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感想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的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穿过某一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一次感应)。若回路是一个闭合的电路,则电路中应当可以通过灵敏电流计显示其电流大小和方向。
例1如图1所示,在一根软铁棒上绕有一个线圈,a、b是线圈的两端,a、b分别与平行导轨M、N相连,有匀强磁场与导轨面垂直,一根导体棒横放在两导轨上,要使a点的电势均比b点的电势高,则导体棒在两根平行的导轨上应该()
A.向左加速滑动
B.向左减速滑动
C.向右加速滑动
D.向右减速滑动
解析:由于导体棒的运动,由导体棒、导轨和线圈构成的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故在导体棒的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右手定则可知,无论导体棒(相当于电源)向右如何运动,都会使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故C、D正确。
二、二次感应现象
当发生一次感应后,如果感应电流的磁场又穿过另一个闭合电路,能使另一个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则在该闭合电路中也能产生感应电流,这种因感应电流的磁场发生变化,而再次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二次感应现象。
例2如图2所示,水平放置的两组光滑轨道上有可自由移动的金属棒PQ、MN,当PQ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MN在磁场力作用下向右运动,则PQ所做的运动可能是()
A.向右匀加速运动
B.向左匀加速运动
C.向右匀减速运动
D.向左匀减速运动
解析:设PQ向右运动,用右手定则和安培定则可知穿过L1的磁感线方向向上,若PQ向右加速运动,经过L2的电流变大,L2的磁场增强,则穿过L1的磁通量增加,用楞次定律可知通过MN的感应电流方向是NM,对MN用左手定则可知MN向左运动;若PQ向右减速运动,流过L2的电流减小,L2的磁场减弱,则穿过L1的磁通量减小,用楞次定律判定可知通过MN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MN,用左手定则可知MN是向右运动,可见C正确;同理设PQ向左运动,用上述类似方法可判定B正确。故选B、C。
拓展:比较例2中PQ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MN的运动状态如何?
分析:螺线管L1的两端接在平行金属轨道PQ两端,设PQ相距L,垂直轨道平面内有如图3所示指向纸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金属棒MN垂直两轨道放置并与轨道接触良好,轨道电阻不计,另一螺线管L2与L1同轴放置,L2的两端a、b通过电流计G形成闭合电路。
当MN在轨道上向左(或右)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MN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恒定,闭合电路的电阻只有导体棒MN的电阻(设为r)和螺线管的电阻(设为R),则L1中产生稳定的感应电流I=,且通过螺线管L2中的磁通量是稳定的,L2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若MN向右(或左)变速运动时,切割磁感线的速度v逐渐增大(或减小),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逐渐增大(或减小),L1的感应电流逐渐增大(或减小),L1感应电流的磁场逐渐增强(或减弱),使得螺线管L2的磁通量增加(或减小),从而使L2内也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二次感应。
结论1:产生二次感应的前提条件是发生一次感应时的电流应当是(均匀或不均匀)变化的。
三、三次感应现象
若发生了一、二次感应后,如果二次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还能引起下一个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则称为三次感应现象。
例3如图4所示,磁场垂直向里,导体棒P通过导轨与线圈A相连接,若要使接在线圈D上的电阻R中的电流从e流向f,则这时正在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可能是()
A.导体棒P向M端匀加速移动
B.导体棒P向M端变加速移动
C.导体棒P向N端匀加速移动
D.导体棒P向N端变加速移动
分析:D线圈中有感应电流,则通过D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只需D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D线圈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是因为C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发生了变化,即C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了变化,同理类推,根本原因是A线圈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由IB得产生三次感应电流的原因是A线圈的电流发生了变化,那么像二次感应一样,只需A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发生三次感应现象吗?
解析:若导体棒P向N端移动,线圈A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线圈D的磁场方向为水平向右,假设线圈A中的电流均匀增大,则B线圈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C线圈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右且恒定不变,线圈D中不能形成感应电流,故线圈A中的电流应为非均匀增大。
但是当P变加速向右滑动,即不是均匀变化时,由公式I=知线圈A的电流也是非均匀变化,由IB可知通过B线圈的磁感应强度也是非均匀变化,由I=得B线圈中的二次感应电流是变化的,因此通过D线圈的磁感应强度也是变化的,所以D线圈可以产生三次感应电流,选D。
篇2
关键词:专业满意度;学习行为;职业决策;自主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50-02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门类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伴随而来的就是学生对自己当下所读专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在认同度上产生了差异。2007年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在教育经济简报上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显示,有35.9%以上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敢兴趣”,其中重点学校要稍低于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分别是32.3%、39.1%、36.9%[1]。专业认同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学生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可及情感,并主动、积极地投入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强调高校学生愿意继续以本专业作为职业发展的方向[2]。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是人一生中经历的专业性较强的一个学习阶段,也是个人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作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自己本专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入学直至毕业,都是围绕所学专业展开的。但因个人对兴趣爱好的不确定性、受外界因素影响和服从调剂等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和专业认同感受到影响。大学生的专业满意程度是否会对其学业努力程度以及职业规划产生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以天津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1份,回收率96.2%。
二、大学生专业选择行为对专业认同的影响
专业选择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大学生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对目前专业满意程度以及对本专业不满意的原因。
通过对大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实现自主选择专业,约有40%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受到父母及家人意见、媒体宣传等因素影响。但由于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较低、受分数限制遭到调剂等现实原因,按照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学生只占到调研对象总数的9%。数据还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专业现状和专业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热门专业的专业满意度比例要高于新兴专业。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生对于专业的专业前景和专业领域欠缺了解,自主选择行为盲目。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调研对象中有38%的学生对自己目前专业不太满意,56%的学生对目前专业满意度为一般,仅6%的学生对目前专业感兴趣且非常满意。专业满意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大学四年的学习态度及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很大部分反映在了课程的难易程度上,即课程相对较难的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就越高,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要求标准较高,因而该项满意度分值也会下降。
三、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对职业决策的影响
研究统计并分析了天津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近三年的就业数据。2013年,毕业生共计141人,被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录用人数占9.93%,考取研究生人数占4.96%,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录用人数占1.42%,其他中小型企业录用人数占79.43%,未就业人数占4.26%;2014年,毕业生共计142人,其中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录用人数占9.15%,考取研究生人数占5.63%,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录用人数占2.82%,其他中小型企业录用人数占78.17%,未就业人数占4.23%;2015年,毕业生共计153人,其中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录用人数占1.31%,考取研究生人数占3.92%,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录用人数占1.31%,其他中小型企业录用人数占75.16%,未就业人数占18.3%。由毕业生签约情况可见,就业形势严峻,从企业需求和市场供需状况来讲,企业“招工难”和学生“找工难”的现状是并存的。就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于应用技术型专业的毕业生,只要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民营、个体等小微企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量还是可观的。各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已有毕业生的两个专业专业对口率分别达到了72.7%和73.9%。数据表明,所学专业是高校毕业生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工作内容半数以上均会与所学专业相关。企业聘用员工的首要参考因素是专业背景。近三年中,签约到小微企业就业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长,这种现实情况造成了毕业班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会高于非毕业班的学生,即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本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产生了影响。职业决策困难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这些难题造成了个体对未来所要从事何种职业的不确定[3]。这些难题主要包括:缺乏动机、错误信念、犹豫不决、自我认识困难、专业与职业认识的困难、决策过程困难、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以及与重要他人的冲突等[4]。当前就业市场环境下,高校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仍旧比较倾向于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毕业后所要从事的第一份职业。那些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着较高满意度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培养和奠定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因而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往往目标明确,并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那些对自己所学专业认同度低的学生,其本专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往往较为薄弱,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通常会选择放弃自己的本科专业,盲目选择其他行业,甚至选择待业这种消极的方式应对步入社会这个环节,这种做法往往使其在求职的过程中降低了竞争力,且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职业决策过程中,自主选择专业者的困难度明显小于非自主选择专业者。
四、应对措施
1.重视大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提升。提高大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是学校教育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思考的不足,错失了很多自我选择的锻炼机会,从而导致了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选择能力现状。自主选择,就是指通过自身的条件、主观感受以及经历对事物做出判断,做出最终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面对关乎自身发展的重大事件上做出的自主选择,是一种理性选择,是一种承担责任的勇气。在这种缺失现状下,高校教育应主动承担起责任,在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意义的机会,培养其自主选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2.提高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归根到底,还是与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力求使所培养的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动手实践、创新设计、实践训练、科研训练、合作交流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就业市场供需情况和企业的岗位要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导向,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应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缩小大学生实际能力与企业期望技能之间的差距,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牢固,学习态度端正,毕业生质量提高,就业情况良好,这必将刺激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的提高,从而正面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
3.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选择行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讲话,充分说明了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价值观在职业决策中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对待职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往往形成于大学阶段,这是一个人走向职业生涯的重要过渡时期。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小微企业就职往往是最后的选择,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携带这种观念从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思想上有包袱,又怎能全身意投入到工作中,更不要谈爱岗敬业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给学生多多提供到小微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作为高校毕业生,应提高自主选择能力,认清形势,面对现实,在职业决策中也应根据个人特点,分析小微企业岗位在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稳定性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利弊,以及与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吻合程度。职业不分三六九等,与其消极应付,不如积极面对,只要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必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五、结论
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和结果,帮助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行为选择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增强农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王晓霞.“被转”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张志乔.高职学生专业认同度与就业满意度关系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2,(06).
篇3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 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探讨其对患者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综合反映患者的生存、心理及生活状况。 方法 运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该院选取的1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总结自我感受负担对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 根据调查表明,中度及重度SPB患者共占比例(73.38%);且自我感觉负担不仅对患者焦虑影响较大,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同样很大,而患者自我感觉负担越重对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降低患者自我感觉负担,不仅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自我感受负担;维持性血液透析;焦虑;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b)-0168-02
[作者简介] 陈梅梅(1980.1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方面。
戴新娟(1959.6-),女,江苏泰州人,本科,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维持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其主要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及对流等方式清除患者机体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及代谢废物,从而净化血液、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而作为一项血液净化技术,具有治疗周期长、频率高、并发症多、风险高、费用大等显著特点,长期的疾病折磨和治疗压力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心理造成较大的负性影响,出现严重的自我感受负担,进而出现一系列消极心理和行为活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根据调查,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约为200万~300 万之间,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比例占90%以上[1]。所以本文通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进行调查,分析自我感受负担对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南京市江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透析治疗时间维持在 3个月以上。男86例,女52例,男女比例1.65∶1,平均年龄(50.71±14.44)岁。23.2%的患者原发病因不明;在明确原发病的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67例(占63.2%),糖尿病肾病14例(占13.2%),高血压肾损害8例(占7.5%).透析龄≥5年占50.7%,透析龄≥10年占5.8%。以上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并意识清楚,言语正常。
1.2 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与方法 自行设计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形式、家庭收入、伴发疾病及血液透析的时间等。采用统一的解释性语言,由患者独立完成量表填写;对不能自行完成量表者,由调查人员向其复述问题及备选答案,由患者独立选择,调查者帮助完成填写。
1.2.2 自我感受负担调查量表 该文由武燕燕[2]等翻译的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即采用专家法测量其内容效度,进行预实验,并评价了量表的表面效度,经过研究小组反复修改和调整后形成最终量表。一共包括9个条目:①我担心因为照顾我而影响照顾者的健康;②我担心照顾者因为照顾我负担过重;③我担心因为照顾我会花费照顾者很多钱;④我对照顾者提出要求让我感到内疚;⑤我担心照顾者对我的帮助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⑥我担心我给照顾者增添了太多麻烦;⑦我相信我的照顾者能照顾好我;⑧我认为我给照顾者带来了困难;⑨我感到我是照顾者的一个负担。采用 1~5 分评分制,其中各分值表示意义如下:1分:从不;2分:偶尔;3分:有时;4分:经常;5分:总是。其中,条目7 反向计分,将各条目得分相加为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负担感受越重。SPBS评价标准为:SPBS<20 分:无明显SPB;20分≤SPBS<30 分:轻度SPB;30 分≤SPBS<40:中度SPB;SPBS>40分:重度 SPB。
1.2.3 焦虑心理及测评 焦虑自评量表(SAS)共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按 1~4 级评分,评分越低,分值越高说明受试对象焦虑倾向越重,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1.2.4 生活质量评价 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生活质量评价工具,并广泛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中。该量表共有 36 个条目,8 个维度,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维度得分在 0~100 分之间,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检验,方差齐使用t检验,不齐使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SPB分布情况
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8.24±9.75),为中度SPB。其中无明显SPB患者14例(9.09%),轻度SPB患者27例(17.53%),中度SPB患者64例(41.56%),重度SPB患者49例(31.82%)。中度及重度SPB患者共占比例(73.38%)。
2.2 患者SF-36和SAS评分情况
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9.74±13.23)。患者焦虑状况得分为(50.78±12.12),处于焦虑状态中。其中无明显SAS患者35例(22.73%),轻度SAS患者62例(40.26%),中度SAS患者39例(25.32%),重度SAS患者18例(11.69%)。
2.3 自我感觉负担对患者焦虑的影响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自我感觉负担对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较大,患者自我感觉负担越重对其影响的程度越大。见表1。
2.4 自我感觉负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自我感觉负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样很大,且患者自我感觉负担越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就越大。见表2。
3 讨论
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主要指慢性病患者感受到的由于自身的疾病和照护需求影响到照护者而产生的移情担忧,从而出现的一系列内疚、痛苦、抑郁、负担感受和自我效能降低症状,其中,情感因素、社会因素、身体因素等均是构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内容[4]。阚子云[5]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有“成为他人负担”的感受,严重时易抑郁、焦虑症状,表现为情绪寂寞、孤独、低落、厌世感和丧失感等负性心理和情绪。范建桢等[6]强调自我感受负担与患者个体心理状态的相关性较高,而与身体功能方面的相关性较低,而自我感受负担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模式正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的治疗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疼痛的减轻,同时也需要促进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等得到全方位的改善和恢复。该研究通过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对患者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显示,中度及重度SPB患者共占比例(73.38%);且自我感觉负担不仅对患者焦虑影响较大,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同样很大,而患者自我感觉负担越重对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P<0.05)。其结论与Suri RS[7]及杨欢等[8]调查一致。表明其结果能够为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管理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进而降低患者负担,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活动的恢复。同时,目前国内外对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较少,且多报道主要集中于肿瘤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但目前关于血液透析患者SPB的调查研究报道较少,而对血液透析患者SPB对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研究更少。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 兰薇,周结学,许凤英.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3,8(2):152-153.
[2] 武燕燕,姜亚芳.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05-407.
[3] 陈天佳,周云仙.SF-36量表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测定的效果评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6):802-806.
[4] 周晓娟,赵庆华,刘丽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5):464-467.
[5] 阚子云.焦虑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9.
[6] 范建桢,周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7):19-21.
[7] Suri RS,Larive B,Garg AX,et al.Burden on caregivers as per-ceived by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the frequent hemodialysis net-work(FHN)trials[J].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11,26(7):2316-2322.
篇4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腧穴自血疗法; 白三烯B4; γ干扰素; IL-2
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Point Autohemotherapy on the Serum Levels of LTB4,IFN-γand IL-2 in Chronic Urticaria/HUANG Yong-hua,REN Ying-yun,LI Qi-l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3):076-07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point autohemotherapy on the serum levels of LTB4,IFN-γand IL-2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Method: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reatment group,at the same time,30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point autohemotherapy,the serum levels of LTB4,IFN-γand IL-2 were measured by ELISA and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Before treatment,the serum level of LTB4 in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serum levels of IFN-γand IL-2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ronic urticaria; Acupuncture point autohemotherapy; Leukotriene B4; IFN-γ; IL-2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24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3.022
慢性n麻疹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以反复出现的风团,同时伴以瘙痒为特点。本病易于诊断却难以根治,且具体发病机制不清。40%的患者的病程可持续10年以上[1],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2-6]研究证实,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易于接受的特点,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疗效较自血疗法好[7-8],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经腧穴自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外周血中LTB4、IFN-γ和IL-2水平的变化,为腧穴自血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给予试验理论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入选标准: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临床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排除标准:(1)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过敏性疾病及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2)在就诊前3 d服用过抗组胺药;(3)2个月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等影响身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另选取同时段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57岁,平均(35.45±8.37)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31.38±22.12)个月。健康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3岁,平均(29.26±12.67)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已通过伦理审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抽取上肢外周静脉血2 mL,待消毒双侧足三里穴位后,每侧用1 mL注射于穴位,待穴位获得酸、麻、胀感后再将自血慢慢推入,退针后按压穴位2~3 min,每3天注射1次,6次为一疗程。由医院中心实验室采用EALSA法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中LTB4、IFN-γ和IL-2水平,与30例健康人对照,试验检测按各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试剂盒购自美国ADL公司。
1.3 评价标准 按瘙痒程度、风团大小、数量及水肿程度评分[9],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LTB4、IFN-γ、IL-2水平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LTB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6,P
2.2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TB4、IFN-γ、IL-2水平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LTB4低于治疗前,IFN-γ、IL-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9、9.247、7.684,P
2.3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评分为(5.56±1.74)分,低于治疗前的(7.73±1.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证明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免疫和非免疫性,免疫反应类型包括Ⅰ、Ⅱ、Ⅲ型变态反应,非免疫性的是由组胺释放剂引起[10],其中白三烯(LTB4)是目前已知对白细胞趋化作用最强的一种炎症介质LTB4在炎症、免疫系统和变态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LTB4是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的一个代谢产物,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细胞产生,其主要的生理作用在于趋化炎性细胞浸润到皮损部位与内皮细胞黏附,并使其脱颗粒与释放溶酶体,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形成组织水肿和损伤,参与过敏性疾患的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12]。同时LTB4还可强化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效应,参与变态反应发病机制的调节[13-14]。本文研究显示腧穴自血疗法后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LTB4水平明显下降,从而抑制了炎症反应,使慢性荨麻疹病情得以缓解。
IFN-γ、IL-2属于Th1型细胞,是促进CD4+细胞转变成Th1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它主要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主要作用是促使CD4+细胞向Th1细胞分化,抑制向Th2细胞分化[15]。文献[16]研究证实,细胞免疫在慢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细胞免疫造成的免疫功能损伤主要与Th细胞亚群失衡密切相关[17-18]。正常机体的Th1/Th2相互调节,处于动态平衡,而慢性荨麻疹患者由Th1分泌的IFN-γ、IL-2水平降低[19]。本文研究显示腧穴自血疗法后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提升,从而促进CD4+细胞向Th1细胞分化,恢复Th1/Th2平衡状态。
自血疗法是一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传统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可能是用少量的自体外周静}血不断刺激机体,从而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达到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目的。中医理论认为荨麻疹多由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引起[20]。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集中医传统疗法的针刺、放血、穴位注射,三种疗法于一体,具有取穴(作用点)少、操作安全简单,疗效可靠等优点,可激发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自血以有效的抗原刺激,可以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吞噬作用以及产生相应的抗体,抑制变态反应,以抵抗外来过敏原的刺激干扰,有利于过敏性疾病的康复[21]。目前对于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在临床疗效观察上的研究很多,研究也标明这种疗法确实有效,而且治疗方便、费用低廉,很受患者欢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目前对于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后炎性介质的变化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发现治疗前患者血清LTB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Guldbakke K K,Khachemoune A.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urticaria:a brief review[J].Dermatology Nursing,2005,17(5):361-364.
[2]徐佳,曲惠卿.针灸加自血穴注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5,26(7):34-35.
[3]石永成,魏宾福.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人民军医,2002,45(11):679.
[4]吴海斌,石家宴,魏旭,等.自血疗法在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疗效中的临床研究[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2):108-110.
[5]赵跃凤,杨玉峰,金培志.足三里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体会[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1):30-31.
[6]黄永华,李其林,盛文婷,等.腧穴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三烯B4和前列腺素D2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8-19.
[7]雷喜荣,周洁仙,丘红.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26-127.
[8]万远芳,段兵权,温馨.自血穴位注射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5):288-291.
[9]熊瑛.美能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0):878-879.
[10]张学军,刘维达,何春涤.现代皮肤病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60.
[11]韩春光,刘永学.白三烯B4受体析亚型BLT2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5,36(3):262-264.
[12] Erbagci Z.The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 montelukas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a single-blind,placebo-controlled,crossover clinical study[J].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02,110(3):484-488.
[13] Yamaoka K A,Dugas B,Paul-Eugene N,et al.Leukotriene B4 enhances IL-4-induced IgE production from normal human lymphocytes[J].Cellular Immunology,1994,156(1):124-134.
[14] Nicosia S,Capra V,Rovati G E.Leukotrienes as mediations of asthma[J].Pum Pamacol Ther,2001,14(1):3-19.
[15] Grünig G,Ford J G,Donaldson D D,et al.Roles of interleukin-13 and interferon-gamma in lung inflammation[J].Chest,2002,121(3):88S.
[16]T守保.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2、4、6、8、10、12及IFN-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5):255-257.
[17]朱亚丽,郑磊.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70-72.
[18]安晓红.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2013,27(7):557-559.
[19] Chen J,Zhang Y,Deng Z.Imbalanced shift of cytokine expression between T helper 1 and T helper 2(Th1/Th2) in intestin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BMC Gastroenterology,2012,12(1):1-6.
[20]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1.
篇5
【关键词】精心策划;小切口;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那么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怎样才能搞好研究性学习呢?结合我的具体做法,谈谈感想。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和利用互联网搜集史料
在讲《中国古代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这节内容时,针对教材提到的“当时,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这一知识点,课前设计了“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习俗”这个研究性课题,并提示学生可通过查阅图书,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史料。一周后,同学们都上交了他们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史料,并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中国古代史课本上所配的好几幅图片竟然就来自我们嘉峪关魏晋墓中的壁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撰写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图书和互联网搜集到的相关的材料大同小异,学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材料的堆叠整理,最多也只是个“粗加工”, 他们的结论也仅仅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认同或复述,谈不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面对这种情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来获取第一手材料,来撰写较高水平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就显得尤为必要。
3.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
把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所得出的结论或历史感悟,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报告会、演讲赛、辩论会和宣传栏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从而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4.利用乡土历史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关注课本内容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乡土历史有着其它课本内容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历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考察自己家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必然能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具体实践中,我利用丰都县教科所编写的《丰都历史》,并结合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布置一个关于丰都近代史上最感人致深的大事件,学生自然想到抗战时期的丰都历史。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的目的。
5.通过历史活动课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篇6
【关键词】 历史研究性学习;关键;选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47-02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内容。我国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改的发展趋势,2000年1月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把“研究性学习”列入了课程计划。2001年4月,教育部又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该指南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就历史学科而言,它的研究性学习目标是: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史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参照和运用史学研究的方式,发现和确定问题,学会搜集、分析、鉴别和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关方法探究、解决问题;以及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社会和生活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以激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可以说是“前无来者”,给我们广大中学教师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创新活动机遇的同时,又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性课程的指导实践后,我想谈谈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以前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师的转变。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为了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面对当今知识信息急速膨胀、更新的现状,教师自身已有的知识已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具有绝对优势,更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更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历史教师要认识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中,不存在权威,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以“师道尊严”的角色居高临下,而是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共助的朋友,为学生提供学习历史的方法以及增强历史思维的能力。
最后应加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的主导作用。从确立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到推进研究过程、最后的评估总结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如何指导,将是整个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历史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不完善,有些学生不重视“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有些学生缺少正确的“史观”指导。这种种情况,都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引导他们了解“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以此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一起开发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2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选题是首要的,但学生往往无从入手。因此可引导学生利用好所用的历史课本,借助教材内容形成课题。
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依据“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改变课文体例为突破口,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精练程度、插图设计方式、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引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新教材的“学思之窗”“学习延伸”“争鸣”尤其是“探究活动课”就为研究的选题提供了直接参考。例如,《历史》1第一单元就“建议同学们结合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特点,从地理、政治、历史等多种学科综合学习的角度,来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比较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建议参观历史博物馆和文物古迹,以增强对政治制度演变的感性认识,同时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辉煌成就,感受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这些就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主题、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
同时,选题的广度要适当。在所开设的《历史人物评价》课题组中,有学生选定了《武则天的千秋功过》作为课题。很明显这样的课题范围较大,所涉及的范畴太广,几本书都无法完整论述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因此,就必须在大范围中确定小范围,在小范围中研究小专题。如果把这个大课题改为《试析武则天的用人政策》,就使研究方向更加明晰,搜集资料更加集中。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不同于一般学科教学是通过考试、依据考试分数来进行评价,它重在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即重视学习、研究的过程,而不是具体的研究结果。
评价首先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具体的研究阶段、研究过程中,每一步都必须明确目的,每一项活动才能针对性地开展。其中重点要做好开题、中期和评价。开题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的意识和能力。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学生如何实施研究计划和如何积累研究材料的情况,以及如何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结题评价重在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等进行评价。
在具体指导《十年的反思》课题时,与小组成员就制订了几个阶段性的研究目标,并根据研究目标的实施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开题阶段:每个小组成员需要明确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课题?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想了解中的什么?这样的课题对当今社会有什么指导性的作用,或者是留给了我们什么?中期评价就是检查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是否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具有团队精神。并分成收集图片组、收集文献资料组、收集影音资料组、走访经历的老人小组等,每隔一段时间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和感想,再由组长总结每个小组阶段的研究收获。正是把评价贯穿于小组成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才能得以逐步转变。
其次评价要重在激励。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会产生各种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是不足为奇的。为此,教师就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必须以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依据,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只有多承认、多肯定、多激励,才能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就比如《十年的反思》这一课题,课题本身涉及的是一段动荡的中国现代史,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能收集到的是有限的资料,在学术观点方面也很难看到新的突破,再加上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许多问题无法深入钻研。因此在评价时一定要多激励、多肯定,看重的是通过这次课题活动,学生了解了如何收集历史资料,从哪些方面来收集有关的资料?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如何正确地进行辨析,去伪存真?学生从纪实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图片、诗歌、影视剧……这些方方面面有关的信息中,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也就达到了开设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成宝. 浅谈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误区[J]. 池州师专学报. 2006.(04)
[2] 赵崇. 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史料的地位与作用[J]. 成都教育院学报. 2006.(10)
[3] 费列花.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6.(01)
[4] 方伟君. 开发乡土资源,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7)
[5] 朱心明,郑莹. 对历史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几点看法[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Historical investigative study several ponders
篇7
关键词:含义 作用 原则 实施 策略
一、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新课改中有两种提法:一是学习方式,一是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之所以我们在我国新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被边缘化。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的。
(二)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完全继续沿用以前的教学方式,难以很好的培养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难以达到更好的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因此,学习方法的创新就更显得重要了。而对研究性学习的深入研究,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好方法,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2.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掘教材的内涵
不管什么教材都是相关学科知识的集中体现,但是这些内容都是一定的,而要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强调要灵活使用教材,更强调教学要从社会需要、教学内容、学生等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学环境,并通过评价进行反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不仅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要被运用到,而且对教材内涵的发掘有较大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这一方法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实践探索,自己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无疑将受到多个方面的锻炼,学习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就能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4.有利于学科的整合
研究性学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学科知识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它的综合性很强,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时候除了体现学科的独特性外,还要体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性。
二、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明了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开放性的课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性的学习机会。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以期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这一方法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同学们在活动中自己去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实践探索,自己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无疑将受到多个方面的锻炼,学习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内容是开放性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第二,教学空间是开放性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因此,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第三,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得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问题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由被动到主动,由封闭到开放。第四,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一地从课文和参考书中获取知识,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和其他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第五,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在研究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之间的辩论,鼓励学生的质疑。
2.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而这个问题来源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与学校学科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能引起学习者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和利用数据来形成对各种现象的解释。第二,收集数据。学习者要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问题中的作用。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区别。在研究中根据实证资料做出对各种现象的解释:一是观察,二是测量,三是实验室中的实验、观察和测量,四是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资料,使其研究下去。第三,形成解释。学习者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释。第四,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学生能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第五,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做出实证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表述以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
3.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研究性主题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研究性主题活动,是一项教师根据新课程和实际需要而自主设计的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具体表现:第一,活动组织的计划性。教学中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到学科教学整体范畴,有定期、定点、定人、定内容、定形式的要求。第二,活动内容的专题性和广泛性。活动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往往不是单一学科知识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它的综合性很强,有利于发展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三、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学会如何具体实施研究性学习
无论什么学习课程,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在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下进行的一种学习。一般有以下的基本程序:提出问题(提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一)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李政道说:要开拓新路子,最关键是你会不会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第一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些话都说明,他们把通过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都提到很高的高度。
(二)发现问题的几种途径
1.多思考,学会从教材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有句话说得好,“知识之岛越大,好奇的海岸线就越长”,这说明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因为掌握知识是发现问题的基础。
2.关注日常生活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参加其他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获得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同学们多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给他们发现问题提供很好的机会。
3.参加社会实践
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主要侧重训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是另外一种体验、经历和实践的历练,因为它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教学。
(三)思考问题的方法
1.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由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譬如在自然界和生产劳动中,科学家看到农民剪下一截葡萄藤栽插在地里,可以成长出一棵新的葡萄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还可以找到其他的植物也有这种性能。那么,动物有没有这种性能呢,于是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震惊世界的克隆羊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克隆技术。
2.想象
心理学上把想象解释为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因为鸟是能飞的,所以我们的头脑中就有了“飞”这个概念,之后结合一系列的想象,飞机就在我们的想象中形成了……实际上,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太多了。
3.逆向思维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吗?”这个问题就是经过逆向思维想出来的。对于一些生活中见疑不疑的现象,一些习惯的说法,一些权威性的论断,反其意而用之,就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见人所未见,这就是逆向思维。例如,我们见到的常有黄的、白的、紫的,我们就可以想,我们能不能培育出其他颜色品种的?
4.发散思维
我们可以从一个主题出发,沿着不同的角度,逐层深入地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就是发散思维。
四、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能够灵活使用组织研究性学习技能的策略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研究性学习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将失去传统意义上的在知识内容上先行先知的地位。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但同时也应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没有学习经验和有价值的参考书。如何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参与其中,这主要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根据教师参与指导的形式和程度,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顾问模式
即当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某个具体问题给予的辅导。一般讲,这种模式中,教师指导的学生及学生的人数、指导的问题和指导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学生咨询请教的教师、请教的问题和请教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随机进行的。
2.导师模式
即教师从课题确定时到课题结束一直关注并在关键步骤中给予学生的研究以指导。这种模式中,教师指导的学生及学生的人数、指导的问题和指导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学生咨询请教的教师、请教的问题和请教的时间也是相对固定的。
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哪种模式取决于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研究水平。对于有较高研究能力并拥有较丰富研究经验的学生,如果研究的问题难度不大,教师可采用顾问式和导师式的指导方式,如果对于缺乏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的学生,不管研究问题的难易,我们认为教师都应采取全程参与与启发的模式。
(二)研究性学习选题应该注意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特征决定了选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都表现为提出问题到确定课题的整个过程。但不管哪种选题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选题必须来自学生周围的真实世界
2.选题必须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并且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更好实施
3.选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三)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选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指导提出问题即指导发散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前两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指导学生对课题研究大方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在面对新课题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原因是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是凭兴趣,其实对这个问题并未有太大的了解,更不知从什么方向去研究。一般用以下方法:首先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对这一领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其次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在畅所欲言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共同提高;最后,提供成功的案例,启发学生的思路。
2.指导学生在课题研究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搜集资料
在传统的学习中,往往是教师精选出与所教内容有关的资料,然后学生再按照教师的编排进行课堂学习,被动学习就可以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生主动围绕研究方向搜集资料。为此,指导教师应告诉学生,资料可以从书籍、网络、实地调查等多种途径中获得。
在指导学生分析搜集到的资料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兴趣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研究过程的分工上,指导教师应具体根据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分工,明确每人的职责,建立考评制度。
3.指导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当学生有了初步的研究或出现倾向性的问题时,教师要警惕无意识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假如教师把意识强加给学生之后,常常会让学生感觉是为老师研究,从而影响学生的研究兴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中,要及时做好阶段性小结和整体性总结,及时记录好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在指导过程中,时刻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教得太多,管得太细,切忌越俎代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在选题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解决好研究性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在进行研究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告诉学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就是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进行学习,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展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3)要经常关心学生,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创设有利于自主搜索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教师提问,在心理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问,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要灵活多样。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评价。其中,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包括评价者的多元化:老师评价、同学评价、自身评价或者几方面评价相结合等,还包括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设想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及综合评价等。
(四)要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自身实践来明确某种道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能够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实现其最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教师重新走回教学岗位的时候,许多教师都能够尝试使用研究性学习这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既锻炼了教师队伍,也增强了今后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达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徐世贵著.《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2004年3月版.
[2]谭仁杰主编.《做研究型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篇8
指导教师:邱红梅 国献泉 郭希才张秀凤
地点:河沟村
班级:河沟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乱写乱画现象,人们在房屋、墙壁、电线杆等处写广告、电话号码,孩子们的乱写乱画等,严重影响周围的环境。为次我们决定清除我们周围的乱写乱画现象。教师决定带领学生到河沟村开展清除乱写乱画的活动。
二、活动具体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影响全校师生,影响家庭和社会,共同肩负起珍爱家园的责任。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乱写乱画对生活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画等作品。到河沟村清除乱写乱画的活动。
1、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
2、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运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准备阶段
组成研究小组,一起讨论活动方案,相关知识准备,绘制调查表格,预提研究问题,预设活动结果,激发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行动阶段
1、我们到村队、农贸市场发倡议书,呼吁大家行动起来,拒绝乱写乱画。
2、我们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以小报的形式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活动,为绿化、美化环境做实事。
3、我们利用美术兴趣小组的优势,绘画我美丽的家乡。
4、我们广泛发动学生出谋划策,征集清除乱写乱画的金点子。
(三)反思阶段:
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写出体会或感受。
四、活动要求:
1、以小组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所调查的内容进行记录。
3、知道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反思、感想等,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篇9
关键词:教学改革;博客;实验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验课教学至关重要,是学生获得直接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而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是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莺要环节。
1 博客在实验教学应用中的特点
博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运用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和网站制作技术,是继Emil,BBS,IM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网络交流方式。据CNNIC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拥有个^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从2002年博客引人中国,在教学中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话题。
(1)互动性沟通是博客网站的最大特点。博客技术是一种网站制作技术,而传统网站制作需要较深专业知识,且缺乏互动性:博客和传统网站不同,博客内容不仅由作者创作,且由读者的互动内容组成,互动功能强大,能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无限;同时建立博客不要太多高深的计算机技术,只要了解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在专门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申请账号。及时更新自己的日志。还可使用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博客是一种知识管理的系统和工具,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增多。博客可以用来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整理自己的知识,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客可以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可随时管理、整合获得的素材及心得,它可以作为个人知识文档管理系统;博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极大地缩短了实验中的知识点获取的时间和繁琐程度,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是传统学习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3)博客是计算机知识的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一般要求掌握网站制作技术,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应用到学到的这些技术。虽然进行交流不需要很多技术,如果在博客中运用和展示所学脚本及图像处理等课程知识,就可以为博客增色不少.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博客中脱颖而出,会有成就的快乐体验。形成兴趣学习的良性循环。
2 博客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2.1 博客学习方式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作为教师,研究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教学要求,学生要上网学习其他内容,如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保证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计划,兼顾两者要求,达到两者的双赢,必须探索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被动说教问题,缺乏趣味性,学生喜欢自己动手探究知识奥妙。快乐是一个高生命质量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快乐课堂,课堂寄寓着师生双方共同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乐趣。学生喜欢自己思考,探究知识奥妙。—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因为一个人就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从本质上来讲,个人的发展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的安逸如同没有引爆的地雷一样危险。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喜欢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博客学习方式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必然改变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方式提供研究方向。理论上讲,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2.2 博客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1)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很多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一般遵循了“课程多、课时少”的原则。很多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教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把各个细节都讲透,学生必须自己花时间对课程的难点或是自己关心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当然这样的知识点和难点会很多。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管理工具。博客作为个人知识文档管理工具。帮助我们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写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从教学上讲一方面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知识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
(2)学习交流平台,师生沟通工具。博客是教学活动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中、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虚拟教研平台;博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学生可以把作业本写在博客上,也可以写学习反思日记;教师可以写教学反思日记,把自己在学习或在教学中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
(3)博客可以作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科研平台。科研训练是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科研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广大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推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探索与尝试的平台。学生面向真实的环境中的实际问题,以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归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 博客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发展、检验理论知识的实践基础,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运用比较多。其目的不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报告等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真、细致、耐心、求实等良好性格特征的养成。
3.1 博客可以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组织系统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兼管理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多元学科内容,实验课也涉及这两个学科知识课程,必须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管理、分析,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通过博客可以监督实验组织上实验教学进度安排,实验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要求等情况。
(1)博客作为教师实验教学内容组织系统。教师博客可以存放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实验教学进度。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实验教学进度是实验教学的基本教学文件,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学生必须课前获得,甚至需要学生课前预学。博客可以存放学生的实验结果.学生把自己实验课教学的结论心得发在自己的博客上,便于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把握;放在教师的博客上便于教师对实验过程的把握。教师博客可以存放其他补充内容。教师在准备每节课的时候,必然会收集并整理其他相关资料,这些教学资料往往更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更能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要点。但是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这些资料具有易失性,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可以将这些教辅资料在博客上,再现于学生的课后学习过程,既可延续这些资料的作用,缩短学生自己搜索教辅资料的时间。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搜集、组织自己的学习资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
(2)博客作为教师指导和答疑系统。博客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它不仅能使用静态文本和图像显示教材,它还能运用网络语言。灵活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样的多媒体编制成一部灵活的教师指导参考书。这样,课堂上学生弄不懂的地方。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登陆到教师的博客上,利用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继续学习,利用动画、图片、声音等方式来全方位的学习。达到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在学习时间上既不受限制。同样学习起来也增强了趣昧性和直观性。
(3)博客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补充和创新发现系统。博客中不仅有大量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很多学生都会在其中发表头脑风暴式的评论、看法、文章等.这对于教学实验内容的制定、组织提供了很好的来源。
3.2 博客可以作为实验教学监督考核系统
(1)博客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内容监督系统。把实验内容发在博客上,可以作为学生查阅,避免学生上实验课比较盲目,学生实验过程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也作为教学管理部门监督使用,考核教学过程教师的实验内容的有机性;通过对博客中学生的参与度、评论量、提出创新性问题及思路的积极程度及对课堂内容设置的反馈等项目,作为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和教师的反馈系统。
(2)博客作为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考核系统。从以往简单的实验报告或通过期末的单一实验考试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转变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实验技能的检验.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验学习态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如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考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更能合理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10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探究性学习 创设情境 自主参与 组织交流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又称之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查阅必要的学习资料,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性的情境,通过收集数据、现象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知识的获取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方法,它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方式,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主要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者,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重要作用。我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认为探究性学习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体现在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教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把情境创设看做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在教学《性质活泼的二氧化碳》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创设的情境是一个小故事:在意大利有个探险家牵着他的爱犬来到一座深山里,发现这座山有陡峭的峰峦,奇峰绝壁,到处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树林茂密,在风中婆娑起舞。探险家来到一个山洞,职业习惯就带着爱犬进入,但进入不久他的爱犬突然倒下死了。探险家开始很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连忙掏出打火机点火,但是火怎么也点不着,沉思一会儿他明白了……利用这个故事,我引出二氧化碳。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自己要探究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开始探讨性学习。
二、自主参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参与假设提出、资料搜集与分析、实验过程设计、结果验证,并亲自得出结论和学习成果评价,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知识,建立知识联系,提高学生能力,从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教学“物质的溶解有限度吗”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自主选择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自己操作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相关规律,为溶解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组织交流,丰富学生探究成果
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以自主方式建构知识体系,学生的知识背景并不相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相同,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必然存在差异,所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就很重要,组织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组织交流是探究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组织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式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可以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巩固知识,使原有的知识背景与当前的问题产生更多的联系,学生也可以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探究体验、探究感想,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甄别,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探究成果。如教学“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预测不同的金属和盐溶液在反应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提出自己的设想,刚开始学生的回答总是不太全面,后面回答的学生则越来越全面,原因是受到前面学生提示启发,并及时完善。紧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明确的认识。最后我请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上述实验出现的现象,学生不但回答得很好,而且能用方程式进行解答。
新课改下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随着化学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越来越突出,这就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电,精心制定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特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2011年版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法,让学生以类似科学家的探究方法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探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 下一篇:逻辑推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