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学科评估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类学科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类学科评估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学;学科建设;发展;策略

1. 前言

电气工程学是工程院校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的关键学科。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电气工程不但对现代科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在人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最早的电气工程学起源于1908年的南洋大学堂,在这之后各个高校纷纷设立电气工程学这一学科,以满足社会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当前,社会对电气工程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为了培养更高质量的电气工程学专业人才,高校要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电气工程学专业,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电气工程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2. 我国电气工程学发展简介

2.1电气工程学概述

电气工程学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在当前的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习惯性的用与研究电气和电子系统有关内容的总和来描述电气工程,在大专院校中,电气工程学属于一级学科,由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压电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组成[1]。

2.2电气工程学的发展

电磁理论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为电气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电气工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全新的科技理念和设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气工程学发展的方向,新时期给电气工程学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随着电气行业的发展和电气工程理论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使得电气工程学在未来势必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电气工程学通过与物理学科的交叉发展,扩展了电气行业发展的空间;其次,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给电气工程学带来可行的技术;最后,电气工程学的发展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推动着电气工程学的发展。

电气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培养合格的电气工程人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学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把电气工程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电气工程人材。

2.3电气工程学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气工程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我国,电气工程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1908年,南洋大学堂设置了电机专修科,这是我国电气工程学的开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对电气工程人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个高校随之设置了电气工程学专业,电气工程学在人门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2.4建筑工程学的专业建设

当今的电气工程学是综合应用高科技、多个学科进行交叉,且具有广阔前景的专业。电气工程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发展的新动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电力、冶金等行业从事安装、设计、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2]。电气工程学专业系统的分析了电气工程包含的专业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3.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现状与策略

3.1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现状

目前,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定位,可以用以下三个层次来概括我国各高校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具有高素质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导者,二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应用型技工人才。与国外的电气工程名校相比,我国大多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质量需要改进,很多高校盲目的追求教师数量,而忽略了教师质量,许多教师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进入课堂,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其次,部分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起步较晚,缺乏教学经验,学科建设不合理,培养目标比较空泛,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脱离了社会的真正需求。最后,电气工程学的实践性较低,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灌输相关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缺乏竞争力。

3.2电气工程建设与发展措施

3.2.1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使高校的专业分配更加科学合理,高校在建设和发展电气工程学科时,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电气工程人才。此外,高校在建设专业时还要注意本校的特色,培养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高校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办学进行准确的定位,充分发挥本校优势,把本校的办学特色凸显出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建立科研基地,并在基地中引入先进的设备、创新技术,以方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创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3.2.2引进先进人才

高校应该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且在电气工程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人才,尤其是有电气工程研究经历、参加过国内外较大工程项目的人才。此外,高校要结合本校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和教学要求的实际情况,合理计划人才引进的数量,以防止人才严重匮乏或者人才浪费的现象发生。

3.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引进先进教师人才的同时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合理组织教师出去交流或深造,扩大师资力量,提电气工程学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高校应该对年轻教师进行合理的岗前培训,提高对青年教师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并指定资历高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以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顺利,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自主的接受电气工程学教育。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的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

3.2.4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高校在电气工程学专业的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实践活动,把科研活动与实践的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此外,当前的社会需要大批实践能力强的电气工程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要抓住一切动手实践的机会,告别纸上谈兵,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电气化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目前,大多高校已经逐渐建设或完善实践中和实习基地,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这就要求高校配备高科技的设备和先进设施,并引进专业的实训老师,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优化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的进入企业工作。

3.2.5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为了有效提高电气工程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建立最基本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并对实验室进行合理的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激发学生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电气工程学的投资力度,让电气工程学方面的高校建设规模较大、包含各种分布式发电电源,并集分析、控制、保护为一体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多功能的科研实践平台。

3.2.6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

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合理的考核,学校可以掌握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造能力。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考核成绩进行客观分析,明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不足。考核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资料搜集情况和实际操作情况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以论文答辩的方式完成作业,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电气工程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高质量的电气工程人才[3]。

4.结束语

电气化工程学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统计,目前全国有三百二十多所高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学相关专业,由此可见电气工程学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出综合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层次、水平和服务区域对专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适合本校的电气化工程学科发展策略。此外,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高校电气化工程的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电气化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加强电气化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密切关注电气行业的发展状况,以进一步提高电气化工程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电气化工程人才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涛.关于电气化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36):47.

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13-02

一、研究背景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龙头”,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高综合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历史使命。其中,工科高校作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很多的工科高校中,在提高工科大学生、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基本问题:(1)缺乏实际生产过程及行业背景的实践、实训、科研平台;(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3)专业实践平台过于专一,不适应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4)设备资源缺乏优化整合,不满足本硕多层次人才的贯通式培养需要;(5)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以及参与度不够等[1]。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时代课题。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从大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出发,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探索出一种以生为本、资源整合、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养成、适应本硕学生贯通式实验教学过程需求的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适应本硕贯通式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的原则

(一)以注重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学生实践能力薄弱这一普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内容。在精力旺盛的大学阶段,学校如果能够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平台,无疑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

(二)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基准的原则

学校强调贯彻大工程的理念,以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加强工程训练的学科支撑与融合,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层次、多模块的工程训练方案,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为学生提供工程训练扎实、工程视野较宽,高质量、多层次的工程实训教学。

(三)以学科优势为基础的原则

学院现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四个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等两个专业硕士及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有国家级的人才培养实验区和优秀教学团队;有省级的“十二五”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有省级的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有体现专业特色的电气传动类、蒸馏过程控制类以及风光电新能源等专业类的实验条件,为构建资源优化整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构建适应本硕贯通式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实施

(一)打造一个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崭新实践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 “以生为本、能力素质并重、协调发展”的思想,转变师生单纯的教与学关系、以及只看重成绩而忽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一个以生为本、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健康发展的崭新实践教学观念[3]。

(二)加强实践课程建设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根据相关实践课程特点,将课程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分别确立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进度;遵照课程教学规律对课程的建设实行分类指导,特别注重培植课程特色与优势;在课程评估中,根据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评估,重视评规范、评改革、评效果,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重视课程师资梯队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条件建设

一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重点加强教学文件、教材、多媒体等“软件”建设。二是学校每年还拿出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与立项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建设。三是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提升教学水平。

(四)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内容,合理规划并建设“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

充分考虑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人才类别的变化,完善培养计划,并根据专业的层次化培养方案要求,同步设置实践科目和内容,设计更能发挥学生特长和有助于实践能力提高的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并融合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理论深入,使学生逐级渐进地强化知识结构和提升实践技能,并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创新能力的施展空间[4]。

(五)资源整合,强化实践环境建设,教学开放,教学资源共享

补充和升级原有设备的台套数和水平,调整专业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和功能,增建一个综合性的“多对象模拟控制类综合实训平台”,同时修缮实验室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同时使各种实践训练项目面向校内及校外进行开放,与科研相结合,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实现师生互动。使实验中心成为创新实践基地,本科生的实习基地,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场地,教师及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孵化基地。

(六)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

实践性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分工程实践教学项目依托于科研项目,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基本知识和借鉴基本方法分析较复杂问题的综合素质。在这些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开展了“五进”工作,即科研成果进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科研成果进课堂,科研设备进实验教学,学生进科研项目,科研项目进毕业设计等,这些基本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和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七) 拓展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随着学校博士点立项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试验区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多项省部级建设项目的落实和开展,学院在实践环境上呈现了质的飞跃。先后建立了具有先进设施的“电力拖动系统”、“数字传动”、“风光电新能源”等实验室,极大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随着教师科研项目的增多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校内又建立了省级的科技研发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以及校企联合的实践基地,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大赛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教学与自主、互动与创新相结合的硬件环境,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深入提高起到了必要的保证。

(八)提升培养质量,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

利用学院的“吉林省工业节能科技创新中心”的平台,加强与相关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结合,发挥中心师资力量强、科研基础较为雄厚的优势,抓住振兴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将实验中心建成与电工电子产业紧密相关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开发的产、学、研基地,为电气工程等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同时每年接纳一部分电子大类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推荐员工到到校培训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双方还在项目合作、课题申报、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将开展深入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不断进行升华和提高辐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基于立足学科特点和实验室的硬件优势,针对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资源整合,教学科研结合以及校企联合的模式,建立一个适应本硕培养的贯穿式实验教学平台,并在建设过程中,强化以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研究和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出一种适应当代学生特点、且有助于知识铸成和个性化发展的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多元化工程实用性人才;总结出一套具有可借鉴的、特点鲜明的实践教学成果;建成一个资源优化、管理科学、融合贯通、有辐射特色的专业类实验教学示范基地,为我院本科生、研究生乃至企业相关人员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秀和,程方晓.高校电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2012,6(8).

[2] Ma Qing, Zhu Yuan.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Proceedinq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qn & the 16th China Industrial Desiqn Annual Meeting》2011,8.

[3] 卢秀和,魏远方.电气工程专业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的研究[J].CETCU2013 2013高等院校教育与教学研讨会,2013,6(8).

[4] 雷万忠,季宝杰.电气信息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2011,6(9).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6-0110-01

作者简介:刘广和,双辽市职业高级中学总务处主任,专业课教师,任电工基础电机与控制课教学,参加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获得过四平市骨干教师教学先进个人及双辽市先进教师奖

电机与电气控制是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一门学科,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两种不合理的倾向,一种是注重理论教学,淡化操作技能的培养,一种是单纯地进行实践教学,淡化理论知识的培养。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改变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这种现状。项目教学法是指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围绕每一个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导学”作用,学生根据课程要求进行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学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艰辛,在创新成果后体验到快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教学法在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如下:

一、设置教学项目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是设置教学项目。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主要包括变压器、电机原理与特性、电气的控制环节与低压电器、机床电气控制四大方面的内容,在进行教学项目的设置时,可将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设置成四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价值。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设想,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任务设想,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确定出该项目的最终目标和任务。比如在“电机原理与特性”这一个项目中,教师提出“PLC编程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连续运行控制”的目标和任务,学生讨论之后,觉得这个目标可行,就将此任务确定下来,准备付诸实施。

二、实践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和任务确定之后即准备进行教学项目的实践。在实践之前,教师先提出设计方法,告诉学生这个项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进行资料查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将学生进行分组,组与组之间进行合作,小组内成员之间也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小组讨论制定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由教师审阅和修改之后再付诸实施。通过小组之间的协力合作,最终全班一起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PLC编程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连续运行控制”这一教学目标和任务之下,先由教师介绍这一教学项目的应用环境,讲解预备知识,分析编程思路,之后由学生自己编程,进行上机调试。

三、评估教学项目

教学评估是项目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估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PLC编程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连续运行控制”这一课题中,先由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评,然后由学生对彼此的习作进行修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评价,比如评价学生的梯形图设计是否合理、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连接是否正确、语句表的制作是否有误,等等。师生共同总结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下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四、将教学成果加以应用

学以致用是每一个学科的教学目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这一课程的教学项目也应广泛运用到工厂、企业和学校的实践教学中。比如上文中所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连续运行控制可运用到工矿企业中,像三相异步电动机中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和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目前在工矿企业中的运用都比较广泛。另外,在学生设计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学生以后在电动机控制等方面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项目教学法在职业学校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运用,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其次实践教学项目,实践之后对实践的成果进行评估,最后将教学的成果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58-02

近年来伴随着院校转型,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满足新装备发展和岗位任职需要的任职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鲜明特点就是强调教学活动实施的实践性。不论是学历教育,还是任职教育,实践性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学科点不断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课程设置、基础条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开展持续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促进学员提升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一、实践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个人训练的施训要求。为深入贯彻强军目标的重大战略思想,院校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初步形成个人能力,基本满足第一任职岗位的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个人训练内容在理论和实训等方面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内容和参考指标。围绕施训要求,积极开展军事院校教育改革,是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重要保障。

2.我系开展实践活动的现状。通过“2110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以及三届维修技能竞赛电工专业条件建设,我系现在能够开设电站自动化综合训练、电气控制线路连接、电力拖动装置排故等实践性课程内容。然而,随着舰艇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部队对人才能力需求在不断提升,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原有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等环节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系生长干部的非合训专业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只涉及到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大部分内容,而一些指挥类的实践性课程根本没有涉及。任职培训专业虽然比学历教育多设置了若干实践性操作课程,但离培养方案规定的严格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如课程设置内容不够系统,有些课程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发展方向,直接影响了学员专业素养和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现状,学科点要积极开展电气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紧跟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现状和未来需求,按照大学转型建设发展的要求,针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岗位特点,在实践性课程体系、教材和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推进改革建设和创新发展工作[1]。

二、实践体系建设的内容

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考核的具体要求,确立突出实践的教学观,形成与学历教育及任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军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及其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为了达到充分提升电气工程专业学员实践能力的目标,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将围绕三方面展开。

1.任职技能实践体系建设。首先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内容,深入分析部队的实际需求。由于学员今后面临岗位的多样化,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训练体系建设。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是一项基本要求,即要求学员全面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标准。目前,合训和非合训学员完成了电气工程方向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科目,任职培训实践内容则主要面向装备、面向岗位。我系开设的“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实验、“舰艇电力拖动控制装置”课程实验、“舰艇电站自动化”课程实验等单元实验以及“电机实践”、“电气设备综合实践”等实践能够满足上述人才培养方案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但也有部分指标无法达到,因此必须秉承人才培养方案精神,紧密联系舰艇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等领域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舰艇电工岗位操纵和其他维修管理工作相关实践内容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实践体系建设[2]。要本着系统化、科学化的观念,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合理设置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员将所学理论和实际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员任职技能的有效提升[3]。

2.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实践体系”是在“任职技能实践体系”上的一个有效拔高和提升,要求学员在熟悉“电机学”、“舰艇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科学技术与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在电气工程专业领域进行分析论证、技术革新和学术研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具备本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通过创新实践训练体系建设,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员参与一些课程设计、自主研讨、竞赛项目、课题研究等实作环节,完成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理论、思维和实践训练,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员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效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目前我系突出优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在实践课程设置上,逐步增加课程综合设计环节,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了“电气数字控制系统综合实践”、“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综合设计”以及学员毕业设计等实作环节,较好地推动了创新实践训练体系的建设工作。但在创新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内容安排上,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增加[4]。另外,在实验室条件方面,通过前期建设,积累了一部分创新实践所需的设备和器材,这些场地有效地支撑了实践课程的开展。但由于场地和规模等限制,训练功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创新实践教学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3.考评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实作项目上作了较为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紧跟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实践能力考评体系建设,是检验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以考评促发展,也是推动本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方法,研究确定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估原则,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细化实践环节的分类,既要看重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并根据分类权重,通过学员的过程表现和实验结果,制定出合理的考评方法和评分制度[5]。

我系通过实装操作、技能竞赛平台考核、电路产品设计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学员实践成果进行检验,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要求,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我们需要在发扬以前较好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能力考评体系建设,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到各类自主科研、动手设计、军事指挥、组织管理等各类实践性活动当中,使学员逐步养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为第一岗位任职打下良好的工程技术和领导管理实践基础。

三、实践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法及措施

1.体系建设的实施思路。贯彻落实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提高学员能力的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加强学员实践、自学、创新、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军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特色。针对以往实践性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构建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员各项能力的培养[6]。

2.体系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梳理实践体系应涵盖的内容,针对部队需求,以及以往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尝试引入新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建立高效、开放式实践教学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部队实际装备操作使用的全面对接和融合。面向任职岗位需求优化调整训练任务、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和手段,并要通过实际教学实践进行验证。

本教学改革项目将由本学科点统筹安排,以课程负责人及其教学团队为主体,针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建设、考评体系建设、教学资料文档建设及实验室条件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

四、结束语

对现有的电气工程专业进行实践体系建设,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一是实践课程规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建设将更加趋于完善,更加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施训要求;二是通过教学改革,能够在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手段建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建设等方面产生重大效益,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本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三是通过教学改革的辐射作用,推进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及实验室建设跨上新台阶,更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该实践体系建设的改革研究工作,将有效推进实践教学手段建设、实践教学文档资料建设及实验室条件建设,显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另外,本研究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产生的一系列成果能够推广应用到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建设之中,尤其是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生萍,李宗范.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14-117.

[2]沈洪斌.突出军校专业特色建设现代光学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91-94.

[3]霍文兰.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10,20(2):105-107.

[4]黄果,吴恒玉.电子类实验教学的现状与解决途径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85-186.

篇5

在强化工程实践上,除了重视专业基础实验外,加强专业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强化校内外生产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针对存在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开设新技术专题讲座与工程实训,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内容等措施,着力培养理论基础厚、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应用与开发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依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修订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2.1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2.1.1优化课程体系 彰显专业特色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优化重组,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根据课程间的逻辑性、结构上的科学性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电力系统(发电、供电企业)、大型用电企业、电器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适应行业、职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强化电路、电机学、工程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整合力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开设了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能源发电、电力新技术选修课、嵌入式系统双语课程等,探索形式多样的教改措施。增强了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凸显了专业优势和特色。

2.1.2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学科方向确定首先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凝练研究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促进交叉。依据我校办学定位及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3个学科研究方向,既体现了系统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又符合区域电力系统应用及学科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面向区域电力系统及电气工程应用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合作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在学科研究方向的发展中,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求。

2.2强化实践教学

2.2.1坚持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才会发挥作用。一个功能完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1]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结合社会、企业的需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总体要求,加大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主干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加强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训、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举办的各种科技讲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进一步强化能力培养,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提升。

2.2.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单元到综合应用的原则。学生从验证型、综合型实验中获取间接知识,从设计型、自主型实验中获取直接知识,通过专业实训、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种模式“由面及点”,能够较好地解决了“点和面”的关系。由于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时间、形式不同,实施过程也有所不同。基础实验以专业基础理论分析验证和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基础实验是实验教学的第一环节,搞好基础实验不仅对提高实验技能,而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有裨益。基础实验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体现在电工电子基本技术训练模块、计算机应用训练模块和基本控制技术训练模块中。专业实验着重于学生的测试、调试、分析计算以及初步设计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验实践教学的建设模式,已建成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以及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专业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电气工程专业实训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电气工程领域中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功能特点及电气工程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情况等,以达到学生对专业的现实状况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知识,为继续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打破传统的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界限,面向工程、面向现场,创建了电气工程专业实训室、光伏发电控制研究室等。课外科技活动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活动内容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及科研课题,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结合企业和学校所拥有的工作条件、实验研究手段以及仪器设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陕南并网小水电及配电网优化运行研究”“县域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这些综合性较强的科研基本训练过程,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意识。

2.3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3.1积极开展工程实践训练作为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校级特色专业,通过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发电公司等电力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现场经验的专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举行学术讲座及工程实践培训。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例如电气工程创新性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资格与技能认证等课外学术活动、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机器人竞赛等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3.2实施本科专业导师制为提高培养质量,实施本科专业导师制,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活动及毕业设计等。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学习阶段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学三、四年级后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及专业实践活动中。近五年,电气工程相关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智能汽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2人次,省级奖励151人次,在陕西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3结束语

篇6

人才资源之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价值的充分发挥。对人才价值进行评估,也是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具体体现。本期《思享汇》栏目,人才学专家、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郑其绪教授从“人才价值与评价结果的非对称性”角度,对人才价值的存在形式、特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我们的人才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下,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被提上了加速发展的日程。本期《业访谈》栏目,邀请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教授,与我们一同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及发展,希望陈教授的见解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一届(2014年)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中,有关电气类专业发展战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问题吸引了来自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等近500余位专家学者们的热烈深入探讨。本期《焦点萃》栏目,试图从组织、院校和企业等不同层面,激发行业教育和人才工作者们集聚智慧与力量,承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百年积淀,书人才培养新篇,为电力行业人才建设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本期《企业志》栏目选取的是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在江西省推进“绿色崛起”发展战略进程中,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全省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注入新鲜活力。这其中,人才培养单位认真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扎实有效推进全员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功不可没。让我们一同分享他们的经验探索和实践总结。

本期《培训坊》栏目,介绍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积极探索网络课程开发新模式,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大连培训中心通过体验式培训推进国网核心价值观落地,以及国网山东电力济南供电公司构建培训资源体系和培训全过程管理体系的有效尝试与实践,期望能对兄弟单位的培训实践工作有所借鉴。

本期《人资域》栏目,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刘国威从“编制”这一独特视角切入,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此外,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主任张涛对电网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文章都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篇7

前言: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气信息化领域的一项全新的电气学科,伴随我国电气化水平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并且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以及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并在向更加深远的方向发展与前进,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先进的信息及电力科技能够更加快速的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使其更加广泛且有效的投入到相关领域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中;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气工程以及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1、电气工程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学科之一,更是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学科。从某些层次上来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甚至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

2、电气自动化的专业全称一般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其应用范围涉及各行各业,小到电气开关的设计,大到科技航天的研究,到处都有它的身影。电力的发展是促进生产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电力应用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新时代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进程成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设计理念

1、远程监控技术运用

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一个计算机终端对所有其他地方的设备进行控制的技术,通过设置远程监控系统能够使电气工程大量减少电缆成本支出、材料购买以及人工安装费用等方面支出,使电气工程实现少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益生产模式。同时,电气工程中使用远程监控系统能够脱离空间的限制,灵活的运行。针对有些电气工程规模和通讯量都比较大等特点,远程监控技术则无法在这些电气工程中使用,只能够在通讯量相对比较小且信号好的小规模的监控系统中使用。

2、集中式监控技术应用

集中式监控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在于该系统具有设计比较容易、操作比较简单且日常维护方便都比较容易等特点。集中式就是在一个系统中对全部项目运行进行处理。由于之间的单独散乱的监控需要用到多个处理器,需要的电缆数量也比较多,这就造成成本投资的增加,加上多种电缆搅合在一起,会造成系统引入安全性和可靠性低现象。

同时,电气工程中的断路器以及隔离刀闸均在使用硬接线,而这种硬接线由于其质地比较硬在连接时其紧密度比较弱,因此,常出现连接点连接失灵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电气工程的所有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运行,短时间的暂停运行直接造成整体的极大损失。因此,通过选择集中式监控技术,实行统一监控,不但使电气工程处于一种有序运行的模式,还减少工程的投入。

3、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应用

现场总线监控技术是当前电气工程使用最为广泛且有效性最高的一项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根据电气工程实际的不同间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其监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现场总线监控技术能够适量的减少隔离设备以及端子柜等的使用,能够减少电气工程的大量设备成本投入。

加上这种技术拥有远程监控技术的特点,所有电气工程设备均是采取现场安装,选择最直接最省电缆的方式,并且是以通讯方式来连接监控设备完成全部监控过程,这种模式能够大量节约成本资金,增加电气工程的效益。同时,由于设备之间主要是通过通讯网络信号设备相互连接,其独立性和灵活性相对比较强,一个设备出现故障不会波及全部设备,提整个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及应用

1、在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高新技术的充分体现,其应用过程中更加注重编程的调试,以仪表工程管理为例,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其工作重心已由原来的温度、流量、压力及液位仪表显示等的管理逐步转向到了借助于集散DCS及集中PLC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方式上来,借助于自动化管理及控制系统同现场变送器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上百个流量、温度及压力等数据的采集、监测、输出控制及处理等功能,且确保了管理及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大幅度降低了维护量及投资额。从工程管理方面而言,管理过程中应对施工资料、系统程序、随机档以及调试和校验记录等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

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对于电网调度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形成,其主要包括了电网调度打印设备、工作站、中心服务器、大屏显示器以及网络等,其通过电气系统专属局域网络实现了电网调度过程的自动化,并实现了发电厂、下级调度中心及变电站终端之间的有效的连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的评估,并以所累计数据为依据对电力负荷进行有效的预测,实现发电控制过程的自动化,电气系统应对数据进行实时性采集、处理及监控,并在获取数据支持的状况下进行电网运行及安全状况的有效把握,尽可能使其适应现代化市场运营的实际需求。

3、在化工生产单位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对于化工生产单位电厂分散测控系统而言,其实际应用时常采用的是分层分布的结构,具体包括了以太网、工作站、数据高速通讯网以及过程控制单元等。其中,过程控制单元可直接在生产过程进行应用,并可对设备运行状态及其相关参数进行实时性的显示、打印及信号的输出,并由此进行执行机构的驱动,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联锁性保护及其控制。对于工作站而言,其主要包括了工程师及运行员两种工作站,主要负责提供人机界面。由过程控制单元向运行员工作站进行信息的发送,同时接受由工作站发送来的指令。工程师工作站主要负责为工程师进行设置、诊断及维护方式的提供。

4、在大型变配电所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大型变配电所中的应用实现了对电话人工操作及监视的取代,并实现了对变电站监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实现了变配电运行水平及其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其借助于全微机设备来替代之前的电磁装置,因而实现了操作及监视等过程的荧幕化,数据进行传输时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电缆方式来进行电力信号电缆的取代,并实现了运行及管理过程的自动化。

四、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1、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通常而言,一次设备同二次设备安装地点间相距可达几十米甚至可达几百米之远,其二者间的连接常借助于大电流对电缆及强信号电力电缆的控制而实现的。而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同此状况有着较大程度的不同,对一次设备结构进行设计时,常需要借助于二次设备的功能时间来实现,因此实现了控制电缆及电力信号电缆量的大幅度节约。

2、全面实现一次设备的在线运行监测

针对于一次设备而言,由于其不间断工作特性,常需对其中某个重要参数进行在线检测,因此,要求既要能够对设备在线运行状态进行监视,还要可以预测其中某些参数的重要变化趋势,以便对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以便延长其保养周期,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保障。

3、互感器全面改进

因技术受限,电力互感器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关,其在电压等级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实现绝缘,而且还会大幅度增加设备的实际体积及其质量,且饱和状态时容易导致信号发生畸变。因此,这一系列难题也推动了光电式电力互感器未来的不断研究和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在向信息化社会不断迈进的今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是突飞猛进的,但要全面满足我国对电气化技术的应用就要切实有效的加快其科研步伐,使其更加有效的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并解决电气工程的数据采集、在线监控以及分析调度控制等科研难题,以更好的提高其控制效率与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琥. 科学发展观旗帜下的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J]. 硅谷,2009,(10).

[2] 刘海龙.浅谈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05).

[3] 董世芳,黄娟.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新技术的若干探讨[J]. 中小企业管

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2).

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实验

作者简介:周勇(1990-),男,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张强(1990-),男,山东枣庄人,曲阜师范大学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山东 日照 27682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07-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理论水平外,还需要开展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来充实自身理论水平,通过实践来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全面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逐渐推进,构建特色专业,发挥高校专业特长,努力推荐实验教学改革,全面地创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成果。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的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实验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一些电气、电子电路等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他工科类的课程学习以及科学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

1.实验教学方面

当前,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手段较为简单,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实验教学手段的简单化也造成了实验教学成绩评估缺乏真实性,实验设备的落后致使学生动手能力与理论水平能力不足;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能力不足等。

2.校外实习方面

高校工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设备,这是高校专业特色的重点所在。但是当前由于高校经费不足,实习单位接待困难以及其他安全方面的因素,造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更多的是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或者虚造实习单位,无法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方面

当前,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设计题目较为单一,每届学生的设计题目都大同小异,缺乏更新和创新。学生实践性少,极易出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雷同的现象。加之指导教师缺乏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因此整体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缺乏一定的创新,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欠缺。

4.开放性实验

由于当前高校实验室更多以科研为主,科研设备的投入资金较大,因此实验室开放性能力不足,学生对于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缺乏应有的了解,一些开发性的实验就无法开展,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也就缺乏创新性。对此,高校实验室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开放力度,同时不断提升实验室的软硬件,以适应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方案

1.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同步进行

电气工程实践训练课程的设置是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一般来说,该课程的设置共分为工程实践训练基础和工程实践训练实验两个部分。前者以课堂教学理论为主,主要是从课程理论的方法和技术上为后面的工程实践训练打好基础,其目的在于能够将用于工程实践训练实验的理论学习透彻,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讨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步走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则以实验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课堂理论知识搬到实验中,带领学生熟悉有关的电气设备,并且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测量,使讲课和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边学边用,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电气工程实践实验训练中。

比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实训基地大都有成套的装置和设备,都是模拟一个变电工程,一般2~4个学生可以共用一套装置。而课程设置则可以涵盖到供电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测量、信号、控制等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工程实践训练。每个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课程进行独立的设计实验方案,绘制相关的图纸并且根据设备的型号和有关的技术特性,将设备安装到实验屏上再亲自进行全部接线、核对和通电检测,并且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和一些事故的试验排查等。教师也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事故,让学生们反复实践和探索,逐一进行论证,得出结论。

2.结合学生就业单位开设专业综合实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一般大学四年级会开展有关的实验课程,而专业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特长来为学生开设不同的实验课题。专业指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签约单位生产特征来给学生进行独立的课程设计,使实验能够与生产实际工程结合起来,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开展。

一般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实验主要有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实验、铁磁谐振实验、电网调度自动化通信综合实验、发电机综合实验、变压器综合实验等等。要出色地完成这些综合实验项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资料的查找工作。学生可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查阅相关的资料,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拟定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有关的实验费用。第二,对实验方案进行解释和论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要学会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复核,指出其方案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的实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三、构建实验课程体系的保障

1.建立创新研究理念,搭建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创新研究理念是指在电气工程实验教学内容中引入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和一些先进的现代研究成果,以此来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教科书。在教学手段上,要综合运用诸如多媒体实验教学、现代通讯技术等来活跃实验课程氛围;教学方式上则可以采用一些诸如回归启示法、故意出错法等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和双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简单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示范和学生探索为主,积极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验项目课程的安排,有选择性地设置一些课外研究课题,教授学生如何独立地对有关的课堂进行立项、分析、论证和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成果总结。必要的时候,可以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使学生的实验课程与当前的实际生产相结合,以课程群方式建设数字化的工厂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通过搭建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因此,要深化管理制度的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办学水平的全方位提升。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项制度之间常出现互相抵触的现象。为此,有必要以现代管理理念对现行的高校管理制度进行研究,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更好地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要积极制订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有利于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和完善的教学计划,健全实验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强科研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创新教师队伍管理,重视高校工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意义。

3.开放实验室,开展科技活动

实验室建设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加大了实验室的建设投资力度,购买和开发了许多的先进仪器设备,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涵盖的专业和研究领域众多,课题研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实验室还配备了实践经验丰富和责任心强的实验教师,部分高校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专业实验室,让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到高校的课题研究项目中。另外依托一批实验系统开发平台,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到电气工程实验课题的联合实验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台对实验进行模拟,与学生一起联合进行课题实践。因此,实验室的开放既解决了学生找不到开展科技活动的仪器设备和实践场地的难题,又有效地避免了高校实验室资源过度浪费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康重庆,董嘉佳,董鸿,等.电气工程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篇9

关键词:火电厂 电气工程 进度 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现状

火电厂通常是指以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由于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一般规模较大,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手段不科学等原因,我国目前对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普遍不佳,特别是在进度管理方面,经常会造成工期推后与费用超支等情况。

二、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的意义

1、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问题

对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进行管理十分重要,然而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果。例如,电气工程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工程施工的监督是否有效,工程施工现场各工作环节协调是否有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效果。

2、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管理的意义

对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能够有效节约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与经济效益,还能保证火电厂提供电能的稳定性。因此,对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管理具有极大意义,其优化措施值得深入研究。

三、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管理的措施

优化管理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的措施主要有施工进度的设计控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和施工进度的优化3个方面,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施工进度的设计控制

1.1详细的条款与有效的监督

多数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签订协议时都包括了有关施工期限的条款,然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会由于条款不具体与监管不力等问题,造成工程不能依照条款按时完工。因此,在签订电气工程项目有关条款时,建设方有必要将施工任务与施工期限尽可能细化,避免施工责任、施工要求模糊不清,防止工程承包方恶意推迟工期。此外,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的监督工作应由具备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所制定的监督章程务必符合电气工程的施工特点。尤其要注意对电气管线、线盒、配电箱等材料的质量监督,避免施工材料不合格导致工程进度迟缓。

1.2合理的设计与适当的协调

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往往施工规模较大,难度较高,这就需要对施工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往往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反复施工,影响进度。以电缆铺设为例,电缆铺设不合理常常会使穿线管管口不平整、有毛刺,管口插入箱长度不合适,钢管不能有效接地等问题,严重时还能导致施工地面开裂。此外,施工中难免出现实际施工条件与设计的不协调,例如施工时发现配电箱不能正常装入预留洞内,此时通常需要调整预留洞尺寸,使其适应配电箱要求。

2、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

2.1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是指将工程施工分解为多个施工阶段,按阶段合理组织现场施工,确保每个阶段施工任务如期完成[1]。制定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还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电气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危险性,项目进度计划需要进行安全设计。防雷设计是电气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重点,为了有效防雷,施工时通常会将电气设备和金属部件通过导线接地,并利用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设施达到防雷的目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项目进度计划的重要性,合理制定项目进度计划,保证工程施工效率与安全。

2.2总体进度计划

总体进度计划是指,将一段施工时间的施工成果或施工量,与整个工程所需施工量之间的比值作为评价项目进度的标准[2]。目前,对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评价标准依然还是施工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工程费用指标与消耗人工时指标等方法表示项目施工的总体进度。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进度控制时不能用实际工程费用与实际人工时来表示项目进度,应该用完成施工量的工程费用与人工时进行表示。

3、施工的进度优化

3.1执行效果测量评估

执行效果测量评估是指,将电气工程项目首先分解为由多个周期组成的施工,再将每个周期的施工分解为多个阶段的任务,然后为进度测量评估设定相应标准,并将进度计量表逐级下达。每个施工周期的第二阶段应对该周期的施工进度进行测量,并按所得数据、信息填写进度计量表,经过审核后再进行汇总。将汇总后的项目进度测量结果按类别划分数据、信息,并结合本周期的执行效果模型来分析进度的未来走势。最后再根据项目进度测量结果、数据、信息编写进度报告,并结合报告提出本周期项目进度的调整意见和调整方案。电气工程施工复杂,进行执行效果测量评估能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调整。以行灯具安装为例,安装时可将整体安装施工分为若干单独灯具的安装,而单个灯具的安装又分为灯座布置、灯具安装与灯具通电等多个阶段。如此工作制度能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调整。

3.2及时处理进度偏差

在电气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施工进度出现偏差,必须及时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作出处理意见。具体处理步骤是,首先对施工进度偏差进行全面测量、分析与预测,然后在进度报告中具体提出偏差处理意见与处理方案,最后再依照处理方案逐级布置具体任务,进行施工进度偏差的调整工作。电气工程中电缆的铺设施工十分复杂,电缆交叉的情况时常出现,如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难免过度评估工程进度,等到进行返工时又会延误工期。因此对于工程进度的偏差要及时进行处理,增强对其控制能力。然而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进度偏差并不都需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措施还需根据偏差大小与工程整体情况进行确定。

3.3基于成本、质量的优化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的管理手段略显落后,往往不能充分考虑施工中的具体矛盾,容易造成对已有施工成果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与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优化时,需要对已完工项目,例如电源、电缆、相关用电设备采取有效保护,尤其要注意导线布置,防止电压过载造成导线熔断,影响施工效果。

四、结语

1、火电厂作为当今主要的发电单位,对其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进行优化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

2、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离不开工作人员素质业务能力的提高,必须培训管理才能与电气工程施工知识兼备的新型管理人员以优化进度管理效果。

3、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改善与管理技术的提高,合理的管理手段与先进的管理技术将使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火电厂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的措施今后应成为电气工程学科的重大课题。管理人员、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应该成为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的主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电气工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就有初步的应用与发展,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单片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是通过整合计算机技术、应用通讯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与系统自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性较强技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依据大数据技术在设备运行数据实施检测,实时收集检测系统数据,同时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故障分析以及相应的对潜在运行风险作出预示报警等方面有更好表现。人工智能化发展趋势下,电气自动化在结合人工智能后对系统处理更加智能。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工程师通过对计算机的运行逻辑依据人的思维进行模拟,让机器达到和人操作一样的效果,这样人工智能就能让系统变得更加稳定高效。文章就重点总结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研究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的应用,以及研究电气自动化最新发展方向和技术特点[1]。

1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

电气自动化具有以下特点:①不同技术与多个学科互相融合。技术方面的融合前言有介绍,学科方面的融合包括控制学、语言学、信息技术学、计算机学、电子学等,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覆盖的技术部分越来越广,这样电气自动化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重视硬件部分,也需要在软件算法方面花更多的精力;②对其他技术如计算机,电力电子技术的依赖较强。如信号采集系统、传感器在控制各类信号就需要借助现代电子计技术;③操作频率低,响应时间短。与热工系统相比,电气设备的操作频率较低,有的好几个月才操作一次,但对动作要求是时间要短,通常是40ms内完成。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①不用搭建控制器。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搭建控制器,但随着系统的复杂化,控制器就很难准确控制该对象,智能化控制器可以使得控制模块设计的工作量不断变少,提高系统的可靠性;②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动态响应,对故障能做及时的处理;③在处理不同的数据情况下,一致性较强[2]。

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的应用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通过服务器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结合用于电力调度自动化方面,国内采用的是开放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由RISC工作站、UNIX操作系统、TCP/IP通讯协议、人机交互界面等组成,软件部分含有SCADC系统、应用软件等。其中应用软件有自动发电控制、负荷预测、系统以及设备状态评估、调度员潮流分析、静态安全分析、EEAC以及DTS等。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通过电网运行中经济调度来实现;②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精度,可以通过收集电力生产过程中数据的检测与分析加入预测算法实现;③更加精确的确定故障点,提高排查故障的效率[3]。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发散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在发电厂运行和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发散监控系统的作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以太网通讯的监控、对发电生产过程控制单元的监控和对应的设备运行的监控以及相应数据的监控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分散系统控制方式为分层结构特点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通过发散系统对其过程控制单元实现实时监控,能够有效的对系统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变电站运行时的人力投入,且变电站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其主要特点有:①利用电气自动化可以对变电站计算机进行保护,当系统发生故障,计算机对相应的故障进行分析,然后发出准确的故障处理安排,最后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实现保护工作;②应用于变电站自行诊断,实现对变电站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对比,然后实时判断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潜在运行风险,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故障概率;③应用于变电站故障数据记录与处理,设备的故障记录能够有效的作为分析系统故障的依据,为检修与维护提出指导[4]。

3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展望

3.1电气自动化技术高频率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设备往高频化方向发展,如变压器高频化能有效减小变压器的体积,经济又高效,对应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兼容高频化方向的发展。

3.2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联合发展

设备的运行实时数据、以及电网运行数据有大量的数据需要收集与处理,这样对在线监测系统在同步实现对数据采集与处理、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做出对应的自检报告。并对危险进行预警以及发出通知与警告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需要大容量数据存在装置保留电气设备运行历史数据。如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无异常,模拟量采用每周波36点采样。若出现异常情况,采用128点采样,这样每个在线监测系统存在至少三个故障报告。因此数据信息量很大,需要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3.3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方向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应用也相应的被提出,其主要特点有几点:①优化电气产品的设计。传统的设计依赖工程师的设计经验,工作比较繁琐且效率很低,人工智能能够使得这个过程更加智能,提高设计效率;②对故障处理更加高效。虽然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故障与事故,但依然不够,人工智能算法在故障与事故的预防与维护有很多优势,如在变压器故障检测时,传统的方式是收集变压器气体,然后对变压器气体分离进行分析故障原因,这样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采用人工智能模拟专家系统,可以直接对故障与以往的进行对比,直接对故障进行分析,大大提高效率;③简化电气自动化控制流程。电气设备自动化操作由于考虑因素较多,所以操作要复杂很多,且过程越复杂,存在故障的分析越多,人工智能化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操作,大大提高系统稳定性。

4结束语

文章总结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不同环节的应用,研究了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在相关技术下得到改进与应用,整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发展与未来应用的展望。

参考文献:

[1]李水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8):47+52.

[2]崔福鑫.电气工程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5):155.

[3]宋海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南方农机,2016(11):1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