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第一属性。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鲜明特点。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重要经验便是为学生提供在企业的实训实习机会。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第一,德国“双元制”模式。其中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这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第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先在大学里学习半年,而后便以两个月左右时间为期限在企业进行实际训练和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在大学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设计。第三,英国“工读交替”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第四,澳大利亚“TAFE”模式,即“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是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育和培训标准,主要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办好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2005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若干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提出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将课堂建到企业生产一线,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更好的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2012年3月,教育部发文,决定在全国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简称实践基地,下同)建设工作,启动实践基地的立项和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在此政策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加强了与企业合作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

二、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实践基地是依托行业企业,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地,是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载体。在教育部的统筹管理下,全国已建立了59个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地区成立了不同组织形式的职教集团,为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实践基地搭建了桥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领域的不断拓宽,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学结合形式。据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的《2014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3年全国1139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时间为70天(其中中西部地区为77天,东部地区为63天),合作企业达15.6万家,校均100家以上。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的场所,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改革,实践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实行“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东省高职院校来看,近年来实践基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2年~2015年,广东省高职院校省级立项建设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374个。实践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实行“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某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显现,主要问题有:

第一,缺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存在学校与企业在合作方面“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一些实践基地建设处于松散型、低层次水平,有的存在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有的实践基地机制建设滞后,缺乏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有效的保障机制。第二,有的实践基地建设还停留在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甚至有的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尚未真正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第三,实践基地企业兼职指导老师队伍稳定性不够,教学指导水平不平衡,学校老师的协助配合也不够。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从2012年以来,主持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广州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其理论研究来自于实践,通过归纳、提炼,形成理论化的操作样式,又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系列教学改革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一)找准校企合作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建立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依托行业与企业共建的,校企双方必须要有合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才能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校企合作关系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利益驱动而缺乏合作的积极性。任何合作关系的建立,实际都是双方的利益平衡的博弈过程。如果一方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合理保证,则难以建立合作关系。没有利益的驱动,合作不可能深入、持续和长久。利益机制归根到底是维系合作关系持久运行且能不断深化的动力,这是合作关系的本质特征,校企合作也概莫能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都是利益主体,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在实践基地建设中校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决于是否能找准两者利益的切入点,兼顾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在深度合作中实现共赢,走出一条协调发展之路。根据实践探索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合作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1.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校企双方要有合作共赢的价值认同、高瞻远瞩的利益认知、服从大局的配合意识和互信互谅的包容意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典型案例:2009年以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从学校来说,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但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缺少工作经验,同时缺乏充分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务操作培训和顶岗实习,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能在专业对口的会计岗位上就业。从企业来说,不仅是出于为社会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责任感,更是出于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其雄厚的专业力量拓展业务范围,取得培训收入,另一方面企业更看重的是可以运用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快捷的客户会计岗位就业信息,推荐订单班学员在客户企业的会计岗位就业,培育潜在的战略性拓展业务的客户业务资源,今后有可能为公司提供无可限量的业务商机。企业发展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优势互补,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切入点,是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

2.以利益共享,互利互惠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投资就要有回报。利益驱动机制是维系校企合作关系持久运行且能不断深化的动力。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前提下,让合作的企业有利可图,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企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以技术培训、新产品应用、新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典型案例: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从2009年起作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践基地,每年接受50名左右的会计专业学生假期培训实习。由于企业不需要实习学生提供劳务,接受学生实习只是尽社会义务,而且还要派出员工去指导学生,增加企业安全责任和成本负担,因此这种校企合作关系只维持了两年就难以为继了。2012年校企双方通过多次的探讨和协商,决定以共建《华必信联合培养会计班》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学校按规定根据实践教学指导课时和毕业实践指导课时付给企业指导课时费,学生愿意由企业推荐就业的,按规定付给一定的中介服务费,企业负责推荐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会计岗位就业。校企双方利益共享,互利互惠。2012年~2016年,校企双方已合作连续举办了6期《华必信联合培养会计班》,并以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持续开展多项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实践基地通过评审为校级基地,并成为广东省高职实践基地立项建设的项目。

3.以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作为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需要人力资源或人力储备资源的企业,学校推荐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训或实习,让企业在用人上得到方便和实惠,同时也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典型案例: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行业,每年年末及上半年,都是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等业务集中的“大忙季”,需要专业助理人员辅助工作,而这时正逢毕业生结束校内专业课程开始顶岗实习,因此学校与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深度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推荐选拔优秀毕业生到这些企业顶岗实习。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广州市瑞则税务师事务所、中勤会计师事务所、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文税会计服务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实习合作关系,以此作为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企业来看,可以从学校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解决业务忙季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力需求,让企业在用人上得到方便和实惠。从学校来看,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机会,利于学生取得会计工作经验,掌握实际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4.以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职教集团,规范实践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校企双方运作关系,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稳定、规范的制度体系。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建立健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机构,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沟通协调和交流的平台。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在校外进行,管理难度较大,要规范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牵头省内校企合作的97个理事单位,组建广东城建职教集团,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教集团作用,实质性开展合作,在打造合作平台、形成合作机制、建设实践基地、培植优质项目等方面形成特色,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协作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广东城建职教集团的成立和运行,为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广州市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成立了校企双方组成的实践基地领导小组,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了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管理、订单班管理、培训实习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规范实践基地管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二)打造“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共建“订单班”“联合培养班”

实践基地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教学任务,实践基地建设目标不仅仅是单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企业的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的建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个载体。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将校企共建“订单班”“联合培养班”作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的载体,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合作育人、合作办学,打造“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协同育人平台。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和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设的实践基地,从2012以来校企合作共建“华必信会计订单班”。订单班采取“2.5+0.5”或“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尽快适应上岗就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负责指导订单班学生的岗前会计实务操作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课程,并负责推荐订单班学生到其客户企业的会计岗位就业,为学生搭建一个“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职业发展平台。2012年~2016年,校企双方已合作连续举办了6期“华必信会计订单班”,已毕业的订单班学生有160多人。校企双方以订单班建设为载体,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改革、课程建设改革等多项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会计专业评审通过为校级重点专业,目前正在申报省级品牌专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和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培养税务班”,每年组织学生去实践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以“联合培养税务班”为载体,开展税务实践教学改革、工学结合教材编写,税务精品课程建设改革等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探索和实践以“四个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

要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课题组探索和实践了以“四个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即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相结合,与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四个结合”是推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的有效途径。

1.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必须要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工学交替”“先学后训”或者“学训一体”等实践教学模式,采取订单育人、假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指导毕业实践课程等实践教学方式,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第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及质量评价标准。第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疑难点教学等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尽快适应就业上岗的要求,实现学校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共建“华必信会计订单班”,根据企业专业岗位的上岗要求,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实务操作培训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培训和实习课程体系分为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财务软件、职业发展、进出口报关、审计模块、专业知识拓展等七大模块。在企业的实践教学采取半天集中培训,半天顶岗实习,对企业客户的真实的经济业务票据进行会计核算和电脑数据处理,真账实操,同时还下到银行、税务、社保、企业财务部门实地观摩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会计核算、审计鉴证、税务业务的实践教学资料以及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得到实际的专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订单班学生的毕业实践课程由企业负责指导,学校教师协助,订单班毕业实践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答辩和评价标准,均由校企共同制定,每年合作举行订单班毕业设计答辩。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基地建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相结合。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专业要求的不断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也要不断地改革。专业教师深入实际收集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实际案例,及时了解专业行业的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工作过程合理选取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师多次深入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市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实践基地,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收集了大量的项目典型任务、实际案例、业务工作流程、审计工作底稿电子模板等专业工作第一线的真实资料,用于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和课程的实践教学,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教学和实践起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校企合作开发了《审计实务》《纳税实务》等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审计实务》评审通过为省级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纳税实务》评审通过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篇2

【摘 要】学困生一直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正逐渐成为学困生的重灾区,如何做好农村学困生的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成为农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试图寻找农村学困生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家校合作

一、研究目的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小学,四周群山环抱,交通闭塞。除外出打工者外,村民多以种植玉米及蘑菇为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教育意识薄弱。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当孩子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将责任完全推到教师身上,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这为学困生家校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做了本次课题研究。

二、个案分析与对策

本此研究以我校学生为对象,以个案分析法为主,综合运用观察法、谈话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案例1:小明(化名)是一(2)班的一位学生,他在课堂上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散漫、自控力差,在其他学生认真听课的时候,常常看其他地方发呆或者低头玩手。下课时,则在教室内大声喧哗,疯打闹,个性蛮横,不遵守纪律。放学回家,从不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批评也不思悔改。如此一来,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该生属于自由散漫型的学困生,原因主要是祖母的过分溺爱以及家庭教育监督能力差。但是,该生智力水平较高,反应迅速,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和向师性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家校合作方面,我采取积极主动的沟通策略。

(1)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介绍当日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品德、作业及团结同学等情况。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与家长分享,每一次错误也与家长共同分析。让家长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总体状况。

(2)经常进行家访。尽管通讯便捷,但是作为农村教师,如果只凭语音或视频通话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的。只有真正的到学生家里去家访,才能知道学生和家长面临的具体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针对不同情况,向家长介绍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小明回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就提醒家长应在课后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学习。要让家长明白,即使地里的活计再辛苦,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文化水平再低,也有能力辅导一年级小学生。多关注小明的思想和情绪状况,饭后和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学校的情况等。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规定做家庭作业时间和地点,并且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每天严格执行。

针对小明不遵守纪律,行为散漫等特点,提醒家长在平时教育的时候,要松弛有度,赏罚分明。不可以非打即骂,进行简单粗暴的教育。而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问题的具体原因,多多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另外,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既培B了孩子勤劳的个性又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心。

案例2:小亮(化名)是一(2)班的一位学生,他是班里年纪最大,但是成绩最低的学生。该生知识接受度、反应速度、记忆力、知识运用能力与变通能力均较为低下,多数学生学习几次就可以熟练掌握的知识,他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也无法完全掌握。

通过分析对比等研究,我认为该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学习方法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曾试图与其家长进行交流,但其家长态度恶劣,认为孩子成绩低就是老师没有教好孩子,于是,我只好通过家长会上其他家长的分享让该生家长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理解我的良苦用心。这样,我们逐步建立的友好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应的家校合作策略。

(1)让该生家长明白孩子的能力及特点,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更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揠苗助长。否则,不但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打击学习积极性,还会对性格的产生消极影响。

(2)通过微信群,发送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家长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言行与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所能够代替的”这样的道理。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比如美国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等等。

(3)注意家校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先介绍学生的积极一面,再介绍有待改进的部分,这样家长的心理接受度会较高,家校合作的效果也会较好。

(4)理解和尊重家长。特别是农村学困生的家长,往往因为自身工作及能力等问题,无暇照顾孩子。教师在家校合作中,不应指责和训斥家长,而应该体谅这些家长的难处,并且给予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经验总结

总之,实践表明,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提高农村学困生的成绩及整体素质。但是创设良好的农村家校合作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和付出。就让我们广大的乡村教师多给学困生一些关怀和期待,让陶行知先生口中的瓦特、牛顿,爱迪生,在我们的教育下熠熠生辉吧!

参考文献:

篇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相应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来与之相适应。我们为硅酸盐专业“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这个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明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第二部分确定为了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胜任典型工作任务、取得岗位技能证书(上岗资格证)计划开设的课程。这是一个以水泥生产企业主要岗位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的新课程体系。显然,成功构建和实施这个体系,必须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

二、加强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

根据“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和新课程体系实施的需要,我们要求专业教师大力发扬创业精神,积极参加教材建设,除参加多校合作的教材共建外,把深入学校合作企业、开发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也纳入工作计划之中。硅酸盐专业建设中,教师们先后完成并最终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有《硅酸盐化学分析》《硅酸盐化学分析实验》《中央控制室操作》《水泥质量控制》《水泥生产控制实训》和《水泥工艺》六种,这对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善新课程体系的进程中,课程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水泥工艺学”“煅烧工艺”和“硅酸盐工业控制实训”等三门评为优质课程。

三、探索更加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篇4

摘 要:当代社会对“软实力”特别是对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典型零件测绘是一门分组教学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小组教学这种模式多角度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该文结合典型零件测绘课的特点阐述了小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典型零件测绘 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39-02

“软实力”简单的说就是“对人”具有待人诚信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对事”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己”具备一种责任意识以及抗挫能力。当代社会对“软实力”特别是对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择录用人才时,十分重视考核其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状况。然而,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新招聘毕业生的短期工作情况反馈较多的一项是:不少毕业生在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而且总是表现得过于自我。目前大学教育中以基础和专业知识教授为主,以课堂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独立思考与完成,加之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导致现在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缺失现象非常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个体价值的实现及职场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1 问题的提出

团队合作能力是可以培养出来,但是如果离开一个有效的载体来空喊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将是一个空中楼阁。典型零件测绘这门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将机械制图原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由于典型零件测绘这门课程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能够令同学们在知识的共识、共享与共进过程中感悟与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零件测绘教学的时间,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尤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典型零件测绘这门课程在省内应用型高校中一般都是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根据笔者对省内高校这门课程的授课情况调查,发现在实际的小组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不足

在课程的实施中,发现小组内有的成员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画草图、标尺寸,很少参与组内讨论,缺乏与同学的交流,有些组员认死理,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这些现象反映了现在的高校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习惯在学习中取得个人优势,不善于强强联合或者强弱互补,缺乏与同伴交流及与团队合作的意识与技能这一现象。

1.2 团队成员的个体职责不够明晰,缺乏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课程的小组实践中发现,教师只是安排每组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轴套、盘盖、箱体等各类零部件的测绘工作,小组实际操作中角色分工不明,成员的参与机会不均,很多学生实际上要么是各自为政,要么只依靠其中一人或几个人,没有分工也就没有合作,很容易导致“搭便车”和“吸盘”效应。

1.3 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调查发现,很多高校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不够完善,成绩的很大部分都是材料的提交,这使一部分学生课堂上不思考、开小差、纪律性差,但材料都提交最终也通过课程考核,这种考核机制极大地降低了小组教学的初衷目的,也降低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效果。还有些评价机制过分看重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缺乏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估。

2 如何在典型零件测绘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1 以“领导能力”遴选小组长

调查发现,这门课程的分组一般是两种,简单的是按寝室分组,复杂一些的是按制图能力的好坏。组长一般就是寝室长或者画图成绩好的同学。组长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组织好整个小组的运作,在课程小组实施中存在的角色分工不明、“搭便车”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组长工作的不得力。可以看出在遴选小组长时最应该着眼的就是“领导力”。在教学中若选用具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担当小组长,可有效地将团队的一盘散沙转变为有序的“全民总动员”,组长合理安排课程分工,组织每一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堂任务,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既避免了个别学生在课程中无事可做的现象,又使学生树立了团队合作的观念,加强了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意识,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2.2 教学实施中以“课堂案例“渗透团队合作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该门课程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只是在素质标准中顺便提到团队合作,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少有提及。而团队精神需要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合作中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和认同感,再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强化团队合作,从而使学生自发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因此,在典型零件测绘课堂上、在每一次的教学中,要安排一定课时,分析该次课上大家的团队合作情况,并将团队合作意识、精神等融入其中。并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宣传为什么社会如此需要团队合作、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通过分析讲解,使大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知道如何实践团队合作。

2.3 制定“个体与团队考核关联”的新型课程考核方案,实现多元化评价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该门课程考核方案中学生成绩的大部分是学生把最终的材料上交,教师根据材料给出的分数,这样就出现了在小组教学中组内只有一至两名同学在思考、在画图,其余同学只是旁观者,快结束的时候把材料抄上补齐的现象,这部分旁观者同学由于把思考学习的任务都变相转移到组内一至两名同学身上,自己无思考的动力,就出现了睡觉、偷着玩手机,东张西望等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小组教学的初衷目的,也降低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研究了“个体与团队考核关联”的课程考核方案,把组内个体随机变成团队代表进行多元化考核,个体的表现与团队表现息息相关,这样就使组员在教学实施中不敢懈怠,集中注意力,从而真正达到“全名总动员”。

3 实施的关键问题及思路的创新之处

3.1 关键问题

实现分组的公平性,使每组实力相当。

可参考与此次课程联系密切的且已经学过的相关课程的成绩,同时结合学生的自律性等各方面表现进行分组,最大程度上实现分组的公平性。

每组考核实现个体选择的随机性,去除主观性选择。

改变以往的点名提问方式,随着上课的进行,教师对学生已经有所了解,难免会产生这组点好的学生,那组点差的学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每组抓阄选择的方法,实现选择的随机性,剔除主观因素。

3.2 思路的创新之处

(1)“个体与团队考核关联”的考核方式,提高团队成员参与积极性。

该文研究的考核方式,既不是单纯地考核个人也不是单纯地考核组别,而是个体与团队考核关联,由于考核个体的随机性,将以往小组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转变为“帮助表现弱的同学一起前进,实现人人进步”的良性小组合作效果。

(2)个体选择的随机性,实现小组团队的“全民总动员”。

由于考核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每个个体的表现都与团队表现密切相关。此种方案的实施就使那些不想学习,三心二意的学生觉得因为自己“一个蛆子坏一缸酱”拖累别人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另一方面,组内学生也不想自己的成绩被弱的同学拖差,也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去帮助基础弱的同学,从而达到“全民总动员”。

4 结语

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是在工作单位的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的力量较团队力量来说,比较薄弱,要想有好的发展,必须跟团队一起努力做出更突出的业绩。所以,团队协作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而团队合作需要载体来实现,典型零件测绘不应该只是巩固知识,而是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该文利用典型零件测绘这一载体,认真研究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总结了一些思路,希望对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庞洪帅,高艳萍,张娜.高校电工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272-274.

[2] 李华兰.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4(5):174-175.

[3] 李晓云.从思政课教学的维度透视大学生合作能力[J].高教研究,2013(11):199-200.

[4] 王泉.当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22-0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艺术设计教育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同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所涌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提出不同看法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最为普遍的基本达到共识的一点,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必须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一个中心,两个主线。一个中心就是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就在校企合作,所以规划纲要当中也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的问题,把校企合作定位成改革创新的切入口和突破口。笔者在这几年的执教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深入思考,结合国外的成功的教学模式和其他院校的教学现状,对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1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几个典型模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表达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急切愿望。经过笔者一番调研,发现开设本专业的各类型院校普遍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名目众多,很多新名词不断涌现。比较典型的合作模式,大体如下:

1.1 学术交流式

属于比较浅层次的合作方式,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第一种是把在企业工作的优秀设计人才和设计管理者请到学校,开设讲座和座谈会等。第二种是让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去,这方面主要局限于参观和游览。

1.2 联合工作室式

各类院校基本都在校内创建了校企联合工作室,也有的叫做“教学实验基地”或者以企业的名字冠名的“研发中心”。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就和十多家全国著名的染服企业和机构签订了教学实验基地的合作协议。

1.3 双元教学式

双元教学法借鉴的是德国“双元制”教育理论、模式和方法,在我国有“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学工交替”、“2+1”等各种模式。学校按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在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学校学习相互交替。

(1)订单式常以企业冠名的形式出现,如武汉科技学院的鞋类设计专业“诚达班”。订单式培养的优势是学生一进校便就业,校企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深入,更加稳固。

(2)承接项目式由学校师生自行组建设计公司的构架,承接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设计项目。如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办的“古运河之恋”――世博婚庆盛典暨首届爱情文化创意博览会。开幕式上表演的70套创意婚礼服饰全部由该学院服装系的师生设计、制作和编排完成。

2 现有模式的优势与弊端分析

2.1 校企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但非名校则很难寻求有实力的企业。拿企业创办校内实验室来说,投入动辄百万,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费用还要高,以联合培养200人计算,每位学生每年2500元的培训费用,3年共计150万元。中国传媒行业五十强的江苏华实为南艺传媒学院一次投资五百万元,设立了“华实原创基金”,每年提取人民币十万元用于奖励南艺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成果。企业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或者过于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的话,就不会如此积极主动地对校企合作的项目投资。

2.2 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但缺乏有效保障,难以维持长期的合作。学校希望得到企业设备、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助,往往忽视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企业也容易形成对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导致双方的合作中止或失败。因此必须要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的制约和支持。

2.3 合作深度层次不足,基本还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有些学校对于校企合作只不过是“叶公好龙”,并不采取实际的行动,或者只是表面文章,或者是本身能力和水平不足,没有实力为企业提供服务,不能起到培养具备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个校企合作的初衷。

2.4 校企合作自由度大,但容易使得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只要校企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即可,政府还没有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干预,缺乏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对于合作双方的利益保护不够,还没有出台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奖励机制。

3 有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一些学科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的人才不同,其培养的人才更偏向于技能应用型,这与职业教育提出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比较接近。国外的一些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相当明显,可以为我所用,比如加拿大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TAFE体系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都是实践教学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实很多艺术设计院校已经在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进行探索实践,比如上文提及才几种校企合作范例,但是小范围的、个体的单独行动并不能得到很显著的效果,关键还是要靠政府主导、全行业参与和社会的支持。

3.1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推行等级证书考核制度

综观国内一千多所提供艺术设计教育的院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近年来设计专业的改革轰轰烈烈来势迅猛,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效,但也难免鱼龙混杂。因此即要保持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必须有一套严整的体系规范。澳大利亚TAFE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的依据是州教育部门认可的由各行业制定的本行业职业技能认证的具体标准――培训包。每个培训包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能力标准;②资格证书;③评估指南,培训包还包括非国家认证部分。通过制定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使TAFE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能力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加拿大的CBE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作为培养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这种能力是以职业为导向的综合能力,是展示受教育者技术、行为和知识的总和。而目前我国对于本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对于指向职业能力标准的规范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更没有详细的指导文件。因此必须制定这些目标和规范,改革才能有方向有成效。

从学生自身来说,从事这个专业必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而职业的后续发展又要求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淀。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教育的指向仍然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重视前者忽略后者的被认为是培养艺术工匠而不是设计师,反之又被认为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动手能力。殊知设计教育要走出空中阁楼与生产联姻已属不易,又何暇顾及后续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高的目标通过三年或四年的学校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可以借鉴TAFE体系的终身教育理念,实行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不受年龄的限制,在校学生、从业者甚至普通的爱好者都可以考取与之能力相对应的等级证书。在全国范围内证书都是有效的,考取的程序是完整的规范的,也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纸上谈兵的考试方法的。TAFE的教师采用12种标准测试的方法中的某几种对课程进行考核,分别是: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作制作、书面答卷、录像以及其他。借鉴TAFE的测试方法,相对于理论考试来说,应该更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也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向企业争取真实的设计项目,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2 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参与专业建设,保障校企合作持续发展

TAFE模式是典型的企业和企业家直接参与教育实施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提供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只不过是一个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无权自行设计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各州TAFE教育管理机构设计的专业和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机构下设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一般是由教学经验丰富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教育专家,还有企业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状况对人才需求做出预测,所设计的课程培养的学生能力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家甚至还做为学校董事会的成员,直接参与到学校管理。学校的教师中超过一半是来自企业的兼职老师。可以说,TAFE模式是企业介入学校教育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例子。在我国可以利用现有的各行业的协会,增加一些教育专家、政府官员等,组建一支这样的专家委员会,参与课程设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原来我们所知道行业协会通常是来自校外行业内的权威人士或者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或者是主管部门的科室人员组织起来的,但是像绍兴职教中心,就由学校的老师牵头建立行业协会,或者成为行业协会的主导成员,如果是这样,那么行业协会发挥的职能就更好一些,更多一些。通过参与到专业教育过程和学校的发展管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深入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显得特别的障碍重重,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不具备很高的科技含量,准入门槛较低,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为企业提供技术、设计、品牌包装与策划以及设计管理方面的服务,这直接导致校企双方的合作缺乏根基。而设计公司一般规模较小,就算大公司的设计部门接纳能力也很有限,学校根本无法成批地安排学生到职业岗位实习,只能采取分散到各类相关的岗位去,在这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可以把一些小的企业串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丽水青田的特色产业是石雕,青田职业技术学校里办有石雕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内基础训练之后都是化整为零,通过行业协会把学生派遣到地方上的作坊,向民间的工艺美术师学习。嘉兴这几年也在开创集团化办学,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市本级和县市一些院校参加,还有几十家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整合在一起,成立了欣禾职教集团,下面还有结合产业的若干分会。通过这个平台,学校、行业、企业包括科研院所,定期组织见面会探讨有哪些合作的共同点。

3.3 鼓励企业参与教育,参与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篇6

本文主要阐述了发达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做法,并根据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提出了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经验借鉴。

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公共科技平台

一、发达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做法

1.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发达国家企业与大学合作的方式通常是长期而形式多样的。一是单一的工业企业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进行合作,工业企业则有权在大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工作;二是公司联合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联合研制,共同取得成果;三是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许多大学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为了加强跨学科与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80年代又在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四是工业和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室,实验室共用。

2.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咨询和服务体系

美国建立的小企业发展中心、中小企业信息中心以及多建在大学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金融资本服务机构、管理信息服务咨询机构、财务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机构等;日本的“促进专利转化中心”、“工业所有权综合信息馆”、“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大学专利技术转让促进中心”和知识产权中心等机构;英国的如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工程院、研究理事会和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和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等;芬兰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实验室或技术开发中心以及科技园区和其他创新支持服务机构等。

3.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市场化运作与企业化经营

美国对进入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只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给与一定资金支持,到第三阶段,入选只具有象征性意义,目前对于该阶段入选企业不再给予任何资助,企业自找风险投资及其他私人资金来源。不少国家的政府还规定,企业的项目必须寻找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伙伴才能得到资助,而大学、研究所的项目也必须有企业作为伙伴才能得到支持。这种重视产学研结合的资助机制,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1.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从发达国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都可看出他们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提高竞争力的目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就是充分地整合社会全部的创新资源,推动各种创新要素的合作与互动,以此来服务于实现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的目恕R虼耍我们要借鉴的正是要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包括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来实现经济新的增长。换言之,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后并能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能不能转化、能不能产业化、能不能取得效益、能不能占领市场,这个检验技术创新成败的唯一标准,所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离不开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金融部门的积极支持。

2.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在企业,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动力。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与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调动企业追求科技进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使企业不仅成为生产的主体、经营的主体,而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企业要树立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期合作的思想。技术研发工作的针对性很强,那就是突破关键技术,提高产品的性能指标,因此技术开发工作必须源于产品的实际需求。失去市场基础的技术成果注定是毫无意义的。企业要发挥市场敏感优势,主动策划产品市场,然后将目标产品的技术问题交给高校、科研院所来解决。如果企业能转变观念,将市场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相结合,科技成果的转化就就较容易达到目的。

3.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首先院所的科研人员必须走出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可能的条件下,共同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院所要降低与企业的合作门槛。在与企业的科技合作过程中,科研院所要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生科研人员不切实际地漫天要价的现象。成果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包括新产品的初步构思、研发、设计实验试制、中试、批量生产、规模化以及市场、营销、策划、公关、宣传、人财物管理等诸多环节。科研单位只能相对独立完成上述环节中的少数。因此科研院所不要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要降低合作门槛,主动与社会资源配合。第三,要摆正位置,只做科学家擅长的技术问题,不要太多涉及经营管理等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既当科学家又做企业家,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第四,科技人员应主动与兄弟院所联合攻关。产品开发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跨学科的组织与合作。因而科技人员要主动与相关单位合作,避免自行其是,大包大揽。

4.以公共科技平台建设为重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在当前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化转化服务体系的情况下,依靠政府的推动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很有必要的。公共科技平台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新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平台。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要从创新管理机制、构筑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三个方面入手,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环境建设,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科技产业化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政策激励体系、技术转移体系、中介服务体系、技术保护体系、产业化基地体系、金融支持体系等。为此:一要加快机制创新步伐,构筑科技成果推广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二要进一步加速重大共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三要继续加强推广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四要加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的宣传。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宣传、推广计划和重点推广项目宣传、典型推广案例及其经验等,提高计划项目的品牌形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市场意识。

篇7

关键词:家长会;家庭教育;微讲座;微创新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一点儿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因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扩大化,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含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是多样化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可以从幼托教养机构、社区服务、单位工会等地方获得指导,大众传播媒介也可以指导儿童家长。但到了孩子上小学以后,家长要进行家庭教育需要基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的表现如何,怎样进行有效的教育,这时,家长会就很有必要了。家长会是“告诉”和“聆听”。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同时也是一种对象为成人的业余教育。这种教育可以使家长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但是冗长的家长会谁都不愿意去仔细聆听。微讲座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微讲座呢?微讲座是指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某个特定主题,条理清晰,有结构的小型讲座。它被广泛应用于传播优秀思想、科研成果、学术成就等。其特点就是时间短,题目小,话题有条理,有系统。微讲座的短小精悍给沟通创造了很好的平台。家长们通过短时间听讲,可以知道我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怎样做。

微讲座的产生,顺应了家长的需求。家长会微讲座除了具有讲座的普遍特点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情景化

家长微讲座针对的是平时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以概念引入,而是以“点”引入,这样就对家长有了吸引力,使沟通情景化。成人的学习特点之一就是经验性。其学习内容是以经验为主的实践性知识,学习过程是调动过去的经验累积以激发联想、比较、思考等心理过程来接受和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的过程。而家长微讲座就是利用家长平时教育的经验,利用案例对学习者得影响,把讲座的内容与家庭教育情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家长完成了“冲突―接受――改变”的过程。

(二) 实用性

针对孩子问题的家长会微讲座,解决了家长对教育中的困惑,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成人学校的另一个特点是学习目的的明确,以有用为取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从学习目的的角度看,普通学校教育是为知识储存、准备为目的;成人培训是以解决当前,近期的问题为目的,要求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在培训后有用,与提高工作业绩有直接关系。家长开家长会是为了配合学校工作,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提高和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能能力。家长会微讲座能帮助家长解决现实问题,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或者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 典型性

家长会微讲座是针对孩子的问题而进行的,在讲座中,必须有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典型的,是家长通常会遇到的。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使家长印象更深刻,更易理解。案例分析符合“活动――理论――反思――应用”的过程。教师在家长会中的讲座对案例进行分析,家长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自我反思,由此改善家庭教育中的方法。

家长会微讲座其实就是家校合作的一种途径。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感染性、针对性、灵活性、连续性的优点,但同时因为教育环境的封闭,教育条件不均衡,教育者缺乏教育素养,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其不可避免的有种种局限。学校教育的优点在于目标明确,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目标的可控性,但其也有不足。家长与学校实际上是对学生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教育群体。家庭和学校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有更好的成长。

家长会微讲座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新平台,它有效解决了家长遇到了一些典型问题。但还存在不足。在开家长会微讲座之前,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获得家长们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并预先与准备好的微讲座结合起来,是值得思考的。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家长会微讲座能发挥出大作用。(作者单位:南宁市西乡塘区西津小学)

参考文献:

[1]2004年1.2月下旬幼教园地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性质与渠道》 李洪曾

[2]2013年8月第27卷4期北京教育学院院报 《微讲座:教师培训教学方式的微创新》 王蔚

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 重要性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和原理,运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实际事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它改变了“满堂灌”、“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本文以市场营销为例),它包括案例分析教学法和案例模拟教学法。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角色定位,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自己的教学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真正弄清楚什么是真正困扰决策者、经营者和理论家的问题;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三是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实现教学角色转换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用更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变传统教学过程的“学着做”为“做中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案例分析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的认识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自信心。应用案例法进行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完成“角色转换”工作。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

比如在讲到产品策略中的品牌策略时,针对目前我国品牌经营的现状,为学生提供一些世界著名品牌如何经营的案例,如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海飞丝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世界顶级品牌的成功之道,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中国企业的名牌之路该如何走,我们的企业在品牌经营上有哪些误区等。在整个案例分析中,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言,展开发散式的思维,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案例,学生开始学会怎样分析一种管理情景及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会轻松地将自己置于某种立场,口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注重实效,搞好案例模拟教学法的选择与运用工作

案例模拟教学法中,管理训练的案例法建立在相信管理是一整套技巧,而不只是若干技术和原理的集合的基础上。由于让一名在读学生去实地管理一家公司是不可能的,这里我们可以尝试引用案例模拟教学法,即虚拟一家公司或某一经营情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而有所收获。这是一种需要群策群力的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大家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采用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掌握学科知识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直接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案例模拟使学生得以在某一特定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下,扮演产品、服务或企业的决策者,他(她)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境做出判断,并将结论以模拟表演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以小组为单位)。不同组的同学会被鼓励选择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项目,事前他们学需要详细地去了解有关产品或服务,去收集相关企业产品行销的成功经验,去调查消费者消费时的普遍心态。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学到的将会比在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要多,而且效果要好。一组一个产品或服务项目,全班十几组就有十几个产品或服务项目的行销演示出现在课堂上,无形中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每一组同学最后都需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他们的行销演示,这对大家语言表达水平和心理素质是极大的挑战,因为需要大量的现场发挥。

3.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每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都面临着与人合作的问题,团队意识属于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优秀的策划人应具备的品质。每一组同学在准备作业的过程中,都需大家的鼎力配合,集思广益,在不断讨论、反复排演后拿出最后让所有组员都满意的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设计、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把每个案例当成事件来做,而不是当成故事来听。希望借此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实战中少些失误、少走弯路。

总之,讲授《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应首先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开发创造力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使教与学双方全身心地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确保市场营销教学的整体效果。只要经常注意收集和整理各种典型案例,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典型案例,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但武刚:公共教育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微.课程・教材・教法,2000

篇9

【关键词】泛实践教学;创业;校企合作

【项目】本文属于天津市教委2012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WDY-2012102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35-2.5

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很多国内外大学都进行了关于泛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探索。

一、国外泛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发展现状

在国外,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说,国外大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应用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教育改革已逐渐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泛实践教学思想正是顺应国外高等教育理念而形成和发展的。国外大学正在探索进行的泛实践教学有以下几种:

创业式泛实践教学模式——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国外大学泛实践教学理念的形成,是对大学实践教学活动的理论升华,是大学实践教学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就是“Mind and Hand”——既会动脑、也会动手。这一理念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办者罗杰斯的注重实用性知识的思想。罗杰斯认为,实践教育应主要提倡建立在非书本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包括考验思维、行动、运动和游戏的灵巧性,进行观察、实验、发明创造和解决疑难等。“最真诚的合作,文化与智能工业的追求。”这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强调手脑并重,在学会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运用它们。麻省理工学院一贯重视实践教学,而将其作为实现“手脑并重”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小到课堂,大到参与大型实践项目,使学生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MIT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其创业家发展项目上可见一斑。MIT所开设的工程类创业教育项目为校友基地和院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这个项目,或者说是学院的文化对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支持性的创业活动己经成为MIT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其重要性惊人的与日俱增。“MIT采用了多种方式鼓励这种文化的传播。其中,发展态势最为良好的是MIT德什潘德(DeshPande)技术革新中心,该中心由Desh和Jaishree共同投资的2千万美元创建,它资助的研究人员手上必须有研究项目,而这些项目是经过专家评估后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和投产价值。2002至2004年间,该中心共资助了51个项目,投资达到600万美元。其中9个项目已经成功发展成独立运营的公司并吸引了超过4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可行的情况下使学校的研究者的视野超出工业界,而不是仅仅关注技术的转让与投产。”设在斯隆管理学院内的创业者中心有以下几个目标:鼓励学生和院系参与创业活动;为电子商务行业提供研究和教育项目;提供各种项目以指导想创业开公司的学生和校友。MIT的创业者中心的主任说:“MIT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者相信仅仅发明一个新产品,提出一个新设想,开发一种新技术是不够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他们的革新是否能在全球得到推广并被广泛接受。”同时,MIT并不满足于各种知识和专利所衍生出的产品。MIT希望这些专利能应用于实际,而且它也一直努力培养自己的教职员和学生,使他们能够成功地让各种风险投资投有所值。

综上所述,MIT的使命是“MIT致力于在科学、技术及其他学术领域方面的知识开拓和学生培育,为21世纪的美国和世界提供最好的服务”。而MIT手脑并重的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在强大的压力下激发更大的潜力,成就学生学业的同时也成就了其事业的发展。

企业式泛实践教学模式——以FH为例。“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n,FH),基本属于本科层次的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以培养大中型企业技术骨干或小型企业管理者及技术骨干为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迅猛,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以文凭论,不以学校论来评判学校及学生是德国两大特色“一个园艺师,一个钳工和一个大学教授,在德国社会待遇上,基本是一致的”。早在1981年德国科学评议委员会就对它如下定位:FH和其他大学类高校是“不同类型但是等值”的高等学校。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职业主义导向的企业式教学模式。企业式教学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生要进入职业学校,需首先寻求接收企业并与之签订合同,录用为企业预备员工,然后由企业或个人找职业学校就读。”学校执行文化部教学大纲,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涉及所学职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企业执行职业培训大纲规定的职业教育课程,以技能培训为主。二者以企业培训为主导,实训课一般占课时总量的60%-70%,学生一般在企业工作3.5天,在学校学习1.5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在企业培中获得实训,并可以得到企业的生产和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这种理论与实践并举,突出职业教育培训价值的教育模式使德国职业人才有较高的质量保证。为了协调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的协作关系,德国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如《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劳动促进法》等,对双方的职责及相关的激励与制约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教。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德国企业式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坚实保障。”

斯坦福硅谷式泛实践教学——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著名的“斯坦福硅谷模式”——即一所实力雄厚的大学和一个高新技术工业区合作,成为创业根基。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下简称斯坦福)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它位于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毗邻美国第二大工商业港口城市旧金山和有“高科技圣地”之称的硅谷(Silicon Val-ley)。20世纪60年代以来,斯坦福的发展尤为迅速,被誉为21世纪美国科技文明的象征。在英国《泰姆士报》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斯坦福位列第四。截止今日,斯坦福已培养了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目前硅谷集中了近万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不乏位列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包括Adobe、AMD、Apple、Cisco、eBay、Google、HP、Intel、NVIDIA、Oracle、Sun等。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顶端,且大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因而技术创新是这些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造就了它们巨大的技术创新需求。

斯坦福在校企合作管理政策的制定上也充分地为合作提供便利,保证合作的有序进行。在这些政策的制定上,斯坦福充分考虑企业的立场和需求,并出台了极为便利的合作流程。学校的相关网站定期该校最新的专利成果、学术会议和项目合作意向等信息。基于此,硅谷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而催生合作的愿望。

国外大学在探索泛实践教学体系发展过程中,广泛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实践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大学的各个层面,贯穿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确立了大学教育知行结合、学思结合、课堂内外结合、理论与经验结合的发展方向,为大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提供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障。”。

二、国内大学泛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现状

国内大学的泛实践教学还未形成具体模式,建立具体体系,但是各大学均开展了大量的泛实践教学活动,并且开展的有声有色。如建立了高校与地方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不断加强学生企业实习,促进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国内大学积极开展与地方和企业的项目合作。近年来,国内大学通过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高校与地方和企业产学研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在科技工作在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和实现技术成果转移的生力军。通过积极探索,国内大学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产学研用结合典型事例,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有:2008-2010年度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1)实践“顶天立地”理念、创制国际一流新药——南京大学合作开发创新药物(2)区校合作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浙江大学与温州市龙湾区共建技术转移中心(3)加强产学研合作创造多赢局面——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新天地共建生物肥料工程中心(4)强强联合携手创新共促产业发展——天津大学与茂名石化合作实现双赢(5)国际合作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移升级——华南理工大学与加拿大BioNeutra公司、吉林现代及梨树县合作案例(6)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华北电力大学构建三层校企合作模式实践(7)抢占精锻成型技术及关键装备制高点——华中科技大学与江苏太平洋精锻共建技术研发中心(8)依靠校企合作迅速推广重大科研成果——东北大学与重庆天泰铝业、华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案例(9)强大的技术支撑助企业腾飞——电子科技大学与珠海元盛产学研合作案例(10)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IT服务外包人才基地为平台合作案例。

国内大学加强学生的企业实习。国内大学会建立一些校内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练习,校内实训基地由校方提供校内实训基地用房,公司定期派员工到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学校会进一步优化企业实训条件,为学生创造企业实训机会,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使学生具备企业信息化运营管理能力。有些大学也会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周期提供有利的真实企业实践环境。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会和校外实习基地联合起来构建泛实践教学体系,例如某些财经类院校与民生银行合作,建立“民生班”,在学校学习银行的业务知识,进行一些实训操作,在此期间民生银行也会定期派员工到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然后会选派学生进入民生银行进行实习,学习银行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国内大学促进学生创业。国外大学著名的“斯坦福硅谷模式”——即一所实力雄厚的大学和一个高新技术工业区合作,成为创业根基。如今,这一模式在江苏也出现了——南京高新区和南京工业大学携手共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在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吸引了6名海外人才来宁创业。

一个是有着近20年历史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是以“大化工、大建筑”等优势工科专业为主,多科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两者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南京高新区的政策资源优势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具备了培育科技型企业家的最好条件。

南京高新区和南工大共同搭建的“三创”载体迅速在海内外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半年来,先后有50多名优秀人才主动前来联系,最终首批6名领军人才脱颖而出,而且全部来自海外,他们分别来自哈佛、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并带着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订单回国创业。

南工大和南京高新区的合作实践着一个创新的思路,通过此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业,还引进了国外的优秀人才,提供了人才发展的优化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J].教育评论,2011(1):157.

[2]Vest C.Pursing the Endless Frontier;Essays on MIT and Role of Research University[M].MIT Press,2004:124.

篇10

[关键词] 高校;教学案例;师生互动

[作者简介]黄杰华(1970—),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案例教学博弈分析与师生互动模式研究——基于信息认知视角”(JXJG-11-3-24)阶段性成果。

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特征,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学案例(Case Method)起始于1870年,当时由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发现的,后来在郑汉姆(W.B.Doham)当时任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的不断推广下,迅速从美国传播世界各国,由于此方法通俗易懂,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教育学成功代表的方向。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将教学案例引入于教学之中。

案例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真实而又具有一定说服力并可作为典型事例供读者参考,且通过此件事可以让读者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教学案例虽然出现的形式是以写作为主,但它和论文、教案、教学设计和实录又有着不同之处。譬如:论文一般是以议论为主导,从抽象到具体对某件事情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说明;而案例主要是通过某一个故事,针对此事来阐述说明道理;一个是在教之前已产生了,另一个是在教之后才出现的;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师生互动是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的一种转变,它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创新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1]。

一、教学案例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与探讨

1.教学案例法也称为教学实例法,它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由教师运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指导学生思考、探索。教学案例一般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案例的核心部分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老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反复讨论教学方法,师生之间不断的交流及对事情的正确认正,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为能更好更有效的将教学案例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首要前提就是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疑难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勤于研究新观点新认识。其次,就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要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力。最后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是占主导地位的,自身对事物的认识要有高度的清晰度。

3.教学案例是实现课堂内外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传统的教学内容的一个改进和扩充。为让学生在学习对案例的发生有更强更好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就要让学生学会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带领学生进行课外调研,将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实验,让同学们用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来激发他们认识世界和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2]。

二、教学案例师生互动的博弈分析

1.博弈论的含义

博弈论自1928年由冯·诺依曼认证以来到如今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了,它作为当今一门脍炙可热的学科,在各种领域中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研究分析和探讨 。现今的博弈论已发展到了各个领域,譬如:教育学、国防军事战略、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社会学、生物学等等学科中,博弈论主要是根据信息分析和对能力的判断使研究者利益能得到最大化的一种理论决策[3]。

2. 高校教学课堂中的博弈论

博弈论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参与者、行动、信息、效用、均衡等[4]。博弈论根据它对事物的假设不同也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合作博弈,另一种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一般来说是指参与者对博弈者的行为通过某种契约进行约束,使合作者不致于偏离合作的轨道,而非合作博弈者是因为参与者之间没能有任何可约束对方行为的一种策略,这样就会出现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双赢或多赢,并违背合作原则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5]。教师采取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案例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博弈[6]。

在教学案例中,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讨论乃至辩驳,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独立思考的主体参与,与非合作博弈强调的个人理性相一致。非合作博弈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为主要目地。但是在教学案例的课堂上,非合作博弈论又是另一种情形,它是指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任何人可以自由地对对方的观点提出质疑和反问,不存在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协议[7]。

3.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这一领域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课堂并不是指一个空洞的物理空间,它主要是反映出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心灵的交汇。正如中国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经就说过这样的话:“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从这翻话中能深深的体现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一个单一的主体他们的地位是双主体[8]。

(1)师生互动首先要学会相互尊重,情感沟通

教学能力的强弱和业务水平的高低不单单取决于教师本人,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师生关系所处位置的一种取向。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首先是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关心和尊重,师生只有生活在相互尊重、和睦融洽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勇于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和他们独到的见解,充分释放他们的正能量。

师生互动中情感的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其所学知识及学科的一种认可, 常言说得好“亲其师重其道”,学生对其学科产生共鸣时学习的效率无形中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8]。

(2) 师生互动其次要启发学生敢于探究创新、积极参与

近年来,西方在教育方面使用一种较为流行的“头脑风暴法”取得不错的成效,中国在实践教育中引用了此方法,发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某例案促使学生自己探究迷津,开动大脑,并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可以提供多种解答方式。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应遵循的规则是:禁止批评;倡导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研究;鼓励畅所欲言;奖励各种发明创新,对同一个问题能提出多项不同的见解,开发思维方式,提高洞察能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使其拥有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权力;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的问题向教师提出质疑,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予到教学中来。

(3)师生互动产生的效果

师生互动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博弈,但它是在多种情形的约束下产生的一场博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不存在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对立,当双方对立到一定的程度时,它们会去寻找一种平衡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9]。

笔者对于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在此作出以下揣测:

1.多数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畏之情,这与千百年来的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密切关系,形成学生固有思维形式。

2.学生课前没做好预习环节,缺乏交流互动的基础。

3.部分教师形式性的互动使学生缺乏积极性。

4.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呆板缺乏亲和力。

因此学校要获得双赢的效果就一定要建立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只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师生间情感自由的交流来提升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独立的创造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精密的研究能力以及坚定的实践能力等等,才能让学校、教师、学生在共同的利益下获得双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