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学生思维 独立思考 积极思维 对比手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启发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是看见徒有迹象有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巧借教材中的悬念进行启发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下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在《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已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橘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神情、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构思,作者独具匠心;这个悬念,激发学生细细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充分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启发
篇2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启发式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诱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向学生讲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他拥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而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教师要抓住数学这门科目的这一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一、提出问题,启发学生
小学生好奇心强,充满了无限的探索欲望,总是会对提出的问题,产生遐想,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提问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到基本图形的认识:“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自己虚拟一个自行车的图画,车轮换成长方形,然后将这幅图画挂在黑板上面,用白纸将下面的车轮盖住,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什么?”“自行车”学生答道,这时教师将盖在下面的白纸摘下来,学生看到方形的车轮后,就会产生疑问,车轮怎么会是长方形的呢,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式地对学生说,大家都知道车轮应该的圆形的,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想知道,就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圆的认识。
二、利用游戏,引导学生
小学生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穿插在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学到“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现场虚拟一个买卖商品的现场,让学生自己买卖,锻炼找钱这样学生就会对钱币之间的换算有新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钱币知识的欲望。
三、总结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江红.孙兰香"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总结与培养的体会[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1)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启发式教学;运用
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落后局面,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等,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发展各项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实施,新课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可是,很多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并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一理论的应有作用。关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不少教师对这一理论的认识不够全面造成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谈:
1.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设置科学、合理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教师设置的活动使学生具有高度的探究热情,并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发展创新性思维。
2.启发式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枯燥的手段,应从多方面入手发展学生能力。
3.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
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广大英语教师的备课任务更轻松,负担减轻,相反,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在课下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才能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
4.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实际
教师要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无论是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水平。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实际,那么就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方法是很多英语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并逐步拓展思维。提出问题的方法是启发式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难度,如果难度太大,很容易压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丧失积极思考的热情;如果难度太低,又会使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而降低其注意力。总之,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多思考、多讨论,从而获得能力的提高。比如,当讲到介词之后的动词变化形式时,学生说凡是介词之后的动词形式都要转化成ing,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个句子:He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_____.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习思考是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大多认为都应该选择sleeping的形式,教师启发学生自习分析句子成分,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查询资料,知道了正确答案,并能流利地解释出原因。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创设合适的情境
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也并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如果课堂内容比较程序化,语法知识比较多,很容易使学生厌烦,降低学习兴趣。当前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也是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为学生多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学习“The environment”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做法是对环境的破坏,学生又如何来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这一话题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近,他们很乐意参与。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而学生也能从英语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教材的内容,一方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除此之外,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增添讨论的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我们的英语教学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在被动中接受新知识,这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这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比如,当学习一些容易混淆的词汇时,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或者实物来刺激学生的大脑,当学生的思维集中到画面时,教师再进行词汇的讲解时就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下降时,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思路,不妨先做个小练习或者开个玩笑,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及时的放松。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其实,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能否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4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引言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认为,学生没有“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就不能进行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是引起学生求异思维,即学生不是根据现成答案,而是灵活运用已有经验,找出解决问题与众不同的方法,或者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多样的方式,真正发挥自己的创见。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大大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启发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和运用
1.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在教育发展史上,中外教育家都重视启发式教学,其思想源远流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论述,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提出。日本心理学家龙泽武元说:“不能随便运用问答式,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有了矛盾就有思维。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要顺着思维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趋向深化,智能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是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认知论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基础,是无法接受间接经验的。“启发(enlightenment),是在学生对问题本来可以解决但一时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进行的。”要联想,就必须具有赖以进行联想的依据,即凭借已知,通过思维、分析、判断达到未知的过程。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2.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法”或“谈话法”。“启发”就是激励和引导,目的在于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求,自己获取知识。在欧洲古代和近代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也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提出了各有特色的启发式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部分,而且是当代教学思想中十分重要的理论。”
3.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要表现为一种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原则,而非一般可供现成操作的具体模式。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
(1)提问启发。教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或社会生活的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概念。例如:初二英语第一单元第二部分是两篇关于假期的日记。教师可以先逐句启发性地提问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问这些问题:How was your vacation?What did you do on your vacation? Did you go somewhere interesting?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vacation ?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或自己的亲身体验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组成一段话,并把它说出来,将这篇课文的大意弄清楚,并让学生有一种想深入课文的求知欲。
(2)讨论式的启发式教学。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讨论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意识呢?如教师在教初一英语第十二单元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时可以问学生:“What does favorite mean?”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达到共识,经过这样的讨论、争论,学生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引进了新的知识。同时,这种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对学到的新知识印象更深刻,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
(3)“愉快教学法”的启发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可以激发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愉快教学法”的首要问题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智慧的源泉,兴趣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也就越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学习的兴趣。英语是一门语言,一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对之产生学不会、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自然而然会产生排斥感。教师要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而不是压力。同时,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好奇心适当创设“趣”境。
三、结束语
作为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时时注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有开拓精神等优秀品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片面化,使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华.谈谈目标教学与启发式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01).
[2]杨仁孝.启发式教学摭谈[J].云南教育,2001,(06).
篇5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中专 舞蹈教学 运用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文化水平逐年提高。而随着中专课程的推进,舞蹈教学在文化艺术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拓展策略和强化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中专舞蹈教学面临着教育方法失衡、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正是针对舞蹈教育的当前形式提出的,从根本上说,启发式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强化他们的肢体的协调性,因此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深刻的价值含义。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含义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在整体教育过程中,通过具体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启发和诱导的态度,在舞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的教学设定。启发式教育在中专舞蹈教学中担负着核心性的教学作用。能够客观反映教学中的一些教学规律,从长远上看,舞蹈教学的关键环节是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进行舞蹈动作的设定和编排。
舞蹈是一门自由的艺术,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舞蹈教育不应该是传统的“教育”关系,应该通过和谐的民主生活进行沟通和调整。而随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如何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是舞蹈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能力。因此,教师积极探究式现代教学的具体形式,编排出具有强烈风格的舞蹈内容。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专舞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启发式理解的关注不够
在启发式教学的融入中,很多教师都抱有错误的理解态度。一方面教师对启发式舞蹈教学的深入不够,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出现了“表面化”和“失衡化”的发展现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对他们是奏效的、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对他们是无效的,把握这项发展脉络对启发式舞蹈教育来说十分重要。
(2)中专舞蹈院校缺少相应师资投入
很多中专院校因为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在启发式教学的深入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首先是对启发式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对于舞蹈教师来说,启发式教学是一个不断从成长、不断拓展的过程,通过教育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学校忽略了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所以影响了舞蹈教育的发展进程。同时,很多中专舞蹈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达标,缺乏多媒体、舞蹈房的设置,所以教学质量进度相对迟缓。
(3)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教育内容单一
在舞蹈教学中,为了实现完善的教学目标,舞蹈课程的内容要根据学科主体进行详细的研究,这也是舞蹈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光顾着启发教育的引导作用,缺少了其中对于课程难点的针对和更新,所以无法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推陈出新。教学内容也比较多安逸,缺少了对舞蹈技能、舞蹈含义的融入和渗透。特别是由于舞蹈教师缺乏教育知识理论的融入,所以在舞蹈理论、课程难点、舞蹈编排等问题上存在重要的问题。
三、如何深入启发式教学在中专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启发式教育作为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其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发展特点,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针对启发式舞蹈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具体分析如下:
(1)引导学生融入情趣感知
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情感、形体是成就舞蹈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由音乐、情感、形体组成的情趣感知应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舞蹈教室要针对中专学生对舞蹈教育的实际掌握情况,选择一项难度适中、节奏清晰的伴奏音乐,将“传递式”教育模式转化为“感受式”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传达他们在肢体语言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舞蹈《飞吧,海燕》这一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乐曲中凝聚的感情,然后想象自己是一只自由海燕,鼓励学生针对乐曲自己编排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经过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中,由大家一体参与到《飞吧,海燕》这一舞蹈的改编中,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感受舞蹈中蕴含的思想美感和艺术魅力。
(2)加大对启发式教育的推动
在中专学生的性格特点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性格较为活泼,所以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要争取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将启发式教育作为一种整体的教育策略进行推广。除了要争取一定的师资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尽可能的发挥创造能力,通过感受自然形态。来产生不同的舞蹈创意。教师要通过环境塑造、创设舞蹈工作教室等形式,增加学生和舞蹈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在相关音乐、舞蹈专业知识的激励上、通过丰富的专业育林知识,帮助学生酝酿思想感情,激励更多的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体验和创作,才能使学生的舞蹈创造更加深刻,能够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在提升学生舞蹈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3)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
在往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摆脱单纯的教学讲解、舞蹈动作等方面的机械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带领学生欣赏CCTV舞蹈大赛网络视频、青年舞大赛作品的形式,使W生感受舞蹈中的美,进一步加深学生肢体协调、造型艺术和空间美感。同时,在启发式教学的融入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教育的多项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学生分成若干指导小组,进行舞蹈教育的评价、师生情感的交融,帮助他们学会相互学习、使学生更好的领略其中存在的价值和含义。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舞蹈中蕴含的动作,加深对舞蹈艺术的了解 ,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是一门深刻的人体艺术,它通过动作传递感情,通过舞蹈者的演绎,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享受。因此,教师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教育工作。通过不同的引导形式,开拓创新,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学习动态,解决中专学生在舞蹈形态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寇建平.提高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J].学园 2012(11).
篇6
一、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寻事物的本质。启发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也就是说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可是,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二、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启发思维,提高兴趣
对任何一个学生而言,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也就是说只有使学生喜欢物理,才会产生学好物理的欲望。教师不妨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感叹物理的奇妙,从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比如,当学习电学内容时,教师先给他们表演一段魔术,当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教师的身上时,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一根小小的橡胶棒就能把桌上的轻小纸片吸引起来。看似一个魔术,其实是生活中的一种简单物理现象,但这足以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启发讨论,合作进步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启发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现象,发现物理规律,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一方面为学生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另一方面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造合适的条件。师生在讨论、合作中,共同提高。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比如,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认真观察物理现象,积极思考原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换意见。比如,在学习内能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运动的乒乓球实验,接着为学生设置几个难度逐渐加大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注意表扬学生,哪怕有的学生理解出现了偏差,也要对他的积极发言表示赞扬,这样能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
3.重视归纳,认真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归纳总结。只有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使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物理。我们的现行教材编排是先实验后总结的,所以,归纳总结在物理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当学习牛顿定律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公式,找到题目中的各个因素,并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将各个因素合理分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会从归纳、总结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教师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把握时间
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合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如果为学生留出的时间太少,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新知识的讨论,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为学生留出的时间过多,又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时间。
2.教师要重视实验的作用
物理的基础是实验,因此实验在物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关注这一点,而且,实验也是上好启发式物理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实验不能脱离其他内容而单独存在,必须将其贯穿于整个启发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生物化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8-0073-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但专业知识水平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启发式教学即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一、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原因
通俗地讲,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那么在生物化学课堂上为什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占用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无法得出更深刻的东西,而且容易对较难的知识产生厌烦情绪。启发式教学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引导作用。教师运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考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掌握知识。如,教师在讲解脂代谢的时候,可以联系其他两大代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总结其中的异同以及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二)能够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让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这三大代谢部分的内容,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天书。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拿氨基酸代谢来说,教师可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分析,由浅入深,化难为易。例如,教师可询问学生在植物性食物中,如果只吃玉米和大米,会造成什么结果。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造成营养不良。但具体是如何引起营养不良,可能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教师可就此进行解说。因为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全,如玉米中蛋白质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等。而氨基酸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如果蛋白质合成不能进行,就会导致身体缺乏营养。教师可用此种方式,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
(三)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意愿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会结合一些最新的学术动态、研究成果等,提出一些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及要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促进学习行为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对于比较难的生物化学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遇到学习瓶颈时毫不退缩。如,教师在刚开始讲解生物化学时,可让学生先认识中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之一、世界最长寿的教授和世界最高龄作家、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奠基人———郑集教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郑集教授110岁人生的传奇以及他对国家所作的贡献。当然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学会提问
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知识外,还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对学生提这样的问题“生物化学中的静态生化和动态生化各是什么?”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讲解生物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静态生物化学时期、动态生物化学时期和机能生物化学时期,使学生从这些时期的发展特点中得出,静态生化主要讲的是基本物质,如糖、蛋白质、核酸、酶等;而动态生化则是这些基本物质的代谢途径。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明白要掌握后面异常复杂的动态生化,就必须先对静态生化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无论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还是发散思维,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不仅要在生物化学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而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方式,使教学相长,达到真正的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曹泽虹,董玉玮,邵颖,等.启发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
篇8
1.1自主学习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提倡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是由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只有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够真正热爱生物课、习惯生物课,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入学习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相互交流,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1.2举一反三的原则
教学并不是仅仅教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质。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该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教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并且能够将学习的理论和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会学以致用,灵活地掌握知识,能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1.3情感互动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友好往来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所以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坚持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2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2.1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新时期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式教学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的热爱。首先,生物教学中有很多专有名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生动形象的把枯燥的定义转换成容易记忆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2.2开设生物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学习生物而不开设实验课程,那么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复杂的生命活动和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增加学生的印象。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到实验室操作实验,感受实验过程才能够真正了解实验课,真正学会生物知识,实验课的开设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置对照组观察酶的活性,清晰明了的掌握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的实验能力和学习兴趣。
2.3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教学的技巧,更新课堂形式,这样不仅仅能够将枯燥的生物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将名词生动化形象化,此外,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生动形象展示生物学的知识、定义和名词。
2.4层层递进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时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高中生物的必备技能。尤其是作为一个理科性较强的学科,生物可谓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一步一步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生物学的理论和特性分解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来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学习高中生物。
2.5规范化教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生物学的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要求求真求实,学习高中生物也必须坚持求实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认真对待生物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严谨的科学作风,规范化教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传授生物知识,坚持准备无误,精准的教授学生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区分生物名词的大小写和名词的含义,解题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态度,从学习的开始就养成科学研究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对于生物学的理解。
3结语
篇9
关键词:教学;启发;引导
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也就是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而现代、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我国古代和古希腊就有启发式教学的做法,孔子曰:“不惯不启,不悱不发。”圣人主张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由于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启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能力型高素质人才,所以现代教学中也一直在大力倡导这一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具体学科,是古往今来就存在的,当初孔子时代的教学基本上也就是中文。因此,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且更应该重视和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方式。
有人将启发式教学喻为引路,老师好比向导、引路人,很贴切,教学重在引领,内涵为开启智力、把握方法,笔者很赞同这一观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路途,起初知识浅陋,方法缺乏、简单,如果让其自学会有许多懵懂,像行路一样容易迷失方向,老师的作用就体现于此――向他指明道路的方向――该向哪里走?为何向那里走?老师仅起航标灯的作用,是引导者、援助者的角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不能扶着、拉着、带着学生往前走。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现实中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并非如此,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及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和影响,不少老师思维定势,乐于“讲”字当头,一讲就是一节课,学生很少有机会甚至没有思考、讨论、活动和操作训练的时间、空间,这种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学生感到厌倦,长此以往,严重泯灭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智力得不到开发,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了。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一、老师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去“迎合”他们的心里和喜爱,知道了他们的所喜所爱、所思所需、所作所为,在教学语文结合学生实际加以启发引导,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教与学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就会感到语文学习有趣、生动,心里会想着学、想着说,也有话可说,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以更大的激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益的提高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且会倍增。毫无疑问,其效果要远远高于那种满堂灌式的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
二、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心神沉浸于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而想得远、学得快、记得牢,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努力通过课文的情境展示、情结渲染、角色扮演、知识迁移等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知识(教学内容)、学生、老师三者有机地统一于情理共存的教学活动中。如在朱自清《春》一文的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展现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那种春光融融、万物复苏的景象,有助于让学生走进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主动性。
三、方法上的启迪
教是为了不教,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语文教学中也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如阅读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将课文的很少一部分设计教学重点,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找出重点语句、语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再进一步对文章意蕴和内涵的美的品味,包括其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经常多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和实践中去自行运用课堂上获得的方法进行体验、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四、提问式的启发
启发式的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往往是通过一个个的适时适当的问题来实现的。课堂上的问,是一种很深的艺术和学问。问的数量要适当,不是说问题越多越好;问的问题要有问的价值,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难题,那种一看就知的问题就没有问的必要了;问的时候要正是“火候”,恰到好处,“该出手时就出手”;问过之后,要给学生相应的思考的时间;难的问题可分解若干个子问题,呈梯度式地提出……过难的问题,务必不要提出,不仅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反而会耽误课堂有限的时间,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春》一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如何写?请简要加以阐述。春光明媚、树木泛绿、雨水渐多,学生对山的“朗润”“水涨”很容易理解、回答,但太阳“脸红”,要涉及物理、地理等多方面知识才能作答,不易衍生出新问题。
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要求课堂上老师要少讲、精讲,重在启发、引导,老师的职责是“导”,要表现出“主导”作用,把较多的时间、机会留给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育人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主动地表达,着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篇10
关键词:情感体验 启发式教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常常被看作是最出色的教育者与引导者,他所发明的“精神助产术”成为西方教育中的重要方法。什么是“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的具体做法就是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形式,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这种方法就是现代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因其形式新颖且教学效果明显而被教育工作者所喜爱。但实际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又由于种种原因,很难顺利进行,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余年,对启发式教学进行诸多研究,这里就情感体验对启发式教学的帮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所谓“情感体验”就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是现代心理学提出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及正向情感培养的重要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情感体验实际上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心理、情感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情感需求,想学生之所想,充分理解、尊重学生,进而进行启发式教学。
1、 尊重学生感情,了解学生所想,因材施教,启迪学生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这句话在启发式教学中有重要借鉴意义。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相对脆弱,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牢记这一点,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特点、想法,才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曾收到一封来自学生的信,该生因为迟到,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后在信中才了解到该生迟到是因为家中出了急事,作为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心理非常害怕,情绪波动也大,被老师批评后委屈地哭了。信中她希望教师原谅她,并强调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和宽容学生。这一事件对笔者触动很大,因为多年的教学使笔者忘记了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也忘记了作为小学生的他们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够尊重学生的情感,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讨厌、憎恨。基于此,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始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注意学生的情绪动向,或鼓励、或引导、或批评教育……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启迪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2、 爱在启发式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教师要真正地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的情感,进而对学生进行启迪,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从心里,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首先,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教师的无私的爱不仅是他们在学校获得认可、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兴趣,并好好学习的动力。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尽管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情感力量,但上学以后,学生们有将近1/3的时间要在学校里度过,这就使得老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这种现实使他们自然对教师产生依赖、信任等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评价往往成为学生自我价值几何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的幸福感、满足感的主要来源。学生的自信、自尊甚至自卑等心理都或多或少地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爱,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才能逐渐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良性互动。
其次,热爱学生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以爱为基础的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会在实际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教师(往往来自学生回馈的爱会更多),从感情上、心理上缩短彼此的距离,为课堂及课外教育奠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越是在情感接受并信任教师,教师的在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与道理,也就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最终转化成他们的自觉行为。笔者上文提及的被批评的那名学生,后来笔者通过与她的交流,详细了解了她迟到的原因,并表示了歉意及关心,同时鼓励她遇到困难时要不怕困难,努力成长。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拉近了与她的距离,也在情感上获得的她的信任,从此这名学生上课积极,变得更加自信。就像这样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弯腰捡笔的动作,不仅仅是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的表现,也是我们启发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包括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的差异等)到具体教学、课后反馈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启”与“发”,既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获取知识,又要有所“发”。孔子在《论语》中夸奖他的学生颜回,说他能“一以知三”,就是指颜回能够对于所学的东西不断地“有所发”。这种情形虽然是在部分资质较好的学生身上发生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的引导、启发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在小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以体验学生的情感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教师的热爱与信任,培养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正向情感(如向往、依赖、信任等),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从而奠定了认真学习的情感基础。另一方面,从学生的所需所求出发,体会学生的情感、心理特点,真正地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因素,能够更真实、有效地启发学生,使学生真正从情感上、心理上接受所学的东西,最终转化成自觉行为,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汤福渊: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J]
2、刘捷:苏格拉底“产婆术”与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变[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
- 上一篇: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下一篇:科学实践观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