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

篇1

摘 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全方位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对体育科学事业的重视正深入到各大高校。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体育科学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对于体育事业的实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科学技术运用现状,从科学化教学、训练、体育科技创新成果着手,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科技 现状研究 信息技术

一、科学化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

体育科学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何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怎样按照青少年身心特点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怎样把握体育课的密度和强度,如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另外,还包括运用电化手段教学以及简单的测试手段检查学生运动负荷等等。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体育课时安排、教学大纲制定和计划方面科学地展现了体育教学的运动。但是,有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原始阶段,只是简单的运动和锻炼,没有体育科学知识的教授,没有完备的体育仪器检测学生运动。譬如,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仅仅停留在室外活动,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只停留在休憩玩乐,没有科学长远宏观的认识。这样的教学现状有碍于整个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室内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和观念的更新、运动技能提高和思维素质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各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主要运用在文化知识学科中,而在体育教学中却很少涉及。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方式。体育教师忽略了对体育基本常识和理论知识的传播,就算有体育文化课,也只是在黑板板书和老师口头讲解,没有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体育知识,这样会浇灭学生对体育理论学习的热情。另外,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式没有必要,浪费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发扬“生命在于运动”的精神。所以总的来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面缺乏认识和实践。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各大高职院校也跟随科技步伐,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我们的调查研究可知,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教师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比如让学生在电脑上观看各种复杂运动项目的示范动作,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体育项目每一个动作,或者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在提升体育锻炼热情的同时增强对体育精神的认识。还有通过电脑设计的程序来管理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减少了人工统计的繁琐等等。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没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他们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应亲身示范体育技术动作,如排球扣球、乒乓球技巧等等这些体育项目,教师应该亲力亲为。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但若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会让体育课更高效更有吸引力。

二、科学化运动训练的现状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体育训练,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训练的过程也是科学实验过程。从材料选择、系统培训、医疗监控、伤害预防、诊断、性能预测技术、食品营养、心理和身体恢复等等都需要科学技术来解决它。目前在高职院校全方面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科学化的运动训练还没有全面的认识。从专业角度上来说,科学地训练需采取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手段,不仅有大量的测试仪器,而且使用信息反馈的原理,广泛运用声相技术。另外训练的各类辅助设备增加,逐步向电脑化发展。那么放眼到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运动训练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很缺乏。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欠缺。我们都知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模拟训练,还可以制定计划,不断反馈,得出训练的最优方案。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运动过程缺乏科学化的训练。一方面体育器材很原始,不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运动训练过程呆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跟上时代步伐,让科学的训练方式深入到体育教学中。

三、体育科技创新成果运用现状

虽然我国目前体育科技创新水平还不高,但是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应用高科技手段促进短道速滑运动成绩提高、短跑“速度障碍”的产生与突破、间歇性低氧训练的运用等等。这些科技创新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成果只是听闻,没有深入认识研究,并把这些成果的精髓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而且只有极少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宣讲给学生,没有很好地将体育奉献和创新精神发扬光大。虽然这些科研成果离现实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差距,但教师应当寻找其中有效的融合点,将其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科学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新成果,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科学进步给体育带来的变革。

四、总结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科技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体育教育也在高科技步伐下发生着变革。高职院校体育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关系着一大批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科学认识。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落后的体育教学方式和传统的训练模式会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带来一定弊端,而且原始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体育教育,用科学技术武装体育教学,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张忠秋.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 施家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篇2

关键词:行动导向;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86-03

《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作为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典型机械部件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机械部件安装、调试及故障维修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合作精神等。该课程传统授课方式往往是先按照课本章节安排进行技术理论讲授,然后分章节进行实践教学。近年来,由于高职生源质量下滑等诸多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这样一种不良局面:在理论教学阶段学生由于对抽象知识难以理解而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影响理论教学的效果;在实习实训教学阶段由于理论知识欠缺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践教学效果也不佳。近年来,我们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引入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简介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具体说来,行动导向教学主要是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学习者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通过学习者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及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并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学习理解过程中的行动优先 行动导向学习要求将行动与认知结合在一起,通过“做”学习。学习是一个行动过程,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做在学习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中心 行动导向教学将学习者看做积极的行动者,提倡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教师转变为咨询者。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大的决策和行动空间,以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可能。

完整性学习 学习任务应尽可能完整,所反映的职业工作过程应该清晰透明。将传统劳动组织中相分离的计划、实施与检查工作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习中包含计划、实施、评价等步骤的完整职业工作过程。

作品指向 学习过程中制作具有使用价值的行动成果——作品,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产品,如加工实际的零件、制作简单消费产品,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市场调研报告、工作方案等等。有价值的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流行多年,特别是最近三十多年来随着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其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大量的研究也证明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目标制定

课程教学团队和企业一线专家针对数控机床制造厂以及数控机床使用企业中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岗位进行了调研分析,并结合数控机床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明确了《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为数控机床机械构造及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机械图纸的读图及主要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及验收,数控机床机械部件日常保养、维护;能力目标为阅读机械、电气系统图纸和中英文说明书及维修资料的能力,具备常用机床维修工具使用能力,具备主要机械部件的安装、调试及精度检验能力,具备典型机械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具备对故障原因、维修过程进行总结的能力;素质目标为严谨、全面、高效、负责的职业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敬业精神,勤于思考、善于自学、勇于探索的良好作风。

(二)课程学习情境创设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课程内容的取向和序化问题。课程组到数控机床制造厂家、数控机床应用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收集了大量项目和案例,并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中筛选出具有具体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的、适合于教学的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创设4个学习情境,精心设计了11个工作任务。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将传统课程的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序化到一个个的工作任务当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进行了高度融合,使学生在“企业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较好地将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环境等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实施

下面以学习情境3中任务1“数控车床刀架装调”这一工作任务为例来阐述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步骤。

咨询——本小组要做什么 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进行任务描述,让学生知道学习后的成效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任务描述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训室墙上的教学挂板,了解数控车床电动刀架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常用拆装工具的使用等知识。通过观看多媒体教学动画,可以获取刀架拆装工艺过程知识,同时,指导学生按照任务单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查阅学习资料,做好完成工作任务的准备,并形成“数控车床刀架功用”和“数控车床刀架结构分析”两种书面材料。

计划——考虑如何完成 将学生分组后,要求每一个学生以报告的形式制定刀架装调方案,内容包括数控车床刀架拆卸、装配顺序,数控车床刀架调整量的确定,拆装和调整工具选用,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此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不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只是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引导。在此阶段,学生应完成“数控车床刀架拆卸工艺过程卡”和“数控车床刀架装调工艺过程卡”两种书面材料撰写。

决策——确定实施办法和所需材料 每组学生将各自的计划通过讨论、交流、比较,最后形成一个合适的工作计划,确定分工合作,同时要求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典型零件作为自己的测绘任务。

实施——完成任务 根据计划按步骤完成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和必要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要求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充当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给予学生具体的帮助。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工艺方法引导之外,还要注意加强心理引导和价值引导。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合作的心理品质;注重引导学生在拆装过程中注意对拆装零件的保护、合理摆放及零部件的完整性恢复,让学生认识到,学生是在给设备用户进行拆装维修,损坏、漏装零件都要对用户进行赔偿,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检查评价——完成的情况如何 检查、评价要引导学生对刀架的拆卸、检查、安装和调整等工作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并按照6S的要求进行工作。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动和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变化。教师评价要加强对每个学习过程的考核,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学生的不足之处应及时指出并督促其改正,并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鼓励。

(三)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本课程形成性评价重点关注以下方面:装调与维修流程合理,符合图样要求;能按操作规程操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工作方案、工作体会与改进设想;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典型部件装调任务考核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等。本课程终结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所具有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的基本能力,主要采用笔试和大作业等形式,考核方式如表2所示。

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两个学年的实践,基于行动导向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同时,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是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机智,需要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较广,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专业教师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将生产工艺经验与教材内容整合,重构原有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过程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并且能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二是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学校能提供足够的实训工位。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实训工位数量明显不足,有时十几名、甚至更多的学生只能使用一台设备,工位严重不足成为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的“瓶颈”。

三是行动导向教学法适用于小班教育,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班级人数较多,全面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存在一定难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使教学成本大大提高,这也是制约行动导向教学法全面推广的一个难点。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行动性”,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教学实践表明,行动导向教学在《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4-57.

[2]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8(23):132-134.

[3]黄立新,张孝三,王建立.数控维修实训教学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39-40.

[4]代洪.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2(12):59-60.

[5]冯艳宏.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97-98.

[6]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10):4-7.

[7]甄久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8):26-28.

篇3

关键词 教育 职业化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表明高校职业化转型已经进入到更加深入、细化的实际操作层面。

1转型对设计人才培养规格提出的新要求

从《指导意见》不难看出,国家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其一,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将行业、企业全方位深度参与作为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推动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其二,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推动结构性改革,包括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和以适应产业先进技术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三,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与中高职有机衔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双师型师资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最后,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推动试点高校全面融入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

可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更名或升格。诚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说:“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据测算,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2200-3300万人。能够培养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必然会受到学生的青睐。因此,向应用型方向转型为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提供了新的政策红利。转型院校需要调整办学目标以满足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将自身优势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在保障本科层次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学生的“保本增职”,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借助转型优势将办学危机转为新的发展机遇。

2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要求

2.1必要的文化底蕴

可以毫不留情地说,长期以来,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的。在转型关头,若误以为重技术技能培养,轻视或放弃必要的文化修为,可以断定,中国设计教育的未来将是一片黑暗。设计不是一座孤岛,它必须以文化为支撑,开展创新创意工作。特别是在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的文化属性变得更为重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在于文化的创新,而文化创新的基础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等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的力量进行吸收和继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广泛涉猎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只有文化基座宽广深厚,创意的塔尖才会拔得更高。

2.2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约翰・霍金斯指出:“有创意的人他们喜欢新奇,他们的创意不光使他们的个人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他们会把他们的梦想、想象力、理想变成艺术品,还会让企业达到盈利,让企业获得很大的成功。”可见,创意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这个创新意识空前高涨的时代,设计创意绝对是创意产业的灵魂和核心。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3敏锐的市场意识

设计类专业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喜欢把自己看成“艺术家”,这是传统“大美术”教育体制造成的恶果。学生热衷探讨画面的形式美感,却从来不关注市场、不关注消费者,如此,对设计的意义和真谛是不能理解的。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所谓设计,只能是一张好看的“画”而已,而不是“设计”。创意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应为了创意而创意,设计创意的价值是靠市场经济效益来实现的。学生要把眼光更多地投向社会、投向市场、投向消费者,因为,任何创意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人的,检验创意的重要标尺是市场。

2.4扎实的动手能力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认为:高校转型发展重在实践。这里的实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转型高校要加强实践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区域发展需要的新型办学模式;二是这种模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培养真正满足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设计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教育的落实。深入了解产业,接触生产、生活实际,参与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习设计的方法与能力,是知识内化为素质的必然路径。

3人才培养策略的调整

3.1课程设置要具有前瞻性

设计教育应以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保持人才培养方案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课程的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当然,这就需要对市场发展风向要有极强洞察能力和预见能力。例如:动画专业可依据市场需求,增设游戏、数字媒体方向或课程;环境设计专业可依据行业需求发展趋势,增加陈设设计、软装饰设计、创意家居等课程。

3.2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应市”能力

实践教学是实现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带动学生贴近设计第一线,让资料搜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构思与表达以及工艺制作、成品效果、客户评价、市场反馈等众多设计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应市”能力(如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

3.3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因区域环境、学校体制、教育定位、生源、师资等因素不同,必然呈现出差异性。但教育及艺术的基本规律是一定的,行业的本质要求是一定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内容的跨学科建设”、“引导学生关注市场、社会”、“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关键词汇应当成为教师教学观念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此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建立一种相对完善、可行性强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观念得以实现。

3.4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对实践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指导教师,也要转变“教”的观念。参与设计实务,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素养,熟练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工艺、市场营销及管理方法及技巧,并将之付诸到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从课堂教学中就能了解行业规范及流程,是未来设计教育的基本要求。

4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尝试

4.1基于工作流程建设课程群

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以设计行业作业流程和职业岗位为导向设置课程模块,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清晰,求知更为主动。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书籍设计课程之前就开设图形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电脑制作、印刷设计、包装设计等系列课程内容,当学习书籍设计课程时,学生便会串联其这些课程知识,自然就会明白之前所学课程的目的及意义了。

4.2实施课程目标管理

将课程进行目标管理,就是强调每门课程最终必须提交设计成品,如此可以考查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对后续课程进行前期的探索和认知。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构成课程,学生在结业时,要将平时的练习作业进行整理,自己设计、手绘封面,装订成册。通过这种办法,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封面设计上,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搜集素材、查找资料,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对本专业后续的书籍设计课程也有了初步认识。

4.3校企共建研发团队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利用高效智力资源的优势,同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例如,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紧邻的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双方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之后,该校成立了“武汉小蜜蜂创意设计研发工作室”具体负责该企业的卡通形象、新Logo、包装、厂区绿化、景观、多媒体互动、室内装饰等具体设计任务。在合作中,企业方代表与工作室保持了紧密联系,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展创意风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强化了创意思维的训练,对项目的设计也起到提炼完善的作用。

4.4校企共建特色班

天津美术学院李炳训教授认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从本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教育背景的优势出发规划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切忌追风。”高校设计类专业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认真考察市场,专业定位要走差异化办学之路。武昌理工学院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值得借鉴,在了解到玉石雕刻行业高素质人才缺乏后,基于自身的办学条件,与湖北工艺美术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玉石雕刻特色班,并聘请了该所副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袁嘉骐作为专业负责人。可以预想,在未来的3~5年,玉石雕刻产业将迎来中国第一批玉石雕刻本科生人才,玉雕行业高素质人才问题将逐步缓解。

5结语

设计教育是创意产业人才输出的主要通道,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在研究市场的前提下,创新培养模式,依据行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操作能力、“应市”能力;着力创造条件,提升实训、实践教学效果,紧密联系市场,加强与企业交流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和设计创意成果的转化,用实际行动践行“转型”发展纲要,从更高层面实现艺术设计及设计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薇,陈建伟.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规律推进高校转型建设[EB/OL]. http://

[2] 朱光好.文化传承创新:高效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实践的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1.

[3] 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新经济源泉[J].经营者(商业管理版),2006(12):55-56.

篇4

一、高等美术教育的断层

建国初,上海的高等美术教育可谓命运多舛。1952年,中央为大量培养技术和工程人员,开始仿照苏联模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人文及艺术类学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和山东大学艺术系在无锡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旋迁址南京,当时上海唯一的高等美术学府“上海美专”宣告结束,至此上海高等美术和工艺教育几乎成为空白,对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造成重创。除出版、电影等单位的队伍建制相对完整外,其它行业的设计人员捉襟见肘。文化、轻工、纺织等系统只得以“师傅带徒弟”及短期训练班的方式培训设计人员。

1956年,上海戏剧学院开设舞台美术专修科,分绘景、灯光、化妆三个班,学制一年半至两年。1962年成立舞台美术系,教师有孙浩然、贺天健、谢稚柳、闵希文、周本义、庄宝华、周锡保等。该系还曾开办短期的舞台美术专修班和戏曲舞台工作进修班。当时上海已无独立美术学院。上戏舞美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上海美院”的作用。

1959年,中专学制的上海美术学校成立,并于第二年改组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全校共含本科、预科和中专三种教育层次,其中本科设国画、油画、雕塑和工艺美术4个系。作为当时上海唯一的美术专门学校,吴大羽、周碧初、江寒汀、张充仁、涂克、哈定、李詠森、应野平等名师荟萃。工艺美术系教师包括丁浩、徐行、张雪父等。正当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之际,“”所导致的经济恶化却使刚刚显露生机的“上海美专”面临再次停顿的挫折。中央决定对“”以后“冒进”的学校全部采取“关、停、并、转”的措施,市委觉得就此关闭上海美专太过可惜,在多方努力下,国务院最终同意暂不解散这届本科,“办完为止”,但原预科和中专学生就此中断了继续深造的可能。上海美术高等教育至此仅留下一缕薪火余温。1961年,上海美专举办了第一届教学成绩汇报展览会,共展出作品285件,得到了社会各界较高的评价。1963年,上海美专还办过一届“上海市工艺美术训练班”(大专),提出“具有较高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能力,并熟悉制版、印刷的工艺过程”的培养目标,共分图案设计和展览布置两个方向。

以后若干年,关于恢复上海高等美术学院的呼吁并未停止,但最后都因历史条件无疾而终。1965年,上海文化局决定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市美术训练班、上海市美术学校一并结束。7月,上海美专唯一一届本科毕业,毕业展共展出作品86幅,其中商品包装、广告招贴37幅。毕业生被分配至出版、外贸、轻工、纺织、二轻等系统,剩余的上海市美术学校和上海市工艺美术训练班的学生以及55名教职员工一起并入到上海市轻工业局。上海美专解散后的第二年,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也停止招生。上海高等美术教育再次陷入空白。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分化

50年代末“”期间,上海艺术设计教育在中等专科院校层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以产品造型为主的工业设计教育由此萌芽。但由于中专院校多由轻工、文化、手工业、纺织等系统分别管理,所以起步不久就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分化趋势。

转折出现在1959年。中专学制的上海美术学校和上海轻工业学校的造型美术设计专业相继成立。上海美术学校(后变更为上海美专的中专部)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一是为上海文化系统的文化馆、俱乐部培养群众美术干部;二是为本市轻工业生产部门培养染织图案和产品包装设计从业人员;三是为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四是为高等美术院校培养后备生,并决定从第二学年起分设国画、油画和工艺美术三科。

同一年,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开始起步。上海市轻工业学校成立了中专学制的“造型美术设计”专业,成为全国最早设立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学校。上海市轻工业局明确指出培养目标是“以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为主”。1960年,上海轻工业局属14个工业公司仅有专职产品美术设计人员35人,其中能够从事独立设计的仅10人。该专业的成立缓和了上海轻工业美术设计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60年代初,专业名称陆续更改为“造型美术”和“美术设计”,办学层次也提升为了大专。美术设计系的师资比较雄厚,除著名画家黄幻吾担任系主任外,还有张英洪、陈方千、李银汀、吴祖慈等一批资深教师。课程设置包括基础图案、雕刻基础、器物造型、装潢概况、商品包装等。1962年,美术设计系举办了日用品造型和装饰设计作品展览会,一些作品突破了平面图案的传统观念,针对搪瓷、玻璃等产品造型做了许多改进。该校师生还积极参与了随后举办的几届上海实用美术和日用品美术展览。

1960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成立,系上海市二轻局所属的中专学校,学制三年。该校初始有24位专业教师和15位老艺人。1962年,上海工艺美术行业104名主要艺人的平均年龄为52岁,最高73岁,部分行业解放后几乎没有培养过新人。所以开办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应对艺人总体年事已高和新生力量不足的问题。该校针对性地陆续开设了玉石雕刻、象牙雕刻、织绣、漆雕、白木雕刻、黄杨木雕、工艺绘画、红木雕刻、玩具造型设计、绒绣、家具造型设计、刺绣、地毯设计等专业。从专业名称中不难得知,这时的“工艺美术”已基本等同于“特种工艺”,分科很细,具有明显的手工业职业教育性质。

1960年还有两所中专学校曾招收艺术设计类学生。上海出版学校(上海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开办四年制美术班,培养出版和装帧方面的设计人才;上海纺织工业学校(后与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院合并)开办三年制美术图案专业,培养染织图案设计人才。

上海美术学校、上海轻工业学校造型美术专业以及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成立,使上海艺术设计教育面临建国后最好的局面。只是好景不长,60年代初的经济恶化使艺术设计教育也陷入困厄。受此影响,上海出版学校和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院停办。上海美术学校停止招生,中专班多数学生被输送到了各文艺团体,成为舞台美术设计领域的骨干;预科班多数学生则成为上海轻工、造币和染织设计方面的中坚力量。

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由于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虽然也面临精简压缩的压力,但相对来说还是得到了一定发展。上海市手工业局在该校的整编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必须在贯彻精简压缩的原则下保存下来”。虽然招生数量压缩了一半,但该校在1962年至1966年间,通过开设新专业使学生和教职员数量获得了增长。1962年,该校举行了首次学生作品展览会,展出玉雕、象牙雕、木雕、绒绣、刺绣等工艺作品200余件。第二年,首届学生毕业后被输送到玉石雕刻厂、木器雕刻厂、绒绣厂、地毯厂、戏剧服装厂、瓷器彩绘厂等22个单位。工艺美校在60年代抢救和保存了一批濒临消亡的手工艺品种,提高了工艺美术创作的审美观念和设计意匠,对传承手工技艺、培养新生力量、推出时代新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建国后,上海高等美术院校招生层次偏低,专业规模小,更缺少以艺术设计为主旨的独立本科院校,成为制约设计发展的短板,不得不说是个重大的遗憾。为支撑工业生产和文化事业的现实需求,短期的职业培训成为一种常态性的替代措施。50年代末,艺术设计教育从中等院校起步,因主管部门的归口不同而分化为轻工业和工艺美术两种主要类型。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在上海轻专率先萌芽,并迅速形成特色和优势,而上海工艺美校也成为了上海持续办学时间最长的专业美术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供稿)

参考文献:

[1] 邱瑞敏编:《世纪空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校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页。

[2] “上海市轻工业局关于上海市轻工业学校专业设置方向和1960年招生名额分配的通知”,1960年,上海档案馆藏,B163-2-1008。

[3] 上海市轻工业局关于产品美术设计工作的管理情况”,“1964年,上海档案馆藏,B163-2-1819。

[4] “上海市轻工业学校关于报送职工名册的报告”,1962年,上海档案馆藏,B163-1-1036。

篇5

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2011年3月11日,在临安市技工学校校长滕朝晖的主持下,作为2011年的首次碰头,杭州地区9所技工学校的校长们在杭州市萧山区蓝天宾馆召开了校长联谊会,就新学期工作思路和相关信息作了广泛的交流。“突破难点、打造特点”,杭州地区技工学校的校长们将对职业教育的一腔热情都汇聚到集思广益之中。

开端良好:新思路开启新格局

在平稳度过开学季之后,关于新学期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各校校长显然已经了然于胸。不论是异地新迁还是硬件资源的拓展,每位校长的汇报中都以清晰的工作思路显示出他们为学校发展所做的努力。

“基建工作的敲定给学校的全体教师吃了颗定心丸,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学校的发展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纪元。”首先发言的余杭区技工学校校长李平难掩心中的喜悦,“囿于办学规模的限制,学校的发展一时受到了诸多限制,而现如今,余杭区政府对我们技工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视,区委、区政府将投资4.5亿元用于学校的搬迁发展,未来,学校将搬迁至余杭的经济开发区,眼下首批5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已经保证了基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余杭区技工学校的异地重建是学校谋求发展的大手笔,无独有偶,杭州轻工技校的杨国强校长也在为学校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而煞费苦心。作为学校扩大发展的首要条件,硬件资源的做大做强是杭州地区技工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学校想要有大发展就势必需要走出去,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教育用地却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拦路虎”,在城市用地相对紧张的杭州市区,杨国强校长可没有李平校长那般幸运,他所面临的学校发展之路着实有些艰巨,尚待上下求索、踔厉奋发。

相比之下,建德市技工学校的日子似乎要“好过”得多。由于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建德市职业类院校中的排头兵,加上当地市委、市政府对技校的发展相当重视,建德市技工学校的扩建工作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更将朝着技师学院的目标而阔步迈进。刚刚结束的春季班招生更是以爆满收场,赢得了不错的社会效应。

以往不少学校改善硬件设施的方法,不外乎等着专项经费的下拨或找相关赞助等几条传统路子,然而在这次的杭州地区技工学校校长联谊会上,我们却听到了另外一种巧妙路子:从服务中析出设备。余杭区技工学校、淳安县技工学校分别承担了各自地区的市民卡信息输入工作,而相关政府部门为这项工作专门配备的那批性能良好的电脑,在完成信息输入需要之后,即可以留作学校之用。这看似有点“狡猾的小伎俩”不但为在校学生争取了一笔还算可观的收入,还为学校解决了教学设备更新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转型升级:从技工学校向技师学院迈进

“十二五”开局之年,杭州地区的不少技工学校都制定了创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争技师学院的发展目标,誓言要在未来五年有大作为。作为本次校长联谊会的东道主,萧山区技工学校校长许红平更是雄心勃勃,“为了争创技师学院,我们学校的各项建设已经是箭在弦上,作为职业教育发达地区,萧山区技工学校争创技师学院不但是大势所趋,更是已经迫在眉睫……”以“争创国重、提升内涵”为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萧山区技工学校在新的一年里,将有许多新动作。

一是校企合作推向深度,从彼此合作走向深度融合,在师资、技术、设备、产品等多维度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深度融合;二是建立技师工作站,让企业里的资深技师定期来校指导,甚至兼课;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拟将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理实一体化教师,打造萧山区技工学校的人才新方阵;四是开设“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培养模式,首批与万达集团合作,承担起萧山区双高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除了上述具体措施以外,业余企业班、企业家讲坛、校友会等多种活动形式都将被引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为了与日后争创技师学院的工作有效衔接,许校长目前还在为新建占地面积达100亩的实训基地而奔波。

不仅仅是萧山区技工学校,余杭区技工学校、建德市技工学校也都有上述打算,一时间,会场上共鸣者颇多,引起了会议的一轮小。

尽管朝技师学院迈进是好事,但也要看到换牌子和真正转型之间并不完全等同。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的姚为民院长一语中的:从技工学校要真正转型为技师学院,实属不易!2011年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的工作主线就是转型发展,树立特色、弘扬品牌。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将启动十大行动计划,以内涵促发展、以质量推规模。开展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改革、进行毕业生跟踪回访、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打造一支有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四大实训中心、构建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制定检测中心的跨越式发展计划……虽然学校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发展压力很大,但是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以应对学院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专业拓展:从顺应市场到引领发展

技工学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块状经济发展的地区特殊性,除了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更要契合国家追求绿色崛起的经济发展潮流。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新一代产业工人,这除了要求技工学校加大教学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之外,也对各技工学校的新专业开发提出了“绿色要求”。

随着玉石雕刻产业的新近复苏,余杭区技工学校与良渚文化博物院进行了合作办班,将于2011年秋季新开设以玉石雕刻为主的“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学制2~3年,届时该专业将面向全省招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该专业还将主动面向残疾学生招生,为解决残疾学生的就业贡献一己之力。

为了与萧山区其他职业类院校错位发展,萧山区技工学校结合萧山建筑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新增五年制建筑专业。该专业将采取企业冠名班的形式招生,成为萧山区技工学校除数控专业的六年制预备技师班以外,又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专业。

与上述两所技工学校不同,淳安县技工学校的钱梦笑校长介绍说,未来该校的工作重点将转到技能培训上来,除了继续搞好学校现有的常规学历教育以外,学校将更多的重心倾斜到社会培训上来,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为淳安县职工培训的主阵地。

亮点频显:抱团发展之外的各自璀璨

思考杭州地区技工学校的未来发展,在整体思路相近的前提下,各校都有一些发展新亮点,在上午的校长联谊会上,各位校长各抒己见,办学思想得到了广泛交流与激烈碰撞,各校也从其他学校的发展思路中得到了许多新的启发。

扎实做好退伍士兵培训工作。建德市技工学校为退伍士兵召开专门的招聘会,让企业先与退伍士兵达成录用意向,学校与企业达成共识,只要这批退伍士兵在日后的培训过程中有连续三天不来上培训课的就要求企业解除聘用,这一措施保证了退伍士兵的培训出勤率,同时让企业也直接参与到培训管理中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客观对待正常的流生现象。新学期开会,技工学校免不了会遇到一个两个流生,虽然流生现象对学校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杭州轻工学校的杨国强校长却提出了有一点点流生也是正常现象的观点。“只要将一年级流生率控制在10%以内,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流生的产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如果学生确实不适应专业学习,放手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成全。当然,这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正常的量之内。”正常比例的流生现象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是有正面影响的。