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工作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村级统计工作;问题及对策

0.前言

村级统计人员处在农村统计工作的最基层,村级统计数据是农业和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村级统计工作是整个农村统计工作的根基,村级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只有源头数据准确可靠,才能保证整体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因此,如何加强村级统计工作,对全面提升农村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1.当前村级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村级统计人员待遇低,变动频繁,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村干部配备中,村级基本上没有专职统计人员,村统计大多由村会计或者其他村干部兼任,兼职不兼薪,很难调动村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每次村委会换届,村级统计人员就会相应调整,村级统计队伍很不稳定,村级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很难做到稳步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由于身份问题,干的再好,也很难有提拔重用的机会。由于激励机制缺失,造成部分村级统计人员责任感不强,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1.2村级统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统计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在村级统计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员只占3%,而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却占64%以上,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村统计人员年龄偏大或者文化水平偏低,给统计培训带来很大难题,很多村级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研究不深,经常报错数、填错表,给上级统计部门汇总造成很大麻烦。另外,县乡统计部门由于缺少或者没有统计培训费,很少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培训,至多是以会代训,这样,很难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1.3村级统计工作量大,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村级统计人员除承担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林牧渔业生产等常规报表以外,还要承担人口、农业、经济等各种普查任务,参与畜禽监测、人口与劳动力抽样、规模以下工业抽样等各项抽样调查工作,工作量很大,但统计经费却不足。按现行财政体制,村级统计没有专项经费,只能从村级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经济条件好一点的村还好办一些,对经济条件差的村来说,的确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经费不足,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1.4村级统计工作条件简陋,手段落后

一是办公条件较差。由于农村经济还不够发达,许多村办公条件不好,缺桌少椅;有些贫困村甚至没有村部,即便有村部,但因为冬季取暖问题解决不了,年报期间村统计只好在家里工作。二是交通工具简陋。现在很多行政村都是几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村里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村统计员采集数据时只能靠骑摩托车、自行车或步行,效率很低。三是计算手段落后。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以上统计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唯独村级还在使用算盘、计算器等最简易的计算工具,有的村甚至连计算器都没有,只能靠手工汇总。

1.5村级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规范

由于各级统计部门对村级统计工作疏于管理,村领导和统计人员对基础工作重视不够,致使一些行政村统计档案管理不规范,统计报表不完整,有些报表没有领导签字和单位盖章,没有立档归卷。统计人员调整变动后没有按规定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造成统计资料遗失。有的村台帐管理混乱,个别村甚至没有台帐,统计报表随意性很大,造成统计数据来源不清。

2.提升村级统计工作水平的对策

2.1加强对村级统计工作的领导,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各乡镇和行政村的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村级统计工作,在业务经费、人员配置、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村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确保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村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应由县级财政负担。同时,尽快建立大型普查和专业调查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统计经费的足额到位。乡镇以上统计部门应该加大对村级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经常深入到村指导统计工作,对村级统计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及时给予解决,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2.2明确村级统计人员,提高村级统计人员待遇

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要求,各行政村必须配备能够承担并完成相应任务的专(兼)职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统计人员的配备上,一定要择优选配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有条件的村可以探索试行村级统计人员合同聘任制,有效地解决因村委会换届而导致村级统计人员频繁变动的问题,有利于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对村级统计应当给予一定的调查补贴,补贴的金额可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村级统计业务量大小而定,一般应在600—2000元左右。经费来源可以由县财政负担,列入年度预算,不足部分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自筹解决。这样,有利于调动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村统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2.3建立村级统计培训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村级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县乡统计部门应制定村级统计人员培训规划,通过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从业资格考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自学等多种形式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县财政应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可以按人均每年150元左右的标准核定,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下拨到各乡镇。通过各种培训,使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升。

2.4加大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减轻村级统计工作量

改革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多做减法,少做加法,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新农村建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等方面的指标,减少或取消那些数出无门、取材困难以及落后的、实际用处不大的指标,减轻村级统计工作负担。规范村级统计调查行为,改进调查方式,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原始统计数据。各行政村要根据村实际情况选取10-30户简易记账,据此推算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畜禽生产等指标。

2.5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各村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以及统计数字质量检查、评估、审核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村级统计人员要在每年4月底之前,将上一年度的各类统计资料(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资料等)收集齐全,装订成册,分类保存,实行档案化管理。认真保管好村级统计档案,村级统计档案要妥善保管3年以上。村级统计人员调离时必须履行严格的交接手续,由乡镇统计负责人监交,保持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乡镇统计站要按照《统计法》、《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39―01

1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很多基层领导还没有足够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农经管理工作。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农村自身的情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比较复杂,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人员也多,同时农村经济管理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有效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仍有可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很多市场主体中已经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然而农村的发展速度比城市慢,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深入,因此,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尤其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需要完善健全、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5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所得费用的减少,从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损失。另外,很多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也造成资金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农村干部缺少理财的概念,很少接触理财的信息,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导致对现有资产只会保管,不会投资,使资金(产)的回报率很低。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认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要经常督促其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而使基层干部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营造全民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氛围,重点宣传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推进法治进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农经管理执法责任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激励体系.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全程、动态的追踪,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2.3规范日常工作

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村级财务管理还是农民相关补贴等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没有制度可循,造成很多工作没有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日常工作制度,使日常工作得到更好的规范。

2.4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畅通基层经济管理的上传下达、意见反馈,应该建设网络平台、数据库系统、监管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反馈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享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诊断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渐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篇3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统计 重要性 存在问题 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11-02

农村经济统计简称“农经统计”,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一项研究农村各种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现实农村经济情况的数据,并通过统计指标体系来反映这些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以揭示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工作。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为各级领导研究农村经济问题,指导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为检验、监督各部门贯彻执行农村经济政策情况,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认真做好农经统计,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宁洱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所辖9个乡(镇),85个村民委员会,1178个村民小组,4.1264万户农户,农业人口15.8419万人,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58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26元,2013年全县有耕地面积33.8675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4317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我站共有农经统计人员14名,担负着全县的农经工作。农经工作主要突出了农民负担监管、土地承包及流转、村级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四大管理”职能,农经统计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情况以及农经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宁洱县的农经统计工作在2009年以前施行手工汇总,需要县、乡、村三级逐级汇总上报。各级要汇总1000多个指标、几十万个数据,工作量庞大,任务繁重,且容易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手段也逐步提高,自2009年开始施行电脑软件汇总,统计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统计工作开展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二、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利益的驱动,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数据本身的属性,从客观上为纂改统计数据提供了可乘之机。历来统计数据是反映政绩的重要方面,并且统计数据不同于会计数据,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即便有《统计法》,也由于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严格执法也无从谈起。这就造成了一些领导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自然而然地从统计数据上做文章,计划目标越订越高,统计数据越来越偏离实际状况,有的地方农村乡村企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是上级订的目标、下级编报完成的。

2.现行农村经济统计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结构多样化,经济运行方式多层次、多渠道,现行农村经济统计制度不够完善,使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无法适应。从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方案看,在经营方式上划分为村组集体经营、乡村企业、农民家庭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而目前有些农村又出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经营、三资企业,联合经营等新的经济成份;在产业上,农民除了在居住地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外,还跨区域从事经营,或异地承包或以雇员的身份从事生产服务活动,生产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展;从收益分配关系看,以前农村只有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关系。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村表现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农民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农民与集体组织、与集体企业之间的关系;农民与集体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关系;集体与国家、及所属企业和农户的关系,集体与外部单位和个人等的多种分配关系,这使农经统计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及时进行统计制度改革,统计方法改进,统计指标调整,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新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3.统计人员少,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整体素质不高,工作难尽力,质量难保障

2013年底,宁洱县农经部门实有农经人员42人(编制为58人),其中县级农经人员14人,6镇3乡农经人员28人,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同心镇、德化镇现无农经人员,同时农经人员管理和归属不明,宁洱县乡(镇)农经站归属于农业服务中心,不利于上下业务联系。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在不了解情况,不懂业务时,必然统计办法简单、潦草,要么照搬照套,要么胡编乱造,结果是错了改,改了错,既不符合实情又不符合逻辑,他们认为,只要领导签章认可,就交差了事,造成统计数据与实际不符。数据质量难于保障。

4.农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商品观念淡薄,思想封闭,政治文化素质不高,造成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难于开展, 所统计数据准确性不高,表现为农民参政意识较弱,家庭记账责任感不强,及记账不及时,不准确等原因,同时有的保守农民不愿公开自己的真实经济状况,怕露富,也造成统计数据随意性大,此外,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各家各户对经济指标理解程度不一致,统计出来的数据内容也就不同,失去可比性。

三、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以自己据几十年的工作实践,认为现阶段应重点采取以下对策。

2009年农业部出台《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将农经统计年报报送方式改为网络在线报送,并对农经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了现行的农经统计报表体系,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等方面相关内容。修改后的报表制度充实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资源条件和运行情况的统计;细化了农户家庭经营,尤其是土地流转、农户经营耕地规模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情况的统计;突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统计;将原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统计表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报表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作为附报统计;增加了反映经管工作开展情况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的统计。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领导对农经统计工作的思想意识,保持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作风

加强领导对农经统计工作的思想意识,认清数据不实的危害,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实地核查上报指标的质量,挤出水分,防止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多做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实事,各级领导还必须做“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的表率,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要求,也是党的政治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要求,只有领导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统计数据才能真实可靠。

2. 完善统计方法,科学统计

农经统计报表制度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农村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已经进行了大范围指标体系的调整,但仍存在不断完善的问题。农经统计的对象是农村的千家万户,集体组织和企业单位,统计资料的取得相当困难,统计调查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修订调整,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更符合实际。特别是家庭经营部分在农村经济指标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科学地统计家庭经营部分的经济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首先要科学地等距抽样。再次,对家庭记账户进行培训,准确的进行统计。对家庭记账户进行培训。一方面,要让他们学习统计知识,正确理解农村经济统计各项指标的含义,准确统计。另一方面,要向他们宣传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农户的参政意识,让农民认真负责地及时记录,为农村经济统计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统计资料。

3.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

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项工作必须引起领导重视和支持,才能得到充足的经费,健康的发展。农经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农经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方便,就为各级领导提供了完整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这恰恰也是各级领导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这样领导才不会导致决策失误。才能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经济。因此,农经部门要认真深入地进行统计分析,主动及时地向各级领导报送分析报告,反应问题,取得他们对农经统计的重视和支持。

4. 实行统一管理、层层负责、一级管一级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一级统计部门有对下一级上报的数据提出复核的权力。因此,各级农经部门需充分运用这一权力,层层包干,层层负责,上一级要管好下一级,避免填报数据的随意性,调查方法的随意性、统计人员安排的随意性,确保农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5.加强农经统计队伍建设,提高农经统计人员素质

农经统计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农经统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搞好农经统计工作,必须加强农经统计队伍建设,提高农经统计人员素质。

5.1 要有法制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是搞好农经统计工作的法律保证和行为准则。这就要求农经统计人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反对弄虚作假和浮夸作风,制止和纠正统计违法行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5.2 要有求实精神

农经统计人员,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坚持原则,对党和人民负责,坚决维护统计的客观性,真实性,排除各种利益主体的干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尤为重要。

5.3 要加强学习

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农经统计人员思想觉悟,增强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农经统计人员要钻研业务,精通农经统计知识,认真学习农村经济统计业务知识,掌握统计方法,熟悉报表指标体系,弄清各项指标的统计范围,数据取得的方法及有关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逻辑关系。

5.4要有竞争意识

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经统计人员要具有竞争意识。科学、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农村的基本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依据,落实政策。这就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加快统计工作的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监督

所谓法制,是以一套完整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来立国、并以这样的法律制定和体系来治国。即依法立国、依法治国。农村经济统计的法制建设以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得以健全、完善。依法统计才能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对于违法的行为,执法人员要严厉惩处,决不能随意性的处理。对违法行为要敢于“曝光”,绝不能心慈手软。加强执法监督、接受上级、群众监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数据真实性、客观性。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尽一点微薄之力。

7 .改善条件,提高农经统计人员的待遇,稳定农经统计队伍

稳定农经统计队伍的关键是提高对他们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农经统计工作比一些部门辛苦多了,但他们的待遇无论是工资还是住房都很差。这就使一些高素质人员外流、造成农经统计人员素质偏低。没有形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的好氛围,宁洱县农经部门的编制为 58 人,实有 42 人,中职只有8 人,占总人数的19.05%,(因中职取得必须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并通过)造成人员大大外流。使整个农经统计工作发展不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8. 理顺管理体制,确保农经职能履行,促进农经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011年底,宁洱县乡(镇)机构改革,宁洱县乡(镇)农经站归属于农业服务中心,造成人员不专,农经管理执行力不强。应按照“管理规范、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监督到位”的要求明确职责,设置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专人理事,有经费办事”。使宁洱县的农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完善,从而促进农经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存玲.青海省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统计,2009(9)

[2] 张强.农经统计报表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3)

[3] 胡美华.浅议提高农村经济统计质量的途径[J].农村财务会计,2009.(3)

篇4

一、当前我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层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过于关注经济、科技等直接效益和物质效益,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间接效益、社会效益。一些基层单位没有摆正档案管理工作的位置,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态度散漫、敷衍塞责,档案存放库房混乱不堪、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随处摆放,这些都是长期阻碍我国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成熟发展的不利因素。更有甚者,一些村级单位和民办企业甚至没有建档意识,档案管理机构形同虚设。

第二,基层单位依法治档观念较为缺乏,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尽管我国在1987年就已出台《档案法》,但是一些基层单位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偏远贫困山区对《档案法》的认识不足,依法治档观念不够深入人心,违反档案法的行为层出不穷,造成许多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档案材料的遗失与损毁。

第三,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够,档案管理能力不足。当前,我国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普遍配备有专业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人员,而在一些基层单位中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够、专业素质较差、档案管理能力较低等情况,甚至一些所谓“档案管理员”是从其他行政岗位调剂上岗,对于档案整理、归档、查找、维护等业务一知半解,仅仅充当着资料保管员的角色。

第四,基础单位档案管理资金不够、设施较差。许多基层单位由于欠缺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出现了档案库房设施陈旧、防霉防潮等档案维护体系不健全等情况。甚至一些基层单位将档案库房与行政人员的办公室合并以节省开支,这样不仅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同时也影响档案安全性及保密性。

二、加强基层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定的完善措施,包括政府机关加大宣传及监督力度、严格落实依法治档的理念、健全基层档案管理机制、加大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力度以及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基层档案管理水平,使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现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加大宣传及监督力度,增强基层单位档案管理意识。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基层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应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及监督力度,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同时通过行政文件等形式督促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基层单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消除一些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空白。

第二,严格落实依法治档的理念,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予以追责。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知档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积极贯彻落实依法治档的理念,依照法律规定及法律程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此外,上级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年检年审工作,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进行追责,确保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在法律的轨道内开展。

第三,健全基层档案管理机制,程序化开展工作。在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明确并细化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制定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流程,包括档案的建立、维护、查找、利用以及交接等,并将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公示宣告,以便相关人员工作的开展。

第四,加大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力度,增强专业素质及管理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档案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也必须不断更新,这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见,必须积极提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函授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加大上岗培训力度,如安排其至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短期培训等。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积极做好职务评聘工作,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第五,加大档案工作资金投入,提供档案管理专项经费。一定的资金支持是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不仅可以改善档案管理设施,而且对于改善档案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大有裨益,同时还可以积极推进档案科研工作进程,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第六,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适应时展需求。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文件电子化、办公自动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档案信息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当前,在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以科学规范的纸质档案制度为基础不断向电子档案机制发展,做好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储备工作以及建设电子档案所需设施的配备工作,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工作,确保基层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第七,多角度综合利用档案,为领导决策、业务开展提供信息参考。为了促进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档案进行普查,剔除重复档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次,对档案进行重新组合,对内容繁杂、组卷过厚的档案进行重组,将互有关联的档案文件相互组合,对无页码、无目录、无标题的“三无”档案补充填写,确保档案的规范化、合理化。再次,规范档案题名,以统一标准对档案进行命名,积极提高档案检索的查准率,防止检索时识别不清、“题”不对“案”的情形出现。最后,根据工作需要,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积极丰富基层档案检索方式,编制多元化的检索手段,例如制定全宗卷、案卷目录、汇编、全引目录、专题目录、著录卡片等多种检索方式。在对现有档案进行整理归档时,以方便检索为目的、以规范档案为重点,运用多元化方式开展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切实为领导决策以及业务开展提供信息参考。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 动物防疫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38-01

一、前言

畜牧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禽流感、口蹄病等人与动物共同感染的疾病在许多省份出现,给人民的身心健康、社会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卫生和防疫部门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新形势下,必须及时发现如动物防疫领域显现的和潜在的问题,及时做好防治和处理。

二、动物防疫的重要意义

1.动物防疫是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动物防疫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工作。全国每年因疫病引起的动物死亡和因疫病使动物生产性能下降,造成饲料、药物和人工浪费等的损失数量惊人。因此,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当务之急。

2.动物防疫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动物防疫不仅是肉类卫生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目前已发现的人畜共患病达3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就有30多种,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三、动物防疫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1.广大农户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不足

动物防疫工作就是将针对动物传染性疾病研制的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但是仍然会出现由于其他病毒导致动物死亡的现象,使广大养殖户认为防疫接种无用,进而产生抵触心理。有些养殖户轻防重养重治的思想太严重,总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无大局意识,意识不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2.防疫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对人力、物力、财力要求较高,而许多地区的兽医站从事防疫工作的人较少、基础性设施不全且老化,检测手段落后,财力不足,使动物防疫工作存在不全面、不及时的现象。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导致防疫水平下降,有些工作人员将疫苗随意放在挎包里,在高温天气里从早背到晚,致使部分疫苗失效。

3.产地检疫和检疫消毒工作问题较多

有些地区规模化养殖较少,屠宰量较少,大多数是分散家庭经营,使免疫接种收取的费用少于支出的费用,进而是这些地区检疫监管工作不到位。产地检疫不全面,检疫质量普遍不高,有些检疫工作者怕脏怕累,不到检疫现场检疫,实施临栏检疫,很难保证检疫质量。

四、改进动物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增强群众动物防疫的意识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报告相关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多形式的鼓动宣传,增强其防疫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及工作者要入村入户,积极进行技术指导和法律宣讲,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使法律宣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加强检疫监督,完善防疫体系

现阶段的动物检疫工作中的各个部门中检疫监督是非常重要的的部门,其确保真个监督防疫工作的安全有效的实施。目前动物的异地购买和运输非常的多,为了避免出现动物病原的出现必须对对动物的引进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加强检疫报告,对于从外地引进的畜禽必须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检疫,阻止病原流入本地区。各个屠宰场要进行规范化的建筑,使动物的屠宰不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疫病的传播。工作人员要严格进行检疫,如果出现检疫不合格或者没有注射疫苗的动物要进行及时的控制,使其不能进入屠宰场。

3.理清职能关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还是要靠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注和落实,要求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深入执行。一些地区政府部门首先开始了防疫体制机制改革,使各级关系更加明确,形成垂直管理的长效机制,乡镇畜牧兽医站归属于县畜牧局,充分发挥畜牧兽医站的职能作用,县级业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检测、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等工作,各级畜牧兽医业务部门要形成统一的系统。

五、动物疫苗的处理

活苗和灭活苗均需冷藏条件下运输,灭活疫苗除严禁冷冻外,在运输过程中还要防止过分颠簸,以免出现油乳分层现象而影响免疫效果。灭活疫苗应在4至8度下冷藏保存,活疫苗则一般在零下15至零下20度冷冻保存。疫苗在使用前应检查疫苗的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储藏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要明确包装,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对过期,无批号,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有沉淀,发霉,有异物,发臭或瓶塞松动,瓶身破裂等现象或不明来源的疫苗解决不用。在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时,必须对畜禽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卫生环境有充足的了解,要注意检查畜禽遇有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等症状应剔出后另行隔离观察,要有适当的场地或用具进行群体分离,防止标识不清或混群后导致重复接种或遗漏接种。同时,还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畜禽疫病的流行情况及母源抗体水平等,视情况及时调整免疫计划。

六、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动物防疫战略也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只有有效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才能保障畜产品的卫生质量,从而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要注重做好预防,防患未然,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特别要注重标准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引入。

参考文献

[1]赵汉新 广州市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篇6

[关键词] 动物 防疫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1.9

通过几年来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实施,发现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不适宜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确保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发展养殖业,疫病预防与控制是关键。解决好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整个防疫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养殖业发展的保障。

1.勐朗镇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勐朗镇位于澜沧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南与酒井乡和糯扎渡镇相连,西南与东回乡接壤,西北与拉巴乡、竹塘乡为邻,东北以黑河为界与南岭乡隔河相望。思澜路、澜惠路、澜勐路、澜西路、澜小路贯彻于全镇,是澜沧县政治、社会、经济、商贸、文化交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全镇拥有国土面积710平方公里,海拔在980―2256米。

1.2气候条件:勐朗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坝子炎热,山区河谷地带温和,雨量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全年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1℃,平均气温在18.9℃;全年无霜期240―280天,年日照时数2118.9小时,相对湿度79%;年降雨量1200―2400毫米之间,年平均蒸发量在1600毫米左右。

1.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勐朗镇辖4个社区、13个村委会,185个自然寨,249个村(居)民小组,26914户,87293人, 居住着拉祜族、哈尼族、汉族、佤族、傣族等12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

1.4农牧业发展状况:2012年末全镇有耕地面积96857亩,粮豆总产量1651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89公斤;有大牲畜存栏1.22万头,其中能繁母畜有0.309万头,出栏0.229万头;有生猪存栏4.44万头,出栏2.88万头;禽类存栏23.86万只,出栏11.86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2043万元。

2.存在问题

2.1村级防疫员得不到巩固是防疫工作滞后的原因

防疫员的思想素质得不到巩固和完善,不仅是我镇防疫工作滞后的原因,更是影响我镇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滞后的原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防疫员的补助低。核定补贴经费标准每人每月20元,每年仅有240元的补助。这一标准一执行就是几十年,直到2008年才有所改变。村级防疫员的补助标准低,要调动全镇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很困难。因此,结果是防疫密度难于提高,生猪及其它养殖畜种疫病控制难度大,致使多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农户损失大,出栏率低。自2008年开始,全县对村防疫员实行每年春、秋两防补助1400元,实际补贴标准提高为每人每年1640元。如何管理和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提高防疫密度和巩固村极防疫员的队伍建设是我们镇政府和业务技术人员深思的重要课题。

二是部分防疫员的年龄偏大,全镇有17个村委(社区),45岁以上的就有7个,同时,有的文化素质又偏低,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对畜牧兽医工作的要求。由于文化水平低,很难学会和掌握新技术,绝大多数防疫员不会开展牛冻精改良、采血清等技能,相当一部分还未操作过猪人工授精,更不会查看网络信息,是我镇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是我镇防疫员全都是农村人,由于为得到更多的补助,有的防疫员或兼职治保主任、或兼职农科员、或兼职科技辅导员,由于兼职烦所事多,工作中难免丢三忘四,忙了这个,顾不上那个,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同时,由于上述原因,一旦工作任务紧,压力大,有的干脆就走人不干,今年这个走人,明年又得找人顶替并重新培训使用,造成村级防疫人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给我镇管理村级防疫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是村级防疫体系建设得不到改善。目前,我镇村级没有专门的兽医室,由于我镇地域广、村寨分散、有的村寨交通不便,疫苗使用量大,打一次防疫,短则一个月,长则需要两三个月,给畜禽疫苗、兽医器械的保管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由于上级下发的疫苗、冷藏柜防疫包大都放置在村公所,有的放置在防疫员家中,大多冷藏柜被当成了公用,有的冰肉,有的冷藏瓜果蔬菜,这样给疫苗的保管带来了不利等等。

2.2山区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持怀疑态度,防疫意识低

由于我县是县城中心,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方便,做牲畜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牲畜流动频繁,动物疫病种类随之越来越多,而政府统一组织的免疫种类有限,不能对所有常见病、多发病都进行预防注射。而部分农户错误认为“一针防百病”,一旦发病,就片面认为预防注射无效果,对预防注射效果产生怀疑。针对这些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3发生疫苗注射免疫反应时群众有抵触情绪。

出现疫苗注射后引起的牲畜出现发热、减食、注射部位肿胀、怀孕母畜流产、甚至死亡的不良反映,如:2008年1月12日富本村南角河小组李大家一头生猪因免疫w苗反映而死亡(估价400元);2009年3月6日大平掌村初四寨组李扎母家一头母猪因免疫w苗反映而死亡(估价820元);2010年1月6日看马山村老寨组王老八家牛因免疫w苗反映而死亡(估价3200元);2010年1月15日罗八村上南板组张扎克家一头怀孕母牛因免疫w苗反映而流产;2010年3月18日唐胜村中班登组赵啊克家一头公牛因免疫w苗反映,拒绝吃草,后用肾上腺素作颈部肌肉注射而得以救治。防疫注射的不良反映,影响了牲畜生长和正常劳役及其死亡,导致养殖场(户)群众对防疫工作有抵触情绪,甚至拒绝给所饲养的牲畜进行防疫注射。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是我们技术人员在应用过程中值得谨慎和注意的问题。

2.4实行动物防疫标识难度大

免疫标识工作的实行,对规范免疫工作程序,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心,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2.4.1现行耳标佩戴,延缓了防疫工期。

现行采用的二微码耳标,在佩戴时一是要注册登记,二是要进行扫描,在防疫过程中进行缓慢,延长了防疫期限。

2.4.2防检结合脱节,以检促防没有落到实处。

许多地方有无免疫耳标并不影响上市交易,而有的地方在上市交易前紧急佩戴,所以有些畜主也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点,对牲畜佩戴耳标不关心不配合。

2.4.3免疫耳标佩戴监管不到位。

由于免疫耳标佩戴监管不到位,致使防疫人员在防疫工作中以“快”为准则。防疫监管机构对免疫耳标佩戴与否没有进行认真监管,有无标识牲畜上市交易无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防疫人员仅在少量地区作好免疫耳标的佩戴,以便必要时应付上级的检查验收。

3.对策

3.1进一步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使防疫员意识到自身的重要地位

防疫员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整个动物卫生和畜牧业发展工作成效。建立一支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深化基层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为妥善解决上述村级防疫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我镇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工作能否落实取决于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镇行政领导部门必须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村防疫员队伍建设,巩固和完善基层防疫体系的建设。

3.2要明确村级防疫员的职责,进一步理顺关系

遵照我镇兽医管理体制,在每个行政村聘用1名动物防疫员。目前,我镇的村级兽医防疫员接受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所和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承担县级下达我镇分配的动物计划免疫任务及强制免疫注射任务、佩带耳标、填发免疫卡、填写免疫档案、协助动物产地检疫、消毒、疫情报告、掌握畜禽饲养情况,以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等,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涉及到畜牧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需要加强的是动物产地检疫、畜牧技术推广等工作。

首先,要抓好产地检疫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作为协捡员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关键环节。我镇是农业大镇,人口多,贫困面大,由于全镇多为山区和半山区,村寨分散、交通不变、群众文化素质低等多种原因,致使产地检疫面临工作人少、面广、线长的实际问题。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村防疫员的作用。在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和消毒工作的职责后,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工作规范,明确责任、科学实施、做好落实。保证将疫病消灭在产地,外疫不传入。要建立健全《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村级协检员聘用委任书》、《村级协检员动物检疫工作责任书》等管理制度。要实行报检和巡检相结合的检疫管理工作机制。

其次,要发挥他们在基层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训教会和敦促他们结合本区域畜禽饲养情况,积极开展人工授精、种草养畜、牛冻精改良等技术推广工作。

第三,让他们做好相应的兽医服务。目前我镇村级动物防疫员还做不到专职,要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动物诊疗、兽药、饲料经营服务,但必须服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大局,使其在诊疗活动中掌握本村疫病流行状况,为上级疫情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第四,要理顺他们的工作关系。村级动物防疫员接受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3.3应当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标准

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标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是做好基层动物卫生工作和畜牧业发展工作的关键所在。补贴经费进入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专户,实行每月或每季度发放一次。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对村级基层防疫员的同情和支持,积极落实和兑现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方便条件。

3.4完善村级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改善基层防疫设施不足、装备不足、服务能力弱的问题。实行“五有一落实”即有防疫员、有防疫室、有交通工具、有通讯工具、有防检疫和冷链设备,落实防疫员报酬,对村级防疫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达到中专学历水平。要完善村级兽医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保障农村动物防疫工作能适时、有序的正常开展。村级防疫人员是整个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冷藏、消毒设施是整个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保障。镇兽医站必须对村级兽医室加强管理,用制度来规范村级兽医室和村级防疫人员的管理工作,使整个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在制度下运行。

3.5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实施奖惩机制

我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制定本镇对村级防疫员的量化考核办法,本着绩效挂钩和多劳多得的原则,采取量化指标考核方式,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质量,对不合格者不予发放工作补贴。考核的重点建议:

3.5.1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和免疫合格率。可通过实地检查和抽样调查等方式确定是否100%进行免疫,通过实验室的血清学试验确定抗体保护率水平,以检验免疫质量。另外也可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确定本地动物防疫工作成绩。

3.5.2免疫标识和免疫档案。是否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是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检查对免疫标识佩戴和免疫档案填写完成情况,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小区用药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作为考核村防疫员的重要内容。

3.5.3免疫和畜牧业生产相关报表的填写、上报是否完整、按时。

3.5.4产地检疫工作完成情况,要根据检疫书证使用和收费帐目考核检疫、消毒工作,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坚决予以处理等。

3.6建立健全村防疫员的长效管理机制

不断提高防疫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选聘、解聘和培训机制,推进村防疫员建设,为我镇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就一支技术过硬、思想先进和村民信任的防疫员队伍。

3.7着力宣传动物防疫法,不断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规、条例,提高广大群众的动物防疫知识。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和防范力度,严防严惩私屠滥宰、出售病害畜产品、滥用激素等违法行为,使动物防疫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走入正常地依法管理的轨道。

3.8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建立健全动物免疫监管体系

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的相关规定,严把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关,跟踪免疫标识,禁止在上市交易前突击打耳标、开据免疫证等行为。力争做到“一畜一标一证”,防检结合,在检疫中促进免疫工作。镇村两级兽医防疫部门认真做好疫病调查,使整个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打有备之战。根据往年的发病规律,做好疫情动态预测,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动物免疫计划,使我镇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

参考书目

【1】《兽医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吴清民 主编

篇7

关键词 动物防疫;问题;建议;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22-02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鄂、豫、皖3省7县二区结合部,总面积3 814 km2,辖23个乡镇、67万人,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库区县。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畜牧生产扶持力度的加大,金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规模养殖场逐渐增多,养殖总量逐年提升,但在动物防疫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畜牧业生产发展。针对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 畜牧业生产现状

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14.8万头,出栏26.1万头;牛存栏3.38万头,出栏1.55万头;羊存栏3.6万只,出栏4.9万只;家禽存栏115万只,出栏312万只。肉类总产2.63万t,禽蛋产量0.49万t,牧业总产值5.94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

2 动物防疫工作基本情况

2007年,金寨县实施村级动物防疫体制改革,采取“以钱养事、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主要做法:一是通过考试、考核,录用21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了一支基层防疫队伍;二是为切实加强对防疫员的管理,成立了金寨县动物防疫协会,各乡镇建立了防疫分会;三是防疫工作实行合同制管理[1]。乡镇政府与防疫分会、分会与防疫员签订强制免疫承包合同,以合同的方式强化防疫工作的管理;四是强制免疫实行免费服务,防疫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防疫员服务报酬按“以钱养事”方式支付,根据防疫员工作开展情况,按户给予定额补助(2007—2008年3元/户,2009年后提高至4元/户)。通过改革,确保防疫工作有了人员、经费保障,解决了多年来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问题,极大地促进了防疫工作的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总量、质量明显好转。2010年,全县农户总数15.52万户,防疫服务农户14.27万户;生猪应防39.67万头,实防38.72万头,防疫密度97.6%;牛应防4.75万头,实防4.61万头,防疫密度97.1%;羊应防8.35万只,实防7.87万只,防疫密度94.3%;家禽应防425万只,实防406万只,防疫密度95.5%。

3 金寨县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畜牧业生产环节

(1)农村家庭养殖方面。一是养殖方式比较落后,养殖条件较差,饲养管理粗放,特别是家禽基本以散养为主;二养殖环境差,大部分家庭养殖户对畜禽的环境卫生不够重视,普遍存在脏乱现象[2];三是病死畜禽的处理方式不当,部分养殖户存在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和宰杀食用病死畜禽的现象,特别是病猪急宰分食的情况较为多。

(2)规模养殖场方面。金寨县规模养殖场总量相对较少,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除部分在原有小规模养殖基础上扩建之外,大部分投资者是原先从事其他行业,对畜牧业生产一无经验、二无技术,有了富余资金而投资畜牧业的。因此,部分养殖场存在表面规模较大,但动物防疫工作严重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一是养殖场的选址与建筑布局不合理;二是防疫、消毒、隔离等配套设施设备不健全;三是生产、防疫等制度不完善;四是免疫、养殖档案未建立或不规范;五是免疫程序不合理。

3.2 销售经营与屠宰加工环节

在销售经营环节上,主要存在未经产地检疫销售畜禽,部分偏远乡镇市场销售未经检疫的猪肉,少数地区还存在销售病猪肉的现象;在屠宰加工环节上,主要存在生猪定点屠宰场(点)较多,规模较小,防疫卫生条件差的现象。

3.3 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环节

(1)部分养殖户受多年来的养殖习惯影响,防疫观念淡薄,不能很好地配合防疫工作的开展。

(2)部分乡镇对防疫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认为防疫是业务部门职责所限,存在应付、行政不作为等现象。

(3)“规模养殖场户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不能落实到位,大都流于书面形式。

(4)大部分防疫员都能够尽职尽责,按质按量完成免疫任务,但仍有少部分防疫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现象,主要表现:一是免疫品种不到位,不按规定完成猪瘟、蓝耳病、禽流感及口蹄疫4种疫病的强制免疫,存在漏防某一疫病的现象,特别是口蹄疫、禽流感的漏打情况较多;二是疫苗保管不妥当,造成疫苗浪费或失效现象;三是免疫工作开展不全面,达不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要求,特别是部分高寒山区农户畜禽的漏防现象较严重[3];四是耳标打挂不全面,有的甚至不打能繁母猪专标,给能繁母猪保险工作造成了不便;五是防疫登记不健全,免疫证填写不规范,发放不到位;六是部分防疫对自身防护不注重,走乡串户,一针多用,导致动物疫病传播。

3.4 防疫监督执法方面

一是基层动物防疫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执法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检疫工作阻力较多,普遍存在忽视检疫,不能主动申报检疫、逃避检疫、拒绝检疫的现象。

3.5 保障环节

金寨县财政收入较少,是全国重点贫困县,对动物防疫工作投入的资金有限,除了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物资和防疫员服务经费外,对防疫监督执法、疫病监测等工作经费支出不足,以致于部分工作开展缺少经费保障。

4 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

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状况,直接关系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和社会稳定[4]。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健康养殖的好处及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广大生产、经营户,加强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动物防疫工作的新局面。

4.2 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培训指导

(1)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培训指导。针对农村家庭养殖户,重点培训指导其改变传统观念,转变养殖方式,实行科学养殖、健康养殖。针对规模养殖场,重点是加强养殖场负责人与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主要内容:一是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增强其对《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其法律意识;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有关知识,包括养殖场的选址、布局,应有的附属设施与设备,如何建立和完善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兽药与饲料的使用与管理制度等,促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提高动物防疫综合能力;三是提倡自繁自养,切实搞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与污染治理,规范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处理[5]。

(2)加强村级防疫人员培训与指导。一是加强防疫技能培训,提高其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二是搞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培训,确保防疫员熟练掌握耳标佩戴与识读器操作工作,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

(3)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培训。重点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有关专业基本理论的培训;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所涉及的操作技能尤其是新装备的培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治理念和法制意识;强化执法程序和文书制作、填写培训。

4.3 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力度

(1)加强养殖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规定,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二是加强动物免疫监管、抗体监测;三是加强引种环节监管,要求规模养殖场要从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引进畜禽,引进后还要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四是加强产地检疫监管。要求养殖场(户)严格执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度,经产地检疫合格后方可销售;五是强化规模养殖场卫生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环节的监管。

(2)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运输、加工、贮藏等环节的专项检查,发现问题,要果断处理,绝不姑息。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打击经营病死动物产品的地下窝点,发现病死动物时,要严格监督畜货主,按规定进行处理。

(3)加强对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防疫数量、质量的检查验收,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轻者给予部分或全额扣除服务费处理,严重者取消其村级动物防疫资格;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4 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工作行政组织领导力度

县、乡2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动物防疫工作职责,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松懈和麻痹思想,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政府对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4.5 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奖励机制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动物防疫工作,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经费的同时,搞好重大动物疫情的物资储备,适当提高防疫人员的服务报酬,增加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以及疫病普查、监测经费的投入。建立动物防疫奖励机制,对在动物疫防控工作中表现优秀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资金及优惠扶持政策的奖励,激励其更好地服务于防疫工作,全面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水平,为金寨县畜牧业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行。

5 参考文献

[1] 廖昌德.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1):15-16.

[2] 刘德明,刘世明.动物性食品安全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B12):317-320.

[3] 李启泉.浅谈乡镇畜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38(1):57.

篇8

基层动物防疫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工作,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对于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监测以及计划免疫等工作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保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高质量才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就当前来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任重而道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对基层动物防疫带来巨大的挑战,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发展。一旦出现疫情将影响到区域的经济发展,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找到基层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手段进行干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 养殖户存在的问题

1.1.1 养殖方式较为落后,就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当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养殖条件尚可,但是由于整体的管理较为粗放,养殖户的养殖方式非常保守,没有在改善养殖方法和环境方面做出努力,造成防疫工作者需要面对较差的工作条件。本来数量就不多的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基层防疫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数量大、工作面广、养殖者的不支持等现象,免疫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1.2 对于基层免疫工作的认识不正确,在长久以来,我国的动物疫情防治工作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因此社会对于基层动物防疫的认识程度不高,大多养殖户都不认为防疫针能够起到作用,因而不配合的现象非常普遍;

1.1.3 养殖观念非常落后,受到家庭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养殖户认为不重视养殖规范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因而基础的免疫技术措施难以普及。养殖户中多少会存在随意抛弃病死禽畜尸体甚至是食用的现象,对防控工作造成影响。

1.2 动物防疫组织管理环节薄弱

进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即可以说是社会行为也可以是政府行为,是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指导。当前的主要问题是:

1.2.1 政府对于动物免疫的重视程度较弱,基层人员觉得免疫工作属于畜牧等部门的事情,认为管理工作与自身关系不大,因而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配合。而由于政府的不重视,导致防疫人员紧缺,大部分乡镇缺少畜牧技术工作人员,即使有畜牧技术人员的乡镇也是安排去干包村工作或者其它工作、村级防疫员待遇低,人员的学习机会少、没有安排防疫工作经费,或者即使行文安排也是流于形式,基本不落实到位。所以防疫人员的防疫思路难以和社会先进理念接轨,且工作热情不高;

1.2.2 兽医管理体制落后,尤其是在村镇中,由于人口密度较小,防疫体系建立不完善造成防疫组织形同虚设,相关政策难以落实;

1.2.3 法治建设问题,我国动物防疫方面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较少,且没有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突出针对性,动物防疫监管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不配套,没有法制的约束导致技术措施寸步难行。同时监督执法的手段不佳,难以有效解决实际中拒绝、阻挠基层动物免疫行为的现象。

2 基层动物免疫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制度建设

2.1.1 首先实行目标责任制,将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不要单纯将目标责任书的签署作为落实规定的标志,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检查和监督,并建立免疫目标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的制度,提高免疫积极性。严格工作的纪律,层层相扣落实,以保证免疫的效价,避免疫病的发生;

2.1.2 完善检查标准,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免疫质量和指标等进行严格的核查,并基于实际免疫情况进行评估,以血清学检验结果作为依据对责任人进行奖励或者处罚。

2.2 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2.2.1 建立城镇动物防疫组织网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度防疫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招聘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到基层防疫队伍中,以扩充人员,注入新的力量。然后组织畜牧业相关管家对防疫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最后则是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防疫人员的行为、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打造高素质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2.2.2 建立村级的动物防疫室,并主动承担补免工作,建立防疫档案、畜禽圈舍的消毒以及病死禽畜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早发现动物疫情,并做好控制;

2.2.3 加强对养殖户专业技术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知识讲座,通过各种渠道向养殖户宣传基础养殖知识,基本的操作节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相关条例,让其了解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认识早防疫工作的严峻性,增强养殖户的责任感以及对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基层动物免疫工作;

2.2.4 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资金纳入到预算中,科学合理的使用。基于高效、使用和节约的原则对资金进行动态化管理,切实掌握养殖户禽畜的存栏状态,以确保所需的经费、设备和器械等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再者,政府部门应当将防疫工作者的重点环节涉及到的运输、扑杀、疫苗等补偿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并及时落实;

2.2.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春秋普免向常规免疫过渡,不断提高动物防疫的密度和效价。做好动物免疫证、免疫标志的管理,对于没有免疫证和标志的动物一定要实施补检工作,实现以检促防,从而促进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9

关键词:农村 财务会计 问题 对策 工作

一、引言

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直接决定着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机构的重视,政府对于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制度改革和发展规划,并且大大加强了贯彻实施的力度,以确保经济管理的日趋完善与长久功效。很多财务工作者都积极投入到知识的自主汲取当中,利用可能的机会增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在这些方面,城市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提升要比农村显著很多,这是因为农村在财务政策的贯彻方面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度。因此,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应该怎么样进行运作以及如何解决现有问题,都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二、农村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财务会计工作者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人员编制也不合理

近些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与制度,大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水平提升,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渐扩大,从事财务会计的工作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首先,由于日常培训比较缺乏,财务会计工作者的素质都很低下,符合专业基本要求和学历的工作者更是少之又少;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财务会计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与规范,但是农村的财务会计工作者并没有真正了解认知这些规定,人才选拔方面也缺少法律观念;其次,几乎每次农村干部更换都会引发整个政治团队的巨大变更,这其中当然包括财务会计工作者的更替,这种变化非常频繁,而且家族聚集的状况特别明显,因此,财政方面的营私舞弊和包庇袒护变得非常的严重,这样不仅败坏了整个政治风气,而且严重制约了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财务会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梳理账目,做好报表,农村财务工作人员做的报表不论是种类,还是内容都很不齐全,不能够达到会计制度最基本的要求,很多时候,月报,季报和年报只做其一,即便是将报表种类做齐全,报表和做出的项目也不尽相符。可见,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可见,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可见,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二)农村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做的比较糟糕,账目核算更是一片混乱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都比较低,相关的基础工作质量也比较差,账目的核算更是呈现出一片混乱状态。

首先,很多单位的账簿设置非常不合理,对登记和结算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算出的总账目和明细账目不能够匹配,账目和相关的凭证也对不上号,而且有些时候账目和报表也不相符等等。有些单位甚至会用一本流水帐本交差账目中只涉及到货币流通的状况,其他的活动都不入账;其次,做出的最初凭证都很不规格,一些票据都不具有法律效力,还有一些票据缺少相关的经手人和验收人,甚至会存在自批自报的状况,手续办理都非常不规范;再次,现在很多报表的形式都比较落后,不能够满足财务会计的工作需要,而且,票据的使用和管理都不规范,例如一些罚款等账目都没有相关部门的合法收据;最后,财务会计的重要档案的保存和整理工作做的也很不到位,很多报表等资料都是过后才能进行归档,比较滞后,基本不可能完整地保存。

三、针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农村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力度,显著提升财务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养

第一,对于农村的财务会计进行一个集体的大整顿,使得整个团体的结构更加合理,如果存在徇私枉法或者是不符合任职要求的工作人员坚决予以剔除,定期进行人才的招聘与选拔,及时招入德才兼具的专业型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教育,不断壮大与完善财务会计的人员编制。

第二,在国家的相关法律当中,对于会计工作者的任职要求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各个单位都应该严格按照法规执行,进行合理规范的工作任职,切实做到凭证上岗。

第三,会计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教育,相关的培训制度也应该得到不断地完善,最终达到整体能力提升的目的。

第四,督促会计工作者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参加一些正规的资格考试,不断促进财会工作者的知识更新。

(二)着力加强与完善财务会计工作的相关管理方式和制度

第一,财务管理采用公开账目的制度,鼓励民主理财,加强监督和审查力度,这包括财产和资金的管理,财务的收支状况应该公开化,随时欢迎群众的监督,逐步加大财务运作的透明度。

第二,财务工作者的办公地点可以设置得比较集中,进行集中性质的办公,并且采取上级监督管理下级的政策。

第三,不断完善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和审核制度,小开支可以通过单位审核,大开支就需要进行集体审批,定期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促进财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需要加强会计制度等的改革,上述建议虽然粗浅,但是希望能够对农村财会工作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动物防疫;问题;建议

1.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动物防疫工作机制不顺

《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畜牧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近几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普及不够及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使防疫工作未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控机制。表现为:一是很多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意识淡漠。对防疫工作法治性、重要性、科学性认识不够,缺乏防疫设施,重治疗,轻预防,往往表现为好了伤疤忘了疼,对防疫工作的支持、配合不够,强制免疫制度落实难;二是防疫工作行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国家虽然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中,但地方政府往往是应急管理,重疫情防控、轻免疫预防,对防疫工作一般仅仅落实在发发文件、开开会的表面上,组织、宣传、动员不力,造成防疫工作业务部门单轨运行,防疫密度无保障;三是业务部门防疫目标管理责任落实有欠账。虽然层层落实防疫目标责任制,但由于工作面大量广,时间紧、任务重,加之组织、经费保障不到位,考核不健全,使防疫责任制留于形式。

1.2防疫队伍不稳定

承担防疫工作任务的村防疫员,工作任务繁琐,(既要免疫、又要挂标、建档),工作报酬低,每月补贴为150元,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致使防疫队伍不稳,人员流动性大,高素质人员选留难;防疫技术难提高;常年补针制度难落实,免疫密度低;免疫挂标、免疫建档不规范,影响疫病追溯制度的落实。

1.3防疫技术不高

1.3.1专业人员知识老化

现有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多为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专生,知识老化,知识更新慢,对防疫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够,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力不从心,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疫病防疫需要。

1.3.2免疫程序化程度低

一是重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忽视地方常发病、多发病的免疫,致使猪链球菌病、水肿病、猪圆环病、乙脑等病的长期流行。二是强制免疫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注射(如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三种疫苗,鸡新城疫、禽流感二种疫苗)程序的相关研究滞后,造成疫苗注射程序的不科学及疫苗效价的相互影响;三是同一种疫苗对幼畜需要加强免疫,防疫员怕麻烦,大多免疫一次完事。

1.3.3疫苗本身问题

随着疫苗生产品种、数量的骤增,质量效价难保障。

1.3.4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

存在疫苗保存不当、消毒不严,剂量不准,使用方法不当等,影响免疫质量。

1.4防疫投入不足防疫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虽然不断加大投入,但仍存在着经费投入与防疫任务不相适应,致使防疫工作经费缺乏。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标准低,兑现难;防疫设施不健全,冷链终端(村)设施的不到位,检测设施缺乏,检测工作开展面窄量小,检测结果不明确。

1.5防疫措施不均衡动物防疫是一项综合性疫病防控工作,现行防疫策略存在不协调性。一是防控目标任务上,主要财力物力集中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而人畜共患病及经济损失严重的传统疫病兼顾不够,造成近年来的狂犬病、布病回升,链球菌、猪高热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疫情不断;二是防疫措施上,对防疫条件管理、检疫监管、疫情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力量分配不足,未能形成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动物的有效协同。

2.做好防疫工作的建议

2.1健全动物防疫工作机制,落实防疫工作责任

一是行政负责制。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把防疫工作纳入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畴,防疫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对发生疫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防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解决问题;二是业务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层层落实县、乡镇业务干部及村防疫员的“四定一保”(定任务、定时间、定密度、定质量、保证不发生疫)防疫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村、组、户;三是健全防疫工作考核机制。要完善考核办法、考核标准,实施防疫季节考核与常年防疫补针考核相结合,密度与抗体检测相结合,加强防疫检查、督查力度,建立常态考核机制,扭转现行的防疫季节性考核局面。确保防疫责任落到实处。

2.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防疫技术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业务干部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及村防疫员防疫技能提高,实施人才强牧战略,使防疫新知识、新技术得以及时推广应用,防疫操作规范化、程序化;二是提高防疫员工资报酬,优化防疫队伍。应合理核定防疫员工资标准,将防疫员工资补贴核定到社会平均水平之上。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逐步实行职业准入,选拔兽医、专职学校毕业生、村卫生员等有专业知识、文化水平高的人员承担防疫工作,提高防疫员整体素质;三是保障防疫员人身安全。防疫员免疫注射、挂标直接与牲畜发生肢体接触,存在着安全风险,作为防疫的主管部门要为防疫员办理人身意外险。

2.3提高防疫技术水平

2.3.1积极推行程序化免疫。

根据国家强制免疫疫病、结合地方疫病流行制度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全面实施程序化免疫,并逐步示范、带动散养户的免疫,以顺应养殖方式的转变,克服多种疫病同时免疫相互干扰及免疫病种不均衡现象。

2.3.2加强防疫条件审查。

对规模养殖场户,要实施严格的防疫条件审核,实行动物防疫许可管理制度,加强防疫工作的检查、督查、指导,促进防疫设施、防疫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形成防疫工作业主自律机制。

2.3.3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建议疫苗生产厂家及上级业务单位要积极开展疫苗免疫效价、多种疫苗同时注射的相互影响等科研试验,为基层免疫操作提供方便,提升防疫工作技术含量。

2.3.4加强防疫检测能力建设。

要不断加强县级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检测设施和检测能力建设,扩大检测面,增加检测数量,使检测工作常态化,为免疫工作提供科学的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

2.4建立健全防疫公共保障机制,加强防疫设施建设要加大防疫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主要是督促、督查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落实,确保防疫员工资、工作经费、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等足额到位。加强防疫冷链设施建设、延伸冷链建设终端,建立村级防疫室,确保疫苗使用有效使用。

2.5落实综合防疫措施要实施免疫注射、检疫监管、检测预警、防疫条件管理等措施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动物防疫技术支撑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韦悦光.农村动物防疫现状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