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课例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课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与过程目标、单元目标紧密相连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离开了单元教学目标,它就像无本之末;脱离了课堂过程目标,它就像墙头草,经不起推敲。所以在教学目标制订时,就必须构建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练习过程目标的“一体化”模式,从而达到练习手段、课时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篮球传切配合”的学习目标见下表:
从下表看出:1.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突出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2. 课堂练习目标应紧扣课堂学习目标,才能形成体育课堂教与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机一致;3. 课堂学习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二、学习目标的制订应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新颖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样、灵活,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好评。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具体、细致地制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又不得要领,甚至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教与学进行描述。
如在“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的教学中,教师制订的学习目标为: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技能目标——通过各种球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球感,从而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学习以及在练习中克服困难的精神。可以看出,学生在这节课中只是认识直线运球就可以了,不需要领会、理解、学习篮球直线运球的的技术动作要领;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完成直线运球,不知道能有多少学生能独立完成直线运球。所有的学习目标笼统、含混不清,教师对课堂、学生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学习,没有学习到一定的知识,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
而“篮球—传切配合”一课中,可对教学目标进行量化设定:知识目标——70%学生在消极防守条件下学会传球、切入的正确方法;技能目标——通过一传一切配合(消极防守),2对2传切配合(消极防守),3对3教学比赛的练习,掌握传切配合的关键和技巧。在消极防守的条件下,得分成功率达到70%以上。学习目标的练习条件、学生行为、学习标准,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三、学习目标的制订应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差异性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即每一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竞争性、比赛性,实事求是地进行分层教学,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线”的精神。
在“篮球传切配合”一课中,由于考虑到女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与男学生存在差距,教师适当降低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女学生在降低高度的篮圈上练习,使女学生的学习进度基本与男学生一致,并能保持高涨的练习热情。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要因人而异,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量的数据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薄弱项目的体能练习。
又如在“足球脚背正面直线运球”一课中,教学目标可设置为: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对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的知晓率为100%;技能目标——通过脚背正面运球练习,使学生能在30米运球过程中脚推、拨球约15次,球基本能控制在离脚约2米范围内,7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技术,10%以上的学生达到熟练程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增强,练习的主动性加大,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情感与社会参与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体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54-01
一、引言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各种新颖而活泼的教育教学模式纷涌而至,其中体育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便成为令人关注并加以积极应用的重要教学手段与策略,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化课堂氛围中,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活动量,促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此同时,促使他们对体育运行产生深厚的兴趣,不断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下面结合自身多年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就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活动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活动的作用分析
1、有助于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可或缺的形式便是团体或小组性活动,而这种集体性或团体性的游戏活动,要求参与人员彼此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要求大家都必须在共同遵守游戏规则的条件下,正确认识自身在游戏中的角色,科学把握自身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充分发挥自身的体力作用和智力作用,从而获取游戏活动的最佳成绩。显然,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交流能力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2、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激情与兴趣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积极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注重通过在课堂中引入带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引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强烈的动机。而笔者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活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促进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泼、愉悦与轻松,促使他们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与活跃,促使他们精神状态变得更加乐观向上,促使他们体育运动的疲劳感和紧张感更易于消除,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激情与兴趣。
3、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体育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较为愉悦的心境中以玩乐式的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促进了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苦乐认识观”,让他们的思想道德品德得到考问,比如,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规则问题,让孩子们深刻地认识到体育游戏活动重在参与,重在遵守共同游戏规则的条件下,积极发挥自身的体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作用。这,无疑对于促进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培育他们的正义之心和责任之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游戏活动要紧贴学生实际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必须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要综合考虑到孩子们的体力情况、体质情况、年龄情况、性格情况、心理情况、兴趣情况等等。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乐于表现自我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模仿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因而,在引领他们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就择取一些游戏规则相对简单、动作要领技能技术性不高、运动活动量较小的游戏。
比如,大家较为熟悉的“老鹰捉小鸡”、“小型拔河”等。相反,对于年龄较大的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入一些游戏规则相对复杂、动作要领技能技术性较高、运动活动量较大的游戏,比如“带球过人”、“花样接力”等。
2、游戏活动要紧贴学生兴趣 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最好老师。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积极加强他们对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育,积极调动他们体育运动学习热情。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动爱玩爱游戏,对游戏活动常常伴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直接兴趣是促进孩子们体育学习的直接动力。由此,积极关注他们的情趣特征和心理要求,依据不同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差别地选取游戏活动,以满足他们兴趣与爱好需求。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引入“踢毽子比赛”、“跳橡皮绳比赛”游戏活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引入“小型足球赛”、“小型篮球赛”游戏活动;对于女生们,可以引入一些具有较好柔韧性、协调性而体力要求不高的游戏活动;对于男生们,可以引入一些力量性、速度性和对抗性较高的游戏活动。由此,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需求,激发和培育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科学引入体育游戏活动对于增强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具有极强的作用,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具有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巧,翁淮南,商友辉.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2).
篇3
【关键词】活的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做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活。”活是变革的前提,是创新的基础。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活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其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中,如何构建一个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是当前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本篇笔者将从教学内容、课堂氛围、师生互动三方面进行分析,略表拙见,抛砖引玉,以供同仁商榷。
1.丰富课程资源,拓宽学习渠道,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仅靠教科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和大千世界联系起来,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拓展渠道,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引入“源头活水”,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从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挖掘。“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社会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语文学习材料:凡与人有关的活动都在其列。教师应该组织和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其次,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及外国文化中挖掘和学习。阅读名家经典,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厌学语文到爱学语文,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有条件时还应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正确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2. 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寓情于境,让课堂氛围“活”起来
在以“情”为首的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笔者认为,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既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更无法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中的情,犹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最佳课堂境界。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情感因素,把对课文内容、对生活、对人生的每一分感悟,每一种情感都传递给学生,从而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氛围活起来。具体而言,一是应当以情引趣。如今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让教学情境变得生动而形象。二是要注重以图入趣。借助课本插图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学生看得清、想得远,便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三是要注重以乐生趣。注重用音乐渲染情境,采取配乐朗读、配乐表演等方式灵活教学,把音乐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音乐的内在美感、特有的旋律、灵动的节奏打动学生的心灵,把音乐旋律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学生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
3. 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激活学生思维,让师生互动“活”起来
篇4
一、教师、学生、教材的立体化
1、教师——教材
教师与教材是和谐高效课堂的起点,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基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必须从现实出发,将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重组、修改、延伸、再创造,让原本相对静止的教材“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吴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的内容,他不是机械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了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他从这几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习教材:1、生活中哪里见过角?2、插图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手中有什么?3、让学生自己看书,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4、判断哪些是角。学生顺着这条小路慢慢地走,其实也学到了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而教师呢?从感知角、找角、抽象出角、辨角、数角、做角等几方面去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知识的世界,这时候想不学都难了。
2、学生——教材
理解教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的飞跃。经过学生的积极思维,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归纳、提高,方能形成概念,才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掘事物的客观规律。学生与教材是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体化课堂里,引导学生与教材开展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也是时代倡导的。倚纲靠本,学生要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才能主动地建构知识。比如教学五年级《小数乘法》中的一道例题:每千克西瓜0.8元,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教材让学生在计算情境中体验竖式计算,领悟笔算方法,掌握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乘法,那么教师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体现立体化教学,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把3个0.8相加;二是把0.8元看成8角,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小数乘整数的认知平台,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它,然后在这个关键时候指出小数与整数乘法不同的地方。小数乘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竖式的形式和整数乘法很接近,只不过由于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也是小数。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轻松地获取了知识,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与教材结合的立体化课堂教学。 转贴于
二、教师、学生、课堂的立体化
1、教师——学生
在立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还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形成概念、原理和掌握规律,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有了教师引导,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正确的引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放弃必要的引导,学生的学就可能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40分钟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加和减》43页的例题中,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在深入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抓住容易唤起学生的质疑处来教学:根据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裤子价钱为28元,并用挑战性问题“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吗”激发学生继续画线段图的兴趣。然后学生借助线段图思考自己的方法,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理解各种解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课堂
篇5
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组织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促进者,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观察分析思考,去理解和掌握规律。教师所能做的是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学生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同时,新课程倡导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要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只能降大任于“激励”了。换句话说,激励和激励评价是现代课堂教学最为有效的实施方法。
何为激励?“激励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激励是指激发、鼓励之义;广义的激励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所谓激励就是系统的组织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系统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引起其内部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对预期的行为反应,正确,高效、持续地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结合现代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内容,激励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赞赏、表扬、鼓励、引导和批评。一切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需要、动机、行为朝向教育的预期目标靠近,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与措施都是激励。
激励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功能:
1.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虽受一定生理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依赖后天教育。通过激励教育:第一,知识是能力的构成要素,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励教育有利于人们掌握知识;第二,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第三,可以通过对人们现实思想行为的褒贬和信息反馈,引起人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思考和进一步认识、发展、评价等多方面能力。
2.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品格
激励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强化教育,是教育者从外部人为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强制影响。教育通过情感活动把对象与主体联系起来,并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情感主要起着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导和中介作用,显然,教师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内化”的催化剂。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其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指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要指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激励作为引导、教育和管理的活动方式,是解放、开发、培养和锻炼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创造主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通过刺激和影响,化解各种社会性要求趋向,与主体的内在期望,动力相结合,从而转化为创造主体的具体创造行为实践,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导向性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创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激励评价方法
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不是停留在口头或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点缀,它需要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中。
1.情感激励法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一堂观摩课上,一位教师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母爱后如此评价说:“老师也感动了,没想到在你粗犷的男子汉外表下有这样一颗细腻敏感的心。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样深情的评价,走进了学生心灵,不仅让他们在课堂上情感充沛,也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融为一体。
2.赞美激励法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激励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句话足以感化心灵。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甚至赞美,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
3.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三大主科中,地位最尴尬的当属语文了。有些人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语文:认真学习的学生未必能在语文考试中拿高分。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反倒有可能在语文成绩榜上名列前茅。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制定语文考试分数目标、横向竞争目标和纵向进步目标、语文学习品质目标。目标决定高度,学生确定了分数目标后,教师经常提醒学生对照目标检查学习上的目标达成情况,鼓励学生只要不断努力,就能逐渐靠近自己确定的目标并实现甚至超越目标。“一花引来百花开”,语文学习进步快或语文优秀成绩保持者的典型对全班同学起着激励、鼓舞、启迪和示范作用。
篇6
关键词 理解类 课后习题 策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理解”类课后习题呢?我认为应根据“理解”的对象来灵活处理。关于“理解”类习题,人教版教材设置的理解的对象分为理解字词、语句、段落篇章三种。下面我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落实措施。
1理解字词类练习题
(1)联系全文进行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6课《梅花魂》一文课后第2题: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关于“魂”字的理解,我认为“魂”是本文的题眼,是中心,是难点,要学懂了全文才能完全弄明白。所以,在第一课时我给学生留了问题:课文以“梅花魂”为题目,那梅花的“魂”到底是什么呢?仔细学习课文,学完课文后总结、汇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得非常投入。第二课时结束后,学生汇报:梅花的“魂”是“天气愈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对比、辨析词语帮助理解。如四年级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课后第3题:我能说出用上带点词语好在哪里,并把这几个句子抄下来。“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关于带点词语的理解,我的做法是把这个句子和去掉带点词语后的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比加上这些词有什么好处;另一种做法是把“极不情愿”换成“不情愿”,把“颓丧”换在“沮丧”,让学生辨析两个词的不同之处,进而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为自己在习作中准确用词打好基础。
2理解语句类练习题
(1)以习题为理解全文的切入点,找出课文中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交流汇报来帮助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第3题:“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把这个题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从“快乐”“惧怕”两词入手,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做好读书批注,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大家积极反馈读书体会,分享众人的读书成果,形成共识,理解作者“读到书而快乐”和“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窃读而惧怕”的矛盾心理。通过这个比较长的过程,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相当到位。这个习题就完成得很好了。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如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课后第3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含义很深刻,五年级学生理解起来的确不易,我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帮助理解,学生由这句话想到了很多,理解深刻了很多,说出的感想也较之前提升不少;可有的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某些人因为无法拒绝诱惑而走上“违背原则”的道路,严重的可能犯罪的事实,这样一来,学生想的、说的范围更加广泛,理解愈加到位,并形成一种认识,将对他们的人生观的确立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3理解段落、篇章类练习题
(1)观察、总结法。如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第11课课后第4题: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课标第三学段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这个练习,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观察文章的结构,想想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之前学过方法加以概括和总结。很明显,只要学生细致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情的经过,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如此一来,学生也理解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在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相同体裁的文章能准确辨识、理解。
(2)概括、提炼法。如六年级上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第2题:说说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在落实这道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概括各部分的意思,观察、发现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内在关系,即第一部分写得是“悼念伯父”,接下来的几个部分讲了伯父和“我”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的一些事情,学生就能明白第一部分讲得是“伯父得到很多人的爱戴”这一事实,后面的部分写了“伯父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按“先果后因”的顺序写的。
总之,以上几种方法是笔者在教学“理解”类课后习题过程中常用的一些策略,这些策略有时也可以相互融合、渗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兴趣教学
新课标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新课标提出要激励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一、 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兴趣
新课标强调教学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要有创新学习。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胜、好动”的心理,若能将这种心理转化为深厚的兴趣,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才能自主、主动、活跃、轻松愉悦。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讲给学生听,学生就会明白本节课的锻炼价值取向。学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发挥主动性,积极的参与锻炼,充分感受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的竞争,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好奇心强,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方法多样化,可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以此激起练习兴趣。
三、优美的直观示范,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教师基本功扎实,动作示范正确优美,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兴趣。在一次跳山羊的教学中,教师以最佳状态给学生示范,学生以“哇”的尖叫声表示惊讶,胆大的跃跃欲试,胆小的虽不敢,但心理也想进行尝试。倘若教师的动作示范失败,效果会恰其相反。
四、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兴趣教学
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给予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2、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备场地、器材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5、创设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6、利用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8、鼓励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
篇8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新理念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广大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任务。本人结合自身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活动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对于那些失败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为什么会失败、如何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鼓励他们重新拾起勇气、克服困难,最重实现成功;面对那些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内心的满足感,对他们提出表扬的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实现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如在教四年级体育时,其中有个女生在练习仰卧起坐时竟然一个也起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指责批评,而是教给她方法,鼓励她再继续尝试,果然,坚持了几次,能够做出好几个。当时我马上就表扬了她,鼓励她继续努力。到学期末,这位女同学仰卧起坐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课也充满了兴趣,上课特别认真。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与机会。成功的条件与机会会给成绩差的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让他们感到只要再努力,一定会摘得成功的果实。因此,在平时练习测试时,我会暂时不给差生定下分数,再给他们几次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抱有希望,从而激发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建立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理念,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的关照下,新课程确立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化地发展。
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尝试、探索,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民主,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但每节课不得超过3个游戏)、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多给学生提供互相帮助、互相指导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多为学生提供创造活动机会。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各种动物的行走姿势,中、高年级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方法的制定及改造,多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多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避免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无神、探究过于泛化,或将体育课上成纯粹的游戏课。
三、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源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常常发生的事件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够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笔者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劳动的丰收》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者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小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小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如:投掷实心球时,不能向着人多的地方投掷。(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小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如:见同学有危险时,大声提醒。(3)爱器材:教会小学生器材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
五、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全面锻炼学生
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把锻炼的作用与以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只有体格强健、品质优秀,才能从容不迫地迎接未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例如,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经典片段供学生欣赏,陶冶他们的情操等等,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道德得到了升华,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激发出来了。
六、教学评价多样化,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9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小学体育 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兴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需要重点激发的要素。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持久,加上体育课又是在室外进行,来自外界的干扰较其它课程要多得多。因此,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尤为重要,它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本文就民族地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学生,把握课程专业特点
不管是哪一门课,只有认真备好学生,掌握学生本阶段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也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体育也不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根据本年龄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教”、“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更能符合学生的需要。
(1)小学生天玩、好动,兴趣爱好尚未定型,好奇心强。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一名组织者,将起着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根据现代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去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寓教于乐当是教师课程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室外教学的体育课,更需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使学生从学中玩、在玩中学,实现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更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在飞速发展,骨骼的硬度较小,韧性大,易变形,力量、耐力方面非常之差,肺活量又小,容易感到疲劳。如果安排负荷过大、时间过长的训练,一是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二是给学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量力而行是体育教师备学生时重考虑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适当的训练强度,课程结束时让感到意犹未尽,这就是达到了比较的教学效果。
(3)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是民族语言进行,在这样的语境下,学生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障碍,民族地区的小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勾通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经常出现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却一团雾水,即使能结合前言后语的学生,也都多是似懂非懂的,这在低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在民族地区的体育教学,光靠教师单一“教”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与“玩”的式方法结合起来,使其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动作时,教师适时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领会动作,使其更进一步去掌握动作要领,这样更有利于体育训练。
(4)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开发学生得智力。因此,民族地区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耐心的教导,有的放矢。在学生正确领会的前提下加强训练,才能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二、认真备课,耐心组织教学
备课是教育教学过程重要的一环,在备好学生的基础上备教材,然后认真组织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体育课教学中,示范必不可少。可采用先集中讲解然后示范,或者选择学生示范带好头,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要达到的训练动作有根本的认识,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实现。接下来再进行分组,或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或以比赛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
(2)游戏穿插其中,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对于游戏性的东西比较敏感,想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积极性,间或游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中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还能比较好地刺激学生的运动神经。游戏的种类所需时间的长短等度与量的问题,需要教学组织者在组织教学中认真把握。游戏,从某种层面上说让体育课告别枯燥、机械的训练,使体育课变得更加生动和更富有吸引力。
(3)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的一个难点就是运动量的把握,既要让体育课不要失之松散,又不能超出学生的运动负荷。那么,运动量是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控制好它的伸缩性。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去设计活动项目或者自编游戏,既起到调剂的作用又为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空间。
三、不失体育课的原则与要求
(1)“玩”是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初始认识,也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根本原则。既让学生有目的地玩,又不至其野性暴发,这是在边远民族地区体育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民族地区体育课普遍存在放羊式,学生野性十足,有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很强却过于放任,有些学却不屑一顾缺乏主动性,不配合课程训练,与课程教学目标大相径庭。因此,民族地区的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避免身为体育教师却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每一堂体育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当贯穿课堂始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务必改变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将体育用具抛给学生就视为组织体育课教学的敷衍态度。教学过程中的“玩”务必掌控在教师手中,这样学生在体育课上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与提高。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辅助教学 运用
教育部明确提出:“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渐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可使语文课堂彰显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攀升,为素质教育护航。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并且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融于一体,形象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使孩子们尤其是农村孩子兴趣大增。
低年级识字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计各种各样的识字游戏。如小猫钓鱼,每条鱼上有一个汉字,钓钩上有一个音节,鱼钩钩对鱼,小猫会欢喜地“喵,妙!”三声。还有摘苹果(把结构相同的汉字从树上摘下来)、小鸡找妈妈(用独体字组成合体字,木+目+心=想)、搭城堡(将同一偏旁的字搭成一座城堡)、七色花和换衣服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视听,非常必要。
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要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更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同时,配合体态语言面部表情,趁热打铁,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凸显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况且,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基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多媒体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和学习信息造成的刺激会使人产生新颖感和惊奇感,这种刺激能引起或进一步唤起人的注意和感知。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自己拿主意,自己有主见,做自己的主人”为中心的习作导入时,我播放亲自剪辑和制作的多媒体视频《林肯买鞋》:美国前总统林肯,年轻时去一家制鞋店订皮鞋。皮鞋匠拿两种新款给他看,他并没有直接答复,而是说让他想想。一个星期后,当鞋匠再问林肯还是没得到答复。最后鞋匠按照尺寸给他做了两种款式的一双鞋,林肯大吃一惊,哭笑不得。我适时点拨:为什么会闹这样的笑柄?我们身边有“林肯”式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做?同学们在充满的视听中,观赏并思考提问,集中注意力,感受到作文课堂的乐趣,接下来习作就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连接起来的过程,学习可能存在于非人的工具设施中,为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与保持各种连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能开阔学生视野。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随课文跟着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双龙洞游览,讲到溶洞、喀斯特地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祖国乃至世界著名溶洞,并出示字幕。让学生由了解地理学等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层层面或裂缝进行溶蚀、坍陷扩大而成的洞穴,洞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积物,如钟乳石、石笋、石柱,并常有地下河通过,洞内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拓展到溶洞的成因及特征等方面。学生既感受了优美画面,又了解了地理学等其它学科方面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省时省力,印象深刻,一举多得。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丰富学生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我们的教材只有静止的文字或呆板的图片,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丰富学生情感。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阅读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为学习文章内容渲染气氛,引发更多的想象和联想,给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情感世界,实现语文课的以“境”促“情”的主动参与模式。
如教《桂林山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生发想象和联想,秀丽多姿的景色更加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又如教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时,适时播放有关课件内容,让学生更加准确地领会作者笔下的雨来机智勇敢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往教师只关注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自己对标准进行修订,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自我评价,甚至剥夺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的权力。而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自评、互评恰恰是提高表达能力的良方。
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自评、互评是十分丰富的。教师有了更确切的教学角色定位,而学生一改以往上课只是“听、读、记”的习惯,“等、靠、要”的毛病,立志变成开放型课堂的主人,想说、要说、乐说,教师巧妙把握这种交流的机会,共享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成果。让全体学生尝试发表见解,尝试评价,特别是学生参与意识的调动至关重要,主动参与,激发潜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学生敢于创新,独立发表看法。学生学会质疑,发现问题;学会总结、概括、评价;学会吸收文中优秀人物的长处,培养表达能力。如学习《尊严》第二课时教学末,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面对“尊严”你想说点什么?并将其录制保存,以便反思提高。学生畅所欲言。
A生:老师,像石油大王哈默这样有尊严的人是“神”,其他人是“虫”,是这样吗?
B生:理解了尊严是无价之宝,认识到了劳动是与尊严结合在一起的,
C生:有尊严,才会去劳动,去争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D生:我希望自己能用尊严去建筑自己未来人生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