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技术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技术政策

篇1

关键词:“三农”问题; 农业高新技术; 政策; 农业现代化

1 农业高新技术的含义

所谓农业高新技术,是指能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高技术和新技术。包括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7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

2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必要性

2.1 传统农业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限

传统农业是一种技术状态和资源要素水平长期内大致保持稳定不变的农业状态,经过世代适应,各种生产要素已达到最佳配合,但由于其物质和能量的低层次循环,其内部发展的潜力有限,其生产工具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力、蓄力、土地等传统要素是其主要生产资源因子,新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从而造成了土地生产率及劳动生产率的双重低下。

2.2 现代农业与农业高新技术相辅相成

现代农业是一个由市场导向的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从农产品生产过程看,农业关联产业群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各行各业。

2.3 高新技术对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人多地少,落后传统农业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引人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强大动力。为了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有一个带动性的突破,全国各地在实施“九五”农业科技计划中,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重要内容。

3 政策探讨

3.1 认真实施教技兴农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

认真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精神,坚持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把农业发展尽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积极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2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

3.3 调整农业科研的方面和重点,重视提高产量,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3.4 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大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专业技术培训班、职业高中、远程教育、函授和农民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扩大“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户电波入户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篇2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现代种养殖技术政策;经济效果评价

引言:为了解决大批农民工返乡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许多政府采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本文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对各地政府所采取的现代种植养殖政策进行阐述,并根据具体实例对其经济效果进行评价。

一、我国返乡农民创业现状

1.创业方向不明确

返乡农民工受到原有思想观念以及工作经历的制约,大多数的农民工喜欢从事与自己之前职业相类似的行业,对于农业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众多的农民工离开自己的原有居住地,到城市当中进行务工,很大程度上与厌倦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回到农村之后,很少有人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回乡创业中,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的创业方向,通常会选择一些资金投入比较少,技术要求低的行业,例如运输、餐饮等第二,第三产业。

2.创业动力不足

我国农民工在创业方面的积极性明星不高,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创业,大部分返乡农民工选择观望态度。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大多数省份中,能够自主选择创业的农民工还不到全部农民工总数的10%,东部地区比中西部略高,但是总体上来说,我国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3.创业人员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

在返乡农民工当中,男性人员创业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且大多数是中年男性。中年男性在外面经过多年的务工,在经济和经验上会有一定的积累,实现相对来说比较开放,返乡之后在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更多的返乡农民工由于受到自身能力以及政策的影响,对创业持消极态度。

二、现代种养殖技术政策

返乡农民工是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人员返乡会对当地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在处理返乡农民工问题上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农村当中创业环境不理想的情况,可以鼓励农民发展现代种养殖技术,并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措施。

1.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条件

为了解决因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返乡农民自主创业。赣州市政府对返乡的农民工出台了一项支持脐橙种植的政策,所有自愿进行脐橙种植的农民,会给予一定的土地,在种植过程中还会提供免费得技术支持。政府支持他们进行种植养殖创业,带动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1]。

2.创业资金的扶持

为加强创业政策扶持,解决农民工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各省的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方面的规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抵押标准。湖北省荆州市对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无息贷款,帮助农民工创业。

3.开展现代种植养殖业技术的培训

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各地要对回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依托现有机构成立回乡创业农民工指导和服务中心,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山西省长治市每年都要为返乡农民举办创业培训,这些培训是无偿进行的,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农民工参加。

三、现代种养殖业的经济效果评价

1.土地生产率指标

在政府现代种养殖业政策的指引下,返乡农民工在土地生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江西南部的脐橙种植中,采用了新的技术,农民在土地利用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有的种植方式是,两颗果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左右,而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两颗果树之间的距离缩小为5米,而且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同一亩脐橙的产量达到了原来的两倍以上,有原来的1000公斤,达到现在的每亩3000公斤左右,经济收入每亩地可以增加1万元左右。另一方面,对土地的占用减少,返乡农民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养殖,可以在利用更少的土地,养殖更多的经济动物,养殖成本降低。

2.劳动生产率指标

现代种养殖技术对劳动力的需要逐渐减少,劳动效率提高。山东省某县为了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支持发展高新农业,在大蒜种植中采用新型的滴灌技术,利用这种技术,降低了在种植过程中对劳动力的投入,每亩地在人工成本方面可以节省500元,而劳动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种植户收入明显增加。

3.投资经济指标

政府在现代种养殖技术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减少返乡农民工在经济方面投入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益。江苏省海门为了解决返乡农民工在现代养殖业中遇到的问题,对所有从事养鱼的农户进行优惠,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养殖场进行调查,对在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鱼类产生的疾病会给予免费的帮助。海门养殖户每年在养鱼场方面投入,每亩地大约减少8000元,与此同时经济收入增加了2万元左右,投入和产出比减小,农民收益明显提高。

四、结语

本文对返乡农民创业的种养殖技术政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这些政策在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带动了现代种植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因失业返乡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还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提高现代农业水平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红根,陈昭玖,张月水.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02)

篇3

人才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程来将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人才缺失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又一大问题。同时,相关的农业从业人员不具备高学历以及高知识,只是浅显的掌握农业技术,应对简单问题,却不能应对复杂问题。所以,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促使人才能够满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要求。如果想要大力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就需要社会和国家给予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有很多高校就专门设立了有关农业发展的学科,学校应该对该类学科给予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要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同时还需要鼓励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深入农村实践,为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注入新生的力量,培养在农业上有所作为的新一代农业人才。在发展农业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教育,培养农民的实际能力。需要开展专业化训练,不断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农民掌握技能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农民还需要努力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农业技术人员则需要不断地进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宽自己视野,见贤思齐,与时俱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不被社会淘汰。

2政府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发展的支持

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除了需要因地制宜、培养农业技术型人才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发展的支持。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支持,所以,政府需要大力的支持和发展农业,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的保障,在确保财政支出比例的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提高财政支农的支出比重。政府首先需要落实好“科教兴农”的战略,把科技摆在农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同时,还需要始终把科技进步和发展摆在发展的优先位置。同时还需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政府还需要针对农业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对应的发展策略,并还需要加强舆论宣传,加强舆论效果,发挥社会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在支持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农业生物的开发与应用投入,建立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争取用较低的成本换取较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要重视农产品的加工和储存,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听歌技术保证,然后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用队伍做保障,提高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效率。政府需要积极地发挥自身作用,用自身的政策力量和经济力量促进农业的发展,以此形成较为完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的整体发展,为整体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语

篇4

1.1农民观念上的排斥

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和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广大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另外,由于资金投入、技术服务、文化素质以及社会经济大环境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农业新技术在推广应用中难度大、周期长、短期效果差。我国的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因为质量管理不规范、资金保障与技术服务不到位等各种原因而先后衰落,给农民造成了思想上的阴影。

1.2沼气生态农业推广技术上的困难

沼气生态技术是以沼气应用技术为纽带,连接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各技术的综合体系,这套体系随着各种专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也受到这些专门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组合方式的制约。在各地的实际推广中,形成了以甘肃省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五配套”模式、以辽宁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四位一体”模式、以广西为代表的南方地区“猪—沼气—果”模式。然而,在推广过程中,不同地区农民掌握沼气技术的程度不同,沼气配套技术的发展状况等因素,都对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实际困难。另外,不同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是自己先研究学习然后再进行本地示范性的推广,这一过程也不同程度地对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影响。

1.3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沼气生态农技推广同样也需要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况且沼气生态农技推广又是集沼气建设、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系统性的工程,就更需要丰富的资金支持,完善的政策支持。从目前来看,资金方面,虽然广大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但因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无法在农业发展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缺少政府财政的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就无法保障。在政策方面,虽然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但目前国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政策法律体系来保障生态农业的顺利推广。在农村侵占耕地、乡镇企业污染等干扰着生态农业的建设,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行为仍很突出。

2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中的困难与对策

2.1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民的生态农业观

为了解决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中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离不开宣传教育。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政府、学校及新闻出版单位等是教育宣传的主力,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及农民技术培训等渠道系统的分期的组织各级干部和农民,进行专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国家开展此项浩大工程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在内心引起重视,通过教育,让他们掌握生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消除思想上的排斥。

2.2联系各地实际情况,加快技术研究

各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生态农业发展的全局为出发点,集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部门,抓住适合当地生态农技的关键性问题,规划好推广项目及资金,设置推广区域示范点,开展与之配套的相关技术研究。重点要研究出适合本地的沼气建池技术、种养配套技术、日常管理技术,研究出不同模式的沼气生态农技体系,让农民有选择的空间,用先进完善的技术来支撑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

2.3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国家把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任务,大幅增加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这是广大农民发展沼气农业难得的机会。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上,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沼气生态农业的巨大意义和影响,积极争取国家的建设项目和资金,并切实的投入到应用推广当中,积极推出相关政策,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3结语

篇5

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的不断壮大,白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逐年提高,2001年以来累计获得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52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科教兴农竞赛186项。

近年来,白城市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使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大力实施主导品种主推制度。全市确定9个品种作为玉米生产的主推品种,确定2个品种作为水稻生产的主推品种。玉米、水稻品种的引进应用取得了新进展;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在全市广泛实施,受到农民普遍欢迎。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通过对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培训等,培养有文化、懂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较好的人才基础。

2 农业技术推广对策及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适应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

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重点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2.2保证经费投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投入,购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强化课题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手段。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满足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

2.3健全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建设和完善省、市级农民远程科技培训资源服务中心、县级农民远程科技培训中心、乡镇农民远程科技培训站,增强媒体资源制作,数字化储存、服务管理、资源传播和远程培训的能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篇6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各类气象灾害共造成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4890.7千公顷,其中绝收3090.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73.8亿元。农业保险通过灾后补偿能够转移农业风险,目前农业保险已成为各国政府抵御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自2005年起我国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明显加快,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25.7亿元,较2013年相比农业保费收入规模增长7%,农业保险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的风险保障额达到1.66万亿元。农业保险已成为我国提高农民福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率提升。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农户由于担心农业气象灾害带来了农业生产风险,约束了农户对农•38•农村经济2016年第3期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由此减缓了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范围的扩大与农业保险灾后补偿力度的不断增强,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张跃华等研究指出在规模较大的气象灾害风险条件下,农业保险可以补充农民利用传统风险分散的能力,有助于迅速恢复再生产。〔1〕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庹国柱、王国军、张跃华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具有农业和农村发展及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2〕〔3〕孙香玉、钟甫宁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由于农业保险业务有最低的参保率限制,〔4〕所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会带来社会经济福利的净增加。王向楠基于中国307个地级城市2005~2009年大样本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业产出增长,并且在农业生产风险更大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提升作用更为明显。〔5〕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保险通过将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风险进行分散与转移,消除了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采用新产品生产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运用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农民面临融资约束问题也日益明显。农户在申请农业贷款时由于缺乏抵押物,普遍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由此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信贷技术的发展,农户通过农业保险单质押的途径获得金融部门的农业贷款,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联结有效地缓解农户融资约束问题,而融资约束缓解将有助于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农业技术设备投资,从而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Cai发现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能有效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激励农户并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农业产出。〔6〕Carter指出生产者在风险厌恶的情况下,农业保险与信贷的联结能够改善农户福利、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7〕刘祚祥、黄权国基于湖南省岳阳市辖内6县(市)的调查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保险能够推动农村居民的信贷可获得性,降低农村信贷配给、提升农户的收益。〔8〕张建军、许承明基于江苏、湖北两省的调研数据,采用平均处理效应下的Match模型,比较农户参与互联能否增加农业收入,结果表明:信贷与保险互联能有效改善农户信贷配给,显著提高农户农业收入。〔9〕目前,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发的背景下,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按照我国东部以及中西部区域进行分组检验。

二、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

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由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两部分构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率变动的重要定量分析指标,它直接联系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农民收入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充分,而对于农业保险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保险通过分散农业风险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保险通过发挥分散风险的职能,能够稳定农业生产者的产出预期,可能会促使部分农户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但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同时,在没有农业保险保障的情况下,农户由于担心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自然灾害约束了农户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农业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随着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与灾后补偿力度不断增强,提升了农户参与农业规模生产积极性,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保险通过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户通常情况下具有风险规避的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一般不会选择农业科研部门最新的科研成果,这样就减缓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逐步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农业保险通过将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风险进行分散与转移,消除了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采用新产品生产的后顾之忧,由此推动农业新技术的运用与普及,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3.农业保险提升了农户信贷的可获得性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村居民不同程度的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而农户在申请农业贷款时由于缺乏抵押物,普遍受到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由此阻碍了农户农业生产、投资与消费。随着农业信贷技术的发展,农户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单质押的途径获得金融部门的农业贷款,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联结有效地缓解农户融资约束问题,而融资约束缓解将有助于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农业技术设备投资,从而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

三、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及实证分析

1.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本文在实证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农业技术进步指标与农业技术效率指标;除了选取农业气象灾害、政策性农业保险这两个关键变量外,实证模型添加了相应的控制变量,本文设定的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如下:Prcit=a0+a1Prcit-1+a2Insit+a3Humit+a4Kit+a5Fiscalit+a6Tradeit+a7Cityit+a8Disasterit+uit(1)上式中,Prc分别表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变量;Ins表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Hum表示农村人力资本,K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Fiscal表示政府财政支农;Open、City分别代表农产品贸易与城镇化指标;Disaster代表农业气象灾害状况;下标i、t分别代表省市地区、时间。农业保险发展指标:本文采用农业保险人均保险额来表示;农业气象灾害:采用各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受灾面积所占比重表示。农村人力资本:用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具体算法为:Hum=prim×6+midd×9+high×12+univ×16,其中变量prim、midd、high和univ表示接受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居民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情况;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采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衡量;政府财政支农:用农村人均财政支农额度来表示;农产品贸易规模:用各地区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来表示。城镇化:用各地区城镇人口规模来衡量。相关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基于200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具体估计结果见表1。根据表1全国数据的回归结果来看,一是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比较明显,其中农业保险发展变量的系数值为0.052,且通过了在5%显著性水平检验,同时,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均具有促进作用,变量分别通过5%与10%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为0.061、0.032。我国农业保险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均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加快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二是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程中,农村人力资本禀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人口城镇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了的增长。三是在农业技术进步方程中,农业资本投入、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城镇化等变量对农业技术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气象灾害因素对农业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虽然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水平。四是在农业技术效率方程中,农村人力资本、农业资本投入、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农业气象灾害等因素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了负向作用。从全国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可知,一是农业保险发展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提升,从而加快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渠道来看,农业保险主要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途径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农业技术效率提升的渠道,这可能与我国当前的农业粗放型生产方式有关。二是总体上看,我国农业资本投入、农村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因素都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对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与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促进作用。三是农业气象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要素。在全国样本回归模型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估计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分样本的实证检验(为了节省篇幅,本文略去了估计结果)实证结果可知:一是在东部地区样本中,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技术进步都具有正向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中西部地区样本中,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二是实证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农业资本投入、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变量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渠道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三是气象灾害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要素。在东部地区样本中,气象灾害因素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抑制了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为正,但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中西部地区样本中,农业气象灾害因素抑制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农业技术进步。从分组检验结果来看,一是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全国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中西部地区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相关,我国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就更为显著。二是东部地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三是农业气象灾害因素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微弱,但是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造成这样差异性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东部地区本身遭受的农业气象灾害相对较少,由此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破坏性也就相对就较小;另一方面,与东部地区较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高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影响因素的叠加效应就大大降低了气象灾害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1.结论

第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均具有正向作用;从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渠道来看,农业保险更多的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而农业技术效率渠道作用相对较弱。第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国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全国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中西部地区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样本中,农业保险发展虽然加快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但是对农业技术效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第三,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另外,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变量促进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渠道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2.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可以通过将农业保险补贴额度与农业生产技术选择相对接,积极引导、鼓励农民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激励农民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从而达到不断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运用能力,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效应。第二,我国政府应该提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保险补贴扶持力度,同时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灾后补偿幅度,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越多,农民的投保意愿就越高。通过提高中西部农业保险的投保率、保障水平,能够稳定中西部农民农业收入、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三,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人员培养以及政府财政支农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都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我国支农惠农政策应该考虑的地区差异,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应该加大向资源禀赋相对贫瘠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提升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率与农民增产增收绩效。另外,我国也要逐步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通过相配套的预防措施来逐步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提升农民增产增收的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04).

〔2〕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张跃华.农业保险、利益博弈分析与事后道德风险———基于浙江省乡(镇)级数据的经验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4〕孙香玉,钟甫宁.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02).

〔5〕王向楠.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来自2004~2009年中国地级单位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1,(1

〔8〕刘祚祥,黄权国.信息生产能力、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基于修正的S-W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05).

篇7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44-01

引言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党和国家关注“三农”问题、主张科教兴农的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切实保障农民生产利益,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是当前我国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经营化转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人员素质不高、资金支持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须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有效对策,从机制、人才、资金、装备等方面入手,为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保障。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中不乏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思进取者,对当前农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农业技术新成果了解不深入,导致自身掌握的农业技术逐渐被时代淘汰;急功近利意识的泛滥导致年轻一辈更倾向于进入城市工作,而不愿学习农业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不愿走进田间地头与广大农民群众接触,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样的劳动力流动现象致使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大多为妇女、老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科学素养差,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差,这无疑是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良好机遇,各级政府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装备完善均需要大量资金,致使出现经费缺口,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

3.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所具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装备落后,推广手段缺乏有效性,同时关于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保险、住房等政策不甚完善,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漏洞频现,难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探讨

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根据党和国家深化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把握最佳契机,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前进方向,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广泛地推进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与切实具体的做法指导;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结合地方实际,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相对完备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做好权责划分,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各个步骤都能高效完成。

2.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必须依仗于坚实、持续的资金支持,当前政府须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业技术推广消除后顾之忧。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奖学金、科研基金等,加强鼓励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等积极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严于律己,提高科学素质,成为能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政府要加资金投入用于技术引进与创新,地方可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并将其推广使用,同时注重创新能力提高,认清地区差异,找准现存问题,对引进的农业技术进行适当改良后付诸推广实践,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快研发特色农业技术,树立专利意识,为农业技术顺利推广提供保障。面对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大量资金的事实,政府有时也会力不从心,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拓展资金来源,广泛获取社会支持,努力争取企业投资,政府可在服从法律、法规制约的前提下,赋予提供投资的企业、个人以相应鼓励政策和便利条件,以期获得持续性资金支持。

3.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

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须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专注于打造一支热爱农业、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科技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使其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价值体现得到最大化,成为新时期背景下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强大驱动力。为打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不足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限制,应在完善相应保障机制的前提下,一方面组织现有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形势学习,不断更新工作观念与理论知识体系,在熟练掌握原有农业技术的同时切实促进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实践;另一方面从源头抓起,积极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高校、研究所等机构之间的广泛联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与新形势的宣传,健全奖励机制,鼓励年轻人投身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年轻化,并争取政府、高校、企业支持,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田,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还要建立起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不断革除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权责不明、责任推诿等不良现象,为人员素质提高提供空间与动力。

4.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装备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应推广装备的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装备水平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以发达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进程,建立起实用有效的农业监测中心、预警中心、检验中心等,辅以完善推广服务手段,不断提高预警、检测能力,切实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三、展望与思考

切实改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应对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贯彻改革措施,如此定能开创农业技术推广新局面,助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

篇8

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资金投入不足与人才投入不足。对于生态农业来说,它所注重的是综合效益以及长远利益,而传统农业所注重的是近期的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才资源。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国用于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上的资金不断减少,造成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农业,其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技术的推广进度。

2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建立健全完善的推广体系

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其技术推广体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农民收入的增长,为农业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建立起以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之间的联系。其次,将科、教、农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出现科研与发展之间的脱节现象。最后,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体系。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中,必须要对农业科技制定良好的配套政策,确保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2.2建立良好的技术推广机构

对于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说,不同的地方也会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所以,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中,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推广工作。良好的技术推广机构应该确保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让农民懂得生态农业的生产规律,倡导科学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其二是建立良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信息交流平台,让农民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信息。

2.3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投入力度

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中,除了依靠国家政策资金之外,还应该不断扩大融资的渠道,积极展开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加大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并对推广中取得成效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3结语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建设水平日新月异,无论是从建设规模还是从发展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受限制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人员基数较大,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再加上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也不利于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农业水平,农业技术推广与改革势在必行。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1.1 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推广不足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投入力度较大,政策投入以及资金投入效果十分显著,所以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受限制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人口基数较大,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基层农技推广从业人数较少,人少事多,不少农技推广人员甚至身兼数职,也影响到了在本职工作上的精力推广的进度较为缓慢。农业生产人员较为传统的生产观念,过分依赖传统的种植手段,不相信科学技术指导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基层推广效率。除此之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另外一个较大的困难就是我国地域辽阔,偏远地区的农业发展基础较差,无论是资金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实现对分散化的基层农业进行技术推广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而产出效率不高,从农技推广体系的层面看,乡镇一级依然是短板。这也是当前基层农技推广受阻的重要原因。

1.2 资金匮乏成为基层较为主要的农技推广限制因素

自从上个世纪我国出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之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扶持,特别是一些城市周边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也获得了很大的技术应用与发展。但是从整体效果上来看,基层农技推广依然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而资金的匮乏同时反映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不足以及从业人员的推广人数以及推广动力缺失等问题上,,为了解决“有钱养兵,没钱打仗”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加强政策扶持以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金吸引,从而实现农技资金问题的解决,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效率,实现共同富裕。

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改善的对策

2.1 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整体建设,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结合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尽管纵向上对比来看,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基层农业从过去传统的靠天吃饭的限制中逐渐走了出来,农民也开始通过利用科学的力量来进行相对理性的农业种植活动,包括通过数据库帮助农民来分析种植的作物品种、类型以及种植的具体手段等来实现技术转换成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目标。但是受限制于我国整体农业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再加上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在进行农业技术的基层推广过程中,我们的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是农民自身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承认度不高,在种植过程中过分追求保守,从而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也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对于农民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耐心的回答与讲解,尽可能通过与基层农户的沟通来提升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认知程度,解决好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与推广成果。

2.2 农业技?g推广要与时俱进,组织创新

过去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主要依靠逐级推广的方式,由于这种推广方式存在着明显的推广效率低、形式化严重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已经逐渐被证明其限制性过强,不利于实现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为了强化农业技术的推广水平,在推广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推广的技术质量与水平之外,还要认真控制技术的推广效果,实现组织创新,与时俱进的推广模式,开拓推广渠道,从而提升农业技术的推广面。其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其一,地方政府可以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协力成立实体经营股份制企业,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农民共同经营,从而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与成果转化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后的产品销售渠道问题,为打开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与建立品牌效益等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实行股份制也有利于吸引外部资金,形成农业技术服务共同体,实现辐射周边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二,地方上通过多元化推广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面对面对接,进行技术传授的同时还可以集中力量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在实现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前提下还保证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从而推进了农技推广改革,实现了更加广泛的技术转换成果的目标。

2.3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来看,由于过分依赖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扶持,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转变,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说,国家应该通过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来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全民参与,对于社会资金而言,综合推广效益是实现资金投资的关键,而技术转化成果效果十分显著,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保证投资者获得丰厚的资金回报,还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生态农业以及循环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不但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的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篇10

摘 要: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4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当前产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显著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近两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上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农业经济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对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保障农民经济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就需要针对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保障。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建设条件参差不齐

在农业的发展上,显现出地区发展速度不均匀、技术推广建设条件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偏远基层地区的农技推广办公条件严重滞后。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应有的基础设备尚不完善,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推广手段落后,特别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经济保障、住房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推广队伍缺乏专业人才,无法切实的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2 农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在目前的农技推广部门工作的技术人员中,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思想陈旧、知识老化的技g人员对农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限制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有部分刚毕业的年轻技术人才,缺乏实战经验,很难将技术理论知识和田间劳作结合起来,发展农业新技术。在基层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多为文化素质缺乏、科学知识欠缺,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加大农技推广难度。

1.3 对农技推广工作认识不足

纵观农业发展现状,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最明显的就是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转变,但是很多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认识不到位,忽视了这个体系建设对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农业推广技术体系建设就是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面市场化,这些认识偏差与不足,都不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需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为指导,把握住农业发展政策,抓住发展契机,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法律法规建设体系,为农技推广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地方基层组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技推广现状进行调整,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推广管理经验,优化农业技术结构,切实的做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2.2 加强基层地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在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应当提升技术人员素质,充实推广队伍人员队伍,吸收专业对口的农业院校毕业生,给农技推广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地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另外,应加强对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不同的农业技术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技术知识、技术应用规范,满足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需求。

2.3 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

投资少是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人力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农业技术人才、研究人员、示范田管理人员积极投身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去,激励他们在技术领域发挥个人技术优势,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地方政府可以适当的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并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加快我国特色农业技术的发展步伐,努力的实现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

2.4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建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从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经济企业多方面开展服务工作,以多元化、全方位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推广工作的管理,让技术人员和农民联系更为紧密,保证从技术到应用的服务到位,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

3 结语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必须要适应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完善、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更好的开创农业技术推广新局面,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