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

篇1

新媒体的运用,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品德教学领域,新媒体对于学生的冲击会带来双面的影响。一方面,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品德教育,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等形式,为课堂增添活力,创新教学模式,以更加具象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品德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新媒体背景下,由于信息大量、快速的传播,且没有有效的控制机制,导致信息中也参杂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小学生的三观树立极为不利,对于小学品德教学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一、新媒体背景下品德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接触不良信息概率大

新媒体背景下,大量信息通过互联网媒介高速传播。受互联网自身特点的影响,导致大量不良信息也在快速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想要避免学生与各种电子产品相隔离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不良信息会通过网络,在学校与家长无法发觉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一阶段的孩子其品性还未定型,没有很好的是非判断力以及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且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模仿能力等极强,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极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网络中大量的黄暴信息的快速传播,这些信息大量、不断的出现在学生的视野范围内,就会导致学生在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冲击学生还未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受到影响出现偏颇,对小学品德教育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学生沉迷网络与现实世界接触少

大量电子智能机的出现,导致学生沉迷网络,与现实世界接触变少。现阶段,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普及,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学生的照顾,将电子产品当做玩具送给学生。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在还未入学时,就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以至于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很少与现实世界进行接触。

沉溺在网络世界中的学生,很少与周边人进行交流,导致其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冷漠,人际交往能力也很弱。与亲人、朋友的接触也很少,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对于爱与被爱的体验也很少,导致其情感淡薄、自私的特点。每天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当中,忽视周围一切事物,甚至出现与现实世界隔离的情况。这种状态会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养成,以及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这对于小学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重视。

二、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策略

(一)理性对待新媒体,引导学生对其的正确认知

新媒体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小学品德教师应辩证的对待新媒体的出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而并非一味的拒绝、抵制对于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小学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树立学生的三观,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_的,什么是错误的,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通过网络对于学生的侵蚀。同时,小学品德教师要理性对待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实现学生对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进行自我处理,使其自身拥有对网络中传递的不良信息有抵制能力。

另一方面小学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以具象的事物,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品德课堂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本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学会沟通,享受亲情》的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前制作相关课件,为学生建立一个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现阶段,缺乏沟通是一个通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段由于缺乏沟通而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发表自己对于该故事的看法,教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点进行引导,以这种方式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品德的教育。

(二)与家长合作,合理控制学生网络的使用

科技迅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然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是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有效合作,才能够确保学生尽可能少的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实现有效控制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影响。一方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增加与学生沟通、相处的时间,有效控制学生网络接触的时间。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是非观念的教育,使其拥有更好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学校与家长共同协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从而实现学生品德教学的有效提高。

篇2

室内设计毕业实习心得体会范文1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帷幕。在望海潮实业有限公司实习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课堂里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也体验到了很多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我的实习是从大三刚开学,被一位老师推荐到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实习了!真庆幸自己平时能利用课余时间学到那些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大二暑假到那家设计公司实习啊!要不是这些,我想现在就由学校安排到厂工里当普工。但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将所学的adobe软件用于实践,并且通过实践检验了自己关于设计方面的假设和猜想,取得了一些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在推荐我进入室内设计公司之前老板已经让我先了解有和室内装饰、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在实习前做好各种准备咯!所以工作还忙顺利的,实习期间也学到不少东西,现在才知道平时的努力没有白费。

接下来我开始在公司老板的指导后,慢慢的溶入室内装饰的各个领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对于一位包装专业和学过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招牌或名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室内设计如:要各种各式的住宅、豪宅、平面布置图、施工立面图,还有很多地方把我难住了。这时,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资料和有关设计软件。外面看来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真坎坷,改了再改、修了再修,一次次的让老板、职业高手、网友评教,指点。反反复复,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

第一阶段开始,我只懂得个软件。评自己的爱好,还有公司的引导,我从简单的手绘图开始,慢慢的懂得室内视觉上的知识,慢慢的还能画出手绘图出来。接下来就是仿别人的作品,自己用软件,把别人的作品一模一样的仿出来,就这样,我在过程当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第二阶段,我再也不用一模一样的跟着别人画了,学会了用别人的优秀用品和家宅设计的精点,集中到自己的作品中,就这样,我开始能独立的出室内效果图了,评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很快就能应手得心的画出个效果图来。

第三阶段,就开始运用cad绘出各种住宅平面图和施工立面布置图,画施工图,不但要会绘画还要求要懂得人力学和各个家具的长度、高度、等比例大小!现在正着重在这一方块的工作中。

室内设计毕业实习心得体会范文2当前在家庭室内设计中,存在着几种不良的倾向,有碍于家庭装修体现上述的温馨气氛,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片面追求豪华的倾向

有的家庭装修把某些豪华宾馆中的设计手法和材质选择加以搬用,这样就会使装修效果走了题,如大吊灯、大灯池、大贴脸等一系列的金碧辉煌的效果,感觉不到一丝的家庭温暖。因室内装修界甚至有人提出住宅装修要“宾馆化”的错误提法,因为宾馆是人们暂时逗留的地方,人流熙熙攘攘,不可能存在家庭气氛,因此这种观点只能误导家庭装修的正确方向。受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甚至有的家庭一味的模仿KTV歌厅的装修效果,把家庭变成了文娱的场所,也是文不对题的。总之,这些做法只能说是花了钱,却买不到家庭温馨的气氛,因此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二、片面追求高档材料的倾向

在家庭装修中,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材质档次的高低,而应高超的设计质量取胜。例如做衣服的面料有高有低,笨裁缝用高级面料也不一定能作出款式好的服装,相反巧裁缝常可利用低档面料作出款式新颖别致的服装。这一例举充分说明了,在家庭装修中要强调精心设计于用材才是正确之路,而绝非滥用进口大理石、钛金灯等所能奏效的。

高档的材质不一定都是实用的。

三、盲目购买大尺寸家具的倾向

一般标准住宅的开间进深尺寸不会太大,购买家具时应与室内空间的尺度相协调,决不能让大尺寸的家具睹塞了人流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甚至购买了大型办公室专用的老板写字台、大型沙发等,把起居室挤得水泄不通,这那里能谈得上气派,更谈不到有亲切感。因此,在家庭装修中,家具配置是至关重要的。除去上述的要与空间尺度成比例之外,还应注意充分利用上部的空间,如在适当的位置多做一些吊柜和壁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储藏面积,而且还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只有这样布置家具才有可能使家庭中的有限面积产生宽敞通透的感觉。

四、随意堆砌装饰成品的倾向

在室内装修中,有时需要一些装饰性的线脚、贴脸、花饰等。但是,在装饰材料市场上却供应着大大小小是是而非粗滥造的成品,有的施工单位随意购买其零件,任意在家庭装修中拼贴,如大尺度的顶角线、粗莱的门套线、超尺度的园型顶棚线,因为细部是超尺度和杂乱无章的,所产生的后果,既缩小了本来不大的居室空间,又失掉了典雅大方的气韵,还丧失了家庭装修应有的温馨品位。所以选择成品时,需根据设计意图加以审慎的挑选,方能使家庭装修达到理想的境界。

五、忽视使用功能的倾向

在家庭室内装修中,追求美观应是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的。但有的装修安装了7―9的大吊灯,往往因为奶白的反光灯罩及磨砂灯泡,造成了昏暗的照明后果,这种处理办法是既费电又不适用,且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又如有的吊柜拉手过高,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还有的家庭装修,过分追求小趣味,在地面分割上没有依据功能的要求划分各种材质,所拼贴出来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没有起到功能分共的导向作用。尽管有的装修,注意到了利用材料质感的判别划分室内的空间,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六、住宅室内设计的虚与实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家庭装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及是经济发展与生活提高的必然结果。但如何才能装修好自己的家,却存在着不完全相同的看法,也就是平常说的观念存在着差异,应该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其中有一个问题则需要弄清楚,即要想搞好家庭装修,在施工之前是离不开良好设计创意的,犹如画家在作画之前强调“意在笔先”是同一个道理,否则就会产生乱点鸳鸯谱而作不好画有了良好的创意,就有可能使家庭装修居于较高的水平,同时还可以有力地排斥那些华而不实、珠光宝气、比例混杂、尺度失调、章法紊乱、庸俗不堪的所谓“家装”。

室内设计毕业实习心得体会范文3通过这次为时2个月的实习,我对室内设计之这个行业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也为即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结合实习经历我总结出作为室内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室内设计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要不断提升审美能力,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阅历,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的空间。

(2)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时尚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预见性是设计师自我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站在一个高度上讲,设计师担负着引导时尚的责任。

(3)细致入微的追求:室内设计师所面临的是环境中各个不同的细节,对细节的处理,关系到整个室内空间设计的成败,越是简约的设计,细节越重要,要注意室内外空间角色的互换。

(4)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及丰富的表现手段:设计师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思想,让业主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和沟通。

(5)要有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和应用材料能力:市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现。及时把握材料的特性、探索其实际用图可以拓宽设计的思路,紧跟时代,在市场中占居先机。

(6)重视概念设计,风格定位:概念设计是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它是一个综合结果。它是一个总的思路,包含对人文和功能、科技与材料的综合考虑,有设计者对设计项目独特的认识因素和个性特征,是有别于其他设计方案的根本。着重体现设计中在满足功能前提下,独特个性的植入。所以不要形成固定的风格,但可以形成固定的思路。

(7)对陈设品的认识修养与运用能力:对陈设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是创造现代文化特征和品位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根本,陈设是空间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优秀陈设设计中,装饰的形式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品质和美学价值,是人对某种文化境界的体味和追求。

(8)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设计是服务性行业,是服务于大众的,不是做艺术品,很多事由业主说了算!与业主的沟通、磨合是达成一个方案的关键。只有理解了,设计才有方向――正如能够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其风格迎合了一定人群的需求。

篇3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

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超级秘书网

成绩是可喜的,收获是丰硕的。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篇4

关键词:研讨型;教学方式;构想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19-01

一、“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内涵

所谓“研讨型”教学,具有如下内涵:实行教学与研讨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教学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种探索艺术世界的宽松环境,创设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激发创造与表现的欲望;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但侧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与研讨相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师生互动。

二、“研讨型”教学方式的课程结构

为适应“研讨型”教学方式,初步将课程结构设置为二大内容: (一)普遍规律的研究。首先,是对传统型规律的再认识;传统造型观对透视、结构、明暗等因素的研究,都是为了再现写实的目的。现代绘画的发展变化,赋予这些内容新的造型意义;其次,批判的继承当代艺术的新成果,加强对抽象构成、平面构成、意向构成、画面结构、空间结构等问题的研究。第三,通过传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研究具体物象,了解古典与现代美学的差异和不同的追求,认识审判规律。(二)情感表现的研究。传统绘画里,绘画主体的情感是隐藏在立体写实造型之中,处于从属地位。在表现主义理论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看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是一个表现情感的人。”当然,他们所讲的情感是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社会性的情感。所以,“研讨型”教学方式确立情感表现课题,并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训练学生,是素描基础训练顾及到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再现与表现的平衡,进而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他体验的人类情感。

三、“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实施

通过规范教学要素,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着重抓住课题设计、课程教授、实践训练、课堂讨论等四个教学环节,并以这四个环节作为基本要素,把这些环节导向研讨型教学方式,使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关注学习主体的研讨式教学转变。

课题设计,设计一个个角度相异、主题明确的研究课题。如明暗对比、抽象构成等等,取代以往以男、女人体等命名的作业。课题设计包括感受性课题和理解性课题。通过不断转换命题与角度,设置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研讨”氛围,充分刺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课程讲授,指教师对课题设计的内涵、具体要求、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讲解,还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个人指导,作业的讲评、总结等。这是实施“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教学框架里,目标明确而不是盲目自流地进行研讨活动。

实践训练,指学生自主研究、实践的过程,并逐渐深化理解课题的内涵要求,以达到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的目标。实践训练主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为作画时安排。以人体写生为例:课题设计为“动态练习”,在时间安排上有长有短。短至三十秒钟一个动态的写生,用快速的方法、大量的练习,训练学生敏感地把握人体动态的能力:长至五、六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让学生观察外在轮廓与内在结构的关系,训练学生深入刻画的能力。在表现手法上,则以线造型,团块造型均可,具象表现、抽象表现俱行。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如“简化练习”,要经过几个过程,方可达到最后结果;第一张画是根据对象写生而来,从第二张开始,每张画都是根据前一张画进一步概括而来。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自然一画一眼睛的关系格局,建立在画一眼睛一想象的在关系格局。时间训练方法上,还有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等。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时间训练,力图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自主研究的同时,充分释放潜在的能力,从而高效地提高个体的艺术素养。

篇5

第一,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应该通过所有的学校活动来实现。

第二,培养价值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对工程伦理(科学伦理、技术伦理、工程伦理)、人机工程学、社会责任、工程创新、工程社会学与工程共同体等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能运用哲学方法对各种价值理念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培养工程科学精神。通过工程哲学、技术史和工程演化论等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主要在教学活动中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行领悟形成。第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工程美学与工程文化、环境保护等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促进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伦理道德养成。坚持正确应用自然科学建设、改良工程实践活动,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程学通识教育的具体实施

1.工程学通识教育教学计划

根据高职教育活动规律和高职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经过连续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制订了分阶段进行工程学通识教育的培养计划。

2.工程学通识教育讲座

开设工程学通识教育的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成选修课)。通过一个个小的专题讲座,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学的内涵和了解、学习工程学理论的重要性。实施形式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参观学习,上网查阅资料,总结交流等形式完成。通过这个环节,能最大限度地扩充制造类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人文知识,改善学科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活动素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制造专业在工程学通识教育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形式。活动后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去除工程学基础理论“无用、无关”、“无能、无力”等错误观念。

3.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

在认真分析高职制造类专业教学目标,反复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制造专业传统的毕业设计实施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结合工程学理论增加工程实践活动的训练内容,并针对具体的环节从工程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训练要求。该环节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高职专业实践环节课程的情境模拟优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技术技能和工程意识。在工程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敢于怀疑,勇于承担;严谨治学,容许不同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勇于创新,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通过共同讨论,不但可以强化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本文来自于《机械职业教育》杂志。《机械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工程学通识教育的专题研讨

篇6

我国的染织工艺历史悠久,从两万年前山顶洞人懂得缝制衣服起,先民们就一直在探索着扮靓生活。七千年前的仰韶人已经开始纺织麻布并且懂得染色了,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不但会织会染,还能绘出图案来。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染织工艺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还出现了以染织为生的人群,比如“缋工”和“筐人”就是专门为服装或旗帜绘画或染色的人。专业人群的出现促使民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印染方式。蜡染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初始于秦、成熟于东汉、发展于西晋、兴盛于唐,两千多年来一直与夹缬、绞缬、碱印、拓印等民间印染方式并存着,以其粗犷、自然、古拙、质朴的风格在印染产品中一支独秀,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蜡染在我国分布很广,贵州属于蜡染工艺比较成熟的地区,丹寨、黄平、安顺、织金、六枝等地都是著名的蜡染之乡。对于贵州的青少年来说,学习蜡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选择了“蜡染”作为美术课的授课内容之一。

在周朝的工艺专著《考工记》中提出了朴素的工艺美学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时间、环境、材料、技术都是影响工艺品产生的重要因素。既然蜡染是一种工艺,自然要从这些方面来进行筹备。

我在设计这一课题时,从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充分考虑到尽量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二是考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适应,有较强的亲和才更容易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三是通过课题的进行,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现行的人教版初级中学美术课本里,蜡染没有像陶艺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也没有像剪纸、藏书票、立体构成、视觉传达等比较详细地在课程中安排出来,只在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单元的《体验与探索》活动中作为配角出现过一次,目的是为了讲解民间美术在商品包装设计方面的作用。如此看来,要完成《感受蜡染中的美学》这一课题还需要师生共同收集大量课本以外的资料。

为使课题能顺利进行,我简单地作了一个时间安排。第一阶段两周,进行理论知识与制作工具及示范作品的筹备。第二阶段九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蜡染相关的内容,通过制作演示、作品欣赏、多媒体教学、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创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其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以达到本次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第三阶段一周,整理学生作品,举办习作展览,作出合理评价,总结实验心得。

放下现在工业化机器生产的蜡染不谈,按照民间的制作方式,首先应该准备工具和耗材,工具有绘画用的蜡刀,盛蜡用的金属碗以及融蜡、煮蜡、清洗所用的一系列物品,耗材包括白布、蜂蜡、染料、固色剂、清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使用了部分代用品,如毛笔代替蜡刀、食盐代替固色剂,并使用酒精灯融蜡、电炉煮蜡。教具准备齐全便可以开始教学了。

学习蜡染的制作,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民间制作方式通常是这样的:布匹最好采用白色土布,有时也使用机织白布、绵绸或麻布等天然纤维织物。防染剂采用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或用石灰加胶汁调浆。染料多用蓝靛,至于彩色染料,我国在汉代就有了着色的配方:茜草染深红、硫化汞染朱红、硫化铅染灰色、靛蓝染深蓝、栀子染黄色、碳素染黑色、蓝和棕色套染藏青。到西晋时,已可染出有十余种彩色的蜡染产品。艺人们使用铜制的蜡刀作为绘制工具,这种蜡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夹在木柄或竹柄上缚紧,刀口微开,中间略空,易于蘸蓄蜂蜡,铜片有一定的保温能力,能将蜡的温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65℃左右。根据图案的要求和线条的粗细,画者配备有不同规格的蜡刀,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某些地区也使用一些特殊的绘制工具,如镇宁的布依族人就有一种特别的“笔”,将一根根铜线依图案需要排列,插在三角锥状的木块上,手持木块让铜线顶端蘸上蜡液直接点在布上,如同盖印章一般,点出排列整齐的纹样,这就是拓印与蜡染的结合。广西瑶族人则是用两块镂有细花的木板夹住布帛,然后将熔化的蜡液灌入镂空的部位,待蜡凝固后打开模板取出布匹,即“绘制”完毕,这又是夹缬和蜡染的综合运用。“蜡花”绘制好后,下一个步骤就是浸染了。在浸染之前,还须用手将“蜡花”搓一搓,由于蜂蜡是一种附着力强又容易龟裂的蜡,这时某些“蜡封”就会受损而产生天然的裂纹,而蜂蜡却不会从布上脱落。把画好的布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于第一次浸泡后,再在浅蓝色上点绘图案,再次浸染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但凡“蜡封”裂开的地方,染后会呈现网般的细纹,千变万化、绝无雷同,这便是蜡染的“冰纹”了。“冰纹”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出来,特意制作的“冰纹”更能使蜡染图案层次丰富、舒展别致。因为蓝靛属于还原性染料,布匹泡过染液后还需要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才能使染料分子充分氧化,以达到最好的着色效果,所以布匹须凉干后再进行固色。当布匹在固色剂中浸泡10分钟后便可以脱蜡了。把布匹放在沸水中煮至化蜡,取出,放入清水中清洗,除去多余的染液与杂质,再次凉干即成。

为了避开一些过于复杂的程序,以便于学生操作,我在辅导学生具体制作时,作了简化的安排:先将已画好的图案用复写纸复制到白布上。取少许蜂蜡置于金属碗中,用酒精灯加热融化为液体,再将盛蜡的碗放入热水中以保持其液态。将白布展平,铺在画板上,用毛笔蘸蜡液在布上描绘,由于毛笔不像铜制的蜡刀那样能够保温,所以要特别注意控制蜂蜡的温度,蜡温高于70℃时作画,蜡汁会立即渗浸四周,造成线条化开,使花纹模糊不清,蜡温渐冷后又不易流动,造成线条断续不齐,而蜂蜡一旦蘸出碗中,从70℃降到20℃很快的,个中技巧就需要从实践中去慢慢体会了。学生们在布上描绘时还要边画边提一提布,以免蜂蜡将布黏在画板上。待布上的蜂蜡完全凝固时,用手轻轻揉捏布匹,使蜡产生自然裂纹。“蜡花”准备好后开始调配染液,在染料中配入少量食盐和明矾,溶化到热水中,待冷却后,放入布匹进行冷染,一般视情况浸泡一小时至六天。染色后取出凉干,放在沸水中煮至化蜡,将布放入清水中反复清洗,除去杂质然后再次凉干。这样,一幅蜡染习作就完成了。

蜡染最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有着韵味无穷的“冰纹”。冰纹是蜂蜡裂开后,染料在布上留下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像蛛网,变化万千、妙不可言,人工难以描摹。相同图案的“蜡花”在浸染之后,冰纹也决不会相间,因此每一幅蜡染都是独一无一的。

学会较为完整的制作方式,只能说学会了蜡染的一部分,因为图案的创作才是蜡染的灵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个性是美最根本的特征。”所以我感到给学生们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创作十分重要。作为初中学生,他们对世界的体验是很有限的,但并不等于他们心中没有可以用来抒发的东西。

蜡染是一种染织工艺,而染织纹样的设计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装饰纹样总是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或时代特征。如:图腾形象能令人联想到氏族部落淳朴,饕餮纹能令人联想到商代威严的青铜质感,而四神纹令人联想到汉代凝重的画像砖古风,莲花表述着六朝的清淡,牡丹晖映出唐朝的富丽,松竹梅兰则体现出明清时代典雅的文人气质。广西、湖南等地的蜡染图案与贵州不尽相同,而贵州各市、县、州的蜡染图案又各有千秋……,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去学习和体会的。

我先让学生们临摹现成的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创作思路和制作技巧,一两次习作之后便有人要求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同学们喜爱的小宠物、卡通人、建筑物、花鸟鱼虫、甚至他们并不擅长的“仕女”等渐渐出现在课堂作业中。当然,这比起完全没有铺垫的空想创作就要稍微成熟一些,作品中体现出每一位同学在前期学习中的积累和在观察生活时得到的与众不同的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重,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利用蜡染制作演示、作品观摩、网络检索等形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蜡染作品的机会。在实践中采取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试验,然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制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并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学互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其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在创作过程中拓展思路、展开想象,以达到培养其综合思维的目的。

教学结束后,师生一起整理全部作品,并布置了展览,为半年来的学习作了一个总结,也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了蜡染中的美学。

荀子言:“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工艺不但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有所用途才有意义。蜡染可以制成壁挂、装饰画、服装、家居装饰、日常用品等物,是一门能够学以致用的课程,也是教学中一个很好的选题。

篇7

论文关键词:photoshop;中职;教法

photoshop课程是我校与沈阳隆泰苹果学校联合办学所开设的平面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i’]课程。因为photoshop是目前专业平面设计人员使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同时它也是一个迄今为止使用范围最广的图像处理软件。它可以把数字化摄影图片、剪辑、绘画、图形以及现有的美术作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处理,使之产生各种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它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它不但要求学生会软件应用,同时还要具备色彩搭配等相应的美术基础知识,这样一来就需要与美术专业相打通来强化技能培养。以下是我在中职学校photoshop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到photoshop的学习中

中职学校的学生兴趣广泛,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思维很发散也很独特,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付出百倍的努力。这样,如果他们能带着浓厚兴趣来学习的话,学习效果会很好。有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对某些学科或事物的兴趣,加以正确引导,提供适当的帮助,让学生由兴趣人手,逐步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我们要把发展兴趣爱好和学习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完成由有趣到乐趣的转变,促成兴趣与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让学生在美的艺术氛围中学习photoshop

在photoshop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师在美学这块的独特理解和认识以及学校的电教资源等,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在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指导和帮助下能够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主题等。每当学生欣赏了某一个系列的作品之后,让学生自己再独立创作设计完成一幅作品。这样的教学实践,会让学生在了解各类图像的主流设计风格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快速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制作完成各类平面设计的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的实例设计制作上,菜单命令、工具等的使用融人到了具体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习。正是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到实践中学生能很快进入状态,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精心的策划下基于课程标准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准备的。以讲述实际运用的案例为主,在案例的具体操作中熟练掌握所需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使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同时使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完成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信、学会协作、锻炼能力。中职教育进行项目设置,离不开专业知识,离不开技术技能,更离不开有关职业岗位所需的内容。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以职业实际工作为导向(职业本位)的中职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改革。各项目都要以实例操作为主,除讲解典型案例外,还要提供相关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理论基础,同时还应提供相关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在实训内容上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实训项目,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无论学生以后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实践。实践表明,在photoshop教学中,合理地应用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项目完成后。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价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转变观念;高效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我们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作笔记”,教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学习对于多数学生只是压力、负担,学生对课本、书籍很难有浓厚的兴趣和情感。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并且,“时间+汗水”硬拼来的成绩往往又非常脆弱――高分低能!最近全球21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倒数第五。显然,传统教学已步入误区!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新课程改革浪潮。我们虽然身处乡村,但同样是祖国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与时俱进,不能老持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但究竟应该如何来适应课改呢?我也曾有过很多的迷惘和疑问。根据近年来的点滴体会,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转变观念

如今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变更日新月异。你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及时更新理念就面临被淘汰。课改不是简单的换工具,最根本的要求是更新理念。这是大前提。学习新理论的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游览各类教育网站,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关心课改的文件精神与文献资料、优秀的教育教研论文、优秀课件与教学视频。在网站还可直接与专家、大师对话交流。我们也应到书店买几本关于新课改的好书,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写写读后感、交流心得体会。当然,我们更应该反复钻研“新课程标准”,真正领悟其要求、精髓。用新课程标准来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以往教学的不足,对现行课堂进行会诊,准确了解教情、学情。其次,我们应该走出校门、走出封闭,多去课改名校现场观摩学习,亲身感受课改氛围,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论。

通过学习,我们就会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就会清楚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发自内心地认同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不只研究教材,更应该研究学生、学法;“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炬”;培养学生能力是重点;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有了新的理念做指导,我们就会激情澎湃、跃跃欲试,就会对新课程改革充满期待、满怀热忱,就会自觉地投身新课程改革,成为课改的忠实追随者。

二、坚定信心,大胆尝试,变更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模式、方式的大变更。

(一)、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人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宰,教师应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堂教学不再只是关注“教”,更多的是关注“学”,是“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要求教师尽量少讲、精讲。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尽量让学生自觉地去动脑、动口、动手,自然而然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将“讲”堂变成“学”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舞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组建学习小组,打造学习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的常态形式。将以往学生“排排坐”的形式变为了面对面的“圆桌会议式”。组建小组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通常是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8-10人,成员搭配应根据男女生比例、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性格与特长的不同来搭配。“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实力基本均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内异质”就是组内成员间有差异,便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各组设立小组长,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课堂学习时,先在组内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开展自主学习、探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再在班内进行分组大展示,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点评质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动”起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使整个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与生机,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三)、大胆放手,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与信任、发自内心的关爱与激励,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才能真正觉醒和得以发挥。所以,我们一定要敢于对学生放手,“放手就是爱”,学生能力来自开放的课堂,来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新课堂,教师是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点拨、升华,成为学生学习的推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主人。所以,我们在课堂要尽量鼓励、肯定和赞美学生。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放大,对学生的失误要耐心引导、淡化,时刻向学生传递信心、智慧、温馨与赞赏,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家”的感觉。让学生真正敢想、敢说、敢做,充分自由地发挥潜力、张扬个性。

(四)、形成科学的特色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又“活”而不乱,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展示又“学有所成”,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品质,就必须打造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模式是把复杂的教学规律简单化的一种途径。科学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时有章可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序实施、确保教学目标的完美达成,也便于教师对课堂张弛有度、掌控自如。目前,许多课改名校形成了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湖南株洲景弘中学的“一三六”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与“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自主、开放、高效”;都遵循“学前反馈-导入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达标检测”的教学环节。这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品牌,为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开启了新思路,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当然,我们不能机械模仿,一定要联系自己学校实际、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融汇贯通,摸索出最适合自己学科、自己学生的最佳教学模式和方法。

篇9

关键词: 批注式阅读 语文教学 价值思考

从1999年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提出“批注式阅读”的概念至今,批注式阅读已经开展了14年。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批注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深入挖掘和广泛研究。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概述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涵义。

批注式阅读在古代被称为“评点”,“评”即是“评论”,“点”即是“圈点”,是评点者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评论对象的特点,或者概括自己的心得体会。现代意义上的“批注式阅读”与“评点”虽有些许差别,但总体上意义上是相同的,即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帮助理解读物。

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批注式阅读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教师、阅读材料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感知阅读材料的语言,体会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欣赏阅读材料的精彩片段,分析阅读材料的层次结构、表现手法及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批注符号或直接用文字对阅读材料进行标注。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批注式阅读教学有着坚实丰富的理论依据,追根溯源,可以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和语文教学中的对话理论等进行解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加工,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非常重要。教学观认为教师应该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扮演促进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习观认为学习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恰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原有知识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批注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有高度的一致性。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能动作用,认为读者在欣赏文本时与作者一样担负创作的任务。接受美学在谈到读者与文本的关系时提出,只有被读者读了的文本,才能成为作品,才能被称作真正的文学作品。读者阅读角度、阅读水平不同,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读者可以通过丰富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对文本进行补充和创作,吸取文本的精髓。读者在阅读时对文学作品中意境的把握需要学生知识经验、情感体悟的积极参与,而批注式阅读让学生与文本近距离接触,不但成为文本的阅读者、欣赏者,还是文本的积极创作者,与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相吻合。

对话理论认为,读者与作者之间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而阅读行为使读者和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对话和交流。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成为文本学习的主体,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拓展了文本世界,丰富了文本内涵,赋予了文本更深更广的含义,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精神历程更加丰富,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说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式阅读教学。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价值

批注式阅读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一系列实践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价值,意义重大。

(一)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批注式阅读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潜心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直接领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同时被调动起来,学生完全参与读读写写画画的过程,思维进入积极状态,并且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受老师的限制,他们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悟。不同的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对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读写结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阅读和写作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知识储备,写作是对阅读感受的再创造,也是对阅读能力的检验。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写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及评价,实现了读写的充分结合。学生在读的时候,文本中的一些优美语言和写作方式等已深刻地印在脑中,等到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就从脑中提取,加以运用;学生在写的时候,思维的空间不受限制,往往结合自身的经历及知识积累对文本评注,实际上是“读别人的文章来写自己”。由此可见,批注式阅读教学不但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而且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通过读写的充分结合,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和谐课堂的建立。

批注式阅读教学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批注式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扮好多重角色。教师作为读者,要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起感悟;教师作为教者,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教师作为欣赏者和鼓励者,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领悟。教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融合学生的配合和创造,常常会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精彩纷呈,促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另外,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和自由交流等形式,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批注成果,表达自己,倾听别人,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激发探究热情,在合作中逆射智慧的火花,在共享中学习新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学互进。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课堂和谐发展。

三、对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要做到“适度”。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做到三点“适度”。其一,教学对象选择的适度,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运用批注式阅读法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对文本的语言、字词、写作方法进行欣赏和批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限,不适合运用批注式阅读法进行语文教学。其二,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度,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运用批注式阅读法进行教学,语文课本选录的文章体裁丰富,批注式阅读注重学生对文字内在情感的体悟,而一些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性较强,学生很难对这类文章有情感体悟,所以教师运用批注式阅读法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一定要采用批注式阅读法,教师就应该灵活应对,结合各种文体的特点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批注方法。其三,教学要求的适度,并不是所有学生的批注都能让老师眼前一亮,学生对文本的批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要做到“有效”。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做到两点“有效”:一是教师教的有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例如充分的课前准备、适时有效的课堂点拨、客观理智的课后反思等,避免把批注式阅读教学变成放羊式的教学。二是学生学的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学生的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积极阅读和欣赏,认真理解和批注,才能在看似随意的课堂上学有所得,才能不让批注式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田泉,李晓明.启迪灵性的语文学习方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孙立权.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J].东疆学刊,2005(1).

篇10

    一、教学任务的精心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画图的基础知识上所进行的教学,从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来看,学生能使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来画出简单的规则图形。可是就单单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多的是掌握使用方法,从而让整个课堂教学变成以完成此教学任务为主吗?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教学方法,在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能自主独立学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团体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文明使用计算机,有着良好的使用与保护意识;在练习当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能不拘泥于思维上的束缚,大胆实践;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道德,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下面就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1课的《画方形和圆形》所进行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小学画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分配与调整,而不是随意性的,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自身特点,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在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1课是《画方形和圆形》,其中包括两个知识点:

    (1)学生能使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

    (2)学生能结合shift键画出正圆、正方形、和正圆角矩形。

    鉴于对教材的分析,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练来看,两者之间所占的比例不应该是以教师的讲解占领统治地位,而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找到使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合理途径。因为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考虑,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能使用的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如果在黑板上把圆、矩形、圆角矩形画出来,让学生在图画中照着再画出来,这样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是息息相关的事情。对于画图的教学,它不仅仅是让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操作的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使用以上简单的三样工具中,发挥自己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又机械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中,还要拓展其美术上的创造能力,以及所要配合的想象空间。因而这上面还要关系到美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师要合理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美学在教学中渗透,同时要也要考虑到情感教育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在运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在画简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学习为单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他们的探索精神。当然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再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本身也会带给课堂一些教育点:如尊师爱家、保护环境等等。

    根据以上想法,我认为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

    (1)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画简单规则图形。

    (2)知道结合shift键画出正圆、正方形、和正圆角矩形。

    能力:

    (1)学生能使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创造简单的作品。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

    (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此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时把本课的任务分割成三大块,分别交给三大组的同学在共同协助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正确的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图形创作,从而让学生带有主动性在本节课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和取得成果的成就感和快乐,而小组合作的最后的作品展示则反映了学生运用以上简单工具进行创新的表现形式。

    三、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在shift\ctrl\alt这三个键中找到画正圆、正方形、正圆角矩形的键位,掌握画正圆、正方形、正圆角矩形的正确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单单的告诉学生要画出正圆、正方形和正圆角矩形其实是结合了shift键,学生尝试操作,便可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培养到探索尝试的精神,教师还应该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操练,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合理正确的方法,从而加强了对本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告诉学生在画的过程只要同shift\ctrl\alt这三个键的某个键结合就可以画出正圆、正方形、正圆角矩形。学生可以尝试着结合以上的某个键来找出正确的键,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帮助,出谋划策,解决问题。最终以小组汇报的情况来公布答案。

    2.通过创作趣味性的图形来改变“不成规矩何以画方圆”的思维局限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椭圆工具可以画出椭圆和圆,矩形工具可以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而圆角矩形工具可以画出圆角正方形和圆角长方形,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造成定势,圆就是画圆,方就是画方。其实即使是最简单的工具,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创造出不可思仪的作品。因而在小组的学生中,教师考虑到本组所选择的工具形状,可以指定一个适合的画图任务,矩形工具可以创造一个滑稽的板脸小丑的头像,圆角矩形工具可以创作太阳花,椭圆工具可以创作一个模样可爱的大熊猫。从而使学生明白使用简单的工具不仅仅是用来画圆和画方的,只要有创意也可以创作出神气的作品来。

    四、由细节入手,合理安排教与学

    课堂的引入

    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其他班同学创作的优秀的作品通过屏幕展示给大家观看,提示使用的工具仅仅是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来画的,提高学生创作的浓厚兴趣。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中,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合作小组中有可能是佼佼者。尽管有的组员能力不是很理想,但是他可能在某些地方有突出的表现,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使失败者重新获得自信。

    3、适当的教学评价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在以鼓励为主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的地方。在小组的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五、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1.教学中保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强,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他们也喜欢实际性的操作,如果教师讲解的东西太琐碎,理论性的东西过多,反而会影响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对于内容进行讲解,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在自主的探索的合作的趣味性的学习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shift键画出正圆、正方形、和正圆角矩形”,通过分别尝试运用shift\ctrl\alt这三个键来找到正确的键位,加强了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印象。

    3.本节课不单面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也涉及到美术方面的教学,实际是将信息技术同美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

    4.本节课不是让人成为电脑的支配者而是借助于电脑这个先进工具,来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