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的心理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孩子的心理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孩子的心理特点

篇1

心理解析:孩子处在关键期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心理特点。其中最让家长感到劳心费力的,就是初中孩子,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

心理上处于关键期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此时正值心理断乳期。孩子一面有独立要求,一面有依赖心理,他们试图摆脱成人,却又不能完全自立,他们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状态。这些心理特点构成了这个时期的特点:多事之秋,因而几乎整个初中阶段都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关键期。

学习上处于突变期 从小学升入中学,学习上有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是数学课出现了代数和几何,而且新开设了物理课和化学课。在学习方法上,要求有更多的抽象概括能力,小学的学习方法可能已经不太适用了。在学习负担上也比之前增加了许多。对这些学习上的突变,如果不及时自我调适,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改变相应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学习上的“落伍”。学习一旦“落伍”,心理能量就会在学习之外的活动上找宣泄渠道。

生活上处于熟悉期 孩子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谨慎摸索,环境适应了,伙伴熟悉了,老师的底也摸得差不多了,再没有初来乍到的生疏感。于是,孩子们纷纷要“登台表演”一番了。这时,就十分容易形成群鸦噪林、互相感染的局面。

发育上处于青春期 中学阶段,大多数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动荡;不安的心态又很容易表现为行为上的转变。

心理对策:对关键期的孩子要多费点心

每个家长对上初中的孩子都要多费点心。一般来说,如果能让孩子平稳度过这段时期,少年便可顺利地成长为青年。因此,应抓住关键期,对孩子多做些教育和指导。

一是对孩子的变化早做心理准备,多些理解。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如果有了足够的理解,就会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再拿对付小孩子的那一套对待青少年,在教育态度上,也会给孩子多一些平等。

二是增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早发现端倪及时采取措施。这段时间的确是需要父母多费心的时候,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苗头,及时做好工作,就可以避免更大的麻烦。

三是帮孩子抓好学习,力争学习不掉队。

四是密切关注孩子的伙伴交往动向,消除不良诱因。

篇2

一、当下初中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90后甚至是00后,一出生便享受着优越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而且独生子女占一大部分,在家里的地位更不用说,基本都是娇生惯养,被长辈照顾的衣食无忧,由于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初中生有着自身独有的心理特点。

(一)自信心较强,甚至是盛气凌人,在家中被宠惯了,在外面也受不得一点气,总习惯于让自己高高在上,每个初中生都如此很容易在学校发生争端,甚至打架斗殴,其实每个初中生的内心都是善良的,他们只是不愿在学校受气,在家里一向都是小皇帝级别的,到学校了也不能太委屈了自己。

(二)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殊成长时期,但他们自以为自己已经非常成熟了,喜欢做一些自认为成熟的事情。一般初中生十三四岁,刚刚经历完小学,到了初中就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学时期的小孩了,就不愿家长老师再把自己当成小孩管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苦恼,但家长老师往往不以为然的忽视了,总认为不就是个小毛孩子嘛,这其实严重的伤害了这些初中生的自尊心,所以有些初中生总是喜欢和老师对着干,不愿家长管教自己。

(三)网络时代的今天,初中生个性也都比较强。现在的时代已是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手机网络等也已是非常普及了,初中生大多都会上网,玩手机,都有自己的QQ号码,而且聚在一块喜欢讨论网络游戏,诸如穿越火线等,他们都以自己知道的游戏多、自己有QQ号码为荣,平时喜欢在同伴面前、家长面前、老师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喜欢卖弄并得到夸奖,他们的QQ空间都体现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他们喜欢让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穿衣服、穿鞋也讲究名牌,对各种运动品牌也都有所了解,网络给这些初中生灌输了很多知识,但同时一些不雅照片等也影响了初中生的健康心理。

二、针对初中生独有的心理特点,在心理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对初中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生理的躯体健康固然要关注,但精神和心理的健康绝不能忽视,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要专门开展课程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

(一)聆听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心理课堂上积极发言或者通过写纸条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自己的学习心得、自己的生活烦恼困惑、自己对未来是如何设想的等等,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发言,跟学生形成互动,氛围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进入了状态就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不满等,让学生畅所欲言,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记录并耐心解答,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心理。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老师要经常性的聆听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引导教育。

(二)针对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实例,做好心理课堂准备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明白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自己现在所要做的任务、自己的将来生活等。对于初中生来说,讲一些价值观人生观的大道理,他们一般是不予理会的,而实例基本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学生的平时生活学习中都会遇到,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学生愿意听,老师就可以循循善诱借助实例展开心理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心理。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14―01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主要表现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好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到学校“混日子”,缺乏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2.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 ,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嘲笑等,使之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对学习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就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1.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厌学学生中一部分人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方面,他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问题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使之有不适应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

2.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外在原因。首先,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他们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成绩名次而不顾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和爱好,按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使孩子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并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其次,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对孩子娇生惯养,而学习上又无人辅导,思想上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再次,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大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当前学校中频繁的考试,使学生超负荷地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出现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和指责,他们很少受到表扬、鼓励和关心。这种压力一旦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厌学心理。最后,课堂效益差是产生厌学心理不可忽视的原因。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出现厌学心理。

三、纠正厌学心理的几点对策

1.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教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增强,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厌学情绪。

2.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种事物给予加倍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从而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

篇4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处在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具有所谓的正义感,他们爱憎分明,从不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敢想敢说,从不屈从外界。因此,这时对学生的引导,也就是因势利导的教育是最为有效的。如果老师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那么他们会把老师排斥在外,认为老师不是自己的知心人,也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老师,对老师采取顶撞、敬而远之的策略,老师的任何说教都无法打动他们,因此也不会生效。

二、做好与叛逆性孩子的交流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直到初中,孩子处在一个特定的生理发育期,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也随着生理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教育心理学把它称为疾风暴雨时期,这样命名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强烈要求被重视和被关注,以自我为中心,在心理学中,把这个称之为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高涨时期。所以,此时的他们,具有人生旅程中一个最为特别的时期,他们渴望独立又十分依赖父母,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处在半独立性、又具有半依赖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会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三、以一颗真诚之心面对孩子

老师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以一颗真诚之心面对孩子。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性格非常如特殊,所以这时需要老师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对于学生的言行,老师要从心里认为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心理是善良的,行为是积极的。如果老师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那么他们会把老师排斥在外。

篇5

关键词:育人为本 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 兴趣爱好 能力等级状况 家庭结构和文化素养

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我们许多教师努力去钻研新大纲和新教材,辛辛苦苦干了三年,教学结果却不尽如意,怎么回事呢?原因众多,这里我只想提醒一下;你有没有忽视了“学情”的研究?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填鸭式教学向引导探究式教学转变,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因此我们教学研究的不仅仅是大纲和教材而是要更多地去研究一下我们教育的对象,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了对“学情”的研究。

一、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趋向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他们可能更关注当前的社会现象。读书费用高,就业难,难于上青天,结果“读书无用”的思想有所抬头,“万般皆下品,难有读书高”已成为历史,这必然引起了我们部分学生的思想跳跃,这种思想意识潮流必然会影响这些学生的进取心,并成为他们学习前进中的障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更注重自我,渴望“个人价值”的实现,部分学生在“义”和“利”之间,更注重对“利”的追求,一些身边的蝇头小利和“个别极端人物”成功的事例都会深深影响他们,造成我们不愿学习而是去追求一种“他们所谓的成功”或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以帮助自己实现“个人的价值”,于是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恐怖暴力片或打架等等方面。我们如何帮助他们?我认为我们必须在两个方面去下功夫:一是怎样帮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一是怎样给予他们所需的成就感?一方面我们可以走近他们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并说服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教育可以改变人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另一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去战胜“利欲”价值观,通过体育、娱乐、健身等活动让他们产生成就感,这一定能帮助他们增强对理想追求,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注重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的研究。

初中阶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理上要求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又不能完全摆脱,于是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他们身上很容易形成抵触或抵抗的心理或行为,家庭中,他们很难和父母沟通,逆反心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课堂上,有些学生作业不做,听不进去,甚至不守纪律,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进行剖析和矫正,经常开展课堂辩论和课堂讨论,让他们在辩论和讨论中认识到自我意识的局限性,利用他们的自我意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同时我们平时也要注意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自我行为的锻炼,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心理特点是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不肯轻信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以及书本中现成的结论,认为自己是“成熟了”的大人,表现出“自以为是”和“自负”的倾向,一旦自己失败后,又转向了“自卑”而丧失信心,这时我们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在观察、访问和考察过程中接触生活,在生活老师的帮助下,使他们提高认识,认清自己,感受责任,找到自信。

三、注重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研究。

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应该是每一位具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老师追求的境界和效果。培养和激发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爱好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学科知识用娴熟和完美的教学艺术展示出来,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诚信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能接受我们,让他们自愿围绕我们教师去转,愿意学习这门学科,而不是我们去求他们学习或压迫他们学习。2007年我校公开课活动中,我组一位教师列举了三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是展示人格魅力的方式;第二种是死缠烂磨的方式;第三种是严厉威吓的方式。我个人推崇的是第一种教学方式,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学校所规定的功课才会被当做礼物来领受”。

四、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等级状况的研究。

掌握学生的能力等级状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解题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记忆能力是学生形成智慧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和节省时间提供了前提条件;观察审题能力则是学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可以说学生的审题为解题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源头;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材料和书本知识的结合问题以及答案的整合问题。因此我们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有摸清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状况,我们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脱离题海,有效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对我们提高教学成绩非常有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注重对学生的家庭结构和文化素养状况的研究。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尤其是现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重组家庭和单新家庭日益增多,这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少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研究课本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家庭结构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对于那些家庭问题的孩子,我们要主动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信任他们和激励他们。我们可以用谈心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相信这一种关爱和信任教育;一定会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同样家庭的文化素养也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好坏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程度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因而和家长经常谈话和交流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课外任务,通过谈话和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也为我们教学取得了孩子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谈话和交流,我想对于带动家长的素质提高和改善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监督方式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这样就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

六、注重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地方因素的研究。

首先,地方资源和素材我们可以挖掘使用。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乡土教育;让学生感受身边实实在在的事例和素材,尤其是讲解国情部分,真实的地方素材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因而我们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挖掘地方资源及素材并加以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或许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地方经济因素要加以利用,教育和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地方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地方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条件。因而教学中,我们重要注意研究一下当地经济状况,根据经济状况,我们适时和适当地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这对于我们更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

篇6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另一个心理特点是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很多时候,孩子面对长辈有些话说不出口,尤其是面对长者严肃的神情,更不敢随便发话,只能任其一味地说教,只能毕恭毕敬,洗耳恭听。即便有很多心里话也只好憋在肚子里。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与学生进行他们热衷的QQ聊天,但又怕孩子们迷无休止的聊天和娱乐之中。于是我就想到用纸上QQ心灵之约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心灵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QQ聊天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与限制,也不用直视对方的眼睛,可以不顾及对方的态度及表情,坦荡表露心声,完全释放自己的心情。尤其跟老师交流,学生利用QQ的形式可以更加直接地倾诉心声,利用QQ有啥说啥,不必在意对方的心情与态度,不用考虑或介意长幼之序,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直言相“谏”,有时借此发发脾气、泄泄愤也未尝不可。

学生之间也可进行纸上心灵之约。时下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通过QQ聊天可以促使孩子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性格不至于变得孤僻,同时,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经常通过QQ进行交流,孩子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强化应变能力。

以下是几则聊天记录:

1.325645668:老师,您好!我知道学习很重要,妈妈常常告诉我要读书才有出息。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是老师眼中的优生,可不知为什么,上初中后我的成绩总不能拔尖,不管怎么学,我都学不好,我没有读书的天分,我觉得很对不起妈妈。

师:你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成绩下降让你觉得很没面子,你内心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于是渐渐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没有读书的天分。我们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小学时你成绩很好,这说明你有能力和智慧。只要你有决心、有恒心,初中的知识是难不倒你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加油!孩子。老师坚信你能行!(他的成绩平平,又是比较听话的学生,他代表了班级中中等生的普遍特性。这类学生往往是教师最放心的对象,给予的关注也最少,然而,事实上,这类学生又是最矛盾、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首先他们希望成绩好,所以很努力,往往比成绩特优秀的学生所花的时间还多,一旦成绩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容易产生失落情绪,怀疑自己的能力。其次,他们很要面子,即便是心理出现了矛盾也不容易与别人交流,教师、家长往往也不容易发现问题。我很庆幸我能用纸上QQ心灵之约的方式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及时地发现了他们的心事才能及时解决。私下从我教的生物学科入手,我给他分析了在生物学科上他存在的潜力,并结合他讲述自己学习生物的方法,给他介绍了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我给他留了家庭作业,让他回去按科学的方法复习所学的生物,复习好后再来找我,我单独给他考试。这调动了他的积极情绪,并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及信任,于是他信心倍增。接下来,我发动各科教师给了他特殊的关注。我也和他的家长面谈了一次,分析了他的情况,家长表示不再给他施加过大的压力,并树立正确的期望值。两天后他信心十足地找到我,告诉我他已经复习好了,在这张试卷中他得了100分。客观地说这张试卷相对简单一些,另外加上他专注地复习,考高分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就是这次高分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325645668:老师,我感激您!上初中后我从来就没有考过这么体面的分数,原来我还是能行。我现在和在小学时一样有自信。

通过与他共同确立学习目标,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他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产生了愉快的体验,激起了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可以说,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都有力得多。加上来自各科老师的关注与鼓励,他各科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再也不说自己没有读书的天分。今年中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2. 460349672:我也知道早恋不好,不想再和她交往,但我却做不到,同时又怕被家长和老师知道,根本无心学习。很痛苦。老师我该怎么办?

师:首先你要对早恋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把早恋简单地看成一种罪恶,只能算是一种成长的烦恼。有女生愿意和你交往,说明你很优秀,你的优秀已开始吸引着别人的目光。但你务必清楚学习乃是你永远优秀的根基和养分,如果你现在蹉跎岁月,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那么你的这种优秀绝不会长久,注定将是昙花一现!吸引别人特质的地方也将随之荡然无存……

“责任”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作为老师,教育学生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父母,为你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是他们的“责任”;而你们现在的首要“责任”就是学习,早恋对你、对他人都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人就要在一生的每个阶段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只有时刻将“责任”牢记心头,才能用坚实的脚步画出人生的轨迹。别忘了,早开的花朵是结不出芬芳的果实的……

460349672:请老师放心,我一定不再虚度光阴,保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看我的表现吧!

自那以后,一个阳光男孩又回到了激情飞扬的校园,让人欣慰的是,如今,他并未在早恋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反而变得更成熟自信,在和煦的春光下,正迎着朝阳,和梦想一起奔跑……

3.979121277:老师,我觉得好失望啊,我觉得自己比第一第二次月考都努力了很多,可成绩不但不进步反而在退步。

师:只要努力了就不要内疚,学习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但如果你能继续努力,成绩很快就会有进步的。

979121277:我觉得好对不起爸爸妈妈和您,我一直觉得您是个好老师,从您送我那本书我就这样认定了。可我竟然这样不争气,让您和爸爸妈妈都失望了。老师,sorry!

师:老师从来不曾对你失望,我相信你爸爸妈妈也一样。老师一直觉得你潜力很大。你应该从这次考试中好好分析自己的缺漏,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要一味埋怨自己。

篇7

关键词:中职生 社会现状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新的挑战。这其中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非常必要。

一、心理学的社会现状

心理学,这三个字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人们往往会跟“读心术”、“催眠”这些词语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实际上,这些理解大大扭曲了心理学真实的样子。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和技术,诞生在100年前的西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并且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各个方面。

然而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却还很短,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虽然心理学已经发展的很快,但离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远。大家只知道生病去看医生,但对于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人们还是不习惯去做心理治疗。一提到 “心理治疗”,大家普遍会简单的认为是精神病。

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我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这段时间学习也使我明白了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还是不够的。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说都是间接的由这些来自社会各方的因素导致的。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一般都在14-18岁之间,这个时期是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城市生源的学生与农村生源学生在心理特点上又有一定的不同,这些都增加了中职教育的难度。主要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

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易冲动、缺乏理智。在日常 生 活 中,不少学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 。也有学生与同学、朋友争 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的争执或斗殴。这也是为什么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容易犯罪的原因之一。还有另一个极端现象就是不少情感冷漠的中职学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所有的人和事态度冷淡,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更是冷眼旁观、置身事外,把自己封闭在自己内心的空间里。

2、个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主要表现为:缺乏青少年应有的那份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追求,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学习上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生活上自由散漫、随遇而安。在中职学校课堂上,不管多好的老师,多好的课件,气氛永远是死气沉沉。原因一大部分是中职学生人格尊严受到过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中职学生普遍受到社会、老师、家长的忽视轻视甚至鄙视不少中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

3、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普遍存在着自觉性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不足。在学校,抱着应付老师和欺瞒家长的态度挥霍着、浪费着自己的青春。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或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据调查,有的学生甚至在初中阶段就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4、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问题。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存在自我评价不当的现象。他们表现为一方面自卑自贱,另一方面又自私自利。一部分学生曾经较长时间处在被瞧不起的状态,听到的多是指责和不满,看到的多是歧视或鄙夷的眼光,以致惯性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是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也往往轻易放弃。自卑自贱、自暴自弃现象严重。而另一部分独生子女或家里骄纵惯的学生又过度的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很少尊重他人;一味的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却不愿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帮助他人和关心集体。这部分学生往往不合群。

5、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我校的学生在就业择业上普遍存在依赖性心理、焦虑心理。虽然现在学校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但大多数中职学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的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在招生的时候,这一点表现最明显。学校承诺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往往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追捧。这也说明不少中职学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于是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了许多学生的“心病”。

6、性心理问题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但是,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尚处在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阶段,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常见的有恋爱受挫能力差。比如失恋导致一些心理脆弱的女生轻生,男生打架等等。再有一方面是性心理不健康,缺乏性责任和性道德。比如部分女生偷食禁果,结果付出身心健康、学业、名誉为代价。还有一方面是恋爱交友不当,导致犯罪。我曾经带的一届学生中就有这么一个案例,班里的一个女生跟社会上一个“小混混”恋爱,一次她返校时间晚了,学生会的干部多说了她几句,谁知周末她让她男友集结一帮人校外拦着学生会的学生打群架,被110带走,学校开除。

三、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对以上所述的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导致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学校教育因素

虽然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很长时间,但是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还是处于应试阶段。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基本都是中考落选者。由于他们初中阶段或许就已经被家长或老师贴上了“差等生”的标签,于是造成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进入职校后他们会把自己封闭起来。表现为没有上进心,没有求知欲,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中考也算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一部分学生初中成绩还不错,害怕面对自己中考的成败,怕面对家人的失望觉得愧疚苦恼。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自己中考失利产生了挫折感。还有一部分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明明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呆在学校学习,结果整天处于烦躁无助中,导致精神创伤或行为偏差。比如上课捣乱、与老师闹对抗、拖交或欠交作业、更甚者逃课等等。如此一来,成绩不好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两种极端:自卑和“破罐破摔”。

2、家庭教育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来自多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一样。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大部分问题学生都处于一种“留守”状态。所谓“留守”状态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留守在家,只有爷爷奶奶看管的,父母只负责交学费,孩子常年见不到父母的人。另一种虽然跟父母在一块儿,但是父母二人多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闻不问。这些留守学生长时间与上上辈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教育,老一辈对这些孩子相对比较溺爱,教育得不够严。导致这些孩子的纪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的等一系列坏习惯。隔代教育还会导致这些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自己犯了错,常常总是埋怨对方、指责老师、批评学校。稍有不如意就对家长、对老师和学校抱有对立和敌视态度。从心理学层面上来看,是因为这些孩子长期的心理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他们就会通过上述那些过激的行为比如:捣乱课堂、违反纪律等等来寻求大家的关注,得到他们内心一种畸形的归属感或安全感,而且,事情的发展往往会与他们想要结果的相背离。

3、社会教育因素

随着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大融合,社会的不良风气也渐长。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起着某种反面的“社会导向”作用。甚至,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本身就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他们自身的恶习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深远。比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遇到需要反复或重复的事情时缺乏耐心等。

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来到学校是迫于无奈。就我校实际来看,无奈的学生有两种:一是年龄太小,不足15周岁,如果参加工作,家长不放心;如果上学,成绩不好或经常捣蛋。二是已经参加工作几年的大龄青年,年龄偏大,知道了学历的重要性。前者来校后,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志向不明,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甚至把学校当成收容所、逃避站。他们打着读书的旗号想方设法找父辈要钱,在学校不用为穿衣吃饭着急,更不需要自己去挣钱养活自己。你问起来,他们的回答更是奇葩:“我爸(我妈)就是让我来混个毕业证…”。这两类学生说白了,就是来混日子的。

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教育的不足,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的是我们的下一代。这需要我们家长、学校、全社会共同努力。

篇8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2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品位的需要。朱自清认为:“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须得经过古典训练,才成为受教育的中国人。”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农村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得从教师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做起。由此,本人从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出发,思考、探究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方法能够遵循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本镇九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特点,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客观现状,针对本镇全体九年级学生文言文课堂学习,用问卷形式进行测试分析。

(一)问卷调查,把握学习心理现状

*每题选项可单选,也可多选。

(二)统计结果反映出的学生心理特点

1.初中生对所从事的活动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时,他们的学习目标就明确,那么他的学习态度也就积极,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度与他们对文言文价值的认识关系密切。

2.初中生已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仍较多地出现服从倾向,所以,还有不少学生不能坚持自己预习,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预习。

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因而,他们喜欢老师布置文言文习题作业,喜欢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4.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社会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围扩大了,对需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他们对老师的批评、表扬,也不再停留在口头上,更希望得到实在的肯定和有指导意义的批评。

5.文言文学习的自信度不足,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所以喜欢通过老师讲解的方式学习。对探求事物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独立性,参与感和表现欲增强。因此,也喜欢通过和同学讨论、自己查看课外材料学习。

6.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所以很少找老师解决困难,更多的是和同学一起探讨来解决问题,也喜欢自己独立解决。

(三)问题根源

农村初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普遍存在畏难的心理,提到文言文就想到读、背、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在上初中前,绝大多数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仅限于小学教材中的几篇短文和诗歌,平时能接触到的古文书籍不多。许多农村家庭中父母的学历偏低,文化知识缺乏,他们很难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还有父母长年务工在外,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另外,农村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不能给学生提供文言文学习的书籍。作为教与学的另一主体教师,有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机械、单一;有的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但是盲目崇拜所谓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一些传统的真正适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些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

外在的客观环境因素很难改变,而学生薄弱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又需要去改变。如何改变?关键的因素就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应该寻求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开展文言文教学。

三、实施策略

新课标教学建议第五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四方面是本人针对问卷调查之后所做的努力与探索:

(一)理解文言文学习的价值,明确学习目标

农村初中的文言文教学都是以考试为目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文中重点字词、语法现象等知识的落实,而忽视文本的内涵意蕴,忽视了文本的阅读价值,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多少意义,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当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时,他们对活动的目标就会更明确,那么他们的学习态度也就会更积极。因此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甚至与古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能只见“言”而不见“文”,要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去发掘文本中所具有的“价值”,让文言文阅读变得有意义。这里有个很好的范例。杭州市建兰中学的孔晓玲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山水凄清影萧条,千万孤独谁人懂”《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由品读作者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欣赏山水风景之美;到品味柳宗元的孤寂心境,体会人格品性之美;再到品析中国文人的山水情结,领略人文思想之美。

这样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初中学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将他们引向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将作品思想内容真正融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文言文教学要给学生开启一扇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的门户,提供一条提高文化涵养、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途径。那么学生也就会有更强的学习文言文的意愿,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兴趣

篇9

关键词:初中生;逆反心理;原因;对策

在初中生中,经常可以看到。遇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好为不利的。

一、初中生的逆反心理的特点

1、盲目性。中学生阶段是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思维的偏激性很大,学生往往处于“找不到正确的活动途径,有劲无处使“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使劲“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动,表现得很任性。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性之,凡事无论可行与否,只要想干,随心所欲,不想后果,缺乏冷静的思考。

2、社会性。现在是中学生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

3、感应性。学生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老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为荣。把自己的要求说成没必要,我行我素。学生极易相互感应。

4、善变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强烈,但观点。信念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并不易做到,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学生的能否心理实行有效控制的。

二、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1、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焦虑,促使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和阻碍他们独立自我的外界作斗争,逆反心理就是其中的一种。作为初中学生,他们由小学那种学习生活突然过度到紧张的中学生活中,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就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教师因素

⑴教育者采取过高的要求和不当手段以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并经常采取严厉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手段,由此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

⑵教育者要求过于频繁,又不严格执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于频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严格要求。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和威信,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在心理上出现厌烦甚至厌恶情绪,使他们采取反感或“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

3、家庭方面的因素

(1)家庭的破裂或缺陷,特别父母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以为很没面子,就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尤其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见到自己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群体的改变,从心理上形成了对父母的叛逆。

(2)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者居多。由于父母及长辈们过分溺爱或放纵,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孤傲、依赖的性格,一旦在家中他(她)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他(她)便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形成对人对事的逆反心理。

三、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作为教师,面对心理逆反期的学生,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的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在纠正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长引导都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关爱学生,不要敌视学生。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教育的底线。人是感情动物,作为对感情非常敏感的十五六岁的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老师对他的态度,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一定能消除逆反心理,但对学生的轻视,疏远必将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爱心和尊重是前提。

2、要多沟通,少训斥责怪。通过观察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应放下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消除距离感,隔阂感,敢于向老师坦露心迹;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其产生成长中的成就感。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 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

总之,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要做到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黄煜峰、雷雳等:《初中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篇10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常见问题

    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心理变化较大。一方面他们渴望长大,渴望被认同;另一方面他们的心智准备还不足。他们的心理与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些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

    第一,自我为中心,责任感不强。尤其是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迁就较多,不加辨别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理由是:就这么一个孩子嘛,殊不知“爱之适以害之”。长期如此,逐渐养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只想到“你们”该满足“我”的愿望和要求,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我”该为别人做些什么,比较自私,更意识不到自己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

    第二,好表现自己,却又不明是非。初中阶段的孩子,行为上多数人比较好动,喜欢表现自己,这本没有什么不好。他们敢于做,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而做错事的时候比较多。有时为了出风头,为了面子,为了表现一下自己,而伤害了别人或做下错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非要等犯下了错误以后才十分后悔的原因。

    第三,缺乏理智,任性而为。十几岁的孩子,一方面身体发育很快,另一方面心理发育却跟不上。他们常常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或者根本不想就做了,遇事缺乏理性思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时心里明知这样做不对,可是管不住自己,明知故犯,或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打架现象比较普遍。

    第四,叛逆性较强,不容易接受师长批评意见。很多家长发现,进入了初中,尤其是到了初二,孩子怎么突然间不听话了,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爱和父母顶嘴,你说东他偏要往西,跟你对着干。有些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就像渴望飞翔的雏鸟,翅膀还没有长硬,就急着想离开巢穴。他们迫切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又还没有学会尊重别人;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又还没有能力全面科学地审视自己意见,更没有学会冷静地倾听别人的看法。一旦他们遇到批评性的意见,首先就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不论你的出发点是对他怎么好,他就是听不进去。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措施

    人的一生,时常生活在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之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用理智控制情感。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的过程,正是人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就处在逐渐摆脱幼稚而学会理智客观地对待人和事的时期,如果能得到师长的有益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会使他们少走许多弯路,少受许多痛苦。我们初中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走过这一段人生旅程。

    第一,加强责任感和爱心教育。初中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也有各种责任。对家庭,他们要尽人子女的责任,不仅从父母长辈那里接受爱,还要学会关爱父母亲人。2009年我曾在初一的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有谁主动对自己的父母说声“谢谢”的,结果是没有。于是我引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事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和家长都很触动。还可以开展更丰富多彩的类似的活动。对社会,他们也有责任。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学会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会尊老爱幼等等。

    第二,加强人生观、是非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只要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释放过剩的精力,展现自己的才华,锻炼能力。有经验的班主任,经常让那些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管纪律,让好动的学生管劳动,这未尝不是一种因势利导的好方法。初中阶段的孩子是非观念还不强,怎样做是对的,做错了又错在哪里,老师有必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

    第三,充分理解学生,学会因势利导。孩子们有了自主意识,这并不是坏事。有时候师长们先要学会尊重孩子们,耐心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再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中肯合理地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议。我想,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会接受的。有时候,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是大人,尤其是家中逼出来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已经在长大,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还是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遇事喜欢包办,喜欢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我们做大人的千万要记住,孩子们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鲜活心灵,有独立的个性,也有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们沟通,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育方法得当,你会发现孩子们是如此的通情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