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微课;小学美术;微信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88-02
1 前言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美术课程能够较好地启发其审美情趣,训练其空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为此,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小学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兴起。为有效提高效率、顺应教育的发展节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已成为小学美术教师研究和实践创新教学的一种尝试方式。结合微课的性能特点,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正好与之契合,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 微课的便捷性让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更加灵活
在小学美术的微课备课准备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往往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结合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通常来说,微课的时间大部分在10分钟左右,适合展示的平台较为普遍和简单,运用手机、iPad、电脑等均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选择以微课方式进行教学。在微课中,小学美术教师首先将认识平面以及组合平面的知识点列出,限制微课时限;然后利用Flash的格式对一个平面图形由一个点到一条直线,再由这些不同的直线构成不同的平面。在微课中,小学美术教师同样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进行平面的展示,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层面和限度,可以在展示现实场景的平面时将其进行动画版的处理,让其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在微课的最后,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点、线、面进行连续动画的展示,并在动画的最后加入由面到体的延伸,以此来激发小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探索,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物体的全面认知。
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精品的微课通过师生微信群或是QQ群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让小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为一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从而打破教学局限于课堂的现状,而是让小学生自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大大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并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微课中常以动画的形式来进行抽象的小学美术知识点的展示和讲解,大大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
3 微课的短小性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精准高效
在微课的制作中,其短小性使得小学美术教师在制作中就必须通过一些较小的、通俗易懂的事物或事件来进行知识点的阐述,从而达到知识精准投放的效果,极大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通常来说,小学美术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往往选择一些教学中小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为制作目标,以深刻而易懂的事例来对其进行列举,通过思路清晰的逻辑来层层推进教学,让小学生能够跟着课件展示的内容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点。
如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针对“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应注重课件与小学生的交互性,通过微课件中音频的设置,利用问答的形式来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和认知,让小学生融入微课件的教学中,同时也能引导小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课件中用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为主要的图形,并将其涂上不同原色,让这些动画人物自行发声,说出自己属于什么,是原色,还是间色,在原色中属于什么颜色,在间色中又属于什么颜色。而在调色部分的知识点介绍和展示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之前不同的原色进行类型动画片中变形金刚等形式的合体设置,然后不同原色的组合得到的间色各是什么颜色,由此颜色来对新的动画人物进行命名,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颜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些原色、g色的微课件展示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动画人物对小学生提出操作要求,比如让小学生从原料中选择出原色动画人物提出的颜色,并在纸上进行图画。对于间色的知识讲解时,在完成一个间色的组合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微课中让新组合的动画人物对自己是由什么原色组合而来的进行重复讲解,由其引导小学生调出不同的原色并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动画人物的间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好教学时机,适时地进行暂停,让小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同时要让小学生能够进行自己的操作。
在完成常规的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在微课件的末尾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如可以鼓励小学生自行对不同原色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得到不同的间色。在微课件中,可以将三个不同的原色动画人物进行非融合的组合变形,对小学生提出疑问: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颜色?通过让小学生实践,得到一个新的颜色,并鼓励小学生进行其他颜色的组合,得到新颜色时,小学美术教师应告诉小学生颜色的名称,并让小学生进行记忆。更深层次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这些颜色与一些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联系,让小学生总结哪些颜色有哪些事物,通过不断补充各种事物来对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同时有助于他们加强对世界的认知。
4 微课的生动性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
微课的组成中有音、视以及立体、动画的元素,使微课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小学美术的一些抽象性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如在进行“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时,大部分小学生往往如雾里看花,看不出个所以然,部分小学生则是在跟着教师完成一次练习后就不能自行进行操作。一些小学生缺乏意志力,当遇到困难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掌握的难度大而放弃。为此,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美术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而微课的特性又能够较好地降低事物的抽象性,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点的可接受度。
在讲解运用各种材料进行“二方连续纹样”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微课开始之初可以展示几个较为经典的样本,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其感兴趣,为小学生学习此知识点提供一些动力源泉。针对此知识点难理解、难讲解的特性,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分步讲解的方式对二方连续纹样进行抽丝剥茧的知识点分解,利用3D立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纹样进行展示,让小学生看到现实操作中看不到的部分,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纹样制作的步骤讲解,从书面中二维的角度转变为三维的角度来进行操作动作的剖析,让小学生更易上手跟着操作。
在微课件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而不仅仅是单一地停留在二方连续纹样的制作。通过对二方连续纹样的由来以及相关历史进行阐述和讲解,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兴趣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研究,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小学美术教学困难的现状。
5 微课的时代性更加适应现代小学的教学需求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目前的小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对社会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同于以往小学生认知度较低的情况。现代的小学生往往好奇心更加强烈,喜欢一些新鲜事物,同时也较以往的小学生思想相对更成熟。小学生一些新兴特点的出现,使与之对应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变。信息化是迎合小学生特点的较好方式,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介和平台,让小学生在感受到新兴教学方式的同时,能够更加高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够更加投入小学美术学习中。小学美术微课的运用,其较强的交互性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性,较好地契合小学生好动的特性。
如在讲解“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时,微课的时代性以及信息化、便捷化能够更加契合小学生的需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新鲜事物的出现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通过网络平台,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和快速地搜索到一些小学生喜好的事物的调查结果等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基点,选择一些更加符合小学生审美观点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能够从这些作品中寻找到心中的共鸣,感受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一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挑选每一位小学生一幅最好的作品,制作进微课视频中,进行精心编辑,配上与之适应的音乐,让其更加的赏心悦目。利用微课,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动画处理,让其更加生动,增强小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美术的动力。而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中动画语音的方式来鼓励小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并在微课中列出几个赏析作品的角度,比如简单的颜色、线条、形状、组合、布局等;还可以挑出几幅相对较好的作品,让小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述,然后让小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加强小学生实践以及与微课之间的交互性。
6 结语
总之,利用微课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教学是一种教学创新。运用微课开展教W,能够让小学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打破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准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微课的多种优势还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较难的知识点。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提高对微课的重视,保证微课的质量,以精品微课为制作初衷,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校园环境;生活环境;网络环境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教材之中,尚存在其他一些虽属隐性但却具备良好效果的教学资源。”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多渠道、多途径地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以此切实达到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最终目的。
一、充分挖掘校园环境中蕴含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
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校园环境中蕴含的丰富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这样既能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种亲切的学习氛围,大大调动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并且通过挖掘学校环境中的美术学习资源还极易使得学生凭借熟悉的事物实现对具体美术知识点的深刻认知与灵活掌握。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例如,在教学“风来了”时,笔者就将学生带出了课堂,使他们真正置身于真实的校园环境之中观察有风时校园一些事物的飘动状态。当时,恰值一个微风和煦的下午,学生观察到在微风的吹拂下,校园中的国旗迎风而展,校园中的树木也都轻轻摆动,就连学生的衣服或者头发都会随着风向轻微飘动……在此基础上,笔者随机讲到:我们不难发现风往哪个方向吹,校园中的一些事物就会朝着该方向飘荡,所以在美术创作时,我们必须确保同一作品中的事物都要朝着同一个风向飘动……
由于真正置身于校园环境之中观察了真实、具体的实物,因此,学生对于其随风而摇的特征形成了充分的深刻认知,而这很自然地为他们在以“风来了”为主题的美术创作过程中创作出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真正起到了借助校园环境资源优化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良好目的。
二、充分挖掘生活环境中蕴含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
任何学科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归纳与升华,这就决定了现实生活实际中蕴含有丰富的学科学习资源。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标志”时,笔者就向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美术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标志,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待到学生小组一一展示作品之后,笔者趁机讲到:“从上述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图形标志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普遍存在三个突出的特点:简单、易懂、美观。大家结合具体的图形标志看看是不是这样呢?”学生分别结合“前方有小学,请减速慢行”“禁止吸烟”“禁止停车”“禁止高空抛物”等常见的生活图形标志进行了验证,并认同了笔者的上述看法。在此基础上,笔者讲到:“假如你是一名图形标志设计者,你在设计过程中会遵循上述原则吗?”“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请你们以一名图形标志设计师的身份,结合“上课不许讲话”“不能随意丢弃垃圾”等情景设计出别具特色的图形标志……”
这样一来,既借助生活化的图形标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图形标志简单、易懂、美观”的突出特点,此外,更是通过生活化常见情景的设置赋予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美术创作的良好机遇。
三、充分挖掘网络环境中蕴含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普通家庭也逐渐配备了电脑设备。这就为以电脑网络为载体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美术课程学习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的电脑信息技术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一艺术瑰宝的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的搜集与整理。通过电脑网络环境,学生观察到纵然兵马俑众多,但是他们的发饰、服装、表情、动作等一些小细节却不尽相同。如此,通过网络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范围,而且还大大调动了他们对“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一美术知识的探究兴趣及积极学习欲望,而这很显然有利于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这节内容的学习活动中。
总之,小学美术学科教师应当从所教学生广泛接触的校园环境、生活环境、网络环境中充分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如此才能在拓宽学生艺术视野范围、丰富其美术艺术感知与理解的同时,为小学生美术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一、专研教材,把握知识要点
相对来说,美术学科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没有严谨的知识体系、没有紧密的上课密度,但其知识点不容易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把握“度”,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美术知识与技巧,否则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想上好美术课,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识要点。也就是教师注意深入了解学生,如年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明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持久性等方面,进而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点。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春天的色彩》美术课的过程中,因知道学生好奇心较强,且对大自然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春天美丽色彩,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教材,确定让学生了解春天、相关优秀作品欣赏很是重要,所以教师将学生带到学校小公园中,让学生感受春天,观察蓝天、白云、绿树、小路等,从热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之后将学生带回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春天的绘画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美”绘画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春天的美”的绘画,学生能够很自然的进行美术创作。
二、选用适合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形势下上好美术课,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美术知识与技巧。从新课改角度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及适时参与,以便调动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而要想在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调动、鼓励、引导学生,教师最好教授学生不规则的绘画形式、绘画风格,让学生可以自行的学习、琢磨、探索、试验绘画方式、绘画步骤、绘画手法等,总结经验,收获知识,增强绘画技巧、美能力等。基于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选择最为适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轻松、愉悦、自然的学习美术知识,最终收获知识、技巧、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因美术学科本身就不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过于严肃、刻板,那么将会大大削减学生的美术兴趣,致使学生难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课教学,应当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可以营造轻松的、自然的、愉悦的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当然,要想使创设情境发挥作用,则需要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注意了解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结合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如此可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趋势下参与美术知识学习、思考及探索,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美术知识、审美能力、审美素养。
四、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欣赏和评判。基于此,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运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潜能,如若教师设置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将会使学生思维固化,难以创作出有活力、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基于此,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想良好的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教师应当注意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在评判学生美术作品时,应尽量放大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那么学生将更加大胆的运用色彩或想象来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这对于激发学生艺术创作非常有帮助。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学情操;教育;培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开始大力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注重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顺应时展的潮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为儿童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以人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术学等专业学科,对小学儿童美学情操培养展开研究,使儿童在掌握基本美术技能的条件下,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美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术回归生活的本源。根据教师能力的相关培训和国内外教材的查阅,笔者将培养小学儿童美学情操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整体法与个性法合理结合
1、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看作不同的整体,根据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主要分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等三个年级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他们审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这时候的教学要注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们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开始慢慢形成社会经验,对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这时候的美术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和对话,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审美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在对美术的理解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然后在美学教育中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点拨。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本第3课中祖国、家乡、和平等作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在第15课中的自然、环保、科技等主题下积极活跃……教师要结合美术课本的编写结构来发现学生的培养方向,可能是时间上的古今,可能时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结构上的立体与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与暖色,以及更高级的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根据儿童对美学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其参与不同类型美学作品的创造,在不同主题下引导其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直接法与间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性传递的美学元素,比如在教学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语速等,以及教师在讲述相关案例时的个人意见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审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析某件作品时,老师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是带头鼓掌表扬,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也会给予学生无限动力,比如在进行美学元素探寻时,有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勇于发言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一味的批评或漠视,就会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创作中缺少创作激情,对审美主题选择上畏首畏尾,难以打开思路。
2、间接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美学情操培养要根据孩童模仿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美术作品赏析时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传递,还要向其讲述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优良品质,讲述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寻找素材的方法,向儿童传达只有心灵美的作者才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进行间接式美学培养,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丽的,《图画里的声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丽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美学理念: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反复法和多样法相辅相成
1、反复法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课时左耳朵进,下课时右耳朵出,尽管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存在着知识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回顾上节课的大体内容,并请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再一次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会因为老师的提问而进行课下主动对知识的回顾和温习。
2、多样法
积极采用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更能激发其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可以很好的打开其创作思路,扩大其对美学的寻找范围,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二维到立体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或积极举办作品展,让学生们重视美术作品的创作,创作所带来的荣誉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学素材的积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学领域。
四、总结
我国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和心理美学的培养。在美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中,美学情操对儿童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规律,在客观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家庭、学校、课堂等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关注儿童的成长特点,丰富其美学素养,改革教学方法等,能够为儿童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作者健全、优秀的心理品格。
作者:王春丽 单位:吉林市昌邑区通潭路小学
参考文献
[1]戴高桃.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杜卫.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5-121.
篇5
摘要:高师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语言组织、教态、粉笔字、黑板画、范图与教具制作、抓不住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课堂美术作业辅导、学生美术作业评价、教学时间分配、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不良的实习态度和所学非所教而引起的,提出如何解决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实习生;小学美术教育实习;问题;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小学美术组织管理和教学的现实情况,让实习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任务,以获得美术教学经验和能力为目标。但由于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画家,很少关注培养美术教师,导致美术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缺失,使美术教育实习存在不少问题,情况令人堪忧。
一、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语言组织、教态的问题。
由于美术专业学生在进行美术技能学习时一般动手不动口,导致普通话不够标准,语言表达不精炼,口头禅重,语调平淡。由于对教案不熟悉,说话有时断断续续的,甚至还有的照着讲稿念,照本宣科。肢体语言不丰富,教态不自然,由于紧张而拘谨做作,有的不能挺直腰杆上课,有的不敢正视学生,还有些男生不修边幅就上讲台。语言教态不佳是所有学科实习生最大的通病。
(二)存在粉笔字的问题。
大部分实习生在校读书期间从来不练习写的粉笔字,书写不规范,由于习惯于写草书或行书,让小学生无法辨认。由于实习生的粉笔字书写力度不够,导致坐在后面的小学生看不清黑板。由于平时不注意笔顺书写的顺序,笔顺出错的事情时有发生。
(三)存在黑板画的问题。
许多实习生画黑板简笔画构图偏低,图形偏小,作画力度不够,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黑板画线条欠流畅,作画速度太慢,小学生等待的耐心有限,导致教学纪律不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实习生临时设计板画的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个别学生提出的需求。
(四)存在范图与教具制作的问题。
小学美术课在很多场合需要制作范图与教具。但美术专业的实习生在此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此类物品,不了解设计制作范图教具的工具形象欠佳,教具制作耗时太多且效果不佳,美术字书写能力较差,字体不美观。
(五)存在抓不住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问题。
抓不住课题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缺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这是所有没有教学经验的实习生的通病。而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就看他是否抓住了教学重点与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习生对此很头痛。
(六)存在课堂美术作业辅导的问题。
实习生由于不了解儿童画的创作特点,也不知道如何辅导课堂美术作业,并且对小学生常用的美术学具,如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透明胶等工具使用不熟练。实习生动辄以成人的专业眼光来看待儿童画,显然不合理。
(七)存在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问题。
实习生不知道如何辅导课堂美术作业,缺乏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能力,不善于从不同切入点评价学生的作业,寻找闪光点。
(八)存在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
不善于把握教学时间,大部分提前讲完,而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
(九)存在不知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问题。
缺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应变能力差。
二、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实习生的不良实习态度。
大部分普修学生普遍认为“我不要当美术教师”的思想普遍存在,不想花时间精力进行美术教学技能训练;美术专业学生更看重专业的美术技能训练,如素描、色彩、国画等,对小学美术教学技能不屑一顾,不懂得教师职业的内涵,从而轻视美术教学技能的学习。
(二)实习生所学非所教。
由于小学的各种要求很多很杂,美术字、简笔画、平面立体手工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等,对小学美术师资的技能要求不太专,但却非常全面。然而目前的美术教师培养方式让很多老师学得太专,不能好好把握如此众多的教学内容。
三、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上所列小学美术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存在,而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实习生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出现了如此众多的问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呢?办法是有的,但至少要在教育实习开始前半年以上的专项教学技能训练,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根据以上存在的教学技能问题,教师经过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现总结以下几条问题的对策,供师范生选择
(一)语言教态问题的对策。
大声朗读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利用语言复读机听故事磁带并跟读,掌握抑扬顿挫的语调节奏变化,每天坚持听、说练习。当对故事情节能熟练讲述后,绘制头饰或道具,戴在头上,拿在手上,对镜表演,运用手势、体态等肢体语言,表演话剧。这样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节奏感、流畅感、响亮感和普通话水平,减少习惯性口头禅的次数。
(二)粉笔字问题的对策。
板书字体不美,书写不畅,是因为在黑板上书写练习不够的缘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大黑板上练粉笔字。只要坚持天天练习20分钟左右,粉笔字就会越写越好。
(三)黑板画问题的对策。
板画不美是由于简笔画和速写画得太少的缘故。用硬笔在纸上画得好,改用粉笔在黑板上就不一定画得好。因为黑板面积大,所以板画首先要画得大,起笔靠近黑板上方,以免往下画不完整。板画力度不够是犹豫的表现,要大胆、肯定、流畅地画出来。临时设计简笔画形象对大三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要把常见的动物、植物、器物、人物基本动态、面部表情等形象全都默记在心,随时可以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四)范图与教具制作问题的对策。
作为准美术教师,设计制作范图、教具要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这是教师美术专业水平的一种体现。由于儿童喜爱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卡通形象,因此要求准教师熟练使用儿童常用的彩色笔、油画棒、记号笔、彩色纸等工具材料制作教具。比如美化课题字,可用深色记号笔勾线,油画棒横卧在粗糙纸上画出渐变效果,用彩色纸剪贴比用水粉平涂的效果更佳。画大面积的变化背景适合用水粉表现,小面积的渐变适合用油画棒表现。文字可用变体美术字、童体字,色彩要与背景成对比色,互相衬托。
(五)抓住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问题的对策。
以湘美版美术实验课本为例,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的教材,分别进行分析。先看教材,分析其中的文字,文字有导入语、活动、提示之分。读懂文字,抓住其关键性文字表述。接着读图,有摄影、绘画、步骤图、学生作业图等。摄影图片贴近生活,让儿童感到美无处不在。步骤图要看懂图示,最好边看边做。在做的过程中,试着用语言讲给别人听懂,边做边讲。这样一来,就会体验做的整个过程,这便是重点所在。哪一步最难做好,便是难点所在。教材中“设计・应用”领域的步骤讲得比较细,通过做一次便能找到重点和难点。但有的课题,重点和难点并不重合。重点是本课要实现的重点目标,即知识点。难点为绘制表现过程中的难关,必须要在教师扶持下才能解决的问题。
(六)课堂美术作业辅导问题的对策。
对于小学生课堂美术作业指导,要从工具材料、构思构图、色彩表达来考虑。例如学生完成绘画作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用彩色笔画,有的用油画棒在细砂纸上作画,有的在彩色卡纸上作画,有的用彩纸剪贴,有的剪贴后再添画。对于作业步骤,有一个先后顺序问题。那就是无论使用何种工具材料,一定先表现主体形象,再添画背景,而且主体物要画得较大,才能突出主体和主题。
(七)学生美术作业评价问题的对策。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作业过程中,儿童有新的想法应及时肯定,给其他儿童以启示,但不要模仿,这是过程性评价。作业评价形式有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以鼓励为主。有争议的意见,要尊重作者的想法,这是终结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在肯定学生作业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这是诊断性评价。
(八)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的对策。
一般来说,美术课讲授时间10―20分钟,以15分钟居多。讲多了学生没有作业时间,讲少了重点、难点没讲透,要把握这个度很难。他们追求导入部分的形式新颖,运用了谜语、童谣、魔术、儿歌、欣赏等多种导入形式,但对重点难点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种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其本质内涵的作法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九)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问题的对策。
篇6
通过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和研究,笔者认为:美术课堂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极大的乐趣和求知欲。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内容,采用适应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反思。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立足于全体学生和老师,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与立体性,突出了让学生在“做”中“悟”的教学反思之路。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不仅仅是引领学生动手画、动手制作、动脑欣赏,也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展开想象,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一、引领学生在造型表现中“反思”
学生的认知活动一旦伴随着造型表现情感,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主动深刻。造型表现的内容之一是绘画,因此,在绘画课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和感受绘画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引领学生克服绘画障碍,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美术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例如: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风景写生》中,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把美丽的景色留在我们的图画纸上。强烈的绘画求知欲迫使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先从复习透视知识开始,通过教材上的图例和收集到的图片,讲解有关风景构图知识以及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个取景框。在学生解了风景写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后,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章丘绣源河的堤坝上,通过不断提醒和帮助让学生练习风景写生。学生在画画中感悟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体会简单的构图知识,做到画面的完整和富有美感。这种感悟使学生难以忘怀。在这个内容教学中,教师把静态的教材变为动态的过程,通过学习风景写生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到校外实际观察绣源河的风景,自由推进认知过程,经历了风景写生的产生和构图过程,满足了自身的求知欲望,留出了创造的空间。通过回顾一点透视、二点透视的构图知识、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让他们充分体验画面完整、是否有美感的“反思”和成功乐趣。
二、引领学生在手工制作中“反思”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三句话用在美术教学中,它强调动手制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的智慧在手上。学生利用各种相关材料,设计制作各种图案和造型,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准确的表象,从实践中去体验美术、形成概念、探究规律。在设计应用课中,以具体形象的实物促进学生探究对美术知识的内在感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不断地完善认知结构,并在制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宇宙之旅》时,教师播放一段中国航天员上天的影片,让学生观察影片中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通过讲述“神舟八号”发射成功的过程,调动学生兴趣;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总结并讲述宇宙飞船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知识,对学习航天知识和制作宇宙飞船产生了积极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分组绘制草图,利用废弃材料制作各种宇宙飞船。让学生亲手操作、亲手制作,感受动手动脑、制作宇宙飞船的乐趣,感悟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对宇宙飞船的认识生动真切,记忆深刻,这为学生以后学习有关航天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教师给学生增加一些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会留给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丰富他们的亲身体验,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设计应用空间概念,既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内化,又发展了学生的造型能力。课余时间,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利用材料制作各种宇宙飞船的过程,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航天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反思”精神。
三、引领学生在综合探索中“反思”
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每一位教师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无尽的机遇。新《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因此,在美术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走出学科知识内容的局限,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辅导学生的技能练习上,学生仅仅通过练习来掌握美术技能技巧,对学生的考核也是以掌握技能的程度来衡量,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全面发展。
美术新课程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划分成“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 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的划分,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内容和明确的学习方向。以下是本人在美术练习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基础理论教学和示范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练习课中美育教学,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
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对美术学科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术教学应重视学生对艺术的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了解与认识以及能力的形成,所以美术教育应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一个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这有利于培养未来教师的良好素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美育教学不仅局限于美术欣赏课教学,在基础练习课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临摹练习中,选择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通过后天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获得,但审美趣味则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高度升华。严格地说,美术训练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格的塑造过程。基础学科美术教学不是以培养小学专职美术教师为目标,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在练习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挖掘,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细微处观察的能力,如写生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形体外部特征、色彩的变化,认识事物的外在美,更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美的本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是要反映一定的内容。形式美固然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因素,但内容若不能反映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再好的形式最终也会失去其存在意义。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吸收和借鉴艺术形式的精华,积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表现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使美术知识能够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美术练习教学中,应渗透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培养成那种“不食人间烟火”、自命清高的出世画家和颓废的艺术家,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练习课中基础理论教学,提高基础理论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美术技能知识
美术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而美术又与其他学科一样,基础理论也是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对美术技能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教学的关键问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试各种表现形式和造型方法,所以在掌握技能技巧之前,掌握好理论知识是不可少的环节。如形体比例、透视、构图、图案中色彩等,这些基础理论,不但要用来指导学生的实践练习,而且要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并掌握它们。
目前使用的美术教材,是在小学、初中的美术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而目前大多数师范学生由于许多客观原因,入校前基本没有经过美术学习,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有的甚至是空白。因此,在练习课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理论教学,而且要考虑如何抓住内容的实质性,特别是对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术语,要把掌握知识点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一种重要措施,是取得画面形式美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实施构图教学:
(1)通过作品欣赏,在画面中让学生形成构图意识。
(2)使用活动教具,让学生认识掌握构图的基本常识。
a. 在黑板上画一个具体形状——苹果。
b. 用大小不用的取景框作出几种不同的构图选择。
(3)总结构图的一般规律。如大小适当,左右匀称,上下凸显空间层次感,突出表现画面主题思想。
利用直观教具教学,避免了过多的术语解释,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三、加强练习课中的示范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照《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实用性、实践性原则:“……根据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生活。”基础教育专业的美术学科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掌握某种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理论中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和内涵。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美术基础知识应用于小学其他学科教学,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
有人认为,学生一旦学会技能,自然就提高了能力,这只是对能力的片面理解。美术课练习中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造型能力。美术教学应根据专业的针对性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性就是通过练习,掌握技能知识的同时应用于实际。美术的技能、技巧可以在教师的安排下得到训练,但教育、教学所需的能力只能靠平时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但要掌握美术技能技巧,同时还要学会一定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基础理论时对于学生就是一堂直观的示范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特别是基础理论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注意语言的严密和准确,并且联系小学美术教材有关内容,结合小学教学进行讲解示范。
如写意花鸟画中,结合小学美术教材中墨葡萄的内容,分别把笔、墨的用法结构组织和画面组合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也能了解小学教学的课堂环节和组织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掌握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达到小学兼职美术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并为社会生活服务。
篇8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小学美术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美术教师可以放开手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来搞创新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从课的内容的选择、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创造性思维、改革评价方法、分层次教学、合作意识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了创新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一、课的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教师要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我在讲小学课本第六册第四课:《变形的大象》时,抓住具象与抽象的关系,挖掘出抽象形态的形成便是具体形象经过人的变化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一知识点,作为渗透创新教育的主线索来设计课的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 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另外,美术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同志所倡导的“以德治国”的原则,教育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德育价值观。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既非逻辑性思维。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既是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泼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任何一种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就是身心自由”,艺术课的通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在讲小学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学画山水画》一课时,我有意识的引导启发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与画意,音乐的旋律、节奏与绘画的通感,既让学生利用通感充分感受到山和水在音乐中的美,又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改革评价方法
为了改变学生仅想要个好分数的思想,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走出了分数的误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方法是:摒弃分数,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如;你的画色彩太棒了!棒极了!人物再大些就更好了,诸如此类的话,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其实美术作业原本就浸透了学生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和抽象的作业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但也可能是学生构图能力的局限,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教师必须用孩子的眼光,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学生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这样他们才不会和老师有距离感,只有这样他们才感觉到老师是在欣赏他们的作品,从而增加他们的创作信心。
三、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另外,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是分层次地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地了解,并制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我在设计作业的要求里规定:“最好是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借鉴和参考别人的作品,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作业中体现。不许照搬别人的作品,”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弊端,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一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合作意识的培养
篇9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上课开始,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安定下来,教师这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在第五册美术《面具》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就向学生宣布先开个“化妆舞会”。随着电脑里播放的一阵轻盈欢快的音乐,屏幕上出现各种小动物在蹦蹦跳跳,开晚会的热闹场面,同学们也纷纷上台,领取老师自制的面具后翩翩起舞。这些面具中有美丽可爱的童话仙子,有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还有各种模仿动物的面具,美的美得动人,丑的丑得可爱。新奇、好玩又有些刺激,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过来,脑海中马上出现各种有趣的童话故事,思维都凝聚在一起,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的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
如:在教学《汽车》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汽车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汽车的造型、性能、色彩的特点,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汽车的海洋中去探索、考察、参观,甚至于实践,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们可以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首先是各种各样的汽车,名车欣赏,一两接着一辆,有时两辆同时出现,在外观和造型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色彩也是如此。而性能是我们所接触不到的,我们就可以到网上寻找收集各种有关汽车性能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各种汽车的各种性能,并且可以让学生比较哪种汽车经过改装,它的性能和外观就一样漂亮。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并使学生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多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七巧板》一课中,我开头就编了一段由七巧板拼成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让学生知道原来七巧板王国里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由七巧板来拼成。接下来开始演绎情境,七巧板王国给大风刮走了,在此给动画配以大风呼啸而过的音乐,狐狸和乌鸦开始重建七巧板王国,首先建了一架飞机,这儿,七巧板的每一块板开始在屏幕上移动,同学们都集中思维在看、在想,七巧板到底是如何移动到一块儿,从而组建成一架飞机的;然后再由七巧板拼成了玫瑰花、房子、人等等;最后再在画面中添加一些草地、树木作为背景,看到这么多的由七巧板变成的小玩意,并且组成了一个七巧板的王国,感到很神奇、很神气,似乎自己真的到了七巧板的王国。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同学们欢呼起来,迫不及待的想来尝试一下,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创作欲望非常强。
四、运用多媒体,总结提高
篇10
关键词:导学模式;驱动导学;自主学习
一、灵活选用导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设境导情,以情促趣,以趣导学
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包括外在的教室布局、声像环境等,又包括师生关系和谐,给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的内在环境。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爱护学生,严于律己。还要针对学习内容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认识倾向,推动学生去认识事物,尝试探索,并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如《太空里的植物》是激发想象的课程,教师运用声像创造太空环境,再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颗种子,发芽长大变异后成为太空里植物的样子,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完成想象任涨动导学。
2.利用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蜻蜓飞呀飞》《瓢虫的花衣裳》《美丽孔雀》等课文中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教师采用视频或图片直观欣赏、布置观察任务进行问题驱动导学;《做一手道菜》《对印的花纹》这些都是体验类的课程,教师可以安排竞赛驱动,学生在捏一捏、印一印的游戏中学习,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导学模式驱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模式分类:问题驱动导学、任务驱动导学、竞赛导学、情感激趣导学。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设计成辩论形式的导学、探究形式的导学、实践形式的导学等。就教学手段来讲,多媒体、观摩、户外写生、游戏体验等,灵活地选择。选择最好的手段可以快速有效地驱动学生理解知识,这样的教学不再程式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及时有效的评价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评价点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评价点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学生课上回答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教师的评价就要将其导引到目标点上。比如,真棒,你看到了作品色彩对比的方法;真棒,在制作方法上你有创新;你的剪纸作品继承了传统的精妙技法,不愧是民间美术的传承人,我为你自豪……学生及时得到肯定,高兴之余还明白了知识点,学生学会了不同角度的评价方法自然就提高了欣赏水平。
二、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来确定目标,学生是不能参与目标制定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些目标。针对一节课中要学什么学生一头雾水,等待老师教,教什么学什么,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从而增强目标意识呢?
(1)帮助学生认识所定总教学目标的意义和价值,达成共识后学生才能选择方式方法自主学习。
(2)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需求爱好等都不一样,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也不同,在确立了全班的学目标之后,教师把确定个人学习目标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己确定,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激发了求知欲。
2.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略显死板,课堂教学有些机械、程式化。出现“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的定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导学模式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学生自主学习,都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大胆制作出许多富于创新而又有个性的作品。
3.学习结果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反思能力
传统教学中的总结,都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把这一环节交给学生来做,就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主动反思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学生就会推陈出新,不断向研究型学习迈进,正适合锐意发展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4.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控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本,没有整齐划一的框框规定,比如,同样完成美丽孔雀的制作,学生有的选择独立完成,有的选择小组合作。又如,课堂管理,完全可以交由学生组织管理。分组学习中小组长就是课堂上的管理者;有些内容的学习,也可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要求进行学习,如,限定时间、限定行为等,以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总之,在导学模式下,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呈现出民主和谐氛围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面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气氛。学生兴趣浓厚,个性张扬,作品形式多样,富于创新,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 下一篇:财务监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