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规范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隧道工程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隧道工程规范

篇1

关键词:路桥;隧道工程;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各种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缩短穿越地貌,路桥工程修建了各种隧道工程。相比于其他工程,隧道工程由于其地质条件、隐蔽性以及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隧道工程设计的难度。因此,路桥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检测和隧道防排水设计,提高路桥工程隧道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注重路桥隧道工程设计中检测

(一)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存在问题

现目前,我国隧道工程设计中检测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路桥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存在问题具体如下:①缺乏创新检测技术。现目前,我国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对重点工程项目较为注重,导致隧道工程各个具体项目的检测技术存在“参差不齐”现象,这对隧道工程设计检测技术的全面发展不利,同时也不符合隧道工程设计检测技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隧道工程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工作人员忽视了细节项目的检测,缺乏创新检测技术造成的。②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隧道工程设计检测技术是一样技术要求和对检测人员整体素质要求都较高的工作。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适应高标准的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工作,保证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现目前,我国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仍然有待提高。③隧道工程设计检测缺乏科学的管理。科学的隧道工程设计检测管理在路桥隧道工程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会与实际情况背离,这就需要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工作中进行科学管理,适时对隧道工程设计检测进行调整和修改,然而现目前我国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仍然缺乏科学的管理。

(二)创新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应用

为了有效提高路桥隧道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当注重创新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应用。现目前,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的创新技术主要以下几种:①GPS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的应用。为了保证隧道工程设计检测达到毫米级的精度,可以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应用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GPS技术。GPS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传统三角锁导线法误差大的问题。同时GPS技术不需要点与点间的透视,便能实现铺设很长的GPS点来构成三角锁以保持保持长距离线路坐标控制的一致性。②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现目前,探地雷达技术广泛应用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标志着隧道工程设计检测技术也进入高水平阶段。探地雷达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的应用,为隧道工程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方便以及稳定的地下施工环境,同时进一步增强隧道工程建设高效、经济以及节能的新时期特点。③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数字测绘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的应用,推动了大比例尺测绘技术向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设计成图方法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向结合的工作,并需要进行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不仅成图周期相对较长,而且产品也较为单一,难以适应隧道工程设计检测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以及GEOMAP系统不断应用在隧道工程设计检测中,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大幅度提供了隧道工程设计检测的质量和效率。

二、注重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

(一)隧道工程设计中防排水存在的问题

现目前,我国隧道工程设计在防排水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路桥隧道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隧道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防排水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规范中“以排为主”的隧道工程防水设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结构与围岩密实共同作用,隧道壁长期被水流冲刷淘蚀,导致衬砌背后出现松软和空洞,使得结构受围岩的约束不一致而出现开裂现象,从而加深了隧道渗漏水的病害。②隧道工程设计中忽略了隧道底结构化设计。传统隧道设计思想认为,一般只在软弱破碎围岩或膨胀围岩地段中设置仰拱,其上回填铺筑路面结构和其他情况则可以直接铺底,修筑路面。然而,以上两种情况在裂隙发育的富水地层然仍然可能出现路面翻浆冒泥和冒水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修筑在地层中的隧道其底部受到的围岩压力不小于甚至大于拱部所受围岩压力,隧底仰拱设置不合理和隧底全部填充均会出现开裂现象,在遇积水和车载作导致隧道路面出现冒水或翻浆冒现象,严重影响我国路桥隧道工程的质量。

(二)隧道工程设计中防排水改进措施

现目前,我国隧道工程设计在防排水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提供路桥工程隧道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当优化隧道工程的防排水设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对隧道工程设计中防排水进行优化:①更新设计概念。路桥工程隧道设计中防排水设计并非孤立的,隧道工程设计中防排设计和结构受力设计、安全防灾设计、通风设计以及维修设计等相关设计有着紧密联系,同时隧道工程设计中防排水又是影响隧道工程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时,应当注重隧道工程设计中防排水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经济型设计理念,采用安全型、耐久型隧道防排水设计理念。②调整和增补隧道设计的有关规定。防排水问题在技术规范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如:现目前流行的设计规范在隧道防水设计要求方面的规定相对简单,只是笼统规定了防水等级,规定混凝土应当满足抗渗要求,寒冷地区冻害地段和严寒地区所采用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宜低于S6,其余地区不宜低于S4,这便造成了不同设计单位在确定不同水文地质下的防水等级的定量确定。规定中“以排为主”的防水设计理念有强调排水较防水截水和堵水更为重要的含义。在处理实际中隧道内围岩的各种渗水和漏水时,首先选择的应是封堵,在无法进行封堵或封堵成本较高时,再采用排水方式来进行排水。在进行排水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排水时携带流沙对围岩稳定和排水通畅的影响,同时注重尽量保持原有地下水的平衡,避免出现地下水资源流失现象。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种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缩短穿越地貌,路桥工程修建了各种隧道工程。为了有效提高路桥隧道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路桥工程设计时应当注重隧道工程设计检测和隧道防排水设计,保证路桥隧道工程的质量。

参考资料

[1]茹克叶・乌甫尔.浅析隧道工程设计中检测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29(33):26-26.

[2]熊祥雪,郑小艳.建设隧道工程设计案例库探讨[J].四川建筑,2012,32(2):287-288.

[3]罗立娜.广明高速公路祈福隧道主体结构工程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12,(1):31-34.

[4]李松柏.城市下穿长隧道工程设计[J].山西建筑,2011,37(11):160-161.

篇2

1.1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发展至今,广义上的含义指的是未来结果的未知性,或者指的是对未来期望结果与未来真实结果所出现的不一性。受不同行业领域就风险侧重点不一致影响,使得社会对风险含义存在各式各样的理解,当前相对而言较为普遍的风险理解包括以下内容:①风险指的是造成损失形成的未知性;②风险指的是潜在的损失隐患;③风险指的是形成损失的可能性;④风险指的是人身财产损失;⑤风险指的是未来期望结果与未来真实结果所出现的不一性等等。不同行业领域对于风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理解均有着两个基本特点,分别为损失性和未知性。风险管理属于风险的衍生物,风险管理是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根据过往的历史经验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探寻风险控制技术及风险引发规律的一门管理学科。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1.2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在隧道工程中,风险指的是安全事故引发的可能性与安全事故引发所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安全事故指的是在隧道工程中出现人员伤害、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经济损失等不利情况;安全事故引发所造成的损失指的是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存在的、潜在的不利后果或者负面情况,好比人身财产受损、社会不良影响等。基于上述含义,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隧道工程施工方经过对施工安全风险展开计划、识别、评估、预测及处置等,对各类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优化调配,就隧道工程开展针对的风险控制、风险处理,有效缩减由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实现通过低成本取得高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2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隧道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①对隧道相关资料进行采集研究,为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第一步应当组建专业的咨询专家队伍,队伍成员应当包括隧道专业工程师、隧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隧道专业教授以及隧道专业工程师等,经咨询专家组对隧道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采集,并展开充分的研究,以实现对隧道工程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把握,提升隧道风险识别准确程度;②由咨询专家队伍成员展开头脑风暴,评估预测隧道工程的首要潜在风险,可事先设立头脑风暴的主要目的,即对隧道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关问题由咨询专家队伍成员进行讨论作答,问题内容是:预测分析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存在哪些风险;预测分析造成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等。经过咨询专家队伍成员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得出隧道工程潜在风险情况。

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事故中,塌方事故约占其中的50.0%,导致隧道工程引发塌方风险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基于新奥法相关原理,隧道工程塌方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地质条件不良,围岩自稳水平不足,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支护方式便出现塌方;②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相关条件差地质体开展超前支护、注浆支护等预防处理,开挖爆破效果不足,使得围岩应力集中,引发滑塌情况;③隧道工程规划环节并未对隧道区域地质环节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未就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展开实时分析,使得在开挖进尺、支护参数设计内容等不规范。

2)导致隧道工程引发瓦斯风险事故的因素多种多样,引起瓦斯爆炸有三种必要条件,分别是一定的瓦斯浓度、一定的温度或者冥火、一定的氧气浓度。瓦斯爆炸事故必须要有一定的氧气浓度,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但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不得不供给充分的氧气。相关风险管理研究指出,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施工行为、施工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施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情况等,均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3.1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对风险进行接受,指的是承受风险的主体对风险进行自行承担,同时采取相关的应对工作。隧道工程施工方应用风险自留策略过程中,要求施工方能够对风险有着全面的了解,并组织安排科学合理的风险应急解决计划,实施有效、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最大限度的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值,缩减潜在的风险损失。采取风险自留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情况:①主动风险自留情况,即通过评估预测得到风险引发可能性较低,风险出现所导致损失较小,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还有一种对于风险评估预测没有十足把握,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②被动风险自留情况,即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转移、回避,只能够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隧道工程施工方不管是选择哪一种风险自留情况,第一步都应当开展好风险评估预测工作,通过对各式各样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预测,对于风险引发概率、风险损失程度做到心知肚明,尽可能防止受风险评估预测不合理影响,而造成对风险认识不足,最终只能够毫无计划地选应用风险自留策略。若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预测,认识到风险引发概率较低、风险损失程度较小,隧道工程施工方就可对风险展开计划性自留。同时,隧道工程施工方采取风险自留策略后,还应当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手段,全阶段对风险展开监控,一经发现风险出现转变,应立即更新风险控制手段。风险控制不但能够对风险源、风险因素引发进行防范及缩减,还可以将涉及风险的人、物与风险源及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剥离,尽可能降低风险导致的损失。

3.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的是原风险承担主体经采取相关方法把风险转移至另一主体。风险转移不仅转移了风险,还转移了风险可能产生的收益。现阶段,风险转移策略得到广泛应用,其被认为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一种风险处置策略。隧道工程行业通常应用的风险转移方法有:①采取担保方式,由担保人作为风险转移的主体对象,例如,在相关双方签订合同时,一方要求另一方必须履行合同要求的保证金;②找寻合作伙伴的方式,受人属性优劣特征有别影响,使得每个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尽相同,即一些风险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损失引况,例如,隧道工程施工方可将一些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通过邀请专业的施工队伍得以完成;③购买保险的方式,由保险公司作为风险转移的主体对象,例如,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强调,施工单位必须要为从事危险职业的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用。

3.3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指的是风险承担主体对风险源、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消除,防止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回避属于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时风险回避会使得风险造成的收益丧失。由此可见,在应用风险回避前,应全面分析风险实际情况,就风险引发的概率及风险引发的损失程度有着十足的驾驭能力。自另一方面风险管理角度而言,风险回避属于一项负面的风险处置策略。

3.险利用

风险是存在两面性的,一方面风险会给人们造成损失,另一方面风险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即并非任何风险都会使人遭受损失,人们通过对风险的有效利用,同样能够化风险为收益。隧道工程施工方可采取风险利用策略,但不是任何风险都能够被利用,风险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利用的。隧道工程施工方采取风险利用策略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对风险展开严格密切监控,隧道工程施工方风险管理人员须对风险展开严格密切的监控,对风险损失、收益两面的转变情况进行第一时间反应,实施应对策略,顺着风险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获取收益的方向加以引导;②实事求是,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客观认清自身实力,并对外界和寻求的实力展开整体评价,只有对自身实力、外界实力有了明确的认识,才不至于在对风险进行利用时力不从心,此外还应当认识到风险利用策略不但要求要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而且还要求要有十足的驾驭水平;③科学合理应对,采取风险利用策略前,应当进行全面充分的前期准备,制定好风险利用成功或失败的应急防范预案,不至于在风险利用失败后没有后路可退。

3.5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

建设单位应当协同施工单位到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技术交底程序,并结合施工现场相关危险因素,对规划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辅助规范应急预案,制定监控策略,避免引发安全事故。隧道工程相关方结合自身切实情况,做好严谨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引发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所涉及的内容务必要全面、规范,同时要具备目标性、针对性以及合理性等特征。加强对隧道工程主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强调指定要求、考核,经指定人员贯彻实施,提升隧道工程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为了确保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方还应当将施工建设相关的各个单位部门统一收纳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在隧道工程施工全体人员参与、不同侧重的实施模式,促进隧道工程施工全面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显著。

3.6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隧道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施工环境存在复杂的特征,而我国很大部分隧道工程施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所拥有的专业技术并不能满足风险管理需求,使得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从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问题出发,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整合风险管理技术框架,注重科技创新,逐步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施工方还应当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对隧道实际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在隧道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按照隧道工程特征进行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施工实用的技能,包括混凝土常规知识、配比准则、混凝土拌合方法、施工缝隙处理以及钢筋正负筋调节等,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防范、风险规避等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开展工作职责教育,加深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塑造其良好的责任心及道德素养,以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公路隧道;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公路隧道工程是高等级公路重要结构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公路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工程是人们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最大化人类生产环境的重要体现,世界各国早已将地下开发工程作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不断壮大,根据隧道建设的实践并结合国内其它公路建设中的问题,从施工质量管理的角度入手,对隧道施工质量管理、现场管理、通病防治等方面对公路隧道施工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公路隧道施工中常见问题进行解决,提出对公路隧道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1、公路隧道工程现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我国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中叶,虽然经过了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但是在设计、施工、检测和管理等工艺上还存在不完善、不成熟的情况。笔者调查了相关资料,将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问题统计如下。

1.1衬砌裂隙

衬砌裂隙是隧道工程中衬砌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引起该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了外力或者环境作用,如滑坡、岩层松弛、气候变化引起盐害、酸害等。如果工程设计和施工不规范,并且其材料性能较差,也会出现设计缺陷、施工裂隙等情况。

1.2衬砌漏水

公路隧道工程在穿越含水层时,如未进行专业的防水、防漏设计,就会出现漏水情况。隧道工程将原有的地下水通道截断,地下水必然要通过隧道工程位置来进行水循环。这时如工程质量不过关,就必然形成漏害情况。

1.3衬砌腐蚀

衬砌腐蚀包括隧道内部金属部件锈蚀、混凝土侵蚀破坏、砖石砌体出现风化等。

1.4衬砌剥落和压溃

衬砌在设计时未考虑全面,或者出现意外外力而导致衬砌被挤压出现闭口型开裂情况。当外力继续增加时,衬砌将失去其承载能力,出现压溃情况,进而形成衬砌剥落,最严重时会出现崩塌情况。

1.5衬砌位移和变形

衬砌位移是指衬砌整体或者局部大范围出现倾斜、平移、转动或者上台等情况,衬砌变形指衬砌在内外应力的作用下出现了尺寸或者形状的变化。

1.6洞口病害以及洞门裂损

公路隧道工程在洞口出一般会有风化破碎的围岩,其地址条件较差。一旦出现不利的自然条件或者昼夜温度较大,就容易出现病害。?

2、我国公路隧道现场施工技术与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2.1公路隧道现场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的施工是在已有的应力场介质之中进行的,也就说其施工先有荷载后才有结构的。另外,公路隧道的施工通常是隐密性相对来较高的施工项目,一般只能在设计图纸上看到效果,但实际工程的具体质量难以通过观察得到或进行直观的评价、鉴定,公路隧道施工的这一特点很可能让很多工程隐患难以在施工中即时发现而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公路隧道的设计一般在施工前完成,但是公道隧道的施工过程却是动态的,施工情况随时会因各种情况而变具有极强的不可预见性,这就需要进行动态的设计,而且一般隧道施工的工期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施工设计的难度。

2.2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究其根本,我国公路隧道工程的质量问题发生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公路建设工程包括隧道建设工程的建设周期较短;二是我国公路隧道工程建设总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相关的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标准较为滞后,在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时,监理部门无章可循。部分施工单位相关技术水平较为滞后,并且存在部分偷工减料行为,在实际施工监管中随意性较大。我国虽然有专门的隧道工程技术开发研究单位,但是其研究较为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检测评价体系。基于以上情况,加强对我国公路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的中心体现为建立一套完善的、涉及隧道工程的所有环节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

3、加强公路隧道现场施工与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在施工管理体系中质量的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施工质量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就是心脏,施工质量对于业主来说就是对以后运营质量的一种保障,只有确定有效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这就必须有规范的施工,建立领导团队,实行岗位责任制,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掌控现场施工的状况,对工程定期进行全面检测,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监督实施。

3.2 注重关键环节

在衬砌混凝土的施工缝施工中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特别注意止水带不得被钉子钢筋和石子等刺破,如发现有裂纹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在固定止水带和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止水带偏移,注重混凝土的振捣,防止出现气泡,使止水带和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合理确定止水带的材质和止水部位防水层在铺设前,喷混凝土层表面不得有锚杆头或钢筋头暴露;对凹凸不平部位要及时整平,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顺;当喷层表面漏水时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3.3.建立健全公路隧道工程质量检测评价体系

公路隧道质量检测评价体系需包括工程的全部环节,从材料采购到施工技术,再到检测技术。对隧道工程所有参与的人、物、技术等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保证隧道工程质量,保证公路运行的安全性。

3.3.1材料检测

隧道工程规模较大,其需求的材料分为两种:一是常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等;二是非常规材料,包括防火材料、防冻材料、防水材料等。材料检测需根据已知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规范制定出准确而合理的检查内容、检测方式和评价指标,并且还要制定出严格的质量检测报告。

3.3.2施工检测

施工检测需要根据隧道工程的施工程序,将工程分为开挖检测、初期支护质量检测、二次衬砌检测、防水系统施工检测、仰拱施工检测、明洞施工检测、检修道以及电缆沟槽检测、混凝土路面施工检测、洞口工程检测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填写相关的质量报告。

3.3.3竣工检测

公路隧道工程竣工检测是隧道投入使用之前的最后一道也最重要的一道程序,这要求质量检测验收部门需在工程竣工后将洞身衬砌、隧工、洞口工程等验收工作,对验收工程进行分部、分项,将工程划分为一个个细节部分,然后进行细致、科学的进行验收检测。可以将隧道工程竣工验收检测划分为洞身工程、洞口工程、隧道路面、防排水系统、隧道净空、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和其他设备等 8 个部分,每一个部分还可以进行细分。并且在检测时需将每一个项目的竣工验收单独立项后,再进行相关质量报告的填写。

3.3.4公路隧道工程质量检测

管理系统将工程材料、施工、竣工检测数据进行汇总,通过 Delphi 语言进行系统编制,构建一套完善的公路隧道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给予相关的监理部门提供参考,为以后的其他隧道工程质量管理检测提供数据支持。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相关的隧道工程数量也得到了极大扩张。加强对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检测,可以有效保证我国交通运输正常运作,也是满足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韩国令.浅析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01)

篇4

【关键词】隧道工程;合同管理;造价控制策略

一、引言

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城市间的联系,很多省份、城市之间都在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高速公路、铁路工程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山体、河流等障碍物,需要通过隧道工程的施工,来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要求。隧道工程本身具有施工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等特点,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隧道工程的合同管理水平,合理地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势必影响整个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隧道工程合同管理及造价控制的概述

(一)合同管理

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是经过隧道工程建设双方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明确了业主和施工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还对双方的履约行为具有直接的约束力。所谓合同管理,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合同的制定、更改、执行以及违约等行为进行管理,管理成效直接决定项目的经济效益,它也是维护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造价控制

为了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必须在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合理的控制工程的资金,避免工程造价超预算范围。(1)隧道工程本身的隐蔽工程项目较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势必加大工程超预算的风险。(2)相比较其他建设工程,隧道工程的作业环境相对恶劣,时刻受到周围地质条件、围岩变化的影响,导致工程的整体造价存在较大的变数。

三、隧道工程合同管理的策略

(一)合同签订前的管理

为了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为用词不当、言语不严谨,导致合同双方存在严重分歧,影响整个隧道工程的顺利建设,在合同制定过程中,合同中的每一个词语,甚至包括标点符号,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标准规范要求使用,必要时还需要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进行合同审阅,确保合同的严谨性、规范性。此外,在合同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提高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尤其是对于隧道工程而言,本身的施工相对复杂且周期较长,在合同制定过程中,不应忽视施工范围、施工工期、造价、违约责任等多方面内容。利用合同的约束,来确保整个工程按时、按质竣工完成。

(二)合同签订后的管理

在合同的执行阶段,是隧道工程合同管理的关键阶段。合同的双方管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合同中相关的权利和责任要求,从而确保在工程建设期间,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避免出现合同违约情况,导致索赔事件的发生。因此,无论是业务还是施工方都必须重视合同管理,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确保整个隧道工程的顺利建设。但是,一旦发生合同违约现象,需要采取合同索赔时,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来保护自身的切身利益。

四、隧道工程的造价控制策略

(一)地质勘察的造价控制

隧道工程的施工环境相对复杂,隧道工程施工线路的选择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沿线区域的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勘察,避免在地质不良的区域(如容易滑坡、崩塌等不良地段)进行隧道工程施工。通过钻探、物探等多种地质勘察手段的应用,准确的掌握隧道施工区域的围岩级别、地下水情况以及地应力变化,并在施工过程中时刻对周围的围岩变化进行勘察,合理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地质病害,避免影响工程的整体造价。

(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施工方法

施工工艺的正确选择是确保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也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台阶法、单侧/双侧导坑法以及全断面法等多种施工方法,根据隧道工程实际情况的不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而正确的施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便利性,有助于确保工程整体造价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施工机械

在隧道工程施工阶段,施工机械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的故障频次。当前,隧道工程所需的四套机械工具包括掘进、支护、运输以及洞内作业环境保障等四套机械工具。其中掘进与支护的设备选择,是影响整个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例如:大部分工程均采用多功能台架式钻孔台车作为隧道工程的主要掘进设备,同时,为了提高整个隧道施工的掘进速度,在运输机械设备选择时,尽量选择运输能力大于开挖能力运输机械。

(3)隧道开挖

当前,导致隧道工程造价失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隧道开挖施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超挖或者欠挖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整个隧道的进度,而且也增加了施工的作业量,导致工程成本升高。尤其是爆破施工引起的超、欠挖现象时有发生,相关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隧道的爆破技术,通过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精确的测量划线和钻孔施工,并科学的选择爆破技术,来提高爆破施工的质量。

(三)工程变更的造价控制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为一些外界因素的干道,导致工程变更的出现,这一定程度上会给工程的造价控制带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原因

在进行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选择较为经济的施工材料,提高施工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而达到降低材料成本支出,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承包方原因

作为隧道工程的施工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更为合理的施工方案或者可以选用物美价廉的材料来替代设计方案,在征得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同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工程变更来降低工程的整体成本。此外,对承包方而言,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设计要求高质量的完成整个隧道工程,也是确保工程整体造价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的基础。

(3)业主原因

因为业主提出的缩短工期、施工标准提高以及施工方案的变更,都可能导致隧道工程的成本增大,不利于造价的控制。因此,对业主方而言,应在施工过程中基于双方的合同,针对承包方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核对,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等有碍工程质量的行为出现,尽量减少正常情况下的工程变更,避免影响工程整体预算。

(4)环境原因

隧道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环境相对复杂,如果对隧道区域的地质勘察不到位,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现场存在差异,导致工程需要进行变更,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此外,市场因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之一。因此,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一些外界因素,加强施工管理,减少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以实现对隧道工程造价地有效控制。

篇5

【关键词】系统聚类分析;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交通领域的公路建设成为工程建设研究的重点,隧道围岩分级是进行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是评价围岩稳定性、设计断面形状、施工方式和支撑、衬砌等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一个符合隧道工程实际情况的围岩分级对提高隧道掘进速度保证施工质量十分重要。

1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方法

公路隧道的围岩分级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系统聚类,系统聚类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聚类方法,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的方法有:

1.1 使用过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1)确定待分类样品的指标;(2)收集数据;(3)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4)使各个样品自成一类,即n个样品一共有n类;(5)计算各类之间的距离,得到距离对称矩阵,将距离最近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6)并类后,如果类的个数仍然大于1,那么重新计算各类之间的距离,继续并类,直至所有样品都归为一类为止;(7)绘制系统聚类谱系图,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或不同的分类原则,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1.2 亚级分级方法

根据岩石的完整程度和岩石的坚硬程度的得到的基本质量指标,称为BQ指标,根据其性质特征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等级,Ⅰ级和Ⅱ级围岩的稳定性较强,在公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很少出现,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影响较小,所以本文侧重讨论后三个等级的围亚级划分的研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找到产生主要影响的主导因素和次主导因素,并据此对围岩级别进行细化。具体步骤如下:

(1)在进行公路隧道围岩的施工过程中,根据BQ分级方法对围岩进行分析,并准确的寻找到Ⅲ、Ⅳ、Ⅴ级围岩。

(2)测定指标指数。在进行公路隧道围岩的施工过程中选取测定样本,尽可能多的收集样本,为不同精度的需求分级累计尽量多的样本量,为最短时间内达到要求的精度。挑选最具有特征的样本为标记样本,制定指标的指数,对之后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3)样本的聚类分析。在公路隧道围岩的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运算,由于软件的操作方便、简单易懂,要及时的进行数据系统的聚类分析,得到样本指数的矩阵表、聚类分析的凝聚状态表和聚类结果树状图等输出项。

(4)总结以上的几种分类方法与BQ分级相结合,称为亚级分级。根据隧道的围岩质地特征和岩体的稳定性进行级别的划分,是BQ分级方法,而根据隧道围岩的岩体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是系统聚类分析。这两类方法的分析思路不相同,BQ分级是等级的纵向划分,系统聚类分级是横向的划分,两个类别进行相互结合的方法,对隧道工程建设的设计和质量更具有科学指导性。

2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中存在问题

对于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方法有明确的明文规定,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台了公路隧道围岩分级规范根据时代的发展,现代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需要,新规范的颁布对高规范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正改进。近年来,对新规范的使用情况出现不同的质疑声,有人称新规的分级方法造成了低估围岩承受能力的现象,这样的方法过于保守,尤其是对相同地质区域进行工程建设时,现象更为明显。下面通过新旧两种规范的对比,对于公路隧道围岩分级问题进行分析。

(1)老规范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类标准,参照的是我国在工程实践中自己总结的经验,是在铁路的隧道建设工程中日积月累的的经验概括,这些经验在我国的铁路隧道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隧道围岩的分类标准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进行隧道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开采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另一方面是针对隧道围岩的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这种隧道威严的分类标准虽然也进行各种综合算法的标准来确定,但是由于施工检测的方法不具有普遍性和易操作性等原因,使这个隧道围岩分类方法没有的得到大面积实施。

(2)公路隧道的施工建设过程对专业性的施工人才的需求,是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在公路隧道的围岩分类标准上,仍然以定性指标为分级标准,具有经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强大的技术工程人员,是对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的一种保障。在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有些施工队伍缺乏工程的技术知识以及工程施工的经验,对于隧道围岩的分级方法无从下手,对隧道围岩的分类标准也缺乏精准性,无法准确的判断出围岩的等级,影响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1)在进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事,通常使用根据围岩的质地特质和围岩稳定性的制定指标标准――[BQ],进行围岩分级,但采用这种分级往往存在围岩定级普遍偏高的现象。

(2)导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围岩定级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在公路隧道围岩指标确定的情况下通常隧道工程施工人员会直接进行围岩定级,工程技术人员没有重新进行围岩的特征定性,单纯依赖于[BQ]的参数值。

(3)在进行公路隧道的围岩分级时,过多依赖于[BQ]定级的分级方法,缺少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状况。在长期的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隧道围岩的分级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积累的经验,总结为隧道围岩分为六类,这个经验结果被广泛的使用到隧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成为隧道工程设计者的指导性参考依据。在新规范的明文中主要采用的是[BQ]定级的方法,这种定量定级缺少实践的检验,缺少工程经验,因此,在新规范的隧道围岩分级中应该强调[BQ]主要作为辅助作用,重要的还是要以定性为主。

(4)在进行公路的隧道围岩分级时,要重视对工程建设的现场施工、实践效果、围岩的地质特性进行总结,使得根据[BQ]值跟指标参数是对应参考的关系,使得隧道围岩的分级方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4 结束语

在进行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隧道围岩分级是对围岩的特征进行分析的依据,是对设计断面的形状的合理性的根本,是整个公路隧道施工建设的基础,所以可以总结为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是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关于根据不同的分级情况,对于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有很多种类,本文着重研究了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研究,为公路建设提供更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闫明.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04).

[2]任洋.高地应力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方法研究及应用[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2(09).

篇6

关键词:铁路工程;隧道;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铁路隧道施工的工程量比较大,所以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应该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同时因为铁路隧道工程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因此施工单位应该综合分析各项影响因素,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确保铁路隧道工程可以顺利完工。

1、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分析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在地下环境中开展,特殊的施工环境决定了隧道工程施工作业实施期间所面临的技术难度。以下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作业实施期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连续稳定的特点

隧道工程作为一种典型的线性工程项目作业类型基本处于固定状态,工程数量分布有一定的均匀性这也就是说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有条件组织布置专业性、流水性的施工作业。且隧道施工在洞内开展,较少受到外部气候条件的影响施工开展比较稳定。

2)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具有应变的特点

由于隧道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涉及到的穿越地层的问题导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度高,前期勘察阶段难以完全明确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故而施工方法需要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做出灵活的调整与优化。

3)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具有干扰的特点:隧道工程工作面比较狭小厂般仅设置有进口段、出口段两个工作面,由此使得各个施工工序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干扰问题濡要施工管理在组织上密切配合,及时消除工序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保障施工安全、稳定。

2、铁路工程隧道施工难点

铁路工程隧道施工是一类结构较为特殊的工程,其施工难度大,受环境因素、地质因素影响大,而工程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工程通常建在已经存在了极长时间的应力场介质当中,一旦进行施工,必然会对应力场造成破坏,而原有的应力场被破坏之后,如果不采取妥当的措施,极容易引发塌陷等问题的出现;

2)因为铁路工程隧道施工是一种以类比为主要技术手段,相关计算仅仅作为参考的工程,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易出现一些突况,工程与其他一些工程相比,不可预见性更强,因此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监控,以及时作出动态调整;

3)因为隧道内部结构受到开挖方式、支护结构所具备的刚度、支护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对山体较为复杂,且山体结构受力不均匀的地段工程施工难度更大;

4)因为工程施工空间狭小,这使得工程各工序极易互相造成影响,导致施工环境恶化,如施工现场温度高、空气质量差、噪声大以及可见度低等,这使得工作人员情绪低落,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非常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

6)安全管理体系不能很好运作。建设单位在监督检查方面存在懈怠,不能很好落实生产责任制,所以,不可能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功能。监理方在安全自控与监控上并无完善体系,风险评估机制并不健全,对风险源头不能严格管理。施工方忽视了安全部位的重点检查,未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未全面沟通,技术交底不彻底。

3、铁路工程隧道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3.1、切实做好工地实验室质检工作

3.1.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工地试验室应该发挥的作用施工单位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就是工地实验室,其是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首先试验室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其次试验仪器必须齐全,试验人员必须综合素质高,要具备较强的认真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对于施工过程中是否合乎规范,要通过数据来进行验证,对于其中不合格的施工资料,坚决给予取缔,不能擅自进行修改。最后试验室的质检过程一定要合乎规范、规定,最终做到对工程全过程进行超前质量控制。

3.1.2、隧道工程混凝土施工在工地试验室的检测铁路工程隧道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整个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点因素,所以为了保证完成优质工程,在混凝土的检测中实验室必须要做好。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对混凝土使用原材料进厂做严格把关检验;2)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进行抽检,密切关注混凝土具体工艺执行情况;3)除了对过去的一些检验项目(如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使用的钢材性能等)做检测外,还要对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抗筋性、抗渗性等耐久性等做检查;4)对混凝土密实度及强度进行测试;5)做好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及时对预应力数值进行动态调整。

3.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根据施工特点,并充分考虑管理和作业人员素质、环境等方面因素,确保所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完整性、可行性。

项目部开工初期就制定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质量计划》等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并根据隧道施工的特点,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建立了隧道施工岗位责任制度、工程检查验收制度、质量例会制度、工程月度考核制度等,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验收程序、加大奖罚力度,使各项工作都能认真落实。

3.3、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结构安全。

为了保证产品所需的各种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原材料采购前必须进行供方评价选择,以保证供货方具有满足采购方质量要求的能力,并能长期稳定地供应材料。并经常对供方进行评价,以便掌握供方的质量动态和市场行情。

采购的原材料规格、型号等必须满足设计和技术规范以及业主的要求,进场前需检验原材料的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进场后由试验室按规范进行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检验不合格时,须按不合格原材料处理。

3.4、做好重、难点工序的质量控制

重点工序指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或在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的活动有重要影响等工序或过程;难点工序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或在以往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通病施工质量难于控制等工序或过程。对重、难点工序的控制,除了进行常规监视、测量外,施工前还需对过程能力(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特定的施工方法和程序等)进行确认,确认这些过程有能力达到预期结果后方可施工。

做好重、难点工序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在隧道工程施工前期由总工组织技术部识别项目的重、难点工序为防水施工、隧道风机段2衬施工、管棚施工、超前支护管施工,并编制了重点工序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重点控制。

3.5、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

由项目部统一展开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工艺技术的实施要点,制定确保施工安全的技术方案,同时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点以及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机制。同时要求全体参与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工作交班同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要求全体参与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工作交班同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了隧道施工建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铁路隧道施工质量,从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人们的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彦春.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甘肃科技,2013,23:138-140.

篇7

所谓的隧道是指修建于地下或是水下的建筑物,从而保持地下空间孔道,它是人类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形式。一般来说,隧道可以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以及矿山隧道等类型。一般来说,在路桥隧道工程中解决隧道的防水问题是重要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消除隧道病害,进而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在解决隧道的防水问题时,选择性能比较好的防水材料以及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是关键。因此,在我国路桥隧道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优化路桥隧道的防水设计就成为路桥隧道设计人员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

2路桥隧道工程防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路桥隧道工程设计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新奥法设计施工。这种施工方法是在初期支护与二次初砌层之间铺设防水板,同时在防水板与初护面之间铺设缓冲层无纺土工布。其中,这种无纺土工布在出厂的时候就与防水板胶合成了双层结构。在二次初砌层中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应该添加适量的防水剂,并要保证防水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应该达到S6。此外,再利用纵向与横向的弹簧软管或是塑料管将二衬背后的积水引流至排水沟内。一般情况下,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满足路桥隧道工程的排水要求,但是隧道衬砌的渗水问题,特别是两板混凝土搭接缝处、隧道接口处以及排水管管节连接处等位置容易发生渗水问题,且尤为严重。而要避免路桥隧道渗水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研究,但目前来说仍是一个难题。路桥隧道工程防水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路桥隧道工程设计中“以排为主”的设计理念破坏了隧道结构与围岩之间密实的共同作用。首先,从路桥隧道的结构上来说,隧道的衬砌主要由内、外两个层次复合而成。就隧道衬砌的内层来说,一般为二次衬砌,它主要是由现浇的素混凝土或是钢筋混凝土构成;就隧道衬砌的外层来说,一般为初期柔性支护,它主要是由锚杆、钢筋网以及喷混凝土构成。在内、外层之间铺设防水层时,由于外层表面会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出现,防水层的背面可能会出现空洞,这就导致内、外层之间局部会产生空隙,造成内、外层不能够整体承受压力。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外层先受力,然后外层会由于荷载而产生变形,接下来才是内层开始受力。因此,这种不均匀的受力导致外层容易先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复合初砌结构总体承受能力,让隧道结构受围岩的约束不一致而形成裂痕,加剧路桥隧道的渗漏水情况。其次,从路桥隧道的围岩上来说,在对路桥隧道的Ⅰ,Ⅱ类围岩进行初期支护的时候,往往安装的是工字型钢拱架或者是钢格栅拱架。由于围岩对隧道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防水设计的时候必须依据围岩分类设计合理的隧道工程。第二,路桥隧道工程的技术比较落后。由于路桥隧道的防水设计在施工技术上比较滞后,因此设计出的路桥隧道的质量往往不高。这是由于施工单位对路桥隧道的施工材料要求比较简单、对施工要求不具体以及防水材料容易老化等因素导致的。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隧道防水设计中用到的防水材料主要是塑料、橡胶等制品,而这些材料在阳光的照射以及化学腐蚀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老化现象,进而影响到隧道的防水效果。

3路桥隧道工程防水设计的优化措施

3.1树立安全型的防水设计理念

第一,施工人员应该掌握路桥隧道施工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主要包括了盾构隧道的受力特征及隧道设计的分析方法、盾构隧道结构形式及最新发展趋势等方面,特别要注意对特殊环境下的隧道工程应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第二,施工人员应该对隧道岩体各方面性能的参数进行认真计算。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能力比较差的地段,应该采用超前支护或者是超前加固前方围岩的方法,同时应该秉持先对隧道进行护顶再开挖的施工原则,遇到渗水流的时候应该设置橡胶带盲沟引排。第三,对隧道防水层的材料选择上,应该选用强度高并耐腐蚀性的板材。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将这些板材铺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中,并通过拼接这些板块使隧道的防水系统达到密闭或是半密闭的状态。第四,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时,应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从而保障隧道工程防水系统的规范性。

3.2注意防水板的设置

第一,在放置排水板之前,应对防水板进行及时处理。首先应该对防水板的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对防水板突出的钢筋进行处理,在这两项处理结束之后,再对隧道表面进行喷射。如果不进行处理,将无法发挥出防水板的防水功能。第二,在大面积张挂防水板的时候,应该注意拼接无缝隙。首先,在张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止防水板出现褶皱现象,对于出现缝隙的地方应该全部接上去。其次,在购买防水板的时候,应该多买一些,这是为了防止对隧道进行初砌浇筑时,防水板发生膨胀现象,从而导致防水板的长度不够,给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3选择合适的防水板材料

第一,在防水板的内侧或是隧道的边墙,应该适当增加机械保护装置的设置。首先,应该保证防水板材料的耐高温以及耐穿透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隧道工程在钢筋操作过程中,防水板不会受到损坏,同时还能够减轻工作人员对防水板检修的负担,有效避免防水板发生漏水现象。第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该对防水板进行适当调整。施工人员可以在二衬的内壁铺设防水板,并尽可能的选用新型的防水板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对防水层的修理与维护,同时还能够使防水材料与衬砌混凝土的老化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从而延长防水板材料的老化时间,增加防水板的使用寿命。

4结语

篇8

关键词: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监理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全国铁路路网建设中,目前提出了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建设理念。标准提高了,质量要求更严了。作为控制性工程、重点难点工程的隧道工程,监理工作显得更加艰巨。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全新的建设理念,迎难而上,积极主动。

1.1变被动监理为主动监理

在监理过程中,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监理行为滞后于施工的状况;改变上靠建设单位,下靠施工单位的被动依赖作风。例如,在监理工作初期,一方面应及时督促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准备情况,一方面着手编写《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为工程全面展开赢得时间。在监理过程中,坚持“主动监理、预控为主”的方针。针对隧道施工的特点,采取24小时跟班监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动态设计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1.2变单纯质量控制为全面控制

以往监理工作注重的是质量控制。针对目前国家、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要求和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不仅要做好质量控制,而且对安全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文档信息管理、协调管理、环保水保都要抓好,一项也不能滞后。例如,为保证隧道工程的工期目标,在抓好质量控制的同时,每天都要与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施工进尺丈量,汇总上报,做到信息准确、畅通;隧道监理组按时记录收集“钻、爆、装、运、锚、挂、支、喷”八个工序的作业时间,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进一步采取改进措施,加快施工进度;为确保施工安全,督促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交接班记录,对现场安全隐患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根据不同的围岩特征,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采取调整进尺、装药量等措施。

1.3严格兑现投标承诺,配足监理人员和设备

根据以往隧道监理工作的经验,严格兑现投标承诺,在配足监理人员、设备的前提下,保证监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工程管理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体是做好铁路隧道工程监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监理工作的成败与总监的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关系,因此,严格按照投标书配备总监对做好铁路隧道工程监理工作是必须的。

1.4设立便于开展工作、靠近施工现场的驻地监理机构

针对隧道施工围岩变化较大、施工方法随之不断变化的特点,在施工现场(甚至在隧道口)设立驻地监理机构,及时掌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工程的质量、进度等情况,无疑将使施工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

受控状态。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2.1认真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明确责任

铁路隧道工程的监理工作,对每一个人都存在学习、认识和提高的过程。为此需要组织监理人员进行四方面的学习培训:

1)技术方面,学习隧道的设计思想、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工程控制要点等,使监理人员掌握基本原理和主要控制点;

2)监理工作程序方面,认真学习贯彻《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铁道部新颁布的《建设项目监理管理办法》,使每一位监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

3)学习党风廉政责任制和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每一位监理人员的行为;

4)每月坚持召开监理例会,传达、贯彻国家、铁道部、建设指挥部下达的相关文件、指示和要求。

2.2 细化各项管理制度,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隧道工程的要求和特点,制定《隧道监理工作实施细则》,细化从总监到监理员的各项岗位职责;制定适应隧道工程特点的《质量控制监理操作手册》和《安全控制监理操作手册》,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完善《例会制度》、《值班制度》、《报表制度》、《旁站制度》等,做到每项工作职责清晰、有章可循。

3加强现场管理,严格全面把好质量关

为了保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进度,在工作中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强调一个“实”字,环环不漏地把好关。

3.1严把安全关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确保安全是做好其它一切工作的前提。在监理过程中,应按要求配备一名安全监理工程师负责安全监督管理,现场核对设计单位对工程的安全设计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合理;必须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施工中监督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和铁道部、各铁路局下发的有关安全施工的文件、通知,把安全纳入专项监理工作的范畴。尤其是对施工场地安全、施工机械使用及技术安全、围岩失稳、爆破器材、隧道竖井斜井的提升系统、洞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高处作业等必须严格进行监控。

3.2 严把图纸审核关

监理机构接到设计图纸后,要求监理人员认真细致地阅图审图,并进行现场核对优化。当存在疑难问题时,应组织专家进行会审,对发现的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及时提出。这样,将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起到很好的预控。

3.3严把原材料进场关

原材料是形成质量的第一关,对工程安全、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监理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控制。水泥、钢筋、型钢等主材进场,要求按批号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提品合格证和出厂检测报告;初次进场,必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砂子、碎石等地材进场时必须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提供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其他原材料进场必须向监理方提供“三证”,而且所有原材料必须按程序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并认真填写《进场材料报验单》后方可报验。

3.4严把试验关

监理机构首先应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建立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建立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试验人员进场后,要对其资质及上岗持证情况进行检查;不合要求的,坚决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更换。工作中坚持见证取样和平行抽检的相关规定,特别注重对拌合用水、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剂的碱含量进行检测。采用低碱水泥,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

3.5严把现场旁站监理关

监理过程中,在严格按程序进行监理的同时,必须注重现场旁站监理。现场旁站监理是现场监理工作中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许多问题都出在现场旁站监理不到位。为此,工作中必须强化这一环节。对掌子面施工情况、混凝土浇注、塌方处理、超挖回填等工作必须实行旁站监理。同时加强日常巡检、抽查等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

3.6严把施工质量关

隧道工程的基本质量目标是:内实外美、不渗、不漏、不裂。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任何质量事故都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并且还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为此,必须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格按照最新的《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铁道部下发的相关标准进行监理。把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过程中,特别需要注重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防患于未然。例如,隧道初期支护的施作质量和工艺过程是不渗、不漏、不裂为基础,监理工程师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做到位;对初期支护的收敛测量,要求施工单位每天向监理工程师报告量测结果,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处理;防水板和透水盲管的施作质量和工艺,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格外注意。

3.7 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

在工程质量验收中,必须先划分好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以检验批工程质量控制分项工程质量,以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分部工程质量,以分部工程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以单位工程质量控制整个隧道工程质量。针对工程质量验收普遍滞后的现象,监理工程师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及时上报,否则,不允许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当发现局部喷护厚度不够、锚杆的实际数量与设计不符、拱架施做不符规范、开挖后存在欠挖等问题时,坚决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补做、整改,不能为运营留下任何隐患。

3.8 严把冬雨季施工关

监理机构应密切关注当地气象、水文情况,审查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的针对本工程特点的冬雨季施工和应急方案是否可行,并在监理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这将十分有助于保障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质量、进度。

3.9严把环保、水保关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是时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监理过程中,应按要求配备一名环保、水保监理工程师负责监督管理,现场核对设计单位的环保、水保设计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合理;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要审核环保条款;在工程施工中监督施工单位执行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铁道部等单位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文件、通知,把“环保、水保”纳入专项监理工作范畴。尤其是对污水排放、隧道弃渣、施工便道、垃圾处理等必须严格进行监控。

篇9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难点;施工技术

隧道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如果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必然会对整个的隧道工程造成不良影响,高速公路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会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隧道工程存在隐蔽性,而且工程规模比较大,施工空间局限性大,地质环境复杂,使隧道工程存在施工难点[1]。从当前的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建设情况来看,由于难点的存在,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工程成本过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将难点问题顺利解决,需要施工人员提高技术水平,采用有效的措施攻克难点,这样不仅可使公路隧道工程质量提高,对于公路事业的发展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有一段隧道工程,轴线为南北方向,隧道工程以山体的南边为起点,隧道开挖洞口所在区域的地势复杂,存在一定的倾斜度,工程建设区域附近有水域。在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当达到30m深度的时候,发现施工所在的位置出现了15°的坡度,呈现向下的趋势,导致施工的进度缓慢。对于这样的施工条件,施工单位与设计人员之间经过协商,决定施工从隧道的两个端点同时进行。

2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2.1施工作业线要合理安排

公路隧道施工中要从隧道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运营线路。在隧道的内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通常需要控制在45m左右的范围,之后对中墙进行浇筑施工。当混凝土强度符合施工要求的时候,就可进入左孔[2]。此时,左孔与右孔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10m以内,左孔和右孔得到有效控制,二次衬砌和隧道之间所存在的距离要维持在26~30m,使隧道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可以构成中导洞的施工线、中墙的施工线和左墙的施工线、右侧的施工线和二次衬砌的施工线,这样为施工创造了便利条件,工程进度加快,工期缩短。

2.2施工初期的支护技术

施工初期的支护施工主要包括3个环节,即制管施工环节、钻孔施工环节、管道安装施工环节和注浆施工环节。制管施工环节:在工程施工初期主要使用的材料是5m长的热轧无缝钢管,外径5cm,管壁的厚度为0.5cm,同时将管子的两端制作成锥头的形状,采用焊接技术上钢箍,之后进入钻孔施工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孔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150mm内。钻孔施工环节:最为主要的是确定好孔眼,对作业面支撑点进行开挖施工,确定最近的地方,之后将各个小导管之间的间距确定好,通常为2.4m和3.21m。安装管道和注浆施工过程中,要清理干净成孔,使用高压风将管道内清理干净,安装好小导管后,可以进行注浆施工[3]。

2.3洞身开挖施工技术

洞身开挖施工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中导洞开挖施工和左右洞开挖施工。在中导洞开挖施工中,完成成洞面施工阶段后,进入中导洞开挖施工环节。这个阶段的施工要循环展开,距离界定为0.6~1.3m,当开挖成型之后,进行检查,满足施工规定后,进入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定位好锚杆孔之后就可以钻孔施工。施工时要做好清孔工作,注入水泥砂浆。完成施工后,进行拱架对接,所使用的是U形钢筋插接方法。施工时采用了两台阶施工方式,施工顺序按照上台阶、支护、下台阶完成。在对左洞和右洞开挖施工中,如果开挖的强度超过60%时,可对左洞和右洞开挖。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两台阶分部平行开挖的施工方式。在上台阶开挖施工时,需要将环形导坑挖出来,之后开挖中核,中核和拱顶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好,不能超出范围[4]。

2.4二次衬砌施工技术

一次衬砌对围岩可以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对隧道的外观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衬砌施工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对于隧道的外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初期支护施工阶段发现有围岩变形问题,而且变形速率逐渐提升,甚至已经超出了规范的要求,就会出现初期支护多处开裂的问题,此时要及时采取临时支顶的措施解决。如果因此导致二次衬砌施工存在质量问题,需调整支护的类型,修改参数,有效控制变形问题,防止产生塌方的后果,提高工程质量。在二次衬砌施工中,选择台车时,要确保模板的表面平整,接缝严实,最好选择整体式模板台车,符合设计规定,刚度要合适,模板变形问题少,使衬砌的表面光滑平整。此外,还要采取必要的防排水措施,有效避免渗漏水[5]。

3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对施工难点采用的管理措施

3.1材料的选择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其直接关乎整个隧道工程质量。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对路面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为车辆行驶创造良好的条件,还要避免出现雨水渗漏问题,所以,路面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要求粒径小、空隙小,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路面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

3.2溶洞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需要直接面对的难点是溶洞施工。溶洞变化多端。针对当前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施工顺利展开。施工中主要涵盖的内容为钢筋混凝土梁跨越方法的施工,将溶洞中各种松软的填充物采用技术措施解决,但是这必然会增加成本。所以,施工时根据洞内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干溶洞,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6]。

3.3排水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

公路隧道中的积水情况对于使用寿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解决好排水问题。在隧道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勘察工作,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勘察的资料合理解决。在具体处理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水台以及背面的排水问题,保证排水正常,为施工创造条件。

篇10

关键词:公路隧道,开挖,安全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在当下是呈现逐步下滑趋势的,这说明当前的整体环境是对公路隧道工程质量的关注度不高所致。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上文提到过的拥有独立的质量监管部门,然而设立相关部门的单位却没有起到质量监管的职责,因为这些质量监管部门往往受到相关施工单位领导的独立领导,根本就不具有要求施工人员出现质量问题后停工、返工的权限,需要请示最高领导来决策,这样很可能就会因为进度和利润的原因,否定了质量监管部门人员的意见,因此很难保证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

1 公路工程隧道开挖常见安全事故

( 1) 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经过岩溶地带、地质断层或者是其他地质破碎带时,如果前期的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设计方案不合理,隧道开挖的施工方案选择不当或者是隧道开挖过程中临时支护不足,极易造成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释放,出现围岩失稳、隧道内部塌方、透水以及隧道突泥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 2) 如果隧道开挖不是采用沉埋或者是明挖作业法,而是采用钻爆法或者是掘进机掘进作业方法时,容易由于钢架搭设不合理或者是凿岩、掘进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出现高空坠落或者是机械伤害。

( 3) 在隧道施工中,如果采用钻爆法施工掘进,爆炸物品如果管理不当或者是爆破作业未能严格按照施工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开展,则容易导致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爆炸等安全事故。此外,如果在隧道开挖作业过程中穿过含瓦斯地段的岩层时,如果施工作业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足,也会造成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 4) 由于隧道开挖作业过程中,隧道内部的作业面积很小,而且空气质量较差,隧道内部施工的能见度也不高,机械驾驶人员以及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对车辆、机械的调度不当或者是作业衔接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指挥,容易造成隧道工程开挖施工出现交通以及机械安全事故。

2 公路工程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 1) 结合隧道工程的地质概况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案。在隧道工程开挖施工作业前,首要工作便是明确隧道工程施工作业区域的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主要包括隧道开挖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岩性、所处区域的地震烈度以及隧道工程施工区域的水文特征。对于节理裂隙较为发育以及隧道开挖洞口仰坡等对现有隧道山体稳定性影响较为严重的隧道开挖工程,应该做好隧道的洞门支护措施并对开挖区域的坡面采用骨架或者是喷锚等措施进行支护,确保隧道洞口开挖作业顺利开展。

( 2)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开挖作业的顺利开展,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作业方式上应该尽可能的选用全断面法,尽可能的避免使用部分开挖作业方法,减少部分开挖由于施工工序干扰所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对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较好的施工作业区域,应该优先考虑采用盾构机掘进作业,以加快施工效率,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此外,在隧道工程施工作业中,应该尽可能地选用技术成熟可靠的新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材料,以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 3) 对于采用钻爆法开挖作业的情况,应该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区域的具体地质条件、施工作业技术要求以及出渣能力,合理的选用爆破材料以及爆破方式,并尽可能的避免由于钻爆法施工造成的隧道围岩的扰动,并减少隧道开挖的超挖以及欠挖工程量。

( 4) 如果隧道开挖作业需要瓦斯含量较高的底层,应该在开挖施工作业前将施工机械设备更换为防爆安全性的机械设备,并利用瓦斯浓度监测设备实施监测隧洞内部的瓦斯浓度,以便于决定是否开展施工作业,避免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 5) 对于围岩破碎或者是节理发育的不良地质条件路段,隧道的开挖作业应该在提前支护的条件下开展,在隧道开挖后应该及时的喷射混凝土做好围岩的衬砌工作,对岩面形成良好的封闭。喷射混凝土应该分两次进行,在分布开挖后进行第一次的初喷,以便于及时的封闭暴露岩面,在完成锚杆、挂网以及钢架安装后应该进行混凝土复喷,通过两次喷射混凝土对围岩的变位进行控制。

( 6) 对于隧道开挖施工作业,应该尽可能实现各种施工作业的机械化,通过高度机械化减少人工作业,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 7) 在隧道工程开挖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果各项检测数据不正常或者是出现突变,隧洞内部的地表位移值大于正常允许值,或者是隧洞内部出现裂缝以及混凝土喷层出现裂缝时,应该将其作为安全事故信号,并及时组织施工作业人员以及施工作业设备撤离现场,待查明危险源以及确定施工作业可以安全开展后,方可进入施工作业现场重新作业.

3 隧道开挖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 1) 做好隧道开挖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制定安全应急救援事故预案的目的在于当隧道开挖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或者是其他紧急情况时,可以按照应急救援计划进行应急救援,减小由于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或者财产损失,并安排施工作业人员积极开展救人以及自救行动。隧道开挖工程施工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应该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明确隧道开挖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隐患,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制定。对于应急救援行动的开展流程,首先应该按照计划再为抢险人员配发安全防护用品后,组织开展救援行动,同时设立安全区域,组织疏散以及营救遇险人员进入安全区域避险。

( 2) 明确隧道开挖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岗位责任。为了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必须开展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制度管理,通过明确的制度以及清晰的责任界定,构建安全管理激励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3)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设计,提高施工安全技术现代公路工程的施工量极大、施工工艺也很复杂,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工程进行系统、客观的整体设计。公路工程的前期设计规划不仅要对工程的技术参数、施工质量要求、施工细节等作出详尽而充实的计划,还要对工程各个具体环节的施工要求、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等进行严谨而专业的论证,同时尽量优化每一道工序。

(4)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保证安全生产的人员组织措施通常包括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规范化、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教育及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健全。过对施工人员多种途径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规范工人的操作行为,做到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使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推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规程的落实,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结语

总之,公路工程隧道开挖安全施工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上”的方针进行,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法规出版社,2002.06.

[2]交通部令2006年第1号,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人民交通出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