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暴露评估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暴露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品暴露评估

篇1

数据库一般分为文献型数据库bibliographicaldata-bases和事实型数据库factualdatabases。其中,文献型数据库主要来源于期刊、书籍,是指能直接提供文献原文的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人们从文献资料中分析提取出来的。与文献型数据库相比,事实型数据库是研究者对毒性资料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产物。因此,一般来讲,我们更为关注事实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可以提供包括物化、毒理学和/或生态毒理学等更为直接的信息。国内外用于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估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数据库以事实型数据库为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提供化学品综合信息的数据库,包括:欧洲化学物质信息系统ESIS、美国的高产量化学品信息系统HPVIS、美国TOXNET数据库、我国的潜在有毒化学品国家登记中心NRPTC数据库和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等;另一类为化学品毒理学数据库,主要包括:美国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RTECS数据库、欧洲水生毒性EAT数据库、美国的ECOTOX数据库和我国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等。下文将从各数据库的涵盖内容和提供的条目信息等方面,对其进行重点研究。

1.1化学品综合信息数据库

1.1.1欧洲化学物质信息系统ESIS化学物质信息系统ESIS是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B开发的通过化学式、CAS编号或化学名称进行搜索的一个软件系统。ESIS包括欧洲现存商业物质的清单EINECS、高产量化学品HPCV以及低产量化学品LPCV,国际通用化学物质信息数据库IUCLID。其中,IUCLID提供2604种化学品的数据信息。技术报告中包括:一般性信息、物化数据、环境归趋、生态毒性、毒性、参考文献等方面信息。其中生态毒性主要包括对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鱼类、无脊椎动物的急慢性毒性、以及对微生物的毒性、对陆生生物的毒性、生物转化等。

1.1.2高产量化学品信息系统HPVIS高产量化学品信息系统HPVIS通过高产量HPV化学品“挑战”项目为提供美国合成的HPV化学品的健康和环境效应信息的数据库。HPVIS数据库包括基于健康和环境效应数据的HPV物质的危险表征资料,HPVIS还包括基于风险的优先HPV化学物质资料,以便于随后的资料收集或者基于潜在风险的管理行为。HPVIS收集的资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50个指标:物化特性、环境归趋和迁移、生态毒性、哺乳动物健康效应。

1.1.3TOXNET数据库TOXNET毒理学数据库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主办,涵盖毒理学、有害化学品、环境卫生、有毒物质释放等相关领域的信息。其中,TOXLINE、DART为文献型数据库,HSDB、IRIS、CCRIS、CCRIS、ChemIDplus、GENE-TOX等数据库为事实型数据库,所有内容均免费获得。TOXNET数据库检索途径多,收录的毒理学数据和资料广泛、交互性好。TOXNET中的综合风险信息系统I-RIS包含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中用到的资料,包括500多个化学物质的数据记录。IRIS数据库内容集中在危害鉴定和剂量-效应评价上。IRIS提供的数据包括USEPA的致癌分类表、个体风险、斜率因子、口服参考剂量和吸入参考浓度等。卓仁杰和万晓霞对TOXNET毒理学数据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

1.1.4潜在有毒化学品国家登记中心NRPTC我国在以通讯员的身份加入了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中心IRPTC后,于1986年开始建设我国的潜在有毒化学品国家登记中心NRPTC,即我国的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NRPTC数据库于1990年7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该系统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其中,国内部分包括55种有毒化学品的优先登记名单;国外部分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IRPTC的全部数据以及美国NIOSH提供的RTECS数据库的8.7万种化学品毒性资料。NRPTC与风险评估相关的子库包括:物化性质、环境效应、人体健康、对陆生/水生物毒性等资料[13-14]。

1.1.5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为履行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和应对欧盟并实施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的仲裁,我国还建设了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为我国国内最大数据表数据库,由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开发并进行管理。该数据库包含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健康毒性和生态毒理学信息等,现有英文数据信息5545条,中文数据信息1833条。该数据库包括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的全部16项信息。

1.2化学品毒理学数据库

1.2.1美国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RTECS数据库美国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RTECS数据库是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管理并的,数据库资料主要围绕评估工人暴露的化学品。这个数据库中包括了超过160000种化学物质,该数据库每年新增2000种新兴化学物质。RTECS数据库中主要包括以下六类毒性数据:直接刺激性、致突变性、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致肿瘤性、急性毒性和多剂量毒性等,每条数据均有文献来源。RTECS为收费数据库,其开放性和共享性不如以上三个数据库。在2001年之前RTECS数据库由美国NIOSH免费提供,目前,RTECS由加拿大职业健康安全中心CCOHS提供,只能通过收费订阅方式获得。

1.2.2欧洲水生毒性EAT数据库欧洲化学品生态毒理学和毒理学中心ECETOC成立于1978年,是一个科学的,非盈利性质的非商业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ECETOC通过评估和公布有关化学品的生态毒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信息来帮助业界降低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对环境和健康产生的不良效应。ECETOC的水生毒性EAT数据库包括化学物质对淡水和海水环境中水生生物的毒性。收集的数据原则为测试方法中必须描述是否测定了毒物的浓度,主要收集了1992到2000年的公开发表数据资料。EAT数据库软件可以免费获取,包括600种物种的5460个条目,每种物质的每个条目包括50条信息,涵盖受试物种、测试条件、毒性指标、测试结果以及参考文献等。

1.2.3美国ECOTOX数据库ECOTOX数据库提供水生生物、陆生植物以及野生动物的化学物质毒性信息。ECOTOX数据库主要由美国环保局USEPA、研究与发展办公室ORD、国家卫生和环境效应研究室NHEER的中部大陆生态部MED创办。ECOTOX综合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库:AQUIRE、PHYTOTOX和TERRETOX,分别包含水生生物、陆生植物和陆生野生生物的来自于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献中的毒性数据。其中,AQUIRE数据库于1981年开始创建,起初仅包括实验室的急性毒性数据,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有较大变化,增加了野外和慢性暴露数据。1987年通过电话的形式向政府部分的相关使用人员提供数据信息,1999年开始以互联网的形式公开向公众提供数据信息。

1.2.4我国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建设的综合科技信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化学品安全特性数据库”主要包括常见化学物质的物化特性数据,目前含有7300多条记录,包括易燃性,易爆性,毒性,环境标准等。“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中文文献”针对国内公开发行的约120多种的科学期刊论文,并按照一定的数据规格,由专家审核、校正数据。数据工作于2003年启动,目前含有3300余条记录。“化学物质毒性效应数据库”内容有:刺激性数据、致变、致癌与生殖效应数据、毒性数据,还有环境与职业标准、美国环保局评论和文件等,含150000多个记录。

1.3国外主要数据库的优缺点比较表1给出了上述国外数据库的优缺点比较情况。其中,欧盟的ESIS数据库信息资料相对丰富,且可以从官方网站下载到较为完备和权威的风险评估资料,可用于以风险评估为目的的数据库构建;美国的ECOTOX数据库提供较为详细、完备的水生毒理学数据信息,为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估的效应评价提供了基础性资料;而TOXNET数据库中的IRIS数据库内容集中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剂量-效应评估;美国的RTECS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资料相对详细,但缺乏开放性和共享性;欧洲的EAT数据库提供较为直观的水生毒理学数据信息,但缺乏近十年的毒理学资料。

1.4海洋环境POPs数据库构建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的化学品风险评估用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已有的相关的数据库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及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目标化学物针对性不强、数据库中用于风险评估的数据信息不全面,缺乏我国生物物种的毒理学信息资料等。如果直接采用国外数据库中的资料,可能会因为地域间物种差异性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可充分借鉴并利用现有的国外数据库,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系统、完善、使用方便的风险评估用海洋环境POPs数据库。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启动了POPs风险评估相关的研究项目,如973课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模式和预警方法体系”、“区域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预警与调控策略”。本研究依托于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项目“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示范研究”,拟构建基于化学品风险评估的海洋环境POPs数据库MPOP-TOX。

2基于风险评估的MPOP-TOX数据库的构建

2.1POPs名单的确定构建的MPOP-TOX数据库收录的化合物拟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收录的化合物源自POPs公约名单或为新型/潜在的POPs2004年11月11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POPs规定了需淘汰和削减的12种类POPs,即:滴滴涕、六氯苯、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二噁英和呋喃。2009年5月,POPs名单中又新增了十氯酮、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林丹、五氯苯、六溴代联苯、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其盐类以及全氟辛烷磺酰氟、四溴联苯醚和五溴联苯醚等9种POPs。2011年4月,公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上硫丹又被增列至《公约》名单中,使公约受控POPs增加到22种类。最新研究表明,多环芳烃PAHs,四溴双酚ATBBPA、六溴环十二烷HBCD、全氟辛酸PFOA、三丁基锡TBTs、烷基酚等新型或潜在POPs也日益引起科学界和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上述化合物也收录于MPOP-TOX数据库。2收录的化合物为我国海洋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我国的环境优控污染物筛选工作起步较晚,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水环境优控污染物名单,本研究通过借鉴欧盟等国家和OSPAR组织等研究方法,将各种潜在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暴露情况、持久性、生物富集能力、一般毒性、“三致”毒性等作为筛选排序因子,采用基于监测和模型相结合的优先指数法COMMPS对各筛选因子权重赋值以筛选我国海洋环境优控污染物。优先指数法如式1所示式中:F1为检出频率因子,指多个污染源监测数据中污染物的检出次数占所有监测样品数量总和的比例;F2为超标程度因子,指目标污染物最大等标排放浓度与全部被评价污染物的最大等标排放浓度之比值。式中:Ci为化合物i的监测浓度第75百分位数;Cmin为用于计算暴露指数的化学物i的最小浓度值;Cmax为用于计算暴露指数的化学物i的最高浓度值;WF为权重系数,缺省值为10。EFFi=0.5×EFSd+0.3×EFSi+0.2×EFSh4式中:EFSd为直接效应指数;EFSi为间接效应指数;EFSh为人体健康效应指数。根据上述方法,利用国家海洋局多年的监测数据及部分文献数据,求算了我国近岸海域150余种化合物的综合风险指数值,并进行了排序。根据综合风险指数值的排序结果分析,并综合考虑我国当前海洋环境监测评价现状及管理需求等因素,确定11类20种化合物作为优控污染物,其中有机物包括:有机汞、三丁基锡、3种多环芳烃、3种有机卤代烃、狄氏剂、4种有机磷农药、2种PCBs、壬基酚和五氯酚。因此,除上文提及到的收录的POPs名单的化合物之外,MPOP-TOX数据库收录的化合物还包括有机汞、硝基苯、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久效磷和五氯酚等筛选的我国海洋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

2.2MPOP-TOX数据库构建的基本框架通过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国内外风险评估相关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收集和筛选,拟构建的MPOP-TOX数据库资料包括POPs的物化性质、环境迁移、转化和归趋等环境行为参数、环境暴露浓度、水生生物毒性、人体健康毒性五个方面。我国MPOP-TOX数据库构建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2.3拟构建的MPOP-TOX数据库中的要素信息

2.3.1物化性质编辑并整理POPs的基本信息和物化特性参数,内容包括中英文名称、其他名称、CAS编号,EIENCS编号、RTECS编号、类别、分子量、分子式、结构式、SMILES编码、熔点、沸点、水溶解度、蒸汽压等。以上信息主要参考的数据库包括:美国TOXNET数据库中的ChemIDplus子数据库和HSDB子数据库、ESIS数据库的IUCLID文件等。若以上数据库中无相关参数,则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仍无相关报道则基于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USEPAEPISUITETMv4.10软件预测。对于新兴化学物质而言,EPISUITE软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获取其物化性质、生物毒性等指标的方法,可以估计化学物质的物化特性、环境行为、生物毒性等。估计程序包括预测辛醇/水分配系数、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亨利定律常数、水溶解度、生物富集因子、生物降解性、水解速率、水生生物毒性等子程序。

2.3.2环境行为编辑并整理POPs的环境迁移、转化和归趋等环境行为参数,内容包括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辛醇/空气配系数KOA、亨利定律常数KH、酸解离常数pKa、有机碳吸附系数KOC和降解信息如:水解、光解、生物降解以及KOW、KOA、KH、pKa、KOC等环境行为参数,主要参考TOXNET数据库中得HSDB子数据库、ESIS的IUCLID文件。若以上数据库无相关参数,则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仍无相关报道则使用EPISUITE软件预测。3.3.3环境暴露浓度编辑并整理POPs在海洋环境各介质中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的浓度,数据收集主要基于近年来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调查数据和本项目的监测/调查结果,同时补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研究结果。

2.3.4水生生物毒性编辑并整理POPs对海水以及淡水生物的生物富集、急/慢性毒性数据,并注明物种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对广泛分布于我国海域环境中的受试生物毒性数据进行重点收集和筛选。据调查,我国海域有记录1922~2006年的海洋生物种类多达22560种,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硅藻、甲藻以及绿藻等十余个门类,占所有物种总数的70%左右。本数据库拟收集的受试生物门类包括以上我国海域十余个门类的受试生物。拟收集常见的物种类别包括:鱼类、甲壳类、藻类、软体类、昆虫类、两栖类、蠕虫类等。收集的信息、条目主要包括:生物物种编号、物种学名、物种俗名、物种类别、门、纲、目、科、属、种、物种的分布海域、生物龄、生物的生命阶段、毒理学指标、效应、暴露时间、化学分析、测试导则、暴露的介质类型、测试地点、pH、温度、盐度、参考文献信息等。表2给出了拟收集的毒性效应类型以及相应的含义。数据主要来源为USEPA的ECOTOX数据库、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本项目毒理学研究结果及QSAR方法预测补充的新型POPs水生毒理学数据。

2.3.5人体健康毒性编辑并整理化学品的人体健康毒性参数,内容包括口服参考剂量RfD/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吸入参考浓度RfC、口服致癌评价斜率因子、三致效应数据致癌效应、致畸效应、致突变作用等。毒性数据主要参考TOXNET数据库中的IRIS和HSDB子数据库、ESIS的IU-CLID文件。若以上数据库无相关参数,则查阅国外公开发表的文献。

篇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化工行业迅猛发展,相继发生了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墨西哥域液化石油气爆炸、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等与危险化学品有关的恶性重特大工业事故,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防范重特大工业事故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从立法、管理、技术、制度等多个角度反思本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提出了“重大危害”、“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等概念。各国预防重大事故的实践表明:为了有效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我国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也从法律、法规层面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呈现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监管力量不足等原因,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如2006年7月28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氟源化工有限公司反应釜爆炸,造成22人死亡、29人受伤。2008年8月26日,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装置爆炸,造成21人死亡、60人受伤。2009年7月15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谷县镇的河南洛染股份有限公司硝化车间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9人受伤。2010年7月16日,辽宁省大连保税区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原油大量泄漏。这些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反映出相关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相关监管制度不够规范、完善。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规章,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有效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暂行规定》的出台,将成为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特别是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二、《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

《暂行规定》共6章、36条,包括总则、辨识与评估、安全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及2个附件。《暂行规定》紧紧围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规范管理,明确提出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评估、备案和核销,登记建档、监测监控体系和安全监督检查等要求,是多年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三、《暂行规定》中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适用范围

《暂行规定》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城镇燃气、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及港区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应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也应符合《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

此外,《暂行规定》颁布施行后,有关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将不再执行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相关规定。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暂行规定》中所称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 821 8-2009)标准辨识确定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当危险化学品单位厂区内存在多个(套)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并且相互之间的边缘距离小于500m时,都应按一个单元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是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的。同原标准相比,新标准大大拓宽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原标准只给出4大类142种危险物质的辨识范围;而新标准采用了列出危险化学品名称和按危险化学品类别相结合的辨识方法,其中表1具体列出了78种危险化学品,表2中按危险类别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和毒性物质9类。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

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是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后果严重性的有效措施,也是辅助事故原因分析的有效手段,因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建立必要的安全监控系统或设施具有重要意义。《暂行规定》要求,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譬如,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具备紧急停车功能。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特别针对危害性较大,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当依据《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等标准,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

(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管理

《暂行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最高级别。分级目的是为对重大危险源按危险性进行初步排序,从而提出不同的管理和技术要求。

《暂行规定》中提出的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是在近年来开展的专题研究和大量试点验证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吸纳了国内部分省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最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事实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一致性好,避免了原来依靠事故后果分级的比较复杂的方法。

校正系数主要引人了与各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相对应的校正系数p,以及重大危险源单元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α。β的引入主要考虑到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及其他危险化学品(例如易燃液体)在危险性方面的差异,以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α的引人主要考虑到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对周边环境、社会的影响。周边暴露人员越多,危害性越大,引人的a值就越大,其重大危险源分级级别就越高,以便于实施重点监管、监控。

(五)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可容许风险标准与安全评估

《暂行规定》提出通过定量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得超过本规定所列示的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超过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

1 提出可容风险标准,为合理判定危险源的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和借鉴英国、荷兰、香港等国内外风险可接受标准,结合我国的现状,《暂行规定》提出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个体死亡率作为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同时,提出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死亡人数作为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通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和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为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结果分析提供指导。可容许个人风险和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的确定,为科学确定安全距离进行了有益尝试,也遵循了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

2 引入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提高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决策科学性。定量风险评价是准确确定重大危险源现实安全状况,提高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降低措施。发达工业化国家已广泛应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大量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近几年来,我国化工等高危行业企业逐渐应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在涉及毒性气体、爆炸品、液化易燃气体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风险评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总局正在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悔为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价提供标准依据。

3 依据《安全生产法》,《暂行规定》要求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考虑到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这一评估工作可以由危险化学品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可以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安全评价一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

那些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的危险化学品,例如毒性气体、爆炸品或者液化易燃气体等,是安全监管的重点。因此,《暂行规定》中规定,如果其在一级、二级等级别较高的重大危险源中存量较高时,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采用更为先进、严格并与国际接轨的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估,以更好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现实风险水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备案登记与核销

《暂行规定》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登记建档工作,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另外,对于现有重大危险源,当出现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己满三年、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等6种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档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备案。

《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使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职责。为体现属地监管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于高级别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和核销材料,下一级别安监部门也应定期报送给上一级别的安监部门。

四、贯彻实施《暂行规定》的意义

篇3

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我国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它们并未完全与国际化学品管理接轨,在化学品危险性鉴定、分类和评价等方面,仍然缺少相应的主管部门和检测机构,无法应对国外危险化学品领域的技术法规。建立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

2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的现状

在石化工业建设初期,国内各大化工企业就相继建立了职业病防治所,开展了化学事故的救援抢救工作。部分省市和自治区也相继设立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1994年,原化工部颁布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1996年,原化工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组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通知》,成立了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按区域组建的8个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同年,原劳动部和化工部联合颁发了《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随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更名为“国家经贸委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系统”。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公司都各自组建了事故应急救援体系。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的通知》。随后,公安部、交通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和国家质量监督局联合了《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规定的通知》。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2002年,国务院通过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和管理进入了新阶段。此后,《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等相继实施。2005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两项标准。随后,国家环保总局了《关于在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过程的违规行为的公告》。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了《关于修订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有毒化学品目录的公告》。目前我国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已达40多部。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政府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的制定、安全管理政策的实施和危险化学品国际合作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3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但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形势依然严峻。这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首先,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基础薄弱,尤其缺乏危险化学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能力。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滞后,至今尚未建立起全国危险化学品及企业数据库。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缺乏;大量危险性不明化学品及混合物急需危险性鉴别分类,确定其危险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尚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2)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规范标准,大多数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和环境实验室均未建立和执行合格实验室规范并通过国家认证,无法保证化学品安全数据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相互可接受性。

(3)《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要侧重安全生产方面,对化学品的环境和健康安全关注远远不足。此外,原化工部、交通部和环保总局等部门也都有相关的安全规定与标准,而这些标准和规定间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缺乏系统性。企业自律意识淡漠,咨询服务机构服务方式简单,加上机构改革,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发生较大变化,部门行动的协同性较差,造成危化品管理工作不到位和滞后,存在众多事故隐患。

(4)化学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较严重的部门分割、职能交叉和各自为政等问题。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仓储、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监管存在严重的监管缝隙、漏洞,甚至是监管空白。不同省市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跨区域安全监管网络尚未形成,省际间联动监管存在困难。

(5)我国虽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品安全与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但是涉及化学品安全的法规、标准还不健全。如:尚需建立和完善新化学物质上市前申报制度、重点管理化学品登记许可制度、重大化学危险源报告制度等国际通用的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此外,由于国内安全管理部门众多,在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时不能全面反映化学品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和取得的进展,无法取得国际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4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1)目前,国内的新化学物质申报许可制度刚刚实施,风险评价正处于摸索险段,特别是由于难以预测暴露数据,暴露评估难度较大,现阶段的安全评价还主要侧重于危害评估。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完整国内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体系,对不同的企业指定专门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评价方法,要对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进行全面实际的安全评价。此外,相关的参数数据库、分析模型、风险表征计算系统和不确定性分析评价系统等也应完善。

(2)我国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应急救援标准薄弱。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应急信息技术的研究工作,化学品事故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以及应急救援、环境修复等技术储备工作,发挥各成员单位安全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合作与协调,建立一套测定、分析、报警、应急措施的完善的应急体系,及时、正确地实施现场抢险救援措施。建立实用性强的、能让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发挥整体救援优势、覆盖全社会的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系统。

(3)开发低风险化学品和替代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化学品理化性质、生物系统效应、蓄积与降解、健康效应测试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化学品分类基准,完善全国危险化学品及企业数据库加快建立和完善MSDS制度。

(4)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进而使管理制度协调一致,部门行动的协同。

(5)快速传递和共享各种安全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的有效管理。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常态合作协调机制、无缝隙化城市安全监管平台以及跨区域合作监管机制,整合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为化学品管理提供服务。

(6)必须健全完善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监管执法,实行依法治安,建立良好的危险化学品法治环境。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国情,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水平。

篇4

安全设计是化工项目建设的源头和关键环节,在化工安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危化品事故,暴露出行业设计规范和标准滞后或缺失,总体规划布局欠完善,设计变更管理随意性大,设计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安全设计存在缺陷,安全设计管理存在盲区等问题[1]。

通过这些年化工设计的实践和体会,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内外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针对湖北省部分化工生产企业安全隐患的现实状况,提出安全设计方面的建议,供化工设计单位和化工生产企业参考。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正规设计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事故案例。2012年2月28日上午9时4分左右,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克尔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这起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硝酸铵、硝酸胍均属强氧化剂。硝酸铵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遇火时能助长火势;与可燃物粉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受强烈震动或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硝酸胍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加热至150℃时,分解并爆炸。事故直接原因是:河北克尔公司一车间的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造成釜内反应产物硝酸胍和未反应完的硝酸铵局部受热,急剧分解发生爆炸,继而引发存放在周边的硝酸胍和硝酸铵爆炸。

该事故暴露出河北克尔公司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工厂布局不合理。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反应温度缺乏有效、快捷的控制手段;加料、出料、冷却等作业均需人工操作,现场操作人员多。一车间与二车间厂房均采用框架砖混结构,同向相距约25米布置,且中间建有硫酸储罐。一车间爆炸后波及到二车间,造成厂房损毁和重大人员伤亡。

二是企业安全管理不严格,变更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河北克尔公司在没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况下,擅自改变生产原料、改造导热油系统,将导热油最高控制温度从210℃提高到255℃;三是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四是事故企业边生产,边施工建设,厂区作业单位多、人员多,加剧了事故的伤亡程度;五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

建议。对照上述案例暴露的问题,目前湖北省内的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也存在工厂布局不合理、建构筑物间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装置自动化程度低等事故隐患。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企业未按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正规设计,二是设计单位在建设项目设计时未认真坚持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根据《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87号)的要求,对未经过正规设计的在役化工装置要进行安全设计诊断,全面消除安全设计隐患。对设计单位进行安全设计诊断提出如下建议: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50187-2012)、《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规范的要求,对工厂布局不合理、建构筑物间防火间距不足的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建设项目,如染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尽管有些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过程未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建议设计单位根据具体工艺及单元操作过程,采用DCS、PLC等控制方式,进行监控、报警、紧急停车和泄放等安全联锁系统设计,提高本质安全度。

根据国家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求,建议设计单位完善上述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设计。

切实根据物料的性质进行生产装置的安全设计

事故案例。2011年1月14日20时20分左右,湖北某市一化工企业在对2,3-二氯-4—硝基乙苯减压精馏过程中发生爆燃事故,致2人死亡,1人重伤。

2,3-二氯-4—硝基乙苯是生产医药、农药的有机化工中间体。该物质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气体。有腐蚀性。该企业在试生产过程中,采用电热桳加热蒸馏釜夹套导热油的方式进行加热,选用的导热油正常工作温度为350℃,无温控系统。在减压精馏过程中由于2,3-二氯-4—硝基乙苯受热分解,蒸馏釜发生爆炸,致使设备毁坏,房屋垮塌。

事故后,经湖北省权威分析检测单位测定,在氮气保护下,2,3-二氯-4—硝基乙苯在215℃左右就发生分解。该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在不清楚2,3-二氯-4—硝基乙苯的热分解温度的情况下,选用不合适的设备和加热方式进行试生产。

建议:通过这起事故,也警醒设计单位,对热敏性物料(特别是芳环上带硝基的化合物)加工方面的设计,一定要在了解其热分解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设备选型、单元操作和过程控制设计。

设计中配置事故应急处理系统

篇5

这八类化工企业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为何升级为国标,有哪些背景原因?国标包括哪些重点内容,传递出哪些安全管理理念?政府如何监督并推动国标在企业的执行?对此,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在国标实施之际,组织有关媒体,对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司长孙广宇进行了联合采访。

国标恰逢其时

采访一开始,孙广宇用几组数据,说明了目前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形势。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14年,全国共发生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114起、死亡166人,同比(143起、211人)减少29起、45人,分别下降20.3%和21.3%。涉及特殊作业的事故51起、死亡82人,分别占总起数的44.7%和死亡总人数的49.4%。2015年1-4月,共发生化工和危化品事故31起、死亡51人,涉及特殊作业的事故15起、死亡29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的48.4%和死亡总人数的56.9%。

2015年1-5月,全国发生的7起危化品较大事故中,6起事故原因与特殊作业环节直接相关。孙广宇以不久前发生的“5・16”事故为例,介绍了特殊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5年5月16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二硫化碳生产装置泄漏,在检修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最终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孙广宇说,二硫化碳冷却池内冷却管泄漏,本来只有1名操作人员在未检测有毒气体、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证、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进行堵漏作业,造成中毒,但其他13人连续盲目施救,致使事故伤亡扩大。暴露出企业员工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缺乏受限空间作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盲目施救的问题。

早在2010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就提出了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的编写任务,并拟定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为主要起草单位,与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编制任务。2014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了GB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并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特殊作业环节事故多发的态势下,强制性国标的出台实施,可谓恰逢其时。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特殊作业环节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提升化工和危化品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此次实施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的安全要求及作业证的管理等内容。与以前业内统称的‘作业’相比,增加了临时用电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及要求。”孙广宇表示,“标准作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是法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必须自觉落实标准要求,保证安全生产。”

过程控制抓预防

之所以强调化学品生产单位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首先与化学工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有关。

其次,新《安全生产法》颁布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公众的安全意识更强了,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容忍度也更低了,尤其是现在自媒体迅速传播事故信息,而化工专业性比较强,容易对不了解化工专业的社会民众造成心理恐慌。

再次,化工和危化品较大事故每年发生十余起,总量仍然较大,当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孙广宇说道,国标对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进行要求,也是为了加强过程管控,减少事故隐患,从源头抓预防。

如何推动国标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贯彻落实?孙广宇说,中小企业确实是标准落实的难点。曾经在暗查暗访中发现,部分中小企业特殊作业的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虽说有动火票证,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栏是空白,监护人一栏也是空白。问及是否有检测仪器,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没有。进而询问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现场人员表示,管理人员现场看看,觉得没什么事就签字了。“这种制度的执行,就是一句空话。关键的风险评估都没做, 怎能保证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孙广宇强调,首先要做好宣传。要让所有企业都知道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有了国家标准,避免出现“不知道标准、不执行标准、不理解标准、不落实标准”的现象。

其次是培训。“仅仅知道有一个国标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每类特殊作业的关键点。比如动火作业,要隔断、要测可燃气体浓度等。”孙广宇指出,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要围绕为行业、为会员服务的职能,在行业内广泛开展国标应用的培训。

再次是建立制度。“企业作为标准的实施主体,要及时主动获取有关信息,学习掌握标准要求,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孙广宇还提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借助国标正式实施的契机,督促企业对特殊作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把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规范,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国标就是安全监管执法的有力依据。”

篇6

Abstract: Carbon fiber winding composite cylinders are used in positive pressure air breathing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reathing air. This paper states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on the composite cylinders.

关键词: 复合气瓶的结构与特点;定期检验与评定

Key words: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cylinders;regular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H7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314-02

0 引言

碳纤维缠绕式复合气瓶(以下简称复合气瓶)是使用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上,提供呼吸用空气的重要附属设备。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指使用人员自携贮存压缩空气的贮气瓶,呼吸时使用气瓶内的气体,不依赖外界环境气体,任一呼吸循环过程,面罩内压力均大于环境压力的安全防护装具。复合气瓶的质量及安全状况直接影响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它与钢质气瓶相比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安全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将它用于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可大大减轻装具的自重,节省使用人员的体力,提高劳动效率。目前我国对复合气瓶的设计、制造以及定期检验与评定的相关研究工作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直到2009年才由国家质检总局了GB 24161-2009《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标准。在此,笔者通过对复合气瓶的检验并结合该标准谈谈对复合气瓶的定期检验。

1 复合气瓶的结构与特点

复合气瓶按内胆材料可分为金属内胆缠绕气瓶和塑料内胆缠绕气瓶,还可按增强材料分为高强玻璃纤维缠绕气瓶、碳纤维缠绕气瓶、芳纶纤维缠绕气瓶。由于铝内胆具有密封性好、抗疲劳能力强、循环寿命长、稳定性高及重量轻等优点,目前铝内胆在复合气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正压空气呼吸器所使用的气瓶大都采用该类气瓶,本文所讨论的气瓶是铝内胆碳纤维缠绕式复合气瓶。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铝内胆碳纤维缠绕式复合气瓶大都是采用美国交通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DOT CFFC 2007)的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其结构主要是由铝内胆、碳纤维、玻璃纤维、保护层以及气瓶阀组成,其结构见图1。无缝铝内胆主要保证储存气体的气密性,是纤维缠绕的骨架,碳纤维缠绕层主要用于承担气瓶的内压,最外层玻璃纤维层主要起防刮磨保护并具有承担有限负荷的作用。

2 复合气瓶的定期检验

2.1 复合气瓶定期检验的条件 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呼吸器用复合气瓶的检验与评定》,复合气瓶的定期检验应当由具有PD5气瓶检验资质的专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人员应当取得气瓶检验员或者压力容器检验师资质。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检验周期应为三年,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对其安全性有怀疑的气瓶时,应提前进行检验,停用或库存时间超过一个检验周期的复合气瓶,启用前也应进行检验。

2.2 外观检查与评定

2.2.1 损伤程度分级 在进行水压试验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在《复合气瓶外观检查评估表》中记录检查结果。与普通钢质气瓶不同,复合气瓶的检验按照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级:一级损伤:指轻微的损伤,如保护层磨损或少量的玻璃纤维磨损、细微划伤和不明显的撞击痕迹。此类损伤不会对复合气瓶的安全性和继续使用产生不良影响,是正常和容许的,可继续使用。二级损伤:指磨损、划伤等比一级损伤更大的损伤,此类损伤应进行修补,修补后进行水压试验。如果水压试验时修补处出现明显鼓包或脱落,该气瓶应报废。三级损伤:指超过二级损伤的磨损、划伤以及复合气瓶受撞击损伤或热损伤引起的结构损伤、化学品腐蚀损伤。此类损伤的气瓶应报废。

2.2.2 外观检查的项目

①磨损。磨损指气瓶表面与其他粗糙物体反复磨擦而引起的一种表面损伤,表现为气瓶表面粗糙以及保护层或缠绕层厚度的减少等。由于气瓶主要是依靠碳纤维层来承担气瓶的内压,因此,碳纤维层损坏,容易造成气瓶强度降低,所以在检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碳纤维层是否出现损伤,若气瓶外表面凝胶涂层磨损而玻璃纤维层未受损伤,应定为一级损伤,可不处理;磨损深度造成玻璃纤维受损,应定为二级损伤,应进行修复,磨损造成碳纤维层暴露或损伤的气瓶应定为三级损伤,应报废。

②划伤。由于气瓶的玻璃纤维层起着为碳纤维层提供保护和承担外部有限载荷的作用,因此玻璃纤维层如果损伤则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玻璃纤维层的厚度大于0.5mm,所以不管数量或方向,深度小于0.25mm的应定为一级损伤,可不处理;深度大于0.25mm,达到玻璃纤维层,但碳纤维未受损伤的定为二级,应修复;如超过二级损伤深度、碳纤维层已暴露或损伤的定为三级,应报废。

③撞击损伤。虽然复合气瓶有较强的抗撞击能力,但是频繁的撞击有可能导致碳纤维断裂、气瓶变形等缺陷,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是否出现碳纤维层暴露、裂纹、分层等损伤及气瓶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形。如玻璃纤维层出现白斑或面积不大于50mm2的分层,定为一级,可不处理;玻璃纤维层外露,碳纤维层未受损伤定为二级,应修复;如果超过二级损伤,碳纤维层出现损伤则定为三级,应报废。

④分层。分层是指缠绕层纤维束之间的分离、纤维束本身的分离或缠绕层与金属内胆外表面之间的分离,表现为发白的斑痕、表层下有中空的迹象等。严重分层能引起玻璃纤维层损坏、脱落,失去保护作用,容易引起碳纤维层损伤。因此白斑痕局限于玻璃纤维层表面,且其面积不大于50mm2的分层应定为一级,可不处理;若白斑痕深度大于0.25mm且碳纤维层未受损伤定为二级,应修复;若超过二级损伤程度或碳纤维层出现损伤则应定为三级,应报废。

⑤结构损伤。结构损伤有可能是由于气瓶遭受到强大外力,气瓶材料局部较大变化以及充气压力高于额定压力引起的,结构损伤将大大气瓶应力分布和强度,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果发现复合气瓶的结构发生改变,如复合气瓶圆弧面或筒体出现任何凹进、凸出的现象;内部目检发现金属内胆变形;与气瓶阀连接部分显现出扭曲变形等,定为三级,应报废。

⑥热损伤。指由于高温原因造成气瓶外表凝胶层与玻璃纤维层产生损伤,外表因火烧变黑,更严重者伤及较深的玻璃纤维与碳纤维。若仅保护层被烟熏黑,可对外表面进行清洗处理,定为一级;若气瓶局部鼓包,碳纤维层有明显热损伤、外形发生变形、金属内胆变形等定为三级,应报废。

⑦化学品腐蚀损伤。指由于化学品与缠绕层发生化学反应而造成的损伤。如果气瓶与此类化学品有接触,应检查气瓶外表面是否有化学品腐蚀的痕迹,如发现缠绕层部分变色、有污点或树脂发黏、不明化学品残留在气瓶的内外表面等现象应定为三级,报废。

2.3 内部检查与评定 气瓶的内部检查可采用气瓶内窥镜或电压不超过24V的小灯泡借助灯光从瓶口目测,并在《复合气瓶外观检查评估表》中记录检查结果。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按报废处理:a) 在内表面有裂纹的复合气瓶;b) 在内部有线性变形的复合气瓶;c) 点腐蚀凹坑的估计深度大于0.7mm的复合气瓶;d) 线状腐蚀凹坑的估计深度大于0.5mm的复合气瓶;e) 分散性点腐蚀凹坑的估计深度大于0.5mm的复合气瓶。

2.4 瓶口检查与评定 取下密封圈,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瓶口端面、密封圈的环槽和瓶口螺纹,并在《复合气瓶外观检查评估表》中记录检查结果。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按报废处理:a) 瓶口端面有裂纹缺陷的复合气瓶;b) 密封圈的环槽有裂纹、凹坑等损伤的复合气瓶;c) 从瓶口开始计数,连续有效螺纹数少于12牙的复合气瓶;d) 有效螺纹中有裂纹或裂纹性缺陷的复合气瓶;e) 有效螺纹中有超过2牙的缺口,且缺口长度已超过圆周的1/5,深度已超过牙高的1/3的复合气瓶;f) 缺口使有效螺纹数目少于12牙的复合气瓶。

2.5 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是气瓶定期检验中的关键项目,水压试验的目的是考验气瓶的强度,也可检查气瓶因内部缺陷引起的泄漏等。通过逐一对气瓶进行水压试验,来模拟检验气瓶是否具有承受工作压力的强度。依据《呼吸器用复合气瓶的定期检验与评定》之规定,复合气瓶的水压试验应按照GB/T 9251的要求采用外测法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该气瓶上标示的水压试验压力的100%~103%,保压时间至少为60s。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按报废处理:a) 水压试验过程中,瓶体出现渗漏、保压期间压力由于气瓶原因引起压力回降现象的复合气瓶;b) 水压试验时,同时测定容积残余变形率,容积残余变形率大于5%的复合气瓶;c) 气瓶标示中注明有容积弹性变形量(REE)的,水压试验时应测定该气瓶的容积弹性变形量(EE),EE值超过气瓶标示上的EE值的复合气瓶。

2.6 瓶阀检验 应对瓶阀的阀体进行检验,如有异常变形,该气瓶阀应报废;同时还应当对瓶阀螺纹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如有缺口、裂纹、螺纹不完整或断裂,该瓶阀报废。对外观检查合格的瓶阀还应当进行瓶阀的气密性试验,如有泄漏,应更换新的瓶阀。

2.7 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主要检查瓶阀装配好之后气瓶在工作压力之下的严密性,试验装置和方法应按照GB/T 12137的浸水法要求进行,试验介质采用干燥、清洁的空气,试验压力为该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气密性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瓶体泄漏的复合气瓶,应报废。但因瓶阀装配不当产生泄漏的,允许重新装配后再对其进行试验。

2.8 检验后的工作 检验合格的复合气瓶,应在气瓶筒体上靠近瓶肩一端粘贴合格标记,合格标记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的要求,并出具《复合气瓶定期检验报告》。不合格气瓶应出具《复合气瓶报废通知书》,交予复合气瓶产权单位归档,并应对报废复合气瓶进行压扁或锯断等破坏性处理。

3 结束语

由于呼吸器用复合气瓶作为一种新材料气瓶的定期检验工作刚刚起步,在长庆油田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数气瓶都面临检验周期已至而没有进行定期检验的情况,为油田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呼吸器用复合气瓶的定期检验与研究已是迫在眉睫,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如《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等),结合近两年气瓶检验工作实际,对呼吸器用复合气瓶的定期检验技术做了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S].

篇7

环境风险是通过环境介质进行传播的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破坏作用与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概率,化工企业由于涉及众多的危险化学品、化工工艺,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规范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行为可以降低环境风险概率,我们这里探讨的环境风险评估即是利用化工企业生产所依赖的基础学科知识(例如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学等等)与数学计算方法来鉴别化工企业生产运转过程或区域开发行为中的环境风险类别、初始条件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与影响程度,其综合评估的价值体现为识别价值、应急价值、伦理价值三个重要层面。第一识别价值,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环境风险的预先识别,例如对企业主要物料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包括有毒物质、易爆物质与易燃物质等,在此基础上检测各生产装置的反应过程,即生产设施识别,例如反应装置、管道装置、输送装置等等,最后确定企业的环境风险范围与类型,一个简单的储存设备泄漏可能会促使有害气体扩散,遇到明火是否会发生爆炸等次生灾难,火灾过后的消防废水污染等等。通过物质、设备类型与范围等识别来预估环境风险的等级。第二应急价值,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尤为重要,而应急响应与能力保障的前提即是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可促使企业提前做好对重大危险源与最大可信事故的准备工作,例如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事先设置液位、压力、温度、自动调节与信号报警装置等等,最大限度地控制突发事件的恶化程度,减轻事故影响。同时,化工企业生产依靠环境风险评估中的事故影响分析来展开工作,例如评估结果表明氨气泄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大气扩散,其扩散条件是氨气浓度峰值达到某个数值,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的应急措施之一便是使氨气累积的浓度处于某个数值之下。第三伦理价值,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不仅可以通过推理、计算与模型等科学依据来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现实,还能建立相关的风险标准和技术规范,大大地减少企业运行的不确定性,从而起到保护员工、生态环境以及公共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是化工企业职业道德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体现。

2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

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目标层、项目层以及因素层面三部分,其中目标层是指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对象,一般是风险源评估、人员安全评估、管理评估以及环境评估;项目层是对目标层(评估对象)评估的事项拓展,例如风险源评估包括企业化学品储存量、种类、毒性危害、易燃易爆以及腐蚀性等储运项目评估;危险物质产品、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过程等生产项目评估;监控系统与工艺参数安全等辅助型工程系统项目评估等等。人员安全评估包括人员操作环境与安全意识评估两部分,当前较多化工企业比较注重人员的操作安全评估,忽略对人员安全意识的评估项目,这是环境风险评估系统的大忌。管理评估则应囊括环境影响评估、环保规定与认证的执行评估、应急预案评估以及次生性污染防护评估等等;环境评估则主要表现在环境敏感性与自然灾害判断两个方面。除此之外,因素层是对项目层的重要补充因素,往往是特别强调的评估对象,也是化工企业生产容易遗漏的评估对象,例如风险源中储运系统评估往往对罐区或库区所在的场所缺乏严格评估,人们平时看到的化工企业粉尘爆炸主要不是化学品自身的爆炸事件,而是罐区或库区场所的废弃反应,这就提醒了我们储罐油料、运输及进料方式乃至化学品转移的场地因素都是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对象,“它们可能会成为连锁效应的起始点或继发性事故的单元之一”,因此生产运行项目评估中也不能忘记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停车装置,人员项目评估中暴露在企业生产环境外的人群比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应加入对管理系统评估的环保投资比例考察,一般人认为环境风险评估重在评估风险,但应注意到化工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同样包含在内,可以说没有环境成本控制就没有环境风险评估,所有的风险评估项目都要进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去,不与环境成本控制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无法被实践。

3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实践

篇8

【关键词】 溴系阻燃剂 发展方向

一、现有的溴系阻燃剂种类

溴系阻燃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溴系阻燃剂通过文献总结表格1简要地进行介绍:

二、溴系阻燃剂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BFR阻燃效率高,适用面宽,耐热性好,水解稳定性优异,能满足各种高聚物加工工艺及阻燃产品的使用要求,且原料充足,制造工艺成熟,价格可为用户承受。它的严重缺点是以它阻燃的高聚物在燃烧时生成较多的烟,有毒气体及腐蚀性气体,降低被阻然基材的耐光性,还有些BFR容易渗出。先就BFR对于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讨论。

2.1 BFR的逸出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般而言,有阻燃产品中释放出FR的可能性和逸出量通常是极小的,不能对消费者形成危害,至于反应型FR,他们在产品中已不再是原有的化合物,而是生成了另外一些物质,或已结合于被阻燃基材(高聚物)的主链或侧链中了,因而根本不会从产品中迁移至环境中。现在还没有FR对人体和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报道,更未发现由于人体暴露于含FR环境而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例。

2.2 BFR生成PBDD和PBDF的可能性

在75种BFR中,目前只发现PBDPO(包括PeBDPO,OBDPO及DBDPO)是PBDD及PBDF的前体,且由PBDPO生成PBDD及PBDF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其生成量也与条件有关。城市固态废弃物焚烧时也能产生二类毒物。将含BFR的塑料与城市固态废弃物一起焚烧时并未增加PBDD及PBDF的生成量。还有的研究表明,含DBDPO的塑料,即使经过几次循环加工,材料中检测出的PBDD及PBDF量也极微,仍能通过德国dioxin指令(10-9级)。

2.3 BFR的污染性

BFR不是POP(永久性有机污染物),且并未被列合国POP名单。根据联合国的定义,POP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1)持久性(P);(2)生成物积累(B);(3)毒性(T);(4)长距离迁移(LRT)。目前市场销售的BFR除了已经被禁用的PeBDPO可能是POP外,其他均不符合。

同样,BFR也不是具有持久生物积累毒性的物质。但BFR肯定是稳定的,例如墙壁内的阻燃隔热板的使用期可以达到30年。

2.4 DBDPO降解危害性的评估

由于PeBDPO已被禁用,人们对DBDPO是否会在环境中降解为PeBDPO十分关注。荷兰最新一项的研究指出,在残渣的表面,PeBDPO及其它低溴代二苯醚的含量降低,而DBDPO的浓度则增高。这说明,DBDPO不大可能降解为PeBDPO和HBDPO(六溴二苯醚)。该研究还证明,DBDPO没有或只有极低的生物积累的可能性。还有几项独立进行的关于DBDPO降解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DBDPO可以被光降解的信息。

2.5 生物体内BFR的浓度及其危害

目前在鱼,肉,奶制品和其他食品中发现了DBDPO,但其浓度很低,即使已检测出的最高浓度,从毒理学观点而言,也仅为可接受极限浓度的几百万分之一。

在人体中也检测出了DBDPO及其它BFR,但他们的浓度远远低于能影响人类健康的浓度。

值得指出,在生物体内发现任何人工合成化学品,并不一定等同于已危害该生命体健康。专家们认为,在生物体内出现某一个化学品并不一定是危害健康的信号,而要看这种化学品在体内的浓度。

2.6 BFR在有机组织中的积累

大多数BFR都不是生物积累的,换言之,他们不会在生物体内停留或积聚。由于BFR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在水中溶解度极低,故他们通常不会被有机体吸收。仅有少数的BFR产品可能具有生物积累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盟关于FR危害性评估结果,DBDPO无生物积累性。

三、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不管对溴系阻燃剂的争论达到什么程度,但目前溴系阻燃剂在阻燃效果上无可争辩的优越性能,依然使国内科研人员对于溴系阻燃剂的新产品研制充满热情。因此抓紧时间开发新产品是当务之急。

篇9

关键词:风险评估;程序;方法;切实可行

The importance and exploration of method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at landfill

Huang Fengwei, Jiang Xiaoming, Chen Lin

Jingmen City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Bureau, Jingmen Hubei 448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risk assessment,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jingmen landfill, this article clarified the procedures and method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at landfill in detail,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workable plan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t can be served as a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landfill work, eliminating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fill.

Keywords: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 method; workable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垃圾填埋场是一个特殊的施工作业场所,长期以来,如何科学有效的保障在岗职工的健康安全却一直困扰着运营管理者,而对垃圾场各工作场所和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则可以预测风险危害性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几率,确定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

1风险评估概述

1.1什么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分析确定风险的过程,任何系统的安全性都可以通过风险的大小来衡量,科学分析系统的安全风险,综合平衡风险和代价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对垃圾填埋场而言,风险就是指暴露在危险下并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风险评估应评估所有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对特别区域进行更详细的“特定”评估。

1.2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对风险的评价不仅是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对人带来的可能伤害,更重要的是权衡预防措施是否满足要求或者是否必要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其目的是将风险消除或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风险评估对于管理工作场所存在的潜在危险非常重要,可根据评估等级的大小作出相应预案,告知作业工作人员并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3风险评估的主体

原则上讲,那些熟悉工作区域和工作实际操作过程的个人应参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安全监督员应负责制定所负责区域内的风险评估计划,并依据计划完成评估;最后由安全健康顾问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和方案;填埋场的行政直管部门对于确保完成风险评估负有最终管理责任。

1.4完成风险评估的时间

风险评估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且在此期间填埋场运营条件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工作环境或者操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应尽快进行新的风险评估,而且最好在条件改变之前完成风险预评估。

2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2.1风险评估步骤

合理的风险评估需八个步骤:开展识别活动、识别危险源、风险存在区域、评估风险、找出风险控制重点、检查控制措施装置、作评估记录和定期检查。

2.2如何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以编号的形式进行分类。每一种风险危害性程度并与这些风险可能会发生的概率相乘,如以下公式所示:

风险等级=危害程度 ×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第一步危险程度的确定

给每一种危险的严重程度打分,如下表所示:

表1 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分值划分

例如:如果滑倒在楼梯上(危险),可能导致死亡或伤残的,那么它必须划为等级4或等级5。

第二步危险发生可能性的确定

危险程度确定后,接下来需考虑每一种危险多久可能发生一次,即发生的可能性,其可能性及分值如下表所示:

表2 危险的可能性及分值划分

例如:如果滑倒在楼梯上(危险)是很可能发生的事,那么它必须划为等级3。

第三步风险等级的确定

即将风险程度值和风险可能性大小相乘就能得到风险等级。此数据应记入风险评估文本。

例如:滑倒在楼梯上的风险等级值为

5(危害程度) x 3(发生的可能性) = 15

第四步根据风险等级值大小确定采取措施的实施顺序

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22-25之间,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16-22之间,在当天工作结束之前必须告知其直接管理人员;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1-15之间,需考虑实际情况,适当采取相应措施。

2.3风险评估实施内容

风险评估员应保留完整的风险评估正式文本并将其副本提交给填埋场管理人员;风险评估报告必须告知给所有相关人员,并且必须不断更新;附加的信息清单附在此文档的后面,可以帮助完成文档某些内容。如果可行的话,需添加评估员的分类范畴以确保满足填埋场实际要求。

2.4被评估的风险

以下简单罗列垃圾场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由起火引起的燃烧(进场垃圾车的燃烧,填埋场火灾,填埋场气体引起的燃烧以及设备、电力设施的燃烧);烟雾的吸入(由上述列举的燃烧引起的烟雾以及重型设备燃烧引起的大量烟雾);被设备割伤(锋利的设施设备);碎玻璃割伤(在填埋场对垃圾分类,玻璃等分离);与化学物品接触(危险废物、药剂以及化学药品如硫酸、盐酸等酸类或者氯酸钠以及在渗沥液处理中将会用到的物品);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地面跌倒(填埋表面、斜坡处或办公楼处于潮湿时);在楼梯上跌倒(垃圾坝、办公楼里的楼梯,渗沥液处理站的反应器、生物滤池、消毒车间和稳定塘所用到的楼梯/扶梯);自行处理伤口感染(对日常需要人工操作的职工而言);与设备挂扯(工作服与设备、电缆与设备);饮水水质安全及病原体(填埋场供水系统);落水及溺水(渗沥液存储设备、中间调节池、生物滤池、污泥池);因物体坠落而砸伤(如卡车卸料,高空作业);从高处跌落(重型设备、大楼、检修孔、井、垃圾坝、沟渠);在隔离区工作感染细菌(大型机械修理车间、中间调节池、生物滤池、污泥池、消毒车间、渗沥液调节池以及地下水监测井);填埋作业机械的使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危险物品及溢出物的处理(渗沥液处理站、消泡剂、除臭剂管理)等。

2.5风险评估年度审查

每年或者发生一些重大改变时必须进行评估审查。比如有可能导致新危害的新仪器、材料、措施、作业程序等。所有安全评估应至少一年复审一次,并且当质疑现有评估可能无效时要立即复审。复审的详细资料要记录在安全评估控制表上,且需着重考虑一下几点:(1)所有场内设备符合工作目的和工作地点的要求(2)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系统(3)职工要对其使用的设备有全面的了解,熟知操作方法并接受了专业技能培训(4)确保职工使用的设备符合法定检测部门要求,建立文档记录设备运营中的使用状况:包括设备自身信息、设备评估信息、减少危害措施方法等。

3填埋场危害及部分评估结果

虽然各垃圾填埋场的实际运营情况不同,但大同小异,基于此,经过探究和分析,按照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对部分岗位和区域进行了评估,并在现有控制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仅以填埋场的几项危害为例演示评估的具体过程。

3.1与垃圾接触的危害: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受危害人群:垃圾检验员、第三方协助人员,公众,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用药剂定期消杀,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鞋等进行防护

风险等级值:3 x 4=12

推荐的控制手段:(1)进行安全急救培训,告知填埋垃圾的感染性危害及被感染后如何处理等,指导员工按照安全的方式操作(2)填埋场的运营应分为白色(清洁)区和黑色(脏)区(3)白色区应建有洗澡间、更衣室,并提供热水和肥皂,能够让职工下班后去除污渍(4)对于黑色区与白色区的使用过程实施监管(5)对于与生物活性物质如有机垃圾,渗沥液,污泥,垃圾填埋气体或冷凝液接触的工作岗位应提出严格的工作防护要求(6)进入填埋场的有害物质必须隔离和临时安全存储,确定危害及处理方式后,再行单独处理。

3.2化学药品的危害:接触、吸入或摄入化学品

受危害的人群:消杀人员、在消杀区域的现场操作人员、化验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消除、指导、防护服

危险等级:4 x 4=16

推荐的控制手段:(1)在隔离区域严格禁止职工单独使用危险化学品(2)当处理浓酸、腐蚀性化学物质前,确认救援设备有效性,如紧急淋浴和眼睛冲洗瓶的存在/已安装/可用(3)减小吸引害虫和飞鸟的区域/工作面。使用临时覆盖物或土层覆盖,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4)选择少用农药/免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5)所有化学品必须在初次使用前进行评估,并编写产品的具体数据/注意事项(6)确保每位职工在处理有害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及其他必要防护用具(7)化学品储存区位置必须做标记,并在消防方案中标明(8)确保职工完成化学药剂的操作后,有足够的卫生设施(如温水)淋浴等。

3.3落水及溺水的危害:掉入隔离区域的水池、污泥池

受危害的人群:员工、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防护栏、游泳圈、绳子等

危险系数:5 x 3=15

推荐的控制手段:(1)安装必要的警报设备,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报警(2)在隔离区域实行登记、返回记录程序(3)为在隔离区域工作的员工提供细致的工作建议,确保在隔离区域不单独工作(4)尽可能的在污水池、堰塘、大型容器周围各种救援装备,以便及时自救(5)确保工作区域中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和救援设备。

3.4摔倒的危害: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地面、阶梯等处

受危害的人群:员工、参观人员、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配备防滑功能的防护鞋,道路、楼梯定期维护

危险系数:4 x 3=12

推荐的控制手段:(1)进行地板清洁的工作人员应在刚清洁完地板有水时,使用警示牌告知(2)保持各个通道区域应有清洁的1米宽的通道走廊,并安排专人每日检查(3)所有楼梯、阶梯处必须设有扶手。

4 结论及建议

正在运行的大多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安全隐患,有肉眼看得见有形的,也有潜在的藏于无形的,很多运营管理者疏忽考虑或苦恼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未能多方位考虑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为了提高填埋场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建议实施时进一步细化各工作区域和岗位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以减少、转移或避免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李娴,蔡勋江等.东莞市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 [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 34-36

[2]陈辉,刘劲松,曹宇等.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06,26(5):1558-1566

[3]毛小苓,刘阳生.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应用基础与工程利学学报.2001,11(3):266-273

[4]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3(3):22-24

[5]李自珍,何俊红.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模型及应用一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开发为例.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5(3):149-156

[6]殷浩文.生态风险评价.上海:华东理工人学出版社.2001,1-155

[7]韩关根,吴平谷.邻苯二甲酸酯对城镇供水的污染及再生水处理工艺净化效果的评价.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3):155-156

[8]WalkerR, LandisW, Brown P. 2001. Developing a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a Tasmania agricultural catchment.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7: 431-44225.

[9]Ming F, Thongsri T, Axe L. 2005. Using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in a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imulation too:lTest case for depleted uranium.Chemosphere, 60: 111-125.

[10]MoraesR, MolanderS. 2004. A procedure for ecological tiered assessment of risks (PETAR).Human 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10: 349.

[11]RousselO, CavelierA, van der Werf HMG. 2000. Adaptation and use of a fuzzy expert system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pesticides applied to field c rop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 80: 143-158.

篇10

不料一语成谶。

此前,相关地方政府也非没有任何应对。2013年,为提高化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安监局共同承接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情景构建》课题。该课题在一年半后完成。随后,滨海新区成立了13支危化品应急救援队。

然而,上述努力未能阻止此次灾难的爆发。究其原因,项目安全评价失守、政府规划混乱、港口多头管理等阴影早已潜伏在天津港多时。 环评越界 安评失守

危化品的物流仓储,最关键的是安全评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最应质疑的是安全评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说。

安全评价主要评估两方面:一是发生危险的几率风险是否可接受;二是一旦发生事故后能造成怎样的危害。中国环境科学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告诉《财经》记者,两个指标要加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估,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总结论。具体评估方法,则与环境管理的风险评估及环境影响评价类似。

企业安全评价的监督单位是所在地的安监部门。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化工、危险品等项目的环境评价,也会包含安全评价的一部分内容。

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肇事企业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瑞海物流)的项目环评,“具体的负责人目前不在单位,在这次爆炸事故后还在对项目做进一步跟进、配合及调查”。8月13日,一位天津市环科院办公室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如果有新情况将会统一,在此之前,不便对该项目置评。

《财经》记者查询到该项目环评报告,其中指出,该项目涉及的大多为危险、易燃物料,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些措施包括:在危险品库及堆场内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在线摄录装置及火灾报警系统,并设置消防管网,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及事故应急收集池等。

环评的最终结论包括,“不会对环境和周边人员产生显著影响”,即便在发生火灾爆炸时,“消防应急人员可及时抵达现场,迅速采用灭火措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正是这份“自信”,在事故发生后,使企业及环评单位均备受质疑。“环评越界了,直接在环评报告说不会发生事故,不会影响周围环境。而事实上,环评报告的内容应该说,如果发生爆炸或者泄漏事故,将会产生怎样的环境影响和安全影响。作为环评机构,你怎么能知道所评价项目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呢?”王灿发说。 2015年8月13日,滨海新区轻轨终点站公交广场时钟停留在爆炸时间。

熟悉安全事故处理的专业人士提醒,从事故责任上看,首先应看安全评估,其次是看现场管理规程的科学性以及实际落实情况,这些为直接责任。最后再看规划管理、环评等。

之所以让安全评价负“主要责任”,是因为目前已明确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非环境事故。国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应该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财经》记者采访获知,国内的安全评价实行市场化,具体程序是,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估,建设项目的安全“三同时”验收也移交给市场企业。但是最终也要经政府部门审批通过,具体备查部门为地方的安监局。

安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是安全防护距离,在实测时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防护距离通常是指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即企业正常运行时,无组织排放的环境安全距离。

如果建设单位位于港口区域内,在申请安全条件审查前,应当对港口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这包括项目是否符合港口总体规划的安全要求、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或者单位、人员密集区、敏感性设施和敏感环境区域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等,并应当委托具有法律法规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

在8月14日召开的新闻会上,天津市安监局副局长高怀友表示,瑞海物流在原先物流储存的基础上,经过相关的安全环境评价,通过相关的手续,取得了危险品周转仓库的资质。根据前期了解的情况,这家企业取得的安全评价报告是合格的,同时也经过天津港的安全条件的审查。

瑞海物流成立初期,许可经营项目为“在港区内从事仓储业务经营”,明确标明“危化品除外”。

2014年5月8日,许可经营项目中才将危化品纳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变更后的经营范围为“在港区内从事仓储业务经营(以津交港发[2014]59号批复第二项批准内容为准,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

根据《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如果项目发生重大变化,还需要重新进行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评价,并重新申请审查。

爆炸事故现场周边1公里内,预计有超过5600户住户。因此,瑞海物流的安全条件论证受到质疑。

高怀友透露,瑞海物流的安全评价是通过天津甲级的安全评价机构――天津中滨海盛卫生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取得,按照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要求,企业通过第三方的中介技术机构取得了安评报告以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安评结果,对现场包括对安评的结论进行审查,这一工作是由交通运输部门来负责。

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要委托具备资质条件的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做安全条件论证和安评报告,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地方政府在此类公共政策方面缺乏让民众参与的程序,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同时,单方面决策引发了民众对其的不信任,终于在2012年10月发生了“集体散步”。

事后,宁波市政府表态不再建设PX项目,停止推进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因此,“政府停项目,企业受伤害”,这种“双输”局面,在厦门、大连等地反复出现。

多位大型炼化企业负责人向《财经》记者抱怨,公众缺乏起码的化工常识,难以与之沟通。另外,在环评审批流程中,中国现状是公众意见并不重要,因此企业只要落实政府意见即可通关,这导致企业与民众的沟通更加缺失。

除了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沟通机制外,政府对化工项目的监管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作为亚洲石化中心的新加坡堪称楷模,其裕廊岛石化基地因产业高度聚集、管理模式先进,被认为是全球石化基地的一个标杆。成功原因,正是新加坡政府近乎严苛的监管。 港口管理乱象

东疆保税港区有一个特殊之处,其所在区域,是由天津港集团填海造地而得。“该港区由天津港集团和天津政府一同管理,其工作人员也是一部分来自天津港集团。”一位知情人说。

2003年11月15日,因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经天津市委批准,天津港务局实行政企分开,行政职能转交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天津港务局转制为企业。2004年6月3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下称天津港集团),直属天津国资委。

瑞海物流处于天津港集装箱物流园区内,是园区内40余家物流企业之一,位于西南侧,占地约4.6万平方米。

物流园区内一位和瑞海物流相邻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做危化品的好处在于,普通货物装20箱,装箱费用600多元,但危化品也装20箱的话,装箱费起码1000元起,甚至达到几千元。”

利润虽大,但危化品的物流业务并不容易审批。2006年时,政府曾放开港口物流公司经营危化品物流仓储的口子,“当时园区内的物流堆场都可以干,只不过资质不一,普通的堆场只可以做低级别的危化品”。一位物流业内人士称,2009年,天津港管理部门下文,对港区内的物流企业全部收回危化品运营资质,只保留了中化集团的高级别危化品运营的资质。但之后,管理部门又慢慢“开了口子”,一些物流企业也可以运营一些低级别的危化品。

据上述物流企业负责人介绍,审批需要消防、安监、海事等部门审批许可,缺一不可。瑞海物流在园区内40多家物流企业中属中下等规模。

在港区内的企业还是按其所属行业,由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做行政管理。但其进入港口区内后,“按法规文件要求,我们有权入场执行检查,但这个管理力度很小,毕竟他们不是港口的直属单位”。一位大连港集团人士分析,这种监管上的弊端,在全国各港口都极为普遍。因为很多物流企业、石化项目、仓储公司都设在港口,以方便航运。

像天津港、大连港这样国家重点大型港口,都需实行封闭式严格管理,“尤其重点盯防一些含有危险品的企业,要禁止外来人员、车辆等”。上述大连港集团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危化品企业在港区内必须划定作业区域,由专人负责在港区专用的库场,明确责任人实行封闭式作业管理,包括设置明显标志、禁止外人进入等。而且安全管理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实施监督检查,对危险货物装卸、储存区域进行重点巡查。

以上规定有赖于企业自觉,主管部门并不能每日监管,只能做定期巡查以及应急演练。

“瑞海物流在许多方面都很不规范。员工都没经过培训,白天温度最高的时候还经常进行危化品装卸,而且装卸时的颠簸、摩擦、碰撞,也很少注意。”上述瑞海物流相邻企业负责人推测,爆燃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或操作不规范诱发火种,抑或在装卸作业中摩擦引起。

国内大多数港口都制定了危险品集装箱操作规程、危险品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有研究显示,各港口缺乏对于危险品箱日常管理制度统一的标准。

例如,堆在场内的危险品集装箱在高温季节需要进行测温和喷淋降温工作的规定,有的港口规定当箱体温度达到35℃时对集装箱进行喷淋,有的当室外温度达到30℃对集装箱进行喷淋,有的采取定时喷淋,有的规定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在夏季每天10时―18时段内禁止作业。

瑞海物流之所以要白天高温下装卸货,是因为普通货物用叉车装卸即可,但许多危化品都装在聚乙烯袋中,需要靠人工装卸,所以必须在白天赶工。而且需要的职工数量也要远高于普通货物堆场。

实际上,“部分企业不是港口的直属单位,是政府选址安排到港口的,这些企业有时并不服从港区管理”。上述大连港集团人士分析,这些企业采取独立化管理,只是因为地理因素占用了港区的地盘。

天津港明令禁止职工居住在港区内,因为担心有安全隐患,比如货物安全、起居生活中的各种明火暗火对仓储货物的影响等,但上述物流业内人士称,“瑞海物流租用土地的东家、爱兰德物流公司有一支车队,该车队的部分员工、家属一直住在瑞海物流的4层办公楼内,至今,此次事故并不能排除因为其生活在危化品堆场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