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性质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的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思维的性质

篇1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个体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应用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认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非常重视研究这一问题。从国外看,其主要观点有:一是心理学理论四阶段说,即通过格式塔转化说、双重联想说、艺术创造的心理体验说与弗洛伊德约性能量说等表述;二是方法研究上,通过头脑风暴法、KJ法与ZK法等加以讨论;三是以逻辑学观点予以阐述,认为演绎法和归纳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四是亚逻辑学观点,也就是不完整、不太规则的逻辑形式如科学发现的朔因法、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提出的“合情推理”等加以表达;五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所描述的直觉说与灵感说;以及还有以典型的哲学观点如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存在主义的“创造的灵感是人的存在的最适宜的形式”等加以论述。上述理论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但多少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脱离实践,以及只是单纯从创造性思维某一方面着手去分析,未能正确揭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产生机制。

从国内看,其主要观点则体现在:一是钱学森提出要建立思维科学,把创造性思维列为思维科学中的灵感思维;二是陈领健等提出了需要展开整合式思维,如需要扩展与综合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形式;三是还有学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辐射式思维,或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在于选择和建构。综观这些观点,积极意义比较明显,但仍然可以察觉其问题与不足,如灵感思维后的后续理论缺陷,展开整合式思维的更多内容,创造性思维的广泛形式,以及广义的选择和建构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体现了比较可喜的趋势:一是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创造性思维,即从世界的物质客观性和客观规律性阐述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性,强调世界的物质客观性和客观规律性以及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基础;二是从认识沦角度进行研究,把创造性思维看作人的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明显地将它纳入认识论的范围;三是从价值论角度探讨创造性思维,即从创造性思维能导致科学发现或发明,为人类带来利益或满足人类需要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不断扩大着创造性思维研究的范围。

创造性思维或称思维创新,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等品质为特征的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或说是人类具有开创意义的,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突破与创新、具有显著价值的高级思维活动。与此同时,创造性思维还是人们打破习惯解决问题的心理与程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努力探索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得出新思维成果的工作过程,也即表现为人们由心智到实践,最终演绎出创新思维直至有效作用于人类活动的创新过程。根本上说,创造性思维之本质,是对既有思想理论与思想方法的一种反驳,是对现存事实的异议和从另类角度上的探究,是从基本出发点上超越原有议题的思想和实践。

我们应以关于实践的理论为基础,以上述理论为参考,从认识的个体性理论入手,揭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建立个体认识论理沦,启发人们正确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丰富认识论理论。

二、关于个体认识

一方面人们一般承认,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不仅对思维者个人来说是新颖的,甚至对整个人类来说也是新颖,是以前单个个人和整个人类都没有出现过的新思维流程。从认识论角度看,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说明这是一种个体认识。需要说明,个体认识并不是说脱离了社会群体的单个人能认识什么事物,反之是说认识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社会群体认识,以及在社会群体认识中的个体往往有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认识即认识的个体性。个体认识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认识论特征。

另一方面个体认识具有明显的基础和客观性。即认为,任何认识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个体认识也是如此,它产生的基础是社会买践,以及作为社会实践的反映和产物,个体认识还具有客观性。必须解释,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个体认识往往产生于创造性实践中,不是存在于重复性实践之中,即在人们解决一个没有现存答案,以前人们也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创造性思维的个体认识就会出现。就是说,个人认识实际上相当于社会意识中的个人意识。

深入研究证明,个体认识还确实存在着差异性。本来个体认识就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由于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主体在实践中所处的时间空间不同,参与的主观目的和动机不同,在实践中的所处的地位不同,每个主体在实践中都会产生不同于别的主体的认识差异性。分析表明: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具有许多表现,如思维结构的差异性、思维内容信息的差异性,以及情感体验的差异性等。这些认识的前提性差异导致了每个主体的思维角度、取向和流程的不同,以及思维结果的认识的不同,这里就会产生创造性思维。

有关个体认识,还应该强调它的两种性质。一是个体认识的转化性。即说创造性思维是个体认识,个体认识还必须被社会所承认,被社会群体所接纳,如此,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学知识。推而论之,个体认识因此必须转化为群体认识。罗素即曾说过:“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去掉一切个人的因素,说出人类集体智慧的发现。”从个体认识转化为群体认识,也正是创造性思维发生的机制。二是个体认识的能动性。即说,认识的个体性越强,则认识的能动性越强,认识的能动性越强,往往认识的个体性越强,二者是一致。综上所述,认识的个体性,即认识的差异性,也就是对同一客体,同一对象和问题,不同的主题导出的认识结论不一样。创造性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认识过程,它的认识结果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与此同时,主体都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尽管这些认识的内容是不同,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这也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和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应用

1.应该将创造性思维与个体认识之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创新。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战略具有宏观意义、愿景内涵,不过依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将宏伟战略进一步诠释为阶段性目标,这不仅是必要,有益,是现实的、可操作性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而言,可以进一步开拓其发展视野,认知其深刻内涵,把握其运动过程的主要特点及规律性,使之更符合组织及其人的存在价值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适宜于个体发展。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即在于遵循战略目标创新而创造性、有效性、人性地教育人、引导人、发展人,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政治信念,端正政治态度,良化精神风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2.应该将创造性思维与个体认识之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创新。以提醒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活动多种多样,内涵及其核心是人而不是活动,工作不仅表现为对被教育者的管理,还绝对表现为对他们的服务、培养、关心、关怀和关爱。创新的理念坚决强调以人为中心,其含义是坚信“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等一系列科学理念;创新的理念强调,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要在实际工作中以创造性思维导引如下新行为――以满足人民群众个人生存、相互关心、成长方面的需求为出发点,调适其心理,蕴慰其情感,助其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设计其成长阶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在组织发展中兼顾、甚至首先是思考人的发展,培养人的素质,关爱人的身心,促成人的进步,实现组织发展与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双赢”格局。

3.应该将创造性思维与个体认识之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机制”一词被广泛使用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处应用,是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相应的动作原理及其特有的本质功能。创新该机制,从组成角度考察,需要创新投入因素、转换内涵、产出标准和反馈要求。从功能角度出发,则需要创新动力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约束机制和应变机制。

4.应该将创造性思维与个体认识之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创新。实际上,借助于上述理论而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包括方式、办法、措施与手段),拓展、突破之思路及其应用十分广泛。仅就思想政治教育鼓舞、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引进一般管理之激励方式而言,除去通常所提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和培训教育激励以外,创新还应该在其他一些管理职能及其技术如沟通技巧等方面加以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种沟通活动,则如何教育人、引导人和说服人,以及怎样才能真正影响人和感动人,使之心悦诚服,是有效沟通的结果。研究表明: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苦口婆心而实效不大,其原因之一即在于方法创新不够,沟通不得要领。真实的有效沟通不是一般的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反之是需要把握和运用科学的沟通方式及其技巧,以争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形成共识。

5.应该将创造性思维与个体认识之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创新。这也是最必须、必要的,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创造性思维与个体认识变革而引发的自我发展创新。特别指出,这不是泛泛要求他们提升素质,而是强调要求他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发展:

一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即要求他们以自身发展为核心而全面推进素质进步,真学、真懂、真信、真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群体获得显著发展且使之产生更大作用。

二是实现协调发展。即要求他们化观为思、化思为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领域、管理范畴和领导模式并实现其创新,以及整合内外资源,提高人、财、物、知识和信息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整合、聚集效果。

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即要求他们深入思考其自身创新、变革、进步与发展的特殊功能和全部工作,以有效地促进各自组织及其员工实现可持续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直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琴,赵国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09(3)

[2]赵,赵国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对创造性思维的借鉴[J].管理观察.2009(11)

[3]赵国庆,陶恒.创新中小企业发展观――基于创造性思维应用[J].企业导报.2009(11)

[4]赵国庆.创造性思维与设计管理创新[J].中国装饰.2005(7)

[5]赵国庆著.管理创新[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6]赵国庆.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实体工程[J].经济管理.1995(7)

篇2

一、目前高校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分析

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在高校教育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关于高校激励制度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大学教育工作的左右。处理好大学生的激励机制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建高校合理、完善的激励制度,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大学激励机制设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肯定与鼓舞,让这部分学生继续努力以更高的标准对待自己的学习和自己的行为,让这部分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保持住这种优异。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给其余那部分目前还不够优秀的学生一个前进的目标,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从而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然而通过对目前若干所高校激励机制的研究,我们发现绝大部分高校的激励机制主要针对的是奖励优秀,针对鼓励进步的奖项还少之又少。从而使第一条目的有余而第二条目的又不足。这就使目前的激励机制不能完全达成学校设定这些机制的目的。所以当前的激励机制急需创新和改革。

为了了解在学生心目中现在的激励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我们走访和调查了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的300余名学生,我们发现高校激励机制仍然存在以下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于第一类处于金字塔尖上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因为他们有“学习好”这个光环照耀着,因此他们的各项荣誉和奖励也随之而到。可能由于成绩带来了太多的肯定和荣耀,使一部分同学潜意识里认为“在大学,成绩好是一切的前提”。从而演变到“只要能保住好成绩,所有奖励和认可我都能得到”这一错误认识。从而使得这部分人疏于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也一定会对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轻易”获得过太多的奖励和荣誉,部分同学对这些奖励和荣誉产生了一种不重视。这样也使激励机制的鼓励优秀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从调查中反映出的情况来看,关于成绩非常好的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绝大部分是认为当前的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但他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和如何改善现阶段的激励机制。

第二,对于第二类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不能否认他们努力学习或者他们努力学习过,但因为学习不得要领,成绩一直比第一类学生稍差,一直与各种奖项擦肩而过。有一些学生因为他们的努力长久在学校和老师那里得不到必要肯定,对目前的激励机制有很大意见,甚至有些人感觉学校“偏心”,这就使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消极对抗的心理。

在心理学有一个实验叫做习得性无助实验,简单地说就是,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卧倒在地开始和颤抖。而这部分学生当中就存在着这类问题。由于激励机制的问题,使这些同学有时候对进步和获得奖励认可产生了一种无力感。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学校标准规定的“优秀”,所以有时即使是努力一下就能够达到的成绩,也因为这种心态没有去努力争取。从而产生了一些大学校园里常见的堕落的行为。例如沉迷网络,现实世界得不到的认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等问题。

成绩处于班级中游的学生在学生总数中是占大多数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这部分学生现在的成绩如何,他们都曾经向往过得到一些鼓励和肯定。并且他们也都为之奋斗过。在此次调查中,这部分同学是最关键的参与者,他们全部认为目前的奖励机制存在问题。并随我们一起讨论研究,下文提到的一些改革激励机制的建议就是我们和这一部分同学一起讨论的结果。

第三,对于第三类成绩处于底层的学生,也许因为刚开始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中学时期对大学生活的错误理解,导致一入学便遗失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从而产生挂科等一系列连锁的恶性循环。也许有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想着手改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能也有了部分进步,但因为大家的目光焦点全部聚集到第一类学生的身上,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同和肯定。因此,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再一次回到那些“堕落”的时代。

不管这部分学生以前的想法是怎样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部分“差生”对激励机制这一问题是“麻木”的。他们也许已经习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这些问题,这几年的经历已经使他们忘了其实自己就是主人翁。笔者不禁要想,这是不是也反映了目前激励机制确实存在了一些问题呢?

二、新形势下高校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多维思考

没有一种制度是适应所有人的,我们只能努力使制度不断完善,使制度服务于绝大多数人。因此,针对以上高校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经过调研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改进和完善目前的激励机制。

(一)在评优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进退步具体情况,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关注结果

假设,一个班集体有30人,一名同学从第一名退步到第10名,另一名同学从第25名进步到第11名,那么,他们两个谁更有资格获得各种荣誉和奖励呢?按照目前的机制,肯定是第十名比第十一名更有资格获得各种奖励。但是如果按照鼓励学生进步的目的看待这一问题的话,我们认为第十一名比之第十名的同学更应该获得奖励。所以我们提出了这一改善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因此,我们认为在具体实施办法过程中,可以设定进步奖,将三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等名额分配给部分表现突出,进步较快的学生。这样能更好激励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向上,也能更好地体现出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积极进取的目的。

例如,里仁学院建环系自2010年初设立的“学习进步奖”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和尝试。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奖项激励学习进步名次较大的同学。而且这种创新尝试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从起初的只奖励学习进步名次较大的同学到现在逐渐完善到奖励挂科越来越少,所欠学分不断减少的学生。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步获得肯定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和动力,效果十分显著。

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大学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现代社会需要的更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在评优的时候不再让学习成绩成为评优必过的“高门槛”呢。评优时我们能否也像招聘会那样,让每个同学们都有机会去推荐自己。让同学将自己最优秀一面展现给大家。这样也许能更加完善激励机制中的不足和缺陷。

(二)奖励机制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

高校中激励机制的设定是为了服务于广大学生的,所以高校激励机制的设定和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和倾听学生们的意见,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制定合理的制度,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盲目地依据自身的猜测和想象,来推断现实的可能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例如,部分学校学生奖学金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变化。而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是否也应该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进行机制的修改和完善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否则,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对于奖学金的兴趣和刺激点不足,这种形同虚设的激励机制的功能也逐渐在弱化。就像本次调研,笔者走访和了解了学校中学习成绩处于各个阶段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挖掘到了最有用的资料和信息。笔者认为只有是学生们参与制定的激励机制才是真正适合他们的激励机制。

(三)设置特色激励项目,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们的闪光点

目前,各高校在激励项目设置中,遵循了传统的机制。一直遵循以学习为主要参考要素来设置。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形势的要求,需要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激励项目的缺乏和设置不合理。为了更好地激励学习和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特色激励项目,如里仁学院设置的学习进步奖、里仁风采之星等。利用特色激励项目来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得到认可和肯定,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四)激励机制应紧跟时展而不断更新变化

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革,高校激励机制也应该不断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以适应当前的需要。否则就会脱离现实,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高校激励机制部分陈旧,脱节,作为管理者未能很好地去调整和完善,以至于激励项目形同虚设。例如部分学校的奖学金数额十几年来一直未变,而如今物件飞涨、消费增高,使得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荣获的奖学金只有区区百元,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另外在评定标准、评定程序上,激励机制也应该及时变革和调整,紧跟当前形势的需要。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创新性思维;探究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步为人们和社会所认同、接受。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院校要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必须重视创新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改变过去过度强调共性教育而忽视学生个性及创造性教育的状况。

中职院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中职语文教育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必修课与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从整体的教学现状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与时俱进。

一、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知识的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当前的中职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语文教师有义务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而没有权利对他们的自我分析能力和想象力进行抹杀。

我在与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将班级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课前先让学生预习,由组内解决好作者、读音、节奏等相关问题,并且找出学习的重点,互相帮助学习;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预留一段时间,让他们将集体加工整理后的知识点展示,一个小组准备一道问题,这样营造了课前学习气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与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围绕教学重难点,通过提问题,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吩咐每个小组内将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予以归纳解决,要求人人动手、互相合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浓厚,我则在一旁适当地予以引导。当学生交流后,让每一个小组提出疑难问题,指定另外两个小组的一个组解决,并且鼓励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表演父亲与我的动作、表情、心理等,学生这样会对父亲和我的心理变化有了深入的理解,我在此时给予点拨。让学生放开讨论,他们很快谈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并不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课堂上虽然不如传统课堂那样安静,但学生在合作中学到了知识,有了体验,有了感悟,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二、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感染学生,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会被激发,迸发出想象的花朵。在课堂教学上,根据语文的学科特征,我用自己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段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述关于李白的诗词中,开课导语首先要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酒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既言简意赅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很少,文章中很多故事是他们所难以理解和体悟的,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在讲到《秋声赋》的时候,学生体验不到这种悲秋的思绪,搞不清楚古人为何悲秋?于是我便借助多媒体,找一些表现秋天萧瑟的图片和作者的经历,以及一首古筝曲《细雨微风》作以背景音乐,边让学生欣赏,边娓娓动听的讲述,这样学生便会真切地体会得到作品中的悲情,会让他们联想翩翩,有利于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三、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并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所以我认为语文阅读应该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它与思维辨析能力又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双向过程。我一向认为,学习语文,没有阅读是不可以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空前的活跃,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必然会对课内阅读起到促进作用。我在教学的时候很注重向学生推介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看的书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开阔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大有帮助。每周都会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集中阅读,并且要求学生如果对他们所看的作品中一些优美的文字摘抄下来,记在心里,这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很有帮助的。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课内与课外阅读二者结合,纳入教学计划,既可以防止学生盲目阅读,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留出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普适性;独特性;多元化;创新思维;设计思维;艺术思维

一、定位与创新

长期以来,中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对学生审美趣味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缺失的,这种情况在基础课层面尤为严重。大部分专业仅仅开设了素描、色彩、构成、图形、图案等训练绘画能力与教授设计基本语言的课程,尽管有一些专业还开设了艺术赏析与设计概论,但仅仅是对项目导向实训课的理论补充,唯独没有一门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对世界兴趣的思维课程,使得学生如流水线上的产品,缺乏独立思考的支撑、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勇气。艺术设计学科的目与本质就在于通过艺术手段、设计手段、创新思维去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是人类对自身潜能的挖掘与完善,绝不应该千人一面,更要杜绝模仿与山寨,不能丧失个性与激情,而是要有态度、有创意的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当下中国已有的设计基础教育中,和思维拓展相关联的课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教授一般思维法则,这类课程多从哲学角度与逻辑角度切入,理论性较强,并不针对于某一特定专业,优点是灵活跳跃,能够打开学生一定思路,缺点是忽视了具体的专业方向,开阔性是有了,却没能和专业的实际情况与区域优势经济体相融合;另一种课程恰恰相反,受到专业方向的限制与约束,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思考方向、方式,比如平面视觉传达专业的思维模式总是跳不出图形创意的圈圈,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又极大的依赖于空间想象与造型等,思维的惰性大。

其实,作为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唯一一个改造学生思维的课程,思维拓展表现应该既具有普适性,又突出独特性。一方面,要“广”,首先要超越专业方向的限制,其次还要跨越领域的局限,最后能够融入生活,使课程具有最为宽广的思维性,充满开阔与交叉的乐趣,将技术训练转变为对创新意识、设计意识、艺术意识的培养上;另一方面,要“深”,在人才培养方案大的统领下,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本区域的经济体,知识结构也向跨学科的综合实践领域发展。

二、课程特点与教学安排

创新型的思维拓展课程是变化的、流动融合的、多元化的,反对呆板、孤立与一成不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触手伸向不同的领域――哲学、逻辑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设计史、美术史、材料学等,从各种不同角度对思维进行拓展与融合,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物质实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开发精神价值与审美价值,在传统绘画造型基础上,摆脱习惯性思维方式,从新角度观察、认识、理解事物,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方式,不同手段表达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客观存在。

多元化的课程特点也使得思维拓展的学习特点非常鲜明,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动”字,即“互动”与“主动”。

知识的机械传授与积累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显得非常苍白无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把握中应该更多的强调与学生互动,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指向更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创造力,加深学生理解力,启动学生想象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能够在思索中成长并影响到实际的设计中去。

讨论法应该是思维拓展教师最应该使用的教学手段。对某一具体问题的集中讨论,使单向题目呈现出多维的思考与认知角度,知觉、认知、思维、理解、创新、直觉轮番上场,激烈头脑交锋的结果是思维在始终保持高度兴奋的同时,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给予相当的尊重,并做好课堂讨论过程的记录工作,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点评,但并不做出一个定论,这样能够引发第二轮讨论。思维的火花就在学生疑惑、坚守、发展、辩论、矛盾、冲突与调和中迸发出来。

思维拓展还应该在课堂讨论之外,配合大量的书籍阅读与优秀设计案例、美术作品的学习。这也是思维拓展课程独特性的表现――思维毕竟还是要回归于个人的表达或解决社会问题,而不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思维拓展与艺术赏析、设计概论等课程不同,虽然都强调阅读与讨论,但后者是为了掌握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与设计认知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为培养目标的,而前者的矛头直指向人本身与所处的社会,反对将学生关在教室、图书馆的做法,读书与赏析的目的是以杰出的思想与作品激发兴趣,树立榜样,启发思维,拓展视野,关心外部世界,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还必须扮演好作为课堂管理者与引导者的角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的安排要兼顾多个因素――思维的普适性与区域经济体的独特性,知识领域的多元化与个人兴趣的偏爱,创新思维的应用性与不稳定性,艺术的独立性与设计的社会性等。所以课程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普遍的思维分析,如思维模式的探讨等,第二部分将专业方向与区域优势经济元素引入课题设计,侧重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训练。

篇5

关键词:利导性思维;中职教育;创新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规模提倡和普及,现在国内的中职教育可谓是遍地开花。从传统的中职教育到新时代的中职教育,教育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中职教育的技术教育现在已经退居二线,现在在中职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对思维的依赖性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这种思维的培养,使得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美术认知和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利导性思维的含义

现在的学习,思维是很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一种思维不是简单的事情,而利导性思维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什么是利导性思维,利导性思维是指思维指向成功的积极地令人兴奋的信息。由于现在社会的复杂,导致人的思维观念混乱,对于同一件事情,站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其思考结果就大相径庭。利导性思维就是要求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站在积极的角度,用成功的眼光去分析,最终获得可以给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信息,从而扫除人类大脑内部阴暗的消极负面的想法。

二、培养利导性思维的意义

利导性思维有两个特别明显的特点,一个是积极、一个是成功,这对于教学是有非常积极地意义的。首先,现在的社会发展比较快,思维观念更新的也快,加之外国思想文化的传播,使得国内孩子的思维模式越来越复杂,在这样复杂的思维模式中,不乏消极负面的,而利导性思维所倡导的积极性、成功性,可以很好地避开消极负面思想对孩子的影响;其次,利导性思维是以成功为导向的,这就给学生们传递一个成功的信念,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思维惯式,当这种成功的信念对孩子形成心理暗示的时候,所爆发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所以说,利导性思维,无论是对于思维观念还是成功指向,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中职美术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中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技工教育、职业中学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类教育等几大块,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相比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投入资金少而且教育时间短。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在短期内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在社会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完成就业。这相比于本科教育的高投入和长期培养,更有现实意义。中职美术教育,指的就是通过短期内的美术培养,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可以独自运用美术的原理来完成艺术创作或者美术教学,这对于培养中小学阶段的美术老师和为社会输送初级阶段的美术类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魂,失去了创新能力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成为一个过去、空留叹息。当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没有创新能力,到哪都是碌碌无为。所以说创新能力是重要的,为什么重要,原因有三。其一,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当今世界的发展所到底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没有创新思维,怎么会有科技创新能力。其二,国家发展需要创新。中国从远古走到今天,一步步地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无论是制度、文学、还是科技,随处可见创新的影子。其三,民族立足需要创新。世界上的民族林立,但是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定无法立足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少了创新,也就缺少了内在的发展动力,连动力都没有的民族,何谈发展呢。

五、利导性思维在培养中职美术生创新能力中的运用

(一)思维创新

现在的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社会第一竞争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会遭到社会的淘汰。在中职美术教育中,利导性思维的培养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增加。究其原因,是因为利导性思维所倡导的积极地、成功的想法使得学生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再此心态的影响下,他们遇到问题首先考虑的是怎么成功,进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观的心态加上积极地想法,往往会使得他们越挫越勇,会使得他们尝试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新的想法、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被一点点的激发,长此以往的激发,造就了学生们非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无论是意识还是能力,都来源于穿新思维的开发。

(二)技法创新

技法创新主要是对艺术创作者来讲的。在中职美术教育中,利导性思维的灌输使得参加学习过程的学生有了积极开朗的心态与意识,在这样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有着更加灵动和活跃的思想,不会被传统的模式和教条式思维给局限住,所以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去行动,这样的行动往往会开疆拓土,产生不同于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生。传统的美术教育使得学生思想固化,技法单一,找不到突破口,但是中职美术教育恰恰避开了教条式教学,用利导性思维去引导学生创新,突破,在一步步地尝试与总结中,找出新的美术教育理念,美术创作技巧,这都是利导性思维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结论:利导性思维作为指向积极成功的信息,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还是老师教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中,去倡导和利用利导性思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传统教育教会了学生知识、技能,但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现代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授技法,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思维能力,一旦思维模式打开了,境界开阔了,无论是知识还是技法,都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参考文献:

[1]纪晓娜.让图形悦动起来―中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滋肾养心疏肝法;腹四穴埋线;临床疗效;性激素

[中图分类号] R27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a)-0100-05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nourishing kidney and heart, dispersing stagnated liver qi method cooperated with abdominal four points embedd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levels of sex hormone

LIU Jimei1 WU Yanshu2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Yulin Second Hospital, Shaanxi Province, Yulin 719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Yulin Second Hospital, Shaanxi Province, Yulin 71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urishing kidney and heart, dispersing stagnated liver qi method cooperated with abdominal four points embedd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levels of sex hormon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treated in Yulin Second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nourishing kidney and heart, dispersing stagnated liver qi method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four points embedding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Kuntai Capsules + Xiaoyao Pills, 4 weeks was as a course,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one course. The modified Kupperman scores (KI)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estradiol (E2), lutropin (LH)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for 1, 2, 3 cours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K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levels of FSH, LH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E2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for 1, 2, 3 course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ourishing kidney and heart, dispersing stagnated liver qi method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four points embedd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has satisfie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the security is high, the side effects are les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decreasing the levels of serum FSH, LH and increasing the levels of E2.

[Key words]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Nourishing kidney and heart, dispersing stagnated liver qi method; Abdominal four points embedding therap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ex hormone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发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潮热、汗出、情绪激动、月经紊乱、心慌、胸闷、气短、失眠等[1-2]。本病的发病率占绝经期妇女的50%~80%,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病程持续时间较长[3]。如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后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4-5],PMS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活性和含量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西药治疗虽在短暂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从长远来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副作用少的中医和埋线治疗。本研究根据腹部经络学原理穴位埋线并配合经方辨证滋肾养心疏肝法,观察PMS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探讨雌激素水平变化在PMS中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PMS就诊的患者150例,年龄40~58岁,平均(48.67±8.29)岁;病程0.8~2年,平均(1.23±0.87)年;绝经前83例,绝经后67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6]中关于PMS的诊断标准:①年龄40~60岁;②出现月经紊乱≥3个月或停经;③临床表现为潮热、烦躁、盗汗、失眠、关节疼痛等症状;④激素检查血清雌二醇(E2)降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升高。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的证候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0~58岁;③改良的Kupperman评分(KI)≥10分者[8];④近1个月内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⑤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系统疾病;②原因不明的阴道不规则出血,且未治愈者;③原有精神、神经类疾病无法配合者;④因各种原因无法判断或临床资料不全者。遵循随机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滋肾养心疏肝法配合腹四穴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坤泰胶囊+逍遥丸,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2.1 治疗组 ①滋肾养心疏肝法处方:柴胡20 g、黄芩15 g、半夏15 g、龙骨30 g(先煎)、牡蛎30 g(先煎)、板15 g、女贞子15 g、五味子15 g、远志15 g、白蒺藜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甘草6 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服3次,4周为1个疗程。②腹四穴埋线治疗,主穴:中脘、天枢、气海、中极;配穴:汗多加大椎、三阴交;失眠加内关;疲乏腰困加足三里;关节酸痛加筋缩。选用器具:穴位埋线针是由扬州市华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产品标准为ZX09;蛋白线选用扬州市智象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7号无菌医用蛋白线;埋线包选用由广东宏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换药包,产品标准为A59422010734。具体操作:穴位埋线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嘱患者先仰卧,暴露腹部,术者用押手揣摩埋线穴位,然后标记并定位,戴无菌手套及口罩,打开备用埋线包,将已准备好的蛋白线(各穴位埋线的长度取决于肌肉的厚薄)用生理盐水浸泡约1 min后用无菌镊装入一次性9号无菌埋线针,透皮进针速度要快,待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针感时,轻而缓慢地推针芯,将蛋白线埋入穴位内,然后快速退针,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数秒,每10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后前2 d嘱患者禁洗澡,忌食辛辣刺激之品,避风寒,畅情志。

1.2.2 对照组 ①坤泰胶囊(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 g/粒,产品批号:140408),每次4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②逍遥丸[百善唐威(沧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 g/粒,产品批号:327622],每次3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采用KI评分法[8]判定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包括潮热汗出、烦躁、失眠、耳鸣、感觉异常、骨关节痛、头晕、抑郁、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给予系数1~4不等;每种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其程度因子也以数字表示,即无症状为0分;症状很轻,偶尔出现为1分;症状中等程度,时轻时重为2分;症状持续出现,主观感受较重为3分。每项症状的系数与程度因子乘积之和即为KI值[8],并用KI值判定疗效,KI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总分最高可达51分。KI比=治疗后KI/治疗前KI×100%。显效:KI比5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2、3个疗程的疗效。②空腹取前臂静脉血,分离血清,4 h内送检。外周血中E2、FSH、LH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46301)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K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K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K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E2、LH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SH、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后1、2、3个疗程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1、2、3个疗程,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PMS发生的机制主要有激素说、免疫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说、自由基说等[9-10]。实验研究发现[11-12],雌激素τ谥心曷殉睬谐大鼠具有抗抑郁的作用,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孕酮调节功能丧失及雌激素受体数量减少很容易造成PMS妇女中枢和周围的单胺类、鸦片类神经递质浓度发生改变,最终导致植物性自主神经系统和精神症状发生紊乱引发各种临床症状。相关病理研究显示[13-16],卵泡对垂体分泌的LH、FSH敏感性下降,引发E2分泌减少,从而使雌激素对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进而引发机体内微环境改变,产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症候群,血清检查以FSH、LH水平增高和E2水平下降为主,这同时也是卵巢功能减退的一项重要标志。

PMS归属于祖国医学“绝经前后诸证”“百合病”“脏躁”等范畴,绝经属于女子正常的生理功能现象,《黄帝内经》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与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日渐衰老密切相关。从病因病机特点来说,主要以肾虚为本,而“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历经孕胎产等累及伤及肝血;田珍等[15]认为冲任二脉失调是PMS各种症候出现的重要原因,冲任二脉是渗灌气血、濡养胞宫的重要经脉,任脉为“阴脉之海”,有“主胞胎”的作用;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有溢蓄全身气血的作用,由此可说冲任是妇人的“生养之本”,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17-20],中医理论中肾-天癸-胞宫与现代医学中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任脉的上级是丘脑下部-脑下垂体系统,丘脑下部-脑下垂体系是五脏六腑的中枢,也是经络系统的中心。

滋肾养心疏肝法是笔者基于祖国医学对PMS病因病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的重要理论,该方中柴胡、黄芩、半夏、龙骨、牡蛎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具有调达少阳枢机、潜镇安神的功用;龟板为血肉有形之品,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之功;女贞子补益肝肾;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白蒺藜平肝解郁,养心安神;当归养血补血;白芍柔肝止痛。全方共奏滋肾养心疏肝安神之功。药理学研究发现[21-23],滋肾养心疏药物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紊乱、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及交感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失调、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作用。

穴位埋线集针刺效应、放血效应、埋针效应等于一体,具有针和刀的双重作用,是目前临床中一种较为成熟的外治方法,其疗效确切,治疗间隔长,患者依从性高,能顺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发展[24-26]。腹四穴是基于腹部经络学理论所选的中脘、天枢、气海、中极四穴,中脘为胃之募穴,是任脉、小肠经、三焦经及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是六腑元气汇聚所在,具有补气化血、疏肝理气之功效;天枢为大肠经募穴,理气通瘀作用较强;气海为任脉之穴,刺激气海穴具有消炎镇痛、提高免疫力之功效;中极为膀胱募穴,任脉与三阴经交会穴,调节肾与膀胱的脏腑功能;四穴共奏疏肝、理气、培补元神之功。笔者认为埋线治疗PMS的主要机制在于:①调节女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皮质两大系统,调节内分泌的紊乱;②蛋白线在穴位的吸收过程能够产生持续、柔和的刺激,调节神经体液,对PMS卵巢功能的衰退起到调节,这主要与机体“肾藏精,主生殖”相关。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KI评分均降低,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治疗组更低;围绝经期最大的变化是内源性雌激素功能减退,导致FSH、LH敏感性下降,引发E2分泌减少,减弱或解除了雌激素对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引发机体内微环境改变,在治疗中通过滋肾养心疏肝法配合穴位埋线,调节机体阴阳失衡,降低FSH、LH水平,提高E2水平,同时也说明FSH、LH水平变化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E2水平变化与临床症状呈负相关;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腹四穴埋线治疗能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刺激相应经络,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从而从根本上防治PMS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配合中医药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和多环节的治疗特点,符合针药结合治疗理念,起到较好的靶向治疗作用,且该结合治疗方案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健康需要,患者依从性高,疗效满意,同时也为本治疗方案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春英,刘炼,葛红霞,等.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10):961-964.

[2] Li Y,Xia Y,Liu S,et al. Clinical study on electroacupuncture for perimenopause syndrome [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1,9(5):278-282.

[3] Liu DH. Combined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psychotherapy for perimenopause syndrome [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1,9(5):283-286.

[4] 曹琛,刘巧莲,陈惠林,等.滋肾平肝结合情志疗法治疗失眠为主症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 43(3):85-87.

[5] 陈淑娇,李灿东,廖凌虹,等.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海马雌激素受体和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232-1236.

[6]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 .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8] Pirimoglu ZM,Ozyapi AG,Kars B,et al.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intrauterine progestin system and oral progestin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Kupperman index in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J]. J Obstet Gynaecol Res,2011,37(10):1376-1381.

[9] Seow KM,Lin YH,Hsieh BC,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gesterone Changes in Women with Subtle Progesterone Rise in Recombinant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and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 Cycle [J]. Gynecol Obstet Invest,2010,70(1):64-68.

[10] 鸿宇,罗晓.左归丸合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2):295-297.

[11] Woods NF,Smith-DiJulio K,Percival DB,et al. Depressed mood during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and early postmenopause:observations from the Seattle Midlife Women's Health Study [J]. Menopause,2008,15(2):223-232.

[12] 沈建英,李生强,杨小婷,等.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大鼠卵巢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7(7):929-933.

[13] 梁文娜,李灿东,甘慧娟,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病理与雌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26(9):1961-1963.

[14] 唐芯,吴昆仑,都乐亦,等.滋阴补肾方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0(2):27-30.

[15] 田珍,秦尔奇,鲁凌云,等.冲任二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0):1890-1892.

[16] 魏瑞仙,巴艳东,吕虎军,等.艾灸背俞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7):45-48.

[17] 张琴,庄宗恒,陈藤,等.莉芙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2):229-232.

[18] 陈青微,陈慧.逍遥散联合黛力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41-143.

[19] 李艳,赵进东,张莉,等.名老中医徐经世从肝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2):258-260.

[20] 马遥陈燕霞.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策略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3899-3906.

[21] 柳威,樊官伟.围绝经期女性内分泌变化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2):4390-4392.

[22] 覃炜,潘秀婷,李杰兰,等.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血E2、FSH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59-62.

[23] 宁鑫鑫.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5):74-76.

[24] 赵慧明.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44-46.

[25] 布的尔坡,张兴明.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09,21(5):852-854.

篇7

高中化学教师就面临着一个不得不接受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该文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问题上加以分析与探索并给出一些建议,以期与各位同行交流。

1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一词如今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无论在什么方面,对人似乎都要求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可其意义究竟何在?举个简单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这两家快餐店,彼此经过多年的竞争,结果不是将对方打倒,而是两家公司的共同进步与壮大,原因归根究底在于它们各自在广告、经营及产品上的不断创新与尝试。创新的意义在于能让个人、团队、公司及至国家不断进步和提高。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对创新当然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没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就没有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就没有在化学方面有更大进步与提高的可能。那么化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呢?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涉及内容广泛的科目,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科目,而不是教师给学生讲解过知识之后,学生就能解决相关的问题了,这也正是理论和实践区别的体现。而创新思维正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能够在新的知识点上联系到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能够在一个问题中挖掘出更多的问题与知识点,能够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并用问题来巩固知识。这样下来,教师讲解的知识才会真正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好比教师只是给了学生盖成房子所需要的原料与方法,具体堆出什么样的房子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

2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2.1 对学生信心与兴趣的培养

信心好比泥沙,没有泥沙,就不能建成雄伟的高楼大厦。无论是哪一科目,学生没有学好的信心是无法将这门科目学得很好的。化学也是如此。最基础的学习信心都缺少,又如何去培养创新思维呢?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先培养学生对化学的信心,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而不是一提及到化学,学生就生畏惧之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科目的信心呢?教师培养学生对化学科目的信心需要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学会用诙谐的语言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毕竟化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再用枯燥的语言讲解给学生,那么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在良好的教学氛围里,教师还要具有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的能力,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如果有些知识难以简单化,那么教师讲解的时候就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要用更多的时间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让学生们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会觉得化学很难学习和掌握,对化学的学习信心就能自然而然建立起来。兴趣的培养则是建立在具有信心的基础上的。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对化学没有自信的学生会对化学有兴趣,毕竟信心和兴趣是绑定的。有了信心,再培养兴趣就不是难事了。

2.2 合适的授课方式

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思考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提高了自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能够将其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在引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应注重让同学们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相交融。不是独立地接受新的知识。高中化学内容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前后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新的知识也是在所学的知识上发展或引申的,通过前后联系,对知识的加深就显得比较简单了。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有能力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这种结果对学习化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比如老师讲到非金属性质知识点的时候,那么教师在引入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们思考几个问题。“非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异同点”、“非金属与金属能够进行哪些反应”“非金属是否具有金属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等多种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前后独立没有任何相关的。将新知识与所学知识相联系不仅仅是对新知识的了解,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顿悟。例如Fe能够将盐酸中的氢元素置换为氢气,那么教师在讲解这一性质的时候就要让学生们通过与金属、酸相关知识的联系而想到其他能够将盐酸中氢元素置换为氢气的物质及Fe还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Fe与Zn、Cu之类的元素作对比,了解、学习不同金属元素间的异同。通过这种知识的相互联系,学生能够明白Fe作为一种金属,其具有的金属的一般性质及其具有的特殊性质。通过更多的联系,学生对知识巩固和掌握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2.3 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如今,现代人已经越来越注重反馈的重要作用了。例如美国、韩国的一些电视剧,它们一边播出一边收集观众的意见及评价。这样制作者就可以让电视剧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愿发展下去,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观看。这样的电视剧怎能会得不到观众的喜爱与追捧呢?化学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进度授课,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很难会有好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交流。聆听学生的意见,做一位学生愿意看到的教师,按照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授课。教师能够影响学生对所授科目的看法,只有得到同学们的喜爱与欢迎,才能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有较大的缩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得也就越快。

篇8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为创新而教”,“教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社会创新人才”,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根据时代的需要,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开展全面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本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断改革、试验、思索、归纳,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作了如下一些探讨.

一、完善教育教学目标,强化创新思维发展的动机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重视学生获得知识而忽视发展思维能力,过分重视知识的“对号入座”和模仿的机械性学习活动,而忽视知识的迁移和变通应用. 例如,教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不少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以下两个:(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证明方法. (2)记住定理内容并利用此定理证明简单习题. 这些教师错误地单单要求学生记住并利用判定定理内容和应用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把通过“判定定理”探究学习过程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忘记了,这样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呆板、僵化,当然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于是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以下五个:(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2)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归纳、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4)在动手画图与小组协作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探索、创新的精神. (5)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猜想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活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活创新思维有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如:(1)目标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具体而恰当的教学目标,可增强学生努力的热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到“数学实验室”里“做”数学,在实验中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比如我在讲授七年级数学“从三个方向看”一节时设计这样的教学环境,先让学生体会苏轼《题西林壁》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引入课题,提炼诗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体会数学中的“美”,感受本节内容的主要性. (3)让学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做到“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教师常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适时地去怀疑、去思疑、去质疑. 例如. 我在教学“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因为题目太简单,学生都笑着说:“圆形”,我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呢?”同学们纷纷回答:“不能!”“他们无法滚动!”我又说:“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形),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这样一来,车子前进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我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最终共同找到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至此,教师就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三、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技能

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发散性是指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有的传统教学法之所以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就是过分强调思维的求同性,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三维度”(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尤其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因此,我十分重视逆向思维培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例如,求(-2)2007 × (-0.5)2008等于多少?

不少学生对本题表现出较大困难,究其原因,本题首先需将(-0.5)2008化为(-0.5)2007 × (-0.5),这里需要逆用法则am·an = am+n,其次要将(-2)2007 × (-0.5)2007化为[(-2) × (-0.5)]2007这又是法则(ab)n·anbn的逆向应用,这就需要教者耐心教导,因此适当地加强这方面训练还是必要的.

四、注意直觉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性的一种表现,教学中多让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去进行推测和猜想,比如教授不等式性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类比方程中的等式性质,去进行推测和猜想;由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中有“边边边”,在三角形相似判定时可类比猜想有“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

另外,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的直观习惯的养成,比如教勾股定理时,让学生注意勾股数“3,4,5”,“5,12,13”等;教授应用题时,让学生体会如何发现数量关系,并运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教授图形对称时,可以提出“某汽车的车牌倒映在水中,你能根据水中影子确定车的牌号吗?” 总之,要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大胆去实践.

五、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个性

在研究创造性时,学者们普遍发现,创造性思维不仅受到认识因素影响,而且受到个性的巨大影响.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教师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要重视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双向性”备课法,提出教师“权威性”备课权应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去预习,去阅读,去体会,去思索,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融于教学中.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教师在进行思维训练设计时,还要注重逻辑思维的启迪,两者都不能偏废,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特点,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启迪和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9

【关键词】数学解题过程 激发 创新思维

敏捷性、灵动性以及创造性是人类创新思维的三个最主要的表现特征。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数学解题过程的本质体现。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因此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便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理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必须给予小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后,能够充分地了解到更具有实质性效果的数学解题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在运用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及时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活跃的创新思维能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是我们进入学校后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涉及到很多原因,但主要原因大致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良好或者完善;另一方面是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是否良好。目前,大部分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有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都很强,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只要教师稍微指导就可以很快掌握其中的解题方法;另外有些小学生则表现为不但在课堂上无法掌握基础知识,在自我独立学习过程中也显得极为吃力,他们没有形成很好的创新思维,因此导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遇到种种瓶颈。面对小学生这两方面的差异,深刻地说明了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学创新思维与知识、技能相融合;二是判断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创新思维能够体现出综合素质水平。

2.1数学创新思维与知识、技能相融合

数学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与知识、技能相融合。教师在解题过程中不但需要给小学生传授好的解题方法,还需要充分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会有一些知识点是难懂、难以理解的,就算小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对知识点本身认识上也会存在明显的缺陷。

2.2判断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数学领域里各类型的知识点,根据一些重、难点知识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进行判断,以此激发小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

2.3创新思维能够体现出综合素质水平

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小学生通过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自己完全理解并掌握后会归纳、总结并反思,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此扩展自己的视野。鉴于此,创新思维能够体现出综合素质水平。

3.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常听人说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进一步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者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求解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制定教学目标,进而充分掌握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创设情境法与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彻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为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下了良好的铺垫。

3.2对数学问题进行优化和精心设计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他们擅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并对此抱着健康积极的心态。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疑问,则能很好地让小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另外,通过提出疑问也能够明确小学生学习的目标,小学生会根据疑问逐渐在创新思维的形成中把问题一一解决。这样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数学问题设计方面,教师应该对数学问题进行优化和精心设计,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出良好的思维想象能力。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第二课时"求三角形的面积"中,我们知道上一课时学了"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平行四边形=底(a)×高(h)。而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公式为:S三角形=1/2底(a)×高(h)。于是,在解题的时候,通过分别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求解,从而引发学生对两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的思考。

在教学案例中,这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让小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并理解透彻这一知识点便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主要目标。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会通过自我思维的独立性思考,从而把这一重、难点问题彻底解决。

3.3注重沟通交流环节

"良师益友"在一定程度上告诫我们,教师与学生不应该仅仅只是师生关系,还可以是朋友关系。所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主动地跟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全面性地了解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存在疑问的知识点教师理应积极地帮助小学生解答。帮助小学生解答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从而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数除法"一课中,很多小学生学得很模糊,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分析"分数与除法"两者的内联系,指出除法与分数各自的基本性质等。在沟通交流后,结合有效的解题方法,让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系统化的解题思路,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

4.结语

本课题介绍了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创新思维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有:创新思维与知识、技能相结合;判断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够体现出综合素质水平。最后,就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其主要策略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问题进行优化和精心设计和注重沟通交流环节。通过对本课题的深刻探讨与研究,充分认识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1,09(75):11-19

篇10

一、引而不发 诱发创新思维

孟子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创造条件使学生质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哲学常识教材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相机利用好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如关于事物性质的决定因素,教材有两个地方提到这一问题。一是在第三课《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这一框题中提到:“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二是在第四课《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题中又提高:“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教材中对这一问题表述不一致的思维境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种提法是不是矛盾的呢?”,这一问平中见奇,在平稳的教学进程中卷起了波澜,学生议论纷纷。经过思考讨论后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是编者出错了,有的认为这两句表述中的“事物”所指不同:一个是指复杂事物,一个是指简单事物,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两者是一致……此时我予以点拨:这两种提法是不矛盾的,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那是什么不同角度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一种提法是从矛盾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复杂事物或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地位、力量、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而在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第二种提法是从内外因的辨证关系角度来分析的,是指事物在各种外部条件即外因的影响下,其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的力量处在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之中,一旦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便会引起双方地位的相互转化,于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学生茅塞顿开,对知识点加深了理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于无疑处设疑,投石激浪,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情景 培养创新能力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乐思的情景,并就此引导展开分析探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景创设的方法很多,有故事情景法、小品情景法、漫画情景法、格言诗句情景法、成语典故情景法等等,这里略举一二。 如在讲解辩证法“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请一个学生讲“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这是个学生都熟悉的故事,故事一讲完,我问学生:“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喝”,学生立刻齐声回答:“因为他去挑水喝”,我接着问:“两个和尚为什么也能喝到水”,学生笑着回答:“他们抬水喝啊!”,我追问:“那三个和尚为什么就没水喝了呢?”学生们有的说“他们懒,谁也不愿意去拿水”,有的认为是三人缺乏合作精神,有的认为是三人互相推委,答案各种各样,我让他们各抒己见并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因为三个和尚不能齐心协力,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所以没水喝。我进一步启发学生:① 如果把每个和尚看作一个部分,把三个和尚看作一个整体,那是不是说明 ‘整体功能肯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呢?② 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学生在思考、探究之后得出结论: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个寓言故事启示我们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发挥。这样,依据具体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分析,对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三、质疑问难 激发创新意识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把哲学原理与质疑思维活动相结合,既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哲学的科学性,又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活动的认知方式。 如学习“创造性思维对于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后,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举了一个企业求异创新的案例,让学生体悟质疑创新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只介绍先前企业的做法,让学生为A企业出谋献策并说明理由。通过自己设计,学生思维被激活,再与案例中A企业的做法相比较,学生体悟到了A企业的取胜之处在于求新求变,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采用类似的教法,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认知方式并内化为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