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系统范文

时间:2023-04-05 04:4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管理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管理系统

篇1

[关键词]生产管理系统 B/S结构 物料跟踪实时化

中图分类号:TP1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45-01

1 引言

ERP系统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历了近20年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数千家用户使用它来管理自己的企业,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ERP系统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投入。本文设计的这套生产管理系统,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特色,投入较少,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系统设计任务

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签订的销售合同,按照优先级和供货日期由生产部门编制生产计划,再由生产部门把各生产任务分配到各车间,由各车间把在制任务加工情况、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工时分配、物料消耗情况等信息准确及时的收集并反馈给各主管部门,以便根据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对生产作出正确、有效的调整和决策。

在新产品较多、设计修改频繁的情况下,为了迅速响应不断的变化,这种信息和数据的采集更为重要。

3 系统设计原理

生产管理系统包括如图所示的几大功能。除此之外还包括权限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其中每个功能都有若干相关联的子功能模块组成。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

系统各模块功能如下:

1)生产管理:该模块可以实现快速查询订单及未做订单情况;方便快捷地查询以前的产品及其未做订单,并显示所有的信息资料;能够准确、快速地做好生产指示单;记录和查询订单更改情况 。

2)设备管理:该模块可以实现记录设备日常台账管理工作;记录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记录设备使用和设备使用培训情况;建立设备维护管理。

3)采购管理:该模块可以实现即时查询供应商资料及购买过的物料情况;方便快速查询近期到货的订购单 ;即时预警过期还未交货的订购单;对需采购的物料进行预估分析;可通过多种形式组合查询订购单执行情况(订货数量、已入库数量、未到货数量)。

4)仓库管理:该模块可以实现及时的库存警告;实现物料领用审批权限的控制;快速查询物料的入库情况和领用情况;即时查询现有物料库存;快速查询某一时间段内物料进销存;对部门领进行分类汇总;快速查询成品的出货记录。

5)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和密码修改等。

4 系统创新点

该系统是自主开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采用B/S结构。本系统采用的是B/S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2)生产管理自动化执行。该生产管理系统是以Visual 2008 、SQL Server 2008为平台,充分发挥其面向对象、可视化、集成化的优点。使系统成为简单、准确、快速、完整的优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所见即所得的界面设计,极短的开发周期以及较易维护的生成代码,系统使用方便、易维护、实用性强。

3)物料跟踪实时化。实时的物料跟踪系统是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的前提。该系统运行后可实现,从物料开始加工,或存放在成品库、成为下游工序的原料,直至最终发货,每一个物料状态都被实时跟踪记录,真正实现物流、信息流、工作流高度集成。如果产品在某道环节中出现问题导致不合格,通过这一套系统可以进行追溯,直至将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环节或工序准确、快速地查找出来,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工艺操作,使整个生产流程和操作流程更加顺畅。

4)多层计划体系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功能的创新,将使企业建立起完整的计划体系。在生产管理系统的支持下,生产计划实现滚动执行,同时对计划执行进行全过程跟踪,既保证了计划执行的准确性和命中率,又可以大大提高合同执行率。随着生产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产品交货期将大大缩短。

5)使瓶颈工序产能最大化。该系统运行后可实现,在制定周计划、日计划的时候,可以根据某一生产线上下游工序的产能来决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在具备生产条件和满足作业规律的情况下,使其工序的产能发挥到极致,及时满足市场需要。

5 结束语

该系统是以模块化方式设计的,节省了人为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个系统采用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顺序性,支持二次开发。不易发生错误,在实际应用中,该软件操作简单,在大量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时,更加迅速,准确和完善,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轻松的工作,省时省力,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吴名星,?贺宗梅?.《Visual 2008原理与系统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郑伟.《程序设计与软件项目实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近年来,GIS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多个领域,在配网系统建设中,GIS技术的应用能够支持配网多项功能的发挥。配网位于电力系统的末端,同客户距离最近,其运行故障会影响用户安全用电,建设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够达到对配网运行故障的监测。文章分析了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以及建设应用。

关键词:

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应用

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着GIS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配电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能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优化配网系统结构,辅助其多重功能的发挥,从而确保结构设计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1配电网

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信息系统,主要依托于地理坐标来采集、扫描、操作以及解析各类数据信息。GIS具有超强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功能,可以分析数据、浏览图像、呈现地图信息等,也能对地形进行多维度的模拟。将GIS应用于配网系统,能够实现各个地区变电站、用户、电气设备、线路等的有效配合与集成,以此来搭建一个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配网系统应该创建一个可以精准地呈现电力系统各项电气设备参数、以及连接属性的仿真模型,而且确保具有健全的GIS测绘功能,同时,能够便捷、简单地创建一个地理空间信息中心,依托于地理信息图更加精准、适时地呈现出不同配网以及各项电气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该模型可以践行配网设计、规划、运维等一系列任务,也能辅助配网系统的建设与规划。所建设的生产管理系统要设置一个核心服务器,各类信息数据,例如:电网图、图纸数据等都纳入该服务器,从而让不同等级的工作者都能按照权限等级来运维电网,支持其安全运转。

2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2.1做好前期建设准备

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设点多、范围广、所设计的电气设备种类复杂等,对此就必须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系统建设前要做好各项准备,科学调整生产管理模式,妥善梳理好配网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把握好业务流程,而且要召集各个部门集中建设与开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把需要录入的信息及时输入信息数据库。系统正式建设前应该做好调研工作,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行所需的环境,建设出一个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通过调研来有效学习并吸收相关经验,为配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做好准备。

2.2科学定位功能与流程

必须根据配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实际需要,以推动配网系统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目标,实现配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管理,实际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条件以及配网系统的基本状况实事求是地定位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以在系统现有功能基础上来开发其他功能,逐步达到功能的升级,这样才符合配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的规律。

2.3资源信息的充分利用

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当前已经逐步构建起了多级网络系统,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系统与资源,逐步达到配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初步需要,在此基础上来不断引进新型技术、优化调整软件系统,不断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升级,从而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提供出路。

2.4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

模型设计是核心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实际的模型设计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计数据库。GIS配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成为关键,具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设计等。现实的设计中,应该对一切涉及到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分解,对应科学处理信息,结合地理位置对应配网系统是否处于安全、高效运行状态。第二,属性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作为特殊的一种数据库,必须重视其设计,要立足于现阶段使用功能最强的配网图层信息空间,对其进行规划,通过数据的设计编码等加以分析,具体的数据库涵盖:信息表等。第三,数据库的配合。实际的GIS系统设计中,要科学搭配各类数据库,以此来维护系统的常规运转,提高系统管理工作效率,科学剖析各类数据,要充分运用标识来创建系统图形和属性二者的关系。此外,为了推动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应该积极创建新型的结构体系,引进三层结构技术,充分利用数据集成技术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3配电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

3.1设备的安全管理

原理为让设备已有信息同地理信息相互配合,将其标识于电子地图,以此来清晰、明确地呈现不同电气设备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运行模式、工作状态等,能够实现类似于电气设备台账、资产以及其他实物的管理等性能,同企业中的相关系统建立连接关系,从而达到设备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经营与管理。

3.2配网的安全生产

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包含多方面工作,具体是指:配网图纸信息的自动化更新,配网系统的日常管理,生成运维报表等。其中电网资料图纸的自动化变化与更新指的是当各项施工接近尾声时,配网系统的相关变化性信息数据都能够于GIS上得以修改,相关的电网图纸也都可以适时调整、变化。同时,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也具有巡查、负荷与电阻测量等性能,能够对配网故障、缺陷等问题进行记录,能够高效地得出配网系统各个月份、季度运行的报表,提升管理效率。

3.3计算配网线损

依托于GIS系统创建一个配网系统数据信息模型,根据电网图形测绘来创建一个线路拓扑系统,同时获得计算理论线损对应的相关数据、参数,例如:变压器参数、导线参数等。日负荷被提供以后,就能够对应算出特殊负荷下的配网线损值。当配网GIS同自动化系统SCADA系统连接时,就能够对应算出一个时间段、一特定运行模式下的配网理论线损值。

3.4配网的调度

随着整个社会用电量的不断上升,配网结构变得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运行模式也相对更为灵活。依托于GIS系统,能够对数据信息等加以细致描绘,从而更为清晰地呈现出配网拓扑构造,再加上SCADA信息、用户信息等,可以更加健全、完善地呈现出配网的大致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开关的模拟、停电方案的模拟、故障的查询、各个地域停电电源点的查找等。

3.5故障报修管理

配网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受到各种内外力的作用与影响,难免出现各种故障,依托于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凭借多种电气设备的相关参数,例如:表箱号、表号等来实施故障定位,以此来削减故障检修流程,节省检修时间。同时,也可以把GPS定位系统中的相关信息数据朝着GIS系统内部传输,从而提升故障报修效率,提高故障报修管理水平。

3.6设计辅助工具

GIS技术能够有效传递、传输相关的数据、信息,从而为配网的检修、故障维护等提供数据信息。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还能辅助相关方案、设计图等的规划、设计,拟定相关方案等,为各个部门提供检修支持,确保设备检修工作的高效展开。

4结束语

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GIS技术与电力系统的优化整合,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多项现代技术,加快GIS技术的应用步伐,不断推动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高效建设,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作者:何文霭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恩平供电局

参考文献

[1]罗云,等.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1QACCP理论及其应用优势

QACCP,即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保障质量安全的分析和控制,以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系统的方法。通过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QACCP生产管理体系更重视食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控制,使之与食品安全相关联。例如,从经营活动之初的原料采购、运输到原料产品的贮藏,到生产加工与返工和再加工、包装及仓库储放,到最后产成品的交货和运输,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的质量分析,并制定关键控制点[3]。QACCP涉及到的企业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如采购与销售、仓储运输、生产和质量检验等,目的是在经营活动可能产生的各个环节保障食品的安全。建立QACCP生产管理体系有助于社会、企业和公众树立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并逐步将成为食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选择[4]。

2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

研究基于QACCP理论,首先,搭建起一个蓝莓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示范区所有监测点蓝莓生产环境与条件的动态监控。数据包括生产企业、基地信息、蓝莓品种及蓝莓生产过程中空气温湿度、光照、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气象指标,水肥药等生产管理信息,蓝莓种植土壤和蓝莓叶片与果实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信息等信息,文字、图表、视频等数据格式皆可上传入库,气象指标数据自动入库,其他数据可由后台上传接入。其次,开发出一个蓝莓QACCP生产管理平台,使企业实现对蓝莓生产全过程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动态监控,实现环境和质量异常告警并自动推送专家决策建议。最后,建立蓝莓安全质量追溯系统,蓝莓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可自动接入质量追溯系统,使消费者能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对蓝莓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的信息追溯。

蓝莓QACCP系统的管理流程图见图1,实验员、检测员以及传感器分别将田间的蓝莓各项指标与数据通过录入以及无线基站接收等方式进入蓝莓生产数据仓库,蓝莓的生产者则基于手机或PC等可视化终端上传蓝莓生产生长的各类信息,通过蓝莓专家的决策的进一步检测分析及系统的各类功能的实现,以可视化的方式将蓝莓生产过程中的种种信息传达给用户,并生成二维码供用户进行扫描,使用户能直观清晰地了解蓝莓的各项信息。

其中,田间传感器主要采集田间气候等数据,将与人工记录的种植数据、监控管理数据等进行数据打通处理,便于数据的管理与统一展现,见图2。系统的主要展现模块,其使用了“时间线”展现技术,以适应QACCP对关键点信息跟踪的思想。主要功能点描述见表1。其中,土壤及农药残余等指标由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得出。主要检测指标为2点。土壤重金属:食品中主要考虑的7种典型重金属。农药残留量: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在食品中的残留。

3未来应用与展望

篇4

关键词:安全巡查;隐患管理;会议台账;数据统计;信息化

利用传统的巡查管理方法难以有效监督巡查人员,巡查不到位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改革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及时监督巡查人员巡查路线的到位情况和工作状态,以及如何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管理者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平台设计、基本功能、部分主要模块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平台设计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较强的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性、安全性。(1)采用国际先进的成熟套装软件平台或者较新的开源Java框架,支持JDK1.7及以上Java版本,可以部署到如Weblogic、WebSphere、Tomcat等最常用的WEB服务器。(2)支持HTML5,强化页面的表现性能;追加本地数据库等应用的功能,能够减少浏览器对于需要插件的丰富性网络应用服务。(3)支持CSS3:在页面制作时采用CSS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页面的布局、字体、颜色、背景和其他效果更加精确的控制。软件体系结构要求满足J2EE标准的B/S架构,使用多层体系结构。能够在不同平台下的多种浏览器中运行。支持包括Windows、MacOS、Android、IOS等操作系统浏览器,支持的浏览器包括360、搜狗、GoogleChrome14及以上版本,支持多组织、多地点的组织结构模式。

2基本功能

2.1系统功能结构图

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系统应分为PC端和移动终端(手机客户端/APP)两部分功能。PC端包含安全制度和标准、消息提醒、安全会议、安全通告、巡查点管理(包含巡查点、巡查项等功能)、巡查计划、巡查任务、巡查记录、隐患管理、专项统计与系统管理等功能。移动终端功能主要有消息提醒列表、制度标准查询、巡查计划查询、巡查任务列表、隐患随手拍、隐患管理(隐患查询、隐患排查)与个人设置等功能。

2.2系统设计结构

系统拟采用B/S多层体系结构,所有业务功能的实现由业务层完成,其余结构层为业务层提供支持。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表现层:采用B/S模式,系统支持360、搜狗等主流浏览器访问。业务层:本次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机制为基线设计和实现系统,包含PC端和APP端两部分功能。支撑层:支撑层为系统建设的一些全局通用的基础组件或平台如报表组件等。数据层:数据层是指本系统建设需要的一些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等,由系统本身提供或由数据接口、第三方组件等提供,是业务处理的基础。基础层: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等基础硬件设施,系统依托网络提供快速的接入访问能力。

3部分主要模块建设要求

3.1巡检点

巡查点为组成巡查路线的物理位置点,一条巡查路线或巡查任务由多个巡查点组成。每个巡查点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巡查项。可以对巡查点进行物理位置的排序组成巡查路线,也可在“巡查计划”和“巡查任务”中设置最佳巡查路线(物理地点的巡查顺序)。巡查项为安全巡查工作的最小工作单元,即巡查任务执行时需要完成对所有巡查项的巡查(巡查项按类型可分为数据拍照、视频等采集、状态记录等)。系统要求可快捷按照分类(树状菜单、菜单按钮等界面形式)查询所有巡查项列表,支持分级展示所有巡查点和各巡查点所包含巡查项信息,点击巡查点或巡查项可查询详细信息。其中巡查点的详细信息应包含(但不限于):物理地址、责任单位、巡查项列表(关联的巡查项);巡查项的详细信息应包含(但不限于):所属分类(巡查方式包括拍照、视频采集或状态登记等分类)、巡查依据(关联制度条文编号)、巡查内容、巡查标准(评分或达标参照标准)等。

3.2巡查计划

通过设置巡查的起止日期和巡查周期,可以按时自动生成巡查任务,供巡查人员下载至巡查终端,由指定的巡查人员持巡查终端进行设备巡查。巡查任务完成后的记录,由巡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巡查完毕后,将巡查结果上传到服务端所形成,包括巡查点到位时间、巡查项情况以及缺陷信息等。巡查记录可实时关联设备信息,通过设备信息也可查询到该设备下所有巡查项的历史巡查记录。巡查计划完成后可通过巡查记录查询每项巡查任务的执行情况(如是否执行、是否超时)、隐患数量等;可按照责任单位、时间段、是否超时、是否已执行等条件查询巡查记录列表;支持将查询结果导出Excel格式文件到本地PC。

3.3巡查路线

为了更高效完成设备巡查工作,在巡查任务执行时最大程度减少巡查人员在各巡查点之间来回折返的次数,往往需要设置一条巡查路线。按照巡查路线规划的路径、顺序进行巡查,可达到节省时间成本、劳动成本的目的。对巡查点进行物理位置的排序组成巡查路线。系统需要提供对巡查计划所关联物理巡查路线信息的管理功能,可通过调整巡查点排序实现巡查路线的设置。巡查计划的巡查路线支持继承:由巡查计划生成的周期性巡查任务的巡查路线,继承自生成它的巡查计划(即与生成它的巡查计划的巡查路线相同)。

3.4巡查任务

巡查任务要求按照巡查任务所规定的巡查路线进行巡查点扫码(可选)、现场拍照、现场录音、现场录像、数据录入等操作,完成巡查任务。系统手机客户端APP提供“隐患随手拍”便捷小功能,安全生产相关人员都可以通过该功能随时、随地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拍照并登记上传到系统,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全民监督”,可大大降低隐患发生的概率。

3.5隐患管理

隐患管理功能主要提供给安全生产监督监管部门/人员(包含部门安全自查人员)使用。安全隐患被发现并登记到系统后,责任部门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该隐患的整改,并登记整改情况(上传整改后照片、提交整改过程描述等),随后安全监督监管部门将复查整改后的隐患,复查通过后隐患才能转变为“消除”状态,实现对隐患的闭环管理。隐患管理要支持对隐患进行分级设置(如设置为严重、重大、重要、一般等级别),不同级别隐患可设置为不同的整改方式(如“重大”以上级别隐患可通过上传整改凭证照片,完成隐患整改登记操作)和整改限期时间。

4结语

总之,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对一个企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时监控安全生产,同时可以使安全生产由原来的某个部门转化成人人参与的过程,使得安全生产工作实现流程化、责任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同时能够快速传递并反馈企业目前存在的安全生产状况信息,便于企业及时防范和处理安全生产问题。

参考文献

[1]谭武梁,毛志雄,曾鸿.IT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道客巴巴.GB/Z18493-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EB/OL].(2012-03-20)[2017-06-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1457-2006软件工程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篇5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机械生产制造上的应用,使设备制造更加透明和精准,从接单、安排生产到整个生产过程,网络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根据交货要求,对各制造工序下达相关命令,从而保证能够在规定日期内完成生产。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有效地连接了各生产工序,从而使上一个生产工序能够为下一个生产工序服务,为稳定整个生产流程创造了条件。本文将对机械制造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进行研究,就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介绍,为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机械制造;自动化;现代生产;管理系统

在机械制造业当中,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有了可靠的保证,为提高企业信誉创造了条件。机械制造生产管理采用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各生产环节的监控,并能够在CPC的帮助下对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现阶段,我国对机械制造生产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今后的全面推广及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生产管理系统肩负的职能以及运行方式

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依据订单的内容,合理地安排施工,从而保证能够在交货日期内完成生产。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多是人为地布控,所以,容易出现纰漏,影响企业信誉[1]。现代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与网络化技术,通过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地监控,可以有效保证够各个环节能够按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为企业能够按时交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代生产管理与传统生产管理相比,运行方式和职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呈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从订单采购到制造的整个过程,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就相关的生产内容进行记载,实现了有效数据的高度利用[2]。同时,现代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地体现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了职能的集中力度,为保证各系统的控制以及运行的有效进行创造了条件。

二、生产计划管理

现代生产管理要求有详尽的生产计划并对整个生产进度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客户能够及时地收到货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介入,机械生产管理建立网络操控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为保证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方法。同时,在机械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可以让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等,从局部检查生产进度、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计算机系统当中的内部存储功能可对各制造单元进行系统地监控。一般,多台加工产品、制造单元或FMS单元通过局域网组建一个制造中心,通过中心控制,保证各施工工序的平稳进行[3]。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系统在接到订单之后,会根据订单的内容及时地安排生产,依据制造工序,列出施工中可用到的施工工具。在CPC的控制下,生产车间人员可随着对生产零件进行检验,达到合格后方可出厂。利用CPC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出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将其作为各种生产指令的依据,从而使各生产环节能够有序地进行。

三、生产准备

生产系统的高效、有序进行,需要对各子系统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各施工工序能够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因此,在准备生产和生产过程中,要对各系统的运行功能进行检查,同时还要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购生产所需的货品是否能够到位,机械设备的运行是否完好、设备故障等,使生产环节容易脱轨,进而影响生产进度[4]。为了有效控制各生产环节能够按照进度的要求进行生产,存储一定数量的半成品至关重要。对于半成品的存储数量,要依据生产条件来确定,若存储过多的半成品,就会影响公司的资金回笼速度,对资金流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此,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综合分析生产因素,确定半成品库存量。通常,制造周期在三个月的产品生产系统,半成品的库存量为当月生产出的成品数量的1.5-2倍左右,此时,在出现生产的部分零件交货日期向后推迟一定时间内的情况下,可借助库存的半成品赶超交货日期,从而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传统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安排一定的人员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期间还可以出现错误,但现代管理系统就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安装先进的生产管理软件,就可以有效地处理上述问题,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当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在传统生产系统当中,系统的生产成本是各子系统计算之和,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且计算的结果有可能与实际成本有偏差,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的中央控制系统对各环节产生的费用进行实时地统计,有效地提高了成本控制的准确度[5]。在产品成型后,通过计算机技术,生产部门可第一时间计算出产品的制作成本,并将其与标准制作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成本可控因素,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机械制造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自动化程度更加明显。在更多的面向现代化生产管理系统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提升机械制造企业自动化管理能力,为提高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保证交货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詹欣博.面向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2]张丹.企业信息编码及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3]王怀明.面向制造企业的集成化工艺与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陈大蓬.面向数字化工厂环境下的叶片集成质量管理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9.

篇6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丰田公司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市场不断向国外开放的背景下,国外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这就造成了我国本土的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开展有效的市场竞争,成为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和加强自身的生产管理建设,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汽车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就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精益生产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精益生产方式最早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来的,精益生产方式是日本丰田公司,根据当时的国际化背景以及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生产经营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一经提出,迅速推广与整个日本市场,日本汽车公司凭借着这种高效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迅速发展壮大,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制造企业凭借着这种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快速提高了本国的制造业水平和质量,迅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市场竞争中强有力的竞争者。对于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正是由于普遍使用了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迅速增强了日本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为日本汽车企业迅速打入欧美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欧美国家相关工业和制造业专家,不惜投入巨资分析日本汽车制造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方式,对日本汽车企业创造出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赞不绝口,并纷纷模仿,这就奠定了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成为世界主流的生产管理系统。这种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从最早的汽车生产制造业,不断向其他产业扩展,已经成功运用到其他生产经营领域,引发了世界生产经营的革命。

当时的美国制造业专家通过对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考察研究,对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下个比较完整的定义。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指的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在产品设计产品管理和客户关系上面,通过运用特定的方式和手段全面减少其中的浪费,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服务于顾客。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最为关键的核心是,对无业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种行为进行杜绝,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劳动效率,使生产经营不断尽善尽美。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实行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过程。从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将整个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制造企业提出来的,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是通过长时间对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制造商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美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管理方式,是不适应日本本土市场的发展环境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汽车市场比较狭窄,采用大批量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日本的市场需求。除此之外,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刚才战争的失败中恢复起来,由于设备资金的不足,缺乏相关的资金支持要想完全模仿美国那种大投入,大规模的制造生产模式,是完全不适用于的日本经济环境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当时的大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是由当时是由当时美国拥有大量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的。但当时的日本人口下降,缺乏相应的劳动力。

二、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的内容

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由最初的汽车生产制造领域逐渐拓展到其他的领域和行业,从生产环节来看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由最早的制造领域逐渐发展到产品的设计研发和产品销售各个领域,发展到现在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已经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精益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减少各种浪费和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和节约成本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无论是从生产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各种浪费包括,过多的制造浪费,时间上的浪费,加工上的浪费,由于品质不合格造成的浪费。除了生产部门,其他部门的浪费包括,由于各职能部门协调不够导致的浪费,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造成的内耗,管理过程中无益于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的浪费。

三、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相关建议

在具体的讲有商场管理系统建设中,要根据汽车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并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建设和完善适应于自身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这种精益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不断提升和加强汽车制造企业的自身管理和生产水平,也是增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其中包括资源集成,信息化管理,目标考核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生产管理系统,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主要涵盖的职能部门有,生产制造部门,工业物流部,安全控制部门,每一个部门和模块都有自己清晰严格的标准,和业务流程,在明确相关的标准和流程之下,还有清晰点考核体系,这样就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具体的考核。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在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指导下,可以有效地促使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内部员工生产积极性,有效的消除在物质空间,设备等方面的浪费情况,有效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地提高生产经营指导,有效地提升了汽车制造产品的市场反应速度。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能够有效地建设和完善经营生产管理系统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水平,这种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员工提升精益化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浪费,使企业员工能够形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四、结语

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作为当前生产经营过程中主流的管理系统,它的最核心的思想在于通过准时生产,从而降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环节和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浪费情况,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本文就是着眼于这一角度对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发展含义和内涵,以及关于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建设和完善自身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梳理,希望通过本文的系统介绍能够为汽车制造企业在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上提供有益的借鉴。对于我国当前的汽车制造行业来说,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和改变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就会被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淘汰掉。因此,中国当前的汽车制造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重视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亩喔龇矫娑喔鼋嵌冉岷希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找出一条是适合自己发展改变的道路。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变自身生产管理体系,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也只有不断建设和完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才能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根保,付兴林,朱瑜庆,任显林. 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系统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2010,02:93-98.

[2]汪玉春. 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物流管理创新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1.

[3]董雷. 精益生产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NFC;产品编码;生产管理系统;标签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我国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集中的大国,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一直存在人员众多,管理复杂,工序繁琐等问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管理员工每日的工作,统计每日的工作量、检查工作进度、检查工作质量、上报工作情况等。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以办公软件和统计软件相结合来完成这些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打印量较多,人工成本和耗材成本较高。研究初期,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_UIM技术的生产管理计件计量系统,生产员工配备RFID_UIM卡的手机,每个生产组配一个电脑、一个应用接收机具、一个条码扫描枪。生产组长用条码扫描枪读取计件物料编号,生产组员通过RFID_UIM卡手机刷应用接收端机具领取物料,生产组长确认刷卡后,该记录生成,作为系统统计的原始记录。从而实现生产厂家了解总体生产情况、成本支出的目的,为企业改善生产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在采用基于RFID_UIM技术的生产管理计件计量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接收端机具与扫描枪的使用,大大限制了使用场景,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静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开展了研究,设计了基于NFC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利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终端实现了原有应用接收端机具与扫描枪的功能,降低了客户使用成本。

2 技术基础(Technological base)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感应和识别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来交换数据,在以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的距离内。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

NFC包含三种工作模式:卡模式、点对点模式与读卡器模式。卡模式(Card emulation):这个模式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张采用RFID技术的IC卡。可以替代现在大量的IC卡场合,如商场刷卡、公交卡、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等。点对点模式(P2P mode):这个模式和红外线差不多,可用于数据交换,传输距离较短,传输速度较快、功耗低。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簿。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作为非接触读卡器使用,比如从海报或者展览信息电子标签上读取相关信息。本方案采用读卡器模式来实现数据采集、计件计量等生产管理功能。

与RFID一样,NFC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NFC技术与RFID技术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第一,NFC将非接触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功能整合进一块单芯片,而RFID必须由阅读器和标签组成。第二,NFC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正由于NFC的这些特性,我们设计的生产管理系统才采用了NFC技术来替代原有RFID_UIM技术,达到减少设备投入,便捷客户使用的目的。

3 系统架构(System architecture)

生产管理系统涉及三个对象:生产工人、生产车间组长和IE部门。IE部门负责对生产工序的编辑及生成控制,充当标签管理者的角色。IE部门将计件信息签名后写入NFC计件标签,生产车间组长将安装好计件读取模块的NFC移动通信终端靠近NFC计件标签获取计件物品数据信息,靠近生产组员NFC移动通信终端或IC卡确认身份并允许领取计件物品,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信息发送至生产管理系统后台;生产管理系统后台获取上述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及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信息,根据生产管理规则进行分析判断处理。

以上是从系统角色分配上给出的系统介绍,下面从系统应用模块的技术实现上分析系统架构(图1)。基于NFC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由生产管理系统后台、移动通信终端、NFC标签以及移动通信网络构成。

生产管理系统后台采用B/S结构,在J2EE平台上进行开发,它包含相应的管理软件和后台管理数据库。在功能上包括标签管理子系统、IE子系统、查询子系统以及管控子系统。标签管理子系统提供编码的增、删、改、查功能,同时提供IE部门管理员将计件信息封装为NFC计件标签的格式并写入标签的功能;IE子系统负责工序流程表的输入、输出,以及模板导入功能;查询子系统提供生产组长查看该组当天、当月的计件计量完成情况的功能;管控子系统提供管理员就生产完成情况生成每个员工、每组的各类报表的功能。

在移动通信终端上分为四层,分别是NFC硬件通信层、适配层、NFC探测解析开发包以及计件信息读取模块[1]。NFC硬件通信层主要由NFC控制器、安全单元和天线构成。NFC天线接收外部的NFC标签发出的NFC数据信号,NFC控制器将上述接收到的NFC数据信号进行数据模式转换,将NFC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安全单元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电信C网,选择的是UIM芯片。NFC控制器通过单线通信协议(SWP)与UIM卡之间进行通信[2]。架构上层NFC探测解析开发包则提供关于NDEF(NFC data exchange format, NFC数据交换格式)的探测与解析方法。系统的计件信息读取模块安装在用户的智能手机客户端中,当移动通信终端扫描到带有NDEF的数据标签时,基于Android的NFC探测解析开发包会对数据标签进行读取操作。

4 关键技术(Key technologies)

4.1 产品编码的实现

生产管理系统中,NFC计件标签采用EPC-96编码生成计件物品编码,EPC是存储在NFC标签中的唯一信息,且已经得到UCC和国际EAN两个国际标准的主要监督机构的支持。该编码由一个版本号和另外三段数据(依次为域名管理、对象种类、序列号)组成。各字段含义如图2所示,其中版本号即标志EPC的版本与结构;域名管理是描述与此EPC相关的生产厂商的信息;对象种类记录计件物品的精确类型;序列号唯一标识计件物品的不同批次。

4.2 NFC计件标签类型的选择

2006年6月,NFC论坛推出了NFC兼容装置的标准化技术架构、初始规范和标签格式,所有NFC兼容的装置必须支持四种标签格式的初始设置,四种标签类型为ISO1443-A,B、MIFARE、TOPAZ和Felica[3]。在系统设计时需要仔细考虑每种标签类型的相对优缺点,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兼顾成本和性能的平衡,确定标签格式。

在生产管理系统应用中,标签提供的读取速率是需考虑的重要因素。读取速率越高,发生读写“中断”的可能就越小。发生读写中断时,尽管标签和读取器在近距离内,数据却仍不能完整地或准确地传输。因此,读取速率对系统可靠性和用户体验有着直接影响。ISO1443-A专有的“全部读”命令能够一次性读取标签上的所有内容,而不必一次读取一个内存块,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读取性能。同时由于系统中NFC标签的读写器是手机,不需要远距离识别,并且考虑计件产品的唯一编码的长度采用的是EPC编码,只需要96 位,综合以上性能与价格成本等多种因素,本系统选择的是ISO1443-A标签标准,106k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约10cm 的识别距离,标签内存512 位。

4.3 NFC计件标签的调度

Android手机客户端在本系统中是作为通信中的发起者,也就是作为NFC计件标签的读写器。Android设备的NFC即使在屏幕锁定的状态下也可以处理标签的请求,除非在NFC设备的设置菜单中禁用。NFC计件标签上数据的主要格式是NDEF,当Android设备发现了一个NFC标签,将提供一个特殊的标签调度系统扫描NFC标签并进行分析、解析,并试图找出适合的应用程序来处理[4]。Android对NFC的支持主要在 android.nfc和android.nfc.tech两个包中。通过使用getTechList()方法来判断NFC标签所支持的技术,并且用android.nfc.tech提供的一个类来创建对应的TagTechnology对象。

5 结论(Conclusion)

基于NFC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利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终端代替应用接收端机具与扫描枪的功能,其产品编码的实现采用的是EPC-96编码;NFC标签类型的选择采用的是ISO1443-A标准;NFC标签的调度使用的是Android标签调度开发包。目前基于NFC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已在多家服装生产企业使用,切实降低了客户使用门槛,减少了系统部署成本。

基于NFC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今后NFC技术的嵌入消费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商业促销系统、物流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各类系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未来2―5年,基于NFC技术的各类系统的革新与升级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引领近距离感应科技的发展方向,成为信息时代的又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陆凯.NFC移动通信终端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电信科技,2008,8(1):63-69.

[2] 石旭东.基于Android平台的NFC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软件,2013,5(3):82-88.

[3] 马捷.基于NFC的WiFi传输快速连接方案[J].计算机工程,2012,10(4):23-31.

[4] 杨丰盛.Android 应用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WebGIS;数据共享;矢量图形

前言

本文以Server系统为研究对象,深度解析软件在数据处理技术上存在哪些优势,能够满足煤矿生产管理的哪些安全需求。众所周知,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开采地形进行严格监控,来设计开采方案,所以,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测量开采地区的施工环境。Server系统利用远程数据传输和图像翻译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开矿地貌传输给数据采集人员。

一、WebGIS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组件形态的程序设置是Server系统最突出的应用属性,从图形的形态管理上看,系统的对数据的翻译能力仍存在很大漏洞,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但是,到目前为止,煤矿企业采取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都是建立在Server系统之上的,所以Server系统基本上可以满足煤矿生产所遇到的常见安全问题。大多数煤矿生产地形结构复杂,工程人员需采取实时监测的方法,掌握煤矿开采地区的各项业务资料,只有这样,施工单位才能在面对意外情况时找到切实有效的应急方法。在Server系统的数据平台上,工作人员可以掌握更直观、更准确的工程数据信息。

1.1WebGIS技术

网络在用户发出请求指令后,在最短时间内调动现有资源,发挥互联网数据资源的能动性。WebGIS技术在Windows平台的支持作用下,其运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往,以DCOM为核心程序的ActiveX技术并不能完成对数据的统一处理任务,数据在延迟访问期间,其传输误差和翻译能力都存在较大问题。WebGIS技术则不同,以RDS组件作为访问终端,用户经HTTP协议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系统的数据库,获取既定信息。从这一方面来讲,WebGIS技术更倾向于业务访问,并且能够很好的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在网络服务器中,WebGIS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数据请求,选取可用组件,并通过统一的翻译程序,将请求信息传送到数据处理终端,以规范的形式呈现在浏览器中。

一般情况下,工程设计人员会选用三层B/S/S模式的WebGIS系统,因为这种系统可以增设多个访问限制,将数据按分类特征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由浏览器、数据处理器、服务器、互联网平台构成的WebGIS系统,不仅可以扩大用户检索信息的途径,还能提高数据信息的延展性。

二、系统设计

2.1系统框架设计

WebGIS技术在互联网环境中,其数据的运行速度非常快,能够在多个功能模块中穿梭。在系统程序中,各层级对信息数据的处理功能各不相同,如数据层主要负责监测信息校对、核查、搜集;逻辑层由.cs文件和.dll控件组成,主要负责信息的统计、分类、分析;显示层主要负责翻译信息,按照工程人员的需求,将信息转化成以符号、图形、图像为标准模式的数据,显示层还会增设页面文件和自定义控件,以增加工作人员对语言的设计能力。

2.2工作原理

通过对上文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无论是Server系统还是Service技术,其工作原理都是将信息存放在安全位置,增设访问屏障,工作人员与系统校对访问密码,成功解除限制协议之后,访问者可以采用局部访问的形式,访问各类数据信息。Server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3系统详细设计

煤矿生产地区的地形复杂,地理环境、施工环境、地质形态变化万千,地质信息和施工技术应用情况组成了非常复杂的“数字煤矿”。因此,工程人员需要具备读懂这些“数字”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掌控各煤矿生产阶段的工程内容,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一般情况下,Server系统是煤矿管理的决策核心,复杂监督煤矿生产全过程、处理工程数据信息、提供调度指挥服务等。任何有关煤矿信息的数据,都需经过专门的监测、测量仪器传送到数据中心,经专业管理人员分析、处理,将这些空间信息、状态情况转换成可用信息,呈现在浏览器上。

三、Server系统实现

数据按照多种级别种类储存,其数据信息势必会存在交叉、干扰现象,因此,为帮助Server系统妥善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煤矿企业会将煤矿生产数据流分为矿级和局级两大类,两个工作流在Server系统中,其信息的交互性是有明确设定的,管理者需要依靠Web Service技术,将两部分数据汇总到一个数据平台中,再由分布式远程管理技术将两部分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组成指定信息。由此可见,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对系统提出数据请求后,WEB服务器通过遍历各矿服务器获取想要的数据,并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这种分布式远程管理技术速度快,数据没有冗余。

篇9

关键词: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应用

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着GIS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配电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能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优化配网系统结构,辅助其多重功能的发挥,从而确保结构设计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1 配电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信息系统,主要依托于地理坐标来采集、扫描、操作以及解析各类数据信息。GIS具有超强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功能,可以分析数据、浏览图像、呈现地图信息等,也能对地形进行多维度的模拟。将GIS应用于配网系统,能够实现各个地区变电站、用户、电气设备、线路等的有效配合与集成,以此来搭建一个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配网系统应该创建一个可以精准地呈现电力系统各项电气设备参数、以及连接属性的仿真模型,而且确保具有健全的GIS测绘功能,同时,能够便捷、简单地创建一个地理空间信息中心,依托于地理信息图更加精准、适时地呈现出不同配网以及各项电气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该模型可以践行配网设计、规划、运维等一系列任务,也能辅助配网系统的建设与规划。

所建设的生产管理系统要设置一个核心服务器,各类信息数据,例如:电网图、图纸数据等都纳入该服务器,从而让不同等级的工作者都能按照权限等级来运维电网,支持其安全运转。

2 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2.1 做好前期建设准备

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设点多、范围广、所设计的电气设备种类复杂等,对此就必须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系统建设前要做好各项准备,科学调整生产管理模式,妥善梳理好配网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把握好业务流程,而且要召集各个部门集中建设与开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把需要录入的信息及时输入信息数据库。

系统正式建设前应该做好调研工作,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行所需的环境,建设出一个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通过调研来有效学习并吸收相关经验,为配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做好准备。

2.2 科学定位功能与流程

必须根据配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实际需要,以推动配网系统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目标,实现配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管理,实际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条件以及配网系统的基本状况实事求是地定位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以在系统现有功能基础上来开发其他功能,逐步达到功能的升级,这样才符合配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的规律。

2.3 资源信息的充分利用

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当前已经逐步构建起了多级网络系统,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系统与资源,逐步达到配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初步需要,在此基础上来不断引进新型技术、优化调整软件系统,不断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升级,从而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提供出路。

2.4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

模型设计是核心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实际的模型设计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计数据库。GIS配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成为关键,具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设计等。现实的设计中,应该对一切涉及到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分解,对应科学处理信息,结合地理位置对应配网系统是否处于安全、高效运行状态。第二,属性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作为特殊的一种数据库,必须重视其设计,要立足于现阶段使用功能最强的配网图层信息空间,对其进行规划,通过数据的设计编码等加以分析,具体的数据库涵盖:信息表等。第三,数据库的配合。实际的GIS系y设计中,要科学搭配各类数据库,以此来维护系统的常规运转,提高系统管理工作效率,科学剖析各类数据,要充分运用标识来创建系统图形和属性二者的关系。

此外,为了推动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应该积极创建新型的结构体系,引进三层结构技术,充分利用数据集成技术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3 配电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

3.1 设备的安全管理

原理为让设备已有信息同地理信息相互配合,将其标识于电子地图,以此来清晰、明确地呈现不同电气设备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运行模式、工作状态等,能够实现类似于电气设备台账、资产以及其他实物的管理等性能,同企业中的相关系统建立连接关系,从而达到设备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经营与管理。

3.2 配网的安全生产

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包含多方面工作,具体是指:配网图纸信息的自动化更新,配网系统的日常管理,生成运维报表等。其中电网资料图纸的自动化变化与更新指的是当各项施工接近尾声时,配网系统的相关变化性信息数据都能够于GIS上得以修改,相关的电网图纸也都可以适时调整、变化。同时,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也具有巡查、负荷与电阻测量等性能,能够对配网故障、缺陷等问题进行记录,能够高效地得出配网系统各个月份、季度运行的报表,提升管理效率。

3.3 计算配网线损

依托于GIS系统创建一个配网系统数据信息模型,根据电网图形测绘来创建一个线路拓扑系统,同时获得计算理论线损对应的相关数据、参数,例如:变压器参数、导线参数等。日负荷被提供以后,就能够对应算出特殊负荷下的配网线损值。当配网GIS同自动化系统SCADA系统连接时,就能够对应算出一个时间段、一特定运行模式下的配网理论线损值。

3.4 配网的调度

随着整个社会用电量的不断上升,配网结构变得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运行模式也相对更为灵活。依托于GIS系统,能够对数据信息等加以细致描绘,从而更为清晰地呈现出配网拓扑构造,再加上SCADA信息、用户信息等,可以更加健全、完善地呈现出配网的大致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开关的模拟、停电方案的模拟、故障的查询、各个地域停电电源点的查找等。

3.5 故障报修管理

配网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受到各种内外力的作用与影响,难免出现各种故障,依托于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凭借多种电气设备的相关参数,例如:表箱号、表号等来实施故障定位,以此来削减故障检修流程,节省检修时间。同时,也可以把GPS定位系统中的相关信息数据朝着GIS系统内部传输,从而提升故障报修效率,提高故障报修管理水平。

3.6 设计辅助工具

GIS技术能够有效传递、传输相关的数据、信息,从而为配网的检修、故障维护等提供数据信息。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还能辅助相关方案、设计图等的规划、设计,拟定相关方案等,为各个部门提供检修支持,确保设备检修工作的高效展开。

4 结束语

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GIS技术与电力系统的优化整合,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多项现代技术,加快GIS技术的应用步伐,不断推动配网GIS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高效建设,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罗云,等.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PDM 生产管理系统 集成

1.概述

PDM全称为产品数据管理,是一种集中管理与产品相关信息和与产品相关过程的技术。在一个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参与产品设计和维护的工程人员通过PDM系统来充分共享和沟通传达彼此间的信息资料数据。在系统网络集成基础上利用PDM系统完成对公司产品资源的高效率管理。生产管理系统是在全公司的范围内对产品从销售订单到产品出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包括订单管理、计划管理、原材料采购及入库、零(组)件加工、装配、军检等生产基本流程各方面的管理。在PDM系统中,用户通过系统的图形界面将一个产品的各方面信息数据与对应的零配件直接联系起来,形成对产品系统整体布局的整体定义,其中产品配置管理与产品结构管理是PDM系统的关键功能,用来完成对相关结构、零配件、产品配置的管理。

2.PDM与生产管理系统集成难点

2.1、PDM与生产管理系统对于BOM的理解不一致

EBOM表示在产品初期通过图纸或者文档描述的理论设计方面的物料,某些部件可能在最后的制造清单中不会出现;MBOM体现在生产制造步骤中一个产品最终涉及到的零配件和相关制造工具。

在EBOM系统中,材料及毛坯等信息没有挂接在BOM上的,而是作为一种工艺资源,这样的结果是材料与零件在EBOM结构上没有直接关系。但在生产管理系统系统中,材料和毛坯是作为底级结构挂在MBOM中的,这样在整个系统做BOM展开时,原、辅材料的需求数量就自动计算出来,成本核算也根据定额自动计算消耗。

由于这两个系统中BOM如此大的差别,造成这两个系统的集成,不能只是数据的简单传递,还需要对数据进行业务处理。

2.2、集成方案的确定

因各自的实现方式、开发语言和环境不同,所以要做到互操作级的集成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如何在主流的众多集成方式中选择适合我公司实际的集成方式成为集成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

2.3、BOM的转换

由于我公司CAPP应用不尽如人意,因此,物料的数据流就成了从PBOM直接到了MBOM。另外,由于我公司系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结构较复杂,产生了下列特殊零件。

辅助部件:在进行产品设计阶段中为了使产品设计结构看起来更有层次条理性而添加的辅助功能的部件,这些辅助部件只是单独的出现在EBOM结构中,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并不出现。如装配图等

组合件(承制单位为两个分厂):是指在制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和质量品质,所制造出来的产品真正成型之前的雏形产品部件,它为产品零配件的生产打下基础,通过对组合件的加工处理再得到最终的产品零配件,中间件在最初的设计物料清单以及最终的制造物料清单中都不会出现,只是起到一个中间衔接承载的作用。

选配件(多组别):系在装配过程中根据某零件的加工精度,选择与其配套零件松紧度较好的零件,该部分零件即为选配件。选配件在设计BOM中是不拆分的,但在制造BOM中必须进行拆分才能进行计划的下达,零件的加工。

因此,必须将EBOM转换为MBOM才能为生产所用,如何将BOM进行转换成为集成设计BOM转换模块的重点。

3. 集成数据内容

应用于生产管理系统和PDM系统中集成的数据信息主要有以下内容:

(1)物料:描述产品结构的基本信息,包括物料代码、图号、名称、材料、规格、主制单位、入库单位等所有基本属性。

(2)物料清单:也称物料用量清单或产品结构,是描述产品构成的一种方法,一般按从原料到成品的实际加工过程,划分层次,建立上下层物料的从属关系和数量关系。

(3)工艺信息:针对物料清单整理并补充相应的工艺信息,如主制单位、入库单位、供毛坯单位、组合件信息、工艺路线等。

4.集成模块设计

在整个集成过程中,为了明确每一部分子系统的功能,按照数据流程环节将集成系统划分为五个功能应用程序:数据导入程序、物料清单转换程序、清单读写程序、数据验证程序。

5.应用成果

2011年10月PDM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接口建设完成,经过多次的细节修改及功能完善后,实现了既定的功能,目前已通过该接口导入数据近200余次(一次导入一型产品,某些产品因数据准确度原因反复多次导入),经统计,差错率为0,完美的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本次系统集成应用给企业运营带来了以下几点改进:

1)增强了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程度,缩短产品周期,提升产品开发效率。2)减少了产品开发部分环节,为企业创造很多的利润空间。3)通过集成系统接口自动并发程序的应用,取代了过去大量手工输入数据工作,有效减少人为差错,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4)集成系统的数据采用了中间数据库,从而确保数据源的单一性,使得整个系统的数据维护工作更加简便。

6.全文总结

目前PDM与生产管理系统集成技术在很多工业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效应,是生产企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提升企业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及整体利润空间有深远的意义。

由于生产管理系统和PDM系统之间本质上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所以今后在PDM和生产管理系统集成方案分析上还需更加完善集成框架结构;同时可利用高速信息网络建立起多元化信息系统,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共享;随着业务需求日益多样复杂化,PDM与生产管理系统的对外接口也不断的升级更新,这就给两者之间的信息集成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升级后两系统间的兼容匹配性有待于完善,所以基于当前现状制定接口之间的通用标准化规则,便于进一步提升PDM与生产管理系统之间集成的成熟稳定性,将是今后信息集成领域中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东明. PDM技术的分析与新思考[J].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2(06)

[2] 颜其锋,何人可. 基于“虚拟企业”的设计管理模式[J]. 包装工程.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