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主要管控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控主要管控风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理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14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34- 03
0 引 言
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内控制度、流程、报告,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正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中,有的组织(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控体系较为健全,已深度融入管理,风险管控效果显著;不少单位内部控制仍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内控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岗位防控呈报表、风险报告依样填报,风险管控机制并没有深度根植于组织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绩效管理中,内部风险仍然存在,各类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应从内控规范本身的理念设计上研究其有效性,并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探讨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1 内控规范的设计理念研究
1.1 内控与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1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2年),共同构建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是对单位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内部控制规范设计理念是着力解决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因单位经济活动中预算业务和财务收支等业务都以财会部门为主导,财会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牵线人角色也转移到组织内控中。“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的设计观点和原则,在控制责任上有其局限性,容易造成内部控制和会计职责界线模糊,很多本应由其他部门担负的风险把控点不得不由会计人员全程承担,各部门自负其责会演变为会计人的独角戏,会计人员不得不对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工程项目等事项的全部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完整性进行审核把关,既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又造成了其他部门误认为会计人员管得宽,对会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另外受专业和视野局限,会计人员对单位业务及经营管理了解不透彻,找不准控制发力点,内部控制变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面反而使控制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的层层传导责任制,环环相扣的廉政问责控制体系,更符合单位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客观规律,也契合管理会计的业财融合机制下链条化内控的特点。
1.2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型内部控制
从制定时间上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是在财务会计视角下建立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相互制衡为运行基本机制,资金管控为控制核心,依循财务流程来串联控制链条,内控的深度、广度、有效性、发力点都有局限。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后,管理会计成为中国会计升级转型的发展方向,随之管理会计的研究、运用、发展得到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有两大功能:一是价值创造,二是控制财务风险,即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控统领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提到与单位内部管理联系更紧密的管理会计层面,可极大地提升内控的有效性,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和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内部控制的范围与边界也发生位移,在很大程度上可弥补财务会计单一模式下内控体系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预算编制缺少标准,内部控制没有一体化管控平台,信息化手段不高,前置能力不强等缺陷,开创内部控制新局面。
引入管理会计理念和管理会计平台,构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型内部控制”,将在制衡机制上加强管控机制功能;承接现金流量管理,辅之以控制标准为基础,以组织效益和内控绩效为抓手,强化管控一体的运行机制。
2 管理会计介入内部控制的应用模式研究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参与管理,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数据和分析报告,以提升单位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基本方式就是开展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用预定标准、指标来检查、计量、衡量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进展及完成情况。管理会计的核心是管理控制机制,管控机制的三大要素包括目标设定、内部报告和责任人激励,管控内容包括成本管控、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控、生产管控、销售管控等(傅元略研究理论)。而以之为基础设计建立新型内部控制体系。
2.1 “目标―责任―激励”式管控机制
在战略层目标设定和执行层目标设定中,绩效评估和业绩评价涵盖业务规划、预算编制和管理会计报告的全部流程,将风险管理融入重要节点,用成本动因描述经济业务的走势,用风险离差校正管控执行风险,根据全年预算总盘子制定资金管理的控制目标,设定预算数和实际执行流量表,对业务执行进度进行计量、报告、预警,有效防止半拉子工程和烂尾项目;成本效益机制提升内控运行的有效性。以往一些部门责任人认为内控制度束缚了业务发展手脚,影响了业务开展。不少职工认为内控是日常工作的负担,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将内控风险融入单位绩效管理后,目标―责任―激励成为机制性管控的有效渠道,标准―找差―矫正成为结构性管控的有用工具,单位内部治理和控制在激励责任人追求绩效、创造价值的动能中得到有机嵌入,合理确定任务指标,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有效协调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管控关系,确保组织战略地图的有效到达。
2.2 内控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要引导激励责任部门、责任人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在关口前移、基点管控的同时,将内控指标纳入考核当中,按考核等级发放内控奖,通过绩效奖罚制度提高内控动能,发生内控风险事件及时惩罚,通过内控与绩效挂钩,变“要我内控”为“我要内控”,使内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和改善审慎经营和管理,严防操作风险。业务发展不能与风险控制发生利益冲突,不能制定容易引发偏离或违规经营的激励机制。
2.3 报告体系化内控
体系化的内部会计报告体系也是体系化的内控报告。管理会计较之财务会计更多地参与战略管理,能更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建立在全面的风险控制理念上,补齐财务会计报告重数据、轻分析;程式化有余,针对性不强;信息不完整缺乏前瞻性,不能准确反映管理层责任量化评价等问题。定期或专题向管理犹峁┕芾砘峒票ǜ妫全面反映组织绩效和内控信息,揭示业务活动、经营效益、风险状况,促进内部管理的科学化。
2.4 平台化内控
将内控流程嵌入业务,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内控大数据平台,广泛收集获取内控信息,对内控关键岗位,开发详细、精准的用户分析功能,自动记录与分析相关信息的使用痕迹,“人在做、云在看”,动态实时监测内控信息,强化内控工具建设,拓宽管控渠道,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机制带动性更强更有威力。
管理会计正逢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期,使内部控制具有更有效的过程控制、流程控制手段, 既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也使内部控制有了新抓手,因此,应把握这一机遇,重新厘清内部控制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改进内部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推行智能化的行政管理及服务,如指纹通、射频技术、物联网、银企直联等等。借助和扩展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全面整合单位信息流,实现内部控制的智能化控制。信息、数据动态,实现内控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3 认识管理会计下内部控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
3.1 环境层面
主要还是观念问题,大多数财务人员仍囿于核算、反映、监督(单向),重核算、轻管理的思维依然存在,普遍存在对管理会计控制活动的认识还停留在凭单审核,没有上升到战略规划、战略地图、使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挑战、危机,只是从资金的框架内管控风险。应教育引导财务人员站在战略层面来布阵内控在财务流程的内容,创新内控理念,在业务流程中进行迅捷而精准的靶向控制,实现内控平台的数据流全面覆盖,而非处处设“卡”,内部控制贯穿单位管理行为的始终。
3.2 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面临全新的大数据环境,数据驱动已成为内部管理的新思维方式,大数据技术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有效发现处理风险问题,管理会计平台可发挥内控显微镜、探测器作用。财务人员不太熟悉软件技术,对大数据ETL等工具不了解,因此,管理会计参与内控,首先要解决大数据技术人才问题。其次在内控方式上实现结构性转变,一是由单向控制向互动控制转变。管理层和内控部门借助大数据,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全面采集,挖掘和整理分析使用信息,可以实时监测内部行政信息,财务信息,也可以收集线下非结构数据,对内控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和特定事项有细分而准确的感知。比如招投标采购平台与管理会计平台有机链接,可使项目预算、报价与历史标准比价、绩效预测及时呈现,提高管控效能。二是内控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对发生不正常的内控问题,异常情况,精准定位,寻找线索,并在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发现内在关联事项规律。推行电子化的行政记录和统计信息的共享,让实施部门既保持独立性,又能实现底层的数据和架构的共享。
3.3 应用层面
改善内控现状,提升内控质量,增强内控效果,推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型内控体系”,创新内控理念,主动实施内控策略,财务人员能否了解业务,掌握业务流程是实施策略的关键,财务会计模式下,单纯的核算、反映职能,局限了管控风险的能力,财务不了解业务,其管控如同盲人摸象,而管理会计是建立在财务与业务的高度融合之上,管控是业务流、资金流、成本流、信息流的汇聚,财务在流程中参与管控,管理会计嵌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控制系统、绩效评价系统,服务战略、融合业务、管控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务制度;内部控制
一、高校后勤财管模式概述
高校后勤的特殊性决定其财务工作的实行不仅要单一实现财务管控,还要适应高校整体管理模式的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目前,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我国高校后勤财管模式已由原本的自身独立核算及在校财务处进行核算两种主要形式衍生为集中、分散、集中与分散并存及在校财务处核算四种模式,而这些管理模式的出现正是满足外部环境、政策体制等因素的不同诉求。因此,当下只有顺应高校后勤体制转变,切实转变其财务核算形式,才能使高校后勤财务核算与管控更恰当地因地、因校发挥实际效能。
二、高校后勤构建财务内控的现实意义
既然高校后勤为了顺应国家政策导向而转型升级,其财管模式也应势必改革、创新实现同步发展,此时,社会化经管的内控理念引入也不容忽视。高校后勤作为学校内设机构,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没有彻底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在国家践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市场属性决定其必须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强化竞争意识与风险意识,最终实现以服务主校为根本,提升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所以,建立与规范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既是其自主经营的鞭策,自负盈亏的要求,又是其自我约束的实现,自我发展的追求。但是,又由于高校后勤对高校教育具有公益属性,决定其经营与发展不能一味关注经济效益,同时也必须考量校内及师生的切实利益,二者兼顾,才能更精准地为自身和学校服务,因此,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构建既要遵循普遍性,又要考虑特殊性原则。
三、高校后勤财务内控现状剖析
(一)财管评定标准界定不一
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其后勤机构既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又是高校的具体服务部门,向师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意味着在其追求经济效益及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势必也要服从高校事业发展需要而顾及社会效益,那么,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出现冲突时,例如有些服务零利润,有些甚至还处于亏本经营状态,高校后勤该如何选择效益目标,如何进行财管评定与内控将是一个两难选择。
(二)财管核算体系未能统一
各大高校在后勤财管模式改进中经验尚浅,尚未建立起一套与之改革发展相匹配的、全面统一的财管核算体系。在实际核算中,财务人员对各类问题的理解与核算方法的选用存在偏差,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准则出台后,财务人员在诸如科目设置、科目结转、报表编制等各类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可想而知,财务核算体系的不统一,将直接影响高校后勤财务相关列报信息的真实及完整性,以后也一定会影响整个财务内控的实行质量和管控水平。
(三)财务分散管控模式尚存
高校后勤服务涵盖内容较多,常涉及餐饮、物业、环保、绿化、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由于服务行业各具特点,高校后勤为了尊重行业特点,普遍采用财务分块管理的模式,从而造成其财管资源配置的分散化,这无形中加大了后勤财务管理的执行难度。另外,高校后勤由于缺乏集中统一模式的财务管理和统筹规划,必然导致财务内控执行不到位,从而使内控制度落实不具体而流于形式。
(四)成本效益贯彻不够彻底
高校后勤融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严格执行成本效益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传统管理体制及改革不完善等因素制约,成本效益原则应用尚未落到实处,部分高校成本效益意识淡薄,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监督体系尚未构建,这都必然导致其财务核算成本的不真实与不合理,长久如此,很难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各类现象的出现,故成本核算应引起各大高校后勤的普遍关注,才能实现财务的真实合理及财务内控的针对有效。
(五)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全面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财务人员由于长期适应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财管模式而不愿对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做彻底改变,这不仅不能与市场经济社会化财管模式相适应,还会基于其业务能力、法制意识、思想观念的落后等问题而制约高校后勤改革的实现与发展,所以,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应得到普遍提升,才能最终提升高校后勤的综合软实力。
四、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的设计思路
(一)尊崇高校后勤的经管精神
针对高校后勤在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出现冲突时应如何抉择的问题,教育部发表了相关指示,即为高校后勤工作的开展应始终围绕对高校提供服务与保障来进行,始终坚持质量与安全第一性来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实施,那么,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才是后勤全体员工的价值体现,所以,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的设计也应尊崇于此。
(二)掌握高校后勤的内控目标
高校后勤效益特殊性决定其内控目标应包括:一方面保证其自身经营活动的合法、有序、协调、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其经营目标;另一方面应切实保障其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舞弊事件发生,真正落实高校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与可靠性,进而发挥财管内控的最终效能。
(三)依照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
企业内控五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性原则应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财务内控设计时的综合原则,同时尊重普遍性原则的基础上,也应依据高校后勤经营业务种类多,规模小,员工多等实际特点,在设计财务内控制度时,遵循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推广原则。
(四)强化内控制度的管控理念
高校后勤经营对象较为确定,经营属性较为特殊,所以在围绕着上述三种设计思路时还应强化内控设计的主要管控理念,就是应以“防”为主。所谓“防”,即是指预防各种财务风险、人资风险、采购风险等具体经管业务范畴,才能有的放矢地发挥财管内控的最佳着力点。
五、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架构
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构建与具体实施,始终应坚持以设计思路为导向,以具体实情为参考,才能更加针对、有效地构建出适用于行业本身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与后勤部门,本文从会计制度构建、会计操作流程、财务预算、财务风控及实施监督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具体如下:
(一)会计制度构建
高校后勤引入市场经济企业化管控模式,不仅给财务内控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带来了一定困扰。鉴于其客观情况,高校后勤在财务内控制度构建上应注重选择好会计政策、设置好会计科目及设计好会计制度等三个方面。只有着重关注上述三点具体问题,从其实际管控要求出发,明确会计核算政策,建立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并实行统一明细科目管理,才能更加有利于财务内控规范性的构建与实施。
(二)财务流程构建
1.财务岗位分配
加强财务岗位内控力度是高校后勤实现财务内控的主要举措之一,只有通过岗位控制,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才能尽可能避免差错及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起到内控的核心,即内部牵制作用。另外,高校后勤在采购、对外经济合作等各种经济事项时都会涉及财务岗位设置问题,所以,其一定要在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下进行岗位内控设置,除此之外,高校后勤还应对关键岗位设置定期轮岗制,以防范财务人员在岗位履职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而凸显岗位内控的有效性。
2.财务审批稽核
高校后勤的财务审批,主要是以经费支付为核心,对其实行财务内控的实质就是控制经费流出口径。而后勤财务稽核旨在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合法、合规,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实际水平和提升内控工作效率。所以,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财务审批及财务稽核制度,不仅能明确审批权限,划分经济责任,还能充分发挥监督、审计职能,从而避免审批与稽核流于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及财产的安全、完整。
3.财务报告控制
财务报告控制是高校后勤完善财务内控的关键环节,财务报告质量的优劣不仅是后勤财务内控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衡量,还是强化岗位要求,明确岗位职责与反映整体财务运行情况及提供财务决策水平的体现,所以,高校后勤应在确保信息真实、合法、准确的基础上,将财务报告的选定设计成报表、分析等多种形式,以便后勤管理者对财务活动加以了解及实时把控。
4.会计档案与信息化管控
现代电算化财务管理既要加强软件的开发,还要加强应用人员的操控,那么,与之并行的会计档案就应注重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个方面。在实现高校后勤的财务内控制度构建时,会计档案的保管与信息化管控不容小觑。只有将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重点关注并确保电算化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才能严防会计信息资料的损毁、散失和泄密等风险隐患,所以,在会计档案保管、使用,信息系统下的账务处理及岗权分配等方面不断强化内控,才能完善财务内控的方方面面。
(三)财务预算构建
在执行社会化管控后,高校后勤预算管理成为其财务内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高校后勤应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才能明确预算指标,明确财管核心,加强资产可控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另外,预算的落实、保障与调整及分配、考核也是高校后勤实现财务内控的攻坚方向,以便更加有效地组织与协调经营活动,以实现既定目标。
(四)财务风险预警
面对瞬息变幻的市场环境,高校后勤财务内控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时刻威胁着高校后勤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风控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强经营风险分析及决策风险评估,并制定危机预告与风险控制等功能,进而及时寻找风险根源,对其经营运转环节中潜在风险实行实时监控,并制定有效应对举措,才能最大限度规避及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财务监督联动
高校后勤应切实强化财务监督的地位与作用,建立以专业监督为主,辅以群众及行政监督模式,一是引入学校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行政监督可行使重大决策权、实现高校资产利益最大化,二是其审计监督职能的具体实现可及时防范与纠正财务内控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再有在财务监督的实际执行时,应突出业务监督与加强群众监督,以实现舆论监督推动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规划化的现实愿景。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2]郭琳.新时期高校后勤内部管理制度的控制策略探讨[J].财经界,2010(05).
篇3
(一)能够更好的防范财务与经营风险
会计内控机制的一项实施目的便是帮助企业有效防范风险。施工企业由于其自身性质,自己需求量较大,且项目周期较长,企业自身往往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因此,无论是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都相对较大。有效防范这类风险便成为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一项主要目的。会计内控机制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将风险测定在合理范围之内,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
(二)能够使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
每个企业的经营都有其自身特点,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其不仅周期长,且工程所在地较为分散。这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上都较松散。而加强会计内控,能够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等进行有效监督,有助于其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态度,从而有助于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
二、我国施工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一)针对会计内控环境的有效性分析
在会计内控环境方面,施工企业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权力过大,常常是“权力凌驾于制度”。此外,结构设置也不甚合理,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责落实不明;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办理未实行集体决策制,从而给企业埋下了风险隐患。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施工企业除了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责落实不明之外,并未实施有效的竞争约束与激励机制。不仅不利于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相关考核可能也不甚公允。再者,在社会责任方面,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管理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产品质量存在隐患。因此,施工企业的会计内控环境亟待疏导。
(二)针对会计内控活动的有效性分析
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虽然普遍都能建立比较规范与完善的会计内控机制,但是实际的执行效果却并不佳,执行力度也不强。导致企业的会计内控机制成为“摆设”。在内控活动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施工企业无论是在预算的编制,还是在审批与执行方面,都并未体现为“全员参与”的局面。普遍是由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编制、审批,以及执行追踪等,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其次,在对工程款的结算、收回、欠款管理,以及合同管理、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未按合同约定执行、奖惩不到位等现象。再者,在财务信息管理方面,很多施工企业并未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从而无法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给予充分保证。
(三)针对会计内控监管状况的有效性分析
在内部监督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对会计内控机制并未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并缺少对会计内控机制实施有效性的评价机制。内部监督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的会计内控机制的实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并评价其有效性。然而,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在此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此外,良好的会计内控监管机制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内控机制具有充分的了解与评价。然而,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不具备这种先进的审计模式。内部监督也仅限于账项审计等方面,无法对风险、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等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
三、施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细节分析
(一)关键点之一:强化施工企业的会计内控能力
强化施工企业的会计内控能力主要有三种措施,详见表1。
(二)关键点之二:强化内部监督
作为会计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主要用于监督与评价会计内控的执行效果与风险衡量,并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实现审计的增值服务,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内部监督状况都并不尽如人意。对此,笔者建议施工企业除了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改变原有的内审模式,适当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评估作为审计重点。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重点对企业的经营、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继而分配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的效果与效率。此外,施工企业还应有针对性的实施审计程序,针对潜在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审计建议,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
(三)关键点之三:强化内控考核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建议施工企业还应定期对会计内控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针对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考核标准可以设置以下三点,详见表2。
(四)关键点之四:提高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篇4
关键词:电力安装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内部控制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设备应用变得非常广泛,电力安装部门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但总体执行效果不是很理想,形式化严重,各个单位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电力安装企业需要加强财务内控工作,切实做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电力安装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是在会计信息可靠的基础上,确保资产完整,保障科学合理的管理企业,从全局出发加速企业财务管理,落实预算统计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资源的科学、合理应用,严格对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要求,尽最大能力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经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电力安装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部分电力安装企业已经意识到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也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了财务内控工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电力安装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是目前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往往会将其重点集中在经营与发展上,以便于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内部管理与监督机制的架构,未能注重内控与财务管理的价值。财务内部控制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未有效地指导和组织内部财务人员,比如未对其进行财务工作监督、能力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内容,致使不同岗位之间未明确职务分工、工作人员职责模糊,无法正常开展内部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工作。缺乏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内部控制流程混乱,导致当企业出现问题时,无法充分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在控制财务风险时未规范规章制度,导致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财务流程不透明、等现象明显,若是部分财务人员存在错误想法,可以及时制止,但若发现较晚,将会导致企业内部资金链断裂,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3.2重点环节内控不完善
财务内部控制包含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其实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更为关键,但是许多情况下,企业往往对事前控制投入精力不足,更为重视事后控制,将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结果分析作为重点。虽然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分析成因,但往往难以采取应对策略挽回损失,同时也使财务控制失去预测决策的参考价值,无法确保内控机制的合理与科学。
3.3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内部控制更高效地进行,但是目前很多电力安装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样就影响到业务之间的有序进行,对于提高业务经营的流畅性具有一定的阻碍。表现为在内部控制信息技术没有有效应用的情况下,使得部分业务还需要经过人工整理后才可以将其信息录入内部控制有关系统中,进而实现分析、统计,这样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更容易出现工作失误。
3.4财务内控意识淡薄
电力安装企业需要健全财务内控、健全内部风险体制和监督体制,才能够保证有效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电力安装企业属于技术、资金、人员三要素并重型企业,因此管理企业内部资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营时,企业管理人员往往缺少安全意识,不注重财务内部控制,无法把控资金的流向,导致企业产生资金问题。当前,电力安装企业财务管理大多延续传统管理模式,只注重收支平衡和审批程序。虽然我国在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建立了很多财务制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充分有效地实施,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3.5财务内控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或者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财务内控人员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等自身素质不高,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业务知识也不肯认真钻研,最终导致无法充分发挥财务内控的作用。
4电力安装企业解决财务内控问题的一些措施
电力安装企业要想解决财务内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4.1健全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电力安装企业可以选择指定负责人在内部设置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保证此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企业也要在监督管理体制中,找到运营存在的财务风险,便于及时找出解决的方法,合理规避风险。财务部门要实施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确保能够细化财务人员的任务,防止财务人员推卸责任。财务部门要严格把控财务预算工作,防止预算过程产生麻烦,实施科学的管理,细化预算的目标,公开透明预算,防止预算费用高,产生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员工要对风险有着正确认识,从而更好的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合理把控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过程,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掌握更多财务风险控制知识,提升员工风险意识。并且也要为员工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从而约束员工的不良行为,提升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管控水平。
4.2加强重点领域内控管理
财务内控不仅要关注事后控制,更要注意事前和事中控制这两个重点环节。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重点工作的管理。要规范单位的工程承揽、物资采购、资产租赁等交易行为,合理确定交易价格,强化招投标、合同签订与履约、资金结算等管理,确保程序合法合规、价格公允。(2)加强工程分包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和公司施工分包有关规定,健全工程分包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严格控制分包比例,严禁违法转包、违规分包,明确分包队伍准入条件和评价标准,建立分包商安全资信报备和黑名单制度,开展核心及备选分包商筛选工作,确保分包商资质符合工程项目资质要求。建立工程分包管理台账和月度统计报表制度,明确记录工程分包决策过程和责任人,严肃追究违规分包相关人员的责任。(3)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流程,合理选择采购模式和定价方式。全面推进电商化交易工作,实现物资类和服务类采购全流程线上交易,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过程永溯可查,切实提升物资管理规范化。(4)加强资产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单位预算、成本、决算等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单位开展会计核算管理与财务稽核,规范单位银行账户、资金结算、投资、融资担保等管理;持续强化资金结算和合同履约,避免发生新增欠款;加强规范业务单位资产处置,完善决策流程,加强审计、评估、备案、进场交易等过程管控,防范资产流失;加强施工企业工程核算管理,持续提高成本费用管理水平和项目投资收益。
4.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内控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阶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财务内控水平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在对内信息与沟通方面,要根据国家电网的要求,公司统一配置ERP系统,通过ERP系统实现人、财、物信息一体化管理,加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提升流程控制的有效性。公司要定期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会议包括管理层周例会、安全生产季度例会、财务年度总结会、典型经验交流会、同行业对标会等,会后记录经由公司内部传阅。通过召开会议,能够促进公司上下级、各部门之间沟通更加畅通,做到信息实时共享。为保障信息安全,公司通过内网实现内部信息传递,对信息安全管理做出明确要求。根据安全等级对信息划分保密等级,同时限定信息的传递范围及方式,定期对设备以及系统进行检查与维护,能够有效防止信息外泄。其次,电力安装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仅要考虑到技术手段的创新,而且还要借助于可靠的先进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作用,使内部控制各项任务真正的得以落实。当前,电力安装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往往重点关注于预算管理、财务运行管控以及风险评估防控等多项任务,而这些任务的落实又都需要大量信息资料的支持、参考和比对,这就必然需要进一步深化信息系统构建,优化管理模式,在信息搜集、共享以及分析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凸显所有数据信息资料的应用价值。最后,电力安装企业在加强财务内控期间,还需要与其他部门有效联系,实现信息沟通、加强共享联系,扩宽数据信息渠道、风险防范路径,以此实现电力安装企业财务管理重心的顺移,助力于企业的发展,并将电力安装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提升作为首要任务目标。在创建内控信息交流网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需要及时相应的内容,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信息交换,落实企业风险管控工作。以此助力于企业发展,掌握企业内部经营状况,明确企业所存在的缺陷,助力于电力安装企业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同时注意外部隐患的管控,避免对电力安装企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应用电力安装企业的信息共享系统,以专业态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建设和谐、稳定的财务内控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确保企业管理层的知情权,以此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
4.4培养财务内部控制人才
培养电力安装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内控意识,保证能够落实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培养内部控制人才,使其能够合理地把控财务内部的风险。可以根据内部控制人员工作培养计划,聘请专家举办讲座。电力安装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和电力安装企业发展水平间有着直接联系,因此电力安装企业财务内控人员需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专业技术,使电力安装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电力安装企业员工要对风险有着正确认识,从而更好地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合理把控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过程,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掌握更多财务风险控制知识,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并且也要为员工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从而约束员工的不良行为,提升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管控水平。
4.5强化财务内控管理意识
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素质技能水平较高,随着企业发展迅速,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变化较大,需要加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促使企业财务人员在生活与过程内,能够时刻牢记风险,并注重风险辨别,做好防控工作,把风险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财务会计人员要积极配合内控机构,严格执行内控机制与体系,科学化资金管控与使用,加强资金管理,以此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编制切实可行,可靠性腔的财务报表,以此为管理人员作出决策时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提供财务指正,确保决策精准、科学与合理,加速企业发展。不仅如此,还需要定期与不定期地接受一些有效的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方式可为其他企业进修学习,通过直观学习,以此加强工作认知,清晰精准的认知风险管控。不可忽略的是,需要在企业内部建设责任体系,将责任划分到人头,确保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找到负责人,以此强化人员意识,提升素质与技能。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力安装企业在财务内控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进行全面的、更加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措施,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针对存在的重点问题和注意事项,强化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健全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内控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从而为企业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电力安装企业应该逐渐摒弃传统的固化发展思维,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模式,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振瑛.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转型路径探索[J].中国市场,2021(23):191-192.
[2]王宏刚.煤炭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24):151-152.
[3]易莎.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优化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1(15):106-108.
[4]郑晓静.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探究[J].财会学习,2021(21):188-190.
[5]陈芹.电力安装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途径[J].财富时代,2019(10):221-222.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钢材贸易;财务风险控制;财务信息系统
一、电子商务环境对钢材贸易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多种不可遇见的因素对企业财务收益造成的影响,不仅包含钢材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有企业的多种内部因素。但随着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电子商务经济逐渐转变了原有的交易模式,导致钢材贸易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随之调整。因此,电子商务环境对钢材贸易的财务控制工作造成了许多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钢材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职能的影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转变,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任何细节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工作职能的不同进行划分,将工作重心放在整体的风险分析中,以保证财务数据核算的精确性。(2)对钢材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模式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逐渐实现了集中式的管理,利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企业的财务数据共享。(3)对企业投资风险的管控工作,电子商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钢材贸易企业的投资渠道,提高了资金管控能力,但随之也伴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风险。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钢材贸易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电子商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钢材贸易企业的发展,逐步融入了信息化的技术,然而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导致电子商务环境下,钢材贸易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1.缺乏对网络财务信息的管控由于电子商务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钢材贸易企业逐渐加快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大多数企业内部,都已经构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的分析及存储工作。但由于互联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导致钢材贸易企业的网络风险管控工作不到位。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偶有遗失,网络建设化投入不足,在实际管理中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由此给钢材贸易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缺乏资金流的风险管控首先,在钢材贸易企业内部,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虽然企业的资金运转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但目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企业的资金流风险管控问题还较为完善,而在企业内部缺乏对资金的合理分配机制,导致资金流的比例失衡。基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钢材贸易企业对于资金流的管理考核指标不够健全,进而给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缺乏健全的财务内控机制目前,电子商务环境给钢材贸易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内部的控制机制不健全。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只有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但在钢材贸易企业内部,在内控机制的落实及执行中,却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工作时仅凭借自身的经验,缺乏对网络风险的认识与科学的评估工作。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内控机制,进而导致电子商务环境下钢材贸易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强化钢材贸易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1.构建安全的财务信息系统目前,钢材贸易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风险问题日益加剧,网络平台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容易给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利用网络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管理,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并要针对频频发生的因财务信息共享所导致的数据丢失情况。钢材贸易企业要在内部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活动,定期举行有规模的培训活动,从根本上培养财务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即使财务风险控制的宏观环境存在于钢材贸易企业之外,企业也应当对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探究,并及时掌握变动的规律及方向,做出符合环境趋势的调整方案,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首先,要加强外部的监管力度,构建相关的公共网络监管部门,不断完善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法律法规,对利用信息技术恶意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惩;其次,在钢材企业内部建立计算机的病毒防御系统,从根本上为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的工作;最后,要及时洞察信息网络中存在的漏洞,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其自身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在钢材贸易企业中构建安全的财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2.强化对资金流的管控首先,钢材贸易具有交易数量庞大且涉及资金量较大的特性,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若钢材贸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与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建立现金流预警指标,对企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周转涉及到的资金进行管控,以促进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行。同时,在钢材企业内部构建科学的资金管控模式,进一步优化现金流的配比。通过构建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钢材贸易企业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注重事前评估、事中延伸及事后管控的工作,对整个财务管控工作进行规范化,不断强化对资金流的管控,为电子商务环境下,落实钢材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构建健全的财务内控机制首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不断在钢材贸易企业内部,构建健全的财务内控机制。(1)通过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企业要利用电子商务呈现其实际的经营状况,并针对企业的变化对制度进行优化及调整,使内控制度更有利于钢材贸易企业的发展。(2)要不断加强内控制度的实行效益,明确基本的责任制,使员工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将管控工作落实到实际的岗位工作中。还应设立奖惩机制,对于不遵守规定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从根本上避免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另外,在企业内部构建预警机制,要结合钢材贸易企业的实际特点,对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税收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与盈利水平,对财务风险问题做到及时洞察并作出预警警示。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钢材贸易的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因此,构建相应的预警中心,对重点指标进行监测,针对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逐步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钢材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能够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控;问题;对策
风险贯穿于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全程,要是不尽快选择科学合理的对策来进行风险管控,则非常有可能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强化风险管控,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决定着煤炭企业顺利发展。本文研究了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其风险管控对策,以推动煤炭企业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一、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不足。主要表现: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内部管控,导致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一味的注重其中关键的控制点,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在会计核算与监管过程中依旧仅仅强调其中的控制点,那么肯定会阻碍到企业监管目标的顺利实现,导致企业很难取得良好的效益。同时,现在一些煤炭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均通过条块状的内部管控模式,虽说该模式可以充分确保管理的条理性,然而,却不能使其内控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与岗位,最终能够对风险管控产生负面影响。
(二)企业管理人员存在越权问题。由于受到传统的经济体制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若干管理层次越权问题,这就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秩序,从而使得管理目标发生一定的偏离,影响到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内控目标与期望相偏离,影响到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内容,内部审计对企业发挥非常重要的监督功能,使企业可以尽快掌握自身的管理状况,然而,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因审计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很难发挥监督财会的功能。同时,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和审计人员的素质高度关联。
(四)财务管理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财务管理在煤炭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所以,企业在选用这方面员工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对待,综合筛选员工,以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然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一些财务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不足,很难满足要求,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他们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执行力与决策力,同时还能够对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阻碍。因煤矿基本上处在边远地区,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待遇相对不高,很难留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工作者。
二、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好风险管控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煤炭企业运作过程中,全面预算属于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它可以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制定规划,避免运作中出现许多复杂问题,充分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并且还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能够有效减小财务风险。构建预算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运行的每一环节,同时必须分析企业运营活动与资本等方面,尽可能的使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具有有效性、综合性等优点。不仅如此,为确保计划可以得到充分的执行,必须考虑企业具体特点,尽快做出调整,同时要保证所反馈的信息的准确性,构建起监督体制。
(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作为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财务管理是全面管理企业资金活动的过程,通过支配现金流转来管理企业的融资活动,该项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果想得到改善,应当从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工作者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比如,对于财务管理核算,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与编制,为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条件,还必须设置相应的事项,以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后期数据的需求。财务分析过程中,应当使用合理的方法,以确保该项工作的可行性,使其可以发现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企业的风险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作为管理企业财务信息与执行相关决策的主体,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员工水平高低也影响着管理质量。为保证企业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从员工入手,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利用这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践中企业需要按照管理员工的需求,尽可能的发挥出企业的平台优势,同时对财务管理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以迎合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而财务管理员工需要从企业的资金状况与运作模式入手,编制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利用这种方式来减小企业的投资成本与风险,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不仅如此,管理员工必须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分析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主动的进行改进,使财务管理充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从而充分确保企业财务内控目标顺利实现。
(四)构建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因素,而内部审计制度则可以尽快发现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财务预算,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稳定运行,因此,煤炭企业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第一,需要在企业内部成立相关机构,为审计制度的实施做好铺垫,同时,该机构不应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制约,必须具备权威性与独立性,以保证其监督功能得到发挥,该制度的运作主要是从企业管理层面出发,对内部关系进行协调,同时还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管,使企业既定目标得以实现。具体来说,该制度的职能是确定部门间的财务关系、人与资金的关系;监督财务工作等,使企业经营可以满足财务管理的具体规定,财务管理计划得到执行。第二,为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对内部审计部门授权,其可以对其它单位的材料进行调阅,使其能够尽快发现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尽快提出应对措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第三,为充分确保审计目标顺利达成,必须配备高素质的审计工作者,为该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煤炭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不足、公司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越权问题、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严重影响到风险内控工作质量,为做好风险管控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构建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 刘玉朋,孙春升.国有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初探[J].煤炭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价值 相关性 研究
无纸化经营、数字化业务快速发展,在提高了电子商务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同时加剧企业内外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加强企业内控对企业价值作用非常明显;同时,电子商务企业价值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内控、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为创造更高的价值准备条件。
一、电子商务企业内控之于企业价值的作用分析
在企业内控与企业价值二者关系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握一个关键点,即企业内控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的进行管控,而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增值。在该目标实现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防范企业风险。随着企业内控理论研究层次的不断深化,企业发展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获取利润,而是向股东财富以及每股收益价值最大化方向倾斜。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社会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要求和愿景,而且还映射出利于企业价值增加的内控演变进程。实践中,企业内控的基本目标是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安全可靠性,所有的目标均是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使相关者受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体现和保证了治理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电子商务企业内控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促使企业价值增值、增值),具体如下:控制环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控制环境是所有控制方法应用的基本保证。控制环境是内控的关键,而且各个要素都特别需要考虑,每一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对企业价值产生较大的影响;控制活动。电子商务企业运营中的控制活动,对企业每一个经营环节影响都非常的大,而且在企业运行发展过程中,通常是采用运营活动效率提高的方法,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控制活动主要是以制度规定形式开展的,有利于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控制活动的重点在于运行、实施,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合理化程序,对其流程严格管控,才能提高企业的价值;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收益风险及其不确定性,同时提高期望收益度,保证绩效稳定。管理层战略目标平衡增长利润目标、风险以后,在追求目标时及时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信息沟通。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料,对内是管理人员经营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对外是宏观层面上的调控参考依据,同时这也是利益相关者投资决策的根本。高质量的信息数据,是企业管理层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基础;监督评价。企业通过内控监督以及科学评价,来实现对控制对象运作全程、结果监督和科学评估。
资本的安全完整性、信息准确性以及财务和法律法规的合理有效性,是电子商务企业内控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而且这对提高其经营效率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企业的价值为根本,来准确界定企业的内控,可视为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同时这也是全面的制度安排。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其对外进行财务信息披露,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披露的透明程度,都直接关系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施结果是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优化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体风险治理能力得以提升的彰显。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电子商务企业加强自身的内控,对于完善和健全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具有果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电子商务企业――内控与价值相关性
(一)基本思路
内控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层面,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高效管理尤为重要,而是否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内控实施效果的影响,而且电子商务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中内控至关重要。
(图1:电子商务企业内控及其价值关系示意图)
从图1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企业内控与企业价值关系密切,除企业内部之间的相互牵制以外,程序和政策管控也非常的重要,也是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内控活动。从该层次来看,采取的内控措施与经营管理活动相匹配,共同的目标则是形成以企业为整体的价值最大化良性循环网。电子商务企业内控活动,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生产、资金、筹资以及销售和投资等方面的有效管控。以上几种形式,都是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增值目标进行具体化的表现形式,对于企业价值的增加,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价值计量
电子商务企业与普通的商品或者服务企业不同,他并非完成通过市场交易以及价格信,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表征。在电子商务企业价值计量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财务估价法,这是一种主观估价方法,对企业发展以及资产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对于其所利用的技术工具而言,采用的是折现现金流量模型进行分析,以富有经济性的折现率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预期收益流量、现金流量以及股金等实行贴现机制,以此来对其资本化价值进行明确。就价值计量而言,其包括四个基本的步骤。步骤一: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步骤二:对现金流量中隐含的相关风险问题和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估;步骤三:将折现的风险因素加入现金流量之中;步骤四: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现金流量现值进行计算,计算时采用的方法如下:
[PV=t=1nCFt(1+r)t]
上式中PV、CFt分别代表的是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以及第t期的现金流量,而字母r代表的是每期现金流量风险折现率。对于PV以及企业价值而言,二者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上述公式,实际上是财务估价法的最关键部分,尤其在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研究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需要注意的问题是:r(折现率)是上述评价模型的注意影响因素,折现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人对实践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态度,同时还可以看出他们的投资预期。
(三)具体内容
第一,对环境、流速以及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相关性进行严格管控。对于现金流量以及流速来说,通常情况下受供应商、市场环境的影响非常的大;实践中,当企业、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某种长期的往来业务关系后,整个市场就会呈现出买方市场一边倒的状态。比如,采购原材料能够采取延期付款的有利地位,减少了企业短期现金流出。当资金相对比较匮乏时,企业能够利用信用条件,尽最大限度利用现销方式对商品进行销售,这有利于现金流入速度的加快。控制环境对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决定性的,电子商务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以及流速等,直接受内控外部环境影响。
第二,折现率、风险评估相关性分析。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最终目标实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风险因素、严重度以及概率等,这些因素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投资现金流向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对风险进行分析时,应当多角度、多形式的预测所处行业的风险程度,以此来对折现率进行合理的估计。
第三,现金流速与控制活动之间的相关性。电子商务企业控制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实施、执行和管控程序,对管理指令进行落实。基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条件,电子商务企业为应对、处理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管理层应当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对应的措施和方法。
第四,现金流量、现金流向以及信息沟通相关性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员工在管理、实施和控制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应当全面把握现金流量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在相关主体之间实现信息资料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比如,企业研发、销售以及财务等部门,需准确掌握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向、流量,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全面的展开。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本文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控问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关系分析可知,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管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价值和发展,管理效果影响其增减。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对电子商务企业内控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这不仅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企业价值增加的有效措施和方法。电子商务企业内控管理,可以有效增强电子商务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对于促进电子商务企业良性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柯春丽.对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10).
[2]常艳.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2(08).
篇8
关键词:保险公司;短板理论;内控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其必须面对和破解一个永恒的课题。笔者长期从事的审计工作,近期又有机会参与了对公司内控的评估调查,痛感在保险公司自身所遇众多风险中,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完善所形成的风险尤为关键,正如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所说:“内控机制是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说公司治理管的是大脑,内控机制管的就是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
如何建设和完善内控机制,保持“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健康运行,防范公司经营风险,笔者认为,就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而言,运用经济学上的“短板理论”对内控机制的建设会有所启示。
一、“短板理论”
“短板理论”这个原理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简单道理:由许多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的平均值,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经济学把这一现象叫做“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其道理很简单,水总是到了最短的那块板就溢出来,其它的板再长也没有用。要想提高板的整体容量,就应该下功夫提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显而易见,这个里告诉我们的是补短的重要性。
二、保险业内控机制建设中的“短板”
对保险市场的内控管理而言,就如同一个大大的“木桶”,由各个保险主体及各保险经营队伍中的一块块“木板”所组成,要建成这么个内控管理严谨、竞争理性而有秩序,就必须不能有“短板”,而现实情况是这样的“短板”仍然存在
一是内部管控"尺子"的合格性有差距。在业务经营上, 作为内部管控 “尺子”的有些规章制度、条款,制定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没有充分考虑被保险人因区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的消费喜好,也没有充分考虑保险经营者因当时当地竞争主体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当地政府经济工作重点不同、当地民风民俗对展业方式影响等因素,因此用这些规章制度作为内部管控的尺子,往往在某些地区或某些时期就不利于因地经营,展开竞争[1]。所谓"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就是这种极端做法带来的弊端。其症结主要在于生产“尺子的厂家”不善于调查研究或调查不全面。笔者以为这也正是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近日要求尽快建立“合格管理制度”的意义所在。
二是内部管控"尺子"的严肃性被缩水。从近年来保险业存在的主要违规问题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大的案件,还是一些小的违规,不管是什么样的单位违规,也不管违规程度如何,有相当一些违规问题,上级是清楚的,至少不可能一点不知道,尤其是一些大的违规事件,大部分都是上级领导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是领导直接参与了违规。就像常见的违规支付手续费问题,可见逐级负责,逐级管理责任仍未真正落实到位。有些方面,不能说我们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在一些人眼里,这些规章早已成为案头的摆设。由此得出结论,发生这些案件,除了案发人的主观原因外,制约机制不到位,监管不力,权力膨胀,处理不严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
三是内部管控"尺子"的统一性被扭曲。目前在中国保险业市场上,通过近些年的中国保险监管当局的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实施,应当说正在向有序竞争方向转变,但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为了急于发展业务,在保险业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不惜违规操作,不择手段进行恶性竞争,因此造成了当前有一些区域仍然出现了“各唱各调”的情况,使内部管控的“尺子”形同虚设,甚至出现了“你能干我也干”的“多米诺”效应。如某保险公司,曾在成立之初,通过抬高手续费展业,尤其是在同业公司重视车险管控,调整险种结构时,仍不顾风险,以高手续费吸纳一些“垃圾”业务,其负面影响,不仅仅是该公司自身后劲乏力,也一度使当地保险业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的竞争。
四是执"规"的自觉性不强。由于内部管控"尺子"出了问题,存在不合规经营的的现实,加上改革带来的利益冲突碰撞,员工队伍中有些人,一方面对世俗看了个“透”,导致上行下效,"规"的观念淡化,执"规"的自觉性不强,形成违规也见怪不怪的"怪圈"。一方面对自觉守"规"的典型弘扬得不够。完成硬指标得奖天经地义,而软指标考核却被淡化,纵然出台一些措施,也是不痛不痒,使强化内控的氛围难以形成。
三、“补短”的有效途径
1.努力建立和完善合格的"尺子"
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是保险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内控文化形成的基础。就当前而言,需急迫建立一系列合格的"规"。在我国保险业股份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目标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业务复杂程度、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因素必须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相匹配,并且应随着上述因素的不断变化而动态的调整和保持[2]。如果这个"规"本身不充分、不系统或者没有得到及时修订,就会使保险业在客观上处于违规的境地。人保财险在2003年改制之后,在省级分公司成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所辖地区内部审计,使经营管控关口前移,并专设内控审计岗,在展业中严格按“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原则,同时又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诸如《六条禁令》等政策、措施,为实现合规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值得仿效。因此,保险监管部门应牵头,组织力量对相应的"规"进行清理和完善,为加强合规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使合规工作达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2.创建科学的内控管理机制
许多案件的形成,大多是制约机制失控和监管不严的结果。如何确保一个"规"在建立好后能够被大家持续地遵守,并且保证这个"规"自身还能够被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必须有一套机制作保证。首先,要切实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就必须从涉及保险业整体的企业文化、组织机构扁平化、流程管理、岗责体系、绩效管理等方面入手,梳理、整合和优化各类规章制度,建立专业化的内控管理队伍,确立清晰的报告路线和问责制、举报制等,真正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合规风险管理在整个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其次,要通过设立内控部门或专职内控岗位,界定其功能和职责,独立于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发现有违反法律、规则和标准的操作行为,确保管理层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确保从业人员的行为,自觉服从既定的"规"。
再次,要通过一定方式对所有新上任的部门和各级负责人进行上任前的内控制度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充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项主要规章制度和其所在部门的全部规章制度,达到对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规"了如指掌。而对那些经过培训不合格的,则不能让其上岗作业。
3.构建富有内涵的内控文化
文化具有普适、大众性的特性,根据其固有特性,建设富有保险业特色的内控文化,是内控机制建设、完善、运转的有效途径。 “内控文化”和“内控氛围”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基础。而要建立这样一种文化,必须以人为本,无论是作为内部控制的设计者,还是作为内部控制的最终执行者的基层操作人员,内控观念淡薄,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极易酿成风险隐患。内控文化的形成,与员工的文化层次、职业道德修养、品行有着直接的联系。合格的"规"要在实践中得以贯彻执行,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把对内控管理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使整个团队形成合规光荣,违规可耻的工作氛围。而对那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严重违规者,要"绳之于法",驱逐出局,不能"下不为例",更不得易地为官,搞事实上的"职务终身制"。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干部,都得一样对待,必须彻底砸破"铁饭碗"。
4.领导必须率先示范
领导者所做的事情不只是代表其个人,而是代表一个群体,能让下属和自己一起发挥集体效应,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内控机制建设要真正做到从高层发动,从高层落实,上级管下级,下级对上级负责。要通过建立逐级问责办法,对不同形式的违规行为实行相应的制裁措施。只有这样,良好的内控文化才能蔚成风气,在整个保险业界才能自觉形成合规经营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黄良根 河海大学
王开龙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审计部
参考文献:
篇9
一、钢结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钢结构施工企业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但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有很多企业的运营资金处于一种负值状态,究其原因主要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较差,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管控制度与考核机制的缺陷
管控制度不够健全、考核机制不够严格、针对性不是很强,即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未将其真正的实践。同时所制定规章制度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照搬,未深入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造成其达到的效果低下。
(二)内控环境和内控意识的缺陷
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缺乏一个有效环境来支撑,内控的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在控制过程中,跟不上建筑市场发展的脚步,对于一些新产生的事项缺乏相配套的政策与制度,没有结合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
(三)企业管理跨度增加造成控制难度大
随着企业管理跨度的增加,其控制难度也相应地加大,在资源的共享上还相对较差,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在财务内部
控制过程中,人作为实施该项活动的一个主体,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内控质量,但是就目前钢结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与教育上,过于形式化,其培训的成效较差,此外,企业文化的构建力度与影响力度较低,缺乏属于企业自身独有的文化。
二、钢结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相关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1.健全企业内部机构,构建一种多级控制体系,基于三级组织管理这一模式,构建并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进行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以及行使,加强各级责权利的监督与评价,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并对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进行细分以及固化。
2.明确其控制目标、控制范围以及内容等,对于职务不相容的可采取分离控制。因钢结构施工企业易发生突发事件,具有施工多变与不均匀性等特征,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越权现象,在该控制体系中还应构建相应的授权批准机制,采取分级管理,进行层层控制,对正常经济行为予以授权。
3.财务风险与施工项目控制。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施工企业避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风险,由于财务风险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控制中,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防风险意识,根据财务风险具体的控制点,构建相应的风险管控系统。而在施工项目这一方面内容的控制
上,则应该采取全方位且全过程的管控,构建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的控制,通过合理且科学的控制方式,提高其控制成效。
4.实物资产与内部审计上的控制。为了确保企业各项财产的完整以及安全,避免出现各种舞弊行为,必须要加强企业中实物的保管,定期进行实物资产的盘点,并构建相应资产档案,及时且全面地记录实物资产所发生的变化。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为外部审计的一个补充内容,即对各种控制系统以及经济活动所开展的独立性评价,其主要的任务就是明确既定程序、政策的落实情况、财务控制目标落实情况等。
(二)施工企业财务内部关键环节的控制
1.货币资金。在控制过程中,可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做好资金风险的防范工作,提升资金使用率,对资金进行实时监控。
2.成本费用。在该环节中,可采取责任成本管理机制来实施控制,并做好事前预测工作、事中控制工作以及事后分析工作,同时还要控制好材料成本,尤其是各种钢材,制定相应的进料、提料、购料、以及领料计划,避免材料的浪费。
3.采取全面预算管控,健全钢结构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以及体系,明确其预算管控的框架体系,接着基于施工企业所实施的管理组织来对预算管控内容进行细分,并确定预算管控责任的主体,增强企业员工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伴随实务界与理论界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认识的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发展已经提升到与风险管理相融合的新高度。在此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并需要不断改进与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企业管理工作,将不断促进企业加强流程管控,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稳健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整体。其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实现都需要各方的参与;二是两者都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三是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企业的价值。由于内部控制主要规范内部管理流程,而风险可能涉及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从这个意义上缴,企业内部控制属于风险管理。然而,内部控制的提升,将增强企业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二者是互相促进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较起来,它是站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来分析问题的,比内部控制更加细化,能够更好地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随着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二者之间必定会相互交叉且相互融合,最终相互统一。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较弱
一是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盲目扩展投资,使企业承受无谓的风险。二是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看作一种静态的东西,认为仅仅是规章制度,如文件法规、技术规范和应用模型等。三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有很多重合之处,单纯的将二者混为一谈,忽略了其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效果。四是片面相信国外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念,忽略了将其与我国国情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使得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土不服。
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组织机制较弱
一是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不能有效制衡管理层的强大权力,董事会没有或者不能负起监督管理层的责任。二是过分夸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认为只要建立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的发展就是必然的。三是缺少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发展阶段、行业特性、技术条件、外部环境等情况的评估机制,使得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本末倒置。四是管控模式和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控制企业风险,难以建立有效的内控和相互制衡的机制。五是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没有将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控程序融入到管理与业务的制度与流程中。
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
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再先进的制度也不起作用。影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执行力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执行人员素质偏低、企业文化落后、资源配置不当是主要因素;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及制度与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性也给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执行带来困难。内部控制针对的是“事”而不是“人”,是一种“非人格”的控制机制,其控制对象不限于受控方,施控方也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对象。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平行参与和平等参与,这与我国传统的等级制、科层制是大不相同的。
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融合的管控文化
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将高管层、中层、普通员工全部联动起来,将内部控制的理念贯穿入公司上下,并对公司主要风险点建立追踪机制,以承接各种风险。二是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合规在线、合规课件、合规漫画等,进一步巩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文化。三是在传统金融内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走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控道路,鼓励内控与风险人员学习专业课程,系统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2.建立合法合规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在越来越明朗化的行业大环境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办法以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需要建设既合法合规又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一是从自身实践出发,建立和完善内控管理机构,并高度重视内控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设立组织架构,设有内审、合规和法务等模块,并将治理层和管理层相隔离,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三是由内控部门制定一系列制度,有助于内控识别、评估和解决风险。
- 上一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总结
- 下一篇: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