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事业单位;内控管理
针对大部分事业单位来说,均是以公益性单位为主,其不以盈利为目标。在当前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环境下,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中,开始把绩效考核融入其中,并给予资金使用管理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是当前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管理水平将会给事业单位运营发展带来直接影响,而事业单位是我国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其财务风险得到了各界的关注。要想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内部控制管理角度入手,从根源上减少风险问题出现,给事业单位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风险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自己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资金管理意识薄弱,从而引发财务风险。首先,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缺少可行性管理计划,现有的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管理工作开展缺少有效指导。其次,在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开始把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中,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实现信息普及和使用,缺少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给资金风险出现提供了可能。最后,部分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状况,实物管理与合同管理等充分分离,各个环节之间缺少配合,各自为政,导致管理混乱,引发资金风险。
(二)预算风险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存在的预算管理风险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编制风险。针对事业单位来说,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预算编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因为其对单位具体业务情况了解不全面,和业务部门之间交流匮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能保证预算方案的完整性,存在一些风险。其次,预算执行风险。在事业单位中,预算执行水平有待提升,存在从项目支出中列支日常公用经费的状况,没有根据预算管理要求批复资金,造成资金使用风险。
(三)经费风险在事业单位中,项目经费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动辄以亿计的经费项目核算,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非常重要。项目经费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机制不全面,资金支出管理不到位,导致项目管理费用超支现象出现。其次,项目加快结算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款项结算,引发资金支付风险。
(一)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在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部分单位领导不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导致单位在运营发展中,对财务风险防范的关注力度不高,加剧财务风险的出现。并且,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中,对内部控制了解比较片面,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了解不足,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能具有合理的手段,造成单位在运营发展出现各种风险问题,阻碍单位更好发展。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缺少现代化管理方式进行资金计划和安排,给单位发展带来阻碍。并且,事业单位在资金分配方面,对债务及权益没有实现均衡分配,容易引发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给事业单位今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基于此,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中,需要从财务风险防范角度入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但是在实际体系建设中,存在滞后性问题,无法迎合现代化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要求,导致单位在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缺少明确的管理目标,对应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增加财务风险发生几率,不利于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三)缺少有效监督和管理首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管水平不强,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新传递和共享,内部控制目标缺少统一性,内部控制管理比较混乱,引发各种财务风险。其次,内部控制管理停留在表面,内部监督管理自身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发挥,监督管理不深入,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没有结合各部门工作表现,制定相应的奖罚机制,绩效考核不合理,考核体系缺缺失,考核内容比较片面,不能对各个部门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考核,无法在实际中起到应有的价值,制约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发挥。
三、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风险防范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为了减少风险的出现,需要强化各级人员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过程中,比较注重预习建设,忽略内控环境的营造,如文化建设、风险意识培养等。因此,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环境不完善,工作过于形式。基于此,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注重内部控制管理环境的建设,让每个人员都能明白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定期在单位内部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各级人员风险意识,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如果由于风险问题而让单位遭受一定损失,需要由对应负责人负责,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并且,单位可以把风险防范管理融入到绩效考核中,从根源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价值,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定财务管理目标,让每个部门及人员都能了解自身担任的职责,将财务管理作用全面发挥,在约束各部门人员工作行为的同时,应该对相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监管,从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监管格局,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机制,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此外,事业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时,需要在各部门配合下,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内控要求执行工作,不断深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保证单位运营目标顺利实现。
(三)加强单位内部监督与管理在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中,存在信息交流不顺畅的状况,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不理想。所以,事业单位需要给予该问题充分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交流体系建设,实现各部门之间有效交流,给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创建良好环境。例如,在单位内部成立财务联络员制度,在财务部门的带头下,在各个部门中选拔一些优秀人才担任信息联络员职责,定期通过开展财务会议,将财务风险防范要求和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变化等传递到各部门中。并且,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让每个人员都能了解内部监督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自主参与到工作中。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把信息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电子化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建设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给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数据支持,减少财务风险出现。除此之外,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发挥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财务管理显示情况,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每个人员工作表现,提供相应的奖罚措施,从而调动财务人员和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在完成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工作以后,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对考核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将其价值全面发挥。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开性和公正性,需要对考核结果进行会议探讨,让每个层级人员都能参与其中,提出建议,从而保证考核机制满足各部门实际要求,激发各级人员工作潜力,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水平。
篇2
摘 要 本文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概念出发,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找出其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是指事业单位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其中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个方面[1]。财务管理是一切经济管理的基础,在事业单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财务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关键性问题。
而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单位采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用来加强其内部管理的措施。内部控制以单位的全体员工,既包括单位的基层员工,也涵盖了单位的管理层。内部控制保证单位的合法经营,保证管理活动的合乎规范为主要目,确保财务相关报表和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确保单位的财产安全,从而达到预防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的目的。内部控制利用制定规章制度的方式对企业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增强单位经营管理的效率,继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则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对行政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变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本人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可知,由于事业单位不同于外部私营企业,其财务活动很大程度限定于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对外的财务需求并没有要求。而财务工作出现问题,其中包括财务报表信息的疏漏、错误等,其起因往往都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方面不当,而对财务人员工作产生影响。所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然需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从事业单位本身找出问题,减少财务管理中的疏漏。
财务活动关系到事业单位本身的运行状况,所以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必然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进行,以确保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符合规范。
首先是坚持合法性原则。其次是坚持实用性原则。第三是坚持权威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是坚持相互制约的原则。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2.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内容
第一,建立控制系统,规范运作程序。即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
第二,完善控制制度,明确控制标准。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控制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流程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凭证检查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等。同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控制标准,如成本费用率、支出降低率等。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指标控制制度,把自上而下的指标分解占自下而上的目标保证有权地结合起来,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与经营活动良好进行。
第三,讲求控制方法,加强风险防范。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要讲求科学的控制方法,要综合运用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全面预算的控制,以及内部报告和内部审计控制等方法[3]。要区别业务的性质和工作的特点,合理地界定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灵活组合,合理搭配,以求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除此以外。还要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即根据关键任务的关键环节,明确风险控制点,对控制点以活动加强预测并建立起一整套预警、识别、评估、报告,应急和防范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避免大的损失和失误。
2.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第一,预算编制时间不合理。预算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结合工作经验,笔者发现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预算编制时间不合理问题,以一些事业单位为例,预算审批程序采取的“两上两下”制度,即本年的预算要到3月份才能通过,也就是说年度超过30%的时间是无法实施预算控制的。此外,一些单位在预算控制过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细,对以后年度预算的指导性不强。
第二,缺乏严格的相关费用管理制度。乱挤乱摊成本现象比较严重,如将应列入资本性支出的固定资产、各种赞助款、捐赠款列入单位的成本费用,应由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承担的费用也列入成本;费用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分配方法不合理,有的单位机构发生了变化,但仍延用以前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分配方法,有的单位分配方法前后不一致,甚至不是同一个会计人员做账,而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4]。
第三,内控意识薄弱。目前事业单位多数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不重视,加之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不能发挥监控作用。收入不透明和支出不合理,即该收的收不上来,该支的支不出去,或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把不应开支的费用也在账上列支;收入不作账,设立“账外账”,巧立名目发放各种补贴,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经费报销不按审批程序办事;从而导致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不公,为腐败的滋生提供温床,使单位办事业的宗旨受到严重损害。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需要从法律完善、制度规范、人员素质提高等多方面进行加强,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针对单位内部可操作性强的方面提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
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把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落到实处。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同样同其余事业单位有过相应沟通、交流,发现内控制度设计、执行情况较为优秀的单位,其单位必然存在的共性就是单位领导对此较为重视[5]。所以,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工作态度是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必然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将领导对这一工作的重视落实到实处。
其次要增强单位整体人员的内控意识,以创建更好的内控环境。单位领导重视的基础上,进行单位整体人员的内控意识培训有显得尤为必要,这是促使单位全体人员树立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这一方法增强了他们的意识,整个事业单位才会营造更好的内控氛围。
第三,建立更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核心。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综合性与单项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能够更加明确内控重点、找准控制的环节,同时也有利于更明确地分工,提供内控管理效率。这种制度的完善除了基本的内控程序制订、内容划分外,同样还包括内控的监督评价机制,以及对评价成绩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内部控制的不足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减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出现问题从本质上说并非制度的问题,而是内控制度相关的人的问题,这既包括领导的态度,员工的认识,还包括相关制度制订实施过程中与之关联个体的问题。
最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除了对内控程序、内容等方面的明确划分外,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是极为必要的,这是确保相关制度得以合理运行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控制度建设;有效途径
2010年,证监会、财政部等五部委共同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自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来,以控制舞弊和防范风险为中心,以评价标准和控制标准为主体,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衔接有序、体系完备、方法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一、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分支之一,主要由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其预算过程中存有的各个风险进行度量、识别及分析评价,并且选择适当时机采用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用经济合理的办法进行处理,确保预算资金不会受到损失,并且达到预期绩效标准的管理过程。而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与其领导层共同实施,意在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及风险防范能力,为促进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目标而制定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的本身没有将风险管理当成是核心,而是将其当做自身的构成要素。《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从发展战略、组织构架、社会责任、人力资源、资金管理、企业文化等16个方面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了进一步的关注和分析。2009年出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防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关注显然少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认识存在不足。
二、强化将预算资金的风险管理当成核心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途径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有许多,不但能从预算管理方面来提升,还能应用EPR的管理方法,以下将对如何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制度完善和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算原因形成的,“没有预算就没有一切”充分反映出预算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重点及核心。所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是有效建立事业单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良好体系的有效方法,其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强了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升了单位行政的办事效益,对很多方面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制,确定风险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强化了对预算的管理与监督,有利于预算指标及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准确性,保障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第二,改进预算的编制方法,加强预算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目前,很多单位的预算编制相对粗糙,没有做到项目细化,预算支出还达不到每笔核算的要求。因此,预算编制方法要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能细化并规范预算管理,能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将资金运用到急需或重要项目中。第三,加大预算刚性控制力度。因为预算的科学性、计划性不强,预算的整体调整比较频繁,对资金的使用缺少预见性,降低了预算的控制力。财务预算制定后,必须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要设置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控制预算的调整或追加。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资金流向要适时地做好跟踪与监督,及时纠正偏差。
(二)建设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基础的内控信息化平台
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对会计的实务和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内控制的工作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一,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控制点和业务流程,所以控制活动一定会受到信息化的影响;第二,信息技术为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事件识别提供了控制工具;第三,信息技术加强了监督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第四,信息化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沟通和信息,对这两方面要素有着积极影响;第五,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的新财务风险概率增加。
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信息化本身的风险控制,通过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加强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库的安全管理,调整财务工作流程与计算机内控相匹配,设置操作权限并有效监控财务系统操作历史痕迹;通过对财务数据录入、处理及流转等环节加以监控,出现错误时能及时提示;注意内部稽查与审计工作的配合,杜绝因软件的漏洞而产生财务风险。
(三)建立控制监督和风险控制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起来风险识别、风险预防、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尤其要加大对强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通过制订相应风险的措施和方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的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将风险降低到最低。财务管理是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对财务监督体制进一步完善是拨正风险控制并产生明显成效的关键。建立控制监督和风险制约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主要如下。
1.加强财务部门的调节作用,使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职能特点,构建纵横连贯、上下协调的协同网络,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综合起来,构建内部防控的协统机制及内部控制风险的通报制度。
2.大力建设财务风险的防控机制体系,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等环节进行风险因素排查,完善内控制度,打造风险控制体系,构建成为以防范为核心、以加强内控管理为重要手段的协同管理机制。
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度落实上面,做到管理有预算监督、核算有会计监督、职能有内部审计,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健全的财务风险监督体系,加大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力度。
(四)建立健全合理的财务诚信体系
诚信是事业单位对外维持良好形象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更好进行内控制度的主要构成部分。要想全面提升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一定要将执行工作融合到事业单位的文化中。同时,其作为构成单位道德规范的重要部分,将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控制意识,而且通过内在的职业道德和外在的社会准则发挥作用。例如,建造“小金库”是极其缺乏诚信素质的行为,对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特别恶劣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各项预算资金能够在安全状态下运行的可靠条件,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支出资产安全完整、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做到真实完整,强化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关键点的内控制度建设,帮助事业单位遏制管理漏洞,尽量减少损失浪费。同时,也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一个较为体统的工程建设,它不但关乎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整个单位或系统各项资源的最佳整合。因此,内控制度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安全、系统的执行规范。
参考文献:
[1]殷羽.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2(10).
[2]张玲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B),2005(04).
[3]杜建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06).
[4]任爱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0).
[5]柏杨.内控制度建设与财务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6]李佳子.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45-02
1 行政事业单位特点
企业单位是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社会提品与服务,创造社会财富与价值。
行政单位是国家依法而设立并享有行政权力、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是指以公益服务和政府职能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并参与社会事物的管理。
由以上定义可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公司相比,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首先,社会存在目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在于服务社会大众和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而公司企业的目的在于通过立足市场,以提供服务与商品为工具而获得高额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中,可以分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它们重点考虑的在于资金的安全性、专项资金能否顺利到位和预算制度的执行等情况,而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与使用成本则思虑不周。
最后,组织架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有一套非常严格组织架构,大体分为行政部门、纪检监察、党务部门等,而公司一般则由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等部门构成。
综上可以得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公司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较为显著的差别,所以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与管理中,生搬硬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机制是行不通的,应该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形合理规划与安排。
2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财务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领导认为财务部门是“自家银行”,会计人员只不过是自家的“看钱人员”,致使财务会计监督付于形式,对单位业务开展及重大事件无决策话语权,对单位的决策过程和结果无“参政议政”。其结果就是财政部门预算控制变成单位内控,认为只需要做好部门预算就无需财政内部管理。出现这样重大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单位某些领导对建立健全监督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监管部门不给力,部分工作人员态度认识肤浅,抱着走过场的侥幸心理。
2.2 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制订的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内审机制根本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岗位设置不合理。许多岗位由同一或几个人兼管,兼岗现象频现。而在我国出台的《会计法》中有明文规定: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离。然而现实中,受低成本、编制名额、人才短缺等原因的影响,单位会允许一些不相容职务的人员兼岗,违反相关规定,为工作开展埋下隐患,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第二,权限不明,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不正规审批制度的存在,认为“一支笔”审批满足财务控制要求,领导话语最当家,其不知这种用经验代替内部控制的做法使单位部分人员职责尚失,财务管控懈怠,造成腐败。第三,财务内控流程体系不
规范。
2.3 基础工作薄弱
有效地财务内部控制需要拥有健全的机制、高素质的员工和坚实的基础。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还较为薄弱。第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单独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大都依据往年惯例,随意性较大。第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扎实。例如:年季月等预算资金的使用规划性不强或无规划性,收支管理、财务管理和印鉴保管松懈。第三,会计核算不规范。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应该记账的未出现,而没有发生会计事项的却出现。另外对某些原始凭证的管理同样存在着不科学、不严谨。例如在发票管理上,有的只有单位领导签字,而没有验收人署名。财务账务核算的处理方式不规范性也很多,还有一些掩盖收益的记账手段存在,使得总核算中单位的财务状况反映不准确。
3 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3.1 明确责任,增强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若都有较高的素质,就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序实施。因此,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质量。工作人员除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之外,还需要非常高的职业道德,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再造。单位领导在单位内部控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要明确,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带头执行,这也是《会计法》与《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所要求的。此外,全体工作人员需要明白,实施内控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但其业务需要各个部门协调与配合,是有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前提。
3.2 完善内部审计
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制,在相互牵制与监督的原则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首先,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观念,最大程度地提高审计效率。会计工作中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谨慎性原则。然而谨慎不同于保守、固步自封,而是要和业务部门密切协调与配合,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以风险防范与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勇于打破旧有的规章,使内控制度成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其次,建立考评体系,明确考评标准,奖罚有根有据。一项制度的推行如果无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作为导向,其设立与推广也就无意义,财务内部控制也同样如此。所以需要加强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构成部门间进行纵横向比较,客观公正地给予工作上的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只有做到客观标准才能有效鼓励参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和员工。
3.3 增强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好与差是由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弱所决定的,所以有必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效应。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增强基础会计工作的前提,是会计操作中的根据,同时也可预防随意性管理的发生;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作为其辅助,这不仅会使得会计工作朝规范化方向前进,还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这是因为它可以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精确地进行会计预算;还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如建立一个在岗位间能相互监督、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这样可有效地预防错误,使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艳颖,李秋霞.浅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集体经济,2001,1(22).
[2] 左莲梅.积极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J].政府法制,2011,(21).
[3] 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S].2011,11(10).
[4] 张庆龙.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要素框架的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2,(4).
[5] 金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建议[J].科学之友,2008,12.
[6] 曾尚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8,5.
[7] 罗公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齐鲁珠坛,2002,4.
篇5
【关键词】内控制度;不健全;规范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使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影响内控制度建立与健全的主要因素
(1)认识不足,人员任用不规范。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会计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建立内控制度会造成工作上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影响工作效率,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另外,在用人机制上的不完备、不科学,使财务人员配备要求不高,造成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偏低,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2)内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有的单位管理人员不重视内部审计,简单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或是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管理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仅凭经验、惯例办事,缺乏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正确认识,将内部审计的刚性和严肃性忽视。有的单位是没有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对如何审,审后如何处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甚至部分单位根本就没有内审部门。所以,不仅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也不能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3)外部监督不到位。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但是由于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甚至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导致监督效果不甚理想。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目前,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只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重点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效果的检查;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不知如何参与监督;从业的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效益为重而迎合单位的意图出具审计报告,也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途径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单位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集中表现在部门预算编制时粗糙、不全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不分轻重缓急,资金移用现象屡见不鲜;更有一些单位,完全没有部门预算概念。诸如此类,消耗了政府微薄财力,削弱了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办要事的能力。
(二)单位绩效观念较差
首先表现在改善办公条件时不考虑支出性价比,追求档次、讲排场,造成功能过剩浪费。其次,在安排支出时,不考虑经费能力,对旅游考察、培训、招待费等福利性支出控制不严,挤占专项资金等。
(三)内部财务管理松懈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不相容岗位没有分设,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会计出纳一人兼职的现象。有些主管部门领导尤其是分管财务的领导忙于自身事务,对下属单位疏于管理和监督。
(四)资产管理薄弱,管理方式亟需创新
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账实不符。如某机关大楼,投入运行已愈十年,而其资产至今还没有在单位账中反映出来。二是资产收益处理违规情况较多。2010年,审计部门查出的某单位将房屋租金17.1万元、固定资产变价收入3.3万元转入工会,用于发放职工慰问金、节日补贴、旅游费等。三是部分单位资产使用效益低。四是资产处置不规范。有些单位对资产处置未实行公开制度;有的闲置资产长期不处置,造成无人管理而毁损。
(五)纳税观念淡薄,造成税收流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有了不少的应税收入,如出租房屋、门店,将单位内部食堂承包给他人经营等,部分单位在取得这些收入时,未向税务部门缴纳相应的税费或没有缴足税费。此外,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增长,大部分单位未按规定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还存在违规对外借款、担保;违反政府采购规定自行购置物品;乱收费;凭借权力截留下属单位资金;会计核算不规范,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真实等其他问题。
产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单位领导财经法纪意识淡薄,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这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很多单位领导认为只要不把单位的钱装进自己口袋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二是有些单位在任用会计人员时,没有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任用一些连最基本的财会知识都不具备的人员担任会计,编制出的会计凭证、登记的账簿、报出的报表无法满足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对财务管理相关政策规定不熟悉,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不敢对违纪行为提反对意见,也不及时报告,失去了会计监督的作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目标。各部门、各单位应站在战略高度支持单位健全内控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禁令畅通;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通力协作,努力构建财政――主管部门――单位三级财务管理体系,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好相应的管理权限。
(二)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着力提高资金绩效
一要增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和预算管理能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最有效的地方,切实提高资金绩效。二要扩大单位部门预算管理范围,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置于“阳光”监督之下。三要适时完善财务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实际,结合存在的问题,适时修订相关支出标准和指导规范,如差旅费标准、车辆费用定额标准、办公装修标准、设施配备标准等,使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有章可循。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资产管理,理清资产存量;二是整合财政资源,及时发现闲置的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三是对资产进行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绩效。
(四)建立激励与约束并存的财务管理机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干部职工个人利益也随经济发展得到了同步提升,为保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制衡机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一是规范各类考核奖励,适时出台收入调节办法。由政府牵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考核奖励政策进行清理归并,同时为合理调节收入悬殊差距,在适当时候对奖金福利发放超过一定额度的单位实行平峰填谷,控制个别单位收入分配的过快增长。二是清理各单位自行发放和提高标准的各类补贴,对巧立名目和超标准发放的各项补贴福利要予以追回,上缴财政,以规范奖金补贴行为。三是建立单位财务重点支出统计报告制度,特别要对个人奖金福利、单位接待费、旅游考察费、车辆费用等指标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控制支出总额,防止腐败和浪费。四是健全单位财务收支分析制度,当单位财务收支赤字或发生不平衡时,应暂停发放奖金福利,并从严控制其他一般性支出。五是推进资金使用的效益审计和绩效评价,近年来推出的效益审计和绩效评价工作给有关单位敲响了禁钟,一些单位已认识到管理好钱用好钱的重要。六是对有关单位重大资金的使用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
(五)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
健全财务监督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力保证,现阶段在巩固监察、财政、审计等国家监督基础上,还要加强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国家、单位、社会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要充分利用现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凭借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行重点监督、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的有机结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要以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为契机,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单位以及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对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要在媒体曝光,以起到有力的威慑作用。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的变化,财务管理的手段也需要不断的创新。随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笔者乐观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篇7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对策
一、引言
现在我国的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各行各业都在发展改革,时代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要求。相比于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比较特殊,因为它的资金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而来,还有少数的事业单位有着自己的工作盈利,但是几乎所有的单位几乎没有非常复杂的经济业务往来。正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这一特殊性,就更需要我们以一种更合理更严格的方式对财务管理进行控制。但是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作的一大任务。
我们所说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通常都是通过两种工作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做出调节和控制,一种就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另一种就是借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这样很大程度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笔者认为,我们的事业单位必须要对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才能明白它的重要作用,我们只有抓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对单位的整体管理工作有积极的帮助。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
1、缺乏强有力的预算控制
尽管很多单位都已经意识到自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预算控制力度,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有的也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并且具有一定的建设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单位对预算的控制能力。可是即使这样,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还是没有做到很好地把握预算的整体控制。分析单位的具体问题,那就是很多事业单位和部门都表现出一种非常简单地做自己单位的预算计划以及预算策略,通常都是按照前一年的财政开支状况以及今年的财政收入状况,还有该单位、该部门的本身具有的特点来开展自身的预算计划,单单考虑这些因素并不能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预算计划和预算方案。另外,这样的预算计划在科学性以及策略性上都是存在不足的。
2、费用支出的控制力度不足
一般来说,很多的单位都没有办法对自己单位费用的支出进行非常有效的控制,事业单位还没有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他们的经费支出做出明确,尤其是在一些支出比较频繁的内容上缺乏界定,比如办公支出费用、交通费用或者接待费用等,也没有做出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来有效规定以及监督这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事业单位通常都实行实报实销制度,几乎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是实行只要分管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领导对报销凭证签字认同,报销人员就可以向财务部门申请报销的这样的一种报销制度。这种报销制度的坏处就是会给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员提供一个挪用公款或者随意浪费的可能,这对于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一种阻碍。另外,对于花费的票据,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很多人员不是根据应有的程序对票据报账,有一部分的人会多报或者迟报,这种做法就会造成无法对票据做出及时的验证以及办理,也同时给财务人员增加了一定的入账困难,也给一些人员提供了私设小金库的土壤。
3、难以明确、落实会计主体责任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人员的招聘的时候,并不是非常关注招聘人员自身的一些条件和素质,有的会计人员上岗之前都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在有的单位,会计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的财务知识,还有的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的时候违背了一些工作规定,使得做出的会计报表存在错误。另外,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有时候盲目地开展工作,不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一些错误,没有将工作中的一些疑问向领导汇报,追求完成工作,保量不保质,没有真正落实自身的主体责任。上述的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的建议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明确会计主体责任
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做到明确一些领导以及负责人的责任。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领导者和负责人很有可能会保留着这样的一种想法:在财务上一切事情都由自己说了算、听自己指挥。但是一旦产生问题之后,这部分人就会马上推卸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一种思想,导致工作中出现了不当的行为,这对于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产生阻碍作用,也不利于开展会计的监管工作。所以,我们的事业单位和事业部门想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对会计责任主体做出明确规定。作为单位的负责人,必须全面负责其单位的会计工作,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要确保单位的会计人员或者会计部门能够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切实做好自己的职责,绝对不能违背规定,不能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指使、授意会计人员、会计部门、会计机构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会计事项。
现在,会计知识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我们的事业单位有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会计人员开展定期的会计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培训,全面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们要坚持在核算当中做好管理,要在管理中实时做好监控,这种监控必须要体现在会计的整个工作流程中,比如预测、决算、控制、决策以及分析等。一旦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影响这个工作的结果,有可能会给集体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2、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是在控制岗位分工方面,需要做到将那些不相容岗位分离。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互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第二是在授权批准方面要做好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第三是在会计系统控制方面,需要严格制定出与本单位实际相符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会计制度等。实际上,这样的控制方式就是要求对会计和其他的一些和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合理设置,要对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最终树立起一种更加平衡的控制机制。比如,我们可以在开展货币资金支付会计控制环节中采取将如下的两大项工作的业务岗位分开来,一个是货币资金支付方面的授权批准、会计记录、实际办理、稽核检查岗位,另一项则是和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方面的业务经办等岗位。将这些岗位分岗之后就可以产生相互制约的作用,这样就要求债务账目登记管理、会计档案保管、稽核等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不能让出纳员兼任这些工作,这样就可以做好监管工作。不管是哪一个单位,都不可以将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交给一个人全程负责。
第四是建立起一套对票证以及货币资金进行管理的制度。对于现金的保管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对现金的管理要做到钱账相符,日清月结,还要注意现金余额不能比库存限额大。现在很多的事业单位看似都有着明确的会计人员分工,但是实际上会计人员之间还是会因为很多原因相互之间经常替对方做一些工作,甚至是会在一些时候随便使用对方的印鉴,这种做法会造成一些不相容的职务长期维持在一种混岗状态,居心不良的公职人员会利用这种契机贪污、挪用公款。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审核货币资金业务的时候,必须要严格做好稽核原始凭证这一项工作。
最后,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要善于发现内部控制的一些存在管理漏洞的环节,再根据问题做出整改计划。
3、加强预算审核管理,严格控制收支费用
在预算管理方面,我们必须要坚持贯彻“收支两条线”制度,必须要严格管理财务部门资金,确保资金的透明化、公开化,这样才能改变社会上的一些预算审核风气,减少事件的发生率。不少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只着眼于那些印在纸上的制度,却不够重视实际的执行落实情况,因而造成内控只是走过场,没有把预算控制的本质作用发挥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反腐败呼声日益增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就相当于事业单位的“地基”,是整个单位的基础,因此,想要单位财务部门日益规范,就必须严格管理内部控制,防治挪用资金与乱收费的现象发生,做到依法行事。
四、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主要是指经过财务人员的工作和信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指挥和监督,借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能力。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于其单位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与影响,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于单位内部的财务方面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结前面的论述得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就是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再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从而使事业单位都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惠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J].会计师,2013(8).
篇8
单位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自我约束和调节的内在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工作的良好运行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发生着相应的转变,其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收入来源更为多样化,收支管理相对复杂。这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导致了当前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着不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1.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单位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制度不够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等。由于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领导为规范。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工作甚至缺乏与之对应的制度作为规范,或者财务制度缺乏改变和创新。在制度的执行上,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往往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到单位员工具体的执行上,则显得随意性较大,甚至不以制度办事。
2.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不够到位
财政预算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每个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就相当于是这个单位当年的财政法规。但目前各事业单位内部实行的部门预算涵盖范围相对有限,各个部门预算项目不够细化,对经费具有审批权力的人不受责任约束,所有预算支出无法逐一核实。同时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不强,追加调整预算的现象比较频繁,导致预算缺乏整体约束力。
3.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缺乏监督审查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是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单位管理层或者外部某些因素的影响,财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单位财务制度和年度预算执行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构,未能对从财务人员到单位领导、职工的所有人员进行监督,也无法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审查,致使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单位内部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财务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单位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内部控制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包括管理层、财务部门在内的单位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约束,防止浪费、贪污、挪用等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内部资产的科学管理,可以避免单位对外投资的盲目性,降低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保障其资产的安全可靠。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和明确分工,保证财务管理权力的分散和会计资料的相互牵制。既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活动出现错误,又可通过相应的控制制度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获得的会计信息和资料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为单位的各项活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第三,内部控制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保证单位稳健运行。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单位内部各种问题和弊端。同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增强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约束性,保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工作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保证事业单位朝着更为健康、长久的方向发展。
三、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单位内部管理体系
行之有效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单位全体人员办事的标准和规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说,要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比如把以前笼统的财务制度细化到单项管理制度,如资金使用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加强各项费用的收支管理;建立财务人员工作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增加后勤管理制度,如车辆管理制度、业务招待制度等。通过健全内部各项制度,使事业单位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队伍整体素质较为落后。一方面,具有丰富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理论基础相对有限,加上国家财政法规、财务制度、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创新,致使其不能较快的适应当下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年轻队伍,往往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达不到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既要加强财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接触新的财务知识,又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一批年轻的骨干,为现有的会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团队的活力和整体素质。
3.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做好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说,除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外,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双管齐下。事业单位可以成立单位内部的审计和监督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尽量做到具体、公开、透明,让单位所有的人员既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又能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者。
总之,单位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本单位财务管理各项活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4月1日
篇9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分析
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实施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不断强化内部的管理建设,旨在保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增强资产和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1.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
事业单位要以内部控制作为重要的侧重点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进而避免资金的大量流失和浪费。合理利用内部资金,可以降低对外资金的投放。
2.有利于为事业单位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可以促进财务人员的优化重组,加强财务人员的权责观念,提升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和相互制衡。此外,还可以有效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目标,从而使单位的会计资料信息更具科学性、准确性。
3.有利于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便于部门管理的建设,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推动监察制度的完善,进行科学完善的监督与审查,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二、事?I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制定出了一些财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是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尚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需求。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重要的建设环节,但是一些管理者却缺少清晰明确的心理认知,进而无法形成以管理者为中心的规章制度。
同时,在日常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制度较为单一化、片面化,影响着事业单位工作任务的开展,进而很难形成事业单位的制度性保障。
(二)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实施存在着较多的缺陷、漏洞――预算范围比较狭小,缺少细致缜密的预算项目设计;经费审核人主观臆断,较为盲目化、随意化,尚未能很好地开展部门预算与支出的审查工作。
此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管理运行期间随意更改预算,导致整体预算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内部财务管理事务相关的执行工作。然而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较为随意化、主观化,甚至发生徇私舞弊的行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监察组织也不完善,监察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未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进而使财务管理活动遇到了较大的阻碍。
(四)事业单位控制费用支出较大
事业单位对缺乏制定各种经费支出的标准,尤其是在招待费、交通费等方面的支出中。在事业单位中,实报实销制度应用得较为广泛,只需要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即可,财务部门便可以随意对资金费用进行报销,进而使挪用公款的现象极度恶化。
此外,花费票据管理也不够完善,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账,多报和漏报的现象经常发生,大大延迟了票据的办理与验证,加大了入账管理的难度性。
(五)财务人员的财务内部控制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事业单位总体管理水平与财务管理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其中,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事业单位中,相关编制事项有着较高的行业要求,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难满足其需求条件。一些财务在上岗之前,并没有受到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进而大大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优化对策
(一)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创建科学系统的内部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只有建立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而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回收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自身管理模式加以优化和完善,不断细化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比如资金制度可以细化为使用制度和费用支出制度等,以便于在整体上促进项目工作制度的顺利进行。还要建立较为切实可行的财会工作机制,使财务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权责范围;后勤管理部门更是不能松懈和怠慢,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的不断深化。
(二)建立科学长效监察机制,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部门,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内部财务事务,相关管理机构要将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实施到位,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也要加强财务监察与财务审计的管理,加大内部审计部门的监察力度,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来填补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不足,将事前和事后管理紧密结合。
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要设置与之配套可行的审查机构,要将财务工作做到精细、标准,激发工作人员参与财务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共同参与到财务事务的监督管理建设中。
(三)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1)实行岗位分离控制,确保职位的分离和独立。只有实施不同性质的职务分离管理,才能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健康发展。
(2)对会计系统加以控制。要实施一定的会计制度,根据会计系统的控制需求来分析,必须要设置明确合理的会计工作岗位,树立明确的岗位职责,促成制衡机制的形成。
(3)制定货币资金和票证管理机制。要设置专业人才负责现金的保管,要做到对现金账每日结清,要将现金实施使用情况与账款保持一致,要确保现金余额在库存的使用额度内进行。此外,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也要安排专人管理,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查。
(四)全面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1.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的收支标准要严格按照预算的批准来进行,制定合理的支出管理水平,确定明确的支出方向。因此,预算对于内部控制建设来说意义深远。要对资金加以严格的控制与监督,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增强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收支控制
在事业单位中,必须加强对收支的控制,收支控制要求其收入来源要合法、规范,制定系统严苛的支出审批程序,票据管理也要做到趋于完善。
3.采购控制
通过一定的合同管理来达到获取所需的目的,工程?目要严格规范有偿工作行为。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采购控制可以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不断顺应政府方面的采购政策或者标准,进而制订出更加科学完善的采购计划,不断优化采购方式,使采购控制更能满足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
(五)创建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目前,财务从事人才比较有限,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必须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对于已经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的人员来说,要具备较高的实践管理经验,并且善于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财务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必须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并且制定相关的考核试用期,不断提升其财务基础理论知识和财务管理技能。
此外,要注重吸纳会计队伍新人才,扩宽财务队伍建设渠道,为财务队伍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六)强化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事业单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国家在强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监管过程中,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拓展事业单位的业务经营途径,加大资金的使用数量,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财务法规来进行,以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目标。
(2)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专门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加以有效地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报告。明确责任人,深入了解对比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差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目的、范围以及实施效益。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结合自身结构特点、强化岗位职责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来监督财务工作,它对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洁度。因此,我们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力求找到能够完善财务内控的有效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控意识
内部控制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在资金使用方面没有详细规划,缺少节约意识,也不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一知半解,将其视作应付检查的需要,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杂乱无章。并且单位职工也没有内部控制意识,都是做表面文章,没有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难以落实。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基础薄弱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合理设置,也没有基于内部控制设立专门的机构,财务内部控制都是由财务职员监管,财务人员把它当作副业,没有专心做好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等工作也没有到位。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比较少,专业水平也不够高,难以胜任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工作,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虽然拥有资金保管权,却没有资金支配自,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经费拮据。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少监督
如果一项政策在实行时缺少有力的监督,是很难收到成效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也是如此。内部监督能够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但是我国并没有出台会计监督制度,也没有对各项内控事项进行财务监督,监督不力也是影响财务管理炔靠刂频囊淮笠蛩亍A硗猓我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外部监督,审计、纪检和财务部门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混乱。
二、从内部控制角度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对于保持财务管理健康、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行意义重大。首先,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内控的宣传,尤其是单位领导要大力支持并参与其中,在单位形成良好的财务内控气氛。其次,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对工作认真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工作懒散不力的予以惩罚,通过这种奖优惩劣的方法来激励财务人员重视内部控制工作。
(二)牢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基础
要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就必须先夯实基础。其一,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内控机构,让专设机构去监管内部控制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各项事务与内部控制分离开来,与其他部门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其二,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大力引进优秀的财务专业人员,让高素质人才参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要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内控知识,增强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其三,合理使用财务管理内控经费,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完善财务内控方法,引进信息化手段来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加强监督非常重要,首先是加强内部监督,设立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监督单位的财务活动,查找财务管理内控存在的缺陷。并督促其他部门反馈财务信息,对内部控制监督做到责任到人,一旦发现财务违法行为就要严惩不贷,在单位树立起威严和威信。其次是引进外部监督,审计、纪检和财政等部门要严密监督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严格审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预算和财务账簿,对资金流向需要详细调查,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合法化。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首先要健全财务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对领导的工作职责做出准确说明,合理划分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和环节,确保每个部门都能贯彻落实,每位领导都能恪尽职守,让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其次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预算、审批、执行和评价等环节加强内部管理,实行动态的财务预算机制。再次是健全财务收支制度,详细记录每项资金的流动情况,做好财务登记,账簿内容要全面而清晰。最后是健全会计核算制度。通过制定这一系列的制度可以加强对财务的内部控制,防止财产流失或被挪用和贪污,有利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
三、结语
基于内部控制进行财务管理,这是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实行透明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让财务管理内控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先成.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和与财务,2014,34(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