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173-02
0 引言
推进广播电视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为观众提供清晰、优质、完善的电视节目,作为衡量电视受众的重要指标——电视信号传输效果关系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进程。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而好的电视节目更离不开优质的传输路线,如果传输信号较弱、线路质量不高会严重影响电视节目效果。本文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维护进行研究,就无线移动传输系统、微波传输设备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希望对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 无线移动传输系统
1.1 COFDM数字无线移动视音频传输设备
信号传输设备有着众多品类,本文主要以无线传播设备为例进行分析,选取了较为普遍的COFDM数字无线移动视音频传输设备研究。该设备通常应用于现场采访转播或者其它场合下的视音频信号传输。COFDM数字无线移动视音频传输设备是高性能的音频和图像传输设备,融合了MPEG-2图像压缩技术和COFDM调制技术,具有非视距、运动中传输等特征。工作频率、数据传输功能、发射机传输功率等都可选,应用较为普遍。
1.2 无线移动传输设备的特点
1)发射机的主要特征:下面结合COFDM无线传输设备进行分析,COFDM无线传输设备在背架和发射机间要采用通风隔热式设计,保证发射机的散热性能。保证电池的充足供电时间,在电量不足时依据提示进行及时切换。合理进行走线的设计,保证信号线和电源线的整体牢固。合理确定天线和背负者的距离,适当调整倾斜度。功放模块的品质要有保证,内置电源也要达到规定的配置要求。对于音频和视频的信号传输兼容RCA莲花座输入和标准BNC接口输入;2)接收机的内置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接收效果,采用双天线的智能分集接收信号,能够增加信号的接受可靠度。天线的设置可以增加馈线长度而不影响效果。设置接收电平监测功能可以掌握电平强度,便于进行发射接收的调整和功率切换。频率设置可以进行自行设置,便于避开其他信号的影响和干扰。
2 微波传输设备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较早采用的是无线传输,而微波则属于无线传播。利用微波进行信号传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线路建设的时间短,且通信容量的伸缩性很强。在光纤网铺设较为困难的地区通常选用微波进行信号传输。与有线网络等传输方式相比,微波传输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更为强大。
3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设备维护的特征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设备属于专业的设备和系统,有别于其他机械设备,有自身的特殊性,做好信号传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就要明确设备的维护特征。
1)加强信号传输设备的安全性。因为传输设备都是在线设备,随着电视节目的滚动播出,使维护和检修的时间有限,而一旦没有进行定期的检修就可能出现系统性的问题,增加维修难度。这就要求制定周密的维修计划,及时对在线设备进行维修,保证传输的安全性;2)传输设备的技术维护工作较为枯燥和繁琐,与电视银幕展现的光鲜形象相比,技术工作属于无名无利的幕后工作,这要需要技术人员能够置名利于度外,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电视节目做好后台保障;3)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涉及到众多部门的参与和协调配合,需要每位技术人员做好积极的配合,做好系统设备的维护工作。在进行设备维护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配合,群策群力,切实保证电视传输设备的良好运转;4)完善的设备维护工作是安全传输和高质量技术指标的保障,对传输系统要做好维护,依据不同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技术指标要求,做好维护计划。此外,传输系统要进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因为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设备更新换代加快,技术指标也越来越高。
4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日常维护
保证最佳的系统运行状态就要加强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维护,在电视信号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传输系统的维护,每周召开部门的安全传输例会,对于存在的传输状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就相关问题的故障处理进行探讨和研究,制定改进应急方案。制定技术维护检修的章程和规章制度,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
1)信号传输系统的技术维护人员对信号传输流程和系统框图能够熟练掌握,有紧急问题能够敏捷应对,快速找出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2)遇到传输设备调整和修改线路的情况,要做好详细的被查记录,并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确认;3)实施的系统维护检修工作要做好相关的工作记录,便于进行核查;4)设备维护检修等工作不能疏忽和遗漏,实施日常巡检和定期专业检修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传输设备的运行状态;5)重大播出时间或者节假日要提前对传输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以免出现差错。做好日巡检、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等,维护系统的良好运行;6)依据传输系统的维护检修规程,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和测试,进行传输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总结,完善检修的规程,使之更具有可执行性。
5 结论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关系到众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系统维护和管理中要考虑众多因素,技术因素、操作维护工作、信息安全管理等等。只有加强对电视传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才能保证最终呈现出优质的、满足大众需求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李旭红,杨建伟.如何保证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0(9):61.
[2]许书镇.有线电视网络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实例[J].有线电视技术,2008,15(12):118.
篇2
关键词:公共建筑智能化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该系统充分体现公共建筑的舒适性,依据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等专业要求,对建筑内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同时节约能源、减少维护人员、提高效率。
中控室位于一楼消控室内,各类导线在放静电地板下线槽内敷设,电源线和信号线之间设有隔离措施。系统对供配电、照明、柴油发电机、电梯、可变冷媒空调系统、给排水的监视或控制。其监控功能如下:
1、供配电系统:专用配电房的高压进线、出线、母线开关状态显示;变压器温度显示、超温报警;低压主开关运行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功率因数测量、电能计量。
2、柴油发电机系统:发电机电流、电压及开关状态;油箱高中低状态。
3、照明系统:室外庭院照明控制,建筑泛光照明控制。
4、电梯系统;电梯运行状态监视、故障及紧急状态报警
5、空调系统:可变冷媒机组的启/停控制、运行、故障报警、温度调节等;
6、 送排风系统: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
7、给排水系统:补水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出水状态、过载报警;生活水箱高低液位显示及报警;污水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过载报警;污水池高低液位显示及报警。
二、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由于该建筑的特殊性,因此一般灯光营造的环境和单调的灯光效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需能体现该建筑的高品位及自身形象。同时要求无论什么时候工作人员进入建筑内,都应该感觉到灯光效果带来的舒适和庄重的环境。通常公共建筑具有以下特点:照明灯具除了开关控制外,还要求具备大量的调光设备;控制的区域相对集中,多是建筑的功用部位(如大厅、餐厅、大小会议室等);要求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简单;照明光源多以热辐射、LED光源为主,兼有少量的气体放电光源。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正是一个集多种照明控制方式、现代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控制系统。其目标是更能体现人性化、智能化。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为建筑照明提供多种的艺术效果,而且使灯具控制和维护变得更为简单。如采用分布智能照明控制,由调光模块、场景切换控制面板、液晶显示触摸屏、智能探头、编程插口、时钟管理等部件组成,将以上各种基本独立控制功能的模块用一根五类四对屏蔽数据通信总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照明控制网络。这种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安装布线容易、可扩充、面板可编程等优点。
1、大厅:考虑到这是工作人员进入此建筑的必经之路,因此其灯具的选用和灯光的布置不只为了大堂照明的需要,更是考虑到照明的气氛及照明与建筑装潢的协调。所以作为一个公共建筑的大堂应该最大限度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端庄的光环境。整个大堂的灯光由控制系统自动管理,系统根据大堂运行时间自动调整灯光效果。同时建筑内工作人员可在现场进行手动编辑,非常方便的设定或修改。
2、会议室:这是该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各照明回路进行调光控制,达到在进行不同的会议时都能有适合的灯光效果。还可以和投影仪设备相连,当需要播放投影时,其灯光能自动缓慢的调暗,关掉投影以后,灯光又会自动柔和的调亮到合适的效果。
3、餐厅:厅中通过可调光控制器,预设了多种灯光场景,用来适应不同场合的灯光效果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可编程控制面板,调用所需的某一灯光场景。使用餐人员舒适的用餐。
4、客房:首先设置接电控制箱。工作人员进入客房后插卡取电,房内廊灯(门厅灯)自动点亮,卧室床头壁灯由灭逐渐变亮到30%亮度,所有空调风机有墙上三速开关直接控制,此后客房灯光才可以通过其就近墙上开关进行操作。客人拔卡离开房间后,延时10S,系统关闭所有受控设备(包括全部室内、卫生间照明、电视、床头台灯等),但不影响计算机、传真机、卫生间剃须插座的电源。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该公共建筑为为一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在一楼设置消防控制室,设置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柜、消防事故广播主机、消防电话主机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在消防泵房、变电所、冷冻机房等值班机房设置固定式消防通信分机,在各层每段设有手动报警按钮、消防栓按钮和消防电话插孔。
系统采用总线制方式,依消防规范在建筑内各层的不同位置安装了感烟(温)探测器,在客房内设置的智能感烟探测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选择了在火警时,声、光同时显示的探测器,在厨房的灶间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在走道、大厅、餐厅、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内设置广播扬声器,每个扬声器的功率大于3W,平时利用消防广播作为播放重要通知和背景音乐,在火灾状态下,由消防控制室强切作为事故广播。
四、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系统集成的基础,在规划上必须考虑全局,整体规划。新建的系统既要满足目前的需要,又要具备可扩展、可升级的能力。在构建此建筑综合布线时,必须考虑将来的发展,在系统关键的设备配置中留有适当的余量。
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本工程信息通信网络的布线要求,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传输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应满足本工程近期的实际使用和中远期发展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该项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六类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星型结构进行设计;系统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信息点分为数据点,光纤至桌面点。数据点、语音点全部采用六类非屏蔽模块。各不同模块、插座采用不同颜色、标记区分;
2、水平子系统:水平线缆采用六类非屏蔽线缆;
3、管理区子系统:管理区按楼层进行划分,每层的管理区设定于弱电井;三层的网络中心、技术中心另行设一个管理区。端接水平子系统的配线架采用24口快接式配线架,端接线数据主干采用机架式配线架,端接语音主干采用110配线架。全部配线架设于标准机柜内;
4、垂直主干子系统:机房至各管理区数据主干采用一根室内六芯多模光纤+1根六类线;至管理区语音主干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设于三层管井。
五、 安全防范系统
由于此公共建筑的特殊性,本项目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越系统,呼叫系统、门禁系统(含智能一卡通系统),各个子系统既可独立运行,又可统一协调管理,形成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功能强大的技术防范体系。以满足现代化建筑对安全防范的所有要求,配合保安人员的管理,可实现人防与技防的统一与协调。该安全防范系统各个子项的高度集成是此项目主要特点。
1、视频监控系统
1)摄像机选择与布置:枪式摄像机全部选用日夜型宽动态彩色摄像机,彩色模式下水平分辨率480线,镜头根据监视的范围选择不同焦距的镜头;主要布置于一层谈话区通道(加配拾音器,实现音视频同步录像)、半球摄像机全部采用彩色半球摄像机,水平分辨率480线,镜头为内置,布置屋顶、大厅入口等处。利于大范围巡视或突出重点监视目标;
2)显示系统:监控室电视墙由8台42寸液晶电视组成,指挥中心电视墙由12台25寸逐行监视器和1台100寸背投幕组成,用于轮巡显示各监视画面以及固定显示部分重点监控画面;
3)主控系统:系统主机采用全矩阵系统,所有视频信号可手动及自动编程切换,实现自动程序控制。操作台上配置一台电脑用于查询、回放监控录像资料。可根据需要在主管领导办公室安装分控。
4)录像系统:采用数字录像技术,共配置16路嵌入式硬盘录像机6台、4路嵌入式硬盘录像机1台。保证回放的图像质量达到5级损伤制;
2、周边防越系统
1) 前端设备:前端设备由红外线探测器组成,主要用于防止非法人员的侵入;
2)中心控制设备:报警主机选用总线制传输的多防区报警控制主机,控制主机的防区采用扩充式防区设计;
3)报警联动:通过继电器输出口,接入视频监控系统的报警扩展箱,实现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一旦某防区报警,电视墙上的大屏幕即刻弹出报警画面;
3、呼叫系统
该系统专用于谈话室,实现谈话室与监控室或警卫室的半双工通话;监控中心可单方面提醒置留室内人员注意事项。
六、多功能会议系统
1、会议室的扩音功能,保证整个会场内有足够的声压级、足够的语音清晰度、尽量小的声场不均匀度、无啸叫现象;
2、会议时的多媒体显示功能,通过大屏幕投影系统将各类数据、表格等多媒体信息表现给与会者;
3、满足内部娱乐功能,如一下表演演出、唱歌等;
4、满足电视电话会议功能,能与上级部门进行远程视频,同时预留向下延伸功能;
5、能够对整个会议进行录像、存储,并适用于网络下载播放。
6、网络中心与三层会议室:本系统主要针对三层网络中心与会议室,主要需要建设的系统为音频扩声系统、视频系统。
七、智能一卡通系统
智能一卡通系统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套支持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综合管理信息体统。所以其一卡通系统必须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非接触式IC卡技术,并建立在大楼局域网之上,才能为大楼各项管理功能提供现代化手段,提高大楼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尽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有机结合,统筹一致,在管理上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是建筑的智能化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海.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08)
[2]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05)
[3]宋洪彬.对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