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储存标识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储存标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品储存标识

篇1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可接受风险标准》)于2014年5月7日,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告2014年第13号文件形式公布。该标准用于确定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在役生产、储存装置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颁布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石化、化工产业布局与工业化、城镇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区、居民区与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防护距离不足带来的安全风险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国际上通常采用“可接受风险标准”来控制危险源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保防护目标增加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目前,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中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防护距离的概念,主要包括消防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防火间距,以及卫生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但由于制定的目的不同,实践发现在预防重特大事故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防火间距主要是针对非爆炸性的火灾事故,以火灾预防和火灾初期扑救为目的来设定,不考虑危险物质泄漏后的毒性危害。其主要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防火间距一般不超过120 m。卫生防护距离是从保障公众健康的角度设定的,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从车间或生产、储存单元的边界扩散至居住区范围内(对其他公共设施或民用建筑无要求),达到限制浓度的最小距离。其主要标准SH3093-1999《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GB8195-2011《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规定: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不超过1 200 m。

《可接受风险标准》明确: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以下简称“危化装置”)的缓冲距离,作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可接受风险标准》还针对重点监管、爆炸品和非重点监管3类危化装置,分别研究提出定量风险评价法、后果计算法和危险指数法3种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可在危险化学品新建企业选址、高风险企业搬迁和化工园区规划布局时,更为科学、合理。

我国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

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确定原则

风险可接受标准是针对人员安全而设定,根据不同防护目标处人群的疏散难易,将防护目标分为低密度、高密度和特殊高密度3类场所,分别制定相应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将老人、儿童、病人等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特定脆弱性人群,作为敏感目标优先考虑,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可接受风险标准。

我国城区内现有危化装置比较多,针对国内现有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考虑其工艺技术、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历史客观原因,《可接受风险标准》中按新建装置、在役装置分别列出风险标准,在役装置要比新建装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装置)的风险标准更为宽松。但现有装置一旦进行改建和扩建,则其整体要执行新建装置的风险标准,避免老企业盲目发展,引发新的安全距离不足问题。

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

我国不同防护目标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是由分年龄段死亡率最低值乘以相应的风险控制系数得出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对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是在危险源周边区域的实际人口分布的基础上,为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概率超过社会和公众的可接受范围而制定的。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F-N曲线)表示,如图1所示。社会风险曲线中横坐标对应的是死亡人数,纵坐标对应的是所有超过该死亡人数事故的累积概率。即F(30)对应的是该装置造成超过30人以上死亡事故的概率,也就是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

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并不是每个执行定量风险评价的国家都在用,例如:匈牙利、巴西等国家,虽然设定了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但没有制定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在设置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国家和地区中,英国、荷兰及中国香港地区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较具有代表性(如图2至图5所示)。

将3个典型国家(地区)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相比较,可看出中国香港地区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比荷兰的要求低,但比英国的要求高。总体看,中国香港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标准处于中等水平。

综合考虑,我国采用香港地区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值,作为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对危险源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估。

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系

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描述的是危化装置周围某一固定位置处,单个人员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危化装置周边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整体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对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为避免当个人风险满足标准要求时,由于人口密度过高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概率超过公众可接受范围。例如100年发生1次死亡100人的事故和100年发生100次1人死亡的事故的个人风险相同,但我们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避免1次死亡100人的事故发生,因此对危险源周边的人口密集区域,需要从社会风险的角度提出补充要求。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荐方法选择依据

通过综合考虑我国目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现状、装置涉及危险化学品和工艺的危险特性,《可接受风险标准》将危化装置分为涉及爆炸品的、重点监管的和非重点监管3类,分别推荐了相应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涉及爆炸品的危化装置。爆炸品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氧,仅靠自身就可以发生瞬间整体爆炸,对外界造成危害的时间很短,并且爆炸事故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较大。基于以上因素,爆炸品危化装置需要单独作为一类,选取最为严格的事故后果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周边居民和公共财产的安全。

重点监管的危化装置。由于该类装置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较高,装置规模通常较大,加上工艺复杂多样,不同装置之间安全水平参差不齐,在选取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时,既要考虑科学性又要考虑针对性,因此推荐选用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的定量风险评价法。定量风险评价法不仅可以科学评价出装置的实际安全水平,而且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提升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体现了科学性和针对性。

自《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40号令”)公布以后,定量风险评价法在涉及毒性气体、爆炸品、液化易燃气体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次将定量风险评价应用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是在AQ/T 3046-201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公布以后,对40号令第九条有关规定的扩展延伸。与40号令第九条规定相比,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装置范围更广,依据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更适用于危险性稍低于40号令第九条所列的装置。因此当危化装置符合40号令第九条规定的情形,需按照40号令中规定的风险标准执行。

非重点监管的危化装置。该类装置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数量众多,规模不一,很多属于规模较小、品种单一的中小企业。如果按照定量风险评价法来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可能造成评估成本较大;如果根据事故后果方法,按最严重事故场景来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可能会造成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过大,致使因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而搬迁的企业范围扩大,因此建议采用简单便捷的危险指数法,根据危化装置中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性质、位置、生产类型和周围环境条件,评估和计算危化装置的危险指数,然后通过简单查表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篇2

[关键词]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91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280-01

易制毒化学品简述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品和精神药物的化学原料及配剂。易制毒化学品本身是化学品而不是,但是这些化学品却与加工、生产、提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艺技术的改进,易制毒化学品所包含的种类、盐类不计其数。对易制毒化学品范畴,国家法律没有具体界定。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5年8月26日颁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易制毒化学品分三类24个品种。第一类13种(制造的原料,比较严)。第二类5个品种(是制毒所需的重要溶剂或试剂,国家对这类化学品管理比较严,购买采用备案制度,运输采用许可制度)。第三类6个品种(是制毒所需的溶剂、试剂或添加剂。这6个品种在化工产业、工业农业方面、医学领域等用途广泛,国家对这类化学品管理,相对较松,购买、运输均采用备案制度)。

上述24种易制毒化学品,国家实施严格管制。但我们应该知道,制造易制毒化学品品种众多,其中不乏日常生活用品,如活性炭、乙醚、碳酸钠、三氯甲烷、乙醇等,未列入管制范围。

易制毒化学品种类较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所需原料、溶剂、试剂基本相同。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制毒集团利用非管制的化学品来替代易制毒化学品,以躲避监管。

需要说明的是:我研究所第一类14种(制造的原料)易制毒化学品不使用、不接触,第二类常用的有三种(乙醚、醋酸酐、三氯甲烷),第三类常用的有五种(硫酸、盐酸、高锰酸钾、甲苯、丙酮)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国家规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是不允许个人购买、经营、生产。如因治疗疾病需要,凭身份证和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购买。

1 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管理

建立科学、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使流程得到有效执行。如:“易制毒化学品领用制度”、“易制毒化学品采购申报制度”、“易制毒化学品保管制度”、“易制毒化学品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使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各课题组须填写购买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申请表,经所安全保卫部门备案,再对易制毒化学品汇总,然后把汇总的总量通过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系统审核。

1.2审核通过,持公安局所批《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到有合法经营资质公司购买。

1.3双方签订购销合同。

1.4没有产品合格证明可拒收。

1.5警示标志、中文说明、失效日期、安全使用期、产品名称、生厂商地址、产品规格等标识,不符合法律规可拒绝进货。

1.6未经所安全保卫部门备案、审核、批准的严禁采购。

1.7易制毒化学品原料验收入库,须详细填写入库清单。

2 易制毒化学品储存保管管理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易制毒化学品专用储存仓库,配备的通风系统、温控系统等运行良好,基本无腐蚀现象,易制毒化学品的储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确保了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1双人到场方能打开仓库门,无关人员严禁入内。每月对库存数量和使用数量进行核对。如发现被盗,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2设专人管理;设专用储存仓库.

2.3熟知危险品的性质,懂安全防护知识。

2.4专用仓库必须安全、防火。操作过程中,须佩带胶手套和防毒面罩,做好防护措施。

2.5专用仓库内专用设备是由专业人员安装调试,符合国家规定和要求。

2.6具有氧化性的酸或氧化剂不能与易燃物品一同存放。

2.7易制毒化学品专用仓库配有报警装置,与值班室相连。

2.8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

2.9选工作认真、身体健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政治可靠的人来管理。

2.10加强台账的管理,保存2年备查

3 易制毒化学品报废处理

3.1易制毒化学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废渣、产生的废气、废水经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方可进行排放。如发现几种物质发生新的反应,则不能混在一起排放。

3.2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处理,做好报废记录,相关人员安全审核后,再报废处理,主管安全管理负责人,须对易制毒化学品报废单中名称、数量进行审核并签字。

3.3对陈旧、老化、淘汰设备、容器和容器内残留有毒危险品的,需清洁,否则不得报废。

3.4易制毒化学品使用后产生的废液,要集中存放,及时通知保卫部门统一处理。

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成立的企业鱼龙混杂,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缺位,导致不法人员利用物流快递行业存在的漏洞,批量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直接进入非法流通渠道,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互联网络的兴起,也为不法分子制造、贩卖、传播不经意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隐蔽性极强,无形市场已渐形成,加大网络打击力度,已成为刻不容缓话题。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等各种即使交易平台,改变了传统交易模式,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图谋不轨者提供了捷径。

遵循 “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树立“安全第一,人人有责”的意识,确保安全防范到位。从《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办法》出台后,采购、运输、管理和使用都严格按公安机关要求,严禁单位、个人私自购买,只接受转账、划款方式购买易制毒化学品。国家也可通过技术手段“切断”网络视频传播制取(提取)方法,从根源上彻底解决。

现今,许多化学合成的新型在世界已泛滥成灾。这些的原料、配剂无不依赖化学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的双重性,决定它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如何兴利除弊,逐步完善,如何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整套科学管理机制,竭尽全力遏制易制毒化学品生产、销售,杜绝流入非法渠道,彻底“斩断”易制毒化学品链条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我们管理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4 结束语

我国现行法律,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运输无刑事责任追究,但不排除禁毒形势严峻,《刑法》将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运输定成犯罪,这将对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工作意义重大。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会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也是如此。目前,由于国家管理的滞后,社会道德意识衰退,个人私利膨胀等因素,限制了易制毒化学品的良性发展,因此,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优化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管理水平,克服自身的不足,集思广益,完善管理机制,使基础管理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卫生部72号令)

《昆明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赵宁

篇3

关键词:三环联控;危险化学品;检验检疫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1日

危险化学品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危险特性,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环节多,涉及国际运输、口岸查验、检验、国内运输、仓储等,一旦管理不善,将对环境、人身、设施造成严重危害,如仅仅专注于进出口检验环节就想把住安全底线显然很难。应积极探索建立以落实企业监管为基础、以加强物流监管为核心、以规范业务监管为保障的“三环联控”工作模式,为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安全拴上三保险。

一、落实企业监管是保障进出口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承担主体责任,有效确立企业作为质量安全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地位,就要把企业监管工作落实在“备案准入、监管、稽查”等关键环节。

一是要完善备案准入制度。备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报送有关机关备案,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有关机关应当予以登记的法律性要求。当前,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结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特性,执行对企业相关资质的检验检疫备案制度,如对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环保许可证等进行备案,同时审核其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情况,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备案情况等。通过检验检疫备案,确认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资质,当发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要联合相关部门责其改正,严把准入门槛。

二是要强化严密监管。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属于高风险产品,应实行严密监管。因此,检验部门要科学有效地配备人力资源强化严密监管,同时要按照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水平,实行差别化的日常监管,对产品风险等级低、质量安全控制要求高、管理严、诚信佳的企业,可以适当减少日常监管频次,而对于风险等级高、质量安全控制要求不高、管理不严、诚信不佳的企业,集中精力重点监管。通过严密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要加强稽查联动。危险化学品的进出口涉及工商、安监、环保、海关、海事、交通运输、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仅依靠检验检疫部门就能管好显然不现实,监管联动势在必行。检验检疫部门可以联合海关、海事、航空运输等部门联合严厉打击其进出口申报时高危低报、危险报成非危,甚至故意不报、漏报等违法行为;联合工商、安监、环保突击检查其生产使用过程是否存在违规现象。同时,对单一部门在监管环节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监督。

二、加强物流监管是保障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的核心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大部分集中在运输、储存等环节,而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离不开查验、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鉴于此,加强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物流监管具有深刻的现实必要。

一是要探索建立进出口危险化学品集中查验场所。当前,大部分通关点局陆路口岸无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不具备危险化学品检验的基本防护条件,进口危险化学品在口岸进行开箱查验,发现不合格情况需要整改时,无法在口岸进行整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出口危险化学品,在企业查验放行后,后续也无法进行跟踪监管。因此,建立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查验、储存、处理场所,配备专业防护装备,实现进出口分区专业化集中查验监管,不但可以更高效地对其进行查验,同时能更有效地遏制集装箱进境危险化学品逃报、漏报现象,起到以点管面的作用。

二是要规范境内危险化学品运输。危险化学品境内运输一般通过汽车运输来完成,而运输过程本身又是发生危险最高的一个环节,在运输途中若发生交通事故或泄漏事故,不仅车毁人亡,而且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环境污染。因此,规范境内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意义重大。当前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没有经过资质认定的单位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在报检时要求企业附上指定运输企业的资质证明文件,同时在境内运输完成后需要提供运输人员或企业的相关证明备查,从而实现运输过程监管闭环。这样既可以从源头上避免企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把危险品当成“非危”来运输,又可以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管,从而降低物流运输环节安全风险。

三、规范业务监管是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的保障

《关于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2012年第30号公告)实施已有一年多时间,期间不断探索新的检验监管方式,在保障进出口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业务监管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进一步从规范工作程序、从业人员业务培训、风险防范等方面下工夫。

一是要统一规范工作程序。目前,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的检验内容、检验范围、检验记录,不同分支检验检疫局都有自己的做法,缺乏统一,影响到执法的权威性。因此,按照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检验检疫标准的要求,规范全国的统一监管规则,规范业务人员从受理申报、口岸查验、现场施检、实验检测、出证放行到企业监管的各环节工作,做到全系统政令畅通,规范有序。同时,对于像《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此类时效性较差但又与当前日常检验监管密切相关的文件、标准,检验检疫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修订,建立完善定期更新机制,以满足工作需要。

二是要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检验检疫作为技术执法部门,人才与技术是执法顺利开展的保障。当前,国家质检总局为了适应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要求,一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实行检验监管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加大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检测与包装检测实验室人员与资金的投入,两大举措为保障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安全做出了贡献。然而,当前由于缺乏相关从业人员而造成严密监管不到位、GHS分类定级不完善、危险公示信息审核与制定周期过长等潜在安全风险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将存在。鉴于此,加大危险化学品相关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刻不容缓。

篇4

关键词: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隐患;安全;控制策略

危险化学品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剧毒等特点,其生产、运输、存储、使用和废弃的操作难度大、过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对人和环境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2015年,天津“8.1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给我们敲响了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警钟,提醒着相关人员在思想上,需要时刻重视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提高防范意识,保障人民群众及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本文以多年的化工产品安全管理经验为基础,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存储、使用和废弃四个阶段的操作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同行业人员有所借鉴!

1危险化学品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运输过程的安全隐患

在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过程中,很多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的数量偏少,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思想意识淡薄。在基础设施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或存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槽罐车没有专用的停车库及消防设备、运输车辆或包装容器未经检验、擅自改装车辆和容器等。而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可,不按照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执行的显现也较为普遍。

1.2储存过程的安全隐患

很多化工企业在对危化品仓库选址及库区布置时,没有考虑到消防安全的要求,仓储设施简陋或布局严重缺乏合理性,而对于消防设备或器材,则超过检验期限或几近瘫痪,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无法起到消防作用,抢救困难。一部分化工企业,不按照规范要求存储危化品量,超过其自身可以承担的危险范围,给安全储存埋下隐患。而在危化品的储存管理过程中,一些仓库保管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责任心,随意堆放、乱放危险化学品,搬运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轻装轻卸或在库内改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等。

1.3使用过程的安全隐患

在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较广,如果不对其安全使用加以重视,也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危化品的使用单位缺乏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不明;(2)使用单位没有严格的危化品监督机制及操作规程,或落实不严;(3)操作人员没有对危化品的安全生产足够重视;(4)事故应急的处理能力薄弱。

1.4废弃过程的安全隐患

危化品的处置,是生产、运输、存储、使用安全的延伸,也是对危化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已使用并做废弃处理的危化品,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目前,国家对废弃危化品的处置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但部分企业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随意堆放或排放废弃危化品,加之当地执法单位的不作为,其结果将对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策略

2.1建立并建全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并结合原化工部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禁令》规定,建立和建全适用于本企业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化品的安全运输、存储、使用和废弃环节的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作业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约束并规范员工的各种操作行为。在制度的落实上,要狠抓管理,尤其在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安装维护过程中,涉及到人员的登高、入罐,操作程序的吊装、动火等特殊作业前,要保证有方案、有计划、有安全保障措施,并严格执行特殊作业的审批制度。在作业过程中,要指派专人监控其作业行为及质量控制,确保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且不留任何后患,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贯穿于实际工作中,避免形成一纸空文。

2.2排除安全隐患、保障运输安全

化工企业应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包装容器的状况进行检查,排除事故隐患。运输车辆的危险化学品标识应清晰,车况要稳定,达到报废条件的要坚决予以报废处理。对于运输剧毒、易燃易爆等高危化学品的车辆,要安装GPRS等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并指派专人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情况,防止运输车辆偏离规定路线或超速行驶;由于危化品均具有各自特性的危险源,所以,其承装的包装容器须由专业的生产企业,根据危化品的特性特殊制造生产,并经由特种设备质量检验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而对于不同特性的危化品,当其灭火方式、性质相抵触时,绝不可采用同一运输车辆运输。化工企业应全面掌控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道路及沿途环境状况。当运输车辆需经过人员或车辆密集场所时,要慎选行车的时间,防止道路拥堵;当运输的危化品可能与特殊的环境产生作用时,须重新选择运输条件或改变运输线路;高温天气运输危化品时,要防止长时间暴晒,或采取必要的降温隔热措施。此外,运输车辆的驾驶人员要熟悉并严格按照预定行车路线形式,突遇状况时,要及时向企业监控人员汇报。

2.3危化品储存的安全管理

危化品的储存仓库,要建立在常年主流风向的下风侧,而对于大型的危化品储存仓库,还必须要设置于城市郊区。仓库内不可设置人员宿舍或办公地点,其外部与其它建筑的防火距离,内部的地面、门窗、屋顶等,要根据危化品的性质,并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建构。对于老旧的仓库,要加大对其设施改造的资金投入,并指派专人定期对安全设施或消防设备、器材等进行检验、更新,保证设施、设备或器材的完好有效性。危化品的日常使用和储存,要设立专人管理制度,其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化学基本知识,而对于有特殊资格要求的,须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证书并经企业考核且合格后方可上岗。针对危化品在存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并制定严格奖罚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在入库或出库危化品前,须对其包装或数量等进行检查和登记,性质相抵触的危化品,要分门别类存放,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剧毒化学品要由双人收发和管理,并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出库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2.4危化品使用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操作,当日的出库量要当日用完,否则要及时入库储存。危化品的使用者,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应变能力。同时,在操作人员进行作业时,要对其操作方法进行监督,防止其违章作业。当发现其操作不当,或存有影响危化品安全的行为时,要当场予以制止并纠正,将事故隐患及时消除。

2.5废弃危化品的安全管理

对废弃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对废弃危化品存放位置的管理。化工企业要根据危化品的特定属性,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立废弃危化品的存放地点,制定存放管理办法和应急防范措施,决不可随意乱放、排放,以防对周围环境和居民构成危害;其二是要建立废弃危化品的处置设施。化工企业应建立废弃危化品处置的专门设施和机构,强化对废弃危化品安全处置的宣传工作,规范废品处置制度,杜绝危险废弃物的无序流动,加强监管,防治其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此外,化工企业应定期开展对仓库危化品的装卸、搬运和保管等有关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并例举国内外同行业以往的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其中危险源诱发点、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从中吸取教训,促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思想上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储存、使用的危化品的特性、危害性及操作要领,确保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操作。

结语

在化工行业,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技术复查、防范要求高的系统性工程,其运输、储存、使用及废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一名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时刻保持安全防范的意识,总结过往经验教训,创新安全管理方式,从危化品的管理使用、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和预防等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化工企业能够安全、稳定且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堃.我国化学品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02).

[2]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S].

[3]崔克清,等.化工安全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围绕“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和全市、全区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及我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危险物品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行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全区危险物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到年12月底前,全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重点使用企业安全等级全部达到B级以上水平,其中25%以上企业达到A级水平,25%以上生产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涉及使用15种危险化工工艺〈详见国家安监总局安监总管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和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化工工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安全生产条件差、且无法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予以关闭(取缔)或搬迁。

三、整治范围

1、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

2、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重点是液氨、液氯、剧、水煤气使用企业,有储存设施的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月使用量超过1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使用单位”);

3、烟花爆竹经营、储存企业;

4、液化气(天然气)经营企业;

5、民爆物品经营、储存、使用单位;

6、危险物品运输企业;

7、使用过氧化甲乙酮(白料)的树脂生产(石材加工)企业;

8、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单位;

9、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使用的压力容器(管道)、仪表仪器和特种设备。

四、职责分工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所有危险物品从业单位按照《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调查摸底登记表》的内容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分类登记造册和汇总(详见附件4、5),并分别报送区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安办;对安全生产条件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要提出处理意见。督促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内业资料和工作台账;对辖区内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分类建立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并将基本安全信息录入电脑实施动态跟踪监管;检查、督促、指导危险物品从业单位按整治方案要求抓好安全隐患(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做好本辖区危险物品从业单位隐患排查整改情况、企业安全等级变更情况及开展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各种工作数据的收集统计和报送。

区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根据乡镇(街道)对上述9项整治范围《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调查摸底登记表》的调查摸底情况,对所监管行业的危险物品从业单位进行收集和汇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将汇总情况报送区安办和市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对重点危险物品从业单位(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重点使用单位和存在问题较多的其他单位)应逐家进行检查;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应报送市行业主管部门复核确认并向区政府提出处理意见;将所监管行业的各危险物品从业单位的基本安全信息录入电脑实施动态跟踪监管,重点从业单位应按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基础档案;检查、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督促、指导危险物品从业单位按整治方案要求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具体分工详见附件2。

区安办牵头负责专项整治的动员部署和组织协调工作,并及时召集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安全专项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实施关闭(取缔)或搬迁;对各乡镇(街道)和区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和验收。

五、整治任务及时间安排

全区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年月上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调查摸底和动员部署、分类整改、检查验收三个阶段进行。

1、调查摸底和动员部署阶段(月上旬-7月上旬):

各级各部门要在以往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新核实并全面掌握本辖区、本行业、本系统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包括: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重点使用单位,使用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企业;危险物品运输企业,危险物品废弃物处置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较差的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从业单位名称及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工厂或企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危险物品的方式是否进行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措施是否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设置和配备,有关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危险物品单位建设项目是否落实“三同时”制度;危险物品单位是否还在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化工或医药生产企业,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化学品企业是否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涉及15种危险工艺的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是否按要求对危险工艺进行自动化改造等),应逐家进行登记造册,并逐级汇总上报。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行业主管部门应于7月20前将汇总情况报送区安办汇总。

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开展深化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动员和部署,结合本辖区、本行业、本系统实际认真制定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利用媒体、会议、分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知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整治氛围。根据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区安委会将组织对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推动专项整改扎实有效开展。

2、分类整改阶段(7月中旬-12月上旬):

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对整治范围内的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全面进行对照排查,找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认真整改。督促指导本辖区、本行业、本系统危险物品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设备;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级别评定标准8项要求建立企业内业资料和工作台账,实行规范化管理;督促指导企业严格规范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流程各环节、各岗位安全行为,特别要严格对进入受限空间、装置开停车、动火拆卸设备管道、登高、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反“三违”活动;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督促指导企业委托具备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生产、储存装置(包括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储存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并根据评价报告提出的整改建议和措施进行整改;督促指导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对需要检测检验的压力容器、仪器仪表、防雷防静电、特种设备等项目进行检测检验并确保达到合格标准;督促指导企业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有资质机构培训后持证上岗;督促指导企业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配置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相关企业按规定要求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督促指导涉及15种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对危险工艺装置按要求进行自动化改造;坚决关闭(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企业,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深化整治,不断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设施设备,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严防火灾、爆炸、泄漏、污染等事故发生。

3、检查验收阶段(年12月中、下旬):

区政府抽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人员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辖区内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整治不力、存在问题较多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对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经整改仍达不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物品从业单位,责令停产停业并依法予以关闭或取缔。各级各部门要做好迎接市安委会组织的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单位和重点使用单位的工艺、设备、安全生产状况和规范管理整治情况督查和验收准备工作。

六、工作措施

1、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督促危险物品从业单位依法取得相关证照;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置各种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安全技术计划和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状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关键工作岗位及重点工程制定应急预案和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提高企业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危险物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8项要求建立内业资料和相关工作台账,实施规范化管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本辖区、本行业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基本信息分行业、分等级录入电脑,实施动态跟踪、滚动监管。

2、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重点使用单位完善报警、监控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等,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按照“逐个排查、认真整改、改造提升、淘汰落后”的总体要求,邀请具备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企业相关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场所进行安全评价;积极引导企业选择和聘用安全生产专家帮助查找生产工艺、单元操作、重点反应装置、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加大对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和重点使用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对整改无望或经整改仍达不到安全条件的,要通过“转、停、搬、关”等措施,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3、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三同时”的有关规定,对所有化工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做好建设项目设立许可、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试生产方案备案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对未经安全“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相关许可证;对未经“三同时”审查已擅自完成建设的项目,要从严查处并责令其完善批准手续。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做好跟踪服务,指导协调解决迁建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建设项目尽快投产。

4、依法依规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对无证生产经营、违规储存、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未经许可擅自开工建设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物品从业单位,要坚决予以处罚或关闭(取缔);对发生的各类事故,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予以严肃处理。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进一步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污染严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企业;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避免安全设施设备“带病”运行。对生产工艺、储存方式和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企业以及压力容器(管道)、仪表仪器、特种设备未按期检测检验或经检测检验不合格的企业,经安全评估后确认未达到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发生火灾、爆炸、泄漏、污染等事故或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企业,要依法依规责令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关键岗位人员未取得任职和上岗资格的,应强制进行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强化对危险物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和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严格执行公路运输通行证制度、剧毒化学品运输准运审批制度、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申报及审查制度,严厉打击不具备资质条件的运输企业和个人从事危险物品运输活动。

5、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和涉及危险工艺的自动化改造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和使用剧毒化学品企业,以及有固定储存设施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化工或医药生产的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达到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涉及使用15种危险化工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和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确保在年底前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要督促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安装单位,抓紧落实危险工艺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并于年底前尽快安装、调试和验收;需要检测检验的压力容器、仪表仪器和防雷防静电等项目,应进行100%检验检测,保证自动化改造达到标准要求。特别是涉及硝化、氯化、氟化、磺化、胺化、加氢、重氮化、氧化、过氧化、裂解、聚合等危险性较高反应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不论是否涉及易燃易爆、高温高压,都要加装报警联锁装置、紧急泄压装置、紧急停车系统(ESD),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条件的企业还要采用DCS自动控制系统。

6、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费用提取、风险抵押金和安全生产责任险工作。督促安全距离不足特别是位于城区中心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尽快组织搬迁。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企业推广应用HAN阻隔防爆、快速堵漏等先进技术;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区域要安装液位、温度、压力超限报警设施、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系统;液态烃、液氯、液氨及剧毒化学品等重点储罐,应按照行业规范要求设置紧急切断阀、装备安全联锁装置。按照新颁布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重新组织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根据安全评价报告的辨识结果,对属于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进行申报,并及时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或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岗位的监控,同时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编制和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应用科技手段的安全监管水平。在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或危险物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环节中,要依托安全生产专家的专业特长和安全技术协会、安全中介机构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7、切实提高危险物品从业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级各部门要采取专门培训、参观学习、跟班见习或以会带训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对各级危险物品安全监管人员和各地危险物品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安全作业规范与标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增强危险物品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监管人员依法监管的能力。危险物品生产、储存、重点使用单位,构成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含分管技术、分管安全的负责人)至少要有1人以上具备化工专业大专学历,安全管理人员和危险作业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化工专业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8、建立和完善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危险物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危险物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人员及区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危险物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公安、消防、交通、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开展危险物品应急救援联合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区深化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进一步明确有关职责分工。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深化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齐抓共管,形成整治合力,切实抓好调查摸底和安全隐患(存在问题)整改工作的落实。

2、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各级各部门要把开展专项整治与“三年行动”考核验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对本辖区、本行业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指导企业扎实有序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不配合工作、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危险物品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并限期整改。要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对整治工作开展不认真,搞形式、走过场的单位,监察部门将予以效能告诫;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区安委会拟于7月下旬组织对各级各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3、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深化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采用安全性能高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促进企业安全技术不断升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将本地区、本行业专项整治三个阶段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告区深化危险物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安监局)。

篇6

关键词 :“5S”现场管理法 化学品 库房

1、“5S”现场管理法简介

“5S”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是指在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日本产品品质得以迅猛提高并行销全球的成功之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物品的有序摆放,可以使员工减少寻找物品和工具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2、“5S”现场管理法在企业化学品库房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化学品库房中存放的都是企业生产所需的化学品,极易引起事故,因此化学品库房中化学品的合理摆放就非常重要。化学品库房的选址要求远离装置区、远离易动火作业区域、远离管线密集区域、远离人员休息区域。因为化学品的特殊性,因此库房内要安装符合标准的排风系统,配备符合标准的灭火装置,库房内外要张贴醒目的防火、防爆标识,库房门口要放置简单的急救箱。

引入“5S”管理法可以很好的协调上述问题,通过大力推行“5S”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化学品库房的现场环境,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使其变得更加有利于生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5S”现场管理法的实施

3.1整理

将要与不要的化学品分开,并将不需要的化学品坚决清理出库房,这是开始改善化学品库房的第一步。

这一步中的要点是对化学品库房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化学试剂进行甄别,找出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甄别出不需要的化学品,诸如已过期的、已变质的、受污染的、受潮的、挥发导致浓度改变的等化学品,要坚决清理出库房,妥善采取各种方法处理掉。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甄别出不需要的化学品并清理掉,真正保证留在库房的每件化学品都是有用的,做好这一步,是树立良好作风的开始。

这里要注意,每次进入库房工作前都要穿好劳保防护衣服和鞋并戴好防护手套、口罩等用具,必要时要佩戴专用的防护面罩。

3.2 整顿

把留下的化学品加以归置、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库房中需要留下的化学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摆放,以便在需要时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的化学品,并力争做到在最安全、最规范的前提下摆放所有化学品。

3.2.1绘制区域布置图

在这一步中首先将提前制作好的专用摆放化学品的柜架合理摆入库房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化学品摆放的区域布置图。区域布置图很重要,是指导化学品摆放的唯一依据,在我们厂化学品库房,绘制区域布置图时会根据实际情况遵循以下规则:首先将国家规定的剧毒类化学品单独摆放;其余的非剧毒化学品按酸类、碱类、盐类三大类依次摆放,并注意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摆放。

3.2.2化学品摆放

绘制好区域布置图后即可根据图示摆放相应的化学品并贴标签,贴标签时要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来区分化学品的品类。例如剧毒类化学品可用红色标签、酸类化学品可用蓝色标签、碱类化学品可用黄色标签、盐类化学品可用白色标签。需要储存在冰箱冷柜等低温设备中的化学品,也要在设备外部做好标识。全部化学品摆放好之后,要将所有化学品登记造册,记录每件化学品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入库时间、入库数量、库存数量等基本信息,以备日后查询使用。

3.2.3摆放时的注意事项

同类化学品的摆放要注意:将体积重的化学品摆放在柜架下方,体积轻的化学品摆放在柜架上方;使用期限短的化学品摆放在柜架前面,使用期限长的化学品摆放在柜架后面;经常使用的化学品摆放在离门近的地方,不经常使用的化学品摆放在离门远的地方。切记化学品每次挪动后要放回原位。

3.3清扫

把化学品库房打扫干净,努力创建一个干净、明快的工作环境。

首先要根据第一第二步将剩下不要的化学品全部合理处理掉,然后将化学品库房彻底进行清扫,没有任何垃圾及污脏物存在,绝不留任何死角。这里要注意,由于化学品库房是特殊场所,清扫时要选用防尘、防静电的清洁用具,以免引起质量事故。

3.4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化学品库房保持一个完美和最佳的状态。清洁,亦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是消除一切安全事故的保证。

除保证上一步的清扫结果,这一步还要做到每件化学品都处于可以马上取用的状态,即保持每瓶(或盒、桶等)化学品的整洁干净,不积累灰尘,这里可以设定清洁的频次,每周一次或多次。做清洁工作时要同时做好化学品数量的清点工作,将每件化学品的库存数量登记在册,防止单品类化学品积压太多未及时使用,过期造成浪费,若遇库存不足时要及时做好缺货申报,防止因为数量不足而影响生产。还要检查化学品是否有性状改变的现象,并及时进行处理。

3.5素养

素养即努力提高人员的修身,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管理的核心,只有人员素质的提高,才能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

在这一步中可以采取:宣传“5S”活动的重要意义、号召员工积极参与、制定讲座培训班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5S”管理的重要性,并可以采取适当的评比或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使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从而使 “5S” 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4、结束语

在企业中“安全”尤其重要,而化学品库房的管理在库房管理中又是相对特殊的一类,因为它存放的化学品涉及易燃、易爆、防火、防潮等诸多要求,因此,“5S”管理法在化学品库房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干净、整洁的化学品库房是化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保证,为企业提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大西农夫明(日)著,高丹译《图解5S管理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篇7

1.1化学药品的储存和废弃

化学试验基地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会用到不同种类的化学试剂或生产原料。这些药品一般会集中储存于库房和实验室药品柜内,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大量药品也会分散于实验室、车间工房的各个角落。上世纪中叶,我国化学化工产业初步发展成型,但对于试验基地的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标准体系,一些腐蚀性、易燃易爆类、剧毒化学品可能会被成箱掩埋于土质地表下,警示标识如不及时保持更新,很可能被遗忘。而受到生产力发展限制,化学药品的废弃化处理在当时也并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试验基地周边则成为废弃化学品集中掩埋的场所。这是任何种类化学试验基地搬迁和销爆工作必将面临的风险因素之一。

1.2负责人的变更交接

由于面临废弃的化学试验基地往往年代久远,不可避免会发生试验用房负责人变更的情况。在高校、研究院所内,单个试验用房的负责人,往往单独掌握各自房屋的实验用途、存放药品、仪器设备等大量信息,一般不配置专门人员统筹管理。在负责人的变更交接过程中,如不及时进行详细盘点,会产生大量信息的遗失。不同负责人管理下的实验用房,往往房屋用途有所变更,在经历多次变更后,遗留的未经处理的实验产物和用品,由于性质不明往往也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一些公共实验区域则可能因为负责人不明确,造成用房基本信息的严重混乱,这些因素,均是造成搬迁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重要风险点。

1.3危险品的处置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易燃易爆品、枪支弹药、剧等危险品的管理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当时法律规范和监管力度不能完全覆盖的情况下,从事危险品测试、合成及生产的试验基地内,往往会存有少量该类危险品。如在火工品实验室内最常见的起爆药、点火头等,含能材料试验基地内常见的金属粉、单基药、高氯酸类化工原料等,常以简易包装的形式大量储存;一些易燃易爆、剧毒类化学品,常被混放于普通化学品中;一些长期废弃的保险箱、危险品库房内,也可能存有一批老一辈科学家们留下的火炸药、枪械弹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这些危险品可能年久失效,但在处理过程中的危险性,尤其对于一些敏感度较高的火工器件、化学原料等,是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1.4仪器设备及管路

试验基地内的仪器设备,将面临报废或搬迁处理。这其中,试验用小型设备、烘箱等最为常见,可交予当前用房负责人处置;大型公用设备则因使用、维护问题,在拆除、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种种不确定性因素;从事危险品试验或生产中试的仪器设备,设备内部及其周边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残余危险品;中试车间内的中试生产线、反应线上,则根据不同生产流程和工艺特点,其管路、反应釜内可能残存有不确定量的药品残留;此外,受到在设计、施工阶段标准和用途的局限性影响,用房的水、电、气管路也是安全隐患的来源之一。

2排查工作组织架构

化学试验基地的搬迁销爆工作,由于施工体量大,危险系数高,需要责任单位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班子和工作团队。在该团队中,将涉及基建、资产、技术、安全、后勤等诸多职能单位,因此团队领导必须由该责任单位法人或主要负责人担任,以达到各部门间协调调度的作用。以某高校为例,建立了化学试验基地搬迁工作的组织架构。在该组织架构下,各单位在搬迁现场分别派遣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并统受分管副校长指挥。这其中,国资处、保卫处、后勤中心和化工学院还需单独组建危险源排查小组,小组成员控制在5至8人,由带队领导、危险品辨识员、用房责任人及工人构成。在专业销爆公司介入前期,需要对所有用房的危险点进行摸底排查,初步将绝大部分危险源进行清理。由于排查工作技术要求高,风险系数大,对于组员配置应当首选专业能力较强、责任心较高的人员,并提供必要的保险措施。

3危险源排查工作规划方案研究

3.1排查区域和排查阶段划分

化学试验基地因从事学科的种类不同,一般分为普通试验区、危险品试验区、中试生产区、库房区等四大类区域。在普通试验区内,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实验室内存放的化学药品,久置失标的试验产物,以及部分小型仪器设备。危险品试验区则根据试验类型单独划分,有时需要根据区域特点进一步划分。中试生产区内则会存有大量生产线、大型仪器设备、反应釜等。原有库房在搬迁前应及时予以清空,并根据技术要求临时设置为搬迁期间化学药品或危险品专用库房。结合搬迁整体工作规划方案的时间安排,应当对现场排查小组的工作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并根据基地内功能区域的划分,以及气候、周边等客观因素,分批分类逐个开展迁移。

3.2废弃化学品集中存放与处理方案

排查工作一旦启动,每天都可能清理出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以及各类危险品。因此在方案准备阶段,应当对划分出的临时库房合理进行规划,并定期进行销毁处理。这其中,常见的化学试剂应当按照其标识所著的性质分类、分片存放,在无法判定是否失效的情况下,应避免如氧化剂、还原剂混放等情况发生;如化学试剂保存较久无法分辨其种类时,应作为危险品单独进行存放,并控制每个区域内存放的未知化学品数量;一些活性较强的化工原料,如在火药炸药生产中常用的高氯酸钾、氯酸钾、金属粉等,应当归为危险品储存,及时进行拖运销毁;剧和爆炸品,还应当单独划分区域,分类定量存放,并及时与当地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合理销毁[2]。在排查工作实施阶段,还应当依据库房容量、清理速度等条件尽快邀请有资质的化学品专业处理公司[3]将集中存放的废弃化学品进行拖运清理,尽可能向处理公司提供化学品的详细信息,避免处理过程中发生意外。枪支弹药及其他爆炸品,应当配合公安部门及有销爆资质的单位将危险品运走,定期进行销爆处理,防止存量过大[2]。

3.3仪器设备危险源排查处置方案

部分仪器设备由于在搬迁过后仍需投入使用,而其他老旧的设备往往体积大,表面腐蚀严重,内部情况不明,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建立处置方案。首先,需要建立试验基地的设备台账,明确责任人;在排查前,将大部分不存在燃烧、爆炸、毒害等危险的在用设备进行搬迁;剩余的设备与责任人逐个进行确认,对危险系数小、销爆方法简单的设备,由排查小组配合责任人及时进行危险源消除;老旧设备建立使用历史台账,会同专家论证后,标注必要的危险性和处理方式标识,待全部排查结束后再行处置;大型设备需要进行基础设施拆除的,还应当在拆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边销爆,边拆除”的工作流程进行,防止在切割、吊装、拆解过程中发生意外。对于起爆药等撞击感度、摩擦感度较高的产品中试车间或生产线,应充分分析和掌握一切可能存在的危险因数,严格按照安全拆除规程进行操作[4]。此外,报废的设备管路等金属构件,应当增加再处理环节,禁止直接通过废品回收环节流入其他领域作业场所,发生爆炸、毒害等各类危险[5]。

3.4地上、地下管网重现及处置方案

化工试验场所的电路、水路管网往往腐蚀严重,而面临拆除的试验基地,由于兴建时技术条件所限,电路私拉乱接现象普遍,下水管路内一般都残存有废弃化学药品,一些中试用房之间的物料管路也存在内部情况不明的现象。由于整个排查过程无法动用明火或高温切割装置,不能直接打开管路进行检查,因此需要联络水、电管理部门对区域内的地上、地下管网设置情况进行重现,并绘制中试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图,以初步确定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便于销爆处理。对于接触火炸药中试、生产的设备、管路及管件,还应当建立安全销爆处理技术要求,分阶段采用水洗处理、化学处理、火烧处理等方式进行销爆[6]。

4实施阶段保障措施及应急处理

在制定详细的危险源排查工作规划方案后,排查小组将按照工作进度安排进入现场开展排查工作,在此期间除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执行外,还应当形成与该试验基地相匹配的工作保障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以有效约束危险行为,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安全。一般来说包括如下几点:

4.1未知化学品辨识整个排查区域应当禁用明火或其他高温作业。但在符合条件的适当区域内,应当参考《爆破安全规程》中对销毁场地的选址要求[7],设置空旷区域并适当缩小安全距离,建立极少量化学品辨识试验区。在该区域内,对一些未知化学品进行基本的性质辨识,可采用燃烧法、溶解法等,了解其性状,便于分类处理。整个区域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作为重点消防监控区域,并在周边张贴远离烟火标识,防止外来意外事故发生。

4.2配置必要的防护工具

由于试验基地情况复杂,无法用单一专业手段实施排查清理,因此需要结合专用工作以人工方式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将可能直接接触到各类化学药品,应当配置必要的防护服和排查工具。

4.3善用化学手段降低危害

排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危险性较高但能通过简易方式降低其危害性的化学药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由化学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简易的预处理,如利用稀释、中和法处理强酸,利用硫磺中和处理破碎容器内的水银,利用油封法、水封法等方式保存点火器件、碱金属等。通过预处理,可防止这些废弃化学品在运输、处理过程中造成二次危害。

4.4建立进、出入通行证制度

为防止外来无关人员进入场地,防止危险品流入社会,应当在搬迁工作全程建立试验基地的进、出入通行证制度。通过制度施行,对进、出场区的人员进行严格控制,防止人员私自带入违禁品或带出场区内物品;对进、出场区进行施工、运输的车辆进行严格控制,详细盘点搬迁过程中清出的物品。

4.5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排查小组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应当定期开展安全规范、意外伤害急救处理等基本知识。在排查过程中,受到排查人员主观因素和排查对象客观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可避免会有极小规模的燃烧、爆炸或腐蚀事故发生。因此必须建立意外伤害临时处理预案,对排查人员进行保护,对受伤人员及时予以治疗,并保障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4.6重视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在化学试验基地从清理到销爆的过程中,危险因素贯穿始终,各个环节上都应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危险源清理与销爆的工作原则,进入危险区域清理的具体步骤,安全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以及遇到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等,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拒绝麻痹大意、投机心理以及疲劳作业,真正把清理排查工作做实做细。

5小结

篇8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083-03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危险化学品已是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但由于其物品的特殊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仓储、经营、运输及使用都受到严格的安全限制,易引发安全事故,可能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各级城市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及经营都会作专门的安排,尤其是危化品使用量或者中转量较大的大中城市,更需要对危化品生产、仓储等功能区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城市运行的安全、有序、和谐。

江门市作为珠三角西部的枢纽城市,一直以来危化品的使用和中转量都十分庞大,近几年随着江门市及其周边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危化品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但在危化品生产、仓储区的规划和建设环节,却一直未能跟上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开展江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功能区的规划工作。

2 研究思路

根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原则和设置因素,分析江门市区危化品现状布局情况,参考市区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充分考虑自然与社会条件,找到综合条件较理想的候选地址,然后详细论证每个选址,得出生产、储存区建议选址方案。

3 布局原则

根据危化品的特点及生产存放要求,结合江门市产业空间和交通枢纽布局特点,从尽量减少危化品事故风险的连锁效应考虑,以安全为首位,总体上按照危化品种类进行分类生产;同时考虑到为企业生产、储运服务,若将各类危化品按类别的不同完全分开,无疑会增加危化品储运企业和危化品用户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针对各自服务区域在空间上实行相对的集中。这一设想不但满足了危化品生产的安全、效率及协调原则,同时也符合危化品仓储就近服务和远距离辐射的市场经营要求。因此,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的选址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3.1安全原则

3.1.1生产区安全原则

生产区安全包括生产区用地安全与周边安全两部分。用地安全,一方面指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用地范围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满足建设用地的要求,不存在地质灾害等,另一方面,生产及仓储区范围具备建专用消防通道及消防救灾制高点的条件;周边安全主要体现在仓储区与周边设施要满足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等要求。

3.1.2运输安全原则

据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危化品运输过程出现问题的几率远远高于储存过程,而且“动态”的安全隐患比“静态”的安全隐患更难防范,涉及的面也更大。因此,如何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增强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输运安全,一方面,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要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相协调,要便捷联系未来城市发展地区,以减少长距离运输;另一方面,危化品运输路线尽量回避人口密集区和一级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减少安全隐患。

3.2协调原则

3.2.1与城市长远发展相协调原则

危化品生产、储存区不仅占用一定的土地,而且对周围地区可能造成一定安全影响,因此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规划与有关规划的协调显得十分重要。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规划一定要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相协调。一方面,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的服务范围要能覆盖未来城市新发展地区,另一方面,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要避免对城市发展造成阻碍。

3.2.2与城市重大设施相协调原则

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一方面要与规划的城市干线路网等设施相衔接,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与规划的重大项目相冲突。

3.3效率原则

3.3.1接近主要服务区域,方便企业经营

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应尽量接近主要服务区域,减少穿越。目前江门市危化品使用企业及交通枢纽多分布于西部,因此规划新址应考虑结合西部地区布局,以便更充分更快捷地服务于其他危化品需求的地区。

3.3.2交通便捷,适当集中

运输便利包括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两方面的便利:对外交通应靠近区域交通主干道或对外交通设施(如港口等),衔接便捷;对内交通要求通达性好,尽量减少到消费地的运输距离,因为长距离运输会增加运输过程的安全隐患,同时增加用户的运输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应适当集中,可以避免“遍地开花”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此外,从资源利用、管理的角度来看,适当集中也是有利的。

4 危化品布局关联因素影响分析

根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规划布局原则,从市区范围展开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的关联因素分析,以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形态。

4.1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

根据《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江门市区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北部主城区板块、南部银洲湖板块以及西部产业集群板块。江门市区产业空间未来沿镇及沿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分布,南北向的产业带发展趋势明显,是最主要的产业带。在北部城区培育具有良好前景的工业区,促进镇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4.1.1北部主城区板块

蓬江区继续发展江沙工业走廊,重点建设北新区与滨江新区,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保持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产业的发展活力,北部继续发展壮大棠下、杜阮、荷塘三镇的制造业实力,为选择接受广佛的产业转移作好准备;江海区工业以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壮大家用电器、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产业,搞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加强与中山的联系;新会区会城镇加强新会今古洲开发区发展,同时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将绿地嵌入会城镇。

4.1.2南部银洲湖板块

天马利用港口优势,在周边地区发展临港型工业;古井、双水镇预留纸业基地、物流等工业发展用地,发展与银洲湖及周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行业类型,其余部分作为生态旅游休闲的扩展用地;崖门、三江、沙堆镇预留工业发展用地,与珠海澳门衔接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旅游休闲娱乐基地,服务于港澳乃至更大区域;大鳌镇以制造业为主,着力发展集装箱制造行业。

4.1.3西部产业集群板块

以制造业为主,将司前和大泽联合建设成为不锈钢制品的两个专业镇,进入不锈钢制品的上下游行业,加强设计与市场的功能。

针对以上的产业布局特点,可以看出,江门市区危化品需求主要集中在南部,那么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相应的空间安排应该侧重于这个区域。

4.2人口密度

江门市区人口密度分布中心城区最高,根据总体规划预测2010年人口密度达3000人/km2,其中老城区人口密度更高,北部棠下、杜阮、荷塘三镇相对较低。

新会区除会城镇外其余各镇人口密度均偏低,当中最高为司前镇,达1000人/km2,三江、睦洲、大鳌次之,而罗坑、崖门、古井、沙堆等人口密度为市区最低,其中崖门镇人口密度不足300人/km2。

根据危化品布局的安全原则,危化品生产、储存区选址应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按照江门市区人口密度分布的特点,西部及南部为符合选址要求的地区。

4.3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建设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满足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靠近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段。江门市区的危化品消费市场,除供应本地外,还主要为整个五邑地区及周边城市提供服务。

江门市区的道路网规划在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都比较完善,而南部交通的通达性相对较弱,北部地区稍微偏离整个市场需求重心,运输的在途风险相对要大一点,而西部和东部则更为靠近市场。从这个角度看,将危化品仓储区放在市区东、西部更为适合一些。

4.4自然条件

江门市区地势西高东低、波状起伏,西南部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982m,为市区最高峰。市区地貌以丘陵平原分布最广。北部为大雁山(丘陵)地带,西北部为圭峰山地,西南部为古兜山地,东南部为牛牯岭山地,东部和中部为西江、潭江沉积平原。境内地质构造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东部沿西江河谷有西江大断裂。两支断裂带构成境内基本构造格架。

结合地势条件,江门市区南部山区更为适合设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设置在其它地区则需要更为严格的地基处理和保护。

5 危化品生产、储存区总体布局

综上所述,本规划建议江门市区未来危化品生产、储存区选址采取“分区建设、相对集中”的原则,即按照江门市区的行政区划,选定数个选址,各个选址有不同的侧重,实行分类生产及储存。

分析本章第三节的相关条件,经综合比选,参照“分区建设、相对集中”的原则,认为不宜在江门市设置过多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由表中可得市区西部和南部最为适合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的选址。

江门市于2007年编制了《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江门银洲湖)总体规划(2007―2020)》,对银洲湖重化产业带的建设条件作了详细论证,确定作为银洲湖石化基地,并对交通运输、环保、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环保、消防、安全、防灾、节能等作出全面的规划。因此,结合《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江门银洲湖)总体规划(2007-2020)》,南部银洲湖地区最为适合建设危化品生产、储存区。本规划建议选取新会区古井镇银洲湖石化基地作为江门市区未来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设置的重点区域,即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的第一选址,新会区沙堆镇可作为新会区第二选址,而杜阮镇条件亦适合危化品生产、储存区,但条件不如古井镇优越,故作为危化品生产、储存区次要选址。而市区东部如荷塘镇、江海区等地区,由于临近西江,如设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一旦发生事故有可能造成西江水源的严重污染,高新区的产业性质也不适合设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因此其它地区除现有仓储点外,不宜再设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

根据前面规模预测,本次规划选定市区3个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分别为古井区、沙堆区和杜阮区。建议用地规模如下:古井镇选址区:150hm2;沙堆镇选址区:100hm2;杜阮镇选址区:50hm2。

篇9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及相关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也愈发迅速。各种化学品,包括医药品、化学肥料、塑料、化妆品和食物添加剂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对提高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不少化学品是有害有毒的,有些化学品可能会致癌、致突变,造成出生缺陷和损伤免疫系统。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国际性问题之一[1]。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世界各国政府面对的重大挑战,而对化学品安全的风险评价就显得更加迫切。怎样评价化学品从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到废弃的过程中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在环境中的累积转化周期,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1.2 当前化学品的安全监管模式

1.2.1 “十二一”监管模式运行步骤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6年9月2日的第8号总局令《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8号令),是抓好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的法律依据,对预防危化品事故,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二一” 监管模式是根据8号令的规定要求,针对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十步程序” 内容的实现,重点组织专家对编制的危化品建设项目“二报告一专篇”进行严格的“二审一验”认定监管(简称“十二一”监管模式)。

1.2.2 建立新型的化学品环境安全监管模式

根据以上的“十二一” 监管模式可以看出,化学品在整个生产使用过程中,其安全隐患受到了国家的极大地重视,但是,其安全的管理必然离不开化学品对环境对人类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在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当中,应该融入对化学品评价部分,确保化学品安全生产使用的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造成零伤害,这就需要建立“责任关怀”的化学品环境安全监管模式。

1.3 建立“责任关怀”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

1.3.1 “责任关怀”的概念以及发展

责任关怀六大主题:污染防治、产品监管、工艺安全,运输安全,职业健康,应急响应。六大主题很好地体现了责任关怀的理念。以前的环保理念只停留在治理最后污染物的阶段,只有出现了问题我们才想到要去解决问题,而六大主题的作用就是防止问题的发生。无论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处置的过程中,都对化学品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其在任何一个环节泄漏出来威胁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是全球化学工业自发性的就健康安全及环境(HSE)等方面不断改善绩效的行为,是化工行业专有的自愿性行动。该行动旨在改善各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健康安全及环境表现,提高当地社区对化工行业的认识和参与水平。

1.3.2 中国发展“责任关怀”监管模式的必要性

1.3.2.1 环境安全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环境安全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损伤是全面而深远的。

(1)对中国经济利益的损伤

a.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的环境危机也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l%一9%,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有关专家估算,中国每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100亿人民币。我国每年要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环境保护,大约占GDP的2%左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相当突出,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因为污染导致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自然资源短缺状况十分严重,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其雪上加霜。黄河四支流“有水皆污”,许多河段水质已不适合农业灌溉。我国60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200亿元。随着用水量增加,有的专家估计,我国年缺水量现在60亿立方米,水资源安全问题可能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同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问题也非常严重。

c.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产品屡遭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2003年,我国约有10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绿色壁垒的存在给我国出口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但可以预见绿色消费、绿色贸易将是2l世纪国际消费和贸易的主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势必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陷于被动。为了参与竞争、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就必须关注环境安全。

(2)中国政治利益的影响

环境安全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环境安全问题已经影响我国提出的以推进建设“和谐世界”为核心的对外战略,也严重的损害我国大党的形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我国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对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产生重大影响,松花江污染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此外,韩国、日本曾多次抱怨我国上空的酸雨飘落到他们的地带;法国《费加罗报》说,中国在变成“世界工厂”的同时,也成了全球的“垃圾厂”;英国《泰晤士报》曾发表社论,“肮脏的中国”,认为工业革命把中国的环境破坏的也不成样子。个别国家夸大中国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庄严宣誓产生消极作用。

1.3.2.2 中国发展面临的7个挑战

中国现阶段正面临着七个重大的挑战:1、自然资本的破坏 2、废物“洗涤槽”的殆尽 3、工业迎合不断增长的经济 “外部性” (即 社会耗费) 4、严重的能源短缺 5、社会极化与人口再分布 6、气候变化的影响(后果) 7、腐败滋生及薄弱的法规执行效力。

中国是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蓬勃发展的国家之一。然而,“责任关怀”却刚刚起步。只有大力提倡和推广“责任关怀”,使企业自觉自愿地提高健康、安全和环境意识,主动加强健康、安全及环境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乃至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3.2.3 通过责任关怀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框架要求 责任关怀将更高优先级置于5个广泛领域:

[1] 通过关键技术革新设立解决方案,如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

[2] 用更多有益健康的可再生资源取入生产的化学试剂和能源

[3] 产品设计中的生命周期与全系统思路

(1)避免使用有毒元素及难降解分子

(2)加强对在决策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准则的教育

(3)在自然化学工艺中寻找新方法

[4] 将产品责任的观念扩展到产品延伸责任,如可能在创新产品服务系统下的产品回收。

参考文献

[1] 林玉锁.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J].环境科学动态.1993,1:8-10.

[2] 雅 军.工业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J].煤化工,2007,(2):46-48.

[3] 赵来军,张江华.危险化学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组织协调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J].复旦学版(自然科学版).2007,46(4):437-441.

[4] 张勇.环境安全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5] 林玉锁.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J].环境科学动态.1993,1:8-10.

篇10

突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有色、涉氨企业、涉煤气企业、涉粉尘企业、城市燃气、消防、职业卫生、等重点行业领域。

1、打击涉粉尘领域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整治违反国家安监总局《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行为。

2、打击破坏损害城市燃气行为;整治管道周边乱建乱挖乱钻问题。

3、打击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及冶金有色、涉氨、涉煤气、职业卫生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危险化学品无证生产、经营、储存、充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非法改装,违法挂靠、外包,违规装载等问题;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等问题;冶金有色、涉氨、涉煤气和职业卫生等方面违反规程标准等突出问题。

4、整治、高温金属运输车、校车无证经营等违规行驶问题。

5、打击“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等消防非法违法行为,整治违规住人、消防设施缺失损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封闭等问题。

涉粉尘领域,重点打击整治粉尘企业未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厂房违规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未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粉尘防治、车间粉尘浓度检测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按照国家规程标准要求配齐通风、防火防爆设备设施、灭火器材和独立除尘装置;产尘点没有装设吸尘罩;没有建立清洁制度;作业人员没有穿着阻燃材质的工作帽和衣裤;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粉尘防爆教育培训;未采取有效措施在涉粉尘领域实施检维修及交叉作业;没有制订针对粉尘爆炸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等问题。

危险化学品领域,严厉打击查处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储存、建设的;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建设的;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违反规范要求实施八项危险作业的;危险化学品管道未依法取得许可,与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及建筑物、公路、通讯设施、电力设施的安全距离不足及非法占压的。重点治理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企业,自动控制、紧急停车、安全联锁装置未装备或不完善的;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相关生产、储存装置工艺、设备管理不到位,应急救援设施配备不足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破土、临时用电、高处、吊装、抽堵盲板、设备检修等危险作业执行安全规范不严格,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作业前的风险分析、作业许可管理、作业过程监督等不到位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监控、应急等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化工装置试生产、开/停车,落实各项安全条件和措施要求不到位的;化工生产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发生变化未纳入变更管理的,未制订变更管理制度、严格申请、审批、实施和验收的,变更前、变更过程中和变更后的各项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不严格,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到位,施工过程安全监督不到位,外来施工队伍未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统一标准、要求、管理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运行的标志设置不齐全,日常巡护、定期检测与维护不到位,监测与监控、自动控制和安全联锁等安全设施和措施不完善,事故应急管理缺失,转产、停产、停止使用的管道未采取措施妥善处置,敷设在河、湖泊或者其他环境敏感区域未采取强化措施的;化学品罐区安全管理七项具体要求落实不到位的。

烟花爆竹领域,重点打击非法经营烟花爆竹行为,严禁在开发区内设置零售点,严禁商贩走街串巷兜售烟花爆竹等违法违规行为。

冶金有色和涉氨、涉煤气领域,一是冶金有色企业:整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没有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高温液态金属运输环节没有使用有专门资质的运输车辆;生产吊运铁水等熔融金属起重机械的制造企业不具备相应资质;生产、使用企业未对起重吊具进行检验检测;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不按规定制定、落实动火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作业现场防范各类机械事故和人员伤害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监控报警、联锁和自动保护装置设置和运行情况等。二是涉氨制冷企业:集中整治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设计不规范,违规设计、违章建设;液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没有形成间接制冷系统或其他安全制冷方式;使用快速冻结装置的企业没有采取安全防控措施;未按规定安装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使用(储存)装置和各类压力设备未经相关部门检验检测合格并登记备案;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作业;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不齐全,安全出口、疏散标示、应急通道不畅通,应急装备配备不足等行为。三是涉煤气企业:整治不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煤气交叉作业和检维修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安全安全保护装置、自动控制调节装置、安全连锁装置、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等问题。

城市燃气,重点抓好管线违章占压、高压管线违规穿城、与市政管沟违规交叉、液化石油气瓶组、燃气违规场站等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燃气管线违规占压清理力度,能拆除的要拆除,难以拆除的可采取改线等办法解决。对与市政管沟违规交叉的燃气管线,发现一处整改一处。

消防领域,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单位、“三合一”和“多合一”场所为重点,集中整治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未持证上岗、业务不熟练、脱岗漏岗等问题。集中整治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技术标准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者严重堵塞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等问题。按照公安部《人员住宿与生产经营贮存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督促违规场所将人员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彻底分离,拆除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职业卫生领域,强化高危粉尘、高毒物品职业病危害治理,深入开展冶金有色企业和水泥、石材加工企业粉尘治理,对不具备职业卫生条件的企业,提请当地政府依法进行关闭。强化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突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以及曾经发生过职业病危害事件的行业领域,重点查处没有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没有向安监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项目没有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场所没有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没有在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设置警示标识、没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没有为劳动者提供合格个体防护用品、没有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非法检测评价行为,推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机构质量和水平。

二、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从2014年8月中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和自查自纠阶段(8月中旬)

1、开发区安监站要对本辖区和所管行业“三非”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制定“打非治违”实施方案,下发各相关部门及各企业动员部署。

2、开发区安监站对辖区内企业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将未取得证照或证照过期的企业建立档案,依法依规处理。

3、企业要认真自查自纠,凡存在重点打击整治的非法违法行为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当地政府。

(二)集中打击整治阶段(8月下旬-11月底)

1、开发区安监站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执法检查,对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和整治,对存在非法违规行为且未整改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

2、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开发区内重点区域实施暗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专项行动扎实深入开展。

(三)巩固深化阶段(12月)

1、对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严重的单位进行重点督查,对停产整顿或关闭取缔的企业逐一复查,巩固专项行动成果。

2、各有关部门及企业要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推动建立常态化“打非治违”工作机制。

三、重点工作措施

(一)实施“黑名单”制度。将存在严重非法违法行为且不整改以及因非法违法行为导致事故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告并通报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严格限制,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二)实施约谈警示制度。对企业存在严重非法违法行为或因非法违法行为造成事故的、对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不力或行动期间事故多发的企业,将对辖区主要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开展约谈警示。

(三)实行“一案双查”制度,严格责任追究。专项行动期间,同一企业1个月内发现2次严重非法违法行为的,一律予以关闭,并严肃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因此导致事故的,依法追究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四、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加强对“打非治违”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监督,推动责任落实。

(一)重点行业领域责任分工。

1、涉粉尘、涉氨、涉煤气、危险化学品、冶金有色、烟花爆竹经营、职业卫生等领域由开发区安监站负责。

2、消防、烟花爆竹打非等领域由开发区公安分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

3、城市燃气及燃气管道领域由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城管分局负责组织实施。

4、校车安全由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负责组织实施。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