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科学;发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66-02
科学启蒙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而科学教育又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必须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一、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导向,是扩大视野、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的一切,他们都觉得新鲜、有趣、神秘而富有吸引力。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各种问题,例如:“风是谁吹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太阳公公晚上睡觉吗?”“为什么花有各种颜色?而树叶却是绿色的?”等等。他们喜欢听听、看看、摸摸、闻闻新异的东西,模仿大人的动作。例如,闻到花香,便把花瓣泡在小瓶子里做“香水”;母鸡要下蛋了,就静静地蹲在一边看母鸡怎样下蛋……如何更好地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成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呢?
(一)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经常用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这样,不仅能为教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指导提供了便利条件,更为达到教育目的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如认识“蝴蝶”时,我先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捕捉蝴蝶制成标本,或者从网上下载一些蝴蝶图片及有关资料,先让幼儿在捕捉和收集过程中对蝴蝶有一个初步的观察和了解,再在活动室办一个“蝴蝶”展,让幼儿了解蝴蝶有多个品种,然后与幼儿一起辨认、分类。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为什么是毛毛虫变的呢?而且它又是那么容易死?带着这个问题,我领幼儿去观看影碟《蝴蝶的一生》,再经过我的解说,终于使幼儿明白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它们的生长周期也比较短暂,有的几个月,有的一、二年。在进行“秋天”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感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通过影碟、故事、诗歌,让幼儿去感受,还进行了角色游戏,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到郊外去体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二)丰富的操作材料,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我常常借助自然角、科学区和墙饰等让幼儿尝试、探究,使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自然角,我们饲养着小朋友带来的金鱼,观察金鱼游泳时身体是如何摆动的,它吃什么食物,后来发现金鱼不好养,很容易就死了。小朋友们感叹了好一阵,又带来了锦鲤。他们认为锦鲤的样子虽然没有金鱼漂亮,但却比较容易饲养,而且它们吃的食物基本相同。为了观察青蛙成长过程,我们还养过小蝌蚪,明白青蛙是先长出后退再长前腿的,尾巴也慢慢不见了。春季,小朋友们还播下种子,观察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并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科学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操作材料:平面镜、放大镜、望远镜、电池、磁铁以及磁铁玩具等有关磁性的游戏材料。木块、铁钉、橡皮泥、塑料瓶、普通纸、蜡纸等有关沉浮的游戏材料。还有各式各样的风车、降落伞、纸球、扇子等有关风的游戏材料。其中有许多材料是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制作的,孩子们百玩不厌,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我充分利用教室走廊的墙壁,并根据不同的主题更新墙饰。认识夏天的水果时,我便与幼儿一起绘画涂色,制作了葡萄、枇杷、西瓜等;认识秋天的花卉,便与幼儿进行棉签画制作,一幅幅昂然怒放的便贴在了墙壁上,并把“家园同乐――秋游”的照片也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观察、讨论。通过多种活动,使幼儿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产生了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对幼儿进行非正规的科学教育
正规性科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而非正规性和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则是一种较为自由随意的活动。对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教师只有将科学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教育活动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幼儿认识、情感的协调发展。
除了正规活动时间外,我充分地利用早晨锻炼、饭前、饭后及户外活动时间进行科学活动。如:在认识太阳花时,我带着小朋友利用早上晨练的机会,对太阳花进行观察记录,下午再去观察一次。这时小朋友们便会发现,太阳花在早上开得很旺盛,而到了下午却谢了,明白了太阳花原来是一种开花很短暂的植物,而且是太阳刚出来时便开花,太阳快落山了便谢了。也从中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饭前,我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找些有关科学方面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还利用班上的电视机和DVD机放映《蓝猫3000问》等儿童科学片。幼儿在听故事及看影碟的同时,掌握到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户外活动时,我们还到后山花园的草地上去寻找小昆虫,看看它们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学习了散文《云彩和风儿》之后,我便带小朋友上楼顶去观察云彩,小朋友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把他们的发现讲出来。政韬说“云彩变成大狮子了!”尹嘉说“那朵白云很像马!”珑诗惊喜地说“云彩还会走呀!”诗珉觉得“云彩像棉花!”……通过这些零碎时间的教育,幼儿得到的科学知识并不比正规教育得到的少。
三、正确指导偶发性的科学活动
幼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有很大的随意性,当他们被某一事物或现象吸引时,思维就异常活跃,探索欲、求知欲特别强,教师在这时应适时指导,耐心地给予解释,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篇2
遗传学课程是在应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人类长久以来的演变遗传和信息变异的深入研究。它是生命科学院学生所学比较难的一门课程。作为一名遗传学教师深感要讲好这门课,使学生不感觉到高中知识的重复是非常困难的。这次非常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使我对遗传学感悟更深一层,无论从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对二者的关系以及尺度的把握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乔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浑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知识,无不给我树立了典范,学习的楷模,也给我们的职业发展规划上指明了道路。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感觉到要想讲好遗传学这门课,不仅仅是掌握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要时刻留心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例如乔老师把很简单的血型判断和标记结合起来变成了经典的遗传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牢固掌握了血型的遗传知识,真是一举两得,让我感触颇深。还有乔老师从摩梭女的民族归属讲到核基因替换的理论,以及亲子鉴定中的理论知识和案犯的判断等等都让我感觉到乔老师的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幽默风趣,让我明白要想讲好遗传学这门课,必须要处处留心,用乔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身边处处有遗传”。
现在很多学生都重视分子遗传学而轻普通遗传学,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感觉到遗传学的魅力。很多学校在讲连锁遗传时都是按部就班的讲连锁遗传规律,这样的内容很死板。而乔老师的讲解把分子标记融入其中,不仅丰富了连锁遗传规律的知识,也让人耳目一新。给老师们一个提示,我们可以把分子遗传学的一部分知识和普通遗传学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普通遗传学不仅仅是遗传的三大规律,还有更深的内涵,同时也让学生能更容易的去理解分子遗传学,而不是觉得两者是分开的。普通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之间的桥梁搭建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
遗传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颖的一门课程,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讲好这门课,不仅需要老师深厚的遗传专业功底,同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也是很重要的。教学设计根据授课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体系的构架,将教学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大纲。遗传学体系构建应该遵循一些原则:1凸显以基因为主线的遗传学学科特色;2具有覆盖较全面的遗传学知识系统;3注重经典遗传学与学科进展的内容衔接;4具有独立教学思想的章节顺序编排;5规避交叉学科与课程的内容重叠;6满足教学目标的适当信息量。并且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可以进行内容的弱化和删减、拓展和加强以及改进。教材可以合理组织,灵活取舍。
遗传学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即将结束,把自己的感想送给大家,作为共勉吧。学习遗传学也要经过读书的三个境界,这就是立下志向,探寻真知——勤奋刻苦,百折不回——豁然开朗,进入佳境。
篇3
犹记前不久,身处病榻上的先生,还拉着我的手,殷切地询问:“工作进展怎么样了?”我说:“先生您放心,我们会将工作做好。”先生竖起大拇指,说:“好!”然而,这却成为先生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先生的一生,治学严谨,兢兢业业,却屡遭阻碍,但他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守工作第一线,只为了医学遗传学事业。在他看来,这就是他的生命。
医学遗传学之梦
1963年,张孝骞主任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医学遗传学教研组,鉴于先生对医学遗传学领域研究较深,便委任先生负责该组发展。然而,当时科技发展水平滞后,这一学科备受排挤,工作开展艰难。“”初期,该组被迫解散,先生也被下放到甘肃。
197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基础医学研究所(下称“基础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下称“遗传室”),先生被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调到基础所,担任主任。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遗传室设计构想,就是由他首先提出的。这一遗传室很特殊,既归属基础医学又承担临床工作。1980年,遗传室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开设了遗传咨询门诊。
1987年,原卫生部在全国进行出生缺陷调查,发现出生缺陷率较高,亟需建立一支队伍,解决遗传病的问题。因此,中国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建立了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同时建立了三个国家遗传医学中心,其中北方中心设立在北京协和医院,由基础所和北京协和医院共同组成。
当时,中国遗传学会设有人类和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但主研基础学科方向。先生希望在中华医学会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医学遗传学分会,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国遗传学会双重领导。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同在1987年,中国遗传学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三大”时,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分会举行成立大会。但由于会务疏忽,会标上未印有“中国遗传学会”字样,结果令中国遗传学会会长谈家桢先生误认为先生要“另立山头”。在1990年郑州召开的中国遗传学会“四大”上,人类和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被取消,先生也被“革出教门”。这件事对先生打击甚大。
后来,由于原卫生部有关部门领导换届,新领导认为遗传病复杂且少见,对医学遗传学不再重视,导致该学科的发展受阻。遗传医学中心也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先生设法将遗传医学中心转移到医院。在先生看来,希望医学遗传学科设在医院,以此解决患者的遗传病诊疗问题。不然,由于人们对遗传病学的不了解,导致一家生有多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患儿本人及家庭都痛苦。2004年,遗传医学中心更名为麦库西克-张孝骞遗传医学中心,在北京协和医院保存下来。
直至4年前,医学遗传学发展仍然受阻碍。85岁高龄的先生谏书给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催问源起2004年的建立临床遗传学动议,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医学遗传学的投入力度。但最终由于经办人员担心重蹈疼痛医学专科设置的覆辙,在上报专家组讨论形成的《医疗机构设置独立临床遗传科试行方案》时,将“试行方案”改成《医疗机构设置独立临床遗传科会议纪要》。从此,这一动议杳无音讯。
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临床遗传学实验室,我们用轮椅推着先生去看。他很高兴,希望我们坚持下去。我对他承诺:“先生,您放心,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完成您的心愿。”
未了师生情
有人曾问我:“一生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先生。
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既文质彬彬,又一表人才。我是先生的第一名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是先生将我指引到这一行业中的。
我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时称中国医科大学),受“”影响,被分配到基层工作,没有受过正规医院的临床训练。“”后开始招收研究生,我希望能考回母校。但由于没有在正规医院的工作经历,不能报考临床专业,我便报考基础学院。当年,我们这些毕业于原北京协和医学院、又考过研究生分数线的学生,组成了研究生班。
先生读大学时,化学成绩非常优秀。或许他也是看中我生化成绩较好的这一特点,在我完成理论课程后分派导师时,先生选中了我。当我得知被先生挑上时,还在想,谁是罗会元?
先生为人很低调。我与先生在日常交流中谈论的多是专业,生活方面的接触不多。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都是我后来在公开资料中得知的。先生的一生都在经历挫折,谨慎地过日子。也许因为他的抗打击能力很强,总是将事情憋在肚子里不吭气,坚持埋头干活。
我所研究的方向是地中海贫血。但我们没有涉足过基因分析这一领域,也没有这方面的条件。怎么办?先生就让我先尝试研究异常血红蛋白,我开始向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的医生请教,进行异常血红蛋白的调查,后来进行化学结构分析,有所发现,完成了硕士论文。
后来,先生认为异常血红蛋白做完后应该进行分子实验,便准备送我出国,进一步研究地中海贫血。但当时有人反对送我出国深造,认为我不可靠,出国后就不再回来了。于是先生找到了我,很直接地对我说:“黄尚志,有人反对你出国,认为你出去就不回来了。”
终究,先生还是送我出国了,因为他信任我。我在国外时,他总在电话里跟我说:“黄尚志啊,你赶快回来,家里还有好几名研究生等你指导呢。”
先生的处事方式有时过耿。我总是劝他:“先生,您如果觉得有些人不对,船的方向不对,我们不要站在岸上说,您上船去,做个水手,点一篙子,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但他却始终未回应过这一问题,他认为,是非一定要分明,没有中间地带。
也许很少有人了解,先生是与钱学森同时期回国的专家,然而路不同,周遭天壤。他一生追求的理想,一直是我们后辈的奋斗目标。无论前路有多少荆棘磨难,我们都会沿着他的足迹,坚持下去。
篇4
关键词: 遗传学 教学模式 课堂提问 实验观念
遗传学是农学、林学、医学、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学科领域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自1900年建立至今,遗传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后,遗传学全面进入分子水平,各种新技术、新概念更是层出不穷。另外,遗传学是覆盖面最广的学科之一,研究内容包括分子、细胞、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层次的遗传现象。因此,要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讲解遗传学全部内容是不可能的。这客观上要求遗传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建立遗传学观念为主。因此,探索一种适应该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一、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遗传学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放映课件及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已出现如下问题:(1)课件放映节奏快,学生的思路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使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产生挫败感,从而放弃听课。(2)放映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易使教师授课进程程式化,课堂中师生无法有效地互动,也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3)学生容易精神疲惫,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制作一些精美的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版式、配色、动作设计都要尽量做到全面。在一张片子上内容不能太多,打出来的内容要能与教师的讲义、课本内容互补,并且尽量采用图片、动画、小视频等形象化、直观化的题材反映讲授内容,给学生一个直观、全面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教学的基本点。其次,要尽量采用现有的各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赖于幻灯片,多采用板书、投影、实物等教学手段,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也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恰当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所有学科教学中随时随地可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点在遗传学教学中尤其重要。一个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如何才算是恰当的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3个恰当:(1)时机要恰当。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在前面章节学习的基础,利用前面的知识点设计合理的问题,导出后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要环环相扣,能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内容。(2)难度要恰当。设计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能过大,否则大部分学生不能回答,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问题过于简单化,则流于形式,失去提问的意义。如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时,我会问:“什么是染色体?什么是染色单体?”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学习完新知识后,我会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哪些变化?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哪个时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这些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全面理解减数分裂过程,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才能正确回答。(3)方式要恰当。课堂提问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于复习性的、答案明确的问题,可对全班学生提问,要求班集体回答。还有些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稍加思考后,由教师自问自答或者找学习较好的同学进行讨论性回答。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能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三、树立贯穿始终的实验观念
遗传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的理论和假说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因而遗传学教学离需要有贯穿始终的实验观念。这种实验观念的渗透不是简单地增开几节实验就能做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注重实验过程的描述,让学生认识遗传学不只是几条干巴巴的原理和规律,而是由那些构思精巧而结果影响深远的实验推动发展的,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对经典实验的讲解中,实验背景、实验过程都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实验结果倒是可以简单地用几条定律和原理带过。通过对这些实验背景、实验过程的描述,能让学生跟踪前人思考的过程,掌握遗传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遗传学问题、设计合理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遗传观念。如讲述遗传物质是DNA的直接实验证据时,需要介绍Griffith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小鼠转化试验、Avery—MacLeod—McCarty的R型细胞向S型细胞转化试验。在讲解这些实验时,我会给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学术环境;与学生一起分析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科学家如何思考、如何萌发这些实验设想;在设计这一实验时,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进平,郑成木,庄南.遗传学教学中需要两个注重.生物学杂志,2003,20,(4):48—49.
[2]石丽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的教学设计.生物学通报,2002,37,(8):31.
[3]吴继卫.遗传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7,(2):84.
[4]蔡明夷,王志勇,刘贤德.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遗传育种教学中的应用.集美大学学报,2007,8,(1):83—85.
篇5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 学生; 信息素养; 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已进入一个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1]。终身学习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许多专家指出,“课程整合”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强调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当前信息素养的具体涵义是指,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有能力从书本、报纸、电视、广播、社会调查、国际互联网等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库获取、储存、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信息素养是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 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他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就是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教材内容,要求他们通过互联网、书本、报纸等查阅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在上课时进行抽查,对积极查阅信息资料、获取信息知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让学生懂得绝大多数科学发明来源于科学家的灵感和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激励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能取得成功。例如,“青霉素的发现”,是弗莱明、弗罗利和钱恩等科学家研究、探索科学的过程,他们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打开了用微生物制造药物的“抗生素时代”的大门[2,3]。通过以上类似的例子,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利用信息资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2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 教师应鼓励、支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互联网上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最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和各种学习信息,而且其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内容可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如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等内容较抽象,难教难学,学生通过查找这些内容的虚拟实验,使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在动画环境下变得生动有趣,这不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能激发他们获取信息的兴趣,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实生活素材丰富多彩,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捕捉信息的能力。例如,讲完“遗传病种类”后,为加强学生对遗传病的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参观儿童福利院,进行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儿童,并进行普及遗传学知识的宣传,倡导用科学方法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2.3 培养学生信息整理能力 信息整理能力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的能力。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浏览、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从中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有些学生在查到资料后,不知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并加以利用。例如,在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遗传病的材料后,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类、综合,从中总结出影响遗传病的主要因素。
2.4 培养学生信息表达能力 信息表达能力是指把整理出的信息进行展示和表达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可通过师生互动、问题讨论、布置作业、目标检测和写调查报告等方法让学生把各自整理出的信息资料表达出来,达到利用信息、解决信息问题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了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通过咨询和诊断方式,对某些疾病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促进优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2.5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 信息交流在传播学上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等现象。在教学中体现为鼓励学生更多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与共同研究,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孤立学习与自我思考。信息交流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把个人主义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的教育观,转变为融合式的教育观。例如,在进行中学生高度近视社会调查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6~8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获取、加工、整理、表达信息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然后以报告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遗传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与学生一起探讨高度近视这一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和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这样既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来源,提高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信息传递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大胆接触社会,发挥其主体作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参考文献
1 孟振庭. 走近高科技.西安:旅游出版社,2000,8.
2 傅海香.通过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生物学教学,2006,31(7):8-9.
篇6
一、遗传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的定位首先是专业教育,其次是语言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遗传学专业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遗传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够根据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具备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与交流能力。双语教学必须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并达到如下要求:首先使学生获得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作为载体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并能利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信息的获取,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最后是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二、双语教学的开展
(一)教学对象的选择与教学班级的组织。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和主体,他们的英语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遗传学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 较高的英语综合素质,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这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涉农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强,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障碍。另外,不同的学生学习遗传学的目的、要求和动机也各不相同:如部分学生只想应付考试,而另外一些学生力求深入系统地学习,为将来继续深造或在本领域有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以自然班为单位组织教学, 势必会给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笔者曾以自然班级为单位开展双语教学,几次课后发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听讲,其原因是英语基础差,听不懂,跟不上,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这门课程上进行双语学习。因此, 在组织双语教学班级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讲清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选择部分英语水平较好、专业思想牢固、对遗传学双语教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单独编班,每个班级人数以30左右比较合适,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双语教学中授课语言的使用问题。实际上是英语和汉语使用的比重问题(纯英语授课、以英语为主或以汉语为主)。以哪一种语言进行授课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者的语言环境及课程的性质。在我国汉语是具有绝对地位的使用语种,缺乏象新加坡、菲律宾、印度等国那样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部分学生英语阅读的水平相对比较高,而用于日常交流的听、说水平比较差。遗传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一直被初学者认为是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遗传学采用双语教学无疑难度会更大。所以在遗传学双语教学实践中,一般同时承担着专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的双重任务。笔者在遗传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根据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英汉比例效果比较好,如对主要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用英汉双语给出,但多用汉语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掌握英文的表达方法。对中文比较难以理解的章节多用汉语讲解,而对容易理解的章节多用英语讲解,即使用英语教学也应让学生了解汉语的表达,这样既有利于初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英语学习和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在汉语语言环境下进行专业知识的获取,为后续专业课教学过渡到用更多英语或纯英语授课打下良好基础。当然面对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增加英语使用的比重直至采用纯英语授课。
(三)教材的选用及课堂的准备。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外文教材。用作双语教学的外文教材要具备难度适中,条理清楚,逻辑性较强,内容安排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先进性,语言规范、简明易懂。综合考虑国内市场上可见的遗传学英文教材,结合前人的教学实践,我们选用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影印版的《Essentials of Genetics (6th edition)》。对比常用的中文教材,发现其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全书共24个章节,其中有11章是关于分子遗传学的内容,信息量大,该教材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案例陈述,对知识点的分析比较简单,对学科的发展及重要背景介绍的很多,强调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且每章都提供了相应的原始文献,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比较而言,中文教材的特点是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在知识点的分析上细致深入,学生的学习效率高,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点信息,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但是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不足。考虑到国内外不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推荐朱军主编的《遗传学》(第三版)作为主要的中文参考教材。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Essentials of Genetics (6th edition)》教材理解的主要障碍在于专业词汇过多,有些英文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对一些英文表达习惯不熟悉。对此我们组织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中英对照词汇表,用英文编写了每个章节的讲授提纲;同时将涉及的基本原理、重要习题等编写成中英文对照资料, 在上课前发放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采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遗传学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片众多,多数内容都需要图表来描述和展示,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课件,几乎是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熟练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是学习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的重要基础,但是细胞分裂过程复杂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记忆和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动态过程,制作成动画视频,并配合一定的讲解,把抽象、难解的细胞分裂全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双语教学由于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对教学进度会有一定影响,受到学生英语接受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教师英文讲授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如果把讲授的英语内容完全板书下来是不现实的, 借助多媒体教学就显得灵活方便。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 加快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量,并且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常国外原版教材配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光盘和网上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我们还开通了遗传学课程网,网上有中英文课件、英汉对照词汇表、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学习资料,建立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线相互提问,相互回答,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在线回答。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双语教学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很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已成为地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要保证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遗传学开设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遗传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领域之一,国际上近年科技上获得的重大突破,很大一部分都与遗传学直接或间接相关,而遗传学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都出现在英文文献中,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英文的水平,为将来跟踪学科前沿动态,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该领域有所建树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领会并理解遗传学双语教学的意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保证双语教学顺利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又要营造一个轻松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由于双语教学带来的学习压力。教学中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随堂提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接受情况, 并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双语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 结合学科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遗传学现象等提出一些相关话题,课后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查阅英文资料,寻找答案,或用自己的观点,准备发言稿,上课时先分组讨论,然后上讲台用英文讲解,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遗传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为保障双语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者应密切配合。学校要加强规范管理, 从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遴选、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加强领导。对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应该将其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综合考虑,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遗传学是当今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在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其他多门课程有密切联系,农科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选择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是合适的,但是要做好与后续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衔接,如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等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了进行双语教学,教师要花费比非双语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学习和准备,一般认为双语教学的备课时间是非双语教学课程备课时间的3-5倍,而且还要调整和适应课堂的教学环境,明显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要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如增加进修培训机会,补助额外工作量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刻苦学习也是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组织双语教学班级时,尤其对农科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要打破自然班级的界限,选择英语基础较好,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级,并且以小班开课为宜,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7
1 成人教育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必要性
1.1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的必要性
成人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成人教育的管理必须是开放式的。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是对在职人员现有知识的补充、扩展。社会的发展对脑力劳动者提出了终生学习要求,政府和企业也把继续教育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人们不再满足单一的教育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爱好和自己知识的不足点,有目的地选择培训内容。利用校园网发展成人教育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能,学生可以自由地开展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研究。利用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把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再通过评估系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据此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观点提交给老师,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切磋探讨,这种教学模式还在于教学活动可以全天24小时进行,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或向教师,同学请教。显然,网络教育非常适合成人学生这一群体。
1.2医学遗传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医学遗传学是现代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医学遗传学的研究不断深人,学科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使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决定。有着知识背景独立性和边缘性双重特点,即它以遗传物质的研究为基础,整个教学内容都要以遗传的基本规律去指导研究且涉及学科广泛,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其遗传知识的获得,除在本学科学习期间外,其它学科无重复教学的机会,只能是学以致用。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即能获得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能获得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2 高校成人教育现状分析
2.1成人教育的现状
目前成人教育的教学手段一般都是采取函授及业余两种手段,即以自学为主。面授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翻版,开设的课程、选用的教材、教师的施教方法及教学管理的方式等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的特点及培养目标而生成的,把这种教学模式移植到成人教育教学中来,容易忽视成人学员的学习心理特征,不能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这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成人高教的办学宗旨。现行的成人教学缺乏职业性、实践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未能根据专业特点、教学目标、内容性质和学员的心理特征、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并不断的推陈出新,致使成人高教教学气氛沉闷,活力不足。质量滑坡,这与成人高教教学模式的普教化有直接关系。
2.2成人教育学生的现状
这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殊性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工学矛盾,他们往往社会工作多,学习时间少,家庭负担重,知识基础薄,除了上课听老师讲课以外,受客观条件制约,其它的时间很少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去消化所学知识。而且有不少学生受社会上只重学历的错误观念影响,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认为听课,考试只需蒙混过关就行,由于受教育者学习目的不够纯正,或外在学习目的功利性过强,因此也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凭时代即将结束,等待他们的将是实力的考验。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如果不及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养、调整知识结构,是无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足的。要让学习者充分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让自己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2.3成人教育网络教学手段改革势在必行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及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成人教育远程网络教学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网络可为成人教育师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优质服务,成人学生因为是在职人员。没有时间与老师相互交流,上完课就要返回单位工作。老师多为兼职,讲完课得去上其他课,没时间交流。但建立了成人教育的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后,则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网络可以提供一个远程交流系统,只要是登录到系统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适时的语音交流。尽管目前的网络语音效果还不理想,但它的确解决了异地难于交流的问题。
网络教育具有信息资源快、新、多的优点,便于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能起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而这正是成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以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终端为基础的数字化自习模式。方便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教师的教授过程,也可对学生在网上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并对相关学习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为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题库,动态生成网页,让学生在线答题,做完后在线评判和讲解,系统会自动告诉学习者做题过程中错在哪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提示学生要着重复习哪些知识点,并自动生成相关习题供学生进一步巩固练习。如果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访问校园网所设的网上论坛,或与其他在线同学共同探讨;直到问题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能力。成人教育建立网络化模式后,其考试可在网上进行,学生在单位和家里都可上网参考,这不仅节省了学生的经费、精力和时间,而且使学生考的安心、舒心,同时还可以避免某些抄袭舞弊现象。
3 面向成人教育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对策
成人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资源建设,应该从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师生间的交互、课程情境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多个角度来完善。
3.1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是物化了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知识和对象。一般来说,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学习内容和教材、教学参考书等。事实上,教师补充在网上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算是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相关学习资源(图片、视频、文献等)、同步的CAI课件及教学录像、试题库、师生的互动,辅导答疑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医学遗传学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成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交互设计、情境设计等。网络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应确保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环节细化,与教学内容对应,以满足成人学生需求,引导学生学习。
基于网络的成人学习必须注意协作交互环境的设计,以帮助他们启发思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这要求成人网络课程建设能够提供较强的交互功能。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学习软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资料、学习成果等反馈或上传。
成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工作、生活中已经或是将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真实的情境,典型的案例能更有效的促进他们探讨、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多基因病》这一章时,适当引入一些临床上常见的多基因病(如高血压、唇裂、腭裂等),设计情境、提出问题,用典型的案例引入要学习的知识点,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3教学与反馈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指以学习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是衡量、诊断、学习是否真的发生的直接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目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是为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所设计的所有活动,并且要为学生提供他们学习过程中进步、发展的标志。总结性评价是用于对学生取得的成就做出评估记录或报告。
篇8
“宝贝儿,妈妈知道,可妈妈要工作养活你啊。不过妈妈想再生个宝宝,这样,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就不会寂寞了!”母亲说。“真的啊,妈妈?那你要给我生个小妹妹!”小马里奥・卡佩基兴奋地说。直到睡觉的时候,小马里奥・卡佩基仍然沉浸在喜悦中。
星星都慢慢地从山那边爬了出来,月亮女神从寂寞的小马里奥・卡佩基的梦境中滑过后,不经意地摇摆了下裙裾,旋即帮他完成了心愿――一年后,母亲就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妹妹。
小马里奥・卡佩基很喜欢小妹妹,没事的时候就守在摇篮边,故意用手指头去戳她的小脸小嘴逗她,看着妹妹如花的笑靥,小马里奥・卡佩基开始在心中想象着妹妹日后定如公主般美丽。但,和妹妹在一起的快乐和美好的憧憬,并没有在小马里奥・卡佩基生活中持续多久。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枪炮声和防空警报的响起,祖国卷入了二战,爸爸被迫去了前线,且不到三个月传来了战死的消息。
天色已经很晚,黑暗笼罩下的世界格外的阴森恐怖,小马里奥・卡佩基抱着妹妹透过门缝儿焦急地向外张望,母亲已经两天没有回来了:“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为什么还不回来?”其实小马里奥・卡佩基不知道,此时的母亲已经被纳粹抓走,并关进一个集中营里。
第二天一早,小马里奥・卡佩基决定出去找找妈妈,顺便找点吃的。当他把妹妹放在卧室中安顿好后,就走出了家门。在外转悠了小半天的工夫,小马里奥・卡佩基弄了些面包,在往回赶的路上,防空警报响起,炸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等他醒来时,已经被一位好心人带离了自己的城市,正随着大批难民向南走去。
“妹妹还在家里,我要回去找她,我要回去找她!”小马里奥・卡佩基呼喊着。
“你还找什么呢?炸弹已经毁掉了整个城市!”同行的人悲戚地说。
“不,我相信她还活着,我能找到她!”说完,小马里奥・卡佩基就往回跑,但除了满眼的废墟、瓦砾和尸体,几乎没有搜寻的可能。小马里奥・卡佩基开始露宿街头,和其他无家可归的孩子混在一起,多数时间都饿着肚子,这种苦难生活直到三年后二战结束才好转。
出狱的母亲在意大利的大街小巷寻找了他一年。最后,她在一桥墩下居住的流浪儿中找到了卡佩基,母子抱头痛哭。接下来,他们决定寻找妹妹,但寻遍了意大利各处都杳无音信。
两年后,母亲决定带着卡佩基去美国谋生。此时的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寻找妹妹,母亲把意大利各大寻亲机构寄来的密密麻麻长串长串的名录,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但就是没有女儿的音讯。
“孩子,妹妹可能真的找不到了!”母亲沮丧地说。
“妈妈,我相信可以,我相信她还活着!”此时,小卡佩基已经上学了,当时的美国遗传和生物学家沃森发表了关于DNA三链模型的研究报告,并声称,将来人类有可能通过DNA在千千万万人中进行个体、亲属和种群的识别,但这仅仅是设想,现阶段仍处在研究中。卡佩基看到这则消息后,兴奋异常,并开始对遗传和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后,心中的夙愿点燃了卡佩基的激情,他不仅获得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学位,而且师从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华生,一直致力于遗传学研究。1991年,卡佩基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2002年成为欧洲科学院院士,并且是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2007年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卡佩基和另外一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基因靶向”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此时的卡佩基已经70岁。
天空几朵云彩在飘泊,夕阳迟迟不忍落下,熟悉卡佩基的朋友都知道,他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就在此时,玛列妮从奥地利报纸和电视上看到马里奥・卡佩基的名字时,不禁激动得浑身颤抖。她感觉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很像她在意大利时“死去多年”的哥哥!不久,玛列妮将一组近照传给了远在美国盐湖城的卡佩基。收到照片后,卡佩基一眼便认出了和母亲长得实在太像的妹妹。
2008年5月23日,这对失散六十多年的兄妹终于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饭店重逢。虽然卡佩基不会说德语,玛列妮不会说英语,而两人又都不会说意大利语,但他们的两颗心却在不停地对话。两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各自拿着对方的照片,紧紧相拥、泪如泉涌。
篇9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变异 教学构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6-02
在新的课标中主要是对这一单元的整体的学习内容以及目标的规划。对重组基因的意义的举例,以及对染色体以及数目变异方面的描述,是属于课标中的了解层次的内容,而对基因突变方面的知识的掌握,以及生物变异在进行育种的应有方面的实例,是属于需要理解的层次。对具体的内容的学习,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对使用的教材进行设计匹配。新课标的标准中关于实践的建议目标主要有,知识以及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及方面。
一、对生物变异这一单元的学习主要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对生物变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举例说明;对重组基因以及意义的距离说明;对基因突变方面的特征举例说明;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基因重组,以及基因突变还有染色体的变异以及染色体组,二倍体以及单倍体方面的基本概念进行描述;以及生物变异在进行育种的应有方面的实例,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杂交育种以及诱变育种,还有对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育种方面的概念进行描述。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利用低温对染色体的数目的变化进行诱导,观察这期间染色体的数目发生的变化;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对遗传以及变异的原理的利用解决实际的问题,对学生理解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对育种方式以及其技术上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对判断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有独立的对信息的获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方面的价值观
在对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分析以后,形成对事物的本质以及现象方面的认识,对不同的育种方式以及其技术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对传统以及现代的生物技术方面可以形成客观的认识。在对生物变异方面的多种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对产生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所了解;对运用转基因技术的生物以及食品的安全性有所关注,意识到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两面性。通过对遗传育种方面的技术发展的历程的了解,对科学以及技术还有社会方面之间相互的作用有所了解。
二、教学策略
通过对遗传的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对“表现型是在环境条件以及基因型共同协作的情况下的作用结果”这一命题有所了解,同时掌握生物变异的实际意义是生物体在表现形式上发生的改变。对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通过对下面的教学设计进行辅助,最初就要让学生明白,生物变异主要分为可以遗传以及不可以遗传两种变异形式。教师需要对产生遗传变异的来源,即基因重组以及基因突变还有染色体的变异进行阐明。让学生对这三方面的知识以及概念有所了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下面是对教学方式的建议。
(一)对基因重组方面的教学
基因重组的理念是指,在生物体在有性生殖的时候,对不同性质的基因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时期重组的作用。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出多种样式的基因组合方面的子代,提供了一定的原材料在生物进化的选择方面。对其的教学概念主要是对基因重组概念的由来以及其内涵还有外延三个方面。
对基因重组的概念方面由来的认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借鉴孟德尔进行的杂交实验的启发,让学生对基因重组的概念有所了解。
对其概念的外延就是对其适用的范围有所研究,在对基因重组的概念进行分析以后,引领学生对在遗传学中学习的染色体的基础进行回忆,对基因的重组过程中的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所了解。同时教师还要同学生强调,在受精的过程中,是对基因组合的应用而不是基因重组,让学生自主的对基因重组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二)对低温进行对使染色体加倍方面的实验教学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对自然诱因引发染色体的数量的增加,主要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进行探究教学,基本教学的过程就是,围绕着对多倍体引起变异的来源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独立的对学过知识以及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再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方案的验证假设,可以通过对相应的教材中已有方案进行参考,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然后将最终得出的结果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对,使学生对多倍体的变异的来源有所了解。
(三)关于育种中生物变异的应用的教学
在育种的过程中,对生物变异的应用主要有杂交育种以及诱变育种还有多倍体以及单倍体的云中五个方面,是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对科学原理的也能应用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在科学以及技术还有社会方面都有所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育种的原理以及技术及方面都有所涉及以及分析。
(四)对转基因食品以及生物的安全性的关注方面的教学
对转基因食品以及生物的安全性的关注,是引起学生对现代的生物科技的关注,认识到当代的生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两面性,对学生的科学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教育。对这方面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际的亲身感受来实现的,所以就要求教师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应该准备充分的相关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在进行这方面的阅读后,可以在意识里自己形成一定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在现有的资料的基础上,再对课外的资料进行收集,加深自己的认识。
结语:
在新课标中对生物变异这一单元的整体的学习内容以及目标的规划。是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部分的,本文就对生物学的新课标改革中,对生物变异这一部分的教学构思进行探讨。生物的变异主要阐明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及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并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生物变异这一模块主要涉及遗传的变异,以及基因方面的多种知识点,在新课程的标准教学中,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做了重点强调。
参考文献:
[1]米雪.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专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李静. 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图景:知识与行动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10
【关键词】高三生物;遗传学复习;图形变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91-03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善于利用纸笔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的评价建议,并进一步指出,命题时应强调核心内容;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些理念在历年的《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图形题是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的一大亮点,占有较大比例,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整合迁移知识的能力。该题型虽是教材中一些基本图形的变式,但其形式的灵活多变、情境的错综复杂、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应对有一定难度。细胞分裂和可遗传变异是图形题的主要来源,其中细胞分裂的重点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及DNA数量的变化,可遗传变异的重点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中的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这两方面知识的整合,在遗传学复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就图形变式复习法的运用作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以增强学生对图形题的适应、理解、辨析和解答能力,现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和高考成绩提高的双赢。
一、重建概念图。理清基础概念
可遗传变异产生的3个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因此,复习时必须先理清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这两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1.构建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联系的概念图
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两者间的联系可见概念图1,通过填充与连线练习,可强化学生对三种可遗传变异本质及区别的认知。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
【巩固延伸】
老师活动:下面谚语或诗句反映了哪些锋面系统的天气特征?一场秋雨一场寒(冷锋);一场春雨一场暖(暖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冷锋);贵阳“天无三日晴”(准静止锋)。
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生活中地理现象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层层深入,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的难点在于利用气团的物理性质分析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化难为易。教学过程中对比分析冷、暖锋的异同,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当补充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时间有限,内容较多,没安排好时间让学生画冷暖锋面系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对于冷暖锋的俯视图、侧视图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板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边画边讲,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课上对于生活中的实例没有详细说明,只是点到为止,不够全面。
(编辑:杨迪)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在各分裂期都有可能发生:只有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期,即只有在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间才会发生基因重组。强化这些核心概念,能为辨识图形变式打下扎实基础。
2.整合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知识的概念图
在细胞分裂中,减数分裂是重难点,也是图形题的重要来源。通过填空与连线练习,有利于学生整合减数分裂分期图与可遗传变异类型的知识,强化两者间的联系,意义建构典型减数分裂分期图解的心理表象,加深理解三种可遗传变异发生的不同时期,为辨识图形变式创造有利条件。
二、构建变式图,突出重点难点
【案例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①分析变式图3:甲图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乙图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②分析变式图4:①和②的变异类型分别是______。
【辨识1】结合减数分裂全过程,可从不同视角构建不同情境的变式图,从而引导学生熟悉理解、全面解析图形题。例如,变式图3中,甲乙两图都应用了四分体时期的情境图,只是基因不同而已。通过比较,学生较易判断出甲图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致使姐妹染色单体上本应相同的两个A基因突变为一个A和一个a基因:乙图中,只要辨识到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A和a基因的交换,故可判断其形成的最可能原因就是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又如,变式图4中,图①和②看似相同,仔细辨认可发现图①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图②则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案例2】基因重组(正向推理)
①分析变式图5:甲图所代表的生物,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______;乙图代表的生物,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______。
②自由组合的实质是______。
【辨识2】图5中的甲和乙都运用了自由组合定律,虽没呈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像,但这更能考查学生对该定律实质的理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而发生的自由组合。图甲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代表的生物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AB、Ab、aB、ab;图乙中增加了一对D和d的等位基因,与A(a)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代表的生物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ABD、AbD、aBd、abd。该类图形变式要求正向推出变异类型及配子的基因型,难度适中,如对基本图形能扎实掌握就能顺利辨识。但如要求逆向推理,难度就加大不少。
【案例3】基因重组(逆向推理)
蜜蜂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雌性蜂(2N=32),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变式图6为蜜蜂体内的某一细胞图(N=16,只画出部分染色体)。
①该细胞若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可能发生____;
②该细胞若为雄蜂的精母细胞,可能发生了____。
【辨识3】图6的细胞中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由此判断可能是雄蜂的体细胞,或是雌蜂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是雄蜂,则只考虑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若是雌蜂,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所以在变式图中,特别要关注基因的变化。无论图形变式如何,只要对最基本图形进行了扎实理解,并由图形联想到文字内容,就能迎刃而解。
【案例4】染色体变异
①图7产生的原因是____;画出同时产生的其余3个配子图____。
②D8产生的原因是____;画出同时产生的其余3个配子图____。
【辨识4】在此类变式图中,重点关注的是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图7的配子中存在同源染色体1号和2号,而图8的配子中存在两条相同的染色体1号。由此可判断都属于染色体变异,但变异的时期不同。图7是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和2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的,图8的原因表述要谨慎,认为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没有分裂是错误的,应表述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1号染色体没有分开,同时进入同―个配子中。
【案例5】分析图9中后代产生的原因(无正常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
【辨识5】变式图9中,不能根据染色体来判断变异的原因,这时必须回到对基因的判断上。通过和双亲基因型的比对,可发现后代产生的原因是父方产生了基因型为Tt的雄配子。那么,是否可能因母方产生了基因型为tt的雌配子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题意中告知无正常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即基因型为T的雄配子不育。由此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染色体变异和减数分裂的关系。
三、教学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在高三遗传学二轮复习中,重点要理清三大核心内容:基因在世代之间的传递规律,基因表达的规律,遗传信息与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抽象而深奥。因此,合理构建图形及变式图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构建图形时,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由简入繁,层层推进,图形变式要恰当合理,关键是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概念逐一剖析。学生只有在对基本概念深刻掌握后,才能有效地整合知识点,抓住重难点,更灵活地应对图形辨析题。如易位与交叉互换图形变式的区别,是建立在掌握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基础上,并结合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图形的含义。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自主构建图形,在思维碰撞中理解图形变式,养成不断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染色体变异中,产生三体的原因是因父方(或母方)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出错而引起的,这时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来辨析具体情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错。通过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 上一篇: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
- 下一篇:冬季防火消防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