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

篇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男生和女生在体育课上的特点,男生更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女生更喜欢一些用智慧来取得胜利的游戏。由此分析了体育项目游戏化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和团结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有利于放松学生紧张的身心。同时给体育教师提出了要求:在设计运动项目的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一定要提前设计好游戏的全过程。

关键词 高中体育 运动项目 游戏化

现在高中的体育课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长期的价值观念导致的,学生自身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校领导也不重视,因此体育课或者不上,即便是上,也是学生自由活动,或者进行一些枯燥的体能训练。为此,很多学生都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根据目前的现状,学者提出了“运动项目游戏化”的观点。那么,高中学生上体育课的特点是什么?体育课上运动项目游戏化有什么好处?体育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本文将根据以上问题一一进行陈述。

一、高中学生体育课的特点

(一)高中男生体育课特点

高中的男生,年龄已经在15、16岁左右,虽然还具有活泼的特点,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体育课更喜欢一些有挑战性的项目,能够让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的项目。在高中体育的运动项目中,篮球是最受男孩子欢迎的一项运动。因为篮球本身具有竞技性,另外它还要求团队的协作力。除了篮球,受男孩子欢迎的就是足球了。

(二)高中女生体育课特点

高中的女生在思想上比较成熟,相对于男生来说,她们更喜欢安静。因此对于一些剧烈的运动项目她们已经不是特别感兴趣了。对于她们来说,运动量不大,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自己的智慧来取得胜利,这样的运动是最适合她们的。

二、体育项目游戏化的好处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和团结观念

高中体育教学中将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好处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和团结观念。因为在游戏设定的过程中,会对游戏的规则做一些规定,通过参加游戏,学生们就会了解任何的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则,必须按照规定办事。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

上了高中以后,由于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成熟,很多学生变得安静起来,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一些女学生,体育课的时候宁愿请假在教室写作业也不愿意去上课。再加上高中体育课程比较枯燥,纯粹就是跑步或者其他等体能上的训练,没有趣味性。很多学生甚至讨厌上体育课。但是体育课作为学生锻炼身体的重要课程,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目前这种状况是非常不乐观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果高中体育运动项目能够游戏化,将枯燥的运动项目变为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就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如将长跑训练分解为游戏,比如追赶游戏,制定一个规则,学生们围成一个圈,一个学生在外边跑,一个学生在里边跑,如果碰到了里边的同学就可以休息了,换为另一个同学来跑。

(三)有利于放松学生紧张的身心

高中的同学压力比较大,学业负担比较重。因此整天处于紧张状态。很多同学因此身体都吃不消了。而体育课是学生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如果能将一些运动项目游戏化,就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游戏中,忘却学业的烦恼,对于缓解学生的压力有很大的好处

三、设计运动项目游戏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的运动项目一般男女生是分开的,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分别为男生和女生设计不同的游戏。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才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如果运动项目设计的游戏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游戏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参加的兴趣,游戏过于难,同样学生不愿意参加。所以在体育教师在设计游戏之前,一定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结合班内学生的个性来设计。对游戏的环节也要设计好,比如在小组中谁担当组长,谁起到主力的作用,这些都要提前想好。如果不提前设计好,到时候游戏的分组不合理,会导致游戏的失败。这样运动项目的游戏化就没有起到任何实质的作用。

四、结语

高中体育课运动项目的游戏化改变了目前体育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没兴趣的现状。通过上体育课上的游戏项目,学生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还提升了其他的素质。因此运动项目的游戏化是非常有利于高中的体育课的,是很好的一种改革模式,应该得到全体体育教师的响应。尤其是一些农村的体育教师,要积极将体育项目游戏化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改变目前存在的体育课问题。充分将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的理念落实好。作为高中体育教师,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上课时间,将其时间让给其他科目的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自己的努力。相信不久的未来,体育课上充满欢声笑语,所有的学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体能的训练,得到身心的放松。让每一学生喜欢体育课,是每一个体育老师的目标和毕生为之追求的!

参考文献:

[1] 郎奇.高等学校“运动项目游戏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8).

[2] 夏志花.加强体育游戏教学,彰显初中体育魅力[J].文理导航(上旬).2013(7).

[3] 徐东富.文山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9(13).

篇2

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体制、学生心理因素、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所以,中学体育教师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现状;策略

一、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中学生的体质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健康第一的理念和体育教学实践严重脱节,未能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思想,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一)教学体制因素

目前我国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家长、教师和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长春市87中学的体育课程设置的频率为每周两节,一节课的是时间为45分钟,体育课程的课时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而且很多文化课程强占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再加上三分之二的体育课程为理论教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为课外活动,因此,学生得不到充足的体育锻炼,会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烦心理。

(二)学生心理影响因素

通常来说,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比其他学科更高,笔者对一汽七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据总数的88.3%,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只有11.7%,而且,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理论课程,更多偏向体育活动。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则表现出一种反感,因为教师更偏重于理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比较少,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三)想象和现实的差距造成的失望

学生在幼年期间做游戏的体验和对周围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印象形成了他们最初的对于体育课的概念,使得他们往往认为体育课就是“玩”。但现实中的体育课程与学生印象中的体育课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就会使这种落差加大,学生会对体育课感到生疏和失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条件现状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一)加强中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加强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理解体育课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实践,使他们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好处。

(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在学生主观意识上来讲,体育课是他们是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即便练习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甚至不愿下课,但是也有学生会逐渐感到失望,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直接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身体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兴趣对每门课的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课也不例外,学生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抑制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再次唤起他们的兴趣是很难的。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具有突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对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掌握动作技能和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此外,教师要注重搞好体育课外活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项目。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项目的比赛,增加比赛的次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丰富的活动项目可以让学生继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

完善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和设施对激发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有积极作用,也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必不可少的条件。硬件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法宝,也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有的学生对未知的器材充满兴趣,有的学生对已经掌握的体育器材有兴趣,想通过进一步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校现有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进行改造和深入加工,以建立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实际的场地。

(四)平衡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科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针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滞后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中学体育课程按照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的方式,结合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多维健康观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出发,来构建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相互衔接且逐步递进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其次,要注意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科主体三者之间的平衡性。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是偏向于以任课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改变教学内容滞后的情况,就要注意平衡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科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层面的有效落实。

作者:崔志强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巩昌学区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17-02

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决定了他将来能否胜任一个工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也是公认的一个事实。中学是学生们最辛苦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掉链子,身体素质跟不上,往往会导致学业的失败。曾几何时,我们身边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好,而离开了学校。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前些年,我们国家对这方面没有足够的关注,体育成绩不纳入中学升学的成绩,所以一些学校在升学欲望的驱使下,放弃了体育教学任务,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的表现,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不尊重。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要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其中就明确规定了体育的重要性。重视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条件。

一、体育课程长期荒废

在体育空白期,体育课程被荒废时间很长,在这段时间内,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不能够满足他们学习所需要的精力。一些学校,尤其是地方院校钻了教育界的漏洞。因为当时体育成绩并不纳入中考和高考的成绩,所以很多中学的体育课程形同虚设。一个上千人的学校,体育教师的人数可能超不过五个,而且即便是有体育课程的学校,课程也被压缩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因为迫于升学的压力,更是不希望“浪费”时间在操场上,所以,在教育和受教育双方默许的情况下,体育课程从事消失了[1,2]。体育课程的消失,导致了很多同学身体问题出现了。例如,在一些非常普遍的流感到来时,学生们感冒的人数明显增加。虽然这些是很难让人们想到这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但是一些教师已经发现了问题。得鼻炎的人数是最多的,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差,一旦被传染,很难痊愈。在集体环境中,通风设施不齐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非常糟糕的。鼻炎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鼻窦炎,这个时候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公敌了。因为鼻窦炎会导致学生头痛,连续的头痛会让这些用脑本来就已经过度的学生雪上加霜。一些学生被顽固性鼻炎和鼻窦炎折磨的不能在学校学习,而且情况愈演愈烈。本来一周应该有最少三节体育课的,这些课程虽然少,但是对于学生放松身心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忽略了锻炼,学生们得不到适当的放松,有可能会导致紧张性头痛。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造成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二、合理的体育课程安排

新课标提出要求后,很多学校迫于次而重新安排体育课程,有的学校开始了早操和晨练。但是有一个方面的阻力,那就是学生不愿意去参加锻炼,其原因是他们怕浪费学习时间,导致他们学习时间的减少。这些学生已经被前期的教育迷糊了双眼,他们不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在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开导之后,学生们有可能无奈的接受体育锻炼,但是学生们没有兴趣参加锻炼,在被迫的心理下他们不但不能够因此而放松身心,反而会造成严重的逆反心里。所以在课程安排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合适和适中。对于高中生来讲,每天适当运动一个小时就足够了,大量的运动也是不利于他们学习文化课程的,因为大量运动之后就会出现疲劳现象。一些学校开始采取出早操的政策,在早晨起床之后,学生们先去操场跑两千米,跑步结束之后安排学生们进教室修整后,他们可以自由完成自己剩下的文化课程作业。半小时后可以去食堂吃早餐,这样合理的安排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精力。晨操可以有效的把学生们从睡梦中叫醒,让他们精力充沛开始一天新的生活。课间操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上午上完两节文化课之后,在操场进行一刻钟的广播体操练习,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缓解视觉疲劳等。而对于体育课程安排来讲,每周安排三次就已经足够了。课余时间多走动走动对学生转换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都反映,在课下他们做一做眼保健操,就可以在下节课中不困[3,4]。

三、增加体育锻炼意识

其实校园是一个非常适合锻炼身体的地方,而且校园的环境一般都会非常好,所以对于学生而言,体育锻炼处处都在。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尽情享受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尽管如此,体育课程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们不知道课余如何锻炼对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好处,如果盲目的运动,有可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劳损,尤其是肌肉拉伤现象是最多的。学生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运动可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对体育的无意识进行教育。例如,在单杠练习的时候,不能过量,应该做到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而对于跑步问题,教师应该教给他们如何调整呼吸,保持什么样的动作可以让自己不会感觉到很累,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呼吸是跑步运动最关键的部分,很多人之所以跑不快,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去,而问题往往就出现在呼吸这一部分。有些学生跑步的时候喜欢张着嘴,这是最不允许的。张嘴呼气还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吸气就非常危险了。因为跑步的时候,自身热量比较高,如果冷空气跑进肚子里,就可能给自己的身体安全带来隐患,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肚子疼。跑步一旦肚子疼,就很难再坚持了。坚持锻炼,坚持科学对待体育课程,是学生们必须要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健.中、澳初中体育课程方案比较[J].体育与科学,1999,(04).

[2]郭太玮,金玉.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现状述评[J].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篇4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学科副科现象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68

许多年来体育都被教师、同学、家长当作副科看待,因为体育被认为是不重要的科目,现在形势上中考增加了体育,但只是作为参考成绩并没有加入总分,所以在学校教学中体育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课程。下面就此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目前农村中学把体育看成“副科”的原因

1.体制限制

现在由于体制限制,中学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学生考不了高分就上不了好的学校,这必将对今后的升学产生不良影响。又由于现在各个学校间竞争比较激烈,如果升学率持续偏低,必将影响学校的生源,这样学校就很难发展,甚至有并校的危险,因此各个学校都采用了拼教学、拼时间,副科给主科让道的教学模式。

2.学校领导重视不足

许多学校不把体育课当一回事,对体育教学不与理睬,只要有教师去上课就行了,不管怎么上,“放羊式”“混混式”等,无人问津。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每周体育课应开3节,现在绝大多数学校每周开2节,部分农村学校只开1节,甚至有的农村中学的毕业年级根本就不开体育课,这样就导致体育教师以及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不重要的,上不上无所谓。

3.学生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仍把体育当成是一门副科,上体育课不认真,不积极参加课堂练习,有时自己偷偷上教室看文化课的科目。有些学生怕苦怕累,上课偷懒,找借口不上体育课,更不用说积极锻炼身体了。一旦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不愿意参加练习,行为懒散找理由请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家长不重视

现在的社会风气使得许多家长只看重自己孩子的文化成绩,并不关心其体育爱好或体育各项成绩,认为只要文化知识学好了,能考上好的高中就行了,忽视了体育素质。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导向,因为家长不重视,学生当然不理会,上体育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一来学生的体质肯定跟不上,身体素质差,吃不了苦头,没有坚强的体魄,势必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进程。

5.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

现在的农村中学由于校园面积小,很多运动场地都没有办法规划建设,有的学校只有一个简陋的篮球场,而且还是泥土的地板。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器材都没有办法购买,学生对一些球类或设施只能从书上看到,这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还有一个问题是师资不足,很多学校都没有正式科班出身的体育专职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直接导致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解决体育科当“副科”现象的措施

1.制度的改革

现在的教育制度要改革,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综合评定学生。这就要求中考、高考的考试制度改革,录取的办法要变更,才能从源头彻底改变。当然现在社会、学校的观念也要变化,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以哪个学校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来评价学校,更不能打标语出去大力宣传。

2.学校领导、教师要重视体育课教学

首先从课程安排方面重视,要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每周的课时,不能少安排课时。在教师的聘任上也要严格,尽量让体育专业的教师来上课,而且上课的效果要由专业的人员负责监测,不能有随意性,要把体育课当成是主科来看。体育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做到“三熟悉”,即熟悉教学大纲、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了,教师才重视,学生才重视,这样才有好的教学环境。

3.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认识教育,端正学生的上课态度,让其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要经常把组织纪律性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学好体育有什么好处,要尽力让学生自己明白多进行体育锻炼是有益无害的。

4.上级要帮学校解决客观上的困难

上级领导部门要重视学校教育,多为学校的体育建设考虑,有必要的时候划拨一些经费搞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增加一些体育器材,还有要配备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师到农村中学来,也可从县城抽一些专业的教师到农村来支教。只要上级领导部门从以上方面多着想,我认为体育课就会被重视起来。

5.学校要多搞体育活动

篇5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生认知;调查研究;贵州大学

[DOI]10.13939/ki.zgsc.2016.01.093

1 引 言

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健康、延缓衰老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作为大众在校期间接受规范和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作用对人一生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健康都存在较为深远的影响。[1]体育课教学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其行为受主观意识支配,体育学习也莫不如是。[2]~[5]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往往对教师、教材以及指标考评重视较多,而对学生主观意识,学习心理等则相对把控不足。[6]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学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学生是受教育主体,再好的教学计划,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很难奏效。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对目前体育课教学的认识态度是探讨大学体育教学实效性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对贵州大学300余名非体育专业在校生体育课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试图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学生群体对体育教学现状所持有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体育学习相关因素等内在规律,为优化体育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建议。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贵州大学300余名非体育专业在校生为调查对象。由于我国高校一般只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故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年级,其中2013级生128名,2012级生192名,男生164名,女生156名。

2.2 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进行研究。调查问卷设置一个或多个能够反映学生主观态度的问题,请学生作答。其中发放问卷320份,收回312份,有效作答312份,有效比例97.5%,并对其中约10%的学生进行详细访谈。

为使调查结果能够尽量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想法,调查采用打分制问卷:每个问题设若干选项,让学生对选项内容进行评分,分值1~10分,分值越大代表对问题和选项态度越积极(或越赞成),反之越消极(或越反对),中位数表示无所谓。这样设置的好处不仅使调查结果获得量化,关键能够避免传统问卷“非黑即白”式的作答方式,而后者在诸多社会科学研究中已经被反复证明是过于简单的。[7]数据处理主要通过Origin软件完成。

3 调查结果

3.1 学习动机

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动机是对体育价值实现的动力,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本次调查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相关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从统计结果上看,“增强体质”和“获得学分”选项支持度最高,且变异系数较小,说明学生在这两点上的共识度较高。这是近年来我省素质教育理念和学分制推广的必然结果,也有很多学生将体育课当成一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机会,他们指出运动不仅可以磨炼自身意志,多掌握几门运动技能还可以在未来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增进互信等方面有更多优势。“深入学习”和“受某项运动吸引”,主要来自一些入校前就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这些学生对足球、篮球等一项或多项运动有兴趣,进入大学后,希望通过高校体育获得进一步的技艺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发现男生在入校前的运动习惯普遍好于女生,60.5%的女学生表示她们在入校前几乎没有任何的运动爱好和习惯,而男生这一比例只有15%。大学生将体育课作为调剂和放松的比重并不很高,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多数学生将体育课作为放松娱乐的机会存在很大不同,这反映大学生在心智方面更加成熟,行事目的性也更强。

3.2 课堂现状

为了解目前体育教学的回馈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堂现状调查。其中课堂氛围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2(a)中曲线为人数分布比例趋势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体育课堂氛围在绝大多数学生眼中被认为是轻松愉快的,这也是体育课较为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据调查,如果单纯从兴趣出发,82.9%的学生会优先选择体育课。学生在课上是否感到紧张和压迫,与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课堂练习强度的高低存在一定关系,如图3所示。

教师上课风格幽默,语言诙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而课堂练习强度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会趋于更大。其中,练习强度对学生心理情绪影响的相关系数高于教师因素,说明前者的规律性更强。从图3(a)上点的分布密度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认为自己的体育老师很幽默风趣,而学生之所以还能普遍对高校体育课感到轻松,说明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锻炼强度和考核标准上对学生整体较为宽松,这点从图3(b)上也能看出。

关于学生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单从教学现状满意度调查结果上看,学生对体育教学现状比较乐观,改革意愿也不高。这说明高校体育工作者们近年来工作扎实,其成绩受到学生肯定。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不存在问题。访谈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满意现状,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体育课程没有给他们造成过多压力,受重视程度不高所致。当被问及具体的体育行为时,多数学生承认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课下,体育活动频次都非常有限。

3.3 学习障碍

为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面临的障碍,对相关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影响分值是认为相关因素存在影响调查者态度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影响越积极,分值越小代表影响越消极,5代表没有影响。

客观方面,学习任务繁重、缺少闲暇时间,是学生们认为影响自己运动的最大障碍。但是,通过对受调查者所在院系教务安排的实际考察了解到,许多学生的课程,实际上并不像其口述的那么“满”;相反,通过走访发现,即使是在每天正常学习时间段,很多学生在宿舍的时间也不低于2小时,如果算上非学习时间则还要更多。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淡漠,缺乏锻炼毅力,同时也折射出高校“重智轻体”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变,我们在教学中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强调也非常不足。

调查还发现,体育设施完善对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群众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后也得到过印证。[8][9]与文化课不同,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较为一般,多数学生表示不会因为对体育老师的喜恶而影响自身的体育锻炼。除此之外,个人经济能力不足有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对于体育消费比较抵触。

主观方面,多数学生赞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是相同的[10]。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有影响,这是因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往往在入校前就有运动习惯。而且基础好使他们在带有竞技性质的运动中表现优秀,更容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积极性更高。心理障碍是主观因素中阻碍学生最明显的因素,而且男生和女生各自所面临的心理障碍不尽相同,如图4所示。

从统计结果来看,无法克服自身惰性是所有学生面临的最大障碍,这也是前面为什么许多学生不愿花时间出来进行锻炼的真正原因。另一个普遍心理是担心受伤,由于一些体育运动比较激烈,部分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存在较强戒心。除了这两个原因外,其他因素在男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不高,而女生则还有其他担忧,例如对自己做好体育锻炼没有信心,害怕某个动作没有做好被人嘲笑等。这与性别心理有关,总体上男生更加自信,而女生则相对矜持。

4 分析与建议

(1)贵州省体育教学这几年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理念引导有一定效果,更多学生的学习目的趋于理性化和长远化。但是,“获得学分”一类带有功利性目的的比重仍然很高,而且相比前几年无明显变化[11],说明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还不能达到完全自觉,仍有被动成分存在。不仅如此,还有约15%的学生在对体育课的认知上感到迷茫和漫无目的,这提醒我们平时除了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运动技巧授课外,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课程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体育学习对其日后生活的好处,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锻炼。

(2)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强调不够,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淡漠。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以及如何科学合理锻炼身体,了解非常有限。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锻炼积极性被更多停留在口头上而非行动上。尤其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一周上一两节体育课,或者参加两场强度并不很高的球类运动,便觉得自己是在“经常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对引起机体超量恢复作用有限,所以达不到同学们所期望的“增强体质”的目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中长跑成绩,甚至远不及其在中考时的成绩,值得高校体育工作者反思。

(3)体育运动不仅是对人生理机能的锻炼,同时也是对人心灵意志的磨炼。我们目前的教学对后者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克服自身惰性和抛开所谓害羞心理。教学中多采用纵向比较,突出学生相对于自身的进步。必要时可以建立一些监督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由于学生本身都有强身健体的诉求,一定的监督并不会使学生感到抵触,而一定的锻炼强度和压力也有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李,张晖.体育锻炼与人体健康[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1-3.

[2]张贵婷,靖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69-670.

[3]杨民光.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4(3):62-64.

[4]刘洋.浅谈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54-156.

[5]曹阳.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认知与其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85.

[6]王爱丹,董晓春.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50-52,55.

[7]潘梅.社会心理――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8]鲁雪萍,张学海.北京奥运会的后奥运效应[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3):15-17.

[9]欧阳斌,时圣稳.北京奥运会后国家网球中心的利用情况分析与建议[J].运动,2013(15):135-136,138.

篇6

1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校领导思想认识不够

这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据我了解,大多数校长都认为体育课对学校考核没有多大影响,对学生来讲也意义不大。所以体育课“只要守住学生不出事就行”,另外大多数学校都追求高的升学率,部分体育课成了其他文化课的时间。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校内大多体育教师对上课也缺乏了积极性。这样既耽误了体育课的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1.2学校师资缺乏,体育课时不足

由于体育科不是统考试科目,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数是由老弱病残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数非体育专业毕业,不懂得体育教学规律,身体素质差,在体育活动中根本起不到示范作用。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缺乏,有些班级根本就不开设体育课,有的即使开设了也是形同虚设,根本就没人去上。尤其是临近考试,体育课就理所当然地被瓜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大缩水,身体素质得不到保证。

1.3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

农村的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升学必考的课程,学好学坏都是一个样。加上学校操场狭小,体育器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学校操场绝大多数是坑坑洼洼的土操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有的学校运动场地狭小,没法统一做操。有的学校还把运动场地建在校园外,成了村民们晒谷、堆草的场地。另外,由于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使得体育活动形式单一,除了跑步和做游戏就没有其他活动。如此一来,学生对体育课慢慢地就产生厌倦了。

1.4安全束缚了体育课的开展

目前全国各地学校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安全工作,这抓安全是好的,可有学校却变了样,为了安全走向了极端。尤其媒体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曝光及学生家长对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得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学生在校一旦受了一点伤,学校有责任承担医药费。为了自保学校领导是经常强调课堂安全。如此一来老师哪里敢上课?只能采取“放羊式”。因为“放羊式”好处多,老师上课既轻松又“无恐”,即使学生上课受了伤,也是学生自己的事,与老师、学校无关,家长也就没话可说了。有的学校还规定了谁的课由谁负责,这种做法不但束缚了老师上课,还极大地打击了老师的上课积极性。

2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2.1立足现实,改变认识

近年来,学生初三毕业,体育已成为必考科目。为此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向学校领导宣传体育课的重要性和体育锻炼的好处,使学校领导改变对体育课的看法。让他知道体育运动非但不会影响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如果学生运动量适度,反而会使学生的精神饱满,上课注意力更集中。这样一来使学生得到了体知的和谐发展,也会使学校的精神面貌得以改观。再一个体育教师要认真训练学生,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为学校增光添彩。如此一来学校领导自然就会改变对体育课的看法。

2.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使领导重视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有为人师表、尽职尽责的思想。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体育课在有些学校领导之所以重视,是因为体育成绩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于是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齐心协力、积极主动地向学校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既为自己,也为学校的发展。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的支持,使学校开足体育课时,并讲清体育课在整个教学和学校发展中的利害关系。

篇7

一、树立正确认识,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发育,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女生往往产生了初步的爱美情绪,认为参与体育活动会有损自己的形象,所以在日常课程中对于体育课程能躲就躲。而男生对于趣味性不大的跑步、跳绳或者是游戏已经没有兴趣,要勉强他们参与其中效果并不乐观。所以中学体育在新课改中受到的重视程度颇高,虽然体育成绩对于中考、高考总分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力。

一般学生在课下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女生表现得更明显。无论是跑步、打球还是体育游戏,都不能吸引爱美女生的注意,甚至有一些女生身体状况本就比较差,很难应付强度较大的中学体育课程。这个时候需要体育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认识到锻炼身体是保障以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活动之一。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学生中比较流行的游戏或是运动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运动技术。比如在鱼跃前滚翻动作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能一味地用理论指导学生,可以请对动作技术比较熟练的学生示范,给学生讲解动作的要点、难点,鱼跃前滚翻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难点。某些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觉得动作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愿意在同学们面前露出“丑态”。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对于不熟悉的动作,即使是个性比较开朗的学生也不愿意在公开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无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度引导学生卸下思想包袱,不管是性格内向还是身材比较肥胖的学生,其内心都比较喜欢符合年龄层次的体育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会将学生分组,由技术比较好的学生指导技术一般的学生,每次课堂活动进行评比,挑选动作完整、优美的学生为大家做示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增强课堂活动趣味,让学生完全投入情绪

有的时候不想上体育课,并不是学生的个人问题,很多体育课程比较乏味,尤其是跑步这样运动强度比较大,但是趣味性比较低的活动,不少性格内向或是身形比较肥胖的学生唯恐避之不及。但跑步是中学体育要求的必须达标的项目,这就成了学生练习得痛苦,教师指导得痛苦,体育课程成了痛苦的根源。其实跑步这项运动是磨炼学生意志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少,学生无法掌握跑步要领,从而让体育跑步变成野营拉练,即使跑下来也是身心俱疲,徒增对跑步的厌恶。

针对这项教学内容,我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为学生讲述跑步的好处,尤其是对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是平时体育锻炼强度不够的学生,我引用奥林匹斯山上那句著名的谚语:“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长寿,跑步吧。”跑步是人类社会中历史悠远的体育项目,无论何种竞赛,跑步都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古希腊人将跑步视作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成年男子的成年礼上,跑步就是一个必须完成的项目,如果完成不了则会被认为无法承担成人社会的职责。教师在指导学生跑步的时候要教授学生必备的技巧,跑步不是一味地跑到终点了事,在跑步过程中坚强的意志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纵然必不可少,但是长跑和短跑不同的技巧是必须掌握的。尤其是呼吸和步伐的配合,学生之所以觉得累,一是因为平时锻炼不到位,再就是呼吸和步伐的频率难以配合,教师可以采用“三步一呼吸”或“四步一呼吸”的方法指导学生。

有时学生跑步的情绪不高,我也会讲些笑话调动情绪,比如练习长跑之前,我会拿出新闻报道过的新闻事件作为例子,被抢劫的某个长跑冠军,追了劫匪三四公里路,劫匪实在累得受不了了,只好束手就擒。虽然这类事件只是个案,但是掌握跑步的好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学生的情绪放松了,跑步也就不那么痛苦了。

三、塑造美感教学,带给学生艺术灵感

中学体育课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健美操、武术操的练习,虽然平时都有课间操做辅助,但是完成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有的体育教师甚至打趣课间操就是“群魔乱舞”的时间。健美操、武术操的动作优美、干脆利落,即使是基本姿势,只要动作到位同样美感十足,这类套操的好处很多,最直接的是磨炼意志、塑造身形、提升气质。不足之处是课堂训练的过程见效缓慢,某些学生因为过程辛苦而选择了放弃。

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武术操的时候,一般都伴随积极向上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武术操或是身体柔韧性比较差的学生,即使情绪上有了,实践起来还是困难颇多。这个时候我会请高年级武术操做得好的学生做领操,对于追求美感和力量的中学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非常大,有了形态美好、动作到位的示范人物,学生坚持练习的主动意识也会增强。武术操做得好的学生往往经过严格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坚强的意志力必不可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武术操等技巧时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力量传递给学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做武术操培养出的坚强意志力同样可以辐射到其他方面。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伴随激昂的音乐,强健体魄、修塑身形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艺术理解。气质的培养不仅需要书籍和知识的熏陶,更需要精神上强大意志力的作用。学生体态良好、气质优雅,怎么可能没有高度韧性的意志力呢?

当然在训练初期大部分学生会有跟不上节奏、体力追不上情绪的时候,教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意志力,克服困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一套几分钟的操动作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到动作真实准确、情感把握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通过艰苦的武术操训练塑造美好身形和音乐动感的学生,意志力一定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这样的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是强者。

四、培养学生完整人格,构成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内容都是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身能力。例如跑步谁都会跑,但是怎么让跑步这项运动成为学生健身的选择之一,就是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的概念依旧推崇,素质教育不仅是只学习成绩,学生的人格、体质和气质都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内容。中学体育教师面对的学生非常敏感,既想拥有运动员般的身材,又不愿意劳动辛苦。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成绩,想得到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必须走过一段痛苦的道路。

完整的人格并不单指某一方面,学习成绩虽然是中学生最看重的方面,但是真正聪明的学生不会把锻炼身体排除到生活之外。对于学校来说仅仅依靠通过语言说教和书本指导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是不够的,查看近几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因为各种原因有过自杀和自残倾向的学生数字逐年攀升,今年高考之后山西某地一名家境比较贫寒却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说是家庭和社会的惨痛损失,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不是只有高考这一条出路,对于意志力薄弱一些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就要注意引导,以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主体作用;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单一、乏味的体育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适当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如:在课的准备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选用趣味性强,便于集中注意力,且能达到最佳准备状态的游戏。在课堂教学的放松环节中,可以采用一些轻松快乐的放松练习和游戏,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尽快得到恢复,使情绪尽快得到调节。如“抓手指”等。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借助游戏“见机行动”来进行调节,这样就可使枯燥的内容转变成娱乐项目,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技术,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对有特长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是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对还没有特长的学生要采用“连推带拉”的方法使他们尽快掌握一项运动技术,使自己拥有特长。所谓“推”,就是在教学中采用鼓励加“强制”的方法,动员学生去参与某一个项目的学习和锻炼;所谓“拉”,就是在动员学生参加某一个项目的学习和锻炼时,主动积极的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项运动技术,给他们讲解运动技术要领并与他们一起进行学习与锻炼。在这样的一推一拉中,不仅使学生很快地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也融洽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三、进行体育比赛,引导形成班级体育氛围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与锻炼,同学们的运动技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要有计划的在小组内进行教学比赛,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锻炼积极性。比赛时可以邀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参加,组织这样的教学比赛有三个好处。

第一要以点带面,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锻炼积极性。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都不是唯一的一项,他们在自己的锻炼小组中展示自己特长的同时,也希望有机会展示他们另外的运动天才。这样,在小组内组织比赛的时候邀请其他小组同学参加,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锻炼积极性。

第二要增强组内人员的自信心。

比赛结果如果是组内的人员获得了胜利,他们会有成功感,从而更有自信。对其他组的同学也没有伤害。

第三要激励双方人员更好的学习和锻炼。

比赛结果如果是组外的人员获得了胜利,对对方都有激励作用,组内的人会说: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练好自己的项目;组外的人会说:看,这项虽然不是我的特长,但是运动成绩也是一样挺棒的,也许在这方面我也可以继续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比赛,对学生个人体育特长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也能够很快地形成班级自己的体育项目。

四、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让体育课堂得以拓展和延伸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巩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的保持和提高都离不开课外体育活动的巩固和提高。为此,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特长来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激情。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体育活动群体,不仅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能使那些不善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地投身到其中。这是因为班级体育群体的联系纽带是感情,这种感情的纽带将学生自发地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感情和兴趣掩盖了技术、技能的差距,从而使一些对体育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人也勇于加入体育活动的行列。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吸引学生到体育课堂上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教师理念首先应该得到正视,若要学生上好课,教师的课程安排十分重要

篇9

体育课是中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体育课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是长身体、学做人、增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各种能力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是十分必要的。小学体育课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体育成绩作为影响升学的因素后,体育课已与其他课程一样成为衡量学生是否能够升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山西省襄汾县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当地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小学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提高小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提高襄汾县城乡小学基础教育水平,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代表襄汾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城和农村选择20所小学为研究对象,其中,县城3所,农村17所。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检索,在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搜集了大量关于学校体育,小学体育以及体育课方面的资料,了解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和与本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和整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2.2.2问卷调查法对所调查的20所小学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2.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所学体育统计学知识,通过Excle软件或百分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

3.1体育课的开课率、开课时数

体育课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校体育现状的重要表现形式。开课率是指能够按照教学计划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学校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开课时数就是每周上体育课的节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生一、二年级每周应开设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应开设三节体育课。通过调查显示:被抽样调查的20所小学的开课率为100%,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的学校占90%,其中仅有李村小学和南街小学两所学校,一、二年级开设三节体育课,通过走访两所学校有关领导,得知他们开设三节体育课的原因是: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都在六七周岁,比较小,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而且课业负担轻,多参加体育运动对身体发育有好处,因此安排了三节体育课。尽管襄汾县小学开课率很高,但按照新课标(小学生一二年级每周应开设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应开设三节体育课)开足体育课的学校并没有,这说明襄汾县小学在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还很不规范,还存在很多问题。

3.2体育课教学内容

由于襄汾县各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备,体育场地器材的局限,体育课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跑步、跳远、广播操、队列队形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上,而对于投掷、武术、篮球、兵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开展的较少,甚至有的项目根本就没有开展,主要原因就是怕出现伤害事故,安全教育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体育教师们的手脚,而且这些项目如投掷、篮球、兵乓球、羽毛球等运动的开展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较高。学生排队等候的时间要比练习时间长的多,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武术,虽然对体育器材、场地的要求不高,但对体育教师的专项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襄汾县小学体育教师很多都是非体育专业毕业的,专业性不强,因此,开展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3.3体育基础设施的调查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物质基础,它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通过对襄汾县各小学体育场地的调查可知:所调查的20所学校都有田径场地,其中有200米以上田径场占15%,有200米及200米以下田径场的占65%和20%,所调查的学校田径场大部分为水泥场地,还有一部分土场地,非常简陋,如遇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体育课就上不了。大部分的学校有篮球场地,但其规格都为成人标准;部分学校有简易乒乓球台,都是由水泥板搭成的,球网一般由一些碎砖头代替;排球场地、足球场地没有。部分学校有单,双杠,却早已是锈迹斑斑,山羊、跳箱上面落满灰尘。体育器材数量少,而且陈旧、简陋,有部分学校曾自制过一些体育器材,如铁圈,沙包,橡皮筋等。总体情况,体育器材是非常短缺的,有的学校甚至几年都没填过新器材了,原因就是由各县财政下拨的体育经费太少,再加上小学生免除学费后,学校可支配的资金就更少了,再加上物价上涨,学校的那点下拨资金根本就干不了什么。通过调查体育场地器材满足体育课教学需要情况可知,仅有20%的学校基本能满足,有80%的学校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襄汾县小学的这种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4襄汾县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

3.4.1学校拥有体育教师率由表5可知,县城三所小学就有8名专职体育老师而农村17所小学总共才有5名专职体育老师,县城小学专职体育老师拥有率明显高于农村小学专职体育老师的拥有率。由此可以看出,专职体育教师拥有率与学校层次成正比,层次高的学校体育老师拥有率高于层次较低的学校。这是由于层次高的学校受重视程度大于层次低的学校,而且县城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可程度相对较高。但在襄汾县大部分人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没有其他学科重要;对它在促进人际交往,兴趣培养,个性发展方面的社会职能和心理职能认识不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玩球,跑跑步,做做操,对体育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认识不够等等。虽然这种认识在城乡学校比例不一,但相对说是较普遍的。3.4.2专职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状况从表6可以看出,县城小学中本科学历的老师与农村小学相比较多,尤其在农村小学竟然没有本科学历的体育老师,非专业体育老师所占比例较大,普遍教师学历为大中专学历;从职称来看,在县城小学和农村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特级教师竟然没有,以中级,初级为主;分析原因与体育教师不受重视,体育教师评职称较难等有一定关系。从年龄分布来看,以青年老师为主,有经验和资历的老师较少。这对于教师的新老更替,知识传递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襄汾县教育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3.5襄汾县小学体育经费的基本现状

体育资金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保障,体育资金决定了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质量。然而由于农村小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加上财政困难,开展体育活动主要依靠收取学生体育经费来维持,但很多学校还是把少得可怜的经费挪作它用,致使学校体育不能正常开展。县城小学相对来说好点,财政和补贴都远远超过农村小学。从表7中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校均体育经费较低,人均体育经费只有1.25元。县城小学校均较高但由于县城小学人数多,故人均也较低。县城小学和农村小学的校均相差较大,层次高的学校好于层次低的学校。但从学生人均拥有资金看,城乡小学差别不是很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襄汾县财政下拨到各小学的体育经费少,体育经费不能满足购买体育器材的需要。县城小学与农村小学体育经费相差较大,农村小学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2.襄汾县小学体育基础设施较差,体育场地设施简陋,体育器材匮乏,这种状况给体育课的正常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3.襄汾县小学体育课的开课率较高,但开课节数不足,有90%以上的学校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较少,而且多是以体育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为主,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开展较少或根本没有开展。4.襄汾县小学体育教师文化程度较低;体育教师的年龄分布也不合理;体育教师的职称分布不平衡,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太少,而初级及初级以下的老师偏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课时量大;兼职教师比重较大。非专业老师代课现象严重。5.襄汾县小学的校领导、体育教师、小学生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知程度低,在各小学中新课标的开展情况很不理想。各个阶层的人都没有认识到体育带来的好处,对体育课有一定偏见。

4.2建议

篇10

一、影响医学专业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外在环境

高专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课程的编排与参与不仅受到学校体育课程的编排,还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首先,部分学校对待体育课程的编排、活动场地的安排、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高专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运动观念和态度,如果学校不能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与增强锻炼的理念,那么学生只靠自发性学习和自我观念的树立比较有难度。其次,学生家长和传统的社会观念对待体育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薄。家长和社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成绩等直接关于学习的问题,很少关注学生的体育课程的情况。学生在高专阶段处于人生比较重要的发展期许多观念和认识并不成熟,需要靠外界和环境激发和鼓励,综合而看大部分学生的外在环境对于体育兴趣、体育参与的激发与鼓励并不理想,有待提升和改善。

2、学生自身观念薄弱

影响高专医学专业学生对待体育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外在环境额影响,学生自身观念和意识的薄弱也会降低学生对待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自发性与参与度。学生自身体育观念和兴趣薄弱主要是学生的体育需要与体育情感没有被激发与塑造成功。如果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与日常体育锻炼中感受到体育运动后的快乐,以及增加自身体魄的好处,就能够加强学生对待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师在塑造学生自身体育兴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突出的地位,教师通过体育课堂的带动性,增强学生对待体育运动的情感态度。

3、教学方式与内容

在体育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上对学生的体育兴趣也起着直观的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是需要学生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的实践,过多的理论知识学习既不能够贴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穿插相应的理论知识,一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练习、自我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联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相应的技巧与技能,从而塑造学生对待体育的兴趣。此外,在课程的安排上部分教师也没有考虑到性别因素在体育课程的重要性,相对于男生,更倾向于力量型、运动幅度较大的、竞技性较强能够展现阳刚之力的体运动,对于女生而言则更倾向于柔美、形体训练,例如当下流行的形体芭蕾、愈加、肚皮舞、健美操、有氧操等。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合理的安排,按照性别的编排更有利于塑造高专医学专业体育兴趣,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体育课堂当中。

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对策

1、提升学生锻炼意识

帮助高专医学专业的学生树立良好的锻炼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体育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加强校园内体育锻炼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运动入手看,提升体育运动技能与技巧。促进积极锻炼意识的养成。要逐步让学生树立身体健康第一,身体健康是干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保证的正确认识,让他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许多院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难易度、实用性,广泛性考虑的较少,各个阶段的针对性、特殊性也不够突出明显。随着学生年龄和心理的成长对待体育课程的要求也在逐步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统筹全局,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实际需求,既要保证体育课堂的难度适中,也要考虑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学生体育课程的初步阶段,以轻柔、小幅度的运动为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保证学生对待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先易后难适当引用相关的游戏活动与体育的竞技比赛,让学生在合理的安排下感受体育的魅力。

3、丰富教学方法

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安排的基础,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应该一层不变、固定化发展。教师应该根据每个班级、每个专业不同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例如医学专业的学生面临的课业比较繁重且医学专业的学生性格较内向,对待体育课程他们有自己的倾向于爱好,体育教师应该突破传统单一、固化的训练模式和教学方法,设计新颖的课程安排,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好感度与参与度,例如,将传统的集体跑步转变为带球跑,增加学生肢体的协调性,组织学生分组接力跑,通过体育的竞技性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学生通过丰富的体育课活动得到情感上的满足,通过师生互动活动感受到体育的益处,从而塑造良好的体育兴趣与加强自身锻炼的意识。

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更能让人接纳,同样在体育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威严形式教学,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沟通,增进碧彼此的情感交流,让教师真正的了解学生的需求。首先,学校应该增加体育器材和体育运动设施,在校园环境当中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客观的大环境是走向全校师生共同用运动和参与体育的基础。其次,在教学中寓教于乐,通过师生互动来指导学生正确的运动技巧,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到课堂的当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课程的内容。

5、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