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现状
1.1实验室的布局不合理 由于实验室建成年代较早,实验室的设计缺少经验,实验室分级建设存在滞后现象,导致现有的布局不合理。比如: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气体排放通道不齐全。
1.2生物安全的设备不齐全 医院对于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的投入不尽人意,比如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喷淋装置等配备不全。
1.3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不够强 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实验室人员在病原体检验操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职业素质与专业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检验的质量与水平,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一部分检验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生物专业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认识到生物安全在自身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对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有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较差,难以满足实际的生物安全防护需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进行必要的规范化。
1.4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实验室里的生物安全体系起步较晚,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进行了一定的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构建,进行了人事安排与设置,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责任不够明晰,有时不能落实到个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但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能够非常熟悉其内容,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性。
2 如何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
2.1加强检验科实验室布局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针对于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需求,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国家规定,按照生物安全等级,对各级实验室的设计方案与安全防护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调整。通过在实验室内设置专门的实验仪器清洁区、安全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通过这种方式对实验室不同区域进行必要的分隔,提升各个区域的独立性。借助于实验室的科学布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检验科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与病原体外泄的危U,并且通过设置墙壁、试验台等结构设备,对非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增加其出入的难度,提升实验室的安全属性。在实验室布局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在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相关方面的资金与设备投入,节约开发维护成本,需要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硬件设施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要求,进行不同设备的引入与安装,例如在二级检验科实验室布置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洗眼装置等设备的安装与应用。在实验室设备布置完成之后,需要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运行状态与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于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2]。
2.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措施 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依据现阶段检验科实验室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相关管理文件,提升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同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调整与优化的同时要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国家相关指标,对实验室的安全等级进行评定,对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对方案的制定,实现突发事故的快速高效解决[3]。同时要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严格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每一项操作实验都应该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2.3加强检验科标本和废弃物的管理 检验科实验室在进行检验标本处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标本处理的质量与水平,相关工作人员要将样本当做感染性标本进行对待与处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进行实验标本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检验技术操作,并且要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病原体的性质以及特殊性进行记录、汇总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要对实验标本的存储机制进行完善,对样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登记处理与安全保管[4]。在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由于废弃物中含有较多的细菌与病毒,有些细菌与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灭菌处理,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消毒液的配置,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5]。
2.4培养工作人员良好的卫生习惯 工作时严禁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如会客、接听手机等)。培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良好洗手习惯,严格六步洗手法[6]。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是确保实验室人员不受生物危害因子的伤害,努力实现实验室零感染。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与事件的发生,是医院和检验科长期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建新,刘小平,肖平.临床实验室获得性感染[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1050-1052.
[2]王保龙,苏虹,伍佳玲.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学的思考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l0,5(5):561.
[3]毛远丽,曲芬.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科学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4):302-303.
[4]梁建群,宾利.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148-149.
篇2
关键词 食品 食品微生物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Suggestions of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Practice Management
FAN Jinshan, LI Jing, CAO Qingguo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
Abstract Food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of hygiene and safety in the protection of food particularly had a prominent role, so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management must also be standard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this paper elaborated several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food; food microbiology; management
在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于饱腹,而是越来越多的强调食品的营养与卫生,因此,食品卫生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食品微生物检测就是食品安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项目,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手段,其中食品微生物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霉菌和酵母菌这五项。近年来,我国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在两百起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致病菌引起的,因此食品微生物的危害是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另外,由于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食品很容易遭到微生物的污染,在很多食品加工环节中都很难控制,因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1.1 食品微生物工作人员的要求
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资质的微生物学知识或相近专业的知识,能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和微生物检测技能(如无菌操作、菌落技术等),定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关继续教育计划(如网络视频培训)。
在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进行自身微生物的清洁,防止污染无菌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穿无菌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同时做好手部消毒,禁止吸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人员过多,保持一定的关注度,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1.2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卫生要求
实验室定期清扫制度,按照内容分工、区域包干的形式进行卫生大扫除,每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定期做卫生大检查。有专人进行带有致病微生物的消毒灭菌工作,对实验中废弃的培养基和器具要进行严格高压蒸汽灭菌锅,做好清洗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最后做好相应工作总结,相关领导做好定期检验,验收各项管理进程和执行情况。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实验室的灭蝇、除蟑螂和其他害虫的防治计划,室内安装灭蝇灯和紫外灯等,防止因有害昆虫而引起实验室内细菌、病毒向外传播的可能性。①
1.3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仪器管理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设备应配有温控设施(如培养箱、冰箱等)、测量器具(如电子天平、菌落计数器等)、定容设备(如移液管、微量移液器等)、灭菌设施(如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其他设备(如显微镜、离心机等)。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应明确挂墙,便于学习使用。设备应定期检验其运行参数,应达到规定的性能参数,并符合相关检查指标。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立即联系厂家维修。
所有设备都应做好设备信息登记(如设备名称、购置时间、型号、制作厂商等)、使用情况登记表,这样能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对于一些仪器设备在操作上有一些特殊注意的地方,可以注明相应的注意事项,便于操作和仪器的维护,如超净工作台旁边温馨提示“操作时请关闭紫外灯!”在显微镜上贴有“使用完油镜注意清洁我哦!”另外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应有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场作相应指导,以防出现故障和意外。对一些特殊的设备要做好定期检查,比如高压蒸汽灭菌锅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测试,超净工作台必须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
1.4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
管理人员作为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者,除了应该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素质外,还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实验室的日常使用管理、实验室设备使用指导和定期维护、统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安排、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
另外,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同时做好技术更新,提高那些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前言技术的关注度。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只有定期做好自身知识储备工作,提高能力、经验等综合素质,做好继续受教育计划,建立良好的“技术支持体系”,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食品微生物的管理工作,完善实验室的工作。
2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一套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决定实食品微生物验室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和精确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常见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守则”,还必须有明确的“工作人员操作守则”、“管理人员管理守则”等。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第一,微生物检测室必需单独设立,避免污染,同时要按工作流程配有准备室、消毒室、缓冲室、无菌室、培养室、检测室等;第二,所有涉及到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设备必须严格CIP体系进行彻底,器具也要用新洁尔灭等化学消毒液进行消毒;第三,无菌室作为检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需做好卫生工作,保证无卫生死角、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安装紫外灯及空气过滤设备等;第四,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需通过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法的上岗资质外,同时严格按照GB/T4789-2003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工作,熟悉标准化法的相关知识;第五,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培养基必需严格按照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进行配置,有利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规范化;②第六,做好菌种保藏工作,保管人员要求做到细心、严格、科学的保管,每种菌种要单独保存以防交叉污染,特定的菌种要特定保存,同时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保存信息记录,定期进行菌种筛选、保养。
3 总结
随着中国在入WTO以后,国际食品贸易交流越发频繁,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严格,进、出口食品的卫生除了要求出口食品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定,接受国家相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监督和检验外,还必须符合进口国家对进口食品的标准,其中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也越来越苛刻,因此,如何进行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是一件尤为重要的课题。目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条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方面的问题,实验室的未来正朝着标准化、法制化、实用性和安全性轨道发展前行。在现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对于其科学管理的水平是未来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中之重。
注释
篇3
【关键词】大学 计算机 网络安全 课程 改革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快速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平台日趋广泛,涵盖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如电子办公、电子商务等等,因此,计算机技术成了新时代考核人才的一个标准。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一、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
21世纪网络安全问题是人们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大学设置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目的,不全是为了培养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全才,而更加偏重于培养学生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解决一些网络安全问题的实用人才,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基本要求。
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道德意识,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掌握网络系统安全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维护方法:识别那些资源需要被保护、认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处理常见的非法攻击、计算机经常受到那些安全威胁以及如何排除基本的软硬件故障和建立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等等。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学科与许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它既可以是附属于计算机学科,又可以说是独立的一门学科。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电子、数学、通信、物理、法律、生物、教育等学科,注重实际与理论相互关联,新技术、新概念、新问题、新方法日新月异,发展极为迅猛,有着以下特点。
第一,知识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网络攻击手段与防范技术此消彼长,只有保证网络安全技术随时更新,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了许多密码学理论:防火墙、VPN应用系统、操作系统等等,涉及安全原理、安全标准、黑客攻击以及病毒的防治。
第二,学生主体的特殊性。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都需要接受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不同的是,非计算机专业只需要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即可,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需要深入了解、掌握并且能够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所有知识。
第三,需要一定的实验课程。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不仅需要有良好的预备知识,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数据通信等等,还需要开展一定程度的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不能离开实践,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兴趣索然。例如防火墙的设置,如果不安排实际操作课程,那么就无法领会其中的工作原理。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为了达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必须在教学方式、实验方式、考核方式上进行许多变革。
1.教学手段改革。网络安全概念较为抽象,十分琐碎而又环环相扣,内容比较晦涩。这也极为影响学生对网络安全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兴趣。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选取不同的角度去阐述知识,并且划定不同的学习内容。随着各大高校的教学配备不断升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利用动画、图片、影片来生动课堂,更直观的呈现出知识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网络安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文字解读,应多采用案例进行实时教学,例如关于修补操作系统漏洞的课程,教师可以实际演示没有安全补丁的操作系统上的网络攻击,使用仿真黑客模拟工具修改学生计算机密码,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课堂更富有实际意义。
2.实验手段的改革。首先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改进,网络安全的许多课程都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所理解,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计算机实验室,构建小型的局域网络,并且搭建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平台。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制度,实验室课程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要达到“专机专用”,对于黑客仿真软件的使用要严格管理使用过程,避免部分学生因为好奇心驱使而攻击一般网络。最后,需要在实验室中建立专用的安全工具资源数据库,以便于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的自主学习和自由操作。
3.考核方式改革。教师在设置考核方式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明确到一点: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考试的高分,尤其是针对大学教育,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各项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及时更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针对网络安全学科的实践性质,教师应该以书面考试为辅,实际动手能力测验为主进行综合测评考核。让学生通过团结合作或者讨论去完成一些网络安全维护任务,将考核变成一个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通过考核能够提高自己的一些处理事情的能力,增加课程的学习乐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必然会成为维护社会安稳的必要技术之一,因此,必须要做好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不仅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社会竞争技能。教师需要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开展专业的实验训练,总体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食品检验
一、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又被称之为LIMS,是英文Laboratory Informotion Management System的英文缩写形式。LIMS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并于上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截止到目前已出现采用Internet和Web技术的LIMS系统。学界中对于该系统的定义众说纷纭,不同组织机构对其的理解均各不相同。我国的实验室网站LIMS指南中对该系统是这样定义的: LIMS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实验室中的各类分析仪器连接到一起,并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以实验室为核心的全方位管理系统。LIMS集多种管理模块于一身,如样品管理、网络管理、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事务管理以及报表管理等等,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来自于外部的管理需求,而且还能够对实验室内部的分析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完善的LIMS系统有助于实验室实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以及无纸化办公,它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以最低的运行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为重要的是,经质量认证的LIMS系统能够使实验室出具的各类检测信息和数据符合有关规范及质检标准的要求。现如今,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食品检验中心的业务量也随之剧增,现有的应有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其具体工作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开发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借此来提高食品检验的工作效率。而LIMS系统以其自身强大的功能,能够提高样品采集效率、检测效率,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检验报告中各类数据错误的发生几率。为此,对于食品检验机构而言,开发并运用LIMS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LIMS系统在食品检验中的具体运用
(一)LIMS系统的设计原则
LIMS主要是以E1578-93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为设计依据,并遵循国际上通用的ISO/ICE17025:2005准则进行设计的。而本系统在设计时除依据以上原则外,还结合了GB/T15481-2000、CNAS-CL01:2006等规范标准及准则,并且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要求。
(二)系统框架
按照我国食品检验的相关要求及其特点,本系统的具体框架为3层结构,即实验室信息管理、样品质量管理以及检测结果分析统计。下面分别对这3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介绍。
1.实验室信息管理
该层次是整个LIMS系统的基础之一,其主要负责实验室内各类仪器设备的连接,借此来使仪器的检验结果自动传至系统当中,在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实验室全面管理,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实验室信息管理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①资源管理。LIMS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辅助用户对全部纳入管理目标的对象进行规范化管理。其中具体包括人员、设备以及文档等管理;
②效率管理。系统中的仪器设备具有自动采集数据的功能,这样能够有效减轻工作人员手工录入信息的工作量,并且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错误的发生几率,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也非常快。此外,样品登记及调度模块能够对实验室的工作秩序进行优化,进而缩短样品的周转时间,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③安全管理。在多用户的运行环境中,系统能够为全部用户提供一个十分安全可靠的环境,并且可以使全部数据均在可控的系统中正常运行;
④成本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而且还能够对被检测产品的相关标准及其性能等情况进行追踪,一经发现不良的质量变化还会发出警告,有效地防止了质量不合格产品的产生。此外,由于系统本身遵循的是规范的管理流程,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检验过程中试剂的消耗量,同时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也被最大程度地发挥,这样能够确保实验室各方面的消耗降至最低。
2.样品质量管理
该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①样品管理。具体包括样品留存和分装两个部分。前者具体是指对样品进行检验之前预留出一部分作为留存,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一旦发生问题可使用留存的样品进行再次检验;
②试剂管理。主要负责记录试剂与标准物的档案,如被检测产品的供应商、产品名称、主要成分、含量、出厂日期和编号以及存放每件等等;
③项目管理。可按照被检样品的相关信息生成与之相对应的检验项目,并且还能够对试验任务加以分配和规划,最后生成相关的试验程序和指令,并存储到数据库当中。检验项目的工作人员可利用系统对项目的检验进展加以了解,并对具体实施进度进行监督,最后通过对各项试验任务结果的汇总,生成检验报告。
3.检验结果分析管理
该子系统包括以下功能:
①选择分析方法。LIMS系统能够为各类食品的检测提供相应的分析方法,并且可预先对所选方法中的原始数据进行设定,如变量名称、数量以及各变量之间的计算关系等等,当所需数据设置完成后,系统便可以此为依据自动计算出相应的结果,该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高;
②分析统计。当实验室正常运行一段时期以后,会产生出大量的数据信息,系统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由此便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可用此来检测产品的质量;
③报告模板。以往传统的食品检验中,报告的格式是每一个单位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部分的工作量也是整个检验过程中比较大环节之一。而LIMS系统中所有的报告模板都可以自行定制,并且还能够任意选取报告中的显示内容,报告格式十分灵活。
参考文献:
[1]卢慧芬.俞强.开放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5).
[2]宋亚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创新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篇5
【关键词】地基基础;岩石试验;检测
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是水利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参数可靠、合理、经济的首要前提条件和必要环节,因此,在水利工程中科学准确的进行地基岩土试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水利工程地基岩土试验检测的技术途径,包括样品采取、样品封存、样品运输、样品检测。样品取样方法、操作规程、样品质量信息化标准,为提高我国地基岩土的准确检测提供理论方法指导。
1.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概述
岩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它的使用离不开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就现在的社会发展而言,地基岩土试验检测主要包括室内试验检测和现场试验检测。室内试验检测主要是按照所要检测的项目要求,将样品进行加工,使其具有一定的形状,还有一个手段就是模拟。通过这些手段来对样品进行物理上的检测,通常能够使检测出的结果较为全面,但是其缺点就是没有现场检测直观。现场检测又被称为原位测试,其采取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荷载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是在现场直接检测天然状态的岩土.有助于确定其力学性质和参数。原位测试最基本的检测方法就是荷载试验,荷载试验主要是通过对地基的受力状态进行模拟,使得测试出的结果比较直观。但是与室内检测相比较,更耗费时间和人力,而且通常在检测时受客观条件限制,只能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地层,而不能进行全面的检测。从以上两种检测方法可以看出,要想取得可靠的数据,首先就要选好试验场地.在操作中搜集相关的样品。对于地基岩土检测而言,取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2.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
2.1样品选取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举例来说,某省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的地基是土层,由于施工前检测选取的土壤没有代表性,导致该工程刚刚建成就发生倾斜。经过一系列的勘察发现导致该水利工程坍塌的原因就是岩土试验选取的样本土壤不具代表性。地基岩土工程试验检测中样品检测至关重要,所选取的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在选取地基岩土的样品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岩土的数量。实践表明,在同一场地选取样品时,样品数量需要3-5组,而且在选取样品时要注意均衡分布。在不同厚度的地基上也要选取不低于三组样品.这样才能够确保地基岩土层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质。除此之外,在边坡工程中采取地基岩层的岩土时要注意安全。该土层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导致其结构较为松散,再受到降雨的影响,使得雨水进入了岩土内。此外,地下水还会对岩土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边坡土体发生蠕动,使得土层的结构发生改变,结构逐渐由密集变为松散。
当处于旱季时,其土体逐渐变得密集;但是雨季来临时,往往又变得较为松散。当蠕变超过土体所能承受的力度时,原有的土体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导致土体逐渐遭受破坏。尤其当暴雨来临时,大量的雨水进入土体,导致其破坏范围逐渐扩大。因此,在进行现场检测时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土样品,在标签上还要注明其上下位置以及其重要性。
岩土层检测的最终目的是为所需水利工程的地基提供重要的参数 现场选取土样的主要方法是原状土样采取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在钻孔内加入取土器来实现取样的。其中,可以在钻孔内利用取土器压入来取出样品,还可以在钻孔内泥浆护壁来进行回转取出样品,另外还能够直接在地基的基坑内提取一些样品,该类取样工作的进行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督促,保证取样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样品封存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1)土壤样品:采取好的样品.不论是原状土还是扰动土,都应立即密封取土筒并附上标签:取土筒所有的缝隙均应以胶布封严并涂上融蜡:若原状土取样时不满取土筒应以扰动土充填土与筒壁之间的缝隙.扰动土应选择近似天然湿度的扰动土:土壤样品应认真填写送样单,应填明取土图纸资料的符号以及标签说明;取好的土壤样品应及时送往实验室。
(2)岩石样品:为保持岩石样品原有的天然湿度状态,取好的岩石试件应立即包装封闭处理,其中硅质硬岩样可不作处理,泥质岩样品可用纱布包裹后全部以融蜡浇注;岩石样品标注岩石的上下记号:无论是硅质硬岩样其岩样品还是泥质岩样品均应附上标签:取好的岩石样品试件应与送样单一起及时运往实验室。
2.3岩土土样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从现场取样之后到达试验地点之前还需要进行样品的运输,样品从选出到送往试验室需要把握好时间,以便样品及时的送去试验。在选好样品之后,需要将样品放置在一个可以防震动的箱子内,其中的缝隙需要用软垫进行填充。软垫材料的选取可以是稻草还可以是麦草,以减少岩土土样在运输的过程受到的震动影响.确保将影响程度降到最小,在卸载时也要注意轻拿轻放。
3.岩土试验工作的结论及相关建议
3.1要想实现岩石以及土壤样品质量的提高,促使其为建设工程作出相关贡献.为建设工程提供相关数据.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需要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场地岩土的地质条件以及地层要素.根据相关的建设要求来制定有效的采样方案。
在采取样品时要做到认真负责,采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岩土样品,取好样品之后还需要立即记录样品的基本属性,及时送往试验室。
需要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防震措施,尽量减少震动对样品的影响.要保质保量地将样品送往试验地。
3.2在制定地基岩土采样的方案以及实施采取方案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在制定地基岩土采样方案时要注意对于该建设工程的地层有足够的了解,在实施采样时将措施做到位,避免出现制定出的方案与实际实施脱节的现象,在采取岩土样品时要事先明确采样的目的和样品的用处,认真对待采样工作,不能敷衍了事。
(2)需要注意妥善处理对样品的包装,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
(3)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装卸样品,确保操作的科学、规范。
为了确保岩土样品的参数具有科学性,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要在原有采样方案中增加一条“关于如何解决实际勘察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时要通过该方法进行参考以便及时补救;在完成样品包装之后,需要再次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问题再运输至实验室检测,一旦发现样品变质或样品不合格就必须重新采样:在对样品进行装卸时,要注意进行严格的检查,要确保防护措施得当;在将样品送到试验室时,需要负责护送样品的一方与实验室检测样品的一方同时进行岩土样品的验收,并且办理好相关手续,双方检查后没有问题还需要签字确认。
4.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若要做好水利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工作还应该提前了解建设工程的地质条件、岩土物理性状等,将现场测试检测与室内的试验检测结合在一起,全面的检测地基岩土样品的力学性状,而且在采集样品的施工过程中还要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并做好标记工作,运输过程中做好防震措施。 [科]
【参考文献】
[1]郎宇平.浅谈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技术[J].广东科技,2014(02).
篇6
关键词: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计算机网络涉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两大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军方建立起ARPANET网后,基于此的Internet网络快速发展,其应用逐渐扩大到世界范围的各行各业。在近十年里,Internet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nternet已逐步由过去单纯的数据载体,发展为支持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多媒体信息和通讯平台。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倍增,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安全是网络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中设置网络安全的相关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1.网络带来的安全问题
Internet的开放性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然而,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和问题,这些安全隐患和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1)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
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部网络到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和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防火墙是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2)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例如,NT在进行合理的设置后可以达到C2级的安全性,但很少有人能够对NT本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合理的设置。虽然使用者可以通过静态扫描工具来检测系统是否进行了合理的设置,但是这些扫描工具基本上只是基于一种缺省的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比较,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和专门的应用需求很难判断设置的正确性。
(3)系统的后门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以考虑到的地方。
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多数情况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堂而皇之地经过防火墙而很难被察觉。比如说,ASP源码问题,这个问题在IIS服务器4.0以前一直存在。它是IIS服务的设计者留下的一个后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浏览器从网络上方便地调出ASP程序的源码,从而收集系统信息,进而对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这类入侵行为,防火墙是无法发觉的,因为对于防火墙来说,该入侵行为的访问过程和正常的Web访问是相似的,唯一的区别是入侵访问在请求链接中多加了一个后缀。
(4)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系统安全问题出现。
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安全工具总是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反应慢。当安全工具刚发现并努力更正某方面的安全问题时,其它的安全问题又出现了。因此,黑客总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安全工具不知道的手段进行攻击。
2.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
很多高校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面均考虑了对于网络安全方面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实际教学当中,根据不完全统计,96.84%的高校针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方面课程设置一般仅仅安排了《信息安全概论》或者《网络安全技术概论》等课程,并且理论远远大于实践,完全不能满足实际网络安全方面的需要。
正是由于网络自身安全问题,入侵事件数量持续上涨,黑客成为引起网络安全问题最为重要的因素。黑客(hacker)是指一个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电脑编程或电器工程。“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该词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导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它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现在计算机专业一些大学生认为成为一名黑客是一件极富于挑战并且令他们为之自豪的事情。尤其现在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黑客免费软件,使得他们能够入侵某些国内外的网站或者通过系统漏洞安装一些木马,成功获得某些权限,或者直接在校园网内部进行攻击,这样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验证某项技术。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网络安全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符合社会对于网络工程中网络安全的需求,又要尽可能保证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学习和验证过程中,对网络和其他用户进行有意或者无意识的破坏,导致了不良的后果。同时学生的一知半解对于网络的危害性更大,因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候并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结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因此,对于网络安全课程的设置,设置哪些课程,如何设置,如何将教学和实践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并且保证现有网络资源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计划
网络安全专业课程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一些课程: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与编码学、信息安全概论、网络攻防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及其防治、网络安全协议、数字鉴别与认证机制、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电子商务安全、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等。
很多人认为以上大部分课程应该是属于信息安全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但是目前信息安全专业在很多高校中并没有开设。因为教育部对这方面是严格控制的,现在开设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的高校不多,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70多所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武汉大学是第一个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但至今也仅仅只有8年的时间。目前安全方面的专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因此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对于此类课程的开设而且是必要的。网络工程师不仅需要对整体网络构架、设置等方面进行考虑,而且对于网络安全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安全保障的网络系统是危险的。因此,一个网络工程师不仅是精通网络安全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专家。
网络工程专业在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之上当然不能和信息安全专业相提并论,但是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各高校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我国于1994年2月18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于1996年2月1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办法》;公安部于1996年1月29日颁发《关于对与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备案工作的通知》,于1997年12月30日颁发《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对于这些内容各高校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开设,加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法律方面的意识。下表为我校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简表。
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网络安全课程有一个持续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而不是只开设一门课程让学生仅仅了解而已。
4.网络安全专业课程实践环节
在讲授理论课程时,如果没有配备适合的实验教学,高校就不能保障学科的正常教学研究。网络安全专业课程最为重要的就是实践环节,仅仅有理论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网络安全中一系列的专业技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验有可能造成网络环境的混乱,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实践环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要配以实验教学,保障学科的正常教学研究。教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将理论和实践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创新课题,等等。网络实践环节可以使教师在网络安全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提高。由于网络安全这方面的知识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特别是反病毒这一块,更新较快,可能很多教师都不如学生,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把握网络安全方面的最新知识,这样才能及时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的设置最好是单独的实验室,自身为一个局域网,并且最好不要连在校园网上或者Internet上。在实验室中,教师可以每组安排3-6台学生机,1个防火墙,1个入侵检测设备,共用1个服务器。在进行网络安全实验的时候,对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络协议本身都要考虑到它们的安全性,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头开始,一项一项地进行试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各种漏洞的补丁进行安装,加固各种系统,保障安全,然后让学生在局域网的范围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攻防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病毒实验,让学生根据资料编写一些小的病毒,也可以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些病毒进行试验。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与国家计算机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避免有意或者无意的计算机犯罪,以免给国家网络安全造成危害。这种独立实验室不会影响正常的其他教学内容,可保证其他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
网络工程专业中网络安全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尽可能地深入,而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中使学生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同时减少了对网络的危害。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且要在法律法规上对学生进行规范,避免学生进行网络犯罪。
参考文献:
[1]关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建议.tech.163.corn/.2006.3.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强化措施
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
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适应中学化学课程改革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操作,导致实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还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记忆化学实验结论,并不是把时间用在实验的具体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改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努力通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
化学实验现象反映出化学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场景,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对抽象的知识从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中得到进一步加深,使知识理论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建议
1.转变教学理念,深化实验教学研究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切实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此外,学生必须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完善实验设备配置,促进化学实验室建设
加强化学实验教育资源整合,不断优化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配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化学实验教育投资应该是多元化的,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应只是单方面的进行实验室配置,还需要加强技术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设施的投入。只有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配置,形成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投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配备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设备配置方案,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发展。同时,学校应配备具有化学实验教学背景的教师,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
3.强化学生实验力度,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进而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大纲和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改进实验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或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将微观性质和化学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化学实验中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污染的实验进行多媒体视频演示,这样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理想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理论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参与,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开展化学物质或反应原理的总结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校园防火;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技能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9.068
2003-11-24,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2005-11-02,北京林业大学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2006年,马尼拉大学发生火灾,8人死3人伤;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发生火灾,500名学生被困;2008-05-05,中央民族大学女生宿舍发生火灾,数千名学生被紧急疏散;2008-11-14,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学生在消防队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
1学校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发生了火灾,许多莘莘学子被大火无情吞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管理疏忽和学生疏忽造成的。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心痛,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学校必须要重视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和对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学生在校期间是学习精力最旺盛和吸收能力最强的阶段,如果能把消防安全常识等作为生存课程重点学习,那么,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一个孩子就是教育一个家庭,他们是家庭的重心,更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所以,学校教育胜于任何形式的社会宣传教育。
2学校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不到位。在学校中,大型阶梯教室,学生食堂,计算机房,物理、化学实验室还有学生宿舍等重点地方没有专人专管,而且学校管理人员对消防器材的维护不到位,甚至不会操作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消防安全与校园治安管理有矛盾
消防安全与校园治安管理之间存在矛盾,人员疏散难度大。学校人员密集,作息时间比较统一,上课时教室内人员集中,下课时走道和楼梯拥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学校为了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在学生宿舍门、窗上都安装了防护栏,还有的学校私自加盖围墙,很多学校在学生就寝后将所有安全出口锁闭,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2.3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缺乏安全常识。在学校火灾案例中,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宿舍用火不慎引起的——有的学生宿舍违章用电,乱拉乱接电气线路的情况突出;有的使用电热器具,比如电热杯、电炉、电饭煲、电吹风、“热得快”等,极易引发电器故障;有的使用煤油炉、酒精炉;有的北方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采用明火取暖;有的学生在宿舍内使用蜡烛照明、蚊香驱虫,这样也很容易引发火灾。
3保证学校消防安全的措施
3.1学校要严抓自身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要把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从上到下建立专管消防的组织机构,制订学校消防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场所的需要拟定管理方法,并确定专人专岗。同时,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学校的消防设施,确保其完整好用。另外,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治安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两不耽误,采用灵活、有效的处理方法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制订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3.2学校要抓全员的教育培训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给学生们上过很多次消防安全知识课。笔者感觉,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越早上效果越好。如果在小学阶段开设这门课程,因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学习效果比较好。因此,学校应该与消防队保持良好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制订适合的培训方案,例如,幼儿园可以采取看动画片、组织孩子们参加集体逃生演练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所有的学校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新生参观一次消防队,进行一次消防常识互动宣讲,观看一次学校火灾案例,全员参与一次消防演练,让学生们学习到逃生、自救的技能。
3.3消防监督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
篇9
【关键词】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探讨
1.前言
计量技术涵盖范围广泛、专业性较强,一般来说它主要是以多专业的技术手段为基础,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系统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2.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计量技术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对电网系统的计量技术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之前,首先对我国的计量技术管理现状与对策进行一番研究。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与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
对于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基层部门计量技术水平不高、社会对计量技术管理的认识不足、电力和自来水供应部门对对计量技术管理的垄断以及计量器具的落后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基层部门计量技术水平不高。基层部门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以及执法保障缺乏等原因,一般发展水平都不高,这一现象对其未来发展压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其次,社会对计量技术管理的认识不足。社会对计量技术管理的认识普遍不够,无法意识到其重要性,就无法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第三,电力和自来水供应部门对对计量技术管理的垄断。
2.2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计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归结起来,主要有加强计量技术管理的宣传、完善计量技术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计量技术管理工作等几个方面。首先,加强计量技术管理的宣传。加强对计量技术管理的宣传,可以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计量管理意识,并进一步推动计量技术管理趋于合理与科学;其次,完善计量技术管理法律法规。对于计量技术的管理,还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限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计量技术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计量技术管理工作。
3.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也可以从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和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1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
对于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装置管理、计量技术信息化管理以及计量技术标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装置管理。目前装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最新标准部分配置不合理、电能计量管理过分侧重电能表的管理以及装置资产管理不合格不全面等;其次,计量技术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供电局计量技术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尚无法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电能计量的信息化闭环管理;最后,计量技术标准。完整的计量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无法充分覆盖各种电能计量业务,如计量标准装置、计量自动化终端以及营销自动化系统等,这些都对计量技术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2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对策
首先,技术培训管理。新实验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新装备的不断出现, 国家产品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也应不断更新和充实本专业知识, 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测试和应用要求。但现有的各级、各类考试题库修改速度和进度滞后, 不能及时补充和变更其内容, 这就形成新版本的规范和规程不能及时落实与实施, 出现了部分计量检定人员对新技术不了解, 新设备不会使用或不能全面正确的使用的现象。
其次,标准设置和计量设备的管理。当前各单位的电能计量标准设备和计量装置的管理也需要强化和完善。电能计量标准设备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 但在标准设备的监测和监督方面还存一些不足, 如计量检定机构现行的“计量检定质量保证体系”虽然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 但因当时计算机网络系统尚未健全, 网络检定数据管理、MIS 系统未全面启用等因素的存在,造成该类系统文件策划编写的时间较短, 体系运行管理经验不足的状况。电能计量标准装置的管理是一项贯穿设备的购进、试用、检测、数据分析、标准认证、稳定性监督等,是一系统性管理工作。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为电能计量的系统性管理建立起了标准管理模式。该体系的正常运作首先需管理者亲自过问, 重要项目内容亲自抓; 其次各级人员积极主动地去落实实施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 通过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断补充、完善管理体系的内容, 进一步完善体系管理工作。
第三,安全管理。各电能计量中心不但承担电能表、互感器的检定工作, 同时还承担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验收和电能表现场校准工作, 而且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各种类型的计量用互感器基本上都在现场进行检定。因此,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
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程、规定、制度, 在电能计量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 才能保证电能计量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电能计量的外勤和互感器检定, 直接接触现场运行电气设备的二次回路, 接触高电压和大电流设备, 属于在带电设备上工作, 这两项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较好, 而对实验室电能表检定的安全管理, 大家普遍认为主要的工作是设备安全管理, 对其安全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实质上电能表检定也是带电作业, 经常接触到380V 的电压, 电能表误差调整接触的是带电的内部部件, 与表内带电的接触点距离较近, 操作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人身触电。另外, 电能表耐压试验接触的也是高电压, 因此要重视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四,消防管理。电能计量安全管理还需重视消防安全的管理,电能计量的各类实验室都是重点防火部门, 全面落实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 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这方面的重点是防止电器火险的发生。电能计量的各级负责人, 必须经常对工作地点进行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和检查, 尤其是对电源和电气设备的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做到不留有火险隐患。
最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作已日益受到重视, 电能计量对此相内容涉及的不多。但是,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试行)即SHEQ 标准的贯彻实施, 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开始进入到电能计量工作中。过去供电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强,尤其是电能计量工作, 好像与环境保护关系不大。目前, 这种观念亟须改变, 管理者要首先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电力企业新的工作内容, 涉及的范围较广, 电能计量外勤工作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就相对较多, 例如: 现场工作废弃物的随意排放等。
篇10
[关键词]核设施;退役;辐射监测
中图分类号:TN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29-01
所谓的核设施具体是指借助核反应堆的变化产生各种能力的设备,这些设施能够对核能量进行充分、合理地利用,具体包括核燃料生产、加工以及贮存中使用的设备;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设备等等。核设施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危险性,通常情况下,核放射、核泄漏以及核污染的作用半径约为10km以内,核爆炸及核渗漏的作用半径则在50km以内。若是人体长期受到核辐射,轻则会产生出不适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身体主要器官和功能系统损坏,进而导致各种疾病,如白血病、肿瘤、生殖系统疾病等等。为此,在核设施退役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辐射监测。
1 核设施退役的特点及辐射监测的重要性
1.1 核设施退役的特点
与一般的设施和设备相比,核设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核设施服役期满后,即达到使用年限时,需对其进行退役处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使核设施原本的场址能够不受限制的开放和使用,降低核辐射对社会公众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体上可将核设施退役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核设施内部存在大量的放射性活度。以商业规模的反应堆为例,此类核设施在运行期间,其所包容的放射性活度约为~Bq,当反应堆停运并全部卸料之后,其内部的放射性活度仍然会留存~Bq。
1.1.2坚固性。从核辐射防护的方面考虑,核设施要比普通的设施或设备更加坚固,若是设施的坚固性不足,则会导致其在运行期间出现损坏等问题,由此可能会造成核泄漏。所以在核设施建设时,坚固性是必须具备的特点之一。核设施的这一特点给拆除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1.1.3复杂性。通过对大量的核设施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几乎所有核设施的结构都非常紧凑,系统方面也十分复杂。故此,在核设施退役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并耗费巨资。具体而言,就是核设施退役需要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
1.2 辐射监测的重要性
从目前国内核设施的总体情况上看,绝大部分的运行寿命均在几十年之间,当核设施达到使用期限后,便要停产关闭。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非核设施在停产关闭后便不会再产生污染物,它对环境的影响会随着寿命的终结而终止。而核设施却不同,即便它们停产关闭,其原本所包容的放射性物质仍然存在进入环境的可能性,所以当核设施停产关闭后,必须经历一个安全的退役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辐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核设施整个退役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般会贯穿于退役的全过程中。
2 核设施退役过程中的辐射监测要点
2.1 监测内容及要求
核设施退役过程中,辐射监测具体是对以下三个阶段的监测,即退役作业前、退役期间以及退役后。
2.1.1 作业前的监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对与核设施相关的系统及各类部件的辐射水平、放射性污染水平以及放射性活度等进行调查,并对源项进行估算。
②对核设施内环境辐射水平、气溶胶水平以及放射性气体进行调查。
③对核材料的卸料区域和放射性废物暂存区的放射水平进行调查。
④对作业现场外水域和陆地等区域进行调查,所选的监测点应当能够充分反映出作业现场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
2.1.2 退役期间的监测。该阶段的辐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核设施退役作业现场内的辐射剂量率和放射性气体监测。
②在拆除具有较强放射性零部件时,需要在排放口位置处设立放射性气溶胶固定监测点,对放射性进行连续监测。
③在某些特定的场所内,应当按照工艺要求随时进行取样,如有必要则应进行核素分析。
④对拆除下来的放射性物项必须进行监测,同时要将处理的总量记录下来,以备后续使用。
2.1.3 退役后的监测。该阶段的辐射监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对拆除后的核设施本体以及拆除设施中使用的各种工具需要进行释放监测,并对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作业人员的皮肤、工作服等进行污染监测。对于场所和设备的污染监测可视现场情况设置监测点
②当退役作业完成以后,应当按照核设施退役前的辐射监测要求对作业现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最终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作出评价。
2.2 辐射监测要点
2.2.1流出物监测要点。对气载流出物进行辐射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确保又有通排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以此来保证核设施退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气载放射性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核设施退役时的操作方式与运行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当原核设施的通风系统无法使污染物排放达到规定要求时,应在该通排风系统上加装相应的过滤设备,这样能够保证排放过程达到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液态流出物的排放应当执行原有的排放标准,并借助原设施的排放系统完成排放。由于部分核设施没有排放系统,故此无法对液态流出物进行排放。此时,则应当在排放前对废水进行辐射监测,并对日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①对废水进行监测取样时,应当取清液置于塑料容器当中,并向容器内添加硝酸,使其pH值约等于2,然后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②对于废油则应当搅拌均匀后取适量滴在棉质纱布上,再将纱布封存于样品袋中,送往实验室进行源项核素含量检测。
2.2.2放射性废物监测。在核设施退役过程中,通常会有部分放射性废物需要暂时存放,应当在暂存期内对其进行辐射监测。①气溶胶。应对放射性气溶胶进行定期监测,具体频次为每月不少1次,最小的取样体积应当满足测量设备的性能要求,若是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则应当改为每日监测1次,直至处理至正常为止。②辐射场。应对剂量率进行定期监测或是按照相关作业要求进行不定期监测,具体频次每月应当不少于1次,如果发现异常,则应改为每日监测1次,直至处理至正常为止。
2.2.3终态监测。在对终态监测方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除了要详细说明监测点位布置的合理性以及样品采集的代表性之外,还应说明核设施退役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该环节的工作必须在土地平整之前进行。具体的监测技术要点如下:①可将验收场址以10O的面积进行分区,在对分区后的区域以1O的面积划分成网格,然后取0-20cm的表层土,各个网格内的取样点不得少于1个,取样重量约为100g,并对土壤样品中的α和β总量的活度进行测量。②对于存在渗漏污染但已经进行处理的区域,应当进行钻井取样,随后对总的α和总的β以及源项核素的活度进行测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当核设施服役期满后便需要停产关闭,为了避免退役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员及周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应当对其进行辐射监测。在这一过程中,监测人员除了应当了解相关的监测内容和要求之外,还应熟练掌握有关的监测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有助于降低核设施退役中对人员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郭仕源.李阳.曾民生.大型辐照装置退役的辐射监测与防护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3(12).
[2] 孙庆红.谷存礼.李洋.核设施退役产生的极低放废物就地填埋方法研究[J].核辐射管理.2012(3).
[3] 黄治俭.滕慧洁.宋海龙.某厂核设施退役工程的竣工验收辐射检测[J].辐射防护.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