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美术相关知识

篇1

一、校本课程与中国画教学概述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由学校自主决定、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以国家课程为载体,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时需以实际教学情况为依据,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校本课程开展的有效性,以便达到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风格独具一格,文化内涵深厚,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小学美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中国画作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促使学生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善用生成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小学国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小学美术教师在小学阶段进行中国画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小接触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开阔学生的视野。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使学生接触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驱动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阶段是挖掘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大好时期。中国画注重写意,这一特性便决定了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意”绘画,用心感受中国画的内涵。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是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开发的,其课程内容自然要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依据,满足学生天马行空的创作需求。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名画欣赏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施中国画校本课程时,小学美术教师通常会以学生的认知为前提,带领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国画大师的画作。通过赏析作品,学生了解作品的构图、笔墨、设色等特点,从中感知中国画的美,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情趣。

三、不同学段实施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注意点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有效地实施中国画校本课程,则需秉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成长发展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一)小学低年段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好奇心大多较为强烈,求知欲望较强,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寓教于乐,以多互动、多游戏、多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绘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图片和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学习。因为小学低年段学生认知有局限,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中国画校本课程教学中,应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绘画习惯和审美习惯的培养上。在讲解专业知识重难点时,小学美术教师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二)小学中年段

经过小学低年段的中国画学习之后,小学中年段学生对中国画有了基本的了解和一定的绘画基础。此时,小学美术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课程设计的丰富性和递进性,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花鸟写意、山水写意、白描画法等相关内容,从中传授学生绘画技能。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也可以融入名家绘画风格鉴赏内容,如对齐白石、潘天寿等著名作家的绘画风格进行分析,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把国画常识、诗词、书法、印章等内容融入课堂,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借助诗词欣赏活动等,带着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因受到诸多因素如学生领悟能力、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影响,学生的绘画水平会存在差异,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校本课程教学时要注重多样化,考虑学生差异,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小学高年段

经过了长时间的绘画学习,小学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再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而要对学生的绘画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深入地指导学生完成作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国画的名人轶事,然后在班级里进行分享。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举办中国画小知识的答题与竞赛,制作诗画结合的书签等,给予学生绘画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小学高年段中国画校本课程实施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加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相关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培养。

四、实施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措施

(一)以激趣为导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师要教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激趣为导向,构建趣味性浓烈的中国画校本课程。针对小学生爱玩、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小学美术教师要落实寓教于乐教学理念,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游戏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征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喜欢玩乐的游戏形式,或者与学生一起探讨,开发与美术有关的教育游戏。在课堂上,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传授美术知识,使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设计墨色实验课程,让学生将墨水倒入水中,趁墨汁还未散开时用宣纸进行浸染,以此制作绘画的花纹与底色。小学美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水墨重彩、岩彩等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做实验的方式研究国画颜色的调配方法,探讨色彩呈现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画材料,并从中发现绘画的乐趣。

(二)重技法知识指导

为了使学生切实学到中国画相关知识,小学美术教师设计校本课程时要侧重技法知识的覆盖,为学生绘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步骤地讲解与演示,以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做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国画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分解图教学方式,在分解图中渗透绘画技法的用笔、用墨、用色等,如笔法的运用有中锋、侧锋、方折、圆转、虚实、粗细、顺逆、托送、提按等,墨法的运用有干湿、浓淡、积墨、破墨、泼墨等,用色强调冷暖色彩的细微变化,讲究直觉与现实的效果。另外,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每一章节里穿插相关的范例,带着学生对范例的章法、布局、落款等进行揣摩。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根据学情、校情,结合地方特色,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促进其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三)以临摹为载体,降低学习难度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一大方式,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学习国画大师的表现手法,体会国画大师在中国画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不过,临摹并非仅为了画作,临摹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临摹他人作品,是为了学习他人优秀之处,然后内化为自身知识。小学美术教师要坚持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原则,在中国画校本课程实施中,选择合适的作品让学生临摹,临摹作品的难易程度需适中,切不可随意选择作品。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绘画内容,降低学生的临摹难度。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临摹的时候多注意观察画家的起笔、运笔、收笔,以及表现事物的形态等。中国画的绘画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与研究表现对象的过程。在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师古人”,而且要“师造化”。在指导学生临摹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先示范重点,然后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出绘画的规律以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在初步体会画家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融入新的内容,画出与画家不同的作品,逐步向原创靠拢。

(四)注重学科融合

自古以来,中国画概念中的笔、墨、纸、砚、诗、书、画、印都是相辅相成的,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与诗词就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例如,诗词的意境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技巧表达出来,而中国画的意境也只有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铺陈,才能体现出深刻的内涵。诗、书、画、印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在中国画校本课程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科融合,合理地将诗词歌赋、寓言、典故等内容穿插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从诗词中体会绘画情感,从绘画中领略诗词意境。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还需要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延伸和拓展中国画教学内容,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中国画的颜色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植物色和矿物色。植物色是从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片中提取汁液后加工制作而成的颜色,矿物色则是从各种有色矿石中经过筛选、研磨等加工制作而成的颜色。这就涉及地理与生物相关的知识。中国画的绘画内容也会取材于传统节气、生肖、寓意与时辰。中国画的品式也因为建筑、空间、用途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十余种分类,每个类型又极具特色与讲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中国画知识,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活动。

(五)开展实践活动

篇2

关键词 小学美术;电子白板;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41-02

1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美术课堂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结合现实调整教学方案,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积极探索科学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他们掌握画画技巧,为其今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除此之外,小学美术教师还要端正学生的美术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美术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2 小学美术课堂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

有利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传统美术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画画技巧,在教师讲解完相关知识后模仿其黑板上的图案。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降低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利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更多美术技巧,还可以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比如在引导学生创作“春天”这幅主题作品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副本粘贴”功能,让学生到白板上画下自己想象的内容,然后与教师展示的作品进行合并,从而增加图画中的内容,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2]。以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

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考创新能力 电子白板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来激发小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去想象自己心中的画面,并运用画笔描绘出来。电子白板美术课堂上,小学生成为主体,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魅力。此外,在该种类型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为其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帮助。

有利于拓展学生美术学习视野 电子白板技术通常与网络技术紧密连接,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可以利用该技术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

比如在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时,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上的几幅图画,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在该状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搜集更多剪纸作品,从不同地域、不同技法的角度向小学生展现剪纸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然后带领他们参与剪纸活动,不仅能拓展他们美术学习的视野,还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小学美术课堂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的应用

做好美术课堂空间延伸 电子白板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延伸小学美术课堂空间,在降低学生课堂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更多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教师在延伸小学美术课堂空间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学会想象,利用学习到的美术技巧将想象的内容描绘出来,使其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以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质量;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堂资源的整合,利用网络来为学生搜集更多系统化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同作画技巧,提高他们对美术知识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名家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光影、颜色层次变化带来的美。

比如在让学生欣赏“天津泥人张”的作品时,教师就可以从有关的历史传说入手,然后为他们讲解它的艺术价值,让他们从历史、文化、美术的角度来认识该传统艺术,拓展他们的美术学习空间。

做好美术课堂示范工作 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做好电子白板的示范工作,让学生对美术形式、美术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满足他们的美术学习需求,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但现实中许多小学教师没有意识到电子白板示范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单调、枯燥,进而影响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做好美术课堂示范工作,教师就要从实际状况出发,按照教学内容和绘画形式采用不同的示范方式,并保持示范的连续性,让学生系统掌握画画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3]。

比如在v解“你见过哪些飞机”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画飞机的过程,并向他们展示电子白板画画的神奇之处,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之中;其次,可以让学生到白板上展示他们自己的“创作”,使其感受到该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方法的不同,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最后,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更多真实飞机的图片,并拓展他们的想象,让他们描绘一下未来飞机的模样,以完成美术课堂教学任务。

提升美术课堂的直观性 以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黑板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一些抽象性的内容无法向学生更好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他们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电子白板教学能够改变这一状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方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一种事物,给小学生带来更多的新奇感[4]。

比如在为学生讲解空间这一概念时,教师如果只是进行口头上的描述,学生的理解难度会非常大,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动画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空间变化,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创作时空间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质量。

提升学生美术创作能力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时期,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还可以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供帮助。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搜集更多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解,以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重要性。

比如在让学生“画好朋友的肖像”时,教师可以先将画画时所需的步骤通过电子白板向他们展示出来,然后让他们观看其他学校学生的优秀作品,最后让他们进行创作。通过这样的引导,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艺术的魅力,提高观察能力,运用已学知识抓住好朋友的身体特征,从而把握住“像”这一特点,以提高画画水平,满足今后美术知识的学习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美术课堂空间的延伸,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其次要做好课堂示范工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把握美术学习技巧,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要不断提升美术课堂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冬华.电子白板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128.

[2]李娟.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促进儿童美术创新的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43-44.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赏析;教学方案;情景教学

在施行提高小学美学赏析课程教学效率的相关对策之前,需要明晰相关的教学纲领以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相关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标准对学生能力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激发学生的。接下来,本文将系统论述小学美术赏析课程的相关方案。

一、当前小学美术赏析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对小学美术赏析课堂教学的改革缺乏科学的认知

小学美术赏析课程是学生美术学习与培养审美赏析能力的起步阶段,因此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确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小学审美赏析课程是基本美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动手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美学赏析课堂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美学赏析学习只是单纯地讲授课本知识,忽略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性。

2.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采用无差别的教学

由于选择学生美学知识基础与美学赏析能力本身具有差异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学习到真正对自己水平提高的东西,反而可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基于差异化教学,就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美学学习基础,以及他们对美学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的课堂学习计划,可以制定单元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甚至是学年学习计划。专属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学的内在动力,这是进行小学美学赏析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美学赏析课程的教学方案探究

1. 采用学生互评美学课程作业的方法

在小学美学赏析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将学生完成的美学作业制成幻灯片,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同学完成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加强对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进行总结与升华,从而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机制,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学赏析课程知识讲解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缺乏兴趣甚至厌恶的情绪。这些学生由于美学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本来就薄弱,加上对美学赏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充满抵触,这也是根本上限制教师美学赏析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想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丰富学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对美学赏析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感兴趣或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载体的创新。与传统的教师单一利用课本与黑板板书来教课相比,利用多媒体中的PPT、视频等进行教学,可以非常直观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教材知识,进而加深记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对学生美学赏析任务进行个性化编制

由于每个学生的美学学习水平与美学鉴赏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不仅使得美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对美学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也使得美学赏析能力和水平较高的同学在美学赏析课程的学习中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笔者认为在美学赏析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个性与个人想法的实现,从而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对美学赏析学习的热情,并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学赏析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优化,因此就需要从个性化角度进行全面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模式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接收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入手,而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所构建的和谐的交流环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都会促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将会为整个教学工作都带来极大的便利。在进行相关模式施行时,还需要结合本班级的教学实际情况,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燕利.小学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0(3).

【2】张荣舟.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高师美术教学论教学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5).

【3】甄桂平.对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几点观察与思考【J】.考试周刊【J】.2013(61).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动手能力 途径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快,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逐渐的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美术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认识到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对教学的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以及途径进行浅析。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领会更多的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堂学习。同时在小学生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精神可以被激发,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就可以有创新的意识,运用自己产生的灵感来进行更好的创作。由此可见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可以通过动手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手脑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手脑结合,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动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其思维的更好发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掌握,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需要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内容,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各式各样的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将各个朝代、民族具有其独特特点的鞋为学生进行展示,并介绍这些鞋的特点,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自己喜欢哪些鞋的样式,为什么?最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鞋的设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喜欢的鞋,这样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增加手工课程,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绘画课程、欣赏课程以及手工课程三种,其中手工课程为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就该增加手工课程。在手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更多的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的热情,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童话里的小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手工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分析童话里的小屋应该具有“屋顶、窗户、墙体以及门”等组成部分,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手工课,利用硬纸板、彩纸、画笔等物品让学生进行自己想象中童话里小屋的创作,并评价哪一个学生的创意更加的新颖和独特,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活动为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教学内容,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运用教学活动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世纪动手操作的平台。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课堂谈论或者是课外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肿,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水墨游戏”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的活动,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水墨画相关知识的讲解,并让学生在活动前准备好生宣纸、画毡、墨以及砚台和水等,让学生进行自己的创作,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学科,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卿毅.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6,(25).

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最终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不能简单理解为美术课就是单纯地教学生画画,而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美术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身心和技能得到良好发展。

一、牢固掌握美术教材相关知识

教师在美术课备课以前,应当事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常流水。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头脑聪明,他们的头脑中可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加渊博的知识以备学生所需。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多充实自己,牢固掌握美术教材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查找网络等丰富自身知识,然而再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知识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因此,上好小学美术课,教师首先应牢固掌握美术教材相关知识。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钻研教材

教师备课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基础。教师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进行优化。这节美术课上要教学生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因此,要求教师通过备课来灵活地掌握教材,并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针对教材里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学生实际以及学习深浅不合适的学习内容给予精减,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具体上课时。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好教学。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通常活泼好学,但注意力持久性差,具体形象思维较强,概括水平处于概括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阶段,因此早期绘画大都天真烂漫,在他们的想象中,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变形,只看到一种原始的大概的外部形状,画出的东西飘忽不定,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他们能用他们所认识的方法表达出物体样子,因此,课堂教学上,不要刻意去教学生怎样画,而是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自由绘画。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教学目的需要引导,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范画,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为接下来开展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工作。课堂教学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思维及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防止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三、注重美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上好小学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过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感受。有了感受和真情实感,才能画出感人的作品来。快乐、轻松的课堂,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互动过程,不是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没有感情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而且感情是双方面的,要求学生有情感,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尽力表达,下面的学生认真听,找出不足自己上台去补充,也当一回小老师。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肯定和补充不足,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动手给他改一改,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改,长此以往即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应坚信每名学生都具有美术潜质,相信每名学生都能在美术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小学生初始绘画创作,可能不知该如何进行绘画,作为教师此时万不可手把手地教学生怎么画某一事物,而应该告诉学生世间所有事物都是美好的,让学生们尽情去绘画创作,因为小学阶段并不需要创作出多么好的素描和速写作品,重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教学过程中绘画创作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关键,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发展智力,开拓思维。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生不能创作出富有自己想法的画面,主要是因为他们长期模仿产生的结果,下笔程式化,思维过程化,并非自己观察想象加工主动创造出来的画,而是不动脑筋的记忆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思维去想象,例如通过投影录像示范画,出外写生,或者把绘画步骤编成儿歌活泼生动又容易记忆。调动小学生作画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表现所想反映的内容,使学生心情舒畅,激发创作欲望,并对他们的作品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增强创作信心。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小学美术课结束以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小结。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可以用简练语言回顾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或者也可让学生自行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进行课后小结,对于学生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赞美和鼓励,这种赞美可以是语言的表扬,也可以是眼神的赞许,或者一个小小的点头动作,精神上的肯定与奖赏更为重要。

小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时,也要讲究方式,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评价也要进行改革。首先,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要相信每名学生都有闪光点与过人之处,教师要积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每件作品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丰富评价语言,因为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做好合适评价,小学生经过努力画出来的作品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评价要合理,切记使用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教师要肯定作品优点,加强信心,然后以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意见,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去改正,将会更好更完美。因为每幅作品各有不同,各有长处,所以老师评价语言要有机智性,随机性,使用有激励性的语言,比如:“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画会更好”、“如果物体画大一点,那这幅画就更漂亮了”、“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继续努力,老师知道你行”、这样既使学生重新回顾了所学知识,找出自身不足,同时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

总之,小学美术课教学需要灵活多样的方法,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感悟,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学习兴趣;素质教育;新课改

前言

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小学美术教学也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美术教育地位也随之上升。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有部分学校和部分家长把美术课看做视可有可无的课程,占用美术课时间开展语数教学的现象仍然很普遍。这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也逐渐开始忽视美术教学,甚至于出现厌学的情绪,学习兴趣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而提升已经逐渐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应该是丰富的、多样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教多媒体教学也逐渐进入到了各个小学教学课堂。为此在教学中教室就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比如说,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导致他们大脑中的而基础图像的信心量少,所以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思维为主。而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提升学生美术能力的关键。对此,教师就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充实学生的图像信息,将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提升学生的美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术兴趣。就如法国教育家蒙门所说说:“自然和社会是我们最好和最伟大的教材。”为提高学生的而美术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w验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四季变化等等,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总之,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形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采用适当的方法,从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欣赏美、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而并非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美术家、艺术家。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不要以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所学知识,从而为小学美术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要只盯住课本,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采用教学模式。学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获取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以现实为依据,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相关知识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逐渐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不要以“像不像”来简单评价学生的画作,那样很容易让学生的美术创造变成简单机械的模仿,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而想象。而且长时间不动脑的机械模仿也会逐渐磨灭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进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充满想象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用发展的严管看待学生,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会给学生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能力、个性差异、审美能力、知识理解力和行为表现等等,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对此,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要总是以“像不像”作为衡量学会说呢过作品的标准,如果那样只会让学生失去创造的意识和创作的兴趣。此外,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是赞美。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画的画儿真棒!”“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些鼓励多些表扬,补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而且还会为学生们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这将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总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灵活的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的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地发展,进而成为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杨.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是教好美术课的关键[J].学周刊,2017(09)

[2]龙凤霞.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2(31)

篇7

关键词:剪纸艺术;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217-02

民间剪纸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千百年来,结合中国民俗及每一个家庭的愿望,成为最受百姓欢迎的艺术种类之一。源于这一艺术门类的独特魅力,剪纸也进入了多个版本的小学美术教材。

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教师应重视将地方剪纸艺术引入美术课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范畴及艺术特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介绍,使小学生重视、热爱民间剪纸,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感等,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一、民间剪纸概述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与其他民间艺术相比,其普及程度更广泛,对老百姓而言更为实用。剪纸,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纸创作的艺术,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切或镂刻来表现物象,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其材料广泛、易得,形式多样,寓意丰富、深刻,寄予了百姓的美好愿望与生活理想。对剪纸艺术深有研究的吕胜中老师指出,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之所以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是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题材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性,使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的神秘、雄浑和神韵,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1]民艺专家潘鲁生也指出,经过无数代剪纸老艺人的艺术实践,以及各地剪纸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剪法和刀法上,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化的剪刻手法,也有基本的表现方法和造型纹样。[2]

作为一种民间美术,民间剪纸与百姓生活、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和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蕴含。例如,滨州民间剪纸由于受到了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许多主题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直接写照,反映了当地的民俗、民情、民风和民愿。

二、小学美术课中民间剪纸的内容及意义

本文以人教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为依托探究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梳理教材可以见出,几乎每个学段每本教材的内容都包括剪纸,并按由简到难、由浅至深的思路加以编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剪纸艺术的被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在剪纸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各地乃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剪纸的基本知识、技巧、艺术特色,剪纸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逻辑,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民族认同感,从而使剪纸艺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激起他们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意识。通过学生的动手体验等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令人感动的工匠精神,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乃至创造能力等较为全面的美术素养。

三、小学美术教师应如何上好剪纸课

基于剪纸艺术的特质,民间剪纸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性质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师合理组织剪纸教学内容,系统规划教学过程,选择适用、可行的教学方法等。

1.注意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要对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通过对民间剪纸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理解,以提高“教”的质量。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在正确认识中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民间剪纸的热爱程度,用强烈的热爱中国民间剪纸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让其热爱中国民间剪纸。

2.注意民间剪纸教学的综合探究。作为一门综合的、交叉性的艺术门类,在教材中,剪纸艺术被设置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那么在教学中,自然需要与其他学科综合探索、融会贯通。中国民间剪纸绝非孤立的一门课程,它与绘画、设计、音乐和舞蹈等学科紧密相连。例如,在2013年的春节节目中,一群小学生通过舞蹈向全国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剪花花”表演,实现了中国民间剪纸与舞蹈艺术的结合。而现代的艺术教育也强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核心素养,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3.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具体“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剪纸教学中的表现和发展,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剪纸教学的效果。(1)在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PPT、视频、图片等资料,通过讲解、示范、师生共同讨论、小组发言等方式,共同探究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2)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教学策略。方法是否有效与方法是否适用密切相关。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的特点、知识之间的系统性等,尽量选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情境教学法等,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剪纸艺人的各种形式、各种花样的剪纸作品,邀请老艺人进课堂与学生一起探究剪纸艺术等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方式。就作品的呈现方式而言,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剪出各种有趣、有意义的图案或作品,制成纪念册收藏,比如独具特色的花册等。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剪纸作品装扮教室,举行特色剪纸展览,举行义卖活动。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学生由此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得以提升。

4.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在剪纸教学活动中,传授剪纸的知识,初步了解剪纸的历史、造型特征、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装饰方法、剪纸对象的结构特征等,使学生能更好地从事剪纸活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剪纸作品,增加学生感悟剪纸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对剪纸的感受与认识,从而提高审美品味和审美判断力。剪纸技能是学生从事剪纸活动的能力,是培养剪纸造型能力的重要保障。学生通过教师示范、自我练习、完成相关的作业、教师评价总结等方式,掌握剪纸的基本刀法、剪法、纹样、表现手法。在实践过程中,首先,教师耐心示范,演示折法、剪法及装饰纹样的剪法,鼓励学生加强实践;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临摹、练习、创作把习得的知识技能得以强化与巩固。新授过程中以欣赏临摹作品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课堂作业练习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结合教师的评价指导,自主创作,将剪纸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同时,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因材施教,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四、总结

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美术素养更为重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传统民间剪纸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向学生展示剪纸艺术的魅力,既是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需要,也对加深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知,促进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助益良多。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欣赏教学 特征 方法

一、引言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轻松、有趣的学科,它能够开发孩子的智慧,加深对美的理解。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准确把握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1.充分尊重孩子的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

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认识外界的事物,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孩子对美的理解有自身的特点,成年人不应该将成年人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而是应当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单调的事物,色彩鲜艳多变的美术作品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多欣赏新鲜活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2.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和爱好,他们对美的理解单纯而富有特色,我们应当予以充分尊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安排。通常情况下,低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身边的美好事物进行诠释。例如小朋友的画,绘画中的动物、植物,以及童话中的世界等,努力给孩子营造无拘无束的环境。到了中年级,要初步引导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赏析,尽量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理解。到了高年级,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开始侧重于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古今中国艺术作品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3.重视学生的欣赏体验

教师已经形成比较成型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方式,但是学生还没有,学生在进行美术欣赏时往往比较随性,但有自己独特的标准,教师不应当一味地批评学生的审美,不应当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过多指责,而是应当在学生没有大的审美偏差的情况下多多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1.讲授谈话教学法

这是一种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运用学生所能理解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审美价值等。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作品布局、用色等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多多进行中国传统绘画作品、陶瓷雕塑作品、青铜雕塑作品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开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洋文化”涌入我国,孩子们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甚至超越本土文化。我们不可否认,外来文化、艺术作品有其先进性与趣味性,但这并不否定艺术作品就是落后的、枯燥的,我们要利用历史故事、坊间传说丰富古代美术作品教学的课堂,提升学生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兴趣,指引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2.体验式教学法

审美是一种体验,它是无法完全用语言文字灌输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双重体验”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例如进行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美学韵味,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些雕塑作品,单纯的图片资料很难让学生对作品的艺术魅力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有条件地区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参观实物展览,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类似材质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好。

3.互动教学法

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教师理解学生思想、增强师生感情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获得知识需要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布置少量预习作业,例如查找资料、了解作品主题、分析作品历史背景等。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些资料是很容易找到的,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并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还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的话题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围绕作品进行提问,还可以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围绕作品的创作给学生扩充一些文史知识,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这种互动式教学的突出优点就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进行互动式教学还要突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他们获取学习美术知识能力的同时学会合作与分享,全面提高他们的能力与素养。

四、结语

艺术的世界瑰丽繁华,广阔无垠。我们能接触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所学知识,用心与学生交流,就能带给学生丰富的心灵体验。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美术欣赏的教学,因为我们的不在意、不关心,也许会扼杀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我们要怀着对艺术的崇敬、对孩子的爱教学,使他们懂得民族的是世界的,使他们怀着自豪的心情学习美术知识。我们要培养心怀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传统艺术作品的学生,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同时努力吸收外来艺术作品的精华,使中华艺术变得更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苏敏妍.水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13).

[2]薛春霞.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06).

篇9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75-02

多媒体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网络便捷、技术高效等特点和优势,正是因为如此,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教育信息化浪潮逐渐侵入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正确、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时,需要优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依托多媒体技术,构建互动、生态的高效美术课堂。

一、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引导产生直观感受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优化美术课堂质量。其前提需要师生共同做好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管理多媒体设备、工具,向学生呈现出更好的美术知识、素材与技巧,让学生获得更丰富、更完善的直观体验,引导学生创意思维与创新思考,如此才能真正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资源管理,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收集与整理网络资源、生活素材,建立完善的美术教学资源库,运用音频、视频、图片、幻灯片等呈现出来,能产生更好、更全面的直观感受,提升美术课程质量。

如“快乐的回忆”、“回家路上”、“愉快的春游”等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们做好课前准备,将这些主题下的一些珍贵的照片、纪念品、日记等准备好,通过收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有图片、文字、录像、实物等,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课上开始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事物拍摄出的照片动态呈现出来,在动态画面的激励下,勾起了学生们美好的回忆,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与心情。交流过后,师生一起绘画出最快乐的瞬间,其中有花草、人物、动物等形象。完成后,教师将优秀作品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给予表彰,并上传到班级网站中,建立美术电子相册,下设留言板,以此提供师生、家长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二、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良好的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为了激活小学美术课堂,也为提升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有必要引入多媒体技术,借助技术的便利性、高效性、直观性与形象性等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美术课程质量。建构主义认为,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才能引导学生建构更完善的知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很好地呈现了出来,以多媒体技术创设趣味、轻松、和谐的美术课堂,能优化教学质量。

如“迷人的动画片”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自己喜欢哪些动画,这些动画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设备,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短片。由于学生对动画片都很感兴趣,而没想到美术课上竟然会接触到喜欢的动画片,由此,多媒体技术创设了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乐于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动画片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再次,教师运用PPT课件形式,穿插着一些图片展示,让学生学习什么是动画、动画片的种类、制作原理,动画形象的特点、动画制作的步骤等相关知识。动画片种类介绍时,教师时不时穿插图片和部分视频片段,激活趣味美术课堂。有木偶动画片中的“神笔马良”、剪纸动画片“南郭先生”、折纸动画片“小鸭嘎嘎”等。意犹未尽之余,学生自主设计与绘画出动画作品,并为其上色。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为美术课堂创设了良好氛围,提升了课堂质量。

三、丰富课程内容形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不仅带来了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的革新与进步,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创造了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时代。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美术课程教学时,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展示变得不再那么复杂,而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多媒体的互联网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学生收集想要的学习资料、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另外,教学形式方面,多媒体技术优势下,可以为教学提供音频、视频、文档、幻灯片等多种教学形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性与形象性,学生能够融入其中,聆听、观看、欣赏与互动交流。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需要基于适时运用和适度运用原则,不能忽视了教学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将多媒体完全代替传统课堂。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美g教学的不同阶段,适时与适度运用。借助多媒体辅助,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攻克学习难关。如可以借助视频形式,欣赏“钢笔画”的魅力,学习“钢笔画”的基本技巧。视频中呈现出的钢笔画作品美轮美奂,学生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基本技巧的学习。准备好钢笔、墨水、纸张等基本工具,继而根据视频提示,完成每步绘画步骤,并在注意事项处反思与交流。通过视频形式呈现,优化了互动的美术学习过程。又如“微观世界”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收集关于花粉、雪花、树叶表面、细胞等放大后的图片资料,向学生呈现出微观世界的独特魅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激励美术创意活动,引导实施创意实践

美术是艺术的殿堂,简单的语言表述与书本图片呈现,难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与良好素质。多媒体技术弥补了课程教学的不足,通过呈现出漂亮的图片、多彩的世界、丰富的素材、灵动的声音,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有效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学生对美术的误解是:美术是超脱于生活之外的。为了纠正学生对美术的错误认识,也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应用意识,可以基于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激励学生展开美术创意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创意实践,更好地产生对美术的应用认知,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如“千变万化的帽子”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借助PPT课件呈现出不同职业、不同色彩的帽子,趣味多样、造型各异的帽子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生活中你们见过或戴过什么样的帽子?说出它们的特点”。在一番互动讨论后,师生兴趣盎然。继而配合着轻快的音乐,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较为简单的帽子的制作过程。教师引导:“你们想尝试自己制作一顶个性十足的帽子吗?”于是,学生开始动手实践。通过折纸做出基本形状,再粘贴、剪出装饰物造型,再将材料装饰美化,将彩纸、布料等工具做出来的帽子展示出来,表现出学生独特的想法与个性。又如“迷宫”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化游戏工具“迷宫”的创意设计、绘画过程。借助PPT课件呈现出迷宫设计的基本步骤,继而学生在想象和思考下,绘画出属于自己的迷宫,并与同桌交换完成迷宫的攻克过程。如此,通过组织学生展开美术创意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氛围中,积极创造实践,有效提升了美术课程质量。

五、结束语

依托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会由单调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能够激活课堂气氛,提升美术学习的趣味,也能拓展美术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使得美术课程教学变得互动、高效而高质,从而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今后的小学美术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让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课堂,应该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优势互补,践行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互动合作、实践表现中,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勇.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9):181-182.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原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82-02

小学的美术教学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直观的图片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的教育。教师可根据少年儿童的发展规律来为学生构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美术教师应将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以下是本人对美术教育的个人观点。

一、教学特点的分析

1.内容涵盖较广。美术表现形式的载体是物质原料,以此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空间及面积,将艺术表现在作品之中,便是美术的内涵。该科目所涉及的方面较多,如建筑、绘画等各种门类。多种多样的学科内容交织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全面地了解美术领域之大,从而开拓了学生关注生活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美术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2.培养审美观。在小学开设美术教育是为了培育学生审美的能力,从而进行美育教育。小学生学习美术可以拓展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身心和科学文化等素质的提高。

3.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小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小学美术除了基础教学之外,同时也向学生们教授健康的、全面的人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人的知识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则的遵循

1.互动。小学生因为幼小的原因,所以一直都保持着活泼、开朗、好动的个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在学习中抓住这一鲜明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不能反对他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美术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同学间、师生间互动性质强的模块,在提高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2.激励。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应注重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在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提高程度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指导、鼓励方案,这种发展的评价机制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美术基础学习阶段,更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学生自身的潜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3.启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耐心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从而融入到学生团体中。在该年龄阶段,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受到教师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培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不能乱下定义,随意批判学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1.教学情境的创设。(1)各学科的完美结合。小学美术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应多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美术与文学、数学等学科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力及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既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受到了家长的推崇。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能让课堂趣味无穷。(2)建设与生活有关的学习环境。生活与学习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将美术带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氛围才会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将课堂外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做出许多有创意性的作品,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2.多媒体的有效运用。随着教学环境的优化,多媒体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随处可见,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首先,增长见识。在教学中,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带或网络视频,把那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可是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图画的美,还能感受到图画背后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由于多媒体自身具有的优势,很快得到了业界的推崇。多媒体教具可以给学生展示极其独特的画面效果,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水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具有重要的教学作用。可以展示丰富的视频资料和美术教学方法的示范过程。

3.课堂与课外的有效联系。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模式,即先讲后画。但是教师可以边讲边画或先画后讲。可以学生自画,老师总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的来提高能力,引起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外出写生等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