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生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棚菜灰霉病发生特点
灰霉病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发病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变为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呈黄褐色,叶片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交界分明。
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出现不规则水浸斑,并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死。
灰霉病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病害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连续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2.防治原则
随着大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灰霉病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当今作物中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棚室瓜果类及豆类蔬菜灰霉病发生为害日趋严重。由于此病原菌是真菌,产孢量大,繁殖速度快,发病周期短,又极易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造成生产中药剂防治效果不佳,遵循“早、准、换”的防治原则可有效提高灰霉病药剂防治效果。
2.1早 “早”就是一定要加强田间诊断,在发病前期及初期及早防治。如防治太晚,特别是见果实发病才开始施药,则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蔬菜定植前、开花前、花期、开花后3~5天、幼果迅速膨大期是灰霉病易侵染发病期,这五个关键时期要分别及时用药防治。开花期每7天施1次药,重点喷花,结果期施药重点喷幼果,兼顾叶片正反面,施药时除对植株全面喷施药外,还要兼顾植株周围的土壤和棚室墙体及支柱等处。并对有病的果柄进行点涂杀菌剂,局部防治以防病部复发或扩散;对发生在茎秆上的病斑应及时采用抹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同时在生长期内要经常观察植株发病情况,要及时摘除蔬菜幼果上残留花瓣及柱头,并摘除覆盖果实的小叶以利果实见光,缩短结露时间,以减少灰霉病的侵染点。发现病花、病果、病叶应及时摘除,摘除要在上午有露水时用地膜将病部包严后再摘除,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篇2
也许,没有人能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可以做一束阳光,发一份光热;也许没有人能成为明媚的春天,但可以做一滴春雨,滋润广袤的大地。作为市烟草公司营销中心订单部一名普通的电话访销员,就是这样一位愿意做一束阳光、做一滴春雨,默默地为烟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的人。
是从技术岗位上转来的电话访销员。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点关于她的故事。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作访销工作是半路出家。刚来到这个集体时,对于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香烟品牌、代码记不住,甚至打电话的语言也不太规范,这都成了她工作中的老大难。每天,她总是最后一个访完客户,她也成了大家心中的老大难。但她不服输,利用晚上和休息时间钻研业务知识,熟悉电话访销的特点,加强语言沟通能力的训练,让零售客户逐渐熟悉她、接纳她、包容她。渐渐地,她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工作起来也觉得不太困难了。一年光阴,一路走来,她越来越坚信自己的信念:“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用心去做好这一行。”
有一次,在访销一个客户时了解到,这家小店处在农村,销量不高,品牌单一。这位客户的脾气还有点急躁。给他电话订货时,由于几项低档品牌的畅销香烟数量比较少,没有能够满足他的需求,他说话的语气逐渐转高,订一个品种发一回牢骚,继而一些难听的话也一涌而出,弄得顿时哑口无言,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紧握着鼠标的手微微颤抖的,不由自主地指向电脑系统中挂断的标记。她知道,此时只要轻轻点一下鼠标,就会从痛苦和无奈中得以解脱。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提醒自己,我是一名访销员,为客户服务是我的职责,不能做出任何不利于客户需求的事。于是,她设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慢慢地为客户讲解卷烟货源分配的原则和畅销品牌香烟短缺的原因。也许是她的真诚打动了客户的心,一向脾气暴躁的客户立刻放缓了语气。她顺势利导为该客户推荐了同档次的一个品牌,让他试试这个品牌。在她的耐心解释下,终于成功地订下了这一笔订单。
每订完一笔订单后,都要将订单内容与零售客户逐一进行核对,一条条订单随着她的键盘音输入了电脑,访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日常订货过程中,大家经常听到她的语气时高时低,声音是那么地委婉、甜美,让人感到特别舒心、惬意。当问起她访销工作的收获时,她略显腼腆地说:“自从我从事烟草工作以来,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因为是烟草公司给我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为我搭建了成长、发展的平台。可以说没有烟草公司,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基于这种认识,我无论是在技术员、业务员、保管员岗位,还是在电话访销员的岗位,都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参加工作十年来,不管风多大、雨多大、雪多大,还是家里有事,孩子生病,都按时到岗,从未擅离职守。她说:“在平凡中超越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简单朴素的话语,不仅道出了她的心声,也透露出她对烟草事业的赤诚挚爱。,被市烟草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大家都说,她是在用自己对烟草事业的挚爱和奉献书写着美丽的人生。
编者感言:“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表达了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干一行爱一行,这是一种美德。有了这种美德,既能成就事业,也能成就自己。
烟草人语录:
篇3
关键词:微课中学美术教育影响作用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教学是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传播方式创建的一种全新的、具有特定化、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以对某个特定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微课教学一般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反映课堂上某个环节或主题而进行的。微课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指向性更加明确。微课课时较短,知识点集中,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学习上的难点进行集中突破。此外,微课还可以对课堂上比较抽象的画法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知道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改善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学习等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增进师生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微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打开多媒体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点主要是通过课堂实现,对于知识点的强化通过课后作业予以巩固,因为课堂上绘画创作的时间很少。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消化知识点,动手能力不足,不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微课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重难点知识的传授,在讲解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微课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上课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绘画创作的时间。随着美术教学的改革,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弥补了以往美术教学的不足。微课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通过微视频授课。在这种方式中,教师不必出现在画面中,可以用画外音配合PPT讲解知识,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远程授课,这是对于信息科技的良好应用。微课摆脱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束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或离线下载的方式查看微课中的知识点。美术课堂不再是必要的上课场所,学生可以在家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这种课堂的灵活性使整个美术教学的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分时间、地点,也不用教师当面授课,学生可以完全自主学习,锻炼了自律能力。
三、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微课
1.课堂中使用微课
微课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上有一些知识点比较深奥,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如果想将这些知识点阐述清楚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教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微课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视频,将其整合成课堂学习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示范绘画技术,通过微课可以将这些细节展示得更加清晰明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微课可以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微课的趣味性特点,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美术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课后使用微课
中学美术课除了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课后使用微课教学可以梳理并讲解学生在课上没有理解或听懂的内容,唤醒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微课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不仅可以使用电脑播放,而且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播放,方便快捷,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有些绘画技巧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完全掌握,需要课后反复练习。教师可以将这些技巧的演示做成视频,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练习。微课上传后,内容可以长期保存,学生可以随时播放观看,也可以反复观看,家长可以根据教师在微课中的讲解指导学生,学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做到熟能生巧。
四、微课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生动、直观的特效,展现美术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利用微课视频,将经典美术作品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微课通过生动的视觉表达,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美术作品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积极学习美术,提高美术水平。学生在强烈的感官冲击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积极投入学习,逐渐地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大大提升中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微课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将微课运用于中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美术知识,配合视频资料,将大量知识点和美术作品浓缩到微课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和掌握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微课具有微而精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认真学习微课内容,能够体会教师在微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投入的精力,明白美术教师的用心良苦,从而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学习。微课教学相对以往的美术教学而言,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美术教师为学生精心打造视频教学资源,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一改以往教学内容的单一、乏味,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提高美术学习效果。
2.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微课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可以提高中学美术的课堂效率。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对于美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往往要当堂讲解、示范,有时甚至反复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如此会占用大量的上课时间,课堂效果却并不理想。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反复播放相关的美术示范视频,同时配上字幕,简短的视频不仅可以浓缩相关的美术知识点,而且可以展现美术技巧的细节,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及时进行美术实践。同时,美术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巩固课堂讲授的美术知识,从而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好微课视频,把理论知识、绘画流程、注意事项都在视频中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观看,播放时对重点知识予以强化。学生观看后,教师再讲解绘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这样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3.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美术教学通过微课形式进行授课,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美术学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能及时反馈相关的教学信息,强化和巩固学生的美术知识,是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机会,通过网络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学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改变以往的以讲授为主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以往美术教学的缺陷。教师要充分借鉴微课教学,推动中学美术教学的长足发展。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微课教学,才能促进美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要保证微课使用的有效性,微课使用是否恰当、能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等,是其中的重要标准。因此,只有保证中学美术微课使用的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美术教师要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开展微课教学,进而提高美术教学水平,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工艺课;教学
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要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其背影下所诞生的工艺美术专业担负着双重任务,即一面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起着中学教育与高校教育的桥梁作用;另一面又直接为社会培育一批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艺术才能的生产者,起着学校教育社会与社会需求的协调作用。
本人在七、八年的教学中,涉及应用美术教学是近几年的事,虽说时间不长,但感触颇多。职业高中的工艺美术课堂教学应符合以下四方面的要求。
1.正确的理论引导
工艺美术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阐述各个科研课题点的内容。但是,能让学生系统性的熟练掌握工艺美术,仅凭此教法是不够完整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显得琐碎,必定需要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相配合,才能完善工艺美术的教学。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校的工艺美术教学课程设置也如同其他学校一样在探讨摸索之中。特别是在选取教材方面,现行以戴伯乐老师主编的《軯案与装潢》一书为基础在《图案与装潢》一书中,综合阐述了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平面构成也纳入基础图案的范畴,将两大体系的设计有机结合。课题内容的编排也比较合理,由平面构成教学引申写生、变化、构成学习,由连续纹样的设计教学发展为装饰色彩与装饰画教学,接着又进一步发展未装潢设计,学生容易掌握老师所受的知识点,更重要的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知识的应用技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至此,我认为在职业高中的工艺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科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会给教学带来影响。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与教法,同时也会影响学生所获得的只是结构,甚至于影响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2.社会的综合教学
在通常的教学中,老师上课比较习惯于“满堂灌”,使学生养成了只知被动的记取,不爱提问和思考,这使学生的思路显得比较狭窄,缺乏想象力。从课堂教学意义上讲,我们的类容都是很据教学的知识点来安排的,传授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的趋势,知识在这信息社会里从未像现在这样瞬息万变,更新快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光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教学模式 待我们去探索工艺美术从实用性讲,首先是服务于社会,教育内容的最终落脚点都应指向现代化生活,它是同人类,社会产生相关的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上更需要联系实际,融合专业知识和真实生活于一体,将以往呆板的课堂学转变为形象而生动艺术形式。
工艺美术的社会性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这给教学内容注入了丰富的营养,社会性的综合教学,会让学生在社会领域中汲取更广泛、更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把握自己科学的世界与人生观,促进学生进步。
3.老师的教学形式
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自己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理论水平(教育学、心理学等)。同时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它们的智力,培养良好和学习方法。对于他们无论将来走上社会,还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都会给予热情的帮助。教师的教学也要紧紧跟上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多媒体”和“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及生活方式。以往的电化教学媒包括模型、投影、幻灯、教学电影、录音录像等,将逐步被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的优化组合所代替。应用美术如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各类信息图片资料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得到 相应的补充,更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开展。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是现今我们每一个中青年教师所必需具备的。实践也已证明,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生动而形象,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
4.教学的适应性
篇5
关键词: 色彩教学 色彩运用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
一、重视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色彩训练和学习,因此对于色彩的感受大多为本能的认识。这些认识大部分和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人类原始记忆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在对色彩没有认识的基础上,往往他们的感受来得更直接、更感性,这是成人无法比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画出来,完完全全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
在一年级色彩教学中,当我给出大自然中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说说其中都有哪些色彩时,我预想的答案没有出现。学生给了我很多意外的答案,如花朵上的颜色,不仅说出了花朵身上的颜色,还给出了花瓣尖端部分的颜色,这是成人都很难观察和感受到的。
二、色彩基础知识传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的基础知识相当丰富,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点的内容结构,采取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手段,从而让他们在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如在《三原色三间色》一课中,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几句话就概括了,如果平淡无味地直接告诉学生,其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对它肯定不会形成具体的印象,更谈不上理解。这节课上,学生认识到了原色调配间色的过程,明白了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效果还算理想。在随后作业中,问题逐步出现了,很多学生面对水粉颜料感到盲然,经常忘记如何调配,或者根本想不到调配颜色进行绘制,往往直接用颜料中已有的间色绘画。这就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只让学生知道这些色彩的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动手运用它,进而熟练掌握它。
在美术色彩如何传授的问题上,总结出以下几点:1.切不可把色彩的基本知识不求理解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知道意思,又要学会、学懂、学得明白。2.现在美术课堂教学日渐依赖多媒体设备,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下足了工夫,但是在精美的、煞费苦心的课件背后,教师是否真正了解它带来的效果呢?就本节课而言,第一次课,我觉得过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没有实际感受到色彩活跃在纸上的魅力。在第二次教学中,我适时改变了教学思维,将美术课堂还原到最原始的状态,就像工艺师傅手把手教徒弟一样,我一边做一边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体会到了纸上艺术的魔力,更直观地了解了相关知识。3.教师作为一节课的“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应关注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心理感受,及时的沟通与了解是上好每一节美术课的关键。本节课中我在学生动手调色的过程中,不断巡回指导学生,每每有不懂和不明白的地方,我都及时解答,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做到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课解决,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对绘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站在学生视角,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三、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在目前色彩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和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导致实际运用中表现不佳,浮于理论层面。色彩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法的同时,教师更应该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法,以便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应用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画性格》一课中,我大胆将课堂放手给学生。首先,我让四个组长自主讨论每个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然后让组长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接着我让他们根据记录下来的内容,用色彩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性格特征。在这之前,我并未讲过每种色彩表达的性格特征,所以学生脑中没有固有理论知识的束缚,很多都是发自内心的对色彩的感受,以及互相讨论交流出来的结果。比如,很多学生都认同“红色”代表“爆性格”,“蓝色”代表“文静性格”等。这些结论与书本上传授的知识相似,但是这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发现学习而来的,更深刻,并且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2.利用好范画
篇6
关键词:服装 设计 教学 问题
在“艺术至上论”和“技术至上论”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纵观我国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成果,偏重艺术化而忽略生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也就导致了服装设计的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如何将高校教育跟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一直都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核心议题。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服装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多在服装设计领域能够把握国际发展潮流,并将其与国内市场紧密结合的服装设计人才,但就目前来说,服装设计人才与社会需求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基本上都是以美术作为基础,绘图表达和纸面作业作为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偏重于虚拟的课题式创意设计,以此灌输美术基础和设计教学。诚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美学理论,扎实美术绘画功底,但是服装设计并不仅仅是创造艺术作品,更应该设计出具有美学概念的服装作品,将服装的时尚流行元素与客户消费需求有机结合。据调查,目前绝大部分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不在相对口的职位,而毕业后进入服装设计工作岗位的学生也普遍存在不能对工作很快上手的困惑。造成教学与市场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实践的缺失,在学分制教学的压力下,学生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少,加之师资水平有限等原因,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这就加深了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性与学校管理的规定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工作能力低下的尴尬局面。
2.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较为陈旧,更新缓慢,知识点重复,如在进行基础色彩课程教学时,大部分高校都是从色彩构成、服饰配色、服装设计的色彩等课程开始讲起,而这些课程大多都是从色彩的三要素讲起,进而以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开始练习,知识点重复又累赘。同时,在课程设置当中过于重视美术基础教育,忽略服装设计的专业基础教育,随意性较强。在市场潮流的推动下盲目安排课程,如市场流行绣花图案的时候增设机绣课,在市场流行曲线的情况下,增设立体剪裁课,而这些本来就应该开设的课程被随意增减,直接导致了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知识点凌乱,专业基础薄弱且片面,在求学的过程中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问服装设计的灵感和构思应该从何而来,学校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与结构问题的解决方理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毕业设计中拿出作品,在工作岗位上无法保证设计的后劲。
二、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改进教学理念和模式
随着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服装设计专业也有了基本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服装设计教材,但是就如何将最新的服装设计理念和方法融合到服装设计教材当中去还有很多努力要做。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服装设计类型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应该成为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的时候会涉及到美学基础和绘画基础,所以在教学课程的设定上要对艺术美感方面有所偏重,让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画静物、头像、人体、服装和任务的能力,但是并不需要过度,因为服装设计的中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对服装造型的设想、对裁制工艺的拿捏和对结构变化的运用。
在服装设计的专业理论课程上看,中国服装史、外国服装史和服装美学等理论课程经常会因为师资力量短缺和学校不予重视而搁浅,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将基础知识打牢固,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也缺乏持久的设计灵感。在整个服装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校的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做到因势利导,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课程,对一些繁冗陈旧的课程进行及时的替换,推动学生培养个性化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校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式或许能够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比如将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打散分组,在某些实践环节上进行联合培养,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领着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和策划设计,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知道产品从设计到出品的整个流程。同时,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勇敢地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来展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通过讨论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学习方向和操作途径,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全局意识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高校在进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勇于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成立高校的服装设计工作室,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自主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和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思考和与老师的交流,在实践式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的消化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分析创作和表达交往的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高校还可以主动联系企业,实行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减少教学和实践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为就业提供更充足的筹码。
参考文献:
[1]金桂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篇7
【案例一】
在《端午节》这一课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大谈历史。从伍子胥、曹娥、屈原一直谈到秋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历史故事吸引过来了。这本来也是正常的事情,把所有与端午节有关的历史人物都罗列清楚。但是教师却用了大量时间讲述历史,整个课像一节历史课。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值得肯定的,拓展学生知识面也是可行的,但是变了味的美术课是行不通的。学生需要知道知识点的外延,但外延只是点缀,切莫忽视了美术的本源教育,突出美术本体的教育才是合格的美术教育。
【案例二】
某位教师在上《寻古探幽》这课时准备的课件很漂亮,教师自己制作了一段动画,学生一下子就被精彩的动画画面吸引住了,这个故事有4~5分钟,课前,这位教师一定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这个故事动画上了。在课堂上,这位教师在分析“画像石的做法”这个重要教学环节中却没有用到课件,而是在黑板上板书知识点,写了满满一黑板,浪费了课堂上本身就不多的时间,以至于学生创作时间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这节课要求的任务。运用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集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和思维,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顷刻间变成形象的画面,使美术课更为生动活泼且学有成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尤其显示它的重要性,这也是美术教程内容的广度所决定的,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让学生欣赏精美动画的层面上,以至于学生只满足了视觉享受,而忽视了本节课真正目的所在。所以我们制作美术教学课件的时候,应在以帮助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件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课件,真正为教学服务。
【案例三】
在《角色游戏中》这课里,教师为激发学生兴趣,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体验面具(教师的本意是在空白的面具上添上图案)。可是等学生拿到面具体验时,无心听教师指挥,甚至在作画时还偷偷带上做鬼脸。学生的注意力几乎都被面具吸引了,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画图,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面具。带上面具固然很酷,但一堂课下来终却是“逸笔草草”。教师过分地追求以美术兴趣为动力,重视感觉,但忽视了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忽略了以审美为中心的这一重要理念,迫于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以至于美术课演变成了活动课。
【案例四】
初中二年级有节课叫《当一回蔡伦》,教师为了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采用了自由选组的学习方式完成造纸任务。可有的组人多得坐不了,有的组里却没有几个人,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人员才分配均匀。在学生创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顾自己做自己的,有的甚至连材料都没带。也有一些临时组成的小组为用材料发生了矛盾,自然是意见不小,另有几人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依赖别人做,自己却不动手。最后展示作品时,结果作品的归属成了争论焦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提出,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可我们的课堂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呢?表面上看气氛很活跃,实际上从分配人员到教师要求都有不少“瑕疵”。
有专家指出,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教师不能片面地把“合作学习”由字面上简单地理解为小组共同学习。如何教会学生有效地合作,是需要教师去统筹考虑的。
篇8
[关键词]边远贫困地区创新观念思维教学法两元模式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在美术欣赏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应调动学生自发的思考,自主的探究。而边远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可以采取开发式思维,并结合当地的资源,使贫困地区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一、边远贫困地区中学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1.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追求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与平等。
2.新课标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美术欣赏教学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就是对现实生活全面、生动、形象、能动的反应。所有的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透过美术作品透视作者及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4.美术欣赏教学的教育功能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赏者的意识与情感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5.美术欣赏教学的审美功能从人的现实主体方面入手,不断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和完善人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力。
6.美术欣赏教学的情感培养功能情感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所表现和传达的情感是高尚优美,艺术对人的情感陶冶有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7.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美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对目前美术欣赏课中常用教学方法的分析
1.讲授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缺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容易陷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点是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知识的传授量。
2.提问法:教师根据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讨论法和探究法的缺点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优点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
5.比较欣赏法
可以分为(1)横向比较法:文化背景的比较,艺术家间的比较。
(2)纵向比较法: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
6.情境教学法
指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出情境表象,使学生通过情境加强直观感受。
7.“五让”教学法
“五让”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让学生读书本、让学生讲见解、让学生议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写总结”。要注意课前对教学步骤中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
三、边远贫困地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把握学科特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注重学生见解,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防止由于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3.防止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欣赏。
4.防止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如果把作品的文学性同美学特征割裂开来,那也不是真正的美术欣赏。
四、思维教学法
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新课堂要求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求异质疑,启迪创造思维,要求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思维,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而思考问题,这就是创造思维。
五、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两元模式教学
1.知识+创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注重对作品直观感受的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美术欣赏课的开始把这堂课的重要知识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记忆。下面,介绍一些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
(1)音乐法。音乐可以使人的意志清醒,身体放松,大脑活跃,思维敏捷,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的收集。
(2)要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一个完整的内容进行细化和解构,形成几个要点,以点及面,强化学生的理解。
(3)鼓励提高法。对学生多多鼓励会增强其参与的信心与热情。
(4)分享快乐法。在快乐的学习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率也会提高。
2.故事+问题+合作+评论
(1)授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讲故事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3)在合作部分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根据思维创新的原则,设置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环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对于一堂课的欣赏内容,让同学之间互相评述,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看法。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
针对贫困地区的教学情况,应该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不能把美术欣赏课理解为让学生简单知道一些作画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念,真正发挥美术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憎恨、遗弃、改造丑恶的东西,同时让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的变化,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美]理查得·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著.舒予译.艺术:让人成为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篇9
一、美术项目与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不再停留在大而全的课程设置上,而是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了美术课程的整合和体系的调研,确定了三年美术课程的设置,从“基础”到“电脑设计”到“提高深化”,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扣,力求做到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精。
在每一周的课程安排上,教师先确定每一周的训练目标和需达到的作业要求,每一周的作业尽量结合社会或企业的需要来设计作业项目,这将更迎合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个体发展,也更容易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项目+模块化”的教改理念,将实训项目按模块化划分,并按模块课程制作项目,这样不但加强了模块化建设,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有的放矢,提高了兴趣,明确了目标,而且加强了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了以往课程之间孤立的状况。
二、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1. 案例教学
即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此来配合我们的模块化方向目标,并在实际中加以引申,在每个课程体系中辅之以案例教学。比如:在上《图形处理》课时,学生参加了网络上举办的“七色彩虹”壁纸设计,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上《广告设计》课时,我们参加了“我的低碳生活”海报设计;在上《动画网页设计》课时,我们参加了全国十几间动漫联盟学校的动漫设计比赛并获得不错的成绩,等等。通过这些实际案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也使学生获得了实践经验。
2. 分层教学法
在模块化教学中,讲授新课一般占1/3课时,2/3课时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优等生,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指导他们思考完成;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全面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总结,并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能够完成一般性题目要求;对于差等生,指导他们先阅读教材,对重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操作,这样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三、美术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式
1. 划分小组
根据班级人数划分若干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要考虑到组员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
2. 确定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美术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到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人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3. 布置任务
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如果觉得对此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
4. 学生实施
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要指挥、调度、组织、实施,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是“指导者”“导航者”身份较为明显,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意义构建。
篇10
【关键词】图像分解 幼儿 感知觉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22-02
艺术教学设计中直接性的将纯视觉的艺术品用于创作教学或鉴赏教学,容易出现“视觉经验的隔阂”[1]。因为缺乏肢体与素材互动产生的感官记忆,又没有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学习迁移,从而造成不能产生知觉体验的结果。因此通过图像分解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素材本质的体验活动,以便产生经验联结,其有效性是笔者在以下实验中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实施目的性分析
本课程是以图像分解的手法分解艺术作品中的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知识点的关系表见图一,如分解亨德瓦塞尔《蜗牛》中的螺旋形线条、分解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的线条交错组成的不稳定图式等,幼儿通过欣赏分解后的各种素材,进行有意义的符号系统的感知与记忆,在教学设计中,知识的组织是建构在学生生活或已有图式经验相联结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艺术鉴赏,旨在通过“艺术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连续性认识”[2]形成螺旋形结构,开展知识的有意义的统整和自我建构。
二、教学设计展示
三、课堂观察反思
先看一下3岁儿童对分解色彩后的蒙克《呐喊》的解读
教师:画面中有什么颜色?(图三1)
幼儿:红色、黑色(幼儿自顾自的说)
――对色彩的感知
教师:有什么感觉吗?
金暄越(女,3岁)
这是火山爆炸了。 ――对色彩的感知与感受
丁炜(男,3岁)
火山把火喷到地上了。 ――对色彩的感知与感受
吴晨曦(女,3岁)
地震了!轰!(全体同学喊是地震,轰轰,有些幼儿抱成一团)
――对色彩的感知与感受
在视觉文本的读解中,分解后的色彩引发了幼儿的心理感受,在这里灼热红色让他们感受到激情,黑色又让他们感受到恐惧、害怕,使他们联想火山爆发时的喷发的红色火焰和笼罩的恐惧。笔者将儿童对色彩的感受与克拉因色彩情感价值表和大庭三朗色彩情感价值表作了一番对照,制成了表格1[3]。
从表格1所作的对照可以看到幼儿对于红色和黑色所引发的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验到的。幼儿在观看到视觉文本后的反应是直观性的、无意识的,并不是逻辑思维判断的结果。这是由于幼儿本身发展阶段中的集体无意识和自我中心的特点导致幼儿缺乏理性来思考自己情绪的能力,他幻想眼前的图像正在对自己说话,威胁着自己,自己也要发出“轰”的声音让同伴们快点注意到这一危险。
吴晨曦喊出“地震了!”,并双手捂在胸前,似乎很恐慌,想要保护自己,几乎全体同学陷入混乱,发出轰轰的声音。吴晨曦通过视觉感知图像,从红色和黑色的交融中似乎感受到了不稳定的动感,热烈的红色、恐怖的黑色、忧郁的蓝色总体引发的恐怖灼热的感觉让幼儿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危险之中,幼儿自然而然的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双手紧握),嘴里喊出危险来临时的“轰隆隆”的崩塌声。其次分解后的视觉文本中色彩与线条相融(图三),流动的长线条和色彩承载着蒙克在呐喊时的意念和内在情绪,幼儿内摄了这种感觉,唤起了自我潜意识中的恐慌的经验,这时是画面肌理、幼儿心理、生理的多重知觉。
当教师所解构的视觉图像联结感官经验、体验、知识时,图像以其特有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组合出特殊的视觉图式,赋予画面高度的动力感。教师通过图像分解连续性的做“有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有意识提问,发掘幼儿的梦境、幻想、联想与日常生活中的原型关联性,原型是人类心灵最基本与共同的结构,也是许多概念的普遍范型。幼儿通过这样的认知途径,可经由沟通、探索、诠释和投射等行为,将主观情感向客观事物移置或外射,将自己融入创造性想象或不确定路径之中,唤起自身潜意识中被忽略的自我经验。给予幼儿这样的教育,不仅增进个人(幼儿)的自我概念,也深度经验了他者。从而促进幼儿在知觉场域中创造出一个更有意义的个人建构。
参考文献:
[1]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3.
[2]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3.
[3]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