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内部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

篇1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财务工作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不断完善自身内部财务制度,对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乃至全局工作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财务制度 建议 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为确保本单位财务工作科学和谐发展,结合实际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财务工作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重大意义

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全面完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乃至全局工作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实际需要。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全面宏观指导依据,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实体,要全面遵守落实上级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出操作性强、规范性具体的内部财务工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其次,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长足发展的实际需要。财务工作要切实履行职能,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内部工作制度来加以指导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各项财务制度的修订,对自身内部财务工作制度加以完善,及时规范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长足发展。

再次,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全局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财务工作牵涉面广,与各项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工作全局。通过不断完善北部财务制度建设,对日常财务行为进行强有力的规范,不仅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还能促进现有财务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将极大地推进工作全局的科学发展。

另外,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能不断规范会计人员日常业务行为,有效规避财会人员职业风险,促使财会人员不断养成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活动的良好习惯,确保财会人员职业素养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遵守上位法律法规制度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制度作为内部工作制度,必须严格依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工作制度规定不断完善,任何与上级各项规定相冲突的内容必须及时加以修订完善。

(二)及时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必须紧跟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工作制度规定的修订完善和实际需要而开展,应及时根据日常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现有财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必须充分结合实际,确保财务制度体系对日常财务工作能起到全方位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四)前瞻性原则。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尽量克服制度建设的时滞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充分考虑自身财务工作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而不能只顾当前。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应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财务基础业务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的日常业务行为,具体应包括货币资金、财务人员工作交接、会计稽核等。

1.应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修订完善货币资金管理规定,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和印章的管理作出明确具体规定。

2.应依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财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规定和会计稽核管理规定,在财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规定中应明确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内容、程序、监交人员;在会计稽核管理规定中应明确会计稽核人员的配备和分工、稽核工作方法和稽核岗位工作责任。

3.应依据《会计法》,制定财务报告编制办法,明确规定财务报告的编制程序和内容。

4.应依据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管理规定,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明确会计电算化操作、账务处理、硬件设备维护、软件维护、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上机操作记录管理和岗位责任等内容。

5.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财务开支审批规定,明确各岗位人员对各类财务开支的审核审批权限。

(二)与财务工作相关基础业务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有关业务,具体应库存物资管理制度、医疗费用开支管理制度等。

1.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库存物资材料管理规定,明确库存物资材料的入库、出库、清查程序和责任。

2.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医疗费用开支管理规定,明确医疗费用开支范围、审批审核权限。

(三)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经费各类财务收支行为,具体应包括经费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内容。

1.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经费预算管理规定,明确经费管理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财务部门编制经费预算时应遵循的有关原则、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程序、部门预算编制及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相关责任义务等。

2.应依据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报、变更程序等。

3.应依据上级有关制度规定,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办法,对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程、相关人员职责作出具体规定。

4.应依据上级有关制度规定,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实施办法,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流程及相关岗位人员职责进行规范。

(四)事业单位经营收支财务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开展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经营性财务收支行为进行明确具体规范,具体应包括经营成本开支、经营材料管理、经营收入管理等内容。

1.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经营收入回收管理规定,明确经营收入回收的组织领导、确认入账、回收措施方法、回收责任等内容。

2.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经营成本开支管理规定,明确经营成本列支范围和列支标准。

(五)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使用维护行为,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固定资产购建、调拨、报废、报损的审批程序等。

(六)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行为。

应依据有关制度,制定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基本建设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叶月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篇2

关键词: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原则;对策

科研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是指科研单位为了合理保障科研经济活动的高效性、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保证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在单位内部建立或实施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程序和行为准则。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是科研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单位组织管理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本条件;它既可以有效的确保科研目标的实现,又可以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防止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科研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在资金管理、内部审计监督、预算控制、对外投资管理等环节显得比较薄弱。

一些科研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但是因其只重视科研结果,忽略了管理的作用,内部财务控制让位于科研生产,使得内部控制系统失去了它应有的效果。

一些科研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资金授权审批制度,资金审批权限、程序,审批人员的职责等都没有明确规定。使得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随意性很大,存在核算随意、管理松散的现象。

一些科研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相应的独立性;或是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但其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未能充分发挥其稽查、评价与信息反馈的职能。使得财务运行处于监督机制严重缺失的高风险状态中。

科研单位为了提升经济能力,通常利用货币资金、国有资产、专利技术等形式进行对外投资。但是因为没有制定完善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缺乏成熟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审批及处置等管理控制体系,使得对外投资管理大多失控,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科研单位的经费使用大多都编制了预算,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没有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效,是目前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中较薄弱的环节。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认真考核、检查,使其流于形式,执行效果很差。制度无论多么先进、完善,在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原则

(一)以优质服务为先

对现代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而言,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和服务就像一个事物的两面,相互融合,相辅相承。既不存在没有管理内涵的服务,更不存在没有服务内容的管理。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先导,积极倡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推进服务与管理的持续协调和长期互动,通过优质服务这个载体来推进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并提高管理效率。

(二)以制度建设为本

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作为科研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政策性、时效性比较强。用制度规范事,就是用制度规范程序,用程序约束行为,就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结构的优化。

(三)以预防控制为主

防止管理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包括组织控制、人事控制、程序控制、纪律控制等。在对重要事项的控制中,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各部门组织及上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例如:对外投资、政府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等。

(四)以例外管理为辅

要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管理过程中:计划性和随机性是统一的。做到既有周密的长期安排,又有机敏的应变准备。作为管理部门,一切工作都必须建立在高度的计划性之上,但仅有计划是不够的;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经常会遇到许多随机性的任务,如果不能快速应变,就难以保证工作的完成。所以要充分估计问题的复杂性,计划要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机动性。

三、完善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内部财务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在任何一个科研单位中都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无论是为了提高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还是为了适应外部的激烈竞争,都迫切需要科研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一)以核心机制为中心,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流程

针对科研单位的特殊业务流程,分析并确定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该从那些角度去做,从哪几个方面去控制,设计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流程。例如:发展战略以和谐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科研生产以创新为中心。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基本建设管理以预算为中心等。而这个流程的设计及其有效执行,必须要以正确合理的计划和预算为基础。

(二)加强预算管理的研究,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预算是科研单位本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科研任务的货币表现,是研究所日常组织收入可控制支出的依据。以国际先进母本为参照,结合工作特点推进全面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的管理,包括:把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合二为一,部门预算的总和就是研究所当年执行的总预算。改变编制方法方面,推行“零基预算”法,克服预算内容不实、约束不强和执行不了的情况。实行预算定员、定额管理,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完善预算控制制度,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通过预算执行总结和分析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加强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与之相适应。

(三)扩大计算机应用,加强信息技术控制

有预算就必须要有总结,面对庞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则必须要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持。目前,会计电算化在研究所已基本实现,这就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应该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上进行控制管理,一般控制是对会计电算系统构成及环境实施的控制,常用的方法有组织分工和管理控制,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硬件和软件的控制,网络安全的控制。应用控制是为保证会计电算系统记录、处理和报告而对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的具体控制。

(四)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财务控制程序与方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科研单位应该按规定设立由法人直接领导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内审队伍,进行会计控制及其他审计业务。有效实施内部审计是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要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监督单位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及时地为研究所管理决策提供正确的经济信息,帮助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另外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关再对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

(五)转变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目前,财会队伍能否通过后续学习,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深入科研实践,准确把握科研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能否改进财务管理、促进科研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的关键所在。首先,财务人员要有市场意识,只有财务人员的意识与市场发展保持同步,才有可能提供各项创新服务。其次,财务人员除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熟悉国家法律,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再次,财务人员要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影响科研人员,服务于科研。一定要深入渗透到项目管理中去,增强与一线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政策信息,收集合同资料,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让财务真正成为科研人员开拓市场的有力支持,让其他部门理解并认可财务的各项工作。最后,建立诚信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特别是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财政支出改革的不断实施,必将对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科学构建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有效防范风险,保障资金高效运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赵保卿.内部财务控制设计――审计与内部财务控制系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文贤,孙琳.内部财务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实务・案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走向完善, 在这样的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规模,以及财务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需要, 我国正在逐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事业单位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给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防范,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和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工作迫在眉睫。

一、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应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1)应用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保证资产安全。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防止物资浪费、贪污、盗窃、挪用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2)有利于事业单位获得有效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可靠。内部控制制度科学的对部门职责进行分工,制定明确的程序来管理,会计资料互相牵制,进而有效的避免出现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3)有利于事业单位科学管理,依法办事。有利于事业单位预防和控制内部弊端,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体制,增强了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性,财务工作质量有保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很多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资金利用率低,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不足。我国事业单位中一些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在单位中单凭经验工作。财务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日常财务收支,扮演着出纳员的角色,不能发挥出财务管理的真正作用。领导者对财务管理的忽视,导致财务部门的权利算小,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没有实际权利,内部控制无法进行。

第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少严格的监督,没有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部分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松散的现象,在资金使用上没有严格的程序支持,而且缺乏监督,资金的利用率不高。

第三、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盲目投资。提高经济利益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动力,这就需要对外投资,扩大经营规模。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对外投资的一系列工作程序上还不成熟,对外投资的盲目性较大。为企业投资带来巨大风险,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

第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方面做得不足。在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方面,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但是仍有不足之处。主要注意的有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不科学。单位内部预算编制较粗糙,只是简单的对年度财务状况大略的总结,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到具体的部门。(2)预算缺乏严格的规划性。单位对预算控制不科学,缺少预见性,影响了预算的控制力度。

第五、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岗位分工不合理。目前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发展,需要新鲜的血液支持,但新进的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专业素质不高。这些新进的财务人员多是刚毕业的学生,缺少严格的培训,工作经验不足,而且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不够,非常容易犯错误,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三、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

第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所有方面,因此在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保证事业单位在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受到控制,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控制体系。

第二、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在财务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事业单位各部门有效工作的重要保障。在预算编制上,细化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保证预算工作全面、有效的进行。在预算的执行上,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约束,保证工作完成质量。还要注意预算的调整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

及时解决。

第三、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健全监督审查机构。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努力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高,职业道德强,思想品质过硬的财务人员,是内部控制工作完成的有效保证。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构必不可少,有力的监督,严格的审查,有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合理有效的利用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资金保障。有效的利用国有资产,就是事业单位蓬勃发展的表现。在国有资产的利用上,一定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投资目标,在可操作性的前提下进行投资,降低投资风险,严禁盲目投资。

第五、加强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事业单位领导加强自身的认识程度,加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工作,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科学有效进行。

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上面临着多方的考验。为了在新经济环境下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应用。虽然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有所欠缺,但是相信在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定会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罗雪红. 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23) .

[2] 边国卿.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和改进[J]. 现代商业, 2010,(21) .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结合自身结构特点、强化岗位职责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来监督财务工作,它对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洁度。因此,我们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力求找到能够完善财务内控的有效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控意识

内部控制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在资金使用方面没有详细规划,缺少节约意识,也不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一知半解,将其视作应付检查的需要,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杂乱无章。并且单位职工也没有内部控制意识,都是做表面文章,没有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难以落实。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基础薄弱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合理设置,也没有基于内部控制设立专门的机构,财务内部控制都是由财务职员监管,财务人员把它当作副业,没有专心做好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等工作也没有到位。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比较少,专业水平也不够高,难以胜任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工作,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虽然拥有资金保管权,却没有资金支配自,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经费拮据。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少监督

如果一项政策在实行时缺少有力的监督,是很难收到成效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也是如此。内部监督能够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但是我国并没有出台会计监督制度,也没有对各项内控事项进行财务监督,监督不力也是影响财务管理炔靠刂频囊淮笠蛩亍A硗猓我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外部监督,审计、纪检和财务部门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混乱。

二、从内部控制角度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对于保持财务管理健康、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行意义重大。首先,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内控的宣传,尤其是单位领导要大力支持并参与其中,在单位形成良好的财务内控气氛。其次,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对工作认真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工作懒散不力的予以惩罚,通过这种奖优惩劣的方法来激励财务人员重视内部控制工作。

(二)牢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基础

要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就必须先夯实基础。其一,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内控机构,让专设机构去监管内部控制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各项事务与内部控制分离开来,与其他部门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其二,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大力引进优秀的财务专业人员,让高素质人才参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要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内控知识,增强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其三,合理使用财务管理内控经费,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完善财务内控方法,引进信息化手段来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加强监督非常重要,首先是加强内部监督,设立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监督单位的财务活动,查找财务管理内控存在的缺陷。并督促其他部门反馈财务信息,对内部控制监督做到责任到人,一旦发现财务违法行为就要严惩不贷,在单位树立起威严和威信。其次是引进外部监督,审计、纪检和财政等部门要严密监督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严格审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预算和财务账簿,对资金流向需要详细调查,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合法化。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首先要健全财务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对领导的工作职责做出准确说明,合理划分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和环节,确保每个部门都能贯彻落实,每位领导都能恪尽职守,让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其次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预算、审批、执行和评价等环节加强内部管理,实行动态的财务预算机制。再次是健全财务收支制度,详细记录每项资金的流动情况,做好财务登记,账簿内容要全面而清晰。最后是健全会计核算制度。通过制定这一系列的制度可以加强对财务的内部控制,防止财产流失或被挪用和贪污,有利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

三、结语

基于内部控制进行财务管理,这是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实行透明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让财务管理内控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先成.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和与财务,2014,34(12):1819

篇5

一、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发文文号:财政部令第68号。

生效日期:2012年4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内容概览:总则、单位预算管理(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收入管理(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支出管理(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结转和结余管理(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专用基金管理(专用主要包括修购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资产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负债管理(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缴款项等。应缴款项包括事业单位收取的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财务监督(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附则(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规则,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适用,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另行规定;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依照本规则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参照本规则执行)。

废止文件: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1996〕8号)。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发文文号:财政部令第72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内容概览:总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全面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清晰性)、资产(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负债(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净资产(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收入(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支出或者费用(支出或者费用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应当配比。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或者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附则(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准则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废止文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发文文号:财会〔2012〕22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内容概览:总说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置48个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和支出类)、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按月度和年度编报,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附注按年度编报)、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废止文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

四、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发文文号:财教〔2012〕488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上述学校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内容概览:总则、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

废止文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80号)。

五、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发文文号:财教〔2012〕489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上述学校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内容概览:总则、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

废止文件: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81号)。

六、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发文文号:财教〔2012〕第502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内容概览: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财务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

废止文件: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第25号)。

七、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发文文号:财教〔2012〕503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内容概览: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

废止文件: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71号)。

八、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发文文号:财教〔2012〕504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内容概览: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

废止文件: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553号)。

九、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发文文号:财教〔2012〕505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体育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内容概览: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

废止文件: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73号)。

十、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发文文号:财教〔2012〕506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文物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内容概览: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

废止文件: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72号)。

十一、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发文文号:财教〔2012〕507号。

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内容概览: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与分析、财务监督、附则。

废止文件:计划生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74号)。

十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发文文号:财会〔2012〕21号。

生效日期:2014年1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篇6

一、关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一)含义

谓财务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实施经营管理活动,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财会制度订立的对财务工作行为、工作方法起规范、指导作用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制度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优化管理”、“管制约束”和“激励引导”作用。

(二)特征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主要有5方面的特征:(1)明确了企业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对财务管理等级、企业内部各部门与财务部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合作经营、采购等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了明确;(2)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财务工作内容,确定岗位,并且明确了财务内部管不同管理者的岗位职责;(3)明确了企业内部财务战略及政策、要求,确定了具体管理内容、方法、流程;(4)确定了财务管理与内部其他责任部门、相关单位、分公司子公司等单位之间的关系;(5)对企业未来的财务规划和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方式的分析判定。

(三)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并非是某一个制度,而是一个财务系统,其包含内容非常多:有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资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收入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行为管理制度,还有:财务计算制度、财务计划制度、财务控制制度、财务考评制度、财务监查制度等等,总的来说财务制度的制定,应从三个阶段入手考虑:(1)管理职能;(2)管理对象;(3)管理阶段。

二、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必要性和最终目标

(一)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使企业财务工作的内容、要求变得规范化、文件化,这样一来,能促使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标准,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也只有设计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主要在于能规范企业内部各种财务活动,做到规范化管理,使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总的来说,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有几方面:(1)更好的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3)规范财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权、责、利三者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关系会涉及企业生产经一个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做好财务管理,首先是要找到权、则、利三者的均衡结合。首先,要对权力进行划分,其次有权利就要有需要承担的责任,要将企业中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划分;再次,做好责任与利益的结合,要在财务责任中将物质利益充分地体现出来,使投资者、经营者、企业生产服务者都能在对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的激励下,充分调动积极性,有效提高生产。

(二)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

制度是死的,但企业是活的,任何制度不可能一直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但对于管理来说,任何发文都不能变化频率太高,否则会出现“朝令夕改”的不良影响。因此,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也是一样,我们要随着企业经营情况对财务制度进行调整,但根本还是要做到求稳和连续,对于正确的要始终坚持下去,对于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脚步的,则要及时调整。

(三)坚持与企业实际和管理需求结合的原则

制度的制定是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关的,是来源于企业本身的管理需求的,企业之间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规模情况、产品情况都是不同的,其财务活动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制定财务制度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和生产经营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真正找到能符合自身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管理制度。

(四)效益最大化原则

企业要生存管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考虑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也是一样的,要确保其能实施,并且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时,首先要简单清晰,有可操作性,要先寻求到设计、运行成本、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且符合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财务制度,以最低的设计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要与财务规定、规律相结合

一方面,任何制度都必须是站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来的,财务制度也是一样,其内容原则必须与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法律一致的,财务制度也一样,首先是必须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悖,必须要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因此,财务制度设计时我们也必须尊重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

(一)设计流程

进行财务制度设计,一般需要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要对财务工作内容、人员情况、需求等相关业务活动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并对制度设计人员及其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进行明确;(2)草案拟定,这一阶段则是将第一阶段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参考各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草案拟定;(3)修订发文,这一阶段主要在于征集各部门意见,在探讨后修改定稿;(4)试运行阶段,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制度必然会有瑕疵和漏洞的,因此,在发文后是需要试运行半年到一年,在试运行期间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5)定稿发文,在试运行结束后,若无运行成本、经济效益的问题,则发文进行贯彻归档。

(二)设计方法

不同的制度设计方法也是不同的,总之应考虑到企业实际的人、财、物、信息等各个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制度设计。一般而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比较分析法(又称文献法),即把其他公司、地区、阶段的不同的财务制度收集进行比较,这样能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从中取长补短的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地方,这种方法的实用性非常强。(2)系统分析法,即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将其他的围绕着这一中心和目标的所有财务、资产相关的工作活动归纳到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平衡国家、财务部员工、企业内各部门几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共赢”为目标来进行制度设计,以保证制度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正确性。(3)实地调查法,则是制度设计人员通过访谈、提问、找专家、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取样,实地调查法用得比较多的是在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和第四阶段(试运行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实地调查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适用不同的人员,但在这过程中的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是要引起重视度关键。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规范着财务人员的行为,还激励着内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并且还为企业的投资、发展活动提供可参考的指导性建议。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相关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时从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自身情况、员工的心理状态等三方面进行考虑,最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制度,以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阿梅.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9).

篇7

(一)不合理的财务管理分类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分类混乱的问题,这样混乱的财务管理分类直接会影响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科目的管理。加上现在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的发展,客观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因素越来越多,使得事业单位面临的这更为复杂的客观环境,使得财务管理在业务层面上产生更多混乱的局面。

(二)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只有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编制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没有能够及时处理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编制出现一些漏洞,导致现象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国家于2011年3月份颁布实施了关于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中发[2011]号)文件,该文件主要提出了三个主要内容:①对事业单位的类别进行科学的划分:划分标准可以按照事业单位主要的社会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公益服务、行政职能和生产经营活动这三个主要类别;②推进公益服务在事业单位事业的改革,处理好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适当落实好事业单位的自,促进事业单位公益事业的发展;③建立健全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构建以推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财政机制,并积极对事业单位的资金动向进行严格的把关,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对事业单位资金进行管理。

(二)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安全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我国社会经济也出现相应的发展和变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由过去财政拨款的形式到现在的多样化来源渠道方向发展。事业单位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环境,以往的《会计制度》显示众多细节内容与现在的时展不相协调和适应,例如:固定资产没有计算提折旧、企业资产负债报表不规范和真实、财政资金的收支状况区分不明和财务报表与使用者的需求不符等,事业单位这些财务问题都迫切要求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制度改革。

(三)适应财政改革要求

财政改革要求对财政的拨款方式和财政管理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这些改革的内容对事业单位资金运转、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等内容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也会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科目和会计管理科目标准的制定。随着相关改革内容的不断发展,改革相关准则和规范的确立是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逐渐趋于成熟,财政部门和其他的部门以财务制度的方式对现有的改革制度进行规范和调整的,并附以改革制度相关的法律意义,以颁布法律文件的形式进行硬性规定。因此,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制度改革要积极吸收现有的改革成果,充实自身的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体系构建内容,适应财政改革的相关要求,积极落实制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三、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则

(一)依照《财务规则》的原则

《财务规则》是于2012年4月份颁布实施的,该规则对事业单位的主要财务活动均适用,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的制定也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下进行的。因此,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制度改革要依照《财务规则》进行,正确处理好资金需求和事业单位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该规则下的财务制度改革要求事业单位确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改革任务,并对单位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建立建全财务制度,真实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在事业单位员工内部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强化事业单位资产的创新管理,对单位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以及进行财政预算改革等,这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是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必须要达到的改革目标,在实行财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建立新的财务制度符合现实要求而进行设计。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

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要建立新的财务制度,使之能够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总体资产的收支和负债情况和信息。通过创新化的资金管理,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强化了对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力度,使得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提出基建账与事业单位的财务账合并、权责修正制等规定,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得到更大的保证,财务会计报表得到进一步合理使用,进而能够给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为事业单位制订更好的改革措施奠定基础,促进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符合财政部门资金监管的原则

财务制度是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相关活动的主要准绳,也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符合事业单位展开各项财政改革的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新的财务制度要求对本单位的各项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建立科学的资金收支表,并做好资金动向的实时记录,规范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和书写格式,发挥财务预算和核算的管理体系,从而规范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体系。

四、结语

篇8

一、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内涵

1.执行风险和“结果偏差”

财务学术界对风险的认识形形。如风险是“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风险因素增加会引发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导致损失的可能,而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损失就是风险”;“风险是在风险状态下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的结果变动”;等等。 从中可以归纳出风险的三个构成机理要素:第一,事件的未来结果多样化,呈现一种结果分布状态;第二,未来结果有性质差别,至少其中有一个结果是不利结果,另一个是有利结果;三是对未来结果进行期望,并以期望结果为标准来划分结果的有利与不利性。

财务制度执行具备风险的三个构成机理要素,属于风险活动。首先,相同的财务制度,在不同企业的执行结果却好坏不一、相差悬殊(未来结果多样化)。其次,财务制度执行得不好,就会降低财务制度效能,甚至偏离制度目标,给企业造成损失;执行得好,特别是通过创造性的执行来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则产生额外的收获(未来结果有性质差异)。最后,通常认为,财务制度执行至少应做到照章办事,实现制度目标(对未来结果进行期望)。

可见,财务制度执行风险,就是财务制度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执行的实际结果对期望结果的偏差。

2.执行风险和“合理保证”

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相关的另一概念源自财务制度及其执行的局限性。财务制度及其执行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始终无法超越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即不管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得多么齐备、完善,它也仅能就企业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的保证。

对此,国内外的相关制度都作了明确或类似的说明。如《国际审计准则6――关于审计中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第9条规定:“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人员达到其目的提供合理的确信,因为内部控制有其固有的限制。”同时列举了固有限制包括成本、人为因素、情况变化,等等。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二章第七条也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但是,“合理保证”并不暗示财务制度执行会经常失败,多种控制措施都可以用来强化合理保证,降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而且“结果偏差”可能是不利的,也可能是有利的。所以,企业不需要盲目地回避财务制度执行风险,可以通过治理尽量减少财务制度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

财务制度执行是一个有特定目标,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并由执行者、制度本身和执行机制等要素共同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系统,其中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产生财务制度执行风险。

1.成本―效益限制

企业在财务制度执行中必须比较执行的成本和效益。在决定是否采取某一特定措施时,应将采取该措施消耗的相关资源,与若无该项措施,执行结果出现负偏差的可能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一般来说,执行成本不能超过不执行可能造成的损失,否则,再好的执行也将违背财务活动追求的收益或价值最大化目标。

问题在于,执行成本可量化的程度,和执行效益可量化的程度并不相同。执行成本的量化在人力资源、组织能力等无形资源的消耗方面比较困难。而执行效益的量化则更为复杂,当财务制度执行与财务活动相结合,很难区分哪些是财务活动本身的效益,哪些是财务制度执行的效益;当若干措施相结合,在许多时候,可以减轻某一特定执行风险,但对单项措施的成本和效益很难量化。

这样,在考虑财务制度执行的成本―效益限制时,最难找出采取措施与否的平衡点。若执行过度,则成本昂贵,得不偿失;若执行太少,则风险太高。

2.执行者失误

任何财务制度都是由一定的企业、部门及其成员执行的,执行者对执行结果有决定性影响。不能期望执行者始终正确无误,他们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指令等都会造成财务制度执行失效。例如金额计算错误而没有发现,忘记执行诸如索取凭证、复核、签名一类的必要程序,等等。

3.制度设计失败

执行者并不能左右财务制度设计,对他们来说,这就增加了执行的不确定性。如果财务制度设计科学,执行难度就小,风险也小;反之,执行难度就大,风险也大。

(1)固定性与弹性是财务制度设计的“两难困境”。财务制度应设定严格的执行界限、科学的操作程序和可准确评估的指标,以确保其切实可行。但这些界限、程序和指标又无疑应有适度的弹性,否则财务制度执行就会失去灵活性和变通性,执行者就不能够在偏离制度目标较小的范围内,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地执行。但弹性过大,或规定含糊、前后矛盾,又会使执行者有漏洞可钻,长此以往也会影响财务制度权威性。

(2)财务制度一般都是为了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因而可能会对不正常的或没有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效力。

(3)企业处在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生存和保持竞争力,势必经常调整生产、经营活动,这就导致现有财务制度对新增业务失去了效力。这时,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地执行现行财务制度,不仅无效,还可能适得其反。

4.执行机制失灵

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各种表现,一句话,都是执行机制没有发挥作用;执行者和制度本身出了问题,也是在执行机制运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1)权责配置机制失灵。权责的恰当配置可以避免单一执行者违规,但两个或更多的执行者合伙就可能绕开这类控制。从事“不相容”工作的组织成员可能合伙,具有审批和授权关系的上、下级可能合伙,组织成员和外部顾客、供应商可能合伙,使得权责配置机制的监督、应证、牵制等功能失去效力。

(2)信息沟通机制失灵。一方面,财务制度执行范围过大、层级过多,企业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设备陈旧、手段落后;另一方面,执行者有意隐瞒,或故意延迟报告,都导致信息阻塞。有时,信息看似流通顺畅,其实信息内容已被信息提供者或传递者歪曲,并加以粉饰,使得信息失真,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3)控制机制失灵。财务制度执行与企业内部控制融为一体,控制缺位、控制不力,也是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

三、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

1.一般治理机制

财务制度执行与企业内部控制融为一体,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也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主要步骤有:

(1)制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对财务制度执行程序的细化,通常应从完整的执行程序中选出众多的关键点,把处于关键点的执行结果作为控制标准。从风险治理的角度,这就需要充分考察财务制度执行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估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和发生后的严重程度。

(2)衡量执行结果。要求执行者提交能够反映关键点执行结果的报告,依据控制标准来检查和评价。从风险治理的角度,为了获取可靠的信息,应能获取同一措施、不同执行者的报告,以便相互应证,还可以采取亲临现场观测、抽查、鼓励举报等手段,以及进行必要的内部审计等。

(3)分析结果偏差。将财务制度执行的实际结果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偏差的大小,判断偏差的性质,并从上述各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4)采取矫正措施。财务制度执行结果出现负偏差,要采取矫正措施,有两个方面:调整不合理的控制标准或通过惩罚来改变执行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财务制度执行结果没有偏差或出现正偏差,虽不需要采取矫正措施,但应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执行活动提供正面的借鉴,同时应对执行者进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积极、主动地引导创造性的执行活动,促使执行结果出现正偏差,这是风险治理和过去风险回避策略的根本性差异。

2.深层治理措施

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可以发现,诸如成本―效益限制、执行者失误、制度设计失败等问题远非财务制度执行能够解决,这提示我们,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需要跳出执行范畴,以及跳出财务范畴去寻找答案。

(1)培育“制度人”。研究表明,组织成员刚入行时所处的制度环境和他周围的人如何执行制度,可能决定他今后执行制度的态度,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可能几百条监督、处罚措施更具约束力。 因此,企业可以专门建一个教育中心,或者直接利用企业内部某个有良好制度文化的部门,新入行的组织成员先在这里学习和锻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制度观念,再派到各个岗位,以期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制度执行风险。

(2)“制度化”执行。现代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不仅指有制度文本、按制度办事,甚至包括制度的设计、、执行,乃至评估、调整与终止的过程,也应遵从基本原则和一定的行为规范,也形成制度。具体到财务制度,它的上述过程,至少在形式上必须符合民主原则,即必须经过民主决议和处在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才能避免盲目性和具有权威性;其中,又要重用懂专业、会管理、思想好的专家、能手来具体负责,以他们较高的素质、自觉的实际行动,保证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严谨性。

篇9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影响

2011年,卫生部下发《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对1998年《医院财务制度》进行全面的修订。结合一系列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有关规定,适时推出了新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新《医院财务制度》通过全面预算、编制、执行、审核与监督,解决了我国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极大地推进了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在医院内部管理和财务核算管理活动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就新《医院财务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实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现实意义

1.1促进了我国医疗体制向公益性变革新《医院财务制度》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特征,强化了医院成本和收支核算管理,其相比旧《医院财务制度》有很大创新。其针对会计科目、医药成本控制、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做了适当改动,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更适应我国医院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1.2确立了新的医院财务核算基础旧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在成本核算、绩效考核上不够效率,不利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新《医院财务制度》确立了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但效益有所提高,并且能够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经营各方面信息。

1.3加强了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职能在旧的财务管理制度中,要求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这个制度非常模糊,同时限制了建立总会计师的职能。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提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办。”此外,新《医院财务制度》对财务监督的内容、方式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描述,突出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职能和重要地位,进一步拓展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1.4提高了医院财务信息及数据的质量在旧的《医院财务制度》下,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核算环节,有些规定不够真实、规范,无法对医院固有资产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真实的反映。新《医院财务制度》针对其问题进行了更加准确、详细的阐述,有利于财务部门准确、及时地收集和提供信息和数据,促进医院财务信息及数据质量的提高。

2实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几点建议

2.1树立转变财务管理的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核心,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医疗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趋势,要全面实现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过渡,首先就要加强各部门的重视,加强财务部门与各部门协作,支持财务工作的变革,树立科学的、先进的财务工作观念,从核心带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普及和创新。

2.2规范财务规章制度,加强核算与监督为适应我国医疗发展的新要求,要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完善内部机制,促进医院经济行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强化医院经济核算及审批制度是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举措。一定要杜绝不合理开支,使每一笔资金使用最大化,坚持“一支笔”审核制度,对资金用途严格把关,真实记录,完成事前、事中、时候的监督,有效确保各项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制定财务目标,有计划地规范和统一医院财务行为计划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重要意义,企业是一个资本预算、运营、股利分配一系列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科学地制定医院财务管理计划工作,有利于预测漏洞并制定解决对策,对完善考核标准和增强凝聚力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确保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以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公益目标为主,坚持“全员参与管理”原则,以新《医院财务管理》为参考,统一规范新《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各个部门中的贯彻和执行。

2.4建立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从实施过程看,新《医院财务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财务指标分析的规范还不够健全。所以,各医院财务部门在实践工作中还要多发掘和思考,在旧的财务指标体系上不断完善,从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过渡和完善。

2.5强化成本核算,进一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做好成本核算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医疗成本关系到医院及其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各领导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具体的核算工作由财务部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执行,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氛围。其次要详细划分费用类界限,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3影响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的因素

3.1医院内部因素要重视内部因素对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决定作用,内部因素的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因素、各部门因素、财务人员因素。领导方面,应加强对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完善各个规章制度。部门方面,应积极配合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在遵循新制度前提下,协调和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财务人员方面,应积极吸收新《医院财务制度》,深化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争取在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2社会外部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社会为新《医院财务制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检验医院改革的唯一对象。通过实践,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优缺点才会慢慢浮现出来,从而影响其实施。

4结束语

医院是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各方面深入发展,现行医院财务制度里存在越来越多的不足和局限性。因此医疗财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医院与其他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非盈利性经营的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实行着差额预算的财务管理方式,其存在着种种缺点。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推出适应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医院财务改革促进医院向科学化、公益化发展,对公民就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张梅.浅谈医院财务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2013(2).

篇10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和会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企业财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不管是否需要会计予以反映;企业会计则是对这种运动进行反映,前提是必须存在资金运动。二者的联系就在于,财务作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特定经济关系,需要会计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反映,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来看,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融合更加密切。另外,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内部,从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配置上没有也不需要分开。同样,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本身也能够加以区别。但在管理实践中,鉴于相同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上的一体化,很多人认为,会计制度应称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尤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更没有分开的必要。本文也赞同上述观点,下面的论述中所提到的内部财务制度就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为了维护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秩序,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各类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任何一个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不可忽视的基础建设。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对制度建设的定位,在他看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实现其目标,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企业的制度安排的问题;二是企业战略选择的问题;三是企业文化塑造的问题。对于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在这三个大问题上,都不可以回避,都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也必须从企业的这三大问题入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其具体功能:一是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提供有效信息;三是降低不确定性;四是降低交易成本;五是外部性内部化。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内部财务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协调内部各项会计管理活动及其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次,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包括高级财务管理者对一般会计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成效的依据。

第三,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科学、合理规划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体现和推行企业科学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第四,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和组织维护两个方面。那么其主要任务也应该有两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也就是制度设计。要想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现其所有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首要的任务是企业必须设计一套科学有效、适合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的、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2.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也就是制度维护。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不但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度实施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实施的顺畅。实施机制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员工素质、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并不是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从而影响了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前文已经论述了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本文认为,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言,更为关键的任务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制度实施机制是企业制度体系充分实现其功能,发挥其作用的保障,而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状况是通过制度效率来衡量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们的制度结构尽量达到耦合状态,纠正不足和矛盾,弥补缺失和漏洞,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以求制度系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为了提高制度体系效率,确保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制度优先的意识,无论是对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还是对一般员工,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企业必须重视制度创新;第三是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是运用现代财务治理理论,加强企业财务治理。

(一)制度优先意识

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最大优势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制度上的优势,也就是优于其他企业的制度体系。这种优势首先就表现为:在企业全员当中形成制度优先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权威性是不容受到丝毫损害的,无论任何人、处理任何事务都必须照章办事。

企业的大部分内部制度尤其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更为重大的如内部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作用对象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各级领导,而并非一般员工。通过考察分析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企业违规违纪案件,我们就会发现,但凡存在违规违纪事件的企业,其管理高层的制度优先意识就比较淡薄。制度是他们制定的,不能完全按制度办事的也是他们,尤其在一些可能约束他们行为的制度面前,当制度规定与他们的意愿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以权代法”,制度的威严在他们面前荡然无存。

任何企业,只要这种现象发生的次翟蕉啵尤其在各级领导、多个领导身上出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就会逐步陷入混乱,甚至走向瘫痪,继而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反,企业的制度意识很强,人人都能按照制度的制定开展自己的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就会充分的体现,就会逐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科学、合理、完善而且高效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员,尤其是管理高层牢固确立制度优先意识。

(二)制度创新

创新为何能成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首先来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的科学论断。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必然经历从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到不适应的变化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也认可马克思的观点,并提出了制度效率递减规律: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分析,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原有的制度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此时就必须对原有制度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就会下降。甚至有的理论还认为,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上,制度创新决定着技术创新。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某些效率降低到已经不适宜的制度规定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完善,经常会发现或为核销流程繁琐低效率而抱怨、或为控制标准不切实际而发愁、或为考核指标不合理而哭笑不得、或为符合制度规定而不得不损害企业利益等等。

(三)分层管理与三权分立

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的本质就是“财权流”,这里的财权就是指某一财务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投资、筹资、收益、财务决策等权能。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配置问题。

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分层管理”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尤其是对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都体现了分层管理的思想,从股东会(所有者层次)到董事会、经理层(经营者层次)再到财务部门(业务处理层次),其财权配置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情况都是,越到上面的层次,决策的权力越大,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轻;越到下层,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重,决策的权力越小。这种配置有利于顺利实现所有者的利益,充分挖掘经营者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能够调动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但实际问题时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最多也只是上一层次对其以下层次的监督,财务治理的效果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