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城市生态景观 设计自然
一、关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概念及涵义
景观是指地表空间的景色、景物或风景。而我们中国的景观常常与园林联系在一起,当今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及涵义已极为扩展,不在局限于简单的“造园”或“造景”,而是一项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致力于改善和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的系统工程。
城市景观是在自然要素基础上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因素,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城市生态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有人们普遍认识的视觉生态景观,即物质性的景观,也有包括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性的景观,它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感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内日益受到重视。
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美观度,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为了维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既是生态目标,又是社会目标。
2. 舒适。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能充分将技术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满足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的需求,愉悦身心,通过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来提高市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生态目标。
3.安全。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考虑能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生态景观场所应能在重大灾害(如地震、火灾中)中作为居民疏散和避难的场所,确保广大市民生命安全。城市生态景观还要具有一定的容纳、吸收和分解城市各种固、液、气态污染物的功能,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这是社会目标。
4.便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要考虑居民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范围内,步行可方便到达景观地点,游憩不用乘公交车,确保城市生活、游憩的方便。这是社会目标。
三、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设计都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一个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它满足人类户外活动的需要的程度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程度。
2.生态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不断扩展,使得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退化,滋生城市病。景观规划设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定的人群,应上升到景观生态学层次上,这为解决日益尖锐的城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要遵循生态的原则,注重环境容量,保护环境敏感区,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促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增加绿化空间。
3.尊重历史、地域、文脉的原则。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的历史性和地域性,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特色,切不可对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照搬照抄,应保持自己的城市风格,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基础。
4.整体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要符合城市的基调和整体风格,体现城市形象和个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特征,城市中各景观元都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市民也有共同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既要确保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又要保证各景观元的丰富多彩,做到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5.多样性原则。设计时应针对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的特点,增加景观的自然成分,但要注意避免绿地建设中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保持物种多样性。
6.结合自然的原则。景观设计应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特征,促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7.系统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时要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的情况下,加强与城市水环境、市容卫生、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
四、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设计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组合和空间分布情况,使景观不仅具有一定美学价值,而且符合生态学原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绿地空间规划设计和景观敏感区的保护规划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充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景观生态问题。
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要考虑城市风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适应城市自然条件,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和自然斑块,并加强景观设计与这些元素的联系。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城市的地形地貌,保留场地的起伏或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堆土成山,积水成池,形成局部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建筑群体景观上,尤其是商业建筑追求标新立异,建筑间的不同形态丰富了视觉环境,营造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景观设计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加强对主要特殊点、主要道路和街道、中心广场和步行林荫道等处的景观控制,使建筑物的轮廓、色彩和绿化、小品等要素更符合审美和生态的原则。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都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加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能有效缓解各种城市生态问题,并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本文结合沂河滨河绿地改造项目,运用低碳技术,从绿地性质、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同时分析沂河在保护与开发启动区块规划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沂河的风景资源、变迁历史和地域特征,从资源保护、低碳生态设计出发,充分汲取规划地域内的积极信息,创作出属于沂河驳岸的生态长廊,营造美的、实用而富有环境伦理的“绿色景观”。
【关键词】低碳景观;城市水景;沂河;景观恢复再生;生态驳岸
About low carbo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urban water-front exploration
――YiHe in linyi landscape restoration of design as an example
Li Wei,Li N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Qingdao Shandong 266033)
【Abstract】Along with the urban development, The urban management starts to take attation to rivers attached belt-shaped green space in the city. This article unified the Yihe River Bin River green space innovation project, use low-carbon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 of green space nature, the urban relations, respected location, cultural aspects and so on, which introduce to propose this type gre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Simultaneously analyzes the protection of Yihe Riv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art sub-area plan in history and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foundation, analyzes the Yihe River's scenery resources, the vicissitude history and the region characteristic through the research, derives fully plans from th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the low-carbon ecology design embarks in the region positive information, creates ecology corridor which belongs to the Yihe River waterfront construction and create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green landscape".
【Key words】The low-carbon landscape;The urban water scene;Yihe River;Regeneration of the landscape;The ecology waterfront construction
1. 前言
我们都知道,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仅仅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而是渐渐成为城市中自然生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同时,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这是城市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低碳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中去,挖掘城市滨河地区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
2. 低碳景观的提出
低碳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发展模式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城市水环境问题正逐步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离不开河道的整治和重建。随着“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大,城市滨河的恢复与再生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低碳景观”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景观已逐渐成为国际景观界的主流趋势。对应与低碳建筑,“低碳景观”是指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景观。低碳景观作为一个新兴的说法,其基本实质是对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这一个既有概念。可持续的景观是指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的文化体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景观。
3. 低碳景观设计的原则
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滨河的低碳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
3.1 自然生态性与经济性原则。岸线布置应力求平顺,尽量沿现状河槽布置,保持现有河道的自然弯曲和宽窄交替,以充分体现自然流线美和减少挖填投资。采取路堤相结合的原则,在堤顶沿堤线修筑滨河路,堤线布置应与河道现状河势流向相适应,并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以节约土地资源,并充分保留现状的自然性,减少占迁投资,各堤段应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力求平顺连接,满足路口尽量垂直相交和行车道转弯半径的要求。景观拦河闸坝址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较好,河道顺直,水流条件较好,河槽窄、滩地高,便于施工布置,且节约投资和利于防洪等条件。
3.2 景观亲水性原则。护岸应设计亲水台阶、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等亲水景观小品,便于游人亲水游乐。景观拦河闸的设计,应确保上级坝下水位与下级坝正常蓄水位相衔接,以形成大水面,并满足游览船通航水位要求,体现其亲水性。
3.3 整体性原则。沿河堤路、护岸、拦河闸坝、绿化等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的发展布局、目标、建设要求相一致。充分考虑水系沿岸现状,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河道整治与水生态保护并举,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建设并重。使治理后的小涑河沿岸成为临沂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4 独特性原则。河流综合治理的整体目标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然而其河道景区内的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建筑小品、河道护岸风格等应各具特色。根据沿河区域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特点,将整个城区段划分为古城商业区、现代商业区、生态休闲区,各功能区内的经典设计应根据所在功能区的特点而具有独特的风格。
4. 项目概况
4.1 场地分析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的较大河流。位于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为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源出山东省沂源县田庄水库上源东支牛角山北麓(另传统称源出鲁山),北流过沂源县城后折向南,全长500余公里,流域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本文重点关注的景观规划范围为北环路至沂河北大桥的沂河段,西岸与柳青河及南方新区为邻,东岸接河东区。该段水域为沂河流入市区的上游区段,水质清澈,河面宽广。
滨河大道一期景观工程沂河西岸双岭路至沂河南大桥已竣工,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此临沂市将继续实施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滨河大道二期景观工程位于临沂城中部向南北延伸,北起北外环南至刘家道口桥,贯穿南坊新区、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经济开发区。这也是临沂市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低碳生态建设、提高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4.2 规划分析。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并存的发展模式,结合“低碳”理念,尽量保持河流两岸的原有自然面貌,以最少的人工改动,打造最自然的沂河滨河景观风情带,使之成为一条生态型,亲水型,休闲型的景观河道。沂河景观规划特点如下:
4.2.1 驳岸以植物造景为主,在位置适宜的地区设置钓鱼垂钓设施,并引入小溪及河湾,穿插与林间栈道,为游人提供了较为私密的空间环境。
4.2.2 同时为了突出河流的自然性,该设计利用现有岸线,用过引水渠的方式开辟出一个小岛,在较为独立的小岛上利用其现状良好的沙地,处理出独特的河沙沙滩岸线,为市民假日休闲提供良好的场所。
4.2.3 为了更加突出此河段河流的自然特性,将采用自然栽植的手法。河岸采用“多自然工法”的河岸处理技术,对局部河岸的断面形式进行亲水性处理。为更多的水生物提供了栖息、生存、繁殖的空间。对局部河岸断面型式进行亲水处理,设置亲水平台和台阶,使得游人更能接近河岸,甚至与河流互相交融,成为一体,使河流更加自然化而更少人工斧痕。生态型护岸主要采用下列几种型式:
4.2.3.1 干砌块料加草皮护坡下半部分别采用坡度为1∶2的干砌石或混凝土预制块斜坡,滩地顶至正常水位以下0.5m内采用3~5m宽平坡或缓坡滩地绿化带。干砌块料护坡自上而下依次为25cm厚干砌块料、10cm厚的碎石垫层、反滤土工布。
4.2.3.2 纯生态沙丘护岸。沙丘垂直水流向宽度控制在5~10m,迎水坡设1∶6斜坡至河底,沙丘与河岸连接采用14~18m宽浅滩,两边边坡为1∶8。沙丘上覆不小于0.5m厚的粘土,以便沙丘植被绿化,粘土层高程高于正常挡水位0.1~0.3m。
4.2.3.3 土工隔栅固岸插杞柳。岸坡整为1∶2斜坡,铺粘土0.4m厚,顺斜坡铺土工隔栅网,两端分别埋入滩地深1m。垂直斜坡埋入100柳木桩,木桩长1.5m,以固定土工隔栅网,粘土中插入杞柳。我们知道传统控制洪水的工程手段主要是对曲流裁弯取直,加深河槽,并用混凝土、砖、石等材料加固岸堤、筑坝、筑堰等。这些措施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大规模的防洪工程设施的修筑直接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堤隔断了护堤土体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采用生态规划设计的手法应该弥补这些缺点,推广使用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本设计采用坡面岸堤,上次种植草皮,下层覆盖白色卵石,使得绿地更加接近河岸,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在局部段落砌筑岸边短堤,以期利用河流的自然积淀来形成岸边绿洲,为河流的整治该修后生态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得这条河流更加自然化而更少人工的斧痕。
4.2.4 该景区的河滩宽阔,根据这一现状,在河滩内开辟河道,塑造更加宜人的,易于接近的水体空间尺度,与沂河宽阔的主河道形成对比。小河道两侧的河滩利用水上栈道急各式小桥相连,使其分而不断,长条状的岛屿两侧临水,既丰富了景观层次,又到达了“步移景异”,咫尺之内可以体验两种迥然不同的水景有趣效果。
4.2.5 沂河堤岸的河滩境况很悬殊,它们或宽或窄,或有或无,并不能连续。根据国外河滩设计的经验,应尽可能保留和扩大河滩面积,以丰富河川的岸线形态。规划设计的岸堤多以自然驳岸为主,驳岸的生态设计是运用自然本身的能力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用自然的结构和形式来顺应自然的进程。如此可以将水岸与河道在生态上联系起来,实现物质、养分、能量的交流;为生物提供栖息地;驳岸上植物根系可固着土壤从而起到保护堤岸、增加堤岸结构的稳定性、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用会不断加强;以自然的外貌出现,容易与环境取得协调,造价较低,也不需要长期的维护管理,很好的遵循了我们所说的低碳循环的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来和规则式堤岸相比它的防洪保护能力就会下降很多,同时如果建造初期没有得到很好维护的话,后期功能将很难得到发挥。因此本设计注意近期与远期利益相结合,种植多种水生植物,是沂河水域具有较高生产力、能够自我维护,只需适当的人工管理即可,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美学效益,同时在耗能、资源和人力上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5. 小结
探究原始森林中野生植物之所以保存完好的原因,无非得益于合理的生态链。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此看来传统的“钢筋水泥”式的驳岸,则必然会阻碍河滩湿地与岸上植物的相互联系,不利于野生植物生长,因此,好的驳岸设计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其建筑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由于生态驳岸除去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必须具备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中补枯、调节水位的功能,所以其材料就需要采用自然的,以便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丰水期,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另外,驳岸上种植大量植被也是必备条件如此就可以大量涵蓄水分。做到真正的河道两侧“植物――泥土――自然岸线――水体”模式下的“绿色生态长廊”。
低碳景观设计的启示:相当多的城市河道同时肩负着景观;河道与水运通道的双重功能。货运装卸和生产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水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既有污染物对水质的直接破坏,又有水质富营养化带来的某些生物过量繁殖。为此我们鼓励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质河岸,推广生态驳岸,生态种植,生态河滨。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河道的生态设计还会有其他不同的类型,本文总结出的一些设计方法肯定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些基本原则应该适用于全部类型的河道设计,那就是生态第一性原则与亲水性原则,抛弃这两项原则的设计一定会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 《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美)斯坦纳著;周年兴等译.-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林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J].中国园林, 2003(12): 30~32.
[3] 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M].国外城市规划, 1997(3): 18.
篇3
关键词: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滨水景观;生态理念;植物配置
1引言
城市园林景观代表着城市化的水平和层次,是城市品质的象征,因此,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民众,拟或是观光客都十分看重城市的景观形象与环境的品质。而对于景观的赏玩,人们自然会因视域范围内物象的主次、远近、高低、大小以及疏密、光影、冷暖等矛盾对比,区分出不同意境的“山水景观”、“建筑景观”、“街道景观”、“广场景观”、“园林景观”、“滨水景观”、“庭院景观”等等分类景观,在分类景观中,城市滨水景观是景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水陆自然因子优越的开敞空间,敏感而又脆弱的生态维系地带,向来为建设决策者、规划设计者和城市民众所关注。
湖南作为以湘资沅澧四条江为纽带的内陆省份,大部分城市沿江滨水,江岸资源丰富,且江岸线委婉迤逦,景色秀丽,在已建成的多个城市的多条城市沿江风光带现已成为城市名片及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未来而言,为将湘江建设成“东方莱茵河”,湖南各城市已规划或正在规划的沿江景观风光带还有很多。因此,现阶段对城市沿江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沿江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沿江风光带应本着“生态、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设计。 “强调生态,突出特色”:设计主题――绿色项链,生态廊道。以城市休闲广场和道路节点为“珠”,以狭长形绿地为“链”,以水为“依托”,使带状绿地形成统一的整体。另外,为使城市滨江风光带走廊达到营建城市生态整体性及区域生态连续性的目的,园林设计要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的基本网络,完善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之具有系统性、有机性,保证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的生态维持能力,实现城市内部良好的生态维持能力。
“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尺度、舒适度、感观美度;人工和自然相结合,既强调舒适亲切又满足回归自然心理需求。
3城市沿江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基于城市风光带特殊的景观功能和生态调节作用,在设计时,既应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又要保证其实用性,具体思路如下:
3.1城市沿江风光带设计手法
现代城市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一方面考虑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采取多样性设计来满足功能的多样化和人的多选择性及不同层次需要。另一方面,在园林设计结合自然的同时尊重场地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综合地反映景观健康的内涵、特征及水平。为此,园林设计首先以功能和结构、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作为出发点。
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对空间性质进行设计,如文化主题空间、运动主题空间、休闲主题空间等等。其中场地空间的布局在设计中有效地结合风光带地块相对狭长的特点,进行“链”式分布,即所有空间零星分布于林荫之下,以道路将其贯穿的方式,最终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连面”的布局形式。充分体现方便周边居民的使用,充分体现园林景观与功能的均好性。
3.2结构格局设计
在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的有效生态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而且取决于绿化的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风光带的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体现多样、统一的原则。“多样”是指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形成一致的差异性,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统一”是指这种差异性的彼此协调,其中包括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总体层次、群落层次和物种层次方面。植物群落的结构格局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
3.2.1园林植物群落水平结构布置
依据不同场所的性质,配置相应植物空间。包括界定空间(分隔空间和围合空间)、联系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创造特色空间和统一空间。
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采用增强边缘效应,突出林缘变化的手法:色带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密枝的黄刺玫、丁香、迎春、红瑞木、连翘等密植,形成一条自然变化的曲线,同时要增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3.2.2园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布置
与地形竖向相协调,植物景观在竖向结构上,除强调乔、灌、草多层结构外,还注重充分体现植物的自然美。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拟在不同林冠线的起伏变化上丰富竖向设计。
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一方面运用植物自然特征,如雪松、桧柏、云杉银杏、白蜡、刺槐等构成变化较强烈的林冠线;另一方面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
3.2.3植物群落时间结构(季相)
春――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树木开始发芽,广场周边与林下点缀的花灌木,营造了点、线、面结合的缀花效果。主要应用的春花灌木有:迎春、樱花、连翘、碧桃榆叶梅、海棠、丁香等,同时结合玉兰、垂柳、梨树等春景落乔的运用,以及二月兰等草花地被的应用,使生态风光带呈现绚丽的春日景象。夏――仲夏流碧,万物葱茏,乔灌草混交的种植方式在这个季节把生态风光带公园装扮成绿色的氧吧,同时夏花植物:洋槐、栾树、合欢、紫薇、珍珠梅、石榴、木槿以及水生植物荷花、睡莲和大量的花卉给夏季增添了绿色之外的色彩,使整个风光带或城市生态走廊坐卧在绿树繁花之中。秋――金秋送爽,也送来了象征丰收的色彩。元宝枫、银杏、黄栌、火炬树等秋色叶树种使城市生态风光带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红火气氛。冬――秋去冬来,北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但丰富的常绿树种使风光带或生态走廊的冬季仍然呈现绿意,雪松、白皮松、桧柏、云杉、油松、铺地柏等常绿乔灌木与红瑞木、棣棠等观枝植物相映成趣。
3.3应注重花色、叶色植物的应用
对于江南城市而言,沿江风光带还在一定的区域内设计园林景观小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花色、叶色造景,如在大面积的樱花和郁金香含苞待放之时,成片栽植的紫叶李在常绿树前,满树红艳,布满了粉红的小花。待樱花、郁金香开完,紫叶李仍以她秀美的叶色自成一景。紫叶李也常于园路旁丛植或孤植,所植之处红叶摇曳,艳丽多姿,令人赏心悦目,若配以金钟、喷雪花、八仙花、金边黄杨等,花期红、黄、白相映,颇为美观。常色叶树种,因其常年或整个生长季保持色彩,因而也有更多的花木可以配置,如夏秋的各色紫薇、红花槛木、木槿、石榴、夹竹桃、合欢、红枫等。见图1、图2。
图1红枫图2红花槛木
3.4落叶大乔木近建筑栽植
利用树木冬、夏的变化来调节建筑的室内温度,形成相对宜居的小气候环境。另外,房屋的屋檐悬挑可以极好地解决建筑夏季不必要的热量获取。
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中抗性强、管理粗放、少维护的树种和地被植物为主。植物配置时多以群落式的复合结构为主,提高绿地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使整个园区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
3.5设计应注重表达风土人情
为充分挖掘表达风土人情,设计时应多考虑采用乡土树种。对湖南而言,本土树种可以说遍布于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的每个角落。如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槭、无患子、栾树等。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杨梅、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
在选择景观小品时应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江南气候温暖,观赏植物色彩绚丽,多选用色彩淡雅之景观小品,主要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也是反映城市风土人情最直观、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具象的人物雕塑、抽象的诗题画作,多来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本身更具玩味和欣赏性,直接作用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识别。
景亭和花架的样式日渐趋于同质化:一样的式样,相同的设置,毫无差异,似乎无亭无架不成景。亭架可以丰富滨水绿地景观,但稍微用心处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地域景观特色,见图3。
图3景亭、花架透视图
滨水绿地道路铺装中,题材广泛的内涵,古典质朴的风格,成为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一种辅地方式,见图4。尽管在滨水绿地景观中,这些过于表面化的硬质景观要素对城市地域文化的表达起到莫大的作用,但地域文化绝不是这些实体所堆彻而成,更不是无中生有的标新立异。一切景观要素或多或少的应该反映出现实,只有带有文化标记的硬质实体才能真实的反映城市中最大众化的生活情形,记录当地特有的文化景观,并在得到合理处置后,引起人们的共鸣,作为真切而又独具特色的景观得以延续。
图4滨水景观带内的道路铺装形式
3.6沿江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传承历史文化
城市在不断发展,沿江滨水地带也随之更新,原有的用地功能日益退化,直至完全不能适应城市用地要求,最后被改造为作为公共空间的滨水绿地。我们应该保持沿江滨水园林绿地与其历史作用的相融相通,按照景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剔除陈旧的杂物,保留最具历史意义的实体,让它们见证城市的往昔与变迁,随滨水园林绿地一起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4应用实例
在已建成的长沙市湘江风光带和潇湘大道沿江风光带等多条城市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中处处体现出现代城市低碳节能与生态理念。并结合湖湘文化和地域乡土植物特色营造出具地域风情的滨水绿地景观,充分体现出长沙市山水洲城的特点。
4.1项目概况
长沙湘江东岸沿江风光带一期,东临湘江大道,南起湘江南大桥,北至浏阳河口,宽4O~120m,长约12km,见图5。作为展示城市风貌和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路,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了生态设计的指导思想,充分注入了“古城长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创造了有历史文化内涵、有现代化品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沿江城市生态景观带,成为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亮丽的风景,为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出行休闲、旅游观光提供了最好的去处,确保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图5 湘江沿江风光带景观局部鸟瞰图
4.2充分利用江岸地形,深化滨水景观内涵
湘江风光带作为城市滨水景观带,从生态和舒适的角度考虑,优先采用被动方式,依靠自然手段来调节景观道路内的舒适环境。
充分利用山(岳麓山)、水(湘江)、洲(橘子洲)、城(两岸城区)的自然景色来丰富滨江沿线道路的景观;同时湘江风光带设计运用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尊重客观自然、利用地形地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物理环境;注意与城市各空间的有机结合,注重亲水楼台与近水空间的比例与尺寸,使水景与园景得以串联,其内涵也得以延升。
4.3重视广场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丰富滨水景观空间
以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的城市滨水景观道路,其休闲设施以行人服务为主,园林建筑、雕塑、艺术小品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生态人文精神,并具有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湘江风光带的环境艺术小品设计着重突出了长沙的历一史文化底蕴,极大的丰富了沿线风光的人文内涵。其中湘江一桥南段风光带以注重表现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由北向南依次设置有潇湘八景、风雨楼、杜甫江阁、碧湘门广场、
电灯公司遗址、仿古园林小景、朱张渡、四羊方尊广场,龙门架广场、雕塑公园等10个主要生态沿江景点,湘江一桥以北以突出表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为主题,由南向北依次设置有下沉式广场、健身广场、音乐喷泉广场、市民休闲广场、湖湘文化广场等12个生态休闲广场。良好的生态人文精神和空间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城市空间环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内涵,同时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寓教于游的游憩空间,见图6。
图6风光带市民健身广场效果图
4.4注重乡土植物配置,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节约城市资源
湘江风光带一期绿地总面积达几十万m2,设计大气浑然,大量利用了本土植物资源,如香樟、广玉兰、桂花、垂柳、罗汉松、红橙木、金叶女贞、杜鹃、龟甲冬青、山茶、鸢尾等,在空间层次上,注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高低错落;在种类上,注重生物多样,并以不同季相、花色和香味有机的搭配。绿地中运用灌木作大色块布置就用了龙柏(深绿)、龟甲冬青(墨绿色)、金叶女贞(黄绿色)、大叶黄杨(绿色)、洒金千头柏(金黄色)。用各种绿色就能配置出各种生动的图案,而不同的季节,颜色也会有浅浓的变化。春、夏、秋、冬时,叶的颜色也在发生变化。早春,香樟、石楠、山麻杆的红叶、垂柳、冬青、女贞、水杉的嫩叶都非常漂亮。深秋落叶前,红黄色的乌柏、橙色或红色的枫树或槭树、火红的卫予、褐色的水杉、红色的盐肤木、黄色的银杏、无患子等更是令人陶醉。还有常年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李、榆叶梅、红枫、胡颓子、湖南特有的红花槛木等大大地丰富了滨水园林园林景观色彩。
此外,风光带对斜坡和护坡处理上注重垂直绿化设计,布置垂吊或攀援绿色植物(如迎春、长春藤、紫藤、金银花、绿萝等),即可增加绿化率,又可为行人提供遮荫乘凉的场所,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同时根据各主题景点的性质和要求,灵活运用自然式、规则式以及混合式的植物配置手法,把各园林小品、公共设施等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于乡土植物的大量应用,极大突出湖湘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增加了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节约了城市资源。
5结语
篇4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含义与特征
所谓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小区,绿色生态小区的建设可以将自然与技术联系在一起,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有效措施,要建设绿色生态小区,就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将绿色经济作为基础。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主要具有高效益、高质量以及高管理技术等特征。
二、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必然性
(一)建筑资源消耗过多
随着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消耗问题,不仅需要浪费大量水资源,还会影响城市空气,更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问题的出现就导致建筑资源消耗过多。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绿色生态环境,因此,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也就成为人们的追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建筑资源的消耗。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尽管我国并没有专门用于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但在现有法律法规中却存在与绿色住宅小区相关的建设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很多政策中都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相关内容,如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由此可见,国家正通过各种政策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提供基础。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一)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建筑行业的建设主力军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工,这不仅为农民工的拓宽了就业、生存之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需大量的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砂卵石、苗木等建材,对当地的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可以带动周边经济贸易的发展,它涉及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邮电通讯、配套商业、饮食服务、财政金融、文化卫生等行业,这又为城镇就业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因此,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城镇人民生活质;另一方面,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区域人民经济收入,有利于当地居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提高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有利扩大城市经济规模,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如易门县教师小区项目建设规模为19.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2.6亿元,绿化率为33.76%,容积率为2.0,建设周期历时4年(于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是属于地方政府委托开发,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本项目直接为地方财政创收了3500多万税收,出售周边商铺、车库等收入为4500多万,占本年的财政收入8%。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和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水泥、钢材、砂石、水电器材等多个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后,会带动周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店、文化娱乐设施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区域内的规模经济,地方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这些行业的经济收入增长了,所交纳的税、费也增加了,相应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增加了。扩大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对地方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加速和提升了城市建设档次,优化投资环境
首先,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不仅注重小区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使小区融入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生态小区的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创造了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现代园林环境。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次,小区的建成也会带动周边的市政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局部到整体改变城市的面貌,也是一个市容环境再造工程,促进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如易门县教师小区的建成后,解决了近1000名山区教师住房问题,使乡村人民教师也能享受城市生活,而随着小区的入住,当地政府又投入了1.6亿改扩建了周边九条市道路及周边五个文化教育、市场及休闲娱乐场所。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城市面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5
关键词:城市景观规划;景观生态发展;生态美学;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
Landscape Planning Analysis of eco-development of the road
Bi-fang, Zhu Bing Division
Henan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creasingly clos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for urban development to provide macro-thinking guide to avoid the urban planning into errors.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irection. I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rincip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forms, more content.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esthetics; eco-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生态美学在中国目前城市景观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美学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与人类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同步发展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景观设计定义为:对城市的综合空间结构形态及其功能布置作出的人为活动。它明显的体现了人们对于景观设计生态美的把握。生态美的特点体现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所必须遵循的生态系统的要求和发展规律,且以此为前提。生态美的概念表明了人类与他们所相互依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互动关系,人与城市环境和谐与共融是生态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就目前来讲,在当代中国的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领域中,努力关注生态美学的指导思想与生态意识随之逐渐形成。
(二)城市景观规划的误区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也存在很多误区。
1.道路景观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道路景观结构的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有两方面:一面是设计人缺乏环保的理念及其基本的地理认识与自然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人类自私的生活本性。一切都以人类为根本,但却没有给予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足够的重视。
2.城市的地面硬化严重
城市的地面的大面积硬化现象是我国城市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城市,除了街道与建筑物的旁边会偶尔出现一些绿意以外,几乎78%―91%的城市的地面全部由水泥混凝土或者建筑物覆盖。首先,这会增加城市的噪音强度,容易造成人的精神疲劳。其次,这还会增加城市里的热效应。
3.广场绿化设计的弊端
广场绿化设计的主要误区在于:盲目的照搬其他城市的设计,高价引进很多外来的植被,却把当地的树种伐尽,等到多年之后后果是只能见树木却见不到森林,最终根本不会起到净化城市的空气作用。所以,广场设计应该多种适应本地环境和气候的、并且能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的灌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当务之急就是:摆脱城市景观绿化的误区,将景观设计逐步从主观化的方向向可持续性的方向健康发展。
生态美除了给景观规划设计以宏观的思维指导,它还有很多实践的功效,如:它为景观设计提供了表观的尺度和向导,这成为我们有效的衡量标准。另外,它还为景观规划设计走向生态之路指明方向,为景观设计者提供了美学指导。生态美学不但提高了景观设计者自身的生态观念,而且对普通人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推广和研究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态文化观和健康的生活价值观的有重大指导意义。
二.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是与一般的产业不同的,它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生态产业有很多层次,其内容广,能带动很多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生态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城市生态产业虽是生态产业中的一部分,它通常把景观观光作为出发点,从而带动一系列相关的产业。
城市景观就其本身而言,它是无形的资本。参与的人们会身心受到熏陶,另外其主题景观个性鲜明,这将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标志物,从而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播。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南京路”、四川成都“春熙路”、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等。对于景观的生态建设可从以下所述的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具有创意性的景观产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使景观产业的内涵更丰富并提升其教育和娱乐功能。
2.加强文化遗址、景点与文物人文景观的维修和保护,这能使得人文景观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历史背景和文脉。假如我们周围的文化承载物变得越来越少,那么我们所追求的生活又怎么会很好地得以传承和延续呢?若想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实现。例如:日本在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47个都道府县中,已经有22个制订了景观保护的条例,另外还有9个县正在努力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景观生态产业的建立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它的保护除了包括古代文化的遗址、建筑和公共的艺术品之外,还包括对目前所创建的城市的景观成果的保护。
3.大力倡导教育文化领域的室内和室外景观的建设,充分发挥城市景观的教育与传播功能,从对人的教育的方面来体现它潜在的价值。
三.对城市景观生态发展前景的展望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城市的景观规划也逐渐走向成熟,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趋势。这对加深城市生态科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健康的生态观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意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这使得城市的景观建设有了更好的社会与学术背景,从而有更多的不仅能顺应自然环境的规律又能表明人类审美精神需求的景观不断出现。现代城市的景观规划突出显示人性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总体性质。人性化的特征是景观发展的核心的要求,充分体现其“以人为本”的目的。该特征是景观规划超越了功能的意义,进而能完善人类的生命意义。它还呼吁设计要为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供细微的关照。在以后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将针对不同的年龄、身份和职业进行设计。并且不断增加景观的意义和内涵。此外,还将针对老弱病残这些特殊的人群进行设计,这将会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得到渗透。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当今的景观承载的信息量愈来愈越多。未来的景观信息化发展趋势:指示系统简捷方便,景观发展会逐渐走向多元化。
四.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发展紧密结合,生态发展为城市景观规划提供宏观的思维指导,避免城市规划走入误区。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规划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孔繁花.济南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J].生态学报,2008,28(4) .
[2]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杨小波.城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水平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是改善生活环境,制造适合人类现代化生产和居住环境的需要,也是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投资软环境建设的需要。现代化城市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去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规划亦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作了一些思考,并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景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一、园林景观规划的作用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两方面原因决定的。
1、主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商业占地面面积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废物的严重污染,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格外疲劳,如果能够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中,添加一些人造绿色设施,让人们在忙碌之余能享受一下自然气息,这将会无形中减轻生活压力,益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够使人们保持宁静、乐观的态度,满足人们向往大自然的愿望。
2、客观因素
新世纪注重强调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方面、调节气候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提高人们居住质量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在缓解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间存在的矛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对提高其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1、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理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的这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城市园林的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城市园林是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在其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城市园林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人们可以享受到美丽的园林景观,体会轻松愉悦感。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美感的需求,还要保障人们活动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3、因地制宜的原则
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所在,越有特色的城市,其对人们的吸引力越强,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结合每座城市的实际,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景观为中心,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突出民族气息、历史文化特色。
4、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自然条件构成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城市文化生长于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中,它是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有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和意图的体现,着眼于地区特色,创造城市文化,是对城市文化高层次的追求,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压倒一切的趋同性的压力,城市个性的觉醒。
三、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模仿,缺乏民族特色
在城市的规模化扩张发展中,很多城市的领导者崇洋,盲目地追求城市建设的高大上,不顾城市历史文化的背景,不管城市的地域特点和整体风貌,规划建设了大量的仿欧、仿美等西式建筑,造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上的盲目模仿,使得城市失去了城市的地域特色,
2、严重忽视生物多样性
为了突出城市的特点,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许多大中城市都评选出了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市树市花,市树市花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大量使用,以突出城市的地域和文化特色,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过于追求这种特色,而忽视了生物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
3、过分追求景观的美观
受国外发达城市的城市建设观念的影响,许多城市的领导对于城市园林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生态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一味去追求大,求气派,不从生态园林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市民的需求出发,盲目追求景观的艺术性美观性,忽视了城市园林的实用性和生态效益。
四、改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设计出适应该城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的最优方案。可以参考其他规划方案,但应有取舍,设计出具有本身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园林规划。为改进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坚持创新发展
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的崇洋,盲目模仿国外的城市园林建造风格,照搬国外园林景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坚持洋为中用,借鉴吸收,创新发展的原则,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外好的城市园林建设形式,园林设计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应该学习借鉴,但必须结合我国城市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设计就能取得好的效果,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同时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学习和吸收古代园林设计建造的精华,使中国城市园林具有民族特色,不失去城市的地域特色。
2、增加园林植物的种类
针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严重忽视生物多样性,造成园林景观雷同的问题,采取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种类的措施,考虑每个街道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商业经济的状况,注重街道景观的差异性来开展街道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同的街道规划栽种不同的乔木作为行道树,同时增加一些落叶乔木,配置的花灌木的种类注重多样化,使园林景观多样化,同时使景观呈现四季的变化,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生动,避免园林景观的雷同。
3、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一些优生树种
城市园林绿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主体是自然生态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多样性”的原理,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充实园林的多样性。因此在植物配置上要掌握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明快通透的氛围,反映时代特色,搭配时掌握常绿、落叶树种的合理配比,乔灌花、乔灌草的合理布置,注重季相的变化,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环境景观。
4、注重城市园林的实用性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针对过分追求景观的美观,忽视城市园林实用性的现象,采取注重城市园林的实用性,追求景观美观性的方法,同时关注广大市民的需求,不去过于追求景观的艺术性、美观性,从生态园林的功能和作用出发,开展城市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生态效益。
5、园林景观建设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理论
(1)应注意优化园林的布局结构
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应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协调好城市绿地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功能分区间的关系,着眼于整体的城市生态环境之中,将自然引入城市。因而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
(2)选择本地带野生或者栽培的植物群种
追求城市绿化的个性与特色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地区之间因气候、土壤条件的差异造成植物种类的不同,本地野生树种或者栽培的植物群种是成活率最高、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也是表现城市园林特色的重要载体,适合大面积推广,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3)应注意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植物本身并没有低劣好坏之分,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植物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应尽量挖掘植物的各种特点,考虑不同植物的搭配,切实增添园林的色彩及其个性特色。
结束语
城市是文化的集中体表现,现代化带来了城市文化创新的契机,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应把城市看作一种文化存在,以自然为底蕴,理性地对待科学技术,使城市不仅成为人们生息的场所,而且是精神的家园。而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首先要遵循坚持园林生态学的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借鉴创新发展的理念,突出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其次,要注重城市园林的实用性,重视园林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艺术性,突出城市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和城市景观的差异性。做好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生态园林,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清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J] .《现代园艺》 ,2012,(6).
[2]余涛.浅谈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 .《轻工设计》,2011,(4).
篇7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基本要求,通过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系统的达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科学手段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辨识以及模拟,从而确定最佳的生态位,同时能够提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共生、协调发展的方案。生态城市规划需建立在众多规划的基础上去实现,对城市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政府制定的规划纲要,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另外,生态城市规划是基于自然基础之上的人类活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在满足建设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文以及民生方面的进步,使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发展方向更加符合城市的整体要求。同时,生态化城市体系强调的是本地区的各方面都能协调发展。生态化城市首先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对经济、人口规模以及自然资源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也有着联系。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对城市的空间以及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城市功能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对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对单位平方内的建筑密度进行优化,另外,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也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使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能够融为一体。城市生态规划主要是对城市所在的自然环境进行恢复与调节,使之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规划的对象主要是水、土壤、空气等自然物质。这里面涉及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水土的再生、水源的保护以及城市的绿化等等方面。生态城市建设的涉及面要比城市规划更加广泛,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进行协调与治理,根本目的是为了城市与自然能够长期和谐与共存。
2生态化城市发展现状
目前,不少城市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资源枯竭的预警,最严重的或许是水资源。但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加之人们对资源的浪费,使得资源的供需关系日益紧张。于是,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化城市的措施,而且生态化城市也是解决城市资源日益短缺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始试行生态化城市建设,很多现象都在表明,我国的生态化城市建设正在迈向新的台阶。但是,由于我国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城市管理经验相对不足,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遇到很多阻碍,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态化建设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但是对于生态理论方面的指导,目前很多城市都很缺乏。虽然其他诸如环境保护、园林景观、地理地质等学科都与城市管理阶层进行了合作,但是效果来看并不是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管理经验上的不足,缺乏有效使各机制协调运行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城市社会学家,在城市的管理中并未参与太多活动,无法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所以,面对生态化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在未来相当时期内加以解决。
3生态化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的管理者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要精心做好城市生态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需要对城市文化、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的独特风格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在生态城市规划中主要有三种基本设计,分别是:城市住区设计、城市产业设计以及城市景观设计。
3.1城市住区设计
生态化城市规划方面城市住区的设计要包含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保障绿化率、提高生态技术应用水平、节能环保、合理布局。
(1)保障绿化率。在城市规划的实行过程中要注意保障绿化率,积极推广绿色植被的栽植,同时,加大对人工湖的建设力度,在居住区增加绿地面积,对居住区的房顶与墙壁实习绿化。在居住区内必须指定公共绿地的面积标准,敦促各单位坚决实行。
(2)提高生态技术应用水平。政府应鼓励生态技术的发明创造,对发明生态技术并有着良好效果的或者个人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对相关科研单位进行补贴,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城市全面推广生态技术的使用,对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奖励,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3)节能环保。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要严加规范,敦促建筑企业使用低耗材、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坚决查处使用有毒建材。同时,应避免使用能够造成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化学污染的建筑材料,另外对放射性建材严加控制,避免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对建筑企业严加管理。
(4)合理布局。居住区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内的水资源、空气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从长远目标出发,对住宅区的选择要进行科学的选址,避免住宅区处于工业化污染地区。
3.2城市的景观设计
城市的景观设计要结合建筑与园林进行综合设计。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然性与科学性的特点,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景观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对空间天际轮廓进行详细设计,这是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工作。在城市中进行街道景观的设计工作,对于整个城市人文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高层建筑景观设计工作同样也非常重要,要进行应地适宜的设计工作。对于底层建筑景观要做好统一的规划,与街道所在商户进行协商解决。做好园林设计的重点在于是否具有符合城市特点的园林,充分利用好周围的水源。对园林公园要充分尊重民意,了解民意,促进人工园林与环境的融合。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念充分结合,与园林融合共通,从而提升园林的艺术氛围与生态效益。也必须注意,园林设计之外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3.3城市产业设计
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城市产业应该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态文明的“排头兵”。城市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本城市的工业发展状况,对本城市的产业结构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着眼于全国的工业发展情况,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在生态化城市建设中要以高科技、无污染、环保型企业的发展作为主力,支持与鼓励服务型企业的发展,大力促进教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对高污染企业进行治理,对于危害生态环境的企业要坚决进行关闭处理。
4结语
篇8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景观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上的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只注重建筑景观,而忽视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设置,使得城市规划过于单调。
一、城市景观与规划之间的关系
要想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就必须要了解城市景观和城市规划之前的区别和联系,城市规划指的是一个城市的整体设计和建设方案,而城市的景观是指单纯的景物设计和资源利用。
因此,城市景观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展现城市的自然环境景观,还能够充分的展现城市的人文景观。此外,城市景观的设计还要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体现城市的特色。
二、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1、城市景观的设计要同自然相协调
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于整个城市的风格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特点,并且将城市景观的设计同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2、城市景观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
城市发展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在对城市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单位也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城市的长久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长远的角度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
3、城市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城市景观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和日常活动,只有对空间布局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实现城市景观同城市功能之间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不同人群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人类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4、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原则
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风貌集中的体现在城市的文化景观之中,所以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并且要根据其风格配合适当的景观设计,以达到充分展现民俗文化的效果和目的。
三、景观设计理论对于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景观设计理论充分的体现了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景物同人类的生存环境完美的结合,而景观设计的理论正是对这种哲学思想和观念的印证。一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自然结合起来,实现更加自由和和谐的生存。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景观设计理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规划也起到了理念上的指引和指导,依据这种理论,必然可以使得城市建设和规划更加的贴近自然和亲近自然。
2、景观设计理论传承中国造园文化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园林文化和园林艺术,所以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必然要对传统的中国园林文化进行吸收和借鉴,只有这样,设计出的城市规划方案才能真正的体现中国城市以及中国景观的特点。
3、景观设计理论保证城市设计的整体性
景观设计是一个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方案形成过程,所以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会将城市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种情况下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就能够实现城市设计的全局性和整体性。避免一些设计项目只从局部出发,忽视了同其他环节的联系,割裂了城市规划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四、景观设计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手法
1、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的相互融合
(1)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的相互融合是新形势下的一个进步和发展,它不仅是简单的将城市景观规模扩大,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绿化面积,而是应该从思路到做法都全面的渗透着景观设计的思想,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景观设计理论具有全面的了解,并有相关的规划经验,能够促使景观设计理论与城市规划顺利的衔接起来。
(2)公众的关注与法律的完善基于中国风景园林基础上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未来我国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政府对景观的重视也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反过来专业性的法律与严格的执法确保了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城市景观呼唤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与法制建设的完善。城市环境建设更需要专业性的法律。香港、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建设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只有将对环境设计的审查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审查结合起来,综合指导城市环境建设,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人工同自然完美结合的城市,进而实现生态化景观城市。
2、继承与发展传统
中国的景观设计历史悠久,方式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景观的设置和安排,技艺纯熟。为此,在新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适当的借鉴传统景观设计,例如尽量营造自然氛围,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积极创新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高科技、大量信息及崭新的观念和生存、生活方式,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可以从这里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藉此创造出一条全新之路,即通过发掘现代丰富的生活资源而创造出更有活力和个性的新时代景观,使景观更多地涵盖自然、生命、健康,体现美感、伦理、想象。
结束语
总之,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所以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
参考文献
[1]邓毅.黄金玲.龚兆先.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10(5).
[2]高蕾.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
篇9
关键词:园林景观;现代城市 ;生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和谐
Abstract: a modern city, cannot leave the comple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Today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deteriorating, the pursuit of natural, return to nature became the ideal goal of people. Landscape ar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dern cit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it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outloo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landscape; The modern city; Ecolog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中国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景观对于现代城市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现代城市建设正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和物大规模、高度和快节奏的积聚、流动和变化。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而言,大量的异己事物同时出现,例如各类关系的高密度出现,包括紧张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心灵与自然隔离得太远太久,日趋疲惫,需要寻求心灵的庇护,于是人们对生存环境充满了更深的憧憬与期待,开始关心外部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绿色生态功能,努力将自然引入身边,倡导绿色生态观念,大力发展园林景观建设事业。
二、园林景观对于现代城市所起的重要作用
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具能有舒适的生存环境,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所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前景与园林景观艺术水平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它对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建设能够反映出自然与文化、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融合的梦想,是根据园林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方法,合理地规划空间,使园林景观符合生态学原理,让城市构成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美学原理。
三、园林景观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
现代城市环境与园林景观设计所遵循的生态原则,是包含社会、文化和经济在内的复合生态,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广义概念,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注重围绕人的体验、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来探讨,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多面性、综合性、联系性。同时,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实现和原则是多方面的,缺乏文化内涵和美感的园林景观是无法被社会接受的,如何存古求新,借鉴国内外各地而有特色,至为关键,它是是寻求人的最大利益对自然的最小损害的结合点的过程。
园林景观对城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上,园林景观艺术在大地上作画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植物群落、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塑造来达到目的。通过营造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从而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景观环境。其中,绿地植物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艺术建设的主体,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同样一座设施豪华的居住小区,要有绿地和树木的衬托才能显得生机盎然。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雄伟的建筑群体,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对于植物的美感,随着时代、观者的角度和文化素养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别。同时光线、气温、风、雨、霜、雪等气象因子作用于植物,使植物呈现朝夕不同、四时互异、千变万化的景色变化,这能给人们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除此之外,园林景观还可以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园林景观在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的同时往往需要借助于丰富的景观变化,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单一的景观元素是无法造就人们所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场所,同时也很难形成怡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来的。在营造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绿地生态景观、山体景观、水体景观、湿地景观、道路廊道斑块等景观,是自然生态景观的再现于城市景观当中,从而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得到缓和。这样一来就更加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而景观的多样性包括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景观的多样性。园林景观艺术提倡生态之园,丰富的植物群落中,较多的植物品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错落有致,丰富的山体、水体、沼泽等景观都是动物们喜爱的栖息、繁衍的地方,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增加了城市生物的多样性,真正的增加了城市的生气。是逐步向实现园林生态的城市景观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生态的城市景观。例如在营造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单一的景观元素是无法满足人们在功能、视觉、听觉上的舒适度的要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
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而要真正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得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景观要素如植物的多样性,地形的多样性等等。所以说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促进城市景观的多样化,是迈向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经之路。
四、园林景观是现代城市文化、个性的重要反映
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
篇10
【关键字】城市道路 景观设计 景观植物 配置 植物景观色彩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的构成要素主要有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五个,第一构成要素道路具有主导性。从大体上来分,将城市间的道路划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这些道路将城市的各个功能区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看出道路在城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植物在道路中的配置显得格外重要。
一、道路景观文化
在我国,周秦时代可以说是道路景观的最初形态。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道路景观,用现代新景观取代古代行道树的简单模式。道路景观在现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道路景观对于城市景观、城市意象的确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城市的道路景观综合体现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修养以及精神面貌。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区域的自然资源以及本地区的人文特征,这样才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地域性,城市的地域性和地区的区域性必然具有统一性。
二、景观植物在现代的功能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景观植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景观植物在环境中的功能性也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生态功能
人口快速增加,大力发展工业,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使得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发展生态植物群落成为植物的发展方向。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包括改善城市小气候和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方面。园林植物还具有吸滞尘埃、减少空气含尘量、杀菌和减少噪声作用[1]。
(2)、美化功能
植物色彩、形体提高了植物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给人带来美感,陶冶情操。首先,合理的景观植物配置要符合自然规律。植物本身之间的搭配关系、植物和土壤的搭配关系,植物和气候的搭配关系,只有将这些完美搭配起来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其次,植物的美化功能还体现在与其他材料的综合运用上。植物本身的形态都是枝叶曲折,不同的植物质地不同,和别的材料搭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与别的材料搭配的同时,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特质。通过用植物所软化的城市空间比生硬的缺少植物的城市空间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生命力。
(3)、经济功能
注重城市景观植物的发展,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来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苗木的种植可以带动一部分的劳动力,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景观植物的种植会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景观植物的种植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带来经济效益。
(4)文化功能
城市的景观设计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面貌。一个城市的面貌可以代表这个城市的历史渊源。另外一个方面,植物景观能很好地表现一个地域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特点,承载着一个传播这个国家文化的责任。
三、景观植物与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的结合
在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中,景观植物的习性应该和城市道路布置的要求相一致。根据道路的具体要求布置植物,合理的将乔木、灌木、地被等都搭配好,发挥植物的自然生态功能和可观赏的特性。景观植物的搭配配置具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植物品种的选择,各类景观植物之间的搭配要合理,符合季节性特点,配合整个环境的意境,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考虑景观植物和道路中其他要素,例如地形、建筑等的搭配。只有将这两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才能科学合理的设计。
四、道路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1)、引用本地树种,适地适树
根据本地区气候,使用本地树种,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在经济功能上能带动本地区树苗的种植,以此来增加经济效益。在文化功能上,选择本地的树种可以更好地体现当地景观特色。在选择树种时,应该选择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等特点的植物。道路绿化的各区域应因地制宜植树,如医院附近、交通干道、风景区等地应按杀菌、吸尘、美化等主要功能种植不同的树种,充分发挥绿化的环境效益[2]。
(2)、植物景观应追求整体效应及宏观效果
规划应从大处着眼,在统一中求变化,突出重点。空间上采用多层次性,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
(3)、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生态园林
在道路边,应该多种植高大的乔木,成片高大的乔木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带来较好的生态环境。在乔木下面,还可以设置休闲区,供市民在休闲区休息,亲密地接触大自然 。
(4)、常绿、落叶树要相互搭配
常绿树木和落叶树木具有各自不同的美感。常绿树木具有四季如春的感觉,能带给人活力。落叶树木根据季节不同,能够很好的表现四季迹象。因此,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具有丰富的观赏性。
五、景观植物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1)、美的原则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不仅起着绿化环境的作用,更承担着美化环境的任务。周秦时代的行道树在现代社会的景观设计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要求要有美的原则时,应该把握以下四点:首先是主题原则,抓住设计的整体概念;其次是点-线-面原则,要有个体和整体的概念;第三是收放原则,好的设计应该将收放视线和隐蔽景物结合在一起,在视觉上有一个收放自如的感觉。第四,节点原则,好的设计都有重要的节点,在节点布置上会下足功夫,某一两个好的节点有可能是整个设计的亮点。
(2)、以人为本的原则
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因此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不能为了追求形式,将功能忽略。作为设计者,应该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后进行定位,再做人性化的设计。
(3)、生态性原则
在设计中,应该遵循生态性原则。例如,经常看到的是水池与陆地过渡带边缘上有死板的水泥保护衬托。这些都是违反了生态性原则。
(4)、体现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原则
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景观植物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有利于其生长和体现当地的文化。南方地区,夏天比较炎热,因此考虑气候原因会选择高大的树种,在夏天的时候可以遮阴。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因此在植物选择时应该选择充分突出四季的树种。通过研究城市的不同气候和地域文化来选择合适的树种。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邱志奇.浅谈道路绿化设计[J].建筑与规划理论,2007,(4)31-33.
作者简介:姓名:张莹智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8-10
籍贯: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