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平面设计;三维空间思维;网络技术;学科间交互
今天,艺术设计早已不再是单纯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本体范畴的设计工作,而已经成为参与建设构成公共社会生活过程和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综合手段。快速的网络技术,社会进步和公众需求,促使艺术设计学科的综合性进一步加强。多元、复合的设计实践,不仅对设计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也给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探讨艺术设计学科多专业交叉,跨学科教育,怎样适应当代网络经济发展需要,就成了当下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和思维模式探讨关键。
“平面设计”这个术语,经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应该说现在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国际上的共识。现在的平面设计也不断地更改名称,视觉传达,广告艺术设计等,其实都是差不多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平面设计自身不停地发展变化,出现了新的设计需求、新的设计概念。平面设计,指把各种平面因素组织成具有次序和视觉传达规律的总体活动。狭义理解,它可以仅指传统的平面印刷品设计,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但广义来看,网页、形象设计等一切平面形式的设计模式都应该包含于平面设计的范畴之中。当代平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在当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随着人类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以往在平面设计中贯于运用的设计法则正逐渐被打破,固有的符号形象被解构,人们在新世纪的设计探索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也因此形成了新的设计需求。
时代在不断发展,设计也在不断进步。在日益国际化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的设计师们在饱受国际现代设计文化的熏陶之后,逐渐变得成熟,也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空间思维,从空间的角度去探索平面设计作品,或者试图用平面的手法来概括这个多维的世界。当我们看到德国著名设计大师金特・凯泽先生的作品时,不禁会被他的作品中图形所放射出的光芒所震撼。我们对他的作品所叹为观止的,不仅是他作品中所体现的出色的平面视觉效果,更多的是感受其作品中的一种立体的空灵,一种空间的飞跃感,以及折服于他对于吉他、金属、树木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的高超的空间想象力和驾驭能力。凯泽先生提到他的设计是将自己的激情与精力投入在前期的想象和创作上,更多地通过空间想象加动手操作来设计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图形。在当今设计界极负盛名的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先生,他创作了无数的作品,无不包含着从平面到空间的微妙联系,他的作品中所呈现的种种“偶然”,其实是他竭力探索和寻找规律的必然。他的作品让人感到一种空间的冲击力,矛盾空间是其作品中的典型特色,它不仅别具匠心、生动有趣,而且充满智慧、蕴藏哲理,并充分表现了这位平面设计大师对我们这个生存空间环境的领悟力。
我们用一个鲜明生动的实例来证明空间设计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在2010年戛纳广告节上,在DDB中国区首席创意官狄运昌的领导下,DDB创意设计总监熊超率领的上海DDB团队凭借“绿色步行”捧回了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二座金狮(设计类)。熊超是湖南商学院早年毕业的校友,当下凭借其非凡的实力在华人设计师中当红,近年来他的作品大都以二维转向三维空间创意,设计师也都随着网络发展的潮流逐渐把视野放宽,作品的不同形式的呈现,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顺应现代潮流发展的趋势。熊超的《绿色步行》作品的完成必须具备行人的组成,这个作品充分体现了,创意的表达不单只停留在画面,更是结合了时间和空间,变成了一个动态作品,当然给人的视觉感受会更加强烈,人们不仅从最终的平面效果感受到设计师的创意,更是通过互动参与亲身体会创意的灵感。
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那么传统的平面设计也就不能发挥其功效,人们对二维平面的设计也不再那么关注,更多的是直观的表现,所以对平面设计新的思维模式的改变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当今许多平面设计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空间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创造性不能传授,只能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我认为要有以下几点转变:
首先,我们应对平面设计这一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我们做好平面设计的前提,从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平面设计是一个多维的创造性空间,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思维方式。
其次,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很难产生富有力度的作品,我们不应该只是从美的角度来思考设计,更需要从多维和空间的立足点去诠释一种图形的新异,从空间的角度去思考图形的设计。
再次,要从空间的角度思考图形的设计,就必须从抽象的高度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样思维的束缚反而会少一些,更容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立体的观察,达到空间思维训练的目的,将自己时常陷入沼泽的思维重新放飞到更开阔的天空。
再者,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人才模式上也应该与以往较之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执行:第一,以艺术设计为主体,系统了解社会与人文、工程与技术、环境与生态、经济与金融、管理与心理以及计算机等学科广泛知识,以实现解决多种需求之间潜在的矛盾。第二,以系统设计思维为指导,不断深化跨学科、跨专业系统为中心的学习研究过程。第三,以设计市场为依托,系统掌握系统设计的策略性、针对性、实效性,以解决实际问题多样化的要求。第四,以学科开放为理念,自觉培养跨学科协作精神。做到随时学习新知识、了解新科技、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毋庸置疑,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依托网络平台的力量能更好地推广和实施艺术设计。我们的平面设计不再拘泥于二维空间,应该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三维甚至四维空间。艺术设计专业的跨专业、跨学科教育可谓广泛而迫切,它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践证明,社会需求的复杂性以及日趋综合的设计问题,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广泛地与多学科融合、交叉,努力使跨学科教育成为其自身建设的自觉行为。唯有如此,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多样化的设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8.
[2] 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
[3] 郅庭瑾,等.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0.
[4] 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3.
篇2
关键词:慕课;网络课程;课程建设;成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86-02
慕课(MOOCs―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简称。该理念最早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人人都可以学习的课程。2011年,其首先在美国崛起并得到迅速推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2013年,慕课进入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四所中国内地知名高校率先加入“慕课”行列,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资金进行建设,其他的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也先后加入这一行列,推动了慕课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知识点碎片化”、“翻转课堂”等慕课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2014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上线通过慕课模式建设的大学先修课程,将慕课的推广和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慕课建设和应用的推广,慕课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也逐渐显现,平台建设成本高、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大、后期维护更新需要专业人员支持等缺点困扰了这种优秀模式的进一步建设和推广。本文通过我校一门校级教改项目课程的建设及应用,介绍一种基于慕课思维的低成本网络化课程的建设模式。
一、慕课(MOOCs)的特点
慕课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源于其自身所固有的一些优势和特征,从课程形式和结构上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程基于网络平台。课程所有资源都放置于网络服务器上,人们无论使用电脑等家用设备,还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只要接入网络,即可快速进行学习,获取所需知识,使用便捷,消除了传统课程在学习时必须集中到课堂上的地域限制。
2.课程内容的碎片化。即将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细化为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配套的文字及视频等学习资源做到小而精,一般学生在学习相应知识点获取知识时,只需花费10~15分钟即可完成,使人们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获取有用的知识。
3.监控体系完善。慕课基于一个完善的网络数据库监控平台建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情况,教师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效控制教学的实施。
4.沟通渠道便捷。慕课平台一般都配套有类似BBS、论坛等交互模块,学生可以在平台中对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教师也可以使用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这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的学习时间,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特点可以看到,要实现优秀的慕课资源的建设,需要搭建功能完善的专业教学平台,这需要专业的具有网络课程建设的团队来完成,且教学录像要想尽量拍得生动丰富、形式多样好看,必须邀请专业的摄影团队,从脚本设计到布景搭建,再到后期的剪辑制作,均需要专业团队来完成,其难度不亚于拍摄微型电视剧或小型电影,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于由一名或者几名教师组成的小型且缺少大量资金投入的团队,是很难完成这种规模慕课的建设的。下面介绍我校校级教改课题《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一种建设思路。
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建设
1.课程建设思路。《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目前为我校机械与材料学院的院级选修课程。该课程作为一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坚定学生从事制造业相关工作信念的课程。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好评,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课程内容较难、理论性偏强、不太容易理解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目前课程改革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我们计划结合慕课的特点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基本思路是,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将所有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配套相应的资源,以此为基础,建立课程的资源库网站,并将网站上传以供学生方便进行查询学习。在此基础上,还可摸索一种结合课程网站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与之相配合。通过这样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学的效果。
2.课程建设内容。①课程碎片化:将课程内容细化为66个知识点,例如及时生产(JIT)、超塑性成形、超精密加工、超高速加工、反求工程等,完成知识点的碎片化,并编制知识点分配表格,用以将知识点分配到每个学生。②建立课程资源库:为每个知识点配套相应的文字解说及视频演示栏目,并推荐相应的专业及企业网站和相关的书籍,以便学生获取信息并查找资料。③教学方法及考核的准备:通过研究调研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决定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上传的资源库,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并搜集相关信息,课上进行讲演的方法来组织教学的实施,并将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将传统的一次性考核转变为现场进行随堂测试的方法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制作过程考核监控表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实施监控。④利用微信、QQ等现成的通讯软件建立相应的群,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的有效沟通,交流学习体会并答疑解惑。
3.课程的实施过程。下面以《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制造自动化技术”这个模块为例介绍课程整体的实施过程。“制造自动化”技术部分共包括4个知识点,即刚性自动化技术、柔性自动化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及德国工业4.0技术。课程实施过程如下:①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将下节课所要讲授的各个知识点布置给相应的学生,学生课下利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资源库或网络资源对相关知识点展开自主学习,理解该知识点的内容并填写过程考核表的相关内容,需要的话,还可以制作或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课件及视频并将它们发送给教师,以备课上使用。②课堂实施:课堂实施时,由教师利用教学PPT引导课程的进行,当讲解到具体知识点(如“刚性自动化技术”)时,由负责搜集该知识点的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演示制作的课件或视频,由教师对其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纠正理解或讲解错误的内容,并对其现场表现进行打分,然后再推进教学到下一个知识点(如“柔性自动化”)。如此循环,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过程。③课程考核: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为其进行打分,当这堂课知识全部讲解完成后,利用5分钟对全体学生进行考核,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填写课程过程考核表中的相应内容,完成本次课程的考核。④课程沟通:由于课程配套建立有微信与QQ群,因此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均可以便捷的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获得指导。
三、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改革,《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在后续的实施中,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它具有如下特点。
1.课程建设成本低。该课程结合了慕课知识碎片化、资源网络化的特点,建设了网络资源库,但监控在课堂上完成,沟通交流则使用现成的通讯软件,因此课程网络资源课通过静态网页实现,不需要动态数据库的支持。教师只需要简单学习Dreamweaver、Fireworks、FrontPage等软件,并在学校支持下,从学校服务器中申请一定的空间即可完成课程资源的网络上传及使用,整体建设耗时短、费用极低。
2.课程实施效果好。由于网站配套有大量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源,并推荐有拓展阅读书籍,因此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也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授课不止局限于课上和课堂,而是使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及终身学习。
3.课程综合锻炼学生能力。课前学生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信息搜集、筛选的能力,课上的讲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不但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是有益的,且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成长也是必须的。
4.课程考核过程有效。通过过程考核的实施,学生必须全程跟课才能完成课程的学习并获得成绩,这样类似于“倒逼”的机制,可以使学生更自觉的配合教学,从而也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巩学梅,陈振,张新光.慕课(MOOCs)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03):100-105.
[2]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116-121.
[3]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33-42.
篇3
关键词: 中医教育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中医学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其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同时代表东方主要思维方式的非逻辑思维的顿悟、心悟和直觉被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在中医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在以西方逻辑思维为主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出来走入大学校园的,这造成了学生对具有逻辑与非逻辑双重思维模式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在认知上产生了障碍。当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思维问题是中医教育的关键问题。只有从培养学生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医学自身的思维特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1 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经历经百年西方文化洗礼,当代大学生更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对中国的古代传统思维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认知和建构方面,则较难理解传统的思维模式。学生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元气”“阴阳”“五行”“命门”“三焦”等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目前的解剖学并没有严格的对应物。学生在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仍像在中学时对于概念的认知一样,注重对其物质实体性的把握,用逻辑论证去分析,把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但这种形式逻辑的认知方法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因为概念是思维抽象的结果,而中医学的概念不是实质定义,而是思维到最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即“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辨最高阶段,不能用形式逻辑的属加种差的方法去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由于学生对中医基本概念的认知困惑,进而对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建构起来的中医理论系统也不能完全的理解,甚至持否定的态度,有的甚至会排斥对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强调唯象联系,突出宏观整体,重视和谐平衡,与学生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格格不入,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另外,中医和西医所认知的客观对象都是人体,其中有一些相同语词构成的概念,在其内涵上是不一致的,如“心”“肝”“脾”“肺”“肾”等,西医对这些概念是实体和解剖意义上的解释,中医是系统和功能的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混淆,尤其是刚入门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2 中医思维中的逻辑与非逻辑解析
造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中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医理论的思维形式与学习者的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而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并没有从中医自身特点出发,而是模仿西医教育模式,这样造成一些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研究者对于中医学产生困惑,并极大的影响着他们对中医药的学习和信任度。
中医学知识和所有的古代知识一样,以自然哲学为背景,在中国传统的求同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当时的简单解剖知识和临床实践发展起来,始终没有与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分离,主张“天人合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字样,求同即求得万物的整体和谐统一。其理论体系从思维的角度上看,既有逻辑思维的概念、命题、推理,又有非逻辑思维的形象、直觉、顿悟,而作为中医学最主要的特点——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占主要方面。
篇4
关键词:中医教育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
中医学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其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同时代表东方主要思维方式的非逻辑思维的顿悟、心悟和直觉被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在中医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在以西方逻辑思维为主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出来走入大学校园的,这造成了学生对具有逻辑与非逻辑双重思维模式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在认知上产生了障碍。当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思维问题是中医教育的关键问题。只有从培养学生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医学自身的思维特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1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经历经百年西方文化洗礼,当代大学生更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对中国的古代传统思维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认知和建构方面,则较难理解传统的思维模式。学生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元气”“阴阳”“五行”“命门”“三焦”等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目前的解剖学并没有严格的对应物。学生在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仍像在中学时对于概念的认知一样,注重对其物质实体性的把握,用逻辑论证去分析,把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但这种形式逻辑的认知方法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因为概念是思维抽象的结果,而中医学的概念不是实质定义,而是思维到最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即“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辨最高阶段,不能用形式逻辑的属加种差的方法去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由于学生对中医基本概念的认知困惑,进而对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建构起来的中医理论系统也不能完全的理解,甚至持否定的态度,有的甚至会排斥对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强调唯象联系,突出宏观整体,重视和谐平衡,与学生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格格不入,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另外,中医和西医所认知的客观对象都是人体,其中有一些相同语词构成的概念,在其内涵上是不一致的,如“心”“肝”“脾”“肺”“肾”等,西医对这些概念是实体和解剖意义上的解释,中医是系统和功能的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混淆,尤其是刚入门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2中医思维中的逻辑与非逻辑解析
造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中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医理论的思维形式与学习者的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而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并没有从中医自身特点出发,而是模仿西医教育模式,这样造成一些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研究者对于中医学产生困惑,并极大的影响着他们对中医药的学习和信任度。
中医学知识和所有的古代知识一样,以自然哲学为背景,在中国传统的求同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当时的简单解剖知识和临床实践发展起来,始终没有与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分离,主张“天人合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字样,求同即求得万物的整体和谐统一。其理论体系从思维的角度上看,既有逻辑思维的概念、命题、推理,又有非逻辑思维的形象、直觉、顿悟,而作为中医学最主要的特点——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占主要方面。
2.1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其理论体系上来看,中医学是具有完整的概念、命题、推理的理论体系,从元气——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层层深入通过演绎和比类推理将整个人体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出来。在其具体应用方面主要是以辨证逻辑为指导的,从对阴阳的消长平衡分析法,到五行生克制化的制约法,到治疗的本标缓急法,再到经脉脏腑的运动传变法,最后到运用自如的知常达变法。
2.2非逻辑方法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它们与逻辑思维相比,缺乏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内涵,而是强调感性认识,以意象、联想和想象或直接领悟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甚至有时伴有“灵感”这一特殊的心理体验及心理过程,使认识主体的创造力达到超水平的发挥。非逻辑方法历来被认为在中医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如匡调元所说:“在传统中国医学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直觉领悟与形象思维而不是靠逻辑思维[2]。”中医学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体现大量的形象化、类象化、比象化语言和思维的应用上,如四诊上形象话语言的应用,发热、恶风、恶寒的“翕翕发热”“蒸蒸发热”“淅淅恶风”“啬啬恶寒”等,湿邪所困的“腰重如带五千钱”等,对于脉诊“如盘走珠”与“如刀刮竹”“如循琴弦”与“如循刀刃”等;在辨析病因病理变化时,六学说用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的特征作类比来说明病因病理,建立了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结合的病因观念,如眩晕欲仆、手足抽搐、震颤等病症,都具有动摇的特征,与风之善动相似,故归为“风证”;在确定治则治法时,如“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温病条辨·治病法论》)。又如“增水行舟”法、“釜底抽薪”法、“提壶揭盖”法、“导龙入海”法、“引火归原”法等都是通过事物本身的形象结合个人的感悟和经验沿着取象比类的思路生发出来的。这种用心领、会意、体悟的思辨功夫,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意[3]。这些知识来源于历代医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基于主观的直觉、预感和洞见而深深植根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之中。这些知识就象中医中的阴阳的概念一样含有大量非语言、非概念形式的信息,语之则不能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用意以明理”,所以历代医家总是把“医者意也”作为行医的最高境界。“医者意也”在对中医的认识中甚至可以作为中医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代名词,它不仅体现在形象思维方面,而且与直觉、顿悟密切相连,它能激发思维主体的想象,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使认识主体的创造力达到超水平的发挥。它不需要琐碎的实验数据和指标,也不需要在此基础上的分析、推理,它保持了认识活动本身的整体性,在广阔的联系中认定疾病,能够揭示局部的、分割的方法甚至很难揭示的人体奥秘。中医这种“医者意也”心悟的能力是建立在医者的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医者的知识结构基础,另一个是其临床实践的经验基础。所以,中医本身具有极深人文内涵的医学典籍和经验积累性决定了”医者意也”作为个人自身对健康与疾病问题所能领悟的深度,只有把对经典著作的理解与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充分运用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才能够“心悟”到人体生理和疾病的本质,才能领悟到中医诊治疾病的最高境界。
3中医教育中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交融
为了使学生对上述中医学思维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解决中医学习中的困惑,在中医教育中,应加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从思维知识的渗透和中医文化氛围培养两个方面促进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交融。
3.1逻辑思维方面在教学中加强思维知识的渗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中医基本概念出发,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的命题和推理过程。在中医经典的教学中,应分析其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如以《内经》的阴阳学说为例,《内经》提供了一个辨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相统一而以辨证逻辑为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统一而以演绎推理为主的逻辑思维模式。将其分为6种主要模式:比类对应式、互含递进式、转化循环式、消长平衡式、揆度合参式、正反逆从式[4]”。其中最常用的是“比类对应式”即“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导源于《墨辩》的类概念和《周易》的卦辞、爻辞[5]。《内经》中所讲的“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都是指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掌握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把两个或两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类似或共同的地方,然后把已经知道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论到与之相类似或有共同点的现象和事物,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知识和结论。这样一来万事万物都可归到阴阳五行的范畴之中。在中医诊断教学中,可以穿插中医经典当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将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蕴涵其中,比如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张仲景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则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中“审证求因、法随证出”及中医经方分析中“以方测证”等推理分析方法为例去说明中医中逻辑思维的应用[6]。
3.2非逻辑思维方面:加强中医文化氛围培养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氛围里发展出来的,与儒、道、佛、技有着割不断文化的渊源,它的起源深受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且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涉及人文学科和人文知识,如阴阳、五行、易学、哲学、道学、道德、养生等,与传统的自然科学,如天文、地理、时令、生物(药食)形体等共同构成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7]。它与当时的其他学科建立了同构系统的联系,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古代科学环境下的中医师甚至平民百姓,都能自觉地接受中医理论,不会有不理解说不清的困惑。例如,“天人相应”“五行相克”“血脉同流”“经络相通”“子午流注”等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甚至直觉心悟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主观直觉特点的命题,采用当前现代科学研究的生理、病理、生化等定量研究方法则很轻易的就会被否定掉,如对其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很深的理解,认识到中医学的多元性的特点,再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探索其未来与发展,也许会找到其有效途径,所以,对于中医院校学生中医思维的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一个是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中,把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这种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优点和长处进行透彻的分析,启迪学生积极思辨。其二从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开设有关古代哲学、古代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传统文化和中医相契合的中医文化学内容,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知识;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教师授课除了传授中医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将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等理论特色贯穿于始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应体现出其传统文化的积淀,如在辩论赛上多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辩题、开展校园传统文化节及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掌握中医知识的同时,逐步加深对中医非逻辑思维方式的认识。
另外在中医思维中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中还应注意两者的交融,使学生学习运用正确的思维去学习中医理论,把握中医思维的精髓,把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渗透到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中去,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张苇航,张炜.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J].医古文知识,2004,21(3):10.
[2]周瀚光.传统思想与科学技术[A].匡调元.中医病理学的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131.
[3]姜莉.立象以尽意用意以求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31.
[4]匡调元.中医病理学的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129,131.
[5]卓同年,谷培恒.论中医临床思维的逻辑方法及其运用[J].新疆中医药,1999,17(2):2.
篇5
有人说,形象思维是“低级的、初等的思维形式”,或者说“它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但钱学森说:“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没有文化艺术修养是不行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们都是以这样方式来肯定形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本文的第一作者不仅完全同意这个意见,而且在实践中证实了有时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若科学研究中采用与艺术思维一样跳跃着的形象思维,这种思维它是不能为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推导和论证所用。要使形象思维能用于科学研究的推理,需要对形象思维加以约束。本文的第一作者采用过以下两种有效的用于演绎推理的约束方案。
1.1融合于严谨的抽象思维的形象思维
为使形象思维具有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使其变成理性的思维,第一种办法就是让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严格地按照逻辑思维的抽象推理过程进行。前面提到过的中学里的“平面几何”的思维模式就是一种严谨的抽象思维。它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以进行诸多定理的论证。若换个角度再来看“平面几何”的这种思维模式,当仅仅将上述平面几何的思维过程中的三角形、圆等“抽象概念”,再转换回来,还原为形象思维中的三角形、圆等“表象”,并进行相同的严格的逻辑思维。由于这种思维是基于“表象”,基于图像、图形,这种思维模式也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形象思维,或称“几何思维”。上述两种看法虽然不同,却是同一回事,因此后者也必然是科学的逻辑思维。可是这样的形象思维是不具跳跃性的,它严格地按逻辑思维运行,是受严格约束的形象思维,它前后具有同一性,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应用此种思维模式常常会获得想象不到的奇效。所以这第一种科学的形象思维可以称为是“融合于严谨的抽象思维的形象思维”,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1.2具有跳跃性并受条件和逻辑性约束的形象思维
这是第二种能用于科学推理的形象思维,这种思维过程的特点是它仍具有形象思维的跳跃性,但这种思维的跳跃需要受到一定的条件和思维逻辑的双重约束和限制,发生具有合乎逻辑的思维跳跃,跳跃前后的形象虽然不具同一性,却因受到约束而具有“相关性”。这种具有“条件限制和逻辑相关性约束的形象思维”也就可以为科学研究中的推理所用。实践中,这种形象思维方法甚至也能够超越了代数逻辑中的难点,而快速地获得理想的结果,在科学研究中也常有着举重若轻的独特意义。所以,这第二种能为科学研究中的推理所用的形象思维就是“具有跳跃性并受条件和逻辑性约束的形象思维”。
1.3具有跳跃性的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以表象为载体,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虽然这种形象思维不能为逻辑推理所用,但这种形象思维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能发生创新意念。这第三种形象思维就是“具有跳跃性的灵感思维”。在科学研究中,为了克服所遇到的困难,思维应该是开放性、发散性的,以获得灵感,这正好利用形象思维的跳跃性以达此目的。但这种思维模式只是为了获得创新的灵感,并不能用来作为理性的演绎和推导。当然,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其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问题在最后一节还要专门提到。
1.4应用于评估的形象思维
这是一种可以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中的不加约束的形象思维,它常常用于对方案的“评估”。如对于新设计、新方案的评价可以由形象思维出发做出预估。所以这种用于科学研究的第四种形象思维就是“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中评估的形象思维”。如我国第二款隐形战机图像一出来,网友称之为“粽子机”(歼-31),并依其形象网友马上就对它的性能做出了预估分析。当科研中的新方案提出后,就可以在分析之前,依据已有的理论,对新方案以形象思维做出合理的预估,为正确开展后续研究给出一些依据。其实,这种形象思维方法在科技界和人类认识事物时早已是广泛应用。应该学会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现代科学表明:人的左脑主管抽象思维,而右脑则主管形象思维。有人画了一幅画,很有意思,见图1。画的是一个人头,他的左半张脸是大师爱因斯坦,而右半张脸却是蒙娜丽莎。这真是奇妙地表示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结合。
2形象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事例
下面介绍在作者的研究中如何应用形象思维于科学研究的逻辑推理过程,看看形象思维如何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1形象思维在科学研究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在机械工程领域,机构的创新有重要的地位,对任何新机构最基本的认识就是首先要知道它的自由度。传统的自由度公式就是使用了100多年的Grübler-Kutzbach公式。然而人们不断地发现这个公式对许多新机构不适合。特别是到20世纪末当有重要应用的空间并联机构出现后,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突出。它成为机械工程基础理论里在国际上持续了150年的难题[2]。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机构自由度问题的另一面是按给定自由度数目和性质综合机构。不能正确分析自由度,也就难以综合出新机构。所以在21世纪开始,综合4自由度和5自由度对称并联机构成为公认的非常困难的问题[3]。这里先介绍于2000年首次综合出的那个4自由度对称并联机构4-UPU[4]。(1)4-UPU并联机构如图2a所示。它由4个相同的分支构成,每个分支都是URU运动链。为分析其自由度,按螺旋理论需要以下两个求解步骤:①对4个分支分别求取各分支中与对应5个转动副的5个螺旋相逆的反螺旋,见图2b,经此步骤就能够得到4个分支对平台的4个反螺旋;②判断同时作用到平台上此4个反螺旋的相关性以求得施加平台的独立约束数,接着就可以确定中央平台的自由度。图24-URU机构如果在求解这个问题时不是应用螺旋理论,而是采取普通的代数方法,考虑到在这两个步骤中所建立的每个代数方程组都是空间含有α、β、γ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它们都是复杂的超越方程,这就是问题的难点所在。这里作者在螺旋理论基础上又采用了上述形象思维方法,非常方便地解决了许多类似这样的难题。黄真等[5]在1997年从理论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2011年出版专著《论机构自由度》,系统论证了这个方法的普适性和通用性,包括以熟知且严格的数学手段——枚举规纳法来证实机构自由度的全周性。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应用了这样的形象思维。在这里作者首先建立了螺旋相关性和相逆性的几何条件为形象思维做出准备,如表1和表2所示。在求解过程中遵循以下几点。1)要分别求取分支中的5个螺旋的反螺旋。依据上面表1第2行,用几何法就可以找到能够与这5条轴线相垂直的矢量就是图2b中的双向箭头,它是一个约束力偶。显然,这个过程十分简洁快速。再依据机构中四个分支的几何对称性,利用逻辑推理,可以很容易看出具有相同结构的其他3个分支也将产生3个相似的约束力偶,它们也将分别垂直对应的十字头平面。这样上平台上一共作用了4个约束力偶。2)要求判断上述4个反螺旋的相关性。这里可以合乎逻辑地说,由于十字头平面又都与基面垂直,则分别垂直与对应的十字头平面的4个约束力偶就都与基面相平行,或说这4个约束力偶共面。由表2第2行,毫无疑问独立的约束力偶只有两个。由于空间物体有6自由度,受到两个约束剩下就是4自由度。这样也就得到机构具有4自由度的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到在不需要以代数求解下确实能够获得所需结果,而且简单快速。图3表示了这个思维进程中严格的逻辑过程。图3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的思维过程这里就是应用了第一种用于科学推理的形象思维,当形象思维严格按照逻辑思维的推理过程连续地、线性地进行,它就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奇效,那个150年的历史难题就是这样被一步步解决的。后来这些前后的内容又简要地被写进应国际机构学和机器科学联合会(TheInternationalFederationforthePromotionofMechanismandMachineScience,IFToMM)主席CECCARELLI邀请于2012年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的著作《TheoryofParallelMechanisms》中[6]。(2)在2011年分析了双色HobermanSwitch-Pitch玩具魔球机构,当将此魔球抛向空中,球会自动改变颜色,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困难的自由度例子,见图4。这里也是应用第一种科学的形象思维,没有用到一个代数公式就找到了机构全部的过约束数,因而能够很快地突破这种有难度的魔球自由度问题。为节省空间请参考文献[5-6]。图4HobermanSwitch-PitchBall魔球(3)2006年分析的五杆Goldberg机构[7]是另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见图5a。它是由两个Bennett机构ABCF和CDEF结合形成的,CF是公共边。已经证得Bennett机构顶点的四个螺旋是线性相关的,因而分别有两个恒等式aA+bB+cC+dF=0和eC+fD+gE+hF=0,其中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螺旋,小写字母为系数。依照代数推理,两式相加则有,iA+jB+kC+lD+mE+bF=0,由此式可以看出构成Goldberg机构的五个螺旋也是线性相关的,其秩必小于5,机构则有自由度。但是为确定自由度数目,还要确定此5个螺旋有几个是独立的。这里采取了形象思维的办法。由于第一个Bennett机构的4个螺旋A、B、C、F线性相关,它的四条轴线必定分布于同一个单页双曲面上,如图5b所示。不难设想,当把其一条边CF绕C点转动达到与CD线重合的位置,并改变其长度使其F与D点重合,显然D点必不在该单页双曲面上。由单页双曲面性质得知,由此四个螺旋A、B、C、D必定线性无关。这样Goldberg机构自由度为一的结果就得到了证明。从上述分析看来,证明四个螺旋线性无关只用了一句话。整个题目是由代数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以完成的,方法简明有效。(4)Delta机构是一个著名的并联机构,见图6a,由于其结构复杂,环里套环,自由度分析十分困难。为解决环套环的自由度问题,2008年应用了广义运动副的概念,图6b表示了环套环的一个概念图,以与子环的自由度等价的串联链AcdeB代替子环,并连接环的a、b两点,见图6c,得到呈单环的简化机构。如此简化机构使计算得以进行[8]。图6广义运动副这里看到两个图像之间的跳跃,而“解决自由度问题”则是限制的条件,它只能应用于自由度问题。采取“把与子环的自由度等价的串联链AcdeB以代替子环并连接a、b两点”,这就是所需要的严格的逻辑限制,有这样的限制,环套环与广义副两者就有了相关性,两者的瞬时自由度就相同了。在这样的约束下得到的结论也就是科学的。这里就是应用了第二种“具有跳跃性并受条件和逻辑性约束的形象思维”(5)在解决6自由度并联机构(图7a)的速度、加速度分析后,1985年为解决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图7b)的运动分析[9],经思维跳跃就采取了通过适当增加每个分支运动副的数目,见图7c,将少自由度机构变成6自由度的机构。然后从逻辑上再令所有补充上的运动副的运动参数为零,这样前后两者也就能够保持运动的一致性。如此一来,在解决6自由度机构运动分析不久,顺带也就解决了所有的少自由度机构的运动分析问题[9]。这里也是应用了第二种科学的形象思维。图7并联机构的运动分析(6)在机构的奇异的分析中,6自由度3/6-Stewart机构的奇异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在2000年时MAYER等[10]得到了该机构奇异的表达式,非常复杂,经简化他们首次得到了粗略的奇异曲线。2004年依据作者提出的新奇异原理[11],也建立了结构比较简单的奇异方程,虽如此但仍是十分复杂。对此突发奇想,基于作者的“定理”,把奇异方程求解问题经思维跳跃转化变成一个平面机构问题[12]。研究表明,尽管机构在三维空间中的奇异轨迹是一个三次多项式,但它在一系列主平面上的奇异轨迹却总是二次多项式,包括四对相交直线、一条抛物线及无限多的双曲线束。这里将代数方程变成平面机构的位置问题,这个转化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发生的思维跳跃,而定理却是变化的逻辑依据。这样不仅解决了3/6平台的奇异,更复杂的6/6奇异也得到启发获得解决,而且发现后者具有18线交同一直线的极为特殊难以想象的奇异。这里是再次应用了第二种科学的形象思维。(7)在运动链拓扑综合时,可能发生许多同构的运动链,出现“一对多”的问题。如何识别运动链的同构或保证综合出的运动链不发生同构,变成“一对一”,也成了一大历史难题,国际上已经讨论了近50年。2007年本文第一作者的博士生没有继续再沿大家采用的代数思维这个路子,而是另辟蹊径,他采取形象思维的办法,如同“将人群按高矮排队”就能得到唯一的队列一样,提出“特征周长拓扑图”的判别方法。他就是这样经形象思维在运动链与其拓扑图之间改变“一对多”变成了“一对一”,因而也自然避免了同构的发生,解决了历史难题[13]。作者将这项研究向本学科顶级国际期刊投稿,审稿者没有提出疑问,但给出了一道难题:如下的两个28杆拓扑图(图8a)是否能判断同构?要知道当时国际上仅仅能够判断14杆的同构问题。作者是立即给出其正确答案,见图8b。
2.2做科技研究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应经常转换
当求解一个具体问题时两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可以结合应用,既取形象思维,也取抽象代数分析,这样解决问题也常常更简洁快速,如同上述分析的五杆Goldberg机构。《论机构自由度》一书中100多个例子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这样应用两种思维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得以求解的。在做科学研究时,为了研究顺利进行,也应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经常转换。有过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计算机前又是推导公式,又是进行数值计算,花费很长时间,等拿到导师这里,一看就说“你错了”。学生做了那么长的时间,做了那么些计算,怎么导师没经过计算仅看一看就说不对?其实,只不过是学生习惯于代数思维,也即逻辑思维,而老师只是用上了一点形象思维而已。例如,学生分析某个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老师一看就说错了。原来学生分析的是一个对称的机器人,那么不对称的工作空间显然是不对的。又如,学生做机构的运动分析,求并联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学生打印出来,老师一看就发现不对,原来他打印出来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三组曲线图之间不满足微分关系,这当然也是错误的。这些都是经形象思维后判断出来的,可学生就是不善于利用形象思维。如果,学生也学会形象思维,他又经常运用这种思维,那就会少走不少弯路。所以做研究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要经常转化。这里应用的就是第四种形象思维。
2.3读书学习时也要采取形象思维
早在1988年,第一作者曾认真读过DUFFY[14]的一部著作,这是一部关于单环空间机构的经典之作,基于此书梁崇高教授曾经攻克了机构学的“珠穆朗玛峰问题”。该书研究的问题难度很大,它全书采用符号代数法推导,很不好懂,如用代数来逐个推导验证公式的正确性确实是十分困难。例如(1)(2)211(1)(2)211(1)(2)21nnnnnnnnnXssYscZc式中,大写字母表示一种特殊符号,s和c表示sin和cos,n表示棱锥的斜边数。后来求助于几何法,对书中的那些符号不是从代数角度一个个来验证,而是弄清楚那些符号的几何意义,于是那些像天书一样的表达式很顺利地都迎刃而解[15]。过去在大学学习制图课时,还学习了一门必修课“投影几何”,这门课许多同学都认为太不好懂,称之为“头疼几何”。对于学习几何学,若不用形象思维而企图以代数的逻辑思维去理解,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回想中学学习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时也都有许多学生感觉困难。现在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许多学生对立体几何、投影几何感到头疼,可能就是在中学时代学习平面几何时,只强调通过学习以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通过学习以提高形象思维和“几何思维”的能力。这就造成后面各种几何学课程学习的困难,更造成他们不善于运用“几何思维”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研究。据说现在中学已将平面几何的学时又再次减少,甚至还有人主张砍掉!作者以为,在中学里不仅要通过平面几何课程的教学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加强“几何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对开发学生将来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而研究生也要补上这一课,要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3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属于形象思维这个范畴,这种灵感,通常是为了解决面临的某个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而闪现的。做科学研究要有激情,只有有了激情,才会去冥思苦想。为解决问题而长期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地思考,甚至暂时将课题搁置转而其他,当再受到某种偶然事物的启发,心中期待的灵感火花却又突然而至,瞬时迸发!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也就突然获得!这也正体现了灵感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可以说灵感直觉思维也是高级复杂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形式,对于科学研究的创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灵感往往是在夜晚睡不着觉时产生,白天思考什么,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继续思考,灵感往往就在此时突现,于是赶紧起身找出纸笔记下。要不然早上起来后常常就再也想不起来。关于灵感的转瞬即逝的情况诗人苏轼也曾有这样的经历,并形象地比喻为“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因此,灵感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等都是不能主动地意识到的,它是非自觉的,其来源又是模糊不清的,是一种潜意识[1]。由此也可以说灵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潜意识。科学研究要有激情,有了激情才会去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思考才能出现灵感,得到顿悟,由闪光的灵感会给你带来欢快。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杰出的文艺创作和重大的科学发现,许多都是灵感这种智慧之花闪现的结果。上面作者的这些例子也都是在突发的灵感下获得。
4结论
篇6
关键词:增强潜意识;发展新的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201-01
超现实主义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在现代的一个创新型社会中,这种“超现实主义”为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创作思想,成为一种思考和生活的模式,艺术生更应该多接触这种先进的理念,为以后自身的发展增添不一样的内容。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一百年。在这期间人类社会出现啦前所未有的发展变革,也出现了像俩次世界大战那样的空前惨烈的震荡。西方社会由19世纪中、后期的准工业时代到20世纪进入了高度发展的工业时代,到20世纪末叶,信息产业已经使西方社会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西方美术在19世纪中,后期的印象主义“革命”之后,在20世纪初开始了以传统艺术为参考、甚至是以印象主义美术为参考的更为全面的艺术变革。现代主义各个流派先后登场,成为时代艺术的引领者和弄潮儿。
其现代美术行列中日益发展着“超现实主义”, 超级现实主义又称照相主义,是七十年代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美术流派。产生的背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是建立在潜意识或无意识梦境的基础上,促使原始的冲动和自由意向得以释放,对突破逻辑与现实的想像、对不可思议与荒诞加以正面的肯定。
二、影响及发展
超现实主义的主要活跃是在1942年到30年代末。但作为一种思潮,它的影响要深远得多。影响力扩及戏剧、舞台装饰、摄影、电影、建筑、雕刻等艺术领域。如美术方面的超现实主义与野兽主义、立体主义不同,在于它们要解决的是绘画语言题目 ,即“怎样画”的题目;而超现实主义所要解决的是“画什么”的题目,在怎样画的题目上超现实主义画家是相当自然主义的,他们的画具有“真实的荒诞”的趣味。其主要代表人物:达利、米罗、基里柯等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外形、夸大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主要作品:《向鸟投石子的人》、《荷兰式家居室内》。 达利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的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主要作品:《永恒的记忆》、《内战的预感》。在文学方面,超现实主义否定现实主义和传统的小说,敌视一切道德传统,认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说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宠儿,是因为它适应了读者要求合乎逻辑地反映生活的追求。它要打破这一切,追求“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书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1928年勃勒东发表小说《娜佳》,另外,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
三、对现代思维影响
爱因斯坦所言:“我们在物质题目上被蒙蔽了真正的世界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我们意识到在精神题目上也是处在被蒙蔽的状态中,因此超现实主义者们就大胆地迈入前人所未涉足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潜意识梦幻世界。就现在来说,我们所处的硬式教育思维模式中,我们的思维大部分被固定化,产生了遵循不变的逻辑思维。而现在我们不妨参考一下超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开放我们的思维,不被逻辑思维所禁锢。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去培养这种思维模式。例如我们可以自创拼贴画,剪一些照片、插图、旧杂志、羽毛、包装纸拼接成一幅画,也可以将俩个或多个毫无关系的来个东西融汇伟一个主题,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例如香蕉形的电话,小人形的u盘,摩托车形的打火机、网络上流行的将俩个人的照片合为一个人等等,都存在着一些超现实主义的精髓。因此只有我们不断地接触和尝试新的思维模式和绘画技巧,才能使艺术的生命力持久与活跃,用艺术的魅力来创造新的潮流趋势。
篇7
论文关键词:思维模式,语言,大学生
我国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已经具有比较稳定的知识结构,逻辑思维达到成熟的程度,语言和思维习惯都已经较为固定,固有记忆能力在减退,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所以大学生这个成人前期的阶段的语言可塑性方面已不如低年龄的学习者。正因为这个特点,大学生的英语所犯的错误多是思维的错误。曾经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高考30年来,考生所犯的错误中80%左右都是逻辑错误而非语法错误。我们的大学生处在汉语的文化里面,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汉语的思维模式,当另一种语言进入他们脑中的时候,他们依然习惯性的用汉语的思维表达和理解。这样一来,大量的汉语式英语出现,造成了许多笑话,甚至被人拿来调侃。例如:We two who and who.(我们俩谁跟谁) ; Go past no mistake past.(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思维作为语言的指导者、决定者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从汉英的思维差异方面具体分析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词义理解问题
英语注重抽象思维语言,英文中有大量的抽象名词,而汉语重形象思维,抽象名词少。英语众多的抽象名词让大学生学习时感到困惑不解。有的抽象名词译成汉语时难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的汉语表达。另外,英语有大约286个介词和介词短语,而汉语的介词较少,大学生们无法灵活的掌握、运用介词,有的时候,英语的介词规律让他们感到很是头痛,甚至烦于记忆这些介词用法。单单说turn这个单词后面分别跟介词up,down,on,off,表示的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分别是“关大,关小,打开,关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针对上述状况,大学生们只能通过重复背诵,重复练习的方式记住。
2.句型掌握不牢
两千年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哲学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是万物的主体”“天人合一”的主观色彩。[1]受这种哲学因素的影响,汉语的思维强调抒发个人感受和意念,注重自我感悟,将理性、功能和交流的目的融于直觉。李商隐的《乐游原》写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全诗把作者本人无奈和感伤寄予景物,看似写夕阳,实则写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汉语民族这种主体思维模式的特点,在句子上的表现往往是没有主语,确切的说是主语隐去了,因为人们认为任何行为都可能是人来完成的,所以不用明确,自然都会知道。例如:“当面对心爱的人的时候,你的心跳加快。”“昨天感冒了。”这两个句子的主语都不须点明。不仅主语经常省略,汉语的主语和宾语的位置有的时候可以互换,依然不影响整句话的意思。例如:“一瓶水三个人喝”和“三个人喝一瓶水”是一个意思。“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和“一条裤子穿两个人”是一个意思。还有“房子建成了”这句话看似主语是房子,事实是人语言,也是属于主语和宾语颠倒位置的情况,并且省略掉了主语。
西方传统哲学从一开始便以探究宇宙自然的终极原因为己任,他们的思想武器不是情绪化的直觉、顿悟,而是理智化的思辨,以及为思辨提供证据的经验观察。西方哲学通常和逻辑学,自然科学相结合。[2]受这种哲学因素的影响,英语的思维是客体思维模式。主语和宾语的关系非常明确,并且不能省略。上例提到的“当面对心爱的人的时候,你的心跳加快。”我在大学生作文里就找到了这样的表达:“When faced with your beloved, your heartbeat fast.”这样的表达把主语you省略了,是错误的句子。在英语句子中,明确主语和宾语的关系靠动词来完成。当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就用动词的主动形式,当它是动做的执行对象就用动词的被动形式。受客体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里被动语态比较多。例如:有人建议明天修改我们的工作计划。用英语表达是:It is recommended that our work planmodified tomorrow. 大学生们习惯把这样的话译成Someone recommended that our work planmodified tomorrow. 这样表达虽然意思上是正确的,却不是英语习惯的表达,地道的表达。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大学生们的汉语的思维在起干扰作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其次,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它的语法结构是每个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用大量的关联词把短语与短语或分句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呈现出一种空间性树型构造。有的大学生在面对一些英语长句时往往摸不到头脑,这个时候先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语和谓语,再通过介词和连词找出支杆,整个句子的总体结构就很明显了。相比而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句子结构松散,它不像英文有很多介词、连词把短语与短语之间结合起来,它多是直接结合,不强调外显得粘连性,但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或间接判断得出其意。汉语是一种高语境的语言,有的大学生把这种高语境的思维模式用在了英文里面,写出的英文是一个一个的短句,看起来结构松散,重点不明。应该把汉语短句合并写成英语长句,并适当加入英语短句,这样的文章结构才丰富。
3.对语篇结构的掌握不牢
由于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果在前语言,因在后,这是分析性逻辑思维的典型特点。汉语是曲线思维,前因后果,汉语民族按照他们对世界感知的先后顺序描述事情,因此重点在后。有的大学生带着汉语的思维读英语文章,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最后,造成了阅读能力的停止不前。事实上,英语的行文,重主体,轻客体,先抒发己见,后陈述事实。了解了英语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或做阅读理解题型的时候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开头,每一段落的开头。
综上所述,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与本民族的思维模式息息相关。通过对中英思维的对比,我们得出结论,我们要转变传统观念,意识到不懂英语思维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我们要了解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做到一讲英语就能用英语的思维进行思考,[3]从而提高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Mode onEnglish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CHEN Jing
( Foreign LanguageSchool, Shangqiu Normal College, Shangqiu Henan 476000)
Abstract:The thinking mode differences betweenChinese and English lie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bjective thinking andobjective thinking, visual thinking and abstract thinking, indirect thinkingand direct thinking. The thinking differences represent in words, sentences andarticles, which confuse college student. The essay analyse the reasons ofmistakes made by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English, in the hope of help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level.
Key words: thinking mode;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learning
参考文献:
[1]闫慧峰.浅谈思维方式与英汉表达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9)
[2]胡菊兰.论中英思维模式与英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J. 河南大学学报,2004(11)
[3]李天紫.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对中英文化的影响[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11)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47-01
初中阶段的学习,物理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中,基本还不存在难、深、广的学习要求,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塑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正确的思考模式、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建立在正确的思维模式下。从而对物理的学习也能产生一定的兴趣。任课教师,应特别注重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思维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物理的解题成功率。诚然,正确的思维模式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能培养学生多动、勤动、快动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一、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思维模式的培养
初中是初步学习理科的阶段,物理学科是初二年级才开设。在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情景下,任课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对学生现阶段思维模式的培养。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成功率的高低。同时,新课改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任课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好的思维模式是成功解题基础与关键性的一步。
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第一步。培养正确思维模式,开启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大门。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努力朝着正确、规范与创新的道路前进。诚然,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任课教师教学大纲下的新领引。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阶段中,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样理论性与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对学生的要求太多、太高与太深。在教师的教学大纲中,也规范性的表明:学生教学中突出的是快乐教学的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建立正确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既能收获高效的学习成果,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二、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突破口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基础物理知识学习的起航,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方面知识的学习项目。因为是在初级阶段的学习,因此,学习的重点便是能掌握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思维模式的培养。物理学习的难点也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形成。
初中物理教材的目录中,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都是基础学习项目,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在任课教师正确而又细心的教导下,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初中学习的阶段中,掌握物理学科要求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与学科专业知识。从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打好了,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便能游刃有余。在物理学习的领域中,不仅能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所在,还能进一步发现物理学习领域的美好。譬如:定律、定理、公式的推到、物理现象的捕捉等等,善于观察与发现总是好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排除困难、发现新奇事物、从而获得学习乐趣。期间,思维模式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将积极的人生观传递给学生们,将不惧困难的学习态度传递给学生们,同时,还能与逆向思维模式进行互换,引导学生采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
三、思维模式在物理学习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思维模式直接决定解题质量、解题速度、解题准度这三方面的学习效率。思维模式是学生学习灵魂的所在,同时,从一个学生思维模式的基本形态,可反映出这位学生在学科方面的所有基本情况。悟性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无疑是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状态。而相反的,悟性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也会相对地减弱与迟钝。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其学习像物理这样实验性教学较强、动手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是十分吃力的。因此,新课改下,学会探究新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更加高效率的思维模式,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更深一步探究与研讨。
现目前,思维模式还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普遍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通过类比,可以将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观的事物客观化;死板的知识深刻化;简单的教学生动化,从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留下难忘而又深刻的印象。抽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别称,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也需要合理、科学地展开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科学地抽取事物的本质。
如今,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探究性地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与必不可少。学习知识不在于多和少,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每一物理理论的推导,都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每一次实验课的探究,也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启示。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力度,还应加大力度关注对学生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
篇9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由于其逻辑性强、思维抽象、难以理解,使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时常感受很大的压力。而类比思维是高中数学解题中的一个重要逻辑思维。如果将其有效应用于数学解题中,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拨开数学学科的层层迷雾,还可以深入掌握其不同领域的知识面。本文通过总结学习经验,就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做一个简单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
类比思维;高中数学;解题应用
所谓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事物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中推出其他事物相同或不同属性的思维推理模式。包括:通过新事物对已掌握知识进行回忆与巩固的联想模式和通过类比在不同事物间查找相似、相异之处的思维模式。类比思维的运用,可有效提高数学解题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就自身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实际经验,总结类比思维在解题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类比思维作为高中数学解题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它独特的重要性。首先,基于类比思维的解题,我们能够将新旧不同知识进行全方位、有效的对比,从而强化我们已有的记忆并对不同知识面进行分类区别,避免了所学知识的混淆,也有助于消除我们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类比思维的解题,还有助于我们积极构建已学知识的知识网络,使学习和应用更具清晰化、条理化。通过类比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有效应用,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自学、自创和自行研究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不断培养拓宽了我们对数学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了学习兴趣。总之,在类比思维的运用中,我们能够不断向未知领域前进,并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1]。
二、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有效应用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很多人感觉很吃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从高中数学整体的学习上来看,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也就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这时类比思维作为数学解题思维的重要模式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就显示出它独有的有效性。现就以位置关系、概念、图形特征等类型的数学问题为例,阐述类比思维在解题中的具体运用。
1、基于位置关系类型的类比思维应用
高中数学学习中,几何知识内容比较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繁杂而抽象的理论增加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如何学好几何知识和有效解决系列问题,对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了较高的要求。而类比思维在学习中的有效运用,使我们瞬间能够明白几何图形的相交、相切、相离等多种位置关系,对高效解题十分有利。类比思维在其中的运用重点是,寻找相似知识点之间的不同,进行对比着记忆和学习[2]。在运用类比思维时,我们必须对知识的异同点加以准确、有效的把握,才能更好运用类比思维来解题。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就应该积极寻找二者的差异,必要时可在草纸上画出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样我们的解题思路就能够更加清晰,更有效地高效解题。
2、基于概念类型知识的类比思维应用
在概念类型的知识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代数为例:在学习过程中,诸多抽象的概念需要我们加以有效理解。如果相类似概念同时出现,则难以有效区分。如果我们通过类比法对数学概念进行区别学习,以了解相似概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对以后学习知识的推进非常有利。例如,在“推理与证明”知识内容的解题中,演绎法和归纳法两个概念相类似,使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极易产生误区,降低解题效率。运用类比思维于其中,将两种概念的解题方法、应用方式进行类比分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对二者的概念加以更加深入的理解。
3、基于图形特征类型的类比思维应用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对我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要求更高。如果不能对立体几何图形知识内容加以有效的把握,则难以解决数学难题。在学习中,图形特征是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基于此,我认为,对立体几何的图形特征学习中,可运用类比思维,不仅能够快速寻找图形特征的差异,而且可强化自身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记忆。例如,圆柱、球台、圆锥等立体几何图形,虽然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可能对各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不能有效把握。因此,在引入类比思维的条件下,我们为区分各图形特征,可自己动手制作各图形的模型,并对图形的侧面进行展开,以更好区分各自的不同。可见,类比思维在图形特征类型知识内容中的有效应用,对解题十分有利[3]。
三、结论
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可运用的数学思想模式相对比较多。类比思想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它贯穿于高中数学学科的始终。通过对该思维模式在解题中有效应用的研究,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成为难题,也有效地提升了我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也不断提高了我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将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梁雨田 单位:内蒙古省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18班
参考文献:
[1]倪兴龙.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和解题中的运用考述[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2:3.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 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40-01
高中生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模式上趋向成熟,而高中各类课程不再简单的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运用需要愈发迫切,尤其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首要技巧便是抽象归纳本质与推导规则的能力。因此高中是一个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适宜与关键时期,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如何有针对性地采用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手段与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准备抽象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时,可以有整体、有步骤地按照以下程序慢慢细化与完善方案。
1 备课阶段
老师要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上有所行动就需要在备课阶段准备一个较为完善与实用的教案。而教材是所有教学手段与方法施展的重要基石,老师在制定教案时也可以依据教材展开设置培养手段。在深入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使教案有整体的秩序规划还可有效的设置教案的重难点讲解环节。让学生在有结构有细节的讲解下了解物理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论架构到数学模式再到具体应用的一般逻辑体系。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为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考虑,老师在备课时不妨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入手,侧面引导学生采用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将具象的物理过程简化,糅合成为简单的抽象的物理模型,这样才能便于讲解相关的数学表达模式使现实的物理问题真正抽象化为数学符号表达。
2 课堂教学阶段
2.1 老师的教材分析讲解
为了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老师要注意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增强知识点的分析力度,如果只是简单阐述知识点的内涵,学生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很难对知识点进行有效运用,也就谈不上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因此老师在授课时最好带入实例讲解,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指引学生将思维集中在实例与物理的定式的逻辑联系上,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多个实例下的物理规则,再归纳为科学的物理定式。例如,在讲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时,如果只是阐述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上的力学规则,可能会导致学生一头雾水。老师可以带入实际应用的反冲运动来进行分析,并注意比较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分析才会理解抽象的力学理论。并在理解过程中自动的利用了从实例转化为公式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对教材的讲解中,各学说、理论的延伸讲解也必不可少,教材是参考书不是学生必须信奉的“圣经”,老师在分析教材的各种观点时,不妨延伸提出历史上物理学发展中的各类学派理论,指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物理定律,才能培养自己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与科学的思考维度,抽象化思维能力往往就萌发在辩证分析的思考中,因此老师适当的延伸讲学可以让学生在论证教材观点科学性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2.2 课堂实验
物理理论的严密逻辑性与知识点联系的复杂性,代表着需要有效的实验佐证。实验亦是物理课堂的一部分,使学生学习认识物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课堂实践,可以在试验中观察客观现象,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验结论推导抽象的物理规则,中学物理的实验资源、步骤、流程体系已经相当完善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论证、总结三个部分形成专业的实验报告,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对实验流程、数据变化、实验结果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形成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3 布置恰当的课外任务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仅在课堂范围内讲述练习无异于纸上谈兵,最好的培养学生物理性的抽象思维的路径还是适当的使学生融入进课外的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发现物理体验物理。因此老师可以考虑布置合适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物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例如制作简单的物理模型,进行家庭物理实验观察日记,参观物理发明博物馆等。高中学生的思维定式还基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仅靠老师讲解或自主解题也很难有效转化为抽象思维模式,而将高中学生的物理视角引入生活中,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认知,发现实际的生活迹象与物理教学内容相关联之处,对物理过程的转换有了实际接触与体验,或可另辟蹊径潜移默化的转化学生的思维定式,使之转变为抽象思维。
4 结语
高中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而学生形成抽象性逻辑性的思维模式对于学习物理等定式统一,逻辑严密的学科有相当的有益性。反之,物理的学习与实践总结对形成抽象思维也有较强的促进性,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老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指引作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能开始逻辑性思考问题,剥离表象,突出本质,发现物理的抽象性,并最终形成稳定的抽象思维。
参考文献:
[1] 姚叶,陈万金.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2] 郝伟.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 学周刊b版,2014(11):106-106.
[3] 王珍发,郭继成.给学生一个多维的物理世界――知识立体化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20(10):148-150.
[4] 陈丽华.实现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平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14):186-187.
- 上一篇: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
- 下一篇: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