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兽医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兽医知识点

篇1

【关键词】化学课程畜牧兽医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54-03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广西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广西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理论基础和基础技能培训的作用。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不足。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与能力,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削减课内学时,化学类课程也不例外。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被削减学时甚至取消。分析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8学时,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0学时,取消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取舍难度增大。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化学类教学用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徐英岚主编的《无机与分析化学》,以及潘亚芬主编的《生物化学》,这些教材均按64学时编制,编写时凸显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应用性训练,如果从这样的教材中再筛选出符合40-48学时的教学内容,难度极大。勉强选择的内容并不能满足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三)学生动手实验技能掌握的程度降低。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验。化学类课程课时的减少,压缩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类课程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目前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岗位包括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拓展岗位包括宠物养护员、宠物美容师等。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化学类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畜牧兽医部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化学类课程知识点的衔接内容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化学类课程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支撑作用。若衔接出现断层,势必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内容整合。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化学类课程主要开设分析化学、动物生物化学,以及化学类综合实训课程,共计9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由于两门课程同时进行教学,导致一些相同的内容重复讲授,浪费学时。如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吸光光度法属于仪器分析法,该教学内容安排在学期未,且因时间关系只来得及安排一次仪器分析实验。而动物生物化学在学期初的第二章蛋白质测定、第三章核酸测定、第五章血糖测定等实验中均要使用分光光度法,导致两门课程一前一后都讲授了该项内容,但又因学时有限,讲解和操作都不够透彻,学生理解不深刻。对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合并课程进行授课,将分析化学课程中溶液配制内容与后续的分析化学实训和动物生物化学实训相结合,在后续实训中所使用,溶液均指导学生计算和配制,既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又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知道实验用的溶液是怎么来的,还可以节约试剂,保护自然环境。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有机化学是动物生物化学非常重要的前修课程,也是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前修课程。但因学时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取消了这门课程。合并化学类课程学时后,可对分析化学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化学分析法只学习酸碱滴定法,删除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滴定法的内容,加上动物生物化学不需重讲分光光度法的时间,可节约20学时,用于增设溶液配制和与动物生物化学相关的部分有机化学内容。由图1可见,整合前,由于开设课时有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核酸的代谢等内容未能讲授,整合后添加了这些相关内容,并有更多的课时用于技能训练,使知识和技能训练连贯性更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的养殖业人才。

篇2

关键词:畜牧兽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315-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畜牧兽医科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不能在毕业入行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缺乏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模式及教学手段上对中职院校畜牧兽医相关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现总结如下。

1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很重要。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1.1.1 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置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的放矢,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2 因材施教 教师应深入地了解学生,尤其是青年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用独特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

1.1.3 创设“实景”场所 通过“实景”场所的相关训练,让学生懂得,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解决哪类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到学习成就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2 目标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学农厌农情绪,畜牧兽医的苦、脏、累,更使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前途一片茫然。针对这一现象,正确引导学生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显得非常重要。

1.2.1 结合本地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正确地引导学生

1.2.2 结合已毕业的学生的成功事例,让学生从师兄师姐们身上看到自己明天的希望

1.2.3 让学生们形成这么一种概念:今天不努力学习,明天就找不到工作 即使你找到了一份工作,学艺不精,工作也会不长久,还不如一技在手,受用终身。这些无形中的动力和压力,会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形成和树立正确学习心理。

2 改革教学内容模式

中职院校学生因年龄偏小,理解教学内容较为吃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三段一考核”的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2.1 理论教学阶段

教师传授理论知识,重点讲解基本理论、技能及操作。

2.2 实景教学阶段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操作,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2.3 实践教学阶段

学校组织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去实践教学基地,如宠物医院、兽医院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4 考核阶段

在畜牧兽医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 就目前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能力,理论教学与实景教学,有足够的教学能力,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在实践教学阶段,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有力的探索。

3 改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长谈不衰的话题。传统教学方式是板书与挂图相结合,教学形式单一,在课堂中学生易感到枯燥无味。而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人生观世界观不成熟,学习自制能力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互动系统等进入教学领域,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等特点,能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对生产第一线的畜牧兽医相关操作进行摄像、编辑与整理,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可以纳入“实景”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能较快适应畜牧兽医工作,培养个人专业技术能力。

4 改革考核手段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考核手段的主要依据是试卷成绩和实验报告。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靠考前的突击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达不到考核学生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的目的。考核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应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的需求,不断调整,下面的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40%,社会实践环节为20%,实验成绩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20%,并可将学生课堂和实践中的出勤相应地纳入考核体系之中。当然,此考核手段中各项检测项的分数比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的探索,希望可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常,刘思当.动物病理教学与兽医临床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04,(03).

[2] 郑世民,刘超男,高雪丽.兽医专业动物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11).

[3] 黄建云.对畜牧兽医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牧业通讯,2008,(11).

[4] 张华,石冬梅,沈永恕.以思想解放推动兽医临床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5] 丑武江,邓双义,段晓琴.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03).

篇3

职业技能大赛是一项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其内容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检验。理论部分比重虽小,但对参加的学生来说要掌握众多细小的知识点同样重要。同时,比赛中还能让学生接触许多平时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职业资格考试的程序、内容以及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等等。这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更为丰富,涉猎更为广泛,提供了一条获得知识的便利途径。通过技能大赛,让学生们接触到本专业的核心技能,也是将来的工作内容,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对比赛的热情,提升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

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实践技能的检验。实践技能的比赛相对复杂而又烦琐,且要求学生必须认真严谨。例如“家禽采血、免疫注射及解剖取样”技能大赛,利用赛场提供的设备、仪器、试剂、材料等按要求完成规定的操作,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的内容,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对动物进行心脏和翅下静脉采血,并顺利抽到血液;学生还要掌握疫苗的稀释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皮下注射免疫和肌肉注射免疫;最后,学生要对动物处死和样品采集,要求解剖技术正确、取样方法标准。学生必须充分熟悉比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都需要学生熟练而果断的操作,而且要准确无误。这一切都建立在娴熟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同时也不能忽略团队的合作,任何一个差错都会导致操作失败甚至动物死亡。

三、增强心理素质

在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中,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心理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频繁的实践操作。通过职业技能比赛的锻炼,正是提升学生们专业心理素质的好时机。通过技能大赛,学生们在为实验动物打扫卫生、饲养等过程中,逐渐培养感情,学会善待动物。首次参赛的学生难免紧张,畏畏缩缩,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失误,导致成绩不佳。多次比赛的历练让学生们的心态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应赛能力也得到提高,能做到不被外界环境变更所影响,始终保持心态的平和,不管比赛过程中发生什么样的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仍然能镇静地完成所有比赛项目。

四、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虽然技能大赛的主角是学生,但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职业技能大赛给各大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之间、教师与行业专业人员之间提供了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与同行的切磋中学会“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向他人学习,在专业领域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交流,共同进步。这对畜牧兽医行业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五、提高学生就业率

篇4

1.1生源情况分析

就读中职校特别是涉农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源文化水平普遍低,自律能力较差,是我们推进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实行自主招生后,这一问题更显突出。从中职校的生源情况分析,绝大多数进入中职校的学生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甚至有少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是来学什么的,这些是家长的意愿;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或学习能力较差,对传统教学形式反感,没有兴趣。这样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扰。

1.2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从教师教学情况来看,大部份教师从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思维上,也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用5min左右的时间复习旧课后引入新课,并用80min左右时间对新课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用5min时间来小结、练习或布置作业。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学生情况,特别是作为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仍然存在着“课本上养猪,黑板上喂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兽医临床课中动物普通病的教学,在授课中大部份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实习时间少,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学习,以至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学生在顶岗实习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工作。

1.3中职校现状分析

从中职校现状分析看,其教学模式中,特别是在专业课中理论讲授时间占据80%左右的学时数,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同时,中职校的师资力量薄弱,人少事多或缺乏“双师型”教师,实训实习教学设备硬件建设滞后等,也是造成中职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数减少的原因。

2对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现实情况,我认为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观念转变才能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

现在中职校教学和以往中专教学是不一样的,培养学生应更多的是注重对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由于生源情况改变以及行业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变化,导致了中职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要进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首先,思想观念要改变,必须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其次,中职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应采取“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切实抓好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特色的中职培养模式。

2.2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根据当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行业特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畜牧兽医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畜牧业生产、经营、建设、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具有掌握动物科学畜禽饲养与动物医学疫病防治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对人才的规格要求,按照行业、企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依据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安排教学进度;按照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构建具备一定弹性的课程体系,要随时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始终贯穿素质教育,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畜牧兽医这个专业。教师要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专业课教师可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文化课教师可了解专业知识并融入在教学上;而更多的是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应树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行动能力的理念,综合行动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和专业能力等4个方面,改变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做法。

2.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尽管中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网络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网络和多媒体全面运用于畜牧兽医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动物传染病》中传染病病变组织器官用大量的图片代替了原先老师的板书或者讲授,《畜牧学各论》的品种介绍、设备观摩、养殖场建设、人工授精、饲料配合、畜禽的饲养管理等均可用多媒体或录像教学。即使这样,总体上来说创新还不够。下一步教学改革,我们应借鉴“行动导向”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机会。老师们应该树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尽可能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不能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上照本宣科。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教学过程,摆脱“排排座,听课课”的被动局面,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工作等活动来体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尊重。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我们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转换。但也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椐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行动导向法,如《动物传染病》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卡片法、伙伴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进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可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进行;《畜禽的生产与经营》可运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进行。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革,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学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具有好奇心的事物上,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很重要。要使学生对特定事物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去引导。

2.4考核手段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目前,中职校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主要以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习报告和试卷成绩等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仅靠考前几天的突击记忆就可以考试过关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于大学本科生的,因此,我认为应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需求,对课程学生成绩考核评价进行调整,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30%,实验成绩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40%。职业素养(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等)为10%。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我相信能够改变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利于中职校学生发展。

3结语

篇5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404155)

作者简介:王敬(1964-),女,重庆万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动物免疫学和动物病原体检测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3288)

摘要:《畜禽疫病防控技术》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的技能需求,通过畜牧业生产行业、企业调研,对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功能上,使学生获得独立自主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高职;畜牧兽医;畜禽疫病防控;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成为高职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本次课改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畜共患病、猪、牛、羊、禽等动物疫病的诊治能力和防控能力,具备"三能",即一能下圈舍;二能在动物医院门诊和养殖场治疗畜禽疫病;三能进养殖基地给养殖户传授畜禽疫病防治实用技术。

1课程定位与目标

1.1课程定位

畜禽疫病防控技术主要研究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消灭这些疫病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2],在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疫病防控和诊治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畜禽疫病防控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3],是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国内外同类专业中,均属于专业核心临床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切合生产实际需要,针对畜牧兽医专业工作岗位性质和特点,结合畜牧业的新发展、新变化、新动态、新技术、新方法[4]以及学院和专业的示范建设、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和农业部技能大赛,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基于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要求,对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途径和方法尤为重要。

1.2课程目标

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畜禽疫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疫病方法的一般性措施;掌握人畜共患畜禽疫病防治、猪常见疫病的防治,禽常见疫病的防治,牛、羊常见疫病防治,其他动物常见疫病防治技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畜禽疫病预防的能力,具有正确诊断、合理治疗畜禽疫病的能力,同时具备处理重大疫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2.1设计思路

应该将课程标准与畜牧业企业行业标准进行对接,再把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中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教学安排与企业工作过程的需要对接;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以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要求达到对畜禽疫病会识别诊断、会分析原因、会制定防控方案、会组织实施,学生综合能力为胜任工作岗位工作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见图1。

2.2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畜禽疫病防控技术培养目标,共设置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6个模块的内容,即畜禽疫病防控技术概述、人畜共患病、猪疫病、牛、羊疫病、禽疫病、其他动物疫病。见图2。

3教学方法及手段

根据课程内容,注重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生产现场、实习养殖场、动物医院等现场案例教学法,模拟现场案例教学法,网上案例库等案例教学法,老师和学生讲课角色转换法和网上资源共享教学法,结合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讲授法、生产一线实例的多层次开发法等,不同内容选取不同的教法,并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机辅助教学,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3.1理论教学方法

3.1.1启发式教学法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传染病图片,引出当次课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

3.1.2案例教学法

运用养殖场的临床病例进行现场教学,教师从问诊开始,指导学生书写病历,组织讨论,启发学生进行诊断和制定防治计划,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根据病情拟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3.1.3角色扮演教学法

将内容好把握的畜禽疫病,课前布置给学生,课外学生收集资料,课上学生先以一名兽医的角色讲述该病,然后教师点评。这样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组织沟通能力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1.4讨论式教学法

针对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难以消灭的原因以及猪高热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猪瘟、鸡新城疫等传染病发病形式发生改变的原因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题讨论。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2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多环节来完成实践教学目的。其特点是教学环节由课堂向课堂外延伸,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创新活动提供宽阔的舞台,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程训练,实现学生由分课程学习向临床综合的转变,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变,以达到畜牧兽医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见图3。

4课程考评体系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结合工作岗位、执业兽医师考试中对畜禽疫病防控技术技能和知识点要求,在考核方式上打破以往比较单一的注重理论考核的方式,把重点移到技能考核上,考核内容多样化,做到以人为本,重在能力。

其中20%为平时考勤成绩、单元测试成绩、作业及实训报告成绩、课堂提问及讲课成绩;40%为期末考试成绩;40%为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计算(集中实训技能考核占实训技能考核成绩的60%)。最后一学期生产定岗实习技能考核成绩是独立成绩。

这种考核制度的改革突出了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

5课程改革特色

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即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同时获得独立自主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性、灵活性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内与课外、教材与参考材料相辅相成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畜禽病理标本、生产实例、幻灯片、录像等,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做到深入浅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学习实训环境与生产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黄永春.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J].新华教育导刊,2010,(10):13-15.

[2]金鑫,鲁承,张守发,等动物传染病学“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家禽2009,31(14):57-59.

篇6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 动物医院 临床实习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1]。兽医药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作为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兽医药理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所必需的。通过多年兽医药理学教学工作,笔者发现,兽医药理学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容易学的课程,总结原因如下:

1.当前兽医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因为兽医药理学这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大都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这时接触的专业课程并不多,对专业知识刚开始有所了解,许多专业名词并不是很明白,尤其是讲到药物的临床应用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内科病、外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这些临床专业课,所以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只能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是兽医药理学与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较散,理论性内容较多,杂而抽象,药理知识不太容易掌握。药物种类繁多,许多药名通过外文直译过来,没有记忆的规则,一类药物里有许多种药物,各自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又不尽相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所以面对千奇百怪的药名、多如牛毛的知识点,学生不知该从何入手,抓不住重点,好像什么都要看、都要背,短时间内又难以理解和记忆。

三是高校教学特点与现状:药理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临床各类药物治疗的病例进行筛选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2]。现高校年轻教师大多数为兽医药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学历较高、科研水平较高,但相对来说临床实践水平有限,加之没有临床用药经验,讲课时很难与兽医临床用药实际相联系。因此,讲课过程中只讲授课本理论知识,缺乏实例分析,难免比较枯燥,课堂的气氛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

四是教材内容主要针对家畜与家禽,有关宠物等小动物的常用药物及药理知识较少,这对于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宠物行业和将来打算从事宠物临床工作的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欠缺[4]。徐茂森[5]提出随着“伴侣动物热”不断升温,暴露出国内动物医疗行业人员数量的缺乏和质量的不足。

2.充分利用动物医院临床实习,增强兽医药理学教学效果

高校动物医院是动物医学专业校内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对于动物医学专业来说,其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形式的教学基地所无法替代的。动物医院具有综合功能,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计划,为学生的专业课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具有搜集科研素材、对外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6]。

动物医学专业各课程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各课程之间存在许多如何之处。能将这些课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各课程能够相互贯通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从事动物医院的临床实习。学生在动物医院实习,在指导教师和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亲自动手操作,全面了解动物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防控与治疗技术,掌握兽医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兽医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来说,还有以下优势:

2.1实现从理论知识―模拟药房―真正药房的过渡。

现有的药理学课程主要是阐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讲授药物的临床具体应用、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较少。教材讲授的药物大多为原料药,与实际临床应用的制剂还有一定差别,再加上临床上联合用药较多等实际问题,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将来实际应用的脱节。理论课上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也开展以问题、病例为中心的讨论和PBL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形式单一,没有实境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也一般。刘爱军等[7]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病案式模拟药房”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学生―多媒体病案软件―模拟药房的互动,“病案式模拟药房”模拟医院形式,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满足了学生的初步临床实践需求。一般开设动物医学专业的农业院校中都有自己的动物医院,让学生走出教室,利用周末及假期,走进动物医院,进入真正的动物药房,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见、可触、可闻的实物,必将有利于学生对药物在实际临床上的正确合理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2开阔学生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般教学用教材的出版、更新往往滞后于当前该领域的发展,兽医药理学教材也滞后于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应用[8],因课堂讲授课时的限制,不能把教材上所列药物一一讲授,在动物医院实习过程中,医院内所用药物品种较多、较新,涉及面比较广,学生可以接触了解到许多课本上未涉及的药物,利于学生开阔知识面,跟上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发展。

2.3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兽医师。

兽医药理学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让兽医师学会“对症下药”,通过正确药物的使用达到治愈患病动物的目的,把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但现有的教学模式下,简单、有限的实验室内的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远远无法满足真正的临床实践要求,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临床实际工作中,患病动物的病情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或多器官、多症状发病等复杂病情,并不仅仅拿出药理课本上一种药物就可治愈,需要用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我们在讲授理论课时大都进行单一药物的讲解,这就造成了学生面对临床病例“无从下药”的尴尬处境。但这种情况限于药理理论课时的限制,只能通过动物医院的临床实习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2.4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药理教学的发展。

药理学是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现有的药理理论课程应推进整合教学并引入更多的临床药理内容[9]。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动物医院的教学实习,随时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弥补学校药理教学与临床用药之间的不足,删去过时及淘汰的药物,使高校药理教学跟上临床用药的发展趋势。还应通过扎实的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为临床服务,改进临床兽医师药学及药理学知识不扎实的情况。当前畜牧兽医行业中存在许多学历水平不高的“赤脚兽医师”,他们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匮乏,现在临床病例复杂多变,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释和解决,这就需要专业人才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全面分析病例,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当前蓬勃发展的宠物行业,面对老年动物疾病、肿瘤、心血管等疑难病例,需要我们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协助临床医师制订正确的用药方案。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反过来用实践检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必将促进临床医学与药理学的共同发展。

医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极强,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任何好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10]。动物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扎实,具有兽医临床诊疗、动物疫病防控、生产技术推广等基本能力,能在动物医学和动物生产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现在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都采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灌输式教学模式[11],只注重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充分利用动物医院这一综合性实训基地,使专业课程额教学和兽医临床紧密结合,让学生及任课教师进入动物医院,进入临床一线,掌握临床工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杖榴.兽医药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谢耀峰.我院药学专业药理课程期末试卷成绩分析与评价[J].时代教育,2015,(7):62.

[3]王笃学,樊国燕,娄飞.论兽医药理学的教学与兽医临床用药的关系[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55-56.

[4]孙永学,曾东平,李守军.小动物疾病防治方向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2,02:166-167+171.

[5]徐茂森.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在校动物医院轮岗实习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5):345-346.

[6]马吉飞,周庆强,张建斌等.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天津农学院动物医院的建设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1):59-62.

[7]刘爱军,刘建国,沈甫明,等.在《药理学》教学中开设“模拟药房”的一些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57-359.

[8]刘晓强,李引乾,蒿彩菊.提高《兽医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5):34-36.

[9]徐添颖,蔡国君.浅谈新时期药理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5,(3):31-32.

篇7

一、职业高中人才培养的现状

1.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缺乏新意。

由于教材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化,严重脱离学生知识基础,导致教学效果差,将创新教育的思想及内容融入教材、纳入课堂教学几乎是空谈。

2.学生实践操作机会的不足。

职高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操作的锻炼。由于许多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平台和多样化的校外生产性实践基地,而且,大多数职业高中在对教师的工作考核及教师本身的职称评定中,侧重于科研项目、经费、获奖、论文数量等。基于此,教师更倾向于做科研、写论文、出成果,从而对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就有所降低,在学生培养过程加入创新的知识就更难了。

3.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中学阶段有升学的直接目标,到了职业高中,不少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和学了有什么用,经常会表现出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兴趣,对学习职业技能自信心不足,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出现经常逃课,上课打瞌睡,不专心听课,不愿动脑筋想问题的现象;兴趣很容易转移和受到干扰,学习态度不端正,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行为往往表现出从众与依附性,在学习上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造;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重新树立全新的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设置,更新教学方法,把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的教育改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让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贯穿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让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创新教育还要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依赖国家、学校安置就业、事业单位就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自主创业、开拓进取、准备从事多种职业和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的新观念。

2.创新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工学结合”为平台,课程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展开,面向生产一线开展课程教学,按岗位要求设定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中,紧密联系企业的生产现状,分别与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立课程的技能点,课程仅对的一般理论做概要阐述,对所对应的能力要求做全面评述,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实践过程,把所学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创新实验实训机制。

畜牧兽医专业课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其实践活动不能只受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内实习等限制。可以积极与校外的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创新培养基地,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模式。每次顶岗实习前,校内指导老师与实习基地的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协商,根据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培养情况,对教学实习方案进行量身定做。同时,要制定顶岗实习手册,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实习需要的材料和生活琐事等会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参加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校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老师的在研项目和课题,为学准备一定的科研内容,共同组成科研小组。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进行了改革。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多媒体全面运用于畜牧兽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禽病防治、猪病防治中各种猪、禽疾病的病理变化等用大量的图片代替了原先老师的板书或者口授。在进行动物解剖学课程讲授时,完善现有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力求每一章节教学课件都做到图文并茂,按照教材制作网络教学课程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并全部上网,同时将本课程的图片动画及与组织胚胎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在本校的网页上公布,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校园网进行自学和探究,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点、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5.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

职高教育教师队伍也是完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特殊教师群体,也就是俗话说的“双师”。职高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普通高中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要具备一定职业资格(畜牧师、兽医师等)、精湛的技术及管理能力。在学校,他们能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在企业他们能胜任相应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教师既要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实际的工作情境、真实的任务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教学充分发展实际工作的岗位能力。他们不仅承担职高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施任务,而且深入企业实践,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应用项目。职高教育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应用项目开发能力的特殊要求,决定了职高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加大专兼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生产实践、技术创新。同时要求外聘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技能培训,鼓励其参与申报校企合作项目,锻炼专业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提升外聘教师的创新实践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牛羊病防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85-02

牛羊病防治课程是我校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学生对牛、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该课程将传统的畜禽普通病防治、畜禽寄生虫病防治、畜禽传染病防治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牛、羊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掌握牛、羊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牛羊病防治课程因其内容繁多、理论抽象、概念枯燥乏味,传统“填鸭式”的讲授方法不仅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也使得不少学生对牛羊病防治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在牛羊病防治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的案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以期达到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自20世纪80 年代引入中国后,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广泛应用在法学、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和教学中。按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需要,结合牛羊病防治这门课程的自身特点,在近几年的教学授课中,我们在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的设计与形成

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所有案例均来自兽医临床真实病例,通过对原始案例的整理和编写,设计出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所选的案例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遵循针对性、真实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例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疾病时,我们会给出下面这个病例:

金光奶牛场的一头6岁黑白花奶牛,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退,按感冒治疗两天后,病情好转,于是停止用药。两天后,发现病情再次加重。临床检查:体温为39.8°C,心跳为84次/min,呼吸数为50次/min;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鼻镜干燥,瘤胃蠕动音减弱,排粪较干,产奶量下降;呼吸浅表快速,听诊肺区见有捻发音。

(二)案例分析

1.提出问题

问题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根据病例的特点,从病因、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病例,通过回答问题来解决病例。针对上面这个病例,我们会给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此病牛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根据这些症状,此病牛最有可能是得了哪种疾病?

如果怀疑是某种疾病,可做哪些辅助检查或化验?其检查结果应该如何?

如何对该病牛实施治疗?

如何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

在生产中,如何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2.分析讨论案例

提出问题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积极讨论。以我校12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为例,该班级共30人,分为5个小组,每组6人,各小组选出组长,组员轮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保证每人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该小组的观点和看法,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问老师,老师只做巧妙引导,不做评价。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各个问题,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机会,通过讨论,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案例学习的效果。通过分析实际真实兽医临床病例,学生能够将之前所学的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等课程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既巩固了牛羊病防治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兽医临床疾病诊断等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

3.总结案例

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答案,教师对本堂课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归纳总结时,教师根据奶牛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主线,对上述病例提出完整的分析,并对发言学生所表述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特别是对奶牛其他系统及疾病中有类似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的部分要重点讲解,以提高案例教学在兽医临床实际应用的效果。课后,由学生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消化本次讨论内容,更深入地巩固所学内容,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学习,学生对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防治措施等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掌握了临床疾病鉴别诊断的要点。

(三)案例教学法的评价

评价考核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教学应采取多元的评价考核体系。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中,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考核。一方面教师将学生课前的准备及讨论的参与情况进行记录并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学生采取自我评价,并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学生问卷调查表明89%反映良好。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兽医临床真实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牛羊病防治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对兽医临床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牛羊病防治课程中,我们以兽医临床真实病例为案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工作“现场”,运用以往所学知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主动地将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断,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牛羊病防治课程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就业后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继学.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职业教育,2004(11)

[2]李淑燕. 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4(11)

[3]刘华,张通. 案例教学法在《 临床康复》 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6(9)

[4]李远翰,薛斌.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0(1)

[5]郑淑芬.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育探索, 2008,3(4)

篇9

摘要:畜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动物传染病疫病谱的不断变化,对动物传染病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本文就几种教学方案进行了应用探讨,以期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学;改进;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00-02

动物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主干课程,是在系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实践型和应用型课程。可以说,这门课程从根本上衡量了学生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情况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学好动物传染病学这门课程对于培养优秀的兽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旧的老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动物传染病不停地新老更替,旧的疫病不断变异以新的形式出现,而新的疫病种类也不断涌现,课本上的知识如果不与时俱进,对于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新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教学要求,急需发掘出更符合当下形势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效的结合,才能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兽医人才队伍储备力量。因此,本文就传统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动物传染病教W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撼动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利用黑板将重点、难点用书写的方式写出,也可适当的画一些简单的图例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方法显然耗时耗力,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很难在计划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很多教师会选择将一些重要的疾病线性讲解,觉得不重要的可以让学生自学,这样就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半知半解,无法全面而深入的学习本门课的知识,大量的知识点不能有机结合,造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变成僵硬的应试教育。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其不可否认的优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度虽慢,但却可以跟的上教师的进度,能够很好的做好笔记便于课后的理解与知识的巩固。另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灵活可控,有经验的教师会适当的提问题,举例子,调节课堂气氛,依然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教学的可行性

情境教学法中所安排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耳目一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具有形象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自觉、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设立各种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对象,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该方法首先要全面地罗列出教学任务,然后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情境,通过这种情景化展现,结合视频、图画、语言描述等方式以达到教学效果。动物传染病的实验课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合理的运用情景教学能够让实验课更顺利有序的进行,同时让学生对理论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和顿悟。

三、案例教学需精拣

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更加重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动物传染病来说,关于各种暴发流行的动物疫病的处理防控都是很好的案例,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选择好的案例是一个重要前提。动物疫病的种类繁多,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老的传染病很少能被完全根除,各种疫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又十分相似。因此,教师需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断搜集当下典型案例,筛选出能够囊括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并能够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将优选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思考,相互讨论,与教师探讨最后给出解决方案,教师再将学生的方案进行整合讲解和指导。

四、多媒体教学择重而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占据的主导地位,多媒体的优势是能够将图片、文字、影像等结合为一体呈现给学生,使知识点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的备课压力大大减小,课堂互动性也更强,但如果不能将多媒体内容进行精简,便容易导致信息量过大,重难点难以区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记笔记时无从下手,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依赖性增加。另外,这种教学方式的节奏也容易变快,学生跟不上进度,学习兴趣也会大大下降,更有甚者,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厌怠,这样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法的科学认识、合理安排和与其他教学法有效结合。

五、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情境的创设、任务的确定、自主协作学习及最后的效果评价几个基本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设计任务指南,可利用本校的动物医院让学生接诊病例完成任务指南上的任务,让学生将在诊断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册,后交由教师进行统一讨论处理。这样学生可以亲身体会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从而主动地去探求答案并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并且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总体来说,虽然任务教学法的驱动性较强,但具体实施仍然较困难,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六、小结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种类繁多,且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这就要求教师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自己的教学课件进行精心设计,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突破教学条件的局限性,让学生对动物传染病教学内容全面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各院校对于实验室条件也应予以重视,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及实验室布局的合理安排,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实验学习,提高学生对疫病的实验室诊断的能力。总之,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优秀兽医人才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倩宏,周晓阳.动物传染病新形势下引发的教学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

[2]王川庆.家畜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初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3]李磊,高人焘.浅谈现阶段传染病学临床教育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

[4]顾敏,王晓泉,刘慧谋,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6,(6).

[5]王开,裴志花,胡桂学,等.高等农业院校兽医法规学复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10).

[6]王开,裴志花,胡桂学,等.高等农业院校兽医法规学复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4).

[7]杨红梅,盛玉祥,贾志江,等.动物传染病多媒体教学探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2).

[8]张艳,王春仁,倪宏波,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兽医寄生虫病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3).

收稿日期:2016-12-07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58)

篇10

【关键词】高职;分析化学;问题;对策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分析化学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而重要的实际应用效果。广泛的应用在化工产业、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掌握其基本操作以及精准严谨的学术精神,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应聘竞争力。

1 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客观问题表现

分析化学是传统的化学研究科目,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分析化学现已成为既有底蕴又有旺盛生命力的学科。正是在此背景的引领下,与之相对应的分析化学教育发展渐趋完善,理论趋向成熟,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从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化学研究的理论在不断的扩大。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化学分析方法以及仪器分析方法。研究的模式以通过化学反应以及相关的计算关系为探索范畴,现在学校是以理论授课为主。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之中,有着职业导向的作用体现。以培养能力为其教育的目的和指标,目前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主要开展两门课程,首先是《分析化学》,其次是《仪器分析》。前者的授课内容只包括相应化学分析内容,而对很多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所学到的知识含量是非常少的,不能更好的应用于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需要自学,但是理论程度高,理解难度大。鉴于上面所言的不足,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逐渐将分析化学教学体系完善,经过改革和创新之后,以期达到理想的人才培训目的。分析化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化工产业的原料,化工加工的成本以及未成品,同时还包括相关食品分析(不是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而是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规定进行取样分析)。经过教学培养的毕业生主要的工作范畴集中在化工企业以及食品企业相关的实验、检测和分析工作。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化理论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实践的环节,做到“工作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打造以及实践操作经验的积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教学融入到相应的学习过程之中,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深入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贯彻。

2 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2.1 精选教材内容,淡化化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界限:淡化化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界限,使化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的目的,使化学教学内容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化学教师要广泛听取专业课教师的意见,结合化学课教学时数,对化学教材内容进行精选,使化学教学内容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力求做到控制深度,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突出重点内容,保证专业课必需的化学知识,使学生看得懂、学得会、把得住、用的上。

(1)无机与分析化学中删去中学学过的知识和与畜牧兽医专业无关的化学知识,增加各种分析方法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应用的实例。如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抗坏血酸的定量测定、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等。

(2)有机化学内容重点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命名和重要化学性质,简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不介绍有机合成。各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以畜牧兽医专业具体应用为主。例如,甲醛是常用的消毒杀菌剂,用于厩舍的熏蒸消毒、固定解剖标本、保存疫苗和血清;柠檬酸是生物体代谢的重要中间物质,参与三羧酸循环,它的钠盐是抗凝血剂,钾盐为祛痰剂和利尿剂;碱法检验脂肪的相对含量,将教材上醛酮性质中弱氧化剂法制氢氧化铜,改为医疗上常用的费林试剂和斑尼狄克试剂等。

(3)删掉蛋白质和核酸的内容。蛋白质和核酸在生物化学中将系统学习,因此删去,含硫、磷有机化合物和生物碱等内容作为学生阅读材料。

(4)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介绍一些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环境保护、食品检验、卫生防疫等,使化学更贴近生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2 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2.1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要以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例进行教学。例如,对屠畜圈舍进行消毒的甲醛熏蒸法的操作是:先将水与福尔马林置金属或陶瓷容器中混合,再将高锰酸钾倒入,立即关闭门窗,经12~24 h后,打开门窗通风即可(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7%~40%甲醛溶液)25g,水12.5 mL,高锰酸钾25g。通过生产中的实例,学生切实体会到这部分知识与专业课的紧密相联,学生学习兴趣会更浓,注意力会更集中,因此教学效果更好。

2.2.2 化学课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相联系:学生对化学有好奇心,想学到有用的化学知识,他们常从化学的广泛应用和对其他学科的帮助上得到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内容,穿插各学科间的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对专业学科的作用。通过不断比较、引导,使学生学习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在化学教学中应使学生的这些积极心理倾向得到满足和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思维品质,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

2.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专业课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有的学生学习很用功,可考试成绩就是不好,这主要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学生在听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特别要做好知识的归纳总结工作。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反映:“我每天上课听得明白,作业也会做,但一考试成绩就不高?”原因是学生虽然把每天所学的知识掌握了,但没有把知识作系统整理,不懂得其中的前后联系,加上没有及时复习,必然出现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因此,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节或一章后要善于归纳总结,并养成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和查找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手段,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