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创设情景;课堂教学;重要作用

【中国分类号】G623.5

近年来我担任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会到数学知识相比其他的学科较为枯燥、机械,且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不强,对数学学习不够重视。但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要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文章分析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加强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常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乏味灌输教学。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乏交流互动。往往呈现出这几种现象(1)学生交流只指向老师: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眼睛里只有老师,他所要交流的对象只有老师,这个课堂就是师生两人世界。(2)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看着别人发言,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3)中等生、学困生和优等生相比,缺少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交流。

课堂上缺乏有效沟通,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没有探索研究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使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以旁观的态度学习。老师教学中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觉数学是看不到的抽象东西,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老师要改变教学模式,运用情景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

二、情景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知识机械枯燥,要想把机械枯燥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便于理解,就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最为适用的教学方式为情景教学,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情景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借助实验演示、多媒体的动态画面、语言的叙述、音乐情景等,创设引人入胜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例如:我在教学《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时,我用“猜游戏”的情景导入,“猜猜老师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愿意和我玩猜花生的游戏吗?”这一话题的提出,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找准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

2、创设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尤为重要的。我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设计了观察书包的问题情景,由此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进行的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小事中发现与数学相关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不喜欢机械重复的事物,当将学生们认为机械枯燥的数学与生活联系教学时,学生们会主动去观察联系其中的道理,既掌握了应该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创设合理联系生活的情景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数学课堂本身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3、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探究新知识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问题蕴涵其中,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生动的问题情景,使每个学生有尝试探究的兴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时,设计了买东西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适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计算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很活跃,想出了很多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乐于计算,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生活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情景教学中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总之,所有的情景教学,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有效的学习。只有重视情景设计,关注学生主动探究、强化知他们深识应用,才能使学生即掌握了数学计算的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情景中获得新知,使深体会到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为认真学好数学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情景教学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中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纽带,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有趣的数学真正的走进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赵淑英.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浅谈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07,09:65

篇2

一、以环境创设情景

环境对儿童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环境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环境的创设,我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1、精心布置音乐教室。在教室的墙上挂上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等音乐家的画像,贴上赏心悦目的音乐图片,把自己收藏的乐器二胡、吉他、葫芦丝等也摆放在教室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音乐的热爱。另外,根据上课的需要,改变教室椅子的位置,一般新授课采用五线谱形,表演时采用倒“U”形,合作学习时采用“O”形。让学生对环境既熟悉又有新鲜感,使音乐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地、表演的舞台。

2、留心创设音乐氛围。学校有校园电视网和广播台,我便适时让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聆听音乐家的故事。前不久,让学生在网上观看了卡通片《梁祝》,虽然情节并不太吸引学生,但影片中优美感人的音乐让学生久久难忘。课后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影片中的音乐太美了,能不能再让我们听一听呀!”于是,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梁祝》音乐欣赏课,感人的故事,难忘的旋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我组织小播音员建立了“校园点歌台”,学生们为自己的朋友、老师点歌,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送出自己的祝福,真是“歌为心声,乐在其中。”每周四的“点歌台”已成了学生期待的节目。

二、以形象启迪情景

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音乐兴趣,往往受音乐教师的影响颇深。假如教师对音乐爱之如疾,对音乐教育事业执著追求,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对音乐若即若离,对音乐教育事业冷漠处之,他的学生就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

1.把自己的美带给学生。我经常上网查询和上课相关的资料,把好的资源引进课堂。例如在学习歌曲《红蜻蜓》时,我让学生观看flas《晚霞中的红蜻蜓》,优美的画面、动人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下课铃响了,学生仍然沉浸在音乐中,不愿离去……音乐是美的,音乐教师也要讲究美,美的语言、美的教态、美的仪表,都是学生模仿、学校的榜样。学生会因为喜欢音乐教师而更喜欢学音乐。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给课堂带来生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例如在学歌曲《小孔雀,告诉你》时,我用葫芦丝吹奏了一首具有浓烈傣族风味的乐曲《金孔雀轻轻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以看出他们眼神中流露出喜悦,还有崇拜,继而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更加投入。

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科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执著追求音乐教学的新境界,音乐课才会吸引学生,才会生机勃勃。

三、以故事引入情境

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或超越课堂教学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十二生肖歌》一课时,我首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绘声绘色地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出示画面,听赏歌曲,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的特点进行歌表演,把学生从无形的学习中带到了有声有色的学习当中来,从而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以活动展示情境

“音乐源于自然”。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在教唱《郊游》时,带领学生们在树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学生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和生活的美好。

五、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板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教学《大鹿》一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或者事先准备好一幅森林图,图中有被狼追赶的小兔,还有童话中的面包房,房中站着大鹿向外张望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兔子当时被狼追的害怕着急的心情。学生能很好地表现出当时的情景,并会很好地表现出歌曲处理中的情绪。总之,板画是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师可充分利用黑板,完美地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展示情境,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六、以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在音乐书上,而就是学生自己。这样,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笼罩上了情感色彩。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如带领学生欣赏《快乐的小熊猫》一课,戴上小鸟、小熊猫等小动物头饰,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学生们一个个高兴不已,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们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七、以多媒体课件进入情境

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如教唱《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再以幻灯展示出一张空白片,学生判断出是雨声后,教师便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教师再用幻灯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长出叶子的过程。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意。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篇3

课堂是由一个又一个不同而又相互衔接的情节构成的,这些情节应该是围绕某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一个片断。在富有启发效果的教学方法中,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同时也使得三维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笔者就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作用这一话题略陈管见。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大概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吧!单从历史学科的内容来讲,它们距我们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陌生。对一个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十二三岁的学生来说,陌生的事物是如此繁多:学科多了,学科的难度大了;同学多了,同学的情况复杂了;老师多了,老师的要求高了;环境变了,适应性要增强了,等等。加之在一些地方中考时,历史学科遭遇尴尬(分值少或者不计入录取总分),一些人认为学不学好历史学科无关紧要,这无形中使孩子们学好历史的兴趣大打折扣。因此,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学好历史,让每一位学生走进历史的殿堂,感受历史的魅力。但在情境缺失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历史知识应有的兴趣,因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是以确定结论的面目出现的,不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是很不容易激活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让他们感兴趣的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没有情境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反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不求助外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效果往往不理想。可以说创设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一环。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合适的学习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使每一位学生慢慢对历史感兴趣,慢慢爱上历史这门学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很多的,如设问情境法、故事情境法、谜语情境法、音乐配合情境法、角色表演情境法、直观实物演示情境法、多媒体播放情境法,等等。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历史知识是过去完成了的事,是不可更改的内容。教师如果直接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不进行情境化的教学,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就会显得很生硬。这样,掌握起来也较困难,更容易忘记。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因回忆起当时的情境,回忆起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准确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有利于增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情感对人有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人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还反映了积极的内心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态度是指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设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情境是把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易理解的场景再现出来,而这些场景中均包含或强烈或含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历史学科的课堂情感的因素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心及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点拨,使学生明白道理,从而受到情感意识的熏陶,也有意无意地增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迁移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既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应用知识的条件及其变式,从一道题想到一类题,从一节内容想到一章内容,从一章内容想到一本书的内容,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篇4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W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以充分保证数学教学的时效性[1]。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将生活中的细节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应用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后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将在教材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通过不断实践来加深对教材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学校组织去游乐园的生活情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校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共有146名学生,每辆大巴可以承载48名学生,每位同学需要花费5元钱乘坐大巴。”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生活情境自行编题并自己解题,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教材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二、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周围新鲜事物抱有强烈好奇心,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完全只是依赖于个人兴趣以及教师的指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趣味化教学情景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在原本枯燥、具有一定抽象性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了趣味元素,使得学生可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可以在数学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3]。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效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带着趣味进入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并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此外,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趣味游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搭火柴小游戏,让学生利用手中有限的火柴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多种图形,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

三、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现阶段的主要特征,若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单纯听讲,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指导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同时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机结合到情境教学中,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具有一定时间将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付诸实践,使得学生可以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此外,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充分的理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消化知识并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4]。例如教师在进行“长度单位”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格尺对铅笔、书本的长度,并将学生所测量物品长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有效转化为直观、可视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初步具备对长度概念的理解能力,从而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奠定有利基础。

四、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探究性教学情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5]。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数学问题合理导入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在特定问题情境下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图形与变化”教学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七巧板游戏,促使学生在具有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有关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多媒体技术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相结合,有利于创设一种视觉化、生动化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了解历史的强烈渴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同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将学生过去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当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并非那么完善。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缺陷

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很多便利之处。与此同时,也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虽然,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种生动化、视觉化的教学情境,然而这种历史教学情境是虚假的,会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重心无法集中到课本知识点上面,而是沉浸在虚拟的画面中;再加上教师需要制作相关的历史课件,会耗费大量时间,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教材学习中,对教材内容缺乏一定的研究,也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一定的适度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中,需讲究适度性

1.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不能对多媒体教学产生过度依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制作相应的历史课件,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以及主动提问。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课件,要有自己的教学节奏以及教学风格。还需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取得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以及每位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来制作恰当的历史课件。不能为了纯粹的画面感而忽视了课本重要的知识点。如果课件制作的太过漂亮,会造成学生沉浸在画面中,忽视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与重视教育心理学中相关的注意规律。课件不能太过花哨,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价值。与此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不足的一面,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相关教材内容,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适度性,以期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21(05):229.

篇6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做法。

(1)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创设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使学生由原来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导入教学生动,手法多样,材料的选择注重趣味性,结课注意艺术性。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局限于教材,信息是有限的,手段也是有限的,必然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当我们一旦突破教材的框框,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无论是教学信息、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等都有有限变为无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天地。

(2)活动的设置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但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创设若干相互联系的活动模块,利用问题的的新奇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始终在学生的活动中进行,满足学生想动的要求和想说的愿望,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教师进行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抽象,门槛不宜过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材料和活动方式的选择应注意生动性和趣味性。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曲高和寡,适得其反。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活动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善于以眼传神,以手势说话,富有表情和启发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有序的,课堂教学就是高效的。

(4)用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参与差异课堂教学的愿望和实际参与情况是不同的,这是很正常的。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几个成绩好、性格外向的学生的舞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无过错原则”,即不批评,多表扬、多鼓励,不让任何一个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特别是在活动中做得比较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兴趣;对在活动中做得不太好的学生给予理解、宽容、给予机会,培养其信心,而不是因为其回答错误就板起脸训人。当一个学生因受到老师的中肯的评价和鼓励而产生成就感时,就会对政治课学习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篇7

多媒体技术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教师要发挥出其优势作用。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及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优势作用;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当中,在各领域中也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新课改中也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教学方式、信息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都有所变革。”因此,在新课改中,在现代社会中,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工作。语文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各个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学习在我们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语言,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高考,而是为了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以便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更好地和他人交流。只有学好语文,才能为今后步入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应对高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对语文知识死记硬背,进行习题演练以加以巩固。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语文学习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工作,发挥出现代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语文学科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现代教学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1.1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下进行课堂教学和以往的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和大纲的要求单纯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一切教学内容都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调、枯燥。而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后,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在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1.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如果在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学生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热情会更高。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他们所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情境,更能够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学生进行丰富、生动教学情境的呈现,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只依靠一张嘴、一支笔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声有色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能够被生动、形象,又熟悉的教学情境所吸引,自觉地融入到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究。这样,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1.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学技术作为当今时代的一种先进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机械进行知识的传递,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对于一些重难点的内容,即使教师重复多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这一难题。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教学问题,对所学习的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为了让人物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进行文章的学习时能够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通过欣赏影片,学生们对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学习文章内容时,影片中的人物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对文章的内容自然会理解深刻,教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内容。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原则

现代教学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发挥其优势作用。

2.1科学性原则。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资料的演示时,教师也要在尊重事实情况的基础上合理演示,不用进行夸张的演示。

2.2简约性原则。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上完全依赖于教师,成为知识的接受容器,而不懂得自己去获取知识,更不能有所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比较死板,不能够融会贯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的学生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懂得学习、能够创新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去获取知识、学习知识,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更加熟练的运用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体会。现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很少参与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不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很少。即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也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是战战兢兢。这和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师说了算,教师的威严对学生形成了一种震撼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课堂教学的气氛严肃、紧张,学生们在教师面前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出现错误受到教师的责罚。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就应该从改善教学氛围人手。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并敢于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严肃的课堂教学情形,要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才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被激发。教师要做到和学生融洽相处,和学生交朋友,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当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够一味对学生进行斥责;当教师出现错误时,允许学生进行纠正。只有在这样民主的学习氛围当中,学生才会感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才会乐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探究当中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新课改顺利推进的教学方法,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教学法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当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只有把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生活切实结合,才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才能够有主动进行知识探究的激情。例如:在学习《周长的计算》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例如观察黑板的形状。然后设想如果我们给黑板加上一个边框,需要多长的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出材料的长度?通过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学生们都积极进行探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获取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且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更加强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挥问题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一切问题的探究都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懂得如何运用好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作为一线地理老师,笔者发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并不理想,为此,笔者拟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依据

1.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均产生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互动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其中心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相互作用。

2.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理论依据。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挂图、网站、课件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互动情境,将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努力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把生活搬进课堂,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活问题,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欲望。

1.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生活化”互动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图片、耳熟能详的成语、形象生动的视频等,都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理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天气有关的谚语、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精彩的体育赛事片段等等。

2.勇于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每节课都大同小异,都是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厌烦,失去这种参与互动的热情,课堂讨论也就成了形式。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问题

1.互动目的不明确。表现为注重表面形式的互动,缺乏深层次和思维上的互动。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形式上的互动,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表面上看课堂互动气氛相当活跃,实际上学生们的答案大都是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因注重互动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导致了教学互动目的不明确。

2.互动形式失衡。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径。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师生互动为主,不太注重生生互动,甚至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一点生生互动都没有。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没有充分的交流未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结构性”互动不足。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常常需要设计教学情境,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一些设计的问题往往比较散,教师把学生放开后,不注意收拢,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知识的系统化不强,学生上课感觉挺热闹、挺充实,但实际上却感觉自己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知识。

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互动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够自如的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互动中提升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潜力。做好课前准备要紧抓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10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如组织老师参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项目等。学校还开展了校本技能培训课程,通过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习培训,特别是参加校本培训,音乐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能轻松驾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网络技术,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撑。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时展的要求。对于如何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降低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音乐课堂创设情境

创建高效音乐课堂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认知态度、认知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音乐教师对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的渲染有着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为创设好教学情境,音乐教师应认真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做好情境创设素材的积累

适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情境创设的素材有很多,范围很广泛。上课前,教师就应认真做好创设情境的素材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把与音乐课堂教学有关的音响、视频、软件、动画、漫画、文字、课件等进行收集、归类、整理,以便在上课时候能及时、恰当地提取出来使用。

2.恰当运用素材

创设教学情境音乐、视频等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优质素材。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教师可以恰当地选取素材来做好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课堂上,“九•一八”事件的视频和音响,的影片等就是创设情境的良好素材。又如,在教学歌曲《中华,种族儿童幸福的家》时,我国各地的风光、物产、人文的视频、图片、音乐等素材的展示能更好地感染学生的爱国情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素材、方法很多,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了解音乐

的背景和理解音乐的情感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一些学习内容相对小学生来说,无论是时间或者空间都是比较陌生和遥远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直观的展示,力求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时代背景和音乐的思想情感拉近距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鳟鱼》一课时,学生对“鳟鱼是什么鱼?为什么渔夫要把水搞混浊才能把鳟鱼钓上”有困惑。再加上这首歌曲的伴奏音乐手法比较独特,学生听起来也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把介绍作者舒伯特资料的电影视频《鳟鱼》不同版本和不同形式的音乐进行综合处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小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是非常有灵性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的内容虽儿童化,但也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说教味,还有一定的知识性和技巧性。相对于娱乐性比较强的流行歌曲来说,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感觉有一定的压力。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音频、视频的播放,引导学生听音乐、看视频、做游戏、玩律动,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哼,一边看、一边唱,一边听、一边演、一边舞,一边学、一边创等,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音乐。

3.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有一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这些教学难点,如果突破了,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的。在遇到这种教学难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如在教学一些在节奏、音高等方面有难度的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摘取音乐中的难点,进行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哼唱。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演唱进行录音、录像,然后进行对比播放,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加以发扬和改正,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增强学生的信心。

4.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小学音乐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老师和学生对教材已经是非常灵活运用了。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如一些欣赏内容的教材可以用视频教材代替;一些教材可以跟不同版本的音响教材相比较,并交替使用。一些教材可以用不同的艺术作品进行拓展,如京剧拓展到粤剧,民歌拓展到民乐,音乐拓展到动漫等。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课堂互动,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课堂互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之间的互动等课堂互动活动。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帮助,引导学生开展音乐互动,如师生对唱录音比较,学生之间的卡拉OK演唱比赛、小组之间的卡拉OK演唱比赛、师生卡拉OK对唱、男女学生表演唱等。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师生音乐互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音乐广泛盛行,学生对网络音乐的爱好和追求也是非常流行和热烈的。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更加开放。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开放性的学习,如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报等。在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收集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收集什么类型的音乐,力求做到收集的音乐类型相对较齐全,内容较丰富,如有音响资料、视频资料、文字材料等;收集音乐资料要与音乐教材紧密结合;必要时,可与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要对收集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学生要对收集到的音乐有自己的看法;收集好,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汇报和交流。组织音乐资料收集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进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避忌问题

(一)忌目的不明,盲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做到目的明确,切忌盲目使用。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对教学目标要有充分的考虑,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方式方法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为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用传统的方法达不到目的的情况下,才考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用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内容上,用在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地方。

(二)忌放电影式的课件播放

随着多媒体教学平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教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作了很多有创意的课件,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但在教学课件应用的过程中,有的老师把制作好的课件像放电影似的播放,让学生跟着课件学习,跟着课件走,这是本末倒置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干,以技术手段为辅助,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忌失去音乐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