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
一、引言
2001年爆发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事件,让全球资本市场开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尤其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走在前列的美国,2002年率先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用来管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性披露,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内部控制薄弱和内控信息披露不透明已在目前上市公司中产生一系列财务问题,使其陷入经营困境,更使众多投资者面临巨额损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完善有助于内控体系的健全、执行并发挥应有职能,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比较。
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角度对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并集中在两个领域: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市场反应。
(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影响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因素,现有研究认为有:公司业绩、控制环境、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1.公司业绩层面。Bronson等(2006)研究发现那些规模较大、利润增长较快、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较多、机构持股比例较高、销售收入增长较慢的公司有更强的动机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2.控制环境。比如,Doyle et al.(2007)通过对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799家公司进行分析,发现控制环境与缺陷存在紧密联系。Klamm等(2012)指出控制环境中的特定要素或内容会促使企业未来发生重大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
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市场反应的研究主要是从股票价格和权益资本成本两个方面进行的。
1.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比如,如果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能带来显著的股价下滑,说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能使投资者重新评价公司管理层披露财务报告的质量,或者调整自己对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质量的评估(Hamersley等,2008)。
2.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相关性研究。尽管SOX 404条款的执行会增加公司的成本,但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不Τ扑平,减少信息风险,从而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国外主要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进行深入研究,能更好的在实务中帮助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出具更加完备的审计报告。虽然,国外学者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但也没有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研究
国内学者们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主要包括从以下两个方面,即披露内容、披露审核等方面来展开。
从披露内容上看,李明辉(2003)认为企业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之下,对企业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简要的描述。内部控制报告应保证披露信息的质量,以便信息使用者对其进行评价。
从披露审核上看,杨有红、汪微(2008)提出注册会计师必须在对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出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建议研究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新规范中规定,企业应将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的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并要求企业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国内学者才开始重视上市公司内控信息对外报告情况这一问题,因此,国内在内控相关方面的探索滞后于国外。总体来说,国内企业主动对外报告内控信息的动机较弱,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学者们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从强制性披露、监管执行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是强制要求特定主体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如:张立民等(2003)建议ST公司必须强制披露标准的内部控制报告,同时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核,有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外部监督和管理。
二是加强监管的严厉执行。如:王奇杰(2011)认为应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加大违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损失、降低内部控制信息违规披露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改进稽查质量、降低监管的稽查成本。
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动机不强、披露不规范,内容及格式不一致等问题普遍存在,应根据公司特质制定对应的披露机制及外部监管政策,建立系统的披露体系并明确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四、国内外研究评述
目前我国的研究尚不成熟,刚刚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研究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方面步入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关研究,而国外内控研究起步较早、较为成熟,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如:借鉴国外强制性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监控制度,我国已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性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3):35-42
[2]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3(1):38-43
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内控缺陷
一、引言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有利于外部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而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后作出投资决策;也有利于管理者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而改进内部控制,不断地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分类与认定
大多数的研究者一般都首先假设上市公司能够对其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专业的认定和披露。根据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对内部控制缺陷所做出的定义,McVay和Ge (2005)对SOX法案生效后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261家公司进行了研究,将内部控制缺陷细分为了九大类型,并且详细说明了每个类型的特征。在他们的研究中把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了以下九个大类:账户、培训、期末报告和会计政策、收入确认、职务分离、账户核对、子公司、高管和技术类的缺陷。
Rama和Raghunandan (2006)将重大缺陷分为系统性的重大缺陷和非系统性的重大缺陷两类,并通过这两个分类来研究分析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Doyle等(2007)从影响程度的角度讲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分为公司层面的重大缺陷和账户层面的重大缺陷;又将内部控制缺陷按照产生的原因分为三类,即人事安排的缺陷、业务复杂性的缺陷、一般性的缺陷。
2、公司的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
Ge和McVay (2007)以2002-2005期间披露一项以上内控重大缺陷的705家公司为样本,对应计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存在缺陷的公司应计质量更低,而且具有公司层面缺陷的公司比具有账户层面缺陷的公司的应计质量更低。
Ashbaugh-Skaife 等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常伴有较高的应计盈余噪音和异常应计盈余绝对值,同时还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整改后公司的盈余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3、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
国外的学者也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在Rama和Raghunandan (2006)的研究中,表明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之间的关系在系统性缺陷、非系统性缺陷这两种不同的缺陷类型上并没有实质区别。Hogan和Wilkms(2008)也作了类似的考察,其研究将内部控制缺陷按照缺陷覆盖范围的大小分类,其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内部控制的问题越严重那么相应的审计费用会更多。
审计师的变更通常也被认为是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信号之一。Dye(1993)认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较大的诉讼风险,他们可能会更加有动力去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以此来避免审计失败可能产生的高额诉讼费用。因此认为审计师变更也是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一个因素。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与分类
齐堡垒等(2010)在研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中,将实质性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了期末报告与会计政策类缺陷、特定账户类缺陷、收入确认类缺陷、子公司控制类缺陷等。
王慧芳(2011)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与框架建构》一文中从制度、理论以及操作三个层面对内控缺陷认定困境进行了解析,指出内控缺陷认定困境主要表现在:内控缺陷的概念和分类缺乏明确界定,一般、重要及重大缺陷缺乏具体认定标准,有关制度规范缺乏细化指导规则等。针对这些难题,作者提出从制度层面、理论层面、操作层面三个方面着手对三种程度的内控缺陷进行定量化和定性化的界定。
2、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
田高良等(2010)将2008年深市494家对外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验证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他的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其一般经营的情况更为复杂,存在的会计风险更高,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来说可能更不完善;那些经历了注册会计师师变更、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更有可能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另外,聘请的审计师质量越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田勇(2011)利用Logit模型研究表明:公司重大重组与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公司的资产规模、公司盈利能力以及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的次数与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显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然而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以及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其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与公司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的相关性却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的时间还较短,且公司的独立董事在防范内部控制漏洞方面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结论与展望
从以上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方面与国外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比较零散,更是缺乏系统和专门的研究。究其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还尚未真正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外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因此缺乏研究样本。国外的研究对于我们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Ashbaugh,H.,Collins,D. & Kirmey,W..2005.The discovery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ied audit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Iowa.
[2]Beneish,Messod Daniel,Mao' Brooke Billings,and Leslie D.Hodden 2008.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Information Uncenainty. The Accounting Review,83(3):665-703.
[3]Dye,R..1993. Auditing Standards,Legal Liabilities,and Auditor Weal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887-914.
[4]陈丽蓉,牛艺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0,(7):67-70.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因素;影响因素;样本研究
系统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自我评估则是企业管理层对其财务可靠性及资产完善性的有效保证。自沪深交易所《内部控制指引》(简称《指引》)出台以来,尽管各国有企业在及时内部控制信息方面均建立了一定的措施,但与《指引》规定差距明显,收效甚微。因此,深入分析指导内部信息披露的理论,剖析其相应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这改善当前状况颇有借鉴价值。
1.研究现状
自内部信息披露问题提出以来,国外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研究。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McMullen[1]及Doyle[2]最初基于《FORTUNE》杂志提供的数百家企业年终报告,注意到了数十家企业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报告。此外,他们对2003年的3000多家企业的年终报告进行了科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型企业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具有较高的自觉性,而中小企业对该报告的则存在不自愿的情况。此外,内部控制报告的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的本身质量及财务质量,即从侧面为投资者提供了有用信息,且自愿披露的报告比强制披露的报告更加有参考价值。
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刘晓丹[3]根据早期国有企业年报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国有企业内部信息的控制多数注重于形式上的管理,虽然能初步体现控制效果与企业本身及财务的质量,但其自愿动机缺乏,实质工作不到位。兰启堂[4]基于普通股国有企业数据样本,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对信息披露的程度与企业财务质量相关,一般而言,信息披露动机性与财务质量呈正相关趋势。此外,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5],现阶段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完全按照沪深交易所出台的《指引》文件披露内部信息。不少国有企业仅仅在监事报告等重大事件中披露内部信息,而较少有企业对内部信息的披露显得足够具体。
2.研究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信息对称性不充分的市场上,质量高效的国有企业为凸显自身质量属性,常常主动向资本市场提供自身的内部控制信息,提高投资者的稳定性,从而吸引投资者资本并有助于股票价格的攀升,这符合信号传递理论的原理。基于这一理论,可以认为对信息披露动机不足的国有企业存在企业质量低等不良属性,同时认为其市场价值存在预期下跌的风险性。而认为预期市场价值业绩良好的企业,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也较高。
基于上述描述,为充分研究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需要给出一些假设基准,概括的说,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与总经理董事长两职合并负相关、而与其所聘请的主流会计事务所、独立董事比例、管理部门员工持股比例、审计部门的设立、盈利能力及会计事务所的标准未含保留审计意见正相关。需要说明的是,国有企业聘请的主流事务所因素及会计事务所出具的标准未含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是由其盈利能力因素而衍生的。财务质量由内部控制执行的特征决定了其真实准确性体现了其内部控制的存在性、强弱性及有效性。企业管理层对聘请四大核心事务所进行审计的一致决议则表明了其对企业质量及财务质量的信心保证,而会计事务所出具标准未含保留意见则体现了企业的财务质量,间接表征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此外,总经理董事长职位合并与否体现了董事会监督的弱化程度,独立董事的比例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绩效的外部管理,管理员工的持股比例可凸显管理员工的投机主义特征,审计部门的设立体现了企业对财务质量的信心且能对企业控制进行有效的督查。
基于现有的部分研究成果[6]可知,整体而言,国有企业中对内部信息披露程度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情况与资产收益率、不带保留性的审计意见及设立审计部门正相关程度明显。这表明企业业绩好的企业,其审计情况满足标准无保留要求,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高,且审计部门的设立也能促进其披露程度,而内部控制披露与其他因素如独立董事比例关系很小。此外,所涉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普遍很低,表明不存在因素之间的耦合。研究结果在整体上与前述学者的结果具有相同趋势。这表明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关键因素有两个,即企业业绩水平和财务质量水平。具体而言,企业业务水平越强、财务质量水平越高,则其在披露信息方面更接近于《指引》要求。
4.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措施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整体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信息方面的自愿性存在着不足,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改善自愿性不足的情况,笔者认为,为能有效构建高速高效的资本市场,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信息披露进行强制性调控。因为强制性调控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拉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对称。针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内部信息程度的不同,在实行强制性调控过程中应该注意考虑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区别对待:对自主性自愿性较高的国有企业,可要求其自身出具自我信息披露评估报告;对自愿性不足后机制欠健全的国有企业,应从整体规划出发而建立分步措施,逐渐督促和引导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的逐步完善。
此外,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警察”作用而对国有企业在内部信息披露的实施规范性需要加强监督,如在信息披露的格式规范和内容要点方面需要实施统一规定。在统计分析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应该组织专门小组,对《指引》进行修改或增加附属文件的编制。此外,监管部门还需加大对国有企业非规范内部信息披露的出发力度,提高国有企业在内部信息披露方面的认识和自觉自愿性。(作者单位:晋城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McMullen,Dorothy,Raghunandan.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J]. Accounting Horizons,1996,(14):67-75。
[2] Doyle, J. and Ge, W. and McVay, S.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193-233.
[3] 刘晓丹. 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
[4] 兰启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财经界,2010(01):256-258.
篇4
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国内相对于国外而言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国外学者研究的较为全面。而我国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仅在某方面达成了共识,例如在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所要重视的自身控制方面,认为原因是内外因素共同促使的,既由于纳税人的因素,同时也由于税收行政以及立法方面的因素。对于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方面,部分学者认为要建立并且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以及控制体系,从而确保控制水平的提高,保障企业能够进行顺利的发展。还有学者则认为要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在内部控制方面建立一个预警体系,并且要在各个分析流程以及方法上进行综合性的运用,结合内外影响因素,利用各方面能够加以运用的资源对其进行税务风险评价,在税务风险的监控方面实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审阅和合理策划,从而实现零风险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完善程度。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并且有很多的企业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都不充分。根据对当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在认识方面、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的建设方面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二、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分析
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根据这一内容可以对其原则进行研究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原则可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进行制定,下面主要对这些原则进行分析。首先就是牵制和授权的相关原则。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要求就是要能够在机构设置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对兼顾企业的运营效率。为了能够在公平以及公正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求内部控制的监督部门要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在这一组织过程中任何人都是受约束的,都是在内部控制之下的,而这一原则就是为了能够在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设计的时候在多个部门的基础上进行,并且部门之间是起到制约作用。而授权原则就是要在企业进行一些规章和手续的操作过程中,在相关的业务性质以及岗位的要求方面能够给予相关的任务以及职责的权限。在一定规定的基础上来对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人员实现权利以及责任等方面的统一,从而把责任人的权利以及义务得到有机的结合。另外就是全面合规的原则。企业的各层次以及过程当中要能够使得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得到全面的贯彻及实施。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在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内进行,而在过程上要能够从计划以及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以控制,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在税务风险上得以有效降低并控制,从而对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在对其控制体系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法律以及相关的法规,否则将会在企业的损失方面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M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该企业成立于1997年,其总部是位于沿海A省的N市,主要是以超市和百货零售作为主营业务,对一些中小城镇的连锁企业进行服务,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该企业的连锁店已经在各市得到遍及,已经向周边省份进行战略转入,现在该公司正全力准备上市。该企业集团虽然已经在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上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所涉及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还很欠缺。该企业集团在税务事项的处理方面虽然能够在大体上依照相关的税法规定来处理,但是在整个的税务管理以及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上意识比较淡薄,大局观念得不到很好的把握,在税务问题上不能有充分的重视,处理较为被动,并且在有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应对的链条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制度建设。具体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归纳。一方面是在税务的岗位设置方面不健全,该企业及其子公司在专门的税务岗位方面都没有进行人员设置,并且相关负责税务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安排,这一岗位主要是通过会计岗位的人员进行兼顾,例如报表会计负责申报企业所得税,成本会计负责申报营业税等。另一方面,岗位的轮换比较频繁,交接工作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对于上岗的人员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
四、完善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1.关于企业的岗位设置
通过以上对于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及其问题原因的分析,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考察以及对相关资料的解读下,对于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完善思路进行了如下探究。针对税务岗位没有完善设置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专门岗位的设置,对于有关税种数据的收集、税款计算和申报缴纳等工作进行全面负责。该企业还应该对税收法规安排专人进行收集,并详细的分析其内容及对本企业造成的影响,积极的督促企业子公司进行学习、运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税务风险。税务审核方面工作要加强重视,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审核,减少税务差错。
2.关于企业的激励机制控制
在涉税奖惩制度方面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灵活的制度,要能够把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有效结合,从而最大化的促进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该企业的子公司税务事项的管理上,要努力探索出一个较为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税务的事项要全面的涉及,流程环节要完善。子公司在遇到纳税评估的时候要及时向该企业集团反馈,而该企业集团要能够对于所反馈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共性问题方面要加强重视。
五、结语
篇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医院规模日益扩大,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医院会计财务管理的核心,在医院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我国目前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方面仍然还不够系统完善,如何对医院进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相关内容,并给出了改善意见。
【关键词】
会计;内部控制;现状;改善
0 引言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在医院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领域方面起步较晚,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空白,与西方发达国家缜密严格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有必要了解对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并进行有针对的系统完善,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1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现状
1.1 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乏会计控制理念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观问题也是首要问题。没有清晰的内部控制理念作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指导思想,其运营和管理就会偏离正常的发展方向。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仅仅依赖现有的财务制度作为标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照办其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其在会计控制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将会计控制制度落到实处。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导致目前会计岗位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吻合,会计财务人员职责存在重叠覆盖或者没有涉及的真空区域,业务处理过程显得复杂冗长,会计事件缺少必要的预算、审核和监督。即使建立了所谓的内部控制机构,但是并未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该部门机构的工作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和重视。这就造成当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相对薄弱,制度的制定缺乏合理性和完整性。
1.2 会计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是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会计队伍中存在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较低的现象,虽然会计工作者都熟悉医院会计准则,但是在实际掌握运用准则方面,个体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会计工作者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力,熟悉医院的业务往来和业务背景,善于分析协议合同的条条款款。
1.3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尽管目前医院制定了一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专业角度考察,仍然缺少整体系统性,部分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合理性。一方面该医院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内容上不够完整,覆盖面仍然存在真空地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由于之前所提到的医院高层缺乏会计内部控制意识,重销售轻管理,使得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架构缺乏严密性,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约束力,造成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失控局面。二是会计内部控制在事前预算、事中监督过程比较薄弱,重心往往偏重在事后控制上。因此,只能做到时候补救,无法通过风险评估、预测事先做出预警,规避损失。这就使得会计内部控制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成效也不显著。三是医院缺乏与外部环境共同变化的适应性.
2 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
2.1 树立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要树立整个医院职工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首先要从提高管理人员的会计内部控制理念做起,帮助其认识到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其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偏见,从而消除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决策层的观点决定了其医院管理控制的思路,其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树立对制度的落实完善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从而带动医院全体职工积极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积极的态度执行本岗位应遵守的规章制度。
2.2 提高医院职工的综合素质
法律和制度不是万能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需要市场参与者共同来遵守,医院员工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与会计内部控制相关的会计专业素质,还包括行业工作的道德素养。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两者都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才能上升,提高医院管理效果。由于会计工作者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会计人员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可以考虑从培养会计工作者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并更好贯彻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着手改进。同时开展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岗位进行科学的分析,让各职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并以此制定绩效的评估标准,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内部控制制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3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医院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1)可以制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医院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总结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是全球范围内致力于研究的问题,其波及的面甚广,牵涉到医院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经济和环境等等,对该问题的治理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在探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促进医院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但是,由于篇幅、资料收集以及个人学识水平的限制,本文的探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某些观点难免有所偏颇,希望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能得到补充,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静,浅谈我国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铝加工,2009
篇6
1 我国审计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以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审计定价也有明确规定:首先,注册会计师所提供智力劳动,需要补偿;其次,审计价格的高低应该由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时间等因素来决定;最后,收费应当合理。可见,对于具体的收费标准,准则中并没有详细准确的说明,只有凭借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判断来收取审计费用。目前,我国的审计收费主要由政府主导政策,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审计收费标准并不成熟。
目前,我国审计定价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审计收费标准不统一。国外对审计定价采取的是市场调节的方式,在定价时考虑包括审计成本、合理利润以及预期损失三个部分。在国外,审计时间是决定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审计时间与客户的规模、经营复杂程度、审计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而在我国,审计收费标准多数情况下是由事务所直接与被审计单位讨价还价所确定,即使是在地方财政部门与物价部门指导下所制定的,也依然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是由于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审计收费被严重扭曲,这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中立的立场。为提高市场份额,事务所之间相互压价,夸大业务量,直接后果是造成审计定价恶性竞争,事务所迫于客户的压力,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影响,易发生审计违规的行为。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审计质量下降,注册会计师可信度减弱,行业的整体利益遭到损害。从发展的眼光看,制定一个统一、合理而具体的收费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审计市场所必须的。
2 审计定价一般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亏损情况、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和存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总资产收益率、审计意见类型等。
国外对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Simunic(1980)最先提出审计定价模型。其研究发现了决定审计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关于审计定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将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公司财务特征和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包括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等在内的10项因素。后续的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基于此提出的审计定价模型,为了应用于不同国家不同细分市场,通过修正或者增加控制变量,得到的比较一致的结果是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复杂度、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审计风险是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原因(Simunic,1980;Francis and Stokes,1986;Firth,1993)。
在国内,王振林(2002)最初开始研究审计定价,其借鉴了Simunic(1980)的审计定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扩展研究,从而研究我国的审计质量。刘斌等(2003)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等是影响审计定价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我国审计定价研究的文献整理可以看出,比较一致认可的结论是业务复杂程度、客户规模、审计师是否国际五大、客户是否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与审计定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客户盈利能力没有显著正相关性。
3 相关因素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
3.1 公司治理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有效的公司治理是财务报告可靠的关键环节,而独立审计是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一种鉴证,相比较未经过会计师审计的公司,独立审计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更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因此,独立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活动,能够提高企业价值。由此可见,作为提供审计服务的对价,审计定价与公司治理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
从国内现有的文献研究看,学者大都选择了分散的公司治理特征指标,诸如董事会特征、管理层特征、产权特征等,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审计定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率对审计定价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则不存在显著影响;独立董事制度、高管持股和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定价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张继勋等,2005)。潘克勤(2008)使用公司治理指数,利用多元回归方法,结论认为公司治理指数越高,审计定价越低。
3.2 内部控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萨班斯法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制度规定的出台,其重要内容就是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等进行了管理和规范。已有规定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鉴证,发表独立意见。这为审计定价的研究提供了契机,西方学者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如内控缺陷数量、种类及严重程度等作为研究变量,纳入审计定价的模型中进行实证研究。
现代审计中,内部控制控制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内部控制也是审计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风险导向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前必须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收集审计证据。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越完善、越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审计风险越小,审
计成本也越低;反之,当企业的内控风险较高时,出于回避风险的需要,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更多的证据,导致审计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审计定价的增加(Raghungandan and Rama,2006;田利军,2010)。
4 结语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审计
一、引言
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要求早已有之。在美国,早在1977年颁布的《反国外贿赂法案》就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维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其302和404条款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扩大到公众公司。与美国相比,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2008年6月28日,国务院六部委联合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在明确内部控制报告具体披露内容的同时,要求接受委托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保持客观独立性,对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负责。
本文拟对2011年度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情况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执行内部控制审核评价的现状,并针对揭示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改进。
二、文献综述
在SOX法案出台之前,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较具典型代表的理论成果都来自一些职业团体(如COSO、Turnbull等)的理论框架或监管要求。 2002年SOX法案出台之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日益增多,绝大部分的研究将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内控缺陷作为研究对象,典型的研究成果包括影响内控信息披露的因素、内控缺陷的表现形式及公司特征等。
我国早期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或特殊样本研究,少数研究涉及到内部控制审计,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证研究日益兴起, 张宜霞(2011)研究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方式;黄寿昌、李芸达和陈圣飞(2011)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研究了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披露的市场效应;张继勋、周冉和孙鹏(2011)实验检验了内部控制披露的详细程度、内控审计意见类型对投资者感知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投资可能性的影响;池国华、张传财和韩洪灵(2012)运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来自2011年年报的证据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截至2012年4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上公布2011年年报的234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总体,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39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6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92家。而在年报中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审核意见或声称内控自我评估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发表意见的上市公司有941家,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部分在巨潮资讯网手工收集,部分在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直接获取。
(二)披露内部控制审核意见的上市公司概况
本文对披露内部控制审核意见的上市公司按证监会的行业分类进行了整理,结果发现在941家披露内部控制审核意见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的披露家数最多,达588家;而综合类的披露家数最少,为9家;从披露内部控制审核意见的上市公司占所处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来看,信息技术业表现突出,披露年报的260家上市公司中有91(37.28%)家同时披露了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内控评价报告的审计意见。
(三)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意见的名称不一致
证监会和交易所鼓励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意见的名称,发现实践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意见名称有9种之多,其中最多的是采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来发表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意见(占42.95%),还有部分上市公司采用“鉴证报告”、“核实评价意见”、“专项报告”等不同的名称。显然,采用不同的名称,将直接影响到审计报告的措辞、审核依据、审核意见的表达方式等内容。
2、审计依据不同
通常情况下审计师是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如鉴证业务、非鉴证业务)选择不同的审计依据发表审计意见。由于目前监管部门还没有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性质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941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中,有事务所依据中注协2002年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来出具意见的;也有按照2006年的注册会计师其它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开展工作的;甚至有个别公司的审计意见居然是根据已经废止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3、意见发表方式有差异
在审计鉴证业务中,有历史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两种代表性业务,其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注册会计师的意见,而后者是以消极的方式表达意见。这种差异也在2011年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中达到了体现。从统计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采用积极的表述方式来发表意见(占样本总体的99.68%),但仍然有3家上市公司采用了消极的意见表述方式。
4、审计意见的类型不同
尽管中注协在2002年的《内部控制审核意见指导意见》中列示了发表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条件和报告格式,但实务中已发表的内控审计意见绝大部分是无保留意见。2011年年报中公布的941份审计意见中,出具了四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分别是深振业A(000006)、徐工机械(000425)、华孚色纺(002042)和香江控股(600162),也仅出现了一份否定意见的报告,即新华制药(000756)。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1992)。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逐渐要求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运而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会计信息的重要补充。
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证券法》为主体,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框架。为此大量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形成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陈丽琴(2009)通过对2006年沪市公开发行的A股832家上市进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尤其是一般性上市公司对内控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往往只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之类的简单描述,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李明辉、马夕奎(2003)通过对2001年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A股的1148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调查,发现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大多数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且上市公司存在隐瞒不利消息的动机。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披露动机不强、披露内容格式等不符合规范
杨有红(2008)对2006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进行了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黄秋敏(2008)对在境内上市的十家上市银行20012006年度共28份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披露形式多样化、披露内容单一、评价过于笼统以及评价范围不明确等缺陷,并相应提出明确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具体内容、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强制披露的规定和制定上市银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和审核的统一标准,保证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年报为依据,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注册会汁师审计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内外部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
(一)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部因素
李明辉、何海(2003)通过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公司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非ST/PT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高于ST/PT公司,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好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乔旭东(2003)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与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和盈利能力正相关,同时发行境内和境外股票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性信息披露。
(二)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因素
宋绍清、张瑶(2008)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呈正向显著相关关系;证交所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路晓颖(201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详细程度与政府监管力度成正比。政府的最优监管并不能杜绝上市公司披露简单内部控制信息的违规行为,只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陈美娟(1997)指出,海外分支机构与战略性信息、财务信息与整体信息的披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四、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作出详细规定,以规制的有关信息,同时要求监事会和独立董事或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发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意见。
(二)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大部分还处于强制阶段,如果公司能够形成自愿披露的意识那么一方面会促使公司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也能给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三)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
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和控制,是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有效途径。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完善股权结构以防止一股独大的情况出现、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监督角色充分保持其独立性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完善监事会制度,加强监事会对董事会及其成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主业,维持持久盈利能力;开展价值链分析,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五、结语
通过对国内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受国外影响较大,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以后发展的突破点;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并通过选取样本、设置变量、构造模型诠释不同变量在一定的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局限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法律法规的研究以及其质量评价的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我国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公司内部、相关监管部门、外部信息使用者共同努力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1]方红星,金韵韵.公司特征、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J].会计研究,2009(10):4551
[2]李明辉,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3(2):3843
[3]李少轩,张瑞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09(3):2731
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070-02
引言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一家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制度。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综述
李明辉、何海和马夕奎通过对1 000家上市公司内控披露状况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在程度上简单化、形式上模式化、评价上随便化、规范上混乱化,且简单披露仍是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披露的主要形式。
陈丽娜主要是从分析内控信息披露的主体方面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现状,从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措施。
梁宁从内控法规实施、披露主体上分析内控信息披露的状况得出:上市公司未按规定贯彻内控法且内控披露制度规定执行及实施不到位,此外披露的位置主要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秦冬梅通过选取2007—2008年沪深两市1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内控信息披露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深市上市公司在内控法规制定、执行方面严于沪市,因而其内控信息披露程度好于沪市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此外,两市在披露规范、评价标准不统一,造成相关内控披露的随意性。
黄秋敏对上市银行2003—2009年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对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过于模式化,缺乏具体详细的规定。上市银行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中很少有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执行中存在的缺陷及相应的改进意见等信息的描述。此外,有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未指明审核依据和审核范围。
从上面学者研究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简单披露以及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应该在内控法中对内控信息披露进行详细的规定。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刘秋明通过对2005年34家沪市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诸多因素影响内控信息披露程度,且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如,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机构特征等。
李明辉通过对中国2007年沪市A股200家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董事会披露的内控自我评估报告研究得出:董事会会议及独立董事的比例影响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其存在正的相关性。
方红星、孙翯对上交所2008年80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分析得出:上市地点、股权结构严重影响着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程度,且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马志娟通过研究深市300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程度与公司基本特征的关系得出:公司基本特征影响内控信息披露的程度,如,公司规模及类别、经营状况等与内控披露存在相关性。
李少轩通过对2009年沪深两市167家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内控信息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股权结构、内部公司治理、经营质量,其制约着上市内控信息披露的程度并存在线性关系。同时提出了从加强股权结构改革、完善内外部公司治理及提高公司质量等方面来改进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
钟伟强通过对内控披露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公司规模越大则自愿披露程度越高;事务所声誉、净资产收益率与披露程度不显著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股权结构与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披露水平不显著相关;审计委员会显著正相关。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诸多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董事会会议及独立董事的比例、上市地点、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及类别、经营状况、内部公司治理、事务所声誉、审计委员会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当然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需要继续研究,供管理者参考,从而提高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研究综述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唐予华以2001年沪深上市5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状况,并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内控信息披露水平与各因素间的关联性。
张立民为分析ST公司与内控信息披露之间的关联性,随机选取50家被处理的上市公司,并对其实证分析得出:ST公司与内控信息披露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即ST公司不倾向披露过多的内部控制信息。
林峰为了研究分析披露内控评估报告与审核鉴定报告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其相关性,得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业绩、财务报告质量与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和执行情况存在正相关性,即企业内控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营管理业绩和经营质量。所以董事会必须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且审计机构对该报告发表审核意见。
蔡吉甫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经营质量影响内控信息披露的程度且具有正相关性,即企业经营质量越好其内控信息披露的越详细。
以上学者主要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构建,定量的分析各因素对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
总结
综上,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影响因素、相关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及内部控制报告评价等方面,但是相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涉及的因素分析很少。虽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对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已有文献,但是还没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然而国内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作实证分析,找出因素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能较好的规范企业内控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1] 王娟.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2] 赵兴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3] 朱莉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4] 刘星.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5] 奖丽霞.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 蔡文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7] 贾茜,李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研究[J].西安交大学报,2010,(23):25-18.
[8] 何学松.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与审计,2009,(9):56-59.
篇10
关键词:企业 会计 内部控制 对策分析
所谓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过程。作为企业的自动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规避风险,求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项目。在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速,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推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尽管我国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为我国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传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差。会计内部控制人员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人员存在素质差的问题,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第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任何企业控制工作必须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才可以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与质量。但是,很多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上存在问题,尤其是在执行力上,问题仍然很严重。第三,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百出,主要与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基于预算管理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一)提高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内部控制人员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执行者,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与水平直接关系到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与质量,为此,提高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与能力是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首先,企业应该做好会计内部控制人员招聘工作,努力的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会计内部控制队伍建设,提高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其次,做好对于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以及训练,将那些低素质、低水平、低能力的三低内控人员的素质整体上提升上来,定期的对三低内控人员进行培训以及考核,使得三低内控人员的素质适应新时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需求。
(二)做好个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它需要各个部门以及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例如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交叉环节则需要部门之间的协调。为此,企业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协调工作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出现的会计内控问题做到协调解决。其次,创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新模式,认真做好会计内部控制每个环节的工作,从体系结构、人事制度以及技术上充分的建立科学的内控体系。再次,发挥监理单位的内控监理。监理单位是做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监理单位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身在会计内控管理中的重要位置,明确自身的监理权利,充分的履行自身的监理职能。
(三)健全会计内控整体机制
机制指的是将企业整体结构各部门的相互联系,将机制引入到企业会计控制体系当中,可以使得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得到科学的实现。集体来讲,会计内控整体机制包括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发展计划、落实措施、投入、人员以及实施,企业有关人员必须将会计内控整体机制作为企业发展重要部分。在具体运作上,落实人员,建立相应的主管机构,保证企业会计控制的顺利开展。其次,建立相应的会计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对于企业会计内控的质量监督以及控制。总之,健全会计内控整体机制,是做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
(四)加强企业会计内控文化建设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要想时刻面对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实际,就必须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文化上进行投入,增强会计内部控制相关的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文化决定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也是衡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为此,企业会计部门应该注重会计内部控制人员对于会计内部控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灌输,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人员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培养,增强会计内部控制人员会计内控专业能力,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也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治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必须从制度建设、道德建设等多方面综合着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逐步构建我国的内部控制框架,使我国企业能在内部控制的保护之下获得持续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只有认真分析形势,大力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我国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深入研究自身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创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为我国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柴瑞雪.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几点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2]陈文涛.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 上一篇:村农业工作总结
- 下一篇: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