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

篇1

 

一、项目名称:XXX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

二、实施地点:XX镇XX村

三、项目概况

1、计划投资情况: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万元人民币。

资金来源: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00万元。

2、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租赁农户耕地,面积约 100 平方米。

四、项目进度

2019年4月-X月 整理土地、引进XX品种

2019年X月-

五、预期收益

1、经济效益:产业的发展势必将带动服务业、交通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消费水平提高,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其他收入来源,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2、社会效益:有助于改善村落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3、生态效益:项目设计本身有利于调整区域发展方式,改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包括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镇政府机关干部等。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听取产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2、建立联动机制。建立XX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指导,确保正确方向。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振兴发展建设纳入工作全局统筹谋划部署,确保有力有序开展。

3、强化经费保障。加强和完善振兴产业发展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纳入政府年度预算计划,加大资金、项目保障力度,确保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宽生兰”为你整理了这篇农业农村局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农业农村局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每年一度的政协提案工作是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做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将提案办理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做到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科室上下联动,互相协调,既提高了办理质量和效率,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提案办理基本情况

今年我局共承办政协提案8件。经过认真梳理,8件政协提案分别从农业及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3个方面对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不同建议。其中涉及农业发展方面2件,乡村振兴建设6件,农产品质量安全1件,在今年的8件提案中,需要2个及以上科室答复的就有5件,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面对不同提案提出的繁杂问题,我局按照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对8件政协提案认真进行分析研讨,制定相关办理程序,确保高质量完成办理工作,8件政协提案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做到了按时办结率100%,答复满意率100%,实时反馈率100%。

二、提案办理主要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明确职责。我局始终坚持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促进全局工作的强大动力,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作为检查工作的一面镜子。在收到提案后,迅速对具体办理环节及注意事项

进行安排,局主要领导对提案逐个签批,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综合科牵头协调,各科室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确保每件提案办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规范程序,确保质量。为进一步加强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化,严格提案办理程序,坚持综合科收到提案后,列出政协提案办理表,明确答复科室及人员和时间,将办理任务分解到各科室,由各科室初步提出答复意见,经主办科室汇总与代表委员沟通后,报领导审核,写出正式书面答复意见,再与代表委员预约时间,当面答复办理,填写办理意见反馈表,让每一件政协提案在接收、答复、反馈中,环环相扣,不落漏洞,杜绝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和重答复轻落实现象发生。所有建议、提案均按统一格式进行回复和反馈意见。今年8件政协提案,全部面对面答复,并严格按要求报送区政府督查室、政协提案处,同时做好了整理归档和网上公开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今年的政协提案在办理工作中发现,委员们对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比较关心。历年来,乡村振兴工作都是农业农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持续多年的不断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宅科村、小庄村为主的特色效应,“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效益逐渐显现,但仍然存在一些“空心村”和荒废破败房屋。对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建设将作出如下打算:

一是规划先行,广泛宣传。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乡村振兴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通过进村入户、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看到乡村振兴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

二是加大投入,细化分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乡村振兴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推选村民代表成立监督小组,建立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制度,接收群众监督,确保乡村振兴建设如期完成。

我局将继续对委员们关心的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办理工作转化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创新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作质量,为打造“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品质之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3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环境;问题;建议

农村水利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全面践行综合发展方针和要求,要结合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基本标准,整合具体管控方案,打造多元科学的管理方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环境

1.1政策元素

为了进一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要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更加合理的融资平台。相关规划指出,到2022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要基本完成改善目标,要在关注公益属性的同时,解决政府融资难的问题。也正是基于政策方面的倾斜,农村各级政府单位要积极响应水利部门乡村振兴规划水利工作要求,秉持因地制宜的管理原则,从而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果[1]。

1.2经济元素

对于农村水利建设发展工作而言,要想积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率,不仅要对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予以关注,也要从融资平台和渠道等方面予以分析,相较于2018年,2019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完成率提高了0.3%,另外,地方在财政支出方面的投入见表2。结合表2可知,2018年和2019年的地方水利建设投资总额差距不大,略有下降,然而对应的投资完成率却有一定上升,这不仅证明了当地政府对于水利建设投资项目的重视度提高,也说明相应的政策落实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地方水利建设工作逐渐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1.3社会需求因素

对农民而言,农村水利建设工作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是众望所归。因此,政府要积极完善信息收集和汇总工作机制,充分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能真正落实到位,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水利建设项目也是重要的农村公共产品,需要贴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相关数据(见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步变好,推动了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打造更加科学规范的农业发展平台,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中,要将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诉求作为根本,顺应乡村振兴战略[2]。

1.4技术因素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落实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推动水利项目向着智慧水利建设方向发展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根本。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融资方面也在积极升级,旨在实现“互联网+”应用模式,真正意义上维护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价值[3]。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政府在水利建设工作方面开展的资金融资方案实效性不足,只有维持资金链的稳定,才能打造稳定的发展平台,但是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不足、人员配置不到位、技术水平更新速度慢等问题造成资金融资效率较低,对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而资金不到位,对应的工作就无法得到全面优化升级,基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就会陷入恶性循环[4]。2)基础设施质量不高,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及发展水平的限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水平一般,对应的水利建设工作受到制约,配套设施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存在配套设施安装和应用不到位的问题,制约了整体水利发展水平。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不足是制约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全面升级转型的重要因素,会导致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严重制约后续水利建设水平的提升。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建议

为了全面提升农村水利建设水平,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整合管理控制方案,践行管理方针,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等落实积极有效的升级机制,为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1转变融资思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落实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方案,要综合管控,提高资金融资水平,确保能合理规避融资短板问题,维护资金链的稳定性。1)要建立多样化的升级模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工作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财政压力。特别是近几年,民营经济呈现出全面升级转型的趋势,配合政策扶持方案,积极打造更加合理化的民营资本吸纳框架,就能提升项目运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投资风险[5]。例如,2015年,我国提出专项过桥贷款项目的建设意见,利用信用方式完成贷款发放,且无需担保,以3年为贷款周期进行滚动发放。2)积极优化PPP模式,配合合同内容、特许权协议内容及所有权归属内容等落实相应的模式处理工作,并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完成PPP基金的设置工作。

3.2创新发展思路

一方面,要平衡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需求,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真正打造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趋势的管控和治理模式,维持综合应用效果的同时,夯实管理基础,并着重关注发展动态要求,提高水利工作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在建立发展机制的过程中,要将水资源节约发展作为核心,活水、优水作为根本,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满足新时代新思路的具体要求,从而维持水利建设项目的平稳运行。

3.3发动群众的力量

为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综合水平,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工作的实际水平,切实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业水利事业和谐发展,推动水利建设工作全面发展。例如,利用技术团队对农民予以指导,确保其能积极参与到水利事业建设工作中。另外,要积极落实技术指导方案,将技术体系和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结合在一起,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从而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

4结语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要将时展要求作为关键,积极整合具体管控方案,秉持多元发展原则,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建设和管理工作并行,建构更加和谐的循环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体系,为地区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华林.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探究[J].城镇建设,2021(02):51.

[2]付吉孝.新农村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1):69.

[3]孔祥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策略[J].科技风,2020(18):204.

[4]贺剑峰,沈刚,龚懿.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若干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4):24.

篇4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篇5

一、县十大专项脱贫攻坚行动-就业扶贫行动

全面开展就业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就业扶贫“九条措施”,完善贫困劳动力“一库五名单”制度。扎实展开“送培训下乡”等培训活动,2018年培训贫困劳动力贫困劳动力363人。2018年开发和安置农村综合事务管理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河道管理员、道路养护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村级保洁员等七类公益性3056个(其中:贫困劳动力2302人)。2018年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及浙江省临海市、黄岩区-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专场招聘会2场。开展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活动16场,提供各类岗位信息3800余条,极大地方便了求职人员在家就能随时掌握企业空岗信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2018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贫困劳动力1710人。

二、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农牧民转移就业和多元化增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

(一)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

实施乡村就业计划,重点扶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培育一批就业扶贫车间,推进农村就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拓宽农牧民就业空间。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促进农民劳动力就读就地就业,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维一体”工作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劳务协作,搭建跨区域劳务合作平台,架建企业用工指导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完善乡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健全覆盖想成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优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务,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开展返乡农牧民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提升等活动。举办返乡创业成果展,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大赛等活动。支持农牧民群众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工、大学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

(三)实施农牧民增收计划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大力开展羌绣、唐卡等劳务品牌培训,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基本文东,促进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加强惠农政策扶持,落实国家各项补贴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

三、县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重点工程

(一)乡村就业促进行动

实施“一户一技术能手”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造血”能力,统筹资源定期组织乡村人才集中培训。

篇6

一、帮扶对象

区建档在册有劳动能力并积极发展种养业的贫困户。

二、帮扶方式

2019年培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与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每名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至少帮扶一户具有自种自养能力的贫困户。

三、帮扶重点

1.明确结对帮扶对象,确立结对帮扶关系,建立联系和帮扶工作机制,把所学到的知识传递到贫困户手里。

2.具有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应就近吸纳贫困户就业,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增加贫困户收入,切实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3.采取扎实有效措施,重点解决结对帮扶户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并研究脱贫增收办法,及时跟进和落实帮扶计划和措施。

4.对有技能培训需求的贫困户,结合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技能提升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四、相关要求

一是深入实地,真做实做,切实帮助结对帮扶贫困户早日脱贫。这是既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使命,因此,各培训机构及学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克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把结对帮扶贫困户所需所求落到实处,严禁走过场。农委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对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特别是结对帮扶户不满意,被督查组通报的学员,取消其学习资格,并严肃问责培训机构。

篇7

具体到我村近三年的文明创建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以班子建设为核心,塑造农村新形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班子是核心,目标是方向。为此我村特成立了以村书记郭兴峰为组长,村委主任姚吉贵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成员由两委成员组成。明确责任分工,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创建有资料,在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制度。

二、以合作经营为模式,锻造发展新力量

成立峰威集体经济合作社,切实增加村民收入,最终实现全村的共同富裕。2009年成立了覆盖农户最广的农村合作社,吸收股金456万元,到今年合作社资产达到1154.17万元。累计发放合作社职工工资1408万元,社员股金分红48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受益560万元。

三、以生态建设为突破,打造文明新品牌

一是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结合“五清五规范”建设参考标准制定了《横坡村容整洁“三包”责任制度》,实行“四位一体”管理办法,对责任区实行定点守控和巡查,并开展了“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庭院革命”“垃圾革命”四个革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近年来我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投资30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村内的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修建了服务功能齐全的游客接待中心和集餐饮、住宿、会议为一体的培训中心,并配套了8处标准的旅游厕所。

三是实施民居古迹保护工程。投资1450万元将村内明清时期的具有北方传统特色的古院落开发为窑洞民俗博览馆、窑洞旅游宾舍,目前运营良好。今年继续投资500万元加大古堡、古村、古井保护修缮力度。

四是建设横坡古村度假区。近年来我们以横坡古村度假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2016年横坡古村度假区开门营业,采用“节庆+旅游”的模式,连续举办五届美丽乡村文化节,成功承办两届国际摄影节乡村大型采风活动,连续打造四届平遥中国年横坡古村大型实景灯展,共接待中外游客150万余人次,收入3000余万元,成为平遥中国年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四、以管理创新为手段,营造文明新风尚

建设文明有序、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我们不仅要组织好村民的生产生活,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弘扬文明新风尚,通过行之有效的人本管理活动把文明新风吹进每个村民的心间。

一是成立横坡村教育基金会。大力扶持农家子弟成长成才。连续八年,为考入平遥中学、本科院校的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近50余万元。

二是关爱弱势和老龄人群。每年腊月十九召开老年人座谈会发放白面以及根据年龄段发放600至1000不等的养老补助,对五保户我们采取集中供养并进行二次村级补助等政策使其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三是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支村两委制定了《横坡村村规民约》,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干、三不干、三比”的长效机制,即分内的事紧着干、集体的事争着干、助人的事抢着干;破坏集体的事绝不干、损人利己的事绝不干、毁坏团结的事绝不干;在集体活动中开展比出勤、比效果、比成绩的大评比。并于2019年重新制定了横坡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现在横坡村七星级以上文明户达到了207户。

 四是十户联防筑安全。十户联防,户户头上有责任,人人都是联防员。健全和完善联防工作制度、并推陈出新,形成了独具横坡特色的“十户联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安全工作机制和考评制度。

五是选树各类典型模范活动。为了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培育淳朴、敦厚、勤劳、善良、敬老等传统美德,村委每年都要评选“义务劳动模范”“劳动致富能手”“十佳孝星”等,用身边的人教育村民,以高尚的品德带动高尚的村风。

五、以文化兴村为灵魂,创造和谐新生活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结合,才能使得乡村实实在在的振兴。为此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最佳载体,全面提高村民精神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着力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创造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生活。

一是进行了农村文化的顶层设计。横坡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横坡村发展规划中确立了横坡村及合作社厚德至善、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峰聚成山的村企文化和艰苦创业、共同富裕、强强联手、共铸辉煌的发展理念。

二是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让村民拥有了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等。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文化宣传队伍。这些活动场所和团队的建设不仅扩大了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阵地,而且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以节庆、庙会、农闲等时机,组织农村民间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过健康的文化生活,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树文明的农村新风,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五届美丽乡村文化节。

四是成立乡村老年大学。在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建成农家书屋、活动广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关爱老年人,关心老龄人群的身心健康,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供硬件基础。

五是建立道德讲堂。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建立起了道德讲堂,旨在发挥道德讲堂的载体作用,在村民中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每月开讲一次,迄今已经完成四十五次授课,受众范围遍及全体村民,反响热烈。

篇8

东营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6日)

 

2021年,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8件,其中牵头办理5件,配合办理3件。局党组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认真研究部署,严格落实责任,规范办理程序,截至目前,牵头办理的5件代表建议全部完成面复,代表满意率100%。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市人大代表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于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直面现状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局党组始终坚持把人大代表建议作为研究部署重点工作的重要参照,把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履职尽责、狠抓落实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进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人大建议收悉以来,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将办理工作逐件分解,明确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靠上抓的工作机制。局办公室统一将办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承办科室,专人负责,定期调度,积极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了人大建议办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局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办理,多次调度办理情况,研究落实措施,按照要求对相关代表进行了面复。

二是强化沟通交流,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要求各责任科室树立主动意识,提前与代表联系,真诚沟通,听取代表建议,增强办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积极与协作部门联系交流,结合各自职责和实际,认真研究答复意见,确保答复质量。答复意见形成后,先后由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最终形成答复文件。

三是抓好工作落实,发挥长效作用。在办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立即解决的,不等不靠,马上解决;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分阶段逐步解决;对于因职责权限等原因确实无法实施解决的,耐心诚恳地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人大代表理解。加强工作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期动力。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按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立足于解决问题,确保把人大建议办理好、落实好。主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一级抓一级,层层分解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督导,务求实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以有利于建议的解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重心放在深入农业农村,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办实事求实效,以建议促进工作落实,以工作促进农业农村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加强追踪,确保落实。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倾听和采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建立建议办理承诺事项台账,对于建议答复中承诺解决的事项,抓好跟踪落实,兑现答复承诺,实行销号管理;按照要求向代表通报B类建议第一次答复后的办理进展情况。

高质量、高标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履行部门职能的责任和义务,是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途径。市农业农村局将把人大代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作为强大动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健康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东营样板作出积极贡献。

 

附: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承办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议名单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承办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议名单

序号

建议名称

编号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办理类别

面复意见

1

关于支持利津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议案

11

市委农办

市农业农村局

A

满意

2

关于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建议

17

市农业农村局

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督局

A

满意

3

关于加大农田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的建议

19

市农业农村局

市财政局

B

满意

4

关于出台秸秆回收激励补贴政策的建议

77

市农业农村局

市生态环境局

A

满意

5

关于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的建议

148

市委农办

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A

篇9

一、工作现状及成效

推动产业蓄能,加快项目建设。一是重点抓好全县在建的农耕文化体验中心5个旅游扶贫项目,做好3845万元旅游扶贫资金审核拨付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推进项目进度。二是积极指导云里安凹、南山云起等精品民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三是组织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产品提升。一是实施产品精品化工程,重点推动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指导景区、景区3A级景区整改提升,并完成景区现场复核工作;积极开展黄山寨生态旅游区3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建工作;指导县万山镇长冲村、县柯坦镇虎洞村评定为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二是针对疫后市场新形势,开发打造生态、乡村、康养、等特色核心产品,推出更适合自由行、散客化、轻资产、复合型的旅游精品。三是改变现有温泉产品单一、游客滞留时间短的现状,增加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推动温泉+运动健身,温泉+中医养生,温泉+生态农业等。四是培育本地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

推动品牌升级,加强营销推广。一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倡导文明旅游,完成县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开发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健全旅游投诉统一管理和快速处理机制。二是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组织安全风险防范、风险提示及应急救助技能培训。三是加强“旅游”品牌宣传,举办了一批旅游节庆活动,围绕“春采茶、夏摘果、秋登高、冬泡汤”贯彻全年的四季主题品牌活动,策划、实施了春季茶文化旅游节、夏季瓜果采摘嘉年华、秋季大学生民谣音乐会、冬季温泉养生节四季品牌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四是培育精品旅游线路。以市场为重点客源市场,设计迎合市场需求的人文、养生、研学、祈福旅游线路,重点培育连接、、、、等景区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面向自由行、自驾游市场,编印旅游手册,开发适合自驾游的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产品。

推动政策落实,保障企业发展。一是全面宣传政策。全方位宣传市县出台的政策及实施细则文本,根据不同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好政策申报的沟通和解答,发动并指导文旅企业按照有关政策及细则对接有关主管部门申报对应条款。二是完成政策兑现。根据县政策意见中文旅部门负责的第1项“加快财政扶持资金兑现进度”要求,目前已与财政共同完成16家单位24个项目的资金扶持审核,兑现2019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补助资金235.263万元,有效地支持文旅企业发展。三是摸排融资需求。摸排33家企业融资需求并与本县人行联系,积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推进文旅企业融资工作。

二、下一步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鼓励企业文化旅游产品要与科技手段融合,产品形式走智慧化、数字化路线;引导传统文旅产业拥抱互联网技术,通过数字化改造来争取新的市场。

二是促进多方联动。进一步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让更多的、更优质的文旅项目落地落实,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篇10

我县于1980年被列为国家“老、少、边、穷”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贫困县,1993年因农民人均年收入超出国家界定标准13.6元退出国家贫困县。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攻坚和强农惠农政策,自我加压,奋力追赶,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大力实施“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30%,连续四年实现“三年翻番”。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分别增长10.6%和28.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4.6%和1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5个指标增速列全市首位。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村庄整治推进。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截至目前,全县先后共完成了589个省批建设点村庄整治任务(含2013年68个省批建设点),涉及23600多户农户、92000多人直接受益,改路、改厕、改水“三改”基本到位,16200农户改造了住房。打造了一大批如古井、古松、客家源、大畲旅游新村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村、文化新村、生态新村。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攻坚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2012年完成了477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013年市下达我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为14410户(其中新建和维修加固9063户,拆除空心房5347户),截止到9月6日,全县落实改造对象9208户、已开工6184户、完工1431户,拆除空心房3985户。全县规划建设的50个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点已全面启动建设。

2.坚持产业发展推进。一是做优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通过多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了“田里烟、莲、稻三分天下,山上油茶、果业、香樟三业并举”的农业产业格局,今年种植烟叶3.2991万亩、白莲4.5万亩,收购烟叶9.4773万担、预计收购干莲3500吨以上,白莲、烟叶两项产业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约1500元。此外,全县油茶面积达10万亩,香樟面积达5万亩,成为新兴农业产业,我县被列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油茶产业项目示范县”,并连续多年在国家、省组织的年度油茶发展业绩考核中名列前茅。二是突出“一村一品”促农民增收。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科技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各重点村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木兰乡东坑村63户农户自行组织成立了“县山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山地鸡年出栏量达30万只,年产值达1500万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种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小松镇瑶上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300亩。带动基地农户500户,其中贫困农户240余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带动企业的发展,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琴江镇大畲旅游新村,依托通天寨景区,捆绑新农村建设、旅游、扶贫开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努力打造一个“客家气息浓郁”宜居、宜游、宜业新型村落。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创收人均达3000元以上,使该村农民既改了房又致了富。2012年,琴江镇大畲旅游新村被评为全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点。三是发展旅游带动服务业和农产品销售。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建成通天寨4A级景区、大畲乡村旅游示范区、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等四大核心景区,成功举办两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今年1-8月,累计接待游客87.3万人次,同比增长29.8%,旅游总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32.4%。旅游促进了城乡餐饮酒店业的发展,使农村一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服务业脱贫增收。通天寨景区、赣江源景区周边农民依托旅游的驱动,经营宾招酒店和经销土特产品,增加了收入。

3.坚持项目建设推进。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我县共有国家和省级贫困村2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2%,上级下达整村推进资金1216万元,其中:省级贫困村项目资金290万元,国家贫困村项目资金66万元,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420万元,2013年整村推进(村庄整治)440万元;截止目前,贫困村申报项目140个,已完工项目109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77%。二是加强项目对接工作。我县根据《若干意见》出台了35条实施意见,编制了《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储备,目前已编制重大项目385个,总投资达476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0个;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或报批的项目102个,总投资128.9亿元,为把国家政策尽快转化为项目、促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尽快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4.坚持社会扶贫推进。一是推行“三联系一挂职”机制。全面推行县领导联系乡、县直部门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聘工作人员到村挂职锻炼,全县29名县领导联系10个乡镇,每人挂点一个国家或省级重点扶贫村,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落实。二是成立县老区促进会。加强与上级老区促进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为争取更多的社会扶贫资金提供了平台。2012年,钨业集团公司向县老促会捐助5万元作扶贫救助资金。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帮扶。省委、省政府“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省财政连续十年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将为我县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四是深入推进“三送”工作。积极推行“三代”、“六民”工作机制,开展“五进农家五同步”活动。今年,县财政出资2000万元,分两批实施376个交通、水利等“三送”民生工程项目,项目覆盖全县131个行政村。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1.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贫困面较大。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31.06亿元,仅占全国的0.06‰、全省的2‰;财政总收入3.9亿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未过4亿元的县,绝对值仅占全国的0.03‰、全省的2‰。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1085元,仅为全国的28.8%、全省的38.5%;人均财政总收入1226元,仅为全国的14.1%、全省的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8元,仅为全国的40.4%、全省的49.9%;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仅为全国的44.9%、全省的45.4%。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693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9%。

2.基础设施欠账大,自身“造血”功能弱。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仍有1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有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460公里,四、五类危桥38座;仍有757个村小组、125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还有24座及393座重点山塘存在安全隐患,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还有60%的灌区需要配套改造。三是农村人畜饮水极不安全。还有77个行政村、1255个村民小组、1745个自然村、38847户农家不通自来水,涉及人口75900人,多数农民的饮用水基本上是溪水、河水、井水、塘水等不安全用水。四是电力供应能力差。只有110KV输变电站,高峰时期突然断电现象时有发生。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民增收的主要传统产业烟、莲、稻,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影响,效益不高,特别缺少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训支撑,产业深加工跟进难,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农民持续增收难。此外,我县人均耕地仅为0.63亩,外出务工者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少,大多从事体力型劳动,收入微薄,务工要脱贫也很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切实加快扶贫攻坚工作,是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将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我县发展机遇,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振兴发展当好“助力器”。

1.以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有效衔接,加大贫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2.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提高扶贫精准度,对国家新扶贫标准下农村扶贫对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

3.以模式创新加快移民搬迁步伐。通过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提升移民搬迁工作。到2020年,计划投资5720万元,完成4084户14300人的深山移民及地质灾害避灾移民任务,精心打造100个集中移民安置点。

4.以产业扶贫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争取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特别是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将打造成旅游扶贫示范县。

5.以智力扶贫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到2020年,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

6.以专项扶贫营造浓厚氛围。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好县直单位(企业)定点扶持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围绕中央开展行业扶贫的新要求,着力推进行业扶贫,积极推动行业部门支持扶贫的责任全面落到实处。

五、几点建议请求

作为全省、全市发展最落后的县,人民常常为自己拖了全省、全市的后腿感到不安,感到自责,我们做梦都想尽快甩掉倒数第一的帽子,早日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社会。但要实现这宏伟目标,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上级给予我们高度的关注与特殊的扶持。

1.逐年增加扶贫重点村个数。131个行政村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只有50个,占总行政村的38.2%,还有81个行政村未实施整村推进工作,这些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为此,请求上级对实行差异化扶贫,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逐年增加贫困村的数量,力争到2020年全县131个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贫重点村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