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文化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茶文化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茶文化的知识

篇1

关键词: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同步观察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和2的实验内容。两个实验采用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基本相同,将两个实验合并操作同步观察,两种装片,一目了然。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一、实验材料的处理

1.洋葱幼根的培养

剥去老皮,稍去老根,置于玻璃槽内,注水以浸没根基部为宜。25℃左右下约4~5天根基部即长出大量2~3 cm长的幼根,提供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

2.低温处理

在实验前1天,待幼根长出2~3 cm左右时,将实验所需材料移入4 ℃冰箱中,继续诱导培养24~36 h。

3.苯酚品红的改良

母液A:取3 g碱性品红,溶解在100 mL的70%乙醇中。母液B:取母液A 10 mL,加入90 mL的5%苯酚溶液。取B液45 mL,加入6 mL冰醋酸和6 mL的37%甲醛,此为苯酚品红染色液。改良苯酚品红:取10 mL苯酚品红染液,加入90 mL的45%冰醋酸和1.8 g山梨醇即可。

二、方法步骤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采用“统一时间”“同步操作”的原则;

2.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间组进行,按表操作,上课时,在第一时间剪取根尖解离;

3.在等待的时间里,做实验设计方面的探究;

4.采用“镊子背敲打法”制片,两组间对比观察。

将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按照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设计,经过学生分组实验的实践检验,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展示了探究性实验的魅力。用“镊子背敲打法”制片,显微观察效果的确很好。

参考文献:

[1]郭丽红,王淑静.提高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效果综合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13-14.

篇2

关键词: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路径选择

最近几年,广大消费者对茶叶的愈加青睐,让茶文化产品得到了迅猛发展,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产业要想避免那种无序的市场竞争,避免恶意的商业行为,得到长足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用从法律角度出发,用知识产权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好的保护。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茶文化产业的内涵研究

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但是也要看到,尽管我国种茶、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是由于时代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只是形成了茶叶的产销链条,也就是单纯的茶产品产业,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产业链。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形成一直到了现代才逐渐形成,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倒逼我国的茶文化开始走入市场,慢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茶文化产业链条。从宏观上看,我国现在的茶文化产业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处于生产链上中游,主要以物质形态呈现的茶文化产品产业。譬如说,与茶有关的图书、杂志、音像制品等。这些茶文化产品,通过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呈现方式,将茶文化的内涵、历史等方面内容带给消费者,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第二个层次是以与服务业相融合而出现的茶文化服务产业。比如说,茶艺表演、茶道展示、茶歌茶舞表演等。这一方面的茶文化产品,不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通过人与物的结合,以不同的形态去展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这一层次的茶产业,不再是用流水线和工人去制造产品,而是由受过一定训练的技师或艺术家去表演“产品”。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现场感,以及与“生产者”的沟通与互动。第三个层次是茶文化向其它行业输出价值观,提供文化附加值。典型的例子就是茶文化旅游观光业。这一层次将茶文化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无论是茶产品的生产、种植还是制造环节,都不再是孤立的一环,而是被串联起来,成为茶文化旅游的观光项目。如此,便大大提升了茶文化的附加值,让茶文化产品的形态更加立体和丰富。

2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保护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众多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茶文化产业同样如此,许多茶文化产品竞相涌现。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茶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说,一些茶企在进行茶文化产品研发中,几乎是把全部的资金和时间放在了产品的设计、制造、广告宣传、销售上面,但是却对其茶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甚至是完全忽略,这极易出现一些知识产权纠纷,轻则影响企业发展,重则决定企业的生死。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王老吉”品牌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王老吉凉茶不单单是一种茶饮品,其背后蕴藏的是我国两广一带的凉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世纪初,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将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使用,试图利用其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理念,让“王老吉”这一传统品牌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两者在该品牌的知识产权上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就导致前两年出现了广受舆论关注的“王老吉”知识产权纠纷。这一案例值得我国茶文化产业警惕和思考。知识产权,简而言之指的有关主体通过智力劳动,所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的所有权。而国家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则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有关主体拥有的这一所有权进行了法律上的保护,保护范围包括其占有期限、使用权利、获益权利、转交以及处理权利等方面。对于我国茶文化产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商业价值和法律意义。第一,利用法律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能够更好地激发茶企在茶文化产品研发和创新上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文化产业的产品研发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产品创新方面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物力成本,更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呈现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在产品的创新研发工作上不仅非常重视,更是慎之又慎。另外,现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市场需求千变万化,对于企业来讲,就必须时刻把握时代脉搏,瞄准市场需求,时时刻刻保持产品的创新研发,如此方能永远走在市场前列,不会落后于时代。茶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企业在产品研发等方面同样要始终保持充足的热情和积极性方可。但是想要研发谈何容易,需要企业付出很大的人力财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试想,倘若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那么茶企在产品研发上的成果,就极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竞争者“一抄了之”,或是模仿制造“山寨”产品,或是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这对于那些在创新上发力的企业是极为不公平的,自己辛辛苦苦好几年,别人直接拿走赚钱,这肯定会挫伤其今后自主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甚至使其觉得创新不如抄袭,也开始走上这条“捷径”,引起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所以说,从法律角度上对茶文化产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对茶企的新产品、新专利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从源头上防止其知识产权被别人抄袭。唯有这样,才能让那些立志创新和研发的茶企,能够心无旁骛地把精力放到其本职工作上,安心研发,不为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而分心费神。这不仅对茶企大有裨益,更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参与,可以进一步增进茶文化产业中的广大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使行业内在技术、灵感上更好地互通有无。从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现实情况中可以看到,很多企业是不愿意将自己的新技术和创意拿出来与他人进行共享。即便自己有创意但是没有能力实现,宁肯“闭门造车”,也不愿告知他人。但是现在的市场变幻莫测,技术的更新迭代非常之快,也许今日的创意还十分新鲜,但过半年甚至一个月就成为“明日黄花”。所以,这也就会迫使产业内的一些企业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将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意进行整合和交流,以此来碰撞出更加璀璨的火花,达到一加一等于三甚至更大的目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是绝对不行的,只有从法律上对企业的技术和创意先进行保护,为其穿上一层“盔甲”,才能使企业放心地将其拿出来与他人共享。第三,知识产权保护能够让茶文化产业的内部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因为一旦企业的知识产权被法律保护后,那么其成果必然会被公示,是能够被其它企业所查询到。所以,这就避免了众多企业一窝蜂上马一个产品或项目的无序竞争情况。当一个企业想要朝着某个方向进行研发时,其经营者则可以先对行业内的动态进行查询,一旦发现有企业先行一步,并取得一定进展时,其可以审时度势,选择改变研发方向或是根据自身实力继续研发。这不仅能够让企业少走弯路,更能避免茶文化产业的资源浪费,让宝贵的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这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3茶文化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法制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规范,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更加专业和正规。但也毋庸讳言,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举例来说,产业内部的一些企业,或是对知识产权没有足够重视,或是缺乏相应的能力,企业内部尚未建立起完善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另外,由于我国茶文化产业形成的时间还不长,所以相关部门对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不够,经常会出现“摸着石头过河”的尴尬局面。首先,我国相关法律对茶文化产业缺乏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因此就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大打“球”,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来制作一些傍名牌的“山寨货”。一方面是一些不法分子,奉行“拿来主义”,看着市场上哪一类茶文化产品有创意、受欢迎,直接抄袭,甚至原样照抄。但是由于其生产技术的落后,产品质量必然会有诸多问题,这就会给被抄袭的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我国法律在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上的一些漏洞,在境外成立一个空壳公司,然后再注册一个与国内某企业十分近似的产品名称和品牌Logo,并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转运回来,让消费者无从辨别,很容易上当。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犯,其不单单是对某个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影响到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我国茶文化产业中的一些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组数据足可以发人深省:我国茶文化产业中七万多家企业,申请和注册商标的仅有几千家。换而言之,十家企业中最多有一家会对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了法律的申请保护。没有法律的保护,就如同战士打仗没有盔甲和盾牌,也许进攻很犀利,但是一旦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4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融合路径

4.1提升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先学习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得比较早,也较为成熟,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在这一点上,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就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其国内文化产业非常发达,比如说美国的漫威动画,不仅将其影视本身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未雨绸缪,将每个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名称、动画元素等内容通过法律进行知识产权上的保护。如此一来,漫威公司便可以将动画延伸到其它产业链条上,如动画的周边产品。而其它公司如果想要用其动画人物形象,则必须要向漫威公司进行申请方可,这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力量。欧美的文化产业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十分注重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公司会成立专门的法律部门,去深入研究本国甚至是别的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填补所有可能出现在自己产品身上的知识产权问题。这就启示我们,今后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和出台更加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条文,对那些立志创新、公平竞争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法律保护。并对那些恶意剽窃他人知识产权的不法分子给予法律的打击,将法律变成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越雷池半步。4.2要填补现有法律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缺陷和漏洞,使其更加完善和有效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早就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也对知识产权保护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也毋庸讳言,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里,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时时出现,这难免就会让现有的法律条文落后于时代。针对这一点,相关部门就要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条文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比如说,茶文化产业的形态各异,呈现出多种产业形态,有的是具体物体,有的则是依托于服务业的文化表演,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其内涵和特点,制定更加详尽的法律条文,对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保护。4.3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执行力度,让法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能成为“空摆设”从现实看,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其实并非法律没有规定,而是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严,让一些不法分子逍遥法外。对于此,法律的执行部门,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扛起肩上的职责,增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那些明知故犯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同时,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在茶文化产业中建立起一个“红黄牌”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对初次犯法的企业进行“黄牌警告”,通过整改、罚款等,使其不敢再犯。倘若还有第二次,那么就直接“红牌罚下”,对其在茶文化产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格限制。惟有如此,才能“杀一儆百”,起到非常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进而在法律层面上,给我国茶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宋春光,王舒.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视阈[J].学术交流,2013(11):192-195.

[2]李宗辉.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的法律解读[J].中华商标,2013(9):64-67.

[3]袁珂.茶叶品牌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福建茶叶,2016(3):62-63.

篇3

茶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亦随其发展而衍生。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亦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所涉及到的领域亦越来越多。其中,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茶文化德育不同于普通德育课程,其内容更丰富,也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学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课程,既是丰富德育课程的体现,也是推广、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茶文化;德育;大学思想教育;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很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思想,并且还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内涵,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于历史而言,茶文化因岁月的沉淀而彰显出厚重的历史感;于大众而言,茶文化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不管是对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影响,还是基于高雅的艺术与人们的精神追求,茶文化既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又有德育的作用。通过茶文化中的德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人格、形成优秀品质的理想途径。在大学教学中,常常会以茶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将茶文化教学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德育工作。

1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思想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唐代陆羽的《茶经》就有记载,茶因其“性俭”而适宜“精行俭德”的人。在《茶十德》中,也有关于茶的功德记载,其中包含着茶礼、茶道等博大精深的学问。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以茶寄情,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品茶既是一种高雅的消遣方式,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即以茶明志,彰显茶德。关于茶文化的德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打磨后,今天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的瑰宝。许多人研究茶文化,深深被茶文化所吸引,在茶文化的领域里,探索各种各样的哲理、知识、艺术以及文化,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理论具有广泛的渊源,而且包含多种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并且在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内均有诸多渗透,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人精神则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在大学思想教育中普及茶文化,则可以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1.2激发民族自豪感

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最初的发现一路走到今天,茶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许多国家的茶文化都是通过中国的茶叶流传至世界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人由于酷爱喝茶,因此大大减少了酗酒的几率,身体更加健康,茶的保健功效亦毋庸置疑。中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而且口味地道,质量上乘,多远销海内外,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世界因茶而精彩,中国因茶而自豪。

1.3修身养性

人们喜欢品茶,不仅是由于茶的味道,而且还因为茶可以提神,使人可以更加精力充沛。茶本源于自然,品茶则是一种与自然的交流。中国的茶道十分受到道家推崇,讲究天人合一,饮一杯茶,感悟人生。人生亦如这一杯茶般,有从热转凉的过程,也如这茶叶般起起伏伏,荡气回肠。许多失败都是暂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人要有成功的信念和奋斗的意识。这就是茶的修身养性,也十分适合在大学教育中开展,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坚定意志,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1.4陶冶情操

茶作为大众喜欢的饮品,其意义已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或保健品,而是以一种更加高级的形式出现。通过品茶来陶冶情操,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拥有更高的品味,无疑是很多人的向往。实际上,茶与中国的诸多领域学科息息相关,四通八达。君子饮茶,更能彰显翩翩君子之风;认真品茶,细细回味,亦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灵。品茶即品人生,缔造精彩的人生与高尚的人品分不开,茶之美德,恰恰是人之品德的最佳体现。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离不开茶文化,通过茶文化陶冶情操,形成纯洁、高尚的人性。

1.5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多人不怪”。茶文化中的茶礼是一门学问,也是礼仪中的精髓。以茶待客是中国人的好客之道,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关于泡茶有许多礼数,水好、茶好是关键,奉茶的茶具也通常十分精美,与茶叶的质量相得益彰。而且,如何端茶,倒茶也关系到礼貌。中国的茶礼是一种人情往来,也是修养的体现,与做人息息相关。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教育,是提倡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端茶、泡茶等一系列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谦谦君子作风,文明有礼。

2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大学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茶文化包罗万象,如何有效促进思想教育,尚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开展,方能逐渐形成效果。现代大学生很有主见,而且十分有个性,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与行为,但如果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则会很容易走弯路。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将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有效开展,方可见效。

2.1设置茶文化课程

在高校教学之中,可以设置茶文化课程,以选修的方式供学生学习与参考。教师在课堂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茶文化知识一一陈述,因此,为了使学生尽快对茶文化课程充满兴趣,教师可以从茶的起源讲解,沿着历史的脉搏一一进行。当学生对茶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茶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推荐学生看与茶有关的典故,文学作品,诗歌,茶叶知识等等,使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

2.2设立茶文化实践基地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对于茶文化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与完善,那么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立实践基地,使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更加深刻。高校可以设立茶艺培训中心,或开设茶馆,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在茶馆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施展。在纯净的校园中开设茶馆比较创新,既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普及,又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

2.3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学校要鼓励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不同层次的茶文化调查研究。如有的学生可以针对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有的可以针对茶品牌推广,有的可以针对茶文化的风俗习惯,有的可以针对茶中国茶文化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研究。不管是何种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茶文化调查研究时,都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

2.4组织茶文化社团表演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对于茶文化领悟得更加深刻,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和表演,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活跃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和表演中掌握茶文化,熟练运用茶文化。关于表演,可设定茶艺表演,学生身着漂亮的茶艺服饰,进行茶艺表演,既可以展现自身才华,还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的探索与追求更加执着。

2.5设立校园茶文化周

在校园中积极推行、普及茶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使茶文化常态化。在校园中设立茶文化周,使大学生可以学习茶文化知识,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讲座,培训,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了解茶文化的辉煌历史与现状,以及茶文化在世界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宣传茶的保健知识,使学生养成品茶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身体更加健康。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中,通过表演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亲自体会到茶文化的巨大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品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茶之修身养性,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寻找品茶的意义,感悟人生真谛。通过品读茶文学作品和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可以使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需要各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众多教育中,“德”无疑是最重要的。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在课堂中机械灌输,鲜有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而茶文化课程却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新的诠释,其中的德育功能既丰富又新颖,而且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校在大力弘扬茶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使大学生真正得到教育,修身养性,传承文化。

参考文献

[1]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2]颜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2(4):89-92.

[3]孙传新,陈锋,杨洋等.试论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0):962-965.

[4]古力泥沙•麻木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66-167.

[5]李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6):13-23.

[6]董同彬.文化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成人教育,2011(12):102-103.

[7]郑小红.略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经济师,2008(2):118-119.

篇4

0 引言

茶俗是民俗的一部分,民俗旅游是旅游形式的一种。民俗旅游以见识各地风俗为目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参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领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生活、文化的差异。在我国对数茶乡有悠久的种茶历史,采茶的歌舞手口相传,极具地方特色;饮茶的习俗、茶的传说、茶礼是长期积淀的精神财富;不同民族对茶叶的使用方法各异,保留有大量的历史文物遗存;所有这些现象是一个地区民俗的鲜活表现,也能够成为民俗旅游的特色形式。茶文化旅游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种体验,而且还融合了多种文化旅游、自然景观等休闲旅游产品,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注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得茶文化旅游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不断推出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深度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1.1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的种植范围已经遍及全国各地,茶除了作为一种饮品之外,更多的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国家的文化与历史,因而茶文化旅游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有效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再加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渐渐转向了多元化,使得旅游从最初的景点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换,而茶文化旅游正好是把茶叶资源与旅游进行了结合,成为了一项综合性的旅游。

1.2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意义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旅游观念也不断发生着转变,就目前传统的旅游已然不能够满足于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此来满足于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不仅能够让游客通过旅游的方式体会到我国有关茶文化的深厚,而且还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

2 目前茶文化旅游所存在的形式

2.1 茶叶种植园

由于我国的茶叶分布非常的广泛,因而除了一些个别不适合种植茶叶的地区,基本上都有种植茶叶,而且每个地区因地域性的特点而盛产不同特色的茶叶,例如,杭州的西湖龙井、安徽的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都是我国比较有名的茶?~,这些地区凭借自己所独有的优势把茶叶种植园与当地传统的旅游业相结合,并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体验式的旅游为主,有效,丰富了游客对景区旅游的体验。

2.2 制茶工艺展示

制茶既体现了一项科学技术,同时又是一种民俗文化,通过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把制作茶的工艺与种植茶叶园旅游结合起来,可以让游客加深对茶叶制作工艺与文化的了解。在制茶工艺的展示过程中,有着较强的互动体验性,从而让游客感受到传统的制茶技艺,感受到自然古朴的制茶情趣。

3 茶文化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其利益的吸引,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盲目的开发,过度的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很容易影响到茶文化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则容易导致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不出当地的特色。

3.2 对茶文化旅游内涵的挖掘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例如茶文化的历史、茶叶的种植与制作、饮茶之道等,但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其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很难形成当地所独有的特色,从而导致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同质化的情况。

3.3 茶文化旅游结构单一

茶文化旅游结构的单一化,是目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尽管每一个茶文化旅游景区都是有关采茶、品茶等茶文化的体验,但由于茶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呈现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化特点,因而很多的游客在不同地方的茶文化旅游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体验,无法满足于游客个性化的需求,这种结构上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3.4 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少

由于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少,严重影响到了当地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与创意,从而影响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效果。尽管有的茶文化旅游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但却对茶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很难把茶文化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因而影响到了游客对茶文化的体验。

4 茶文化旅游发展应对策略

4.1 依托多媒体大力推广宣传茶文化旅游

4.1.1 建立网络社区营销模式

通过互联网信息,在一些相关的旅游网站上与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内容,从而吸引游客的注意,或者通过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发表自己对茶文化旅游的观点,形成舆论氛围,进而达到对茶文化旅游的广泛宣传。

4.1.2 成立专业的茶文化旅游网站

通过所建立的茶文化旅游网站,不仅可以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宣传,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信息,并与茶文化旅行社形成合作的关系,从而有利地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当然,在茶文化旅游网站中可以重点突出茶文化旅游的内涵,设置一些游客留言板,通过对茶文化的讨论,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4.2 开发多样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其重点就是要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因此,这就要求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与自身相符的特色,从而形成固定的客源。例如,借助于一些大型的活动,对茶文化旅游进行宣传与推广,并对当地特色的商品进行研发,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再如山东日照在开展当地的茶文化旅游时,把茶文化有效的与竹文化、陶文化相结合,不仅使得日照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具有很强的特色之外,还促进了不同领域的经济发展。

4.3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素养

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对茶文化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效促进茶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茶文化也要精通,并能够把茶文化与旅游专业知识相融合,以此来提高茶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素养,当然,对于在职员工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茶文化知识储备,进一步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茶文化体验。

4.4 深化茶文化内涵,突出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品位

篇5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 旅游开发 海南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茶叶已突破物质形态,深入到文化和精神层面,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游客文化旅游需求的日益旺盛,茶文化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地方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术界有关茶文化旅游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海南省是我国产茶大省, 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笔者在论述茶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以期为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茶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意义

茶文化旅游是指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娱乐和获得知识与体验人生价值等为目的,而展开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会带来旅游持续增长,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也利于茶产业的发展,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其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爱心、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弘扬茶文化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以茶为媒介的旅游活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1推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其将茶叶的采摘、制作、饮用、销售等环节直观地展示给游客,有较强的参与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但了解了当地的茶文化,而且或多或少会对茶产品进行消费,这无疑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促销作用,有利于当地茶品牌的形成和茶产业的发展。

1.2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的旅游需求逐渐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旅游、体验旅游。茶文化旅游将文化旅游与体验旅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茶文化旅游不仅丰富了当地旅游产品,而且可以与其他形式的旅游相联系,相互促进,实现区域旅游联合开发,增加客流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1.3增加茶农收入,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

茶文化旅游涉及茶叶的采摘、制作、茶艺、茶俗展示等,使茶农在种茶之外获得更多的额外收入;同时为游客提供的“食住行游购娱”相关配套设施的建造与运营,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而且可以解决很多剩余劳动力,这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茶叶的社会功能,改变茶农单纯以茶叶经济为主的销售模式,变成以茶叶的发展带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调动茶农的积极性,提高茶农的经济收入。

1.4培育“专业化、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

茶文化旅游重视的是游客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而这种精神体会只靠游客自身感悟往往是不够的,它需要导游人员等的适时引导和深刻讲解。现在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些茶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因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实现茶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衔接成为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关键所在。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茶知识文化素养的茶人。让她们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中起到一种先锋带头的作用,通过他们的深刻讲解,给旅游者一种彻底的身心感受,让他们从茶文化的旅游当中得到切实的体会。

二、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

2.1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缺少文化内涵

以海南省现有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来分析,茶文化旅游节、茶乡采茶以及茶楼品茶是产品的主要类型。旅游产品多依托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乡土特色的农家饭来吸引游客,淡旺季明显,缺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度假村,产品开发还处于较低层次,缺少文化内涵。多数游客很少在目的地做长时间停留,这一方面和我国目前大多数旅游消费还处在观光活动为主的旅游初级阶段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茶文化旅游产品缺少文化内涵有直接的关系,造成茶文化旅游仅仅停留在表面,容易误导游客把简单的喝茶、买茶等同为茶文化消费。

2.2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单一,缺少创意

在已有的产品组合中,大多数是结合茶文化旅游节来进行旅游线路的设计,节庆活动是卖点但不是主角。旅游活动也是以采茶、喝茶、买茶为主,目前海南还没有真正能体现茶文化主题的景点,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创意表现上显得后劲不足,比如充满艺术气息的茶道、茶宴、茶具设计等在海南市场上几乎没有。单一的产品组合不利于茶文化旅游的推广,也无法为茶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3茶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茶叶生产主要以茶农自发为主,土地资源分割,科学技术和生产条件难以得到提高和改善。茶叶深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受到产地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在资源整合、景区规划等方面难度较大。

2.4茶叶品牌的影响力较弱,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海南是产茶大省,但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与产茶大省的地位不够相称,海南省茶产业在国内知名度高的品牌不多,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与西湖龙井、铁观音、普洱茶等在国内热销的情况相比,海南省茶叶传统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占有份额不高,急需尽快培育茶叶品牌,充分发挥海南茶叶资源的优势,提高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3.1突出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

加强茶文化研究与宣传,提升茶文化旅游价值。茶如果抛开它与禅、器、水、诗、画、歌舞、习俗、健康、食用等方面的诸多关系,便只剩下解渴的意义,与旅游就无甚相关了。因此茶文化旅游的开展必须突出它的文化内涵,通过学术研究,挖掘丰富茶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性越强,游客的愉悦感就越高。这也对从事茶文化旅游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对茶文化宣传的力度,使各界对茶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2加强区域合作

建立现代旅游营销系统在区域合作方面,一方面要加强省内区域茶文化旅游的合作,打造茶文化旅游区,共创区域旅游品牌;另一方面要加强省区间茶文化旅游的合作,打造精品线路,实施客源共享。在旅游营销方面,要在主要客源市场建立销售联盟,组织当地重点旅行社、直航航空公司作为营销同盟,联合销售海南茶文化旅游产品。同时,通过举办一系列茶文化庆典活动等措施,加强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努力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3.3不断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

“以旅促茶,以茶促旅”。旅游购物是旅游者完整体验的一部分,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视旅游商品开发研制。茶文化旅游产品应包括各种品牌的茶叶以及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等。应发挥特色优势,将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创新开发,设计出令游客满意的旅游商品。现在,茶肴盛行,各种调饮茶、茶食品也越来越丰富,茶具茶叶,特别是名茶,正在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赠品。应该抓住这种消费心态,开发既美味又具保健功效的茶菜茶点,同时还可开发更多的既装潢精美,又质量上乘的茶文化礼品,有效地表现茶文化内涵,系统综合地开展配套服务,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好的茶文化旅游副产品不仅能引起旅游者的购买欲,增加旅游收入,而且也能反过来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

3.4发掘茶文化民俗风情资源

茶文化资源的核心层是文化风情,也是动态活文化,如茶道、茶节庆、茶礼俗、宗教茶仪等。利用这些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可开展茶民俗风情游,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凭借内容丰富的茶文化艺术景观类资源,我们可以开展各种以茶为题的歌舞戏曲表演、赋诗填词、吟咏古诗名句、书法绘画、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联谊等多项专项旅游活动,它们往往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和参与性于一体。

参考文献:

[l]李福全,杨主泉.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144―15146,15196.

[2]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6):58―61.

[3]王丰,刘小华.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贵州茶叶为例[J].贵州茶叶,2006(2):32―37.

[4]曹霞.安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30―5932.

篇6

1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极其深厚,是经过数千年历史洗礼留下来的精华,发展至今依然被人们广为推崇。认真回想书籍中有关采茶、饮茶方面的诗词歌赋不难发现,茶文化和音乐早已被古人融合在了一起,并被历代人们所传颂。比如,大家熟知的《行香子•茶词》、《宿杜曲花下》、《鹧鹄天•汤词》等作品,都提到了琵琶、笛子、古筝等一系列古典乐器的应用。与此同时,当代茶楼中经常播放的音乐也均以古典歌曲为主,奉行了“茶适合净室与古曲”这一从古到今永不改变的文化与旋律。茶艺与茶道即是能够培育人们精神情操的艺术形式,也是能够培养人们审美情趣的美学形式。因而,茶道学习不仅可以利用沏茶、赏茶增进茶友间的沟通与友谊,[1]同时,还能够通过品茗让自己树立求真、温婉、廉洁、清和的高尚情操。另外,茶道作为能够提升气质且极具意义的美学仪式,同古代文人、墨客等儒雅之士所提倡的儒家、道家与佛家的茶文化精神不谋而合。茶文化和音乐是相生相容的关系,如我们熟知的采茶歌。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高于日常生活的采茶歌,经过发展又衍生出了采茶舞、采茶戏等,且这些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都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尤其是采茶戏,其为我国有且仅有的独特剧种。即便是在现代生活中谈论到茶文化和音乐的相容相生时,很多人也会想起一些经典的传统采茶歌,如《请茶歌》、《采茶舞曲》等。当然,当代音乐在吸收传统茶歌的基础上,也极其重视对其的发展与创新,促使茶文化和当代音乐不断发生碰撞和交流,推动了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更好发展。比如,在精湛的茶艺表演中,将水从壶中倾斜而注到茶杯中的动作,配之以古典曲目《高山流水》,可以让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艺术环境。

2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审美感知力

音乐属于声音艺术的一种,也是情感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因此,采茶戏、茶诗歌、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要蕴含深厚的审美意境与茶道精神,而且还要增强动作的“神韵”与美感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聆听与观赏真切感悟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美的享受。[2]伴随着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不断积累与提升,促使学生对音乐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更多理解,也更易于把握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茶道精神、表达意境等,进而提升其审美感知力。

2.2有效拓展想象力

从某种角度去讲,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是指从对象的表现形式中获取更为广阔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将茶文化应用于当代音乐教育中,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以及拓展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增加想象的弹性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科学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深入理解与把握音乐作品的本质内涵与文化蕴意。例如,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习作品《十二月采茶》时,蕴意饱满的曲词不仅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茶农愉悦欢快的心情与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虽有无奈但却毫不气馁的伟大精神,更为关键的是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茶园的景象、茶农的情感及辛勤劳作的画面等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还能有效拓展想象力。

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

茶自古就被中华民族视为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的重要象征符号。因而自古至今数不清的文人骚客均是在茶的陪伴下洞悉事故人情,领悟清净为怀、虚怀若谷的道理,将茶作为支撑自己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当然也创作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茶诗词、采茶戏、茶歌曲等。在当代音乐教育中引入这些与茶息息相关的作品,对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内涵与音乐本质有极大帮助。[3]古代人们对茶味、茶秉性的解读实质是对茶的意蕴与精神的赞美,是为了塑造更为高尚的品质与人格,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在当代音乐教育中运用茶文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对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与道德情操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内容比重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常被列为“副科”,始终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也是长期未得到调整与创新的陈旧教材。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音乐内容却在不断变化,如果一直沿用传统教材开展教学,不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实现茶文化的有效应用,需要相关人员紧扣茶文化对当代音乐教材进行改进与创新,适当增加教材中的茶文化内容比重。譬如,在教材中详细介绍我国各地区比较经典的采茶歌,将茶艺、茶道与当代音乐教育内容相融合,提升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茶文化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带动作用。只有在当代音乐教育中注入更多的茶文化内容,才能让学生对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路径有更为清晰的理解,也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2发挥多媒体的音乐教育功能

新时代的多媒体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被广泛应用到包括学校在内的多个领域,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促进当代音乐教学内容的积极开展。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诸多音乐教师仍以“唱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模式缺乏专业性,而且易于出现走音、气息不稳等现象。[4]然而,多媒体作为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如果当代音乐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示范的精准性与逼真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具体而言,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茶文化音乐的音频、视频以及有声读物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力。

3.3开设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

在当代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不同朝代中极具特色的有关茶的舞蹈、歌曲或词曲等作品,以此当作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的重点内容。例如,《茶歌》、《全唐诗》、《西山兰若试茶歌》、《茶中杂咏序》等。同时,茶歌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由民谣改编而成的歌曲,即民谣经过文人墨客的整理、配曲与雕琢,再放置于民间进行传唱,如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茶歌曲《贡茶鲥鱼歌》;同时茶歌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由茶工和茶农自己创编而成的山歌或民歌等,如在清代的武夷山采茶区广为流传的劳工歌等。通过鉴赏这些描述茶文化的音乐曲目,可以增强学生的歌词理解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感悟到歌曲的内在魅力与文化气息。[5]另外,当代音乐教师在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堂上,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茶文化的赏析及见解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切领会中国茶文化的浩瀚与精深。开设该课程的重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习鉴赏茶文化音乐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基础的文化赏析水平与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文化的认知以及自然的万物等融入到当代音乐的学习之中,进而创作出经典的、触动心灵的现代音乐。

3.4重视实践活动的科学合理组织

加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茶文化的音乐选择水平与能力。学生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到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之后,已经对茶艺表演中的音乐选择、音乐形式等有了系统性的了解,此时就需要音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音乐实践就是在学生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感悟音乐中的茶文化精髓,实现音乐感知与音乐能力升华的一系列过程。科学有效开展当代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音乐与茶文化学习,更好的树立形象思维和鉴赏思维。诸如,教师可以举办赏乐茶会、音乐茶谈会、茶音乐竞技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应用茶文化的音乐能力进行系统化、集中化的训练,对学生的艺术品位进行层次化的练习,甚至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欣赏茶会等活动,全面展示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果。[6]这种实践模式,既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当代音乐的学习之中,还有助于教师形成学生学习成果记录,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从而为提高当代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发挥重要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学习过程中,广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结合茶艺表演的具体类型,选用最为合理的音乐曲目,然后在音乐茶会活动中进行表演,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等。

总而言之,历经数千年的茶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是全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茶文化还影响着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茶文化形成。当代音乐教育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科学引入到课程之中,则可以有效巩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从微观视角去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审美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整体素养;从宏观视角去看,也是传播与发扬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路径,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品德素质、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文明等有突出作用,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作者:王芳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曾竹娥.浅议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以赣南采茶戏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2(11).

[2]杨韶军.粤北采茶戏及其音乐歌舞特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9).

[3]陈茶凤.茶文化学科音乐课开设的意义和教学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8).

[4]林晓洁.不可替代的魅力———浅谈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

篇7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运用

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中,包括:哲学、礼仪等,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和谐,与当前的教育理念具有密切联系,对高职学院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1茶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涉及茶文化的知识较多,例如:诗词歌赋,在当时的社会中,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地位,在千年的发展脉络中,茶文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茶文化的诸多和谐,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古人诗文字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古人对品行管理十分重视,并且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渗透了很多理念,十分重视和谐,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十分重视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对于茶而言,人们十分重视修身。对于古人而言,清静之地对茶进行回味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能使思想境界提高,而且能达到和谐境界。茶文化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十分强调思想和谐,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礼仪,而且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对于茶道而言,一系列程序都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客人在对主人进行热情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茶道,使茶文化能够体现出和谐,对于品茶环节而言,由于茶文化中包含很多交流思想,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而且茶文化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古人而言,由于十分坚信天人合一观点,在自然中十分重视追求目标,如:《山间饮茶图》,其中的画面体现了山间林泉与茶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1使教学管理理念更和谐

在当前社会中,高职学院需要重视改革,将茶文化中的和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的理念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对于高职学习而言,教学课程为高职院校的体系之一,对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充分引进茶的文化精髓。不同于普通大学,高职学院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发展模式。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为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单一特征,多数高职学生的成绩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很多纪律性问题,而且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加强纪律问题,在营造良好的学习过程中,避免出现纪律性差的问题。一旦高职学院没有落实好教学管理工作,会影响思政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茶文化知识的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并且提高思政教师的责任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学院提出了“以人为本”概念,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视为主体地位,尊重高职学生的人格,这也符合茶文化的和谐观念,教师需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茶文化的思想氛围中,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的思政考试,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思政教师后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茶文化合理引入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茶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加强学生的自律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思政课程,在活跃的高职教学课堂气氛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能够不断增加,在培养两者感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

2.2使教学内容设置更和谐

当前社会中,由于我国的高职存在重理轻文的问题,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教学内容不合理,较多的技能型知识,导致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们接触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定期观看茶艺表演,在体验与手工制茶有关的课程中,使学生了解较为丰富的茶历史与茶文化,充分体现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学校的素质教育。

2.3营造和谐的氛围

高职教学活动与和谐的教学环境密切相关,学校、教师、学生需要协调配合。对于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思想而言,能够对高职学生产生启发。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属于教学课堂的主体,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导致教学氛围十分严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教学纪律,但是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高职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引入,实施民主教学方案,不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次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茶文化的介绍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人文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茶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茶文化的历史知识而言,高职教师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讲解茶文化的理念,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值得注意的是,高职在教学管理制度中,需要引入茶文化的理念,保障各项条例的有序性,符合其发展规律,像茶一样以柔克刚,不能急功近利,避免事倍功半的反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坚持茶文化理念,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质量。在对资源分配时,不断保障部门之间各司其职,重视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茶文化具有和谐的理念,管理活动属于综合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学院需要保障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3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3.1建立茶文化导向

茶文化在引入高职学校的过程中,并非形式主义,有很多实用价值。我国高职学校需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的需求,通过对茶文化的和谐引入到教育管理中,不断提高高职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在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必须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教学管理中。茶文化的理念为:和谐,管理者必须结合现代高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岗位需求,只重视学生职业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人文素养,不利于心理素质的发展。管理者需要将茶文化思想不断引入教学管理中。高职教务处不仅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在原教学制度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使条例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序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质量。高职学院在教学计划中,还需要引入茶精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茶有清澈见底的特点,因此条例不能模糊,不能让人出现错误理解条例含义的问题,否认将出现无序现象。高职教师应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坚持创新的理念,不断推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运行效果,保障高效工作。高职学院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师的职位,高职教师作为高职学生的导师,能够影响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选择,高职教师在教学理念中,需要将茶文化引入其中,教师的工作效率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高职学院在管理教师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优势,使高职教师明确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使高职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3.2感受茶文化理念

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在当前社会中,需要建立创新理念,对于传统工具理性教学而言,由于多数教学管理者不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导致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教育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茶文化,通过茶文化与教学管理理论相结合,不断完善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由于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非常多,高职教师如何从中选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是当前高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特点,不断扩充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高职教师必须把人文精神建立在高职的课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3.3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应将全部技术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应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思考过程,鼓励高职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茶文化的理念,重视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基础上,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某些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课件为主,只重视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很多学生对技术科目产生排斥心理。高职教师充分理解茶文化的理念后,才能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不断重视情感效应,能够与茶文化中的情感进行结合,不断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应重视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与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课程结束后,高职教师应围课程章节布置作业,高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不仅提高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茶文化的理念,将其引入教育管理体系中,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提高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媛媛.论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12):164-165.

[2]王旭.浅析茶文化在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277-278.

[3]周菁慧,孙忠.茶文化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7):282-283.

篇8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陕西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陕西,这一古老而又具有现代化的城市,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将把关注点放在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努力打造西北地区敞开对外的国际开放门户,介入全球化竞争与全球交流合作,实现陕西综合影响力在国际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作为陕西地方特色文化之一,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研究具有浓厚的文化属地性。弘扬丝绸之路的地方特色文化,开展陕西茯茶文化资源以及茯茶特色旅游文本对外推介的翻译研究,有利于扩大陕西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带动陕西地方特色文化走向世界,对陕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研究拟转变传统的文化理论研究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查询,搜集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的文本资料,尝试为陕西茯茶企业建设提供宣传平台,对外推介陕西茯茶文化品牌,提升陕西茯茶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陕西茯茶文化的影响力。

2  研究现状

2.1 国内相关研究

陕西茯茶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茯茶名字起源研究;茯茶发展历史;茯茶工艺和成分研究;陕西茯茶的历史意义与地位。

茯茶名字起源研究主要集中在官茶音变之说和附会茯苓之说。持官茶音变之说的研究者们引经溯源,认为茯茶是“附茶”“副茶”“福茶”的音变,取义“官茶之附属”,或者因其保健功能而取义“福乐安康之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由于茯茶含有类似茯苓的成分而得名(韩健畅,2015)。

研究茯茶发展历史的学者从自然条件、物质基础等方面分析了陕西茯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即在千余年前的茶马互市贸易中,由于咸阳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经济枢纽作用等原因,陕西形成了独特的茯茶文化(韩星海,2012;侯凯东,2013;张家琪,2016;李通,2016)。在历史上,陕西茯茶文化随着茶马交易的发展而久盛不衰。

茯茶工艺和成分研究的主力军是食品专家、微生物研究专家和茶叶成分研究者,他们从茯茶的制作过程,尤其是“金花”——冠突散囊菌的产生而带来的独特功效,以及成品化学成分分析、贮存时间与方法对“金花”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与研究(彭晓赟,等,2011;梁艳,2011;李适,2016)。

陕西茯茶的历史意义与地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茯茶在历史上的经济作用——是茶马贸易的主要物资与交易对象;茯茶的独特的政治作用——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改变了少数民族的人口结构并缔造了少数民族城镇,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边疆治理途径(段继业,2010)。

这些研究从理论角度和工艺角度对陕西茯茶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如何建立立体化的茯茶文化,以及如何从新的角度对外宣传茯茶文化、促进茯茶产业发展的研究未曾提及。因此,该研究汇集整合陕西茯茶文化的各种文本资料,结合外宣翻译和宣传网页对外推介陕西茯茶文化。

2.2 项目研究的基礎条件

首先,作为咸阳师范学院“陕西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对外推介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指导老师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积累了宝贵的材料与经验,对地方文化研究也颇有见地,有助于该项目的开展。

其次,项目负责人具有组织领导能力,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严格要求,善于总结、归纳、整理信息。成员们学习了英语翻译必修的基础课程,对翻译专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例如专业课程《英语翻译教程》系统地讲解了英语翻译方法、步骤等理论知识,对汉英翻译实践很大的帮助。尤其重要的是,成员们对所研究对象有浓厚的兴趣,具备基本的创新研究能力,非常愿意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摸索和创新。

最后,项目组成员就此项目做了一定的前期准备,收集了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文本部分资料,对已有的网络资料进行前期整理,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该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组成员对该项目所用理论都很熟悉;具体的任务分配、实施步骤及恰当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完全保证该研究的顺利开展。项目组成员将会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开展陕西茯茶文化资源以及茯茶特色旅游文本对外推介的翻译,宣传中华灿烂悠久的丝路文化中的关色茶文化,培养精通地方文化的翻译人才,积极促进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3  项目研究的意义

陕西茯茶文化的研究及其对外推介文本材料英译,将进一步促进陕西地区茯茶产业、茯茶文化的发展。茯茶文化带来的特色旅游及其所衍生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陕西经济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旅游效益。

陕西茯茶文化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陕西地区茯茶企业外宣文本、茯茶小镇特色旅游文本、茯茶文化研究文章、政府和茶叶协会的相关活动、研讨会公告等。高质量的翻译文本可提高茯茶文化的宣传效果,加深国外游客的旅游文化体验,提升陕西旅游文化品牌,扩大旅游特色文化景区的知名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2)企业效益。

据统计,目前咸阳市共有茯茶生产企业40余家,销售企业53家,从事生产、研发、销售从业人员1万余人。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的研究与实践,使地方特色企业与高校科研创新力量相结合。地方特色企业得益于高校科研团队的助力将迅速发展,尤其是其品牌知名度的扩大以及出口贸易的发展。

此外,该研究团队将联系陕西茯茶企业,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陕西经济建设。这些对于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增强高校自身的科技创新实力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项目实施方案

4.1 项目研究内容

(1)对近10年关于陕西茯茶及茯茶文化方面的文章逐一梳理,收集陕西茯茶文化的起源、陕西茯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点、茯茶文化的历史嬗变过程等文本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陕西茯茶文化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1份。

(2)实地考察,深入茯茶企业、茯茶小镇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包括茯茶工艺、茯茶文化、陕西地区茯茶企业外宣资料、泾阳茯茶小镇旅游推介文本等对各种文本资料,建设性地提供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文本。

(3)整合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文本,尝试建设陕西茯茶宣传平台,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促進茯茶贸易、实现产品价值,扩大陕西茯茶行业辐射力,推动陕西茯茶产业发展。

(4)研究茯茶文化推介文本英译时的翻译策略的制约因素,分别从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地域因素、文本用途、语用意义等角度探析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4.2 项目组织实施

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通过网络等有效途径查阅语料库相关文献知识,并熟悉研究基本流程,为陕西茯茶文化的调查研究收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项目负责人与全体组员通力合作,进行项目实施。负责人全力把持项目实施具体过程,并确保组员安全和实践调研的顺利进行。各组员认真负责,及时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

(1)2018年5~7月:整理关于陕西茯茶文化的文献资料,分析陕西茯茶文化的特点与发展阶段等;阅读关于翻译策略的有关文献,确保项目组成员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2)2018年8~10月:初步设计好整体研究框架后,项目组成员对陕西的茯茶企业、茯茶文化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调研,并收集关于陕西茯茶的双语文字性介绍资料,获取茯茶文化研究的第一手真实资料与数据。

(3)2018年11至次年1月:整合陕西茯茶文化理论研究和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文本,尝试建设陕西茯茶宣传平台。

(4)2019年2~5月:项目组及时总结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过程中的经验,开展基于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的英译策略研究,以实现其应用价值;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项目进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

4.3 项目训练预期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整理陕西茯茶文化的的文本资料,如历史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历史嬗变过程等,撰写研究报告1份。

(2)通过网络资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陕西茯茶推介相关汉英语料,汇编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文本小册子,其文本材料包括陕西茯茶企业外宣资料、泾阳茯茶小镇的旅游文本等。

篇9

本文首先就我国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就音乐教育对茶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分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传播传承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主要在于三点:二者同属于文化体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二者呈现出融合趋势。音乐教育对茶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作用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可以为茶文化传播提供更坚实的土壤;音乐教育可以发掘潜在的茶艺表演者,推动茶文化传承。为了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当前的音乐教育不妨这样开展:创新教材内容,加大文化比重;利用多媒体,调动课堂氛围;开设趣味茶吧,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

音乐教育;茶文化;传播与传承;茶艺表演

1我国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

1.1二者同属于文化体系

自夏朝开始,中国便开始出现“礼乐”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制礼作乐”以及“礼乐之邦”等说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礼乐体系对古人的重要意义。据我国近现代历史学者来看,我国音乐发源于炎黄时期,并得到后世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事实上,我国有着璀璨而丰富的音乐文化,比如先秦时期的石磬音乐和编钟音乐、秦汉时期的乐府音乐和歌舞百戏、唐宋时期的曲子词音乐等。相较之下,“炎帝尝百草”之后,茶开始与华夏儿女结下了不解之缘,但这并没有意味着我国茶文化得以形成。事实上,茶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直到唐代茶圣陆羽编写《茶经》这本茶学典籍之后,才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初步形成。我国音乐(文化)与茶文化同属于传统文化的分支,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2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

我国音乐文化与茶文化虽然同属于传统文化体系,但是二者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二者在内容、形式、发展历史、影响范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就音乐文化来看,音乐主要包括器乐和声乐,不同地域的音乐有着诸多差异(比如我国的汉乐和西方的爵士乐、摇滚乐等)。就茶文化来看,茶文化主要可以分为物质器物层面(茶叶种植、茶品、茶具等)和精神文化层面(茶文化习俗、茶文学作品、茶典籍等)。音乐文化主要是一种听觉艺术,其主要作用于人类的听觉感官;相比之下,茶文化则主要作用于人类的嗅觉和味觉。除此之外,音乐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化,而茶文化是兼具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一种文化形式,二者均可以给人的精神感受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音乐可以使人闻歌起舞、感同身受、潸然泪下,茶则可以使人感受到舒适惬意、自然放松,同时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

1.3二者呈现出融合趋势

由于音乐和茶文化均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因而二者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会出现相互重叠的现象,并逐渐呈现出一种文化融合的趋势。比如说,茶艺音乐、茶道音乐、禅茶音乐等就是这种文化融合趋势下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茶文化音乐就是将“茶”和“音乐”这两个元素进行简单相加。二者是文化的交叠和融合,并非内容或形式上的加减乘除。当茶人步入茶室或者茶楼之前,首先就会听到缓和雅致的轻音乐,音符的节奏律动和茶室的摆设布置在无形中营造了一种天然的饮茶意境,从而使茶人真正放松身心,舒缓疲劳的身躯。由此可见,茶文化音乐是基于茶文化理念和音乐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给茶人的心灵带去一阵暖风。

2音乐教育对茶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作用

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提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点,由此看来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同时还要重视诸如美育在内的其他教育内容。音乐教育属于其中的美育(即“美感教育”)的范畴,因而音乐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幼儿园到大学,音乐教育基本上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涯,为学生培养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茶文化是我国引以为傲的文化,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沉迷于物质世界中无法自拔,茶文化也因此淡出人们的视线。茶文化与音乐文化同属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且呈现出融合趋势,因而借助于音乐教育传输茶文化理念将有助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当前,音乐教育对茶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2.1音乐教育可以为茶文化传播提供更坚实的土壤

从现阶段茶文化的发展可以看出,很多社会人士对茶文化、茶思想都不太重视,当问及与茶有关的典故时,有人竟十分茫然。很显然,这一现象透露出茶文化的循序渐进,要想更好地传播我国茶文化,还需要从现阶段的教育做起。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思想和言行对祖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帮助给他们自觉树立文化保护意识。从近几年的学术论文中不难发现,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曾尝试着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美感和鉴赏能力的学科,我们同样可以将茶文化导入到其中,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意识到茶文化的重要性,并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自觉肩负起传播和传承我国优秀茶文化的重担。

2.2音乐教育可以发掘潜在的茶艺表演者,推动茶文化传承

茶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并且茶文化艺术形式也曾为我国历史舞台上散发着特殊的光芒。但是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导致人们出现“短视”的问题,他们开始忽视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导致我国很多传统文化艺术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比如茶艺表演。通常意义上的茶艺表演主要由乐器演奏者和歌舞表演组成,茶艺表演可以深化茶人对茶文化的认识。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茶道音乐和采茶歌等音乐形式培养学生对茶艺表演的兴趣,并从中发掘颇具天赋的人才进行培养,从而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做出一定的贡献。当然,在此过程中,教育单位不妨与民间茶艺表演机构合作,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场所,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推动茶文化的传承。

3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传播传承过程中的应用

在具体开设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工作者应该对茶文化加以了解,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其对茶文化的兴趣。要想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音乐教育:

3.1创新教材内容,加大文化比重

在中小学,音乐通常作为一门“副科”存在,音乐教材更是多年也未进行调整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音乐内容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要是一直按照原来的教材进行教学,就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承,教材编撰人员可以结合我国茶文化进行编写,将与茶文化相关的音乐内容编入教材。比如说,可以在教材中加大茶文化的比重,介绍我国各个地方的采茶歌(唱腔、歌词等)、并可以适当地融入现阶段的茶艺背景音乐和茶文化轻音乐,培养学生对于我国茶文化的认识。当然,还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学校经常在临近考试时会将音乐课砍掉,将其挪让给“语数外”等科目。很显然,这种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会导致学生不重视音乐课,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

3.2利用多媒体,调动课堂氛围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多媒体也逐渐进入到很多学校,多媒体成为了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有助于推动教学内容的展开。近年来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很多音乐教师通常采取一种“唱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都由其他科目老师担任,因而这些老师在示范歌唱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专业的问题,比如气息不稳、“走音”层出不穷等。这种不专业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在较大程度上误导学生,使学生也出现此类错误。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教师不妨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播放茶文化音乐的精选有声读物、音频和视频等,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对茶文化音乐形成全面认识。

3.3开设趣味茶吧,培养学生兴趣

很多情况下,一周一次的课堂教学并未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对茶文化音乐的兴趣。而且根据人类的记忆规律来看,人们在学习之后的两到三天内进行巩固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因而,趣味茶吧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在课下进行音乐学习。音乐教师在布置茶吧时,应该注意结合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摆设布置,从最大程度上营造出一种自然舒适的茶意境。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音乐,一边饮茶一边感受茶乐的律动,身心也会放松下来,这对于结束了一天繁重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讲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学生在茶吧内可以欣赏到各类茶艺音乐,并接触到一些课堂上未曾接触的音乐内容,进而感受到茶音乐的魅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和茶文化均属于文化范畴,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合,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茶文化音乐。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并积极主动地将茶文化内容导入到教学过程中,使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茶文化保护意识。为了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于茶文化音乐的兴趣。

作者:周明尧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肖艳芳.浅析民族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联系[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2):233-233.

[2]谢向颖.分析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北方音乐,2013(9):141-141.

[3]郎启训.对当前云南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反思———从传承民族文化谈起[J].文教资料,2009(35):218-220.

篇10

论文关键词;茶文化 茶道 中职学生素质教育

笔者有幸在中国茶博看到韩国著名画家闵庚灿绘制的国画《松竹梅》,画面松柏苍翠、墨梅横斜,下方是一片茂密的茶园。中国自古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可这里画家却将茶与松、梅并提,可见在画家看来茶的品格与松、梅一样高尚。笔者作为一线中职教育者,不禁深思,若能让中职学生这群特殊的孩子也拥有茶一样的高尚品质,定能使学生受益一生。

1茶文化体系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在神农时期就被发现,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此“嘉木”也在经历着多样的变化。茶最初被人们作为药物使用,后来又逐渐被推为食材,之后茶又成为一种健康的饮品。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因此,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茶文化组成体系应该包括茶学,茶道,茶情,这三个层面。

这里的茶学是建立在狭义的层面上。在《茶叶》刊物中,很多茶界的权威和茶人都认为“茶学”是一门关于茶叶的源与流的学科。笔者觉得茶道是通过泡茶艺术(茶艺)这种方式,给心灵创造安静的氛围,用自己的心去领悟不可言说的个中滋味和人生哲理。

茶情是指以茶为载体的茶书,茶诗、画等及品茶所带来的感受。

2茶文化引入中职学校所带来的功效

茶文化对他们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拓宽学生的就业路

一方面,在2007年l2月国家商务部公布的《茶馆业企业经营规范》中指出,茶艺师与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低千1:3、1:5、1:7。另一方面,懂茶悟道茶艺师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大专院校中,把茶文化作为专业很是罕见,使得高素质的茶艺师实在难找。所以即知茶艺又懂悟道的茶艺师必将成为近来较为紧缺的“宠儿”。因此在各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使他们在接受系统的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学到茶文化,既能掌握本专业,又能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取得茶艺师资格。

2.2茶文化对学生的影晌

(1)茶文化有助于中职学生增长文化知识,从而树立信心,让精神不再空虚。茶的故乡是中国,茶的起源、发展、传播经历了几千年。所以在中职学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让他们学习到茶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而且能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也能让那些早已把本专业知识学的得心应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托,让他们课余不再精神空虚。

(2)茶文化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的修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价值观和人生观模糊,因此思想道德上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沉睡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让他们变得“冷酷”。

其次,心理都还不够成熟,有较强的虚荣心和过度的自尊心,表现欲望较强。

再者,中职学生对“个性”往往曲解。很多学生认为“个性”是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就是个性。

最后,自我为中心,在行为上缺乏理智和规范,往往为求利益,不计手段;在内心里不懂感恩,只知道一味的索取。

茶文化可以帮助他们。一方面,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近年来,很多茶人、学者都将茶道的思想内涵总结为“和、静、怡、真。也许每个人对这四个字有不同的理解,笔者看来“和”是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融入了儒、佛、道三家的精髓。儒家的中庸之道蕴含在“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茶艺过程中;行俭之德藏在“朴实古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心态上;明伦之礼体现在“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待客之道上,谦和之礼就在“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吃”茶过程中(《茶道茶经》)。这些可以修正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另一方面,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相信在中职学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把茶文化的接力棒传递到下一代手中,而且还能唤醒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更重要的是当他们遇到在喧嚣的都市中遇到事情时,能学会点一段淡雅的檀香,让心慢慢的平和,让封存在心底的“和”慢慢苏醒。用沸水洗去杯子的浊尘,仿佛也洗去了积累在心上的浊尘,用平和洁净的心等待“太和”之水。平和宁静的氛围和空灵情洁的心情慢慢出现。“凤凰三点头之后,杯中茶叶慢慢舒展,清馨的茶香慢慢弥散在身边,饮者浮躁的心似乎也慢慢放下,精神随着茶香慢慢飘荡,心开始寻找真正的自我。此时轻轻的抿一口佳茗,让色、香、味缠绕着舌尖,不禁让人觉得全身心的舒畅和怡悦,仿佛就在此刻找到自己,看清了自己的方向,也认清了自己的路。正如闵龄所说,这是一种洗净了骨髓的精神升华。而这就是茶道之“怡所带来的“怡神悦志”之感,“明心见性之畅。最终将引导饮者到达“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真”。

(3)茶文化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弱,以致他们对美的理解往往特别怪异、浮浅。在一些学生看来,美仅仅是服饰上的怪异,和发型上色彩。而茶文化的展示者“茶情”,可以让他们正确的认识美,品味美,最终创造美。

3在中职学校引入茶文化教育的方法

(1)把茶文化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开设,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

(2)开设茶文化社团。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和交流的平台。社团可以开展茶艺培训、表演,茶叶采摘、加工等活动。

(3)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扩大茶文化在中职学生中的影响。

(4)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