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篇1

[关键词]微电影 广告式微电影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97-01

一、广告式微电影拓展了传播途径

广告式微电影增加了广告的播放途径。2013年全球互联网用户突破25亿,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5.64亿;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0.5亿,其中手机网络用户达到4.2亿;2013年1月,优酷移动视频播放次数达到1亿次/日。互联网和移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得信息的渠道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广告式微电影实现了广告和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契合,成功地扩展了广告的传播途径。广告式微电影将计算机网络、3G手机、户外屏幕和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除了适合在新媒体进行播放,同时也可以在传统的媒体平台进行播放,可以实现在线上和线下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播放。

广告式微电影无限扩大了广告的播放时间。通过对于现代人们对电视欣赏习惯的研究,我们发现当人们面对100~300个电视频道,通过一段时间的观赏,最后经常观看的电视频道数量固定在30~60个左右,这一数量不会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和电视台质量的提高而变化,是一种替换式的选择。那么也就是说,电视广告对于消费者产生影响的最佳电视渠道集中30~60个电视频道。我国目前省级以上电视台共有240余家,据统计目前为中国家庭经常观看的、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主要集中在大约50个左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电视广告对于消费者产生影响的、能够实现广告效果的渠道数量是固定的,这些渠道中可以进行广告播放的时间是有限的,属于一个定量。而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宣传需求高速增长,这就造成了商业宣传需求不断增长和有效渠道与时间过少的供求矛盾,直接导致电视广告播放费用越来越高,电视广告越来越多,观众对电视广告越来越抵触,广告播出效果越来越差的现象。而广告式微电影以网络为主要平台,打破了广告播放的时间限制,随时随地播放,不受时段限制。这种播放渠道无限地扩大了播放时间,打破了传统电视广告的局限。

二、广告式微电影优化了传播过程

首先,传统电视广告的传播过程中的接受活动是被动式的接受活动。对于广告的接受活动,接受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广告式微电影在传播过程中的接受活动是互动式的接受活动。在接受过程中,是接受者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或者是时间碎片,在网络上通过自己的主动选择完成播放的接受活动。其次,传统的电视广告主要是在接受者观看广告之后,通过接受者实际使用过产品后,认可了广告产品的效果,然后进行推荐,完成二次传播,而二次传播者之间传播内容以产品实际效果为核心。而广告式微电影主要是在对于广告的观赏过后,被广告的娱乐效果所打动,认可了广告的娱乐效果,然后进行推荐,完成二次传播的,而广告式微电影的二次传播者之间的传播内容是以广告内容的娱乐性为核心。广告式微电影更注重广告内容的娱乐性。再次,在二次传播过程中,传统的电视广告是以接受者口口相传为二次传播的主要形式,广告式微电影是在网络上通过接受者的即时转载为二次传播的主要形式,完成二次传播的传播周期更短和传播速度更快。最后,传统的电视广告接受者的二次传播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广告式微电影的传播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虚拟世界中的网友,二次传播的范围更广。

三、广告式微电影精准了传播对象

广告在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于消费人群的定位,这直接关系到广告产生的实际效果。对消费人群精准定位,直接进行精确宣传,这在传统的电视广告中很难实现。广告式微电影通过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平台,传播的对象更为精准。互联网网站本身的专业化程度和网站内部版块的精细化程度都远远高于传统的电视平台。例如:有专业的汽车网站、交友网站、游戏网站、购物网站等,同时在网站内部也有许多专业的版块。以搜狐、新浪等网站为例,他们都将版块进行了精细划分,有城市、汽车、娱乐、新闻、健康、视频、教育等版块。广告式微电影实际投放在网络平台中,大大增强了针对性,将广告不但可以在主页播放还可以安插在对应的版块中,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广告播放对象定位的精准性。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一些网站已经开始通过记录上网者的购物倾向,通过分析直接向上网者进行广告推荐。抛开其中是否涉及隐私的法律问题不谈,这种方式就广告播放的准确性而言,无疑是目前广告播放更为精准的方式。广告式微电影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广告播放对象的精准性,增加了广告产生的实际效果。

篇2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划,国家广电总局在2003年确定了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战略,明确了数字化实施的“三步走”策略,从而通过卫星、无线和有线三种方式来实现我国数字广播电视在全国的覆盖。具体说来:第一步是自2004年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数字电视的大力推广,对经济较发达、有线电视网基础较好、居民收入较高和城镇等具备数字化条件的地区,通过给用户的电视机安装数字机顶盒来接收数字信号,从有线切入来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第二步是自2005年开始,开通直播卫星直播业务并播出地面数字电视;第三步是自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高清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有线网络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三者具有如下功能:(1)基本功能为传输广播电视信号;(2)增值功能为广电行政部门开办的如交互电视和网络广播等增值业务;(3)拓展功能为“三网融合”后可开展的业务。我国地形比较复杂,众多偏远地区和覆盖盲区的广播电视传输,必须依赖于充分发挥这三者的潜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配置的优化。信息时代,直播卫星、有线网络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的大力推广是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要求:(1)作为最现代化的传输覆盖手段,直播卫星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推动直播卫星的发展中,必须重点关注卫星数量和卫星业务开展这两个问题;(2)相较于直播卫星和地面无线而言,有线网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服务体系,是三者中实现数字化最成熟的。在推动有线网络的发展中,新建的有线网络要具备交互功能,已经建成的有线网络要加快进行双向改造;(3)地面无线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收看电视的主要手段,也是“村村通”工程建设的重点,因此各级广电部门必须确保地面无线的全覆盖,加快推动地面无线的发展。

    2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必然性

    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从而开辟了自身发展的新天地。首先,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能够克服稍纵即逝的缺陷,并且能够实现跨时空的传播,从而拓宽传播范围和改变传播方式;其次,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迅速实现全球性传播,从而实现信息的广泛共享;再次,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在确保传播效率的基础上,能够极大地降低传播成本;最后,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在国内外进行传播,通过开展国际网络业务,能够极大地提高有线电视网的效益。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融合是必然的,网络中的广播影视允许用户进行观看、收听、下载、阅读、检索、评论、存储、剪辑和转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广播电视单向流动的特性。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广播电视,已经成为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关键,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已经积极展开对策,通过制定各项政策来推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促进广播电视时效性、传播速度和容量的提高。

    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的运营

    所谓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上,是指将整个网络传输的架构和媒体资产管理的管理架构、编辑系统和平台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网络在这个整体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完善广播电视检测网的检测,开展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音频广播等新业务的检测研究,建设全国安全播出的指挥平台,确保包括信息安全和节目质量在内的优质服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营,使得观众不仅能够看到高清晰电视节目,还可以按照个人需求和爱好来进行节目的定制,并且通过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有线电视网向大众化广播服务,向互动式分众服务直到个性化服务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安全管理问题。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事业;宣传功能;新闻报道;实际应用

伴随着时代及科技的变迁,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各类媒体的全面发展,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这当中也包括广播和电视媒体。随着中国的入世及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必将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广播和电视媒体也将面临更多的发展和挑战的机遇。本文首先拟阐释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发展趋势、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探讨广播电视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在未来如何提升广播电视的综合性经济效益,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一、广播电视的一般概念

(一)广播电视的性质

广播电视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电子媒介,广播电视是当今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中介物,以节目为最终产品。它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对象宽泛、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优势,同时存在稍纵即逝、选择性差、不易保存的弱点。

(二)广播电视的产生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转播媒介传播新闻要素的时效性不同,导致了各种传播媒介产业发展的不同。下表(表-2)通过对几种大众传播媒介在技术、载体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广播电视在这些媒介中的超强的优势。

现今社会,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成为民众日常信息消费的常态。CTR媒介智讯2010年第四季度媒介受众调研报告显示,所有被访者都表示会使用两个或以上的渠道获取信息。其中,“家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是最普遍的组合,详细分析结果见下表(表-3)。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概述

(一)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报纸、广播、电视承担着重要的宣传使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传统舆论阵地。且其具有传播地域广阔、接受的观众广泛、信息的容量大、直观等特性,具有很强大的社会功能,包括:新闻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

(二)广播电视宣传功能概述

1、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定义

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每天所发生的大事,及时地了解执政党和政府的宣传路线、方针、政策和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等,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服务。

2、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表现

广播电视首先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社会舆论和思想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今后,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广播电视的喉舌性质与教育功能不会改变。为此,广播电视必须增强喉舌意识,把体现主功能的新闻等节目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保证,并把它办好办活办出特色。同时,根据时代与受众需求,采制与传播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类、科普常识类、文娱体育类、生活服务类等节目,使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健全、更加符合群众的客观需求和欣赏口味,以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时代性,为推进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①、注重理论宣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②、服务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心,搞好经济宣传,既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内容,又是广播电视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广播电视要关注经济建设动态,解读经济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全面、客观、准确、生动地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和把握正在发展、变革、进步的社会,形成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③、关注民生民情。广播电视要把镜头和视角更多地转向社会建设,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主题,从探索新形势下传播的内在规律入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把话筒伸向受众,多用受众的语言,多联系受众身边的事例,多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办一些新栏目、好栏目,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给力加油。[1]

三、广播电视的宣传功能的社会应用

(一) 坚持新闻创新

积极探索、研究和掌握经济社会广泛深刻变革情况下的舆论生成、演变规律,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条件下的舆论引导规律,信息化条件下的新闻传播规律,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传播规律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规律,积极进行新闻宣传的创新。要以领导活动、会议报道为突破口,当重则重,当简则简,形式手法灵活多样。重则集中力量,采用消息、专题、评论、公益广告等,组织系列化、战役化的立体报道,出规模、出深度、出声势、出大的效果。简则要言不繁,通过口播新闻、标题新闻、字板新闻、游动字幕等提示告知。无论重、简都要努力做到鲜活、贴近,有吸引力、感染力。要以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新闻创新难、舆论监督难为重点,使正面报道有分量、有影响、有力度,典型宣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舆论监督实事求是、公道公正。要以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为关键,强化权威,强化大报道、大专题、大制作,强化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道。要以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为标准,把更多的话筒、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更多地反映民生、民意、民情,更多地报道人民群众生动的创造实践,在体现“三贴近”、让人民群众满意上下工夫,使新闻宣传充满生机和活力。[2]

(二)增强社会性新闻报道

电视新闻节目必须适应观众首先收看就近电视内容的心态,做到立足基层,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要多反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热点新闻,做到新闻平民化,以新、短、快、活为特色,给观众一种亲近感、轻松感、兴趣感,并以此构筑起自己的收视群。社会新闻是用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新闻。一档新闻栏目有没有社会新闻,可以说是关系屏幕形象的问题。它有利于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争取收视率的重要手段。社会新闻的广泛性、题材的多样性与具备令人深省的思辩色彩,很容易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和共鸣。

四、结语

今天的世界已经毫无保留地呗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所包围、所投射、所塑造、所解析,甚至所解构,事实上,我们一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空间里:一个是物理的生活空间,另一个是传媒的信息空间。[3] 广播电视作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在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体现,而且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政治形态如何构建,政治经济如何进步,广播电视都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浅谈广播电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长治日报20110629期 第B3版:综合

篇4

关键词: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制作策划

一、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分析

(一)受众的身份特征

从人口自然属性划分,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以城市居民为主,城市常住人口是它的主要传播对象,从职业上看,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以一般职员和学生为主。从年龄上看,因为公交车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工具,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年龄层跨度也就较大,上至百旬老人、下到尚在襁褓的婴儿,都有可能是公交移动电视的观众。从消费水平上看,乘坐公交车的大多是这个城市的普通人,他们个人的消费水平可能并不高,却是整个市场最大的购买人群,这些人也是广告商非常看重的广告投放目标。

(二)受众的心理特征

1、消磨时间

社会学从人对时间的支配和利用的内容着眼,将人的时间分为三种:一是制约时间,主要是工作时间、在校时间,以及为了工作和学习在往返路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二是必需时间,是为了生活所必需消耗的时间,如购物、睡觉、做饭等。三是闲暇时间,是除了前两种时间以外的时间。

2、获取信息

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自身需要的东西,既包括材料、能源也包括信息。

二、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

(一)技术特性

公交移动电视通过安装在车厢上方的液晶显示屏向受众传输电视信号,声音、画面兼备。传播技术上,目前公交移动电视主要凭借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

(二)传播特点

1、强制收视

在传播过程中,受众通常注意的只是符合自己需要、自己感兴趣的传媒媒介和传播内容。但是公交移动电视特殊的视听环境决定了受众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恶自由选择想要收看的内容。

2、易受干扰

(1)公交车的特殊环境,决定了移动电视要经常跟随公交车身一起抖动、运动,久之,和固定电视相比,公交移动电视的机器元件更容易被磨损和破坏。

(2)通常受众是在比较拥挤的公交车内收看电视提供的信息,车厢里收视环境差,外界干扰大,噪音多,都造成了对观看电视节目的干扰。

三、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内容缺点

1、“内容为王”还是“广告制胜”?

2、节目缺乏针对性,定位不明确

3、节目内容更新速度及信息量满足不了受众需求

四、受众本位理念下的节目制作策略

(一)丰富节目内容,增加信息量

节目是公交移动电视提供给受众的产品,只有根据受众的需求制作节目,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才能够接受公交移动电视。

(二)注重节目编排,提高传播效果

对于那些相对固定的乘坐某次公交车的乘客而言,在短短十几分钟,或长达几十分钟的路程内,反复收看同样的几部广告片,显然不符合受众对于的信息需求,会让受众疲惫和厌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传播者要根据受众的收视心理对公交移动电视节目进行合理的编排。

(三)结合自身特点,差异化定位

和传统电视相比,公交移动电视可以移动收视,和交通广播相比,公交移动电视声音、画面俱备。公交移动电视在节目定位上应结合这些特点,打造出有特色的公交移动电视节目。

五、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公交移动电视虽然有它的一些缺点,但它实现了人们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电视的愿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对商家而言也多了一种不错的广告投放选择。相信只要能够解决公交移动电视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黄宁.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研究与个案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6.

[2]蔡贻象.移动电视的文化忧虑[J].电影艺术,2005,(4).

[3]陈红.浅析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受众心理与传播策略[J].新闻界,2008,(4).

[4]陈建虹.对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发展的几点建议[J].新闻与写作,2007,(12).

[5]何建平,刘洁.中国公交移动电视现状研究[J].当代电影,2008,(6).

[6]黄宁.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研究与个案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6.

[7]黄炜.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

[8]梁青.受众本位理念下的城市交通移动电视媒体经营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7.

[9]刘毅.乘客对公交车载电视的“使用与满足”[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0]吕艳.丁玲娜.公交移动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传播现状[J].青年记者,2007,(Z1).

[11]苏阳,闻捷.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优势分析[J].新闻实践,2004,(11).

[12]王嘉俊.把握受众特征定位媒体风格―从受众的角度浅析移动电视[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4,(2).

篇5

【关键词】卫星广播电视频段;抗干扰信号技术;应用分析

前言

卫星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是开发型和无线远程型的,其具有多的优点,如,覆盖范围广、传输的质量高和接受方便等,但是其传输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现在采用的就是抗干扰技术,其在卫星广播电视频段的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卫星广播电视频段的干扰来源

1.1自然因素

在自然界中对卫星广播电视频段的信号影响较大的就是雨、雪和日凌。在雨雪天气,卫星广播电视的信号会受到影响,其透过降雨区域时电波会被雨或雪吸收,其会影响电波,其对电波的吸收和散射会导致电磁波的衰减。而日凌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一般都是发生在春分或秋分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卫星系统与太阳、地球是处在统一直线上的,太阳黑子会影响卫星地球站的天线,其会产生强烈的噪声影响信号链接,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卫星信号的中断。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必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这些干扰进行抵抗。

1.2相邻卫星干扰

相邻的卫星是由于微型广播电视的发展,其数量越来越多,分布上也就比较密集,在同一轨道上的卫星增多,其密度相比于之前已经小了很多,原来的间隔密度可达5°,但是现在只有2.5°,其中Ku频段的卫星更加密集。这种密集程度已经影响了卫星的正常工作,这有通过技术的加强来实现对干扰的抵抗。现在的卫星干扰可分为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其中上行干扰是指卫星系统中的用户差异,其主要就是个别的用户天线口径小,上行电平过高,还有过滤普密度过高等现象。而下行干扰是指卫星之间的重叠区域的干扰情况,卫星在接收信号的同时,还会影响其他卫星的信号,其主要与下行功率的密度和天线尺寸有关[1]。

1.3相邻信道干扰

相邻信道的干扰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载波频率分配和相邻信号的频带之间的重叠,由于没有设置足够的保户带宽,所以才产生了干扰。②载波频谱特性不符合要求,其会产生副瓣,由于噪低过高。所以上行信号的载波频谱一定要控制在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这一干扰现象不出现,也可以保证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要求。

1.4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就是由于其操作的不规范导致了信号的误发,从而造成了干扰。其可能是由于人员的操作,还有可能是技术原因,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意识操作错误,对频率、速率等方面的设置有误。②卫星工作中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③新装的设备操作并不熟练,产生的干扰。四是用户私自的载波偷听产生的干扰。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干扰,影响卫星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

2抗干扰信号技术在卫星广播电视频段中的应用

2.1商业通信

①不同天线的应用。为了避免干扰,可以采用多种天线每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固定式天线主要应用在电视台,可以实现良好的通信;可移动式天线可以在未覆盖信号的地方进行应用;可变式波束天线也可以用在电视台。②束波天线的覆盖面积的较小。这样可以减小边缘卫星接收天线的增益率,减小其他区域的干扰信号的进入[2]。

2.2卫星地球站

①在卫星地球站的发射功率的增强,使接发器的接收增益减小,并通过高功放、大功率和大口径的接受天线进行信号的抗干扰。这样在信号受到干扰时,其也可以压制干扰信号,降低其对信号的影响。②多路多载波信号的采用。单路单载波信号收到干扰时,对抗干扰的能力较弱,而多路多载波信号对干扰的压制能力比较强。③数字化的播出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信号的轻度,保证其在受到干扰时自动的黑屏,不会接收到不法的画面,保证信号接收的强度,其正常的画面和非法画面并不会同步。④对数字电视的信号进行加密。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抗干扰的方式,还可以避免其他人对信号的偷用,而且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不法画面的接收。

2.3监控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卫星广播电视台对抗干扰技术的应用力度也加大了。现在较为常用的手段就是码流比抗干扰技术,这是一种应用于监控系统中的技术,其根据信号的对比,了解节目是否收到干扰,若是收到干扰就会有警报进行提醒,发射机的频率也会提升,信号收到的干扰降低[3]。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卫星广播电视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随着商业通信的增多,现在的卫星广播电视受到的影响很多,主要就是:自然因素;相邻卫星干扰;相邻信道干扰;人为因素。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卫星广播电视的使用效果,在这方面,可以应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一问题。抗干扰技术手段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其对这些因素可以进行有效的抵抗,现在其应用的方向也比较多,现在其在商业通信、卫星地球站、监控系统等方面都已经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彦霖.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6,05(09):113~114.

[2]杨宏杰.浅议对卫星广播电视频段的抗干扰信号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06(11):283~284.

篇6

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互联网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互联网以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对传统三大传媒报刊、广播、电视构成了极大威胁。1998年初,美合众国际社CEO杰姆·亚当斯在一系列会议上断言,互联网将在五年内吞没传统媒体。这些变化引起业内人士高度重视。

作为电视人而言,现在重要的似乎不在于揣摩自己的前途,重要的应该是改造自我、创造自己的前途,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去占领互联网,让互联网为电视服务,成为电视的扩展和延伸,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不断扩大自己在所有新传播领域中的影响。

二、正视互联网对电视的冲击

俗话说"知此知彼"。电视要想保持在传媒中的地位,必须要对互联网和自身的特性有个正确认识。然后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展。

1、互联网传播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电视传播的本质是视听信号与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电视节目在时间流程中播出,并与固定的时间相对应。如果失去了这一关系,那么作为电视节目基本支持的栏目将不复存在,以时间为标志的电视的运作机制也将消失。当你收看一个电视节目时,总有许许多多的人同时也在收看这个节目,这种"一点"电视台对"多点"观众的方式和特点,决定了信息的发送者对信息的接受者具有毋庸置疑的操纵力量,传媒能决定观众接受什么信息和什么时间接受。观众与电视亦体现出同步性,即接收信息的时间和消费信息的时间是同步的。即电视节目是"时不待我"的,错过了节目的播出时间观众就看不到这个节目,在此,消费者是被动的。而互联网在信息传输模式上恰好与广播电视相反,体现出异步性,即通常以存储信息的方式来接收信息,然后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来消费、利用这些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主动索取信息,消费者也就由被动转为主动。

在覆盖范围上,由于技术的原因,电视的传播受到很大限制。很多电视台只能在某个很小的地域内才能被观众收到,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方台。即使上星电视台,也只能覆盖全国。而互联网是全球性传播,从计算机那小小的监视器屏幕能随时获得全球各个角落的信息。

2、互联网的传播具有形态多样、自由和交互的特性

互联网的传播形态多样,它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加入声音,还可以进行网上直播。互联网的传播很自由,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宣称自己是记者,创作自己的新闻作品,随后敲一敲键盘便将其发往全世界。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特性就是互动性,如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多种形式,这些加强了与观众的双向交流沟通。

互联网发展虽然迅猛、势头很强,但杰姆·亚当斯断言互联网将在五年内吞没传统媒体,在中国,一个拥有12亿人口却仅有210万网民的国家要理解传统媒体五年内被击败是相当困难的,更何况,这210万网民的分布极不均衡。限制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价格昂贵普及程度低。

在我国,一台普通的家用电脑的价格也在5000元以上,而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档次低的1000元左右,档次好一点的在3000元左右。电视可以说已经在中国普及了。而电脑还远远没有普及。

2、网络传输受带宽制约

有限的带宽使声音及影像传输仍有秒差、停格、断讯等接收不良的效果,视频信号解析度也远达不到电视播出水平等。另一方面,令人沮丧的响应速度,也降低了网络服务的深度与丰富性,而低像素的显示器使读者的阅读速度比正常速度要慢25%。

3、上网价格仍然偏贵

国家电信部门虽然把上网价格一降再降,但是就目前的上网价格仍然很贵。要超出收看电视的所付的费用好几倍。4、网上信息的真实性较低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任何信息。这种高度的"自由",让人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有时人们的这种怀疑是很有必要的。

互联网在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普及,这只是暂时的,它作为一个新兴的第四媒体出现,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统领媒体世界,它的兴起无疑会给广播电视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为广播电视利用其强大功能以另一种形态发展提供条件。近年来,全球广播电视机构纷纷上"网"已显示出二者结合传播的新态势。

三、电视台进军互联网的优势

目前互联网比起传统传播业来说,才刚起步,发育还不健全,拥有接收者还不多,在社会上的影响还不广泛,但发展速度极快。可以预料,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在未来的信息传播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电视应及早参与互联网的建设,在互联网中占有一席之地,利用网络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它的优势主要在于:

1.正确的舆论导向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在我国目前还处在群龙无首,混乱无序的状态,没有主导、没有主流,只要你愿意,谁都可以随时任何信息。这种高度的"自由",正面的意义是给信息者带来方便,但是它同时也给虚假的信息甚至低级趣味的和邪恶的东西带来了方便。电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尽快介入互联网,并以大媒体的诸多优势抢占制高点,成为网上的主力军,以利于端正导向,强化正确舆论的力量。

2.增强信息的价值含量

在互联网上信息,要求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收集和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信息含量,即信息中所包含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电视台网站的信息符合了这一要求。上网的主要内容是电视节目,而电视节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且经过严格筛选后才播出,因此面广、价值高。电视是高投入高产出,节目生产量大,由于版面、频道时段有限,日积月累造成大量节目资源积压,远未产生应有效果,互联网将提供充分展现其价值的机会,这些信息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横空出世,给互联网信息传播世界增添亮丽色彩。

3.人才资源

作为新闻宣传媒体、,电视已有几十年的历程,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事业显赫,特别是在近一二十年,如日冲天,为社会各界所仰视,为广大求职者所青睐。因此,在其机构中云集了一批英才,可以说是目前拥有最多资讯处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地方,这种人才一旦在互联网传播中发生作用,势必成为互联网传播的主干力量。

4.雄厚的资金支持

互联网站的建立和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不是一般单位所能承受了得的,而电视台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在目前的企业和传统媒体中,电视的创收能力最强。

5.电视品牌的无形资产

从宏观上看,电视在实施舆论监督、扬善抑恶、传播信息、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深受观众欢迎,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伴侣。从微观上看,电视台有自己的名牌栏目,这些栏目收视高,品牌效应十分明显,上网后,由于品牌无形资产的作用,它将原有市场带进了网,通过网络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6.技术设备

由于设备更新快,现逐步采用的数字设备可与互联网直接接通,技术上实现统一,为电视上网带来极大便利条件。电视网站将来最为突出的是视频点播,信息速度是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时,电视视听兼容优势还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四、电视如何进军互联网

电视行业要想进入互联网并立足,从目前形式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电视与网络相互取长补短。

广电媒体的优势是音频、视频传播,其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在实现数字化后,进入互联网是轻而易举之事。因此,广播电视网站的一大特点便是有大量的音频、视频信息,尤其是新闻信息,而在其他网站中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那么容易。所以电视网站可以开播视频播放。让用户从中除了可以获取丰富的文字、图片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播放器软件,直接调看上网的视频节目。广电媒体的优势与互联网多媒体形态的结合,可说是相得益彰。

2、取互联网之长补电视之短

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可以弥补广播电视传播的许多缺点和不足,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的网站恰恰可以综合利用其多项功能,达到所谓"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互动性是网络的特点之一,而手段有电子信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多种形式,这些都可以加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比如电视台网站可以开设电子信箱,接收观众的意见、建议乃至抱怨不满,然后由相关负责人一一回答。还可以开设聊天室,让主持人与观众面对面谈心。这些形式大大拉近了电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在观众意见、呼声的参与下,对节目的提高和改进无疑有很大的益处,同时也使电视节目的影响不断地得到扩大。

3、中国广播电视应双管齐下

面对21世纪全球化媒体竞争的严峻局面,中国广播电视应在两方面有大作为:①自身技术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并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光缆通信等)使自身传播实力不断得到加强;②与第四媒体互联网为主的多种新媒体(其他如光盘等)相结合,不断扩大自己在所有新传播领域中的影响力。

中国的广播电视机构从1996年起对互联网开始有所认识,并尝试上网。在两年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势头、制作水平和影响力上目前还不及报刊社,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广电系统的中央三台中,中央电视台起步最早,1996年底就开始进行尝试,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1998年春节到来之前,中央电视台首次利用互联网对春节联欢晚会进行宣传报道。在网页设了虎年贺岁专辑,下设《春节晚会快讯》、《精彩瞬间回顾》、《98春节晚会节目单》等若干栏目。不仅可以看到文字介绍,也可以看到精彩照片,甚至在除夕(1月27日)下午2点就可以先睹晚会彩排(正式直播在当晚8点)的精彩视频片断,时间总长为23分钟。在晚会进行直播时,电视屏幕上还不时打出网址和电子信箱号,广而告之,这是中央电视台上网后的首次大动作。中央电视台的一些著名栏目,如《东方之子》、《实话实说》、《315特别节目》等,也与国内的网络公司合作推上了互联网。

在对互联网的认识方面,倒是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十分敏感,决心较大,行动亦十分积极。199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这是国内第一个上网的广播电台。随后,广东省广播电视厅筹划建立了"岭南视听"信息网。在上海,上海广播电台、电视台;东方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均已建立自己的网站。其中不乏有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而创意出的新形式,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与提供网络服务的"上海之窗"精心制作了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网络连环画《滑稽王小毛》。1998年6月1日,还向全球15岁以下儿童发起网上征文活动,题目为《2000年在向我们招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参与建立的《动心九时》网上专栏,每晚21点到22点进行网上直播(其余时间可以调取收听)。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是目前国内将电视新闻节目上网的唯一网站。面对如今"广播"(广大听众)变"窄播"(特定听众)的趋势,一些广播网站的服务对象也锁定在特定用户群身上,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与"中国文娱网"合办了《中国歌曲榜》,以时下受欢迎的MP3格式提供上榜的中国流行歌曲。广州两大广播电台的音响节目主持人参与制作的《中国影音世界》网站则提供CD及Hi-Fi信息及热门音乐。国内广播电视机构网站近两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由开始时与网络服务公司的合办(其网页挂在网络公司的主页上)而成为有自己独立域名的网站,显示出日益成熟和要将影响力做大的决心。中央电视台在1997年甚至重新注册了顶级域名:,代替了最初的CN下的域名:。

近两年来,虽然中国广播电视机构在互联网上已有所作为,但必须看到,我们的水平还很低。主要表现为"两少两慢两差",即信息量少、音频视频节目少;信息更换慢、调阅速度慢;服务性差、互动性差。此外,互联网是全球传播的媒体,国内媒体不论大小一旦上网就意味着面对全球用户,且不说信息内容方面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仅在文字语言方面就存在着是否使用英文或其他文种及语言问题,即使在中文方面也存在着否增加BIG5码或图形方式问题,以满足台港澳及广大海外华人调阅的要求。必须强调的是,尽管本文主要描述的是广电媒体与互联网的关系,但实际上广电媒体上网后就纳入了互联网竞争的大系统。只要上网了,任何机构、团体乃至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功能,如音频、视频固然是广电媒体的优势,但在互联网上则不是广电媒体的专利。在互联网信息的大海中,网站的诞生死亡是寻常事。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媒体,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没有精心策划、必要的投入及日常的维护,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吸引众多的网络用户,那就会很快成为一个"死站",从而也就失去了上网的意义。目前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从信息的提供到网页的制作,某些大机构大企业的网站往往还比不过一些个人网站,就是这个道理。必须认识到在互联网上的竞争的激烈程度比广电同业间的竞争有过之无不及。

篇7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媒体;发展策略

一、前言

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网络数字移动技术,以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互联网等作为传播渠道,通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等服务。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二、关联电视的新媒体形式

从当前来看,直接关联电视的新媒体形式主要有: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这四类新媒体根据技术和用途的不同又各自细化为多种模式。

从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到手机电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电视的对接极大地拓宽了电视的收看方式,使得电视传播得以遍布各个空间,迅速抢占各种受众领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电视媒体所不能超越的时空限制,并根据各类空间及收看群体的不同细化受众市场,配备更个性化的传播内容。

三、传统电视新媒体发展的可行性

不可否认,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对电视媒体的地位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冲击。但是新媒体也存在诸如内容失真、质量不精等缺陷,而这些正是传统电视媒体所具备的。因此传统电视的新媒体发展不仅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先进技术形式,还能发挥自身的原有优势,实现取长补短。

1.国家政策的扶持

电视媒体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它的发展国家历来也十分重视。在面临新媒体技术挑战时,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来扶持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2009年9月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

温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优势无疑给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机遇和契机,也为传统电视的新媒体发展规划了方向和蓝图。

2.社会公信力优势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也是众多传媒行业的核心价值追求。

长久以来,传统电视媒体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因而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具备很强的公信力。由于收看电视费用相对较低而且操作时对技术的要求很低,因而电视机在中国有很高的普及率,电视也就成为民众接触最为广泛的传播媒体之一。而且相较于网络等媒介形式,电视传播有一套相对完善和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法规,因而电视媒体的公信力高于其他形式的媒介。

而反观新媒体不难发现,不仅在政策和法律上存在许多空白,各方的监督和管理也很不到位,以致在新媒体上出现一些粗制滥造、低俗甚至失真的信息,在广大受众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而与新媒体相比,在权威性和媒体公信力上电视媒体无疑有很强的优势地位。

四、传统电视的新媒体发展策略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已是大势所趋和潮流所在。传统电视应在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转变,积极主动地实施新媒体战略。

1.推进媒介全方位融合

随着新媒体的问世,传媒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比如媒体信息散发渠道、内容提供者、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和运用习惯、媒体技术和硬件,都发生了极其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现状下,电视媒体的专属优势已经不再在内容和播出渠道方面,电视媒体本来那种特有的生存范式也就不复存在,广电产业的游戏规则已经被消费者以及终端的强势改观了。

由此可见,电视媒体的新媒体策略不仅是在形式上,更应着力于盈利能力方面、内容制造方面、传播规则方面,以及受众接触、终端等全面接轨和合作的方式上,改造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以新媒体的传播范式,根据这些新媒体的特征对电视节目进行二次加工。

2.以特性化内容赢得受众

“内容为王:是媒体产业的不二共识,如果没有内容资源的优势,媒介产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针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首先,对于传统市场应明确本身需要,着眼产品的二次销售。将传统市场的内容价值加以整合包装后再进行销售,以此实现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另外,由于新媒体的形态十分多样,而且处于不断更新之中,应明确每种媒体的特性,明确他们所吸附的受众群体的不同,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取向制定各具特点的内容。

这就给电视媒体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能够从受众者的角度出发,关注新媒体用户这个特殊群体,如网路电视和手机电视等,结合新媒体传播的本身特点和特定需求,整合本身原有的内容资源,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作符合此类用户消费倾向的内容以及信息。长此以往,电视媒体就会将内容运营层面的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布局,建立起自己在这个大产业链中的主动权。

3.以新服务开拓新市场

不管是在传播方式的广泛性上,还是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时效性上,新媒体拥有传统媒体不可媲美的优势,都远远胜于传统的媒体。但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以服务受众为旨归。新媒体在本质上只改变了传输的载体,它以新技术为依托,但最终技术还是为受众的需要服务。因而新媒体策略的关键点是用新的技术做出新的服务。电视媒体采用新的媒体形式,更重要的是开发新的信息服务,以先进的技术方式拓宽服务广度,提高服务质量。

电视媒体新媒体战略的关键是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满足受众的多样性需求,通过本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发出多样化的新服务,以此提升本身的竞争力。

五、小结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冲击固然存在,但更应在危机中看到机遇。电视媒体应抓住有利的外部环境,合理利用自身的内部优势,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以新媒体的技术为平台,牢牢抓住内容和服务两个关键点,在危机中实现自身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娄二鹏.传统电视的新媒体发展策略[J].广告大观,2007(09).

[2]钱艳丽.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篇8

通常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结构与TCP/IP网络技术相似,具有五层网络技术结构。与TCP/IP网络技术有所区别的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多个层次是通过不同的管理层自顶向下逐步控制的,其中包括信息管理平台、移动管理平台和任务管理平台。这三个平台是针对广播电视的工作特点而确定的,分别从网络传播、媒体移动管理、任务传播与分配三方面对网络进行管理。三个管理平台贯穿于整个网络技术架构中,协同工作,从而保证了媒体网络以一种高效的、低传播的工作方式完成信息传播。下面对各层网络技术和平台分别作介绍: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作用主要是在节目录制完成数据采集后,对节目信息进行转换,调制解析,并完成接收转发功能。当媒体网络采集到数据后,首先到达物理层,在该层完成相应的信号转化调制解析后,成为网络技术下允许传输的数据帧,并完成对信道的选择,加密并准备向上层传播;同时负责解析从上层发送下来的数据包,得到硬件所识别的命令行。

(2)数据链路层

在数据链路层,主要作用是对传输数据进行标准化封装。通过对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封装,添加校验码,保证其在整个网络中能够安全准确的传输。在整个网络中提供了可靠的链接。

(3)网络层

在网络层,网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路由进行有效的选择。对于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媒体来说,采用哪种路由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发送转发,对于整个网络的数据转发性能来说非常重要。

(4)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的作用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对数据包的检查校验。但是由于媒体网络所拥有的处理、缓存资源都比较有限,因此传输层的网络技术架构要求轻量、高效,不需要太多的资源开销。

(5)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的。根据具体的需求,可在应用层中添加其需要的任何应用程序,并且对这些功能模块进行监听和执行上层的指令。

2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应用

动态信息平衡网络技术也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适应路由网络技术。一般的网络技术仅采集广播电视数据的描述信息,只有接收到相邻媒体的数据请求时,才会向目标媒体发送有关数据。而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网络技术可以利用三种消息进行通信:ADV,REQ和DATA。其中,用ADV描述媒体数据的有效传播,REQ表示请求数据接收,用DATA表示封装数据。该网络技术以抽象的元数据对数据进行命名,命名方式没有统一标准。通常有SPIN-PP,PIN-EC,PIN-BC,PIN-RL四种网络技术形式。SPIN-PP采用的是点对点的通信模式,并且两点间的通信处于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媒体间的信号不受干扰,分组数据不会丢失,功率没有任何限制。当发送数据的媒体通过ADV向其相邻媒体发送广播信息时,有感兴趣的相邻媒体就会通过REQ发送请求,然后媒体向请求者发送DATA,当接收到信息后,该媒体会向它的相邻媒体发送ADV,如此反复,直到没有数据响应为止。SPIN-EC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传播策略,通过设定传播阀值,令只有满足信息条件的媒体才能够进行与其它媒体的数据交换。SPIN-BC则通过广播信道来使有效半径内的媒体可以同时完成数据交换,而且通过添加定时器,来防止媒体重复的发送REQ请求。SPIN-RL进一步完善了SPIN-BC,主要考虑了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容错性能。该网络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ADV对数据进行了命名,广播电视媒体在接收数据的时候会通告ADV,查看自身资源信息,从而解决了数据的交叠重复接收的问题,避免了资源的重复转发与接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内爆问题。与Gossiping网络技术相比,基于动态信息平衡的网络技术在解决了网络阻塞的时候,节省了媒体的发送传播。但是其缺点是由于消息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因此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某一媒体在发送消息时,如果相邻媒体都接收到数据时,该媒体接收到反馈消息后就不会继续转发,而对于远处的媒体可能还未接收到消息,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媒体从网络中脱离掉;而当sink媒体要求所有媒体的数据时,相邻电视广播媒体能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出去。对于贯穿整个网络技术的三个管理平台,在媒体信息、媒体移动、媒体传播三方面相互协作,最终使媒体能够以低耗、精准、高效的方式完成广播电视录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3结语

篇9

第一、节目内容要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是落实"三贴近"方针,实现基层媒体科学发展的直接要求县级广播电视植根于民间大地,接近实际,接近群众,最了解当地群众的所思所想。按照新闻价值理论,受众离新闻事件的发生地距离越近,在心理上对该新闻的关注度越高。广播电视的受众都会对身边发生的新闻津津乐道,所以,作为地方广播电视台必须发挥地域优势,积极为当地百姓提供新闻资讯和娱乐,丰富百姓生活,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 首先要抓住受众的心理,深入群众生活。重点关注典型"人物"和"事件"。县级广播电视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特定的区域都有着和别处不同的特点,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等各不相同,不同地域的媒体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特色文化之间的竞争,这是媒体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宣传在实际工作中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突出地方特色。只有贯彻好"三贴近"精神,才能离老百姓的生活近了,才能受到观众和听众的好评。县级电台、电视台的基本特点是"小",它决定了这一级别自办节目必须是当地、当时新闻事件的传播,从而其精品节目一般也是以地方特色取胜。

其次、节目设置要坚持党性原则

就全国来看,县级电视台作为行政区域内主要的新闻媒体,担负起了更重的传递同级党委和政府声音的任务。县级电视台正是在这里找到了它的生存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把基层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使宣传文化工作更好地贴近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基层所欢迎、为群众所认同。新闻宣传要适应网络等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改进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偏远,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把握舆论导向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开拓信息资源,传播当地发生的新闻信息,让广播电视节目发挥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是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立台之本。

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监测;发展;广播电视;信号

中图分类号:TN94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Implementation of Radio and TV Monitoring System

Du Yanqing

(Dongguan Radio and TV,Dongguan523129,China)

Abstract:Radio and TV monitoring system is accompanied by radio and TV transmission and coverage generated,radio and TV transmission networks and radio and TV network monitoring network are two parallel systems,which exists between the two absolute intersection,different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networks are equipped with various monitoring networks,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elevision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and a variety of data signals,such as wireline,wireless,satellite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This article from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monitoring system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the analysis of his generation,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process,combined with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system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monitoring system,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Radio and TV monitoring;Development;Radio and TV;Signal

一、何谓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指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如实反映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效果的过程。

从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系统的角度看,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播和覆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的优劣都由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来进行反馈和了解。广播电视传播覆盖网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保障,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网络,才能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类型的节目信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才能更好地为广播电视的传输和覆盖服务。

二、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使用独立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仪器,对信号传输中的各种指标和各种异态进行测量和识别;

第二阶段,单机版的监测系统是由一台计算机控制监测仪器,完成指标测量和异态识别等监测功能;第三阶段,由一台主机充当监测系统的服务器,通过网络协议与多台计算机控制的监测仪器进行通讯,所有用于监测的仪器和计算机构成一个系统,协同完成监测任务。近年来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从C/S结构或B/S结构向采用多层B/S和C/S混合式体系架构演变,使得软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跨入一个新阶段,认识这些结构的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选型是其关键。

三、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特点和主要任务

广播电视传播系统是将制作好的电视节目以及接收到的电视节目信号传送给广大电视用户终端,对于节目质量、传输信号质量的好坏主要有两种途渠道进行反馈。一是用户的反馈,二就是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监测和反馈。因此,监测系统本身具有以下几种特性:一是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二是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三是监测过程无缝衔接;四是具有很强的配合性;五是逻辑运算的缜密性等。

四、建立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在我国的发展

从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功能上可以看出,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对于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输质量的优劣、覆盖面的宽窄、节目信号的强弱、布线走线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等等都需要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反馈,因此建立一个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十分关键,可以说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晴雨表”“温度计”,前者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后者立刻就可以以最直观、最科学、最及时的信息进行体现。

五、如何建立全方位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从技术上来看,建立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必须经历以下的步骤:

(一)中心数据处理部分。数据处理中心既要进行报警数据、技术性指标数据的实时处理与监测信息短信,还要进行监测播出的内容和广告的处理及网络信息视听节目监管,数据传输量大,实时性强,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要求高。

(二)客户端浏览查询部分。监听监看中心客户端、领导等相关部门客户端的主要工作是查询和决策,数据处理工作较少,但客户端数量大且在多个部门,因此要解决的是软件的安装维护与升级的方便性问题。

(三)系统的C/S结构与B/S结构网络版(C/S架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此结构把数据库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它由两部分构成:前端是客户机,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向数据库服务提出请求,后端是服务器,即数据管理(Server),将数据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还要提供完善的安全保护及对数据的完整性处理等操作,并允许多个客户同时访问同一个数据库。它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强,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网络通信量低,响应速度快,有利于处理大量数据。网络版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只是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运行软件。

六、总结

总之,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从技术层上看,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已由C/S或B/S向更加先进更加安全的多层B/S与多层C/S混用的架构发展,了解这两种技术的利弊,根据监测工作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合理搭配,才能更好地为安全播出服务。从时展的要求上来看,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产生发展以及壮大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也是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要求,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发展不仅仅只靠一两个部门,而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大事。优质高效的监测水平才能促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不断提高,把最真切的声音,把最动人的画面传递到千家万户,传递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冀友余.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体系架构[J].中国有线电视,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