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我们切不可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只检查学生做得怎样,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与示范作用。人们常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 已成为学生最接近的自然模仿对象。体育教师的言行、气质、风度等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往往比言教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二、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要牢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所以,上课时我们应注意不要把体育课认为是单纯地教学生一些技能。要让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和体育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并能从中找到乐趣。让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些,不要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是应多选择一些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锻炼其意志品质的教材。体育贵在“育”,应让学生体验严格、精确、向上、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体育精神,以培养其做事认真、善于吃苦的作风。不要过于死板的只是运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一点新的课程标准已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指导。
三、精心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和前提。备课时除了常规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集体备课。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大家的智慧是备好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实践也证明, 好的优质课大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要充分考虑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例如:男女生比例、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等)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多个班级同时上课、器械多少、场地情况等),不备不切实际之课。 3.要充分考虑到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特别是在学习或练习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教材时,更要考虑周到,并作相应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4.备课时也要备学生的突然“提问”和“发难”, 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常出现,但作为老师,应该有这方面的准备,这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更需要老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
四、开展“游戏”教学,发现体育的乐趣
1.提高学生兴趣,根据内容需要做到寓教于乐, 开展“游戏”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体育课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的设计非常重要,好的游戏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当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紧扣教学内容。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启发同学们自己设计游戏,此举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
2.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多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示等手段分解动作要领体育动作的完成,往往是在瞬间,有时一个技术的动作包括连续几个动作,如果单凭教师示范,由于速度快,学生往往看不清楚,这就影响了把握其要领,从而减低了学习的效果。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连续的动作进行分解,以慢镜头的形式出现, 并对关键部位进行定格,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把握的准确。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观看的同时,老师辅之以重点讲解,让同学们领悟动作、技术要领。练习时,教师稍加指点和示范, 学生就干净利落、准确无误地完成整个动作。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轻松。
3.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差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确定层次水平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篇2
新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一、前言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的。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旧式教材的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体育老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只有顺应新课程标准的潮流,随之转换体育教学观念,并领悟体育教学的新理念,重新认识、定位、建构学校中的一系列现象和行为,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任。只有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二、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参加体育锻炼,现如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要从娃娃抓起,因而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其精神实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个小学生身上,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指导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体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小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使小学生从心里能接受并乐意学习。尤其是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教师都应向学生传授,这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应从以往的决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及参与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适时、全面的指导上。为使自己达到适时、全面的指导,就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自己所教小学生的心理、情感、能力基础、态度等。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为小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提高指导效果。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转变以往角色,把自身的指导作用突显出来。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比如,教师在各年级重复出现的一些动作上,可以让学生自己为讨论、去解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去完成,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这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
为了更好地弘扬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教师应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上多下功夫。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小学生成为主要角色,提高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带来的喜悦和成功。其次,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体育教学实践课大多在操场上,小学生容易受干扰,教师更应精神饱满、和蔼可亲。这样小学生才能感到轻松、亲切,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即使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也会开动脑筋,想办法掌握它、学会它。此外,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机会,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加深学生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这也有力于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要儿童化、游戏化、兴趣化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即“四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可以说,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这完全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最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说,小学生的“本性”往往是毫无保留的反映在体育课中,因此体育教师要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组织体育教学,以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2.游戏化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趣味性很强,又能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加强小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兴趣化
根据小学生很好动、爱新鲜,不喜欢过多的重复练习的特征,小学体育教学手段应多样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同一动作而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可采用游戏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力求儿童化、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小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体育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这就进一步促使教师在对待小学生体育教育工作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师,除了要了解和掌握体育教育教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外,还应当密切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新鲜、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颖多样为教学模式。同时,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适应新时代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琳.再议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教学研究(新课程・小学),2010,(8).
[2]吴建刚.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改进[J].中国教育(教海探航),2009,(6).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聋校体育教学 资源配置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基础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课程资源。体育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增强体能,体育教学资源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首要条件。对于我国的特殊学校,聋校体育教学在师资配备,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的完善,都是顺利进行体育课需要满足的重要条件,甚至对特殊学校的聋校体育课的开展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没有健全的体育教学资源,聋校体育教学根本没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聋校体育教学资源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一、我国特殊学校中的聋校体育教学资源现状
(一)师资配备
通过对我国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特殊学校进行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学校在体育老师的配备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特殊学校的聋校体育教师人数配备明显不足,并且经常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动,甚至有一些学校只是兼职教师,没有属于自己的聋校体育教师,完全达不到我国的配备标准;聋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低是在师资配备方面的另一个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对聋校体育教学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进行新课程资源的挖掘和研发,致使聋校的体育教学比较死板,教学内容也非常单调,不利于培养聋校儿童上体育课的兴趣。
(二)聋校体育教学的场地和教学器材建设不完善
国家关于特殊学校聋校体育教学的场地和器材配备都做出相关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特殊学校聋校学生可以活动的范围都比较小,所以完全达不到我国教育部门要求的人均体育活动占地面积和人均器材使用的标准。因为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器材的数量也比较有限,所以对大部分特殊学校来说,所谓的体育场地就是空地,或者羽毛球场地,并且因为没有对这些场地进行合理的维护和管理,使体育场地遭到损坏,地面凹凸不平,使用寿命严重缩短。
二、聋校体育教学资源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对聋校儿童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还是会受到社会上一些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于像聋校儿童这一类的社会弱势群体的认识还是存在弊端,对其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他们仅仅是把对聋校儿童的体育教学挂在口头上,却没有努力去付诸到实际行动中,由于意识不到体育教学的作用,导致聋校体育教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建设经费经常被学校的其他建设占用,造成聋校体育教学资金投入少,师资待遇低,甚至占用体育课教学时间。
(二)受到教育制度的影响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是以重“精英教育”轻“大众教育”为主,所以在经济水平的限制下,我国把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学校,致使残疾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更不用说进行聋校儿童的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再加上我国出台的一些学生体质评价标准也给特殊学校聋校儿童的体育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使本来应该是以开放式的形式解放学生天性以达到锻炼目的的体育教学,变成了一种学校考什么体育就应该教什么的应试化模式。对于聋校儿童来说,由于身体缺陷,本来他们就在运动上存在障碍,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理解存在不足,固定化的体育项目教学,会严重打击聋校儿童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形成心理阴影。
三、改善我国特殊学校聋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建议
(一)改变人们的观念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落实,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其中包括了我国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新型理念,它能使特殊学校聋校儿童的体育教学获得史无前例的突破和创新,也能加大对聋校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形成特殊教育的新观念,使特殊教育学习里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都能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把对聋校儿童的体育教育重视起来。
(二)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完善聋校体育教学的资源,应该培养优秀且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聋校体育教师的需求量比较大,急需一批技能过硬,专业能力过强,基本知识丰富,服务理念跟时代接轨的教师队伍,这需要学校不断的对聋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更好的为聋校儿童服务。
(三)实地取材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样,地势地貌也有区别,针对偏远地区,一些体育设备的运输和安装也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应该因地制宜,有效利用不同地区先天的地理条件,因陋就简,修旧利废或者就地取材,建设体育场地,主动改善教学条件,让聋校体育教学资源更优化。
(四)改变教学内容
我国一部分的特殊学校受到场地、体育设备的限制,没法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我们面对这种情况,就要灵活转变自己的思维,确立“一个目标,多种方法”的教学意识,让新课改中的体育教学标准来适应特殊学校的实际体育资源情况,让聋校儿童也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四、总结
新课程标准下聋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完善,可以让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完善,同时也有助于聋校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体能素质。
参考文献:
[1] 田归林,周道平.新课程标准下聋校体育教学支持的定位与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06:75-77,80.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强调“因材施教”,因为我们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这才是我们成功的教育。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尝试参与问题设计
有些课文可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让学生尝试参与问题设计,再围绕提出的问题研读课文。问题质量高、有价值,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由于这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又对学生的提问加以肯定和鼓励,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尝试课文讲读与表演
有的课文几个段落结构相似,教师可先具体导读一个自然段,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试着讲解后面几个自然段。这样既锻炼了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气氛,促使小学生专心听课。此外,有些需要表演的课文,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文内容做表演,学生兴趣会更浓。教师创设条件,给学生以个体尝试的机会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避免教师过多的单向传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情景教学就是一种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典型场景,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热烈的情绪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提及的情感教学活动首先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学生的情感,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和谐、平等、愉悦、无拘无束的课堂情境。其次还体现在学生和教学教材之间的关系上。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现代教材突出图文并茂、接近生活化,教材的这种设置特点进一步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要注意运用情境教学法,从而为语文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感氛围。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不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总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四、及时复习
复习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十分必要的,小学阶段主要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适当的复习对于小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法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要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五、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
学困生在一个班级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作为教师,不能忽略贫困生,而是要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放慢速度学习,要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六、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教之一些切实有用的高效学习的方法,使之真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中,如果能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搭建平台,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最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得到保障。目前,所有的一切还在探索当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展望未来,争取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曲珍.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9-18.
篇5
关键词: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英语的人才,用人单位也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尽管经过10余年的持续改革与快速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凸显出有别于高校的自身特色,学校数量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素质普遍下滑,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学生,英语知识基础也相对地越来越差,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滑,远低于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使学生在三年的中职教育中快速地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已经成为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有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起切合中职教育特色和就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标准体系,重新思考英语课程的定位和要求,明确目标和方向,实现课程教学的合理创新和规范有序。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英语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要求中职英语课程发展必须在考虑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和学习者环境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
(一)“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核心、就业为方向”的课程标准
2009年1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英语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与未来职业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使用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的理念。《大纲》借鉴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采用“能做”行为目标表述方式描述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提供了统一的评价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应当遵守与就业需求接轨,将“语言+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始终。可以按照英语基础课、行业英语选修课和英语文化选修课等模式划分,涵盖语言基础和行业英语应用技能。
1、语言基础课程是中职英语课程的特点,应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努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积极性,在基本语言交流能力上做到全面提升;同时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应付式的学习态度,为将来就业、升学、终身教育做准备。
2、行业英语应用技能课程则显现中职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等岗位一线需要的,能直接应用所学英语知识,具备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考虑英语教育的职业特色,按照岗位所需有针对性地设置行业英语课程,将学生未来职场所需的英语应用技能纳入范围。
3、提升语言和技能水平的同时,还应紧密结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开设一些针对英语学习所需的英语文化知识与人文素质相关的选修课程。
(二)“多元化、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的建立还需要改革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多元化和弹性化评价体系。目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评估考核学生的方法仅仅是英语卷面考试,主要内容是趋同于高校的知识性和基础语言性考核,标准则是分数的高低。这样的单一片面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无法适应目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
(三)“宽渠道、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大纲》还提倡教师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拓宽学习内容、途径和手段,改变单一地以课本为主要学习资源的状况,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拓宽学习和英语运用的渠道,构建与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四)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纳入课程标准范围。
英语课程标准的建立还应该将英语教师纳入课程标准构建的规范之内,对其提出合理的要求,让教师规避教学的盲目性和授课的随意性。从基本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教学质量要求等几方面对教师进行理性规范,让教师明确职责,从而形成“教师—课程—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职业能力的要求较为关键,让教师自身通过各种培训和自我提升,提高专业技能,真正成为区别于本科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中职特色。
三、结语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的构建应该在对传统教育模式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要贯彻以人为本、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把“能力本位、素质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自身特色。参与课程标准构建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和理性探讨,结合国内外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依据专业、社会、企业要求,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将教育标准与企业(或行业)标准融合,构建既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英语课程标准体系,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郭扬.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框架及其开发[J].职教论坛.2006,(22).
篇6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0 引言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各地的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然而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1](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根据该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初中毕业为终点,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中小学英语存在着各自为营、相互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为了使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符合《课标》要求,有必要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式进行探索。
1 研究目的和方法
1.1 研究目的
通过问卷和访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调查,真实地反映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衔接方法和思路。
1.2 研究对象
依据研究目的,选取了焦作市三所小学的六年级和三所中学的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也包括相应年级的英语教师。调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别针对中学和小学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问卷,即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六年级英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初一英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的问卷均为1852份,经筛选,有效问卷为1839份。其中六年级学生856份,教师4份,初一学生971份,教师8份。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从六年级、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对比和六年级、初一英语教师教学情况对比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2.1 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对比分析
2.1.1 学习兴趣
问卷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了了解。六年级喜欢上英语课的学生为77.45%,不喜欢的占5.84%;38.66%的学生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相比之下,初一仅有34.64%喜欢英语课,不喜欢的达17.13%;课堂活动只有14.86%的人会主动参与。数据表明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六年级相比有所下降。
2.1.2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看法
该部分是从学生角度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受欢迎。六年级75.46%的学生喜欢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的占8.67%;最喜欢的教学活动是游戏等(占83.53%)。上初一后,面对全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即背单词、讲课文、学语法、做练习等,只有39.69%的学生喜欢,不喜欢的比例上升到25.07%;和六年级一样,初一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活动也是做游戏,为44.28%;同时,喜欢做练习和听讲课的人相比六年级比例有所增加。
2.2 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情况对比分析
2.2.1 教学目标
问卷调查了教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关注情况。无论是六年级还是初一教师,对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关注度都不太高,六年级4名教师都没特别关注过,也没参加过中学教研活动;初一只有12.5%的教师非常关注,且仅有25%的人参加过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六年级英语教师都没系统研究过初中教材和教学目标,75%的教师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和《课标》要求基本一致,但不全面;25%的教师认为应该是培养兴趣和掌握知识并重。初一教师也存在同样问题,87.5%的人只熟悉初中教学目标和教材,认为没必要研究小学教材;62.5%的人认为掌握英语知识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25%觉得培养兴趣和掌握知识一样重要,12.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根据上述数据,中小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对各自和相互的教学目标与教材予以了解,以更好地进行衔接。
2.2.2 教学方法方面
该部分对六年级和初一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六年级教师比较注重口语、听力和阅读,也有50%的教师侧重于让学生认读单词(根据访谈,教师要求学生认识,但不要求拼写),另有25%要求学生知道课本中对话的意思。初一的所有教师则都对单词拼写、语法和阅读非常注重,另有一些教师对翻译、写作、说和听也有所侧重。
另外,还调查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六年级教师比较重视学生读书背书和认真听讲的习惯(分别占75%和100%),个别教师注重学生课后复习(25%)和记笔记(25%)的习惯。相比之下,初一教师要求更加严格,所有教师都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认真听讲,并在课后进行复习,除此以外,还有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学生读书背书(62.5%)、课前预习(50%)、课外阅读(37.5%)、看英语节目(25%)以及用英语进行交流(12.5%)的习惯。
综上所述,可看出六年级教师比较注重听说训练和学生认真听讲以及读书背书的习惯。初一教师则更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中小学英语教学重点不同
小学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致使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单词书写不过关,句子和写作能力达不到要求,这成为他们比较薄弱的环节。初中英语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升入初中后面对大量的生词和长篇幅文章,会感到巨大压力,英语学习就会变得缓慢而艰难。中学教师就不得不加强课堂上对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强度,致使课堂趣味性下降,学生学习兴趣减弱。
3.2 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不同
小学英语教师大多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通过说唱、游戏、表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初中英语的教学形式由直观模式转化为知识讲授模式,与小学相比趣味性降低很多。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迅速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因此会有些难以适从,兴趣也会随之下降。
3.3 中小学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交流
中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进行沟通,对相互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缺乏必要了解,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相互脱节,使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不适应,对教师和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排斥。
4 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4.1 中小学教学内容相互衔接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多交流,熟悉相互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融会贯通。其次,可对相互的英语教材进行通读与梳理,整理出已出现过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若初中教材再次出现,就可进行简单处理,避免机械重复。对于新内容,可考虑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找准衔接点进行输入,避免出现知识断层。
4.2 推进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教师可适当延续小学教师的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设置情景,使学生参与进去,从而既能保持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能逐步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
4.3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交流互动平台
教育主管部门可协助为中小学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观摩课、研讨会、培训等,教师之间进行评课、讨论和学习,了解对方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
5 结语
小学和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两个不同学段,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合理安排教学,使中小学英语教学能有效衔接并平稳过渡,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不断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篇7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教学评价 发展趋向
1.关于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评价是评定价值的意思。学校体育评价就是对学校体育中的人或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评价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核心,包括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教师任课的评价,我们理应把对学生的评价置于中心地位。因为学习评价不仅仅反映了课程的最终结果,更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评价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站在素质教育的新起点,探索评价的新思路。
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学者桑代克提出了学习能力的客观测定,即标准化学力。其特点是评定学生的成绩用统一标准,把对学生横向优劣的比较置于重要地位;其缺点是忽略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评价的多种目标。
20世纪70年代后,欧美和日本普通接受布鲁纳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一个单元的结束和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结束都要进行评价,其评价方式也灵活得多。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很大区别。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客观测定与定量分析,强调对学生的最终评分。而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客观测定与定量分析,同时又重视主观判断(不仅是教师评价,而且包含学生评价)和定性分析,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
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各国在体育课程的评价方面,几乎沿着一个方向在发展,这就是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发达国家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2.1美国学生学习评价工具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最佳体适能计划。体适能是指从事那些需要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的身体活动的能力。最佳体适能的学习评价是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和成绩的关键信息,也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学习动力。其评价工具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走向社会制定锻炼计划,自我评价锻炼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力求评价真正反映学生进步的实际情况,这就使评价工具呈现多样化特征。其评价工具有教师观察、日记、日志条目、笔试、讨论、投票表决、角色扮演和健康测试等,这些工具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进行评价。评价工具中以角色扮演和健康测验最有特点。角色扮演是对学生的情感方面的评价,展现了学生认识、理解的程度。如:怎样说服一位朋友戒烟、怎样帮助家人制定锻炼计划。健康测试的原则是:一是不把结果作为等级评价的唯一依据;二是不把结果作为衡量计划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三是不张贴测试成绩;四是根据进步与否而不是成绩高低进行奖励。评价方法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学习档案评价等。
2.2日本学生学习评价的非成绩评定
日本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包含体育课的学生成绩评定和体育课的非学生成绩评定两部分。日本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非成绩评定采用了四方面三等级标准评定。四方面包括:一是关心、意欲和态度;二是思考和判断;三是技能和表现;四是知识和理解等,并将关心、意欲和态度放在评价内容的首要位置。三等级标准是指:充分满足;大致满足;经过努力可以满足。学生评价包括“评价”和“所见”两大领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分,取消小学低年级的评分;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采用三级评定,高校对选择必修项目的单元测定采用三级评定。“所见”是指学生的闪光点和关注。总之,提倡对逐个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
3.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及其与学习评价的关系
2002年8月6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正式实行。新课程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和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求学生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期望学生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这就强调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
高校新课程目标突破了原来只注重“生物性”健康这一单维度健康标准的局限,给学校体育带来观念上的转变。它力求突破传统体育课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提出了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的基本原则,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高校体育学习评价发展趋向分析
4.1体育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的指标作为评分标准
有人说,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就应当把提高体能作为主要目标。其实,体育课的评价应当是体能与技能并重。体育学习过程能提高体能,同时也能提高技能。但是,提高体能与学习过程的相关程度低,而提高技能与学习过程的相关程度高。一个人的体能与提高和遗传、营养、休息、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而运动仅是其中变量之一。有的学生尽管认真学习,但体能提高幅度很慢;有的学生先天条件好,不用练习也能评优,其原因就是因为体能发展与学习过程相关程度小之故。所以体育课考核,应当技能类优于体能类。
4.2成绩评定标准的可操作性与多样化
体育在学年、学期和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其目标往往是抽象的、一般的,其具体的要求往往不明确。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把学习目标具体化,增强评定标准的切实可操作性。同时因各地区和各学校间的差别,也会出现考核的多样化局面,这种多样化有利于结束力和灵活性的结合,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及创造性的发展。
4.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全面的评价需要各种评价工具。测验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工具。但是,仅有测验远不足以评价学生学习的全部结果。观察、访谈、日志等调查技术在学生评价中也应收到重视。此外,在测验中,客观式测验与论文式测验也各有作用,偏爱一种方法而忽视第一种方法是不完善的。
4.4体质测试单列
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非同步性,把体质测试内容作为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之一,不公平且不合理,应当单独列出,作为学生非成绩测定内容之一。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均反映体育过程中人的身体发展,是一项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其评价方式应当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和同龄人的平均数比较。当然要先算出各项的标准百分数,这样比较就可知道哪项发展快,哪项发展慢,便于不断调节自己的锻炼方法。
4.5学生测定与教师测定相结合
高校在评价的过程中,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阶段评价,在评价的目的上,只求评分的最终结果,忽视对学生的鼓励和鞭笞。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
4.6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我国未来的体育课程将会十分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多元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可能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运动习惯等;意志品质、情绪状态、自信心等;交往能力、合作精神。
5.结语
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体育课评价的区分、区别、选拔的目的是次要的。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强调的是重视体育课程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评价不是最终目的,仅是手段。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和反馈,通过过程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双方了解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激励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努力,不断完善,使评价更好地为体育课程和学生的未来服务。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2]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3]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4]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结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5]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6]体育课程标准研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篇8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优点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5个学习领域,各领域只有目标,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各校可因地制宜自由选择内容去达到目标,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
农村初中可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学校特点,有机选择教学内容,能充分有效利用农村初中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起到了缓解作用。
农村初中可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一切形式开展课程开发活动,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主力军、合作者、探究者,这样能有效地开发教师人力资源。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依据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敢于逆向思维;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使学生敢干、善干,培养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解放了学生的嘴巴,使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解放了学生的空间,使学生活动的领域扩大;解放了学生的时间,使学生有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让知识与技能得到消化和整合。在学生得到解放的同时,教师也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能动性。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考核内容上,既有技能、体能、学习态度、心理与行为的评价,又有终结性与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多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评价的主体性。而主体性是人类持续不断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资源。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使课堂教学活动气氛更加轻松愉快。
二、实验的疑虑
1、目标繁多难以达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分四个层次:第一,课程目标,即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达到的总目标;第二,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领域,各领域又有多方面的目标。如“身体健康”领域又有四方面的目标,其中“发展体能”方面有水平目标六个,水平目标(1-6)还有21个具体目标。
整个目标体系层层分解,步步具体,由大生小,由小到细,数量繁多。看似明确具体,有条有理,可执行起来却有许多问题:首先,不知如何分辨目标的主次之分,是否要全面达到目标;其次,目标多数能以判断达成的程度,实际测定不宜控制;最后,缺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与增强的目标。实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一年,但仍不知学生健康能否发展与增强。
2、教学配置难以把握。《大纲》把教材过于具体化,缺乏灵活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却又无教材化,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只是对完成课程目标必须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一个大致范围,至于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什么步骤去实现目标则由教师自行安排,给教师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但按目前体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还达不到选编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今要同时完成确定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两项任务就更难了,不少体育教师提出按过去老办法还知道怎么上体育课,现在按新课标上课反而不知如何去做了。
3、.健康教育难以贯彻。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需要,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师的培养。健康课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启智类课程,与体育课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上有一致,但学科性质的划分与实施并不是看其目标是否一致,而在于学科自身本质属性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健康教师除了要具备健康方面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等知识。作为基础教育各学校配备的健康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专业是不同的。因为他既是一名卫生保健人员,又是一名教师,更担当了学校健康管理的责任。
三、实验的建议
1、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基本上由班主任或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专职的体育教师较少。可想而知,在实施体育(1—6年级)的课程标准的程度上大打折扣。这也就出现小学过渡初中环节的脱节,加大了农村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难度。所以我认为在农村初中大力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力度在农村小学实施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以确保小学到初中的正常衔接。
2、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市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农村师资力量加大投入和调整结构以保证农村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工作正常进行。
篇9
该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3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为天津市各高校体教专业改革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
体育课程标准;高校;体育教育
中小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两大主线,前者主导着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培养方向,后者与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强能力的人才相关,因此,任何一项教育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所涉及的调查对象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两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相关领导和教师,天津师范大学与天津体院大三、大四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借助中国期刊数据网和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等多种途径,笔者查阅了有关该研究课题的论文和专著,重点收集关于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全国各地区的实施现状。
1.2.2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针对3类调查对象制定,分别对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的部分相关领导和老师发放问卷,对天津师范大学与天津体育学院体教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以及统计分析,做出明细的表格,便于最后结果的分析,为该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和依据。
2结果分析
2.1天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生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和态度调查
(1)高校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高校体育教师中,对新课程标准基本了解的比例最大,占了46.5%;比较了解的人数占了25.3%;而不太了解和很不了解的人数比例比较小,但其总和占了总数的为26.8%。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还需要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这样才能将这种教学思想带入课堂,从而提起学生对此的重视。在接受调查的三、四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反映的数据来看,不太了解的人数占了最大的比例,为48.3%;不了解的人数比例为5%;基本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数分别为25.5%和13.2%;对新课程标准非常了解的人数只有8%。由此可以看出,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甚微,而这些专业人才是输入中学教学的主要力量来源,这也是造成毕业生不能立即适应中学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校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态度。统计数据所示,高校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态度主要有4点,认同,但是没有实施过的比例最大,占到61.3%;持有很赞同其理念,正在学习进步的教师占有23.2%的比例;不赞同,无法实施,以及抱有听上级安排,无看法态度的教师分别占了11.6%和3.9%的人数比例。通过对体教学生就有关新课程标准内容开设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反映的问题是,有40.5%的同学课表当中没有开设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内容;59.5%的学生课表中开设了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受调查的学生为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师范大学三四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学院学生人数较多,比例分配为18∶3。
2.2天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
统计过程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对本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持基本满意态度的人数最多,是52.3%;比较满意比例为36.5%;持反对方向意见比例很小,为8.2%;相对而言,非常满意的比例也很小,为3%。因此,高校体教专业教师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反对意见很小,在课程中学科与术科的分配比例上,75%的老师认为课程比例分配的很合理,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来一些问题。学科课时少,术科课时多,是集中反映程度最高的一个问题,集中率达到43.7%,这也是专业倾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专项课相关课程偏多,教学类太少,是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集中率达到39.5%。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理论课、实践课中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失调,这两个问题反映的集中率同等,这也说明学科和术科老师在培养学生上所持的意见不同。
2.3天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查
(1)理论课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师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在接受调查的天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课老师反映的结果来看,78.5%的教师主要的授课方式是按照教学大纲,严格要求教风、教纪;55.6%的教师能够以课本的框架为主,结合一些现实例子进行讲解。向学生介绍比较新颖的和书本内容不是完全—致的教师并不是很多。以此可以看出,理论课教师多以传统的课本教学为主,课堂拓展的东西不多,那么,新鲜元素引入的机会也会比较少。学生理想的理论课内容调查中,支持率最高的是:“课本作为学习的辅助教材,掌握基础之上,联系实际”,比例为68.8%;支持率位于第二位的是:“对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在掌握自己专业基础上,进行拓展”,比例为59.5%。这两个内容表示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喜欢增加一些课外的新鲜知识来补充。由数据可知,喜欢“书本是最好的学习内容,严格执行”学习的只有47.5%的学生比例,这说明学生不喜欢按照课本的内容生拉硬套的硬式学习。
(2)技术课教学内容和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结合程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技术课教师目前仍然是把技术动作、教学方法放在首要位置,比例分别为88.2%和70.6%。在天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里,组织和裁判,技术课老师重视的也很多,占据将近半数的比例。
3结论
(1)新课标对天津市高校教师的影响不大,高校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标并不很了解。
(2)天津市高校体教教师所教授的东西,重心还是放在内容上,对教学的探究太少,一带而过,与中小学相关的东西更是少之又少。
(3)天津市高校体教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虽自身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但在学习中也已经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高校学生应自我调整,课下进行自我补充,扩大视野,不在条条框框中继续学习。
作者:乔盛章 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教基厅[20*]1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秋季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教基厅[20*]13号)要求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教基[20*]23号)、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通知》(教基[20*]1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关精神,现将*省20*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印发的教学用书目录包括《*省20*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以下简称《课标版用书目录》)、《*省20*年秋季普通中小学大纲版教学用书目录》(以下简称《大纲版用书目录》)、《*省20*年秋季地方教学用书目录》(以下简称《地方教材目录》)。各地应根据课程计划严格按要求在上述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科书,严禁选用本文印发的教学用书目录以外教材,更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二、《大纲版用书目录》供小学非课改年级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县级课改实验区小学六年级应在其中选用教科书。《课标版用书目录》供我省小学、初中、高中课改年级使用,除上述非课改年级以外的其他年级,均应在该目录中选用教科书。《地方教材目录》为我省地方编写的教学用书目录,供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共用。
三、课标版教学用书选用要求
1、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继续实行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以市为主的选用管理体制。为保持中小学教材和教学的相对稳定,20*年秋季,各市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各学科和非起始年级起始学科原则上保持上年秋季选定的版本不变。确需调整教科书版本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报经省教育厅核准后,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阅研教材、全面考察教材质量和使用情况,在集体审议的基础上,投票决定选用版本。省辖市范围内原则上每学科选用一个版本。
2、教科书版本一经确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中途更换成其他版本。如所选教科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确不适宜本地区教学实际,报经省教育厅批准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选用其他版本教材。
3、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未编学生用书,各学校应在《课标版教学用书目录》中选订“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
4、2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用书部分学科选修模块有所增加,各普通高中学校可以按既定版本、学校选修课程计划和实际需要在20*年秋季用书目录中为新高二或高三年级学生增订选修模块教学用书。
5、为配合历史教学,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星球地图出版社编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实验教材历史地图册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历史地图册,供初中阶段各年级和普通高中学生自愿选用,各地选用时务必注意与本地区所使用的历史教材版本相配套,并只能选用其中一种。
6、各年级、各学科所配教师用书、教学音像资料等供教学参考(具体配备情况见各目录),磁带、光盘、挂图、投影片等供学校、教师教学选用,学生可自愿选择购买磁带、光盘。学校可以为学生购买磁带、光盘提供方便,帮助学生从规定的渠道订购。任何单位不得强制学生集体订购,不得购买和使用盗版磁带、光盘。
7、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确定教材版本选用意向后,填写《20*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选用意向表》(见附件4、附件5),并盖市教育局印章,于20*年2月29日前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同时发送电子文档到指定信箱。
四、《地方教学用书目录》所列书目为我省编写的部分国家课程教学用书和地方课程教学用书,供我省各中小学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使用(具体适用对象见附件3)。
五、从20*年秋季开始,中央财政对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部分学科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
20*年秋季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具体品种包括:
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外语(3—6年级)、科学(3—6年级)、艺术(或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信息技术(3—6年级),自然(大纲版,非课改6年级)、社会(大纲版,非课改6年级)。
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
我省实行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具体包括:小学《科学》、《艺术》(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初中《艺术》(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作为中小学学校装备,由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借阅使用,不属学生个人所有。
20*年秋季开始,我省地方课程教科书将不纳入免费提供范围,也不得组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体征订。具体包括1—8年级《写字》、8年级《*地理》和《*历史》、1—6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同时,本着“谁开发、谁买单”的原则,从20*年春季开始,各市开发的地方乡土教材也必须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资金由各市自行承担。免费提供教科书和教科书循环使用具体要求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通知》。
- 上一篇: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
- 下一篇: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