的燃油短缺危机。

新的能源法将与该国2001年的石油和天然气法及2007年的地热法等其他相关法律互补。印度尼西亚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基燃料约占52%,由于原油产量下降,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石油等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减少到20%以下,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增加到33%和30%。可再生能源预期占比到17%。

篇6

作者/ 华文

2012年12月21日,在玛雅历法中被称为“世界末日”,可这一天地球总算平安无事,很多人不禁松了一口气。 “世界末日”的魔咒虽然沦为泡影,但是人类依然面对不少的麻烦,如气候变暖、能源短缺、人口激增直接威胁到人类与地球的生存。加拿大资深记者、作家马克·德·维利耶在《人类的出路》一书中,以理性的忧患意识,勾画了人类与自然环境所面对的危机,并且对人类破解发展中的困局提出了对策。

作者本书中文版序言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取得惊人的成就,也是地球上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其实是在提示中国,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们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全球输出大量的日用品。中国这几十年为发展经济而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到底是不是全归中国买单?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工业生产中产生出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物。伴随着生产力的迅猛提升,人口也开始剧增。目前,从联合国统计的数字来看,地球上的人类已经接近60亿,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超过70亿!并且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人口大爆炸给地球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圈,目前人类还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自然资源的获取也只能来自地球自身。虽然人类正在向太空进军,但是最后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聪明的人类自以为足够强大,但是在干旱、洪水、飓风、海啸、地震、暴雪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和不堪一击。电影《2012》假想了地球遭遇灭顶之灾的情景,其传递的生态信号值得人类警醒。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立场、领土疆域、宗教信仰、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各种分歧,有时还会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在全球生态立场方面,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每年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也是最后一个能让持不同政见者协商对话的平台。很多人认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唯一“元凶”,其实不然。作者在书中认为,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甲烷和氧化亚氮也同样值得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直都是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争执的焦点。越是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越多。美国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可是美国在气候变化大会上总避重就轻,对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指指点点。

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既然人类已经十分清楚,但是也经常会麻痹和松懈。《人类的出路》一书中,作者提供生态恶化的一组数据令人忧心:200年来,全世界一半的森林消失了,并且森林正在以每秒一公顷的速度消失;一半的湿地和三分之一的红树林消失了;全世界90%的掠食鱼类灭绝了;75%的海水渔场在减产;物种消失的速度比正常速度快了1000倍!这些数字并且在继续增长。地球生病了,这是事实。地球在超负荷地运转,这更是看得见的疼痛。

环境治理虽然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各种组织的高度重视,诸多国家在环境治理中也采取了铁腕政策。可惜的是,贪婪的特殊利益集团,经常编织花言巧语,以善的理由,继续在自然界大肆掠夺,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畸形的发展局面至今也没有改变,这也许是将来环境治理当中最大的阻力。大力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福利,听起来可能是不错的借口,但是这样的福利,可能会祸害人类自身。

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类到底有没有出路?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目前作为化石能源的石油,其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据地质学家提供的数据,按照目前石油使用的速度,全球石油最多只能使用70年。尽管石油深部探测技术不断创新,可是石油终究是不可再生资源。不仅石油在枯竭,煤炭等矿石资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积极行动起来。氢能、太阳能、风能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并且取之不尽。但是这些新能源技术研发还处于实验阶段,其“威力”还不能和传统资源相抗衡,加大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成为全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

篇7

1)优势(S)①在油气生产领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优势.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重点发展的低碳能源仍将是石油和天然气,而我国石油工业在从上游的油气勘探,中游的管道运输到下游的石油炼制和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都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经营体系和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②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近几年来,在全国实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石油工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在降低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单位能耗以及污染物的回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③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在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凭借其资源储量丰富、碳排放量低等优势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非常规天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能尽快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进行有效的替代,将为我国石油工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在我国的储量都非常丰富,发展前景看好.生物燃料、电动汽车以及纤维素等如果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将成为油气资源很好的补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气资源的供需压力.2)劣势(W)①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储备不足,创新能力有限.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10].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而我国石油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导致非常规油气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开发进程缓慢、节能减排效果差、能效低等一系列问题.②产业结构不合理.石油石化行业的低碳发展必然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11].我国石油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很多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方式粗放、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型炼油厂,严重制约了我国石油工业的产出效益和低碳化进程.③管理水平低下,低碳发展意识薄弱.我国石油公司在低碳减排制度建设、低碳理念传播以及提高全员低碳意识方面远落后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石油公司低碳形象的树立以及低碳发展政策的落实.④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不均,开采难度大.煤层气、页岩气等清洁高效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虽储量丰富、勘探开发程度低,但由于分布不均且地质条件复杂、技术储备不足等的限制,勘探开发难度很大.3)机会(O)①为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带来发展机遇.低碳经济为天然气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我国石油工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油气资源能源对煤炭的有效替代也将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②促进石油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碳经济对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必然会促使我国石油工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工艺和设备.其次,加快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以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相关专利及新技术贸易壁垒的出现[12],必然会促使我国石油工业在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最后,加快管理水平的提高.③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全面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新能源开发、低碳技术扶持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④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将改变石油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格局,也将提供更多低碳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的机会.4)威胁(T)①肩负着增加油气供应和降低碳排放的双重压力.我国石油工业既担负着保障油气供应安全的重任,又有着严格的碳排放量限制,如何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提高能效、实现节能减排将是现阶段摆在我国石油工业面前的一个难题.②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能效、实现节能减排以及新能源的开发都需要依靠增加技术投入来实现,这将大幅增加我国石油工业的运营成本,进而提高运营风险.③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竞争压力.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公司走在低碳发展的前沿,拥有大量的低碳技术专利和高附加值的石油、化工产品,这无疑竟给我国石油工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④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威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依托低碳经济提供的机遇获得蓬勃的发展,而我国石油工业在短期内仍将延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模式,因此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传统化石能源的市场.

2SWOT-AHP定量模型

低碳经济下我国石油工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见表1.表1清晰地指出了低碳经济下我国石油工业目前的优势与劣势,显示了自身资源及外部环境带来的发展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1)判断矩阵A的构造首先对四个SWOT组中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在比较过程,针对某一准则Ci中两个元素Ai和Aj,按照表2标度确定其重要性程度值,这样对于准则C,n个被比较元素构成了一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以下以优势组为例,进行概述(见表3).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并参考相关专家的意见,将专家打分与前人研究成果相结合将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各因素进行分值统计,结果如下:2)权重W及最大特征根λmax的计算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得到判断矩阵A按列归一化后的矩阵A′如表4所示.

3战略选择

以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和总威胁力度T四个变量各为半轴,构成四半维坐标系.将计算出的变量值在坐标系的相应半轴上描出(S′、W′、O′、T′),依次连接得到战略四边形(图1).战略四边形的重心坐标P(X,Y)的坐标为:P(X,Y)=P(∑xi/4,∑yi/4)=(0.081,0.040).此战略四边形就代表低碳经济下我国石油工业的战略地位.

4结论与建议

篇8

【关键词】农村;能源;利用

0.前言

我国资源总量大,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的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农村,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为了节约我国的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当重视和发展农村能源资源的利用,我国农村能源现代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开启了农村能源建设的现代化进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农村面貌也得到极大改善,但社会普遍存在的能源问题制约了农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更是对农村的能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我国农村能源利用存在较大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1.农村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1政策落实不到位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脚步的加快,国家对新农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措施,而新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农村能源问题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提出了“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并加快新农村能源设施建设,大力在农村推广沼气、省柴节煤灶、能源下乡等活动。但由于农村能源宏观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混乱,政府职员和农民的能源意识不够,对新农村能源利用的融资机制也没有形成,执行者中间也可能存在不负责任的行为,监管不到位,再加上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为执行者的执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以致政策的落实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1.2我国农村能源丰富,但利用效率很低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的加重和人类对能源利用的增加,刺激了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虽然农村有巨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包括沼气、秸秆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生物质密制成型燃料、乙醇燃料和生物质柴油等,但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这些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很低。比如,对于大部分的秸秆薪柴,农民还是采用直接焚烧的方法,大大地浪费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虽然最近几年,国家严厉禁止焚烧秸秆,但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秸秆又没有其他的利用途径,仍然杜绝不了秸秆的焚烧,而且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沼气虽然在农村被普遍使用,但利用率也相当低下。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已达3050万户,年生产沼气约122亿立方米。从这些数据上看,沼气已被农民普遍使用,但调查显示,继续使用沼气的20%都不到,很多沼气设施被闲置着,浪费严重。

1.3农村能源消费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大

农村能源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开采和利用两个方面,但主要还是能源利用。目前煤炭在农村能源中占有很大比例,煤炭直接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另外,由于农民燃烧煤炭的设备简陋,更大降低了煤炭的燃烧效率。薪柴作为农村生活用能中主要的一部分,目前仍占农村使用能源总量的50%左右,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和灰尘也影响了生态环境。此外,一些鸡场、猪场的动物粪便等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大的浪费了这些宝贵的可再生能源。如今随着农村能源消费的增加,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影响也逐渐增大。

1.4我国新农村能源利用类型比较单一

现阶段,虽然新农村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新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类型比较单一,跟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农民还是依靠秸秆薪柴、煤炭,城市里使用的天然气、液化气等在农村很少被使用。这样,能源的转化率就被大大降低。

2.解决新农村能源利用问题的建议

农村能源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农村能源利用问题的严峻性和其发展的巨大潜力,采取正确措施解决问题、开发潜力。

2.1政府要坚定不移的支持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

有关部门应该把新农村能源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领导、政策实施、工作安排、财力支持等方面切实体现重视新农村能源。一些优惠措施要继续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明确细节、明确重点、责任到位、领导到位。积极支持新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推广有关技术,培养技术人才,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积极支持新农村能源企业的发展,出台扶持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利用农村废弃物和开发废弃物能源、沼气能源、秸秆能源等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能源的认知度,让他们了解现阶段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新农村能源建设、支持新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2.2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能源技术也是影响农村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一大障碍。从根本上说,一些农村的可再生资源得不到开发,还是因为技术的问题,所以国家要积极支持农村能源技术的开发。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能源技术,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进行产学结合,加大与科研单位、高校的合作力度,开发能源新技术。同时要提高技术的利用率,在农村积极推广,降低开发成本。另外由于农村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一些设备损坏后无人维修,所以要提供完善的服务水平,引导技术人员下乡,完善农村能源技术的服务网点建设,改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逐步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确保一些在农村推广的项目稳定、长效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2.3拓展太阳能、沼气、秸秆等农村资源的运用领域

农村的一些能源得不到开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开发的能源用的地方很少或没地方用,所以要拓宽农村一些能源的运用领域。例如,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现在已经发展到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和工业原料等多个领域。从农户低效燃烧发展到秸秆直燃发电、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干馏等高效利用。截至2010年底,全国投产和在建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170多个,总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据测算,年可消耗秸秆3300万吨,其中已投产的装机容量约为150万千瓦,可以说秸秆能源的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发展迅速,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部分产品已在奥林匹克公园、奥运村、世博会等多项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2.4要切实提高农村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能源消耗很大,而且能源的利用率很低,每单位的GDP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这样的能源总况,就对新农村的能源利用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村煤炭、秸秆、薪柴的直接燃烧,多使用清洁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这样既能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紧张的局面,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美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合理进行农村的能源规划,对农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农村能源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发展的黄金时期,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新农村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张萍.农村户用沼气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08(05).

[2]鲍晓玲,于菲.中国徒步与自然环境建设的发展研究[N].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创新;区域学习;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倪外(1980-),男,湖北黄冈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模式、低碳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071093。

一、问题提出

低碳经济研究源起气候、能源方面的研究,区域经济学视角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1-3]]。独立分隔的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本质仍然是“工业文明+节能减排”、“工业文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目标由传统工业文明模式下经济利润最大化,转向社会成本最小化、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民生最优化等综合目标,传统的工业文明与外部治理结合的模式,转向于生态环境内部化的生态经济模式。

由于不同类型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任务、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欠发达地区工业开发强度低,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可以借助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水平高,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优化、外部性内部化等途径寻求区域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目前,低碳经济发展在我国由理念层面转向实践层面,但我国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尚存在不足[5-7]],急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相应的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从理论上厘清低碳经济的内涵,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内涵的三维解析

低碳经济是区域在更高层次发展的实现模式,其目标是促进经济产业活动以更快、更科学的发展方式进行,实现区域可持续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多目标协调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简单的区域碳排放水平的降低,而是区域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8-9]],低碳经济的本质内涵涉及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国际低碳政治博弈。

低碳技术创新是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及其建立其上的低碳社会形态发展的核心是相关的技术突破与创新:首先是与区域碳减排直接关联的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突破,通过能源技术和碳减排技术的创新,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水平;其次是产业技术的创新,产业经济活动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地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以技术创新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提高三次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转变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再次是具有革命性的低碳技术的突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技术革命,建立新的产业体系,能够改变人类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由以经济增长为主,向经济、环境、生态、民生等多目标协调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主导向着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治理模式创新等创新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区际关系由传统的基于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垂直式关系向基于创新合作的水平式关系转变。区域发展模式转型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区域学习、区域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以区域创新体系为核心,创新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低碳指标与创新指标一起作为衡量区域新型发展模式的核心考核指标,是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

低碳经济涉及未来全球经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空间及相关权利与责任的确定,碳排放权的界定与划分延伸到以确定环境权益为表现形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国际低碳政治博弈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外部环境,低碳经济在国际政治治理框架下的实质是将环境问题政治化、全球化,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巨大影响。发达国家主导并力图实现的国际碳减排路线图及其治理框架,实际上是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新的世界治理框架机制,维持其规则制定者的最大利益。因为,一方面,新技术革命背后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碳排放”经过法律建构以后,具有引发金融扩张的潜力,能使处于制定交易规则强势地位的发达国家重新主导世界发展框架机制。低碳经济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三、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生态因子从传统的附属支撑要素或“负效应”,转为核心要素,转变了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结构,突出了生态因子,创新因子的重要性。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区域发展由资源要素投入主导向创新主导转变,区际关系随之发生改变。可持续化发展思想在区域的具体化、标准化,可量化的最新实践即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所以,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10

关键词 建筑节能;新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4-0006-01

建筑节能的历史由来已久,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保有量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建筑节能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4.78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加7%,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0.3%,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59吨标准煤。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见,中国的能源消费状况十分严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越来越短缺。因此,在建筑界,建筑节能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关键。当代建筑水平的高低也可从建筑节能来反映。节能建筑有许多优点,比如: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建设费用、减少维修费用、节约不可再生的资源以及能营造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等。

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能耗在过去的几年中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增长。有科学机构预测,建筑能耗将超越工业、交通等行业,占到社会能源消费的33%,建筑节能的紧迫性已经被提上日程。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改善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人们追求低碳、环保生活的新潮流。

能源消耗不但加剧能源危机,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推进建筑业的可持续性,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即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

2005年,在设计阶段中绿色建筑的执行率为53%,而施工阶段是21%,所以说当时的新建建筑大部分都不是绿色建筑;2006年,虽然施工和设计阶段的执行率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了,但是还有将近一半的施工环节没有执行;2007年,设计和施工阶段才被施工单位重视起来;直到2008年,施工阶段就达到了82%的执行率。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绿色建筑事业也是一步步的提升和进步。目前,已经成立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是上海,深圳,厦门,广西,浙江,江苏,四川,新疆等三市五省(自治区)等。正在积极筹备之中的是广东,重庆,山东,福建,湖南等一批省市。我国还有很多正在规划建设的配套改革实验区,如: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长株潭和湖北武汉“两型社会”等。不仅仅有这些,还有更多的城市也在慢慢的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和实践中。目前估计,实施生态城市计划的有十几个城市,生态卫星城有20多个城市在规划中。成为世界生态城市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建筑节能新技术

2.1 外墙保温

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很重视新型建筑环保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泡沫混凝土保温板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的使用寿命和防火安全,而且还可以节能65%以上的建筑。因此,在建筑节能中有机保温材料将会被泡沫混凝土保温板所取代。以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的耐火级别大于2小时可达到A及防火标准,任何建筑材料的要求都可以满足。泡沫混凝土耐久性和建筑寿命是基本上相同的,因为泡沫混凝土耐久性大于50年,建筑设计寿命一般为50~100年。

2.2 采暖体系中,高效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目前,中国室内以柱形聚乙烯型为主(约占70%),其余为钢柱、钢板散热器,钢管串片散热器。后者单位重量散热量高达80瓦/千克,且重量轻,相同采暖效果的钢材用量是铸铁的1/4。近年来,地板管道低温热水辐射采暖开始应用,取得20%~30%的节能效果,环境舒适洁净。

2.3 大量塑料建筑制品的应用

各种聚乙烯管道和门窗型材的产量已经达到40万吨了,可见其发展应用的迅速。而且,镀锌、钢管和金造聚铁管的发展已经慢慢的被聚乙烯、交联聚乙烯、聚丁烯以及铝塑复合管材所替代了。

2.4 太阳能的利用

其实每年接收的太阳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全部算起来应该是全部用电量的1500倍,但是实际上能够利用的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受经济、技术等一些条件的限制。太阳能不仅是一种很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太阳能也是新能源的主力军,就目前来看,太阳能热水、采暖、发电等都是非常普及的项目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太阳能的利用一定会越来越巨大的。

2.5 多功能玻璃贴膜

多功能玻璃贴膜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建材,这种贴膜可以控制太阳能热辐射,还可以增加玻璃的强度。而这种贴膜的主材是一种特殊的聚酯薄膜,用磁控溅射等方法运用在聚酯膜的中间,然后镀上不同的高反射金属或金属养活无涂层,然后再经过特殊的复合层压制工艺做成即高温隔热又透光的玻璃贴膜。这就是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升级改造,不仅颜色种类很多,功能性也很多的安全隔热玻璃。

2.6 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就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对于废弃物以及环境的影响也是最小的,人们要想有一个很健康舒适的环境或者想要减少维护费用以及建筑使用,就必须运用绿色建筑。环保健康和节能就是绿色建筑的最主要的两个特点。环保健康和节能这两个特点是相辅相成也是互相对立的,但是不管是相辅相成还是互相对立最终都会促进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新材料和新设备也会层出不穷,在这种发展情况下,环保健康和节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的。

3 结束语

我国人口非常庞大,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经济在飞速的发展,目前,建筑耗能是非常的严重。在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型节能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并对这些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应用研究,这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节能优先、可持续发展是未来能源消费的主导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建筑节能无疑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务必要进一步推行建筑节能战略,通过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全方位、立体化的解决有关节能的经济与技术问题,最终使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方武,张虎.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物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建筑,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