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新的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积金新的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积金新的政策

篇1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

一、 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部署。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统称“两化融合”)对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推进“两化融合”没有现成具体的政策措施经验可以借鉴。看清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两化融合”的推进措施,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上海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入手,提出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和政策建议。

二、 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swot分析

1. 优势。

(1)工业基础良好。上海的工业经济发达,2005年~2009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为10.2%(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小幅下滑)。而上海工业又以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石化、钢铁、装备、生物医药、航空、造船等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主,这些行业的企业规模大、技术先进,大多是全国的龙头企业,它们为“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基础。

同时,上海的工业布局较合理,呈现出“区县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现象,如“宝山区+宝钢”、“金山区+上海石化”、“临港工业园+装备产业”、“张江工业园+高科技产业”等。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市、区县与产业园区、企业联动推进“两化融合”,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的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生产业发达。上海的有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和先进的航运基础设施网络,具有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至2009年末,上海市聚集了各类金融机构787家,这些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 684.1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7.0%。2005年~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第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上海还有发达的总集成总承包、物流、咨询、租赁等一系列生产业。这些都为上海推进“两化融合”提供给了必不可少的配套条件。

(3)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领先。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互联网为例,至2009年末,全市网民数达到1 171万人,普及率达到62.0%,在全国省份排名中居第2位(仅次于北京的普及率65.1%)。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209.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这为上海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4)教育和科技资源丰富。至2009年末,上海共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6所,研究生培养机构54家,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单位数达到1.6万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和水平均居全国城市前列。上海2009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计40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7%(全国平均水平为1.62%)。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中,上海共有56项(人)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5%。2009年,上海专利授权量3.49万件,占全国专利授权量的6.0%。这些丰富的教育和科技资源是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源动力。

2. 劣势。

(1)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上海经济

(2)高新信息技术的萌芽与应用。以物联网、3g、智能电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将提升工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智能化程度,并将广泛应用于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这给“两化融合”注入新的动力。如,物联网可以提取工业生产中的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处理再返回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3g技术使移动宽带成为可能。智能电网技术能有效降低线损。云计算技术可以使企业不必重复建设信息系统软件和基础设施。

(3)我国提出了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上有巨大作用。气候组织的报告指出,通过提高效率和实现非实物化,到2020年,信息技术部门能够使碳排放减少15%。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将促使制造业企业在节能减排上使用信息技术,也将催生一大批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环保服务的生产业企业。

4. 挑战。

(1)国内其他城市产业发展和人才吸引的竞争。国家作出了“两化融合”的战略后,全国各地,尤其是国内一些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展开了积极推进“两化融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

这些竞争首先体现在产业自身发展上。南京一直是全国重化工业、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广州的汽车、电子信息、石化产业比较发达,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居全国前列,北京的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业都领先于上海。苏州、无锡地理交通便利,商务成本低,开放程度高,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那里设置研发、制造基地。这些城市对上海形成巨大的产业竞争。

城市之间的竞争还突出体现在人才吸引的竞争上。近几年来,上海的房价和物价节节攀升,导致出现了大量年轻白领“逃离”上海而去往其他二线城市工作的现象,再加上许多二三线城市对人才吸引的力度越来越大,让上海面临着巨大的人才流失的威胁。

(2)上海高端服务业对工业的排挤效应。最近几年,上海的金融、咨询等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相比而言,工业行业由于利润率较低,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其对资金、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前。尤其在人才方面,要推动“两化融合”,需要一大批既有企业经营和工业专门知识,又有信息化管理意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更愿意进入金融、咨询等收入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许多企业由于担心人才流失而不愿投入资源去培养人才,只愿雇佣成熟的复合型人才。这造成了“两化融合”复合型人才的缺乏。

5. swot策略分析。针对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综合so、wo、st、wt的组合策略,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提升上海“两化融合”的竞争优势。

(1)突出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上海目前主要工业中,以装备、汽车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无疑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海推进“两化融合”首先要从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入手,然后通过典型示范和龙头引领带动行业面和产业链的“两化融合”。重要产业中应重点发展精品钢、新能源汽车、先进重大装备、精细化工、大型客机、大型数字化船舶等技术水平高、产业链长、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的先进制造业。同时应立足于产业高端,关、停、并、转一批单位面积产值不高、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环节,而去占领“微笑曲线”两端,提高自身在产业链整合方面的能力,把握在优势产业上领导地位。这样才能走出适合上海工业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针对企业运行,要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重要环节上推进“两化融合”。推进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提升钢铁、石化、电气企业跨地域、多基地的集团管控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促进轻工、纺织、食品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的信息化。

(2)加快生产业发展。上海应继续推进信息服务业、总集成总承包、物流、咨询、租赁等一系列生产业的发展,尤其要重点发展软件、电子商务等产业和业态。

(3)实现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上海应加快仿真虚拟技术、下一代网络、3g、智能网、物联网、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等高新信息技术在嵌入式系统(芯片及软件)、工业软件、数控装备及系统、工业传感器及系统等领域的产业化,这既增强了“两化融合”的信息技术支撑力,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通过“两化融合”发展低碳经济。上海应该坚决贯彻实施国家2020节能减排计划,将减排指标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必将促使现有的工业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节能减排上下足功夫,促进“两化融合”的发展。

应利用信息化手段研发低能耗物耗的新型产品、新型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开发与推广企业能源流监控、模拟与优化技术,促进能耗物耗优化。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智能电网。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尤其是对于上海这样一个缺原材料、缺能源、缺土地的城市,要推进“两化融合”,根本是要靠人才。

三、 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建议

1. 重点领域。从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出发,结合上海产业发展现状,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是重要产业和企业运行重要环节的信息化、生产业发展和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

2. 政策措施建议。

(1)统筹各种政策资源,激励制造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主要起规划、引导、服务的作用,关键是要通过政策措施激励企业自发的内在的动力。

在资金支持上,政府部门应统筹利用上海市社会信息化、软件和集成电路、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以支持企业信息化技改、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对信息产业、生产业企业做大做强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

在企业监管上,政府部门应出台一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如碳交易政策,或建立覆盖全市的能效监控平台,促使钢铁、石化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节能减排。

(2)发展信息服务业等生产业,增强“两化融合”配套。上海应出台一系列对生产业的鼓励政策,尤其是对信息服务业企业在土地、房屋租赁、税收、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抓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契机,充分利用“两个中心”建设带来的资金流、物流、人才、技术来发展一大批生产业,这不仅对“两化融合”有巨大的配套推动作用,还对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有重大意义。同时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由制造为主转向制造与服务并重,开发“产品+服务”的新业务模式。

(3)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两化融合”风险。为了降低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技术和资金风险,政府部门要牵头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以大型企业为支撑,加快“两化融合”共性技术研发,鼓励其将技术、产品、模式输入市场。以各类公共机构为依托,拓展和深化“两化融合”应用服务,提升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测评、超级计算等机构的服务能力。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扶持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编制服务指南帮助公共平台和企业需求实现对接。

(4)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优化“两化融合”基础条件。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优化。美国从1993年开始执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此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推出了6次国家信息战略,大力改进信息基础设施,其工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发展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新兴工业。日本从2001年先后推出e-japan和u-japan战略。

上海应加快基础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重点推进3g网络、城市光网、下一代网络、三网融合、“数字园区”等基础设施能级的提升,加强公共交通、城市安全、医疗、环保、手机支付等行业和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5)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两化融合”主力军。人才是推进“两化融合”的根本,上海的工业界需要有一大批适合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两化融合”专家库,通过专家对企业高管信息化管理理念和员工信息技能的培训,打造一批“两化融合”复合型人才。同时,上海市还要加强从国内外引进一批“两化融合”方面的人才。2007年,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人才配套政策,今后应该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更优惠的条件,以和国内其他城市竞争。工业企业应该给予“两化融合”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防止人才流失。

(6)加强“两化融合”宣传示范。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和展示渠道,加强“两化融合”知识的宣传普及。建立“两化融合”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各主要行业都至少树立一个“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根据“两化融合”进展需要编写典型案例集,加强“两化融合”先进经验的推广。结合“两化融合”指标监测和水平评估工作,定期出版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报告。

四、 结语

上海推进“两化融合”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抓住新兴产业发展契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该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加强政策和资金对重要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增强公共平台服务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宣传示范活动,以促进“两化融合”对经济增长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 现状 思考

【 abstract 】 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is our country in the town of carrying out the wages of staff and workers a housing safeguard system, to advance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is paper, the 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management and use of problems in the relevant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opinions.

【 key words 】 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113.5+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制度商品化改革衍生出来的,他是作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在我国,上海市率先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城市,1991年5月1日,上海学习借鉴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熟经验,成为住房公积金的试点城市,由于住房公积金在住房资金的筹措方面取得的积极作用和为城镇住房提供了资金的援助,各地市纷纷效仿,从而在全国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1999年3月,国务院,制定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国务院在实践的基础上,重修了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日臻完善,为推进城镇住房商品化和解决城镇人口住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显露出它的一些弱点: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现状

1、住房公积金的覆盖率还需扩大

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人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但目前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人绝大部分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的正式职工。非公有制企业、民办企业职工占很少一部分,至于合同工和临时工基本就丧失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政策补贴和住房低息贷款的权力。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让制度惠及每个城镇居民,让“住有所居”不再是梦想,是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发展管理最应重视的一点。

2、住房公积金贷款使用不平衡

住房公积金从使用角度来看,低收入贷款人因为还贷风险问题、单位效益不好缴存不及时,缴存数额低,很难申请到公积金贷款,而高收入和中高收入人群因为良好的信用,稳定的收入保障,作为贷款优质客户成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最大收益人群。收入的不对等化,导致了住房公积金贷款对象的厚此薄彼,妨碍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同时也违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衷。

3、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机构多而杂,不明晰

目前,监管的组织体系大致分为三种:一类垂直主管住房公积金监管机构。国家级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省级有监管办、市级有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第二类是专业监管住房公积金的部门,是国家、省、市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建设部门以及人民银行等;第三类是对于监察纠风等方面的的违纪监管部门,如各级纪委。由于监管机构的复杂,住房公积金在运行中出现了监管的混乱和矛盾,甚至出现一个问题不同指导意见的情况。住房公积金监管机构多,反映出国家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重视,但是,同样,指导监督的多头化,也使没有一个部门能统一为住房公积金的前景和未来考量,为住房公积金存在的问题探析,求得出路,也就没有一个规范的指导意见,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避免多头管理,并且能使公积金管理强而有力。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思考

1、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范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民营、股份制企业一步步在发展壮大,公积金的归集要看到这个方面,将他们作为主攻对象,寻求新的增长点。向他们宣传住房公积金的优越性,引导单位负责人主动为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向税务部门学习,将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情况列入“优秀企业家”等评选内容,对有能力缴纳,却拖欠不缴或少缴的企业,联合税务部门代扣等方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住房公积金制度不仅要维护正式工的权益,还要维护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的利益,海口等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相继出台了政策,来规范单位对于“三类人员”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但住房公积金对于这几类人员的缴存还是依靠个人举报,才能执法处理。可见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很长的时间来调研探讨出治本之法。

2、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住房公积金贷款

在推进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意识到住房公积金不能仅仅让中高收入人”居者有其屋“,也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性低息贷款。

目前,国家政府在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建设中,住房公积金也投入了不少资金来支持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建设。面对低收入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地市已经意识到,并出台了相关措施。如南平市和临沂市等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他们相继出台了《实行城市低收入家庭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办法》,《办法》提出,发放适当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补贴,以帮助城市低收入家庭职工减轻还贷压力,改善住房条件。

住房公积金管理在不断探索中,应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政策的优惠。面对低收入家庭,我们还应采取更多的手段来让他们有居住的处所,贴息、免税、贷款利率浮动、抵押等政策上都应倾斜一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让政策更人性化,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3、住房公积金监管部门更明确。

住房公积金管理应明确统一的管理部门,在国家建立不分属任何机构,不合署办公的独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统辖所有各设区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颁布政策,筹划运作。建设部门、财政部门无法有效地对住房公积金进行资金管理运作,应改变住房公积金与他们的从属关系。住房公积金虽是国家政策性部门,但也存在市场运作、商业金融,对于资金的管理监管,由银监会协管为宜。

参考文献:、

【1】王铭:住房公积金更应关照中低收入者。中国社会报,2007.1.1

【2】顾爱怡:中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商场现代化,2008(6)

篇3

4月7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差别化政策,对不同的贷款人实施差别化政策,并首次对高收入人群的公积金贷款月还款额提出了要求,这是全国范围内住房公积金政策的一次较大调整。

北京实施差别化贷款政策

具体来说,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的贷款差别化政策,包括强化借款申请人资格审核、调整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合理确定借款申请人的贷款额度、限定借款申请人的月还款额、调整借款申请人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要求、加大住房公积金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六方面内容。

根据此次调整,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于“首套房”、“第二套房”的认定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无房有贷款”的群体制定了针对性的贷款政策。一直以来,对于“首套房”、“第二套房”的认定上采用“认房”和“认贷”两种标准。其中,“认房”是指根据房地产交易系统的查询平台判定贷款人名下的房产套数,“认贷”则是根据贷款人申请商业住房贷款、公积金住房贷款、公积金的冲还使用记录状况认定贷款人的购房情况。相对来说,“认房不认贷”的标准较为宽松,而此次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所出台的政策中严格执行“认房又认贷”的方法,也就是说,借款申请人无住房记录、无个人住房贷款记录、无住房公积金购房提取记录的,方可认定为首套自住住房。

对于被认定的“首套房”贷款人,能够获得相对优惠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如果首套房为政策性住房或中小户型首套自住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不大于90平方米),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同时贷款额度可以在最高额度80万元的基础上,根据个人信用等级上浮――个人信用等级为AAA级,贷款最高额度上浮30%,即不超过104万元;个人信用等级为AA级,贷款最高额度上浮15%,即不超过92万元。如果购买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非政策性住房的首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且最高贷款额度不再上浮。

而对于改善型需求的第二套房认定标准,按照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今年出台的政策,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9.4平方米作为标准,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9.4平方米的家庭新购房,方可申请公积金贷款。在此次差别化政策中,对于改善型需求的第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由60%提高至70%,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不可上浮,适用的贷款利率为同期首套个人贷款利率的1.1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于“无房有贷款”的情况进行了区别对待。“无房有贷款”是指在房产交易信息查询系统中显示无房,但是从征信系统、公积金管理系统查询有有1笔个人住房贷款记录或1条购房提取记录,符合第二套住房贷款条件的借款申请人,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的政策,贷款额度及适用利率同第二套房贷款。

此次政策的一大突破是,对于部分贷款人的月还款额做出了限额要求。如果贷款人均月收入超过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含)以上的,其月还款额原则上应不低于其月收入的50%。北京市2011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672元,月平均工资3倍即14016元。借款申请人为单身的,月收入在14016元(含)以上,月还款额原则上应不低于月收入的50%;借款申请人为已婚的,夫妻双方月收入之和在28032元(含)以上,月还款额原则上应不低于夫妻双方月收入之和的50%。对于贷款人的月收入,公积金中心将根据每月的公积金缴存额/公积金缴存比例来确定。

另外,贷款人月还款额在不低于贷款月最低还款额的基础上,原则上应不低于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即不低于单位缴存部分与个人缴存部分之和。借款申请人为已婚的,月还款额应不低于夫妻双方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之和。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出,对于月还款额的限定,主要是为了避免高收入家庭长期占用贷款资金和住房公积金全部用于住房消费。

上海政策尚未跟进

截至发稿前,上海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未对政策进行跟进,仍按照原有的操作办法来执行。

据了解,在上海目前的公积金贷款政策中,对于“首套房”、“第二套房”的认定方式主要为“认房”,即通过与房地产中心的信息进行联网,了解到贷款申请人名下的房产状况。其中,首套房的认定相对明晰;而对于符合可申请公积金贷款的第二套房改善型需求,上海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标准为: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名下在房管部门登记信息中仅持有一套住房,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4平方米。在改善型需求中,如果贷款人先将原有的房产出售,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名下无成套住房登记为依据,那么新的购房也可视为“首套房”,在操作的过程中,按照“首套房”的相关贷款政策来进行贷款办理。

篇4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贷款 加强 群众

近几年来,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在住房建设、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据调查显示,公积金贷款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具有很多显著的优点,住房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由于现时国内住房价格和其他因素,住房公积金贷款成为一个热点关注问题,人们选择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来进行购房融资,在使用过程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优劣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也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

(一)覆盖面低

公积金是国家对于住户困难的群众提供的低息贷款,这种贷款制度是国家通过政策颁布实施的,它的目的在于让低收入者、住户困难的家庭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但是目前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由于公积金只针对参加工作已经就业的员工,所以它的覆盖面积非常的狭小。很多住户困难的家庭恰恰是没有收入的下岗员工,或者是一些经济困难的企业中的员工,还有一部分是无法就业的城市居民以及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这些人完全无法参加公积金,享受不到这种优惠的政策,这样一来公积金实际上只是符合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已。除此之外,公积金贷款还存在着一个缺陷,它的贷款条件非常严格,城市中很多收入较低的人无法交付房款的首付资金,所以根本无法通过公积金贷款这个渠道来获取融资买房,因此可以看出这部分人虽然也缴存公积金,但是公积金并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他们无法通过这个方式来购买住房,只能等到其退休之后才能领到公积金。公积金贷款政策只能对一部分人群优惠,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这种低存款低贷款的政策反而会适得其反,让这些家庭受了利息损失,因此低收入群众对于公积金贷款只能是望尘莫及。

(二)没有优惠低收入群体

在各个城市房价大涨的今天,就全国而言,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借款人多位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属于收入中等或高收人人群,低收入者申请住房公积金的家庭较少,造成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用自己的公积金储蓄为少数中高收入者购房提供补贴的局面。因此,对于已经拥有住房的职工一旦其多次申请公积金购买住房的时候,应该要求其多付一些成本,例如增加其公积金贷款利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制约这些高收入者买房的欲望,使得住房公积金能够在低收入群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缺乏灵活性

公积金贷款的主要目的是让住户困难的群众能够收益,但是目前在许多工作单位之中,都会让内部员工购买,并且对员工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住房公积金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有关住房的强制储蓄模式。不仅如此,在贷款住房公积金的时候,并不是轻易就能贷到的,贷款住房公积金的时候必须要本人有购买住房需要的时候才能申请贷款,而且在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时候也有限制,特别是员工在第一购房和第二次购房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这样一来会造成员工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困难,让一些员工无法普遍的享受到这种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由此可以看出住房公积金贷款限制诸多,缺乏灵活性。

二、解决对策及其建议

(一)加强公积金管理

国家政策规定员工的住房公积金不属于员工收入范围内,因此不需要像个人收入一样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一来很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就会利用这一政策,提高企业公积金缴纳的数额,特别是在某些国企或者垄断企业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实际上是为了让员工的福利增加,而且还可以让企业所得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锐减,很多企业都开始相继的模仿。因此各个地区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公积金管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切实的将工作做到实处。具体做法是要严格的审查当地的各个企业是否按照规范来缴存住房公积金,必须规定好缴存的上限,对于某些擅自的超过公积金应缴比例的企业,应该严惩不贷,要严格的杜绝这种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来规避所得税的行为。

(二)减少限制条件

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是政府的优惠性政策,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也是属于事业单位,它是以服务群众为目的的,不具有盈利性质。这样就导致了其在工作之中难以与银行协调好,因为银行和公积金管理处的利益、职责存在着差异性,在公积金贷款这一工作上,两方互相限制颇多,这对公积金贷款效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公积金管理处、相关银行以及其他的中介机构应该互相协调一下,实现联合办理制度,将贷款公积金的障碍扫清,让贷款工作效率提高,让其贷款的手续简化,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门槛,减轻员工负担,让公积金真正的用于购房困难的家庭使用。

(三)实现跨区域

由于区域间的限制,导致公积金闲置,因此公积金贷款管理中心应该实行区域间的融通,让公积金可以跨区域的流通。这样就可以让公积金使用率低的区域将公积金向资金不足的区域流动,两方可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得公积金流动性均衡,提高其使用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公积金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公积金贷款管理人员必须得完善公积金贷款制度,降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减少限制性的条件,让公积金贷款业务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琼.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J].贷款,2007

篇5

关键词:经济金融;住房公积金;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9-0033-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9.08

由于住房资金需求量很大,构建住房公积金制度以积累住房资金,从而提高职工购买住房的能力。国外住房公积金模式可分为强制储蓄型和合同储蓄型。强制储蓄型是通过国家法律和行政规定等强制性手段,要求雇主和雇员将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定期存入指定机构,该机构以优惠贷款方式支持雇员住房消费,比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合同储蓄为借贷双方通过契约筹措住房资金,日本的邮政储蓄模式和德国的契约模式都属于合同储蓄模式。中国1991年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1999年4月颁布实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在2002年曾修订过一次,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已启动第二次修订工作。除对住房公积金的用途进行调整和强化监管外,还应当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由于上海市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比较规范,公积金数据的信息披露比较全面,以上海市为例能较好地分析我国当前公积金管理状况。

一、住房公积金运行基本情况分析

从1991年上海市在我国率先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至2011年已经运行21年,上海市当年归集住房公积金499亿元,累计归集公积金3150亿元,2011年末公积金缴存人数达到450.2万人,累计为156.4万购房户发放公积金贷款,公积金制度为支持城镇职工购房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公积金对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贡献较小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衷,是为职工积累购房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呈长期稳定高速增长,职工收入逐年稳定增长,住房购买力不断提高。但从住房公积金归集购买力,即公积金归集与商品住房销售额比重看,在1997年达到最高的27.64%,而在2004年下降到7.71%,依靠公积金归集资金难以积累住房购买能力;从住房公积金使用购买力,即公积金提取额加上贷款与商品住房销售额比重看,在2000年达到最高的33.8%,而在2004年甚至下降到9.78%,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没有成为购买住房主要资金来源。住房公积金存款低利率政策,导致公积金对住房购买力严重贬值,职工收入的倍增都没有赶上房价上涨。在现行住房公积金体制和政策下,公积金对解决职工住房难有较大贡献。

(二)职工公积金购房能力下降

住房公积金归集21年,对于个人累计缴存将逐年增加,对住房购买能力必然是呈上升趋势,应当成为职工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职工对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购买力,即人均累计缴存公积金与90平米普通住房售价比,不仅增加非常缓慢,而且在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反而下降,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额很难赶上房价的上涨,缴存购买力到2011年仅5.78%。对于仅能够惠及部分缴存人的公积金贷款,按照当年户均贷款购买90平米普通商品住房,在1999年达到30.17%以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4年仅为17.04%。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也一般都在三成以下,职工依靠住房公积金缴存离买房距离偏远,而依靠公积金贷款也难圆买房梦。

(三)当前住房公积金贷款是少数人受益

即使不考虑公积金缴存的退出人数,公积金贷款受益人数占缴存人数的比重也很低。从公积金贷款受益率,即当年公积金贷款人数与缴存人数比重看,2002年达到3.96%高点以后,出现拐点逐年下降到3%以下徘徊,在2007年和2009年,由于房价大涨出现两个公积金贷款购房高点,最高为5.05%。从贷款累计受益率,即公积金贷款累计人数与缴存人数比重看,在2009年最高达到37.47%后,出现拐点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公积金贷款存在同一人多次贷款,以及存在公积金缴存人退出群体,因此贷款受益率尤其累计受益率将更低。从住房公积金体制运行21年以来,公积金缴存人大多数没有获得公积金贷款,多数职工仅仅是住房公积金廉价资金的提供者。

二、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分析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类似于强制储蓄型,是政府用强制手段筹集住房建设和职工购房资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具体从事住房公积金的行政管理、存贷款审批和管理、风险管控、资产保值增值、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管理等业务[1]。公积金管理中心与缴存职工存在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归集资金除了发放房贷,资金的主体留存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主要投放在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资产,资金流动性仅是以城市为管理单位,采取自我循环的封闭管理模式。住房公积金为了低贷而实行低存,增值收益用于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和建设廉租房的补充资金。

(一)公积金没有强化惠民的定位

公积金对职工住房贡献较小,是因为对公积金性质没有强化惠民的定位,留下了对缴存人不公平性的制度隐患,阻碍缴存人参与公积金的积极性,因而制约了公积金规模的扩大,导致公积金对住房保障效果较小。由于制度安排没有从缴存人利益出发,因而对存款利率定得非常低,严重低于资产价格上涨幅度,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处于不断贬值的状态,而且对提取公积金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广大职工看着自己的公积金在不断贬值无能为力。由于住房公积金规模没有迅速做大,而且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风险管理水平也不高,导致住房公积金大量闲置在银行。据2008年末全国数据,公积金存款余额12116亿元,贷款余额仅6194亿元,存贷比仅51.12%。由于住房公积金在客观上没有惠及大多数缴存人,如果说合理避税对高收入群体参加公积金还有一点吸引力,而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甚至把公积金看成政府的收费,住房公积金在不断贬值下成为缴存人的捐款和奉献。

(二)公积金所有人的权益分离

公积金积累资金购房能力难以提高。这是因为公积金所有人权益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所有人的公积金缴存人与管理人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存在权利倒置,管理人对公积金实质上行使了金融企业法人的权力,而所有人对公积金归集、运用、收益的制度和管理中没有任何话语权,管理人不可能会对缴存人尽责的动机。一是公积金所有人对管理人缺乏约束。公积金怎么用、贬值怎么办、风险怎么防等,成为与公积金所有人不相干的事。比如,管理人拟大量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据住建部2010年在28个城市启动试点,申请贷款额度共约493亿元①。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本无可厚非,但未见管理人对支持保障房的公积金保值增值的论证,也未见管理人在贷款风险防范任何的制度安排,反映了管理人对公积金只能是从自身需要来考虑,不会顾及到公积金缴存人的意愿和利益。二是公积金管理中心成为利益主体。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住房行政部门的人,与住房行政部门存在上下级和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住房公积金由住房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立法规),而公积金中心既是监管人又是经营支配人,实际上形成了立法、监管、经营一体化,公积金管理中心成为公积金的利益主体,公积金成了管理人低成本集资的小金库。如果说我国基本制度难以分离立法与监管,那么就必须分离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与经营,否则,对于住房公积金出台的任何制度,都将会有利于公积金管理中心而有损于公积金缴存人。如果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没有新的制度安排,就不会改变公积金缴存人资金不断贬值的状态。

(三)公积金保值增值与风险防范

现行住房公积金体制下,公积金面临不断贬值的风险,基本不存在增值的可能,防范公积金的案件风险,控制公积金的投资风险,是当务之急。公积金不能增值就难以做大规模,而风险原则也将减少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贷款,从而制约了公积金发挥对广大缴存人住房保障的作用。一是对公积金管理人缺乏必要的制约。近年来,发生了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朝阳分中心原主任刘毅腐败案、云南省丽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王琼英腐败案、河北保定3亿元住房公积金被挪用等事件。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公积金的统一监管,强化对公积金中心负责人的制约,积极消除属地化监管的弊端。二是公积金利率机制偏向高收入群体。实行低成本吸收存款和低利率发放贷款,按照贷款风险管理对偿还能力的要求,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应当优先高收入家庭,而当前高房价又使低收入家庭买不起住房,公积金贷款成为了高收入家庭的特权。广大低收入家庭公积金存款在不断相对贬值,而少数高收入家庭享受公积金贷款优惠利率,形成低收入家庭补贴高收入家庭的“逆向”机制。三是对公积金防范风险应当是重中之重。由于对公积金的管理不够严密,出现了个人利用公积金贷款炒房的现象,给公积金带来较大的风险。有人提议对闲置的住房公积金,是否可以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增值。笔者认为必须禁止公积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因为资本市场还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且公积金管理中心也不具备合格人主体性质,并且公积金存在委托人和受托人职责不清的双缺位,进入资本市场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

三、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离不开对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性质定位。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观点:一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承担好监管职能,并拓展信贷管理和资金营运等金融职能;二是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位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改变目前住房公积金中心的“事业单位”性质,将其发展成为吸收公积金存款、直接发放公积金贷款的金融机构;三是剥离公积金管理中心目前所具有的经营职能,使之从金融机构转变为一个纯粹的不受部门利益牵制的监管者,将运作交由有信誉的专业公司承担[2]。第一种观点将强化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监管与经营职能,目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弊端将进一步放大。第二种观点是弃本求末,既要再组一个建新的公积金监管机构,又要强人所难把公积金管理中心转为金融机构。第三种观点比较符合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实际,笔者建议对公积金专业管理可以交由承办银行,这样既体现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延续,又利用银行资金经营和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实现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和风险控制。

(一)强化住房公积金惠民的定位,努力扩大公积金规模

对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强化住房公积金专款专用,用于职工自住住房的购买、建造、翻建、大修等方面,逐步实现住房公积金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的转变。但改革的出发点是要强化住房公积金惠民的政策定位,保证公积金缴存人资金的合理回报,以促进住房公积金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职工住房筹资渠道的主要来源。一是公积金存款利率应当高于资金的市场利率。由于公积金具有个人强制储蓄属性,而且公积金存款具有明显的长期存款性质,从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惠民出发,就应当给予公积金存款较高的优惠利率。建议公积金存款利率必须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可以适当高于同期长期债券利率,并对公积金存款利率设置保值的最低保障线,这样可以促进居民参与公积金的积极性。二是由政府对公积金贷款提供补贴。公积金贷款优惠利率的资金补贴,不应该来自公积金缴存人,公积金不应当定位一些人补贴另一些人的“互助基金”,更不是低收入者补贴高收入者,而应该是由政府财政贴息的“普惠基金”,以及政府规定承办银行对公积金贷款的合理让利。建议政府建立住房保障的专项基金,对公积金贷款利息进行补贴,优先资助符合享受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家庭。

(二)分离公积金的监管与经营,保护公积金所有人权益

住房公积金参与者及利益关系中,存在公积金管理中心、承办银行、缴存人三方,公积金管理中心代表政府的政策监管,承办银行提供公积金的金融服务,缴存人是公积金的所有者和受益者。因此公积金体制改革的关键点是,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是成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而是分离对公积金经营管理的职能,这有利于履行对公积金的政策监管,更好地保护缴存人的所有者权益。一是要分离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与经营职能。应当创新住房公积金运作体制,公积金管理中心专门承担公积金的政策监管职能,将公积金的经营职能分离出来交给承办银行,与承办银行不再是资金的委托管理关系,转为公积金缴存人与承办银行的委托管理关系。二是明确对公积金缴存人服务的定位。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公积金的政策服务,负责对公积金的归集管理和资金运用审核,对承办银行的公积金经营进行监管;承办银行承担公积金的金融服务,负责对公积金账户设计、记息和结算,为缴存人提供公积金贷款等金融服务。在对公积金缴存人提供服务的制度设计上,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承办银行应当是相互制约关系。比如,公积金贷款优惠利率来自财政贴息和银行让利,就可以设计成公积金中心与承办银行的相互制约和博弈。

(三)转移分散公积金管理风险,保障公积金保值增值

住房公积金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目标,应当着力于公积金的保值增值,以及转移和分散公积金管理风险。一是促进公积金保值增值。要保障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和缴存人的高回报,也决定了公积金应当交由承办银行经营。因为缴存人的高回报意味着公积金的高风险,如果由公积金管理中心经营公积金,或者是对公积金进行高风险投资,很可能造成公积金的重大损失;或者是由于受到资金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限制,将公积金存入银行成为资金的二手中介,难以为公积金缴存人提供较高的利率。而银行具有较高的资金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能够支付缴存人较高的利率和承担较高的经营风险,比如银行理财产品就向客户支付了较高的回报。二是转移公积金管理风险。市场原则是利率高存就应当与高贷、高风险匹配,建议分离公积金存款与贷款的资金联系[3],将公积金风险转移到承办银行,实现公积金运行风险的可控,保障公积金缴存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三是分散公积金管理风险。对公积金由各承办银行管理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公积金缴存人与承办银行是特殊委托关系,公积金存款属于承办银行的负债,进入缴存人个人的专用银行账户,政府委托银行承办公积金贷款,按照商业房屋贷款的风险管理程序办理,公积金贷款额度控制应当与缴存期和缴存余额挂钩,承办银行给予适当和合理利率折扣。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或者初次办理公积金贷款的缴存人,贷款利率可以分档次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房公积金分会.住房公积金制度定位和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0(10):115-118.

篇6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归集覆盖面;资金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60-02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已经步入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新时期,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促进住房建设、扩大住房需求、解决中低收入职工住房难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发展、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我国住房制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城镇居民买房、建房资金问题。所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是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益的根本保证,只有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资金安全,搞好资金运用及其风险防范,才能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管理原则,同时,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所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监管部门,设区的市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其所属县(区)可以设立公积金中心管理处或分中心,设区城市成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目前,全国在343个设区城市设立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绝大多数都实现了分部、分中心与本部之间的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

二、住房公积金运营管理现状

住房公积金资金的主要运营方式包括:住房公积金的存储、个人贷款和购买国债。资金运用状况是考察公积金制度是否充分发挥住房融资功效的重要指标。截至2008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为20 699.78亿元,同比增长27.54%;缴存余额为12 116.24亿元,新增余额2 511.13亿元,增幅为26.14%;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7 745.09万人,同比增加557.18万人,增幅为7.75%;累计提取总额为8 583.54亿元,占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的41.47%;年末提供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总额为191.93亿元。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势日益显现。

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存款余额为5 616.27 亿元,扣除必要的备付资金后的沉淀资金为3 193.02 亿元,沉淀资金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26.35 %,同比上升3.59%,大量的住房公积金资金沉淀,使住房公积金难以保值、增值,甚至造成住房公积金资金的贬值,严重制约了住房公积金的发展。

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面不广

2008年末,全国应缴职工人数11 184.05万人,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7 745.09万人,仅占在岗职工人数的69 %左右,全国有近3 500万城镇在岗职工还未参缴。大部分非公企业人员、私营企业人员、下岗职工、个体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还没有覆盖。大部分有强烈改善住房需求的城镇居民因为没有建立公积金,而无法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而已经建立公积金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因住房条件相对较好而缺乏贷款购房的内在需求。覆盖面狭窄,全国各地总体覆盖率不高,是造成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低的直接原因。

(二)制度施惠欠缺公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难以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积极支持

住房公积金在贷款环节非常注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高收入阶层,他们获取公积金贷款的几率较高,而低收入者无力购房,自然无从享受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优惠。全国七千多万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却只有九百多万职工能够享受公积金低息贷款政策,惠及率仅为12.41%,且贷款职工也以中高收入职工为主。因此,缴存额的两极分化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造成公积金制度施惠面欠缺公平,形成了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用低息存款向高收入阶层提供补贴的扭曲局面。

(三)资金运用效率低且地区差异明显

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受就业人口分布、地区经济发展和职工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住房公积金的资金运用效率和使用效率较低,融资渠道狭窄,住房公积金在缴存和贷款方面还存着地区性差异。

通过对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和贷款情况统计调查发现,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辽宁省这六省市缴存额占当年全国缴存总额的一半之多;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为72.81 %,住房公积金运用率为53.54 %;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金运用率更低,仅20%~30 %。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率为50.30%,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个贷率超过了70%。由此可见,住房公积金资金运用效率在总体上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东部及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内地及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的特征。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外部监管薄弱

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管理制度缺乏系统化、具体化。条例所规定的管委会民主决策及财政等多方监督无法真正落实到实际管理活动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没有自有资产,既非金融机构,又非政府机构,而是完全依赖公积金增值收益维持其运行费用的事业单位,但其存贷业务性质实质与银行类似,对照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4%~8%的基本要求,管理中心根本无法承担住房公积金运营风险。全国上万亿的住房公积金资金,实际上是由各地管理中心作为商业银行的超级储户方式调度运作,而这部份巨额资金却不在直接金融监管体系范围内。目前,全国各省市的监管力量比较薄弱,外部监督与管理仅仅限于管理中心书面情况报告和一些数据报表,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对策

(一)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面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认知度

可以采取报纸、电视、宣传资料、会议、上门讲解等多种形式,对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在职职工了解住房公积金政策,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重点是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宣传的重点是填补政策盲区,解决企业领导缴存责任意识不强问题,形成有利于扩面工作的舆论氛围。

2.借助政府部门配合支持,督促未建制单位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由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及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和机构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在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时,仅凭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要借助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把属财政供养人员的住房公积金补贴如同工资一起列入预算,保证他们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享有同等待遇,为非公经济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起表率作用。

(二)根据不同收入的群体,制定差别化的贷款政策,取消贷款限制条件

住房公积金积贷款是中低人群体改善住房条件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申请资格要求过于严格以及贷款限制条件苛刻等原因,把许多有住房需求的人群挡在贷款大门之外,这也是造成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低的主要因素。目前住房公积金良好的贷款回收数据表明,应当通过修改相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对中低收入群体贷款申请资格的要求要适当降低,还可以通过贷款品种的变化,对低收入职工家庭给予实质支持;对于高收入家庭应实行相应的限制措施,如果已享受住房公积金优惠贷款政策,要对同一缴存人贷款次数进行限制或者限制贷款总额度。总之,应该体现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的公平性。

(三)拓展住房公积金增值投资渠道,提高运营效益

在我国,住房公积金较少参与资金市场,大量闲置资金沉淀于银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为此,将资金的投资结构进行变革,开辟新的投资渠道,突破传统国债范围,参与到金融机构特别是资本市场,将对提高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运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拓展债券投资品种,投资信用等级高的政策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债券以及利率较高的国家中央企业债券,在我国资本市场足够成熟时还可以考虑投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在具体的投资操作中要注意规避债券的利率风险,可通过研究人民币汇率调整、利率变化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做长、短期配合组合投资,分散债券的利率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其次,要探索证券投资基金模式,为保证资金投资安全,应选择以债券投资为主,股票投资为辅的基金投资模式,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基金的有效组合与管理,实现最大收益。 与此同时,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专业性的基金管理人,其主要职责是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负责资产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四)完善立法,实现管理法制化

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成功之处在于立法明确、法制健全。《中央公积金法》是新加坡归集、管理、使用公积金的法律保证,并不断完善执法和监督职能。此项重要经验启示我们,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稳步有序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深入开展的基础。我国虽然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但属于行政法规,法律层次较低,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律制度仍须健全,因此,住房公积金的立法工作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从诚.中国住房和公积金制度发展大纲[M].北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2] 法律社法规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关联法规精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4-25.

[3] 庄玉斌.住房公积金知识问答[M].南京:红旗出版社,2008.

篇7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运行现状分析

为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形成稳定的住房资金来源,提高职工自主解决住房能力,我国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对调整居民的住房消费结构、收入分配,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资金运作效率并不高。就全国而言,住房公积金的主要运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积金的存储、购买国债和个人贷款,住房公积金资金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现今,公积金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资金归集和使用额也在不断增大。我国住房公积金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发展完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不能回避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全国而言,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大量沉淀,使住房公积金无法得以保值、增值,甚至造成住房公积金资金的贬值,这严重的阻碍了住房公积金的顺利发展,切实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住房公积金运作使用机制存在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它的建立提高了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能力,同时扩大了住房消费,增加了住房的有效需求。然而,随着该制度的不断发展,住房公积金运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1 住房公积金的运作机制不健全

我国住房公积金运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归集,轻使用。近几年,虽然住房公积金得使用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有近一半的公积金沉淀在银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中,仍习惯于把归集量的增长作为主要工作目标,而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则不够重视;二是重政策性,轻金融性。住房公积金是一种政策性住房资金,其归集、使用都必须遵守相关政策规定。但是住房公积金也是一种金融资产,同样需要对其进行资产结构优化,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如果只强调其政策性而忽视了其金融性,则会导致大量资金的沉淀,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使职工的利益受损,加大了资金保值的风险,这不符合资本受益原则。三是重安全性,轻收益性。把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无可厚非,但安全又是相对的,大量资金的沉淀,表面看上看来万无一失,但事实上潜在的风险还是比比皆是的。

2 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过多

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有了稳步的提高,然而从提取情况看(个别省市除外),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全国购买国债占归集余额的比例为10.5%,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为74.58%,资金运用率为57.24%。全国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存款余额为4107.58亿元,扣除必要的备付资金后沉淀资金为2186.55亿元。公积金运营机制的缺陷使得巨大的资金处于闲置状态,不能使其发挥出普遍性保障的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这些资金可能被银行占用,或为他人谋利,增加了潜在的风险,因此这种现状亟待改观。

3 住房公积金增值渠道有限

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是指中心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业务收入和业务支出的差额。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业务收入为300.89亿元,业务支出为204.98亿元,增值收益为99.61亿元,比上年减少2.29亿元,减幅为2.24%,全国的公积金累计增值99.61亿元,可见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渠道是非常有限的。利率的下调减少了个贷的收入,住房公积金购买的国债数额较少,而且高利率国债已陆续到期兑付,近几年购买的国债利率增值空间不大。现在,住房公积金沉淀不运作使用就不能保值。这种封闭、单一的运作方式,既限制了同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联系又不能按照金融资产管理的共性,实现资金的纵、横向间的流动。住房公积金现有增值渠道的收益持续走低,这已成为影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和持续发展的瓶颈。

4 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不高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发展极为不平衡,沿海和内陆省市的发展明显快于西部、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公积金的使用率上看,有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使用率已超过90%,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率尚不足30%。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房价持续居高不下,住房公积金贷款在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公积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另外,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规定,住房公积金仅限于与住房相关的消费,用途单一,灵活性差,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住房公积金高效运作的对策研究

为保证我国住房公积金高效运作,针对目前住房公积金在制度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一,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中心的主体地位,采取资金管理中心自营模式,可以实现责、权、利的统一。第二,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财政部门独立出来,将其转型成住房银行,按照政策性银行的模式纳入金融机构的主流监管体系,不再受财政部门和建设部门的行政领导,而是成为独立的资金运作机构。

2 减少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

在不断地完善各项贷款使用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提高公积金贷款使用额度,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满足职工的住房需求。

3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虽然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但房价仍居高不下,远远超出一般消费者的购买力。为提高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

篇8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制度定位;住房保障

2010年10月至今,我国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次上调,截止2011年7月7日,新颁布的基准利率下,五年以上贷款利率达7.05%。贷款利率的上调意味着商业性住房贷款的还款压力上升。相较之下,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为4.9%,为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的43%,这意味着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国民住房贷款选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和商业性住房金融制度共同组成我国的住房金融系统,作为政策性住房金融主要组成部分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解决居民住房需求问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问题

1、制度定位不明确。根据《条例》规定,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此处未明确说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性质,由于定位的不明确,对于住房公积金的性质一直众说纷纭,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性和金融性孰轻孰重也成为一项需探讨的问题。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导致其监管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同样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

(1)监管方式定位不明确。根据《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住房公积金政策,并监督执行”[1]。这里所指的主管部门分别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统称住建部),财政部和央行。制度设立之初,由于住房公积金兼有住建部管辖内的保障和央行管辖内的金融业务,并且出于对政策的民主性考虑,特别将这项制度定位为多方管理的位置。然而随着制度的演化和具体工作的进展,多头监管意味着不只要遵循一种规则。多种规则不但不会让具体工作规范化,反而会使制度的方向不明,降低公积金制度推进效率。

(2)管理方式不明确。《条例》第四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2]。因为住房公积金兼有金融性质和保障性质,在制度设立初期,必须由金融机构和政策性住房机构共同管理。这里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其中1/3由由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部推选出来的委员组成,这部分委员大多没有从事住房公积金业务的相关背景,却承担着决策重任。其次,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义为“是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实际上运作住房公积金的指定机构,最了解住房公积金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却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有利用公积金发展的决策。第三,现在我国住房公积金委托银行业务,大多还是半委托模式,即银行只负责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提取手续费业务。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部分银行面对商业性住房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往往会更重视商业住房贷款。因此,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体系有待理清。

2、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不充分,贷款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末,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个人提取总额、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总额的比例)为72.81%,同比降低1.78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运用率(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53.54%,同比降低3.51个百分点,利用率不增反降。同时,截至2008年末,累计为961.17万户职工家庭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601.83亿元,同比增长23.77%,个人贷款余额为6094.16亿元,新增余额1019.83亿元,增幅为20.10%,可以看出,住房公积金贷款以比较快的速度在增长,然而,全国个贷率(个人贷款余额/缴存余额)为50.30%,同比减少2.53个百分点。贷款的增速依然小于缴存增速,个贷率下降,大量的资金沉积,得不到应有的运用。

3、“马太效应”明显―高收入家庭受益大于低收入家庭。根据2006年国家审计署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41个大中城市住房公积金审计结果显示,2005年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44.19%发放给了排在缴存额前20%的高收入人群,排在缴存额后20%的低收入人群仅得到317%的贷款。世界银行2006年11月14日的《中国经济季报》同样指出,公积金贷款主要使收入较高的家庭受益。[3]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建议

1、明确定位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设立之初,即属于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范畴之内。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是指围绕住房融资由政府发起或支持成立的金融机构体系,旨在调控住房贷款规模和结构,提高住房贷款流动性,实现政府在住房市场上的公共性职能,也因此与商业性住房金融制度区分开来。公共性职能即强调其公益性,保障性。只有住房公积金的保障性和公益性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符合公积金制度设立的初衷。

(1)在监管上,分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上,加强多部门合作,形成良性机制,此外,建立专门的住房公积金监管机构,如协会性质的机构等,协助多部门统一制度,规范住房公积金制度。设立统一准入规范,明确住房公积金制度具体细则。内部监管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及我国银行金融系统等经验,按照一定标准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以及规范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在住房公积金的各个环节上严加把关,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建立健全法律配套措施,做到有法可依,也可以有效预防非法使用住房公积金的现象。

(2)管理上,加强住房公积金管委会执行力度,对管委会委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委员会委员管理水平。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准入制度,打破地域界限,逐渐统一成为规范的住房公积金体系。同样的,统一托管银行的委托方式,明确银行内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责任,建立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此外,将住房公积金纳入央行征信系统,便于查询贷款人的征信记录。

2、加大沉积住房公积金利用,提高住房公积金利用率。由于住房公积金利用范围有限,利用率不高,大量盈余资金沉积,也是滋生挪用公积金的温床。为了促进住房公积金的运用,首先,简化住房公积金办理手续,规范业务流程和审贷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各个部门和环节之间应该通过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为贷款申请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宣传,主动与开发企业合作,处理好规范管理与业务创新的关系,提高服务水平[4]。第二,将盈余资金积极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品种、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广大职工多样化的住房贷款需求[5],从而既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又可使金融机构本身在业务和资产规模、信誉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6]。

3、切实保障低中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扩大保障范围。首先,住房公积金属于政策性住房金融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主要目的是保障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参照累进税的征收方式,按照不同的收入水平调整贷款利率,贷款对象的收入水平越低的,利率越低,收入的高低划分与当地房屋均价挂钩,或根据一定标准划分。低收入者低存低贷,在缴存比例中,单位缴存比例适当调高。(下转第170页)(上接第144页)第二,对于刚性需求的住房贷款利率给予范围内下调,与央行征信系统挂钩后,更加便于查询贷款方是否属于刚性住房需求。第三,加快扩大保障范围,加大强制力度。住房公积金的保障范围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根据在职职工的法律定义,除离职员工以外的,统称在职职工。即只要与劳务单位有劳务合同关系的社会各类工作者均有权利享有住房公积金的待遇,然而,目前还有大量的企业没有为特殊工作者缴交住房公积金。比如,不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缴交住房公积金,理由是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因此需要加强对这部分特殊工作者的保障力度,必须以法律强制实施,加大执行力度,使得需要购置住房的低收入人群能够居者有其屋,也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2002-3-24.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2008.

[3]周威,叶建平.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法律与经济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0741019)的部分研究成果.2009.

[4]张清禄.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8.

[5]缪燕燕.论住房公积金的风险防范[J].经济与管理,2004,9.

[6]李珊珊.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08,11.

[7]张桥云.完善我国住房金融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2.

[8]秦云.论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完善.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郁文达.住房金融: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0]Frank J.Fabozzi,The Handbook of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Fifth Edtion.2001.

篇9

最初确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的在于改善我国住房建设资金短缺和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使人们的住房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2002年国务院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等业务指导性文件,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先后印发《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办法》、《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业务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依法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推动住房公积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9月住建部《关于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操作问题的通知》,明确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办理流程,指出缴存实现异地互认。2015年11月再次修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机制,标志着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进入个人住房租赁提取与个人住房购置贷款(包括异地个贷)并重的阶段。

通过公积金制度的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不断提高,成为居民购房的主要融资渠道,为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个贷之外,公积金贷款还大力支持安居工程项目,公积金中心积极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ResidentialMortgage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RMBS”),盘活公积金资产,进一步带动房地产的商业化建设。根据《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全国共批准项目贷款试点城市87个。截至2015年末,共有试点项目392个,累计发放试点项目贷款841.29亿元,175个试点项目结清贷款本息(《全国住房公积金2015年年度报告》)。发行住房公积金资产证券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盘活资产,置换流动性以补充后续资金,解决资金存量紧张问题。进入2016年,公积金中心的RMBS产品发行明显加速,且规模也在增大。比如,上海公积金中心于5月5日发行的RMBS产品规模达到148.4亿元。

存在的问题

虽然公积金制度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滞后于社会发展。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公积金制度建设尚未完善,保障范围小,保障偏离度大。与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做比较,我国的公积金覆盖率非常低,公积金缴存对象范围窄,公积金运用效率低。201年实缴公积金的职工人数为12393.31万人,比上年增长4.34%。职工提交的公积金根据缴存比例、应付工资、公积金最高上限额来确定,且不计入所得税收入范围。因此,工资越高公积金越高,避税额度越大,所享受的住宅货币保障程度越高。而在低收入群体中,没有纳入到公积金缴存范围的家庭也不少。即使中低收入家庭享受了公积金制度,他们的住宅货币保障很有限、远低于高收入者。目前的公积金制度,倾向于高收入者,实际上拉大了贫富之差。

其次,公积金制度的金融功能薄弱,增值收益低、分配不透明,部分城市面临资金池见底。公积金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不仅职工的公积金存款利息低,而且增值收益也较低。根据2016年的《关于完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形成机制的通知》,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由现行的按照归集时间执行活期和三个月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为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绝大部分公积金缴存余额,只能存放在银行获得普通存款利息。与此同时,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大部分仍以保障性住房建设补充资金的形式无偿上缴给政府财政,直接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从实际运作过程来看,这笔资金上缴后,其使用情况并不透明。2015年末,天津、南京、南昌、武汉等全国25个城市个贷率超过100%。部分城市公积金中心发行RMBS,盘活资金流动性。但是,公积金的低利率贷款能否长期支持较高资金成本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仍是未知数。

再次,公积金管理模式滞后,公积金制度功能单一。目前,我国主要以市区为单位设立公积金管理中心,会受到地方政府的管辖,主要负责公积金归集、购房贷款审批业务。在实际的工作中,公积金管理中心有时会收到一些公积金贷款的任务,资金用途难以得到管委会、中心和缴存人的监管,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公积金被侵占和挪用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也时有发生。

最后,非正规就业者被排斥于公积金制度在内的住房保障体制之外,尤其农民工。这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对象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根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缴存住房公积金农民工的比例只为5.5%。为降低企业用人成本负担,我国从2016年5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缴存比例不得高于12%,政策暂按两年执行。尽管如此,非正规就业者的维权意识较薄弱,企业为他们缴存公积金的积极性低。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900多万套保障性住房中,产权式保障房比例过高且主要面向户籍人口,只有公租房向非户籍人口开放。绝大多数农民工收入低,无法融入城市商品房市场,也无法承担公租房租金,他们面临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

公积金制度改革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涌现新业态,非正规就业者人数不断增加。加之,住房供给总量过剩,以购房贷款为主、促进住宅建设步伐的公积金制度不能与时共进。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公积金制度功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主要举措如下:

建立“公积金银行”,创建公积金制度新功能的载体。目前公积金属地分散管理,不能跨市融通,贷款需求旺盛城市资金短缺,贷款需求不足城市资金闲置,住房公积金资金的闲置不仅与居民购房贷款难形成矛盾。目前设立“公积金银行”条件已基本成熟。2015年末,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89490.36亿元,缴存余额40674.7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9.56%和9.79%。庞大的公积金余额需要全国协调管理,投资理财,需要银监会等专业机构的监管。部分城市公积金中心已发行RMBS,但零散化的发行很难形成规模,不利于二级市场发展。为打破此瓶颈,必须建立类似于美国房利美、房地美的金融机构,支撑相关业务的发展并防范风险。“公积金银行”的建立,不仅增加公积金制度的金融功能,还能打破地域壁垒,促进资金融通,还能在全国推进公积金账户异地互认。

借鉴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赋予公积金制度社保和医保功能。截至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根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到2014年,我国农民工“五险一金”的总体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6.2%、医疗保险17.6%、养老保险16.7%、失业保险10.5%、生育保险7.8%、住房公积金5.5%。在未富先老的我国,庞大的非正规就业者的养老问题和医疗健康问题将直接威胁社会的稳定。

建立全国互认的个人公积金账户。根据农民工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建立与身份证挂钩的唯一公积金账户,并在全国范围内互认且享受相应的服务。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下,“五险一金”转移接续非常困难。以养老保险费为例,当员工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的时候,其所缴纳的养老金很难随身转移到新的单位,最多只能以退保的形式来收回个人缴纳的小部分(工资的8%),而单位为其缴纳的大部分(工资的20%)却随着退保而进入了原来打工地社保基金的金库。这种属地化的社保制度的壁垒落后于社会发展,非正规就业者无法享受现行社保制度提供的准公共服务。因此,他们需要另一种自救保障制度,公积金制度改革能成为突破口。

优化公积金的增值和其收益分配,实现“高存低贷”,鼓励非正规就业者自行缴存公积金。通过“公积金银行”的投资理财,优化公积金增值及其收益分配,实现“高存低贷”,鼓励公积金存储,促进资金归集。新的居住证制度却又构成了一道新的“鸿沟”,成为城乡居民新的福利分水岭。如有的城市推行的“积分入户,积分入学”制度导致了一种新的对农民工的差别对待,这对流动性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极不公平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可能主动为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保、医保买单。但是,如果长期忽视此问题,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鼓励非正规就业者自行缴存公积金,政府(公积金银行)为缴存公积金的个人配套社保和医保。

篇10

一、认识到位,加强管理夯实基础工作

住房公积金是广大缴存职工自己的钱,保障资金安全、维护好职工利益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基本职责。2003年新的机构成立以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确立了“保证资金安全不乱是前提、全面发挥资金住房保障作用是目的”的工作指导思想,把维护资金的安全完整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把规范有序作为管理工作始终追求的目标,通过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严格程序,加强监控,全市住房公积金经过5年的强化管理已步入有序运行的正常轨道。5年来住房公积金在归集和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一分违规操作的资金,在规范化管理上处于全省同行业前列。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贷款两项基本政策向广大缴存职工提供了大量的购房资金支持,为帮助职工购房、推动全市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一贯坚持的制度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符合全市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的总要求,为全面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制定纠风和治理方案,全面落实整改措施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十分重视2009年纠风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市政府纠风工作的总体部署,市中心认真制定了全市住房公积金行业开展纠风工作的具体方案,将7个方面的纠风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8个县(区)管理部和5个中心科室,并以临房金管〔2009〕11号文件正式下发执行。一年来,各科室、各管理部结合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即分工又合作的原则,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安排的各项纠风工作任务,在加强行风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工作、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提高资金利用率、维护职工权益、防范贷款风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狠抓逾期项目贷款、财政欠配和违规个贷三项违规资金清收工作

2003年机构调整以前,住房公积金由各县自行管理,此期间形成了大量的财政欠配、逾期项目贷款和违规个贷,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市住房公积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构调整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没有任何条件地接受了这些沉重的包袱,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5年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付出了异常的艰辛开展违规资金清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09年10月,共回收逾期项目贷款1210.16万元,清收财政欠配住房公积金1996.96万元,收回违规逾期个贷1258.26万元。今年以来,市中心更加重视三项违规资金的清收工作,面对剩余少部分回收日益困难的钉子户、逃债户和名存实亡的破产户,采取上门具体催收、协调政府催收、财政部门扣款、法律诉讼清收等手段,有力地推进了清收工作的开展。截止10月,2009年共收回逾期项目贷款221.77万元,清收财政欠配资金359.60万元(其中云县完成359.60万元,已全部回收所有财政欠配资金),收回违规个贷78.23万元,目前,三项违规资金绝大多数得到消化回收。违规资金回收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少部分尚未收回的资金通过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有望在今后几年得到逐步解决。

四、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9年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行业自身特点,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行风建设方面。中心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推出了将住房公积金业务审批时限整体压缩三分之一,提取住房公积金为当天申请当天办结,贷款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天压缩为10天的便民利民措施。同时,以提升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为更好地服务缴存职工,年内新购建了镇康、耿马2个管理部的办公房,推出了便于职工办理业务、休息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缴存职工。

完善管理制度方面。今年是中心政策制度创新的丰收年,年内共拟定、出台、协调推出政策和制定措施11项,主要有:报请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同意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贷款最长期限由15年延长至20年;积极推动、参与并最终促成省监管部门出台了我省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与市办共同拟定了我市军队自主择业转业干部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送审稿);中心制定下发了住房公积金催建催缴管理办法;制定了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规范文书;下发文件明确了提取业务中的七项政策口径;加强了贷款风险防范的工作措施;出台了中心内部车辆管理制度;出台了中心看望慰问职工及家属的办法;制定了中心行政问责办法;制定了中心档案管理办法。

加强信息化工作方面。针对目前中心在用管理系统陈旧过时的问题,中心已着手联系开发商重新设计开发一套适应现代需要、满足工作需求的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开发成功,中心信息化水平将会有一个本质上的、全新的提高。

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方面。在中心目前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的政策执行、严密的运行机制三重保护下,住房公积金严格按政策规定的范围仅限于政策提取、政策性贷款,除此外没有其他任何使用渠道,资金完全处于安全运行轨道内。资金在内部运行上始终处在各项审批制度、各项内控牵制制度、各项稽查核实制度的有效监控之下。外部有财政、审计、管委会等专业监督部门和机构实施有效监督,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多年来没有出现、发生一起资金违规的不安全问题。

提高资金利用率方面。今年以来,中心通过放宽提取条件、加大贷款宣传和引导,政策提取和贷款投放较上年均有大幅增长,至9月末提取较上年同期增长31%,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33%。

维护职工权益方面。今年以来,中心通过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开展催建催缴,使一大批非公单位建立了制度,极大地维护了职工在住房公积金制度上的基本权益。截止9月,全市新建立制度24个单位,新增缴存职工456人,当年新增住房公积金归集额46.14万元。其中,新建制非公单位19户,新增缴存人数395人,新增缴存额43.53万元。此外,中心把推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今年已向市管委会提出了提高2个百分点缴存比例的建议,并得到管委会和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纳入市政府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下一步,中心还将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争取将地方财政供养单位缴存比例逐步提高至12%的水平,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缴存职工在住房公积金政策上的利益。

防范贷款风险方面。在控制贷款风险上,今年最大的工作举措就是充分利用司法手段回收逾期个贷,对凡逾期6期以上的个贷均向法院提讼,一方面对长期拒不履行还贷义务的恶意欠款户进行从严处理,另一方面对抱有侥幸心理的其他潜在逾期户起到震慑作用,对促进并提高贷款户自觉还贷的积极性、推动住房公积金贷款依法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

2009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狠抓分解任务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全市住房公积金行业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加之历史遗留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继续加强逾期项目贷款、财政欠配和违规个贷的清收,确保违规资金全部清理消化;

二是要继续完善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运行风险;

三是要继续加强和改进行业风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